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浓香酒池水的调节

浅谈浓香酒池水的调节

一、浅谈浓香型曲酒入池水分的调节(论文文献综述)

张星星,朱立宁[1](2022)在《泥坑净雅香白酒的工艺特征和质量风格浅析》文中研究指明净雅香白酒是中国白酒传承与创新的产物,从酿酒原料、窖泥培养与窖池养护工艺、酿造及勾调工艺等方面对泥坑净雅香白酒的质量风格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索。

梁欢[2](2021)在《北方浓香型白酒窖泥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文中认为浓香型白酒特有的泥池发酵的生产工艺对其白酒发酵环境和微生物群落有绝对的依赖性,使得浓香型白酒具有了显着的地域性。本文以河北凤来仪酒业泥坑酒特有的黑龙港流域狗头窖泥窖泥为研究对象,对窖泥理化性质、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窖泥与微生物之间关系的研究,并筛选窖泥中产己酸菌株,对其产酸能力初步分析,为提高窖池发酵生产效率、酒体品质及香气、打造特有地方品牌文化酒提供理论依据。(1)选取泥坑酒的酿酒车间四个窖池的窖泥样本进行理化性质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发酵生产中窖池泥样理化性均比窖盖泥、窖皮泥、封窖泥更加优越;优质窖池较普通窖池整体理化性能更加稳定。所有窖池泥样本水分含量范围在35%~45%,pH值约5.6~7.3,氨态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范围约在69.86~448.12mg/100g,腐殖质含量范围在8.41%~16.56%。同一窖池中,窖底泥较窖壁泥水分大,pH值低,而窖泥中有效氮、磷、钾及腐殖质含量较高,理化环境更适合酿酒发酵及窖泥微生物生存。(2)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优质窖池和普通窖池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合等级曲线、香农曲线等,比较发现优质窖池较普通窖池中微生物的丰富度较低,其微生物组成更加趋向功能性,有益微生物较多。不同窖泥样间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共有的绝对优势细菌菌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共有的绝对优势真菌菌门。样本窖盖泥中物种组成最为复杂,功能性菌属占比较低。(3)优势细菌菌门中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与窖泥水分含量成正相关;厚壁菌门与腐殖质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变形菌门(Prote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flexi)与pH呈显着正相关,而与有效磷、钾及腐殖质含量呈显着负相关。优势真菌菌门中子囊菌门与pH值呈显着负相关;毛霉菌门(Mucoromyta)与pH值呈显着正相关,而与氨态氮、有效磷、有效钾、腐殖质呈显着负相关。(4)筛选分离优质窖泥中的己酸菌,得到5株细菌菌株,颜色多为乳白或淡黄色,对其进行初步定性定量分析,发酵15d左右,细菌的产酸能力在1.892-2.845mg/m L,发酵液中产酸含量随发酵时间呈递增趋势。

崔海灏[3](2020)在《十里香酒产酯酵母的筛选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里香酒拥有悠久的酿造历史,生产过程中以小麦制作中高温大曲,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为原料,续糟配料,混蒸混烧,以泥窖作为发酵容器,经过酒海和陶坛长期恒温储藏,所酿造的十里香酒具有典型的浓香风格,是河北省浓香型白酒的代表之一。本课题为河北大学与十里香股份公司项目合作课题,旨在在酒醅发酵过程中筛选出产酯酵母并应用到白酒发酵中,以提高白酒酯香及优化各种酯的组成比例。本研究从发酵酒醅(不同阶段)中分离筛选出适合十里香酒酿造的产酯酵母,结合十里香酒发酵工艺特点,分析应用之后原酒色谱骨架成分,同时对其酿酒环境适应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为通过生物途径提高十里香酒品质提供技术支持。本课题首先研究分析了酒醅指标及酒醅真菌演替规律,酒醅中水分、酸度、酒精度随发酵时间推进而升高,还原糖随发酵时间的推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淀粉随发酵时间的推进呈降低的趋势,且上、中、下层趋势基本保持一致,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在发酵后期,下层酒醅的水分、酸度、酒精度要比中层、上层酒醅高。随着发酵时间的推进,上、中、下层酒醅真菌shannon、Simpson、chao1、ACE均从整体上呈现先升高后略降低的趋势,其中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含量占总丰度的80.1%,发酵酒醅中热子囊菌属真菌、假丝酵母属真菌相对丰度整体上保持较高比例,是十里香酒酿造过程中的优势真菌属。本研究对可培养酵母菌进行了筛选分离及形态聚类。共分离得到酵母菌372株,将其区分为19个不同的形态,其中形态1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为分别占28.6%、40.2%、33.8%、22%,在所筛选的酵母中占30.9%。在十里香酒发酵过程中的前期阶段,形态1型为优势酵母菌,但在后续研究中发现形态10型为本文所研究的产酯酵母。本研究对筛选出酵母菌的产酯情况、酿酒环境适应性、分子鉴定进行了研究。通过产酯定性、定量实验及分子鉴定实验,确定形态10型酵母为拜耳结合酵母,能够代谢产己酸乙酯。该株酵母在25-30℃,pH5.0时酯酶有较高活性,葡萄糖对酯酶活性并无显着的影响,而乙醇的存在对酯酶活性呈抑制作用,Cu2+、Zn2+、Pb2+对酯酶活性均呈现出抑制作用,Ca2+、Mg2+、Mn2+、Fe3+、Na+、K+对酯酶活性呈现出激活作用。本文对产酯酵母的扩大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生产应用试验。最终确定的扩大培养条件为:葡萄糖4.63%、蛋白胨4%、酵母浸粉3%、温度32℃、pH值5.5、搅拌速率180 r/min、接种量8%。通过引入拜耳结合酵母的方式可以改善酒醅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的含量,提高己酸乙酯与乙酸乙酯的比例、达到了实验目的。

李学思,李绍亮,曹振华,闫培勋,郭淑平,孙金涛[4](2019)在《窖池自然老熟过程中窖泥理化指标及产酒质量变化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宋河新窖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新窖连续使用过程中窖泥理化指标变化规律及原酒产质量变化规律得出:窖池老熟过程中窖泥水分含量、pH、速效钾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速效磷含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氨态氮含量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钙含量呈现出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窖池所产原酒随着窖池老熟其优质酒率不断增加,且随着窖池老熟实验窖池所产原酒感官尝评结果略优于对照窖池。

赵东瑞[5](2019)在《古井贡酒风味物质及酚类风味物质的抗氧化性和抗炎性的研究》文中指出白酒是我国的国酒,历史悠久,深受国内消费者的喜爱。因其独特的酿造工艺以及复杂的原料,相较于其他蒸馏酒,白酒中的微量成分种类更多,且含量差异大。而白酒的风味品质与功能性正是取决于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因此,以风味和健康双导向为指引,探究白酒中微量成分及其功能性对科学提升白酒风味品质及功能性、推动白酒现代化生产、满足消费者对白酒多样化的需求、倡导健康科学饮酒方式以及推动白酒走向世界尤显意义重大。但目前,有关白酒中风味物质及其功能性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本论文以我国浓香型白酒之一的古井贡酒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提取分析方法,系统解析古井贡酒中的风味物质,并探讨风味物质对古井贡酒风味形成的贡献;同时,重点关注古井贡酒风味物质中的酚类物质,采用多种方法探究古井贡酒中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以及抗炎活性,明确其在细胞内的作用机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应用液液萃取法、香气萃取稀释分析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气相色谱-嗅闻仪(Gas Chromatograph-Olfactometry,GC-O)联用对古井贡酒中的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和香气贡献评价。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共计在古井贡酒中鉴定出60种风味物质,包括21种酯类、12种酸类、8种醇类、7种酚类、3种内酯类、3种缩醛类、2种吡嗪类、2种醛酮类、2种呋喃类。香气萃取稀释分析结果显示,酯类化合物和酸类化合物的稀释因子(Flavor Dilution,FD)值较高,相较于其他类风味物质具有较强的香气表达强度,对古井贡酒风味的形成有较大贡献。其中己酸乙酯、己酸、苯丙酸乙酯的FD值高居前三,对古井贡酒风味影响较大,是古井贡酒中重要的风味物质。(2)应用直接进样法、液液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GC-MS对古井贡酒中的风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在此基础上对筛选出的风味物质进行香气重组和香气缺失实验,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评价风味物质对古井贡酒风味形成的贡献以及与古井贡酒风味间的关系。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酯类、酸类、醇类风味物质是古井贡酒的骨架风味物质,在古井贡酒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类风味物质。OAV结果显示,共计35种风味物质在5个酒样中的香气活性值均大于1,包括12种酯类、10种酸类、6种醇类、4种酚类、2种醛酮类、1种内酯类。这35种风味物质为古井贡酒中的重要风味物质。香气重组实验、香气缺失实验以及PLSR分析结果确定了风味物质与古井贡酒风味轮廓间的关系。其中,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γ-壬内酯与古井贡酒甜香香气呈正相关;己酸乙酯、丁酸乙酯、辛酸乙酯、戊酸乙酯、3-甲基丁醇与古井贡酒果香香气呈正相关;苯乙醛、苯乙酸乙酯与古井贡酒花香香气呈正相关;4-甲基苯酚、4-乙基苯酚、4-乙基愈创木酚与古井贡酒酚/烟熏香香气呈正相关;乙酸与古井贡酒酸味呈正相关;己酸、丁酸与古井贡酒窖香/奶酪香香气呈正相关;1-丁醇与古井贡酒醇味呈正相关;1-丁醇、2-甲基丙醇与古井贡酒粮香香气呈正相关。最终,9种风味物质被确认为古井贡酒的关键风味物质,这9种风味物质分别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己酸、丁酸、γ-壬内酯、4-甲基苯酚、苯丙酸乙酯。(3)应用DPPH、ABTS、ORAC、还原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评价方法对古井贡酒中重要的结构相似的酚类风味物质香兰素(Vanillin,VA)、4-甲基愈创木酚(4-Methylguaiacol,4-MG)、4-乙基愈创木酚(4-Ethylguaiacol,4-EG)的体外抗氧化性进行测定,应用直接进样法结合GC-MS对白酒中的香兰素、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对香兰素、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的定量结果以及酒样的DPPH、ABTS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香兰素、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性,尤其是在ABTS、ORAC、还原力实验组中表现出强于Trolox的抗氧化性。定量结果显示,4-甲基愈创木酚和4-乙基愈创木酚在103种白酒中均被检出,它们的含量范围分别为4.45±0.021575.41±9.70μg/L、3.76±0.132180.2±20.42μg/L。而香兰素只在94种白酒中检出,其含量范围为0.54±0.02279.18±5.19μg/L。PLSR结果显示,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与白酒的DPPH、ABTS清除能力较相关,尤其是与ABTS清除能力相关度较高。总体来看,白酒的抗氧化性与白酒中香兰素、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4)以AAPH诱导的HepG2细胞为细胞模型,对香兰素、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细胞内的抗氧化活性和抗氧化机制进行探究。结果显示,香兰素、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均能够通过激活Keap1-Nrf2信号通路,提升SOD、CAT、GPx的表达水平;提升SOD、CAT、GSH-Px的酶活力;促进GSH的生成以及提升GSH/GSSG比例;清除AAPH诱导产生的ROS;抑制MDA、GSSG的生成来改善HepG2细胞内的抗氧化体系,缓解AAPH诱导产生的氧化压力,进而维持细胞稳态。(5)以LPS诱导的THP-1细胞为细胞模型,对古井贡酒中重要的酚类风味物质4-乙基愈创木酚细胞内的抗炎活性和抗炎机制进行探究。结果显示,低(10μM)、中(100μM)、高(500μM)浓度4-乙基愈创木酚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LPS诱导产生的炎症反应,4-乙基愈创木酚在THP-1细胞内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目的基因和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4-乙基愈创木酚能够通过促进Nrf2/HO-1信号通路和AMPK/SIRT1信号通路的表达以及抑制TLR4-MAPKs-NF-κB/IκBα/AP-1信号通路表达,进而抑制炎症因子和炎性体的表达,最终起到细胞内抗炎的作用。

孙炜方[6](2019)在《麸曲酱香白酒生产工艺及堆积发酵对风味物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的方法对酒醅中挥发性香气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并对麸曲酱香白酒生产工艺及堆积发酵对风味物质影响进行研究。通过麸曲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过程中粮食添加量、麸曲用量、酵母用量等不同条件的控制,对酒精度的变化及感官评价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堆积发酵过程各参数变化,对堆积发酵过程中酒精度、水分、酸度、还原糖、温度、淀粉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与分析。讨论堆积发酵对酒醅中风味物质的影响,对酒醅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不同粮食配比的酒醅进行酒精度测定与感官质量分析,当高粱、小麦、麸皮的配比分别为80%、15%和5%时,酒醅的酒精度最高,且经过贮存,酒的感官评价结果也最优。通过对不同麸曲用量、不同酵母用量的酒醅进行酒精度测定与感官质量分析,确定麸曲添加量为7%、酵母用量为投料量的5%。(2)采用标准方法对堆积发酵过程中各理化性质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变化、发酵条件的不断波动引起不同参数的变化不尽相同。其中,随着堆积时间的不断延长,酒精含量不断变化且有升高趋势,但升高幅度不大,堆积48h时酒精度为0.45%vol;水分含量不断减少,最终下降1.8%;堆糟中酸度不断上升,但幅度略小、变化不大,基本没有波动;还原糖的含量逐渐减少,变化幅度为0.28%;堆糟内的温度不断攀升;淀粉含量不断减少,堆积48h后下降1.4%。(3)采用标准方法对入窖发酵过程中各理化性质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前期酒精度上升速率很快,7d之后酒精度上升趋势趋于平缓,由此可以判断酒精发酵在7d时基本趋于结束。水分含量随时间而不断增加,前期增加速率较快,后期趋于平稳,当7d时达到最高水分含量,为58%。随着发酵过程的不断进行,酒醅的酸度也不断增加。1~7d酒醅酸度不断升高,7~11d酒醅酸度趋于稳定、少有波动,符合发酵规律。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酒醅中还原糖的含量逐渐降低。(4)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的方法对堆积发酵对酒醅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酒醅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过堆积发酵,酒醅中风味化合物种类增加,发酵后所得成品酒香气浓郁、具有特色、口感柔和。且堆积后的酒醅醇类化合物相对较少,酸类化合物大量增加,能减轻蒸馏后麸曲酱香白酒的苦涩和焦糊味。风味化合物种类增加,所得麸曲酱香白酒香气浓郁、协调,品质明显提升。

王鹏,蒋超,常强,崔磊,李红,宋涛,韩兴林[7](2019)在《绵甜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酒醅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文中指出在传统白酒的酿造过程中,窖池内酒醅各项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对发酵后期酒质的好坏起到关键作用。通过跟踪分析绵甜型白酒——文王贡酒的窖池内酒醅各项理化指标在一个发酵周期内的动态变化,初步分析绵甜型白酒的酿造机理。根据对酒醅不同空间位置的水分、酸度、还原糖、淀粉、温度和酒精含量的分析表明,绵甜型酒生产发酵过程中化学物质的代谢变化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随着微生物类群的生长变化而波动,酒醅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酸度,这些指标含量的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影响酒醅的正常糖化和发酵。分析结果为传统白酒酿造提供了理论依据,企业可以科学合理的调控,保证窖池内发酵正常进行。

何培新,胡晓龙,郑燕,沈祥坤,李绍亮,李学思,范海报[8](2018)在《中国浓香型白酒“增己降乳”研究与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适当增加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的质量浓度,降低乳酸乙酯的质量浓度,即"增己降乳",是提高浓香型白酒品质的有效途径.从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化学性质与生物合成机理、与"增己降乳"相关的微生物及其应用、"增己降乳"综合技术措施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分别由己酸和乳酸与乙醇通过酯化作用生成,己酸和乳酸分别是这两种酯生物合成的底物;己酸菌、甲烷菌、酯化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等都是与"增己降乳"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微生物,单独或复合使用这些微生物制剂可以取得明显的"增己降乳"的效果;此外,白酒企业因地、因时制宜,采取科学建造窖池、优化窖泥配方、提高大曲质量、做好清洁卫生、调整入池条件、精细蒸馏操作、低温缓慢发酵等综合措施,也有助于实现"增己降乳".未来应深入研究不同生产条件下,乳酸菌、降乳菌等"增己降乳"相关微生物的种群演替规律;采用人工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学等免培养技术,系统研究与揭示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规律.以科学发展的态度,规范白酒产业化管理,保持"增己"和"降乳"的合理与适度,从而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适应产品消费结构变化的品牌产品.

王鑫[9](2017)在《新型浓香型白酒窖池的搭建、养护与产业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白酒的品质尤其是白酒的风味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求,白酒生产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改进,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香型,其中浓香型白酒就是其中之一。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微生物种类繁多,菌种来源广阔,是典型的多菌种共同参与、边发酵边糖化、生酯生酸同时进行的固态法发酵过程。窖泥作为浓香型白酒窖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浓香型白酒发酵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而窖池是酿酒生产中最为根本的基础设施。本研究主要是在浓香型白酒的窖池搭建和窖泥养护方面入手,研究了浓香型白酒的窖池搭建方法。从窖池的布局于基本机构、尺寸、防水措施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了浓香型白酒窖池搭建的最佳方案。并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建窖方法:土砖混合筑窖法,并投入了企业试生产,该方法不仅具备促进窑泥老熟,提高优质品率的优点;还具备砖窑结构稳定的特性。实验中还对窖泥的培育与养护进行研究,通过温度跟踪检验、产气情况、感官评定及相关理化指标测定,确定了优质窖泥配方:黄黏土 10%、田间土 65%、窖皮泥25%、按照以上比列再次加入(塘泥10%、豆粕粉1%、粮糟16%、双轮底糟4%、酒尾10%、黄水5%、曲粉4%、酒精1%、老窖泥1%、超浓缩己酸菌液6%、磷酸氢二钾0.12%、尿素0.12%)。本研究通过前期恢复生产的窖池及新启用的窖池两方面分析,采取特殊措施对窖池窖泥进行养护,且得到较好成效。同时还通过夹泥造地技术解决了在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出现的各部位窖泥品质差距大的问题,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在保证出酒率正常,优级酒率提高的同时,该厂全年特级酒产率平均达10%以上(己酸乙酯350mg/ml),研究获得圆满成功。本研究结果对探索浓香型白酒窖池的搭建和窖泥的培养及养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产业经验,对浓香型白酒的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应用价值。

马连松[10](2015)在《不同季节入窖条件对浓香型白酒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文中认为因浓香型白酒的发酵过程都是封闭的,酒醅入窖后,无论其在窖池内发酵正常与否,都无法再以外力来调控,因此只能在入窖前将其入窖各参数调节合理,才能在其发酵结束后获得产量和质量双丰收的原酒。入窖参数包括了入窖淀粉、入窖酸度、入窖水份和入窖温度,入窖温度的控制比较容易,掌握好鼓风翻拌时间基本不会出现很大差距,但是前三者的控制却比较困难,会受到酒醅用量、粮食用量、稻糠用量、浆水用量和曲粉用量等的影响。本文通过参照前人数十年生产经验,结合近几年来酒班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记录、出入窖酒醅化验记录、原酒化验、品评记录等资料,按照相同的入窖季节分别分析,经过仔细整理、甄别、总结和归类,将相同季节入窖条件对原酒产质量影响相同的情况归为一类,系统性的分类研究了鲁西北地区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不同季节的酒醅,其入窖条件不同对发酵后的原酒造成的产量和质量、口感等方面的影响。有了上述的分类,为后面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按照季节和不同入窖条件的分类,将每个季节具有某一入窖特点的窖池挑选出来,作为其类型的代表,自出窖酒醅化验开始,紧密跟踪其配比、入窖化验、窖内温度变化情况、发酵结束后原酒的产量、质量指标和口感品评优劣等全部环节,并做好详细记录,最后按照结果和记录,分析每个季节入窖条件对原酒产质量所造成结果的原因,并得出在不同季节,什么样的入窖条件才能使得原酒产量和质量都达标、如何配比才能达到合理的入窖条件。此研究包括了用醅量、稻糠用量、浆水用量和入窖温度等方面,虽然也有用曲量和发酵期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研究受到公司实际生产和效益的影响,只是简要的分析了一下,并未进行实际试验。结果表明:在四季分明的鲁西北地区不能一成不变的按照单一配比来进行生产,需要根据不同季节的不同气候特点来调整酒醅的入窖条件,冬季需要提高入窖酒醅淀粉含量,夏季需要提高入窖水份和酸度,春、秋两季则重点需要控制好入窖温度和酸度。双轮酒醅也可以参与配比,能够为原酒增加一定的窖香和糟香味,但是用量一定要掌握好,过量会为原酒带来杂味。在研究过程中,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和计算,还总结出了入窖淀粉、入窖酸度和入窖水分在配比时的三个计算公式,可以为实际生产配比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二、浅谈浓香型曲酒入池水分的调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浓香型曲酒入池水分的调节(论文提纲范文)

(1)泥坑净雅香白酒的工艺特征和质量风格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酿酒高粱的品质是净雅香白酒形成的基础
2 革新的窖泥培制与保养工艺
    2.1 原生态取材
    2.2 创新窖泥培养方式
    2.3 改进窖池养护技术
3 特殊的酿造工艺
    3.1 调控入窖参数
        3.1.1 低温入窖
        3.1.2 降水提酸
        3.1.3 优化原酒接选模式
4 陶坛老熟,科学勾兑
5 结论

(2)北方浓香型白酒窖泥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浓香型白酒地域性的概述
    1.2 窖泥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地位
        1.2.1 窖泥对浓香型白酒酿造的作用
        1.2.2 窖泥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
        1.2.3 窖泥微生物
    1.3 窖泥理化、微生物区系、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
        1.3.1 窖泥理化性质的研究进展
        1.3.2 窖泥微生物区系的研究进展
        1.3.3 窖泥微生物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路线
2 窖泥理化性质
    2.1 实验仪器、试剂
        2.1.1 实验主要仪器
        2.1.2 实验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采集
        2.2.2 感官指标
        2.2.3 理化分析
    2.3 窖泥感官评价结果
    2.4 窖泥理化性质实验结果及分析
        2.4.1 窖泥理化性质测定结果
        2.4.2 窖泥理化性质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酿酒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3.1 实验仪器、样品
        3.1.1 实验主要仪器
        3.1.2 实验样品
    3.2 实验方法
        3.2.1 窖泥样采集处理
        3.2.2 提取DNA、PCR扩增及Illumina测序
        3.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3.2.4 窖泥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
    3.3 实验结果
        3.3.1 窖泥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3.3.2 窖泥中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3.3.3 酿酒微生物与窖泥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己酸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酸性能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窖泥样
        4.1.2 培养基
        4.1.3 实验药品
        4.1.4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己酸菌的分离纯化
        4.2.2 己酸菌的产酸测定
    4.3 结论与分析
        4.3.1 己酸菌株的分离鉴定
        4.3.2 己酸菌株产酸的测定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3)十里香酒产酯酵母的筛选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白酒及十里香酒
        1.1.1 白酒概述
        1.1.2 十里香酒概述
        1.1.3 酯类物质的生成
    1.2 白酒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3 酵母及产酯酵母
        1.3.1 酵母
        1.3.2 产酯酵母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科学意义及应用前景
第二章 发酵过程中酒醅指标及真菌群落演替规律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酒醅理化指标测定
        2.2.2 酒醅真菌宏基因组测序
        2.2.3 酒醅理化指标与真菌群落的相关性分析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3.1 酿造过程中酒醅理化指标变化研究
        2.3.2 酿造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研究
        2.3.3 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酵酒醅中酵母菌的分离、筛选及形态学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酵母筛选时间段酒醅的确定
        3.2.2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
        3.2.3酵母的形态学观察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1 不同时间段酒醅酵母数量情况
        3.3.2 不同时间段酒醅酯化力情况
        3.3.3 酵母菌分离结果
        3.3.4 酵母菌菌的形态聚类结果
        3.3.5 不同形态酵母菌在高酯化力酒醅中的分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酯酵母筛选、鉴定与产酯特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4.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4.1.2 试验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产酯酵母菌株的筛选及酶活力测定
        4.2.2 产酯酵母菌株的鉴定
        4.2.3 酯酶在酵母细胞中的定位
        4.2.4 酿酒环境适应性研究
        4.2.5 酶的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产酯酵母定性
        4.3.2 产酯酵母代谢产物定量
        4.3.3 产酯酵母菌株的鉴定
        4.3.4 酯酶在酵母细胞中的定位
        4.3.5 酿酒环境适应性研究结果
        4.3.6 酶的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酯酵母提高己乙比的研究
    5.1 材料与设备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试剂
        5.1.3 实验设备
    5.2 试验内容及方法
        5.2.1 酒醅中四大酯测定
        5.2.2 原酒中主要酯类测定
        5.2.3 产酯酵母扩大培养
        5.2.4 功能菌应用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酒醅及原酒主要酯类测定结果
        5.3.2 酵母菌扩大培养研究结果
        5.3.3 产酯酵母应用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窖池自然老熟过程中窖泥理化指标及产酒质量变化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窖泥配方
        1.1.2 实验药品
        1.1.3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方法
        1.2.2 分析方法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窖池老熟过程中窖泥理化指标变化
        2.1.1 窖泥中水分含量变化
        2.1.2 窖泥中pH含量变化
        2.1.3 窖泥中速效磷含量变化
        2.1.4 窖泥中速效钾含量变化
        2.1.5 窖泥中氨态氮含量变化
        2.1.6 窖泥中钙含量变化
    2.2 窖池老熟过程中所产基酒色谱结果
    2.3 窖池老熟过程中所产基酒质量
    2.4 原酒感官评价
3 讨论

(5)古井贡酒风味物质及酚类风味物质的抗氧化性和抗炎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浓香型白酒简介
        1.2.1 浓香型白酒简介
        1.2.2 古井贡酒简介
    1.3 白酒微量成分研究进展
    1.4 酒中微量成分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进展
        1.4.1 酒中微量成分的提取方法
        1.4.1.1 直接进样法
        1.4.1.2 液液萃取法
        1.4.1.3 固相萃取法
        1.4.1.4 固相微萃取法
        1.4.1.5 搅拌棒吸附萃取法
        1.4.1.6 同时蒸馏萃取法
        1.4.1.7 吹扫捕集法
        1.4.2 酒中微量成分的检测技术
        1.4.2.1 气相色谱仪与专一检测器联用
        1.4.2.2 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
        1.4.2.3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
        1.4.2.4 气相色谱-嗅闻仪联用
        1.4.3 酒中风味物质筛选方法
    1.5 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
        1.5.1 化学评价法
        1.5.1.1 自由基清除能力
        1.5.1.2 还原力
        1.5.1.3 金属螯合力
        1.5.2 细胞模型评价法
    1.6 体外抗炎活性评价方法
    1.7 古井贡酒微量成分研究进展
    1.8 本课题研究的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1.8.1 立题依据
        1.8.2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古井贡酒风味物质的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1.1 实验样品
        2.2.1.2 实验试剂
        2.2.1.3 主要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2.1 液液萃取法提取古井贡酒中风味物质
        2.2.2.2 GC-MS、GC-O分析条件
        2.2.2.3 定性分析
        2.2.2.4 香气萃取稀释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风味物质对古井贡酒风味形成的贡献评价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1.1 实验样品
        3.2.1.2 实验试剂
        3.2.1.3 主要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2.1 直接进样法(Direct Injection,DI)定量古井贡酒中风味物质
        3.2.2.2 液液萃取法(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定量古井贡酒中风味物质
        3.2.2.3 GC-FID分析条件
        3.2.2.4 GC-MS分析条件
        3.2.2.5 标准曲线的建立
        3.2.2.6 香气模型的建立
        3.2.2.7 感官评价
        3.2.2.8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古井贡酒风味物质的定量分析
        3.3.2 香气活性值(OAV)的计算
        3.3.3 香气重组实验
        3.3.4 香气缺失实验
        3.3.5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酚类风味物质的体外抗氧化性评价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1.1 实验样品
        4.2.1.2 实验试剂
        4.2.1.3 主要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2.1 DPPH法
        4.2.2.2 ABTS法
        4.2.2.3 ORAC法
        4.2.2.4 还原力
        4.2.2.5 亚铁离子螯合能力
        4.2.2.6 直接进样法(Direct Injection,DI)定量白酒中香兰素、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
        4.2.2.7 GC-MS分析条件
        4.2.2.8 标准曲线的建立
        4.2.2.9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香兰素、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的体外抗氧化性
        4.3.2 白酒中香兰素、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的定量分析
        4.3.3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酚类风味物质的细胞内抗氧化活性评价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1.1 实验样品
        5.2.1.2 实验试剂
        5.2.1.3 主要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2.2.1 细胞培养
        5.2.2.2 细胞存活率的测定
        5.2.2.3 ROS的测定
        5.2.2.4 MDA、GSH、GSSG、BCA的测定
        5.2.2.5 CAT、SOD、GSH-Px酶活力的测定
        5.2.2.6 RNA的提取和测定
        5.2.2.7 蛋白的提取和测定
        5.2.2.8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香兰素、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5.3.2 香兰素、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对AAPH诱导的HepG2细胞内产生ROS的影响
        5.3.3 香兰素、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对AAPH诱导的HepG2细胞内MDA、GSSG、GSH表达水平以及CAT、SOD、GSH-Px酶活力的影响
        5.3.4 香兰素、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对AAPH诱导的HepG2细胞内Keap1-Nrf2 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
        5.3.5 香兰素、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对AAPH诱导的HepG2细胞内Keap1-Nrf2 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酚类风味物质的细胞内抗炎活性评价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1.1 实验样品
        6.2.1.2 实验试剂
        6.2.1.3 主要仪器
        6.2.2 实验方法
        6.2.2.1 4-乙基愈创木酚的定量分析
        6.2.2.2 细胞培养
        6.2.2.3 细胞存活率的测定
        6.2.2.4 炎性损伤细胞模型的建立
        6.2.2.5 炎症因子的测定
        6.2.2.6 RNA的提取和测定
        6.2.2.7 蛋白的提取以及核质分离
        6.2.2.8 Nrf2 siRNA转染
        6.2.2.9 蛋白的测定
        6.2.2.10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4-乙基愈创木酚对THP-1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6.3.2 4-乙基愈创木酚的定量分析
        6.3.3 4-乙基愈创木酚对LPS诱导的THP-1细胞分泌促炎症因子、趋化因子、抗炎因子的影响
        6.3.4 4-乙基愈创木酚对LPS诱导的THP-1细胞内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
        6.3.5 4-乙基愈创木酚对LPS诱导的THP-1细胞内TLR4-MAPKs-NF-κB/IκBα/AP-1 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6.3.6 4-乙基愈创木酚对LPS诱导的THP-1细胞内炎性体表达的影响
        6.3.7 4-乙基愈创木酚对LPS诱导的THP-1细胞内AMPK/SIRT1 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6.3.8 4-乙基愈创木酚对LPS诱导的THP-1细胞内Nrf2 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论文创新点
    3.展望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麸曲酱香白酒生产工艺及堆积发酵对风味物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白酒概述
        1.1.1 白酒的定义
        1.1.2 白酒的起源及发展
        1.1.3 白酒的分类
    1.2 麸曲酱香型白酒
        1.2.1 麸曲酱香型白酒的定义
        1.2.2 麸曲酱香型白酒行业发展现状
        1.2.3 麸曲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工艺
        1.2.4 麸曲酱香型白酒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生产工艺流程
        1.3.1 原料粉碎度及配比
        1.3.2 配料
        1.3.3 蒸馏糊化
        1.3.4 扬冷、加曲、加水、加酒母
        1.3.5 发酵条件的控制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麸曲酱香白酒生产工艺优化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麸曲制备
        2.2.2 生产工艺
        2.2.3 正交实验
        2.2.4 酒精度的测定方法
        2.2.5 感官品评标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粮食配比对酒精度及感官评价的影响
        2.3.2 麸曲用量对酒精度及感官评价的影响
        2.3.3 酵母用量对酒精度及感官评价的影响
        2.3.4 正交实验
    2.4 结论
第三章 堆积发酵过程理化性质变化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酒精度的测定方法
        3.2.2 水分的测定方法
        3.2.3 酸度的测定方法
        3.2.4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3.2.5 淀粉的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堆积发酵过程中酒精度的变化
        3.3.2 堆积发酵过程中水分的变化
        3.3.3 堆积发酵过程中酸度的变化
        3.3.4 堆积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3.3.5 堆积发酵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3.3.6 堆积发酵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
    3.4 结论
第四章 发酵过程理化性质变化
    4.1 仪器与试剂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酒精度的测定方法
        4.2.2 水分的测定方法
        4.2.3 酸度的测定方法
        4.2.4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发酵过程中酒精度的变化
        4.3.2 发酵过程中水分的变化
        4.3.3 发酵过程中酸度的变化
        4.3.4 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的变化
    4.4 结论
第五章 堆积发酵对酒醅中风味物质的影响
    5.1 仪器与试剂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酒醅挥发性物质前处理方法
        5.2.2 酒醅中挥发性物质研究方法
        5.2.3 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半定量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酒醅挥发性物质检出情况分析
        5.3.2 酒醅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结果分析
        5.3.3 重要挥发性物质半定量分析结果
    5.4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绵甜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酒醅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取样方法
        1.3.2 常规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1.3.3 酒醅酒精含量检测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入窖条件
    2.2 窖内酒醅各空间位置的水分动态变化
    2.3 窖内酒醅各空间位置的酸度动态变化
    2.4 窖内酒醅的还原糖动态变化
    2.5 窖内酒醅的淀粉动态变化
    2.6 窖内酒醅的温度动态变化
    2.7 窖内酒醅的酒精含量动态变化
3 结论

(8)中国浓香型白酒“增己降乳”研究与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化学性质与生物合成机理
    1.1 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化学性质
    1.2 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生物合成机理
        1.2.1 己酸和己酸乙酯的合成
        1.2.2 乳酸和乳酸乙酯的合成
2 与“增己降乳”相关的微生物及其应用
    2.1 己酸菌
    2.2 甲烷菌
    2.3 酯化菌
    2.4 乳酸菌
    2.5 降乳菌
    2.6 复合使用功能菌
3“增己降乳”的综合技术措施
    3.1 科学建造窖池, 增加接触面积
    3.2 优化窖泥配方, 科学养护窖泥
    3.3 提高大曲质量, 控制大曲用量
    3.4 降低用水硬度, 做好清洁卫生
    3.5 因地、因时制宜, 调整入池条件
        3.5.1 入池淀粉含量
        3.5.2 入池水分
        3.5.3 入池温度
        3.5.4 入池酸度
        3.5.5 入池含氧量
        3.5.6 大曲用量
        3.5.7糟醅质量
    3.6 强化清窖管理, 低温缓慢发酵
    3.7 精细蒸馏操作, 创新蒸馏工艺
4 结语

(9)新型浓香型白酒窖池的搭建、养护与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浓香型白酒
        1.1.1 浓香型白酒概述
        1.1.2 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
    1.2 窖池和窖泥
    1.3 窖池搭建与窖泥养护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浓香型白酒窖池搭建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建窖材料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1.3 建窖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筑窖方案的基础分析
        2.2.2 浓香型白酒窖池具体建筑方案及操作方法
        2.2.3 土砖混合筑窖法的试生产
    2.3 小结
第三章 新型浓香型白酒窖池的养护
    3.1 实验材料
        3.1.1 窖泥培养原材料
        3.1.2 试剂
        3.1.3 实验设备
        3.1.4 窖泥微生物液体培养基
        3.1.5 人工窖泥配方
        3.1.6 酯化液配方
    3.2 实验方法
        3.2.1 窖泥培育工艺
        3.2.2 窖泥微生物培养方法
        3.2.3 人工窖泥培育方法
        3.2.4 酯化液制作
        3.2.5 指标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浓香型白酒窖泥的培育
        3.3.2 前期回复生产窖池的养护
        3.3.3 新启用窖池的养护
        3.3.4 夹泥造底技术的应用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不同季节入窖条件对浓香型白酒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入窖淀粉
    1.2 入窖水份
    1.3 入窖酸度
    1.4 入窖温度
    1.5 用醅量
    1.6 用糠量
    1.7 用曲量
第2章 仪器设备、测定方法及古贝春工艺简介及方法选择
    2.1 仪器设备、试剂
        2.1.1 仪器设备
        2.1.2 试剂
    2.2 酒醅指标测定方法
        2.2.1 酒醅水份的测定方法(直接干燥法)
        2.2.2 酒醅酸度的测定方法
        2.2.3 酒醅淀粉的测定方法
        2.2.4 酒醅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2.3 感官质量记分标准
    2.4 古贝春生产工艺简介
    2.5 方法选择
第3章 出窖酒醅指标和窖池内酒醅分布情况
第4章 冷季、热季、平季入窖条件的论证
    4.1 冷季入窖条件的论证
        4.1.1 入窖差异窖池入窖配比情况及窖内温度变化情况
        4.1.2 入窖差异窖池情况分析
        4.1.3 冷季入窖条件小结
    4.2 热季入窖条件的论证
        4.2.1 入窖差异窖池入窖配比情况及窖内温度变化情况
        4.2.2 热季入窖条件小结
    4.3 平季入窖条件的论证
        4.3.1 入窖差异窖池入窖配比情况及窖内温度变化情况
        4.3.2 平季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冷季入窖条件
    5.2 热季入窖条件
    5.3 平季入窖条件
    5.4 入窖因素搭配补充说明
    5.5 大曲用量补充说明
    5.6 出入窖酒醅参数之间的关系
        5.6.1 入窖淀粉
        5.6.2 入窖水份
        5.6.3 入窖酸度
        5.6.4 变化系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浅谈浓香型曲酒入池水分的调节(论文参考文献)

  • [1]泥坑净雅香白酒的工艺特征和质量风格浅析[J]. 张星星,朱立宁. 酿酒, 2022(01)
  • [2]北方浓香型白酒窖泥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D]. 梁欢. 河北经贸大学, 2021(09)
  • [3]十里香酒产酯酵母的筛选及应用研究[D]. 崔海灏. 河北大学, 2020(08)
  • [4]窖池自然老熟过程中窖泥理化指标及产酒质量变化规律的研究[J]. 李学思,李绍亮,曹振华,闫培勋,郭淑平,孙金涛. 酿酒, 2019(03)
  • [5]古井贡酒风味物质及酚类风味物质的抗氧化性和抗炎性的研究[D]. 赵东瑞.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麸曲酱香白酒生产工艺及堆积发酵对风味物质影响的研究[D]. 孙炜方.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7]绵甜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酒醅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J]. 王鹏,蒋超,常强,崔磊,李红,宋涛,韩兴林. 酿酒科技, 2019(03)
  • [8]中国浓香型白酒“增己降乳”研究与应用进展[J]. 何培新,胡晓龙,郑燕,沈祥坤,李绍亮,李学思,范海报. 轻工学报, 2018(04)
  • [9]新型浓香型白酒窖池的搭建、养护与产业化研究[D]. 王鑫.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01)
  • [10]不同季节入窖条件对浓香型白酒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 马连松. 齐鲁工业大学, 2015(05)

标签:;  ;  ;  ;  ;  

浅谈浓香酒池水的调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