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氟沙星与先锋霉素Ⅴ治疗老年人肺炎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高卜文[1](2021)在《MICU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细菌及耐药率变迁》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我院MICU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率变迁,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MICU年龄大于60岁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合格的痰液标本,剔除同一患者的重复病原菌,进行菌株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观察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结果,采用卡方检验统计方法讨论细菌耐药率变化情况。结果:分离出53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02株,占93.8%,革兰阳性球菌33例,占6.2%,常见病原菌前5位为鲍曼不动杆菌161株(30.1%),铜绿假单胞菌135株(25.2%),肺炎克雷伯菌86株(16.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5株(6.5%)及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3.9%)。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偏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大于90%,在2018-2019年之间,对多西环素耐药率从92.9%降低到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年内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从78.8%下降至55.1%;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有逐年下降趋势,由40.5%降至17.9%;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有下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及米诺环素耐药率偏低,未发现对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利福平及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我院MICU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对多西环素耐药率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常见病原菌对不同常见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变化。分析痰标本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加强耐药率持续监测及减少医源性感染,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耐药菌感染率有一定意义。
邓亚萍[2](2020)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病原学的相关性初探》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病原学特点及中医证型与病原学、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CURB-65评分、肺炎严重程度(PS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等实验室客观检查及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标准之间的关系,为老年CAP病原学组成提供样本证据,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含ICU)和呼吸科诊断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27例住院患者入院时的病历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既往病史、发热情况、住院时间、预后等)、炎症标志物(WBC、NE%、CRP、PCT等)、疾病严重程度评分(CURB-65评分、PSI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病原学结果、中医证型。数据运用SPSS 26.0软件,对中医证型与病原学、炎症标志物、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老年CAP中医证型分布、病原学以及中医证型与病原学、炎症标志物、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1.127例老年CAP患者男女比例相近(1:1.05),近70%的患者年龄分布在65~84岁,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性别分布无显着差异。老年CAP患者多于冬春季发病,自立冬开始,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至大寒达到最高峰,符合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季节特点。64.1%的老年CAP患者合并1~3种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是最常见的5种基础疾病。发病过程中,40.2%的老年CAP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49.6%为中低度发热。老年重症CAP的发生率5.5%,老年CAP的死亡率为5.5%,重症CAP死亡率为42.9%。2.老年CAP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如下: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风热犯肺证=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邪陷正脱证>热闭心包证。3.中医证型与炎症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老年CAP患者不同中医证型WBC计数由高到低为邪陷正脱证、肺脾气虚证、痰热壅肺证、气阴两虚证、热闭心包证、风热犯肺证、痰湿阻肺证,痰湿阻肺证与痰热壅肺证(p=0.02)、痰湿阻肺证与邪陷正脱证(p=0.02)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证型NE%由高到低为邪陷正脱证、热闭心包证、痰热壅肺证、肺脾气虚证、风热犯肺证、气阴两虚证、痰湿阻肺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中医证型之间CRP、PCT水平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4.中医证型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的相关性:老年CAP患者CURB-65评分在邪陷正脱证与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气阴两虚证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邪陷正脱证与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之间的PSI危险程度分级有统计学差异。APACHEⅡ评分在不同证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SOFA评分在邪陷正脱证与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5.中医证型与病原学的相关性:老年CAP的病原学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和病毒多见,重症CAP患者病原学则以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最为多见。病毒、细菌、真菌均以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多见。中医证型与病原学之间存在相关性,风热犯肺证中常见病原为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痰热壅肺证中常见病原为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痰湿阻肺证常见病原为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支原体;肺脾气虚证常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气阴两虚证常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白色念珠菌;热闭心包证常见病原为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大肠埃希菌;邪陷正脱证常见病原为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常见于痰热壅肺证和痰湿阻肺证,其次为风热犯肺证、肺脾气虚证和邪陷正脱证;甲型流感病毒以痰热壅肺证为主,其次为邪陷正脱证和热闭心包证,乙型流感病毒以痰热壅肺证和痰湿阻肺证为主,其次为风热犯肺证、邪陷正脱证、热闭心包证和气阴两虚证;副流感病毒多见于痰热壅肺证、风热犯肺证和痰湿阻肺证,还可见于气阴两虚证;非典型致病菌中肺炎支原体常见于气阴两虚证,其次为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嗜肺军团菌多见于痰热壅肺证,还见于肺脾气虚证;Q热立克次体见于痰湿阻肺证;铜绿假单胞菌常见于痰湿阻肺证和痰热壅肺证;白色念珠菌常见于痰热壅肺证,还可见于风热犯肺证、痰湿阻肺证和气阴两虚证。结论:本研究通过对127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病原学以及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检查、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病原学的相关性的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老年CAP中医证型以痰热壅肺证和痰湿阻肺证最常见,同时需兼顾老年患者正气亏虚的特点。2.老年CAP病原学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和病毒为主,不同病原微生物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3.APACHE Ⅱ评分、CURB-65评分、PSI评分、SOFA评分不仅可用于判断老年CAP病人的病情轻重程度和死亡风险,且老年CAP中医证型与上述评分系统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今后可探索作为老年CAP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的可能性。
郭淳[3](2020)在《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评价中药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用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作用并探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开展体外抑菌试验及动物体内试验进行研究。一、体外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勒马回注射液作用于6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标准株及临床株在两种不同菌液浓度下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研究勒马回注射液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二、体内试验通过建立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小鼠氨水引咳模型、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进行药效学试验,研究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大鼠肛温的影响、对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对小鼠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的影响、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明确勒马回注射液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的药效学作用。此外,对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大鼠及氨水引咳模型小鼠进行药效学研究的同时,应用ELISA技术,检测动物体内细胞因子表达:以大鼠血清IL-6、TNF-αα、IL-1β含量、下丘脑中PGE2含量为观察目标,以小鼠血清中IL-10含量为观察目标,探究勒马回注射液解热及镇咳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一、体外试验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81.25~562.5μg/ml,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281.25~1125μg/ml,且在1.0×104与1.0×105两种菌悬液浓度下,MIC值随菌悬液的浓度升高而升高;同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与标准株测定的MIC值相差不大,二者结果相等或相差一个稀释度。2.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未表现出明显抑菌效应。二、体内试验1.对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的影响(1)通过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能够成功复制大鼠发热模型,其热势存在典型的体温下降期、体温上升期、体温高峰平台期,于造模后7h达到最高升温幅度。造模后每小时测定大鼠肛温,观测共10小时的体温变化。在造模后第3h、第4h两个体温测定点,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相比,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体温差值显着降低(P<0.05),第4h的发热抑制率高达197.56%。但10小时体温反应指数(TRI10)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2)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的血清中1L-1β、IL-6和TNF-α含量及下丘脑中PGE2含量检测后发现: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1L-1β含量均低于模型组,有降低1L-1β含量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降低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③勒马回注射液各剂量组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较模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的影响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中,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的耳肿胀度极显着低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P<0.01),耳肿胀抑制率达29.35%;中、低剂量组的耳肿胀度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小鼠氨水引咳模型的影响(1)在减少咳嗽次数方面: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小鼠咳嗽次数均少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高、低剂量组对比模型组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高、低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显着减少氨水致咳小鼠咳嗽次数。②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小鼠咳嗽次数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勒马回注射液高、低剂量组的咳嗽次数高于阳性药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的76.97%、77.27%,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减少咳嗽次数上的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2)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①模型组一与模型组二分别为雾化盐水及灌胃盐水给药,雾化盐水组较灌胃盐水组的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二者差异显着(P<0.01);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但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雾化吸入方式本身具有良好的镇咳作用。②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与阳性药组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药物活性达阳性药的137.72%。表明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③勒马回注射液中、低剂量组小鼠咳嗽潜伏期与阳性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的101.77%、96.94%。表明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镇咳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3)IL-10含量测定: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IL-10含量均较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显着增加(P<0.01,P<0.05,P<0.01),较阳性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剂量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均可显着增加氨水致咳小鼠血清中IL-10的表达。4.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的影响勒马回注射液高、中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均较模型组显着(P<0.05、P<0.01)升高,较阳性药组(雾化氨溴索注射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勒马回注射液低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高、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结论: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受细菌接种量影响。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无明显抑制作用。2.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一定解热作用,其解热效果可能与降低发热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有关。3.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减轻急性炎症反应。4.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显着镇咳作用,在减少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且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总体镇咳效果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其镇咳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IL-10水平有关。5.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作用,能够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
沈玲林[4](2019)在《左氧氟沙星或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CRP水平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经左氧氟沙星或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4月于某院门诊部就诊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70)与对照组(n=70)。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凝血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RP、PCT、BNP、TNF-α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PTT、D-D、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左氧氟沙星素序贯治疗可有效减轻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机体炎症状态,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疗效良好,值得推荐。
罗晓琼[5](2019)在《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耐药菌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肺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治疗以抗感染为主,然而,抗生素耐药已经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全球现象。中医药在诸多疾病的治疗中体现了简、便、廉、效的优势和特色,培土生金法是中医肺脾同治的常用治疗原则。本研究首先通过Meta分析来探讨培土生金法在临床治疗肺炎患者的运用情况;其次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探索培土生金法指导下的中药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最后通过观察性研究来分析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通过以上研究,旨在为耐药菌肺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为临床医生制定和优化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主要内容摘要如下:(一)中医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炎的Meta分析目的:运用循证医学中的Meta分析研究方法,系统评价培土生金法在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培土生金法运用于耐药菌肺炎奠定基础。方法:1.制定文献的检索词、检索策略、文献的纳排标准。2.在国内外生物医学类数据库中,全面搜索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试验组加用体现中医培土生金法的中药治疗。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CBM等。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4.应用Rev Man 5.3软件,对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脱机时间等结局指标进行数据合并分析。5.计数资料用风险比(RR)来分析,连续变量资料用标准均数差(SMD)来分析,两者均以95%CI表示。结果:1.有效率:共23篇研究文献对有效率进行了报道,总病例数2142例,试验组1086例,对照组1056例,结果显示中医培土生金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积分:5篇文献进行了中医证候积分分析,总例数404例,试验组203例,对照组201例。结果显示中医培土生金法中药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PCT:6篇文献对PCT进行了观察,总例数554例,试验组278例,对照组276例。数据合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PCT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4.CRP:4篇文献对CRP进行了分析,总例数350例,试验组175例,对照组175例。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患者CRP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5.CPIS评分:2篇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病例数14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71例。合并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CPIS评分方面具有优势。6.脱机时间:2篇文献分析了脱机时间,总病例数18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91例。结果显示试验组在缩短脱机时间方面也具有优势。7.安全性:6篇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试验组77例次,对照组130例次。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低于对照组,说明加用中药在改善常规治疗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可能具有优势。结论: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肺炎肺脾气虚证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提高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PCT、CRP、CPIS评分,缩短脱机时间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且可能减少西医抗感染治疗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二)中医培土生金法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中药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的临床疗效,为耐药菌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耐药菌肺炎患者64例,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试验组加用培土生金法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味,100ml tid po,疗程14天。观察各组的中医症状评分、CPIS评分、血常规、CRP、PCT、免疫指标、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基线指标和疗效性指标的差异。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生命体征、证候积分、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1)中医证候疗效:两组分级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明显降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改善咳嗽、咯痰、食少纳呆、体倦乏力、胃脘胀满、腹胀、少气懒言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发热、气短、自汗等方面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3)CPIS积分治疗后两组均有所降低,试验组未显示出明显优势。(4)炎性指标:WBC、N、CRP、PCT等炎性指标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未显示出明显差异。(5)免疫指标:试验组在改善CD4+、Ig M方面优于对照组,其他免疫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6)血气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 O2均明显改善,治疗7天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14天,两组无明显差异。3.安全性比较: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呼吸、血压和肝肾功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培土生金法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味能改善耐药菌肺炎患者的咳嗽、咯痰、食少纳呆、体倦乏力、腹胀、少气懒言等临床症状,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三)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的观察性研究目的:观察和分析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的分布和构成比情况,以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纳入符合肺炎诊断并进行了痰培养和常规药敏试验的患者,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痰培养结果以及抗生素治疗方案等数据,并录入Epidata软件进行管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比较。结果:1.一般资料:共纳入148例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以中老年为主,平均年龄(59.8±16.5岁)。2.合并疾病:合并其他疾病者占84.5%,合并两种及以上疾病者超过50%,以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合并疾病为主。3.炎性指标:WBC异常的比例仅34.46%,异常率从低到高依次为:WBC<N<PCT<N%<CRP,CRP异常的比例最高(62.84%)。4.血气分析:结果表明以氧分压降低为主。5.病原菌分布:结果显示病原菌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G-菌为主,最常见的几种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5.3%)、肺炎克雷伯菌(15.4%)、鲍曼不动杆菌(14.8%)、流感嗜血菌(7.4%)、大肠埃希菌(5.6%)。6.耐药性:(1)在头孢类抗生素中,几种主要病原菌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菌均较高,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达到88.9%,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性相对较低。(2)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较高,主要以大肠埃希菌(77.8%)和鲍曼不动杆菌(58.3%)为主。(3)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58.3%和36%,对厄他培南暂未发现耐药菌株。(4)几种病原菌对哌拉西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相对较低。(5)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也较好。7.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年龄和是否使用侵入性操作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住院天数>10天的风险是年龄<60岁患者的3.116倍,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是没有侵入性操作的9.553倍。血红蛋白和白蛋白与住院时间也存在相关性,呈负相关。结论:肺炎患者不一定有血象升高,各炎性指标中,CRP异常率最高,可见其敏感性较高。导致肺炎的病原菌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G-菌为主,最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流感嗜血菌、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提示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酶抑制剂、厄他培南、替加环素等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病情优先选用以上抗生素。住院时间与患者的年龄、是否有侵入性操作、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
余学庆,谢洋,李建生[6](2019)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修订版)》文中指出1前言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气短、胸闷或胸痛等。CAP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高。老年CAP具有呼吸道症状不典型、感染症状不突出、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等特点,易
唐耀能,梁雪文[7](2018)在《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12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与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及平均治疗时间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仅为73.33%,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肝、肾功能均无变化,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给予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见效迅速,且安全性较高。
张缙,张静[8](2017)在《左氧氟沙星与先锋霉素Ⅴ治疗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和先锋霉素Ⅴ治疗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肺炎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9例,对照组29例,分别接受左氧氟沙星和先锋霉素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肺炎临床疗效优于先锋霉素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仇海兵,朱庭昌[9](2003)在《氧氟沙星与先锋霉素Ⅴ治疗老年人肺炎临床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比较氧氟沙星与先锋霉素Ⅴ对老年人肺炎的疗效。方法 :经X线确诊的老年人肺炎共 2 2 0例 ,分为两组 ,每组 110例 ,一组给予氧氟沙星 0 4g静滴 ,每日一次 ;另一组给予先锋霉素Ⅴ 5 0g静滴 ,每日一次 ,疗程均为 7~ 10天 ,于第 4~ 10天分别观察症状、X线片、体征好转情况。结果 :氧氟沙星组的咳嗽、咳痰、发热、胸痛及X线片体征好转率优于先锋霉素Ⅴ组 ,P <0 0 5。结论 :氧氟沙星对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先锋霉素Ⅴ。
李美华[10](2000)在《氧氟沙星与先锋霉素V治疗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 比较氧氟沙星与先锋霉素V对老年人肺炎的疗效。方法 经X线确诊的老年人肺炎共220例,分为两组,每组110例,一组给予氧氟沙星0.4静滴,每日一次;另一组给予先锋霉素V5.0静滴,每日一次,疗程均为7~10天,于第4~10天分别观察症状,X线片体征好转情况。结果 氧氟沙星组的咳嗽、咳痰、发热、胸痛及X线片体征好转率均优于先锋霉素V组,P<0.05。结论 氧氟沙星对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先锋霉素V
二、氧氟沙星与先锋霉素Ⅴ治疗老年人肺炎临床疗效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氧氟沙星与先锋霉素Ⅴ治疗老年人肺炎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MICU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细菌及耐药率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数据采集及相关仪器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
3.2 主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 |
3.2.1 2017-2019 年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 |
3.2.2 2017-2019 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 |
3.2.3 2017-2019 年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迁 |
3.2.4 2017-2019 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 |
3.3 主要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常见致病菌耐药现状及防治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病原学的相关性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西医研究进展 |
1. 病原学 |
2. 危险因素 |
3. 诊断 |
4. 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 |
5. 治疗 |
综述二 风温肺热病的研究进展 |
1. 风温肺热病的历史沿革 |
2. 风温肺热病的病因病机 |
3. 风温肺热病的辨证论治 |
4. 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临床研究 |
5. 中医药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4. 研究方法 |
5. 统计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老年CAP患者一般资料 |
2. 老年CAP患者病原学分布情况 |
3. 老年CAP患者入院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
4. 老年CAP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5. 老年CAP患者中医证型与一般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
6. 老年CAP患者中医证型与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 |
7. 老年CAP患者中医证型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的相关性 |
8. 老年CAP中医证型与病原学的相关性 |
第三节 讨论 |
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一般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讨论 |
3. 中医证型与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讨论 |
4. 中医证型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相关性讨论 |
5. 中医证型与病原学分布相关性情况讨论 |
6. 入院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
第四节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3)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 |
一. 中医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
二. 中医药治疗进展 |
(一) 内治法 |
1 中药汤剂治疗 |
1.1 诊疗思路 |
1.1.1 辨疾病分期治疗 |
1.1.2 辨证分型治疗 |
1.1.3 其他诊治思路 |
1.2 对不同病原体的治疗 |
1.2.1 对病毒引起的ALRTI的治疗 |
1.2.2 对细菌引起的ALRTI的治疗 |
1.2.3 对支原体引起的ALRTI的治疗 |
1.3 对特殊发病人群的治疗 |
1.3.1 对老年人的治疗 |
1.3.2 对小儿的治疗 |
2 口服中成药治疗 |
3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
(二) 外治法 |
1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
2 中药外敷治疗 |
3 中药雾化治疗 |
4 经皮给药治疗 |
5 TDP仪照射治疗 |
6 推拿疗法 |
7 拔罐疗法 |
(三) 中医内外合治(综合治疗) |
(四) 重大传染病的防治 |
三.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试验一 勒马回注射液的体外抑菌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供试菌种 |
1.1.2 试验药物 |
1.1.3 培养基 |
1.1.4 主要试剂与耗材 |
1.1.5 主要仪器设备 |
1.2 试验方法 |
1.2.1 MIC的测定 |
1.2.2 药液制备 |
1.2.3 细菌的复活及纯化 |
1.2.4 细菌悬菌液的制备 |
1.2.5 操作步骤 |
1.2.6 结果判读 |
1.2.7 注意事项 |
2 试验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试验二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动物 |
1.1.2 试验药物 |
1.1.3 试剂与主要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
1.2.1.1 动物分组 |
1.2.1.2 给药方法 |
1.2.1.3 酵母混悬液的制备 |
1.2.1.4 造模 |
1.2.1.5 体温测定 |
1.2.1.6 标本采集与检测 |
1.2.1.7 统计分析 |
1.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
1.2.2.1 动物分组 |
1.2.2.2 给药方法 |
1.2.2.3 造模及取材 |
1.2.2.4 检测指标 |
1.2.2.5 统计分析 |
1.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
1.2.3.1 引咳初筛与动物分组 |
1.2.3.2 给药方法 |
1.2.3.3 造模及取材 |
1.2.3.4 检测指标 |
1.2.3.5 统计分析 |
1.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
1.2.4.1 动物分组 |
1.2.4.2 给药方法 |
1.2.4.3 酚红标准曲线的绘制 |
1.2.4.4 造模及取材 |
1.2.4.5 统计分析 |
2 试验结果 |
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
2.1.1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 |
2.1.2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反应指数的影响 |
2.1.3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发热抑制率的影响 |
2.1.4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血清中1L-1β、1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 |
2.1.5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的影响 |
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
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
2.3.1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小鼠咳嗽模型咳嗽次数及咳嗽潜伏期的影响 |
2.3.2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咳嗽小鼠血清中IL-10的影响 |
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
2.4.1 酚红的标准曲线 |
2.4.2 勒马回注射液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左氧氟沙星或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CRP水平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2.3 两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 |
2.4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
3 讨论 |
(5)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耐药菌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章 中医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炎的Meta分析 |
1.1 目的 |
1.2 技术路线图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文献检索的范围及策略 |
1.5.1 检索数据库 |
1.5.2 检索词 |
1.5.3 检索时间及检索策略 |
1.6 数据收集与分析 |
1.7 结果 |
1.7.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
1.7.2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1.7.3 Meta分析结果 |
1.8 讨论 |
1.8.1 Meta分析的意义与价值 |
1.8.2 本部分研究的选题思路 |
1.8.3 Meta分析结果的讨论 |
1.9 小结 |
第二章 中医培土生金法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
2.1 课题来源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方案 |
2.3.1 技术路线图 |
2.3.2 研究设计 |
2.3.3 研究对象 |
2.3.4 治疗方案 |
2.3.5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 |
2.3.6 疗效判定 |
2.3.7 不良反应的观察 |
2.3.8 质量控制 |
2.3.9 统计分析 |
2.3.10 伦理学原则 |
2.4 研究结果 |
2.4.1 研究完成情况 |
2.4.2 基线统计结果 |
2.4.3 疗效评价 |
2.4.4 安全性评价 |
2.5 讨论 |
2.5.1 培土生金法的历史渊源 |
2.5.2 培土生金法运用于耐药菌肺炎的理论依据 |
2.5.3 研究药物组方分析 |
2.5.4 现代药理研究 |
2.5.5 研究结果分析 |
2.5.6 导师治疗耐药菌肺炎的经验概要 |
2.6 小结 |
第三章 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的观察性研究 |
3.1 课题来源 |
3.2 研究目的 |
3.3 技术路线图 |
3.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4.1 纳入标准 |
3.4.2 排除标准 |
3.4.3 研究方法 |
3.4.4 观察指标 |
3.4.5 统计方法 |
3.5 研究结果 |
3.5.1 一般资料 |
3.5.2 患者吸烟情况 |
3.5.3 合并疾病情况 |
3.5.4 炎性指标分析 |
3.5.5 血气分析情况 |
3.5.6 病原菌分布情况 |
3.5.7 病原菌药敏结果 |
3.5.8 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
3.5.9 住院时间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3.6 讨论 |
3.6.1 一般情况和合并疾病分析 |
3.6.2 实验室指标分析 |
3.6.3 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
3.6.4 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
3.7 小结 |
结论 |
创新性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正文部分) |
综述 肺炎患者细菌耐药概况及中医培土生金法研究进展 |
4.1 肺炎患者细菌耐药性概况 |
4.1.1 肺炎的流行病学现状 |
4.1.2 病原学研究现状 |
4.1.3 治疗进展 |
4.2 中医培土生金法研究进展 |
4.2.1 中医对肺炎的认识 |
4.2.2 中医病因病机 |
4.2.3 中医对肺炎的治疗情况 |
4.2.4 培土生金法的理论基础 |
4.2.5 培土生金法的临床运用 |
4.2.6 参苓白术散的研究进展 |
4.2.7 参苓白术散的药理学研究现状 |
4.2.8 中医药在细菌耐药方面的作用 |
参考文献(综述部分) |
附件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6)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修订版)(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诊断 |
2.1 诊断标准 |
2.2 病原学诊断[1] |
2.3 病情严重程度 |
2.3.1 病情轻重综合评估 |
2.3.2 病情严重程度简易评价工具 |
2.4 老年CAP特点[1-4, 11-14] |
3 辨证论治 |
3.1 实证类 |
3.1.1 风热袭肺[17] |
3.1.2 外寒内热[17] |
3.1.3 痰热壅肺[17] |
3.1.4 痰浊阻肺[17] |
3.2 正虚邪恋类 |
3.2.1 肺脾气虚[17] |
3.2.2 气阴两虚[17] |
3.3 危重证类 |
3.3.1 热陷心包[17] |
3.3.2 邪陷正脱[17] |
3.4 关于临床兼证、复杂证候的治疗 |
4 预防调护[11, 15] |
5 适用范围 |
6 修订方法说明 |
7 利益冲突声明 |
(8)左氧氟沙星与先锋霉素Ⅴ治疗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氧氟沙星与先锋霉素V治疗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内容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氧氟沙星与先锋霉素Ⅴ治疗老年人肺炎临床疗效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MICU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细菌及耐药率变迁[D]. 高卜文.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2]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病原学的相关性初探[D]. 邓亚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D]. 郭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左氧氟沙星或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CRP水平影响[J]. 沈玲林. 中国处方药, 2019(11)
- [5]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耐药菌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索研究[D]. 罗晓琼.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修订版)[J]. 余学庆,谢洋,李建生. 中医杂志, 2019(04)
- [7]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唐耀能,梁雪文. 中国处方药, 2018(03)
- [8]左氧氟沙星与先锋霉素Ⅴ治疗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J]. 张缙,张静.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01)
- [9]氧氟沙星与先锋霉素Ⅴ治疗老年人肺炎临床疗效比较[J]. 仇海兵,朱庭昌. 中原医刊, 2003(01)
- [10]氧氟沙星与先锋霉素V治疗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J]. 李美华.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