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教育中的启发提问(论文文献综述)
周易初[1](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研究》文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①由此,我国必须加强对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重视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能否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高中阶段处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塑造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时期。加之高中思想政治课因其课程本身的思辨性特点,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充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相关原则指导下,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一思维的动态实践过程中,养成问题思维、培养问题意识。通过教育实践以及访谈调查得知,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存在着下列问题: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多关注知识性问题,对学生提出问题缺乏深层次引导;部分高中生习惯于对知识的简单识记,其思考仅局限于教师所提之问,不善于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就其原因而言,主要是: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能力不够强,表现为部分教师自身问题意识较为欠缺,问题引导能力较为薄弱;学生对自身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表现在部分学生没有足够认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加之学生能力的欠缺制约对自身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以及现有评价体系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关注不够,表现为评价目的功利化现象、评价内容片面化现象比较突出,以及部分教师教学评价素养不足。为了更好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系统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后,结合教学实际,提炼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三大原则:学生自主性原则是根本;教师引导性原则是关键:评价激励性原则是保障。并在此原则指导下,提出如下对策:重视学生在问题意识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是前提条件、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是有效途径、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是必要之举、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是价值旨归;发挥教师在问题意识培养中的引导作用:主要包括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以及重视激励性评价;借助评价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提供保障:拓展多元的教学评价主体、注重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等。
曲平[2](2020)在《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需要创新,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我国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提倡从20世纪80年代起延续至今,教师教学中依旧存在未有效落实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意识淡漠、理念不足,创新素质欠缺等诸多问题,这使得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持续深入研究尤为必要。且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又是小学教学基础中的基础,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综合性教学内容与特点,这些也使得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相关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以创新教学为出发点,探究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政策、文献的梳理与分析,确定采用访谈法、课堂观察以及问卷调查法探究Q市M小学和J市D小学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首先,通过教师访谈,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现行的课堂教学方式;他们对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其认为的语文创新教学的应然;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实然;影响他们创新教学的因素;他们对未来语文教学中想要做出的创新努力以及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期望等。其次,通过课堂观察,进一步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他们是否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真正落实于实际的教学施行中。最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一方面,通过教师问卷再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动机、创新教学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具体的创新教学行为,以更全面地探析他们进行创新教学的影响因素、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以及他们对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自我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学生问卷再更客观地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学生对其语文教师实际课堂创新教学表现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有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误解与不足;未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落实于教学实践;缺乏创新教学实效甚至未有教学创新等诸多问题。本研究进行相应的归因分析:一是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包括国家宏观方面教育教学政策与制度,教学改革与要求等与创新教学相关的具体教学指导;学校方面创新教学氛围的营造、条件的供给等的缺失;二是教师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欠缺;三是教学主体——学生,其个体差异、创新学习能动性方面的不足等,影响了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由此,本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优化策略与建议:一是国家宏观教学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更多的创新教学指导;二是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的环境氛围条件;三是教师多方面自主提升创新教学专业素质,优化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本研究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积极探索与重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切实优化落实创新教学实践,营造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提升教师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的能力等,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孙蓓[3](2019)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关键,是课堂教学与互动的核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对于数学课堂的有效开展与师生的有效互动产生重要的价值。教师通过预设的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随着近年来新课改与核心素养被倡导的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热点问题逐渐反映于真实的课堂上,课堂提问中暴露出的问题也逐渐被关注,为针对现状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并探查有效性的标准与维度,需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在西安市2所小学(民办小学和公立小学)的随堂听课、随堂观察、教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探查课堂提问的现状与问题,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研究表明:衡量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标准需要从三方面考虑,第一,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第二,师生课堂互动效果;第三,学生学业成绩。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提问的有效性因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有价值意义的优化策略。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绪论。在此部分呈现了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研究综述及研究设计,并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理论基础。以启发式教学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对课堂提问进行整理与分析。第二部分为包含第二、三章内容。即围绕研究设计开展现状调查的分析部分,从研究假设的三个维度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观察调查,将所得数据进行整合梳理,并且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探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为第四章,即优化策略及实践反思。此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优化改进策略;第二是实践反思,根据所研究的意义与思路付诸实践,观察优化策略在实践研究中的效果。
王浩,常会庆[4](2015)在《我国大学创新教育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我国大学进行创新教育,培养社会劳动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综合分析各类文献,各位学者提出我国大学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总体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注重课堂知识的灌输,忽视创新思维、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应尊重学生个性;对教师的考核机制缺乏进行创新教育的激励,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应强化实验教学、产学研合作;保障学术自由,培养创新型教师。我国对大学创新教育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理论探讨分析较多,实践应用研究较少;第二,对我国大学创新教育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研究不足;第三,对国外大学的创新教育研究借鉴不足。
刘辉[5](2015)在《以数学课程改革协同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就高职院校需要创新教育进行了阐述,就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等进行了探索。
胡益强[6](2014)在《高师创新教育中在校学生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再探索》文中研究说明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实施教育需要教师,创新之师是铸就创新人才的基础。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我国中小学师资培训的主要基地,理所当然要培养能够胜任创新教育要求的创新型教师。相关研究表明,人的学习和成才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因此,在高师创新教育中研究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创新型准教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十年前李银保硕士论文的调研范围,再次对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怀化学院、湖南文理学院、湖南科技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等七所高校化学师范专业大一、大二大三的138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了新时期在校学生的五种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实验的情感与态度,课余学习动机,职业目标、研究意识与竞赛精神等方面存在的的状况和差异。通过与十年前调查数据的对比研究中发现,高师化学学生学习兴趣发生了迁移,大部分学生兴趣有所降低,大一学生降低的幅度较大;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水平整体不高,随年级递增,质疑能力在增强;学生课余学习的动机逐年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情感与态度准备不足;大部分学生具有明确的职业目标,选择做教育工作者比例最大,随年级递增,研究意识和精神精神都有所提高。此外,还着重将湖南师范大学与七所院校的一般状态进行了比较,得知湖南师大化学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发展不平衡,呈“两头冒尖趋势”;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要优于2013全省调查;课外学习动机要强于2013全省调查;对化学实验的情感与态度要比2013全省水平充分;学生更趋向于做化学教育工作者,且研究意识和竞赛精神要优于2013全省调查水平。同时,在数据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种高师化学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新的形势和变化,以及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异同,探讨和分析在培养高师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过程中教育主导者应该加强和注意的内容,促进高师化学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提高创新素质。
李春玉[7](2011)在《试论创新教育中的尝试性原则》文中指出近百年来,创新教育的逐步兴起,使人们开始对创新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反思。随着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化,关于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即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便成为了关键性的问题。笔者从创新教育中的尝试性原则的涵义谈起,重点论述了创新教育中贯彻尝试性原则的依据和基本要求。
张越[8](2008)在《论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文中提出今天,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外,还必须从观念、能力、方法系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角色更新。
朱海霞[9](2008)在《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数学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本研究通过随堂听课、课堂录像、教师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量的统计和质的分析,总结出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本研究主要对6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听课观察和分析。随堂听课共20多节,并对其中的10节课进行课堂实录,从中选择出两节有代表性的课进行课例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提问类型,挑选回答问题方式,学生回答的类型和教师理答方式等方面。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师上课后的想法以及课堂提问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本研究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1)教师对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理解;(2)教师课堂提问的准备情况;(3)教师所提问题的设计意图。为了验证访谈信息的可信度和扩大信息量,本研究还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认识与理解情况、教师在课堂上的运用情况和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情况。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课堂教学以师生一问一答或边讲边问为主的形式展开,教师每堂课的提问次数在20--30次左右。(2)所提问题的类型以启发型问题和高层聚合型问题居多,极少有评创型问题提出。(3)提问后给学生留的思考时间较短。(4)在处理学生的回答时,多以“数学上正确”为唯一目标,对学生回答过程中暴露的语言表达问题和错误缺乏适时的分析、评价。(5)提问准备不充分,主要是针对知识点发问,问题针对性不强,指向性不明,课堂上时有“问而无答”的现象。(6)课堂上都是老师提问学生,极少有学生提出质疑。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误区。(2)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扎实。(3)教师缺乏必要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4)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不够重视。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该在提问过程中注意如下几点:课堂提问的层次性、提问的广泛性、提问的针对性、提问的科学性、提问的启发性。
周诗文[10](2007)在《创新教育中渗透物理学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物理学史教育功能的系统研究在我国约起步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经过教育工作者二十多年的辛勤劳动和努力探索,尽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还显得不够完善,尤其是创新教育中渗透物理学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许多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对创新教育中渗透物理学史的理论与实践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力图为物理学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找到可靠的、深刻的理论基础,使创新教育中渗透物理学史的教学实践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除绪论部分外共分四章。第一章给出了创新教育与物理学史有关概念的界定,论述了物理学史与创新教育结合的教学优势及因素分析。在第二章中阐述了创新教育中渗透物理学史的理论依据,并揭示出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学的相应启示,同时探讨了教学实践中的操作原则和教学模式。第三章共分三部分。首先,对物理学史与创新教育结合的需求情况作了调查与现状分析;其次,针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以具体实例的方式进行探讨与分析,从中揭示了物理学史的创新教育功能,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再次,通过具体教学案例与分析,为创新教育中渗透物理学史的教学提供了两个较为典型的范例。最后,第四章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二、创新教育中的启发提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新教育中的启发提问(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访谈法 |
(三) 实践观察法 |
四、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
(一) 研究重难点 |
(二) 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相关概述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相关概念 |
(一) 问题与问题意识 |
(二) 学生的问题意识 |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 |
(四)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相关理论 |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
(二) 中华传统教育思想的吸收 |
(三) 国外相关理论的借鉴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
(一) 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实施 |
(二) 有利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
(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与创新精神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高中政治教师在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中引导不够 |
(二) 高中生在政治课学习中问题意识培养相对被动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能力不够强 |
(二) 学生对自身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 |
(三) 现有评价体系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关注不够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原则及策略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原则 |
(一) 学生自主性原则 |
(二) 教师引导性原则 |
(三) 评价激励性原则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
(一) 重视学生在问题意识培养中的主体作用 |
(二) 发挥教师在问题意识培养中的引导作用 |
(三) 借助评价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提供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访谈提纲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创新教学的要求 |
2.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要求 |
3.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创新教学的紧迫性 |
4.个人的研究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特点及价值 |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 |
(二)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特点 |
1.创造性 |
2.研究性 |
3.智慧性 |
4.生成性 |
5.民主性 |
(三)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价值意义 |
二、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的研究分析 |
(一)研究设计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及内容 |
3.研究工具 |
(二)研究实施 |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1.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分析 |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讨论 |
三、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问题 |
1.教师对创新教学存在误解 |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不足 |
(二)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与施行存在不一致的问题 |
1.教师对创新教学准备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2.教师对教学资源创新利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3.教师对教学内容创新设计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4.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运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5.教师对创新教学评价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三)教师对创新教学的施行存在问题 |
1.教师重教轻学,缺乏实质创新 |
2.创新流于形式,缺乏教学实效 |
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 |
1.国家宏观教学要求的偏失 |
2.学校创新氛围条件的薄弱 |
(二)教师创新教学素养的欠缺 |
1.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后 |
2.教师自我教学反思的淡漠 |
3.教师创新教学素质的缺乏 |
(三)学生个体能动性的不足 |
1.学生个性差异的束缚 |
2.学生学习能动性的缺位 |
五、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
(一)国家宏观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创新教学指导 |
1.创新教学内涵的正确清晰定位 |
2.新课改与新教材的切实明晰指引 |
3.教育考试制度的适时有效调整 |
(二)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氛围条件 |
1.创设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 |
2.完善教学资源条件的供给 |
3.改善教师评价与奖励体制 |
4.减轻教与学的双重压力 |
(三)教师自主创新提升,优化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 |
1.增强创新教学意识及理念 |
2.提高教师的创新教学素养 |
3.生成具体的创新教学实践 |
4.强化教师的学生主体意识 |
5.加强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 |
6.形成个性的教学艺术风格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三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四 教师调查问卷 |
致谢 |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时代要求 |
1.1.2 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趋势 |
1.1.3 教师专业发展的呼唤 |
1.2 研究意义 |
1.2.1 丰富我国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理论的思考 |
1.2.2 构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优化策略的现实依据 |
1.3 概念界定 |
1.3.1 课堂教学提问 |
1.3.2 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
1.3.3 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4.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1.5 理论基础 |
1.5.1 启发式教学理论 |
1.5.2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1.5.3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
1.5.4 建构主义理论 |
1.6 研究设计 |
1.6.1 研究问题 |
1.6.2 研究假设 |
1.6.3 研究内容 |
1.6.4 研究思路 |
1.6.5 研究方法 |
1.6.6 研究重难点 |
第2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现状调查 |
2.1 基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调查 |
2.1.1 知识技能 |
2.1.2 数学思考 |
2.1.3 问题解决 |
2.1.4 情感态度 |
2.2 基于课堂师生互动的调查 |
2.2.1 CLASS简述 |
2.2.2 研究过程 |
2.2.3 研究分析 |
2.3 基于学生学业成绩的调查 |
2.3.1 周测考试 |
2.3.2 月测考试 |
2.3.3 期中考试 |
2.3.4 期末考试 |
第3章 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成因分析 |
3.1 提问类型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影响 |
3.2 提问方式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影响 |
3.3 提问频次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影响 |
3.4 提问难易程度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影响 |
3.5 提问时间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影响 |
3.6 提问对象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影响 |
3.7 提问时机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影响 |
3.8 提问内容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影响 |
第4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优化策略 |
4.1 数学课堂提问理念的反思 |
4.1.1 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特点,关注学生切身需求,实施生命力课堂环境 |
4.1.2 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及时肯定与激励学生 |
4.2 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优化 |
4.2.1 提问设计梯度化 |
4.2.2 提问设计多样化 |
4.2.3 提问设计人性化 |
4.2.4 提问设计去边界化 |
4.3 数学课堂提问评价机制的完善 |
4.3.1 扩充评价的丰富程度 |
4.3.2 提高评价的针对程度 |
4.3.3 加强评价之间的衔接程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5)以数学课程改革协同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职院校需要创新教育 |
1.1 高职院校需要创新教育 |
1.1.1 我国工业化正处于升级、换代历史变革的关键时期, 国家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
1.1.2 |
1.2 高职学生是否适合创新教育 |
2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创新教育的探索 |
2.1 改进数学课程学目标 |
2.2 改进数学教学内容 |
2.3 高职数学创新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 |
2.3.1 尊重学生思想自由、健康的发展──使学生敢于创造 |
2.3.2 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
2.3.3 以“问题意识”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
2.4 改进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标准 |
(6)高师创新教育中在校学生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再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选题的依据 |
1.1.1 创新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灵魂和主旋律 |
1.1.2 师范教育承载着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
1.1.3 非智力因素培养是深入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的内容 |
1.3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高师创新教育 |
2.1.1 创新教育 |
2.1.2 关于创新教育理念的相关研究 |
2.1.3 高师创新教育的目标 |
2.2 非智力因素相关理论 |
2.2.1 国外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
2.2.2 国内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
3 高师化学专业学生非智力培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的基本情况 |
3.1.1 调查的对象 |
3.1.2 调查的方法、内容及处理 |
3.2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3.2.1 关于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分析 |
3.2.2 关于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
3.2.3 关于课余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
3.2.4 关于化学实验情感与态度的调查分析 |
3.2.5 关于职业目标、研究意识与竞赛精神的调查分析 |
4 相关研究发现及结论 |
4.1 相关研究发现 |
4.1.1 关于学习兴趣的研究发现 |
4.1.2 关于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的研究发现 |
4.1.3 关于课余动机的研究发现 |
4.1.4 关于化学实验情感与态度的研究发现 |
4.1.5 关于职业目标与研究意识的研究发现 |
4.2 研究结论 |
5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附录二 |
致谢 |
(7)试论创新教育中的尝试性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一、尝试性原则的涵义和依据 |
(一) 尝试性原则的涵义 |
(二) 尝试性原则的依据 |
1. 通过激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 |
2. 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尝试创新。 |
3. 消除结论性教学现象。贯彻质疑解疑尝试原 |
二、贯彻尝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
(8)论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观念系统的角色转变 |
1.确立整体发展的学生观 |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
3.树立理性的教师权威观 |
二、能力系统的角色转变 |
1.大胆变革处理教材的能力 |
2.富有艺术性的指导能力 |
第一, 创造探究和发现的情境。 |
第二, 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加工。 |
3.对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的能力 |
4.善于处理现代化信息的能力 |
三、方法系统的角色更新 |
1.不断改进教法 |
2.自始至终贯穿学法指导 |
第一, 提出明确的目标。 |
第二, 指导学生自我反思, 不断提高自己的行为意识。 |
(9)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概念界定 |
2.1.2 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启示 |
2.1.3 苏格拉底“产婆术”教学思想的启示 |
2.1.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
2.1.5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 |
2.2 相关研究综述 |
2.2.1 国内关于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综述 |
2.2.2 国外关于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综述 |
3 研究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的设计 |
3.1.1 研究的思路 |
3.1.2 调查工具的制作 |
3.1.3 调查样本的选取 |
3.2 研究的实施 |
3.2.1 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观察 |
3.2.2 对小学数学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案例分析与访谈 |
4.1.1 问答检核量表说明 |
4.1.2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堂提问分析 |
4.1.3 “小数乘以整数(一)”课堂提问分析 |
4.1.4 小结 |
4.2 对小学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 |
4.2.1 教师对有效课堂提问的认识与理解 |
4.2.2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提问的情况 |
4.2.3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处理情况 |
4.3 对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 |
4.3.1 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认同程度 |
4.3.2 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方式的满意程度 |
4.3.3 学生对教师的理答方式的满意程度 |
5 结论与思考 |
5.1 研究的结论 |
5.1.1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 |
5.1.2 影响课堂提问效率的因素 |
5.2 研究后的思考 |
5.2.1 几点建议 |
5.2.2 研究的局限性 |
5.2.3 进一步研究的构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10)创新教育中渗透物理学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1 问题的提出 |
2 国内外对物理学史与创新教育结合的研究综述 |
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一章 创新教育与物理学史概述及其结合的相关分析 |
1.1 物理创新教育等有关概念的界定 |
1.2 关于物理学史概念的界定 |
1.3 物理学史与创新教育结合的教学因素和优势简析 |
第二章 创新教育中渗透物理学史的理论研究 |
2.1 创新教育中渗透物理学史的理论依据 |
2.2 创新教育中渗透物理学史的教学原则 |
2.3 创新教育中渗透物理学史的科学探究模式 |
第三章 创新教育中渗透物理学史的教学目标实现与教学实践 |
3.1 创新教育中渗透物理学史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2 创新教育中渗透物理学史的教学目标实现与教学方法探讨 |
3.3 创新教育中渗透物理学史的教学案例 |
第四章 课题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
4.1 课题研究的结论 |
4.2 存在的不足 |
4.3 对课题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创新教育中的启发提问(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研究[D]. 周易初. 西南大学, 2021(01)
- [2]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D]. 曲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及优化策略研究[D]. 孙蓓.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4]我国大学创新教育研究综述[J]. 王浩,常会庆. 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5(11)
- [5]以数学课程改革协同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J]. 刘辉.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13)
- [6]高师创新教育中在校学生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再探索[D]. 胡益强.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9)
- [7]试论创新教育中的尝试性原则[J]. 李春玉.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07)
- [8]论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 张越.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07)
- [9]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索[D]. 朱海霞. 西南大学, 2008(09)
- [10]创新教育中渗透物理学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周诗文. 湖南师范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