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同中业务提供点的实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徐君泽[1](2021)在《基于智能合约的融资租赁系统关键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业务真实性是控制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的关键。区块链作为建立信任的机器,有助于解决不同机构、不同系统、不同地域间的信任问题。然而区块链身份的匿名性,为现实业务交易带来风险。本文针对基于区块链交易主体的可信性及多方交易的安全性、业务真实性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区块链交易中身份的可信性,提出了基于智能合约的可信身份模型SCTIM。该模型将CA认证数字证书引入区块链身份体系,利用智能合约技术解决了传统公钥基础设施的证书链构建复杂的问题。SCTIM模型中,设计了区块链数字证书,提出了新的跨域认证方法。模型在不改变原有PKI信任域层次的前提下,利用验证证书的哈希值取代传统签名构建证书链。利用SVO逻辑证明其保障了安全性,对比现有方案,提高了跨域认证效率。2.针对融资租赁业务真实性难以甄别,难以满足法律合规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智能合约的多方电子合同模型SCMECM。利用智能合约实现电子合同的签订,保证各方不可抵赖。引入CA认证的数字证书,利用可信签名保障业务交易满足法律合规性。采用SVO逻辑形式化分析,对其安全性进行论证,证明其安全性。经过实验测试,模型性能优于现有方案。3.利用本文提出的基于智能合约的可信身份模型SCTIM和多方电子合同模型SCMECM,构建并实现了基于智能合约的融资租赁业务系统。对其系统架构,智能合约进行设计,搭建以太坊私链环境并实现原型系统。对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验证系统的可行性。
罗得寸[2](2021)在《基于区块链的安全通讯与隐私数据共享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相关应用的不断落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可信商业经济也在逐渐铺开。安全可信的数据通信与共享是区块链应用的组成部分,中心化的通信机制存在单点失效、易被攻击以及隐私被窃取的问题。去中心化的安全隐私通信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基于区块链的链上安全通信机制,近年来已获得相关技术的支撑。基于区块链的链上通信技术符合区块链的价值理念,在多方对等机构组织中能够无中心控制而运行,且记录可验证、不可篡改。而链上通信确保安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私泄露的问题。本文针对区块链现实应用场景中关于链上安全隐私通信的需求,开展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调研,对比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链上通信与数据共享的方案以及区块链上的隐私保护方案,寻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安全通信与隐私数据共享方案。该方案依托区块链技术保证用户在无中心环境下实现安全的链上通信,同时能够有效解决针对区块链场景下数据公开而导致的用户关系隐私泄露问题。本文工作如下:(1)针对区块链应用对安全通信的技术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链上安全通信方案。鉴于区块链不可篡改但性能效率不高的特点,本方案引入了IPFS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消息数据链下分布式存储的同时,可确保消息数据的完整性。此外,本方案还引入了密文策略属性加密算法,以机构节点为单位,使得消息数据在链上能够安全可靠地分发与中转。方案还利用非对称加密算法,让机构节点托管用户消息,确保用户在离线状态下的数据保密,且依然能够在上线时正确解密消息密文。最后,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分析与效率对比来阐明本方案能够实现安全的链上通信。(2)为了解决通信用户关系隐私易泄露的问题,本文对链上安全通信方案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可隐私保护的链上通信方案。本方案利用可验证随机函数实现通信发送方的身份隐私保护,防止业务链其他参与方或者系统外部用户通过各种手段获取链上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进而获取参与方的隐私行为。最后,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分析表明,本方案能够有效保护用户链上消息发送记录的隐私,且提高了通信方案的效率。(3)针对电子公文应用场景,本文基于可隐私保护的链上安全通信方案设计与实现电子公文安全隐私传输系统。系统的设计实现根据应用架构划分了四个层次,分别是为前端层、后端层、合约层、持久层;根据功能模块划分为用户管理模块、区块链展示模块、公文管理模块、界面模块。最后给出了系统的部分功能演示,以说明可隐私保护链上安全通信方案在电子公文传输领域的应用可行性。
叶剑[3](2021)在《基于Ad hoc智能路由器的渔用终端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我国海域广阔、海产资源丰富,有着众多的港口和大量的海洋渔业工作人员,海洋渔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研究更加先进的海洋渔用通信系统的需求就愈发迫切。Ad hoc网络具有去中心化、自组织、不依赖固定基础设备而快速搭建的特点,因而适用于无固定基站且网络拓扑动态变化的海洋通信系统。基于Ad hoc智能路由器的渔用终端可以构建海洋渔用Ad hoc网络,实现船舶间通信的功能。本文设计了基于Ad hoc智能路由器的渔用终端的应用软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渔用Ad hoc网络资源调度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实现了基于Ad hoc智能路由器的渔用终端的人机交互软件,相较于传统渔用终端使用的小型嵌入式操作系统,提升了人机交互体验。采用视频播放、实时广播消息滚动显示、实时船只信息显示和其他提示四部分实现人机交互主界面;采用自制的USB键盘和开发的智能输入法实现人机交互输入。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终端人机交互功能满足通信需求,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2、为满足用户使用渔用终端收看广播节目的需求,设计并开发了基于Ad hoc智能路由器的渔用终端流媒体播放器软件。广播节目由渔用通信系统的音视频广播服务器发射出来,经短波无线传输后,由Ad hoc智能路由器接收并通过无线Wi Fi发送至多个具有Android操作系统的终端上。所开发的终端上的播放器软件,使用FFmpeg工具对接收的流媒体数据进行解码、解封装处理,从而获取到原始音视频数据,然后调用相关应用程序接口播放出音视频。测试结果表明所编写的播放器软件运行正常。3、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渔用Ad hoc网络资源调度机制,该机制充分考虑不同通信业务的优先级,根据网络中通信业务数据流与渔用Ad hoc网络的状态,为不同通信业务数据流动态分配其占据的网络带宽资源,提高了渔用Ad hoc网络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资源调度机制,与先来先服务(FCFS)机制和轮询(RP)机制相比具有更高用户满意度。
范思嘉[4](2021)在《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物联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物理网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物联网应用为人们带来了智能化的工作模式和生活方式,但随之而来的信息数据的隐私安全问题却不容忽视。物联网应用通过各种终端设备收集到的涉及用户隐私的信息数据,在生产、传输、处理、存储的过程中存在被泄露、丢失、篡改的风险,使得用户数据的隐私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而区块链自问世以来,就以其卓越的安全性而闻名,其所使用的密码学技术、独特的信任机制以及区块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为物联网的数据隐私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本文旨在研究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物联网架构,提出了一个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物联网的数据隐私安全的新方案。本文主要工作如下:提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物联网架构。基于对使用区块链技术保障物联网数据隐私安全的可用性与可行性的理论分析,并综合考虑了物联网的终端设备资源有限、业务量大、实时性要求高、数据海量等特点,以及区块链的高安全性、不可篡改、便于审计的优势与事务延迟高、事务吞吐量低、链式存储的短板,设计出了一个能够完全发挥区块链的各种优势并且最大限度降低了区块链的短板所引入的负面影响的物联网架构,从而使区块链能够更好地服务物联网,保障物联网的数据隐私安全。设计了适用于物联网环境下的区块链共识算法。鉴于区块链应用于物联网场景这一情况,结合物联网应用场景的一般特点,对区块链的核心——共识算法进行了设计。所提出的共识算法基于经典的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PBFT)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机制以保障共识算法的正常运行以及效率提升,通过仿真实验证实了该共识算法具有更高的共识效率与事务吞吐量,使得区块链能够更好地为物联网提供服务。设计了适用于新提出的物联网架构的业务处理流程。针对于所提出的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物联网架构特点,设计出了一套完善的处理物联网业务的流程方案。针对不同的物联网业务类型,即常规业务、上链业务以及与链交互业务,分别制定不同的业务处理流程,在兼顾了区块链的利用效率的同时,保证了物联网业务处理的实时性与高效性,最终实现了一个可行的可信物联网架构。
柯海波[5](2021)在《计量资产库存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计量资产设备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主要用于供电终端的电能计量。由于计量资产设备和供电企业的其他物资库存管理要求存在较大区别,例如需通过专门的库区、库房和储位进行存储等。因此,通常需要采用专用的库存业务进行管理。为了配合攀枝花供电公司计量资产设备的库存管理要求,本文设计和开发了计量资产库存管理系统。基于系统的研发项目经验,详细分析和研究了该系统的技术方案及研发方法。1.首先对攀枝花供电公司的计量资产设备库存管理业务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本系统的研发必要性。同时对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进行分析考察,明确系统的研发目标。2.基于UML技术和Java Web技术对系统进行功能方案设计,包括系统的总体方案、功能模块详细功能方案和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等。3.按照系统的技术和功能方案设计,对系统的功能模块实现流程、方法、关键代码等进行了分析,并说明展示了系统的部分功能运行界面。4.采用黑盒测试法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分析,利用功能测试用例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并整理介绍系统的功能BUG等测试结果。同时通过Load Runner工具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验证,模拟系统的并发压力环境,考察系统的响应时间等指标是否达到预期要求。通过系统测试和上线应用,得到系统达到了预期的研发目标,满足了攀枝花供电公司的计量资产设备库存管理的自动化管理要求。通过系统的应用,能够提高计量资产设备库存管理的总体效率,同时为其他供电企业的计量资产设备库存管理业务数字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殷俊[6](2020)在《BB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往来贸易日益频繁,对于大多数的生产型企业来说,原料供应是首要问题,特别是工业企业,原料物流运输成本是首要考虑问题,船运业因其成本较低的先天优势,推动了沿海、江、河的港口企业的发展。同时,港口的建设对于城市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依托,港区的建设,会引入较多投资较大的工业产业,连带与之关的产业随之兴建,人口在此处聚集,其他服务型产业也会随之搭建。因此,可以说港口产业凭借其集群的显着优势,带动着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港口建设投资较大,搭建之后,如何发展引人深思,并非所有的港口从建设,经发展,到成熟都是一帆风顺的,大多数港口在发展过程中夭折,因此港口应采用怎样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做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就是论文研究的出发点,通篇思路首先是通过对当今港口所在的大环境进行梳理,提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然后结合相关文献明确研究内容与方法,再通过理论研究搭建文章整体框架。选取BBG公司商业模式演变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创新的驱动因素与驱动机制,同时结合现阶段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策略。研究发现:企业发展,历经多个阶段,在每一阶段,涉及的因素不断变化,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增加,主要表现在经济、自然、社会三个方面,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也随三者的关系变化而变化;把握三者的平衡,认清三者关系,及时做出调整,改变固有商业模式,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刘云娇[7](2020)在《基于4PL的“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提出船舶行业作为军民结合战略性和现代综合性的产业,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技术装备,为国家实施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近些年来,世界造船业陷入高技术船舶市场急剧萎缩、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不景气和主流船舶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等困境。和世界造船业处境相似,我国船舶行业处境也不容乐观,各船海工业企业均面临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压力,迫切需要船海装备制造用物资、尤其是品种规格最多的船用钢材实行综合一体化的“点到点”物流配送服务。2019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了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船舶钢贸物流正是船舶制造业与物流行业的融合,因此研究船舶钢贸物流转型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本文在研究“互联网+钢贸”、“互联网+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理论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钢贸物流”的内涵、类型和服务模式。其中将类型按照构建的主体不同分为钢企与船海企合建、钢企与钢贸商搭建、钢贸商与船海企联盟三类。服务模式分为自营服务模式、第三方服务模式、联合服务模式和第四方物流服务模式四种,且每种服务模式特征和适用性都各不相同。(2)本文基于4PL“互联网+钢贸物流”的发展现状,通过文献法和专家访谈法得出了16个影响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发展的相关因素,通过德尔菲法对16个影响因素进行二轮的专家筛选,专家建议删除监管体系完善程度和财政支持力度、将信息化水平细分为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合作商信息化水平,最终得出15个影响4PL发展的因素,如企业协同管理能力、专业人才占比、4PL意识和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等。(3)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和区间层次法对识别出的15个影响“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先通过ISM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对15个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将影响因素分为了5层,其中第一层和第二层归为表层影响因素,第三层和第四层归为深层影响因素,第五层则是根本影响因素;最后通过IAHP法(Interval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对每个层次影响因素进行权重计算,得出每个层次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中表层影响因素中企业协同管理能力影响最大,深层影响因素中企业整合供应链资源能力影响最大,根本影响因素中客户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影响最大。(4)依据分析出的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的关键影响因素,结合中船工业集团公司的发展现状,本文基于4PL各个阶段运作模式给出集团公司发展4PL“互联网+钢贸物流”的路径建议,具体包括前期协同运作模式发展路径建议、中期方案集成商运作模式发展路径建议以及后期行业创新者运作模式发展路径建议。
王常青[8](2020)在《我国校园网贷法律规制研究》文中指出“互联网+”发展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被纳入国家发展计划中,并有效推行普惠金融政策。我国大学生数量多,消费金融需求旺盛,理所应当成为普惠金融的践行者,且催生了新互联网金融方式出现——校园网贷。近年,校园网贷是互联网金融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之一,由于高效便捷,迎合了社会快速发展和经济压力缓解的现实,获众多大学生青睐。在满足大学生消费需求同时,校园网贷发展也频出问题。本文借助互联网问卷调查与校园网贷违法类型(裸条借贷、欺骗借贷、套路借贷)分析,发现校园网贷发展中存在:校园网贷主体资格合法性问题、校园网贷侵犯大学生权益问题、校园网贷运作机制问题、大学生权利救济问题,导致诸多大学生陷入不良网贷的泥沼,不仅荒废学业,甚至付出生命代价。当前,经济层面、主体层面、制度层面、监管层面的不完善,共同造成校园网贷实践中的失范。校园网贷发展问题,应亟需重新审视与关切。否则,将严重侵犯大学生合法权益,更危及正常的社会金融秩序。笔者认为从以下方面对校园网贷进行合理规制:变革校园网贷规制思路方面,承认良性校园网贷合法地位、正视大学生主体地位;完善校园网贷法律制度方面,提高校园网贷立法位阶、制定校园网贷监管实施细则;严格校园网贷监管机制方面,明确校园网贷监管机构、严格校园网贷市场准入和退出、规范校园网贷运行机制、建立校园网贷行业自律组织;加强校园网贷平台建设方面,强化网贷平台风险评估、鼓励网贷平台创新;塑造校园网贷社会环境方面,营造信用环境、创造教育环境;构建校园网贷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方面,完善线上纠纷解决机制、完善线下纠纷解决机制。校园网贷的失范,不只是行业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只是监管问题,也是自律问题;不只是眼前问题,也是未来问题。对校园网贷发展,要有审慎与开明的态度,“堵”与“疏”结合的监管方式,才能确保其合理有序发展。
林雪[9](2020)在《电力通信网中故障驱动的业务重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电力通信网支撑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彼此耦合紧密。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的不断深入建设,其网络结构日渐复杂化,承载的业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传输的信息量有增无已。然而,无可避免的网络故障将直接导致电力系统的运行异常,造成大量信息丢失,影响人民基本生活且范围广泛。同时,电力通信网对于生存性的高要求也决定了电力通信网应该具备优秀的故障恢复能力。因此如何应对网络故障减少损失是当前电力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不断提升的网络灵活性使得业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调配,为业务重构提供了可行性与现实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两种不同故障情况的恢复机制进行了研究。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Q-Learning的电力通信网并发故障业务重构机制。针对电力通信网多点并发的故障情况,本文综合考虑了电力通信网各个安全区业务的不同特征需求和各异的重要度,结合强化学习,通过对未受损业务按需进行重构的方案,实现对网络带宽资源碎片的整合,完全恢复关键业务。该机制在提高业务重构成功率的同时,能够均衡网络各链路的风险度,使业务尽可能均衡地承载于网络中。仿真结果显示,该机制在时延和网络资源增加的容许范围内,获得了更高的业务重构成功率和更低的网络风险。二、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险意识的电力通信网区域内连续故障业务重构机制。针对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各网络组件故障时间的不同、继而造成业务重构路径失效形成连续故障的问题,本文为业务设置了风险上限和下限两个阈值,将端到端风险高于上限的未受损业务视为濒危业务。该机制引入多智能体强化学习,为濒危业务和已受损业务进行重构,以此提升业务恢复的有效性。仿真结果显示,故障对网络元件影响的概率大小对业务重构的影响较大,在具有较低影响概率的网络中,停止工作的网络元件数量以及需要重构的业务数量较低;同时,较低的风险阈值下限意味着需要重构更多的濒危业务。该机制不仅适用于网络故障发生后的被动恢复,也适用于一些灾难来临前的主动保护。相对于无风险意识的业务恢复或保护机制,该机制能够同时降低网络故障造成的直接损失以及潜在风险隐患的可能损失。三、设计开发了电力通信网业务重构仿真平台。针对当前缺少实用合理的手段对各类规划优化方案进行验证和评估的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了应用于电力通信网的业务重构仿真平台。该平台提供了易用的可视化操作界面,能够更方便地评估网络的运行质量、验证分析网络规划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可行性。同时将本文提出的两种业务重构机制应用至该平台中。
王晴晴[10](2020)在《基于LTE-R的铁路关键任务视频的研究》文中认为铁路移动通信系统作为高速铁路正常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关键基础设施,在铁路行车调度、故障监控、养护维修以及应急救援等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铁路智能化发展方向的明晰,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向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发展成为必然。铁路专用宽带移动通信系统LTE-R(Long Term Evolution-Railway)因其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等优势,除传统语音业务外,还可满足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业务在带宽方面的需求,进而对铁路的运输安全、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更多的保障。目前国内外围绕LTE-R业务展开了相关标准化工作。但通过调研可以发现,现阶段LTE-R业务的研究仍存在以下局限:(1)国际铁路联盟发布的下一代铁路移动通信用户需求规范,仅定义了用户需求,未对系统架构、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说明;(2)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提出了关键任务通信MCC(Mission Critical Communication)机制及相关协议,这虽然提供了一种集群业务实现方法,但主要面向公安消防等场景,不满足铁路特殊场景下的集群业务需求(如位置寻址、功能寻址等);(3)国内外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集群业务中的语音通信领域,还未明确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视频通信业务的实现方式。为解决上述局限性,本文致力于完善LTE-R系统架构并基于LTE-R系统设计铁路视频业务的实现方案。本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对LTE-R系统需求规范及业务需求规范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作为方案设计依据。通过对3GPP公共安全系统中的LTE、演进型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e MBMS(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s)、MCC系列协议及架构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完整的基于MCC机制的LTE-R系统逻辑架构,该架构可用于实现铁路特殊视频业务,即铁路关键任务视频。而后将LTE-R铁路视频业务分为两大步骤予以实现:一是依据LTE-R业务的特殊应用场景及需求,对基于位置、功能码的视频业务和基于多播承载的组通信业务使用时序图设计业务流程;二是围绕上述业务设计,完成了LTE-R应用层功能模块MCVideo(Mission Critical Video)服务和MCInformation(Mission Critical Information)服务的设计开发,并对MCC应用系统与多播系统间的接口及其他用于支持业务实现的接口进行了设计,完成了信令编码定义等工作,将所设计的业务流程在系统中予以实现。最后,以LTE-R系统及业务需求为测试参考依据,基于实验室LTE-R系统测试平台对业务功能、信令流程及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LTE-R系统中基于MCC机制的铁路关键任务视频业务及基于多播承载的组通信业务的功能实现;通过性能评估,分析并提出了铁路关键任务视频业务的关键性能指标和业务优化方向,对未来LTE-R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二、智能同中业务提供点的实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能同中业务提供点的实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智能合约的融资租赁系统关键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跨域认证相关研究 |
1.2.2 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相关研究 |
1.2.3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合同相关研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 |
2.1 PKI/CA技术 |
2.1.1 PKI/CA组成 |
2.1.2 PKI/CA认证模型 |
2.2 SVO逻辑 |
2.2.1 SVO逻辑语法符号 |
2.2.2 SVO逻辑推理规则及公理 |
2.2.3 SVO逻辑推理目标 |
2.3 区块链相关技术 |
2.3.1 区块链概念 |
2.3.2 智能合约 |
2.3.3 以太坊账户与交易 |
2.4 区块链通信原语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智能合约可信身份模型SCTIM |
3.1 SCTIM体系结构 |
3.1.1 模型设计 |
3.1.2 区块链设计 |
3.1.3 CRL机制 |
3.2 SCTIM跨域身份认证机制 |
3.2.1 可信身份上链设计 |
3.2.2 跨域身份认证方案 |
3.3 形式化安全分析 |
3.3.1 形式化安全描述 |
3.3.2 认证目标 |
3.3.3 初始假设 |
3.3.4 推理过程 |
3.4 模型综合分析 |
3.4.1 模型安全性分析 |
3.4.2 模型性能分析 |
3.4.3 模型特点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智能合约的多方电子合同模型SCMECM |
4.1 SCMECM体系结构 |
4.1.1 模型设计 |
4.1.2 区块链设计 |
4.2 多方电子合同协议 |
4.2.1 系统初始化 |
4.2.2 多方电子合同协议 |
4.3 形式化安全性分析 |
4.3.1 形式化安全描述 |
4.3.2 认证目标 |
4.3.3 初始假设 |
4.3.4 推理过程 |
4.4 模型综合分析与测试 |
4.4.1 模型安全性分析 |
4.4.2 模型性能测试 |
4.4.3 模型特点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智能合约的融资租赁系统 |
5.1 融资租赁业务 |
5.2 总体设计 |
5.2.1 系统架构 |
5.2.2 基本描述 |
5.3 基于智能合约融资租赁业务系统 |
5.3.1 可信身份注册 |
5.3.2 租赁公司融资购买 |
5.3.3 用户租赁 |
5.4 系统分析与测试 |
5.4.1 安全性分析 |
5.4.2 功能性测试 |
5.4.3 性能测试 |
5.5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致谢 |
(2)基于区块链的安全通讯与隐私数据共享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
§2.1 密码学基础 |
§2.1.1 对称加密 |
§2.1.2 非对称加密 |
§2.1.3 密文策略属性加密 |
§2.1.4 可验证随机函数 |
§2.2 IPFS分布式存储 |
§2.2.1 对象命名 |
§2.2.2 路由交换 |
§2.2.3 身份网络 |
§2.3 超级账本框架 |
§2.3.1 体系架构 |
§2.3.2 交易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智能合约的链上安全通信方案 |
§3.1 研究背景 |
§3.2 研究内容 |
§3.3 系统模型与设计目标 |
§3.3.1 系统模型 |
§3.3.2 安全模型 |
§3.3.3 设计目标 |
§3.4 链上安全通信方案 |
§3.4.1 消息预处理 |
§3.4.2 消息路由 |
§3.4.3 通信管控 |
§3.4.4 消息接收 |
§3.5 理论分析 |
§3.5.1 正确性分析 |
§3.5.2 安全性分析 |
§3.5.3 性能分析 |
§3.6 实验分析 |
§3.6.1 实验条件 |
§3.6.2 实验方法 |
§3.6.3 结果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可隐私保护的链上通信方案 |
§4.1 研究背景 |
§4.2 研究内容 |
§4.3 可隐私保护链上通信方案 |
§4.3.1 消息隐私预处理 |
§4.3.2 可验证随机证明 |
§4.4 理论分析 |
§4.5 实验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链上电子公文安全隐私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研究背景 |
§5.2 系统模型与设计目标 |
§5.2.1 系统模型 |
§5.2.2 设计目标 |
§5.3 系统设计 |
§5.3.1 开发环境 |
§5.3.2 总体设计 |
§5.3.3 功能模块设计 |
§5.3.4 系统特色与创新 |
§5.4 系统实现 |
§5.4.1 持久层服务 |
§5.4.2 后端服务 |
§5.4.3 前端服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3)基于Ad hoc智能路由器的渔用终端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人机交互研究现状 |
1.2.2 流媒体技术研究现状 |
1.2.3 网络资源调度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4 研究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渔用通信终端平台与流媒体技术概述 |
2.1 Ad hoc智能路由器概述 |
2.1.1 Ad hoc网络的定义及体系结构 |
2.1.2 智能路由器硬件平台概述 |
2.1.3 智能路由器Linux操作系统概述 |
2.2 渔用终端系统及Android开发环境概述 |
2.2.1 渔用终端硬件平台概述 |
2.2.2 渔用终端Android操作系统概述 |
2.2.3 Android软件开发技术 |
2.3 流媒体传输、封装、编码及FFmpeg工具概述 |
2.3.1 流媒体传输协议概述 |
2.3.2 音视频封装格式概述 |
2.3.3 音视频编码格式概述 |
2.3.4 FFmpeg流媒体处理工具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渔用终端软件设计与实现 |
3.1 终端软件用户需求分析 |
3.1.1 人机交互功能需求分析 |
3.1.2 流媒体播放功能需求分析 |
3.2 终端软件人机交互功能设计与实现 |
3.2.1 渔用终端显示界面与键盘输入设计与实现 |
3.2.2 渔用终端与智能路由器信息交互协议设计 |
3.2.3 求救呼与选呼人机交互设计 |
3.2.4 终端联系人与短信功能设计 |
3.3 渔用终端播放器软件设计与实现 |
3.3.1 FFmpeg工具库的交叉编译和使用 |
3.3.2 终端软件音视频渲染播放设计 |
3.3.3 终端流媒体播放软件设计与实现 |
3.3.4 视频接入控制和播放软件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渔用终端软件功能测试 |
4.1 终端人机交互软件功能测试 |
4.1.1 人机交互显示主界面功能测试 |
4.1.2 人机交互输入法软件功能测试 |
4.1.3 人机交互求救呼叫功能测试 |
4.1.4 人机交互选择呼叫功能测试 |
4.1.5 人机交互联系人与短信功能测试 |
4.2 终端流媒体播放软件功能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强化学习的渔用Ad hoc网络资源调度机制 |
5.1 强化学习与MDP基础概述 |
5.1.1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理论基础 |
5.1.2 强化学习Q-learning与 DQN算法 |
5.2 基于强化学习的资源调度机制 |
5.3 基于强化学习的网络资源调度机制 |
5.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5.4.1 收敛性分析 |
5.4.2 性能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内容总结 |
6.2 研究工作后续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物联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2.1 物联网 |
2.1.1 物联网典型架构 |
2.1.2 物联网特点分析 |
2.2 区块链 |
2.2.1 区块链基本原理 |
2.2.2 区块链核心技术 |
2.2.3 区块链特点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物联网架构 |
3.1 物联网融合区块链的分析 |
3.1.1 可用性分析 |
3.1.2 可行性分析 |
3.2 可信物联网架构 |
3.2.1 可信物联网架构的组成 |
3.2.2 可信物联网架构的运行流程 |
3.3 数据层设计 |
3.3.1 事务的结构和内容设计 |
3.3.2 区块的结构和内容设计 |
3.4 网络层设计 |
3.4.1 网络层的拓扑结构 |
3.4.2 网络层的结构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共识层设计与仿真分析 |
4.1 可验证随机函数(VRF) |
4.2 共识流程设计 |
4.2.1 共识主节点选取机制 |
4.2.2 共识协议算法 |
4.2.3 视图切换机制 |
4.2.4 基于平衡块的共识时间选取机制 |
4.2.5 基于信任的验证机制 |
4.3 共识流程分析 |
4.3.1 容错性分析 |
4.3.2 安全性分析 |
4.3.3 活性分析 |
4.4 共识层仿真分析 |
4.4.1 NS-3 网络模拟器介绍 |
4.4.2 共识协议仿真 |
4.4.3 共识协议性能分析 |
4.5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业务层设计与仿真分析 |
5.1 业务层结构关系 |
5.2 业务处理流程 |
5.2.1 常规业务处理 |
5.2.2 上链业务处理 |
5.2.3 与链交互业务处理 |
5.3 业务层运行分析 |
5.4 业务层仿真分析 |
5.4.1 仿真系统的搭建 |
5.4.2 业务处理仿真与分析 |
5.5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计量资产库存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Java Web技术 |
2.1.1 Java EE平台 |
2.1.2 JSP技术 |
2.2 SSM模式 |
2.3 数据库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需求概述 |
3.1.1 开发背景 |
3.1.2 开发目标 |
3.2 业务分析 |
3.3 功能需求分析 |
3.3.1 基本信息管理需求 |
3.3.2 出入库管理需求 |
3.3.3 盘库管理需求 |
3.4 性能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总体设计 |
4.1.1 功能模型设计 |
4.1.2 网络结构设计 |
4.1.3 功能结构设计 |
4.2 系统模块详细设计 |
4.2.1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4.2.2 出入库管理模块设计 |
4.2.3 盘库管理模块设计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1 概念设计 |
4.3.2 物理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开发环境 |
5.2 功能模块实现 |
5.2.1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
5.2.2 出入库管理模块实现 |
5.2.3 盘库管理模块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方法 |
6.2 测试环境 |
6.3 功能测试 |
6.4 性能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BB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港口地位 |
二、港口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商业模式 |
二、可持续商业模式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案例概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框架 |
第一节 商业模式理论 |
一、商业模式 |
二、商业模式创新 |
第二节 港口商业模式 |
一、国外港口商业模式 |
二、国内港口商业模式 |
第三节 研究框架 |
第三章 BBG公司商业模式演变 |
第一节 初期阶段商业模式(2006年-2010年) |
一、价值主张服务重点区域 |
二、价值创造依赖基础建设 |
三、价值获取单一 |
第二节 成长阶段商业模式年(2010 年-2014 年) |
一、价值主张服务延伸上、下游客户 |
二、价值创造新增物流渠道 |
三、增项创收的价值获取 |
第三节 扩张阶段商业模式年(2014 年-2018 年) |
一、价值主张服务全国客户 |
二、价值创造依靠多业务运作 |
三、多种渠道价值获取 |
第四节 成熟阶段的商业模式(2019年至今) |
一、价值主张服务国际客户 |
二、价值创造关联城市整体经济 |
三、航运业务全方位价值获取 |
第四章 BB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机制与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 |
一、初期阶段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分析 |
二、成长阶段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分析 |
三、扩张阶段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分析 |
四、驱动因素比较分析 |
第二节 创新驱动机制 |
一、发展初期,核心是单点突破 |
二、成长阶段,核心是运营 |
三、扩张阶段,核心是管理 |
四、成熟阶段,核心是资本 |
五、驱动机制 |
第三节 成熟阶段问题分析 |
一、市场问题分析 |
二、企业问题分析 |
三、行业问题分析 |
第五章 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策略 |
第一节 加强企业核心功能建设 |
一、增强核心功能建设 |
二、提升服务质量 |
第二节 扩大企业对外开放格局 |
一、对外开放 |
二、企业联动 |
第三节 建设企业绿色友好生态 |
一、智慧港口 |
二、绿色生态 |
第四节 强化企业体制机制构建 |
一、健全体制 |
二、培养人才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相关启示 |
一、经济保障自然 |
二、自然服务社会 |
三、社会带动经济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7)基于4PL的“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互联网+物流”综述 |
1.2.2 “互联网+钢贸”综述 |
1.2.3 4PL综述 |
1.2.4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方法概述 |
2.1 相关理论概述 |
2.1.1 “互联网+钢贸物流”理论概述 |
2.1.2 4PL理论概述 |
2.2 方法概述 |
2.2.1 解释结构方程理论概述 |
2.2.2 区间层次分析法理论概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影响因素识别 |
3.1 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发展概况 |
3.1.1 4PL“互联网+钢贸物流”发展现状 |
3.1.2 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发展现状 |
3.2 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概况影响因素识别 |
3.2.1 基于文献分析法的影响因素 |
3.2.2 基于现状分析法的影响因素 |
3.3 基于德尔菲法对影响因素筛选 |
3.3.1 初选指标筛选 |
3.3.2 第一轮专家筛选结果与分析 |
3.3.3 第二轮专家筛选结果与分析 |
3.3.4 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影响因素的汇总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ISM-IAHP的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
4.1 构建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ISM模型 |
4.1.1 建立影响因素的关联矩阵 |
4.1.2 影响因素的邻接矩阵建立 |
4.1.3 影响因素的可达矩阵建立 |
4.1.4 可达矩阵的分解 |
4.1.5 构建ISM图 |
4.1.6 解释结构模型解析 |
4.2 基于IAHP对 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建立4PL“互联网+钢贸物流”影响因素层次结构 |
4.2.2 一致性检验 |
4.2.3 计算两两比较的区间判断矩阵 |
4.2.4 影响因素总排序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发展路径 |
5.1 “中船工业”协同运作模式的发展路径 |
5.1.1 加强信息化水平协同,降低隐形物流成本 |
5.1.2 注重物流效率协同,满足客户“准时化”需求 |
5.1.3 增强集团公司与合作企业发展4PL共识 |
5.2 “中船工业”方案集成商模式的发展路径 |
5.2.1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企业竞争力 |
5.2.2 加强企业合作,提高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 |
5.2.3 加强与政府间合作 |
5.3 “中船工业”行业创新者模式的发展路径 |
5.3.1 加强资源交互,增强合作双方信任度 |
5.3.2 加强企业物流服务质量,提高客户认可度 |
5.3.3 拓展线下物流服务范围 |
5.3.4 加强创新和人才保障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解释结构方程matlab代码 |
附录3 基于4PL的“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影响因素与策略研究专家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8)我国校园网贷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
1.1.1 研究缘起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状况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 |
1.3.1 规范分析法 |
1.3.2 实证研究法 |
1.3.3 问卷调查法 |
1.4 研究框架 |
1.5 研究创新与局限 |
1.5.1 创新点 |
1.5.2 局限性 |
2 校园网贷基本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校园网贷的类型 |
2.2.1 P2P网贷平台 |
2.2.2 分期购物平台 |
2.2.3 传统电商平台 |
2.3 校园网贷的发展历程 |
2.4 校园网贷规制理论基础 |
2.4.1 法学理论 |
2.4.2 经济学理论 |
3 校园网贷现状调查及法律问题检视 |
3.1 校园网贷现状调查 |
3.1.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
3.1.2 被调查者消费情况 |
3.1.3 被调查者进行校园网贷情况 |
3.1.4 被调查者对校园网贷风险认知情况 |
3.1.5 被调查者对校园网贷的态度 |
3.2 校园网贷违法类型分析 |
3.2.1 裸条借贷 |
3.2.2 欺骗借贷 |
3.2.3 套路借贷 |
3.3 校园网贷法律问题检视 |
3.3.1 校园网贷主体资格合法性问题 |
3.3.2 校园网贷平台运作机制问题 |
3.3.3 校园网贷侵犯大学生权益问题 |
3.3.4 大学生权利救济问题 |
4 校园网贷失范原因分析 |
4.1 经济层面 |
4.2 主体层面 |
4.2.1 大学生消费观念不合理 |
4.2.2 校园网贷行业自律不足 |
4.3 制度层面 |
4.4 监管层面 |
4.4.1 校园网贷平台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完善 |
4.4.2 征信体系不健全 |
4.4.3 信息披露不透明 |
5 校园网贷规制进路选择 |
5.1 变革校园网贷规制思路 |
5.1.1 承认良性校园网贷合法地位 |
5.1.2 正视大学生主体地位 |
5.2 完善校园网贷法律制度 |
5.2.1 提高校园网贷立法位阶 |
5.2.2 制定校园网贷监管实施细则 |
5.3 严格校园网贷监管机制 |
5.3.1 明确校园网贷监管机构 |
5.3.2 严格校园网贷平台市场准入和退出 |
5.3.3 规范校园网贷平台经营行为 |
5.3.4 建立校园网贷行业自律组织 |
5.4 加强校园网贷平台建设 |
5.4.1 强化网贷平台风险评估 |
5.4.2 鼓励网贷平台创新 |
5.5 塑造校园网贷社会环境 |
5.5.1 营造校园网贷信用环境 |
5.5.2 创造校园网贷教育环境 |
5.6 构建校园网贷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
5.6.1 完善线上纠纷解决机制 |
5.6.2 完善线下纠纷解决机制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关于大学生使用校园网贷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后记 |
(9)电力通信网中故障驱动的业务重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网络结构复杂化 |
1.1.2 业务需求多样化 |
1.1.3 网络故障无可避免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常见业务重构技术 |
1.2.2 业务重构技术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3.1 面向并发故障的电力通信网业务重构机制 |
1.3.2 面向区域连续故障的电力通信网业务重构机制 |
1.3.3 电力通信网业务重构仿真平台 |
1.4 论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于Q-Learning的并发故障业务重构机制 |
2.1 问题描述 |
2.2 模型建立 |
2.3 Q-Learning算法 |
2.3.1 学习效率 |
2.3.2 折扣因子 |
2.3.3 奖励Reward |
2.3.4 行为准则表Q-Table |
2.3.5 动作选择策略 |
2.3.6 未受损业务按需重构 |
2.3.7 算法流程 |
2.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2.4.1 仿真数值设定 |
2.4.2 影响因子的分析 |
2.4.3 网络负载的影响 |
2.4.4 网络故障规模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风险意识的区域内连续故障业务重构机制 |
3.1 问题描述 |
3.2 模型建立 |
3.3 Actor-Critic算法 |
3.3.1 奖励Reward |
3.3.2 学习方式 |
3.3.3 Actor与环境的设定 |
3.3.4 濒危业务的选择 |
3.3.5 动作空间 |
3.3.6 有效动作空间 |
3.3.7 动作选择策略 |
3.3.8 算法流程 |
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3.4.1 仿真条件设定 |
3.4.2 故障模型的影响 |
3.4.3 业务风险阈值的影响 |
3.4.4 灾后恢复 |
3.4.5 灾前保护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力通信网业务重构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4.1 需求分析 |
4.2 平台设计 |
4.3 关键功能块 |
4.3.1 可视化界面 |
4.3.2 任务管理 |
4.3.3 资源管理 |
4.4 功能展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基于LTE-R的铁路关键任务视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略语 |
1 引言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不足 |
1.3 论文意义及章节安排 |
1.3.1 论文研究意义 |
1.3.2 本文章节安排 |
2 LTE-R系统需求分析及架构 |
2.1 系统功能需求 |
2.1.1 行车业务 |
2.1.2 运营及维护业务 |
2.1.3 旅客服务信息传送业务 |
2.2 系统性能需求 |
2.2.1 LTE-R系统性能需求规范现状 |
2.2.2 公共安全系统视频业务性能需求 |
2.2.3 业务建立可靠性 |
2.3 LTE-R系统架构设计 |
2.4 技术架构分析 |
2.4.1 MCVideo技术架构 |
2.4.2 eMBMS技术架构 |
2.5 本章小结 |
3 铁路关键任务视频及多播承载方案的设计 |
3.1 基于位置的业务流程设计 |
3.1.1 位置报告 |
3.1.2 位置订阅及通知 |
3.1.3 位置寻址 |
3.1.4 210/299动态组呼 |
3.2 基于功能码的业务流程设计 |
3.2.1 功能码注册 |
3.2.2 功能码注销 |
3.2.3 功能寻址 |
3.3 基于多播承载的组通信业务设计 |
3.3.1 承载调用机制选择 |
3.3.2 业务流程设计 |
3.4 软件设计 |
3.4.1 MCVideo服务器软件架构 |
3.4.2 呼叫模块状态转移 |
3.4.3 传送控制模块状态转移 |
3.4.4 MCInformation软件架构 |
3.5 接口设计 |
3.5.1 MCI-1接口 |
3.5.2 MCI-2接口 |
3.5.3 MB2接口 |
3.5.4 MCx-1接口 |
3.6 本章小结 |
4 铁路视频业务的功能验证及性能评估 |
4.1 LTE-R静态测试平台搭建 |
4.2 铁路视频业务功能验证 |
4.2.1 基于位置的视频组呼业务 |
4.2.2 基于功能码的视频呼叫业务 |
4.2.3 使用预先分配的TMGI动态建立MBMS承载 |
4.3 铁路视频业务性能评估 |
4.3.1 视频呼叫建立时延 |
4.3.2 呼叫建立的时间分布 |
4.3.3 业务建立可靠性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5.1 全文总结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智能同中业务提供点的实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智能合约的融资租赁系统关键性技术研究[D]. 徐君泽. 南京邮电大学, 2021
- [2]基于区块链的安全通讯与隐私数据共享机制[D]. 罗得寸.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02)
- [3]基于Ad hoc智能路由器的渔用终端软件设计与实现[D]. 叶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4]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物联网研究[D]. 范思嘉.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计量资产库存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柯海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6]BB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策略研究[D]. 殷俊.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5)
- [7]基于4PL的“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研究[D]. 刘云娇.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2)
- [8]我国校园网贷法律规制研究[D]. 王常青.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9]电力通信网中故障驱动的业务重构机制研究[D]. 林雪.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10]基于LTE-R的铁路关键任务视频的研究[D]. 王晴晴.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