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合并关节痛的辨证论治

慢性肝炎合并关节痛的辨证论治

一、慢性肝炎合并关节痛辩证论治(论文文献综述)

李钰[1](2021)在《刘渡舟教授调肝法及方药运用的传承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刘渡舟教授是中医伤寒大家,将毕生精力投入到经方理论和临床运用的研究中。刘老临床治病擅长使用柴胡剂,在肝胆病的辨治上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王庆国教授和张雪亮教授是同一时期拜读于刘老门下的弟子,二人传承了刘老调肝法学术思想的精髓,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临证诊疗经验。基于文献研究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系统地总结刘老和两位弟子调肝法的学术思想,挖掘临床调肝治肝的组方规律,探讨各自的调肝遣方用药特点。通过研究可以量化地分析调肝的组方用药规律,总结名老中医刘渡舟教授调肝的宝贵学术经验,为临床医师调肝治肝提供值得借鉴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对师徒之间的学术传承研究,和两位弟子之间的学术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在师徒传承过程中的规律和痕迹。通过探索在相同的学术传承挖掘环境中弟子对于师承的发展和创新可以获得对中医学术传承方式和中医学子培养模式的反思与启发。研究方法在刘渡舟教授和两位弟子的调肝法学术思想研究中,主要是对于文献资料的研究。收集整理刘老和弟子关于调肝治肝的学术着作、文章、访谈,以及学生、其他弟子发表报道刘老及两位弟子调肝理论和临床经验的期刊文章,对其中能反应调肝法学术思想的内容进行整理、评价、研究。在对刘渡舟教授两位弟子的调肝方药组方规律研究中,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两位弟子在2018年1月——2021年1月时间段内的门诊病例,按照筛选标准提取调肝处方,形成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纳入数据库中的调肝方进行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的发掘,提取基本方,分析用药频次。基于关联规则、熵聚类分析等方法,发现方剂的组方规律和高频数的药物组合,并发掘新方。将文献研究和数据挖掘获得的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分别将刘老与两位弟子的调肝法进行对比,发现传承痕迹和师承发展变化;对两位弟子的组方用药规律数据进行横向比较,观察同一师承环境下学术传承的相同点与差异性,结合学术经历、工作环境等背景对结果进行讨论研究。研究成果刘渡舟教授对于调肝治肝论着颇丰,对于肝病的辨证分型,以气和血作为基本纲领,重视肝郁的病机,使用调肝方药时重视疏泄。刘老擅长使用经方柴胡剂,如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在柴胡汤类方基础上创制了针对肝经湿热内盛的柴胡解毒汤和血瘀气滞的柴胡活络汤等诸多治肝新方,并依据病邪轻重和病机演变灵活创制了衍生方。王庆国教授十分重视肝藏血主疏泄的理论,善用经方调肝尤其是柴胡汤类方,临床将经方加减变化或合方应用都得心应手,总结出具有调理气机、软坚散结功效的调肝经验药对。张雪亮教授提出“少阳病机重于郁”的看法,重视对患者的情志调节,调肝擅长使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化肝煎等方剂,不拘经方时方,灵活化裁。在王庆国教授调肝方药组方规律研究中,收录调肝处方201首,高频使用药物有柴胡、黄芩、白芍、炙甘草、法半夏;在方剂的组方规律分析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对有“黄芩,柴胡”、“柴胡,白芍”、“柴胡,炙甘草”、“法半夏,柴胡”、“黄芩,炙甘草”,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最高的是“黄芩,桂枝→柴胡”,置信度为1;在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数据分析中,当设置药物组合之间的相关度为4、惩罚度为2时,演化出含有两味药的药物组合202个,三味药的药物组合23个;在这些核心药物组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进行分析,提取到含有3-4味药物的核心组合7个;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中,得到全新的独立处方8个。在张雪亮教授调肝方药组方规律研究中,收录调肝处方204首,高频使用药物有柴胡、陈皮、白芍、郁金、浙贝母;在方剂的组方规律分析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对有“陈皮,白芍”、“陈皮,柴胡”、“白芍,柴胡”、“黄芩,柴胡”、“合欢皮,远志”,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最高的是“远志,茯神→合欢皮”,置信度为0.981;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数据分析中,当设置药物之间的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4时,演化出含有两味药的药物组合122个,三味药的药物组合49个,四味药的药物组合28个,五味药的药物组合1个以及六味药的药物组合1个;在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提取组合得到3-4味药物的核心组合8个;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中,得出8个新处方。对刘渡舟教授的两位弟子学术传承的对比研究表明,二人共同传承了刘老“气机论”学术思想,重视肝脏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以“气机郁滞”作为肝之为病的主要病机,调肝多以和解为法,善用经方尤其是柴胡汤类方;二人的调肝法学术经验中也有刘老“方证相对论”和“古今接轨论”的学术思想的传承痕迹。两位弟子在临诊时应用调肝法治疗疾病的种类不同,王庆国教授门诊的肝病患者占比较多,且患者群体偏于中老年;张雪亮教授门诊上使用调肝法则多是针对结节类疾病和胆囊息肉以及杂病,患者年龄分布比较分散。两位弟子的师承经历不尽相同,王庆国教授的跟师时间长达二十年,作为刘老的学术传承研究负责人,在学术思想传承上更加深入和全面;张雪亮教授的跟师时间相对较短,在后续工作过程中另有师承,但与刘老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学术往来。基于师承时间的差异和工作环境带来的影响,王庆国教授在调肝方药的使用上更加重视对于经方尤其是柴胡剂的使用,在方药选择上更注重补益气血;张雪亮教授则经方与时方灵活遣用,所选用的药物则更偏重于疏泄。结论及意义“主疏泄”和“主藏血”是肝脏的重要生理功能,“肝气郁滞”是肝之为病的基本病机,肝郁日久容易化火、生湿、瘀血等。刘渡舟教授调治肝病辨证分型以气血为纲,重视肝郁的病机,使用调肝方药重视疏泄。刘老临床调肝治肝承伤寒之学,上溯岐黄,下逮诸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调肝学术思想。王庆国教授和张雪亮教授在传承刘老调肝学术思想上有相似之处,亦有各自独具特色的创新与发挥。相同的学术传承环境可以影响中医弟子的中医辨证思维和临床诊疗理法方药的运用,后天的自学经历、工作环境、临诊经验积累都会对中医师的诊疗思维和学术思想产生影响。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对师徒之间的纵向学术传承进行了比较,也对同一时期相同传承环境下的同门弟子进行了横向比较。通过师承的差异得到启发,不仅要重视中医传承工作中学院教育的关键作用,也要认识到继续教育、工作平台和自身经验积累对于中医学子成长的重要性。

曹献[2](2021)在《肝宁方对小鼠肝癌癌前病变炎症微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肝宁方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对肝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本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肝宁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联合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建立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小鼠模型炎症微环境的影响,以期阐明肝宁方对肝癌癌前病变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60只周龄6-8周,重量为(18±22)g的KM雄性小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四组(15只):对照组、模型组、肝宁方组、护肝片组。除对照组,其余各组进行CCl4溶液灌胃和DEN腹腔注射联合造模,同时每天进行药物灌胃。于16周末(肝癌癌前病变期)将小鼠进行禁食取材,眼眶采血,摘取脾脏、肝脏。记录各组间肝的外观、癌前结节的数目及大小;称量肝脏、脾脏、体重;检测小鼠血清肝功能ALT、AST、GGT、TBIL水平;肝脏病理检查;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中小鼠血清IL-6、IL-1β、AFP、TNF-α、GPC-3、TSGF和Ki67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TLR4、NF-κB蛋白表达。结果:1.一般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宁方组、护肝片组在造模第4周开始出现进食量减少,精神萎靡,掉毛,急躁易怒等表现,第8周部分出现腹水,尾部出现皮下出血点,行动迟缓。与模型组相比,肝宁方组和护肝片组程度均好于模型组,一般状态好。2.体重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宁方组、护肝片组体重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肝宁方组、护肝片组体重显着增加(P<0.05);肝脏指数、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宁方组、护肝片组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肝宁方组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显着下降(P<0.01),护肝片组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下降(P<0.05)。3.病理:小鼠肝脏形态,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质地粗糙,色泽暗沉,表面密布大小不等白色增生结节(0.2-3cm)肉眼可见,与模型组相比,肝宁方组和护肝片组,结节分布密度低,直径小,肝脏色泽较好。肝组织HE染色,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出现水肿、坏死,成巢状,细胞核出现核异型性(核大、双核、多核),细胞密度增高,汇管区间质增生,纤维组织增多;结节包膜明显,与周边肝脏组织界限清楚,肝小梁结构不规则。与模型组相比,肝宁方组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轻,纤维组织增生程度较轻,细胞较少出现核异型,护肝片介于两者间。4.肝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宁方组、护肝片组肝功能ALT、AST、GGT、TBIL显着升高(P<0.01),与模模型组相比,肝宁方组肝功能ALT、AST、GGT、TBIL显着降低(P<0.01),护肝片组肝功能ALT、AST、GGT、TBIL降低(P<0.05)。5.炎症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宁方组、护肝片组IL-6、IL-1β、TNF-α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肝宁方组IL-6、IL-1β、TNF-α水平显着降低(P<0.01),护肝片组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5)。6.肿瘤相关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宁方组、护肝片组AFP、GPC-3、TSGF和Ki67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肝宁方组、护肝片组AFP、GPC-3、TSGF和Ki67显着降低(P<0.05)。7.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宁方组、护肝片组TLR4、NF-κB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肝宁方和护肝片组TLR4、NF-κB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5)。结论:1.肝宁方对DEN诱导的小鼠肝癌癌前病变有抑制作用2.肝宁方可抑制TLR4、NF-κB的表达,改善肝癌癌前病变的炎症微环境,其可能通过TLR4/NF-KB信号通路发生作用。

欧林燕[3](2021)在《清热凉血祛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清热凉血祛瘀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SLE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西医符合SLE诊断,病情处于轻、中度活动且中医证型辨为热毒血瘀证的患者5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27例,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片(每日0.5mg/kg维持4周,此后每1~2周减原来剂量的10%)及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10mg每周一次和硫酸羟氯喹0.2g每日两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凉血祛瘀方治疗,每4周为1个疗程,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共8周,观察并详细记录相关指标。主要包括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补体C4、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肝功能、肾功能、SLEDA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1)两组患者疾病的有效率比较:对照组74.07%,治疗组88.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中医症候方面比较,烦躁、口疮、口干、面部红斑、双手红斑症候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关节疼痛较前改善(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SLEDAI评分比较,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的ESR、CRP炎症指标均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治疗后两组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ESR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5)两组患者免疫学指标比较,两组补体C3、抗ds-DNA抗体、Ig G均较前改善(P<0.01),且治疗后两组比较中,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C4、Ig A、Ig M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凉血祛瘀方联合激素、羟氯喹及甲氨蝶呤治疗热毒血瘀证活动期SLE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改善SLE不适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降低疾病活动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郭小娟[4](2020)在《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中医证型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及王钢教授在此类患者中目前的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从而更好为中医临床精准辨证和指导用药提供依据及经验。方法1.整理经导师王钢教授诊治的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肾病科病房2011-2019年住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41例,根据使用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及不同证型分组,观察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及不同证型组与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对其中各组数据进行统计,检测数据采用SAS 9.4统计分析软件编程计算,各组间数值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交叉分类描述治疗前后正常、异常的变化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系统整理王钢教授在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2011年1月~2019年6月期间病患医案,通过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将入选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症状、舌苔、脉象、病机、治法、处方、用药等信息分别录入 Xminer Operation Tool V1.4、SPSS 20.0 和 SPSS Modeler 18.0数据挖掘系统,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分布、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运算模型进行挖掘,对王钢教授辨证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研究。结果1.在相关分析研究的441份病例中,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月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各个指标数值中CD4/CD8的数值是有变化的,并且是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免疫抑制剂使用后对人体体液免疫尤其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是有影响的。同时在不同证型间,以气阴两虚证型中的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较为突出,服用不同组合的免疫抑制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型中以气阴两虚证型影响最为明显。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合中,以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组对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最为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2.数据挖掘研究共选取2011年1月~2019年6月王钢教授于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患者221人,共纳入医案381诊次。王钢教授在治疗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的医案中,女性患者146诊次,占比38.32%,男性患者234诊次,占比61.42%,以男性居多。3~80岁患者均可发病,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81岁,尤以30-39岁之间的青中年发病最多,占比达66.36%;临床症状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为主,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苔少,脉细沉等。临证以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最为多见,王钢教授擅长益气养阴、清热利湿大法为主,佐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化湿泄浊、滋补肝肾、温补脾肾等,喜用车前子、茯苓皮、制僵蚕、白花蛇舌草、全蝎、山茱萸、金樱子、黄蜀葵花、泽兰、黄芩。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三组核心方:即防己黄芪、六味地黄汤及猪苓汤、犀角地黄汤、泻肺汤及桔梗二陈汤。结论1.通过国内外文献,中医、西医国内及国际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本次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的结果,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在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使用前后有差异,结果证实了运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会导致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并且提出可以把淋巴细胞亚群作为预防感染的常规定期监测指标。在同时运用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治疗时候更需要谨慎。2.通过此次数据挖掘中(频次表3-5、表3-6及表3-7、表3-8中)的分析,得出导师在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其辨证的主证是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少苔,脉细沉等主要临床症状。临证以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并且根据数据挖掘病机内关联规则表3-12中得出兼证中与湿热内蕴,血瘀内结相关最为密切。3.依据本次气阴两虚证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数据结果,(见表2-6及表2-7)证实气阴两虚证型中的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最为突出,以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为表现。增加了导师对气阴两虚证的本质研究范围,进一步提供了气阴两虚证的又一客观指标,即: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后的气阴两虚证与体内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紊乱相关。4.此次数据挖掘结果表明:王钢教授益气养阴、清利湿热为主要治疗大法,同时对于各种兼证变证,导师也有其特色治法及用药规则(表3-18),气阴两虚合并水肿的用第一列基本方;对于合并尿蛋白增多的选用挖掘结果中的第四列基本方、第七列基本方及第八列基本方;合并肾功能异常的多用第五列基本方;合并上下焦感染的多用挖掘出的第二列基本方和第三列基本方;合并中焦脾胃的选用第六列基本方;这些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提供了各种辨证用药依据及用药规律。5.本研究不仅通过大样本的数据,挖掘了老师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中的理法方药,同时通过了典型的个体治验医案进一步论证了益气养阴清利湿热的治疗大法,并且随证,兼证加减等在治疗该病中的特色用药规律、经验以及临床疗效。6.本研究归纳总结出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多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肺从咽论治、从疏滞泄浊法论治。

崔庆科[5](2020)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机理及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理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检索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收集过敏性紫癜作用靶点,随后整合数据获得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通过Cytoscape3.2.1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PPI网络,研究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2.运用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选用安捷伦SB C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3.0 mm×50 mm,1.8μm),采用梯度洗脱,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源,质量分析器为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3.采用基于LC-MS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对HSP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尿液进行分析,通过UPLC-Q-TOF/MS分析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对儿童尿液代谢物变化的影响,寻求过敏性紫癜的生物标志物。4.(1)对171例HSP患儿的相关检验指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调查HSP患儿一般情况、发病月份、发病情况、伴随病症、一般炎症指标、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情况、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水平、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等相关指标。(2)收集HSP患儿晨起空腹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IL-6、IL-8、TNF-α、IgA1、IgA/FcαRI(CD89)数值。(3)用含有HSP患儿血清的F12k培养基培养HUVECs细胞并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进行干预,用ELISA法检测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数值,Western blot检测Syk、p-Syk、PI3K、p-PI3K蛋白表达。结果:1.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包含9个单味药,206个活性化合物,以及40个治病靶点。PPI网络包含39个靶点蛋白,关键蛋白涉及IL6、INS、VEGFA等。基因本体(GO)条目14个,涉及脂多糖的反应、缺氧的反应、药物的反应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4条,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2.结合文献报道和质谱数据,通过串联质谱对小儿紫癜疹消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共鉴定了21个化合物,包括10个黄酮类成分,4个蒽醌类成分,2个萜类成分,2个紫草呋喃类成分,1个甾醇苷类成分,1个多酚类成分,1个木脂素类成分。3.筛选出92个尿液中的代谢物作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共鉴定出其中15个代谢物,可能是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代谢标记物的区别。4.(1)急性期HSP患儿一般炎症指标均有所上升,提示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诱因;HSP患儿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补体C3水平存在紊乱,其血清IgA、补体C3水平HS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SP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以腺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为主。(2)急性期HSP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IL-8、TNF-α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IgA1、IgA/FcαRI(CD89)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SP患儿血清刺激后HUVECs上清液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水平表达升高(P<0.05),运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干预后其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1.通过网络药理学手段初步预测了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UPLC-Q-Orbitrap-MS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地鉴别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化学成分,有助于揭示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物质。3.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存在代谢标记物的区别,可为疾病鉴别、证型诊断、疾病治疗中提供方法。4.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发挥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有关。

李小兰[6](2020)在《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从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的维度出发,系统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中提及病种,编制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探究其高发病种,并剖析高发病种危险因素,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最终结论,有望提高侗族防病抗病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和健康政策提供相应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作为本文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以网络文献挖掘和手动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全面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从中严格筛选与本研究相关度高的资料。2.统计和归纳法运用扎根理论将收集的文献资料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进行3级编码,最终找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结论。3.比较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得出重要结论。结果1.侗族传统命名法具有本土性、古朴性、历史性等特征,侗医常按照11种疾病命名方法对传统病种进行分类。传统命名法病种以外的为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其含有部分中医学和部分西医学疾病病种。2.采用临床医学学科分类准则,将侗族传统命名法病种与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按照内科(400个、326个)、外科(199个、66个)、妇产科(91个、101个)、儿科(260个、34个)、皮肤性病科(92个、29个)、五官科(90个、73个)、男科(15个、6个)等七大类别进行分类。两种命名法相同的高发病种共5个,不同的高发病种共12个。因目前掌握资料有限,尚有167种传统病种无法准确分类。3.经分析得知,侗医两种命名法疾病谱具有差异性。侗族传统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儿科、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妇科、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呼吸系统、五官科,主流医学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儿科、五官科、妇科、泌尿系统、皮肤科。由上可知,侗族传统命名法疾病谱中的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在主流医学命名法疾病谱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科,其余七大疾病谱虽然相同,但其排序却大相径庭。结论1.从疾病命名方式可看出侗医两种疾病命名法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侗族传统命名法带有鲜明的侗族文化色彩,值得深入研究。深挖两种疾病命名法可知,其具有互相嵌入、相互补充等融合现象。传统命名法虽已形成自己的疾病分类方式,但疾病分类系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在侗医两大命名法病种中,外伤、心脑血管系统、妇科、消化系统中某些疾病始终都处于高频发病状态。疾病谱上升较为明显的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下降较为明显的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3.通过深入分析侗族疾病谱规律背后原因,得出影响侗族患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侗族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个人健康意识、自然环境等五大方面。这些因素可为后续研究者探究相关病种提供一定的思路。基于本文探究的疾病谱背后规律,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科研人员、个人健康防控等方面出发,得出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对贵州公共卫生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王佳欣[7](2020)在《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证候漂变的证素分布特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合并NAFLD的CHB肝郁脾虚证发生证候漂变时的证素分布特征及证候漂变的生化学、病毒学和组织学基础,深入认识合并NAFLD的CHB肝郁脾虚证的证候变化过程,探讨其病位、病性分布特点,提高辨证的准确度,丰富合并NAFLD的CHB中医治疗思路。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住院的95例合并NAFLD的CHB肝郁脾虚证患者。观察时限为3个月,每2周记录患者中医四诊资料,每1个月记录患者实验室指标。观察期间若发生证候漂变即结束观察。“证候漂变”是指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固有疾病出现了新的证候,但由于新发证候不够多或程度不够重,尚不足以导致证型改变,也不足以形成新的证型的现象。将采集的证候漂变组的四诊资料运用《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系统》计算机软件提取出病位及病性证素,总结分析发生证候漂变患者的证素分布特征。同时对入组患者基线实验室指标运用统计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证候漂变的生物学基础。结果:1.本课题纳入的95例患者中,49例(51.6%,95%CI:41.6%,61.6%)发生了证候漂变。2.基线资料:证候漂变组BMI(t=-2.338,P=0.022)、LDL-c(Z=3.098,P=0.002)、肝CAP值(t=-2.300,P=0.024)均比未发生证候漂变组高;两组HBsAg定量、HBeAg状态、HBV DNA载量、ALT、AST、ALP、GGT、TBIL、TC、TG、FPG、LSM值、年龄、性别、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证候漂变组中证素积分≥70分的证素:在发生证候漂变前后均存在的病位证素有肝、胆、胃,发生证候漂变时新发的病位证素有肾、心神、胞宫;在发生证候漂变前后均存在的病性证素有痰、湿、阴虚、阳虚、气滞、气虚、血虚,发生证候漂变时新发的病性证素有热、寒、血瘀、血寒、精亏。4.证候漂变组存在积分(积分>0,无论是否≥70分)的所有证素:入组时及发生证候漂变时肝、肾、心、筋骨病位证素积分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在发生证候漂变前后均存在,发生证候漂变时新发的病位证素有肾、心、筋骨。入组时及发生证候漂变时水停、阴虚、阳亢、气滞、气不固、血虚、精亏病性证素积分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虚、气滞、气不固、血虚、精亏在发生证候漂变前后均存在,发生证候漂变时新发的病性证素有水停、阳亢。结论:1.在合并NAFLD的CHB肝郁脾虚证患者中,证候漂变现象客观存在,51.6%(95%CI:41.6%,61.6%)的患者在3个月的观察期内发生了证候漂变,且BMI、LDL-c、肝CAP值水平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证候漂变。2.在合并NAFLD的CHB肝郁脾虚证患者中,病位证素肝以及病性证素阴虚、气滞、气不固、血虚、精亏出现在整个病理过程,发生证候漂变后常见的新发病位证素为肾、心、筋骨,新发病性证素为水停、阳亢。

陈忆莲[8](2020)在《中药养阴益气活血方改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养阴益气活血方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病情、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新药的开发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pSS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中西药组34例和西药组37例。西药组予硫酸羟氯喹片0.2g,每日两次口服治疗,中西药组在此基础上加予养阴益气活血方治疗,每日1剂,每剂水煎成200ml一袋,早晚餐后半小时各温服一袋,两组均比较服药治疗12周后时患者中医症状、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F-36 健康调查表、SS 活动指数等积分各疗效性指标的变化和总有效率。结果 1.中西药组治疗总有效率(97.1%)大于西药组(78.4%),疗效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在中医症状积分、SAS、SDS和ESSDAI积分改善方面,中西药组积分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3.在SF-36积分中,两组治疗后八项积分均有较好的改善,其中在生理机能和躯体疼痛项上积分改善相当;在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项上,中西药组积分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 养阴益气活血方对干燥综合征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显着,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疾病活动指数、抑郁、焦虑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具有显着临床疗效。

王禹雄[9](2020)在《智能中医诊疗系统中病程规律挖掘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进步发展,医学水平和诊疗现代化将会逐渐健全完善,这将意味着医学诊疗数据的数量和规模也会急剧扩充,暗藏在医学诊疗数据中未被挖掘的有价值数据也将海量增加,医疗数据已经成为很多专家及学者研究的目标。而在学术界已经研究产生了许多实用的,譬如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此类人工智能算法,并成功将其运用到实际应用中来解决问题。因此,在构建智能中医诊疗系统问题上,如何将诊疗信息中潜在的价值挖掘出来也是研究的重点。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对序列模式挖掘技术在中医病程规律挖掘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相关序列模式挖掘算法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 GSP算法和PrefixSpan算法的基本理论、算法流程和模型优化,并对比分析了两个不同序列模式挖掘算法的运行速度和优缺点,发现PrefixSpan算法明显优于GSP算法,用PrefixSpan序列模式挖掘算法对样本测试集进行挖掘,将预测出的初始病程序列进行患病规律分析;其次针对初始病程序列冗余并且不全面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多最小支持度的优化改进方法,用改进方法挖掘出病程序列后再进行分析,得出与初始病程序列不同患病规律,然后根据预测出的患病规律给出相应疾病的预防策略;最后探究深度学习算法在医学应用中的优缺点,生成病程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对比深度学习中的RNN算法和CNN算法的运行速度和准确度,选择性能较优的深度学习算法在系统中进行实现。这三部分工作为智能中医诊疗系统的算法设计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最后,采用改进的PrefixSpan算法作为中医病程规律挖掘的主要方法,CNN算法作为生成病程预测模型的主要方法,设计出基于Django框架的智能中医诊疗系统,具体实现了患病规律分析和病程准确性预测等辅助诊断功能,以及病人信息、医师信息、诊断记录的基础数据管理功能。

李晓旭[10](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杨玉兰主任辨治SLE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经验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文以入住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017年9月1日-2020年1月23日期间杨玉兰主任门诊及肾病风湿科住院部SLE患者的病例资料及中药处方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现代心理测量工具以调查SLE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数据挖掘总结其辨治SLE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经验,为继承杨玉兰教授学术思想提供一种新方法,为中医药治疗SLE焦虑抑郁状态提供经验。在此基础上,基于更广阔思路对中医药理论体系发展进行指导,寻找中医药的新发展、新思路。研究方法:临床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面对面调查及电话咨询的方式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9月1日-2020年1月23日杨玉兰主任门诊及肾病风湿科住院部的SLE患者进行随访,收集整理患者临床病例及中药处方,使用标准心理学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和测量,自填心理学量表,如ZUNG焦虑自评量表、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等,获得每个SLE患者的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情况、心理健康水平并通过问卷资料形式(研究对象自填的方式)采集基本信息及相关临床信息,将关联分析、频数统计学相结合,通过Excel构建数据库,经过频数统计分析,分别统计出治疗SLE的证型、中药使用频率、药物使用频数等,对用药规律进行全面观察。再利用IBM SPSS Modeler24.0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处理,以挖掘导师使用中药间的潜在联系,总结其辨治SLE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经验。研究结果:数据挖掘得出:共纳入SLE焦虑抑郁患者48名,289份病案及中药处方,共涉及中药178味,使用频数总计3704次,使用药物频次超过75次的药物有生黄芪、青风藤、青蒿、女贞子、生甘草、泽兰、地龙、白花蛇舌草、生白芍、生地黄、红景天、土茯苓、炒白芍、姜黄、远志、葛根、丹参、当归、黄连、柴胡、玄参、黄芩22味药,这些药物均是杨玉兰主任在临床治疗SLE焦虑抑郁状态的常用药物。频次位于前10名的中药为生黄芪、青风藤、青蒿、女贞子、生甘草、泽兰、地龙、白花蛇舌草、生白芍、生地黄、红景天、土茯苓、炒白芍、姜黄、远志,为杨玉兰主任治疗SLE焦虑抑郁状态的特色用药。常用药物中包括18个药物类别,按照使用频次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补虚药(补气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祛风湿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要、理气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止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消食药、化湿药、温里药、泻下药、攻毒杀虫止痒药、开窍药。SLE患者的心理特征研究:SCL-90SLE患者所得分值低于常模(P<0.01);抑郁水平、焦虑水平SLE患者所得分值高于常模(P<0.01);内外倾、情绪性分值较精神质、掩饰性相对较高。在性别、年龄、婚否、病程4个因素中,婚姻、年龄明显影响心理健康这一因素。对于已婚、年龄较小的SLE病人而言,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焦虑、情绪性这两个维度对抑郁水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情绪性、恐怖、敏感、躯体化因子对焦虑水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敏感因子与焦虑水平间形成负相关关系,其余因子与焦虑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各中医证型的SLE患者的心理维度比较:肝肾阴虚证SLE患者与实证的SLE患者进行比较,存在较为明显的强迫、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心理问题。心脾两虚证的SLE患者与实证的SLE患者进行比较,存在更为明显的敌对、强迫心理障碍。结论:1.导师杨玉兰主任常用生黄芪、青风藤、青蒿、女贞子、泽兰、地龙、白花蛇舌草、生白芍、生地黄、红景天、土茯苓、姜黄、远志等药物治疗SLE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亦为其特色用药。2.导师杨玉兰主任认为SLE焦虑抑郁状态主要病机特点:以肝肾亏虚为本,热毒、血瘀为标。3.从脏腑论治情志病,以调整五脏阴阳为切入点,重视调阴阳、立中气,通过调和五脏阴阳以镇心安神、宁心安神。4.本病主要证型有热毒炽盛证、阴虚热盛证、心脾两虚证、气血亏虚证,根据证型不同施以补益肝肾、益气固本、清热养阴、解郁安神等治法。5.中国传统医学扎根于中华悠久的灿烂文化,调神思想蕴含于内,中医学对于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从整体出发,多角度把握。6.SLE病人的心理、身体健康水平较差,在诊断过程中,要对心理因素引起重视,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积极采取适宜的预后措施。

二、慢性肝炎合并关节痛辩证论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肝炎合并关节痛辩证论治(论文提纲范文)

(1)刘渡舟教授调肝法及方药运用的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中医药调肝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刘渡舟教授调肝法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广义调肝法
        2.2 肝病证治专论
    第三节 讨论
        1 辨证分型以气血为纲
        2 阐述病机以肝郁为要
        3 遣方用药以疏泄为重
第二章 刘渡舟教授弟子调肝法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王庆国教授调肝法学术思想研究
        1 重视“肝藏血主疏泄”的藏象理论
        2 善用经方调肝
        2.1 常用柴胡汤类方
        2.2 妙用经方合方
        3 调肝经验药对
    第三节 张雪亮教授调肝法学术思想研究
        1 提出“少阳病机重于郁”
        1.1 气郁阳气不通达
        1.2 气郁化火
        1.3 气郁湿滞
        1.4 气郁痰凝
        1.5 气郁血瘀
        2 重视调节情志
        3 调肝经验方药
第三章 刘渡舟教授弟子调肝方药的组方规律研究
    第一节 概述
        1 基本资料
        1.1 数据处理软件介绍
        1.2 处方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提取数据源
        2.2 药频分析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分析
        2.4 基于熵聚类的数据分析
    第二节 王庆国教授调肝方药的组方规律研究
        1 基本资料
        1.1 处方来源
        1.2 处方筛选
        1.3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2 研究结果
        2.1 用药频次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分析
        2.3 基于熵聚类的数据分析
        3 讨论
        3.1 调肝方中的高频药物
        3.2 调肝方中的高频药对和药物组合
        3.3 新方分析
    第三节 张雪亮教授调肝方药的组方规律研究
        1 基本资料
        1.1 处方来源
        1.2 处方筛选
        1.3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2 研究结果
        2.1 用药频次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分析
        2.3 熵聚类的数据分析
        3 讨论
        3.1 调肝方中的高频药物
        3.2 调肝方中的高频药对和药物组合
        3.3 新方分析
第四章 刘渡舟教授弟子学术传承的对比研究
    第一节 调肝法学术传承的相似之处
        1 “气机论”的传承
        1.1调肝以和解为法
        1.2 善用柴胡汤类方
        1.3 常用的调肝药物
        2 “方证相对论”的传承
        3 “古今接轨论”的传承
    第二节 调肝法学术传承的不同之处
        1 调肝法针对的优势病种不同
        2 师承经历和工作环境的影响
        3 调肝方药的性味功效有差别
        3.1 王庆国教授更重视补益
        3.2 张雪亮教授更重视疏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肝宁方对小鼠肝癌癌前病变炎症微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肝癌癌前病变的认识与研究
        1.1 肝癌癌前病变的病名
        1.2 肝癌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
        1.3 肝癌癌前的辨证与分型
        1.4 中医药治疗肝癌癌前病变
    2 现代医学对肝癌癌前病变的认识与研究
        2.1 肝癌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
        2.2 肝癌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
        2.3 现代医学对肝癌癌前病变的诊断
        2.4 现代医学对肝癌癌前病变的治疗
    3 肝癌癌前病变的肿瘤微环境
        3.1 肿瘤微环境的定义
        3.2 肿瘤免疫微环境
        3.3 肿瘤炎症微环境
        3.4 中医药调节肿瘤微环境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验药物及试剂
        1.2.1 实验药物
        1.2.2 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造模方法
        2.2 标本采集
        2.3 观察指标
        2.3.1 小鼠的一般情况
        2.3.2 体重、肝脏指数、脾脏指数
        2.3.3 肝脏病理HE染色
        2.3.4 血清肝功能和肿瘤相关因子检测
        2.3.5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TLR4、NF-κB蛋白表达
        2.4 统计学处理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小鼠的一般情况
    3.2 各组小鼠体重变化趋势
    3.3 体重、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变化情况
    3.4 肉眼可见结节大小、数量、分布情况
    3.5 肝脏病理学观察HE染色
    3.6 肝功能
    3.7 血清炎症相关因子与肿瘤相关指标
    3.8 肝脏TLR4、NF-κB表达情况
第四部分 讨论
    4.1 肝宁方的研究基础
    4.2 肝宁方的药物组成成分及研究现状
    4.3 肝宁方对DEN/CCl4诱发的肝癌癌前病变炎症微环境影响的评价
        4.3.1 肝宁方对小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4.3.2 肝宁方对肝脏指数/脾脏指数的影响
        4.3.3 肝宁方对肝功能的影响
        4.3.4 肝宁方对肝脏病理的影响
        4.3.5 肝宁方对肝癌癌前病变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4.3.6 肝宁方对肝癌癌前病变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4.3.7 肝宁方对肝癌癌前病变TLR4、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4.4 中西结合防治肝癌及癌前病变的特色与优势
    4.5 不足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调节肝癌及癌前微环境中的TLR4/NF-κB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清热凉血祛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标准
    1.6 伦理学要求
2 研究方案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定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疾病疗效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SLEDAI评分的比较
    3.5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比较
    3.6 不良反应的比较
4 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SLE的认识
    4.2 中医对SLE的认识
    4.3 导师对SLE的诊疗经验
    4.4 清热凉血祛瘀方药探析
    4.5 研究结果分析
5 小结
6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方面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1.2 祖国医学对免疫概念的历史渊源
        1.3 祖国医学中的医药在增强免疫功能的研究及应用
    2.西医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方面的研究
        2.1 慢性肾小球肾炎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紊乱的研究概况
        2.2 现代医学中的免疫功能监测研究
        2.3 目前淋巴细胞亚群研究进展
        2.4 现代医学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研究
第二部分 淋巴细胞亚群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1.临床实验设计方案
        1.1 病例选择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3.统计指标
    4.统计方法
    5.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5.2 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比较(均数±标准差)
        5.3 服用不同免疫抑制剂与未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5.4 不同证型间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6.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的肾炎免疫力低下患者用药经验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医案资料来源
        2.2 纳入排除标准
        2.3 医案的预处理
        2.4 医案信息纳入方法
        2.5 医案信息采集方法
    3.研究结果
        3.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3.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3.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4.讨论
        4.1 王钢教授辨证思想挖掘讨论
        4.2 王钢教授的治疗大法特色数据挖掘讨论
        4.3 王钢教授治疗选方的数据挖掘讨论
        4.4 王钢教授治疗用药配伍特征数据挖掘分析
    5.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5.1 创新点
        5.2 不足之处
        5.3 研究展望
第四部分 典型医案
    医案一: 慢性肾炎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案
    医案二: 慢性肾炎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肺炎案
    医案三: 慢性肾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案
    医案四: 慢性肾炎合并病毒性肺炎案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二 图表范式对照表
    附录三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四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五 治法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六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七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西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
        1 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代谢组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第一节 171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第二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SP患儿IgA/FcαRI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第三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UVECs细胞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本文创新点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及思路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侗族传统医学文献概述
    第一节 专着类
    第二节 学术论文类
    第三节 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病种概述
第二章 侗族传统医学病种分类研究
    第一节 传统命名法病种
        一、传统命名法病种命名理据
        二、传统命名法病种汇总
        三、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方法
        四、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
    第二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
        一、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的搜集整理方向
        二、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汇总
        三、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分类
    第三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与传统命名法病种的比较
        一、命名文化背景的不同
        二、命名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相同的疾病命名内涵
        四、相同的疾病命名特点
    第四节 特殊病种
第三章 侗族传统医学之疾病谱研究
    第一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方法
    第二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写说明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第三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分析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呈现的规律
        二、侗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分析
        三、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规律的宏观病因学分析
        四、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利用挖掘
第四章 侗族传统高发病种研究
    第一节 蛇叹肿毒
        一、蛇叹肿毒概述
        二、蛇叹肿毒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蛇咬伤的比较
        四、蛇叹肿毒危险因素
    第二节 小儿疳积
        一、小儿疳积概述
        二、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小儿疳积的比较
        四、小儿疳积现状
        五、小儿疳积危险因素
    第三节 肚腹痛
        一、肚腹痛概述
        二、肚腹痛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肚腹痛的比较
        四、肚腹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肚腹痛危险因素
    第四节 心头痛
        一、心头痛概述
        二、心头痛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心头痛的比较
        四、心头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心头痛危险因素
    第五节 月家红崩山
        一、月家红崩山概述
        二、月家红崩山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月家红崩山的比较
        四、月家红崩山治疗现状
        五、月家红崩山危险因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不足
    四、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证候漂变的证素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终止标准
    2 研究内容
        2.1 基础治疗
        2.2 观察指标
        2.3 随访内容及相关评定标准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基线资料
    2 证素分布特征
        2.1 证素积分≥70 分的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2.2 证素积分≥70 分的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2.3 所有病位证素(无论是否≥70 分)积分对比及证素分布情况
        2.4 所有病性证素(无论是否≥70 分)积分对比及证素分布情况
讨论
    1 研究CHB合并NAFLD的意义
        1.1 CHB合并NAFLD的流行病学
        1.2 CHB合并NAFLD的发病机制
        1.3 CHB合并NAFLD的疾病进展及抗病毒疗效
    2 CHB合并NAFLD的中医临床研究
        2.1 中医学对CHB合并NAFLD的认识
        2.2 CHB合并NAFLD的中医药治疗
    3 合并NAFLD的 CHB肝郁脾虚证的证候漂变
        3.1 证候漂变概念的提出
        3.2 证候漂变的临床观察
    4 证素在合并NAFLD的 CHB肝郁脾虚证证候漂变中的运用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基线资料特征
        5.2 证素分布特征
    6 干预治疗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
    7 课题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指征
    附录 B:知情同意书
    附录 C:肝活检知情同意书
    附录 D:四诊信息采集表
    附录 E:肝组织炎症坏死、纤维化分期标准
    附录 F:临床病例记录表
    附录 G:中英文对照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中药养阴益气活血方改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临床研究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 治疗方法
        4 观察指标及说明
        5 中医疗效判定标准
        6 安全性观察指标
        7 统计学方法
    (三)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中医症状积分和证候疗效比较
        3 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积分比较
        4 生活治疗SF-36积分比较
        5 疾病活动指数(ESSDAI积分)比较
        6 安全性指标
二、讨论
    (一) SS的中医认识
        1 文献记载
        2 病因病机
        3 治则治法
    (二) pSS的现代医学研究
        1 流行病学
        2 发病机制
        3 西医治疗和预后
        4 疾病病情和疗效评价标准
        5 pSS与焦虑抑郁的研究现状
    (三) 中医对焦虑抑郁的认识
    (四) 养阴益气活血方治疗SS的理论依据
        1 病机演变
        2 组方原则和方义
        3 作用机制研究
    (五) 研究结果分析
    (六)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文献综述 中医药改善干燥综合征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9)智能中医诊疗系统中病程规律挖掘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相关背景知识与算法基础知识介绍
    2.1 中医相关知识介绍
    2.2 序列模式挖掘算法
    2.3 深度学习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医病例数据处理过程
    3.1 数据获取与分析
    3.2 数据预处理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医病程规律挖掘算法研究与优化
    4.1 实验数据选取及评价指标
    4.2 病程规律的分析与预测
    4.3 基于多最小支持度的MMSPrefixSpan算法优化
    4.4 病程预测模型生成及其准确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中医诊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概述
    5.2 需求分析
    5.3 系统设计
    5.4 系统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不足与改进方向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基于数据挖掘杨玉兰主任辨治SLE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调查工具
        6.调查方法
    【二】数据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 对焦虑抑郁状态下患者统计
        (一)SLE 焦虑抑郁患者性别分布
        (二)SLE 焦虑抑郁患者年龄分布
        (三)对焦虑抑郁状态下患者主要症状频数及频率
        (四)对焦虑抑郁状态下患者证素、证型频数及频率
        (五)相关度分析研究
        (六)SLE 患者心理特征描述
        1 SLE 患者心理特征描述研究
        2 人格特征
        (七)心理特征描述研究
        (八)SLE 患者心理特征相互关系研究
        (九)心理影响因素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研究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研究进展
    一、现代医学对SLE的认识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慢性肝炎合并关节痛辩证论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刘渡舟教授调肝法及方药运用的传承研究[D]. 李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肝宁方对小鼠肝癌癌前病变炎症微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D]. 曹献.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清热凉血祛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D]. 欧林燕.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D]. 郭小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D]. 崔庆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D]. 李小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7]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证候漂变的证素分布特征[D]. 王佳欣.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中药养阴益气活血方改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研究[D]. 陈忆莲.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智能中医诊疗系统中病程规律挖掘研究与实现[D]. 王禹雄. 宁夏大学, 2020(03)
  • [10]基于数据挖掘杨玉兰主任辨治SLE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经验研究[D]. 李晓旭.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慢性肝炎合并关节痛的辨证论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