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国有企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山西国有企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一、山西国有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侯玉峰[1](2021)在《新时代国企思政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与路径》文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特色和优势。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深入分析研究新时代国企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准确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对策方法,对于推动新时代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朱冠平[2](2021)在《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影响机制及其管控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方政府或有债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衍生物和附属品,是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有效解决,不仅事关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而且还关系到能否从根本上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在过去一段时期内,因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内涵、特征、规模和影响机制不了解,导致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形成和扩张,这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过高的地方政府或有债务会扩大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恶化政府的信用环境和影响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严重时更是会导致大规模的金融系统性风险、引发社会动荡和造成经济的长期低迷。为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风险,我国先后出台了多个政府债务管控政策文件。如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文件,要求严格限制地方政府举债程序,并对地方政府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限额标准。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和《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问责办法》文件的出台,更是标志着我国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从被动应对变为主动防范,有效推进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治理。频繁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政策文件出台,传递了中央在“遏制债务风险、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心。因此,开展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影响机制及其管控对策研究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只有准确理解了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我国才能从源头上根本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文首先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梳理与分析,接着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内涵分类、规模测度、影响因素和管控对策四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便明确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关键点和创新点。然后,立足于当前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数据可得性、重要性以及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对地方融资平台、地方国有企业、地方不良贷款和地方养老缺口导致的四类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进行测算。最后,基于扎根、代理和道德风险等理论,本文又分别从内部体制、政府动机和外部机制三个角度探讨了其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经过研究后,本文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由地方融资平台、地方国有企业、地方不良贷款和地方养老缺口四类形成的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在2010年后呈现逐年升高的态势,在2019年更是达到了 19.95万亿元,是2019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9倍,约占全国GDP的20%,表明我国为了偿还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需要近两年的地方财政收入才能偿还地方政府所引发的或有债务,或需要近20%的国民收入才能抵消地方政府引发的或有债务。(2)在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内部体制因素方面,本文以2006-2018年282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中央对地方的财政分权越高和给予的金融分权越高,则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越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冲动在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影响过程中扮演中介作用,而政治激励则在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影响过程中扮演正向调节效应。(3)在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政府动机因素方面,本文研究发现“为增长而竞争”的增长型政府会加剧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而“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发展型政府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增长型政府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在地方领导性别上表现出明显差异性影响,但在地方领导年龄层面未检验出差异性影响,而发展型政府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倒U型关系,不仅在地方领导任期表现出差异性影响,而且在地方领导学历层面也表现出差异性影响。(4)在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外部机制因素方面,本文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具有抑制功能,而媒体关注度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信贷扩张和投资支出在政府审计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影响过程中扮演中介效应,而资源错配则在媒体关注度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影响过程中扮演着中介效应。从以上的研究结论可知,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增长型政府和政府审计不足会加剧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而发展型政府和媒体关注度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又从财政金融、政府动机和外部机制三个角度分别提出防范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管控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现有文献,而且也能够为国家在“管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追求高质量发展”等经济政策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和经验证据支撑。

赵晓慧[3](2021)在《国有企业改革浪潮下的企业舆论与职工感知 ——以1992-2002年的山西机床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蔡震宇[4](2021)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以兰州市XX热电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梦[5](2021)在《山西国资国企改革动因与成效研究 ——以LA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陈昕[6](2021)在《XY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推进,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对于建筑业来说,其规模快速扩张带来的发展正在成为过去式,当前施工企业为了承揽工程,提升市场占有率,垫资施工现象普遍存在,债务不能按期及时收回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的案例层出不穷。应收账款金额居高不下、信用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坏账损失难以预测,使得应收账款风险不断积聚,成为长期制约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垫支资金成本过高,既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回笼,也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已经成为一项极其紧迫和重要的任务。本文以国有建筑集团下属子公司XY公司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首先,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奠定了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其次,运用案例分析法、财务分析法结合XY公司现阶段应收账款管理模式,对企业2017-2020这4年内财务数据分析其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主要包括应收账款的规模及占比、企业应收账款的构成情况、应收账款周转率、账龄分析、集中度分析等,发现现阶段应收账款管理出现的问题以及其原因。接下来又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模型,对企业近8年应收账款及经营绩效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得出XY公司的债权转换效率、应收账款收账频率、资金回款速度与企业经营绩效成正相关关系。最后,运用全过程理论针对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及保障措施建议,即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信用管理、加强项目日常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支付制度、优化应收账款收账策略、应收账款风险转移等,有助于提升XY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对同类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有借鉴意义。

夏丹丹[7](2021)在《中国OFDI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步入新时代,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是人心所向。工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依旧存在科技驱动不足、效率滞后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因此,实现工业绿色转型升级、提高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OFDI作为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走出去”战略的鼓舞下,取得了飞快的增长。众多研究表明,OFDI会对传统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对考虑了环境与资源约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仍相对欠缺。因此,文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投资视角出发,研究了OFDI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首先,在对OFDI的经典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OFDI对我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机理。其次,结合当前实际,对我国的OFDI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利用EBM-GML指数测算了我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对测算的结果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最后,采用2004-2018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可消除内生性的动态系统GMM面板模型,分别在全样本和考虑区域差异性的情况下,对OFDI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我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布局。(2)在不考虑区域差异的情况下,OFDI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显着的促进作用,且通过规模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使得这一促进作用增强。(3)在考虑区域差异后,东部地区的OFDI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不显着,但与产业结构和环境效应的交互作用则显着促进了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中西部地区的OFDI显着促进了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通过技术研发使得这一促进作用加强。鉴于此,为推动我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首先,政府必须要转变发展理念,引导工业绿色创新。其次,要不断完善OFDI政策和服务体系。最后,各区域要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OFDI政策来推动本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侯惠文[8](2021)在《供应链视角下的Z电力公司纳税筹划研究》文中提出电力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行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近年来随着国家“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改革”等政策的持续深入,煤炭供给短缺且价位上涨,火电行业营业成本持续加重。新形势下的火电上市公司利润大幅下降,普遍存在发展受阻且税负较重的现象,因此,通过纳税筹划来有效控制成本势在必行。本文以Z电力公司为案例进行研究,作为传统垄断国有企业,Z公司税务工作面临诸多问题,税负水平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仅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占到企业纳税总额的90%以上,开展纳税筹划工作迫在眉睫。因此,本文结合最新税收政策,从Z公司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多环节、多税种、系统性地进行纳税筹划方案设计。论文以Z公司纳税管理现状为切入点,基于供应链流程中的采购环节、生产环节、经营环节以及销售环节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调查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Z电力公司2015-2019年的财务数据以及税负水平进行分析,找出Z公司纳税筹划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纳税筹划策略。通过研究发现,Z公司税收负担在逐年加重,纳税筹划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筹划方式较为单一、没有设置专业的纳税筹划部门、税务工作分工不够明确、筹划方案缺乏整体性等。通过本文结合供应链环节进行的筹划方案设计,预计可为Z电力公司有效节省数目可观的税收成本。本文期望能为Z电力公司提供参考,以推动Z电力公司降低企业税负,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胡彦鑫[9](2021)在《公司参股银行的效能及其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我国产业与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一段时期以来,产融结合成为提升企业资本运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也成为大型企业集团实现多元化的重要发展战略。“由产到融”以及“由融到产”的两种运营方式,相互渗透、组合互补,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这种探索,其初衷在于充分借鉴发达市场经济体产融结合的实践,探索拓宽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渠道,以满足巴塞尔协议有关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嗣后,三十余年的改革发展进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由产到融”的政策实践,并极大提升了企业投资的活力,促进了产业资本与金融业的协同发展,满足了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监管要求,提升了企业效能。然而,随着风险冲击和内外环境的改变,“由产到融”的政策实践在近期以来出现了风险积聚的现象,甚至诱发了严重的金融风险。如包商银行被“明天系”掏空,成为“明天系”企业的提款机,最终诱发严重的信用风险。2018年,监管当局专门出台针对性的金融监管文件,规范企业投资境内金融机构,防范交叉风险传染,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良性发展。回顾我国企业与银行业协同发展的历史实践,在充分肯定企业资金进入银行业提升运营效能的同时,亦宜反思这一进程中的风险形成,应如何正确认知效能提升与风险事件频发成为摆在理论研究与金融实践层面的一个颇为棘手的课题。基于此,本文聚焦于科学评估公司参股银行的效能及产生的风险这一时代课题,为提高我国公司参股银行的效能、有效规范公司参股银行行为、防范产融结合风险、实现实体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提供有益借鉴。本文从防范我国公司参股银行风险入手,根据当前公司参股银行后风险事件频发且实体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风险交叉传染的特点,梳理公司参股银行的动因、公司参股银行效能的机理以及风险产生的机理,构建公司参股银行效能及其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拓展公司参股银行效能及其风险管理的经济学解释。回顾我国公司参股银行的发展历程,明确我国公司参股银行的动因,同时选取2008年-2018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我国公司参股银行后,在缓解约束与提高效率两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同时对我国公司参股银行关联交易风险、交叉传染风险进行进一步对比与分析,分析其产生的危害。进一步在理论梳理和现状剖析的基础上,采用2008-2018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利用混合效应面板回归、Probit、Tobit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公司参股银行效能的影响,一方面验证了公司参股银行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另一方面验证了公司参股银行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通过参股商业银行,我国公司能够提高效能,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风险;本文进一步将包商银行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深入探究公司参股银行风险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同时通过34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公司参股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最后,对全文的结论进行归纳,并从稳定货币政策预期、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合理支付股利、规范公司参股银行市场秩序、完善企业及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强化外部监管等方面提出提高公司参股银行效能、加强我国公司参股银行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公司参股商业银行的实际,梳理了公司参股银行后所产生的经济后果,一方面能提高参股公司的效能,另一方面也会产生较大的风险。公司参股银行通过信息效应、协同效应和银企关联效应三种渠道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公司参股银行影响投资效率的机理体现在:一是当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相对较小时,相对充沛的内源资金会造成企业管理人员过度自信,进而为追求更大的利润空间而提高投资规模,而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便很容易出现过度投资,从而导致企业投资效率的降低。二是当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相对较大时,企业可以利用的资金就会相应降低,优先的可支配资金会使企业错过很多预期收益较高的投资项目,导致投资效率的降低;当企业缓解了融资约束,企业就会避免错失收益较高的投资项目,进而提高投资效率。三是因融资约束导致的企业资金量的减少从另一个角度可以促使企业在投资之前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甄别,选择投资价值更大的项目,同时进一步加强投资项目的管理,从而提高投资效率。因此本文认为融资约束能够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与此同时,公司参股银行后,主要存在两种风险,即关联交易风险,实体与金融交叉传染的风险。第二,通过历史分析法系统梳理了中国参股银行的发展历程及其动因,同时综合运用混合效应面板回归、Probit、Tobit等计量方法,揭示了公司参股银行后在提高效能方面存在异质性影响。公司参股银行之后,融资约束程度显着降低,企业所有制性质、国家宏观政策、区域发展和营商环境在缓解融资约束过程中发挥着调节作用;参股银行可以显着缓解由于融资约束造成的投资效率损失。第三,通过实证研究并辅以典型案例分析公司参股银行风险产生的危害,揭示了关联交易风险及交叉传染风险产生的原因,随着非国有股东占比的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随之提升,并对不同银行产生非对称性影响。通过系统梳理包商银行发生风险事件的全过程,揭示产融结合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风险成因归结为市场秩序不规范、公司财务不稳健、银行公司治理不完善和外部金融监管失灵四方面,两类风险具有隐蔽性强、破坏性大和周期性等特征,损害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同时,容易诱发区域性金融风险。通过2008-2018年34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公司参股银行后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整体来看,随着非国有股东参股银行比例的上升能显着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非国有股东参股商业银行通过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进而提高了银行的风险承担。非国有股东参股商业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城商行非国有股东参股比例的提升能够促进银行风险承担的提升,而股份制银行非国有股东参股比例的提升抑制了银行风险承担,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并未产生显着影响。

刘志强[10](2021)在《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动产融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然而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却诸多困难和挑战,难以完全发挥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障碍就是融资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瓶颈。因此系统研究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是中国自已的问题,也是全世界中小企业问题面临的一个普遍且常见的问题。从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来看,既有世界性难题的通病,又带有机制鲜明的中国特色,既有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因素,又有宏观经济生态环境的复杂性。本文着眼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在明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具体作用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途径、面临问题的具体表现与现行手段,在完成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而从“动产融资”的角度探寻了一个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方式。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总体分析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同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必要性。第二,从宏观层面上探究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定性和定量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和融资体系,辨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成因。第三,从微观企业层面看,中小企业是否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伴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制机制的完善,融资约束程度是否在改善?第四,“动产融资”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该举措到底能对缓解融资约束和宏观经济产生怎样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第五,深刻理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性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明确提出并且论证了“动产融资”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重要措施的意义。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一个主要因素是自身缺乏有效抵押物,适当放宽中小企业的抵押物范围来缓解借贷约束具有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随着公共征信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小企业充分挖掘自身有效资产作为抵押物融资已成为现实。但“动产融资”作为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的一项重要举措,至今却还没有严格的宏观经济理论的分析和评估。本文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在一个含有借贷约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引入动产资产,讨论当借贷约束中的抵押资产的规模和种类放松后宏观总体变量的长期和短期变化。研究分析了动产融资缓解融资约束在宏观经济上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在实证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经济绩效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时,在数据和指标上有所扩充。系统性地整理1997-2015的全国和分省的中小企业发展指标,使用静态面板估计模型、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均值组(xtmg和xtcce)估计等多种计量经济学工具来研究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经济绩效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为了从更微观层面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搜集整理了两组微观企业数据,并使用多类测算融资约束的指标来研究和分析了中国中小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现金—现金流敏感性与融资约束的关系。具体而言,两个数据集为:第一组数据为2005—2007年中国15066家高科技中小企业数据,共计45198个样本观测值;第二组数据为777家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数据,共计2813个样本观测值。采用SA指数、ASCL指数、WW指数三种方法测度了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第三,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成因方面有一定进展。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很多,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和相关政策的整理和分析,系统总结了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规模不经济、制度不完善、模式不成熟。成因分析中重点突出了融资模式问题。金融实践中,融资模式是能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不同的融资模式都有一定风险,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适用周期,当适用条件和环境变化后,原来有效的融资模式不但不能缓解融资约束,还会使中小企业陷入更加严重的融资困境。本文的研究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第一是研究了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中小企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从宏观层面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以及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同时印证研究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中国的重要意义。首先,从历史变革的角度,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变化以及本文使用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其次,由于数据限制,尽可能整理了 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2015年间的中小企业的多项发展指标,分地区和省份对20年间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了地区间中小企业发展的差异。最后使用面板估计模型,利用本章节的上述分析对中国中小企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在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及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相对系统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了定性分析。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融资模式和融资环境,论述了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表现形式,进而研究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是否能够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匹配,最后论述了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及启示。第二部分是是从定量和实证的角度研究了融资约束下企业的现金流敏感度,以进一步说明融资约束问题。从第4章的论述中可以发现,虽然外部存在较多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和措施,但由于中小企业出现融资约束的成因众多,这些措施是否促使中小企业从外部进行融资,缓解自身面临的融资约束,依然需要对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本章以现金流敏感度为研究切入点,使用尽可能多的可得数据,首先选用的是国泰安中天使投资研究数据库和新三板上市中小企业数据,虽然不是全部中小企业,但是能够进入天使投资研究数据库和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属于发展较好且已能够获得较多外部融资的中小企业,如果这些企业也存在显着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现金—现金流敏感性,那么其它外部融资较为有限的中小企业在该方面将面临更为显着的问题。其次采用SA指数、ASCL指数、WW指数三种方式测度了企业融资约束程度,最后通过研究中小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发现在融资约束以及现有情况下,融资约束造成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现金流敏感性,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寻求内部融资,且持有更多现金资产,这也说明需要从中小企业自身出发,结合国内现有融资特点,寻求新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方式。第三部分是提供了一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外部融资方式——动产融资。受制于中小企业固有的特点以及自身内部融资额度和规模的有限性,既有的外部融资体系和环境无法全面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那么就需要根据原有不足,探寻新的有效融资方式。根据我们的分析,“动产融资”将是补充和扩展现有融资方式的有效方式。本章构造了多个DSGE模型综合说明了“动产融资”对企业发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为“动产融资”的推动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分析了“动产融资”实施的政策建议。虽然本文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了相对系统的研究,但是依然可能存在两点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部分。第一是实证数据上存在一定不足。囿于数据可获得性,关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标的测算尽管有改善,但是依然不尽如人意,且仅涵盖了 2016年以前的相关数据,因此实证估计出来的结果所对应的政策含义有一定局限性。第二,理论模型建立了一个研究不同资产充当抵押物的异质性资本的DSGE模型,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估计融资约束对中国宏观经济造成的损失和引入动产后宏观效率的改善程度。但是该模型未包含更多的DSGE文献中常采用的实际与名义摩擦(real and nominal frictions),这将在后续研究中予以扩展,以此来更精确地定量研究中国异质性资本和借贷约束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二、山西国有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西国有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国企思政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与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认识新时代国企思政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
    1. 从外部环境来看,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三个新要求。
    2. 从国企发展来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三大挑战。
    3. 从自身建设来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三大风险。
二、坚持创新引领,准确把握新时代国企思政工作的方法路径
    1. 抓政治建设。
    2. 抓思想建设。
    3. 抓制度建设。
    4. 抓阵地建设。
    5. 抓队伍建设。

(2)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影响机制及其管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相关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内涵分类的相关研究
        2.2.2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测算的相关研究
        2.2.3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2.4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管控对策的相关研究
        2.2.5 文献述评
    2.3 本章小结
3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测算
    3.1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概念界定
    3.2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估算思路
    3.3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估算方法
        3.3.1 地方融资平台或有债务
        3.3.2 地方国有企业或有债务
        3.3.3 地方不良贷款或有债务
        3.3.4 地方养老缺口或有债务
    3.4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分类测算结果
        3.4.1 地方融资平台或有债务测算结果
        3.4.2 地方国有企业或有债务测算结果
        3.4.3 地方不良贷款或有债务测算结果
        3.4.4 地方养老缺口或有债务测算结果
    3.5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总测算结果
    3.6 本章小结
4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内部体制因素
    4.1 内部体制因素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4.1.1 直接影响
        4.1.2 间接影响
    4.2 内部体制因素的数据选取和模型设计
        4.2.1 数据选取
        4.2.2 模型设计
    4.3 内部体制因素的实证结果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相关性分析
        4.3.3 主回归结果
        4.3.4 稳健性检验
    4.4 内部体制因素的影响机制分析
        4.4.1 财政分权、投资冲动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4.4.2 金融分权、投资冲动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4.4.3 财政分权、政治激励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4.4.4 金融分权、政治激励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4.5 本章小结
5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政府动机因素
    5.1 政府动机因素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5.1.1 直接影响
        5.1.2 情景分析
    5.2 政府动机因素的数据选取和模型设计
        5.2.1 数据选取
        5.2.2 模型设计
    5.3 政府动机因素的实证结果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主回归结果
        5.3.4 稳健性检验
    5.4 政府动机因素的影响机制分析
        5.4.1 增长型政府、地方领导性别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5.4.2 增长型政府、地方领导年龄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5.4.3 发展型政府、地方领导任期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5.4.4 发展型政府、地方领导学历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5.5 本章小结
6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外部机制因素
    6.1 外部机制因素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6.1.1 直接影响
        6.1.2 间接影响
    6.2 外部机制因素的数据选取和模型设计
        6.2.1 数据选取
        6.2.2 模型设计
    6.3 外部机制因素的实证结果分析
        6.3.1 描述性统计
        6.3.2 相关性分析
        6.3.3 主回归结果
        6.3.4 稳健性检验
    6.4 外部机制因素的影响机制分析
        6.4.1 政府审计、信贷扩张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6.4.2 政府审计、投资支出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6.4.3 媒体关注度、资源错配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6.5 本章小结
7 管控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政策建议
    7.1 从财政金融角度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进行管控
        7.1.1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理清政府间财事关系
        7.1.2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避免金融风险财政化
    7.2 从政府行为角度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进行管控
        7.2.1 转变政府职能观念,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7.2.2 弱化经济考核指标,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7.3 从外部机制角度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进行管控
        7.3.1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公权力不被滥用
        7.3.2 建立问责长效机制,防范问责效果被弱化
        7.3.3 改进预算编制制度,提高地方预算透明度
8 本文的研究结论、局限和展望
    8.1 本文的研究结论
    8.2 本文的研究局限
    8.3 本文的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6)XY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
    2.1 应收账款的概念及内容
        2.1.1 应收账款的定义
        2.1.2 应收账款产生原因
        2.1.3 应收账款的成本
    2.2 应收账款质量评价方法
        2.2.1 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法
        2.2.2 资产质量评价法
        2.2.3 应收账款风险评价法
    2.3 应收账款的全面管理理论
        2.3.1 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
        2.3.2 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
        2.3.3 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
    2.4 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理论
        2.4.1 企业经营绩效的概念
        2.4.2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
第三章 XY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分析
    3.1 XY公司概况
    3.2 XY企业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3.2.1 XY公司财务背景基本情况分析
        3.2.2 XY企业应收账款有关会计数据分析
        3.2.3 XY企业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3.2.4 XY企业应收账款按债务人性质分析
        3.2.5 XY企业应收账款前五大债务人分析
    3.3 XY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状况分析
        3.3.1 XY公司管理应收账款的组织结构
        3.3.2 XY公司管理应收账款的具体流程
        3.3.3 XY公司管理应收账款的工作制度
    3.4 XY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3.4.1 信用管理缺乏专门负责的部门和人员
        3.4.2 项目部多关注工程进度,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粗放
        3.4.3 集团内部应收账款回收不力
        3.4.4 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
        3.4.5 应收账款等债权未充分利用
    3.5 XY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5.1 外部原因
        3.5.2 内部原因
第四章 XY公司应收账款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4.1 应收账款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1 应收账款对企业经营的理论影响
        4.1.2 研究假设
    4.2 模型设定
        4.2.1 回归变量设定
        4.2.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
    4.3 回归检验
    4.4 模型结果实证分析
第五章 XY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体系重构
    5.1 XY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与重构思路
        5.1.1 应收账款管理目标
        5.1.2 应收账款管理体系重构思路
    5.2 XY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体系重构措施
        5.2.1 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完善
        5.2.2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信用管理
        5.2.3 合理加强项目日常管理
        5.2.4 完善集团内企业支付制度
        5.2.5 优化应收账款收账策略
        5.2.6 应收账款风险转移
    5.3 XY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保障措施
        5.3.1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理念建设
        5.3.2 健全应收账款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5.3.3 开发应收账款信息管理系统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7)中国OFDI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综述
        1.2.2 OFDI溢出效应的研究综述
        1.2.3 O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综述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OFDI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
    2.1 OFDI理论
        2.1.1 发达国家的OFDI理论
        2.1.2 发展中国家的OFDI理论
    2.2 OFDI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
        2.2.1 OFDI通过规模经济效益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2.2.2 OFDI通过产业结构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2.2.3 OFDI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2.2.4 OFDI通过环境效应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OFDI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分析
    3.1 中国OFDI的发展概况
        3.1.1 中国OFDI的发展规模
        3.1.2 中国OFDI的发展特征
    3.2 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3.2.1 测算方法
        3.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3.2.3 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变动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OFDI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模型设定
        4.1.2 方法选择
        4.1.3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4.2 实证结果与分析
        4.2.1 平稳性检验
        4.2.2 多重共线性检验
        4.2.3 全样本下OFDI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检验
        4.2.4 分区域下OFDI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检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转变发展理念,引导工业绿色创新
        5.2.2 完善OFDI政策和服务体系,通过“走出去”助力工业绿色发展
        5.2.3 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异化的OFDI政策,促进区域协作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8)供应链视角下的Z电力公司纳税筹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纳税筹划基础概念
    2.2 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与目标
        2.2.1 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
        2.2.2 纳税筹划的目标
    2.3 纳税筹划的理论基础
        2.3.1 “经济人”假设理论
        2.3.2 成本-收益理论
        2.3.3 契约理论
        2.3.4 博弈论
    2.4 供应链视角下的纳税筹划阐述
        2.4.1 基于供应链视角下的纳税筹划定义
        2.4.2 供应链视角下纳税筹划的特征
        2.4.3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税务筹划技术与方法
第三章 Z电力公司纳税管理现状分析
    3.1 Z电力公司概况
        3.1.1 Z电力公司简介
        3.1.2 Z电力公司组织架构
        3.1.3 Z电力公司经营范围
    3.2 Z电力公司基本财务状况
    3.3 Z公司涉税情况及税负水平分析
    3.4 Z公司行业发展与税负情况对比
    3.5 Z公司纳税筹划现状及问题分析
        3.5.1 Z公司涉税项目现状及存在问题
        3.5.2 Z公司纳税筹划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6 Z电力公司进行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3.6.1 从企业管理角度分析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3.6.2 从职能角度分析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3.7 Z电力公司进行纳税筹划的可行性
        3.7.1 外部条件
        3.7.2 内部条件
第四章 供应链视角下Z电力公司纳税筹划方案设计
    4.1 Z电力公司供应链分析
    4.2 供应链视角下的Z电力公司纳税筹划设计思路
    4.3 供应链视角下的Z电力公司纳税筹划方案
        4.3.1 采购环节纳税筹划
        4.3.2 生产环节纳税筹划
        4.3.3 经营环节纳税筹划
        4.3.4 销售环节纳税筹划
第五章 Z公司纳税筹划方案的预期效果及保障措施
    5.1 Z电力公司纳税筹划方案实施的预期效果
    5.2 Z电力公司纳税筹划方案的保障措施
        5.2.1 基于供应链管理健全风险控制系统
        5.2.2 建立健全企业整体流程的税务筹划
        5.2.3 完善企业内部纳税筹划建设
        5.2.4 优化企业税务筹划外部环境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9)公司参股银行的效能及其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公司参股银行的文献综述
        1.2.2 关于公司参股银行效能的文献综述
        1.2.3 关于公司参股银行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1.2.4 小结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公司参股银行效能及其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2.1 公司参股银行的动因分析
        2.1.1 公司参股银行的内涵
        2.1.2 公司参股银行的动因
    2.2 公司参股银行的效能分析
        2.2.1 公司参股银行效能的内涵
        2.2.2 公司参股银行效能的机理分析
    2.3 公司参股银行的风险管理分析
        2.3.1 公司参股银行的风险及其危害
        2.3.2 公司参股银行风险形成的机理分析
        2.3.3 公司参股银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4 公司参股银行的效能及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2.4.1 公司参股银行效能的相关理论基础
        2.4.2 公司参股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效能及风险危害的事实描述
    3.1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的发展历程及评价
        3.1.1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的发展历程
        3.1.2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的总体特征
        3.1.3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现状的评价
    3.2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融资约束的事实描述及评价
        3.2.1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融资约束的现状
        3.2.2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融资约束现状的评价
    3.3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投资效率的事实描述及评价
        3.3.1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投资效率的事实描述
        3.3.2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投资效率现状的评价
    3.4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风险危害的事实描述及评价
        3.4.1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风险危害的事实描述
        3.4.2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风险危害现状的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效能的实证研究
    4.1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融资约束的实证研究
        4.1.1 数据来源
        4.1.2 指标选取
        4.1.3 实证模型设定
        4.1.4 实证结果分析
    4.2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融资约束下的投资效率实证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指标选取
        4.2.3 实证模型设定
        4.2.4 实证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风险危害的实证研究
    5.1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关联交易风险、风险传染的典型案例分析
        5.1.1 包商银行基本概况
        5.1.2 包商银行风险事件梳理
        5.1.3 包商银行暴露的风险问题
    5.2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风险承担的实证分析
        5.2.1 模型设定
        5.2.2 变量设定与数据说明
        5.2.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提高公司参股银行效能、加强我国公司参股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6.1 有序推进产融结合、缓解融资约束
        6.1.1 稳定货币政策预期、缓解企业在银根收紧时期的融资约束
        6.1.2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缓解营商环境较差地区的融资约束
    6.2 借力产融结合、提高投资效率
        6.2.1 发挥产融结合在提高国有大型企业投资效率中的积极作用
        6.2.2 合理支付股利、提高上市公司投资效率
    6.3 严格投资条件、有序规范公司参股银行的市场秩序
        6.3.1 严格规范公司参股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
        6.3.2 强化公司控股商业银行的资质要求
    6.4 规范公司出资来源与完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并重、促进公司与银行良性互动
        6.4.1 规范公司参股银行出资来源、强化公司资本监管
        6.4.2 在实体公司和商业银行之间设立防火墙、防范风险交叉传染
        6.4.3 完善国内商业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
        6.4.4 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防止内部监管失效
    6.5 强化外部监管、有效降低风险发生频率和风险危害
        6.5.1 完善产融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治保障
        6.5.2 多措并举完善穿透式监管、有效杜绝非公允关联交易和防范风险
        6.5.3 避免运动式金融监管、提高外部监管有效性
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和其它科研情况

(10)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动产融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特色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2 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与内部因素
    2.3 度量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方法与进展
    2.4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思路和途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3.1 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与指标选取
    3.2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3.3 中小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简析
    3.4 实证模型和结果分析
    3.5 稳健性估计: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的均值组估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4.1 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
    4.2 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
    4.3 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4.4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表现形式
    4.5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是否与中小企业发展匹配?
    4.6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及启示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融资约束下中国中小企业的现金流敏感度分析
    5.1 研究假说
    5.2 研究设计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引入动产融资的政策评估分析
    6.1 政策背景
    6.2 基本模型
    6.3 模型稳态、参数校准与估计
    6.4 模型动态与政策分析
    6.5 拓展分析: 不含借贷约束的RBC模型和改进的借贷约束模型
    6.6 政策启示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山西国有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国企思政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与路径[J]. 侯玉峰. 现代企业, 2021(11)
  • [2]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影响机制及其管控对策[D]. 朱冠平.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国有企业改革浪潮下的企业舆论与职工感知 ——以1992-2002年的山西机床厂为例[D]. 赵晓慧.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4]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以兰州市XX热电公司为例[D]. 蔡震宇. 兰州财经大学, 2021
  • [5]山西国资国企改革动因与成效研究 ——以LA集团为例[D]. 李梦.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 [6]XY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 陈昕.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7]中国OFDI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 夏丹丹.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8]供应链视角下的Z电力公司纳税筹划研究[D]. 侯惠文.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9]公司参股银行的效能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 胡彦鑫.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10]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动产融资研究[D]. 刘志强. 山东大学, 2021(11)

标签:;  ;  ;  ;  ;  

山西国有企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