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地表水监测断面评价与优化

枣庄市地表水监测断面评价与优化

一、枣庄市地表水监测断面评价及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马景[1](2021)在《南四湖湖区水质综合分析与水质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黄远[2](2019)在《水中重金属监测质量控制指标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旨在分析水中重金属监测质量控制指标。其间对省内各监测站的相关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对重金属检测的准确度、精密度等质控指标水平进行分析,并和相关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重金属监测数据的室内相对偏差范围基本符合行业标准规定,而加标回收率范围则较标准要求更加理想。因此,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室间相对误差和相对偏差,完善质量控制评价体系,提出相关项目质量控制指标的建议值,能为重金属元素监测质量控制提供指导。

董祯[3](2018)在《岩马水库初始水权分配及用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央及地方政府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水资源与人民生活、工农业发展、生态坏境保护息息相关。作为枣庄市最大的水库,岩马水库对枣庄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寻求合理、科学的水权分配比例,为相关用水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指导性建议,以满足枣庄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论文阐述了初始水权分配的意义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介绍了岩马水库及其用水地区的概况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参考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体系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结合岩马水库及其用水地区的特殊条件,分别建立了岩马水库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体系和用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改进TOPSIS法对岩马水库初始水权分配进行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用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评价。本研究首次提出基于组合赋权—马氏距离结合灰色关联度的改进TOPSIS法,在以专家打分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采用马氏距离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作为方案与正负理想解之间的测度。将改进TOPSIS法应用于岩马水库初始水权分配研究。所得结果与现分水比例相近,但略有调整,符合在现状水资源利益格局上进行调整的初始水权分配初衷。也证明了改进TOPSIS法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参照国家标准值、山东省标准值,结合枣庄市的实际情况,将枣庄市山亭区与滕州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划分为五个等级,并对隶属度函数进行了合理的确定。运用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对山亭区和滕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五个级别的模糊评价,经过EXCEL和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后,运用最大隶属度的原则对指标评价结果进行归类,得出结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显示,山亭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处于低级可持续利用阶段,滕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处于低级可持续利用阶段。最后,论文结合山亭区与滕州市水资源短缺的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此外,对初始水权分配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徐悦颖[4](2017)在《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与环境评估体系构建 ——以上海浦东新区Z镇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区域生态环境受到人口的压力和挑战。能否保持适宜的生态环境,会影响到区域的经济效应、投资价值、居住舒适度等等一系列问题。生态环境的保证变得尤为重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由此可见,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一个重要的参考衡量因素。本文借鉴国家级生态乡村标准,生态文明环境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从生态文明村的内涵出发,根据生态文明村的环境建设标准和原则,确定了本研究的环境评估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可对比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区域个性化原则。根据生态文明村的固有属性和鲜明特点,参考各种生态文明评估评价体系的研究,构建适合大城市中的生态文明村的环境评估体系。根据均值权重法,结合案例村的实际发展进程,确定生态文明村建设环境评价体系。生态文明村的环境评估体系构建分为四大类:环境质量、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投入和生态生活,细分为15个指标。本研究分别阐明了分析方法和指标评估标准。本研究中,环境质量占整体权重的0.24,细分为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三者的权重相同,分别为0.08。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由重点工业废水污染源达标排放率(%)、重点工业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及污水纳管率(%)4个部分组成,各占0.08权重,合计占整体权重的0.32。生态保护与建设投入方面,包含园林建设投入、环境卫生投入、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米/人)和行道树年末累计数5个方面,各占0.07权重,合计占整体权重的0.35。生态生活方面,共占整体权重的0.09,其中包含独用自来水普及率(%)、独用厕所普及率(%)以及洗澡设施普及率(%),三者均得0.03权重。生态文明村的环境评估体系构建后,以上海浦东新区Z镇生态文明村为应用案例,对选取的评估指标做量化处理,得到客观的系统分析,最终案例村的得分总分为88.4,符合评估要求。案例验证了本研究所构建的环境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同时提出了针对环境评估体系的五大类管理策略,希望可以对于现有的环境评估体系做出改进和提高完善。本文在文章最后,对于此次研究做了总结,环境评估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要坚持数据的收集和反馈,及时进行体系的修正和完善,这样才有助于整体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维持。文本也对需要改进的地方,即对文章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希望本研究可以切实帮助到区域环境建设,为居民提供安全可靠,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于上海周边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赵慧[5](2016)在《枣庄市兴水公司发展战略》文中研究表明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是未来经济繁荣的基础和税源的增长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面向未来,中小企业要准确的认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走专精特新之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枣庄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处于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升级期,很多资源性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强,对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差,发展中小企业无疑是枣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景,用SWOT方法对枣庄市兴水公司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简要列明了公司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通过对枣庄市兴水公司的内外部环境以及自身核心能力的深入剖析,提出枣庄市兴水公司发展战略的正确思路和模式选择,对发展战略进行了总体设计,实施蓝海战略,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围绕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开拓创新,实施水生态监测战略,重点分析该战略实施的总体布局、监测的进度安排、投资估算,由于许多数据很难准确获得,仅对该项目的利润做了大致的估算,以及战略实施后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从人力资源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创新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全文从各个方面展开论述,宏观理论和具体方案相结合,以促进枣庄市兴水公司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周亮[6](2015)在《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水资源环境支撑力研究》文中指出近10年来,淮河流域城镇人口激增,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致使流域水资源需求量大增,水环境污染压力空前。同时,长期的污染积累,持续的污染增量,粗放型增长方式,非理性的空间规划布局,以及唯“GDP论”的考核模式,加剧了流域居民的生存环境恶化,流域癌症村数量不断增加,环境成本与健康成本激增,“人-水”矛盾愈发尖锐。针对中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发展问题。2012年《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提出未来中国将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了以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三条红线“为目标,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东部开放,中部崛起”战略大背景下,未来的15年(2015-2030年),淮河流域依然需要承担超过75亿吨粮食增产任务,承接大批来自长三角的污染转移产业,这无疑徒增了流域水污染防治难度与变数。因此,当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遭遇“掠夺式”发展的现实,如何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准确的解析污染来源,切实可行的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是流域实现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鉴于上述认识,论文以大尺度的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人-水”关系和谐发展为目标,围绕流域经济发展的水资源环境支撑力这条主线,在充分考虑流域自然特征与经济发展特征内在规律的前提下,借助复杂理论与极限增长理论,以“3S”地理空间分析为主要手段,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3维”水资源环境支撑能力评价模型,系统的从流域水环境敏感性、水污染压力、水污染防控预警能力三个方面,对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分区。以期为构建大尺度流域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定量的科学决策依据。鉴此,论文在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叠置分析法、空间探索性分析模型以及重力模型等方法。首次系统的对淮河流域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资源、水环境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机进一步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揭示了流域经济增长与水环境污染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发现:2000-2010年淮河流域“三化”发展迅速,“三化”对流域水环境污染压力持续增大。其中,城镇化与农业化对水环境胁迫程度明显上升,工业化则呈微弱的下降趋势。2000-2010年流域人口城市化率和土地城市化率年均分别上升1.34%与1.51%,十年间流域超过2200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超过4498.45 km2土地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流域污染产业空间集聚趋势明显,工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达到50.93%,年均增长约1%。流域粮食产量增加明显,畜禽养殖规模化速度提升,化肥使用量年均增长14.6%,农业非点源污染已经超过点源上升为流域的主要污染来源。2000-2012年流域供水量、用水量与用水效率均呈显着的上升趋势,流域86个国控监测断面水质总体趋好,但V类以上水质比重仍然较高,重度污染区域面积呈现较明显缩减趋势,但污染物排放的高值区的空间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依然集中分布在流域中游的沙颍河、洪河、涡河等子流域和流域省界附近(跨省断面污染严重)。耦合协调分析表明,流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之间耦合协调度水平均偏低,流域35个地市耦合度与协调度平均值分别为0.292与0.140。流域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显着,整体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次,在对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基于水环境敏感性(WES),压力(WEPC)与防治能力(WPPC)的“三维”水资源环境支撑力模型。分别从流域自然基底、水质-水量,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化,监测预警等10个方面对流域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对流域173个县市(市区)水资源环境支撑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流域经济发展的水资源环境支撑能力整体水平偏低,流域173个县市中有87个支撑力偏低,占流域总面积的57.12%。支撑力空间格局整体呈现淮河干流以南地区高于干流以北地区,下游地区>上游地区>沂沭泗河流域地区≥中游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规律。同时,以郑州-开封为支撑力低值中心,呈现由低到高的圈层梯度扩散分布规律,即以郑州-开封经济区为核心的地区,支撑能力最低,邻近地区次之,距离中心越远支撑能力则越高。流域水环境敏感性整体较高,流域104个县市水环境敏感性中等偏高,占流域总面积的52.44%。敏感性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以东,淮河干流以南,中游大部分地区敏感性总体较高。流域水环境污染压力整体偏高,173个县市(市区)中89个污染压力偏高,占流域面积的55.75%,其中农业面源与城镇生活污水对流域污染胁迫程度最高,污染压力空间格局呈现东部整体高于西部,市辖区高于一般县区的特征。流域污染防治能力普遍较低,173个县市(市区)中,88个县市(市区)防治能力中等偏低。防治能力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下游地区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以东地区。形成敏感性、压力、防治能力与支撑能力空间差异显着的原因与流域综合评价体系的30项指标息息相关,但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仍然是区位、自然基础、区域发展水平、水资源效率和水环境管理水平。最后,依据流域“三维”支撑力模型中水环境敏感性、污染压力与防治能力的评价结果,对流域进行基于支撑力的水资源环境分区。并依据分区类型对流域进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镇空间布局、产业布局与环境保护政策引导。分区研究表明,流域8种分区类型中高敏感-低压-低防治类型(H-L-L型)在流域分布最广,约占流域面积的1/4,其次是高敏感-高压-高防治类型(H-H-H型)、低敏感-高压-高防控类型(L-H-H型)与低敏感-低压-低防控类型(L-L-L型),四个类型共占流域面积的73.67%,是流域水资源环境支撑能力的主要类型。针对不同分区类型特征,提出切合流域实际的综合空间发展策略,即优化流域国土与城镇空间布局,促进流域城乡统筹融合,调整流域工农业产业结构,适度承接转移产业等。淮河流域下游以及干流以南地区虽然污染的胁迫约束程度也较高,但其水环境敏感性较小,污染防治能力较高,在严格环境准入和排放标准前提下,适宜布局基础产业;流域中游和沂沭泗河流域水环境压力大,迫切需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流域上游,饮用水源地,南水北调工程沿线以及流域生态极度脆弱区,建议严格的限制或保护性开发,确保良好生态环境功能和清洁水源供给。

高娜[7](2015)在《泰安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与日俱增,我国水资源面临较为严峻的问题。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水质问题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由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构成。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地下水日益减少,城市饮用水对地表水的依赖越来越强,部分水库主要作用发生转变,由原来的农田灌溉,减灾防洪演变成饮用水的供给者,其重要性越来越大。因此,加强饮用水的水源地,特别是地表水水源地的保护意义明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加,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在减少浪费的同时,提升城市可持续用水的总量;另一方面水源地的保护与安全用水和健康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追求放心水,高品质水的愿望越来越强。加强水源地的管理,减少水污染和避免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质量,满足人们对高标准水质的要求,使城市居民用上好水,放心水。泰安市饮用水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目前黄前水库为泰安市主要饮用水来源。本文希望通过泰安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问题研究,为饮用水水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为泰安市饮用水的安全提供保障。本文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从背景和意义出发,说明水源地保护问题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研究,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水源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为本论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分析了泰安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从饮用水水源地的基本情况和水源地的保护状况入手,探讨了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饮用水水源地现有的主要措施。第四部分以黄前水库为例,对饮用水的保护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黄前水库现有的保护措施和黄前水库面临的保护障碍。第五部分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提出了加强监督管理能力建设,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健全水源地的管理机构。完善水源地监测和预警系统,对库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实行交通管制,加快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湖区库区应急保护措施。并且要加大水源地的治理和资金的投入,重视水源地立法制度,建立水源补偿机制。通过以上保护措施,实现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第六部分为本论文的结论。

梅林[8](2014)在《枣庄市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社会的发展与我们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本课题论文在总结、借鉴国内及国际环境监测信息化不断发展的经验和发展趋势基础上,以环境的污染源头和环境的自动监测相关设备的运行监控点及对环境监测信息的管理应用为要点,同时包含环境监测系统的相关的主要业务内容,实现整个枣庄市环境自动化监控和各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网络连接的可视化。本系统以实现统一环境监测点信息的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以及后期信息的处理与应用、并把处理的信息上报发布、并对整个环境进行预测预报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为总体目标;以当前先进的软件新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技术为主要基本手段;以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监测监控自动化系统、环境监测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监测数据网络查询发布系统等系统为内容的开发。本论文境监测系统运用数据库技术、分布式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理论和方法,采用B/S三层架构,以JAVA、ArcGIS为开发平台,采用Oracle作为系统数据库,WebLogic作为J2EE服务器。本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几大模块:城市大气监测、城市水的环境监测、城市废气监测及对监测数据管理等。枣庄市环境监测系统整个结构合理、系统的资料齐全、数据详细,内容充实,功能完整,具有的先进性和可扩充性的特点;其是具备可视性、易用性的开放式辅助系统。系统提高了环境数据的利用效率。基于浏览器查询数据,操作极为方便,极大地减轻了信息中心数据管理人员的负担。本系统为枣庄市环境保护的相关决策层和管理层了解枣庄市环境状况提供数据参考。

李雅忠,郝晓杰[9](2011)在《山西省汾河流域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优化设置》文中认为以20052009年的地表水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聚类分析、断面的数据获取率、年际稳定性、相邻断面的相关性分析和实地调研、专家咨询、水环境管理需求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汾河流域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的优化设置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汾河流域现有的28个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可以优化为21个.纯理论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很难满足点位优化的需求,数理统计分析与实地调研、专家咨询、水环境管理需求分析等相结合的综合法更加切实可行.

吴瀚[10](2011)在《枣庄市“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文中指出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计划在2013年建成通水,能否根治污染、确保调水水质,是其成败的关键。加快调水沿线城市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加强技术政策和实施方案的研究,是保证完成国家水污染防治工作部署的重要环节。根据国家“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工作部署,枣庄市作为淮河流域乃至南水北调东线水污染防治的关键节点,成为全国60个水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之一。枣庄市出境入河(湖)支流必须在2012年年底前全面达到Ⅲ类,实现输水干线污水零排放。加强枣庄市“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意义。本研究对枣庄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污水排放与治理现状等背景资料进行了调研分析。目前枣庄市范围内水体已经受到较严重污染,污染源主要来自城市生活和生产、直排工业、农业与农村面源和水体养殖,其中城市污水、直排工业污水是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十二五”期间应在加强城市污水、工业污水重点治理的同时,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在水污染控制规划的理论指导下,本文以枣庄市城郭河控制单元“十二五”期间水污染防治为代表,展开研究,对单元人口、经济发展、给排水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了预测,按照总量控制原理确定了不同规划阶段的污染物削减量。基于水污染区域性综合防治的方法,本研究统筹考虑工业污染防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水截蓄导用、流域生态恢复与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农村面源防治,提出了水污染总量控制和削减方案与措施。研究确定,枣庄市在2015年底前共需实施8大类71项重点工程,投资约27.14亿元。

二、枣庄市地表水监测断面评价及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枣庄市地表水监测断面评价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2)水中重金属监测质量控制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语

(3)岩马水库初始水权分配及用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初始水权分配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之处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岩马水库概况
        2.1.2 山亭区概况
        2.1.3 滕州市概况
    2.2 岩马水库初始水权分配及水资源利用现存问题
    2.3 研究方法
        2.3.1 岩马水库初始水权分配研究方法
        2.3.2 岩马水库用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方法
    2.4 岩马水库初始水权分配研究
        2.4.1 构建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体系
        2.4.2 岩马水库初始水权分配计算具体步骤
    2.5 岩马水库用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2.5.1 研究方法
        2.5.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构建
    2.6 本章小结
3 结果与分析
    3.1 岩马水库初始水权分配结果与分析
        3.1.1 构建岩马水库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体系
        3.1.2 岩马水库初始水权分配数学模型计算步骤
    3.2 岩马水库用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讨论
    4.1 岩马水库初始水权分配对其用水地区水资源供求的影响分析
    4.2 岩马水库用水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4.2.1 山亭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4.2.2 滕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4.2.3 两地区共同改进措施
    4.3 下一步建议的研究方向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岩马水库初始水权分配主要研究成果
    5.2 岩马水库用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主要研究成果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8 致谢
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与环境评估体系构建 ——以上海浦东新区Z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生态文明村的内涵
    1.3 生态文明村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生态文明村国内研究概况
        1.3.2 生态文明村国外研究概况
    1.4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生态文明村环境评估体系构建
    2.1 生态文明村环境评估体系构建的原则
        2.1.1 科学性原则
        2.1.2 可对比性原则
        2.1.3 可操作性原则
        2.1.4 完整性原则
        2.1.5 客观性原则
        2.1.6 区域个性化原则
    2.2 生态文明村环境评估体系指标选择
        2.2.1 现有指标的借鉴
        2.2.2 指标选择的方法
        2.2.3 指标的解释
    2.3 生态文明村环境评估方法选择
        2.3.1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估方法
        2.3.2 大气环境质量评估方法
        2.3.3 声环境质量评估方法
        2.3.4 重点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环境质量评估方法
        2.3.5 重点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环境质量评估方法
    2.4 生态文明村环境评估体系建立
    2.5 权重的确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态文明村环境评估体系构建的案例研究
    3.1 上海开展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3.2 上海浦东新区Z镇概况
        3.2.1 社会环境
        3.2.2 研究区域范围
    3.3 生态文明村环境建设指标及达标说明
        3.3.1 环境质量达标说明
        3.3.2 环境污染防治达标说明
        3.3.3 生态保护与建设投入达标说明
        3.3.4 生态生活达标说明
    3.4 生态文明村建设环境现状
        3.4.1 环境质量现状
        3.4.2 环境污染防治现状
        3.4.3 生态保护与建设投入现状
        3.4.4 生态生活现状
    3.5 生态文明村建设环境水平评估及变化趋势分析
        3.5.1 环境质量评估及变化趋势分析
        3.5.2 环境污染防治环境质量评估及变化趋势分析
        3.5.3 生态保护与建设投入变化趋势
        3.5.4 生态生活变化趋势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管理策略
    4.1 环境评价制度的完善
        4.1.1 完善生态环境指标
        4.1.2 加强各生态文明村合作
        4.1.3 改善环保二级管网
    4.2 社会效应的充分发挥
        4.2.1 激励群众参与
        4.2.2 普及文化习惯理念
        4.2.3 加强民众监督
    4.3 环境监测系统的建立
        4.3.1 构建环境监测响应平台
        4.3.2 改善三级环境监测网络
    4.4 环境污染防御治理的强化
        4.4.1 废水处理
        4.4.2 垃圾处理
    4.5 生态环境发展建设的深入
        4.5.1 发展生态农业
        4.5.2 保护自然资源
        4.5.3 清洁生产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5)枣庄市兴水公司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枣庄市兴水公司概况和竞争优势分析
    2.1 枣庄市兴水公司基本概况
        2.1.1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2.1.2 兴水公司的概况评述
        2.1.3 兴水公司的现行战略
    2.2 枣庄市兴水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2.2.1 核心能力分析
        2.2.2 同行业竞争分析
        2.2.3 市场资源分析
    2.3 提升公司竞争能力的战略规划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枣庄市兴水公司发展环境和SWOT分析
    3.1 枣庄市兴水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1 宏观环境分析
        3.1.2 产业环境分析
    3.2 枣庄市兴水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2.1 内部资源因素分析
        3.2.2 财务能力分析
        3.2.3 创新能力分析
    3.3 枣庄市兴水公司SWOT分析
        3.3.1 优势分析(S)
        3.3.2 劣势分析(W)
        3.3.3 机会分析(O)
        3.3.4 威胁分析(O)
    3.4 枣庄市兴水公司SWOT战略组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枣庄兴水公司发展战略的总体设计
    4.1 枣庄市兴水公司发展战略模式
        4.1.1 发展战略目标
        4.1.2 战略模式选择
    4.2 枣庄市兴水公司发展战略总体设计
        4.2.1 组织机构设计
        4.2.2 战略总体布局
        4.2.3 战略设计规划
        4.2.4 资金安排部署
    4.3 枣庄市兴水公司战略实施的效益评价
        4.3.1 经济效益
        4.3.2 社会效益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枣庄兴水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与保障
    5.1 战略实施的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5.1.1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5.1.2 人类资源规划体系建设
    5.2 战略实施的创新体系建设
        5.2.1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
        5.2.2 推动企业制度创新
        5.2.3 建立开拓进取的企业文化
    5.3 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3.1 优化企业组织环境
        5.3.2 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
        5.3.3 营造社会参与机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水资源环境支撑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水”矛盾空前突出
        1.1.2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
        1.1.3 流域水污染久治不愈的现实
        1.1.4 流域发展与水环境保护长期博弈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方法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与目标
        1.4.3 技术路线框架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理论方法支撑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流域行政区划与水功能区划
        2.1.3 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2 基础理论及基本概念
        2.2.1 研究的基础理论支撑
        2.2.2 研究的基本概念
    2.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3.1 数据来源与数据库构建
        2.3.2 研究方法
        2.3.3 本章小结
第3章 流域经济与水资源环境时空耦合特征分析
    3.1 淮河流域社会经济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3.1.1 流域城镇化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3.1.2 流域工业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3.1.3 流域农业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3.2 淮河流域水资源环境时空分布特征
        3.2.1 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3.2.2 流域水环境污染时空特征解析
    3.3 流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空间耦合分析
        3.3.1 流域经济与水资源环境耦合协调评价体系构建
        3.3.2 流域经济与水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流域经济发展的水环境支撑力评价
    4.1 支撑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方法流程
        4.1.1 评价指标选取的依据
        4.1.2 支撑能力“三维”评价模型构建
        4.1.3 评价权重厘定
        4.1.4 评价单元选取
        4.1.5 综合评价方法
    4.2 流域水环敏感性分区评价
        4.2.1 流域水环境本底基础
        4.2.2 流域水环境容量
        4.2.3 流域水资源量-水质
        4.2.4 流域水敏感性环境评价
    4.3 流域水环境污染压力分区评价
        4.3.1 快速城市化发展对水资源环境胁迫影响
        4.3.2 快速工业化发展对水资源环境压力
        4.3.3 农业化发展对水资源环境压力
        4.3.4 主要污染物排放压力
        4.3.5 流域水环境压力分区评价
    4.4 流域水污染防治能力
        4.4.1 流域水污染控制处理能力
        4.4.2 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能力
        4.4.3 流域水污染投入管理能力
        4.4.4 流域水环境防治能力分区评价
    4.5 流域水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分区评价
        4.5.1 流域水资源支撑能力整体分析
        4.5.2 上中下游水资源环境支撑力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流域水环境分区与空间规划引导
    5.1 流域水资源环境支撑力分区
    5.2 基于支撑力分区的城镇布局与产业引导
        5.2.1 城镇空间布局优化
        5.2.2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引导
        5.2.3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5.3 流域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5.3.1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环境管理制度
        5.3.2 探索适合淮河流域环境经济政策
        5.3.3 强化流域经济发展与控污协同机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本章小结
    6.3 研究创新点
    6.4 本研究不足
    6.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及奖励情况
致谢

(7)泰安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水源地的相关理论
    2.2 水质监测的标准
    2.3 水源地水质安全状况评价
3 泰安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
    3.1 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
    3.2 水源地的保护状况
    3.3 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4 饮用水水源地现有的主要措施
4 泰安市饮用水水源地案例分析—以黄前水库为例
    4.1 黄前水库现有保护措施
    4.2 黄前库面临的保护障碍
5 泰安市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对策与建议
    5.1 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5.2 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5.3 水源地的治理和资金的投入
    5.4 水源地保护专门立法
    5.5 建立水源补偿机制
    5.6 水源地水源防汛工程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枣庄市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介绍
    2.1 B/S三层结构
    2.2 JAVA开发语言
    2.3 WEBLOGIC服务器
    2.4 ORACLE DATABASE
    2.5 ARCGIS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枣庄市环境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目标
    3.2 系统工作流程分析
    3.3 功能概述
        3.3.1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3.3.2 系统功能性需求概述
    3.4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3.4.1 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3.4.2 数据编辑管理功能
        3.4.3 数据传输和控制功能
        3.4.4 图像传输和控制功能
        3.4.5 空间表征功能
        3.4.6 自动报警功能
        3.4.7 远程监控功能
    3.5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5.1 用户界面需求
        3.5.2 对性能的规定
        3.5.3 产品质量需求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1.1 系统逻辑结构
        4.1.2 系统总体结构
    4.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4.2.1 城市空气监测管理模块
        4.2.2 水环境监测管理模块
        4.2.3 废水监测管理模块
        4.2.4 废气监测管理模块
        4.2.5 数据管理模块
        4.2.6 综合查询功能模块
        4.2.7 系统管理功能模块
    4.3 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模型
        4.3.2 数据字典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环境配置
    5.2 系统实施应该关注的问题
    5.3 系统部分功能编程实现
        5.3.1 系统配置
        5.3.2 统计报表实现
    5.4 系统运行实例
        5.4.1 废水监测
        5.4.2 系统管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目标
    6.2 测试流程
    6.3 测试类型
    6.4 模块测试用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枣庄市“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水污染控制规划概述
        1.1.1 基本概念
        1.1.2 水污染防治规划的作用与意义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规划背景
        1.2.1 我国水环境现状
        1.2.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1.2.3 枣庄市水系在南水北调中的作用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枣庄市基本概况
        2.1.1 自然气候状况
        2.1.2 社会经济状况
        2.1.3 水资源状况
    2.2 水环境质量评价
        2.2.1 地表水水质评价
        2.2.2 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
    2.3 枣庄市“十一五”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2.3.1 污染治理现状
        2.3.2 污染排放现状
3 目标与任务
    3.1 规划范围与规划时限
        3.1.1 规划范围
        3.1.2 规划基准年和规划时限
    3.2 规划目标
    3.3 规划任务
4 规划设计方法
    4.1 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基本原则
    4.2 本规划原则
    4.3 规划控制指标
        4.3.1 水环境质量指标
        4.3.2 总量控制指标
5 规划方案及评价
    5.1 控制单元划分
    5.2 城郭河单元治污方案
        5.2.1 城郭河单元分析评价及问题诊断
        5.2.2 城郭河单元治污目标及任务
        5.2.3 城郭河规划骨干工程
    5.3 其它控制单元治污方案
        5.3.1 控制单元分析评价及问题诊断
        5.3.2 各控制单元治污目标及任务
        5.3.3 规划骨干工程
    5.4 枣庄市水污染防治主要任务
        5.4.1 主要任务
        5.4.2 重点项目与投资
    5.5 可达性分析
        5.5.1 南水北调水质目标可达性分析
        5.5.2 南水北调出境水量目标分析
6 管理与保障措施
    6.1 法律保障措施
    6.2 行政管理保障
    6.3 经济保障措施
    6.4 监督管理措施
    6.5 科技保障措施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四、枣庄市地表水监测断面评价及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南四湖湖区水质综合分析与水质预测研究[D]. 马景. 青岛理工大学, 2021
  • [2]水中重金属监测质量控制指标分析[J]. 黄远.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01)
  • [3]岩马水库初始水权分配及用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 董祯.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8)
  • [4]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与环境评估体系构建 ——以上海浦东新区Z镇为例[D]. 徐悦颖.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9)
  • [5]枣庄市兴水公司发展战略[D]. 赵慧.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6(04)
  • [6]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水资源环境支撑力研究[D]. 周亮. 南京大学, 2015
  • [7]泰安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问题研究[D]. 高娜. 山东农业大学, 2015(06)
  • [8]枣庄市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梅林.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9]山西省汾河流域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优化设置[J]. 李雅忠,郝晓杰.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 [10]枣庄市“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D]. 吴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03)

标签:;  ;  ;  ;  ;  

枣庄市地表水监测断面评价与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