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续七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原因及利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逄淑晴[1](2021)在《出口退税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解决就业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而非正规就业是我国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计算,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占比在2001年就已超过50%,并且还在以较快速率上升;而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国家为促进经济、安定就业,在一年内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而与此同时,城镇非正规就业比例在2010年开始明显下降,同时城镇正规就业比例增速明显提高,由此判断2008年出口退税率的调高会促进劳动力个体会从非正规就业向正规就业转移。由于当前对贸易自由化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进口贸易自由化视角上,即主要探讨关税变动对就业的影响,因此本文以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以2008年8月始至2009年6月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国家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这一外生事件做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各省出口退税率指标,辅以Logit模型,以内部出口贸易自由化的视角检验2008至2009年间出口退税率的频繁变动对我国劳动力个体就业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退税率的上调确实会促使劳动者由非正规就业转向正规就业。除基准回归以外,本文还以2009年为界,构建POST变量,利用其与出口退税率的乘积做交互项证明了2010年开始的劳动者的就业状态向正规就业方向转移确实是由2008年出口退税率调整所引起的,但通过逐年回归和动态回归的检验发现,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个体的就业状态的影响存在削减效应。此外,本文还以户口所在地、居住地、技能水平等个体特征为依据进行了分样本检验,利用似无相关模型验证了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个体就业选择的影响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以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为标准分组回归发现,由于存在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对居住在城镇的劳动者和农村户口的劳动者影响更为显着。以技能水平为依据分组回归,结果显示出口退税率调高主要影响中低技能水平的个体,对高等技能水平的劳动者的就业选择的影响并不显着。从不同地区来看,由于出口贸易主要发生在东、中部地区,因此出口贸易自由化水平在东、中部地区更加深入,因此出口退税率调整带来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东、中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影响不显着。从受教育年限和企业类型方面来看,出口退税率调整主要影响受教育水平较高、在国企就业的劳动者的就业状态。最后,本文通过三次稳健性检验确保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创新性的以内部出口贸易自由化这一全新视角出发,通过构建类似于Bartik工具变量的地区层面出口贸易自由化指标,在减弱内生性的条件下进行研究。采用了来自CHNS数据库的2006年、2009年、2011年及2015年的四轮个体微观数据,将其与地区层面出口贸易自由化指标匹配后进行实证分析,弥补了国内对于出口贸易自由化对非正规就业影响的微观层面研究领域的空白,也对如何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以稳定我国非正规就业和促进充分就业,吸纳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以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志猛[2](2016)在《A企业基于出口退税的管理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出口退税制度是国家对外贸出口企业实行的一项财政激励政策,通过出口退税的结构性调整,国家可以引导外贸行业的发展方向,激励外贸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提高外贸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出口退税制度最直接的收益人是各类外贸出口企业,外贸企业能否科学合理的利用出口退税政策来实现自身权益的最大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不合理的出口退税操作不但会造成企业应得的出口退税流失,还可能会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出口退骗税的法律风险,所以外贸企业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必须首先要对出口退税制度有深度的理解,然后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出口退税制度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目前全球的经济自危机走出后还处于缓慢复苏与增长阶段,国际消费市场持续的低迷和萎缩,使得外贸企业目前的出口形势II都比较严峻,而国内同行外贸企业间同质化的竞争越来越惨烈。国家也逐步取消“两高一资”的产品的出口退税并逐步限制其出口数量。所以国内的外贸企业如果要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摆脱固有旧思维模式的束缚,解放思想,不断的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实现出口产品的转型与升级和销售业绩的不断增长。同时在企业内部要要从管理入手,实行科学的管理策略,提高企业的绩效,降低采购成本,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在a企业的出口实践操作中,通过在企业内部构建学习型组织,对企业内部实行科学而又有效的管理,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对产品实行持续的改进和升级,使得产品的出口退税等级都得到提高,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产品的转型与升级,也使得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可以从海外客户那里赚取更多的利润。对企业实行科学的管理,使得企业管理从单纯的外贸销售管理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的系统管理,摆脱了外贸企业单纯依赖国家退税收入来盈利的局面,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外贸教育领域,专家和学者对出口退税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宏观方面,大都是研究出口退税政策对国家、某些省市或者某些行业领域的影响,而本文主要是从微观方面着手,以一家A外贸企业的日常运营为例,从外贸实践者的角度来分析出口退税政策对个体外贸企业的具体影响,以及个体企业如何利用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来调整出口产品的类型和结构,并对企业自身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将单纯的外贸出口业务改造为产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实现了A企业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和利润的持续增长,降低了外贸企业对出口退税的依存度。这些实践外贸管理经验对于外贸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来说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周佩英[3](2014)在《出口退税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所谓出口退税,就是对出口商品进行退免税,即先对出口商品征收包括消费税和增值税在内的各种间接税,再将这部分税额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因为该政策能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或少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所以它能鼓励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自1985年开始实施,至今已有近30年,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和经济的发展。在国际外贸局势、国内宏观调控目标不断变化之时,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也一直在被修订和调整,外需疲软、出口形势急剧恶化时可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来稳定出口,而大量出口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增加、财政部门欠税现象严重时将适当下调出口退税率,调整方向也由最开始的专注于出口规模的增长转移到注重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但出口退税政策是怎样推进出口规模的增长和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出口退税如何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阐述了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机理,并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来研究出口退税的效应。然后回顾了出口退税政策的演变过程,根据不同阶段发展的特点,将其按形成与规范期、成熟期、结构性调整期和应急性调整期来进行分析。接着本文通过运用有关数据从实证上研究了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考虑到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出口退税、汇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价格指数,因此将其作为变量,采用这些变量1985-2012年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验证了出口退税额和出口额之间的正相关性;通过将主要的出口商品归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两高一资”行业、高新技术行业和机电行业来研究出口退税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退税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起到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作用;通过对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与出口退税的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一般贸易和出口退税率一般呈同向变动,出口退税率下调时出口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加工贸易中的进料加工。最后,本文对前文的论述做了一下总结,并针对性的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徐婷[4](2012)在《外需波动下出口退税的出口激励效果 ——基于中国出口面板数据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导致中国出口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开始出现扭转,面对外需萎缩给中国出口增长带来的巨大困难,中国政府连续调整出口退税率,并且针对不同产品差别化退税,在加大整体扶持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结构调整的意图。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出口退税的政策效果进行了研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外部环境下出口退税的激励效果存在显着的差异,分析这种差异对一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接着本文在局部均衡的分析框架和出口价格竞争模型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外部条件下出口退税的出口激励效果,并使用中国分行业的出口面板数据,对外需波动下的中国出口退税的出口激励效果分别从长期和短期、从整体和分行业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发现,长期内,出口退税、国内产出和汇率都是刺激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外需的波动与中国出口呈弱相关关系,相比较于外部需求的上升,国内产出能力的提高是近年来中国出口的高速增长更为直接的驱动因素。同时,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出口退税的出口激励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危机时期的出口退税的出口激励效果高于承平时期的出口激励效果。短期内,出口退税、国内产出、外需和汇率对出口都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其中外需的短期影响最大。分行业来看,汇率和国内产出可以促进所有行业的出口,其中对初级产品的出口作用最强,而出口退税和外需只对低、中、高技术产品有影响,且随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激励效果不断加强,说明不同行业对于出口退税政策的反应不同,政府可以通过差别化调节退税率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后,文章在所得结论基础上给出政策建议。
陈勇[5](2012)在《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外贸出口效应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在支持与推动我国外贸出口的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50年我国开始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首次尝试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也在不断的进行变革,而出口退税政策的这种变革以1994年税制改革为分水岭。在1994年之前,由于我国尚未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外贸体制与财税制度,出口退税问题仅集中体现随着出口退税额连年增长所造成的对财政负担的压力。1994年后,我国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财税制度改革,同时以增值税为核心的流转税制度也在这个时期得以建立,这就为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奠定了基础。中国在近几年外贸出口额的持续增长,使得而我国的出口退税、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由此而给财政带来的压力这三者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凸显。本文论文绪论主要包括下面几部分:一是本文选题背景和意义;二是论文使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三是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四是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下面对本文的正文部分主要做一个概括:正文的第一章,这一章主要概述了国内外对出口退税政策已做的相关研究。这主要从国外与国内的两个角度对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做了归纳。在这一章中,首先概述了国外学者对出口退税政策以做的相关研究,包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两位经济学大师都有关于出口退税政策其合理性的相关论述,也包括Roderick和David发表文章对中国钢铁产业在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后将收到的影响进行了专门研究。其次在这一章第二部分概述了国内相关学者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所做的研究。如汤贡亮(2003)提出,理想的出口退税政策只是政府税务部门为消除出口企业遭受双重征税而采取的中性措施,并不是鼓励企业积极出口的补贴政策;又如岳树民、陈喜平两位学者则对出口退税与我国贸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他们通过研究提出,我国自实施出口退税政策以来,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张对于出口退税额的变化是敏感的。正文的第二章,这一章主要对出口退税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首先这一章梳理了关于出口退税的相关定义、出口退税的方式、出口退税的相关概念以及出口退税的原则和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特点。其次在这一章还从静态与动态的两个角度对出口退税给经济与外贸出口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对出口退税促进外贸企业出口进行了数理证明;在这一章的最后,本文还对出口退税政策影响我国外贸出口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正文的第三章,这一章主要是对我国经发展改革中出退税政策的变革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做了一定的分析。分析部分着重分析了影响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变革的主要因素,这包括经济制度、政府的宏观调控意图以及我国的而财政状况三个方面。同时,这一章的最后还对我国自实施出口退税政策以来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归纳,这主要体现在出口退税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化以及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与管理不到位。正文的第四章,这一章主要从定性与定量的双重角度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本章的第一部分,首先对外贸出口退税额的扩大给外贸出口额的增长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通过使用1985年到2010年的年度数据对中国出口贸易及其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并不是影响我国外贸出口的直接原因,这体现在本文通过平稳性与协整检验发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我国外贸出口额及、出口退税额、人民币实际汇率等变量不存在协整关系。(2)人民币的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出口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从验证结果来,人民币每升值1%,短期会使我国的外贸出口会减少25.71365亿人民币,长期会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减少23.19748亿人民币。(3)通过验证我们发现外国向我国的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增长也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4)外国向我国进口需求的增加对我国外贸出口具有促进作用。(5)我国的出口退税对我国外贸出口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我国外贸出口退税与我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对国家鼓励出口的商品给以保持或者调高退税率,对国家限制出口的商品及一些不可再生资源性产品予以降低或者取消出口退税率,这些措施极大的优化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促进了我国产业的升级,对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后本文对外贸出口退税给我国贸易方式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主要影响的是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并且在一定程度会影响到出口贸易方式格局的形成和改变。本文第五章主要结合我国现行实际外贸以及国内财税体制的相关情况,分析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面临的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外部经济失衡,即我国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对我国出口退税改革带来的挑战。(2)我国外贸增长方式急需转型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变革提出了挑战。(3)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向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变革提出了挑战。(4)现行财税体制的缺陷给我过出口退税政策变革提出的挑战。第六章主要是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这章是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面临的挑战以及出口退税政策本身的问题所提出的一些改革建议,另外还对一些配套政策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王冰心[6](2012)在《浅析中国历年出口退税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文中指出从1994年税制改革到2007年年底,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历经了六次大幅调整。而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又促使中国对已有的出口退税政策连续进行了七次调整。通过整理分析历年调整出口退税税率的原因,从中寻找出口退税与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关系。
罗秦[7](2011)在《税收竞争、贸易摩擦与中国贸易税制竞争力》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入世后对外贸易迅猛发展,2004年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的同时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2009年我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亦成为贸易摩擦第一目标国和最大受害国。贸易摩擦不仅体现为对我出口产品的限制,还表现为对我国经济制度与政策等宏观层面的挑战,其中包括税收制度。我国税制近年多次受到贸易伙伴国质疑,入世后被诉至WTO的16个贸易争端案件中,40%都与税收紧密相关。因此,本文以我国入世后的对外贸易发展为背景,以税收竞争与协调为主线,以WTO与税收的关系为核心,深入研究我国涉税贸易摩擦的起因、表现、影响及发展趋势,并提升至我国贸易税制竞争力问题。理论分析部分,本文提出“自由贸易中的税收”与“保护贸易中的税收”概念,将影响国际贸易的各种税收作为整体,根据它们在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中所发挥的作用来探讨国际贸易中的税收效应。分别从关税与国内税、间接税与直接税、贸易大国税收与贸易小国税收、发达国家税收与发展中国家税收及区域税收一体化等不同角度,解析贸易税收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贸易中的税收协调分为合作性协调与非合作性协调。合作性税收协调是为了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非合作性税收协调是基于本国贸易利益,以税收手段来促进出口和抑制进口的贸易竞争行为,是一种贸易中的税收竞争。但这种税收竞争运用不当就会引发贸易摩擦。涉税贸易摩擦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是“经济一体化三难”的表现,从法学视角分析是各国税法与WTO贸易法的冲突,具有必然性。与其它贸易摩擦相比,涉税贸易摩擦具有主权性、制度性与综合性的特征,与国际税务争议也有本质的差异。既然涉税贸易摩擦是由税收竞争即非合作性税收协调所致,那么化解的途径只有合作性税收协调,结果是导致WTO加大对税收的干预,从而削弱各国的税收自主权。税收虽是一国的主权,但它与WTO规则产生冲突时,各国税制不得不做一定的妥协,尽量与WTO规则相容和协调,分为被动的协调与主动的协调,前者主要是遵从规则,后者更强调利用规则。展望贸易中的税收协调发展趋势,WTO对税收还会加大干预,可能需要建立WTO下的某种税收主权让渡机制。但由于各国主权利益的存在,税收协调会继续在合作性与非合作性之间轮回发展。实践分析部分,在我国入世十年的贸易发展与税制改革背景下,以出口退税为例,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的税收敏感性。首先是对出口退税与出口额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分别用全国总量数据做时间序列分析,用31个省级面板数据做分析,得出了相同的实证结论:我国出口贸易对出口退税具有较强敏感性。同时,在分析税收竞争与税收协调的基础上提出税制竞争力的概念,认为一国税制只有将竞争性与协调性适度结合,才具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在分析贸易税制竞争力的含义、特征、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设计出我国贸易税制竞争力调查问卷,结合对上海地区100余家外贸企业开展调查的研究,分析制约我国现行贸易税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体现为竞争性不足,最突出的是频繁调整的非中性出口退税政策,另外,税制的国际协调能力亟待提高。案例分析部分,以中国入世后被诉的三起涉税贸易争端案件分析为主,比较异同,并结合WTO下的其它典型涉税贸易争端案例,特别是美国的DISC、FSC、ETI系列税收案件,研究哪些税收问题容易与WTO规则发生冲突而引发贸易摩擦,得出相关的研究启示与展望。最后是全文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在前面几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五点研究结论,并提出以提升税制竞争力为目标的税制改革取向,即是构建我国的战略性贸易税制,实现税收“竞争性、协调性与反竞争性”的适度结合,包括几点具体的政策建议。
李丹儿,许其捷,丁桂红,李锋森[8](2010)在《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引言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出现大幅度下降。2009年上半年全国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1.7%,下半年出口形势虽有所好转,但全年出口总额仍同比下降15.9%。针对异常严峻的出口形势,我国于2008年8月、11月、12月和2009年1月、2月、4月、6月连续七次对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进行调整,调整力度之大、次数之频繁为历史罕见。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出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张露[9](2010)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实施效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使得世界经济陷入萎靡,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更是把中国经济不可避免的牵连其中,中国出口贸易也因为需求、汇率、价格等因素的传导受到不小的打击,不仅导致我国出口贸易量增速减缓,还使得我国企业出口风险加剧,经营困难甚至倒闭,促使失业人员增加,也间接导致我国国内经济增长放慢。我国政府为了削弱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冲击,连续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以支持我国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以及钢铁等基础工业品的出口。当然,我国的出口退税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欠退税严重、征退税脱节,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本文通过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影响现状的分析导入,探讨我国出口退税的发展历程、实施特点以及改革过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利用定量手段以及IS-LM-BP模型对出口退税策略的效用性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外实施出口退税制度的经验,从中得出结论,即出口退税措施对我国因金融危机减滞的出口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找出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出如何完善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建议。
黎静文,陈思[10](2010)在《金融危机下出口退税率持续调高的影响分析——以纺织行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2008年8月至今,我国已连续7次调高出口退税率,意在促进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然而,出口退税率的不断调高,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有消极影响存在。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下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并以纺织行业为例做出分析,并提出我们的建议。
二、连续七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原因及利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连续七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原因及利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出口退税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和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非正规就业的定义及度量 |
2.2 贸易自由化指标的度量及其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 |
2.2.1 贸易自由化指标的度量 |
2.2.2 贸易开放、贸易自由化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 |
2.3 出口退税对贸易和就业的影响 |
2.3.1 出口退税政策的性质和合理性 |
2.3.2 关于出口退税对贸易影响的相关研究 |
2.3.3 出口退税的就业效应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3章 理论机制分析 |
3.1 生产率差异导致的部门间转移 |
3.2 劳动力需求增加导致非正规就业收缩 |
3.3 替代效应使非正规就业减少 |
3.4 生产外包、劳动力成本上升使非正规部门萎缩 |
3.5 产品高质量的要求使正规部门扩张 |
3.6 小结 |
第4章 模型设定、数据处理与描述性统计 |
4.1 模型设定 |
4.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4.2.1 被解释变量处理方式 |
4.2.2 出口退税率指标的计算方法 |
4.2.3 控制变量的处理 |
4.3 描述性统计 |
4.3.1 就业规模 |
4.3.2 出口退税率变化 |
4.3.3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组间均值检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证研究 |
5.1 基准回归 |
5.2 事前事后 |
5.3 动态回归 |
5.4 分样本 |
5.4.1 居住地类型和户口所在地类型 |
5.4.2 性别和年龄 |
5.4.3 技能水平 |
5.4.4 地区 |
5.4.5 受教育年限 |
5.4.6 企业类型 |
5.5 稳健性检验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6.1 结论 |
6.2 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保留三个直辖市的基准回归 |
附录B 控制增值税的基准回归 |
附录C 删掉2009 年的基准回归 |
附录D 出口退税率变动通知 |
附录E 分样本回归 |
致谢 |
(2)A企业基于出口退税的管理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2.1 出口退税的理论意义 |
1.2.2 出口退税的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出口退税的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出口退税的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演变 |
2.1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阶段划分 |
2.2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操作 |
2.2.1 宏观操作 |
2.2.2 微观操作 |
2.3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分析 |
2.3.1 积极影响 |
2.3.2 消极影响 |
第三章 A企业出口退税现状分析 |
3.1 A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
3.1.1 企业简介 |
3.1.2 出口销售情况 |
3.1.3 产品情况 |
3.2 A企业出口退税现状分析 |
3.2.1 出口退税现状 |
3.2.2 出口退税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A企业出口退税方案的优化 |
4.1 企业自身的管理改进,提高退税效率 |
4.1.1 员工专业素养的培养 |
4.1.2 退税资料的详尽准备 |
4.2 产品海关编码的合理归类,增加退税收入 |
4.2.1 海关编码归类原则 |
4.2.2 海关预归类中心的指导作用 |
4.2.3 海关编码的归类调整,增加退税收入 |
4.3 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增加退税收入 |
4.3.1 产品的升级 |
4.3.2 提供成套产品,打造供应链模式 |
结论 |
研究结论 |
A企业的借鉴意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出口退税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论文框架及创新 |
1.3.1 论文框架 |
1.3.2 论文创新 |
第2章 出口退税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 |
2.1 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机理分析 |
2.2 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效应分析 |
2.2.1 静态效应分析 |
2.2.2 动态效应分析 |
第3章 我国出口退税的演变分析 |
3.1 1985-1993 年:出口退税的形成与规范化时期 |
3.2 1994-2003 年:出口退税的成熟期 |
3.3 2004-2007 年:出口退税的结构性调整期 |
3.4 2008 年以来:出口退税的应急性调整期 |
第4章 出口退税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出口退税对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影响 |
4.1.1 影响因素分析 |
4.1.2 模型的建立 |
4.1.3 模型的检验 |
4.1.4 结果分析 |
4.2 出口退税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
4.2.1 模型的构建 |
4.2.2 模型的参数估计 |
4.2.3 模型的结论 |
4.2.4 图表分析 |
4.3 出口退税对我国出口贸易方式的影响 |
4.3.1 我国出口贸易方式的发展现状 |
4.3.2 不同贸易方式的出口退税政策 |
4.3.3 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方式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4)外需波动下出口退税的出口激励效果 ——基于中国出口面板数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框架及其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现状 |
第三节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出口退税的出口激励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出口退税政策的综合效应分析 |
第二节 出口退税政策的局部均衡分析 |
第三节 外需波动下出口退税对出口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四章 外需波动下出口退税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检验模型与数据处理 |
第二节 外需波动下出口退税政策的长期影响 |
第三节 外需波动下出口退税政策的短期影响 |
第四节 外需波动下出口退税政策的分行业影响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一节 理论和实证模型的相关结论 |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
第三节 出口退税政策的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外贸出口效应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0.2 论文研究方法 |
0.3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0.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 出口退税的研究综述 |
1.1 国外对出口退税的研究 |
1.2 国内对出口退税的研究 |
2. 出口退税及理论研究 |
2.1 出口退税概述 |
2.1.1 出口退税的定义 |
2.1.2 出口退税的退税方式 |
2.1.3 出口退税的相关概念 |
2.1.4 出口退税的基本特点 |
2.1.5 出口退税的原则 |
2.2 出口退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
2.2.1 出口退税对经济的静态效应分析 |
2.2.2 出口退税的动态效应分析 |
2.3 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机理分析 |
2.4 出口退税促进外贸企业出口的数理证明 |
3. 我国经济发展改革中出口退税政策的变革 |
3.1 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变革的简要回顾 |
3.1.1 1994年前的出口退税政策概况 |
3.1.2 1994-2004年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 |
3.1.3 2005-2007年出口退税政策的大规模调整 |
3.1.4 2008-2009年金融危机下的出口退税政策 |
3.1.5 2009年以后我国出口退税的调整 |
3.2 影响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变革的主要因素 |
3.2.1 经济制度 |
3.2.2 宏观调控 |
3.2.3 财政状况 |
3.3 我国口退税政策的问题 |
3.3.1 出口退税政策尚需科学化制定 |
3.3.2 出口退税的管理尚需改善 |
4. 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外贸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影响 |
4.1.1 出口退税额对外贸出口额影响的计量分析 |
4.1.2 出口退税率和出口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
4.2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作用分析 |
4.3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贸易方式的影响 |
5. 我国现行出口退税政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5.1 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与外部经济失衡 |
5.2 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与转变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 |
5.3 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与中国对外贸易摩擦 |
5.4 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与财税体制 |
6. 对我国现行出口退税政策改革的一些建议 |
6.1 治理我国外部经济失衡的退税政策改革 |
6.2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下的退税政策改革 |
6.3 缓和我国外贸摩擦的退税政策改革 |
6.3.1 实行出口市场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协商管理制度 |
6.3.2 优化整合出口退税结构 |
6.4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与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科学化 |
6.4.1 健全完善直接税制 |
6.4.2 建立出口退税与财政转移支付的必要联系 |
6.5 相关配套政策的改革 |
6.5.1 进行外贸战略转变 |
6.5.2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
6.5.3 完善外商投资政策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6)浅析中国历年出口退税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2005—2009年中国出口退税政策 |
二、历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起因和目的 |
三、出口退税的作用 |
四、出口退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
(7)税收竞争、贸易摩擦与中国贸易税制竞争力(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三节 创新、特色及不足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关于税收与贸易摩擦的研究 |
第二节 关于国际贸易中的税收竞争与协调的研究 |
第三节 关于税制竞争力的研究 |
第四节 简评 |
第二章 税收与贸易利益 |
第一节 与贸易相关的税收概念 |
第二节 贸易税收理论的逻辑发展 |
第三节 贸易税收效应分析 |
第三章 税收竞争与贸易摩擦 |
第一节 贸易中的税收竞争 |
第二节 贸易摩擦的成因:基于税收竞争的分析 |
第三节 涉税贸易摩擦的特征 |
第四章 贸易摩擦中的税收协调 |
第一节 贸易摩擦与合作性税收协调 |
第二节 贸易摩擦中的税收协调目标与方式 |
第三节 贸易摩擦中的税收协调趋势 |
第五章 中国出口贸易的税收敏感性分析 |
第一节 出口退税与出口额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 |
第二节 出口退税对出口的影响:基于全国总量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 |
第三节 出口退税对出口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六章 中国贸易税制竞争力及其制约因素 |
第一节 贸易税制竞争力:竞争性与协调性的结合 |
第二节 中国贸易税制竞争力现状调查:基于上海地区的数据 |
第三节 制约中国贸易税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七章 案例研究 |
第一节 中国被诉的涉税贸易争端案件 |
第二节 涉税贸易争端的国际比较 |
第三节 启示与展望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贸易税制 |
附录 |
附录一:中国入世以来的贸易税收数据统计 |
附录二:WTO与GATT下的涉税贸易争端汇总(中英文对照) |
附录三:中国入世后被诉与申诉的贸易争端汇总 |
附录四: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参考文献 |
英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后记 |
(8)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三、研究设计 |
(一)变量定义 |
1. 出口退税。 |
2. 出口额。 |
3. 控制变量。 |
(二)研究模型 |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 |
(二)协整分析 |
1. 平稳性检验。 |
2. 协整检验。 |
(三)模型估计结果 |
1. 出口退税政策效应的整体评价 |
2.2004年改革前后的政策效应比较 |
3. 退税率调整的政策效应比较 |
(四)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出口退税政策效应分析 |
(五)稳健性检验 |
五、结论 |
(9)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实施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
1.2.2 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3 本文研究体系及内容安排 |
1.3.1 本文思路 |
1.3.2 内容安排 |
第2章 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
2.1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影响的现状分析 |
2.1.1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出口增速放缓 |
2.1.2 金融危机对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冲击 |
2.1.3 从主要贸易伙伴看我国出口贸易受到的打击 |
2.1.4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
2.2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影响的传导途径 |
2.2.1 各国进口需求下降 |
2.2.2 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 |
2.2.3 出口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融资困难 |
2.2.4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
第3章 我国实施出口退税政策的理论依据与实践 |
3.1 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 |
3.1.1 出口退税的基本涵义 |
3.1.2 出口退税的条件 |
3.1.3 出口退税的特点 |
3.1.4 我国出口退税的主要形式 |
3.2 国外实施出口退税政策的经验借鉴 |
3.3 我国实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践 |
3.3.1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历程 |
3.3.2 出口退税改革的启示 |
3.4 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对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 |
3.4.1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退税率的七次上调 |
3.4.2 和亚洲金融危机下出口退税调整的比较 |
第4章 在金融危机中实施出口退税的效应分析 |
4.1 出口总值与出口退税额的趋势分析 |
4.2 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量的实证分析 |
4.2.1 数据的选取 |
4.2.2 模型的设定 |
4.2.3 ADF检验 |
4.2.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4.2.5 D.W统计量检验 |
4.2.6 拉格朗日乘数检验 |
第5章 借用IS-LM-BP模型分析出口退税的财政政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
5.1 开放经济中的IS-LM-BP模型 |
5.1.1 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 |
5.1.2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不均衡 |
5.1.3 对宏观经济不均衡的调整 |
5.2 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出口影响的IS-LM-BP分析 |
5.2.1 我国BP曲线的大致形状 |
5.2.2 浮动汇率制度下IS-LM-BP模型的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
第6章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实施的正负效应和完善措施 |
6.1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正面效应分析 |
6.1.1 降低企业出口产品成本,扩大出口贸易额 |
6.1.2 通过外贸乘数效应促进GDP增长 |
6.1.3 促进企业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出口贸易区域结构 |
6.2 我国出口退税的负面效应 |
6.2.1 征退税脱节,给骗税行为带来较大的空间 |
6.2.2 出口退税率上调,可能导致企业盲目投资 |
6.2.3 提高出口退税率可能加剧国际市场竞争恶化 |
6.2.4 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
6.2.5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不稳定性阻碍出口增长 |
6.2.6 出口退税导致出口企业压价,国外进口商成为受益者 |
6.2.7 现行出口退税率仍没有真正实现零税率 |
6.3 完善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对策建议 |
6.3.1 我国政府应不断完善出口退税政策 |
6.3.2 出口企业借出口退税上调之机修好内功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金融危机下出口退税率持续调高的影响分析——以纺织行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金融危机下我国纺织行业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历程 |
2 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影响分析 |
2.1 对出口总额的影响分析 |
2.2 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
(1) 出口退税率调高的积极影响 |
(2) 出口退税率调高的消极影响 |
3 我们的建议 |
3.1 企业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
(1) 加强品牌建设, 培育自主国际知名品牌企业 |
(2) 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 |
(3) 积极拓宽市场, 增加纺织品销路,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
3.2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
(1) 加强投入引导, 促进纺织结构优化 |
(2) 调整纺织工业的布局, 促进纺织业向中西部转移 |
四、连续七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原因及利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出口退税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D]. 逄淑晴.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2]A企业基于出口退税的管理优化策略研究[D]. 刘志猛. 东华大学, 2016(08)
- [3]出口退税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D]. 周佩英. 湘潭大学, 2014(03)
- [4]外需波动下出口退税的出口激励效果 ——基于中国出口面板数据的研究[D]. 徐婷. 南京大学, 2012(10)
- [5]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外贸出口效应分析与对策[D]. 陈勇. 西南财经大学, 2012(02)
- [6]浅析中国历年出口退税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J]. 王冰心. 经济研究导刊, 2012(01)
- [7]税收竞争、贸易摩擦与中国贸易税制竞争力[D]. 罗秦.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8]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J]. 李丹儿,许其捷,丁桂红,李锋森. 金融发展评论, 2010(12)
- [9]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实施效应分析[D]. 张露. 南昌大学, 2010(02)
- [10]金融危机下出口退税率持续调高的影响分析——以纺织行业为例[J]. 黎静文,陈思. 大众商务,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