一、加快数字化进程 提升标准服务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任保平,李培伟[1](2022)在《数字经济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机制与路径》文中提出随着传统动能消退,培育新动能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数字经济是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数字经济以数据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以创新为驱动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通过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机制在于以要素配置优化、规模经济、产业融合和创新驱动4个维度来培育新动能。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加快新动能培育的实现路径是:加快数字化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进程,推动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以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基础,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李峄,洪勇[2](2022)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对我国产业数字化的反思》文中提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产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在加速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的同时,也呈现出数字技术平台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媒介、全产业链互动成为产业数字化的必要环节、与生活必需密切相关的产业数字化进程明显提速、企业间数字化能力的差距凸显四大特征。当前,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期,应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难点,充分发挥数字科技平台、转型领军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培育区域产业数字化新增长点,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数字化生态网络。
常晓霞[3](2021)在《2021中国印刷互联网现状分析与发展展望》文中指出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数字化进程得到进一步提速。未来,印刷包装企业依托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加快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将重点分析2020年中国印刷互联网市场的一些新变化,
杨继东,叶诚[4](2021)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继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对于制造业在数字化创新、精准营销和数字化决策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不同行业数字化差别较大,数字化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需要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强数字化培训,出台鼓励数字化转型的政策。
陈梦根,周元任[5](2021)在《数字化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企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数字化可能改变传统的生产关系,影响企业的资本劳动比。文章利用2013~2019年分行业的企业数字化指标和与之匹配的人工成本指标,从"增长"和"分配"双重视角考察数字化对企业人工成本及其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1)企业数字化进程降低了人工成本总规模及其所占份额,但显着提升了平均人工成本。(2)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私有制企业和城镇地区企业,数字化水平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影响程度相对更大。分维度看,要素数字化和经营数字化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机制分析表明,生产率效应及互补机制、技术替代性和技能偏向性是数字化影响人工成本的内在机制,其中技术替代性机制起主导作用。
谭宇翔[6](2021)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研究 ——以美的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今时代,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掀起了实体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变的浪潮。如今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稳健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多个国家数字经济的规模连年来持续上升,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也随之上涨,就我们国家来说,2019年创造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了全年GDP的35%。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向高质增长转变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开始崭露头角,蓄势待发。面对数字技术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坚持通过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来实现国家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现如今我国的数字产业化发展迅猛,处于世界的领先位置。但是,产业数字化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无可厚非地成为了我国进行经济转型的关键因素,相比之下,我国的制造业赋能数字化的时间较晚,现阶段的数字化程度较低,导致了市场竞争力稍弱于工业发达国家。由此一来,加速推进数字化的改造和升级无疑成为了目前制造业企业的重要战略目标。对于家电行业来说,受人口增长以及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影响,我国家用电器保有量逐渐上升,产品需求趋于饱和、消费者需求瞬息万变、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然后,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快速普及渗透无疑为家电行业突破当前发展瓶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新一轮的发展瓶颈,家电行业企业应当寻找什么样的突破口打开局面以及先进的数字技术应当如何融入到企业中来从而助力企业在困境中脱颖而出显得格外关键。作为家电行业的领头羊,美的集团当初决定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在2011年业绩大好的情况下主动求变,改变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并且开始着手布局集团未来数字化转型的蓝图。从那以后,美的集团不断地在各个方面进行着数字化转型升级,探求企业新的收入增长点并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企业价值的提升,成为了家电行业中数字化转型的佼佼者。本文选取了美的集团作为研究的对象,首先在价值链理论、流程再造理论以及微笑曲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搭建好的理论分析框架对美的集团数字化转型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试图预判数字化转型将会给美的集团带来的好处与弊端。然后,根据转型前美的所处的外部环境情况以及自身经营状况,探究其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接着,探究其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仔细分析美的每一个数字化转型项目的实施及以转型完成后企业各个价值链环节发生的转变。再者,多方面对比分析美的在转型前后的绩效变化,对转型开始后美的、格力、海尔以及行业均值的表现进行横向对比,判断美的数字化转型给企业绩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最后,将美的集团数字化转型期间每一年的年报及相关公司公告披露的当年集团实施的有关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以及完成情况与当年相关的业绩变化相匹配,探究集团业绩变好的驱动因素,寻找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和路径。本文希望通过研究美的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拓展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认识,丰富有关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为其他家电企业提供一个新的价值创造途径的参考并且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通过研究发现,美的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改善了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促进了企业绩效持续变化和企业价值的稳定上升。具体的路径为:1、通过IT系统的重塑,让企业实现了一体化的数字运营和管理。2、推行以销定产、客户订制等新型产销模式的推广帮助企业优化了研、产、销等环节,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3、加快产品升级的速度,提升制造环节精密化的程度,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拓展完善线上销售渠道,扩张线上市场份额,缩短与客户的距离。5、运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价值链数字化运营,以数据来驱动价值创造。另外,根据对美的集团整个数字化转型过程的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美的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供了一些自己的建议作为参考。
李亚琪[7](2021)在《破解数字拜物教 ——数字资本时代拜物教新形式批判》文中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资本样态与人类社会生活的数字化转型。从传统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的过渡,在为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和积累创造新的生产资料与生产条件的同时,也形成了更为抽象化的数字拜物教。在社会生活遽变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过程的具体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全新拜物教形式——数字拜物教,是我们当前阶段不可回避的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数字拜物教为核心论题,旨在通过对数字拜物教的具体表现、深层内涵及内在机制的批判性考察,破解数字拜物教现实存在的秘密,从而推动数字资本时代拜物教新形式批判的深度研究。数字拜物教本身并未脱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生产关系的一般规律与逻辑,它是随着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拜物教形式。在对资本样态的历史裂变与数字资本时代生产方式的最新变化分析基础上,文章重点阐述了数字拜物教的具体表现与深层内涵。数字拜物教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不仅表现为人们对数据、数据商品、数字资本的崇拜,同时还表现为社会整体对数字技术尤其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当代智能数字技术的膜拜,我们可以把这种崇拜或膜拜称为“数字崇拜”。数字崇拜对主体价值意识的渗透和浸润,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把数字拜物教意识再生产出来,进而,数字拜物教意识在深层次上融入到人们的生命结构中,并对其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施加隐秘影响,使之成为认同和接受数字资本主义颠倒社会秩序的物化存在,数字拜物教的社会现实由此强化,这正是数字拜物教意识发挥社会效力的体现。数字资本主义为数字拜物教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而数字拜物教内在机制的展开同时又为数字资本逻辑统治的强化营造了有利环境。数字资本主义通过操控商品符号的数字媒介传播与文化工业景观,诱导大众沉浸在数字化幻象之中,致使数字拜物教意识或者说观念成为被社会普遍认同并且接受的意识形式。在此基础上,数字拜物教机制又进一步为数字—生命政治与数字平台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提供了合法性根据。在这里,数字拜物教已经由一种虚假意识幻象转化为社会现实存在,成为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秩序能够稳固运行的条件与基础。正是在数字拜物教内在机制多层面的作用下,每一个真实的生命主体以及我们所处的全球化社会政治经济秩序,才真正被数字资本逻辑控制与塑造,数字资本逻辑的统治也因此得到巩固和强化。对数字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颠倒假象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破解数字拜物教秘密的根本途径。数字资本主义与数字拜物教彼此支撑相互补充,数字资本主义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及其社会关系形式内在需要并不断要求数字资本逻辑在拜物教机制展开的基础上,生产出适合且认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秩序的劳动主体。所以对数字拜物教的批判,就需要将其放置在数字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展开探究,即揭示出拜物教形成的社会历史前提及其遮蔽的数字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在矛盾本质。为此,本文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方法论基础,从数字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即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出发,具体揭露了“劳动的自由自主”、“合理的分配关系”、“流通生产价值”、“消费需要的满足”等资本主义的颠倒假象背后,被数字拜物教遮蔽的“无酬数字劳动剥削逻辑的延伸”、“不平等的分配关系”、“流通时间是价值实现的障碍”、“拜物需要替换真实需要”的社会现实,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形成数字拜物教的社会历史根源的前提批判。消解数字拜物教,实现人类解放并不是内涵于哲学理论中的抽象论断,而是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现实建构过程中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文中指出,马克思对资本逻辑内在矛盾的揭示,是消解数字拜物教的理论前提。数字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本性决定了它必然在自我增殖的过程中遭遇到限制,从而走向自我否定,数字拜物教消解的现实根据就在于资本逻辑的自我否定。同资本逻辑自我否定与扬弃资本文明的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客观趋势相呼应的是,原来物化的人将在生存实践活动中转变为社会性的人,并承担起人类文明形态变革的重任,从而推动全新社会关系形式的历史生成。归根结底,消解数字拜物教,一方面需要从资本逻辑自我否定的历史过程,洞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及其必然灭亡的演化趋势;另一方面还需要以人的社会性生存方式取代物化的片面存在,激发人的社会性生产与生活的共同感,最后统一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过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扬弃资本主义“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之后,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实现与社会整体充分发展的历史形态,它所要确立的最高价值目标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此阶段,不仅数字拜物教被消解,任何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抽象统治将得到全面祛除,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压迫、矛盾关系都将被彻底超越,普遍性意义的人类解放将会成为现实。
王敏[8](2021)在《京津冀数字经济对服务业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程度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数字经济为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动力和技术支持,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服务业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大产业,其中京津冀作为区域研究的代表,因此研究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业优化升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数字经济与服务业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而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与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得出了河北省数字经济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于京津冀整体而言均不高,因而对其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结合指标的构建原则,分别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服务业优化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从基础建设水平、产业规模与效益水平、科研创新发展水平、数字应用发展水平四个方面进行构建,然后以京津冀2000年至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因子分析,获得数字经济的投入效应因子和产出效应因子,得出这两个因子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着京津冀数字经济的发展;服务业产业优化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从服务业的投入规模水平、高级化水平、产出效益水平来构建,通过因子分析获得服务业规模效应因子、基础建设效应因子和财政投入效应因子,这三个因子从服务业发展的不同方面影响着京津冀服务业的优化升级。根据二者的综合评价函数值,可以发现京津冀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服务业的发展综合竞争力明显越来越强。利用因子分析的结果使用相关性分析,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显着相关关系,由线性拟合结果可以看出,拟合精度高达0.953,数字经济与服务业的发展存在着正相关性。进一步使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分析得出13个因素和服务业的优化升级都有很强的相关性。技术市场发展水平、互联互通的水平对于服务业的优化升级具有主导作用,其中服务业综合评价函数值与移动电话用户量这个指标的关联度最高,达到了0.778,可见互联互通的重要性;服务业综合评价函数值与地区GDP占比的关联度最小,可见京津冀产业的不协调,使得生产总值的优势不明显,对于服务业优化升级进程起到的作用不显着。论文最后根据前几章的分析结果,结合京津冀数字经济、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从完善基础设施、鼓励科研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产业协调发展这四个方面提出促进服务业产业优化升级的合理化建议。
林晶[9](2021)在《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劳动力市场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促使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就业矛盾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作为“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就业对“十四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人力资本、劳动力迁移、劳动力市场分割、社会资本和技术变革等理论的基础上,梳理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影响就业质量的理论逻辑;在宏观层面,利用统计数据纵向和横向比较,我国数字化进程与就业质量现状;在微观层面,围绕劳动收入、工作时间、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等四个维度,从技术进步视角出发,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选取省级层面数字基础设施的五个代理指标:移动电话基站数、光缆线路长度、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移动网络流量和域名数,利用MLM多层线性模型,展开数字基础设施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从技能视角出发,基于2013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利用OLS和Logit模型,实证测度互联网使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并通过稳健性检验得到以下结论:在劳动收入维度上,数字基础设施和互联网使用对收入起到显着的促进作用;在工作时间维度上,数字基础设施和互联网使用与工作时间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有利于缩减工作时间;在工作稳定性维度上,劳动者工作稳定性的提升,与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互联网普及程度不同步;在社会保障维度上,数字基础设施与社会保障呈负相关关系,但是,随着互联网使用普及程度提高,劳动者受到的社会保障程度在不断完善。进一步根据教育、年龄、户口、婚姻和性别等人口学变量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劳动收入维度上,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对低学历样本、50岁及以上样本和农业户口样本具有更强的收入效应;在工作时间维度上,互联网使用对减少高学历样本、男性样本、非农业户口样本和不在婚样本工作时间的促进作用更突出。在工作稳定性维度上,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的负效应更集中在低学历样本和不在婚样本。在社会保障维度上,无论是从医疗保险还是养老保险的参与情况来看,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与低学历样本、女性样本和不在婚样本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呈现出更强的负相关性。相比农业户口样本,数字基础设施和互联网使用对非农业户口样本的社会保障程度的影响呈现向好趋势发展。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普及互联网使用;第二,探索灵活用工规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三,提升人力资本水平,驱动就业质量改善;第四,提高就业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数字公共服务平台;第五,转变就业工作思路,提升就业质量的政策地位;第六,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第七,完善制度保障,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劳动力市场法制建设和收入分配制度。
胡莹[10](2021)在《中国银行JX分行数字化转型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如今,数据的使用在各个领域都是无处不在的。大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彻底打破了传统银行的宁静。传统银行不能再坚持传统的实体业务模式,开始向数字化转型。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存在一个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消费者生态系统。银行的经营活动都围绕着它展开。在新的商业模式中,消费者生态系统需要挖掘数据的更大价值。在这个新的生态系统中,交易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交易,而是实时整合客户数据,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提供进一步的渠道来刺激客户的消费行为,从而将业务拓展到其他消费需求领域,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字化转型。中国银行JX分行属于国有四大银行,在线下和线上金融机构的双重挑战下,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和外部环境做出数字化转型是十分必要的。论文基于中国银行JX分行的数字化整体发展历程及其转型发展中存在战略定位不够明确、业务流程不够优化和组织架构不够敏捷等多方面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转型策略,从优化数字化转型战略、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以及强化数字化组织保障等几个方面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多维度下的中国银行JX分行数字化转型发展对策,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中国银行JX分行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帮助该行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突破系统、人力、机制限制等难题,实现中国银行JX分行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一个极具自身特色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该论文通过以中国银行JX分行为例,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意见。在理论方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理论提升,扩大国内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研究范围。在实际中,旨在结合当前该行在转型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意见,既有利于促进该行数字化水平的有效提升,也能够为新形势下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二、加快数字化进程 提升标准服务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快数字化进程 提升标准服务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经济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机制与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 数字经济是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 |
(一) 数据作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可以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
第一,边际报酬递增。 |
第二,数据的协同效应。 |
第三,数据的价值与价值变现。 |
(二) 数字经济通过创新来驱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
(三) 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
二、 数字经济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机制 |
(一) 培育新动能的要素配置优化机制 |
(二) 培育新动能的规模经济机制 |
(三) 培育新动能的产业融合机制 |
(四) 培育新动能的创新驱动机制 |
三、 数字经济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现路径 |
(一) 加快数字化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 |
(二) 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进程,推动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 |
(三) 以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基础,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
(四) 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2)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对我国产业数字化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成效 |
(一)产业数字化规模持续扩大 |
(二)产业数字化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
二、特征 |
(一)数字技术平台成为产业数字化重要媒介 |
(二)全产业链互动成为产业数字化必要环节 |
(三)与生活必需密切相关的产业数字化进程明显提速 |
(四)企业间数字化能力的差距凸显 |
1.转型领军企业与其他企业间的数字化差距拉大。 |
2.企业各环节的数字化程度不同。 |
三、对策建议 |
(一)聚焦重点加快数字化进程 |
1.结合产业实际分类精准施策。 |
2.培育区域产业新增长点。 |
(二)推进产业间的数字化协同共生 |
1.建立健全数字化生态网络。 |
2.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发展环境。 |
(三)提升数字化转型效率 |
1.充分发挥数字科技平台的引领效应。 |
2.发挥转型领军企业的示范效应。 |
(3)2021中国印刷互联网现状分析与发展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2020年中国印刷互联网市场回顾与总结 |
1.印刷互联网平台数量总体下降,格局固化 |
2.数字化进程持续深入 |
3.规模化定制成为常态 |
4.包装印刷领域热度持续 |
5.资本助力呈现回暖态势 |
6.互联网巨头渗透速度加快 |
2021年市场环境特点分析 |
1.经济复苏 |
2.新基建 |
3.数字经济 |
印刷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 |
1.产业数字化路径 |
2.行业在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
3.印刷产业数字化发展方向 |
(1)从单一印刷软件应用到印刷综合管理系统的全面互联,打通系统间的信息壁垒。 |
(2)从传统印刷设备到数字印刷设备、可联网设备的全面使用,实现数据流的打通。 |
(3)从面向消费端的电商平台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全面搭建,实现行业内和产业上下游的连接。 |
(4)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效果和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与意义 |
二、数字化转型可以显着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
三、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 |
(一)制造业整体数字化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
(二)制造业内部不同行业间数字化进程存在较大差距 |
(三)制造业企业间数字化程度差异较大 |
(四)不同地区之间的数字化水平存在差异 |
(五)多数企业仍然是在传统商业模式下推动数字化转型 |
(六)疫情影响下数字化进程显着加快 |
(七)数字化对企业利润的贡献有待确认 |
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影响因素 |
(一)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增加企业数字化的成本 |
(二)低利润的制造业需要克服数字转型的高成本 |
(三)基础设施不足可能制约企业数字化转型 |
(四)企业内部因素对数字化的影响 |
(五)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可以促进数字化转型 |
五、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
(一)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 |
(二)对企业进行数字化培训 |
(三)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四)建立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和分享规则 |
(五)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
(5)数字化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与理论回顾 |
(一)企业数字化的理论内涵及测度 |
(二)数字化、技术进步与企业人工成本 |
二、研究方法 |
(一)模型设定 |
1. 被解释变量 |
2. 核心解释变量 |
3. 控制变量 |
(二)样本与数据说明 |
三、实证分析 |
(一)基准回归结果 |
1. 替换回归模型 |
2. 替换关键变量 |
3. 替换实证样本 |
(三)异质性分析 |
1. 不同类型行业 |
2. 不同所有制企业 |
3. 不同区域企业 |
(四)机制分析 |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
(6)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研究 ——以美的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关于数字化转型的研究 |
二、关于企业绩效的研究 |
三、关于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的研究 |
四、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一、数字经济 |
二、数字化 |
三、数字化转型 |
四、企业绩效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流程再造理论 |
二、价值链理论 |
三、微笑曲线理论 |
第三章 家电行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分析 |
第一节 家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一、行业增长趋势分析 |
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第二节 家电行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分析 |
一、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动能 |
二、家电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
第三节 家电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 |
第四章 美的集团数字化转型动因及实施情况 |
第一节 美的集团简介 |
第二节 美的集团数字化转型动因分析 |
一、提高产品竞争力、突破发展瓶颈 |
二、加快产品升级、加速线上渠道建设 |
三、顺应数字经济的大潮、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 |
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
第三节 美的集团数字化转型路径分析 |
一、重构IT系统,实现管理数字化(2012-2015 年) |
二、“T+3”模式的推行,实现经营数字化(2014 年至今) |
三、实施“双智战略”,实现产品数字化(2014 年至今) |
四、加强线上渠道建设,助力经营数字化(2013 年至今) |
五、打造工业互联网,实现全价值链数字化(2018 年至今) |
第五章 美的集团数字化转型的绩效分析 |
第一节 美的集团数字化转型的财务绩效纵向分析 |
一、盈利能力分析 |
二、偿债能力分析 |
三、营运能力分析 |
四、成长能力分析 |
五、股东权益和现金流量分析 |
第二节 美的集团数字化转型的财务绩效横向分析 |
一、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
二、偿债能力对比分析 |
三、营运能力对比分析 |
四、成长能力对比分析 |
第三节 美的集团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价值分析 |
第六章 美的集团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创造路径分析 |
第一节 美的集团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创造路径 |
一、重塑IT系统、实现数字化运营和管理 |
二、改变产销模式、实现数字化营销 |
三、“双智战略”助力产品数字化 |
四、渠道变革助力销售数字化 |
五、工业互联网赋能全价值链数字化 |
第二节 美的集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
一、销售环节的数字化利用有待提升 |
二、研发环节的数字化利用有待提升 |
三、资本管理的数字化利用有待提升 |
四、“T+3”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品类的家电产品 |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美的利用数字化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改进建议 |
一、提升销售环节的数字化能力,降低产品成本 |
二、将数字化深入融合到研发环节,提升研发效益 |
三、提升数字化管理资本的能力,降低债务成本 |
四、根据产品特性分别制定产销计划 |
第三节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7)破解数字拜物教 ——数字资本时代拜物教新形式批判(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反思数字拜物教:深化拜物教理论研究的当代重要课题 |
(一)拜物教理论内容的历史嬗变 |
(二)数字拜物教研究的重要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本文的主要思路 |
第一章 数字拜物教:数字资本时代拜物教的新形式 |
1.1 资本样态历史裂变中的数字资本的形成 |
1.1.1 产业资本的积累 |
1.1.2 金融资本的兴起 |
1.1.3 数字资本的形成 |
1.2 数字资本与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特质 |
1.2.1 数字平台与平台经济的发展 |
1.2.2 劳资关系的弹性化与网络化 |
1.2.3 数字资本的金融化趋势 |
1.3 数字拜物教的表现与内涵 |
1.3.1 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困境的分析 |
1.3.2 数据商品化和资本化与数字拜物教 |
1.3.3 数字技术膜拜与数字拜物教 |
1.3.4 数字崇拜对人的价值意识的塑造 |
第二章 数字拜物教机制对数字资本逻辑统治的强化 |
2.1 数字拜物教的意识结构内化机制与数字化幻象统治的实现 |
2.1.1 商品符号的数字媒介传播与文化工业景观的繁荣 |
2.1.2 沉迷他者的欲望:数字拜物教意识的同一性接受 |
2.1.3 数字化幻象统治:数字拜物教结构的无意识认同 |
2.2 数字拜物教机制:数字—生命政治的支撑性条件 |
2.2.1 数字—生命政治治理术的形成 |
2.2.2 量化自我的拜物教行为:巩固数字—生命政治统治的关键 |
2.2.3 拜物教机制内的“透明人”:数字—生命政治治理对象的最终形成 |
2.3 数字拜物教机制:强化数字平台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力量 |
2.3.1 数字拜物教的意识形态性质:数据殖民的合法性依据 |
2.3.2 数字拜物教机制与数字平台帝国主义意识形态霸权的确立 |
2.4 数字拜物教机制:强化数字资本逻辑统治的必要条件 |
2.4.1 数字资本逻辑成为控制意识、生命、全球社会的同一性力量 |
2.4.2 数字拜物教机制与数字资本主义现代性悖论 |
第三章 数字拜物教的秘密与数字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批判 |
3.1 勘破拜物教秘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 |
3.2 数字拜物教机制与劳动过程的剥削新形式 |
3.2.1 数字劳动:数字资本主义价值生产的源泉 |
3.2.2 拜物教机制掩盖的真实生产过程:数字劳动生产剩余价值 |
3.2.3 数字拜物教机制与数字劳动剥削逻辑的延伸 |
3.3 数字拜物教机制遮蔽分配关系的不平等实质 |
3.3.1 平台层面:数字资本处于价值分配关系的核心 |
3.3.2 社会层面:处于分配关系边缘的主体低酬或无酬劳动 |
3.4 数字拜物教机制掩盖“流通生产价值”的假象 |
3.4.1 数字资本借助数字平台技术加速资本流通 |
3.4.2 平台加速流通与在线的数字劳动:流通生产价值的假象 |
3.5 数字拜物教机制与消费需要的虚假满足 |
3.5.1 数字化消费与数字资本的价值实现 |
3.5.2 数字化消费与拜物欲望的生产、膨胀 |
3.5.3 自由的假象:虚假拜物消费需要的满足与剩余价值的实现 |
第四章 数字拜物教的消解与人类解放 |
4.1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内在矛盾的揭示:消解数字拜物教的理论基础 |
4.2 资本的限度与资本逻辑的自我否定:消解数字拜物教的现实根据 |
4.3 新型社会关系的重构:消解数字拜物教的现实道路 |
4.3.1 共产主义运动:新型社会关系重构的途径 |
4.3.2 从物化存在到社会性存在:重构新型社会关系主体力量的凸显 |
4.4 数字拜物教的消解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求 |
4.4.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目标 |
4.4.2 数字拜物教的消解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建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京津冀数字经济对服务业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数字经济的研究 |
2.服务业产业优化的研究 |
3.数字经济对服务业产业优化的研究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 |
二、相关理论 |
(一)数字经济相关理论 |
1.数字经济的内涵 |
2.数字经济的特征 |
(二)服务业相关理论 |
1.服务业的概念 |
2.服务业的发展进程 |
三、京津冀数字经济与服务业发展现状 |
(一)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
1.基础建设水平 |
2.产业规模与效益水平 |
3.科研创新发展水平 |
4.数字应用发展水平 |
(二)京津冀服务业发展现状 |
1.服务业投入水平 |
2.服务业高级化水平 |
3.服务业产出效益水平 |
四、指标的构建原则及评价方法 |
(一)指标的构建原则 |
(二)评价方法 |
1.数据标准化 |
2.因子分析 |
3.相关性分析 |
4.灰色关联分析 |
五、京津冀的数字经济与服务业优化升级综合评价 |
(一)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
1.评价指标的构建 |
2.变量说明 |
3.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与分析 |
(二)服务业优化升级综合评价 |
1.评价指标的构建 |
2.变量说明 |
3.京津冀服务业发展综合评价与分析 |
六、京津冀数字经济对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证研究 |
(一)相关性分析 |
(二)灰色关联分析 |
七、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1.完善基础设施,为服务业优化升级提供保障 |
2.鼓励科技创新,为服务业优化升级指明方向 |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
4.推动产业协调发展,为服务业发展增添活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9)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新基建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 |
三、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充分就业也要就业质量 |
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与就业质量紧密相关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
一、研究贡献 |
二、研究不足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第一节 就业质量的概念与测量 |
第二节 就业质量研究的基础理论 |
一、就业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础 |
二、就业质量研究的实证基础 |
第三节 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影响就业质量的理论机制 |
一、数字基础设施的内涵 |
二、技术变革理论 |
三、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数字化进程与就业质量现状 |
第一节 我国数字化进程 |
一、数字经济的起源 |
二、数字经济的内涵 |
三、数字经济的特征 |
四、我国与主要国家的数字化发展经验 |
第二节 我国就业质量现状 |
一、就业质量的纵向比较 |
二、重点群体的就业质量特征 |
三、就业质量的区域差异 |
四、就业质量的国际比较 |
第四章 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就业质量的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综述 |
第二节 模型构建与数据指标说明 |
一、模型设定 |
二、数据来源 |
三、数据说明 |
四、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三节 回归分析 |
第四节 异质性分析 |
一、教育组别 |
二、性别组别 |
三、年龄组别 |
四、户口组别 |
五、婚姻组别 |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互联网使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 |
第一节 互联网使用影响就业质量的研究综述 |
第二节 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
一、模型构建 |
二、数据来源 |
三、变量说明 |
四、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三节 回归分析 |
一、互联网使用对劳动收入的影响 |
二、互联网使用对工作时间的影响 |
三、互联网使用对工作稳定性的影响 |
四、互联网使用对社会保障的影响 |
第四节 人口学变量分组回归分析 |
一、教育组别 |
二、年龄组别 |
三、性别组别 |
四、户口组别 |
五、婚姻组别 |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普及互联网使用 |
二、探索灵活用工规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三、提升人力资本水平,驱动就业质量改善 |
四、提高就业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数字公共服务平台 |
五、转变就业工作思路,提升就业质量的政策地位 |
六、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
七、制度保障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后记 |
第一节 研究展望 |
第二节 致谢 |
在学期间部分学术成果 |
(10)中国银行JX分行数字化转型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影响因素 |
2.1 数字化转型概念 |
2.2 银行业数字化发展历程 |
2.3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内容 |
2.4 银行业数字化影响因素 |
3 中国银行JX分行基本情况与数字化发展现状 |
3.1 中国银行JX分行基本情况 |
3.1.1 基本情况 |
3.1.2 机构设置及人员构成 |
3.2 中国银行JX分行经营状况 |
3.2.1 资产负债情况 |
3.2.2 经营业绩及盈利能力情况 |
3.2.3 客户分布情况 |
3.3 中国银行JX分行数字化转型发展情况 |
3.3.1 制定“科技引领”战略 |
3.3.2 数字化发展现状 |
3.3.3 主要同业数字化发展情况 |
4 中国银行JX分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1 战略定位不够明确 |
4.1.1 缺乏全局性、系统性战略指引 |
4.1.2 未树立数字化转型核心价值观 |
4.2 业务流程不够优化 |
4.2.1 拓展渠道单一,客户体验不足 |
4.2.2 分行数量较多,技术创新受限 |
4.2.3 科技外包过多,系统存在风险 |
4.2.4 平台数据过多,整合共享困难 |
4.3 组织架构不够敏捷 |
4.3.1 文化理念和管理机制不足 |
4.3.2 组织间协同效率普遍低下 |
4.3.3 缺乏数字化领域相应人才 |
5 中国银行JX分行数字化转型发展优化措施 |
5.1 优化数字化转型战略 |
5.1.1 明确数字化战略定位 |
5.1.2 建立差异化发展战略 |
5.2 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 |
5.2.1 完善企业级架构建设 |
5.2.2 强化数据整合应用 |
5.2.3 加快产品转型升级 |
5.2.4 推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 |
5.3 强化数字化组织保障 |
5.3.1 推进敏捷型组织变革 |
5.3.2 重塑数字化创新文化 |
5.3.3 加大数字化人才培养 |
6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加快数字化进程 提升标准服务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经济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机制与路径[J]. 任保平,李培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01)
- [2]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对我国产业数字化的反思[J]. 李峄,洪勇. 中国国情国力, 2022(01)
- [3]2021中国印刷互联网现状分析与发展展望[J]. 常晓霞. 印刷经理人, 2021(05)
- [4]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效果和影响因素[J]. 杨继东,叶诚. 工信财经科技, 2021(04)
- [5]数字化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影响[J]. 陈梦根,周元任. 中国人口科学, 2021(04)
- [6]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研究 ——以美的集团为例[D]. 谭宇翔.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7]破解数字拜物教 ——数字资本时代拜物教新形式批判[D]. 李亚琪. 吉林大学, 2021(01)
- [8]京津冀数字经济对服务业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D]. 王敏.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9]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D]. 林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12)
- [10]中国银行JX分行数字化转型发展问题研究[D]. 胡莹.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