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痰瘀同治方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管内皮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慧林[1](2021)在《痰瘀同治法干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有效性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系统评价,获得痰瘀同治法干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有效性的循证证据,为中医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临床思路和依据。方法:通过对计划检索的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检索,将检索到的文献录入到Note Express软件进行管理、筛选获得最终纳入文献。通过对最终纳入文献的中医证候有效率、临床症状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再发狭窄、再发心绞痛、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心肌损伤标志物、炎性因子、血脂水平、内皮功能等数据进行提取,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森林图制作、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检测等,最终经讨论得出相关结果。结果:共有49篇临床RCTs纳入研究,本研究共纳入3947例病人,其中试验组2008例,对照组1900例,脱落39例。Meta分析结果:中医证候有效率[OR=3.86,(95%CI:2.94,5.08),P<0.00001];临床症状有效率[OR=4.39,(95%CI:2.44,7.90),P<0.00001];心电图有效率[OR=2.49,(95%CI:1.95,3.18),P<0.00001];再发狭窄[OR=0.29,(95%CI:0.19,0.44),P<0.00001];再发心绞痛[OR=0.30,(95%CI:0.19,0.46),P<0.00001];中医证候评分[MD=-3.54,(95%CI:-3.92,-3.15),P<0.00001];心绞痛评分[MD=-1.97,(95%CI:-3.20,-0.74),P=0.002];LVEF[MD=4.67,(95%CI:1.91,7.42),P=0.0009];CK-MB[MD=-6.42,(95%CI:-13.34,0.50),P=0.07];c Tn I[MD=-0.25,(95%CI:-0.40,0.09),P=0.002];hs-CRP[MD=-2.61,(95%CI:-4.03,-1.19),P=0.0003];TNF-α[MD=-10.91,(95%CI:-18.70,3.11),P=0.006];IL-6[MD=-15.22,(95%CI:-26.48,-3.96),P=0.008];TG[MD=-0.06,(95%CI:-0.07,-0.04),P<0.00001];TC[MD=-0.23,(95%CI:-0.30,-0.16),P<0.00001];HDL-C[MD=0.01,(95%CI:-0.03,0.06),P=0.54];LDL-C[MD=-0.23,(95%CI:-0.28,-0.18),P<0.00001];ET-1[MD=-9.86,(95%CI:-14.57,-5.15),P<0.00001];NO[MD=-9.37,(95%CI:5.81,12.94),P<0.00001]。敏感性分析提示稳定性较高。发表偏倚检测提示除中医证候有效率外其他无发表偏倚。结论:痰瘀同治法可以有效提高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的中医证候有效率、临床症状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内皮功能,降低再发狭窄、再发心绞痛、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评分、心肌损伤标志物、炎性因子、血脂水平,评价证实痰瘀同治法干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有效。
田盼盼[2](2021)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经验总结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导师李军教授在冠心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导师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是由饮食、外感、情志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乃本虚标实之证。临床治疗冠心病应首先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以气血为纲进行辨证,并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心绞痛发作期,往往是由于正气大虚或邪实加重,故以补益正气或祛邪疏通为要,针对性地采用温阳宣痹、行气活血、化痰祛湿、散寒通脉、通腑降浊等治法,在心绞痛缓解或稳定的阶段,则以益气、温阳、滋阴等治本之法为主,兼以祛邪。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导师处方时注重整体观念,采用病、证、症结合的诊疗模式,从气机升降、脏腑相关等多个角度考虑处方用药。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导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医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整理,将其诊疗经验从病因病机认识、辨证思路及分型、常用治法方药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2.临床研究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验证经典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低、中危的UA痰瘀互结证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干预前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总的临床疗效、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发作频次及每次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血脂水平、凝血指标等。结果:(1)临床总有效率: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为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绞痛疗效:经4周治疗,两组患者发作心绞痛的频次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减少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硝酸甘油停减率:试验组的硝酸甘油停减率为90.0%,对照组的停减率为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治疗后,试验组SAQ的各项积分值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的PL、AS、AF、DP四项积分值较治疗前增加(P<0.05),其中试验组的PL、AS、AF、TS积分值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脂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的LDL-C和TC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7)凝血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值均较治疗前增加,纤维蛋白原(Fib)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的PT值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指标:研究期间,受试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相关安全性指标未见异常。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联合常规西药治疗UA痰瘀互结证,在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脂、改善凝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且药物的安全性良好。
何信用[3](2021)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调控p53/SLC7A11介导的氧化损伤及铁死亡抗AS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分子机制。2.通过观察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对p53/SLC7A11介导Apo 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和ox-LDL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及铁死亡的干预作用,从体内外两个层面来探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的防治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1.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防治AS潜在分子机制的网络数据分析;2.体内外实验探究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对氧化损伤及铁死亡的干预作用。1.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防治AS潜在分子机制的网络数据分析。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的成分及靶点,TTD、Dis Ge NET、Drugbank数据库筛选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点,将二者所得的靶点通过Uniprot进行靶点基因标准化后利用VENNY进行映射,其结果结合文献资料中所收集到的关于AS及中药组方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PPI网络的分析,并以“tsv”格式保存,同时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以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及Omic Share云平台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2.分别从体内外实验探究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对氧化损伤及铁死亡的干预作用。2.1体内实验10只C57BL/6J野生小鼠作为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养,50只C57BL/6J背景Apo E-/-小鼠给予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适应性饲养后,均分为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辛伐他汀组。其中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中药低、中、高3组给予生药量分别为0.72g/m L,1.44g/m L,2.89g/m L浓度不同中药煎剂早晚日2次灌胃,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片水溶剂0.26mg/m L每晚1次进行灌胃。给药4周后,于末次给药2h后进行血液及主动脉样本的采集。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比色法观察小鼠血清SOD、MDA、GSH氧化及抗氧化指标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COX2、FTH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及q RT-PCR技术检测主动脉组织氧化应激及铁死亡相关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情况。2.2体外实验首先20只SPF级SD大鼠均分为2组,一组给予生药量为2.0g/m L的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中药煎剂,每日两次,每次2m L,另一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1周后,于末次给药2h后进行腹主动脉血液采集,分离上清液,其中给予中药煎剂灌胃组的血清是含药血清,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组的血清对照血清,提取后备用。将购买的EA.hy926细胞株于10%胎牛血清的DMEN高糖培养基中培养,待传代一定程度后将细胞分成3组,3组细胞均用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其中对照组培养基中含有10%对照血清,ox-LDL组在培养基中加入10%对照血清及50mg/L的ox-LDL,含药血清组,是将ox-LDL组中10%对照血清替换为10%含药血清,3组进行培养12h,之后进行下一步的指标检测。采用原位探针的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ROS水平;采用比色法观察各组细胞SOD、MDA、GSH水平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及q 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发生氧化损伤及铁死亡相关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防治AS潜在分子机制的网络数据分析1.1 TCMSP数据库共得到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成分208个,主要有谷甾醇、槲皮素、黄芩素、β-胡萝卜素、β谷甾醇等,319个靶点主要有TNF、NOS3、SOD1等;TTD、Dis Ge NET、Drugbank数据库共得到AS相关的175个潜在靶点,包括SLC7A11、PTGS2等。映射靶蛋白为54个,结合文献资料共获得60个相关蛋白。1.2 GO生物功能结果共获得262条BP,包括氧化还原法、氧化应激反应等;28条CC,涉及细胞器膜、质膜、线粒体等;42条MF,包括谷胱甘肽合成、过氧化物酶活性等。KEGG结果经筛选后共获得53条信号通路,主要包括谷胱甘肽代谢、NF-ΚB信号通路。2.体内外实验结果2.1体内实验:2.1.1 HE染色结果显示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管腔变窄,有较大斑块形成,且其内部可见大量炎性及泡沫细胞,经过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皆有改善,其中以中药中、高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改善较为显着,炎性及泡沫细胞明显减少,斑块组织缩小,内膜相对完整且光滑。2.1.2血清SOD、MDA、GSH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SOD、GSH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血清MDA水平显着提高(P<0.01);相比于模型组,各治疗组血清SOD及GSH水平提高(P<0.01或P<0.05),血清MDA水平有所下降(P<0.01或P<0.05),其中以中药中、高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较为显着(P<0.01)。2.1.3免疫组化检测主动脉COX2及FTH1蛋白表达情况显示,相较于正常组,模型组COX2表达明显增多,FTH1表达反而显着减少;相比于模型组,各治疗组COX2有不同程度的减少,FTH1的表达结果相反。其中以中药中、高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表达差异较为显着。2.1.4 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相关蛋白结果显示,相较于正常组,模型组小鼠主动脉COX2、NOX1、p53蛋白水平显着提高(P<0.01),GPX4、FTH1、SLC7A11蛋白水平结果相反(P<0.01);相比于模型组,经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小鼠主动脉COX2、NOX1、p53蛋白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或P<0.05),而GPX4、FTH1、SLC7A11蛋白水平结果与之相反(P<0.01或P<0.05),且FTH1蛋白在辛伐他汀组的表达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2.1.5 q RT-PCR检测主动脉相关基因结果显示,相较于正常组,模型组小鼠主动脉PTGS2m RNA、p53 m RNA、NOX1 m RNA水平显着上调(P<0.01),GPX4 m RNA、FTH1 m RNA、SLC7A11 m RNA水平显着下调(P<0.01);相较于模型组,经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小鼠主动脉PTGS2 m RNA、p53 m RNA、NOX1 m RNA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或P<0.05),GPX4 m RNA、FTH1 m RNA、SLC7A11 m RNA变化成相反趋势(P<0.01或P<0.05)。2.2体外实验:2.2.1各组细胞内ROS表达于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相较于对照组,ox-LDL组的荧光亮度提升且数量增多;相较于ox-LDL组,含药血清组的细胞荧光数量减少且亮度减弱。2.2.2比色法观察细胞总SOD、MDA、GSH水平变化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ox-LDL组细胞SOD及GSH水平显着降低(P<0.01),而MDA表达水平显着提高(P<0.01);相较于ox-LDL组,含药血清组SOD及GSH水平显着提高(P<0.01),MDA表达相反(P<0.01)。2.2.3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相关蛋白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ox-LDL组细胞COX2、NOX1、p53蛋白结果显着上调(P<0.01),FTH1、GPX4、SLC7A11蛋白表达结果相反(P<0.01);相比于ox-LDL组,含药血清组细胞COX2、NOX1、p53蛋白水平显着下降(P<0.01),FTH1、GPX4、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1)。2.2.4 q RT-PCR检测细胞相关基因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ox-LDL组细胞PTGS2 m RNA、NOX1 m RNA、p53 m RNA水平显着上升(P<0.01),FTH1 m RNA、GPX4 m RNA、SLC7A11 m RNA水平显着下降(P<0.01);相较于ox-LDL组,含药血清组细胞GPX4m RNA、FTH1 m RNA、SLC7A11 m 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PTGS2 m RNA、NOX1m RNA、p53 m RNA表达结果相反(P<0.01)。结论:1.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是多成分、多靶点通过多种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共同发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糖脂代谢、炎症反应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2.基于“痰瘀论治”理论指导下的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53/SLC7A11介导的氧化损伤及铁死亡有关。3.体内外实验均表明p53/SLC7A11信号通路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及铁死亡的病理过程,而二陈汤合桃红四物能够干预该信号通路。
巴俊松[4](2021)在《化痰通络止痛汤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止痛汤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为化痰通络法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治疗及应用上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疗法,而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化痰通络止痛汤口服,通过28天给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血脂变化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1.心绞痛的总积分及疗效:治疗后两组的心绞痛总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88.57%)高于对照组(74.29%),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的积分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观察组(88.57%)高于对照组(65.71%),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电图的变化:治疗后两组的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均有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观察组(82.68%)高于对照组(74.29%),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脂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TC、LDL-C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G较治疗前均下降,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生活质量的评定:治疗后两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知程度(DS)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化痰通络止痛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在改善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情况、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2.化痰通络止痛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在降低血脂中TC、LDL-C水平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李想,张华敏,佟琳,张磊,唐丹丽[5](2020)在《痰瘀同治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综述近年痰瘀同治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文献,认为"痰" "瘀"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此法多用于治疗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高脂血症,可改善心肌缺血、抗心肌细胞凋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目前缺少大规模RCT,有效复方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机制研究缺少中医特色。
郭建波[6](2020)在《活血化痰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循证医学分析与药效学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致死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则介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之间,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密切相关。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结果中,全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约有2.9亿,其中约有1100万人患有冠心病,死亡率在所有疾病中占居首位。目前,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与常规治疗仍存在局限性,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法,能够有效地改善临床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痰瘀互阻证作为主要证候之一,亟需临床应用高效处方进行治疗。目的1.针对临床痰瘀互阻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研究活血化痰法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证据,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和高效新药的开发提供初步依据。2.在结合活血化痰法与经典名方的基础上,探索瓜蒌丹参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的实验药效。方法1.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连续性变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Cohen’s d、95%CI、亚组分析方法,分别对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血脂指标,C反应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 Risk)、95%CI和L’ Abbe图异质性检验方法,分别对心绞痛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患者退出率、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和不良反应事件进行mmeta分析;研究间的异质性大小通过Q统计与I2结合进行评价;异质性来源通过Meta回归方法及气泡图进行判断;运用剪补分析的漏斗图和Egger检验,评估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全部研究均采用敏感性分析排除导致异质性的研究再进行meta分析。2.根据活血化痰与经典名方相结合的特点,制备中医新药瓜蒌丹参颗粒;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模型;分别从同型半胱氨酸、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心脏组织形态学方面,观察瓜蒌丹参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的药效情况。结果1.基于循证医学的meta分析结果:(1)初次检索共收录1246篇文献,最终纳入17项研究,涉及到16种运用活血化痰法的中药方剂;其中活血化痰法联用的观察组有631例患者,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有612例患者;(2)运用活血化痰的观察组比对照组的心绞痛疗效更为显着(RR=1.21,95%CI[1.12,1.31],P<0.01);(3)观察组治疗后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比例显着少于对照组(RR=1.36,95%CI[1.22,1.51],P<0.01);(4)观察组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的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SMD=0.54,95%CI[0.38,0.7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观察组的患者退出率低于对照组,但不具有显着差异(RR=0.60,95%CI[0.18,1.95],P=0.39);(6)在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RR=1.21,95%CI[1.13,1.3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7)在心电图疗效结果中,观察组显着优于对照组(RR=1.19,95%CI[1.09,1.31],P<0.01);(8)在两组血脂4项指标的结果中,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SMD=-0.50,95%CI[-0.75,-0.25],P<0.05)、总胆固醇(SMD=-1.57,95%CI[-1.91,-1.23],P<0.05)和甘油三酯(SMD=-0.40,95%CI[-0.60,-0.19],P<0.05)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在高密度脂蛋白指标上高于对照组(SMD=0.61,95%CI[0.38,0.84],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9)在其他血液指标的结果中,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SMD=-0.74,95%CI[-1.07,-0.40],P<0.01)、高敏 C 反应蛋白(SMD=-0.74,95%CI[-1.02,-0.46],P<0.01)和同型半胱氨酸(SMD=-0.63,95%CI[-0.96,-0.30],P<0.01)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1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但不具有显着差异(SMD=0.35,95%CI[0.08,1.56],P=0.17)。2.瓜蒌丹参颗粒的药效学实验结果:(1)实验的42只Wistar雄性大鼠因造模造成高剂量瓜蒌丹参颗粒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和丹蒌片组各死亡1只,低剂量瓜蒌丹参颗粒组死亡2只,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各组同型半胱氨酸结果的比较中,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的第2次采血较第1次升高,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的第2次结果均高于瓜蒌丹参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丹蒌片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各组乳酸脱氢酶结果的比较中,瓜蒌丹参颗粒低剂量组与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的第2次浓度均高于第1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的第2次采血结果高于瓜蒌丹参颗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肌钙蛋白的结果比较中,丹蒌片组及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的第2次采血结果均高于第1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次采血的组间比较中,瓜蒌丹参颗粒高剂量组的肌钙蛋白浓度低于瓜蒌丹参颗粒低剂量组和丹蒌片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在第2次的结果高于其他各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在各组高敏C反应蛋白的结果比较中,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的第2次浓度高于第1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瓜蒌丹参颗粒高剂量组的两次采血结果中,第1次的结果高于第2次(P<0.05);在第2次采血结果的组间比较中,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高于瓜蒌丹参颗粒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丹蒌片组及假手术组的结果(P<0.05);(6)各组第2次采血的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均高于第1次采血结果(P<0.05);在第2次采血结果的组间比较中,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的TNF-α的浓度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7)瓜蒌丹参颗粒低剂量组第2次结果的白介素-6浓度低于第1次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采血结果的组间比较中,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的IL-6浓度均高于瓜蒌丹参颗粒低剂量组和假手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在HE和Masson染色结果中,相比较其他各组,瓜蒌丹参颗粒高剂量组出现了较少的心肌损伤。结论1.循证医学的meta分析表明,活血化痰法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阻证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情况、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具有较好的治疗接受度,在临床应用时无明显的不良反应。2.初步探索了瓜蒌丹参颗粒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的同型半胱氨酸、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浓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心肌组织的损伤。
尹鹏[7](2020)在《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和总结老年冠心病的中医处方配伍规律,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老年冠心病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本论文由文献综述、数据挖掘两部分组成。文献综述从病因病机研究、中医药治疗研究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并分析探讨了老年冠心病的特点及中医中药治疗老年冠心病存在的问题;数据挖掘研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中医药处方进行分析,探索中医方剂在该病治疗方面的组方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在论文的附录部分,还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寻找益心健脑汤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相关靶点和基因通路,预测其可能的治疗机制和作用通路。结果:通过对中医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研究概况进行分析,提出病因病机研究尚需深入、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标准尚不完善、新技术应用欠缺等问题,需要引起临床相关工作者的重视。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治疗老年冠心病12个证型的374首处方进行了数据挖掘分析。包括治疗心血瘀阻证的中医处方69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新处方3首:治疗气滞血瘀证的中医处方25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新处方3个: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中医处方84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10个,聚合出5首新处方;治疗肾虚血瘀证的中医处方15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3首新处方;治疗阳虚血瘀证的中医处方20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3首新处方;治疗痰瘀互结证的中医处方17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4个,聚合出2首新处方;治疗痰阻心脉证的中医处方25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10个,聚合出5首新处方;治疗阴寒凝滞证的中医处方24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3首新处方;治疗气阴两虚证的中医处方19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3首新处方;治疗心肾阴虚证的中医处方22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8个,聚合出4首新处方;治疗阳气虚衰证的中医处方28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10个,聚合出5首新处方;治疗阴阳两虚证的中医处方25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10个,聚合出5首新处方。结论:老年冠心病主病在心,涉及多脏,且虚实错杂,多有传变,需要结合患者的自身体质辨体、辨病、辨证治疗,在缓解患者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的基础上,治本扶正,兼顾老年人正气渐虚的病理特点,多脏并补,兼以祛除实邪,达到扶正与祛邪兼顾的治疗目的。通过对临床文献资料的深入剖析,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总结整理出了中医处方治疗老年冠心病的12个证型的组方配伍方法,并对处方规律进行了小结,提出“多脏并调,整体施治”、“识症治标,扶正顾本”、“补虚为主,消补兼备”的处方思路,为临床用药组方提供参考和借鉴。
张琦[8](2020)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徐慧教授治疗胸痹(稳定性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徐慧教授治疗胸痹的处方用药规律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总结徐慧教授学术经验,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提高对胸痹的辨证论治水平,并为临床治疗胸痹遣方用药提供新思路,同时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名中医宝贵的临床经验。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徐慧教授门诊诊治的病例,筛选出260例符合标准的稳定性心绞痛病例,建立数据库,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并使用该平台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挖掘技术、熵聚类等数据分析方法探析徐慧教授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用药规律。研究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显示,纳入的260例处方共涉及中药147味,用药以辛、甘、温、平之品为主,多归肝、心、脾经;常用中药有木香、川芎、酸枣仁、当归、白术、红花、远志、白芍、延胡索、党参等;分析得出常用药对153组,演化出了3个潜在的新方组合。研究结论:通过对徐慧教授诊治胸痹病案整理分析,得到教授用药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补益气血、养心安神为主,体现了教授治疗胸痹以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为原则,注重标本兼顾,培本固原,形神同调。
林浩[9](2020)在《通阳宣痹汤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估广西名中医卢健棋教授创立的通阳宣痹汤对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旨在推广名中医的SAP诊治经验,并为今后进一步临床及基础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108例明确诊断为SAP(分级为“Ⅰ级”、“Ⅱ级”),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瘀互结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投骰子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阳宣痹汤,疗程均为4周。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等血管内皮功能重要指标和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改善心绞痛总有效率、西雅图评分(SAQ)。应用SPSS 23.0版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中,等级资料运用秩和检验,无序资料则应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方差齐性检验、正态性检验后,组内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如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齐性,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1.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心绞痛分级、基础疾病、血管内皮功能重要指标(FMD、NO、ET-1)、中医证候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积分、西雅图中五组内容的评分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均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心绞痛总有效率:两组受试者治疗后心绞痛程度均有改善(P<0.05),但相比下,治疗组总有效率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前后FMD:两组受试者经治疗后FMD水平均较前有所升高(P<0.05),但治疗组的升高水平更为明显(P<0.05);4.治疗前后NO、ET-1水平:两组受试者经治疗后的血清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1水平均较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5.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受试者经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程度更为显着(P<0.05);6.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两组受试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均较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总有效率84.91%高于对照组的6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前后SAQ各个小组评分:两组受试者经治疗后SAQ内容中各个小组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西雅图内容除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0.05)外,其余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完成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105例受试者生命征平稳,两组受试者在研究过程中各项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阳宣痹汤可有效改善痰瘀互结型SAP患者的心绞痛情况及血管内皮功能,并显着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验证,值得临床推荐。2.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后发现,通过运用中医药干预血管内皮功能的方式治疗SAP一直是近30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所在,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中成药及治法中,多涉及芳香温通,益气活血类别的中药组分及相关治则,一定程度上验证此研究开展的科学性。3.通过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通阳宣痹汤治疗SAP的作用机理,预测出通阳宣痹汤中含有许多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确切改善作用有效化学成分,如豆甾醇、β-谷固醇、异鼠李素、卡维丁、8-异戊烯基山奈酚等,进一步通过拓扑分析发现通阳宣痹汤含有许多与SAP疾病紧密相关潜在核心靶点,如VEGFA、PPARG、CAT、TP53、SOD1等,为未来大中心、多样本的进一步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参考。
李晓辉[10](2020)在《散结通脉方通过调节自噬因子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中医“瘀能化水”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实验研究探讨散结通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及其与脂质代谢、巨噬细胞自噬的关系,阐明散结通脉方治疗AS的作用机制,以此为中医药治疗AS及“瘀能化水”理论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选取7周龄雄性C57BL/6Cnc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Control组),及以C57BL/6Cnc小鼠为背景的7周龄雄性ApoE-/-小鼠50只,普通饲料喂养至10周龄后,ApoE-/-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分为模型组(Model组),阳性药阿托伐他汀组(LPT组),散结通脉方低、中、高剂量组(SJTM-L组、SJTM-M组、SJTM-H组)。除空白组给予正常饮食外,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9周,建立AS模型。然后阳性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0.0026mg/g/d)灌胃,散结通脉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生药浓度为0.0085g/g/d、0.017g/g/d、0.034g/g/d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均给予剂量为0.025ml/g/d生理盐水灌胃。实验干预期间不控制小鼠饲料及饮水。各组灌胃给药4周后,处死小鼠及分离心脏和胸腹主动脉。进行下列实验,实验一:观察散结通脉方对小鼠主动脉斑块组织及血脂的影响。采用HE染色法检测小鼠主动脉的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血脂(TC、TG、LDL-C、HDL-C)水平。实验二:观察散结通脉方对主动脉斑块组织中脂质代谢相关蛋白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脂质逆转运相关蛋白ABCA1、ABCG1及脂质摄入蛋白SR-A1、CD36的表达,及RT-PCR法检测ABCA1、ABCG1、SR-A1、CD36mRNA的表达。实验三:观察散结通脉方对主动脉斑块组织中巨噬细胞自噬相关因子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自噬蛋白LC3II/I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检测自噬因子Beclin 1、p62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一:(1)HE染色结果:Model组主动脉结构不完整,内膜不光滑,有显着斑块组织形成;通过药物干预后,SJTM组中斑块呈浓度依赖型减少,未见大量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及其它细胞因子浸润,SJTM-H组和LPT组可显着减少斑块病变。(2)通过药物干预后,ApoE-/-小鼠AS模型血脂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SJTM-H组、SJTM-M组及LPT组血脂TC、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01,P<0.01,P<0.05),SJTM-H组、LPT组TG水平下降有差异(P<0.05),SJTM-M组TG水平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SJTM-L组TC、TG、L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有下降趋势;在HDL-C方面,SJTM-H组、SJTM-M组及LPT组水平明显升高(P<0.001,P<0.01,P<0.05),而SJTM-L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升高趋势。实验二:(1)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通过药物干预后,胆固醇逆转运相关蛋白表达均升高,SJTM-H组和LPT组中ABCA1、ABCG1表达显着上调(P<0.001,P<0.05);SJTM-M组ABCG1蛋白表达上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BCA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SJTM-L组ABCA1、ABCG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药物干预后,脂质摄取蛋白表达均有所下降,SJTM-H组、SJTM-M组和LPT组中SR-A1、CD36蛋白表达显着下调(P<0.001,P<0.01,P<0.05),SJTM-L组SR-A1、CD36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下调趋势。(2)通过RT-PCR法检测发现:通过药物干预后,SJTM-H组、SJTM-M组和LPT组中ABCA1、ABCG1mRNA表达显着上调(P<0.01,P<0.05),SJTM-L组中ABCA1、ABCG1mRNA上调无统计学意义(P>0.05);SJTM-H组、SJTM-M组、SJTM-L组和LPT组中SR-A1mRNA表达显着下调(P<0.001,P<0.01,P<0.05),SJTM-H组和LPT组中CD36mRNA表达下调明显(P<0.01),SJTM-M组和SJTM-L组CD36mRNA表达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仍有下降趋势。实验三:(1)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经药物干预后,SJTM-H组、SJTM-M组和LPT组中LC3II/I比值显着上调(P<0.001,P<0.05),SJTM-L组LC3II/I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JTM-H组、SJTM-M组、SJTM-L组和LPT组中Beclin 1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0.001,P<0.05);SJTM-H组、SJTM-M组和LPT组中p62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01),SJTM-L组p62蛋白表达略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RT-PCR法检测发现:SJTM-H组、SJTM-M组和LPT组中Beclin 1mRNA表达显着上调(P<0.01,P<0.05),SJTM-L组Beclin 1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SJTM-H组和LPT组中p62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P<0.05),SJTM-M组和SJTM-L组p62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有下调趋势。结论:1.散结通脉方可有效改善ApoE-/-小鼠AS模型中主动脉组织斑块病变程度,发挥抗AS的作用。2.散结通脉方能显着降低ApoE-/-小鼠AS模型中血脂(TG、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还可上调胆固醇逆转运蛋白ABCA1、ABCG1表达,及下调胆固醇摄入蛋白SR-A1、CD36的表达,从而抑制主动脉组织脂质的蓄积。3.散结通脉方可以调节主动脉斑块组织中巨噬细胞自噬相关蛋白水平,上调LC3II/I、Beclin 1表达,下调p62表达,可见散结通脉方通过调节动脉组织中巨噬细胞自噬发挥防治AS的作用。综上所述,散结通脉方可能通过促进主动脉斑块组织中巨噬细胞自噬及调节脂质代谢,从而达到防治AS的作用。
二、痰瘀同治方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管内皮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痰瘀同治方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管内皮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痰瘀同治法干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有效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冠心病PCI术后的病因病机研究 |
2 中医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的研究现状 |
3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PCI术后的研究现状 |
4 我国PCI的发展现状 |
5 小结 |
资料与方法 |
1 文献来源 |
2 检索方式及检索策略 |
3 研究对象 |
4 评价方法 |
5 数据处理 |
结果 |
1 检索结果 |
2 Meta分析 |
3 敏感性分析 |
4 发表性偏倚 |
讨论 |
1 纳入文献分析 |
2 主要评价指标分析 |
3 次要评价指标分析 |
4 影响因素分析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2)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化痰活血法干预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
1 理论基础 |
2 临床应用 |
3 作用机制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
1 发病机制 |
2 治疗进展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李军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总结 |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辨证思路及分型 |
2.1 辨轻重缓急 |
2.2 辨病在气分或血分 |
2.3 辨病所在脏腑 |
3 常用治法方药 |
3.1 行气化痰宣痹法 |
3.2 益气温阳宣痹法 |
3.3 理气活血法 |
3.4 散寒活血法 |
3.5 清热解毒,滋阴通脉法 |
4 医案举隅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西医诊断标准 |
1.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及终止试验标准 |
1.6 医学伦理及注册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样本量计算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评价标准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疗效指标 |
3.3 安全指标 |
4 讨论 |
4.1 UA的中西医认识 |
4.2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4.3 研究结果 |
4.4 不足与展望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调控p53/SLC7A11介导的氧化损伤及铁死亡抗AS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防治AS的潜在分子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基于p53/SLC7A11介导的氧化损伤及铁死亡探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基于p53/SLC7A11介导的氧化损伤及铁死亡探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对ox-LDL介导的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与氧化损伤及铁死亡相关性及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4)化痰通络止痛汤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诊断标准 |
3.试验方法 |
4.观察指标及方法 |
5.安全性评价 |
6.统计学方法 |
7.样本含量估算 |
结果 |
1.一般资料 |
2.临床疗效分析 |
3.安全性检测 |
讨论 |
1.立题依据 |
2.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辨证分型 |
3.从“痰瘀”论述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
4.痰瘀与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联系 |
5.化痰通络止痛汤分析及组方依据 |
6.疗效分析 |
7.安全性评价 |
8.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6)活血化痰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循证医学分析与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经典名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
1 经典名方 |
2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辨证论治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西医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 |
1 血清炎症因子 |
2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循证医学分析 活血化痰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
1 资料与设计 |
2 文献检索与处理 |
3 结果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药效学研究 活血化痰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的药效学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一 PubMed检索策略 |
附录二 Meta分析涉及的方剂组成 |
附录三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
附录四 Elisa检测结局指标的浓度计算方法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老年冠心病中医研究概况 |
1 病因病机研究 |
1.1 瘀血内阻,血行失畅 |
1.2 情志异常,七情内伤 |
1.3 饮食不节,失于运化 |
1.4 风寒湿邪,内舍于心 |
1.5 劳逸失度,正气虚弱 |
1.6 年迈体虚,精血渐衰 |
小结 |
2 中医药治疗研究 |
2.1 中药提取物治疗 |
2.2 辨证论治 |
2.3 中成药治疗 |
2.4 穴位疗法 |
2.5 存在问题 |
第二部分 老年冠心病的中医处方规律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来源 |
1.2 文献筛选标准 |
1.3 数据录入与核对 |
1.4 中药名称的规范 |
1.5 数据库的建立及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心血瘀阻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
2.2 气滞血瘀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
2.3 气虚血瘀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
2.4 肾虚血瘀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
2.5 阳虚血瘀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
2.6 痰瘀互结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
2.7 痰阻心脉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
2.8 阴寒凝滞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
2.9 气阴两虚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
2.10 心肾阴虚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
2.11 阳气虚衰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
2.12 阴阳两虚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
3 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配伍规律小结 |
3.1 多脏并调,整体施治 |
3.2 识症治标,扶正顾本 |
3.3 补虚为主,消补兼备 |
结语 |
1 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
2 研究结果的创新性 |
3 研究中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益心健脑汤网络药理学分析 |
1 思路与方法 |
2 探讨与分析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生简介 |
发表论文 |
(8)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徐慧教授治疗胸痹(稳定性心绞痛)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数据挖掘与临床研究 |
1. 数据来源 |
2. 研究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心绞痛分级标准 |
2.3 中医诊断标准 |
2.4 证候诊断标准 |
2.5 病例纳入标准 |
2.6 病例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病例采集整理 |
3.2 病例资料标准化、规范化 |
3.3 数据分析软件 |
3.4 病例资料录入与核对 |
3.5 统计学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患者基本资料统计 |
4.2 临床表现统计 |
4.3 证候统计 |
4.4 合并西医疾病统计 |
4.5 用药规律统计 |
4.6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 |
4.7 熵聚类与新方分析 |
讨论与小结 |
1. 临床资料分析 |
1.1 年龄、性别分析 |
1.2 症状、证候分析 |
2. 基于数据挖掘的徐慧教授治疗胸痹用药规律分析 |
2.1 常用药性味及归经分析 |
2.2 常用单味中药分析 |
2.3 常用药对组合举例 |
2.4 新方分析 |
3. 小结 |
4. 病案举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着作 |
(9)通阳宣痹汤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文献研究一:SAP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分析及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医药干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SAP的现状研究 |
1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
2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医药干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SAP的现状研究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3 基于文献计量学研究讨论内容 |
文献研究二:《伤寒杂病论》对胸痹的认识与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通阳宣痹汤治疗SAP的分子机制分析 |
1 《伤寒杂病论》中关于CHD的记载 |
2 《伤寒杂病论》中关于CHD病因病机的阐释 |
3 治疗原则 |
3.1 治病求本 |
3.2 标本兼治 |
3.3 从肾论治 |
4.卢健棋教授通阳宣痹汤创方理念 |
5.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通阳宣痹汤治疗SAP的分子机制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 |
5.3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的讨论内容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通阳宣痹汤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 |
1.4 研究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疗效评定指标 |
1.7 伦理学要求和知情同意 |
1.8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疗效分析 |
3 讨论 |
3.1 组方背景 |
3.2 组方分析 |
3.3 单味药物的药理学相关研究 |
3.4 本研究结果分析 |
3.5 进一步扩充文献研究内容的缘由 |
3.6 展望 |
第三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药对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概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10)散结通脉方通过调节自噬因子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中西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概况 |
第二章 自噬在抗AS方面的研究进展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散结通脉方对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组织及血脂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散结通脉方对主动脉斑块组织中脂质代谢相关蛋白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散结通脉方对主动脉斑块中巨噬细胞内自噬因子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四、痰瘀同治方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管内皮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痰瘀同治法干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有效性的系统评价[D]. 赵慧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田盼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调控p53/SLC7A11介导的氧化损伤及铁死亡抗AS的机制研究[D]. 何信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化痰通络止痛汤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D]. 巴俊松.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5]痰瘀同治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 李想,张华敏,佟琳,张磊,唐丹丽.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07)
- [6]活血化痰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循证医学分析与药效学研究[D]. 郭建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规律研究[D]. 尹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徐慧教授治疗胸痹(稳定性心绞痛)的用药规律[D]. 张琦.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通阳宣痹汤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林浩.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散结通脉方通过调节自噬因子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晓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