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性肺癌癌变过程中肿瘤细胞凋亡以及基因Fas、Bcl-2蛋白表达的动态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蕾[1](2019)在《芒果苷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抗肿瘤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甲状腺癌是头颈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近三十年来的统计显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成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于甲状腺癌治疗,国内外的诊疗指南均以手术为主,术后辅助以放疗及甲状腺激素内分泌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但部分分化程度较低的甲状腺癌也表现出肿瘤生长较快,淋巴转移发生率高,对放化疗不敏感,术后复发转移等恶性特征。因此,探索肿瘤发病的分子机制,开发新型高效的治疗手段是甲状腺恶性肿瘤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天然植物中获取治疗疾病的小分子化合物,一直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途径。芒果苷是一种天然的类黄酮类化合物,在高等植物中广泛存在。芒果苷的药理作用广泛,大量实验证实芒果苷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芒果苷还通过对多种分子靶点、信号通路的干预和调控,体现出其明显的抗致癌效果和潜在价值。根据既往的报导,芒果苷在体内和体外的药理研究中显示其对包括脑、宫颈、前列腺、肺、乳腺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发现目前尚未有芒果苷应用于甲状腺癌治疗的相关报导,而且芒果苷确切的抗致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以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为研究对象,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中,我们发现芒果苷具有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为了分析芒果苷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我们依托网络药理学研究平台,使用反向筛选方法对芒果苷药理作用的潜在分子靶点进行了初步预测,并通过蛋白质互作分析、通路富集和正向分子对接工具对相关靶点进一步优化确认。在后续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分子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了初步验证,阐述了芒果苷诱导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凋亡的分子作用机制。第一部分 芒果苷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研究研究目的使用芒果苷处理对甲状腺癌TPC-1细胞生长进行干预。通过对细胞的形态学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式,验证芒果苷促进甲状腺癌TPC-1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研究方法1.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体外培养。2.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 assay)检测芒果苷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及BCPAP细胞增殖的影响。3.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检测,观察芒果苷干预后TPC-1细胞迁移功能的改变。4.将细胞核做DAPI染色,观察芒果苷处理后TPC-1细胞核形态的改变,从细胞形态学角度评估芒果苷对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5.DNA片段分析(DNA fragmentation)检测芒果苷处理诱导TPC-1细胞DNA片段形成的作用,评估凋亡处理后细胞DNA的特征性变化。6.使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荧光染色,观察芒果苷处理后TPC-1细胞的存活状态,评估芒果苷诱导凋亡的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变化。7.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芒果苷处理后TPC-1细胞内凋亡环节相关蛋白(Bid,Bax,Bad,Bcl-2,cytochrome C,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水平,分析芒果苷的干预对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8.使用免疫荧光法联合DAPI复染色,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芒果苷处理后TPC-1细胞内的表达,评估芒果苷抑制TPC-1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1.芒果苷的处理显着抑制了两种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即使低浓度的芒果苷也显示了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芒果苷对两种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69μM(TPC-1细胞)和9.90μM(BCPAP细胞),TPC-I细胞对芒果苷的处理更为敏感。2.Transwell小室迁移检测显示,不同浓度梯度芒果苷处理后,TPC-1细胞的迁移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4μM的处理浓度对细胞迁移功能的抑制更为明显。3.DAPI核染色显示在不同浓度梯度芒果苷处理后,TPC-1细胞核的形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4μM的处理使细胞核发生了典型的细胞核裂解的凋亡改变。同时可以观察到在4μM处理时细胞核数明显较对照组少。4.DNA片段的电泳结果显示,TPC-I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芒果苷处理后均出现了特征性的DNA梯度的形成,而对照组细胞则显示完整的DNA条带。5.AO/EB染色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PC-1细胞均有细胞死亡的发生。但不同于坏死细胞的染色,在芒果苷处理组,凋亡TPC-1细胞的染色呈现明亮的红色或橙色。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芒果苷的处理增加了 TPC-I细胞内促凋亡蛋白Bid、Bad和Bax的表达水平而降低了抗凋亡蛋白Bc1-2的表达水平。同时,芒果苷的处理显着增加了细胞色素C、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7.免疫荧光法联合DAPI复染色观察到芒果苷的处理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降低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细胞内的表达。结论芒果苷的干预抑制了 TPC-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功能。通过对TPC-I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分析,芒果苷的处理可以诱导TPC-1细胞发生凋亡。凋亡信号通路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显示芒果苷的处理同时触发了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凋亡通路。此外,芒果苷还通过抑制PCNA降低TPC-1细胞的增殖水平。实验结果验证了芒果苷对甲状腺癌细胞的具有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提示了芒果苷的抗致癌潜力。第二部分 基于分子对接的芒果苷抗肿瘤作用靶点筛选研究目的使用反向筛选方法对芒果苷药理作用的潜在分子靶点进行了初步预测,并通过蛋白质互作分析、通路富集和正向分子对接工具对相关靶点进一步优化确认。进一步阐明芒果苷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同时为以芒果苷为先导化合物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使用药效团筛选在线服务器PharmMapper对芒果苷药理作用的潜在靶点进行初步预测,根据匹配度(Fit score)的分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序。2.将芒果苷潜在作用靶点信息输入蛋白质互做网络(PPI)在线分析数据库String分析各药物靶点相互作用,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路。3.将PPI分析获得的关键蛋白质靶点对应到KEGG中治疗的疾病目录和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疾病”网路,通过富集因子(Rich factor)、P值分析衡量疾病通路富集程度。4.从PDB数据库下载重要靶点蛋白的三维结构数据,使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将芒果苷和这些靶点进行正向分子对接检测,计算受体与配体的结合自由能。结果1.根据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结果,获得了芒果苷的600个靶点的信息,根据匹配度分值排序,最终确定了 90个潜在分子靶点。2.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结果显示70个靶点蛋白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在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核心区域,多个靶点之间产生了密集的相互作用。芒果苷与潜在靶点的相互作用分析显示芒果苷药效团可以作用于很多靶点基因,提示了芒果苷多靶点的作用特点。3.在KEGG富集分析共筛选出68个基因,涉及28种相关疾病和信号通路。靶点基因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和多个癌症致病通路中高度富集。在这些信号通路中TGFβ RII、CASPS3、JNK和EGFR显示为关键的节点蛋白。4.芒果苷和TGFβ RII、CASPS3、JNK和EGFR的正向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四种蛋白靶点与芒果苷之间均显示出一定的结合潜能,其中,JNK具有更高的结合潜力。结论芒果苷具有多靶点药理作用的特点,还与肿瘤发生相关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节点蛋白有高度结合的潜力。计算模拟角度预测芒果苷能够合理作用于这些靶点蛋白,提示芒果苷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结构基础。分子对接显示TGFβ RII、CASPS3、JNK和EGFR可能是芒果苷抗肿瘤作用的关键靶点。第三部分 芒果苷靶向JNK抑制甲状腺癌TPC-1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研究目的对芒果苷与JNK蛋白靶向结合的作用做进一步验证,论证芒果苷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和靶向JNK抑制TPC-1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方法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 assay)检测芒果苷及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增殖的影响。2.流式细胞法检测(FCM)芒果苷及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凋亡的影响。3.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芒果苷及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处理对 TPC-1 细胞 JNK、p-JNK、FasL、Bid、Bax、Bcl-2、caspase-3 表达的影响。4.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TPC-1细胞JNK的mRNA水平结果1.芒果苷对TPC-1细胞的增殖的抑制呈时间依赖性,但在24小时后细胞增殖下降的程度逐渐变缓。在72h时间点测得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92μM。SP600125可以抑制TPC-1细胞增殖,抑制效果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在72h时间点计算出的IC50值为117.89nM。2.流式细胞学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对照组与SP600125组相比较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与芒果苷组相比较细胞凋亡率有显着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后细胞凋亡率仍有明显增加。3.芒果苷的处理抑制了 JNK和p-JNK的表达,随着芒果苷浓度的增加,其对JNK和p-JNK表达的抑制逐渐增强,但对p-JNK的抑制更为显着。SP600125的处理显着抑制了 p-JNK的表达,芒果苷与SP600125具有协同作用。SP600125和芒果苷的单药处理下调了凋亡相关蛋白FasL、Bid、Bcl-2和Bax的表达,芒果苷单药对Bcl-2的抑制更为明显,同时还可以明显降低Bcl-2/Bax的比值。SP600125的单药处理明显降低了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的表达,而芒果苷处理后caspase-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4.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JNK mRNA在TPC-1细胞内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芒果苷处理后JNK mRNA在TPC-1细胞内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芒果苷通过与JNK蛋白的靶向结合,影响了 JNK的磷酸化。通过对JNK信号通路活性的抑制,芒果苷抑制了 TPC-1细胞的增殖。与JN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相比,芒果苷通过调节促凋亡蛋白和抗凋亡蛋白的比例及上调caspase-3的表达诱导了 TPC-1细胞的凋亡。芒果苷促凋亡的作用还可能与其靶向调控的其他目标分子的影响有关。
郭姝彤,符兆英,艾彩莲[2](2019)在《乳浆大戟提取物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可能分子机制的探讨》文中提出乳浆大戟为大戟科植物,具有抗肿瘤、清热解毒、抗艾滋病等作用。乳浆大戟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是抗肺癌作用的机制之一。本文就乳浆大戟提取物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可能的分子机制作一探讨。
潘磊[3](2019)在《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讨“风”与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联系及风药治疗肺癌的内在机理;总结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应用方法与规律,为临床应用风药治疗肺癌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1)回顾历代医家对“风药”理念的认识,概述风药内涵,同时对本研究所纳入风药的范围进行界定;(2)对“风邪致癌”、“风药抗癌”的相关理论及临床研究进行总结,探讨“风药治疗肺癌”的理论基础及其内在机制。2.统计分析:对近30年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伍用风药治疗肺癌的验案方剂、经验方等进行筛查收集,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4.0对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期、不同西医治疗、不同转移范围、不同并发症中风药应用信息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使用Weka3.8.3对不同条件下方剂中使用的各风药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一共得到1076首现代方剂,共涉及454味中药,17个门类;总计18177味次,其中风药有164味(16类),共计6976味次(占所有药物味次综合的38.4%);以发散祛风药使用味数(19味)最多,其次是祛风解毒药(14味)和祛风除湿药(13味);风药类型以健脾息风药应用频次最高,总味次的18.1%,其次是祛风润燥药(13.8%)、祛风化痰药(11.1%)、养阴息风药(8.17%)、祛风解毒药(7.78%)、搜风通络药(5.91%)等,高频风药分别为黄芪、白术、半夏、薏苡仁、杏仁、地黄、桔梗、北沙参、神曲、蚤休、山药、露蜂房、蜈蚣、夏枯草、白芍、鳖甲、壁虎等。常见药对及药物组合有白术-黄芪,黄精-黄芪,黄精-白术-黄芪,白术-蚤休-黄芪,北沙参-鳖甲,淫羊藿-白术-黄芪,山药-薏苡仁-白术,蟾皮-黄芪,黄芪-南沙参-北沙参,升麻-黄芪,露蜂房-蚤休-黄芪,龙骨-牡蛎,天南星-半夏,桔梗-杏仁、蜈蚣-全蝎等;其它药物类型中药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名依次为补虚药(14.35%)、清热药(12.24%,其中清热解毒药在所有清热药中的占比为67.10%)、化痰止咳平喘药(9.75%)等。结论:1.风药有广义狭义之分,从治风的角度考虑,应取其广义。2.风邪的致病特点与肺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肺脏易受风邪外侵和内熏最终产生癌变的病理基础,且与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可表现为不同的风邪夹杂症状;风药治疗肺癌所发挥功效的主要机制除风药本身所具有的功效外,还主要在于开通玄府。3.针对肺癌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期、不同转移范围、不同并发症、不同西医治疗史及不同联合治疗方法等,常用风药类型及风药之间的配伍组合有一定差异,但皆以健脾息风、祛风润燥、祛风化痰、祛风解毒、养阴息风等风药类型为主。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之间最为常见的配伍类型为其它类型风药与扶正类风药之间的配伍,其次是相同类型风药之间的配伍以及各不同类型风药之间的配伍。4.风药应用贯穿肺癌治疗全程,还常配伍(药用频率从高到低)补虚药、清热解毒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等其它类型中药,以达协同抗癌之效。
王路芳[4](2018)在《β-榄香烯通过介导β-catenin/TCF7/Sox2信号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变的转化》文中指出前言:宫颈癌是全世界妇女中第四大最常见的癌症,在妇女癌症死亡率中居第四位。宫颈癌的死亡原因最常见的是侵袭和远处转移,宫颈癌的侵袭和转移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参与的过程,目前关于其发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多种肿瘤细胞通过形态和表型转换显示其可塑性发生变化,上皮间质转化(EMT)在胚胎发生、慢性炎症和纤维化以及癌症进展过程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EMT目前被广泛认为是恶性肿瘤进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乳腺癌、肝癌、肺癌和结肠癌的进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EMT发生的特点是上皮特性的丧失和间充质基因表达同时增高,主要表现为的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的下调甚至缺失,E-cadherin作为粘附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其胞外结构域结合,同时与邻近上皮细胞的E-cadherin分子结合,从而使细胞与细胞接触稳定。在细胞外基质中,E-cadherin与β-catenin、α-catenin和p 120-catenin结合,从而使细胞内的细胞接触稳定在β-catenin、α-catenin p 120-catenin之间,后者在细胞外信号转导和粘附连接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连接起着关键的作用。放化疗,作为复发和转移的宫颈癌的主要辅助治疗方式,对于预后未见明显改善,且增加了化疗的全身副反应及化疗耐药的发生。因此急需一种新的辅助药物治疗未控及转移宫颈癌,目前大量研究证实β-榄香烯(β-elemene)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有抗癌效果,比如乳腺癌,卵巢癌,肝癌,胰腺癌,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而且目前关于β-榄香烯在宫颈癌中的研究很少及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此次研究中我们首先探讨了β-榄香烯对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周期,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其次,利用为了研究β-榄香烯对于EMT的影响,我们通过TGF-β1刺激宫颈癌细胞后建立了宫颈癌EMT模型,进一步探讨β-榄香烯对于TGF-β1诱导的宫颈癌细胞的EMT的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由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编码的一系列蛋白组成,在胚胎发育、细胞内运输和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恶性肿瘤的发生及进展也多伴有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过程中,β-catenin本身不能与DNA直接结合,因此它必须与DNA相互作用。β-catenin表达增高,入核增加后与LEF/TCF结合,随后其下游参与肿瘤增殖及侵袭的基因被激活,最终导致肿瘤进展的发生。研究表明在喉癌中Sox 2过表达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这种改变与β-catenin的激活、EMT发生过程密切相关。此次研究中我们检测了β-榄香烯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为今后研究β榄香烯在宫颈癌的治疗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选择宫颈癌SiHa和HeLa细胞系,MTT法检测β-榄香烯对其增殖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β-榄香烯对其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细胞划痕法和Transwell法检测β-榄香烯对其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β-榄香烯作用后Wnt/β-catenin相关通路蛋白的变化。第二部分:采用显微镜观察TGF-β1刺激宫颈癌细胞后的形态学变化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变化;采用MTT检测TGF-β1对于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TGF-β1对于其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第三部分: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β-榄香烯及TGF-β1对于宫颈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及Sox2相关蛋白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病理级别的宫颈癌组织中β-catenin、TCF7、Sox2的表达及相关性;采用核浆分离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β-榄香烯对于TGF-β1引起细胞核中β-catenin变化的影响;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β-榄香烯对于β-catenin及Sox2结合情况的影响。结果:第一部分:β-榄香烯对于宫颈癌SiHa细胞和HeLa细胞增殖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P<0.05)。β-榄香烯诱导宫颈癌SiHa细胞和HeLa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降低细胞分化能力,抑制细胞增殖。β-榄香烯可以促进宫颈癌SiHa细胞和HeLa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β-榄香烯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和HeLa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且呈呈剂量依赖性(P<0.05)。β-榄香烯作用后β-catenin,TCF7,c-Myc,CyclinD1,Bcl-2,MMP-2表达下降,P53表达增高(P<0.05)。第二部分:TGF-β1(10 ng/ml)治疗后宫颈癌细胞形态学细胞增大、延长,呈梭形。4天后细胞形态学改变明显,细胞长度较对照组增加明显,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vimentin蛋白表达增加(P<0.05);TGF-β1可以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TGF-β1可以促进宫颈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第三部分:β-榄香烯抑制SiHa和HeLa细胞中TGF-β1诱导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β-榄香烯通过抑制Sox 2和β-catenin信号转导抑制TGFβ1诱导的SiHa和HeL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β-catenin蛋白弥漫或者局灶在细胞膜、细胞质或者细胞核中均有表达,在低分化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F7蛋白主要在宫颈癌的细胞核中表达,在低分化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ox2蛋白主要在宫颈癌的细胞核中表达,在低分化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ox2与β-catenin、TCF7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β-榄香烯可以逆转TGF-β1促进的β-catenin入核作用;β-榄香烯可以通过抑制β-catenin/TCF7/Sox2发挥抗肿瘤的治疗作用。结论:1.β-榄香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诱导宫颈癌SiHa和HeLa细胞周期阻滞到G1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抑制迁移及侵袭。2.TGF-β1诱导宫颈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3.β-榄香烯通过β-catenin/TCF7/Sox2通路抑制宫颈癌EMT,为预防宫颈癌的侵袭和转移及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机制。
明海霞[5](2016)在《黄芪多糖联合顺铂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中以非小细胞肺癌为多见,约占肺癌所有病例的80%-85%。近二十年,肺癌的发病率每年以11%左右的速度递增,以此预计,我国肺癌的患者将在2025年达到世界“第一”。由于肺癌具有很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所以是恶性度较高的肿瘤之一,且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特性,致使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就诊时已是晚期,因此预后极差。在临床上,早期的手术治疗和晚期的化疗始终是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顺铂(DDP)是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常用铂类化疗药物,能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抗肿瘤效应。但由于不同个体对该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尤其是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包括抑制骨髓的造血系统,肾脏毒性、神经毒性、耳毒性、肝毒性以及多药耐药性(MDR)等特点,限制了该类药物的应用。如果能在化疗的同时配合中医、中药,进行全身性的调理,则可以降低化疗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这样即可降低化疗药物的给药剂量,又能减轻化疗药物的各种毒副作用,延缓MDR的产生,并可增强抗肿瘤疗效。近年研究证实,许多中药具有通过整体调节功能,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以促使肿瘤细胞死亡或诱导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等过程。甘肃道地药材黄芪是传统的扶正固本中药,归肺经,是补气药之一。黄芪多糖(APS)是其最重要的天然有效活性成分,是含量最多、免疫活性最强的一类物质,具有调节免疫、补益肺气、抗炎、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抗肿瘤等多方面作用。因此,本研究根据中医扶正治疗的原则,初步探讨APS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转移的分子机制及对顺铂的增效减毒机制。本课题分体外(细胞)、体内(动物)实验两部分进行研究。(1)体外实验通过噻唑蓝比色法(MTT)观察了不同浓度的APS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LLC)生长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下检测不同浓度的APS对LLC细胞骨架、线粒体膜电位(MMP)及细胞内Ca2+浓度的动态变化。(2)动物实验部分主要通过LLC荷瘤小鼠模型,以低、中、高剂量APS及与减半剂量的DDP联合使用后对其进行干预,在计算抑瘤率的基础上,计算荷瘤小鼠的瘤质量、体质量、有效体质量等变化,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免疫组织化学(SP)、蛋白免疫印迹(WB)等方法研究其对瘤组织细胞生长、细胞因子及DDP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核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肿瘤组织Caspase-9、Bcl-2、Bax、Fas L等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血清Ⅳ型胶原蛋白(Col4)和透明质酸(HA)含量等表达的影响。1.MTT显示:终浓度为50μg/ml400μg/ml的APS各时间点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小鼠LLC的增殖(P<0.05),以APS 200μg/ml作用最显着。2.LSCM显示:(1)APS各剂量组中LLC的微管、微丝排列早期出现分布变化,晚期数量减少,断裂、塌陷,荧光着色变浅(P<0.05)。(2)APS各剂量组在24、48、72h的时间点上,均可以明显降低小鼠LLC的MMP、升高细胞内Ca2+浓度(P<0.05),两者均在24 h内变化最明显,即早期作用显着。这可能是其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之一。3.中、高剂量APS及联合用药各组对Lewis肺癌小鼠均有显着的抑瘤作用(P<0.05),并可明显改善Lewis肺癌小鼠的体质量、有效体质量、瘤质量(P<0.05),以联合用药组作用更为显着。q值在0.851.15之间,提示APS与减半剂量的DDP联合使用,疗效具有相加效应。4.APS及联合用药各组可提高Lewis肺癌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6、IL-12、TNF-α的水平(P<0.05);提高实验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说明APS能增强DDP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对免疫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Q-PCR和WB显示:(1)APS中、高剂量组肺癌移植瘤组织NF-κBp65、P5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对p38MAPK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影响不明显。联合用药低、中剂量组降低NF-κBp65、P53及P38表达的作用弱于DDP组(P<0.05或P<0.01),但高剂量组作用与DDP组接近(P>0.05)。(2)APS高剂量组及联合用药各组中,肺癌移植瘤组织Bcl-2、Fas L明显下降,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联合用药低、中剂量组,对Bcl-2/Bax、Fas L的影响不及DDP组(P<0.05),而联合用药高剂量组与DDP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APS可能通过下调肿瘤组织中NF-κB、P5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Fas L等抗凋亡基因的表达,上调Bax等促凋亡基因的表达,使Bcl-2/Bax比例降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可能是APS发挥抑瘤、抗转移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6.SP提示:APS中、高剂量组肺癌移植瘤组织Caspases-9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或P<0.01);联合用药低、中剂量组的作用弱于DDP组(P<0.05或P<0.01),而高剂量组作用接近DDP组(P>0.05)。提示APS可能通过提高移植瘤组织中Caspases-9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7.APS各剂量组及联合用药组均可降低小鼠血清中Col4和HA含量,联合用药组作用更明显(P<0.05或P<0.01)。提示APS可能通过阻止肺癌移植瘤细胞与基质的黏附、减少基底膜降解,从而抑制小鼠肺癌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8.上述作用在APS与减半剂量的DDP联合使用时,可增强DDP化疗效果,从而降低DDP毒性,对DDP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张茂盛[6](2016)在《重组NOLC1基因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NOLC1蛋白是一个高度磷酸化的哺乳动物蛋白,既参与核仁的发生和rDNA的转录,又参与炎症发生、细胞生长、细胞凋亡、肿瘤发生等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已有研究报道,在鼻咽癌和肝癌的发生发展中,NOLC1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NOLC1蛋白在肺癌细胞中的作用还未有报道。本实验首先通过TOPO克隆法成功构建入门载体pENTR/D-TOPO-NOLC1,利用通路克隆系统技术成功构建pAd-CMV-V5-NOLC1表达载体,成功包装成腺病毒后,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比较不同(5-100)MOIs的腺病毒感染A549细胞和HEL细胞后,两种细胞中NOLC1 mRNA量和蛋白量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OI=100时,两种细胞NOLC1的mRNA量和蛋白量最高,后续病毒感染实验均采用100MOI。MTT实验分析感染Ad-V5-NOLC1(过表达)和转染shRNA-NOLC1质粒(干扰)对HEL和A549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NOLC1蛋白的过表达和干扰表达均促进A549细胞的活性降低,但是对HEL细胞影响很小。为确定细胞活性减少是由细胞凋亡引起还是由细胞坏死引起,采用AnnexinV-APC/PI双染法检测过表达或干扰NOLC1蛋白表达对HEL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二者均促进A549细胞凋亡,但是均对HEL细胞影响很小。进一步通过线粒体膜电位实验确定细胞凋亡是否伴随着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显示:和HEL细胞相比,过表达NOLC1对A54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较为显着。说明NOLC1过表达影响A549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可能导致促凋亡物质释放,继而激活caspase,最终使细胞凋亡。为确定细胞凋亡是否引起凋亡信号通路因子的变化,本实验通过Real-timePCR检测了Caspase家族(CASP3, CASP6, CASP7, CASP8)基因,TNF与受体家族(TNF, TNF10B)基因和BCL2家族(BCL2L11, BAX, BAG1, BCL2A1)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HEL细胞中,促凋亡基因,和对照组(Ad-V5)相比,实验组(Ad-V5-NOLC1)均出现1.0~2.0之间的上调,抗凋亡基因出现-4.0~2.0范围的下调。然而在A549细胞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促凋亡基因出现4.0~8.0之间的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A1明显下调。过表达NOLC1明显上调了A549细胞中促凋亡基因的表达,下调了抗凋亡基因的表达,两种重要的促凋亡蛋白CASP8和BAX均显着上调。但是,在HEL细胞中促凋亡基因上调不明显,并且两种蛋白也无显着变化。这一结果支持了过表达NOLC1蛋白促进A549细胞凋亡,但是对正常的HEL细胞影响很小。本研究初步确定了过表达NOLC1蛋白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具有促凋亡作用,而对正常的人胚肺细胞HEL细胞影响很小,有望为研究NOLC1蛋白对A549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具体作用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在动物水平上研究NOLC1蛋白的过表达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孙丽华,汪思亮,曹玉珠,陈文星,王爱云,祝娉婷,王欢,王恒斌,陆茵[7](2016)在《利用知识发现工具Arrowsmith探讨天佛参口服液及其有效成分与结肠癌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天佛参口服液治疗结肠癌的可能机制。方法:运用非相关文献知识工具Arrowsmith软件。结果:Arrowsmith软件的初步探索结果显示天佛参口服液中的有效成分对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凋亡相关因子可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上述指标的异常表达也是造成结肠癌的重要相关遗传因素。结论:天佛参口服液在体内外均有显着抑制结肠癌的效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结肠癌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与COX-2的表达、降低组织中异常高表达的VEGF,促进促凋亡基因的表达与活力等环节发挥治疗结肠癌的作用,能为实验室进一步开展机制验证性研究提供有力的参考。
陈海英,张延华[8](2015)在《脑梗死早期治疗患者血浆血小板膜Fas Bcl-2阳性表达与预后》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脑梗死早期治疗患者血浆中血小板膜Fas、Bcl-2的阳性表达情况。方法选取7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普通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35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2组均接受相应的药物治疗,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测量患者血浆中血小板膜Fas及Bcl-2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早期脑梗死患者血浆中血小板膜Bcl-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as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脑梗死治疗不仅显着降低患者的脑损伤程度,提高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吕俊锋[9](2012)在《Decorin基因靶向抑制肺癌A549细胞及增强铂类药物杀伤效率的体外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肺癌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有近140万人死于肺癌。大多数病人被确诊时已属晚期,这是本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肺癌的基因靶向治疗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治疗手段,具有高度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仅很少损伤正常细胞的特点。然而,恰恰由于靶向治疗是为攻击特异性靶分子而设计,所以须找到合适靶点才能发挥其疗效。Decorin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中与胶原纤维相关的蛋白多糖,调节和控制组织形态发生、细胞分化、运动、增殖及胶原纤维形成等过程,对防止组织和器官纤维化的发生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decorin研究深入,发现其在多种恶性肿瘤呈现异常表达,特别是decorin可以和多种生长因子结合,负性调节肿瘤细胞生长,使之在肿瘤的发生及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human secretory leukoprotease inhibitor,hSLPI)是由呼吸道及生殖道粘膜上皮分泌的蛋白质,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中高表达,在正常组织尤其是肝中表达极低,具有肿瘤细胞特异性, hSLPI作为基因启动子具有相对更好的特异性属于肿瘤特异性启动子,可以调控decorin基因在肺癌细胞内特异性表达,靶向杀伤肺癌细胞而不影响正常肺组织细胞。本实验探讨通过构建由hSLPI启动子调控的decor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肺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并靶向抑制该细胞,以达到基因治疗靶向性的目的,从而提高肺癌基因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取得了如下进展:1、应用基因工程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hSLPI启动子调控decorin真核表达载体通过PCR技术从外周血基因组克隆出1250bp的hSLPI启动子序列全长,经DNA测序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序列与Genebank中hSLPI基因上游的5′末端转录调控区的序列完全一致;将hSLPI启动子序列及decorin分别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分子测序证实了hSLPI及decorin的插入位置正确,DNA序列与GeneBank数据库完全吻合,从而成功构建了pcDNA3.1-hSLPI-decorin真核表达载体,为实施hSLPI调控下的decorin靶向特异性抑制肺癌细胞奠定了实验基础。2、成功实现了hSLPI启动子调控的decorin基因靶向特异性肺癌细胞的表达应用脂质体介导的pcDNA3.1(+)、pcDNA3.1-decorin、pcDNA3.1-hSLPI-decorin分别稳定转染肺癌A549细胞株及肝癌HepG2细胞,RT-PCR、免疫组织化学、Westem blot及ELISA法的结果均证实:hSLPI启动子调控decorin基因只在肺癌A549细胞内表达,而在肝癌HepG2细胞内不表达,证实了本研究所构建的先进载体特异性地使decorin表达于肺癌细胞,实现了治疗基因靶向特异性表达功能,从分子载体设计层面为屏蔽导入基因普遍整合宿主细胞而引起的毒副作用提供分子结构基础。3、证实了decorin基因靶向特异性抑制肺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对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LPI-decorin靶向抑制肺癌细胞体外研究的结果表明,经脂质体介导的pcDNA3.1-hSLPI-decorin转染肺癌A549细胞后,从第四天起,肺癌A549细胞生长缓慢,细胞生长率明显下降,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相同载体转染的HepG2细胞组,空质粒转染组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提示所构建的pcDNA3.1-hSLPI-decorin真核表达载体具有较强的表达效率及肺癌靶向抑制功能,为实现肺癌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对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LPI-decorin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细胞周期分析,表明pcDNA3.1-hSLPI-decorin转染A549的细胞株,G1期向S期转变明显受到抑制,G1期细胞百分率较转染HepG2及空质粒细胞组明显增高,提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LPI-decorin抑制肺癌生长作用可通过诱导细胞周期G1期停滞来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4、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LPI-decorin转染与铂类化疗药物联用明显提高了肺癌细胞的杀伤效率不同浓度的化疗药物顺铂,卡铂分别作用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LPI-decorin、pcDNA3.1(+)转染的肺癌A549细胞与无基因转染的A549细胞。MTT法检测结果表明卡铂、顺铂作用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LPI-decorin转染的肺癌A549细胞的IC50明显降低了近3倍。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A549细胞的Bcl-2及ERCC-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pcDNA3.1-hSLPI-decorin基因转染的A549细胞组ERCC-1、Bcl-2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表明这可能是decorin基因可通过抑制ERCC-1、Bcl-2基因表达,从而表达提高对铂类药物A549细胞杀伤效率的机制。本研究通过成功的构建靶向肺癌细胞真核表达载体实现了decorin基因的在肺癌细胞的特异性表达及特异性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该真核表达载体转染A549细胞后增强了铂类化疗药物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效率,这些结果充分说明经过分子优化层层组装的靶向表达载体pcDNA3.1-hSLPI-decorin能够特异地抑制肺癌细胞生长,为最终靶向载体治疗肺癌提供了实验基础。
贺猛[10](2011)在《3-甲基胆蒽与二乙基亚硝胺对树鼩支气管上皮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3-甲基胆蒽(3-methylcholanthrene,3-MC)与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 DEN)共同作用对树鼩支气管上皮的影响,探索三甲基胆蒽与二乙基亚硝胺共同作用致支气管上皮病变的变化情况。方法:健康成年树鼩,年龄6月±7天,雌雄各半,体重120g-160g,共80只,随机分A、B、C三组,A组10只,B组10只,C组60只,C组随机分为C1、C2、C3、C4三组。采用切开颈部皮肤,充分暴露甲状软骨,于甲状软骨上方薄弱处,以特制灌注针行穿刺的方法进行试剂灌注。试剂选用配置的碘化油注射液+3-MC+ DEN混悬液。A为空白对照组,仅行甲状软骨上穿刺操作;B为溶剂对照组,仅灌注碘化油注射液;C为实验组,灌注3-MC、DEN与碘化油的混悬液。于实验不同阶段观察树鼩体重、毛发变化情况,抽取静脉血行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检测,定期行X线检查,观察肺部影像学改变,处死动物行肺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灌注后支气管上皮改变情况。结果:1、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树鼩其体重及毛发梳理活动均无明显改变。实验组树鼩,灌注药物浓度较高者,于实验开始后出现体重进行性下降,进食减少,精神萎靡,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存在不同程度的反应迟钝,且于一周内大量死亡。2、定期行血清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检测及胸部X线检查,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树鼩血清肿瘤标记物无明显改变,胸部X线检查发现有药剂残留影像部位,病理切片HE染色证实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但是无其他典型影像学表现。3、实验组C2、C3、C4树鼩灌注药物后一周内大量死亡,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及实验组C1树鼩灌注后至实验结束无异常死亡。4、定期处死树鼩行肺组织HE染色切片病理检查,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无明显病理改变,实验组树鼩肺组织可见支气管黏膜上皮过度增生—鳞状化生—不典型增生—早期浸润癌的病理变化过程。结论:1、3-甲基胆蒽与二乙基亚硝胺共同作用于树鼩支气管上皮,可以导致树晌支气管上皮出现支气管黏膜上皮过度增生—鳞状化生—不典型增生—早期浸润癌的病理变化,即应用此方法可以诱发树鼩肺癌。2、使用碘化油注射液+3-MC+ DEN混悬液灌注树鼩的最佳浓度为0.1ml混悬液中含:碘化油注射液0.09ml、3-MC10mg、DEN 0.01ml3、在使用碘化油注射液+3-MC+ DEN混悬液诱发早期树鼩支气管上皮病变过程中,其血清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及胸部X线检查均无明显改变。
二、实验性肺癌癌变过程中肿瘤细胞凋亡以及基因Fas、Bcl-2蛋白表达的动态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验性肺癌癌变过程中肿瘤细胞凋亡以及基因Fas、Bcl-2蛋白表达的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芒果苷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抗肿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芒果苷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
研究背景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附图、附表 |
第二部分 基于分子对接的芒果苷抗肿瘤作用靶点筛选 |
研究背景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附图v附表 |
第三部分 芒果苷靶向JNK抑制甲状腺癌TPC-1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附图、附表 |
创新性及不足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论着1 |
英文论着2 |
(2)乳浆大戟提取物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可能分子机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乳浆大戟简介 |
1.1 乳浆大戟提取物的抗肿瘤成分 |
1.2 乳浆大戟提取物作用于肺癌细胞 |
2 乳浆大戟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可能发生的机制 |
2.1 相关调控分子对细胞凋亡的作用 |
2.2 Casepase和Fas/FasL对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
2.3 其他可能诱发因素 |
3 小结 |
(3)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风药概述 |
1 风药的概念 |
2 风药的范围与分类 |
二、风药治疗肺癌的中医理论研究 |
1 风邪致肺癌产生的病因病机 |
1.1 基于风邪致病理论的肺脏生理病理 |
1.2 风邪致肺癌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 |
2 风邪在不同类型肺癌中的表现特点 |
2.1 风-寒-湿与肺腺癌相关 |
2.2 “风-热-毒”与肺鳞癌相关 |
2.3 “风-燥-热毒”与放射性肺损伤相关 |
3 风邪致病特点与肺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
3.1 肿瘤转移的“种子土壤”学说与“风为种子传播的媒介” |
3.2 肿瘤转移的潜伏性与“风气内伏” |
3.3 肿瘤的转移多变与“风善行而数变” |
3.4 常见转移部位与“风”的致病特点相关 |
4 风药治疗肺癌的作用机理 |
4.1 风药治疗肺癌作用机理的研讨现况 |
4.2 从“风-玄府”视角看风药治疗肺癌的机制 |
三、风药抗肺癌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
1 单味风药抗肺癌研究进展 |
2 风药主方抗肺癌研究与临床应用举隅 |
2.1 麻黄附子细辛汤 |
2.2 三生饮 |
2.3 阳和汤 |
2.4 桑菊饮 |
2.5 青蒿鳖甲汤 |
2.6 升阳益胃汤 |
2.7 独活寄生汤 |
2.8 血府逐瘀汤 |
2.9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四、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应用研究 |
1 建立相关方剂数据库 |
1.1 方剂来源 |
1.2 纳排标准 |
1.3 规范处理 |
1.4 录入方法 |
1.5 录入说明 |
1.6 统计运算 |
2 结果 |
2.1 肺癌治疗常用方剂 |
2.2 肺癌治疗常用风药 |
2.3 不同病理分型风药应用 |
2.4 不同TNM分期风药应用 |
2.5 不同治疗方法风药应用 |
2.6 不同并发症风药应用 |
2.7 不同转移范围风药应用 |
2.8 其它配伍药物及类型 |
讨论 |
1 风药应用因不同病理类型而异 |
2 风药应用因不同TNM分期而异 |
3 风药应用因联合不同西医治法而异 |
4 风药应用因不同转移范围而异 |
5 风药应用因不同并发症而异 |
6 治疗肺癌方剂中常用风药的组合规律探讨 |
6.1 其它类型风药与扶正型风药的配伍组合 |
6.2 同类型风药之间的配伍组合 |
6.3 不同类型风药之间的配伍组合 |
结论 |
创新性与特色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治疗肺癌常用风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4)β-榄香烯通过介导β-catenin/TCF7/Sox2信号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变的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第一部分:β-榄香烯通过阻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抗肿瘤机制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宫颈癌细胞培养 |
2.2.2 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实验 |
2.2.3 宫颈癌细胞周期和凋亡 |
2.2.4 划痕实验 |
2.2.5 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 |
2.2.6 Westernblot检测 |
2.2.7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β-榄香烯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 |
3.2 β-榄香烯可以诱导宫颈癌细胞周期阻滞 |
3.3 β-榄香烯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 |
3.4 β-榄香烯抑制宫颈癌细胞迁移 |
3.5 β-榄香烯抑制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
3.6 β-榄香烯可以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TGF–β1诱导构建宫颈癌细胞EMT模型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所用材料和仪器与第一部分相同则省略)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 |
2.2.2 重组人TGF-β1的溶解、保存 |
2.2.3 细胞形态学观察 |
2.2.4 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实验 |
2.2.5 划痕实验 |
2.2.6 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 |
2.2.7 Westernblot检测 |
2.2.8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观察TGF-β1引起SiHa和Hela的形态学改变 |
3.2 TGF-β1可以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 |
3.3 TGF-β1可以促进宫颈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β-榄香烯通过介导β-catenin/TCF7/Sox2信号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上皮间质变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所用材料和仪器与第一部分相同则省略) |
2.1.1 细胞系 |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1 实验试剂 |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3 主要溶液配制 |
2.3 实验方法 |
2.3.1 细胞培养 |
2.3.2 细胞形态学观察 |
2.3.3 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 |
2.3.4 免疫组化 |
2.3.5 细胞组分提取 |
2.3.6 Westernblot检测 |
2.3.7 免疫沉淀 |
2.3.8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β-榄香烯抑制SiHa和HeLa细胞中TGF-β1诱导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
3.2 β-榄香烯通过抑制β-catenin和Sox2信号转导抑制TGFβ1诱导的SiHa和HeL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
3.3 β-catenin,TCF7,Sox2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
3.4 Sox2与Wnt信号通路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
3.5 β-榄香烯可以逆转TGF-β1促进的β-catenin入核作用 |
3.6 β-榄香烯可以通过抑制β-catenin/TCF7/Sox2发挥抗肿瘤的治疗作用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黄芪多糖联合顺铂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肺癌的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调查 |
2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理 |
2.1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
2.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2.3 降低血液粘滞度 |
2.4 改变肿瘤细胞的连接 |
2.5 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
2.6 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运动 |
2.7 阻断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生成 |
2.8 调控肿瘤微环境 |
3 中药抗肿瘤的增效增敏减毒作用 |
4 小鼠Lewis肺癌模型的建立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APS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概述 |
2 APS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
2.1 APS保护免疫器官作用 |
2.2 APS影响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
2.3 APS对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2.4 APS对粘膜免疫的影响 |
3 APS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3.1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
3.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3.3 抑制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线粒体膜电位和Ca~(2+)在细胞凋亡中的研究进展 |
1 线粒体膜电位 |
1.1 线粒体膜电位的形成 |
1.2 MMP的检测 |
2 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2.1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
2.2 MMP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 |
3 Ca~(2+)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
4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4.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细胞骨架研究中的应用 |
4.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细胞凋亡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APS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细胞毒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不同浓度APS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形态的影响 |
3.2 APS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APS对小鼠LLC的细胞骨架、MMP和 [Ca~(2+)]i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LSCM下观察APS对小鼠LLC细胞骨架的影响 |
3.2 APS对小鼠LLC 24h~72h MMP的影响 |
3.3 APS对小鼠LLC 24h~72h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APS对Lewis肺癌小鼠细胞因子及DDP所致免疫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检测指标 |
1.4 检测方法 |
2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动物一般情况观察 |
3.2 APS对Lewis肺癌小鼠体质量和有效体质量的影响 |
3.3 APS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
3.4 APS对Lewis肺癌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
3.5 APS对Lewis肺癌小鼠DDP所致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APS联合DDP对Lewis肺癌组织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检测指标 |
1.4 检测方法 |
2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NF-κBp6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
3.2 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P5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
3.3 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P38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APS联合DDP对小鼠Lewis肺癌组织细胞凋亡和侵袭力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检测指标 |
1.4 检测方法 |
2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APS对Lewis肺癌移植瘤组织中Bcl-2、Bax、Fas L的影响 |
3.2 APS对Lewis肺癌移植瘤组织Caspase-9 表达的影响 |
3.3 APS对Lewis肺癌小鼠血清Col4和HA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6)重组NOLC1基因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0.1 肺癌的基因治疗 |
0.2 基因治疗载体 |
0.3 NOLC1蛋白简介 |
0.4 细胞凋亡 |
0.5 本项目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1章 重组NOLC1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鉴定 |
1.1 实验方案 |
1.2 材料 |
1.2.1 引物设计 |
1.2.2 载体、细菌菌株 |
1.2.3 主要试剂 |
1.2.4 溶液配制(见附录A) |
1.2.5 主要仪器及耗材(见附录B) |
1.3 方法 |
1.3.1 pENTR/D-TOPO-NOLC1重组质粒的构建 |
1.3.2 重组pAd-CMV-V5-NOLC1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
1.4 结果 |
1.4.1 pENTR/D-TOPO-NOLC1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
1.4.2 重组pAd-CMV-V5-NOLC1质粒的PCR鉴定 |
1.5 讨论 |
第2章 重组NOLC1腺病毒表达载体的包装及鉴定 |
2.1 实验方案 |
2.2 材料 |
2.2.1 细胞株、载体、细菌菌株 |
2.2.2 主要试剂 |
2.2.3 溶液配制(见附录A) |
2.2.4 主要仪器及耗材(见附录B) |
2.3 方法 |
2.3.1 细胞培养 |
2.3.2 腺病毒包装 |
2.3.3 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Western blot验证 |
2.3.4 重组腺病毒的TCID50测定(组织半数感染量) |
2.3.5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中mRNA表达量 |
2.3.6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蛋白表达量 |
2.4 结果 |
2.4.1 腺病毒包装结果 |
2.4.2 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Western blot验证 |
2.4.3 重组腺病毒滴度TCID50的测定 |
2.4.4 Real-time PCR法检测HEL,A549细胞中mRNA表达量 |
2.4.5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EL,A549细胞中蛋白表达量 |
2.5 讨论 |
第3章 NOLC1过表达及干扰表达对HEL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
3.1 实验方案 |
3.2 材料 |
3.2.1 细胞株、载体、细菌菌株 |
3.2.2 主要试剂 |
3.2.3 溶液配制(见附录A) |
3.2.4 主要仪器及耗材(见附录B) |
3.3 方法 |
3.3.1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
3.3.2 Annexin V-APC/PI双染法定量检测细胞凋亡 |
3.3.3 线粒体膜电位(JC-1)法检测细胞凋亡 |
3.3.4 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通路凋亡因子mRNA表达量的变化 |
3.4 结果 |
3.4.1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
3.4.2 Annexin V-AP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 |
3.4.3 线粒体膜电位(JC-1)法检测细胞凋亡 |
3.4.4 NOLC1过表达对两种细胞凋亡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3.5 讨论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主要仪器与耗材一览表 |
附录B 主要仪器与耗材一览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7)利用知识发现工具Arrowsmith探讨天佛参口服液及其有效成分与结肠癌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
2 结果 |
2.1 Toll样受体在天佛参口服液有效成分与结肠癌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
2.2 COX-2在天佛参口服液有效成分与结肠癌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
2.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天佛参口服液有效成分与结肠癌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
2.4 Bcl-2在天佛参口服液有效成分与结肠癌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
2.5 Wnt在天佛参口服液有效成分与结肠癌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
3 讨论 |
(8)脑梗死早期治疗患者血浆血小板膜Fas Bcl-2阳性表达与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9)Decorin基因靶向抑制肺癌A549细胞及增强铂类药物杀伤效率的体外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一篇 前言 |
第二篇 实验研究 |
第1章 hSLPI 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调控 decorin 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1.1 主要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第2章 hSLPI 启动子调控 decorin 基因肺癌 A549 细胞表达与杀伤肺癌细胞的研究 |
2.1 主要材料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第3章 靶向 decorin 转染对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
3.1 材料和仪器 |
3.2 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第三篇 结论 |
第四篇 综述 |
第1章 肺癌基因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
1.1 肺癌基因治疗的靶向性转导 |
1.2 靶向性转录 |
1.3 靶向性增殖病毒在肺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
1.4 展望 |
第2章 Decorin 基因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2.1 Decorin 的分子结构 |
2.2 Decorin 的一般特性 |
2.3 Decorin 的抗肿瘤作用 |
2.4 Decorin 在恶性肿瘤的表达 |
2.5 Decorin 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
2.6 Decorin 联合化疗药物对恶性肿瘤细胞的作用 |
2.7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作者简介 |
科研成果 |
致谢 |
(10)3-甲基胆蒽与二乙基亚硝胺对树鼩支气管上皮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四、实验性肺癌癌变过程中肿瘤细胞凋亡以及基因Fas、Bcl-2蛋白表达的动态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芒果苷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抗肿瘤机制研究[D]. 张蕾. 山东大学, 2019(02)
- [2]乳浆大戟提取物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可能分子机制的探讨[J]. 郭姝彤,符兆英,艾彩莲.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9(03)
- [3]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规律研究[D]. 潘磊.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β-榄香烯通过介导β-catenin/TCF7/Sox2信号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变的转化[D]. 王路芳. 中国医科大学, 2018(03)
- [5]黄芪多糖联合顺铂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研究[D]. 明海霞.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8)
- [6]重组NOLC1基因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D]. 张茂盛. 辽宁大学, 2016(02)
- [7]利用知识发现工具Arrowsmith探讨天佛参口服液及其有效成分与结肠癌的相关性[J]. 孙丽华,汪思亮,曹玉珠,陈文星,王爱云,祝娉婷,王欢,王恒斌,陆茵.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05)
- [8]脑梗死早期治疗患者血浆血小板膜Fas Bcl-2阳性表达与预后[J]. 陈海英,张延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16)
- [9]Decorin基因靶向抑制肺癌A549细胞及增强铂类药物杀伤效率的体外实验研究[D]. 吕俊锋. 吉林大学, 2012(09)
- [10]3-甲基胆蒽与二乙基亚硝胺对树鼩支气管上皮影响的研究[D]. 贺猛. 昆明医学院,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