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线市话高速数据业务解决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徐京晶[1](2011)在《无线市话网络的优化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线网络优化是对投入运行的小灵通无线网络进行参数采集和数据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无线网络质量的因素,通过技术手段或参数调整使得无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无线网络优化在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工作人员了解网络的增长趋势,为系统扩容提供依据。无线网络规划是无线网络优化的前导阶段,良好的无线网络规划可以大大降低网络优化的工作量。但是,无线网络规划阶段不可能面面俱到,考虑不到的一些问题,如无线电波传播的不确定性(如障碍物的阻碍等)、基础设施(新商业区、街道和城区的重新布局)的变化、话务负荷的变化、话务要求和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的变化等因素,都需要依靠网络优化来解决。另一方面,当网络运营商发现网络中存在诸如覆盖不好、话音质量差、掉话、网络拥塞、切换成功率低或未开通某些新功能等问题时,也需要对无线网络进行优化。通过不断的网络优化工作,可以缩短呼叫建立时问、提高通话语音质量、使得网络拥有较高可用性及可靠性、改善覆盖率、降低掉话率及拥塞率、提高接通率及切换成功率和减少用户投拆,最终使小灵通系统成为运营商和客户满意的系统。在对网络所进行的五年多的维护和优化改造过程中,本文根据网络优化改造的原则、目的和特点,采取了一定的步骤和措施。
房亮[2](2009)在《无线市话基站查询及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社会,通信行业已经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为适应当前无线市话的高速发展的需要,如何更高效的处理日常的基站障碍,快速判断基站告警并及时修复,提高用户的满意度,需要一套简单且实用的软件管理数量繁多的基站。另外,人们希望能随时随地获取所在位置信息和相关服务,移动定位技术就是这么一项随时代潮流应运而生的新兴技术。因此,增加基站监控和定位技术来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增值业务收入,已成为无线市话运营商迫切的需求。无线市话基站查询及定位系统运用Intraweb技术设计,采用动态信息的查询与人性化的计算机交互模式,借助面向对象编程语言Delphi7编程开发,通过Web浏览的方式,对基站状态进行查询、回执,对用户的定位信息进行设定和查询。文章对无线市话基站及定位系统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无线市话基站及定位系统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及开发无线市话基站查询及定位系统的意义,对无线市话基站查询及定位系统的特点、功能及实现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系统的实现平台以及各项技术,着重介绍了Intraweb技术和定位技术为后期系统的实际开发做好准备工作。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分析、设计系统,首先对无线市话基站查询及定位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同时根据系统需求设计数据库,然后根据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运用Intraweb技术实际开发设计无线市话基站查询及定位系统,基本上实现了系统应有的用户登录、基站状态查询和故障回执、用户定位等主要功能。
尹岩[3](2008)在《哈尔滨无线市话网络优化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小灵通,学名为无线市话。自1998年在浙江余杭首先开通以来,全国355个城市先后开通小灵通,网络容量达到7000万户。在通信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通信宽带化、个人化和智能化的要求,各种新型业务层出不穷,其中基于PHS技术标准无线市话的推出,是我国电信业在个人通信领域上新突破;但相对于国外PHS技术的发展,我国对于PHS技术的研究和关注都是不够的。对于此,本文从介绍无线市话的含义与发展背景入手,分别对PHS和无线市话技术做了深入的学习,并以哈尔滨无线市话网络建设和运行情况为例,对无线市话网络的结构、组网,网管系统等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和说明,通过学习无线蜂窝GSM网络和CDMA网络的优化措施,提出了适合无线市话网络使用的优化方法,主要包括基站覆盖的问题、切换和干扰的解决及用户话务量的优化等,并把这些优化研究成果的应用与哈尔滨无线市话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于论文中提出的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在无线市话网络优化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研究参考价值,更有待于深入探讨,文章最后对无线市话网络优化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王晓丹[4](2006)在《PHS系统互联漫游服务的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当前国内外PHS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L省网通开展无线市话(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互联漫游服务功能测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无线市话,即小灵通是本地市话网的补充和延伸,它以创新的理念,运用高质量的数字技术将小灵通以无线方式接入市话网,使传统意义上的有线市话可在网络覆盖范围内随身携带使用,随时随地可拨打市内、国内、国际电话。加之其采用单向收费及与有线电话相近的通话收费标准,经济实用,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由于L省网通无线市话系统前期工程采用了中兴、朗讯和UT三个厂家的设备,设备和协议存在互异性,使不同厂家系统的互联漫游服务开展起来难度较大。本文以S市、HL市和A市三个城市为代表介绍了中兴、朗讯以及UT在我省的组网情况。在借鉴国内外无线市话漫游服务组网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研究分析,制定了适合我省开展异地漫游服务的最优方案,以科学的方案和较低的网络成本解决了多个厂家间、多个协议间的漫游服务,是实际工作中的一次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确定了包括组网结构原则、测试遵循事项、接口协议、漫游计费策略等实施细节,其功能说明、设计思想、体系结构和性能测试每一个环节均经过了严格的检验。本文为今后各城市开展小灵通漫游服务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案,为振兴L省、振兴老工业基地“多城市通信一体化”方案进行了有效的技术探索。
刘革[5](2005)在《信威公司SCDMA无线市话产品竞争战略分析》文中提出论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接着介绍了本文所运用的基本理论,包括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竞争战略与产业联盟等;然后分析了信威公司SCDMA 无线市话的一般环境、行业环境及其市场结构;之后分析了信威公司的内部条件,并与主要竞争对手作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 分析法提出了信威公司SCDMA 无线市话应该采取的竞争战略,最后介绍了该战略的实施保障条件。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运用市场的四个基本特点来分析,信威公司SCDMA 无线市话的市场结构是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本文在对一般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提出了信威公司SCDMA 无线市话的竞争战略:采取产品差异化战略,实现产业规模化。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信威公司内部采取增长型战略,更多地专注于系统设备的运营,将资源集中于系统设备的供应,迅速扩大SCDMA 无线市话网络容量; 运用VRIO 框架和价值链分析,信威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在于SCDMA 无线市话产品的研发与工程化、产品制造、市场与营销、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等环节,而在采购与物控、终端产品的制造与配送、系统集成与商用化等环节上是有价值的,但并不稀有。因此在信威公司内部应采取增长型战略,更多地专注于系统设备的运营; 二是,信威公司外部采取产业联盟策略,实行技术许可、转让等经营措施,让更多地专业厂家来加入SCDMA 产业联盟,提供品种更多、款式更新颖、总量更大的终端设备。信威公司应当而且能够把那些有价值、但不稀有的环节,建立SCDMA 产业联盟依托社会化分工来实现社会化大生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产品的发展,如何利用环境机会和自身优势,规避环境威胁和自身劣势方面的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如何按照现代企业运营原理,做好企业战略实施保障工作,如企业组织架构、市场运作、产品研发、产业联盟等,有一些新的思考。
段晓玲[6](2004)在《中兴通讯无线市话设备市场营销策略分析》文中认为PHS无线市话又称为“小灵通”,是一个曾被信息产业部叫停、被它的反对者认为是“落后技术”的无线本地接入系统,是日本90年代中期开发出来的移动边缘产品,近几年在中国发展得红红火火,截至2003年年底,“小灵通”已经覆盖全国300多个地市,网上总容量已达到了5000万,用户数也超过3000万。目前PHS已成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与中国移动和联通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中兴通讯作为PHS无线市话系统设备市场上的的主要生产厂家之一,总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而且这几年PHS无线市话设备也成为中兴通讯的主要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之一。本文紧紧围绕中兴通讯在PHS无线市话设备的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工业品营销的分析、以及对中国新的电信环境的分析和国内各通讯系统设备制造商近年来的发展分析,首先总结了通讯系统设备营销的特点;再通过对无线市话在中国发展历程及其前景的分析,以及中兴通讯和无线市话运营商在无线市话的营销过程中所采取的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概括总结了中兴通讯在PHS无线市话营销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通过一系列分析可以看出,PHS无线市话在中国的迅速发展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而且PHS在中国的寿命应该还有5~8年;中兴通讯在PHS设备上营销的成功主要是抓住了通讯系统设备产品营销的特点;而且在目前我国电信业市场竞争新格局环境下,中兴通讯和PHS运营商是战略联盟关系,双方必须共同发展才能取得双赢的局面,要想PHS的近一步发展,双方应共同做好很多方面的改进工作,才能使PHS继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至于陷入被动的局面。本文对中兴通讯今后在的PHS无线市话的营销上有一定指导意义,也是对作者本人的工作是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对作者本人今后的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邹明义[7](2004)在《无线市话高速数据业务解决方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岩松[8](2004)在《黑龙江无线市话450Mcdma网络规划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电信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无线市话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异军突起,在个人通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从无线市话的产生背景及发展着手,深入分析了北方电信在黑龙江省进行450Mcdma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并对无线市话网络规划进行了研究与设计。 论文通过对无线接入技术体制的比较分析,在阐述了450Mcdma网络的特点、原理、技术及组网的基础上,对450Mcdma网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论文在对无线市话网络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450Mcdma无线市话网络规划设计方法,特别对基站设计中的功率覆盖模型、用户预测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最后,通过仿真验证结果说明该设计方法是可行的。此外,鉴于频率资源对450Mcdma无线市话网络规划的重要意义,笔者深入实际进行了电磁环境测试。
王晓波[9](2003)在《大唐电信面向业务的全面解决方案》文中指出 目前,我国电信竞争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电信运营商面对的是一个逐步走向全面竞争的环境。为了在竞争中居于有利位置,获得业务持续发展,电信运营商需要进行网络优化、资源重组、加快业务创新和采取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这对于通信网络、业务系统、运营支撑管理系统提
唐砚[10](2003)在《株洲无线市话“小灵通”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株洲电信无线市话“小灵通”运营半年来用户发展低于预期目标,本论文以株洲电信“小灵通”在本地市场的生存和发展为立足点,采用问卷、理论和统计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株洲电信“小灵通”业务及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试图找出目前“小灵通”运营不佳的部分原因,为其市场营销策略的调整提出一些意见及建议。论文由文献综述和论文正文两部分组成。文献综述部分描述了通信发展与“小灵通”的产生背景、国内外市场现状及中国“小灵通”市场特点,分析归纳了国内“小灵通”市场营销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正文从株洲电信“小灵通”市场现状入手,简介了株洲电信行业和株洲电信企业情况,株洲电信发展“小灵通”的动因和现状,然后运用PEST分析法、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和SWOT分析法对株洲电信“小灵通”业务的外部环境、竞争情况及企业资源做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小灵通”的战略方向。对“小灵通”市场的分析部分中,作者在整理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研究了株洲“小灵通”市场的消费需求行为,借助统计学和市场营销相关理论及分析工具找出了影响“小灵通”市场营销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采取将经验公式、市场调研数据及企业员工经验值三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需求潜力预测。接下来分析了株洲电信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的失误,通过STPS分析对株洲“小灵通”市场重新进行了细分,找出了可有效进入的主要目标市场,确定了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随后,对株洲电信“小灵通”目前的营销策略组合进行了分析评估,建议针对不同目标市场采取整合产品、灵活定价、多元分销、整合传播的营销策略以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最后对株洲电信2003-2004年“小灵通”市场推广步骤提出了个人的意见。
二、无线市话高速数据业务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线市话高速数据业务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无线市话网络的优化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无线市话系统概述 |
1.1 无线市话系统的组网技术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 |
1.1.1. 无线市话系统的组网技术 |
1.1.2. 无线市话系统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
1.2 无线市话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
1.3 无线市话网络优化的必要性 |
1.4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网络现状及优化简介 |
2.1 X区局无线市话网络现状 |
2.1.1 网络建设及优化情况 |
2.1.2 网络覆盖情况 |
2.2 网络优化简介 |
2.2.1 网络优化的定义 |
2.2.2 网络优化具体步骤 |
第三章 网络优化的基本办法 |
3.1 网络优化的基本工作流程 |
3.2 网络优化方向 |
3.3 网络性能分析 |
3.3.1 性能指标 |
3.3.2 性能数据提取 |
1. 网络运行情况分析原则 |
2. 全网性能指标分析 |
3. 优化思路和方法 |
4. 优化的实施 |
5. 优化后的评估和对比 |
3.4 网络侧网络优化 |
3.5 运行支持系统的日常检查与性能调整 |
第四章 基站维护优化实际案例分析 |
4.1 LCH建链再请求率高基站 |
4.1.1 LCH建链再请求率分析 |
4.1.2 LCH建链再请求率偏高基站优化案例 |
4.2 信道阻塞率高基站 |
4.2.1 信道阻塞率分析 |
4.2.2 信道阻塞率偏高基站优化案例 |
4.3 频率阻塞率高的基站 |
4.3.1 频率阻塞率分析 |
4.3.2 频率阻塞率高基站优化案例 |
4.4 TCH接入成功率低的基站 |
4.4.1 TCH接入成功率分析 |
4.4.2 TCH接入成功率低基站优化案例 |
4.5 掉话率高的基站 |
4.5.1 掉话率分析 |
4.5.2 掉话率高的基站优化案例 |
4.6 网络维护优化建议 |
4.6.1 针对无线市话网络的特点提出技术上的优化建议 |
4.6.2 针对无线市话网络维护特点提出维护优化方面的建议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问题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一:无线侧性能数据提取方法(以提取CS数据为例) |
附二:网络侧性能数据提取方法(以电路群呼入话务统计为例) |
(2)无线市话基站查询及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3 平顶山无线市话网络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 DELPHI技术 |
2.2 INTRAWEB技术 |
2.3 SQL SERVER 2000技术 |
2.4 PHS定位技术 |
2.4.1 移动定位技术的种类 |
2.4.2 PHS定位技术 |
2.4.3 PHS定位平台实现 |
2.4.4 PHS定位业务应用 |
2.4.5 发展PHS定位业务要注意的问题 |
2.5 小结 |
第三章 无线市话基站查询及定位系统设计 |
3.1 无线市话基站查询及定位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1 非功能性需求 |
3.1.2 功能性要求 |
3.2 系统的开发模式和总体结构 |
3.2.1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3.2.2 系统网络结构 |
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3.1 查询模块设计 |
3.3.2 定位模块设计 |
3.4 数据库设计 |
3.4.1 总体设计 |
3.4.2 表设计 |
3.4.3 关系设计 |
3.4.4 创建存储过程 |
3.5 小结 |
第四章 无线市话基站查询及定位系统的实现 |
4.1 系统开发环境 |
4.2 系统界面和代码的实现 |
4.2.1 登录界面 |
4.2.2 WEBSERVER |
4.2.3 查询模块 |
4.2.4 定位模块 |
4.3 系统安全性设计与实现 |
4.3.1 系统安全模型 |
4.3.2 系统安全措施 |
4.4 系统部分功能的测试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哈尔滨无线市话网络优化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1.1 市场需要通信网络提高服务质量 |
1.1.2 小灵通规模发展后需要优化 |
1.2 意义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 本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无线市话系统概述 |
2.1 无线市话的特点 |
2.2 无线市话系统结构 |
2.3 PHS网络技术特性及其应用 |
2.3.1 PHS网络相关技术特点 |
2.3.2 PHS网络应用及发展 |
2.4 无线市话系统组成及其特点分析 |
2.4.1 无线市话系统组成及特点 |
2.4.2 无线市话网络各子系统技术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线网络优化方法分析与研究 |
3.1 GSM网络优化的研究 |
3.1.1 容量问题 |
3.1.2 网络覆盖问题 |
3.1.3 通信质量问题 |
3.1.4 话务均衡问题 |
3.1.5 系统软件参数的优化 |
3.2 CDMA网络优化的研究 |
3.2.1 系统的初始设计模型 |
3.2.2 单一基站的初始优化 |
3.2.3 多个基站有载条件下的网络优化 |
3.2.4 关于掉话问题的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线市话网络电波传输特性和损耗模型 |
4.1 无线市话网络传播特性 |
4.2 无线市话网络传播损耗预测模式 |
4.2.1 COST-WALFISCH-IKEGAMI模型 |
4.2.2 IMT-2000模型 |
4.3 无线电波传播的链路预算的统计描述方法 |
4.3.1 无线市话链路损耗模型的建立 |
4.4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哈尔滨市无线市话网络优化的研究及应用 |
5.1 哈尔滨无线市话网络概况 |
5.1.1 基站数量 |
5.1.2 基站控制器 |
5.2 无线市话网络网络优化的整体概述 |
5.2.1 优化的目的及总体流程 |
5.2.2 无线市话网络优化要点 |
5.3 覆盖优化 |
5.3.1 室内覆盖的优化 |
5.3.2 室外覆盖优化 |
5.4 切换及掉话的优化 |
5.4.1 切换的理论分析 |
5.4.2 掉话的理论分析 |
5.4.3 掉话优化的实践及应用 |
5.4.4 掉话优化经验总结 |
5.5 干扰分析及同步优化 |
5.5.1 干扰分析 |
5.5.2 同步理论分析 |
5.5.3 同步优化研究及应用 |
5.6 话务量的优化 |
5.6.1 话务量的分析与设计 |
5.6.2 网管管理平台在优化中的应用 |
5.6.3 优化步骤及相关指标分析 |
5.7 网络优化取得的效果及仍需解决的问题 |
5.8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PHS系统互联漫游服务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序言 |
1.1 PHS 无线市话简介 |
1.2 无线市话技术特点 |
1.3 PHS 系统的网络优化 |
1.4 PHS 的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 |
1.4.1 PHS 系统的市场定位 |
1.4.2 PHS 的市场营销策略 |
1.4.3 PHS 发展前景展望 |
1.5 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1.5.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5.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3 论文的结构 |
1.5.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L 省组网现状 |
2.1 UT 网组网情况 |
2.1.1 以 S 市为代表的固网组网情况 |
2.1.2 以 S 市为代表的 UT 网组网情况 |
2.1.3 省内 UT 网之间不同城市间的漫游 |
2.2 朗讯网组网情况 |
2.2.1 以 HL 市为代表的朗讯网固网情况 |
2.2.2 以 HL 市为代表的朗讯网组网情况 |
2.2.3 朗讯网内的漫游的实现 |
2.3 中兴网组网情况 |
第3章 PHS 系统互联漫游服务的实现 |
3.1 漫游前提 |
3.1.1 PHS 识别号码 |
3.1.2 漫游的必要条件 |
3.1.3 漫游计费 |
3.2 MAP/CAP 协议 |
3.3 UT 公司基于 MAP |
3.3.1 UT 公司 MAP/CAP 漫游的架构 |
3.3.2 UT 公司 MAP/CAP 协议适配模块 |
3.4 朗讯基于 MAP 协议互联漫游的实现 |
3.5 中兴基于 CAP 协议漫游的实现 |
3.6 短信基于 MAP 协议互联漫游的实现 |
第4章 呼叫流程 |
4.1 漫游用户呼叫流程 |
4.1.1 漫游用户的注册通讯和鉴权 |
4.1.2 漫游 PHS 主叫呼 PSTN 用户 |
4.1.3 PSTN 呼漫游 PHS 被叫 |
4.1.4 PHS 呼漫游 PHS 被叫 |
4.1.5 漫游 PHS 主叫呼漫游地 PHS 被叫 |
4.1.6 漫游地 PHS 用户呼该地的漫游 PHS 用户 |
4.1.7 主被叫PHS 用户漫游到同一个 Domain |
4.1.8 主被叫 PHS 用户漫游到不同 Domain |
4.2 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4.2.1 来电显示问题 |
4.2.2 呼叫鉴权问题 |
第5章 异地服务的计费 |
5.1 计费所遵循的原则 |
5.1.1 计费所遵循的原则 |
5.1.2 预付费用户计费 |
5.1.3 后付费用户计费 |
5.2 漫游用户的计费 |
第6章 项目经济评价 |
6.1 经济评价基本原则 |
6.2 基础数据的预测及取定 |
6.3 财务评价 |
6.3.1 财务评价的基础数据表 |
6.3.2 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 |
6.3.3 累计净现金流量和净现值曲线图 |
6.3.4 财务评价指标分析 |
6.4 不确定性分析 |
6.5 国民经济评价 |
6.6 经济评价结论 |
第7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5)信威公司SCDMA无线市话产品竞争战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关于“无线市话”及SCDMA 技术与产品的说明 |
1.4 本文研究的问题与主要内容 |
2 本文所运用的理论基础 |
2.1 外部环境分析理论基础 |
2.2.1 一般环境分析 |
2.2.2 行业环境分析 |
2.2 市场结构的理论基础 |
2.3 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基础(价值链与VRIO 分析) |
2.4 竞争战略与战略选择 |
2.4.1 战略选择的基本概念 |
2.4.2 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 |
2.5 产业联盟 |
3 无线市话产品市场外部环境分析 |
3.1 无线市话产品的一般环境分析 |
3.1.1 全球因素分析 |
3.1.2 人口因素分析 |
3.1.3 经济因素分析 |
3.1.4 政治/法律因素分析 |
3.1.5 技术因素分析 |
3.1.6 一般环境分析小结 |
3.2 无线市话产品市场特点分析与行业环境分析 |
3.2.1 无线市话产品市场特点分析 |
3.2.2 行业环境分析 |
3.3 竞争环境分析 |
4 信威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
4.1 公司简介 |
4.1.1 公司发展历程 |
4.1.2 SCDMA 技术与研发 |
4.1.3 SCDMA 无线市话产品线 |
4.1.4 组织结构 |
4.2 公司内部条件分析(价值链与VRIO 分析) |
5 信威公司无线市话产品市场的竞争战略分析 |
5.1 公司无线市话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5.1.1 与GSM、CDMA 制式的对比分析 |
5.1.2 与PHS 制式竞争对手的分析 |
5.1.3 与SCDMA 产业内其它企业的合作与竞争分析 |
5.2 公司无线市话产品市场的战略选择 |
5.2.1 制定竞争战略的必要性 |
5.2.2 SWOT 分析和战略选择 |
6 信威公司战略的实施保障 |
6.1 组织架构 |
6.2 市场运作 |
6.3 产品研发 |
6.4 SCDMA 产业联盟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6)中兴通讯无线市话设备市场营销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 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问题及主要内容 |
2 工业品营销的特点 |
2.1 工业品市场特点 |
2.2 工业用品的营销任务 |
2.3 工业品的营销步骤简介 |
2.4 工业品主要的营销手段简介 |
2.4.1 人员推销 |
2.4.2 销售促进 |
2.4.3 公关 |
2.4.4 广告 |
3 中兴通讯产品的市场情况及营销模式 |
3.1 中国通信市场的发展概述 |
3.1.1 中国通信基础网络的发展 |
3.1.2 通信投资运营业的发展 |
3.1.3 目前电信业的发展环境 |
3.2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
3.2.1 国产程控交换机生产企业发展三步曲 |
3.2.2 民族通信企业的崛起 |
3.2.3 中国加入WTO引发外企并购和加大投资 |
3.2.4 国内企业进一步发展 |
3.3 通讯系统设备产品营销的特点 |
3.4 中兴通讯的市场情况及营销模式 |
3.4.1 公司概况 |
3.4.2 公司发展的三个阶段 |
3.4.3 公司的组织机构及管理层次 |
3.4.4 中兴通讯目前的产品 |
3.4.5 中兴通讯市场战略的实施 |
4 无线市话发展背景及现状分析 |
4.1 电话用户数总量及结构分析 |
4.2 无线市话业务简介 |
4.2.1 无线市话系统简介 |
4.2.2 无线市话的特点 |
4.3 无线市话业务的发展分析 |
4.3.1 中国电信环境分析 |
4.3.2 无线市话业务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
4.3.3 无线市话业务被中国市场认可的原因 |
4.3.4 无线市话业务的未来 |
5 中兴通讯无线市话市场营销策略:分析与建议 |
5.1 中兴通讯无线市话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
5.1.1 新市场的进入 |
5.1.2 已有的市场扩容 |
5.1.3 PHS运营商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
5.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6 结 论 |
致 谢 |
参考文献 |
(8)黑龙江无线市话450Mcdma网络规划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题目背景 |
1.2 选题的意义 |
1.3 技术的可行性 |
1.3.1 PHS技术介绍 |
1.3.2 450Mcdma技术介绍 |
1.3.3 PHS与450Mcdma技术比较 |
1.4 黑龙江无线电环境 |
第2章 无线网络规划 |
2.1 网络规划 |
2.1.1 网络规划的原因 |
2.1.2 网络规划的目标 |
2.1.3 基站站址的选择原则 |
2.1.4 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
2.2 天馈系统 |
2.2.1 基站天线的选择原则 |
2.2.2 天线方向角 |
2.3 PN规划 |
2.4 网络规划仿真 |
2.4.1 电测 |
2.4.2 仿真 |
2.5 网络优化 |
2.5.1 网络优化目标 |
2.5.2 网络优化步骤 |
2.6 网络扩容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覆盖规划 |
3.1 链路预算 |
3.1.1 传播模型 |
3.1.2 450Mcdma链路预算表 |
3.1.3 小区半径设置原则 |
3.2 深度覆盖 |
3.2.1 概述 |
3.2.2 实现室内覆盖的技术方案 |
3.2.3 微蜂窝在450Mcdma系统中的位置 |
3.2.4 微蜂窝应用实例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容量规划 |
4.1 容量预测方法 |
4.1.1 预测的原则 |
4.1.2 近期移动用户发展环境及发展趋势 |
4.1.3 用户预测 |
4.1.4 移动用户的发展趋势 |
4.2 话务模型 |
4.2.1 话音业务模型 |
4.2.2 数据业务模型 |
4.3 450Mcdma容量计算 |
4.3.1 孤岛基站的极限容量 |
4.3.2 蜂窝系统中基站的容量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无线市话建设思路 |
5.1 总体建设原则 |
5.2 网络建设思路—“先覆盖,后容量,滚动发展” |
5.3 业务发展思路—“先基本业务,后增值业务” |
5.4 哈尔滨电信450Mcdma无线市话的建议 |
5.5 哈尔滨450Mcdma投资分析(10万用户容量)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A |
(10)株洲无线市话“小灵通”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文献综述 |
引言 |
1 无线市话“小灵通”产生背景 |
1.1 通信技术的发展 |
1.2 个人通信与无线市话“小灵通”的发展 |
2 中外无线市话市场现状 |
2.1 中国市场状况 |
2.2 国外发展历史及现状 |
2.3 无线市话在中国市场发展的特点 |
3 国内“小灵通”市场营销的经验和问题 |
3.1 经验方面 |
3.2 问题方面 |
结语 |
株洲无线市话“小灵通”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 |
引言 |
1 株洲电信“小灵通”市场现状 |
1.1 株洲电信行业状况 |
1.2 株洲电信公司概况 |
1.3 株洲电信发展“小灵通”的动因和现状 |
2 株洲电信“小灵通”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2.1 外部环境分析 |
2.1.1 政治法律环境 |
2.1.2 经济环境 |
2.1.3 人口和社会文化环境 |
2.1.4 技术环境 |
2.1.5 竞争环境 |
2.1.5.1 行业内的竞争 |
2.1.5.1.1 竞争结构和态势 |
2.1.5.1.2 采取的竞争手段 |
2.1.5.1.3 竞争对手优劣势分析 |
2.1.5.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2.1.5.3 替代品的威胁 |
2.1.5.4 买方的议价水平 |
2.1.5.5 卖方的议价能力 |
2.2 内部环境分析 |
2.2.1 株洲电信公司的优势 |
2.2.2 株洲电信公司的劣势 |
2.2.3 株洲电信公司面临的机遇 |
2.2.4 株洲电信公司面临的外部威胁 |
2.3 株洲电信“小灵通”的战略方向 |
2.3.1 “小灵通”的战略地位分析 |
2.3.2 “小灵通”发展的战略目标 |
3 株洲电信“小灵通”市场分析 |
3.1 株洲“小灵通”市场需求特征和消费行为 |
3.1.1 消费需求特征分析 |
3.1.2 消费行为分析 |
3.2 影响株洲电信“小灵通”发展的因素分析 |
3.3 株洲“小灵通”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
3.3.1 根据日本经验公式得出的预测值 |
3.3.2 根据消费者行为得出的预测值 |
3.3.3 采用定性预测方法得出的预测值 |
3.3.4 最终得出“小灵通”需求预测值 |
4 株洲电信“小灵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和研究 |
4.1 目标市场和定位 |
4.1.1 株洲电信“小灵通”目标市场分析及评估 |
4.1.2 重新选择目标市场和定位 |
4.1.2.1 细分市场 |
4.1.2.2 锁定目标市场 |
4.1.2.3 定位 |
4.2 株洲电信“小灵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
4.2.1 产品策略 |
4.2.1.1 株洲电信“小灵通”产品策略分析 |
4.2.1.2 对产品策略的调整建议 |
4.2.2 价格策略 |
4.2.2.1 株洲电信“小灵通”定价策略的分析 |
4.2.2.2 对定价策略的调整建议 |
4.3.3 分销渠道策略 |
4.3.3.1 株洲电信“小灵通”的分销渠道分析 |
4.3.3.2 对分销渠道的调整建议 |
4.3.4 促销组合策略 |
4.3.4.1 株洲电信“小灵通”促销组合分析 |
4.3.4.2 对促销组合策略调整建议 |
4.3 2003-2004年株洲电信“小灵通”市场推广策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附录“小灵通”调查问卷 |
摘要 |
四、无线市话高速数据业务解决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无线市话网络的优化设计与实现[D]. 徐京晶.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2]无线市话基站查询及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D]. 房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 [3]哈尔滨无线市话网络优化的研究及应用[D]. 尹岩. 复旦大学, 2008(08)
- [4]PHS系统互联漫游服务的实现[D]. 王晓丹. 吉林大学, 2006(10)
- [5]信威公司SCDMA无线市话产品竞争战略分析[D]. 刘革. 重庆大学, 2005(08)
- [6]中兴通讯无线市话设备市场营销策略分析[D]. 段晓玲. 重庆大学, 2004(01)
- [7]无线市话高速数据业务解决方案[J]. 邹明义. 电信技术, 2004(01)
- [8]黑龙江无线市话450Mcdma网络规划可行性研究[D]. 王岩松.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01)
- [9]大唐电信面向业务的全面解决方案[J]. 王晓波. 电信网技术, 2003(11)
- [10]株洲无线市话“小灵通”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D]. 唐砚. 中南林学院,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