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奶业专家到柳州考察(论文文献综述)
梁冠路[1](2020)在《广西食品监管职业化检查制度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食品安全关乎国家稳定、人民幸福,是各国政府重要职责。国外已构建从末端产品检验转向以预防和风险防控为主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其中职业检查员制度是发挥预防作用的重要手段。我国以往已建立的兼职检查员队伍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弊端,导致其作用效果受到较大局限,基于此,本课题在所在单位的支持下,开展广西食品监管职业化检查制度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制度的起草和实施,总结经验和效果,为进一步改善广西食品安全状况发挥积极作用。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起草制订及颁布《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生产职业检查员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对兼职检查员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职食品生产职业检查员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聘任管理、人员管理等相关内容,为选聘职业检查员提供了依据。2017年先后聘用了12名职业检查员,为开展食品生产检查提供了人员保障。起草制订并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生产体系检查工作规范(试行)》。通过结合食品生产企业的风险点分析,对职业检查员在开展工作时的职责划分、工作程序、检查内容、纪律要求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范,并相应制定检查工作表。工作规范的颁布使得专职检查员的工作具备依据和可操作性。根据食品行业的风险特征,以高风险的乳制品企业作为实施职业检查员制度的实践探索。经过对广西18家乳制品企业进行实地核查,分别在企业生产许可条件保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检验能力、不安全产品追溯工作职责履行等4个方面开展检查,共计检查出问题项221个,经过职业检查员的持续跟踪整改,乳制品企业生产状况不断改善,2018年全区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产品0个,不合格率0%。实施职业检查员检查制度对改进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具有明显效果。对比了建立职业化检查制度后,食品监管部门在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方面的变化,表明执行职业化检查制度后,广西食品监管工作效能得到有效提升,企业检查覆盖面提高,对企业形成强大震慑。经过制度的建设和试行实践表明,职业化检查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项有效预防监督措施,具有推广的价值,同时也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袁家三[2](2020)在《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内涵及培育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社会资本理论以其丰富的内涵及强大的解释力,受到了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热切关注。企业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态,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同样也受到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作为研究经济主体特别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的学科,企业伦理学同样也不能回避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探讨。这样,遵循从理论到实践的脉络,以企业伦理为起点,全面揭示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内涵等深层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培育机制的构建展开研究,就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同时,这一问题也是从企业层面,对社会资本理论的重要议题之一“怎样促成社会资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探索。讨论企业社会资本,必须先确定一个前提,这就是人的社会性以及企业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同时,企业作为经济行为的主体,在具有经济性的同时,与利益相关方之间必然发生社会化联系,因而也具有社会性。作为个体的人及作为法人的企业所具有的社会性,都包含有道德关系,具备特定的伦理内涵。因此,从企业伦理视角,运用文献分析与归纳法、案例研究法、对比与借鉴法、移植拓展广泛吸纳跨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开展企业社会资本伦理蕴涵及其培育机制的研究,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以企业伦理为起点,就是着眼于企业社会资本所必需的价值前提和伦理纽带,将伦理学研究成果运用到企业社会资本研究中,尤其是运用五种基本的伦理学理论,即德性论、功利主义、非后果论、综合社会契约论和关怀伦理的分析方法,来对企业社会资本进行探讨。而在培育机制建构方面,既要讨论伦理方面的机制,也要探讨非伦理方面的机制,如此才能建构企业社会资本的整个培育机制。从伦理角度来看,企业伦理是企业的道德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构成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企业社会资本是指企业在其存续期间建立起的可以从中获取企业运营所需要资源的内外部社会化联系,以及蕴含在这些社会联系中为企业各项活动提供支持的共同理念、价值和规范。企业社会资本可以被划分为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两个维度,以及以员工为主体的个人社会资本和以企业为主体的法人社会资本两个层次。同时,按照其构成要素不同也可以划分为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两种类型。通过回顾社会资本理论的演变过程,并从伦理的角度来解析企业社会资本,对比企业三种主要资本,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人的关系,人们可以发现,物质资本联结人的自然性,人力资本体现人的实践性,而社会资本基于人的社会性。企业社会资本中,结构性社会资本存在着与利益关系并存的道德关系和与经济权利并行的道德权利;认知性社会资本具有信任、合作、共享、共同追求和职业精神等伦理内涵。这些构成企业社会资本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意蕴,并使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产生三个方面的伦理作用,即协调义利冲突、平衡公平与效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社会资本的特性体现为概念集合性、易流失性和可能产生负外部性等;企业社会资本发挥作用建立在拥有企业家及其基本社会关系,并以此为起点形成企业内外部合作关系的前提上;其作用机理则表现为企业社会资本通过整合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减少交易成本、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等途径,实现其资本作用。从实践角度看,社会资本在企业现实运营中的培育实践面临一定的困境,主要包括对企业社会资本概念及其伦理特质认识不足,企业社会资本投入的驱动力不足,企业社会资本缺少保障和调节体系等。而当前企业文化与公共关系管理的发展,为企业社会资本的培育提供了良好机遇。在充分考虑企业社会资本的道德前提、伦理内蕴以及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企业社会资本的培育机制宜从如下方面进行建构:首先,伦理方面,社会资本的培育要建构包括将伦理考量嵌入企业决策过程、明确基本道德责任标准、确立伦理决策流程、提升企业伦理决策能力等在内的企业伦理决策机制和职业伦理驱动机制,形成正确的伦理导向,这是积极社会资本构成的基础;其二,非伦理方面,要建构包括经济绩效驱动、社会心理驱动的动力机制,这是企业社会资本培育的核心机制;建构包括机构人员保障、激励约束保障和时空环境保障的保障机制;建构包括教育调节、社会参与度调节和规章制度调节的外部调节机制。上述建构的企业社会资本培育机制体系,是以理论逻辑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还需要要进一步对其可行性和实践性进行验证。扎根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成熟工具,利用该工具可演绎企业社会资本培育体系的必要性及其建构的可能性。通过应用扎根理论多案例分析,验证了企业社会资本培育体系的构建是企业绩效的必然需求;企业社会资本培育体系由伦理决策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外部调节机制构成,四种机制功能互相补充,可以构成了完整的企业社会资本培育体系。在上述四种机制下构建的企业社会资本培育体系有利于企业绩效增长的同时,还在促进企业与环境融合、企业员工全面发展、协调企业义利关系方面,发挥突出的伦理作用。企业社会资本作为新兴的重要概念,近年理论研究成果较多,但真正纳入企业实践的较少,因此有必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深入认识这种新的资本形态,探索其培育的有效机制,为企业社会资本更好地进入企业实践,为企业提高竞争力作出更大的努力。
朱冠楠[3](2015)在《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在中国,除了牧区之外的广大农业生产地区,畜禽业一直是畜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江苏省历史上向来是畜禽业高度发达的地方,近代江苏畜禽生产在全国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又因其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作为近代最先受到海外畜牧业影响和冲击的地区,江苏畜禽业发展也因此处于中国近代畜禽业发展的最前沿。民国时期(1912—1949年),虽仅有短暂的38年时间,但这一历史时期不仅是我国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也是传统畜牧科技与近现代畜牧科技相互交汇、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江苏省作为国民政府的政治核心区,其畜禽业在这一历史时期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方向的重要转折和发展。根据江苏畜禽业的发展情况,本研究将民国时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二阶段是1927—1937年,国民党建立并巩固其南京政权阶段,第三阶段是1937—1945年,抗日战争爆发,江苏沦陷阶段;第四阶段是1945—1949年,抗战结束,国民党政权崩溃阶段。在第一阶段1912—1927年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乱,农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致使江苏畜牧业发展比较缓慢。在第二阶段1927—1937年社会政治相对平稳,各项建设事业均得到较快发展,史称"民国十年黄金期",在此期间,畜禽业发展才开始真正受到政府的重视。国民政府主导下的较为完善的现代畜牧兽医机构初步建立起来,大量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引进江苏,用以改良地方畜禽品种,现代组织形式的畜禽企业及畜产合作社也逐渐建立起来,江苏畜禽业在这十年期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三阶段1937—1945年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江苏省因日本侵略沦陷,损失惨重,畜禽业发展被迫中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第四阶段1945—1949年期间,江苏畜禽业逐渐恢复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国民党政权日渐崩溃,导致这一时期江苏畜禽业的发展规划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完全付诸实践。资产阶级政权性质的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畜牧业发展政策,大都是围绕着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方向发展来制定的。这一时期的江苏畜禽饲料生产与加工利用、中兽医技术等方面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经验,变化较小。而现代畜牧兽医机构的初步建立、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地方畜禽品种的改良和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的建立,不仅是近代江苏整个畜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三个方面,也是江苏畜禽业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一时期初步建立的现代畜牧兽医机构、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及改良地方畜禽品种和建立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等江苏畜禽业发展集中体现的深入考察,我们发现: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建立的具有现代特征的畜牧兽医组织机构在引进、推广、研究及传播西方畜牧兽医技术,保障中国畜禽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江苏畜禽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保障作用;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以及运用现代实验科学育种技术改良地方畜禽品种,是不同于以往历代传统育种技术的人工有意识的培育选种,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畜禽业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现代组织形式的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建立后,采用了先进的现代畜禽生产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畜禽养殖业的生产率与商品率,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尽管它们为数不多且发展缺乏连续性,但却代表了长江中下游畜禽业的近现代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挖掘我国近代畜禽业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当前我国畜禽业良性发展及畜牧业的现代转型都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关于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有益经验主要是:多重力量及外力因素的推动和介入;注重对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畜产合作经验的学习;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发展畜禽业。关于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民间资本对现代畜禽业的投入较少,畜禽业在农家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政府及畜牧界专家缺乏深入到农村的实地调研;政府缺乏对国外市场和外国资本经济入侵的控制及防范意识;政府与专家主导型的现代畜禽业发展导致农民主体性地位的缺失;政府及民众缺乏对本国优良地方畜禽品种的自主保护意识。最后归纳反思,以史为鉴,以史观今,对当前我国畜禽业的良性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谢忠东,李志源,兰颂科[4](2009)在《柳州市奶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路》文中研究指明十年来,柳州市奶业发展经历了短暂的高速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奶业开始滑坡,停滞不前,养殖场和养殖数量有所减少,这对柳州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何把奶业做大做强,是各方一直众说纷纭的话题。1柳州市奶业发展现状柳州市最早的国营奶牛场一羊角山奶牛场建于1950年,1963年建立第二个国营奶牛场一鹧鸪江奶
邰勇夫[5](2009)在《职道——一个推销员的生存录》文中提出这一天,我踏上了推销路,从此我的生命之旅险象环生,云谲波诡。15年后一位执导过许多战争大片的导演对我说:"如果要我付出这样沉重的代价,我宁可去死!"我说:"这不是你愿不愿意,也不是我愿不愿意。如果冥冥中真的有主宰万物的上帝的话,那么上帝就是有意让我从此一会上天堂一会入地狱经历九曲十八弯,从而完成这样一首推销员之歌。"
王俊文[6](2008)在《广西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约达13.5万家,从业人员约达1000万。2006年民营科技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0274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28%,2006年民营科技企业全年总收入达到40000多亿元,比2005年增长37%。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的壮大、经济地位的提高,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鉴于当前对区域整体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缺乏,本文以广西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对象进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探讨。本文基础部分包括:国内外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的分析,本研究选题的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介绍,核心竞争力相关概念的综述,以及本文所运用的基础理论的概述。本文核心部分首先通过对广西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进行价值链分析和SWOT分析,明确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接着针对性地构建核心竞争力系统,明确核心竞争力系统的层次结构、运作模式和升级途径。该系统以资源、知识、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本源,体现三维的维度结构,遵循市场导向的内部自组织与外部共协作相结合的PDCA循环的全面质量控制的运作模式和单个技术核心的纵向升级途径;然后以广西皇氏甲天下乳业公司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为广西科技型中小企业寻求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的有效途径,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谭小燕[7](2006)在《广西水牛奶科技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水牛作为农村的主要役畜,曾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牛的耕地功能已逐步消失,成为广大农村的一种不良资产,急需“盘活”。经过长期的探索,科学家们找到了出路——把役用水牛改良成乳肉两用水牛。水牛奶业因此成为我国奶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水牛奶业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巨大工程,它不仅需要科学技术上的支撑,还需要资金投入、产品开发、产业经营、市场营销、经济管理、政府指导与扶持等多方面的运作与配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深入探讨。 本论文以广西水牛奶科技产业为研究对象,剖析其自身发展的历史轨迹,探讨国内外水牛奶产业的发展模式,借鉴广西灵山县等地的成功经验,通过科技、经济诸层面的比较研究,勾勒出广西水牛奶科技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 论文首先介绍国际及广西水牛奶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世界水牛奶业的高速增长与中国水牛奶业的落后状况之间的对比,凸现广西发展水牛奶产业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文章又通过对广西发展水牛奶科技产业的依据和优势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从政策、技术和产业几个层面来论证了广
雷坚[8](2005)在《广西20多年修志为文明建设服务概况》文中研究说明
许丽[9](2005)在《中国奶类的生产与供给分析》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中国奶牛业的发展和奶类生产特征、中国奶类的生产、中国奶类的供给弹性、中国奶业发展中的政府支持政策等方面的剖析,详细阐述了中国奶类生产的现状、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1949年以来中国奶类总产量及年人均占有量都在快速增长,但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的奶类消费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2003年人均消费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其人均消费支出也不高,奶类的主要消费群体城镇居民的人均奶类消费支出只占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的5.2%。中国奶类生产具有小规模、低效率、低水平的特点。经过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中国的奶类生产具有明显区域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原料奶、液体奶以及干乳制品的分布明显不平衡;二是中国奶类制品的产品结构不够合理,急需调整,调整将会向干酪和发酵奶制品比重逐渐增加而奶粉和液体奶比重逐渐减小的方向发展;三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是中国奶类生产量增加的推动力,居民收入水平对奶类生产量的影响作用显着,而且是呈指数增长趋势;四是中国专业户饲养奶牛的成本低于国营集体奶牛场,这也是造成中国许多地方目前乳品加工企业多而规模小的主要原因之一;五是技术进步将是中国奶类供给增长的主动力。
自治区计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10](2004)在《广西奶水牛业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系相关课题研究报告节选。文中研究广西发展奶水牛的优势,分析奶水牛业的发展前景,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广西奶水牛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二、广西奶业专家到柳州考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奶业专家到柳州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食品监管职业化检查制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际上职业检查员制度的建立情况 |
1.2 我国检查制度的建立情况及存在缺陷 |
1.3 中国乳制品企业政策与产业变化 |
1.3.1 构建全面严格的乳品行业监管制度 |
1.3.2 监管政策出台加速,进一步整顿市场秩序 |
1.3.3 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国产品牌做大做强 |
1.3.4 规范国内乳制品流通渠道 |
1.3.5 鼓励创新,产品多元化 |
1.4 广西乳制品行业概述 |
1.4.1 广西乳制品抽检情况 |
1.5 课题研究思路及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建立职业化检查制度的依据与构想 |
2.1 试点职业化检查背景 |
2.2 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生产职业检查员管理办法(试行)》 |
2.2.1 起草过程 |
2.2.2 起草难点 |
2.2.2.1 经费及聘用问题 |
2.2.2.2 任职人员所应具备的资质 |
2.2.3 修改完善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生产职业检查员管理办法(试行)》 |
2.3 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生产体系检查工作规范(试行)》 |
2.3.1 起草过程 |
2.3.2 起草难点 |
2.3.2.1 检查程序的设置 |
2.3.2.2 检查表格内容的制定 |
2.3.3 修改完善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生产体系检查工作规范(试行)》 |
2.4 食品生产职业检查员的组建 |
2.4.1 发布招聘公告 |
2.4.2 笔试 |
2.4.3 面试 |
2.4.4 培训 |
2.4.5 职业化检查员队伍情况分析 |
2.5 广西职业化检查员队伍的意义及特殊性 |
第三章 职业化检查制度在乳制品企业的试行情况及影响 |
3.1 广西乳制品行业体系检查基本情况 |
3.2 乳制品行业体系检查内容 |
3.3 生产许可条件保持情况概述 |
3.3.1 部分企业具体问题示例 |
3.4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概述 |
3.4.1 部分企业具体问题示例 |
3.5 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具体问题示例 |
3.6 标签标识管理具体问题示例 |
3.7 企业问题数量情况 |
3.8 分析与讨论 |
3.8.1 体系检查挖掘分析乳制品行业问题 |
3.8.2 促进乳制品生产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 |
3.8.3 提升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关键在基层 |
3.9 建议 |
3.10 对广西乳制品企业的影响 |
3.10.1 督促企业规范管理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
3.10.2 提升行业对于法规标准的认知能力引导企业规范管理 |
3.10.3 乳制品抽检不合格率情况 |
3.10.4 对企业起到促进作用 |
第四章 职业化检查对监管部门的影响 |
4.1 工作方式上的改变 |
4.1.1 监管手段力量增强,在高风险品种企业开展体系检查 |
4.1.2 运用检查员队伍撰写行业分析报告为下一步监管提供重点 |
4.2 工作效率上的改变 |
4.2.1 节省抽调人员时间,省级直接下达任务效率更高 |
4.2.2 职业检查更有效,监管深入且彻底 |
4.3 工作效果上的变化 |
4.3.1 专人收集整理检查资料,问题跟踪整改更到位 |
4.3.2 制定《自治区本级食品生产监督检查计划》扩大职业化检查范围 |
4.3.3 注重提升执法效能,从严提出工作新要求 |
第五章 结论 |
5.1 职业化检查制度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
5.1.1 职业化检查写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安全条例》 |
5.2 持续推广职业化检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
5.2.1 培训制度不够完善 |
5.2.2 培养出来的人才存在流失风险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生产职业检查员管理办法(试行) |
附录2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生产体系检查工作规范(试行)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内涵及培育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目标 |
四、研究路线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重要概念界定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从资本到社会资本的理论演进 |
二、企业社会资本研究的主要方向及成果 |
三、企业伦理研究及其对社会资本的观照 |
四、文献综述小结:研究空白或不足 |
第二节 分析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学基本理论 |
一、引入伦理视角分析企业社会资本何以可能与必要? |
二、分析企业社会资本的代表性伦理学说 |
三、企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资本的关系 |
第三节 重要概念界定 |
一、企业社会资本:企业内外社会联系与共同价值规范 |
二、企业社会资本的两个维度与层次 |
三、企业社会资本的两种类型 |
四、“培育”及其主体、对象和相关方 |
第四节 扎根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 |
第二章 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内涵解析 |
第一节 企业三种主要资本与人的关系 |
一、物质资本源于人对物的自然依赖 |
二、人力资本体现人的实践能力 |
三、社会资本基于人的社会互动 |
第二节 企业结构性社会资本的伦理内涵 |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与结构性社会资本 |
二、企业结构性社会资本的道德认同基础 |
第三节 企业认知性社会资本的伦理内涵 |
一、信任: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 |
二、合作:社会资本的理性特质 |
三、共享:社会资本的活力源泉 |
四、共同追求:社会资本的精神动力 |
五、职业精神:社会资本的价值典范 |
第四节 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作用 |
一、企业面临的主要伦理问题 |
二、社会资本对企业义利冲突的协调作用 |
三、社会资本对企业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作用 |
四、社会资本对企业员工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三章 企业社会资本的特性与作用机理 |
第一节 企业社会资本的特性 |
一、企业社会资本构成的复合性 |
二、企业社会资本的易流失性 |
三、社会资本可能产生负外部性 |
第二节 企业社会资本的作用机理 |
一、企业社会资本作用的前提 |
二、企业社会资本作用的途径 |
第四章 企业社会资本培育的现状与机制建构 |
第一节 企业社会资本培育现状:困境与机遇 |
一、对企业社会资本概念及其伦理特质认识不足 |
二、企业社会资本培育投入驱动力不足 |
三、企业社会资本培育缺少保障和调节体系 |
四、机遇:企业文化与公共关系管理的发展 |
五、困境的应对与机遇的把握 |
第二节 企业社会资本培育的伦理决策机制 |
一、将伦理考量嵌入企业决策过程 |
二、明确基本道德责任标准 |
三、建立企业伦理决策流程 |
四、提升企业伦理决策能力 |
第三节 企业社会资本培育的动力机制 |
一、经济绩效驱动 |
二、职业伦理驱动 |
三、社会心理驱动 |
第四节 企业社会资本培育保障机制 |
一、机构人员保障 |
二、激励约束保障 |
三、时空环境保障 |
第五节 企业社会资本培育的外部调节机制 |
一、教育体系对企业社会资本的调节 |
二、社会参与对企业社会资本的调节 |
三、规范建设对企业社会资本的调节 |
第五章 基于“扎根理论”对企业社会资本培育机制的验证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方法 |
二、样本选取 |
三、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二节 三级编码与分析 |
一、开放式编码分析 |
二、主轴式编码分析 |
三、选择式编码与结论构建 |
第三节 扎根演绎结果的验证分析 |
分析小结 |
结语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
二、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一 企业管理人员对“社会资本”认知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企业社会资本通用访谈提纲 |
附录三 企业社会资本培育专项访谈提纲 |
附录四 通用企业社会资本研究调查问卷 |
致谢 |
(3)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
二、相关研究概况及以往研究局限 |
三、研究方法与相关概念的解释 |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体系 |
五、创新及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一章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
第一节 晚清江苏畜禽业发展概况 |
一、养猪业 |
二、养牛业 |
三、养羊业 |
四、养马、驴、骡业 |
五、养兔业 |
六、养禽业 |
第二节 晚清中国畜禽业发展的困境 |
一、中国畜禽业日趋衰落 |
二、中国畜禽产品贸易的困境 |
第三节 晚清国外先进畜牧科技的引进 |
一、翻译介绍国外先进畜牧科技的文章和着作 |
二、重视畜牧兽医教育,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
三、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并建立畜牧试验场 |
第二章 现代畜牧兽医机构的初步建立 |
第一节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 |
一、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
二、江苏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 |
三、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在江苏的主要工作 |
第二节 畜牧兽医教育机构 |
一、我国的畜牧兽医教育机构 |
二、位于江苏的畜牧兽医教育机构 |
三、各级畜牧兽医教育机构在江苏的主要工作 |
四、畜牧兽医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及留学生教育 |
第三节 畜牧兽医社会团体 |
一、设立于南京的畜牧兽医社会团体 |
二、设立于上海的畜牧兽医社会团体 |
第三章 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地方品种的改良 |
第一节 猪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
一、猪种改良的目标 |
二、江苏的猪种改良 |
第二节 牛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
一、牛种改良的目标 |
二、江苏的牛种改良 |
第三节 羊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
一、羊种改良的目标 |
二、江苏的羊种改良 |
第四节 马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
一、马种改良的目标 |
二、江苏的马种改良 |
第五节 兔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
一、兔种改良的目标 |
二、江苏的兔种改良 |
第六节 鸡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
一、鸡种改良的目标 |
二、江苏的鸡种改良 |
第四章 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的建立 |
第一节 现代畜禽企业的建立 |
一、现代奶牛企业的建立及发展 |
二、现代养鸡场及蛋品公司的建立 |
三、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畜禽企业的建立 |
第二节 畜产合作社的建立 |
一、建立畜产合作社的背景 |
二、江苏畜产合作组织的概况 |
第三节 现代畜禽企业及畜产合作社的特点 |
一、由政府和畜牧兽医专家学者主导和发起 |
二、发展缺乏连续性 |
第五章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
第一节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的有益启示 |
一、多重力量及外力因素的推动和介入 |
二、注重对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和畜产合作经验的学习 |
三、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发展畜禽业 |
第二节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民间资本对畜禽业投入较少,畜禽业在农家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 |
二、政府及畜牧界专家缺乏深入到农村的实地调研 |
三、政府缺乏对国外市场及外国资本经济入侵的控制及防范意识 |
四、政府与专家主导下的现代畜禽业发展导致农民主体性地位的缺失 |
五、政府及民众缺乏对本国优良地方畜禽品种的自主保护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江苏省民国时期建制沿革 |
附录2 江北各县二十四年度推进畜禽养殖业情形简明表 |
附录3 无锡牛乳营业登记一览表 |
附录4 《牛乳营业取缔规则》 |
附录5 《南京市牛乳保证责任合作社章程》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二、主持科研项目 |
(6)广西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理论背景 |
1.1.2 现实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核心竞争力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核心竞争力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核心竞争力系统相关概念 |
2.1 核心竞争力概述 |
2.1.1 核心竞争力与相关概念辨析 |
2.1.2 核心竞争力特性 |
2.1.3 核心竞争力的两个基本问题 |
2.2 核心竞争力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价值链理论概述 |
2.2.2 企业成长理论概述 |
2.2.3 系统理论概述 |
第3章 广西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
3.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
3.1.1 关于科技型企业的相关定义 |
3.1.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
3.2 广西科技型中小企业概述 |
3.3 广西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概述 |
3.3.1 外显核心竞争力现状概述 |
3.3.2 潜在核心竞争力现状概述 |
3.4 广西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
3.4.1 核心竞争力的价值链分析 |
3.4.2 核心竞争力的SWOT分析 |
第4章 广西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系统构建 |
4.1 核心竞争力系统的层次结构 |
4.1.1 核心竞争力来源探讨 |
4.1.2 系统的结构维度 |
4.1.3 系统的运行机理 |
4.1.4 系统的差异性根本:创新 |
4.2 核心竞争力系统的运作模式 |
4.3 核心竞争力系统的升级途径 |
第5章 广西皇氏甲天下乳业核心竞争力实证分析 |
5.1 广西皇氏甲天下乳业概况 |
5.2 广西皇氏乳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
5.2.1 皇氏乳业核心竞争力现状 |
5.2.2 皇氏乳业核心竞争力成长维度介绍 |
5.2.3 皇氏乳业核心竞争力内部维度分析 |
5.2.4 皇氏乳业核心竞争力外部维度分析 |
5.3 皇氏乳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主要特点 |
第6章 广西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思考 |
6.1 基于资源和能力的核心竞争力培育 |
6.2 核心竞争力系统的动态提升管理 |
6.2.1 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
6.2.2 价值链优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条件 |
6.2.3 资金扶持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
6.3 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的宏观与微观思考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广西水牛奶科技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导言 |
1.1 选题的缘由 |
1.2 选题的意义 |
1.3 广西水牛奶科技产业发展现状 |
1.3.1 基本情况 |
1.3.2 主要特点 |
1.3.3 存在问题 |
1.4 国际水牛奶科技产业发展现状 |
1.4.1 水牛数量和分布情况 |
1.4.2 发展特点 |
1.4.3 发展趋势 |
第二章 广西发展水牛奶科技产业的依据和优势 |
2.1 广西发展水牛奶科技产业的依据 |
2.2 广西发展水牛奶科技产业的优势 |
第三章 广西水牛奶科技产业发展历程 |
3.1 中国水牛发展历程 |
3.2 广西水牛科技研究发展历程 |
3.3 水牛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
3.4 水牛奶产业模式的初步探索 |
第四章 灵山县水牛奶科技产业发展的启示 |
4.1 基本情况 |
4.2 发展特征 |
4.3 生产效益 |
4.4 经验总结 |
4.5 存在问题 |
4.6 发展规划 |
第五章 广西水牛奶科技产业发展战略 |
5.1 战略选择 |
5.2 战略目标 |
5.3 战略重点 |
第六章 制约广西水牛奶科技产业发展瓶颈以及发展思路 |
6.1 制约广西水牛奶科技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
6.2 广西高速发展水牛奶业的思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8)广西20多年修志为文明建设服务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政领导重视, 指导思想明确 |
二、修志单位始终把为文明建设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
三、修志为文明建设服务、为现实服务的突出典型 |
四、为文明建设服务、为现实服务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举例 |
1. 协助电视台或与电视台联合摄制节目 |
2. 为影视拍摄提供素材 |
3. 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爱乡教育提供资料, 编写教材 |
4. 为培训干部提供素材 |
5. 为法制建设提供参考 |
6. 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 |
7. 为保护文物当好参谋 |
8. 为现实需要编写地情书 |
9. 为市镇定位和历史研究提供依据 |
1 0. 为战略转移提供依据 |
1 1. 为制定规划提供依据 |
1 2. 为改革开放服务 |
1 3. 为争取投资提供依据 |
1 4. 为发展经济当好参谋 |
1 5. 为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依据 |
16.成为防灾减灾的工具书 |
17.成为传递海内外同胞亲情的纽带 |
四、几点体会 |
1.领导带头读志用志是推动修志为文明建设服务、为现实服务的关键 |
2.修志单位积极主动是做好为文明建设服务、为现实服务工作的根本 |
3.配合党政部门的工作提供服务是修志为文明建设服务的主要任务 |
4.为社会提供服务是修志为文明建设服务、为现实服务的广阔天地 |
5.要加强对读志用志的引导和宣传, 才能使地方志更好地为文明建设服务、为现实服务 |
(9)中国奶类的生产与供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2 中国奶牛业的发展和奶类生产特征 |
2.1 世界奶类的生产现状 |
2.2 中国奶牛业的发展变化历程 |
2.3 中国奶类生产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
2.4 中国奶类制品的产品结构分析 |
3 中国奶类的生产分析 |
3.1 中国奶类生产的波动及变化 |
3.2 影响中国奶类生产波动的因素 |
3.3 中国奶类生产成本变化分析 |
4 中国奶类的供给弹性分析 |
4.1 即期供给 |
4.2 长期供给 |
4.3 中国奶类短期供给弹性预算 |
4.4 对未来10 中国奶类供给量的估算 |
5 我国奶业发展中的政府支持政策 |
5.1 中国奶类市场政策的发展变化 |
5.2 现行的奶类市场政策 |
5.3 乳品加工业发展中的政府支持 |
5.4 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对奶业发展的支持 |
5.5 政府在奶类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 |
6 结论 |
6.1 中国奶类生产处于滞后状态且其分布具有区域不平衡性 |
6.2 中国奶类制品的产品结构不够合理 |
6.3 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是中国奶类供给量增加的推动力 |
6.4 中国专业户饲养奶牛的成本低于国营集体奶牛场 |
6.5 技术进步将是中国奶类供给量增长的主动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广西奶水牛业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需求看,广西奶水牛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
(一)发展奶水牛符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乳业需求为奶水牛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
(三)广西乳业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 |
(四)优良的奶质、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奶水牛发展的强大动力。 |
1、水牛奶是牛奶中的精品。 |
2、成本低、收益高。 |
3、抗病力方面的优势。 |
二、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广西奶水牛具有巨大的生产发展潜力 |
(一)广西发展饲养奶水牛有水草资源的优势。 |
(二)广西有发展奶水牛的成熟技术优势。 |
(三)广西有水牛奶的营养品牌的优势。 |
(四)广西有饲养发展奶水牛的群众基础优势。 |
(五)广西有发展奶水牛的规划与政策优势。 |
三、广西发展奶水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面临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 |
(二)奶水牛养殖和乳业加工规模普遍较小。 |
(三)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 |
(四)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
(五)奶水牛自身的缺陷。 |
四、加快奶水牛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
(一)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奶水牛业快速发展。 |
(二)创建水牛奶的名品品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奶水牛业的竞争力。 |
(三)建立与完善产业化组织形式,强化奶源基地建设。 |
(四)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奶水牛产业化发展。 |
(五)要加大对奶水牛业的投入。 |
(六)搞好奶水牛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
四、广西奶业专家到柳州考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食品监管职业化检查制度的探索与实践[D]. 梁冠路. 广西大学, 2020(02)
- [2]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内涵及培育机制研究[D]. 袁家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3]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D]. 朱冠楠.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5)
- [4]柳州市奶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路[A]. 谢忠东,李志源,兰颂科. 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下册), 2009
- [5]职道——一个推销员的生存录[J]. 邰勇夫. 中国作家, 2009(08)
- [6]广西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D]. 王俊文. 广西大学, 2008(01)
- [7]广西水牛奶科技产业发展研究[D]. 谭小燕. 广西大学, 2006(12)
- [8]广西20多年修志为文明建设服务概况[J]. 雷坚. 广西地方志, 2005(05)
- [9]中国奶类的生产与供给分析[D]. 许丽.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11)
- [10]广西奶水牛业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J]. 自治区计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市场论坛, 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