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健全人格要从幼儿期抓起(论文文献综述)
蔡捷[1](2021)在《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幼儿体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幼儿体育的开展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积聚基础力量。然而,目前我国幼儿体育活动开展不足、幼儿体质健康不容乐观,幼儿体育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幼儿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幼儿体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系统性问题,提高幼儿身心健康水平,成为幼儿体育政策制定部门和幼儿体育教育人员、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幼儿体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演化出现的亟待解决的新课题。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现有对幼儿体育的研究分析中,将焦点聚焦于幼儿园体育或家庭幼儿体育,这固然是幼儿体育中两个重要要素,但从幼儿体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幼儿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点突出,多重要素综合影响幼儿体育效果。发展幼儿体育的效果体现在幼儿身体活动和幼儿身心健康,这是幼儿体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幼儿体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幼儿体育成为新的研究议题之后,幼儿体育要素对幼儿体育效果的作用关系路径等,也理应受到重视。生态系统理论为幼儿体育的系统化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生态系统是处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生命有机体和外部环境通过物质能量交换而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系统。幼儿体育也处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多种幼儿体育要素通过相互作用能组成一定的结构,实现幼儿体育效果,这与生态系统存在一定共性。生态系统理论中关于系统构成要素、结构、功能、演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为幼儿体育的要素、结构、功能、发展、实现路径等方面的系统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基于此,可以提出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概念,进而借助生态理论进行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在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构成要素进行筛选并建立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幼儿体育生态系统要素间关系、作用等进行了检验和分析。在系统实现阶段,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演化进行了仿真模拟。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幼儿体育系统与生态系统具有相似性,因此可以利用生态系统理论构建幼儿体育生态系统。鉴于此,将幼儿体育要素构成的系统界定为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理论中有关系统要素构成、关系分析、演化和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成果为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研究搭建了包含要素筛选、结构构建、要素关系分析、演化仿真和实现路径等环节在内的研究框架,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包括幼儿体育政策环境、社区幼儿体育种群、幼儿园体育种群、幼体机构体育种群、家庭幼儿体育种群等五大要素。每个要素内部由多个因子组成,其中,幼儿体育政策环境由政策完善和政策落实组成;社区幼儿体育种群由社区幼儿体育场地设施和社区幼儿体育组织活动组成;幼儿园体育种群由幼儿体育课程、幼儿园场地设施和幼儿体育师资组成;幼体机构体育种群由服务专业程度和机构硬件设施组成;家庭幼儿体育种群由家长心理支持和家长行为支持组成。环境与种群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与幼儿体育效果之间等相互作用,共同组成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完整结构。第三,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具有提高幼儿体育效果的功能。在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各要素内部,其组成因子大多对幼儿体育效果组成因子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社区幼儿体育种群、幼儿园体育种群、幼体机构体育种群和家庭幼儿体育种群等要素均能够对幼儿体育效果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幼儿体育政策环境与种群之间、各种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特别是家庭幼儿体育发挥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强化整个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带来的幼儿体育效果。第四,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各要素在不同仿真时期对幼儿体育效果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从整体看,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演化趋势呈现萌芽、生长、成熟、衰退等曲线状态。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各要素的演化均能够带来幼儿体育效果的提高,其中社区幼儿体育种群演化带来的提升效果最大。据此可以为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实现路径的提出提供依据,充分发挥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对于幼儿体育效果的促进功能。第五,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是一个多要素相互作用、休戚相关、彼此赋能、合作共生、协同共进的生态系统,其实现路径是:明确目标,以幼儿体育政策为引导、以社区幼儿体育为重点、以幼儿园体育为核心、以家庭幼儿体育为关键、以幼体机构体育为补充,实现多元化发展;坚持资源共享;加强协同共育,共同实现幼儿体育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和贵春[2](2021)在《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幼儿足球是全国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战略,幼儿足球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兴趣,还可以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习惯。基于“乐学教育”理念足球活动对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的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乐学教育”理念是学生“乐学”和教师“乐教”的二者辩证统一。本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云南省幼儿校园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进行开发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乐学教育”理念下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适用于3-6岁的幼儿园阶段,本研究证实幼儿足球活动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乐学教育”理念是一个理想的教学指导理念。乐学教育思想推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最终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议在云南省幼儿园足球活动课上推广以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足球活动课。2.以“乐学教育”为指导思想,结合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的足球活动困境,区别与小学化、专业化的足球训练,但紧密联系于国家足球活动指南,形成云南省幼儿足球活动特色校足球活动大纲。相关部门对幼儿园足球特色校进行科学的监管,增加科学的评价体系,从特色校园所、教师、学生进行全面评价。3.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有利于增强幼儿粗大动作能力,实验班的数据优于对照班。幼儿足球活动根据幼儿年龄段特征开发幼儿足球游戏项目,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各种身体活动,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以游戏为主教学内容,采用“N+1”模式。4.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有利于增强幼儿身体管理能力,实验班的数据优于对照班。表明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要继续以足球为媒介,游戏为载体继续开展足球活动。5.基于“乐学教育”的足球活动有助于培养良好儿童行为,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制造不同的场景,扮演不同的角色;不断丰富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的开展,为云南省校园足球事业增砖添瓦。
夏文静[3](2021)在《儿童真人秀中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今的儿童真人秀由于儿童的天真可爱和童言无忌已经成为了保障节目收视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真人秀本身的受众也很广,其影响群体既包括节目中的儿童与成人,也包括节目外的成人及伴随收视的儿童群体。儿童真人秀节目具备着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相统一的文化消费产品,其传递的价值观更是多元化的,既有主流,也有非主流。这就会对幼儿及与幼儿接触最密切的家长和幼儿行业工作者们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而幼儿时期的幼儿价值观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其今后的价值观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从教育的视角去分析儿童真人秀中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存在的特点和问题,结合媒体人士、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幼儿价值观进行归因,以期使儿童真人秀节目制作方、广大幼儿的家长、幼儿行业工作者们意识到生活中隐性和显性的价值观对幼儿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建议。本文一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包括论文的选题缘由、相关文献的综述、概念界定、研究的方法等内容。第二章为儿童真人秀发展溯源及种类阐述。儿童真人秀发展溯源主要包括:儿童真人秀发展探索期、儿童真人秀发展转折期及儿童真人秀发展蓬勃期。在本研究中儿童真人秀的种类主要包括:表演选秀类及节目选取、情境体验类及节目选取和益智闯关类及节目选取。第三章为儿童真人秀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文本分析。首先,从目标价值观、手段价值观、规则价值观三个方面,分别对表演选秀类儿童真人秀,情境体验类儿童真人秀,益智闯关类儿童真人秀等节目的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特点和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其次,对三种儿童真人秀节目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总特点和意义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从目标价值观、手段价值观、规则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儿童真人秀节目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第四章为儿童真人秀中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结合对媒体人士、幼儿家长、幼儿教师有关幼儿价值观的问卷数据和访谈记录,从社会、儿童真人秀节目制作、家长和幼儿教育专家四个方面分析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五章为完善儿童真人秀节目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相关建议。首先,从社会方面来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应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其次,从儿童真人秀节目制作方面来说,具体包括:输出正确的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加强儿童真人秀节目制作人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儿童真人秀节目制作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再次,从家长方面来说,具体包括:加强幼儿价值观全面教育;更新媒介教育观念。最后,从幼儿教育专家方面来看,幼儿教育专家应坚守专业底线,传播正确的幼儿价值观。
侯天凤,柯玲,黄媛媛,刘霞[4](2021)在《应对家庭教育焦虑的成长心智模式构建》文中指出家长对孩子教育越焦虑,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越突出。通过剖析现行解决策略,引入心理学理性情绪认知疗法,利用成长心智模式应对家庭教育焦虑问题,即家庭教育需具备父母成长意识和孩子教育的成长成才观。成长心智模式构建以"培养孩子成人"为核心理念,注重终身成长"五大能力"、人格培养"五个关键期"、家长育儿"五项能力要素",帮助家长摆脱焦虑,实现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刘兰[5](2021)在《陈鹤琴“活教育”中的美育思想对当代幼儿美育的启示》文中认为陈鹤琴(1892—1982),浙江省上虞县人,中国着名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提出的“活教育”理论,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至今对我国儿童教育有着重大意义。他一生从事许多开专创性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被称为“中国幼教之父”。在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中,美育内涵极为丰富,特别是在幼儿美育方面有许多独到见解。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进行研究。主要以陈鹤琴“活教育”中的美育思想为支撑,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分析陈鹤琴“活教育”中美育思想形成的原因,具体阐释“活教育”中幼儿美育的内涵,最后通过对陈鹤琴“活教育”中美育思想的全面把握,结合我国幼儿美育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总体介绍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核心概念的界定。正文第一部分: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阐述陈鹤琴“活教育”中美育思想形成的原因。国内方面,陈鹤琴既批判传统的“死”教育形式,又从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传统教育改革中汲取教育经验,为他教育思想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国外方面,陈鹤琴深受杜威实用主义、西方艺术教育思想等国外新兴思想的启发,创建了有利于我国美育教育发展的理论。正文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中幼儿美育的理论。分别从基本理念、“活教育”中幼儿美育的实施与运用、主要特征、原则、价值五个方面深度剖析“活教育”思想与幼儿美育思想的联系。正文第三部分:通过对陈鹤琴“活教育”中幼儿美育思想的深入分析,从中积累经验,从教育观念,方法与途径,对社会、学校、家庭的要求来总结“活教育”思想对当代幼儿美育思想的启示。研究陈鹤琴“活教育”中的幼儿美育思想,不仅能使我们对陈鹤琴进行深入的了解,还能加深我们对“活教育”中美育思想的认知。坚持古为今用,他的幼儿美育思想对当前开展好幼儿美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李小花[6](2020)在《游戏中的幼儿世界 ——种儿童哲学的视角》文中指出本论文以3~6、7岁幼儿的游戏为研究对象,从儿童哲学的视角,运用游戏、自我、社会学、自然哲学等相关理论,采用哲学思辨和逻辑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然后深入幼儿园、社区、家庭,在自然情境中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录像、访谈,搜集和分析了大量实证资料。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基础上,对游戏与幼儿世界观(包括自我观、社会观、自然观)形成发展的关系、游戏促进幼儿世界观形成发展的过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论述,进而得出了几点独到新颖的结论。本论文共分为三大部分,包括五章、绪论和结语:第一部分包括绪论和第一章。该部分在廓清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述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框架与创新之处的基础上,着重从理论上研究了游戏、幼儿与儿童哲学,论述了游戏的本质、特征和类型、幼儿观、儿童哲学的内涵和外延及其在本研究中的价值,还在总体上探讨了游戏与幼儿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从儿童哲学视角出发,将幼儿世界观分为幼儿自我观、幼儿社会观和幼儿自然观。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核心,包括第二、第三、第四章。这部分主要从世界观的三个内容展开,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论述了游戏与幼儿自我观、社会观、自然观形成发展的关系,以及游戏促进其形成发展的过程。第二章“游戏与幼儿自我观的形成发展”,主要探讨了幼儿自我观的内涵与外延;个体自我观发展的过程;幼儿自我观形成发展的特点;并结合笔者亲自参与或观察的幼儿“自我取向”游戏实例,重点分析了游戏促进幼儿自我观形成发展的过程。第三章“游戏与幼儿社会观的形成发展”,主要分析了幼儿社会观的内涵及外延;幼儿社会观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幼儿社会观的主要特点;并结合笔者亲自观察的幼儿“社会取向”游戏实例,重点探讨了游戏促进幼儿社会观形成发展的过程。第四章“游戏与幼儿自然观的形成发展”,主要探析了幼儿自然观的内涵与外延;在梳理人类自然观发展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幼儿自然观形成发展的特点;并基于笔者亲自参与或观察的幼儿“自然取向”游戏实例,着重探讨了游戏促进幼儿自然观形成发展的过程。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和结语。第五章“游戏是幼儿的整个世界”,总结了本研究的如下结论:1.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2.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世界观(包括自我观、社会观、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是其形成发展的最佳途径。3.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了自我、发现了社会、发现了自然,发现了世界。4.以上结论对幼儿教育带来了诸多启示。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有3点:1.视角新。从儿童哲学的视角出发研究游戏于幼儿世界观形成发展的价值,具有创新意义。2.内容新。虽然研究幼儿游戏的人很多,但国内外鲜见有人研究幼儿的世界观,更鲜见有人研究游戏是如何促进幼儿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的。3.观点新。本研究中关于“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的观点、关于“幼儿自我观、社会观、自然观形成发展的特点”的观点和“游戏促进幼儿自我观、社会观、自然观形成发展的过程”的观点,均具有创新性。本论文的不足在于:理论性不够强、哲学意味不够浓厚;幼儿游戏的实证资料搜集得不够全面;对当前幼儿游戏教育实践观照不足;关于“游戏促进幼儿自然观形成发展的过程”的探讨较为薄弱。
王娅林[7](2020)在《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生生不息、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在多个场合都强调“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希望国人重视家庭建设、弘扬传统家庭美德,形成优良家风,用优良家风教育引导青少年成长成才。优良家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在个人品德的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全球化,外来文化冲击着我国的家风文化,削弱了优良家风的影响力。加之本土不良文化的影响,使优良家风的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利用、宣传与教育遭遇困难。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初中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成长与发展关乎国家兴亡,民族复兴,抓住初中阶段这一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意义深远。优良家风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契合,将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以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为研究内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家风、优良家风、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发现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的宣传教育等方面认识不够、方法不到位、相关的制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最后,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多个维度探讨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路径。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初中生自身要主动学习和自觉实践,增强对优良家风的认识和认同;家庭要强化家庭优良家风建设,为优良家风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要牢牢把握课堂主渠道和课外实践活动两大阵地,营造优良家风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校园环境;社会要建立健全优良家风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利用相关的制度机制,营造优良家风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社会氛围。
王帅[8](2020)在《河南省足球特色幼儿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足球特色幼儿园的开展是我国校园足球活动的重要抓手,特色幼儿园的建设又是其中的基础和重点,对于后续校园足球活动健康持续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2015年校园足球正式实施以来,河南省校园足球稳扎稳打,稳步前进,在全国一直都处于前列,对河南省足球的崛起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为止,全国有3570所幼儿园已被命名为国家级足球特色幼儿园,其中河南省200所(公办136所,民办64所)幼儿园上榜,占总比重的5.6%。因此,足球特色幼儿园的发展水平,不仅对我省校园足球整体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我省校园足球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河南省足球特色幼儿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案例分析法全面充分地了解开展足球特色幼儿园足球活动的真实情况。总结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汲取郑州、洛阳、开封等地区开展较好的足球特色幼儿园的优秀经验,用来拓宽教育者对幼儿足球方面的研究,提高幼儿足球的关注度。为我省以及全国的足球特色幼儿园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价值。研究结论包括以下内容:(1)目前河南省大部分足球特色幼儿园处于刚起步阶段,一部分幼儿园只开足球社团课,只有少部分孩子参与其中,极少部分幼儿园全部开课。(2)师资紧缺是绝大多数幼儿园都面临的困难。足球教师大部分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主,足球专业知识和能力相对薄弱,外聘教练多为合作俱乐部选派,流动性较大。(3)场地与器材不足也是制约河南省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办幼儿园场地较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民办幼儿园活动场地虽大,但没有专门的足球场。在幼儿足球器材方面多以标志碟、标志桶等简单器材为主,难以满足课程、游戏地需求。(4)资金难也是大部分幼儿园所面临的重要困境,建设场地、购买器材、聘请教练都需要资金投入,目前政府对开展较好的足球特色幼儿园有相应的资金支持。(5)缺少统一的幼儿足球专用教材,目前大部分幼儿园还没有专门的幼儿足球课程教材,少部分幼儿园与俱乐部合作有教材,极少数幼儿园有自己园本编制的课程教材。(6)河南省校园足球领导对特色幼儿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参与度与支持度较高,但还有一部分幼儿园园长对开展足球活动的参与度与支持度不够。(7)安全问题始终牵动着园长和家长的心结,部分家长对幼儿园开展足球活动持反对态度,认为足球运动是竞技性质的比赛、难免肢体冲撞,担心孩子会受伤。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踢足球不利于将来的发展。(8)对于幼儿园教师的足球培训较少,很多幼儿园教师都是现学现教,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和发育规律没有认识。因此,不定期开展幼儿足球专项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樊圆圆[9](2020)在《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振兴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幼儿时期是幼儿智力开发的的最佳时期,若在这一时期对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施以恰当的教育,不仅幼儿的智力水平能够得到明显提升,还能够促进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增强其表达与为人处世的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也是我们党的十九大以来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关系着亿万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关系着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未来。如今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幼儿教育仍然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研究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振兴举措,借以为我国解决幼儿教育现存问题与进一步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提供借鉴。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是本文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在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日本教育提出挑战、日本幼儿教育仍存在问题亟需解决的背景下,新世纪日本主要采取了提升幼儿教育的法律地位、增设幼教机构、改进幼教机构的设施配备、调整幼儿教育课程设置、强化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优化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完善幼儿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七方面的措施来促进幼儿教育的振兴与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日本实施的这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包括幼保一体化获得实质性进展,保育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升。借鉴新世纪日本振兴幼儿教育举措的相关经验与教训,我国应该极力完善幼儿教育的立法体系,提升幼儿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整体地位;落实保教一体化原则,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工作统一管理和整体规划;改善幼教机构设施配备,努力创设优质幼儿教育物理环境;合理规划幼小衔接课程,促进幼儿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提升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增加对幼儿教育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幼儿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强化幼儿教育质量监管。
唐超[10](2020)在《从个人实验到国家主导 ——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世纪是英国幼儿学校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学校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普及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个人实验到政府主导的转变,奠定了现代英国幼儿教育的基础。19世纪也是英国社会剧变的时期。经过工业革命,英国从一个偏于一隅的岛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初步实现工业化。同时,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英国最早实现了城市化,伴随而来的是持续的教派冲突和阶级斗争。经济的腾飞与复杂的利益关系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社会的改革进程。幼儿学校的迅猛发展与社会剧变在历史时空上的重叠,赋予了本研究独特的意义。研究这一时期幼儿学校的发展历程,可以深化我们对英国幼儿教育史的认识,理清教育发展与社会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为对象,在宏观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借助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理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对相关史料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为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一段教育史,本研究在纵向维度以幼儿学校的办学主体为切入点,将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新拉纳克幼儿学校的实验(1800-1823);民间幼儿学校运动的兴起(1824-1838);民办公助下幼儿学校的推进(1839-1869)及政府主导下幼儿学校的普及(1870-1900)。在横向维度主要考察了不同阶段幼儿学校的教学实践及其发展特点。通过分析发现:幼儿学校从个人实验走向政府主导,是英国为解决学校数量不足问题的必然之路。这条道路符合英国人的文化传统和英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一条自下而上、荆棘丛生、充满斗争的道路,带有明显的中产阶级特性。中上层社会对幼儿学校的需求、经济的发展和法律的保障是推动幼儿学校普及的主要原因。在幼儿学校体系方面,英国幼儿学校呈现出一种“进化”而非“进步”模式。怀尔德斯平的体系很好地应对了各种挑战,最终发展成为国家幼儿学校体系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幼儿教育观的转变和幼儿学校事业的发展相互影响,致使幼儿学校的性质实现了从民间慈善到国家福利的转变,教育场所经历了从家庭、教会到社会的转移,教育的内容也逐渐世俗化。论文共7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明研究的缘起,明晰研究意义,厘清研究对象的内涵,以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的核心问题和内容,确定研究思路,选择适合本研究的方法。第一章追溯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发展的历史渊源,重点阐述济贫院、育婴堂、主日学校等慈善机构中的贫困幼儿教育。通过对这些机构创办宗旨、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内容等方面的分析发现:这些慈善机构主要致力于保育而非教育;由于缺乏成熟的模式和专业的教师,教学质量也比较低下。第二章考察欧文在新拉纳克的幼儿学校实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从欧文所生活的环境出发,描述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二是阐述新拉纳克幼儿学校实验的创办宗旨、理论基础、教学与管理;三是分析新拉纳克幼儿学校实验的影响。第三章探讨英国民间幼儿学校运动的兴起。幼儿学校运动期间,民间成立了一些幼儿学校组织,它们推动了幼儿学校在英国的传播,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怀尔德斯平作为幼儿学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完整地阐述了幼儿学校的理念,创造性地改进了幼儿学校的环境,并在全国建立了幼儿学校网络,奠定了英国幼儿学校体系的基础。第四章研究民办公助下英国幼儿学校的推进。本章从国家资助幼儿学校的方式出发,把幼儿学校发展分为“申请资助”和“结果支付”两部分,分析了不同资助制度的产生、内容及其对幼儿学校的影响。在“申请资助”制度下,幼儿学校的补助金逐年上升,国教派开始主导幼儿学校,幼儿学校的数量得到提升,教学条件获得改善,幼儿学校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地位得到提升。在“结果支付”下,幼儿学校的补助金急剧缩减,入学率逐渐提升,教学内容向读、写、算倾斜。第五章论述一系列教育法案影响下英国幼儿学校的发展。本章选取1870年、1876年、1891年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法案,论述了英国政府是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推动幼儿学校的普及;同时探讨了在幼儿学校普及的过程中学校规模及其内部体系的变化。第六章对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发展历程进行反思。分析英国幼儿学校发展的动因、特征与影响。结语部分对绪论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二、培养健全人格要从幼儿期抓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健全人格要从幼儿期抓起(论文提纲范文)
(1)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幼儿体育中文文献 |
2.1.1 幼儿体育的概念 |
2.1.2 幼儿体育要素研究 |
2.1.3 幼儿体育效果研究 |
2.2 幼儿体育外文文献 |
2.2.1 幼儿体育要素研究 |
2.2.2 幼儿体育效果研究 |
2.3 文献评述 |
第3章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研究基础 |
3.1 幼儿体育的现实困境 |
3.1.1 幼儿体育的困境审视 |
3.1.2 幼儿体育的困境归因 |
3.2 生态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 |
3.2.1 生态系统理论 |
3.2.2 生态系统理论在其他学科的应用 |
3.2.3 生态系统理论应用到幼儿体育系统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3.3 其他相关理论 |
3.3.1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论 |
3.3.2 社会认知理论 |
3.3.3 生命历程理论 |
3.4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概述 |
3.4.1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概念界定 |
3.4.2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特征 |
3.4.3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演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分析 |
4.1 构成要素筛选研究设计 |
4.1.1 研究方法选择 |
4.1.2 研究过程 |
4.1.3 资料收集与处理 |
4.2 构成要素确定与关系构建 |
4.2.1 基于开放性编码的要素提炼 |
4.2.2 基于关联性编码的主范畴确定 |
4.2.3 构成要素内涵 |
4.2.4 基于选择性编码的要素关系构建 |
4.2.5 要素信效度检验 |
4.3 构成要素权重排序 |
4.3.1 专家确定与数据收集 |
4.3.2 一致性检验 |
4.3.3 要素权重确定 |
4.4 结构模型与系统功能 |
4.4.1 要素层次结构 |
4.4.2 与自然生态系统要素的比较分析 |
4.4.3 结构模型 |
4.4.4 系统功能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要素间关系实证分析 |
5.1 研究假设 |
5.1.1 各变量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假设 |
5.1.2 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 |
5.2 问卷设计基本情况 |
5.3 问卷题目设计 |
5.3.1 社会人口学的测量 |
5.3.2 变量的测量 |
5.4 预调查及问卷修改 |
5.4.1 预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
5.4.2 预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
5.5 正式调查 |
5.5.1 描述性统计及信效度检验 |
5.5.2 各变量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检验 |
5.5.3 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检验 |
5.6 分析讨论 |
5.6.1 幼儿体育政策对幼儿体育效果的影响分析 |
5.6.2 社区幼儿体育对幼儿体育效果的影响分析 |
5.6.3 幼儿园体育对幼儿体育效果的影响分析 |
5.6.4 幼体机构体育对幼儿体育效果的影响分析 |
5.6.5 家庭幼儿体育对幼儿体育效果的影响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演化仿真分析 |
6.1 因果关系分析 |
6.1.1 基本前提假设 |
6.1.2 子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
6.1.3 整体因果关系分析 |
6.2 系统动力学模型 |
6.2.1 系统流图设计 |
6.2.2 确定变量间函数关系 |
6.3 模型检测 |
6.3.1 模型直观检测 |
6.3.2 模型运行检测 |
6.3.3 模型历史检测 |
6.3.4 模型灵敏度检测 |
6.4 演化仿真分析 |
6.4.1 幼儿体育政策环境的演化仿真 |
6.4.2 社区幼儿体育种群的演化仿真 |
6.4.3 幼儿园体育种群的演化仿真 |
6.4.4 幼体机构体育种群的演化仿真 |
6.4.5 家庭幼儿体育种群的演化仿真 |
6.5 演化仿真结果比较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实现路径 |
7.1 目标定位 |
7.2 多元化发展 |
7.2.1 健全完善幼儿体育政策 |
7.2.2 培育壮大社区幼儿体育 |
7.2.3 巩固与完善幼儿园体育 |
7.2.4 促进支持家庭幼儿体育 |
7.2.5 鼓励扶持幼体机构体育 |
7.3 资源共享 |
7.3.1 人力资源共享 |
7.3.2 场所资源共享 |
7.3.3 信息资源共享 |
7.4 协同共育 |
7.4.1 构建支撑平台 |
7.4.2 推动一体化发展 |
7.5 实现路径图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8.2.1 研究不足 |
8.2.2 研究展望 |
图目录 |
表目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附件1 |
附件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幼儿足球是全国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战略 |
1.1.2 云南省贯彻落实幼儿足球特色校的发展 |
1.1.3 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的发展现状 |
1.1.4 以游戏形式开展的提出 |
1.2 选题依据 |
1.2.1 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观念模糊 |
1.2.2 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目标不清 |
1.2.3 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机构内容体系缺失 |
1.2.4 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实施过程不合理 |
1.2.5 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评价方法不科学 |
1.3 选题的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乐学教育”的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乐学教育”理念的概念界定 |
2.1.2 “乐学教育”理念在其他教学中的运用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思想 |
2.2.2 幼儿园教育理念在幼儿活动课中的运用研究 |
2.2.3 幼儿足球活动的概念界定 |
2.2.4 我国幼儿足球的发展趋势和困境 |
2.3 云南省幼儿足球的发展 |
2.3.1 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的分布情况 |
2.3.2 云南省幼儿足球活动的探索之路 |
2.4 国外研究现状 |
2.4.1 国外对幼儿的“乐学教育”理念 |
2.4.2 云南省幼儿足球开展的主要困境 |
2.4.3 国外开展幼儿的活动课程 |
2.4.4 国外幼儿开展足球的情况研究 |
2.5 文献综述评述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调查对象和实验对象 |
3.1.1 研究对象 |
3.1.2 调查对象 |
3.1.3 实验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德尔菲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教学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3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示意图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幼儿足球活动理论框架的构建 |
4.1.1 以“乐学教育”为中心的幼儿足球活动理念提出 |
4.1.2 以“乐学教育”为中心的幼儿足球活动框架 |
4.1.3 幼儿足球活动课程体系的架构 |
4.1.4 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具体分析和体现 |
4.1.5 幼儿足球活动的大纲设计 |
4.2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幼儿足球活动设计 |
4.2.1 以“乐学教育”为理念的幼儿足球活动目标 |
4.2.2 以“乐学教育”为理念的幼儿足球活动内容 |
4.2.3 基于“乐学教育”为理念的幼儿足球活动实施 |
4.2.4 以“乐学教育”为理念的幼儿足球活动评价 |
4.2.5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幼儿足球活动保障体系 |
4.3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个案研究 |
4.3.1 个案研究教学实验的设计 |
4.3.2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 |
4.3.3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对儿童行为影响教师评价 |
4.3.4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对儿童行为影响家长评价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乐学教育”理念的有利于幼儿足球活动的开展 |
5.1.2 形成云南省幼儿园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大纲 |
5.1.3 “乐学教育”理念有利于充分调动幼儿足球活动积极性 |
5.1.4 基于“乐学教学”理念下的足球活动评价达到身心健康教学目标 |
5.1.5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足球活动有助于培养良好儿童行为 |
5.2 建议 |
5.2.1 推广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幼儿足球活动 |
5.2.2 增强对幼儿园特色校的监管和评价体系 |
5.2.3 坚持“N+1”的幼儿足球活动方法 |
5.2.4 足球为载体,游戏为开展方式 |
5.2.5 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完善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开发研究(特色校幼儿足球活动大纲) |
附录B.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开发研究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C. 儿童行为量表(教师问卷) |
附录D. 儿童行为量表(家长问卷) |
附录E.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中班游戏示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儿童真人秀中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儿童真人秀节目传递多元化的价值观 |
(二)幼儿价值观的发展及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三)儿童真人秀中幼儿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值得关注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一)真人秀与儿童真人秀研究 |
(二)价值观与幼儿价值观研究 |
(三)价值观教育与幼儿价值观教育研究 |
(四)已有研究的启示和不足 |
三、概念界定 |
(一)真人秀节目 |
(二)儿童真人秀节目 |
(三)价值观 |
(四)价值观教育 |
四、研究方案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儿童真人秀发展溯源及种类 |
一、我国儿童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溯源 |
(一)我国儿童真人秀节目的萌芽期 |
(二)我国儿童真人秀节目的探索期 |
(三)我国儿童真人秀节目的成熟期 |
二、儿童真人秀的分类 |
(一)表演选秀类儿童真人秀 |
(二)情境体验类儿童真人秀 |
(三)益智闯关类儿童真人秀 |
第二章 儿童真人秀中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文本分析 |
一、不同种类儿童真人秀中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分析 |
(一)表演选秀类儿童真人秀中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特点 |
(二)情境体验类儿童真人秀中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特点 |
(三)益智闯关类儿童真人秀中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特点 |
二、儿童真人秀中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总分布特点 |
三、儿童真人秀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
(一)幼儿目标价值观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
(二)幼儿手段价值观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
(三)幼儿规则价值观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儿童真人秀中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社会方面 |
二、儿童真人秀节目方面 |
(一)吹捧与主题相悖的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 |
(二)儿童真人秀节目制作人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知识 |
(三)儿童真人秀节目制作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缺失 |
三、家长方面 |
(一)忽视幼儿部分价值观的培养 |
(二)错误理解儿童真人秀中的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 |
四、幼儿教育专家方面 |
第四章 完善儿童真人秀节目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相关建议 |
一、社会方面 |
二、儿童真人秀节目制作方面 |
(一)输出正确的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 |
(二)加强儿童真人秀节目制作人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培训 |
(三)增强儿童真人秀节目制作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
三、家长方面 |
(一)加强幼儿价值观全面教育 |
(二)更新媒介教育观念 |
四、幼儿教育专家方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的访谈提纲及数据(教师版) |
附录2 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的调查问卷及数据(家长版) |
附录3 横向对比观察效度结果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应对家庭教育焦虑的成长心智模式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家庭教育焦虑现状分析 |
二、解决家庭教育焦虑的现行模式解析 |
(一)行动调节模式 |
(二)认知调节模式 |
(三)观察体验模式 |
三、成长心智模式的提出 |
四、成长心智模式的构建 |
(一)以“培养孩子成人”为核心理念 |
1.家长要树立孩子教育的成长成才观 |
2.家长应树立自我成长意识 |
(二)成长心智模式的模型构建 |
1.终身成长 |
2.人格培养 |
3.家长能力 |
五、成长心智模式的运用思路 |
(一)培养孩子终身成长“五大能力” |
(二)把握孩子人格培养“五个关键期” |
(三)提升家长育儿“五项能力” |
六、结语 |
(5)陈鹤琴“活教育”中的美育思想对当代幼儿美育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六、概念界定 |
(一)活教育 |
(二)幼儿美育 |
第一章 陈鹤琴“活教育”中美育思想的由来 |
一、辩证看待中国的传统教育 |
(一)批判传统的“死教育”形式 |
(二)从旧教育改革中汲取经验 |
二、西方教育理论和艺术思想的影响 |
(一)国外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传入 |
(二)西方近代艺术思想渗透 |
第二章 陈鹤琴“活教育”中的幼儿美育理论 |
一、“活教育”中幼儿美育的基本理念 |
(一)幼儿生活中的美育 |
(二)幼儿情感体验中的美育 |
(三)幼儿成长环境中的美育 |
(四)幼儿游戏中的美育 |
二、“活教育”中幼儿美育的实施 |
(一)重视美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
(二)在大自然中进行美育 |
(三)重视艺术环境的创设 |
(四)教、学、做相结合 |
三、“活教育”中幼儿美育的主要特征 |
(一)情感体验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
(二)协调发展与整体发展的统一 |
(三)真、善、美的统一 |
四、“活教育”中的幼儿美育原则 |
(一)“寓教于乐”原则 |
(二)“学科综合化”原则 |
(三)“寓教于生活”原则 |
(四)美育“中国化”原则 |
五、“活教育”中的幼儿美育价值 |
(一)提高审美水平,发展综合能力 |
(二)抒发真挚情意,陶冶美好情操 |
(三)丰富感性生命,培养良好品德 |
第三章 “活教育”中的美育思想对幼儿美育的启示 |
一、树立正确的幼儿美育观 |
(一)以幼儿为主体 |
(二)以游戏为中心 |
(三)以健康为根本 |
二、社会、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
(一)家庭美育重视环境创设 |
(二)学校美育营造校园环境 |
(三)社会美育提供广阔背景 |
(四)统筹社会教育资源,使“五育”和谐发展 |
三、 幼儿园教师应提高自身美学素质 |
(一)加强学习,提高审美修养 |
(二)转变观念,突破僵化思维 |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 |
四、深入幼儿美育课程设计,开展幼儿美育实践活动 |
(一)美育理论课程合理设计 |
(二)美育目标重视创作过程 |
(三)美育内容基于幼儿生活 |
(四)美育实践活动合理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游戏中的幼儿世界 ——种儿童哲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游戏与幼儿世界观形成发展关系”相关文献述评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六、论文框架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游戏·幼儿·儿童哲学概述 |
第一节 游戏 |
一、游戏的本质 |
二、游戏的特征 |
三、游戏的类型 |
第二节 幼儿 |
一、幼儿是拥有独立人格、完整的、发展中的人 |
二、幼儿是有能力的主体,是成人之师 |
三、幼儿是感性强、理性弱的个体 |
四、幼儿是热爱游戏、喜欢主动操作的个体 |
第三节 儿童哲学 |
一、儿童哲学的涵义 |
二、儿童哲学在本研究中的价值 |
第四节 游戏与幼儿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 |
一、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 |
二、幼儿主要通过游戏与世界互动来建构世界观 |
三、游戏是促进幼儿自我观形成发展的最佳途径 |
四、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观形成发展的最佳途径 |
五、游戏是促进幼儿自然观形成发展的最佳途径 |
第二章 游戏与幼儿自我观的形成发展 |
第一节 幼儿自我观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
一、幼儿自我观的内涵及外延 |
二、个体自我观发展的过程 |
三、幼儿自我观形成发展的特点 |
四、幼儿自我观形成发展与游戏的关联 |
第二节 游戏促进幼儿自我观形成发展的逻辑 |
一、游戏在物我互动中促进幼儿自我观发展 |
二、游戏在人我互动中促进幼儿自我观发展 |
三、游戏在我我互动中促进幼儿自我观发展 |
第三章 游戏与幼儿社会观的形成发展 |
第一节 幼儿社会观与社会的辨证关系及其特点 |
一、幼儿社会观的内涵及外延 |
二、幼儿社会观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
三、幼儿社会观的主要特点 |
四、幼儿社会观形成发展与游戏的关联 |
第二节 游戏促进幼儿社会观形成发展的逻辑 |
一、幼儿的社会取向游戏就是一个小场域(社会) |
二、幼儿游戏场域观等惯习的内化 |
三、游戏场域观适用于其他场域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
四、幼儿依据游戏场域观行动、社会观逐步形成 |
第四章 游戏与幼儿自然观的形成发展 |
第一节 幼儿自然观的涵义及其特点 |
一、幼儿自然观的内涵及外延 |
二、人类自然观发展史 |
三、幼儿自然观形成发展的特点 |
四、幼儿自然观形成发展与游戏的关联 |
第二节 游戏促进幼儿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逻辑 |
一、游戏促进幼儿神话自然观、诗性自然思维发展 |
二、游戏促进幼儿朴素、形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 |
第五章 游戏与幼儿世界观 |
第一节 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 |
一、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行动 |
二、幼儿在游戏中思考、发问、领会、获得概念 |
三、幼儿在游戏中创造、生成生命 |
第二节 游戏是幼儿世界观形成发展的最佳途径 |
一、游戏是幼儿自我观形成发展的最佳途径 |
二、游戏是幼儿社会观形成发展的最佳途径 |
三、游戏是幼儿自然观形成发展的最佳途径 |
第三节 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了世界 |
一、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了自我 |
二、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了社会 |
三、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了自然 |
第四节 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
一、尽量多为幼儿提供多种游戏的机会 |
二、最大限度保障幼儿的游戏自由 |
三、合理引导幼儿自愿自由场域观的适用范围 |
四、引领幼儿的超功利社会观 |
五、应用幼儿社会观的变化特性 |
六、把握幼儿自然取向游戏的重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一)论文的创新点 |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一章 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
一、优良家风的相关概念界定 |
(一)家风的概念 |
(二)优良家风的概念、内容及特征 |
二、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相关概念界定 |
(一)初中生的概念及特征 |
(二)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概念、内容及特征 |
三、相关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二)习近平关于家风的相关论述 |
(三)思想品德教育相关理论 |
(四)传统文化的相关理论 |
第二章 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 |
一、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
(一)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 |
(二)新时代初中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 |
二、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可行性 |
(一)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
(二)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完整的逻辑框架体系 |
第三章 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调查 |
(一)问卷调查 |
(二)访谈调查 |
二、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初中生自身方面 |
(二)家庭方面 |
(三)学校方面 |
(四)社会方面 |
三、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初中生自身因素 |
(二)家庭因素 |
(三)学校因素 |
(四)社会因素 |
第四章 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路径 |
一、初中生自身方面 |
(一)加强自主学习,增强对优良家风的认识和理解 |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对优良家风的认同感 |
二、家庭方面 |
(一)激浊扬清,营造良好的家风氛围 |
(二)与时俱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
(三)榜样示范,提升优良家风的教育实效 |
(四)因“家”制宜,培育有特色的优良家风 |
三、学校方面 |
(一)抓牢课堂教育主阵地,对初中生进行针对性教育 |
(二)拓宽课外实践渠道,开展优良家风教育 |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良家风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校园环境 |
(四)加强制度建设,为优良家风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保障 |
四、社会方面 |
(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为优良家风的宣传教育提供保障 |
(二)挖掘整合优良家风资源,强化优良家风的保护和利用 |
(三)发挥新媒体的宣传功能,促进优良家风与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深度融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录B: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C:家长访谈提纲 |
附录D: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河南省足球特色幼儿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关于足球运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相关研究 |
1.3.3 关于足球运动促进幼儿行为规范的相关研究 |
1.3.4 我国幼儿足球活动开展状况的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2.2.5 案例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河南省足球特色幼儿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
3.1.1 足球特色幼儿园的数量及分布 |
3.1.2 特色幼儿园足球活动的形式、时间与次数分析 |
3.1.3 足球特色幼儿园竞赛情况分析 |
3.1.4 足球特色幼儿园场地与器材情况分析 |
3.1.5 特色幼儿园足球活动安全保障及资金来源情况 |
3.1.6 特色幼儿园足球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
3.1.7 园长及家长对幼儿参与足球活动的态度分析 |
3.2 制约河南省足球特色幼儿园足球活动发展的因素分析 |
3.2.1 园长的重视度需要更进一步提高 |
3.2.2 园本教材开发不足,需要更进一步开发园本教材 |
3.2.3 辅助练习器材严重缺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
3.2.4 师资力量普遍薄弱,亟待解决 |
3.2.5 标准人工草地足球场稀缺 |
3.2.6 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管理和使用办法不明确 |
3.3 河南省足球特色幼儿园开展的优秀个案分析 |
3.3.1 郑州市金水区第一幼儿园幼儿足球个案分析(一) |
3.3.2 开封市实验幼儿园幼儿足球个案分析(二) |
3.4 促进河南省足球特色幼儿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对策 |
3.4.1 完善特色幼儿园标准 |
3.4.2 多开发园本教材,因地制宜 |
3.4.3 研制与购买辅助器材,丰富课程内容 |
3.4.4 做好培训工作,引进优秀教练员 |
3.4.5 因地制宜,进一步开发新场地 |
3.4.6 进行市场开发,完善经费管理和使用制度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教师、教练调查问卷 |
附录 B 幼儿家长调查问卷 |
附录 C 专家效度检验表 |
附录 D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 E 园长访谈提纲 |
附录 F 幼儿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振兴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选题缘起 |
2.研究意义 |
2.1 了解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
2.2 丰富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 |
2.3 为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
3.概念界定 |
3.1 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 |
3.2 幼儿园与保育所 |
4.研究文献综述 |
4.1 国内文献 |
4.2 国外文献 |
5.研究方法 |
5.1 文献研究法 |
5.2 比较研究法 |
5.3 案例分析法 |
6.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振兴的背景 |
1.1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1.2 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日本教育提出挑战 |
1.3 日本幼儿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
第二章 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振兴的具体措施 |
2.1 提升幼儿教育的法律地位 |
2.2 增设幼儿教育机构 |
2.2.1 创设“认定儿童园” |
2.2.2 新设“地域型保育事业” |
2.3 改进幼教机构的设施配备 |
2.4 调整幼儿教育课程设置 |
2.4.1 制定一体化的幼小课程标准 |
2.4.2 编制与实施幼小一贯课程 |
2.5 强化幼儿教师专业水平 |
2.5.1 提高幼师职前培养水准 |
2.5.2 幼师资格灵活化 |
2.5.3 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中期培训 |
2.6 优化幼儿教育财政投入 |
2.6.1 统一财政经费投入方式 |
2.6.2 实行幼儿教育全免费 |
2.7 完善幼儿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
第三章 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振兴的成效 |
3.1 保育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
3.2 幼保一体化获得实质性进展 |
3.3 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升 |
第四章 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振兴的启示 |
4.1 完善幼儿教育的立法体系 |
4.2 落实保教一体化原则 |
4.3 创设优质幼儿教育环境 |
4.4 合理规划幼小衔接课程 |
4.5 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 |
4.6 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 |
4.7 健全幼儿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从个人实验到国家主导 ——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幼儿学校与幼儿园 |
(二)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 |
(三)英国与英格兰 |
四、文献综述 |
(一)关于19世纪英国幼儿教育研究 |
(二)关于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研究 |
(三)关于19世纪英国其他幼儿教育机构研究 |
(四)研究述评 |
五、研究问题与内容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内容 |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发展的历史渊源 |
第一节 幼儿慈善机构发展的背景 |
一、中上层社会热衷于慈善事业 |
二、中上层社会对贫困问题的关注 |
三、中上层社会幼儿教育观的改变 |
第二节 济贫院中的幼儿教育 |
一、济贫院的生源 |
二、济贫院的管理 |
三、济贫院的教学 |
第三节 育婴堂中的幼儿教育 |
一、育婴堂的创办 |
二、育婴堂的生源 |
三、育婴堂的教学 |
四、育婴堂的经费 |
第四节 主日学校中的幼儿教育 |
一、主日学校的创办 |
二、主日学校的发展 |
三、主日学校的教学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新拉纳克幼儿学校的实验(1800-1823) |
第一节 新拉纳克幼儿学校创办的背景 |
一、工人阶级生活悲惨 |
二、童工现象十分严重 |
三、贫困幼儿入学率很低 |
第二节 新拉纳克幼儿学校的实验 |
一、幼儿学校的创办宗旨 |
二、幼儿学校的理论基础 |
三、幼儿学校的教学与管理 |
第三节 新拉纳克幼儿学校的影响 |
一、促进英国一批幼儿学校的诞生 |
二、推动其他国家幼儿学校的创办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民间幼儿学校运动的兴起(1824-1838) |
第一节 民间幼儿学校运动兴起的背景 |
一、贫困幼儿教育问题的凸显 |
二、政府对贫困幼儿教育的放任 |
三、国教派与非国教派冲突加剧 |
第二节 民间幼儿学校组织的成立 |
一、幼儿学校协会 |
二、格拉斯哥幼儿协会 |
三、本土及殖民地幼儿学校协会 |
第三节 怀尔德斯平对幼儿学校运动的贡献 |
一、创建幼儿学校体系 |
二、建立幼儿学校网络 |
三、改变社会幼儿教育观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民办公助下幼儿学校的推进(1839-1869) |
第一节 民办公助下幼儿学校推进的背景 |
一、英国社会结构的改变 |
二、英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 |
三、福禄贝尔幼儿园在英国的传播 |
第二节 “申请资助”制度下的幼儿学校 |
一、“申请资助”制度的产生 |
二、政府对幼儿学校的督查 |
三、“申请资助”制度对幼儿学校的影响 |
第三节 “结果支付”制度下的幼儿学校 |
一、“结果支付”制度的产生 |
二、“结果支付”制度的内容 |
三、“结果支付”制度对幼儿学校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政府主导下幼儿学校的普及(1870-1900) |
第一节 政府主导下幼儿学校普及的背景 |
一、基础教育的落后 |
二、政府政策的支持 |
三、社会财富的激增 |
第二节 法律推动下幼儿学校教育的普及 |
一、普及入学的启动:1870年《福斯特法案》 |
二、强制入学的推动:1876年《桑登法案》 |
三、免费入学的实现:1891年《免费初等教育法》 |
第三节 幼儿学校普及过程中学校的改革 |
一、大力开办婴幼儿班 |
二、逐渐去“国教化” |
三、借鉴福禄贝尔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发展的历史反思 |
第一节 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发展的动因 |
一、上层社会需要推动幼儿学校发展 |
二、经济发展为幼儿学校提供了条件 |
三、法律为政府主导幼儿学校提供保障 |
第二节 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发展的特征 |
一、幼儿学校的发展历程跌宕起伏 |
二、幼儿学校的发展模式自下而上 |
三、幼儿学校发展带有明显的阶级特性 |
四、幼儿学校发展延续怀尔德斯平体系 |
第三节 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发展的影响 |
一、促进了幼儿学校从慈善到福利的转变 |
二、推动了教育场所从家庭到社会的转移 |
三、实现了幼儿教育从宗教性走向世俗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参考文献 |
二、英文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四、培养健全人格要从幼儿期抓起(论文参考文献)
- [1]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D]. 蔡捷. 山东大学, 2021(11)
- [2]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开发研究[D]. 和贵春.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儿童真人秀中幼儿价值观教育内容研究[D]. 夏文静.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应对家庭教育焦虑的成长心智模式构建[J]. 侯天凤,柯玲,黄媛媛,刘霞.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1(02)
- [5]陈鹤琴“活教育”中的美育思想对当代幼儿美育的启示[D]. 刘兰.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游戏中的幼儿世界 ——种儿童哲学的视角[D]. 李小花.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3)
- [7]优良家风融入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研究[D]. 王娅林.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6)
- [8]河南省足球特色幼儿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帅. 河南大学, 2020(02)
- [9]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振兴策略研究[D]. 樊圆圆. 河北大学, 2020(08)
- [10]从个人实验到国家主导 ——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的发展研究[D]. 唐超.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