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抗病毒作用与免疫功能的相互作用

拉米夫定抗病毒作用与免疫功能的相互作用

一、拉米夫定抗病毒作用和机体免疫功能的相互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黄婉盈,郭姝悦,张晓丹[1](2022)在《经典与新型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疗效、药用机制及不良反应》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典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与新型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用机制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辽阳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齐多夫定+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治疗,试验组给予齐多夫定+依非韦伦+替诺福韦治疗。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血肌酐、尿酸改善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着高于对照组,而CD8+T淋巴细胞计数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采用含替诺福韦的抗病毒方案治疗效果显着,安全性更高。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HIV合并结核病专业委员会[2](2022)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文中提出2017年,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共同制订并发布了第1版《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HIV合并结核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第1版共识进行了修订和更新。新版共识更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患者的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结核病的分子诊断、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启动时机与方案、结核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的诊断及处理、不良反应等方面的进展。本共识将根据最新临床研究证据定期进行更新。

李佳璇,谢宏民[3](2022)在《微生态制剂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联合治疗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分析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浆丙酮酸激酶M2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肝炎肝硬化是由于病毒性肝炎导致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使得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的疾病[1]。其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癌变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目前临床上常用药物进行治疗,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2021)在《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提出艾滋病在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制定了第一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 并于2011年、2015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了更新。2021年版指南是在2018年版指南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结果进行的更新, 主要反映了机会性感染、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暴露后预防(PEP)、暴露前预防(PrE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全程管理和预防母婴传播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本版指南详细介绍了PrEP的适应证、用药方案、随访和监测以及预防措施。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2021)在《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研究指明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肝学组牵头,于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简称《指南》)第一版,2011年、2015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了更新[1]。本版《指南》是在2018年第四版《指南》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修订而成。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肝学组,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6](2021)在《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研究说明艾滋病, 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亦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肝学组牵头, 于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下简称《指南》)第一版, 2011

马晓,薛娟[7](2021)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回顾性资料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ADV治疗,观察组患者在ADV治疗基础上进行LAM联合治疗,观察LAM联合ADV治疗的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对患者血清IL-17水平表达的影响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BV DNA载量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V DNA载量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虽均有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的HBV DNA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其HBV DNA载量差距越来越大(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7、ALT水平比较,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17、ALT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3个月检测发现,观察组患者的IL-17、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HBeAg血清转换率发现,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两组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增加,同时观察组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M联合ADV可以有效降低HBV-DNA的载量,增加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同时降低血清内IL-17、ALT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乔健健,吴雪琴,吴亦琴,徐振,吴寅涛[8](2021)在《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携带者/艾滋病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50例HIV携带者/艾滋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采用以齐多夫定为主的治疗方案,75例)和研究组(采用以替诺福韦为主的治疗方案,7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血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糖核酸(HIV-RNA)病毒载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均显着升高,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 350个/μL的占比均显着升高,且研究组显着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占比显着降低,且显着低于参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浆HIV-RNA病毒载量均呈显着降低趋势,且治疗3、6个月后研究组血浆HIV-RNA病毒载量均显着低于参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生理健康得分(PCS)、心理健康得分(MCS)、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均显着升高,且研究组均显着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着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相比于以齐多夫定为主的治疗方案,以替诺福韦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HIV携带者/艾滋病的治疗效果更显着,且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能够显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林庆,全天问,曾义岚[9](2021)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及对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效果及对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RDW,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主干内径(PVD)、门静脉血流量(PVQ)、脾静脉内径(SVD)、脾静脉血流量(SVQ)]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hild-Pugh评分及HBV DNA、RDW、ALT、AST、TBIL、HA、LN、Ⅳ-C、PCⅢ、IL-1β、TNF-α、PVD、PVQ、SVD、SVQ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BeAg转阴率及ALB、PTA、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降低RDW和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黄婉盈,郭姝悦,张晓丹[10](2021)在《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析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应用安全性。方法以收治的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完成分组,分为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以及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每周患者各55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血清HBV DNA含量、HIV RNA转阴率、ALT复常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免疫球蛋白参数为研究分析指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HBV DNA含量更低更高(P<0.05);免疫球蛋白参数上,观察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C、免疫球蛋白M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HIV R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更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未出现显着差异(P>0.05)。结论针对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应用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方法,能够降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HIV R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强化治疗效果且患者不会出现过多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二、拉米夫定抗病毒作用和机体免疫功能的相互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拉米夫定抗病毒作用和机体免疫功能的相互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经典与新型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疗效、药用机制及不良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尿酸比较
    2.2 两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
    2.3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3)微生态制剂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联合治疗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分析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浆丙酮酸激酶M2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药物应用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3.2 肝功能指标:
        1.3.3肝纤维化4项:
        1.3.4 s ICAM-1和PKM2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分析:
    2.2 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析: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分析: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4项比较分析: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 ICAM-1和PKM2水平比较分析:
3 讨论

(5)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1.1 流行现况
    1.2 传染源
    1.3 感染和传播途径
    1.4 疫情报告
    1.5 患者管理
    1.6 预防措施
2 病原学特征
3 实验室检查[7]
    3.1 HIV-1/2抗体检测
        3.1.1 筛查试验
        3.1.2 抗体补充试验
    3.2 CD4+T淋巴细胞检测
    3.3 HIV核酸检测
    3.4 HIV基因型耐药检测
4 发病机制
5 临床表现与分期
    5.1 急性期
    5.2 无症状期
    5.3 艾滋病期
6 诊断标准[12]
    6.1 HIV感染早期的诊断标准
    6.2 HIV感染中期的诊断标准
    6.3 艾滋病期的诊断标准
7 常见机会性感染[13-14]
    7.1 PCP
        7.1.1诊断
        7.1.2治疗
        7.1.3 预防
    7.2 结核病
        7.2.1 诊断[17]
        7.2.2 治疗
        7.2.3 预防[13,17,23]
    7.3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7.3.1 诊断
        7.3.2 治疗
        7.3.3 预防
    7.4 CMV感染
        7.4.1 CMV视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7.4.2 其他部位CM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7.4.3 ART
        7.4.4 预防
    7.5 单纯疱疹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25]
        7.5.1 诊断
        7.5.2 治疗
    7.6 弓形虫脑病
        7.6.1 诊断
        7.6.2治疗
        7.6.3预防
    7.7 真菌感染
        7.7.1 诊断
        7.7.2 治疗
8 抗病毒治疗
    8.1 治疗目标
    8.2 国内现有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介绍
    8.3 成人及青少年抗病毒治疗时机与方案[20-22,35]
        8.3.1 成人及青少年启动ART的时机
        8.3.2 成人及青少年初始ART方案
    8.4 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
        8.4.1 儿童[22,36]
        8.4.2 孕妇
        8.4.3 哺乳期妇女
        8.4.4 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
        8.4.5 静脉药物依赖者美沙酮维持
        8.4.6 合并HBV感染者
        8.4.7 合并HCV感染者
    8.5 抗病毒治疗监测
        8.5.1 疗效评估
        8.5.2 病毒耐药性检测
        8.5.3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8.5.4 药物浓度检测
    8.6 换药标准和治疗失败患者的抗病毒治疗[20-22,35]
        8.6.1 病毒学抑制患者的ART
        8.6.2治疗失败患者的ART
    8.7 药物间相互作用
9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
    9.1 诊断
    9.2 治疗[13]
    9.3 发生的危险因素
1 0 艾滋病相关肿瘤[21,44]
1 1 HI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及单阳家庭生育
    1 1.1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干预
    1 1.2 安全助产
    1 1.3 产后喂养指导
    1 1.4 HIV阳性孕妇所生儿童的随访
    1 1.5 单阳家庭的生育选择
1 2 HIV暴露处理与预防阻断[22,47-49]
    1 2.1 职业暴露
        1 2.1.1 暴露途径及其危险度
        1 2.1.2 HIV职业暴露后处理原则
        1 2.1.3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原则
        1 2.1.4 HIV职业暴露后的监测
        1 2.1.5 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1 2.2 非HIV职业暴露
    12.3注意事项
    1 2.4 暴露前预防(Pr EP)
        1 2.4.1 适合人群
        1 2.4.2 用药原则
        1 2.4.3 随访和监测
        1 2.4.4 注意事项
1 3 HIV感染的全程管理
    1 3.1 HIV感染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1 3.2 机会性感染的诊治和预防
    1 3.3 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的启动和随访
    1 3.4 非艾滋病定义性疾病的筛查与处理
    1 3.5 社会心理综合关怀

(7)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实验方法
    1.3 治疗及随访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HBV DNA的变化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血清IL-17、ALT水平比较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比较
    2.4 两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8)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携带者/艾滋病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D4+T淋巴细胞计数
    2.2 血浆HIV-RNA病毒载量
    2.3 生活质量评分
    2.4 不良反应
3 讨论

(9)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及对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hild-Pugh评分、HBeAg转阴率、HBV DNA及RDW水平比较
    2.2 肝功能指标比较
    2.3 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2.4 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5 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6 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10)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 HBV DNA含量对比
    2.2 两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以及ALT复常率对比
    2.3 免疫球蛋白参数对比
    2.4 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3 讨论

四、拉米夫定抗病毒作用和机体免疫功能的相互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经典与新型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疗效、药用机制及不良反应[J]. 黄婉盈,郭姝悦,张晓丹.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01)
  •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J].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HIV合并结核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2(01)
  • [3]微生态制剂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联合治疗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分析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浆丙酮酸激酶M2水平的影响[J]. 李佳璇,谢宏民. 山西医药杂志, 2022(01)
  • [4]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内科杂志, 2021(12)
  • [5]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1(11)
  • [6]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肝学组,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1(05)
  • [7]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分析[J]. 马晓,薛娟.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1(05)
  • [8]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携带者/艾滋病的效果研究[J]. 乔健健,吴雪琴,吴亦琴,徐振,吴寅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18)
  • [9]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及对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林庆,全天问,曾义岚.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1(09)
  • [10]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J]. 黄婉盈,郭姝悦,张晓丹.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09)

标签:;  ;  ;  ;  ;  

拉米夫定抗病毒作用与免疫功能的相互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