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期货交易所的企业转型

论传统期货交易所的企业转型

一、论传统期货交易所的公司化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赵国富[1](2016)在《竞争视角下我国期货交易所竞争政策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传统上期货交易所一直被视作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政策问题很少受到关注。本文从竞争视角对我国期货交易所竞争政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考察了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期货交易所竞争政策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对如何完善我国期货交易所竞争政策以提升期货交易所国际竞争力提出相关建议。

罗大敏[2](2015)在《期货交易所公司化的动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促使期货交易所进行公司化的三个因素:外因(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资本的全球自由流动)、内因(交易所融资需求和原有组织制度弊端)、制度(监管制度的放松)进行了具体分析。

罗大敏[3](2015)在《全球主要期货交易所公司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期货交易所是现代期货市场体系的核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交易所传统会员制组织形式的自然垄断基础被削弱。为更好地适应交易方式电子化、网络化,提升交易所竞争力,全球主要期货交易所开始推进公司化改革。目前,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的成员中已有超过70%交易所先后实行了公司化体制改革。本文综合运用归纳分析、比较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在广泛收集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革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深入分析了期货交易所公司化变革的经济学原理,全面分析了全球期货交易所的发展历程及公司化现状,并从内因、外因和制度因素三个方面论证交易所公司化变革的具体原因。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公司制与会员制的治理结构、组织机制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公司化可以改善交易所的治理和监管结构,增强融资能力,提高决策效率,可以更好的实现股东利益。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利用全球11个证券期货交易所1994-2008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公司化对交易所盈利能力和债务水平的影响,指出公司化有助于提高交易所盈利能力,降低交易所的债务,扩大交易所的规模和资产的流动性,有助于提高对交易所和股东的价值。运用比较分析方法,选取香港联合交易所、洲际期货交易所(ICE)、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等全球主要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革典型个案,分析了国外交易所公司化改革的路径选择,为我国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革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案和建议。论文包括以下七章。第一章为导言。首先,简述了本文选题的国际国内背景和研究意义;其次,全面梳理了与本文选题相关的国内外已有文献;再次,总结归纳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最后,总结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为全球主要期货交易所公司化进程与改革比较分析。重点分析了欧美地区、亚太地区期货交易所公司化历程,指出全球期货交易所竞争格局和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重点选取香港联合交易所、洲际期货交易所(ICE)、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巴西证券期货交易所集团、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公司化案例,分析了国外交易所公司化路径及战略,提出对我国期货交易所公司化的重要启示。第三章为会员制交易所与公司制交易所比较分析。主要从会员制与公司制的治理结构、自律性、运行效率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与会员制相比,公司制可以改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提高交易所决策效率;可以促使交易所融资能力提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可以促进交易所进行产品创新,提升新产品的推出能力;有利于流程再造与业务重组,提升股价和市场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第四章为全球期货交易所公司化的经济学解释与动因分析。运用规模经济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帕累托改进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非互助化理论,从理论上论证了交易所公司化变革的科学性。本文认为,外因(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资本的全球自由流动)、内因(交易所融资需求和原有组织制度弊端)、制度(监管制度的放松)是促使期货交易所公司化的三个主要因素。第五章为公司制对交易所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利用全球11个证券期货交易所1994-2008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公司化对交易所盈利能力和债务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化有助于提高交易所盈利能力,降低交易所的债务,扩大交易所的规模和资产的流动性,有助于提高交易所和股东的价值。第六章为我国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革构想。首先,分析了我国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在借鉴全球主要期货交易所公司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革的方案设计。第七章是结论,对全文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本文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关于公司化改革方案。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先把期货交易所改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会员制交易所,然后再改制成公司制交易所,也就是所说的“两阶段改制法”。本文认为,即使改造成会员制交易所,治理结构和机制也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改革时间和空间现实条件也不允许“两阶段”改革。为应对期货市场巨大挑战,我国期货交易所要通过主动的制度创新,摈弃先会员制后公司化改革路径,坚持公司化改革方向,将我国期货交易所由会员制直接改造成为真正的、具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公司制交易所并实现上市。2.对于期货交易所来说,公司化是一项制度上的根本性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还是香港交易所集团,都采取了渐进的方式。本文认为,我国期货交易所的会员制还不完善,公司化需要稳步推进,不宜采取一步到位的跨越式方式。考虑到国外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革中普遍出现一线监管与盈利目标之间的矛盾、风险控制与防范问题等,我国交易所公司化应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审慎原则,不宜急于普遍推进。3.从国际经验看,国外期货交易所改制是其适应市场新形势的一种战略选择,一个交易所是否进行公司化改革主要取决于交易所自身选择,来自于政府或监管部门的推动只起辅助作用。本文认为,我国期货交易所改制也应以期货交易所为主导,由期货交易所自己来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还处于转型期,市场还不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政府的适度引导也是必须的。为此,我国交易所改制要坚持“市场要求推动和政府合理引导”稳步有序推进的原则。4.本文认为,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现状,我国期货交易所公司公改革应遵循循序渐进、稳步有序的原则,按照“非盈利会员制→公司制→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发展路径,以所有权股份化、所有权与交易权相分离、内部治理结构转换及改变三个方面为主,以监管职能改变为辅的公司化改革整体思路。公司化是期货交易所治理结构的制度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只在国内,在国外也没有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可循。限于本人的研究能力、水平和文献数据,本文无论在理论研究、实证分析,还是在方案设计上,都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完善。

孙秋鹏[4](2015)在《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改造的动因分析》文中指出近二十年来,世界主要期货交易所都进行了非互助化改造。交易所普遍采用电子化交易和来自场外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致使会员和有组织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下降,这是导致交易所进行组织变革的外部原因。会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交易所重大事项决策权分布则成为交易所能够在外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做出非互助化改造决策的内部动因。只有在内外部原因都具备的情况下,交易所才能够顺利地进行非互助化改造。我国期货交易所并不具备非互助化改造的内外部条件和动因,目前,我国期货交易所改革的方向应当是降低政府监管当局对交易所的直接控制,为会员、市场交易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交易所决策中的发挥积极作用留出必要空间。

杨菲[5](2012)在《吉林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吉林省国民生产总值连年攀升,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资本市场的各类需求日趋强烈,吉林省资本市场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日渐繁荣的上升趋势。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贡献,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分析与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依据《吉林统计年鉴2010》及《吉林期货证券监管局相关报告》等数据,分析吉林省农产品期货发展的潜力,并结合吉林省农产品期货市场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吉林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首先,本文从吉林省目前所具备的农业基础条件出发,探讨期货服务三农经济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并对期货的起源、发展过程进行了阐述。特别是对期货市场特有的套期保值与规避风险功能做了详细介绍。其次,阐述了吉林省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潜力主要表现在:具有开展农产品大宗商品期货的雄厚现货基础、粮食重点企业较多保值避险需求巨大、先行进入期货市场企业良好的示范作用;问题主要包括:对期货市场认知存在偏差、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不足、现货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能力较差、期货经营机构布局较少且网点发展不均衡、从业人员少,专业人才短缺等。并对国外成熟的期货市场进行分析,总结成熟市场的先进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借鉴意义。最后,结合吉林省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提出了加强期货业务宣传力度、借助组织力量使农民参与期货市场业务、充分发挥期货公司与企业的互动关系、鼓励期货公司等金融企业入驻吉林、注重后备人才培养、适时举办产业类会议等对策建议。

朱相诚[6](2013)在《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海外趋势与中国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证券市场在一国或地区的金融乃至经济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核心机构系证券交易所,对交易所的公司化改制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首先,在回顾欧美早期证券市场形成历史的基础上,认为封建行会制度和法人观念发育滞后决定了交易所的会员制度形式,传统交易所凭借其物理大厅内手工操作技术和自律管理手段较好适应了当时分隔和稳定的初级市场;其次,在揭示市场的技术、竞争和参与者等三大演化之后,指出传统交易所存在既得利益会员不当控制的内在局限和会员经纪商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等利益冲突。进而,介绍了海外交易所的公司化趋势——主要交易所均已完成了现代公司制改造(乃至上市交易)、购并重心正从欧美转向亚太,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公司化带来明确利益导向使得决策效率和市场创新能力提高,也包括公司化尤其自我上市所产生的源于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不一致的利益冲突,当然还涉及应对冲突的系统性监管架构以确保公众利益优先、体现交易服务的公益性;再次,建立体现社会效率指标的数理模型,经分析得出封闭和垄断条件下公司制交易所因“无效挤出”而相对无效、开放和竞争市场中会员制交易所因“无效挤入”而相对无效的基本结论;选择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东南亚新兴经济体交易所分别组成样本,在引入多项指标、用GDP改进模型之后,系统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公司化改制对主要发达国家交易所的市场绩效产生了显着的积极影响;对部分东南亚交易所的影响在总体上并非显着,但是存在横向的样本点效应和纵向的时间效应;稳健性检验的结论是肯定的。接下来,将新中国证券市场和交易所的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在肯定交易所初期为国企筹资、配合国企改革、替银行解困、优化投资体制等积极贡献的同时,指出其目前依然存在所有者身份模糊和行政干预过度问题,从而决定了其不仅核心的资源配置功能不足而且基本的筹资功能下降的市场表现。适应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和加入WTO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承诺,认为中国交易所应尽快公司化;最后,受海外成功经验的启示,通过理论论证和市场分析,认为中国交易所公司化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基本对策为借鉴国企包括银行的改制经验,建立合理的股份持有结构和交易限制,完善包括自我监督机制在内的内部治理结构并调整外部监管模式,实现市场效率提高与利益冲突化解的兼顾;依托灵活的决策机制和积极的发展战略,通过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真正实现客户导向,对内建设公平、公正和透明的高效市场,对外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奠定中国的应有地位。

宋姗姗[7](2012)在《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改革是指将期货交易所从会员互助性的组织转变成非互助性的公司,成为股东、管理层、会员身份分离,同时兼具公益性和营利性双重性质的法人。当前正是《期货法》出台前的重要准备时期,笔者通过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实习期间对相关课题的学习和参与,对有关部门文件及交易所规则的阅读和理解,发现期货交易所进行非互助化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尽管,我国《期货法》未来出台时未必能同步实现交易所的非互助化改革,但在理论层面加以研究,并在条文中为未来的改革留有空间势在必行。本文通篇围绕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改革中的法律问题开展研究,无论是从理论背景的铺垫还是各国实践的借鉴方面,都试图为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求兼具逻辑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途径。按照笔者的写作思路,本文的具体内容如下:篇首,文章对期货交易所的非互助化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法律分析,从概念、动因、实质的角度为非互助化改革厘清内涵和外延。在这一部分中,文章开篇明宗,提炼了具有代表性的非互助化的定义,并揭示了交易所一贯秉持的目标;其次,通过参阅大量关于国外期货交易所的文献,文章总结了世界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改革的潮流,以及潮流背后潜伏的内外因素,为这一趋势寻求合理性支持;再次,透过改革的外部特征,文章深入阐述了非互助化改革的实质转变,试图寻找深层次的差异。进入第二部分后,本文在探讨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改革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的基础上,梳理了冲突的表现——改革过程中的法律问题,诸如实施歧视待遇、放松监管力度、从事风险经营、进行垄断和反竞争活动等,试图为下文进一步开展对相关法律问题解决措施的研究理清前提。在第三部分中,针对上文提出的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改革进程中的法律障碍,文章从内外多个角度提出了多种解决途径,主要包括:借鉴德国,创新结构设计,采用双重法人性质模式;细化公司治理,限制股东持股,发展独立董事;变革交易所自律职能,或向外让渡监管权,或在内部进行权限分类;强化政府监督,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将监管深入交易所运营的细节中。最后,文章结合我国期货交易所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申明非互助化改革在我国开展的意义所在,并就制度设计提出自身的建议。

吴郑思[8](2010)在《期货交易所盈利性与自律性平衡研究》文中认为作为“准公共物品”,期货交易所既要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按交易量收取手续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又要作为自律监管主体,履行公共职责,维护交易的“公平、公正、公开”。这就产生了交易所的盈利性与自律性的矛盾。随着衍生品市场的快速扩容和外部竞争的加剧,实施公司制改制成为期货交易所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这就需要解决交易所在组织模式变革中的核心问题——盈利性与自律性的平衡。本文紧密围绕“实现交易所盈利性与自律性平衡”这一中心,在回顾总结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和香港交易所在实现两者平衡中的不同模式和经验,并进一步运用博弈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阐述和证明了利益冲突的短期必然性和长期平衡性。同时,为了使研究结论更贴近中国市场的发展实际,本文创新地引荐了国内股份制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在处理盈利性与自律性冲突的经验。最后,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论,不仅对国内期货交易所盈利性与自律性冲突的根源、现状进行分析,同时还提出了国内期货交易所未来变革的路径和解决利益冲突的架构设计建议。本文在结论中,提出了符合中国期货市场特点的交易所盈利性与自律性平衡架构设计,解决了国内期货交易所在未来变革之路上的核心问题。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能够推动国内期货交易所的变革进程,促进交易所竞争效率的提高,更能成为实现期货行业内,交易所与期货公司不平衡利益分配机制重构和期货市场化监管效率提升的手段之一。

张榳洪[9](2009)在《我国期货交易所改制的相关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期货交易所职能的转变和期货市场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期货交易所的改制浪潮成为期货市场监管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介绍我国现存的期货交易所组织形式及其之间的差异分析,比较公司制和会员制在决策效率、定价机制、融资效率、会员利益等功能上的区别,分析交易所改制的必要性,提出应当改制的相应措施并指出其对中国期货交易所未来发展的意义。

李卡[10](2009)在《期货交易所组织形式的法律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期货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套期保值、价格发现的积极功能,同时又存在着高度的风险性和流动性,因此必须运用法律对其进行规范。然而我国目前的期货立法极不完备,对期货市场起规范作用的主要是《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和各交易所的章程,其法律效力层级低、且内容不完备,制定一部在法律层面上统一完善的《期货交易法》已成为当务之急。期货交易所在期货法律关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世界各国的期货立法中,对期货交易所的规定都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同样,对期货交易所组织形式的规定也是未来我国《期货交易法》中的重要内容。从法律角度上对其组织形式进行探讨能够深化对期货交易所法律地位和法律性质的认识,更好的指引期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本文分前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前言论述本文研究的对象、意义和研究方法。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以期货交易所组织形式的概念和种类为切入点,对其法律性质进行剖析,为深入讨论期货交易所的组织形式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对会员制期货交易所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分析其特征、治理结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并对会员制组织形式的利弊作出了客观评价。第三章对公司制期货交易所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分析其特征、治理结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评述公司制组织形式的利弊,并对当前世界各国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制浪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介绍了我国期货交易所的现状,明确了我国期货交易所的特殊性质,然后对我国期货交易所改造的方向提出构想,并重点针对对我国《期货交易法》起草过程中,在交易所组织形式方面的立法工作提出建议。结论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笔者的结论是:我国当前的期货交易所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浓厚行政色彩的“准会员制”,已不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制,其改制的方向是公司制。为了保证改制的顺利进行,《期货交易法》必须在交易所的组织形式方面作出科学而合理的规范。

二、论传统期货交易所的公司化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传统期货交易所的公司化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竞争视角下我国期货交易所竞争政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我国期货交易所竞争政策现状
    (一)期货交易所的自然垄断特性
    (二)我国期货交易所的竞争政策现状
        1. 横向竞争政策
        2. 纵向竞争政策
二、我国期货交易所竞争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自独立的垂直结算模式问题
    (二)交易所之间操作互通问题
    (三)期货交易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问题
    (四)行政监管过度与促进竞争政策缺失并存
三、欧美期货交易所竞争政策考察
    (一) 交易所之间的横向竞争政策—以美国期权清算公司为例
    (二)多层次衍生品市场下的纵向竞争政策
    (三) 欧美监管当局对交易所合并的反垄断审查
    (四)期货交易所垄断行为规制
四、放松管制背景下我国期货交易所竞争政策的重构
    (一) 期货交易所垄断地位存废与竞争政策目标之选择
    (二) 区分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建立统一的期货结算所,加强期货交易所竞争
    (三)加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监管
    (四) 引入反垄断评估机制,加强竞争政策与监管政策协调

(2)期货交易所公司化的动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期货交易所改制的外因分析
    1.1 技术进步、进入壁垒与交易所组织结构变革
    1.2 金融一体化、资本自由流动与交易所组织结构变革
2 期货交易所改制的内因分析
    2.1 融资需求与会员制交易所的融资约束
    2.2 决策成本、管理低效率与交易所组织制度变革
3 监管制度的变化

(3)全球主要期货交易所公司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安排
    1.4 创新和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全球主要期货交易所公司化进程与改革比较分析
    2.1 全球主要期货交易所公司化进程
        2.1.1 欧美地区期货交易所公司化进程
        2.1.2 亚太地区期货交易所公司化进程
        2.1.3 全球主要期货交易所竞争格局和发展态势
    2.2 全球主要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革比较
        2.2.1 香港联交所和香港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革与合并
        2.2.2 洲际交易所的兼并收购与公司化
        2.2.3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与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革与合并
        2.2.4 巴西证券期货交易所集团的形成与发展
        2.2.5 欧洲期货交易所的整合及发展
        2.2.6 重要启示
3 会员制交易所与公司制交易所比较分析
    3.1 会员制交易所与公司制交易所的一般性比较
        3.1.1 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比较
        3.1.2 自律性比较
    3.2 公司制交易所与会员制交易所运作效率比较
        3.2.1 决策效率影响的比较
        3.2.2 对融资能力和技术投入能力的比较
        3.2.3 对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比较
        3.2.4 对市值和市场规模影响的比较
4 期货交易所公司化的经济学解释与动因分析
    4.1 期货交易所公司化的经济学解释
        4.1.1 规模经济理论与期货交易所公司化
        4.1.2 委托代理理论与期货交易所公司化
        4.1.3 制度变迁理论与期货交易所公司化
        4.1.4 帕累托改进理论与期货交易所公司化
        4.1.5 竞争优势理论与期货交易所公司化
        4.1.6 非互助化理论与期货交易所公司化
    4.2 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革的原因分析
        4.2.1 期货交易所改革的外因分析
        4.2.2 期货交易所改革的内因分析
        4.2.3 监管制度的变化
5 公司制对交易所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5.1.1 数据来源
        5.1.2 变量与选取
        5.1.3 变量的描述统计
    5.2 模型建立与结果分析
        5.2.1 建立估计方程
        5.2.2 模型的确定及内生性检验
        5.2.3 面板模型估计结果
    5.3 结论及启示
6 我国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革构想
    6.1 我国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革的必要性
        6.1.1 公司化有利于促进期货业的市场化
        6.1.2 公司化有利于规范期货市场发展,提高期货业市场竞争力
        6.1.3 公司化有利于促进我国期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
    6.2 我国期货交易所公司化的可行性分析
        6.2.1 金融市场开放不断推进,为公司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6.2.2 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公司化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6.2.3 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的完善,为公司化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6.2.4 信息技术的稳健发展,为公司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6.2.5 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发展,为公司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6.3 我国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革的方案设计
        6.3.1 我国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造的总体思路
        6.3.2 我国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造的路径选择
        6.3.3 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强化交易所监管的自律性和独立性
7 结论
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后记

(4)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改造的动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界定与发展情况
    ( 一) 交易所非互助化的界定
    ( 二) 交易所非互助化发展情况
二、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的动因
    ( 一) 主流观点
        1. 竞争压力
        2. 提高交易所内部治理结构、管理效率和创新能力的考虑
        3. 为采用先进交易技术提供了广泛的资金来源
        4. 交易所会员的差异性和利益冲突
    ( 二) 简要评论
三、会员差异、决策权分布与交易所非互助化
    ( 一) 决策权在会员之间平均分配
    ( 二) 大会员的市场地位在决策权力的分配中只得到了部分体现
    ( 三) 决策权掌控在政府手中
四、非互助化改造对交易所自律监管的影响与应对
    ( 一) 股权主要集中于会员内部
    ( 二) 存在外部所有者,但股权分散
    ( 三) 外部所有者拥有绝大部分股份,但股份较为分散
    ( 四) 交易所决策权主要集中于政府监管方
五、我国期货交易所的组织制度选择
六、结 论

(5)吉林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期货理论阐释
    2.1 期货的概念
    2.2 期货市场的功能
        2.2.1 规避风险功能
        2.2.2 发现价格功能
        2.2.3 套期保值功能的运用
    2.3 农产品期货业务及交易特点
        2.3.1 保证金制度
        2.3.2 每日结算制度
        2.3.3 涨跌停板制度
        2.3.4 持仓限额制度
        2.3.5 大户报告制度
        2.3.6 实物交割制度
        2.3.7 强行平仓制度
        2.3.8 风险准备金制度
        2.3.9 信息披露制度
    2.4 期货市场的发展过程
第3章 吉林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潜力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吉林省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3.2 吉林省相期货业务发展现状
    3.3 吉林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3.3.1 具有开展农产品大宗商品期货的雄厚现货基础
        3.3.2 粮食重点企业较多,保值避险需求巨大
        3.3.3 先行进入期货市场企业良好的示范作用
    3.4 吉林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对期货市场认知存在偏差
        3.4.2 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不足
        3.4.3 现货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能力较差
        3.4.4 期货经营机构布局较少且网点发展不均衡
        3.4.5 从业人员少,专业人材短缺
第4章 国内外期货市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4.1 国外成熟期货市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4.1.1 美国期货市场发展
        4.1.2 欧洲期货市场发展
        4.1.3 日本期货市场发展
        4.1.4 经验与启示
    4.2 国内期货市场发展的典型案例—湖北省的实践
第5章 促进吉林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期货业务宣传力度
    5.2 借助组织力量使农民参与期货市场业务
    5.3 充分发挥期货公司与企业的互动关系
    5.4 鼓励期货公司等金融企业入驻吉林
    5.5 注重后备人才培养
    5.6 依据农产品的季节性差异,适时举办产业类期货会议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本文的主要创新及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海外趋势与中国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一、论文的选题背景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主要概念和研究对象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对象的筛选
    第三节 相关的理论和文献
        一、证券交易所公司化的理论准备
        二、证券交易所公司化的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结构安排
        一、主要的研究方法
        二、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三、内容的结构安排
    第五节 对研究的简要自评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的展望
第二章 海外传统交易所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海外传统证券交易所的产生
        一、海外传统交易所产生的背景和进程
        二、早期海外证券市场的特征
        三、证券交易所的产业特征
        四、早期海外交易所的制度决定
    第二节 世界证券市场环境的三大演化
        一、电子自动化网络交易技术的应用
        二、金融开放所导致的市场竞争加剧
        三、机构投资者的大量涌现
    第三节 海外传统交易所的市场适应性
        一、早期市场环境中的表现
        二、现代市场条件下凸显的不足
        三、市场自由下的政府规范
第三章 海外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趋势
    第一节 公司制交易所的市场适应能力
        一、公司制交易所的预期收益
        二、WFE会员的法律地位
    第二节 海外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浪潮
        一、交易所公司化改制的根本动因
        二、交易所公司化改制的类别与进程
        三、公司化交易所之间的市场整合
        四、海外交易所公司化的绩效影响描述
    第三节 海外公司化交易所的利益冲突和监管结构
        一、证券交易所的利益冲突
        二、公司制交易所的自律功能
        三、公司制交易所的监管结构
第四章 海外交易所公司化绩效的模型研究与回归分析
    第一节 证券交易所效率的模型分析
        一、现有模型的述评
        二、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第二节 海外证券交易所公司化绩效的回归分析
        一、代表模型的述评
        二、相关的指标和数据说明
        三、回归模型的检验与设定
        四、模型的应用和主要结论
第五章 中国证券交易所的制度与绩效
    第一节 证券市场的形成与演化
        一、地方特征明显的区域市场
        二、全国性市场逐步形成
        三、统一监管下的有限创新
    第二节 证券交易所的制度属性与市场绩效
        一、中国证券交易所的法律地位
        二、中国证券交易所的市场绩效
        三、对中国证券交易所市场适应能力的评价
第六章 中国证券交易所的制度选择
    第一节 中国证券交易所公司化的理论和环境
        一、中国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改制的理论论证
        二、中国证券交易所公司化的市场条件
        三、对反对中国交易所公司化改制观点的回应
        四、中国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改制的必要性与重大意义
    第二节 中国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改制框架
        一、政府在改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交易所内部组织模式和治理结构的改造
        三、建立合理高效的利益冲突监管体系
        四、构建完善的社会响应机制
    第三节 中国公司制证券交易所的未来发展
        一、进行积极的市场创新
        二、国内市场结构的整合优化
        三、中国公司制交易所未来的海外发展
第七章 结论
附录
主要的参考文献
后记

(7)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改革的法律分析
    第一节 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的概念
    第二节 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的原因
        一、 非互助化的国际潮流
        二、 期货交易所间的兼并合作
        三、 场外市场的竞争冲击
        四、 内部利益的转变
    第三节 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的实质
        一、 非互助化改革前后的特征对比
        二、 非互助化改革的实质
第二章 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带来的法律问题
    第一节 公司制期货交易所利益冲突的根源
    第二节 公司制期货交易所利益冲突的种类
        一、 交易所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二、 交易所股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三、 交易所会员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第三节 公司制期货交易所利益冲突的表现——法律问题
        一、 实施歧视待遇
        二、 放松监管力度
        三、 从事风险经营
        四、 进行垄断和反竞争活动
第三章 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法律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一节 解决途径之一——创新结构设计
        一、 双重法人性质模式的国际借鉴
        二、 双重法人性质模式的意义
    第二节 解决途径之二——细化公司治理
        一、 股权限制制度
        二、 独立董事制度
    第三节 解决途径之三——变革自律职能
        一、 变革自律职能的国际借鉴
        二、 变革自律职能的意义
    第四节 解决途径之四——强化政府监管
        一、 强化政府监管的国际借鉴
        二、 强化政府监管的意义
第四章 我国期货交易所组织性质的发展
    第一节 我国期货交易所的发展沿革
        一、 期货交易所尝试阶段
        二、 期货交易所整顿阶段
        三、 期货交易所重新发展阶段
    第二节 我国期货交易所组织性质的现状
        一、 我国期货交易所现有的组织性质
        二、 我国期货交易所组织性质的疑问
    第三节 我国期货交易所组织性质的完善
        一、 我国期货交易所的改革动力
        二、 完善现有期货交易所的组织性质
        三、 预留非互助化改革的法律空间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8)期货交易所盈利性与自律性平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念的界定及研究背景
        1.1.1 交易所盈利性与自律性及其冲突的界定
        1.1.2 期货交易所盈利性与自律性冲突的研究背景
        1.1.3 公司制改革凸显期货交易所盈利性与自律性的冲突
    1.2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1.2.1 实现期货交易所盈利性与自律性平衡的重要意义
        1.2.2 研究的方法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路线图
第二章 实现交易所盈利性与自律性平衡的国际经验
    2.1 国际、国内期货交易所的案例分析
        2.1.1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盈利性与自律性平衡机制设计
        2.1.2 香港交易所的建立
    2.2 交易所盈利性与自律性平衡的实证检验
        2.2.1 交易所盈利性与自律性的度量
        2.2.2 相关假设
        2.2.3 实证结果
    2.3 交易所盈利性与自律性平衡的实现条件
    2.4 国际市场平衡冲突模式的总结
        2.4.1 不同交易所平衡盈利性和自律性冲突的共性
        2.4.2 不同交易所平衡盈利性和自律性冲突的差异
第三章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所的组织模式经验
    3.1 大宗商品交易所的组织模式经验
    3.2 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的组织模式经验
        3.2.1 渤海商品交易所的组织模式
        3.2.2 渤海交易所模式对期货交易所的经验借鉴
    3.3 渤海商品交易所模式经验的局限性
第四章 国内期货交易所盈利性与自律性冲突的现状及根源
    4.1 我国期货市场“牺牲效率、控制风险”的根源
    4.2 我国期货市场的自律监管体系初步构建
    4.3 我国期货交易所盈利性与自律性冲突的表现
    4.4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组织结构模式的创新与不足
        4.4.1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模式的创新
        4.4.2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模式的不足
第五章 我国期货交易所解决盈利性与自律性冲突的可行性建议
    5.1 组织形式变革:直接改造成为公司制
    5.2 未来我国期货交易所的组织架构设计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9)我国期货交易所改制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一) 非营利性期货交易所
    (二) 客户合作型期货交易所
    (三) 营利性期货交易所
二、期货交易所不同组织形式的表现
    (一) 决策效率的差异
    (二) 定价机制的差异
    (三) 融资效率的差异
    (四) 会员利益的差异
三、期货交易所改制的必要性分析
四、期货交易所改制的措施及意义
    (一) 建立真正的会员制
    (二) 建立期货交易所股份制试点

(10)期货交易所组织形式的法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期货交易所组织形式的基本问题分析
    第一节 期货交易所组织形式的概念与分类
        一、期货交易所组织形式的概念
        二、期货交易所组织形式的分类
    第二节 期货交易所的法律性质与组织形式的关系
        一、各国法律对期货交易所法律性质的界定
        二、对期货交易所法律性质的进一步探讨——与组织形式相结合
第二章 会员制期货交易所的法律分析
    第一节 会员制期货交易所的特征
        一、互助性
        二、平等性
        三、统一性
        四、非营利性
    第二节 会员制期货交易所治理结构的相关法律问题
        一、会员大会的职权与会议制度
        二、理事会的职权、构成及理事长的职责
        三、监事会的人员构成与职责
        四、总经理的职责范围
    第三节 会员制期货交易所的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
        一、会员制期货交易所的权利和义务
        二、会员制期货交易所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 会员制组织形式的利弊分析
        一、会员制组织形式的优势
        二、会员制组织形式的不足
第三章 公司制期货交易所的法律分析
    第一节 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制浪潮的原因
        一、金融市场自由化与经济全球化
        二、技术变革与创新
        三、市场格局的变化与竞争压力
        四、国家监管机构的支持
    第二节 公司制期货交易所的特征
        一、开放性
        二、分离性
        三、营利性
    第三节 公司制期货交易所治理结构中的法律问题
        一、股东大会的职权与会议制度
        二、董事会的职权与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制度
        三、总经理的选任与职权
        四、监事会的构成与职权
    第四节 公司制期货交易所的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
        一、公司制期货交易所的权利和义务
        二、公司制期货交易所的法律责任
    第五节 公司制组织形式的利弊分析
        一、公司制组织形式的优势
        二、公司制组织形式的不足及其解决方案
第四章 我国期货交易所组织形式的选择与立法建议
    第一节 我国期货交易所组织形式的现状与特征
        一、我国期货交易所组织形式的现状
        二、当前我国期货交易所组织形式的特征
    第二节 对未来我国期货交易所组织形式的展望
        一、公司制——我国期货交易所的理想组织形式
        二、我国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制的道路
    第三节 对我国《期货交易法》中交易所组织形式规范的立法建议
        一、美、日、香港特区期货立法中交易所组织形式规范的比较研究
        二、对我国期货交易所组织形式的立法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四、论传统期货交易所的公司化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竞争视角下我国期货交易所竞争政策问题研究[J]. 赵国富.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期货交易所公司化的动因分析[J]. 罗大敏.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12)
  • [3]全球主要期货交易所公司化研究[D]. 罗大敏. 东北财经大学, 2015(08)
  • [4]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改造的动因分析[J]. 孙秋鹏.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5]吉林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研究[D]. 杨菲. 吉林大学, 2012(03)
  • [6]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海外趋势与中国选择[D]. 朱相诚. 华东师范大学, 2013(03)
  • [7]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D]. 宋姗姗. 华东政法大学, 2012(01)
  • [8]期货交易所盈利性与自律性平衡研究[D]. 吴郑思. 北京工商大学, 2010(02)
  • [9]我国期货交易所改制的相关研究[J]. 张榳洪. 法制与社会, 2009(29)
  • [10]期货交易所组织形式的法律探讨[D]. 李卡. 中国政法大学, 2009(09)

标签:;  ;  ;  ;  ;  

论传统期货交易所的企业转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