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穿刺治疗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硬膜下出血的13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谢壮壮[1](2020)在《西藏地区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病因,aEEG的特点及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西藏地区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通过对婴儿颅内出血患儿a EEG以及患儿预后进行分析,从而对患儿预后做出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颅内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3例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对2018年06月至2019年12月因颅内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儿共计40例行a EEG检查,除外伪差较多,无法判读3例,出院后死亡3例,随访中失去联系4例,共计30例,并对这30名患儿出院后进行随访。同时收集同期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其他无神经系统病症累及患儿30例行a EEG检查。结果:4年间共诊治83例颅内出血患者,其中男56例,女27例,男女比例2:1;年龄范围:30分钟-12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1月44例(53.0%),1月-12月39例(47.0%);病因:晚发型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最为常见共36例(43.4%),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29例(34.9%),多器官功能受损2例(2.4%),血小板减少症3例(3.6%),病因不明13例(15.7%);在年龄分布上:<1月44例(53.0%),1月-12月39例(47.0%);在地域分布上:拉萨市14例(16.8%)(其中拉萨市5例,拉萨其他地区9例),那曲市33例(39.7%),山南市14例(16.8%),日喀则市13例(15.8%),林芝市4例(4.8%),昌都市4例(4.8%),阿里地区1例(1.3%);临床表现:在83例病人中45例(54.2%)均为非特异性表现,仅有37例(44.5%)病人有神经系统的特异性表现,1例(1.3%)既有神经系统的特异性表现,又有非特异性表现;对2018年06月至2019年12月因颅内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患儿进行随访1-3个月。共有6例失去联系;4例出院后1天内死亡;预后良好10例;预后不良20例;颅内出血组a EEG不同分级患儿间预后的结果表明: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的患儿预后不良率分别为25.0%、60.0%、90.0%,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儿颅内出血在地区分布方面:海拔越高,发病率越高;婴儿颅内出血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当患儿出现吃奶差、反应差、前囟饱满以及面色进行性苍白,我们应该警惕患儿颅内出血的可能。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仍是西藏地区一个导致婴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在西藏部分地区,新生儿出生时注射维生素K并未形成常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新生儿出生时维生素K的注射率,进而减少因维生素K缺乏而致的颅内出血。对于a EEG脑电图结果回示:a EEG结果越异常,预后越差;因此对于颅内出血患儿,应积极救治,尽可能减少其遗留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刘永英[2](2020)在《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收集及分析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相关临床特征,以更好地对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进行防治。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2011年至2019年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病例,共133例。制定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临床资料调查表,记录患儿的性别、地域、发病时月龄、发病时间、首发症状、主要症状、阳性体征、发病至确诊时间、喂养方式、母亲饮食情况、母亲产次、出生时胎龄、围产期情况、血液检测相关指标、颅内出血部位、有无并发症(脑梗塞、脑积水)情况、致病因素、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等。采用构成比、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及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男性显着较女性多,男女比例约为2:1;发病时月龄主要集中在1-2月(含2月),占54.14%;喂养方式主要是纯母乳喂养,占56.39%;首发症状以呕吐、发热为主,分别占24.81%、21.05%;主要致病因素是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占46.62%;出血部位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出血为多,分别占51.88%、51.13%。2.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例中继发脑梗塞的占26.32%,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1)采用卡方检验方法,结果显示单部位出血与多部位出血(≥2处)继发脑梗塞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颅内出血部位的数量与继发脑梗塞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额叶出血与继发脑梗塞存在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继发脑梗塞呈正相关,额叶出血与继发脑梗塞呈负相关;再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结果显示额叶出血与继发脑梗塞的相关性准确度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继发脑梗塞的相关性准确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例中继发脑积水的占24.06%,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1)采用卡方检验方法,结果显示单部位出血与多部位出血(≥2处)继发脑积水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颅内出血部位的数量与继发脑积水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脑室内出血与继发脑积水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脑室内出血与继发脑积水的相关性准确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男性显着较女性多,多以呕吐、发热为首发症状,发病时月龄主要集中在1-2月(含2月),以纯母乳喂养为主,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2.婴儿期非创伤颅内出血的出血部位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为多,继发脑梗塞及继发脑积水与颅内出血部位的数量无关,而与颅内出血部位相关,蛛网膜下腔出血易继发脑梗塞,脑室内出血易继发脑积水。
魏中南,张庆江,詹江华,马骁,孙宁,蔡春泉[3](2016)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外科治疗316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并确诊的316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对比非手术治疗评价其临床治疗结果。结果316例患儿中符合外科手术指征的共167例,其中接受手术治疗的101例,平均住院时间(16±1.9)d,治愈75例,好转26例,治愈率74.3%;有手术指证但拒绝手术治疗的66例,平均住院时间为(28±1.8)d,放弃治疗10例,治愈5例,好转51例,治愈率8.93%。结论积极的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早期手术治疗较非手术治疗的患儿住院时间更少,治愈率更高。
康杰,杨宝昌,赵津生[4](2010)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9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该院收治的9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纯母乳喂养83例、腹泻病史30例、肝功能异常39例、抗生素使用史28例为主要发病原因。分别予静脉注射维生素K1及止惊、降颅压、输血对症支持治疗,其中有13例患儿行硬膜下穿刺放血治疗,有7例患儿转外科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治疗。结果治愈76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14例。随访了12例存活病儿,有10例存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对于本病要早诊断、早治疗,而做好预防工作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建议产院予新生儿预防性肌注维生素K1,对于3个月以内的单纯母乳喂养儿,在合并长期腹泻、黄疸延迟或患有肝胆疾病、应用抗生素、存在吸收障碍时均应补充维生素K。
张永生[5](2010)在《标准外伤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标准外伤骨瓣与常规额颞瓣开颅治疗57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方法:收治符合标准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57例,分为两组: (1)标准外伤大骨瓣组30例, (2)常规骨瓣组27例。所有病人都经CT扫描证实颅内损伤状况。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采用美国标准外伤骨瓣开颅减压术(12cm×15cm),大骨瓣减压切口:额颞顶大弧形切口,始于发际内中线旁2-3cm处,与上矢状窦平行向后达顶结节,再呈弧形向下转向颞部,在耳前垂直向下。在耳屏前1cm直达颧弓。头皮切口可直达颅骨形成肌皮瓣,将其翻向前下方,暴露出颅骨额颞顶区。在裸露的颅骨上行5或6孔钻,并将各骨孔锯断,形成一个包括额骨、颞骨鳞部及顶骨的大型游离骨瓣。骨窗高于颅中窝时,则用咬骨钳咬除颅骨至中颅窝底,骨瓣大小约12×15cm,去除骨瓣,扩大硬膜腔减张缝合。常规骨瓣对照组采用额颞瓣开颅减压方法( 6cm×8cm)。术中止血确切可靠,清除血肿时尽量减轻对正常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彻底清除确认已经失活的脑组织。对于术中急性脑膨出病例,在排除同侧或对侧出现新的血肿情况下,迅速向上向后继续扩大骨窗,直到脑组织不再膨出为止。术中可用温盐水彻底冲洗蛛网膜下腔。术后给与常规的综合治疗。两组病例都行单侧骨瓣摘除。结果:标准骨瓣治疗组病人恢复良好明显高于常规骨瓣对照组,长期昏迷和中残率低于常规骨瓣组(P<0.05),标准骨瓣治疗组患者的迟发性血肿低于常规骨瓣组(P<0.05)。结论: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恶性颅内高压病人的疗效明显好于常规额颞瓣开颅术。
孙青[6](2010)在《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CT表现》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迟发性维生素K(Vit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18例的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平扫,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中,单部位出血8例,多部位混合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次,硬膜下出血6例次,脑实质内出血5例次,脑室内出血2例次;合并脑水肿3例次。其CT特点是:(1)多部位出血;(2)出血量较多;(3)合并脑水肿。结论CT是诊断迟发性Vit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
陈昌瑞[7](2009)在《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颅内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文中提出 我院自2004年7月-2008年6月诊断、治疗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颅内出血患儿2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28例患者,男17例,女11例;年龄为4周~6个月,平均39 d,均为母乳喂养,出生后未补充维生素K,符合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颅内出血诊断标准。(1)主要临床表现:突然发病,发热、惊厥、抽搐、拒乳、频繁呕吐、意识障碍、面色苍白或发黄,前囟饱满等。其中脑疝形成6例,单侧肢体活动障碍4例,皮下出血9例;28例均注射部位出血不止,予维生素K后出血停止。(2)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所有患儿均于入院<2 h行头部CT检查证实颅内出血,单纯硬膜下血肿6例,单侧硬膜下血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双侧硬膜下血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血肿量<30 ml者16例,30~50 ml者11例,>80 ml者1例;脑室受压变形13例;脑中线结构明显移位10例。实验室检查凝血酶时间或凝血酶原
宋红艳,齐翔,钱素云,韩彤丽[8](2009)在《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出血患儿颅内血肿的微创外科治疗》文中认为
王学淳,隋庆兰,吴新彦,杨全明,张通,赵鲁豫[9](1994)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24例CT观察》文中研究表明分析24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病儿的CT表现。结果表明,硬膜下血肿15例,包括单纯性硬膜下血肿6例,同时合并脑内血肿7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例;脑内血肿13例,包括单纯性脑内血肿4例,同时合并硬膜下血肿7例,合并SAH2例;SAH7例,包括单纯性SAH3例,同时合并硬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各2例。24例中,有16例伴不同范围的脑水肿改变。病儿经治疗后CT复查结果显示,硬膜下血肿及SAH吸收较完全;脑内血肿范围大者可有软化灶和后遗症表现。提示CT诊断可确定出血部位及程度,并且对临床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仝玉盈,贺香缘[10](2008)在《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34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维生素K缺乏致婴儿颅内出血的发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户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婴儿颅内出血34例病案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儿中发病年龄为2680d,纯母乳喂养占88%(30/34),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颅内出血(CT确诊)。其愈后与颅内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关。【结论】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易导致颅内出血,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有后遗症,故应警惕本病发生,做到早诊治,尤其更应做好预防工作。
二、穿刺治疗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硬膜下出血的13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穿刺治疗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硬膜下出血的1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西藏地区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病因,aEEG的特点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4 aEEG检查方法 |
1.4.1 检查前准备 |
1.4.2 aEEG电极位置 |
1.4.3 记录时间 |
1.4.4 检查中注意事项 |
1.4.5 检查后注意事项 |
1.4.6 aEEG波形的分类标准 |
1.4.7 aEEG判读 |
1.5 随访方法及预后评估 |
1.5.1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 |
1.6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1.1 地区分布 |
2.1.2 临床表现 |
2.1.3 并发症 |
2.1.4 治疗及并发症处置后 |
2.1.5 颅内出血原因 |
2.1.6 影像学检查 |
2.2 预后 |
2.3 aEEG结果 |
2.4 aEEG结果与预后相关性 |
第三章 讨论 |
3.1 地区分布 |
3.2 病因分析 |
3.3 临床表现分析 |
3.4 影像学检查特点分析 |
3.5 治疗方法分析 |
3.6 并发症分析 |
3.6.1 惊厥发作 |
3.6.2 贫血 |
3.6.3 呕吐 |
3.6.4 脑梗塞 |
3.6.5 并发感染 |
3.7 预后分析 |
3.8 aEEG结果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
全文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文献综述 婴儿颅内出血的特点 |
参考文献 |
附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2)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颅内出血的概况 |
1.2 颅内出血的分型 |
1.3 颅内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
1.4 颅内出血的病因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性别构成 |
3.2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发病时的月龄分布 |
3.3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患儿的喂养方式 |
3.4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首发症状 |
3.5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致病因素 |
3.6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出血部位分布情况 |
3.7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梗塞的情况分析 |
3.8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积水的情况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男女构成比 |
4.2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首发症状 |
4.3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致病因素 |
4.4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梗塞 |
4.5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积水 |
第5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展望 |
5.3 不足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3)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外科治疗316例(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辅助检查 |
三、诊断标准 |
四、治疗 |
五、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一、病因 |
二、诊断 |
三、治疗 |
四、预后 |
(5)标准外伤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CT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鼻骨骨折的DR表现 |
2.2 鼻骨骨折的MSCT表现 |
2.3 鼻骨骨折MSCT的VR处理结果 |
3 讨论 |
3.1 鼻骨的应用解剖 |
3.2 易与骨折混淆的鼻区正常结构 |
(7)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颅内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
一、一般资料 |
二、治疗方法 |
1. 基础治疗 |
2. 血肿穿刺引流 |
三、结果 |
讨论 |
四、穿刺治疗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硬膜下出血的13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地区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病因,aEEG的特点及预后分析[D]. 谢壮壮. 西藏大学, 2020(02)
- [2]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D]. 刘永英.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3]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外科治疗316例[J]. 魏中南,张庆江,詹江华,马骁,孙宁,蔡春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6(06)
- [4]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92例临床分析[J]. 康杰,杨宝昌,赵津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18)
- [5]标准外伤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对照研究[D]. 张永生.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3)
- [6]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CT表现[J]. 孙青. 中国临床研究, 2010(01)
- [7]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颅内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J]. 陈昌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9(05)
- [8]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出血患儿颅内血肿的微创外科治疗[J]. 宋红艳,齐翔,钱素云,韩彤丽.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2009(05)
- [9]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24例CT观察[J]. 王学淳,隋庆兰,吴新彦,杨全明,张通,赵鲁豫.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94(04)
- [10]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34例临床分析[J]. 仝玉盈,贺香缘.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