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构件的分布式制造系统的资源信息集成(论文文献综述)
毕筱雪[1](2021)在《云制造环境下资源建模及优化配置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全球制造业朝着智能化、服务化、定制化方向转型升级。近年来,推进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先进制造模式研究成为学术界与产业界研究的热点。云制造作为一种面向服务的网络化制造模式应运而生。云制造是云计算理念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体现了“分散资源集中使用”和“集中资源分散服务”的思想,通过对分布式的制造资源进行集中的管理与运营,实现制造资源的高效共享与合理利用,为用户提供可随时获取、按需配置且优质廉价的制造服务。云制造的核心思想是“制造即服务”,通过虚拟化、服务化方法将制造资源及制造能力封装为云服务,并通过服务匹配、服务优化选择等关键技术,实现企业间制造资源的高效共享与协同制造。论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云制造模式下,制造资源的异构性与分布性特征、服务需求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特征及云制造平台的动态性与稳定性特征,对云制造平台中制造资源的服务化封装、匹配与选择、动态调整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面向中小企业的云制造体系结构,分析面向中小企业的云制造典型特征及运行模式,提出云制造服务平台中云服务注册、获取、管理的流程与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多Agent的云制造平台功能架构,并对功能架构中所涉及的各Agent类型及相互之间的交互方式进行分析,在分析各功能模块实现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云制造关键技术体系。(2)针对云制造环境下制造资源多样性、异构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的云制造资源建模与服务化封装方法。首先,根据制造资源的共性与服务化封装的需求,构建云制造资源形式化描述模型,将制造资源抽象描述为制造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本体建模技术构建基于语义的云服务结构模型,通过对制造资源相关的概念、属性、公理、规则进行规范化描述,解决制造资源描述过程中的语义异构问题。最后,通过制造资源实例化方法将云服务结构模型转化为云服务描述模型,实现制造资源的服务化封装,并以某VMC-2100B立式加工中心为例,描述制造资源的服务化封装与注册方法。(3)针对云制造环境下服务需求与制造云服务的功能匹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的制造云服务匹配与组合方法。针对单一云服务的匹配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的制造云服务搜索与匹配方法,基于云服务结构模型计算服务需求与云服务的语义相似度;针对组合云服务的匹配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任务相关度的任务需求分解与组合服务匹配方法。首先,运用分层任务网络(Hierarchical Task Network,HTN),将任务需求分解为一组具有约束关系的原子任务。然后,根据任务单元设计原则,提出一种基于任务相关度的原子任务重组方法,将原子任务重组为一组任务单元,在重组过程中采用基于语义的制造云服务搜索与匹配方法为各任务单元匹配满足功能需求的候选云服务,有效解决了任务需求分解与组合云服务匹配过程脱节的问题。最后,以某轴类零件加工的任务需求为例,验证所提云服务匹配与组合方法的有效性。(4)针对云制造环境下云服务组合优化选择(Service Composition and Optimal Selection,SCOS)过程中,多个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 S)评价指标的权衡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III,NSGA-III)的偏好多目标优化算法,并首次使用偏好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SCOS问题。提出一种K层偏好参考点生成方法,改进原始算法中参考点的生成策略,并相应的提出一种适应度值计算方法和环境选择策略,将用户偏好通过参考点融入到寻优过程中,引导算法搜索用户感兴趣的部分帕累托前沿,以增加种群个体的选择压力,提升算法的效率与收敛性。采用模因演算法改进算法的后代生成策略,解决原始算法局部搜索能力不足的问题。最后,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与高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根据用户偏好权重搜索到一组具有良好收敛性和多样性的云服务组合优化配置方案。(5)针对云制造环境下异常云服务节点的动态调整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Agent的云制造服务异常处理框架,并为任务Agent设计一种云服务异常自适应调整模型。基于上述模型,提出一种云服务异常自适应调整算法。首先,根据云制造环境的特点,建立基于稳定性和Qo S指标的目标函数。然后,采用蜜源编码策略,蜜源邻域搜索策略和蜜源适应度值计算策略改进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ABC),并将改进算法应用于上述目标函数的求解中。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高效的实现异常云服务的动态调整,维护云制造平台的稳定性。
刘坤华[2](2019)在《云制造模式下机械产品的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方法研究》文中提出云制造模式是在“制造即服务”理念上,基于云计算思想发展起来的新型制造模式。服务发现与优选是云制造模式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目前的技术可以实现云制造模式下服务发现与优选功能,但不能实现智能的、高效的服务发现与优选。因此,研究云制造模式下智能的、高效的服务发现与优选方法,开发云制造模式下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了云制造模式下面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类型,提出了各服务类型的服务分解原理和组合方法、智能服务发现方案和服务优选指标,云制造模式下以机械产品图像和服务类型为输入、面向多服务优选指标、前k个最优的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架构,从原理上解决了目前研究中以关键字为输入导致的智能化水平不足和效率低下等问题。为实现智能服务发现方案里的智能服务发现模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对面向机械产品数据的服务发现算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s:LBP),提出了一种面向机械产品图像的注意力图(P LBP)和其增强层(PNet),融合P Net和VggNet-16,提出了面向机械产品图像的神经网络架构(PVggNet)。基于修正线性单元(Rectified linear unit:ReLU)的正半轴不存在梯度消失和双曲正切函数(Hyperbolic tangent:tanh)的负半轴可以减轻神经元死亡现象,提出了一个高效的激活函数:基于tanh函数的修正线性单元(ThLU)。采集机械产品数据集时,提出从多个光线强度、多个拍摄角度和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遮挡3方面进行拍照。通过以上采集措施收集机械产品图像、网上下载图像和从视频中截取图像3种途径,收集了轴承、螺柱、齿轮、弹簧、滚轮、采煤机、刮板机、皮带机、掘进机和液压支架10类机械产品图像,生成了机械产品数据集,对机械产品数据集进行了预处理和质量评估。基于PVggNet神经网络架构和ThLU激活函数,训练得到了面向机械产品数据集的智能服务发现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其测试正确率为95.38%,测试损失为 0.1839。为实现服务组合方案前k个最值优选,以优选前k个最小/大服务时间(服务费用、制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服务组合方案为目标,建立了设计服务组合方案、生产服务组合方案、产品服务组合方案和产品方案的目标函数和数学模型。通过对建立的数学模型分析,获知:云制造模式下前k个最优的服务优选问题为前k条最短/长路径的组合优选问题。为高效求解此问题,提出了将服务组合过程有向图表示的方法和将服务组合方案的有向图转化为标准有向图的方法、次短路径定理和路径扩展方法,基于Dijkstra算法、次短路径定理和路径扩展方法,提出了云制造模式下前k条最短路径算法(kDijkstra算法)、云制造模式下前k条最长路径算法和云制造模式下前k条最短/长路径算法,高效地解决了云制造模式下前k个最优的服务优选问题。设计了云制造模式下机械产品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需求、系统流程、系统架构、云平台、数据库和iOS客户端),开发了云制造模式下机械产品的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系统,实现了以机械产品图像和服务类型为输入,面向多个服务优选指标的服务优选。
贺靖伦[3](2019)在《面向服务的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系统本体建模与仿真》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各制造业强国都提出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实施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技术实现智能制造,而基于CPS的新一代分布式生产模式,即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系统(Cyber-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s,CPPS)成为了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近几年,针对CPPS的研究主要倾向于系统架构、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的研究,而针对新生产模式下的制造资源虚拟化与服务化关键技术研究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CPPS系统具有较高的动态与异构特性,因此,如何构建一种分布式生产环境下的制造资源虚拟化参考框架,以期解决CPPS系统内制造资源的统一分类、定义、描述与共享问题,从而支撑CPPS系统的快速可重构建模;(2)在实现CPPS制造资源虚拟化的基础上,如何实现CPPS制造资源模型与制造任务的动态匹配与数据融合,从而支撑CPPS系统的动态运行。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围绕上述两个问题,着重从CPPS制造资源的服务化、虚拟化以及任务需求动态匹配方面展开研究:(1)首先,针对新生产模式下的制造资源虚拟化与服务化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以一种面向服务的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系统(Service-oriented Cyber-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So-CPPS)为研究对象,对So-CPPS的内涵、整体架构及特征进行研究。(2)其次,在对So-CPPS制造资源的内涵与特征进行提炼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基于资源的层次、智能、粒度与功能特性对So-CPPS制造资源进行抽象分类与详细定义,从而建立一种面向So-CPPS系统的制造资源体系。(3)据此,运用形式化方法对So-CPPS制造资源体系进行描述,并基于本体构建So-CPPS制造资源的语义模型和数据模型,完成So-CPPS制造资源的全局统一描述与共享,实现基于本体的So-CPPS制造资源虚拟化组态配置,支撑So-CPPS系统的快速可重构建模;在实现全局制造资源语义描述与语义理解的基础上,以动态制造任务需求为驱动因素,基于So-CPPS制造资源数据模型,构建面向任务需求的制造资源动态匹配模型,实现So-CPPS制造资源模型与制造任务的动态匹配与数据融合,支撑CPPS系统的动态运行。(4)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结合应用场景完成So-CPPS制造资源本体模型的实例化;在此基础上,运用Anylogic仿真平台进行So-CPPS本体模型的仿真,验证具体应用场景中So-CPPS制造资源本体模型对于资源的统一分类、定义、描述与共享,以及在此基础上,验证So-CPPS制造资源模型与制造任务的动态匹配与数据融合。本文共包含图60幅,表30个,参考文献73篇。
孙苗苗[4](2019)在《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邮轮旅游人次的持续快速增长,邮轮需求量增多且邮轮大型化趋势明显。大型邮轮建造为巨系统工程,不仅具有传统船舶建造的复杂性,还具有建造周期紧、任务体量大、计划准确性要求高和大规模跨企业复杂协同等特点,建造过程中极易出现供需脱节、任务冲突、资源浪费和交付拖期等现象。在船舶工艺技术体系中,计划编制是统筹优化大型邮轮建造流程的有效手段,但现有研究集中在调度方法上,缺乏对大型邮轮建造任务分解、时间预测和跨企业协同的研究,难以高效解决上述大型邮轮建造问题。为支撑高效、精益、连续的大型邮轮建造,本文以改进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为载体,融合项目管控、企业集成和分治法理念,提出基于层级多域计划模型的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体系,深入研究大型邮轮建造任务快速分解、分段建造活动时间预测和跨企业多时序协作任务协同的智能化机制,形成一套系统化的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方法,以提高大型邮轮建造效率,促进大型邮轮建造敏捷化、智能化发展,进而提升邮轮总装企业的订单交付能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在分析大型邮轮建造过程及其计划编制特征的基础上,引入项目管控、企业集成和分治法理念,提出以改进WBS为载体、面向跨企业连续协同的大型邮轮建造层级多域计划模型,深入研究模型运行机理和网络计划生成机制,设计大型邮轮建造分阶段计划编制策略,形成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体系,以有效保障大型邮轮建造流程的连续性、一致性和计划编制高效性,填补研究空白,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任务分解是统筹优化大型邮轮建造资源配置、预测活动时间和安排跨企业协同生产的基础。针对传统方法无法考虑任务分解约束和分解效率低的问题,研究引入启发式智能规划原理,将任务分解要求转换成模型约束,提出一种基于领域启发式规划的大型邮轮建造任务快速分解方法,通过对邮轮总装企业任务分解知识的分层案例化封装并定义基于项目族任务分解要素的混合案例检索策略,实现了大型邮轮建造任务的快速分解。经案例验证,该方法可为管理人员提供较好的大型邮轮建造任务分解依据。(3)大型邮轮建造活动的时间预测是控制跨企业协同生产的重要依据。现有时间预测方法只能粗放地预估单项活动周期,无法同时预测建造活动间的有效松弛时间,往往造成生产抢工或生产资源浪费。本文以大型邮轮船体分段建造流程为例,深入研究大型邮轮建造活动时间预测问题,通过研究K-Means聚类机制和改进信息熵权SBM(Slacks-Basedmeasure,基于松弛测量)的效率评估,挖掘邮轮总装企业分段建造计划知识,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其监督学习,实现了大型邮轮分段建造活动时间配置(活动周期与松弛时间)的精细化预测。经实例验证,该方法可高效、准确地预测大型邮轮分段建造活动时间。(4)大型邮轮建造中跨企业多时序约束协作任务的复杂协同生产关系使得建造流程协同难、建造拖期风险高,现有方法尚未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本文将调度决策成本计入协作总成本,建立大型邮轮建造多时序任务计划域协同模型,并在自由市场竞争假设下,提出一种基于多议题协商的大型邮轮建造任务协同指派方法,实现了大型邮轮建造跨企业协同生产的优化,提高了协同效率。经案例验证,该方法更有利于形成较优的大型邮轮跨企业协同建造方案。(5)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综合考虑大型邮轮建造智能化发展需求,以集成化、易扩展和面向持续深入智能化计划编制为基本原则,研究利用多Agent的智能性、协同性和自治性处理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业务逻辑,设计语义增强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解决大型邮轮建造跨企业计划信息共享控制和计划编制知识管理问题,构建基于MAS的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分布式处理过程模型,并研发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原型系统,最终在某船企进行试运行以评估效果。
张耿[5](2018)在《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分布式协同优化配置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日趋多样性、个性化的产品制造需求,制造业呈现的信息化、服务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对现代生产过程中制造资源的互联化、业务流程的协同化、参与主体的自主化、制造模式的服务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随着云计算、工业物联网、信息物理系统等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智能制造模式(如云制造、物联制造、社群化制造等)应运而生,并迅速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届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研究主要针对传统制造系统中静态优化模型和方法的研究,较少对底层制造资源服务主动感知、动态优化配置等核心关键方法深入探索。为此,本研究针对资源服务的透明化感知、自主式优化配置需求,将工业物联技术引入传统制造系统,形成底层制造资源端生产信息的主动感知,以研究“智能制造服务的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方法”为突破口,构建了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方法的体系架构和运行逻辑,并对制造资源实时信息的主动感知与集成、制造资源服务化封装与云端化接入、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方法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为促进智能制造系统向敏捷化、服务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一种重要的理论和技术参考。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描述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相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的体系架构,论述了各参与主体间的协同工作逻辑以及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的运作逻辑,并提取了支撑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的三个关键技术。其次,针对生产企业对实时、透明制造资源信息主动感知与集成的需求,研究了基于工业物联网技术的制造资源实时信息主动感知与集成架构,阐述了该架构的关键组成部分,设计了实时制造信息的集成服务,以实现多相异构系统与制造执行过程的信息交互,并利用所构建的应用场景对制造资源实时信息的跟踪与追溯进行了说明。第三,针对新型智能制造模式对制造资源高度共享、实时访问的需求,从底层制造设备入手,提出了一种加工设备的服务化封装与云端化接入模型,论述了该模型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从而使得加工设备的制造能力能被主动感知,并能以一种松散耦合和即插即用的方式接入到制造云平台,为海量制造资源的云端化接入、主动发现、优化配置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第四,针对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的自主式优化配置需求,以保持企业的灵活性和可持续竞争力为目标,将制造服务提供方的自主决策权考虑到优化过程中,构建了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的分布式模型,采用新兴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方法—增广拉格朗日协同优化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引入了选择单元,以实现具有竞争关系的制造服务链的优化选择,从而为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的柔性、高效、自主式优化配置过程提供决策支持。第五,针对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的自主式优化配置需求,以保持车间制造资源的智能化、自主性为目标,将制造单元与加工设备的自组织、自决策能力考虑到优化过程中,构建了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的分布式模型,采用目标层解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引入了选择元素,以实现具有竞争关系的智能制造单元的优化选择,从而为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的柔性、高效、自主式优化配置过程提供决策支持。最后,通过工业案例对所述的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开发了适用于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的仿真系统,并从制造服务优化配置各个参与主体的角度阐述了系统的相关功能模块,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唐兵[6](2010)在《制造网格资源共享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制造业及其信息化中存在着制造资源的浪费及资源孤岛效应、系统的封闭性、建设成本高、可重构能力及可配置能力差、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差等问题。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对实现支持多企业间的资源广泛共享、实现上下游企业链的敏捷组合的网络化制造环境提出了迫切需求。将制造网格(Manufacturing Grid, MGrid)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方案,最终会形成行业乃至区域内的虚拟企业联盟,在制造企业间形成符合现代要求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制造企业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生存空间,会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当前制造网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网格的体系结构、资源共享方式、资源管理与调度等抽象层面上的研究,对制造网格在行业领域和区域内的应用研究较少,且没有形成完整的关于如何进行制造网格应用推广的方法。此外,目前已开发实现的制造网格系统普遍存在可复用性差。针对上述研究存在的问题,本论文对制造网格资源共享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按照从关键技术研究到应用研究的路线,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制造网格的概念与内涵、制造资源建模、信息管理、服务质量、资源服务优化配置、信息安全等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归纳了由基础设施层、中间件层和应用层所组成的三层制造网格体系结构,总结了制造活动的全过程中包含的由群体协作实现的协同服务。(2)通过对服务构件架构的研究,实现了一个构件开发工具,可对构件进行制作、管理与组装,自动生成代码框架,迅速生成应用系统。并从软件构件的思想,对协同产品制造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之上,以软件复用和系统重构为目标,按照软件构件开发方法,实现了协同产品制造系统原型。(3)研究了基于制造网格的设备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将制造设备供应商、设备用户和合作伙伴等多个部门和机构的故障诊断资源进行集成共享,利用多个部门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等进行协同工作,来对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和解算。研究了网格故障诊断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工作机制,解决了数据管理及数据传输问题,最后利用数据管理中间件实现了一个故障诊断原型系统。(4)研究了基于制造网格的协同供应链服务系统,给出了包括质量、价格、履约和服务四个指标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的供应商资源优选算法,实现为制造商自动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解决了交易的双方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的沟通问题和订单监控问题,在采购工作流程的指引了,交易双方实现了企业间的采购信息共享,最后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策略的企业联合采购协商算法。(5)通过对网络环境下的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制造网格平台如何运营的方案,研究了制造网格平台的服务模式以及企业盈利模型,并提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的网格协同采购系统应用服务提供商方案。最后总结了协同供应链服务系统在市场化示范推广中的工作经验,论述了应用推广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
吕琳[7](2007)在《基于Multi-agent的协同制造资源共享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络环境下的协同制造是适应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先进制造模式,它强调企业间的协作和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并以此达到提高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创新能力,实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目标。因此,通过网络将分散在各个企业中的制造资源实现共享和利用是网络化制造模式下协同制造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协同制造资源存在着诸如异构性、分布性、自治性等特点,使得协同制造资源共享在资源统一描述、快速准确获取所需资源和资源重构配置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与此同时,由于Internet这个公用平台几乎以无限制的方式为企业、政府和个人所使用,这种廉价的组网方式使许多协同制造资源信息和保密数据在共享过程中难免受到各种主动的或被动的攻击。在研究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关于实现制造资源共享的理论和思想的过程中,作者利用Multi-agent技术来解决上述难题。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按照“研究相关理论、突破关键技术”的技术路线,对协同制造模式下制造资源共享问题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1)研究了制造资源共享的概念模型、控制模型、面向共享的资源库以及资源共享的服务质量。借鉴知识链思想,结合制造资源共享理论,提出协同制造资源链的概念。即将分散在各地的协同制造资源封装成资源Agent,以节点的形式加入到协同制造资源链中,通过协同制造资源链将分布在各地的协作企业连接到一起,虚拟成一个大的网络制造系统,共享制造资源并进行协同制造,给出了基于Multi-agent的协同制造资源共享框架。(2)分析了制造资源建模内涵和网络制造模式下协同制造资源模型的建立原则。针对传统的制造资源建模方法没有考虑到知识在制造资源描述中的重用,缺乏语义信息,无法较好地满足用户的检索请求的问题,提出采用XML和知识本体技术对制造资源模型进行描述。知识本体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形式化的规范说明,它能够以一种明确的、形式化的方式来表示领域资源知识,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异构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同时应用面向对象的资源建模思想和Multi-agent技术,结合基于XML和知识本体技术的协同制造资源描述方法,给出了协同制造资源模型,为实现协同制造资源快速检索和优化配置提供依据。(3)针对传统的被动资源获取方式具有信息查找困难、资源重用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协同制造模式下制造资源主动获取方法。该方法是在信息推的基础上,当企业在执行协作业务过程的某一活动时,主动地将完成该活动所需要资源的信息及时、正确且无冗余地推送给用户,而无需用户繁琐的查询操作或由于未能及时查询而造成后续工作的延迟。现代先进制造模式下,单一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极少有单个企业能拥有本行业所需的全部资源。因此,如何能够在寻找到的大量企业资源中根据生产任务和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实现资源重构,是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条件之一。协同制造资源共享下的资源重构是一个多策略决策问题,而博弈论正是研究多人谋略和决策问题的理论,将博弈理论用于解决协同制造资源重构问题可以兼顾企业各生产任务的资源需求,使企业获取最大效益。鉴于Agent具有有限理性的特点,选择进化博弈论做为具体解决方法。提出了基于Agent和进化博弈论的协同制造资源重构模型。(4)着重研究了基于Agent的身份认证技术和系统自保护模型。协同制造资源共享系统的用户分布在不同的联盟企业中,呈现群组特性,本文应用Agent技术,给出一种适合于协同制造资源共享系统的、易于扩展的认证方案。通过研究IBM有关自我保护的概念,提出将自我保护方法用于协同制造资源共享安全中进行主动保护,给出基于Agent的协同制造资源自我保护模型,并对自保护系统的构成和工作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以往基于Agent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相比,基于Agent的自保护系统模型中数据采集、分析、响应、通讯是每个自治Agent的必备模块,充分发挥了智能代理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响应性。同时也减少了Agent间的频繁通信,加快了响应速度。模块化结构的自治Agent不仅有利于设计和实现,同时更利于Agent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和推广。系统中每一台主机都具有检测、响应入侵的能力,构成了一个分布式检测和响应系统。(5)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协同制造资源共享原型系统的逻辑框架,同时给出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结合本文所讨论的协同制造资源共享技术,对原型系统的协同制造资源服务和安全管理等模块进研究,并给出相应的协同制造资源检索、重构以及身份认证功能界面。
井浩[8](2007)在《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网络化制造是为应对知识经济和制造全球化的挑战,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提高企业(企业群体)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是一个支持网络化制造的企业间协同支撑环境,它为实现大范围异构分布环境下的企业间协同提供基础软硬件环境、相关协议、公共服务、使能工具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同时为企业间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和资源共享提供透明、一致的信息访问与应用互操作手段,为实现不同企业间应用软件系统集成与制造资源共享提供支持。开展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和产业化前景。本论文课题以国家863计划项目“关中区域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开发与应用”为背景,以支撑区域网络化制造应用为目标,深入研究了区域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的若干关键技术,包括VPN、XML、Web服务、WSRF、制造资源建模与封装、应用系统集成、集成平台门户开发、制造知识发现等技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关中区域网络化制造集成服务平台的开发。作者的主要研究开发工作与贡献如下:在深入分析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服务的区域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六层体系结构,为区域性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的分析、设计、实现与维护奠定了理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对制造资源进行了科学分类,系统地建立了网络化制造资源层次结构模型,提出了遵循Web服务资源框架(WSRF)规范封装制造资源的新方法,可把制造资源封装成符合WS-Resource结构的制造网格服务,通过集成平台的Web服务系统发布,为实现异构分布环境下制造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提出并实现了集成平台门户的系统结构,以及基于WSRF的集中认证系统解决方案,可实现用户身份集中验证与授权的统一机制,以及对制造资源服务级的访问控制。应用模块化门户网站设计技术,以及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可根据用户级别以及系统安全需要进行灵活控制,减小了权限管理的负担和代价。提出了基于门户、以流程为中心的网络化制造服务导航系统,给出并实现了主要算法。提出并实现了基于Web服务的网络化制造应用系统集成框架,以及基于Web服务的应用集成中间件算法,包括集成事务管理引擎和SOAP路由器算法。提出了一种融合Web服务与网格技术,基于WSRF的网络化制造应用集成框架模型,为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虚拟企业应用系统集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Web的制造知识检索系统体系结构,包括一系列支持知识共享以促进网络化制造协作的机制。建立了基于五元组的语义信息检索模型,提出了网络化制造知识检索测试方法。开发实现了关中区域网络化制造集成服务平台,并投入实际运行。该平台包括访问、应用服务、通用服务、工具集、资源和基础六层。其中:基础层提供集成平台运行的基础硬件、软件支撑环境。资源层提供成员企业可共享的制造资源。工具集层包括实现资源整合所需支持工具。通用服务层提供集成平台的一系列共性基础服务。应用服务层以门户的形式连接了产品创新设计、开放式制造和网络化制造资源优化配置三:大应用系统。用户访问层提供了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统一的单点登录用户界面。本论文课题的研究开发成果,将对我国网络化制造与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何俊明[9](2007)在《基于VPSs的制造系统模式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国际化,制造行业面临着以小批量、多品种和低成本的产品提供优质服务,以最快的响应速度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的巨大压力。传统的制造资源组织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制造环境变化的可适应性以及对市场变化快捷响应的要求;如何使制造系统模式能够快速、高效和经济地适应市场需求,是对制造企业的一个严峻挑战,本文即在此背景下探讨先进制造系统模式问题。本课题研究从制造资源组织着手,以实现制造系统的敏捷化为目的,发展了基于虚拟生产系统(Virtual production systems,VPSs)的制造系统模式,对与VPSs系统应用相关的关键技术如VPS构建、系统建模、系统控制与系统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具体的,本文的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先进制造系统模式的总结与分析:分别从制造资源组织,制造系统建模和制造系统控制调度的角度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阐述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确立了论文的研究方向。2、探讨发展了基于VPSs的制造资源组织模式理论。阐述VPSs的基本思想;制造资源管理的自治体思想;给出基于VPSs的制造资源组织架构和方法体系,面向特定产品构建VPS的一般方法,构建面向特定产品VPS算法。3、在VPSs建模方面,采用改进的高级Petri网建模方法。总结了制造资源建模的需求分析,针对目前制造资源的研究现状建立了制造资源一般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建立系统的彩色赋时面向对象Petrti网(Colored Timed Object-oriented Petri Nets,CTOPNs)模型。还在模型中加入了时间要素,使得模型可以进行性能分析,并为控制和调度打下基础。针对敏捷环境下系统动态变化的特性,提出了模型的结构变化算法,这使得模型能够容易地根据实际系统的变化而动态地更新而非重建模型。4、在VPSs系统的运行控制方面,针对VPSs系统的特点和需求,借助Agent概念和自治与协调机制,在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基于Agent的VPSs敏捷控制体系架构。对VPS单元控制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设计,建立了其基于CTOPN模型的自适应控制器制。初探了VPS的自适应控制机制和资源冲突消解方法。5、在VPSs系统的分析评价方面,结合VPSs系统模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Delphi方法的VPSs系统的分析评价技术,给出VPSs系统分析评价的原则和方法过程。
李双跃[10](2006)在《制造工艺资源建模技术及其在夹具设计支持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制造工艺资源是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重要的企业资源信息,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面对用户需求个性化、多样化以及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实现对制造工艺资源的集成、共享与优化利用,是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但由于制造工艺资源本身的多样性、复杂性、经验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如何将分散在各个企业中的制造工艺资源进行有效地归纳和整理、形式化、数字化并以显示方式保存下来,是企业资源信息系统数字化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本论文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No.2001BA201A09)和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编号:01CYO51-29)项目资助下,在分析面向协同工艺设计的制造工艺资源需求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制造资源建模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了面向协同工艺设计的制造资源建模方法、集成共享技术、资源表示和优化配置方法以及基于资源共享平台的夹具设计支持系统应用技术。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特色如下:(1)应用面向对象建模原理,以制造工艺资源的结构、能力和状态为对象,通过分析制造工艺资源对象的基本结构、对象提取方法和对象抽象原则,构建了一种由产品数据库、设备资源库、工装资源库、工艺知识库和工艺设计数据资源库五个部分组成的制造工艺资源库,并对资源库的表达模式、描述方法、层次化管理与存储方法进行了分析论述。根据制造工艺资源共享平台功能需求,提出了协同工艺设计中制造工艺资源共享的关键技术包括制造工艺资源的数据转换、检索机制、数据交换标准和接口技术。(2)为了表达制造工艺资源特征层次结构、分类结构及资源对象关系,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特征建模技术、特征映射技术和模糊理论的设计思想策略构建了制造工艺资源特征模型,应用于零件结构特征与加工特征、加工特征与特征的加工方法、特征的加工方法与制造工艺资源之间的特征映射。研究用工序特征描述工艺设计过程所对应的资源特征的集合,并以形式化定义,提出从制造工艺资源数据库中检索工序资源特征,以特征参数的相似性计算来检索与工序匹配的资源特征的检索算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工艺设计中制造工艺资源特征与工序特征的匹配。(3)为了对资源共享过程相关的概念、对象、活动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可以共同理解的、一致的、系统化的描述,研究了资源共享模式的建模理论、方法和体系结构,建立了由资源组织、资源检索、资源应用和资源维护四个部分组成的制造工艺资源共享模型。通过对制造工艺资源匹配总体流程分析,定义资源属性、资源能力、资源关系和工艺元任务语义模型、并以形式化表示,设计工艺元任务与资源的匹配、资源与任务输入匹配和资源与任务输出匹配算法。(4)针对工艺设计中制造工艺资源选择决策问题,构建了制造工艺资源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结构,提出了一种用模糊语言给出每个指标没有决定权重评价值的多方案决策问题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求出每对方案关于每个指标的模糊偏好关系,然后通过对决者的冲突偏好确定综合权重来解决该问题。同时重点研究了一种基于模糊数语言的隶属度函数求解算法,提出了基于偏序关系的多方案排序决策方法。(5)并采用BOOCH方法建立了与夹具设计相关的制造资源信息模型和工艺资源信息模型,使其为夹具设计制造过程中所有要求活动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设计了以夹具计算库、装夹知识库、夹具图形库构成的夹具资源系统。提出了有向工艺特征关系图的概念,定义了有向工艺特征关系图同构,以零件结构特征和有向工艺特征关系图来构建夹具实例库。给出了零件工艺特征属性相似度计算方法和基于有向工艺特征关系图的夹具实例检索算法。(6)构建由参数化夹具元件、夹具组件和夹具实例构成的夹具图形库,采用基于知识的表示与推理技术,研究装夹设计中定位夹紧知识的设计方法,制造工艺资源建模原理和夹具设计技术,开发由制造工艺资源管理、夹具资源管理、图形库管理、装夹设计管理和设计计算构成的基于资源共享平台的夹具设计支持系统,用实验验证本文所提出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实施方法。
二、基于构件的分布式制造系统的资源信息集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构件的分布式制造系统的资源信息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1)云制造环境下资源建模及优化配置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云计算与云制造 |
1.2.2 云制造体系结构研究现状 |
1.2.3 云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
1.2.4 云制造应用现状 |
1.3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2章 云制造应用模式与体系结构研究 |
2.1 云制造应用模式 |
2.1.1 面向中小企业的云制造典型特征 |
2.1.2 云制造运行模式 |
2.2 基于MAS的云制造平台功能架构 |
2.3 面向中小企业的云制造平台关键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本体的云制造资源建模及服务化封装方法研究 |
3.1 语义Web与本体建模技术 |
3.2 基于语义的制造资源建模框架 |
3.3 云制造资源形式化描述模型 |
3.4 基于语义的云服务结构模型 |
3.4.1 云服务共享词汇表 |
3.4.2 云服务的本体概念与属性 |
3.4.3 云服务本体概念的公理表示 |
3.4.4 云服务本体推理规则 |
3.5 制造资源服务化封装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语义的制造云服务匹配与组合方法研究 |
4.1 基于语义的制造云服务搜索与匹配方法 |
4.1.1 同义词扩展方法 |
4.1.2 基于云服务结构模型的语义相似性计算方法 |
4.2 基于任务相关度的制造云服务组合方法 |
4.2.1 云制造任务初步分解方法 |
4.2.2 任务重组方法 |
4.3 实验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偏好的云服务组合优化选择方法研究 |
5.1 云制造服务组合优化选择问题描述 |
5.2 云制造服务组合优化选择问题数学模型 |
5.3 基于偏好的云服务组合优化选择算法设计 |
5.3.1 NSGA-Ⅲ算法 |
5.3.2 改进NSGA-Ⅲ算法流程 |
5.3.3 偏好参考点的设置 |
5.3.4 种群初始化 |
5.3.5 后代生成策略 |
5.3.6 种群自适应标准化与关联操作 |
5.3.7 适应度函数 |
5.3.8 个体保留操作 |
5.4 实验与结果分析 |
5.4.1 实验环境设置 |
5.4.2 云服务优化选择算法对比实验 |
5.4.3 偏好多目标进化算法对比实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云制造环境下云服务异常处理方法研究 |
6.1 云制造服务异常处理框架 |
6.2 云服务异常自适应调整模型 |
6.3 云服务异常自适应调整算法 |
6.3.1 云服务异常自适应调整数学模型 |
6.3.2 人工蜂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
6.3.3 基于IABC的云服务异常自适应调整算法 |
6.4 实验与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
7.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云制造模式下机械产品的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章节安排 |
2 机械产品的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架构 |
2.1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类型研究 |
2.2 服务分解原理和组合方法 |
2.3 智能服务发现方案设计 |
2.4 服务优选指标研究 |
2.5 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架构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CNN的智能服务发现算法研究 |
3.1 卷积神经网络概述 |
3.2 面向机械产品图像的P_VggNet卷积神经网络架构研究 |
3.3 基于tanh函数的修正线性单元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4 机械产品数据集及智能服务发现模型训练 |
4.1 机械产品数据采集 |
4.2 机械产品数据预处理 |
4.3 机械产品数据集质量评估 |
4.4 智能服务发现模型训练 |
4.5 本章小结 |
5 云制造模式下前k个最优的服务优选算法研究 |
5.1 前k个最优的服务组合方案数学建模 |
5.2 数学模型分析 |
5.3 云制造模式下前k条最短/长路径算法设计 |
5.4 试验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6 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系统设计及其验证 |
6.1 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系统需求分析 |
6.2 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系统设计 |
6.3 云平台设计 |
6.4 iOS客户端设计 |
6.5 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系统开发 |
6.6 试验验证 |
6.7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面向服务的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系统本体建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生产系统架构研究现状 |
1.2.2 制造资源分类方法研究现状 |
1.2.3 制造资源建模与仿真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课题的主要来源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整体框架 |
2 So-CPPS内涵及制造资源分类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So-CPPS的概述 |
2.2.1 So-CPPS内涵 |
2.2.2 So-CPPS架构 |
2.2.3 So-CPPS特征 |
2.3 So-CPPS模式下的制造资源分类方法 |
2.3.1 So-CPPS模式下制造资源的内涵与特点 |
2.3.2 So-CPPS模式下制造资源分类原则 |
2.3.3 So-CPPS模式下制造资源分类 |
2.3.4 So-CPPS模式下制造资源编码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本体的So-CPPS制造资源建模 |
3.1 引言 |
3.2 So-CPPS制造资源建模策略 |
3.2.1 So-CPPS制造资源建模方法与技术选择 |
3.2.2 So-CPPS制造资源建模框架 |
3.2.3 So-CPPS制造资源建模流程 |
3.3 基于本体的So-CPPS制造资源模型构建 |
3.3.1 So-CPPS制造资源形式化描述 |
3.3.2 So-CPPS制造资源层次结构模型 |
3.3.3 So-CPPS制造资源语义本体模型 |
3.3.4 So-CPPS制造资源数据本体模型 |
3.3.5 So-CPPS制造资源组态模型 |
3.4 基于任务需求的So-CPPS制造资源映射模型 |
3.4.1 So-CPPS制造资源与任务需求匹配模型 |
3.4.2 So-CPPS制造服务解析过程 |
3.4.3 基于资源任务匹配模型的So-CPPS建模与运行机制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Anylogic的So-CPPS制造资源本体模型仿真 |
4.1 引言 |
4.2 基于Anylogic的So-CPPS制造资源本体模型仿真策略 |
4.2.1 Anylogic仿真平台概述 |
4.2.2 So-CPPS制造资源本体模型仿真流程 |
4.2.3 So-CPPS制造资源本体模型仿真场景构建 |
4.3 So-CPPS仿真场景制造资源模型实例化 |
4.4 基于Anylogic的仿真验证 |
4.4.1 基于Anylogic的So-CPPS制造资源本体模型仿真场景实现 |
4.4.2 仿真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5.1 研究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 |
1.2.2 跨企业协同计划编制 |
1.2.3 智能化计划编制趋势 |
1.2.4 任务快速分解 |
1.2.5 活动时间预测 |
1.2.6 亟待突破的问题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体系研究 |
2.1 概述 |
2.2 计划编制基础知识 |
2.2.1 编制原则 |
2.2.2 编制流程 |
2.2.3 编制活动原理及分类 |
2.3 大型邮轮建造过程与计划编制特征 |
2.3.1 大型邮轮建造过程及主要特征 |
2.3.2 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特征 |
2.4 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体系框架 |
2.4.1 大型邮轮建造层级多域计划编制理念 |
2.4.2 大型邮轮建造层级多域计划编制流程 |
2.5 面向跨企业协同的层级多域计划模型 |
2.5.1 大型邮轮建造层级多域计划模型 |
2.5.2 面向跨企业协同的模型深化 |
2.5.3 层级多域计划模型机理 |
2.5.4 网络计划的映射生成机制 |
2.6 大型邮轮建造计划分阶段编制策略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领域启发式规划的任务快速分解研究 |
3.1 概述 |
3.2 船舶建造领域任务分解约束来源 |
3.2.1 任务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 |
3.2.2 任务分解的基本原则 |
3.2.3 任务分解要素的选用 |
3.3 启发式大型邮轮建造多约束任务快速分解思路 |
3.3.1 启发式规划基础 |
3.3.2 总体思路与分析 |
3.4 启发式大型邮轮建造多约束任务快速分解建模 |
3.4.1 基于大型邮轮建造WBS的任务分解案例表达 |
3.4.2 基于案例与约束的启发式任务快速分解模型 |
3.5 大型邮轮建造领域启发式任务分解策略与机制 |
3.5.1 基于任务分解影响因素的案例检索特征 |
3.5.2 案例相似度的测算 |
3.5.3 项目族分解要素路径 |
3.5.4 任务分解质量评估 |
3.5.5 最大分解聚合分支 |
3.6 基于领域启发式规划的大型邮轮建造任务分解流程 |
3.7 案例验证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分段建造任务时间预测研究 |
4.1 概述 |
4.2 大型邮轮分段建造活动时间预测问题 |
4.3 基于神经网络的大型邮轮分段建造时间预测方法 |
4.3.1 数据准备 |
4.3.2 基于K-Means的船体分段复杂度划分 |
4.3.3 有效时间配置评估与转换 |
4.3.4 时间预测模型训练 |
4.4 实例验证与分析 |
4.4.1 准确性的量化判定指标 |
4.4.2 本文方法的运行结果 |
4.4.3 算法参数的影响分析 |
4.4.4 不同方法的对比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多议题协商的复杂计划域协同研究 |
5.1 概述 |
5.2 大型邮轮建造跨企业协作特征 |
5.3 大型邮轮多时序协作任务计划域协同模型 |
5.4 面向大型邮轮计划域协同的多议题协商方法 |
5.4.1 协商模型、框架及流程 |
5.4.2 多议题协商建议的表达 |
5.4.3 复杂多议题协商建议的处理 |
5.4.4 协商效用函数 |
5.4.5 协商响应决策函数 |
5.4.6 基于时间依赖的混合让步策略 |
5.5 案例验证 |
5.5.1 本文方法的结果分析 |
5.5.2 不同方法的结果对比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原型系统研发 |
6.1 概述 |
6.2 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系统需求 |
6.3 基于MAS的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建模 |
6.3.1 MAS结构设计 |
6.3.2 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过程建模 |
6.4 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原型系统实现与验证 |
6.4.1 系统架构 |
6.4.2 系统实现 |
6.4.3 系统验证 |
6.5 原型系统应用评估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基于领域启发式规划的任务快速分解方法关键源代码 |
(5)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分布式协同优化配置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工业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应用研究现状 |
1.2.2 先进制造模式研究现状 |
1.2.3 制造服务优化配置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分布式协同优化配置体系架构 |
2.1 引言 |
2.2 基本概念描述 |
2.2.1 资源服务方面 |
2.2.2 参与主体方面 |
2.3 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模型及运作逻辑 |
2.3.1 参与主体的协同工作逻辑 |
2.3.2 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模型 |
2.3.3 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的运作逻辑 |
2.4 关键技术 |
2.4.1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制造资源实时信息主动感知与集成 |
2.4.2 实时信息驱动的制造资源服务化封装与云端化接入 |
2.4.3 分布式协同策略驱动的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制造资源实时信息主动感知与集成 |
3.1 引言 |
3.2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制造资源实时信息主动感知与集成体系架构 |
3.2.1 基于工业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制造对象配置 |
3.2.2 制造资源端实时数据的感知与获取 |
3.2.3 实时制造信息的集成 |
3.2.4 应用服务 |
3.3 制造资源实时信息的集成服务 |
3.3.1 数据处理服务 |
3.3.2 制造信息的集成服务 |
3.4 制造车间实时信息跟踪与追溯 |
3.4.1 制造车间智能感知环境的构建 |
3.4.2 车间制造资源实时信息的跟踪与追溯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实时信息驱动的制造资源服务化封装与云端化接入 |
4.1 引言 |
4.2 加工设备的服务化封装与云端化接入模型 |
4.3 加工设备服务化封装与云端化接入关键技术 |
4.3.1 加工设备实时状态信息的主动感知 |
4.3.1.1 加工设备端传感器群的优化配置 |
4.3.1.2 加工设备实时状态信息的主动感知模型 |
4.3.2 加工设备间的信息共享与自主决策 |
4.3.3 加工设备端制造服务的封装 |
4.3.3.1 设备的制造能力描述模型 |
4.3.3.2 设备端增值制造服务的封装 |
4.3.4 加工设备端制造服务的云端化接入 |
4.4 运行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的分布式协同优化配置 |
5.1 引言 |
5.2 面向复杂产品任务的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 |
5.2.1 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的工作逻辑 |
5.2.2 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策略对比 |
5.2.2.1 集中式制造服务配置策略 |
5.2.2.2 分布式的制造服务配置策略 |
5.3 增广拉格朗日协同方法 |
5.3.1 复杂系统问题的分解 |
5.3.2 辅助变量和一致性约束的引入 |
5.3.3 一致性约束的松弛化 |
5.3.4 分解元素的公式化 |
5.3.5 分解元素的协同求解 |
5.4 基于ALC的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 |
5.4.1 面向复杂产品任务的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模型 |
5.4.2 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的分布式模型 |
5.4.3 分布式配置模型中的辅助变量及一致性约束 |
5.4.4 分布式配置模型中分解元素的公式化 |
5.4.4.1 上游分解元素的公式化 |
5.4.4.2 下游分解元素的公式化 |
5.4.4.3 中间分解元素的公式化 |
5.4.5 分布式配置模型中分解元素的协同求解 |
5.4.6 算例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的分布式协同优化配置 |
6.1 引言 |
6.2 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的优化配置 |
6.2.1 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的工作逻辑 |
6.2.2 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的优化配置策略 |
6.3 ATC方法 |
6.3.1 ATC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特征 |
6.3.2 ATC方法的应用步骤 |
6.4 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的分布式协同优化配置 |
6.4.1 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的目标层解模型 |
6.4.2 目标层解元素关键连接的识别 |
6.4.3 目标层解元素的公式化 |
6.4.3.1 系统层元素的公式化 |
6.4.3.2 单元层元素的公式化 |
6.4.3.3 设备层元素的公式化 |
6.4.3.4 辅助元素的公式化 |
6.4.4 目标层解元素的协同求解 |
6.4.4.1 目标层解元素的收敛策略 |
6.4.4.2 目标层解元素的局部优化 |
6.4.5 算例验证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案例仿真设计与验证 |
7.1 引言 |
7.2 案例仿真 |
7.2.1 复杂产品任务的制造服务分布式协同优化配置 |
7.2.1.1 ALC方法有效性的验证 |
7.2.1.2 自主决策权的保持以及敏感性分析 |
7.2.2 车间级制造服务的分布式协同优化配置 |
7.2.2.1 ATC方法的有效性验证 |
7.2.2.2 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 |
7.3 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仿真系统 |
7.3.1 系统开发环境 |
7.3.2 系统操作流程 |
7.3.2.1 系统界面展示与功能介绍 |
7.3.2.2 服务需求者的操作流程 |
7.3.2.3 服务提供者的操作流程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ALC方法Matlab程序 |
附录 B ATC方法Matlab程序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科研情况 |
致谢 |
(6)制造网格资源共享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来源与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制造网格研究现状 |
1.2.2 工作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
1.2.3 设备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
1.2.4 制造网格应用研究的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组织结构 |
第2章 制造网格关键技术研究 |
2.1 制造网格概念及体系结构 |
2.1.1 制造网格概念 |
2.1.2 制造网格与网络化制造 |
2.1.3 制造网格与企业联盟 |
2.1.4 制造网格体系结构 |
2.2 制造网格关键技术 |
2.2.1 制造资源共享 |
2.2.2 制造资源建模 |
2.2.3 制造网格信息管理 |
2.2.4 制造网格服务质量 |
2.2.5 制造网格资源服务优化配置 |
2.3 制造网格应用关键技术 |
2.3.1 制造网格信息安全技术 |
2.3.2 制造网格应用难点 |
2.3.3 基于制造网格的协同服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构件模型的制造网格系统研究 |
3.1 基于服务构件的分布式系统开发 |
3.1.1 软件构件及其概念 |
3.1.2 基于软件构件的系统开发 |
3.1.3 服务构件架构 |
3.2 基于构件模型的制造网格系统建模 |
3.2.1 制造网格系统的建模 |
3.2.2 制造网格实体构件与功能构件 |
3.3 服务构件开发平台 |
3.3.1 构件描述语言 |
3.3.2 构件组装描述语言 |
3.3.3 复合构件组装 |
3.3.4 构件库管理系统 |
3.3.5 服务构件封装 |
3.4 基于构件模型的制造网格原型系统实现 |
3.4.1 构件开发平台及其实现 |
3.4.2 协同产品制造服务的定义 |
3.4.3 原型系统实现 |
3.4.4 与其他制造网格系统的区别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制造网格平台协同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
4.1 制造网格环境下的故障诊断 |
4.1.1 可行性分析 |
4.1.2 系统体系结构 |
4.1.3 系统工作机制 |
4.1.4 系统特点 |
4.2 数据管理与任务管理 |
4.2.1 诊断数据特点 |
4.2.2 数据存储与数据传输 |
4.2.3 任务管理 |
4.3 原型系统实现 |
4.3.1 数据管理中间件 |
4.3.2 系统总体设计 |
4.3.3 主要功能模块及其实现 |
4.3.4 性能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制造网格平台协同供应链管理系统研究 |
5.1 网格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建模 |
5.1.1 供应链管理及其关键技术 |
5.1.2 资源与服务描述 |
5.1.3 工作流描述 |
5.2 基于制造网格的协同供应链服务系统 |
5.2.1 企业拓扑结构 |
5.2.2 层次化体系结构 |
5.2.3 功能与特点 |
5.2.4 系统运行机制 |
5.2.5 供应商资源评价体系 |
5.2.6 供应商资源优选算法 |
5.2.7 采购业务流程与业务数据 |
5.2.8 制造商与供应商间的通信 |
5.3 制造网格环境下企业联合采购模型 |
5.3.1 联合采购目的及意义 |
5.3.2 联合采购原理与协商算法 |
5.4 原型系统实现 |
5.4.1 系统总体设计 |
5.4.2 主要功能模块及其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制造网格环境下的企业盈利模式研究 |
6.1 制造企业的两种盈利模式 |
6.2 制造网格环境下的企业盈利模式 |
6.2.1 制造网格应用的机遇 |
6.2.2 制造网格运营平台 |
6.2.3 服务模式与企业盈利 |
6.3 面向定制的中小企业盈利模式及策略 |
6.4 制造网格平台运营及市场化示范推广案例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7.2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7)基于Multi-agent的协同制造资源共享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课题来源 |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协同制造技术与系统的国内外现状 |
1.2.1 协同制造的内涵 |
1.2.2 协同制造技术与系统的国内外现状 |
1.3 协同制造资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基于Multi-agent的协同制造资源共享理论 |
2.1 Agent和 Multi-agent |
2.1.1 Agent内涵 |
2.1.2 Multi-agent技术 |
2.2 制造资源共享理论 |
2.2.1 资源共享的概念模型和控制模型 |
2.2.2 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的资源共享 |
2.2.3 面向资源共享的资源库 |
2.2.4 资源共享的服务质量 |
2.3 基于 Multi-agent的协同制造资源共享框架 |
2.3.1 架构原则 |
2.3.2 协同制造资源链 |
2.3.3 共享方案 |
2.3.4 基于 Multi-agent的协同制造资共享框架 |
2.4 基于 Multi-agent的协同制造资源建模 |
2.4.1 协同制造资源模型内涵 |
2.4.2 协同制造资源模型建立原则 |
2.4.3 基于XML和知识本体的协同制造资源模型描述 |
2.4.4 基于Multi-agent的协同制造资源建模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协同制造模式下资源获取和重构 |
3.1 协同制造模式下的资源获取技术 |
3.1.1 主动资源获取 |
3.1.2 过程模型中的资源定义 |
3.1.3 模型驱动的主动资源获取原理 |
3.1.4 模型驱动的主动资源获取系统体系结构 |
3.1.5 面向主动资源获取的ECA规则 |
3.2 基于Multi-agent的协同制造资源可重构研究 |
3.2.1 基于Multi-agent的可重构制造执行系统 |
3.2.2 协同制造资源重构分析 |
3.2.3 基于Multi-agent和进化博弈论的制造资源重构 |
3.2.4 基于博弈论的协同制造资源重构模型求解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Multi-agent的协同制造资源共享安全 |
4.1 协同制造资源共享安全概述 |
4.2 基于Multi-agent的身份认证技术研究 |
4.2.1 网络环境下协同制造系统的认证要求 |
4.2.2 基于Multi-agent的协同制造资源共享认证方案 |
4.3 基于Multi-agent的协同制造资源自保护模型研究 |
4.3.1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 |
4.3.2 Agent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
4.4.3 基于Multi-agent的协同制造资源自保护模型研究 |
4.3.4 模型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协同制造资源共享原型系统的研究 |
5.1 协同制造资源共享原型系统的总体设计 |
5.1.1 网络环境下协同制造资源共享原型系统的逻辑结构 |
5.1.2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
5.2 典型模块及其运行实例 |
5.2.1 系统主界面 |
5.2.2 协同制造资源检索界面 |
5.2.3 协同制造资源重构配置界面 |
5.2.4 身份认证界面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6.2 下一步主要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2.1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 |
1.2.2 网络化制造的发展 |
1.3 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的研究与发展 |
1.3.1 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概念 |
1.3.2 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关键技术 |
1.3.3 国内外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研究情况 |
1.4 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1.5 论文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1.5.1 课题来源 |
1.5.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6.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6.2 论文的章节安排和技术路线 |
1.7 论文创新之处 |
1.8 本章小结 |
2 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体系结构研究 |
2.1 引言 |
2.2 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需求分析 |
2.2.1 功能性需求 |
2.2.2 非功能性需求 |
2.2.3 可用性需求 |
2.3 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的数学模型 |
2.4 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体系结构 |
2.4.1 软件体系结构理论描述 |
2.4.2 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的总体结构 |
2.4.3 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功能详述 |
2.4.4 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的技术体系 |
2.5 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的网络支撑结构 |
2.5.1 VPN技术概述 |
2.5.2 基于VPN的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网络结构 |
2.6 本章小结 |
3 企业制造资源建模与封装 |
3.1 引言 |
3.2 Web服务资源框架技术原理 |
3.2.1 WSRF技术架构和核心规范 |
3.2.2 WSRF的资源管理模式 |
3.3 网络化制造资源的内涵和分类分析 |
3.3.1 制造资源的定义 |
3.3.2 网络化制造中制造资源的特点 |
3.3.3 网络化制造对制造资源的功能要求 |
3.3.4 网络化制造资源的分类 |
3.4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的制造资源层次模型 |
3.5 基于WSRF的制造资源封装 |
3.5.1 网络化制造资源的属性分析 |
3.5.2 基于XML的资源模型 |
3.5.3 应用WSRF实现制造资源的封装 |
3.6 本章小结 |
4 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门户研究开发 |
4.1 引言 |
4.2 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门户系统功能结构 |
4.2.1 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门户的功能分析 |
4.2.2 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门户的功能结构 |
4.2.3 网络化制造门户网站的功能特点 |
4.3 基于UML的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门户建模 |
4.3.1 系统用例图 |
4.3.2 系统类图 |
4.4 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 |
4.4.1 基于WSRF的单点登录系统 |
4.4.2 服务导航系统设计 |
4.4.3 模块化门户网站设计 |
4.4.4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
4.4.5 数据库设计 |
4.5 本章小节 |
5 基于Web服务的企业应用系统集成 |
5.1 引言 |
5.2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分布式计算技术的特征 |
5.3 面向网络化制造的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发展 |
5.4 基于Web服务的网络化制造应用系统集成框架与关键技术 |
5.4.1 基于Web服务的网络化制造EAI框架 |
5.4.2 集成架构关键技术分析 |
5.5 基于Web服务的应用集成中间件设计 |
5.5.1 应用集成事务管理引擎的主要算法与实现 |
5.5.2 SOAP路由器开发 |
5.6 基于WSRF的网络化制造应用集成框架 |
5.6.1 基于WSRF的虚拟企业内应用集成 |
5.6.2 基于WSRF的虚拟应用集成 |
5.7 本章小节 |
6 基于语义Web的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知识发现 |
6.1 引言 |
6.2 语义Web技术简介 |
6.2.1 语义Web的概念与体系结构 |
6.2.2 语义Web的研究现状 |
6.3 基于语义Web的网络化制造知识检索系统体系结构 |
6.4 基于语义的Web信息检索改进模型 |
6.4.1 基于语义的Web信息检索模型的支撑技术 |
6.4.2 一种基于五元组的语义信息检索模型 |
6.4.3 一种领域模型的语义树生成算法 |
6.4.4 一种基于OST的语义互操作推理算法 |
6.5 一种基于语义Web的网络化制造知识检索测试方法 |
6.6 本章小节 |
7 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实例研究 |
7.1 引言 |
7.2 项目研究背景和目标 |
7.3 关中区域网络化制造系统组成 |
7.4 关中区域网络化制造集成服务平台体系结构 |
7.5 关中区域网络化制造集成服务平台网络系统体系结构 |
7.6 关中区域网络化制造集成服务平台门户 |
7.7 关中区域网络化制造集成服务平台基础服务系统 |
7.7.1 集成平台管理系统 |
7.7.2 集成平台服务导航系统 |
7.7.3 集成平台知识发现系统 |
7.8 本章小节 |
8 结论与展望 |
8.1 引言 |
8.2 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 |
8.3 进一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VPSs的制造系统模式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的背景 |
1.1.2 课题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制造系统模式 |
1.2.1 制造系统模式 |
1.2.2 制造资源组织 |
1.2.3 制造系统控制 |
1.2.4 关键科学问题 |
1.3 论文的选题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 |
1.4.1 论文研究目标 |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先进制造模式 |
2.1 引言 |
2.2 制造系统模式的新进展 |
2.2.1 现代制造系统模式变迁的动因 |
2.2.2 现代制造系统模式新特征 |
2.2.3 典型代表性新制造系统模式 |
2.3 VPSs的基础与概论 |
2.3.1 制造资源组织 |
2.3.1.1 制造资源组织策略 |
2.3.1.2 制造资源组织的评价 |
2.3.2 制造系统建模 |
2.3.2.1 制造资源建模 |
2.3.2.2 制造系统建模方法综述 |
2.3.2.3 制造系统建模方法综述小结 |
2.3.3 制造系统控制与调度 |
2.3.3.1 制造系统控制 |
2.3.3.2 生产调度 |
2.3.3.3 资源冲突消解 |
2.3.3.4 控制调度问题总结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VPSs的制造资源组织模式 |
3.1 引言 |
3.2 VPSs前期研究 |
3.3 VPSs基本原理与架构 |
3.3.1 基本原理 |
3.3.1.1 基本制造资源组织结构分析 |
3.3.1.2 基于VPSs组织制造资源的基本原理 |
3.3.2 VPSs下的制造资源 |
3.3.2.1 资源确定 |
3.3.2.2 VPSs系统下资源特征 |
3.3.2.3 资源自治体 |
3.3.3 VPSs的制造资源组织架构 |
3.4 VPSs的形式化定义和公式 |
3.4.1 形式化的定义 |
3.4.2 推论和定理 |
3.5 VPSs的构建 |
3.5.1 面向特定产品构建VPSs的一般方法 |
3.5.2 面向订单制造资源的确定 |
3.5.3 构建面向特定产品订单的VPSs算法 |
3.6 一个案例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CTOPN的VPSs建模 |
4.1 引言 |
4.2 问题的提出 |
4.2.1 VPSs建模的要求 |
4.2.2 采用方法探讨 |
4.3 基于OPN的VPSs建模 |
4.3.1 系统的OPN定义 |
4.3.2 OPN的性能分析 |
4.3.2.1 动态性能分析—锁死探测 |
4.3.2.2 冲突分析 |
4.3.3 基于OPN的VPSs集成建模 |
4.4 模型的赋时与应用 |
4.4.1 模型的赋时 |
4.4.2 模型的应用初探 |
4.5 模型的可重用性和重构性 |
4.5.1 CTOPN模型的可重用性 |
4.5.2 模型的可重构性 |
4.5.2.1 VPSs系统重构和相应的OPN方法 |
4.5.2.2 OPN模型的重构算法 |
4.5.2.3 一个案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VPSs系统的运行与控制 |
5.1 引言 |
5.2 VPSs系统对控制系统的要求 |
5.2.1 VPSs控制系统功能分析 |
5.2.2 VPSs控制系统应具有的特点 |
5.3 多Agent系统与"自治与协调机制" |
5.3.1 多Agent系统 |
5.3.2 自治与协调机制 |
5.3.3 多Agent系统中的自治与协调机制 |
5.3.3.1 Agent体系架构中的自治与协调 |
5.3.3.2 VPSs混合式架构中的自治与协调 |
5.4 基于多Agent的VPSs控制系统 |
5.4.1 系统的总体结构 |
5.4.2 控制功能的实现 |
5.4.3 Agent间的协调与通信 |
5.4.3.1 Agent间的通信 |
5.4.3.2 基于改进合同网协议的自治与协调机制 |
5.4.4 Agent的内部结构 |
5.4.4.1 重构Agent |
5.4.4.2 任务Agent |
5.4.4.3 单元协调Agent |
5.4.4.4 制造资源Agent |
5.4.5 基于多Agent的VPSs控制系统的特点 |
5.5 VPS单元控制器详细设计 |
5.5.1 VPS Agent |
5.5.2 VPS自适应控制器架构 |
5.5.3 自适应机制 |
5.6 VPSs下制造资源冲突消解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VPSs制造系统的分析评价技术 |
6.1 引言 |
6.2 VPSs制造系统评价分析的方法 |
6.2.1 VPSs制造系统评价 |
6.2.2 Delphi方法 |
6.2.3 VPSs系统分析评价原则 |
6.3 VPSs系统分析评价的指标设计 |
6.4 VPSs系统分析评价过程方法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引言 |
7.2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 |
7.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7.4 后期工作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读博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项目 |
发表论文 |
参与项目 |
(10)制造工艺资源建模技术及其在夹具设计支持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
1.2.1 集成和协同技术 |
1.2.2 智能制造技术 |
1.2.3 网络化制造技术 |
1.2.4 数字化制造技术 |
1.2.5 绿色制造 |
1.2.6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
1.3 基于资源共享平台的CAPP、CAFD技术研究概况 |
1.3.1 现代CAPP技术 |
1.3.2 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技术 |
1.4 制造资源建模与集成共享技术研究概况 |
1.4.1 制造资源建模研究概况 |
1.4.2 资源共享技术研究现状 |
1.4.3 现有资源建模问题 |
1.5 协同工艺设计对资源的需求分析 |
1.6 论文课题来源、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 |
1.6.1 论文课题来源 |
1.6.2 论文技术路线与主要研究内容 |
2 资源建模原理与集成共享关键技术 |
2.1 资源建模相关概念与制造工艺资源的分类 |
2.1.1 资源建模的相关概念 |
2.1.2 制造工艺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
2.2 资源建模原理 |
2.2.1 资源建模方法 |
2.2.2 面向对象建模原理 |
2.2.3 基于面向对象的制造资源建模过程 |
2.2.4 制造工艺资源模型的层次化描述 |
2.2.5 制造工艺资源模型的视图结构 |
2.3 制造工艺资源模型的构建与描述方法 |
2.3.1 基于UML的制造资源建模方法 |
2.3.2 基于EXPRESS的制造资源描述方法 |
2.3.3 制造工艺资源模型的XML描述 |
2.4 面向协同工艺设计的制造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 |
2.4.1 制造工艺资源共享平台体系结构 |
2.4.2 平台应用层功能描述 |
2.4.3 制造工艺资源共享平台解决方案 |
2.5 面向协同工艺设计的资源集成共享技术 |
2.5.1 资源共享控制模式 |
2.5.2 基于核心资源库的集中分布式共享 |
2.5.3 基于XML的资源集成技术 |
2.5.4 资源数据交换技术 |
2.5.5 协同设计资源检索机制 |
2.5.6 数据交换标准和接口技术 |
2.6 本章小节 |
3 制造工艺资源建模技术及其协同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
3.1 面向对象的制造工艺资源建模方法 |
3.1.1 面向对象的制造工艺资源建模分析 |
3.1.2 对象模型的基本结构 |
3.1.3 制造工艺资源对象的抽取方法 |
3.2 制造工艺资源对象关系描述 |
3.2.1 资源对象的聚集与概括关系模型 |
3.2.2 制造工艺资源对象类关系描述 |
3.2.3 工艺设计与制造工艺资源关系模型 |
3.2.4 制造工艺资源与其它应用系统的关系 |
3.2.5 制造工艺资源能力描述 |
3.3 制造工艺资源库构建技术与数据描述 |
3.3.1 制造工艺资源库构建机制 |
3.3.2 制造工艺资源库体系结构 |
3.3.3 资源库模型的表达模式 |
3.3.4 资源库模型向数据库表的转换 |
3.3.5 工艺资源数据描述方法 |
3.4 资源分类编码结构与存储关系模型 |
3.4.1 工艺资源分类编码的应用要求 |
3.4.2 制造工艺资源分类编码体系结构 |
3.4.3 基于分类编码的制造工艺资源存储关系模型 |
3.5 面向协同工艺设计的资源管理实施技术与应用 |
3.5.1 协同工艺设计中制造工艺资源的应用模式 |
3.5.2 制造工艺资源管理系统实施技术 |
3.5.3 制造工艺资源数据库在协同工艺设计中的实现方法 |
3.5.4 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实例 |
3.6 本章小结 |
4 制造工艺资源特征建模与映射技术研究 |
4.1 工艺设计过程的特征描述 |
4.1.1 工艺设计过程分析 |
4.1.2 工艺设计过程特征的描述 |
4.1.3 过程特征与制造工艺资源特征关系 |
4.2 基于特征的制造工艺资源建模 |
4.2.1 制造工艺资源特征模型的描述及表达 |
4.2.2 制造工艺资源系统功能模型 |
4.3 工艺设计中资源映射技术与决策方法 |
4.3.1 工艺设计中资源映射层次模型 |
4.3.2 工艺设计中的特征映射技术 |
4.3.3 特征映射的模糊决策方法 |
4.4 基于制造工艺资源特征的检索方法 |
4.4.1 制造工艺资源特征的形式化描述 |
4.4.2 工序设计中资源的检索方法 |
4.4.3 制造工艺资源特征的检索算法 |
4.4.4 工艺设计中资源检索应用示例 |
4.5 本章小结 |
5 制造工艺资源共享模式与匹配算法 |
5.1 制造工艺资源共享模式 |
5.1.1 制造工艺资源共享对象模型 |
5.1.2 资源共享组织模型 |
5.1.3 制造工艺资源共享过程模型 |
5.2 基于共享平台的制造工艺资源匹配方法 |
5.2.1 制造工艺资源匹配方法分析 |
5.2.2 基于任务的资源匹配过程 |
5.3 基于语义与任务的制造工艺资源匹配算法 |
5.3.1 制造工艺资源语义模型 |
5.3.2 工艺元任务模型 |
5.3.3 基于任务的资源匹配算法 |
5.4 本章小结 |
6 制造工艺资源评价与选择的模糊决策方法 |
6.1 工艺设计中资源选择决策概述 |
6.1.1 工艺设计中资源的选择决策研究状况 |
6.1.2 制造工艺资源选择多样性的原因 |
6.2 制造工艺资源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 |
6.2.1 制造工艺资源评价的模型 |
6.2.2 制造工艺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
6.3 基于偏好关系的多方案制造工艺资源评价与选择 |
6.3.1 基于偏好关系的制造工艺资源评价方法 |
6.3.2 构造综合偏好关系模型 |
6.3.3 算法应用 |
6.4 基于偏序关系的多方案制造工艺资源排序决策方法 |
6.4.1 基于偏序关系的决策模型 |
6.4.2 基于偏序关系的多方案制造工艺资源排序决策实例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基于资源共享平台的夹具设计技术研究 |
7.1 夹具设计信息模型与资源库体系结构 |
7.1.1 夹具设计信息分析 |
7.1.2 面向夹具设计的信息模型 |
7.1.3 夹具资源库体系结构与关系模型 |
7.1.4 夹具设计支持系统信息集成技术 |
7.2 基于资源共享平台的夹具设计支持系统体系结构 |
7.2.1 夹具设计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 |
7.2.2 夹具设计支持系统功能模型 |
7.3 基于工艺特征的夹具设计技术 |
7.3.1 工艺特征模型的描述 |
7.3.2 零件有向工艺特征关系图表示 |
7.3.3 工艺特征实例库的组成及关系型数据库实现 |
7.4 基于有向工艺特征关系图的实例检索算法 |
7.4.1 工艺特征属性相似函数 |
7.4.2 零件有向工艺特征关系图的构建 |
7.4.3 基于有向工艺特征关系图匹配的实例检索算法 |
7.4.4 应用实例 |
7.5 本章小结 |
8 夹具设计支持系统开发技术与运行实例 |
8.1 参数化夹具图形库设计技术 |
8.1.1 参数化技术 |
8.1.2 参数化夹具图形库体系结构 |
8.1.3 夹具图形库对象类表示 |
8.1.4 参数化夹具元件数据库设计技术 |
8.2 基于知识的装夹设计技术 |
8.2.1 装夹设计信息描述 |
8.2.2 知识表示问题 |
8.2.3 定位知识表示 |
8.2.4 基于知识的装夹设计推理求解方法 |
8.2.5 基于框架的偏心夹紧推理知识表示 |
8.3 基于共享平台的夹具设计支持系统开发技术 |
8.3.1 服务器端应用程序的开发技术 |
8.3.2 用户端人机界面交互技术 |
8.3.3 夹具设计支持系统软件开发技术 |
8.3.4 基于MDT与AutoCAD的图形库开发技术 |
8.4 基于共享平台的夹具设计支持系统运行实例 |
8.4.1 制造工艺资源管理分系统 |
8.4.2 夹具资源管理分系统 |
8.4.3 装夹设计管理分系统 |
8.4.4 夹具计算分系统 |
8.4.5 图形库管理分系统 |
8.5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展望 |
9.1 全文总结与主要研究结论 |
9.2 主要创新点 |
9.3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编的着作 |
致谢 |
四、基于构件的分布式制造系统的资源信息集成(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制造环境下资源建模及优化配置方法研究[D]. 毕筱雪.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21(09)
- [2]云制造模式下机械产品的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方法研究[D]. 刘坤华.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2)
- [3]面向服务的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系统本体建模与仿真[D]. 贺靖伦.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4]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方法研究[D]. 孙苗苗.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1)
- [5]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分布式协同优化配置方法研究[D]. 张耿. 西北工业大学, 2018(02)
- [6]制造网格资源共享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唐兵. 武汉理工大学, 2010(11)
- [7]基于Multi-agent的协同制造资源共享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D]. 吕琳.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7)
- [8]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井浩. 西安理工大学, 2007(06)
- [9]基于VPSs的制造系统模式及其应用研究[D]. 何俊明. 合肥工业大学, 2007(04)
- [10]制造工艺资源建模技术及其在夹具设计支持系统中的应用[D]. 李双跃. 四川大学,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