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部大开发 世纪大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赵娣[1](2016)在《“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下宁夏向西开放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论文结合“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论述了关于宁夏向西开放的问题,首先论证其选择向西开放的正确性,其次强调宁夏向西开放优势条件,然后提出相关建议,最终得出宁夏向西开放的适宜路径及方法。论文共分四大部分,按逻辑关系,层层递进,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论文概述,简略论述了论文的写作背景和选题意义,介绍了论文的结构思路和写作方法,并对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加以说明。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宁夏向西开放的客观趋势及战略意义,重点论证了宁夏向西开放是符合自身发展的,顺应国家战略的,造福百姓的正确选择。第三部分侧重分析了宁夏向西开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并论述了宁夏向西开放的优劣势。第四部分论述了宁夏向西开放的路径选择。结合国内外开放的成功案例,总结出可借鉴的发展经验,及成功经验对宁夏开放发展的启示,最终指出宁夏向西开放的正确路径。
连雪君,甄志宏,李华[2](2013)在《中国“西进”战略:地区治理与经济政策》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西进"战略是对西部大开发政策和中国与中亚乃至欧亚大陆发展关系的概括,指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为支点,上海合作组织地区经济整合为基础,欧洲市场为终端,将中国经济力量向欧亚大陆逐步地展开,最终实现重塑中国的经济地理空间、加强边疆地区的治理能力和平衡中国国际战略格局的政治功能。通过对中国在该地区实施的内外政策演变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政策与中国的中亚政策共同之处是试图以经济发展的方式加强中国在边疆地区的治理能力,但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中亚地区一体化进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两个政策由于缺乏系统的联系而无法在短期内将中国西部与中亚地区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中国应加强除新疆外的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作为中国"西进"战略发展的中心力量。
陈梁[3](2011)在《中俄沿边地区两国开发建设战略实现对接与合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俄沿边地区两国开发战略应始终坚持“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通过实现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大开发战略对接合作的方式来推动中俄沿边地区经济社会互动发展,是中俄两国共同而明智的选择。本文从中俄沿边地区两国开发建设战略入手,以实现中俄沿边地区两国开发建设战略对接与合作为研究视角;分析了实现两国开发建设战略对接与合作可行性与必要性,实现对接与合作的主要领域以及将会带来的重要意义和积极效应;并就如何加速推进中俄沿边地区两国开发建设战略实现对接与合作提出了新的构想和对策建议。
李巧莎,刘莉,耿军会[4](2008)在《论可持续发展观下西部大开发中的投资立法》文中指出探讨了西部大开发中投资立法的重要意义,并借鉴国外投资立法经验,论述了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投资立法的构建。
王铎[5](2006)在《西部开发系统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系统运行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当今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提出的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方针,就是一项蕴含系统运行的总揽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开发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必须要有相应的科学开发战略予以指导。制订适合西部的最佳开发战略,使西部经济得以健康、持续、有序发展,是目前理论和实践上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力求紧密联系西部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等实际,根据生态、经济、社会等系统运行的内在规律,运用系统论观点分析我国西部开发的内涵、存在问题及具体的措施,为国家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和方法。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主要采用唯物辨证法作为分析和认识问题的主要方法,把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作为基本的方法,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同时采用系统分析和经验分析方法作为研究问题的具体方法。 本文从考察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征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西部开发的系统思维,提出学习和掌握现代系统论的整体性、有序性、开放性等一系列基本原则,对于我们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运筹全局,正确分析判断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文章第二部分运用系统论观点考察西部大开发从而揭示出西部地区存在的种种矛盾和不协调状态,通过对这些矛盾的分析进一步验证系统观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文章第三部分提出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如何使用系统论的观点给以指导,以及这些观点在西部开发中的具体应用。文章最后阐述针对西部开发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即有效的制度安排,并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论述了如何构建西部和谐社会。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和书籍以及到西部地区的实践和考察,使我对西部地区的现状有了更直接和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系统开发西部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西部存在于全国这个大系统之中,西部大开发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成败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的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和东、中部地区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所以我们首先必须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西部开发的问题,充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系统思维方法。然后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探询西部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同时寻求西部开发的最优途径。系统方法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揭示对象系统的系统个性和运动规律。由于西部大开发这一系统的内在构成和运作的复杂性、多样性,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探索西部大开发的思路、模式及其运行机制无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韩同友[6](2006)在《江泽民同志西部大开发思想研究综述》文中提出本文就学术界关于江泽民同志西部大开发思想的提出过程、历史背景、重大意义、战略模式等研究观点以及研究的不同视角进行了综述。
峻峰[7](2005)在《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文中认为用人力资源和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西部经济问题,是确定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根据和支撑点。从西部开发所处的时代背景看,人力资源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表明,人力因素不仅可以克服物质资本和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倾向,而且可以产生递增的收益,从而保证经济长期增长。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及世界各国在人力资源方面研究与实践活动等领域中的现有成果,充分吸收和借鉴包括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等在内的多学科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工具,针对西部地区这样一个特殊的区划,对其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1. 本文结合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目标的测算,研究分析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以及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由此得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自然资源的赋藏程度与本地区经济增长有关系,但不存在必然联系的结论。此外,对西部地区资本供求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未来资本需求的测算发现,资本不足和短缺且使用效益低下,构成了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因此,在资源和资本对西部地区长期经济增长形成制约的时候,我们应及时地把经济增长的着眼点引入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之中。2. 本文提出了素质观的、能本观的人力资源概念,并通过界定人力资源存量的概念、构建人力资源存量的度量方法和数学计量模型,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存量状况、配置状况、流动状况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低、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低、劳动力流动性差、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缺乏构成了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状况的基本特征。 3.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本文从人力资源视角的教育观和教育价值观出发,通过对西部地区教育总体特征和教育投资及农村居民教育投资行为的考察与分析,指出西部地区各级各类教育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广大山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水平的低下直接影响了农民教育投资意愿与行为。提出教育的发展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力资源的最基本的来源,而落实教育投入的政策和措施是西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4.在职培训投资和健康投资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培训投资的成本—收益理论及西部地区在职培训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说明,西部地区正规的在职培训方式起步较晚,差距大,有效供需不足。因此,提高认识,改革现行的职业教育体制,调整教育结构,加大投入,通过制度创新,从根本上消除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供需矛盾。西部地区健康投资状况研究表明,西部地区健康投资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人口健康水平低下、医疗保健服务能力不足、社会公共卫生设施条件差、健康环境条件相对恶劣。其真正的根源在于经济落后和贫困,关键在于如何打破西部地区贫穷和人口健康水平低下之间的恶性循环,使西部地区逐步走向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健康水平提高齐头并进的道路,然后进入更高一层的循环当中,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格局。 5.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主要是少数民族的贫困问题。本文在研究分析各学者对“贫困”概念的不同认识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把贫困地区,直观地理解成是生产力水平低下,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地区,这只是贫困的表层形式而已,而真正的问题是少数地区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长期落后,这是贫困的实质,问题的根本所在。因此,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理性选择应该是依托人力资源开发反贫困。 6.制度、政策对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促进作用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不同地区的比较研究表明,同等的人力资源存量水平,受不同政策、制度、市场开放程度的影响,其发挥的作用必然存在较大差异。在相近的政策、制度、市场开放程度的条件下,具有高质量人力资源的地区必将首先发展,而且能够达到快速发展。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以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现行的制度和政策。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行制度的安排还存在着诸多缺陷。通过管理体制和制度改革,不断推动地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推动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最终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关键词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经济增长,存量
陈斐,尹继东[8](2005)在《中部省份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西移中崛起的若干思考》文中认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西移将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产生非常显着的影响。对中部省份而言, 机遇与挑战并存。中部省份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全国性的经济技术转移、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要求等, 使得中部省份有条件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西移过程中迅速崛起。中部省份必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选择培育经济发展极, 调整与完善各项政策, 积极探索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等, 以实现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
程锦山[9](2004)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路与管理对策思考》文中研究表明西部大开发是三代领导人区域经济管理思想一脉相承的必然结果。西部大开发的实质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通过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带动,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路应是积极培育开发主体,切实制定区情战略,加快建立市场机制,努力造就联动格局,主动选准产业重点,坚定紧咬结构调整。为此,必须制定开发规划,加速人才集聚,建立科研和投融资体制,加强立法保护,实施特殊政策。
张英[10](2002)在《西部大开发与财税政策》文中提出采用综合指标分析方法 ,并结合实证分析法 ,论述财税政策在促进地区均衡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及财政现状的对比分析 ,阐述了财税政策在促进西部大开发中存在的广阔作用空间。
二、西部大开发 世纪大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部大开发 世纪大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下宁夏向西开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论文研究的结构和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三节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宁夏向西开放的客观趋势及战略意义 |
第一节 宁夏对外开放的理论综述 |
第二节 宁夏向西开放的研究成果综述 |
第三节 宁夏向西开放的客观趋势及先决条件 |
第四节 宁夏向西开放的战略地位 |
第三章 宁夏向西开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宁夏向西开放的现状及问题 |
第二节 宁夏向西开放的优劣势分析 |
第四章 宁夏向西开放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国内外开放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
第二节 宁夏向西开放的原则和目标 |
第三节 宁夏向西开放的路径选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中国“西进”战略:地区治理与经济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部大开发与中国的中亚战略 |
(一) 西部大开发的历史与功能 |
(二) 中国中亚战略的目标与方式 |
二、中国“西进”战略:西部大开发与中国中亚战略的联系 |
三、国家—地区中心视角:中国“西进”战略的问题 |
四、中国“西进”战略的发展:地区化视角 |
(3)中俄沿边地区两国开发建设战略实现对接与合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二、本文研究的范围和侧重点 |
三、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五、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本章小结 |
第一章 中俄沿边地区两国开发建设战略的主要内容与战略意义 |
第一节 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与战略意义 |
一、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由来及主要内容 |
二、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提出和实施的战略意义 |
第二节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内容与战略意义 |
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由来及主要内容 |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和实施的战略意义 |
第三节 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开发建设战略的主要内容与战略意义 |
一、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开发战略的由来及主要内容 |
二、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开发战略提出和实施的战略意义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俄沿边地区两国开发建设战略对接与合作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中俄沿边地区实现战略对接与合作的意义 |
一、实现对接与合作的战略意义 |
二、实现对接与合作的现实意义 |
第二节 中俄沿边地区实现战略对接与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
一、实现对接与合作的现实基础 |
二、实现对接与合作的有利条件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俄沿边地区两国开发建设战略对接与合作的主要领域 |
第一节 通道建设及物流网络建设领域合作 |
一、中俄边境毗邻地区通道与物流网络的现状 |
二、中俄边境毗邻地区通道与物流网络合作方向 |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 |
一、边境毗邻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历史契机 |
二、边境毗邻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方向 |
第三节 能源与资源开发领域合作 |
一、电力资源合作 |
二、油气合作 |
三、矿产与林业资源开发合作 |
第四节 产业投资领域合作 |
一、边境毗邻地区中俄产业投资合作现状 |
二、边境毗邻地区中俄产业投资合作方向 |
第五节 人文与环保领域合作 |
一、人文领域合作 |
二、环保领域合作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俄沿边地区两国开发建设战略实现对接与合作的效应分析 |
第一节 中俄沿边地区实现对接与合作将会产生的战略效应 |
一、区域振兴辐射效应 |
二、发展战略对接效应 |
三、区域安全稳定效应 |
四、战略互信强化效应 |
五、边境互动开发示范效应 |
第二节 中俄沿边地区实现对接与合作将会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 |
一、贸易投资扩展效应 |
二、资源优化配置效应 |
三、市场需求联动效应 |
四、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
五、文化交流融合效应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加速推进中俄沿边地区两国开发建设战略实现对接与合作的战略构想 |
第一节 战略对接与合作的理念、原则、目标及突破口 |
一、战略对接与合作的理念 |
二、战略对接与合作的基本原则 |
三、战略对接与合作的目标 |
四、战略对接与合作的突破口 |
第二节 战略对接与合作的体系构建 |
一、设置对接与合作的具体路径 |
二、培育对接与合作的支撑载体 |
三、形成对接与合作的协调与运行机制 |
四、构筑对接与合作的公共服务平台 |
第三节 加速推进中俄沿边地区战略对接与合作的对策建议 |
一、扩展与深化边境贸易和互市贸易 |
二、在中俄边境地区合作建立经贸合作区 |
三、在中俄沿边对应城市建立综合保税区 |
四、在中俄边境口岸城市建立商贸旅游区 |
五、推进项目对接:落实主体,解决瓶颈 |
六、深化产业合作:解决法律保障和基本投资环境问题 |
七、确定合作目标与进程:保障人员与物资的顺利快速通关 |
八、为中俄合作加速培养语言+专业型复合人才 |
九、加快中俄边境毗邻地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5)西部开发系统论(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
第一章 西部开发的系统思维 |
第一节 西部开发系统的战略特征 |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内涵及意义 |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征体现出的系统特质 |
第二节 西部开发系统观的表征 |
一、西部存在于系统之中 |
二、西部必然要在系统中开发 |
第三节 系统发展观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运用 |
一、西部大开发要打破封闭和孤立的状态 |
二、西部大开发要注意与外界环境的交流 |
三、西部在与外界交换过程中要有所选择 |
四、西部开发要充分利用信息反馈功能 |
第二章 西部大开发系统中内在矛盾的分析 |
第一节 区域分割、行业分割阻碍西部经济的整体运行 |
一、西部开发中的区域分割问题 |
二、西部开发系统中的行业分割问题 |
第二节 西部资源开发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
一、西部地区资源开发所引致的环境问题 |
二、面临两难选择,寻找“双赢”战略 |
第三章 系统观在西部开发中的实践 |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要牢牢把握整体性原则 |
一、整体性原则的特征和内在要求 |
二、整体性原则在西部开发中的应用 |
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要切记系统开放性特征 |
一、西部大开发要与大开放紧密结合 |
二、对内开放是西部开发的关键 |
第三节 西部大开发要体现时序性特征 |
一、系统有序性的涵义 |
二、建立西部大开发的时间秩序 |
第四章 系统安排西部开发制度构建西部和谐社会 |
第一节 对西部开发的制度分析 |
一、制度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
二、我国制度变迁造成东西部区域发展差距的原因分析 |
三、西部开发中的制度创新分析 |
四、西部大开发的有效制度安排 |
第二节 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西部和谐社会 |
一、西部大开发中政府职能必须转变 |
二、西部开发的“和谐观”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
(6)江泽民同志西部大开发思想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西部大开发思想的提出 |
1.对西部大开发思想提出过程的考察 |
2.对西部大开发决策出台标志的确认 |
二、关于西部大开发思想提出的背景 |
1.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的要求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要求 |
3.对“两个大局”思想和共同富裕战略构想的贯彻 |
4.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要求 |
三、关于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 |
1.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政治意义 |
2.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意义 |
3.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军事意义 |
4.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社会意义 |
四、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模式 |
1.战略构架思路 |
2.政策与市场推动思路 |
3.可持续发展思路 |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路 |
五、研究的不同视角 |
(一)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角度研究江泽民同志的西部大开发思想 |
(二) 从民族角度研究江泽民同志的西部大开发思想 |
(三) 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研究江泽民同志的西部大开发思想 |
(四) 从比较角度研究江泽民同志的西部大开发思想 |
1.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西部开发思想比较 |
2.西部大开发与“三线建设”的比较 |
四、深化研究的几个着力点 |
(7)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
第一章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资源和资本约束 |
第一节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目标 |
一、西部地区概要 |
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目标 |
第二节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资源禀赋 |
一、西部地区资源禀赋 |
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资源禀赋的相关关系 |
第三节 西部地区资本供求与经济增长 |
一、西部地区资本现状 |
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资本运用低效益困境 |
三、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资本供求约束 |
小结 |
第二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
第一节 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概念 |
一、人力资源概念提出的背景 |
二、人力资源的内涵 |
三、人力资源的特点 |
四、人力资源开发 |
五、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二节 马克思有关人力资源及经济增长的思想 |
一、马克思有关人力资源的思想 |
二、马克思有关经济增长的思想 |
第三节 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因 |
一、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必然趋势 |
二、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先决条件 |
三、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西部大开发的优先战略 |
小结 |
第三章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中人力因素及其效应分析 |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度量 |
一、人力资源度量指标 |
二、人力资源度量方法 |
第二节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现状与特征分析 |
一、西部地区人力资源数量分析 |
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质量分析 |
三、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结构现状分析 |
第三节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存量分析 |
一、在业人口数和人力资源存量及变动分析 |
二、在业劳动力、人力资源存量和 GDP的变动率 |
第四节 西部地区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
一、模型选择 |
二、劳动力数量模型 |
三、结果分析 |
第五节 西部地区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
一、劳动力数量与质量模型 |
二、结果分析 |
第六节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
一、人力资源存量模型 |
二、结果分析 |
第七节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变动分析 |
一、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源产业配置结构的一般规律 |
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产业配置结构的变动分析 |
第八节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增长 |
一、人力资源流动的一般规律 |
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流动分析 |
第九节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 |
一、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 |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三、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为核心,加速西部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 |
小结 |
第四章 挖掘教育资源推动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 |
第一节 理论和政策 |
一、人力资源视角的教育观和教育价值观 |
二、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
三、现行教育经费投入的基本国策和西部大开发教育投资政策 |
第二节 西部地区教育总体特征和教育投资分析 |
一、西部地区教育存在的四大问题 |
二、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状况分析 |
第三节 西部农村居民对基础教育投资的行为分析 |
一、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状况 |
二、西部农民教育投资意愿与行为 |
第四节 推进西部教育发展,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
一、西部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
二、推进西部教育发展,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几点思考 |
小结 |
第五章 加大在职培训投资和健康投资力度改善劳动力整体素质 |
第一节 在职培训 |
一、在职培训概念的理论渊源和界定 |
二、在职培训的特征、分类和方式 |
第二节 在职培训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 |
一、一般培训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 |
二、特殊培训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三节 西部地区在职培训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一、我国在职培训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 |
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现状考察 |
三、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供需不足的经济分析 |
四、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四节 大力发展西部职业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对策思路 |
一、切实提高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作用和地位的认识 |
二、改革现行的职业教育体制,调整教育结构 |
三、加大对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经费投入 |
四、对农村流动劳动力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职业培训 |
五、通过制度创新,从根本上消除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供需矛盾 |
第五节 西部地区健康投资状况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一、健康投资的概念 |
二、健康投资的经济价值 |
三、西部地区健康投资状况 |
四、提高人口健康水平,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思考与建议 |
小结 |
第六章 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问题与人力资源开发 |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及特征 |
一、西部少数民族分布及人口 |
二、西部民族地区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 |
三、西部民族地区经济 |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 |
一、贫困释义 |
二、贫困分类 |
三、贫困标准——贫困线的确定 |
四、走进西部民族贫困地区 |
五、对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的再认识 |
第三节 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对策 |
一、特殊优惠政策 |
二、优惠贷款 |
三、以工代贩 |
四、项目扶贫 |
第四节 依托人力资源开发——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反贫困 |
一、物质援助和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两手抓 |
二、因地制宜,调整教育结构 |
三、提高认识,组建高素质的民族教育师资队伍 |
四、加大科教扶贫力度,更新观念,转变现行的生产、生活方式 |
五、加大力度,全面提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人口身体素质 |
小结 |
第七章 制度、政策对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及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一节 制度、政策对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影响 |
一、同等人力资源存量水平不同政策下的地区经济增长 |
二、相近政策、制度不同人力资源存量水平下的地区经济增长 |
第二节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现行制度安排 |
一、西部地区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根深蒂固,人力资源开发意识薄弱 |
二、人才的国家和集体所有制,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市场化合理配置 |
三、现行的户籍、档案、住房、保障制度对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阻碍 |
四、企业管理制度的僵化,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 |
第三节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创新 |
一、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创新的原则 |
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创新的需求 |
三、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
第四节 以制度创新推进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与对策 |
一、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 |
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
三、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建议和基本对策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
(8)中部省份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西移中崛起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西移对中部省份经济发展的影响 |
1.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转变 |
2.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中部省份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
二、中部省份有条件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西移中迅速崛起 |
1.中部省份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处于承东启西的地位 |
2.科学技术进步为实现中部省份迅速崛起提供了可能 |
3.全国经济发展开始出现经济技术转移 |
4.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然要求 |
5.西部大开发本身会给中部省份带来许多机遇 |
三、中部省份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西移中迅速崛起的若干实际问题 |
1.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3.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
4.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
5.选择培育经济发展极, 加快城镇工业化进程 |
6.中部省份的政策调整与政策完善 |
7.积极探索与东部、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
(10)西部大开发与财税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 |
2 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及财政现状 |
2.1 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 |
2.2 东西部财税状况与经济发展的反差 |
3 国债投资推动西部大开发 |
4 税收优惠政策促进西部大开发 |
4.1 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西部的影响分析 |
4.2 建立有利于促进西部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
4.2.1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
4.2.2 农业特产税优惠政策 |
4.2.3 耕地占用税优惠政策 |
4.2.4 进口环节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
四、西部大开发 世纪大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下宁夏向西开放问题研究[D]. 赵娣. 宁夏大学, 2016(02)
- [2]中国“西进”战略:地区治理与经济政策[J]. 连雪君,甄志宏,李华. 国际政治研究, 2013(03)
- [3]中俄沿边地区两国开发建设战略实现对接与合作问题研究[D]. 陈梁. 黑龙江大学, 2011(06)
- [4]论可持续发展观下西部大开发中的投资立法[J]. 李巧莎,刘莉,耿军会.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03)
- [5]西部开发系统论[D]. 王铎. 中央民族大学, 2006(12)
- [6]江泽民同志西部大开发思想研究综述[J]. 韩同友.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6(01)
- [7]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D]. 峻峰. 中央民族大学, 2005(04)
- [8]中部省份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西移中崛起的若干思考[J]. 陈斐,尹继东. 嘉兴学院学报, 2005(01)
- [9]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路与管理对策思考[J]. 程锦山.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4(01)
- [10]西部大开发与财税政策[J]. 张英.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