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对WTO的思考──析入世的节能形势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芳[1](2012)在《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园艺产业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园艺产业迅猛发展,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改善农产品出口结构和弥补农产品贸易逆差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园艺产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项优势产业。截至2010年中国入世承诺全部履行完毕,中国已经顺利完成了与世界贸易规则的对接,成为全球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近十多年来,中国入世以及参与区域贸易谈判带来的贸易自由化改革的影响已经逐渐渗透到农业的各项产业。作为农业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园艺产业会受到贸易自由化怎样的影响?这是本文研究的核心与重点。基于贸易自由化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事后分析和事前预测相结合,较全面地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园艺产业的影响。一方面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从事后角度实证分析了入世以来的贸易自由化改革对中国园艺产品贸易的影响,另一方面利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从事前角度模拟预测了未来区域及全球贸易自由化改革对中国园艺产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为贸易自由化背景下的我国园艺产业生产与贸易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本文的贡献和创新之处可能有以下两点:(1)在研究框架上,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事后分析和事前预测相结合,从入世后的贸易自由化改革、现有区域贸易自由化改革、未来可能达成的区域贸易自由化改革以及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等方面,建立一个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园艺产业影响分析的一般研究框架。(2)在研究方法上,根据研究目的对传统的分析工具进行了扩展运用,如构建变系数的混合截面模型和动态差分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扩展的贸易效应分析,以及利用Splitcom软件分离园艺产品和更新GTAP基准方案进行叠加影响分析等。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结论如下:在界定园艺产品概念和范围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园艺产业生产与贸易现状,并回顾了入世后园艺产业的贸易自由化改革历程,为后续分析提供产业背景和数据资料。联合国统计数据库的数据显示,入世后中国园艺产品进出口贸易呈跳跃式增长。贸易自由化改革是否对园艺产品贸易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截至2010年中国入世承诺才全部履行完毕,入世承诺的实施期与区域贸易自由化改革期重叠,所以本文首先构建一个变系数混合截面模型,从关税削减角度分析了中国履行入世承诺和区域贸易自由化协议对我国园艺产品贸易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入世后的贸易自由化改革确实对中国各类园艺产品进出口贸易增长起到明显促进作用。其中,贸易自由化改革对中国花卉、蔬菜和茶叶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进口,但对果品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出口。特惠贸易协定在过去20年间为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鉴于中国参与的特惠贸易协定数量不断增长,本文进一步针对现有的9个特惠贸易协定,从贸易政策内生角度构建了一个动态差分固定效应模型,单独就特惠贸易协定对中国园艺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结果进一步测度了近期中国园艺产品贸易潜力。实证结果显示,特惠贸易协定从整体上促进了中国的园艺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且对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出口;截至2010年,现有的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园艺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还未充分发挥。随后,本文利用贸易政策模拟的前沿分析工具——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进一步就现有自贸区协定到2015年可能会对中国园艺产业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模拟结果显示,相比不建立自贸区,自贸区建成后中国花卉、蔬菜、茶叶以及园艺制品生产获益提高,生产规模扩大,但果品产业生产规模会萎缩;园艺产品进口价格普遍下跌,部分国产园艺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空间被进口品挤占,其中被挤占市场的蔬菜、花卉、茶叶以及园艺制品全部由内销转向了出口,但果品中仅部分产品转向了出口,更多的则是缩减了产出规模;蔬菜、茶叶以及园艺制品的贸易顺差增加,但果品和花卉顺差减少,园艺产业整体顺差增加。贸易自由化的步伐还在不断推进,中国也正在积极参与区域性及全球化贸易谈判。区域贸易自由化方面,除已签署协议并开始执行的9个特惠贸易协定外,中国正在参与谈判的特惠贸易协定有6个,还有3个正处于研究阶段。从当前园艺产品贸易状况可见,中国与正在谈判的贸易伙伴之间的园艺产品贸易关系不紧密,而与正在研究的自贸区成员具有密切的经贸关系。利用GTAP模拟未来区域贸易自由化改革的影响发现,建立中印自贸区、中韩自贸区以及中日韩自贸区都会促进中国的各类园艺产品产出增加,且自贸区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进口;自贸区建成后,中国对印度、日本和韩国的园艺产品贸易盈余还会进一步增加。全球贸易自由化方面,多哈回合是中国入世后参与的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在该轮谈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多哈回合农业谈判历经波折至今尚未完成,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农业谈判小组数次发布了不断修订的“模式草案”文本。在模拟现有区域贸易自由化基础上,利用GTAP模拟实施最新“模式草案”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各类园艺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和进出口价格均会趋于下跌,且进口价格下跌程度大于出口价格;各类园艺产品产出增加,其中园艺制品产出增幅最大,其次是蔬菜产品,花卉、果品和茶叶的产出增幅相对偏小;国内市场对进口品的需求增长明显高于国产品;各类园艺产品的进出口规模都会扩大,且出口增幅明显大于进口,其中关税减让是促进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中国的福利增加、贸易条件改善,但相对于其他国家获益程度偏小。
桂萍萍[2](2012)在《江苏省出口发展方式转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江苏出口总额居全国第二,是拉动江苏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伴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严重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减弱,2009年江苏出口受到影响,出口总额仅为1993.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6.3%。尽管江苏坐拥“出口大省”的美誉,但受国际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程度仍很高,距“出口强省”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对转变江苏出口发展方式的思考也变得必然和迫切。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江苏出口发展方式,并以《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为基础构建理论框架,采用结合了变异系数法和功效系数法的加权评分作为综合评分法,对2000-2010年江苏出口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进行评价。为了更加直观地看清江苏出口发展方式转变的优点与不足,本文还选取了广东和浙江作为横向比较对象,在整体综合评分、模块评分、具体指标等方面分别与江苏进行对比。通过横纵向对比分析,江苏出口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总体上不断趋于优化,但出口结构、出口安全、出口发展基础等方面虽有所优化却不乏波动,具体指标方面也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最后,本文从加快调整出口结构、保障出口效益、保持出口可持续发展、保证出口安全、支持出口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进一步研究江苏出口发展方式转变的优化路径选择。
孟玲[3](2011)在《通货膨胀政府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全球化发展,20世纪以来,通货膨胀已成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共同难题。20世纪的最后20年,世界关于通货膨胀的关注更多地转移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国际和国内众多的学者从各个方面对通货膨胀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通货膨胀理论。我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通货膨胀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着重于对国外相关理论的介绍和应用,忽视了对本国问题的具体研究。入世后,我国通货膨胀是多重因素共同推动造成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并存。因此,要治理它就得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同时下手。同时应该在制度的层面考虑治理之策。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通货膨胀的相关理论,包括通货膨胀的定义、衡量和影响,以及治理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了三个典型的发达国家—美、英、日的通货膨胀治理经验,从而为我国通货膨胀治理,尤其是政府治理角度提供参考。第三部分,回顾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通货膨胀状况,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入世后外部因素以及我国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在通货膨胀中起了重要作用。并总结了历次通胀治理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结合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针对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方法,通过对物价指数的数据分析,深层解读通货膨胀现状,从通货膨胀治理的根本途径、外部保证以及输入机制等多维度探寻当前通货膨胀的治理之策。
陈颖[4](2011)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公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国投资项目评价的侧重点主要是经济评价和技术评价。大部分的社会评价研究是以项目后评价为载体进行的社会效益分析,使社会评价更多体现为经济评价的附属品。社会评价是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后评价研究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评价范围的界定与方法是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中广为关注的问题。纵观社会评价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在水利、航空、油田开发、铁路等领域,都已经有成型的项目评价方法来指导进行在各领域的投资项目社会评价。而在公路领域还没有系统的体系来指导社会评价的工作。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适用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社会评价方法。文章在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构建出公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框架,详细阐述了公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原则、内容、方法和步骤。同时,对调研中分析得出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整理,从项目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与社会互适应性、社会风险四个方面构建了公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指标体系(该体系的适用范围定义为服务于前评估)。由于社会评价的多目标性,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该方法进行介绍,并在实际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将参与式理论融入其中,进行实证分析。最后,论文对实例进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的归纳总结和展望,提出建议。
隋新华[5](2004)在《论企业的节能管理》文中认为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资源、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我国的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我国人口多,能源的消费量大,而且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能源形势日趋严峻。它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二是单位国民产值能源消耗高。企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解决这一问题,除了研究开发新能源,增加能源生产之外,加强企业的节能工作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本文从我国企业能源的利用与管理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的能源形势,阐述了节能工作的重要意义;企业节能管理的目的和内容;企业节能管理的特点;企业节能管理的功能与作用;科技进步与企业节能管理;节能管理的实施等几个方面,对我国企业节能管理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中,对我国油田企业节能管理的功能与作用以及我国企业节能管理的实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我国企业尤其是油田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导作用。
陈逢胜[6](2003)在《热环系统动态仿真研究》文中指出作为一种全新高效的传热技术,热环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热环的发展、优势及应用,展望了热环广阔的应用前景。 热环系统动态仿真研究,主要是为了研究系统在动态过程中的响应特性,为系统优化设计、建立专家系统、机电一体化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运用制冷系统热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系统动态集中参数数学模型,并利用仿真软件MATLAB把系统数学模型转化为计算机仿真模型。 对热环系统开机动态和变工况动态过程进行了计算机动态仿真研究和动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热环系统在开机和变工况的动态过程中,其运行性能都较低;在动态过程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热环系统热源换热器出口压力骤降到较低值;工况的变化对热环系统的运行性能影响较小,说明热环系统对实际应用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 对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管是对系统的开机动态,还是对变工况动态的模拟仿真,仿真结果都与实验结果较为一致,说明本文建立的系统动态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系统的运行特性,可以用于对热环系统的动态运行特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同时为今后进一步的动态仿真研究、优化控制以及建立专家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针对热环系统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为热环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傅瑛[7](2002)在《能源系统混沌动力学预测模型及能源发展战略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根据全国及江苏省能源状况,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能源系统进行研究,将非线性混沌动力学理论应用于能源系统中,建立能源系统的混沌动力学模型:能源生产的Haavelmo增长预测模型和能源消费的Logistic预测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全国及江苏省的能源系统研究之中,分别对全国能源生产量、消费量以及江苏省能源消费量作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分析我国及江苏省能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如能源供需平衡、能源生产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等,提出全国及江苏省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特别是针对加入WTO后我国能源新形势,提出能源经济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刘相荣[8](2001)在《面对WTO的思考──析入世的节能形势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
二、面对WTO的思考──析入世的节能形势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对WTO的思考──析入世的节能形势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园艺产业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2 理论基础 |
1.2.1 贸易自由化理论的发展回顾 |
1.2.2 贸易自由化的实现途径:贸易协定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对象界定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2 中国园艺产业发展现状及贸易自由化历程 |
2.1 园艺产业生产发展现状 |
2.1.1 生产现状及特点 |
2.1.2 生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2.2 园艺产业贸易发展现状 |
2.2.1 贸易现状 |
2.2.2 贸易结构 |
2.2.3 贸易壁垒 |
2.3 入世给中国园艺产业带来的贸易自由化改革 |
2.4 域贸易自由化给中国园艺产业带来的贸易自由化改革 |
2.4.1 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实现途径:特惠贸易协定 |
2.4.2 中国特惠贸易协定的发展现状 |
2.4.3 特惠贸易协定中有关园艺产品市场开放的规定 |
2.5 本章小结 |
3 入世后贸易自由化改革对中国园艺产品贸易的影响 |
3.1 有关贸易自由化影响的争论 |
3.2 实证方法与数据说明 |
3.2.1 模型构建 |
3.2.2 研究对象选取 |
3.2.3 数据来源说明 |
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3.3.1 花卉 |
3.3.2 蔬菜 |
3.3.3 果品 |
3.3.4 茶叶 |
3.4 贸易效应分析 |
3.4.1 贸易效应的理论基础:关税同盟理论 |
3.4.2 扩展的贸易效应分析 |
3.5 结论与启示 |
3.5.1 主要结论 |
3.5.2 几点启示 |
4 特惠贸易协定对中国园艺产品贸易的影响 |
4.1 特惠贸易协定的贸易影响研究回顾 |
4.2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4.2.1 研究假设 |
4.2.2 固定效应模型扩展 |
4.2.3 应用模型构建 |
4.3 研究对象及数据说明 |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4.1 实证结果 |
4.4.2 结果分析 |
4.5 贸易潜力分析 |
4.5.1 贸易潜力指数 |
4.5.2 贸易潜力的测算结果与分析 |
4.6 结论与启示 |
4.6.1 主要结论 |
4.6.2 几点启示 |
5 现有区域贸易自由化改革对中国园艺产业的影响 |
5.1 区域贸易自由化影响的研究回顾 |
5.2 中国与已签约自贸区成员间的园艺产品贸易现状 |
5.3 实证方法与研究方案 |
5.3.1 全球贸易分析模型 |
5.3.2 产品与地区分组 |
5.3.3 模拟方案设计 |
5.4 模拟结果与分析 |
5.4.1 生产变动 |
5.4.2 国内市场供需变动 |
5.4.3 对外贸易变动 |
5.5 贸易效应分析 |
5.5.1 贸易创造效应 |
5.5.2 贸易转移效应 |
5.6 结论与启示 |
5.6.1 主要结论 |
5.6.2 几点启示 |
6 未来区域贸易自由化发展对中国园艺产业的影响 |
6.1 区域贸易自由化影响预测的研究回顾 |
6.2 中国与正在谈判(研究)自贸区成员之间的园艺产品贸易状况 |
6.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案 |
6.3.1 研究对象选取 |
6.3.2 研究方案设计 |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6.4.1 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区 |
6.4.2 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区 |
6.4.3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
6.5 结论与启示 |
6.5.1 主要结论 |
6.5.2 几点启示 |
7 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对中国园艺产业的影响 |
7.1 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农业影响研究述评 |
7.2 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进展情况 |
7.2.1 多哈回合的发展历程 |
7.2.2 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的最新成果 |
7.3 模拟方案设计与说明 |
7.3.1 模拟方案设计 |
7.3.2 模拟操作说明 |
7.4 模拟结果与分析 |
7.4.1 国内市场价格变动 |
7.4.2 国内市场园艺产品供需变动 |
7.4.3 园艺产品进出口贸易变动 |
7.4.4 福利和贸易条件变动 |
7.5 结论与启示 |
7.5.1 主要结论 |
7.5.2 几点启示 |
8 全文总结与对策建议 |
8.1 全文总结 |
8.2 生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
8.3 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江苏省出口发展方式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描述 |
2.1.1 出口发展方式的内涵 |
2.1.2 与出口增长方式的区别 |
2.1.3 转变出口发展方式的目标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2.1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 |
2.2.2 国外文献研究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2.3.1 对出口增长方式转变的研究 |
2.3.2 对出口发展方式相关方面的研究 |
2.3.3 对评价方法的研究 |
3 江苏出口贸易发展现状与隐忧 |
3.1 江苏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
3.1.1 出口贸易总量快速发展 |
3.1.2 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
3.1.3 出口效益有所好转 |
3.1.4 出口贸易安全得到重视 |
3.1.5 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 |
3.2 江苏出口发展方式隐忧 |
3.2.1 外部环境隐忧 |
3.2.2 内部隐忧 |
4 江苏出口发展方式的综合评价 |
4.1 综合评价概述 |
4.1.1 评价方法介绍 |
4.1.2 综合评价要素及步骤 |
4.2 评价方法的确定 |
4.2.1 权重的确定方法 |
4.2.2 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 |
4.2.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 江苏出口发展方式评价分析 |
4.3.1 指标权数的确定 |
4.3.2 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
4.3.3 综合评价值计算 |
4.3.4 江苏出口发展方式模块分析 |
5 苏、浙、粤三地出口发展方式比较 |
5.1 比较省份的选择 |
5.2 粤、浙两地出口发展方式评价 |
5.2.1 广东出口发展方式评价 |
5.2.2 浙江出口发展方式评价 |
5.3 苏与粤、浙出口发展比较结论 |
5.3.1 综合评分比较 |
5.3.2 出口发展方式评价体系各模块比较 |
5.3.3 出口发展方式评价体系指标比较 |
5.4 横向比较分析结论 |
6 江苏出口发展方式优化路径选择 |
6.1 进一步加快调整出口结构 |
6.2 最大限度保障出口效益 |
6.3 继续保持出口可持续发展 |
6.4 高度重视出口安全 |
6.5 强力支持出口发展基础建设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通货膨胀政府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章 通货膨胀范畴及相关理论 |
2.1 通货膨胀的定义 |
2.2 通货膨胀的衡量 |
2.3 通货膨胀的影响 |
2.4 治理理论简介 |
第3章 国外通货膨胀治理及启示 |
3.1 美国通胀治理及启示 |
3.2 英国通胀治理及启示 |
3.3 日本通胀治理及启示 |
3.4 发达国家通胀治理经验总结 |
第4章 我国通货膨胀治理回顾 |
4.1 改革开放后至入世前的通胀治理回顾 |
4.2 2007-2008年通胀概况及治理回顾 |
4.3 目前通胀概况分析 |
第5章 我国通货膨胀治理对策研究 |
5.1 我国通胀治理中存在问题总结 |
5.2 当前通货膨胀治理对策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公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1.1 宏观背景 |
1.1.2 微观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指标体系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2.1.2 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相关理论 |
2.1.3 社会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
2.2 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常用方法 |
2.2.1 有无对比法 |
2.2.2 定量与定性分析法 |
2.2.3 综合分析评价法 |
2.2.4 利益群体分析法 |
2.3 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三章 公路建设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基本框架 |
3.1 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社会评价的内容和步骤方法 |
3.1.1 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 |
3.1.2 公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原则 |
3.1.3 公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内容 |
3.1.4 公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步骤及方法 |
3.2 构建公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构建原则 |
3.2.1 构建公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
3.2.2 公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3.3 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3.1 指标选择的一般要求 |
3.3.2 公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指标的获取途径 |
3.3.3 构建公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 |
3.3.4 公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
第四章 公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4.1 层次分析法 |
4.1.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4.1.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4.1.3 层次分析法的若干问题 |
4.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4.2.1 模糊综合评价 |
4.2.2 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社会评价的基本步骤 |
第五章 多层次模糊综合社会评价的工程实例应用 |
5.1 工程所在地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概况 |
5.2 社会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 |
5.2.1 参与式评估 |
5.2.2 利益群体分析 |
5.2.3 对收集情况的汇总分析 |
5.2.4 从社会评价看方案 |
5.3 多层次模糊综合社会评价模型 |
5.3.1 各单因素权重值的推求 |
5.3.2 隶属度的确定和评价结果的推求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主要结论和主要创新之处 |
6.1.1 主要结论 |
6.1.2 创新点 |
6.2 待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论企业的节能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国内外能源生产及节能管理的意义 |
2.1 全球能源需求现状及其展望 |
2.2 世界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格局 |
2.3 亚太地区石油制品需求近期与远期预测 |
2.4 国内外的节能现状及本研究本课题的学术价值 |
2.5 中国加入WTO后对节能管理的新要求 |
第三章 企业的节能管理 |
3.1 企业节能管理的目的和内容 |
3.2 企业节能管理的特点 |
3.3 企业节能管理的职责 |
3.4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促进节能技术研究 |
3.5 健全企业节能管理机构,加强基础性工作 |
第四章 石油企业节能管理的实施与应用 |
4.1 石油企业能耗现状 |
4.2 石油勘探和石油钻采的节能降耗 |
4.3 电力系统的节能降耗--需求方管理技术 |
4.4 油气集输系统节能降耗应用实例 |
4.5 注水系统节能降耗应用实施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6)热环系统动态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热环的发展、优势及应用 |
1-2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
1-3 本文研究方向及重点内容 |
第二章 热环系统动态特性实验研究 |
2-1 热环系统实验简介 |
2-2 热环实验系统主要组成 |
2-3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三章 热环系统动态特性理论分析 |
3-1 仿真技术简介 |
3-2 仿真方法的应用与发展 |
3-3 仿真工具MATLAB |
3-4 模型的建立 |
3-5 动态模型的研究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4-1 开机动态结果对比分析 |
4-2 变工况动态结果对比分析 |
4-3 结论 |
第五章 热环特性及应用分析 |
5-1 热环技术的应用 |
5-2 热环的应用分析 |
5-3 热环各部件的选用 |
5-4 热环的优化控制 |
5-5 热环系统的应用技术经济性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能源系统混沌动力学预测模型及能源发展战略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能源、能源系统和能源系统工程 |
1.1.1 能源与能源系统 |
1.1.2 能源系统工程 |
1.2 能源系统生产与消费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常用的能源生产与消费需求预测方法 |
1.2.2 能源生产与消费预测模型的发展趋势 |
1.3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二章 能源发展状况及混沌动力学预测方法的理论基础 |
2.1 我国和江苏省能源状况 |
2.1.1 中国能源基本情况评价 |
2.1.2 江苏省能源状况 |
2.2 能源系统混沌动力学预测方法的理论基础 |
2.2.1 混沌的概念 |
2.2.2 一维离散动力系统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
第三章 能源系统消费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
3.1 能源消费预测的Logistic模型 |
3.1.1 能源消费Logistic模型的离散形式 |
3.1.2 能源消费Logistic模型的动力映射 |
3.1.3 能源消费Logistic模型中K值的估计 |
3.2 能源消费预测模型的应用 |
第四章 能源生产函数混沌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
4.1 能源生产预测的Haavelmo模型 |
4.2 能源生产预测模型的应用 |
第五章 能源系统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
5.1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预测结果及分析 |
5.2 江苏省能源需求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六章 我国及江苏省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 |
6.1 全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 |
6.1.1 传统能源政策及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
6.1.2 近期能源发展战略对策 |
6.1.3 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对策 |
6.2 江苏省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 |
6.3 加入WTO后我国的能源形势与对策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及完成论文情况 |
四、面对WTO的思考──析入世的节能形势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园艺产业的影响研究[D]. 刘建芳. 华中农业大学, 2012(11)
- [2]江苏省出口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 桂萍萍.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 [3]通货膨胀政府治理研究[D]. 孟玲. 安徽大学, 2011(04)
- [4]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公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研究[D]. 陈颖. 长沙理工大学, 2011(06)
- [5]论企业的节能管理[D]. 隋新华. 合肥工业大学, 2004(02)
- [6]热环系统动态仿真研究[D]. 陈逢胜. 天津科技大学, 2003(03)
- [7]能源系统混沌动力学预测模型及能源发展战略对策[D]. 傅瑛. 江苏大学, 2002(09)
- [8]面对WTO的思考──析入世的节能形势与对策[J]. 刘相荣. 节能,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