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超强酸的进展与改性

固体超强酸的进展与改性

一、固体超强酸的进展及其改性(论文文献综述)

董立新,陈静,丁立军,张振国[1](2020)在《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硫酸氧化锆(SO42-/ZrO2)是一种具有超强酸性,高机械强度,用途广泛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SO42-/ZrO2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成酸机理和合成方法,详细介绍了通过增大比表面积、引入金属组分、改变促进剂的方法对催化剂改性以及在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硫酸氧化锆今后的研究方向。

安灏[2](2019)在《异丁苯酰基化催化剂及反应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芳香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在医药、香料、染料、农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Friedel-Crafts(F-C)酰基化反应是制备酮类化合物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传统的异丁苯酰基化合成对异丁基苯乙酮(IBAP)生产工艺采用廉价、高效的Lewis酸AlCl3为催化剂,但该法AlCl3用量大(接近于化学计量反应比),并且产生大量含盐废水,难以处理。为了实现AlCl3的循环再利用,将AlCl3负载于γ-Al2O3上,制备了AlCl3/γ-Al2O3多相催化剂,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AlCl3/γ-Al2O3用量对异丁苯酰基化反应的影响。反应温度=0-10oC,n(异丁苯):n(AlCl3/γ-Al2O3)=1:1.2,反应时间=3 h时,IBAP的收率达98%,并且该催化剂循环使用2次后,IBAP的收率保持在80%以上。为进一步提高AlCl3系催化剂的稳定性,本论文制备了AlCl3基咪唑型离子液体催化剂[Bmim]X-AlCl3(X=Cl、Br),采用IR、1H NMR等技术表征了目标离子液体的结构,并用于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Bmim]Cl-AlCl3离子液体在异丁苯酰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优于[Bmim]Br-AlCl3,n([Bmim]Cl):n(AlCl3)=1:2,反应温度=70oC,反应时间=6 h,n(异丁苯):n(乙酰氯)=1:1.1时,异丁苯的转化率达93.6%,IBAP的收率为82.2%。此外,该离子液体在3次循环使用过程中,IBAP收率均高于72.9%。Al系催化剂在异丁苯酰基化反应中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但用量大,并且污染环境,为此本文制备了系列SO42-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用于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反应。以水热合成-浸渍法制备了3种单一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Fe2O3、SO42-/ZrO2和SO42-/TiO2,采用XRD、SEM、NH3-TPD、N2吸附脱附、XPS、FT-IR、Py-IR等技术对SO42-/Fe2O3/ZrO2/TiO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三种固体超强酸均含Lewis酸性位,酸性遵循以下规律:SO42-/ZrO2>SO42-/Fe2O3>SO42-/TiO2;经SO42-处理后,金属氧化物的热稳定性增强,比表面积增大。在异丁苯酰基化反应中,SO42-/ZrO2和SO42-/Fe2O3具有相当的催化活性。基于Fe系催化剂价格低廉,以SO42-/Fe2O3为催化剂,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异丁苯酰基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70°C,m(SO42-/Fe2O3)=2.5 wt%m(异丁苯),n(乙酰氯):n(异丁苯)=1.04:1时,异丁苯的转化率达68.3%,IBAP的收率达55.3%。SO42-/Fe2O3催化重复使用5次后,异丁苯的转化率仍保持在52.5%以上,IBAP的收率高于41.6%,在相同情况下的回收率远高于离子液体。为了提高固体超强酸的酸性和稳定性,以水热合成-浸渍法制备了复合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ZrO2-Fe2O3和SO42-/ZrO2-TiO2。TG和NH3-TPD表征表明SO42-/ZrO2-Fe2O3和SO42-/ZrO2-TiO2的稳定性和酸性均强于SO42-/ZrO2、SO42-/Fe2O3、SO42-/TiO2催化剂,并且SO42-/ZrO2-Fe2O3在异丁苯酰基化反应中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异丁苯的转化率达79.1%,IBAP的收率达65.2%。在重复使用5次过程中,异丁苯的转化率均高于66.7%,IBAP的收率高于52.1%,回收率得到提高。

闫云[3](2019)在《季铵盐类氯铝酸离子液体催化苯与苯酐酰基化反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蒽醌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工业上常采用苯酐法合成蒽醌,即苯与苯酐催化合成邻苯甲酰苯甲酸(BBA),然后再由BBA脱水生成蒽醌。在第一步苯与苯酐酰基化反应中,传统上常以无水AlCl3作催化剂,但存在腐蚀设备,污染环境,催化剂不能重复利用等问题。而离子液体不仅是“绿色溶剂”,还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以季铵盐氯铝酸离子液体作为酰基化反应催化剂,催化活性较高,反应条件温和。本论文对季铵盐类氯铝酸离子液体催化苯与苯酐酰基化反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首先,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阴/阳离子的季铵盐类离子液体,借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Hammett指示剂联用的方法测定了不同阳离子的季铵盐离子液体的酸强度,结果表明Me3NHCl-2.5AlCl3和Et3NHCl-2.5AlCl3的酸强度较大。在80℃下反应3h,分别合成了Et3NHCl-2.5AlCl3和Me3NHCl-2.5AlCl3,并用其催化苯与苯酐反应。分别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的方法,考察反应条件对Et3NHCl-2.5AlCl3和Me3NHCl-2.5AlCl3催化苯与苯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在n(BEN):n(Et3NHCl-2.5AlCl3):n(PHA)=5:2:1、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4h条件下,BBA的收率为95.7%;在n(BEN):n(Me3NHCl-2.5AlCl3):n(PHA)=5:2:1、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4h条件下,BBA的收率为96.6%。然后,分别以SiO2和CMPS为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Et3NHCl-2.5AlCl3,并将固载化催化剂Et3NHCl-2.5AlCl3/SiO2和Et3NHCl-2.5AlCl3/CMPS用于催化苯与苯酐酰基化反应,产物BBA的收率分别为83.5%和81.6%。研究发现浸渍法固载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较差,但是通过补加活性组分Et3NHCl-2.5AlCl3可以使其恢复活性接近新鲜催化剂的水平。为了减少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流失,采用接枝法固载离子液体,考察了接枝条件对接枝效果的影响,发现在季胺化过程中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且在n(-Cl):n(三乙胺)=1:3、温度为70℃、时间为12h条件下,氯球季胺化程度最大,为0.643g三乙胺/gCMPS;在接枝AlCl3过程中,以甲苯为溶剂,接枝量较大,为0.382g AlCl3/g季胺化CMPS。考察了接枝法固载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重复使用性,当其重复使用三次,活性基本不变,BBA的收率均在46%以上。最后,利用量化计算密度泛函的方法,对AlCl3催化苯与苯酐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发现加入过量的三氯化铝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反应机理与羰基碳正离子历程接近。同时通过计算,分析了离子液体R3NHCl-AlCl3(R=Me,Et)催化合成BBA的反应机理。在R3NHCl-AlCl3催化苯与苯酐反应过程中,会形成离子液体与苯酐的非羰基氧和其中一个羰基氧络合的过渡态;结合过渡态的活化能以及虚频数据,认为反应路径更接近羰基碳正离子机理。

陈桂,康霞,谭晓婷,梁春华,胡扬剑[4](2018)在《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的改性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近年来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在载体改性(引入稀土元素、其他金属、金属氧化物、分子筛等)和促进剂改性(S2O82-、MoO3、WO3等代替SO42-)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在有机合成(酯化反应、烷基化反应、异构化反应、脱水反应等)、光催化反应、燃料油氧化脱硫、生物柴油和电极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展望了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徐博[5](2017)在《固体超强酸催化剂C3N4-SO42-的制备与表征》文中认为通过双氰胺的热解法制备了C3N4,将C3N4通过硫酸铵溶液浸渍制备了固体超强酸。通过红外光谱法、紫外吸收法、X射线衍射法、扫描透射电镜法对固体超强酸催化剂C3N4-SO42-进行了表征。固体超强酸C3N4-SO42-应用乙酸乙酯的酯化反应,结果表明固体超强酸催化活性强,酯化率较高。

徐博,奚洪民,王长华[6](2017)在《固体超强酸催化剂C3N4-SO42-的制备与表征》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双氰胺的热解法制备C3N4,而后将C3N4浸渍在硫酸铵溶液中24 h,过滤烘干后在550℃条件下的马弗炉中焙烧3 h,即制得固体超强酸C3N4-SO42-.通过红外光谱法、紫外吸收法、X射线衍射法、扫描透射电镜法对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探究固体超强酸C3N4-SO42-在合成乙酸乙酯的酯化反应上的酸催化性能,得知最佳制备条件为陈化温度为-15℃、浸渍液浓度为1.5 mol/L.

高珊[7](2016)在《铈钒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及其抗中毒能力》文中认为氮氧化物(NOx)是当今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而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NH3-SCR)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烟气脱硝技术。目前广泛使用的商用催化剂(V2O5-WO3/TiO2)因易发生碱/碱土金属中毒,不适宜应用于含有较高碱、碱土金属的烟气处理,如生物质燃料烟气、垃圾焚烧炉烟气等。因此,本文开发了具有优异脱硝活性、选择性、碱金属抗性及抗硫性的铈钒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为改善脱硝催化剂中毒问题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首先,本文研究了铈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工艺,考察了载体硫酸化处理对催化剂结构及脱硝活性的影响。通过活性测试及表征分析结果发现,二氧化锆载体硫酸化改性对铈锆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硫酸化后的催化剂以单一的四方晶相结构存在,具有更小的颗粒尺寸及更大的比表面积,且表面含有更丰富的Ce3+及表面酸性。通过优化工艺制得的催化剂在370至530℃温度范围内具有90%以上的脱硝效率,最高可达96%的效率。在铈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硫酸化对催化剂碱金属抗性的影响,并优化了催化剂制备的工艺参数。研究发现载体硫酸化处理能显着提高铈锆催化剂的碱金属抗性,当载体硫酸化浓度为0.25 M,焙烧温度为600℃时,添加毒性物质钾(K/Ce摩尔比为0.4)后,硫酸化催化剂的最高活性可达99.3%,相比于加K前脱硝效率反而有所提高。同等条件下未硫酸化的催化剂加K后最高仅有50%的脱硝效率,而钒钨钛(V2O5-WO3/TiO2)催化剂则完全失活。168小时的连续性实验也显示该铈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能保持稳定的活性(>85%),且效率没有下降的趋势。针对毒性物质钾(K)对铈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活性反而具有促进作用的反常现象,本文进一步探讨了K对催化剂表面酸碱性的调控作用,提出了适量的K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促进机理,为制备具有优异碱金属抗性的脱硝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适量的K增强了铈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表面对NOx的化学吸附及氧化能力,从而促进了NOx物种与吸附NH3物种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在250-480℃温度段促进了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同时,充分的酸性位仍是催化剂获取SCR高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不仅保证了NH3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及氧化,并能优先结合碱金属,保护活性中心不受影响。针对铈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抗硫性能较差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添加钒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抗水抗硫性,制备得到对碱金属、SO2、H2O均具有较高耐受性的SCR脱硝催化剂。铈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对SO2的吸附及氧化能力较强,易形成SO3及硫酸盐物质,且活性物种CeO2易与SO2反应,导致活性位的失活,因此其在SO2气氛中,400分钟后活性即由93%降至63%。钒负载催化剂虽然具有优异的活性及抗硫性,但少量K就能使其催化活性显着降低。而优化后的铈钒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Ce/V=1:1)对碱金属K、SO2及H2O均有较高的耐受性,当K/Me摩尔比为0.4,SO2浓度为600 ppm, H2O含量为5%时,催化剂在400分钟内均保持95%以上的高催化活性,且无下降趋势。

崔化鹏[8](2016)在《Zn和Fe改性的S2082-/Zr02-Al20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轻质烷烃异构化是石油化工领域最重要的转化过程、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重要方法,它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和节省资源等重要优点。而S2O82-/MxOy固体超强酸是异构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类催化剂。具有制备方法简单、酸性强、催化活性高、可再生使用、对环境友好、不腐蚀设备等突出优点,成为近年来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催化剂的改性,提高催化剂的异构化活性及稳定性以适用于各种反应和工业化的应用。本文以ZrO2-Al2O3为载体,通过引入S2O82-和Zn、Fe,制备了具有较好异构化活性的Zn-Fe-S2O82-/ZrO2-Al2O3(Zn–Fe–SZA)金属-酸双功能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并用XRD、FI-IR、Py-IR、TG-DTA、TPR、BET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以正戊烷加氢异构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过渡金属Zn和Fe对S2O82-/ZrO2-Al2O3(SZA)催化剂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催化剂失活原因,研究了Zn–Fe–SZA催化剂上正戊烷异构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1)过渡金属Zn和Fe的引入使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明显提高,Zn能够增强催化剂的还原活性,使还原温度显着降低,Fe可以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且金属Zn和Fe协同作用能够提供更多酸性中心。各催化剂的活性大小顺序为:Zn–Fe–SZA>Zn–SZA>Fe–SZA>SZA。(2)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Zn和Fe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焙烧温度为650℃。在170℃、2.0 MPa,H2/正戊烷的摩尔比为4:1,质量空速1.0 h-1下,Zn–Fe–SZA催化剂的异戊烷收率为67.0%,异戊烷选择性为99.5%。(3)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表面积碳、S的流失;高温焙烧能够烧掉催化剂表面上的积碳,催化剂的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由于S的流失,催化剂的活性只能恢复42%;高温焙烧后,再浸酸的催化剂,由于S得到补充,催化剂的活性基本得到恢复,恢复率达到48%;(4)Fe-Zn-SZA催化剂上正戊烷异构化服从一级可逆动力学,正逆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71.9 kJ/mol和70.3 KJ/mol。

杨阳[9](2015)在《磁性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文中研究指明固体超强酸(Solid superacid)是一类同时含有Lewis酸中心和Bronsted酸中心的固体,在反应中体现出接受电子和给予质子的能力。在催化烷烃异构化、醇酸酯化、石油裂化加成、芳烃烷基化、芳烃酰基化、烯烃聚合等化工生产中受到极大关注。其弥补了液体酸易产生较多的副反应、严重的污染环境、热稳定性差、易腐蚀设备等众多不足;但催化剂在反应中存在着活性组分易流失、比表面积小、酸强度低,且反应后催化剂难以实现快速分离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通过引入其它氧化物;同时引入磁性材料制备多元复合氧化物的磁性纳米固体超强酸(Magnetic solid superacid),并用于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并深入考察了其催化性能,获得最佳的操作参数和反应动力学参数,为工业化放大提供理论参考。反应结束后通过引入外加磁场将反应体系与催化剂迅速分离,不仅解决了固体酸活性组分易流失、比表面积小、酸强度低的问题,而且快速解决了反应体系难以与催化剂分离的问题。本文以八水氯氧化锆为锆源,六水氯化铝为铝源,纳米铁酸镍粉体为磁核,沉淀剂为质量分数25%的氨水,分散剂为聚乙二醇,利用沉淀浸渍法原理制备出磁性纳米固体超强酸。利用XRD、FTIR、氮气吸附脱附、SEM、TEM、VSM、NH3-TPD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结构呈现纳米级,有高达313m2/g的比表面积,表现了超顺磁性和超强酸特性。以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来评价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通过考察醇酸摩尔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重复使用性能等操作参数,确定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乙酸)=0.2mol,n(乙酸):n(正丁醇)=1:1.8,催化剂用量为0.026g/g(乙酸和正丁醇),反应2h酯化率高达93%以上。且该催化剂可高效分离和多次重复使用,磁性固体超强酸在外加磁场下回收率达96.8%,是一种新型友好的绿色催化剂。通过对乙酸和正丁醇酯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忽略内外扩散的条件下,反应的指前因子k0为1.37×106(mol-1·L/min),反应的活化能Ea为59.65kJ/mol。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乙酸正丁酯的反应属于二级不可逆反应。

徐妍如[10](2015)在《SO42-/TiO2-HZSM-5固体超强酸催化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合成》文中研究说明相对于传统的生物降解能力差,易积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矿物基润滑油,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TMPTO)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过化学改性的绿色润滑剂,由于其优良的生物降解率和热稳定性而受到广泛重视。然而,润滑油在加工、处理、存储及循环使用过程中,常因水的污染和夹带形成乳状液,导致油的流动性和润滑性变差,故要求其本身必须具备优异的抗乳化能力。目前,合成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所用催化剂较多,但多为强酸或强碱,不仅环境污染大,设备腐蚀严重,而且副反应多,抗乳化性能差。为解决上述问题,利用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选用具有双向的交叉孔道和择形催化特性,反应物和产物比较容易在孔道中传递,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中孔型沸石HZSM-5作为超强酸催化剂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分子筛HZSM-5负载SO42-/TiO2的固体超强酸,用以催化三羟甲基丙烷(TMP)和油酸(OA)酯化反应。探讨了沉淀pH、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催化剂制备条件对SO42-/TiO2-HZSM-5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沉淀pH=8,浓度为0.5mol/L硫酸的浸渍液,浸渍30min,在550℃,焙烧4h的SO42-/TiO2-HZSM-5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制备条件下,TMPTO的性能最好,酯化率高达97.6%,油水分离时间为5min。SO42-/TiO2-HZSM-5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IR、XRD、SEM、EDS、 BET表征结果为:SO42-/TiO2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包裹在HZSM-5分子筛表面,负载后催化剂中HZSM-5结构没有被破坏,且负载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高达309.2m2/g,比HZSM-5分子筛提高了45.6m2/g。利用Hammett指示剂法对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TiO2-HZSM-5的酸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SO42-/TiO2-HZSM-5固体超强酸催化剂酸强度-13.8<H0<-12.14,具有强酸性。对固体超强酸SO42-/TiO2-HZSM-5进行重复使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的情况下,酯化率下降8.8%,重复使用性能良好。探讨了酸醇摩尔比、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以及催化剂种类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成TMPTO最优条件为:酸醇摩尔比为3.1:1,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总投料量质量分数的2%,200℃下,反应8h。利用IR对产物TMPTO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的红外谱图与标准样品完全重合,证实所得到的产物为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利用TG分析对TMPTO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MPTO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起始分解温度为371.6℃,终止分解温度为445.5℃。对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理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酸值为9.37mg KOH/g,羟值为19.72mg KOH/g,皂化值为173.28mg KOH/g,40℃、100℃的粘度分别为49.92mm2/s、10.72mm2/s,5min后油水完全分离,符合润滑油的使用标准。

二、固体超强酸的进展及其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固体超强酸的进展及其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1)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SO42-/Zr O2的成酸机制
    1. SO42-/Zr O2的结构模型
    2. SZ的成酸机制
二、SZ制备方法
    1. 一步法
    2. 两步法
三、SZ的改性
    1. Zr O2物理性质的优化
    2. 介孔材料的引入
    3. 金属元素的引入
    4. 不同促进剂的引入
四、SZ的应用
    1. 异构化反应
    2. 生物柴油的制备
    3. 其他反应
五、总结与展望

(2)异丁苯酰基化催化剂及反应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酰基化反应
        1.1.1 酰基化反应研究现状
        1.1.2 酰基化反应催化剂
    1.2 Lewis酸催化剂
        1.2.1 AlCl_3 催化酰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1.2.2 AlCl_3 固载化催化酰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1.2.3 Lewis酸催化剂的应用
    1.3 离子液体催化剂
        1.3.1 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
        1.3.2 离子液体的结构及性质
        1.3.3 离子液体的制备
        1.3.4 离子液体在酰基化反应中的应用与回收
    1.4 固体超强酸
        1.4.1 固体超强酸的研究进展
        1.4.2 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酸化
        1.4.3 固体超强酸的失活与再生
        1.4.4 SO4_2?/M_xO_y的改性研究
        1.4.5 固体超强酸在异丁苯酰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
2 AlCl_3型L酸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反应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2 固载化AlCl_3催化剂的制备
        2.2.3 AlCl_3 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反应
        2.2.4 固载化AlCl_3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反应
    2.3 结果与讨论
        2.3.1 AlCl_3 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实验结果分析
        2.3.2 固载化AlCl_3催化异丁苯酰基化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AlCl_3型离子液体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反应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2 [BMIM]X-A1Cl_3(X= Cl、Br)离子液体的合成
        3.2.3 [BMIM]X-A1Cl_3 离子液体的表征(IR、~1H NMR)
        3.2.4 [BMIM]X-A1Cl_3 离子液体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反应
    3.3 结果与讨论
        3.3.1 [BMIM]X-A1Cl_3 离子液体的表征分析
        3.3.2 [BMIM]X-A1Cl_3 离子液体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
    3.4 本章小结
4 SO_4~(2-)/M_xO_y固体超强酸催化酰基化反应及其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固体超强酸的制备
        4.2.3 固体超强酸的表征
        4.2.4 固体超强酸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反应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固体超强酸的表征分析
        4.3.2 SO_4~(2-)/M_xO_y催化异丁苯工艺条件的优化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季铵盐类氯铝酸离子液体催化苯与苯酐酰基化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蒽醌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1.2.1 蒽氧化法合成蒽醌
        1.2.2 苯乙烯法合成蒽醌
        1.2.3 萘醌法合成蒽醌
        1.2.4 苯酐法合成蒽醌
    1.3 芳香烃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3.1 固体酸催化剂
        1.3.2 液体酸催化剂
    1.4 季铵盐氯铝酸离子液体的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1.4.1 烷基化反应
        1.4.2 酰基化反应
        1.4.3 烯烃聚合反应
        1.4.4 异构化反应
        1.4.5 缩合反应
        1.4.6 电沉积反应
        1.4.7 其他反应
    1.5 氯铝酸离子液体的固载化及应用
        1.5.1 固载方法
        1.5.2 固载型氯铝酸离子液体的应用
    1.6 离子液体催化反应的量化计算与应用
        1.6.1 离子液体的构象
        1.6.2 离子液体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
        1.6.3 离子液体催化反应机理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化学原料与试剂
        2.1.1 反应原料与试剂
        2.1.2 试剂的预处理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
        2.3.1 季铵盐离子液体的合成
        2.3.2 离子液体固载化
        2.3.3 苯与苯酐酰基化反应
    2.4 定量分析
        2.4.1 色谱条件
        2.4.3 标准样品的制备
        2.4.4 外标法标准曲线的测定
        2.4.5 产物BBA的定量计算
    2.5 表征方法
        2.5.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2.5.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Hammett指示剂联用
        2.5.3 热重分析(TG-DTA)
第三章 季铵盐氯铝酸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催化苯与苯酐酰基化反应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3 不同种类季铵盐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
        3.3.1 不同阴离子的季铵盐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
        3.3.2 不同阳离子的季铵盐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及表征
    3.4 离子液体的合成条件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3.4.1 Me_3NHCl-2.5AlCl_3与Et_3NHCl-2.5AlCl_3的红外表征
        3.4.2 离子液体中AlCl_3的含量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3.4.3 离子液体的合成温度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3.4.4 离子液体的合成时间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3.5 Me_3NHCl-2.5AlCl_3与Et_3NHCl-2.5AlCl_3催化合成BBA
        3.5.1 Et_3NHCl-2.5AlCl_3催化苯与苯酐酰基化反应
        3.5.2 Me_3NHCl-2.5AlCl_3催化苯与苯酐酰基化反应
    3.6 小结
第四章 Et_3NHCl-AlCl_3的固载化及其催化苯与苯酐酰基化反应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3 浸渍法固载Et_3NHCl-2.5AlCl_3
        4.3.1 载体的预处理
        4.3.2 固载型催化剂的FT-IR图
        4.3.3 固载型Et_3NHCl-2.5AlCl_3催化苯与苯酐酰基化反应
        4.3.4 固载型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
    4.4 接枝法固载Et_3NHCl-AlCl_3
        4.4.1 氯球的季胺化
        4.4.2 季胺化氯球接枝AlCl_3#
        4.4.3 Et_3NHCl-2.5AlCl_3/CMPS的催化性能及重复使用性
    4.5 小结
第五章 催化合成BBA反应的量化计算及分析
    5.1 前言
    5.2 计算方法选择
        5.2.1 苯与苯酐酰基化反应过程分析
        5.2.2 计算方法
    5.3 三氯化铝催化合成BBA反应过程分析
        5.3.1 三氯化铝催化合成BBA反应机理
        5.3.2 反应过程中氯化氢释放机理分析
        5.3.3 小结
    5.4 R_3NHCl-AlCl_3(R=Me,Et)催化合成BBA的反应机理
        5.4.1 Me_3NHCl-AlCl_3催化合成BBA反应机理
        5.4.2 Me_3NHCl-AlCl_3催化反应过程中氯化氢释放机理分析
        5.4.3 Et_3NHCl-AlCl_3催化合成BBA反应机理分析
        5.4.4 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固体超强酸催化剂C3N4-SO42-的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2 固体催化剂的制备
2 样品的表征
    2.1 X射线衍射 (XRD) 分析
    2.2 红外光谱 (IR) 分析
    2.3 紫外-可见光谱 (UV-Vis) 分析
    2.4 扫描电镜 (SEM) 分析
3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C3N4-SO42-制备条件的研究
    (1) 浸渍液浓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2) 陈化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4 结论

(6)固体超强酸催化剂C3N4-SO42-的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2 固体催化剂的制备
2 样品的表征
    2.1 X射线衍射 (XRD) 分析
    2.2 红外光谱 (IR) 分析
    2.3 紫外-可见光谱 (UV-Vis) 分析
    2.4 扫描电镜 (SEM) 分析
3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C3N4-SO42-的制备条件的研究
    (1) 浸渍液浓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2) 陈化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4 结论

(7)铈钒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及其抗中毒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抗碱金属催化剂的需求
    1.2 课题来源
    1.3 课题目标和研究内容
2 文献综述
    2.1 SCR脱硝技术及脱硝催化剂概况
        2.1.1 SCR脱硝技术
        2.1.2 SCR脱硝催化剂
    2.2 SCR多相催化反应机理
        2.2.1 NH_3吸附/活化
        2.2.2 NO吸附
        2.2.3 NH_3-SCR反应路径
    2.3 SCR脱硝催化剂的碱金属中毒
        2.3.1 碱金属中毒
        2.3.2 碱金属中毒改善途径
    2.4 固体超强酸的特性
        2.4.1 固体超强酸的定义及分类
        2.4.2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制备
        2.4.3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成酸机理
        2.4.4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酸强度与表征
        2.4.5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SCR催化性能
    2.5 本章小结
3 实验材料、装置与分析测试方法
    3.1 试剂与仪器
        3.1.1 原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实验仪器
    3.2 催化剂制备
        3.2.1 固体超强酸载体SO_4~(2-)-ZrO_2的制备
        3.2.2 活性物质负载方法
        3.2.3 碱金属的添加
    3.3 催化材料测试方法
        3.3.1 X射线衍射(XRD)
        3.3.2 比表面积测定
        3.3.3 热重联合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
        3.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3.3.5 拉曼光谱(Raman)
        3.3.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3.3.7 超强酸Hammett函数测定
        3.3.8 程序升温脱附(TPD)
        3.3.9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3.3.10 傅立叶原位红外光谱扫描
        3.3.11 密度泛函计算
    3.4 SCR催化剂性能测试
        3.4.1 实验装置
        3.4.2 气相组分的测定
        3.4.3 催化剂的脱硝性能
4 铈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4.1 催化剂制备
    4.2 固体超强酸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4.2.1 载体的晶型结构分析
        4.2.2 载体的比表面积分析
        4.2.3 载体的热稳定性
        4.2.4 载体的表面酸性特性
    4.3 铈锆催化剂的SCR脱硝性能研究
    4.4 硫酸化对铈锆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4.4.1 晶型结构分析
        4.4.2 形貌分析
        4.4.3 拉曼光谱分析
        4.4.4 比表面积分析
        4.4.5 表面元素分析
        4.4.6 表面酸性分析
    4.5 铈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原位红外反应研究
        4.5.1 NH_3吸附的DRIFT研究
        4.5.2 NO+O_2吸附的DRIFT研究
        4.5.3 催化剂NH_3吸附物种与NO+O_2反应的DRIFT研究
        4.5.4 催化剂NO+O_2吸附物种与NH_3反应的DRIFT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铈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碱金属抗性研究
    5.1 催化剂制备
    5.2 铈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碱金属抗性
        5.2.1 硫酸化对铈锆催化剂碱金属抗性的影响
        5.2.2 硫酸化浓度对铈锆催化剂碱金属抗性的影响
        5.2.3 焙烧温度对铈锆催化剂碱金属抗性的影响
        5.2.4 与商用催化剂的对比
        5.2.5 长期实验
    5.3 K对晶型结构的影响
    5.4 K对比表面积的影响
    5.5 K对表面元素的影响
    5.6 K对表面酸性的影响
    5.7 原位红外反应研究
        5.7.1 NH_3吸附的DRIFT研究
        5.7.2 NO+O_2吸附的DRIFT研究
        5.7.3 催化剂NH_3吸附物种与NO+O_2反应的DRIFT研究
        5.7.4 催化剂NO+O_2吸附物种与NH_3反应的DRIFT研究
    5.8 本章小结
6 钾对铈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促进机理研究
    6.1 钾对铈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活性的促进作用
    6.2 钾对催化剂表面酸性的调控
        6.2.1 NH_3-TPD分析
        6.2.2 吡啶吸附红外分析
    6.3 钾对催化剂碱性及氧化性的调控
        6.3.1 NO-TPD分析
        6.3.2 K对催化剂NO氧化能力的影响
    6.4 钾负载前后催化剂的原位红外反应研究
        6.4.1 NH_3吸附的DRIFT研究
        6.4.2 NO+O_2吸附的DRIFT研究
        6.4.3 催化剂NH_3吸附物种与NO+O_2反应的DRIFT研究
        6.4.4 催化剂NO+O_2吸附物种与NH_3反应的DRIFT研究
    6.5 钾负载催化剂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6.6 钾对表面酸性的调控机理探讨
    6.7 钾对铈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促进机理探讨
    6.8 本章小结
7 钒添加对铈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抗硫性的影响
    7.1 催化剂的制备
    7.2 不同钒添加量对CeSZ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7.2.1 不同钒添加量对CeSZ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
        7.2.2 不同钒添加量对CeSZ催化剂抗硫性的影响
        7.2.3 不同钒添加量对CeSZ催化剂抗水抗硫性的影响
    7.3 不同钒添加量对CeSZ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的的影响
        7.3.1 晶型结构分析
        7.3.2 比表面积分析
        7.3.3 拉曼光谱分析
        7.3.4 表面元素分析
        7.3.5 表面酸性分析
        7.3.6 原位SO_2+O_2吸附红外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论文创新点
作者简历

(8)Zn和Fe改性的S2082-/Zr02-Al20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CT
创新点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轻质烷烃异构化技术研究进展
    1.3 SO_4~(2-)/M_XO_Y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机理
        1.3.1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异构化机理
        1.3.2 金属-酸性双功能催化剂的异构化机理
    1.4 SO_4~(2-)/M_XO_Y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1.4.1 共沉淀法-浸渍法
        1.4.2 溶胶-凝胶法
        1.4.3 微乳液法
        1.4.4 氧化合成法
    1.5 制备条件对SO_4~(2-)/M_XO_Y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1.5.1 浸渍液浓度的影响
        1.5.2 焙烧温度的影响
        1.5.3 焙烧时间的影响
        1.5.4 金属前驱体的影响
    1.6 对SO_4~(2-)/M_XO_Y催化剂的改性
        1.6.1 通过加入金属对S_2O_8~(2-)/ZrO_2催化剂改性
        1.6.2 引入第二组份氧化物对S_2O_8~(2-)/ZrO_2催化剂改性
        1.6.3 通过改变酸源对S_2O_8~(2-)/ZrO_2催化剂改性
        1.6.4 通过加入盐对固体超强酸改性
    1.7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失活的原因
    1.8 固体超强酸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1.8.1 机理的动力学模型
        1.8.2 半机理的动力学模型
        1.8.3 经验的动力学模型
    1.9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分析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催化剂的制备
        2.2.1 S_2O_8~(2-)/Zr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4
        2.2.2 Zn-S_2O_8~(2-)/Zr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4
        2.2.3 Zn-Fe-S_2O_8~(2-)/Zr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4
    2.3 催化剂反应性能评价
        2.3.1 实验装置流程
    2.4 产物分析方法
        2.4.1 分析原理
        2.4.2 色谱工作条件
        2.4.3 实验数据分析
    2.5 催化剂的表征测试
        2.5.1 X射线衍射(XRD)
        2.5.2 红外光谱(IR)与吡啶红外光谱(Py-IR)
        2.5.3 催化剂比表面积的测定(BET)
        2.5.4 差热热重(TG/DTA)
        2.5.5 程序升温还原法(H2-TPR)
        2.5.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5.7 氨气吸附(NH3-TPD)
第三章 Zn含量对Zn-SZA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1 不同Zn含量的催化剂的XRD分析
    3.2 不同Zn含量的催化剂的FT-IR分析
    3.3 不同Zn含量的催化剂的TPR分析
    3.4 不同Zn含量的催化剂的BET分析
    3.5 不同Zn含量的催化剂的Py-IR分析
    3.6 不同Zn含量的催化剂的TG-GTA分析
    3.7 不同Zn含量的催化剂的活性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ZA、Zn-SZA、Fe-SZA及 Zn-Fe-SZA催化剂的性能比较
    4.1 催化剂的XRD分析
    4.2 催化剂的H2-TPR
    4.3 催化剂的BET
    4.4 催化剂的FI-IR
    4.5 催化剂的Py-IR
    4.6 催化剂的TG-DTA分析
    4.7 催化剂的活性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Zn-Fe-SZA催化剂的失活再生研究
    5.1 不同Zn-Fe-SZA催化剂的XRD分析
    5.2 不同Zn-Fe-SZA催化剂的FT-IR分析
    5.3 不同Zn-Fe-SZA催化剂的BET分析
    5.4 不同Zn-Fe-SZA催化剂的TG分析
    5.5 不同Zn-Fe-SZA催化剂的TPD分析
    5.6 不同Zn-Fe-SZA催化剂的TPR分析
    5.7 不同Zn-Fe-SZA催化剂的XPS分析
    5.8 不同Zn-Fe-SZA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分析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Zn-Fe-SZA催化剂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6.1 反应温度的影响
    6.2 空速(WHSV)的影响
    6.3 反应时间的影响
    6.4 外扩散影响的考察
    6.5 内扩散影响的考察
    6.6 异构化反应动力学
        6.6.1 热力学参数的求解
        6.6.2 一级动力学模型
        6.6.3 异构化反应活化能的确定
        6.6.4 逆反应活化能的确定
    6.7 本章小结
符号说明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9)磁性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固体酸催化剂的定义
    1.2 固体超强酸的研究概况
        1.2.1 固体超强酸的定义
        1.2.2 固体超强酸的结构分析
        1.2.3 固体超强酸的研究现状
        1.2.4 SO_4~(2-)/MxOy 型固体超强酸应用
        1.2.5 工业化进程中固体超强酸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乙酸正丁酯的研究概况
        1.3.1 乙酸正丁酯的性质及应用
        1.3.2 乙酸正丁酯的国内外市场现状
        1.3.3 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反应机理
        1.3.4 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进展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1.2 样品 S_2O_8~(2-)/ZrO_2/Al_2O_3/NiFe_2O_4的制备
    2.2 催化剂分析检测方法
        2.2.1 X 射线衍射(XRD)
        2.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2.3 氮气吸附-脱附
        2.2.4 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2.2.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2.7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 Al 含量样品的 XRD 分析
        2.3.2 不同焙烧温度下 MS131 的 XRD 分析
        2.3.3 500 ℃下不同样品的 XRD 分析
        2.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3.5 孔径分布图
        2.3.6 焙烧温度对比表面积的影响
        2.3.7 程序升温脱附
        2.3.8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2.3.9 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SEM 分析
        2.3.10 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 TEM 分析
        2.3.11 磁性固体超强酸磁性分离回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乙酸正丁酯工艺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3.2 实验装置
        3.2.1 乙酸正丁酯的合成
        3.2.2 酸值的测定
        3.2.3 酯化率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过硫酸铵浓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3.3.2 焙烧温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3.3.3 焙烧时间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3.3.4 醇酸配比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3.3.5 催化剂用量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3.3.6 反应时间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3.3.7 催化剂的活性对比和回收率
        3.3.8 催化剂重复使用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乙酸正丁酯反应动力学研究
    4.1 实验药品及仪器
        4.1.1 原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原理
    4.3 实验步骤
    4.4 反应过程分析
        4.4.1 外扩散的消除
        4.4.2 内扩散的消除
    4.5 乙酸正丁酯的动力学方程
        4.5.1 动力学模型
        4.5.2 反应活化能的计算
        4.5.3 模型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SO42-/TiO2-HZSM-5固体超强酸催化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1.2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合成方法
        1.2.1 酯交换法
        1.2.2 直接酯化法
        1.2.3 合成方法的比较
    1.3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1.3.1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分类
        1.3.2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成酸机理
        1.3.3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方法
        1.3.4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改性
        1.3.5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
        1.4.1 论文研究的内容
        1.4.2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 SO_4~(2-)/TIO_2-HZSM-5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
    2.3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制备
    2.4 催化剂的测试与表征
        2.4.1 催化剂的红外(IR)分析
        2.4.2 催化剂的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2.4.3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BET)分析
        2.4.4 催化剂的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分析
        2.4.5 催化剂的酸强度测定
    2.5 产物的性能测定与分析
        2.5.1 酸值的测定
        2.5.2 酯化率的测定
        2.5.3 羟值的测定
        2.5.4 皂化值的测定
        2.5.5 粘度的测定方法
        2.5.6 抗乳化性能的测定
        2.5.7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 IR 分析
        2.5.8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热失重(TG)分析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3.1.1 沉淀负载时 pH 值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3.1.2 浸渍浓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3.1.3 浸渍时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3.1.4 焙烧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3.1.5 焙烧时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3.2 催化剂的结构分析
        3.2.1 催化剂的 IR 分析
        3.2.2 催化剂的 XRD 分析
        3.2.3 催化剂的 BET 测定
        3.2.4 催化剂的 SEM 及 EDS 分析
        3.2.5 催化剂的酸强度测定
    3.3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
    3.4 酯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3.4.1 催化剂用量对产物酯化率和抗乳化性能的影响
        3.4.2 醇酸摩尔比对产物酯化率和抗乳化性能的影响
        3.4.3 反应温度对产物酯化率和抗乳化性能的影响
        3.4.4 反应时间对产物酯化率和抗乳化性能的影响
        3.4.5 催化剂种类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3.5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结构表征与性能测定
        3.5.1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红外表征
        3.5.2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热稳定性
        3.5.3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理化性能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固体超强酸的进展及其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董立新,陈静,丁立军,张振国. 山东工业技术, 2020(06)
  • [2]异丁苯酰基化催化剂及反应工艺研究[D]. 安灏. 青岛科技大学, 2019
  • [3]季铵盐类氯铝酸离子液体催化苯与苯酐酰基化反应研究[D]. 闫云.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4]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的改性及应用进展[J]. 陈桂,康霞,谭晓婷,梁春华,胡扬剑. 现代化工, 2018(12)
  • [5]固体超强酸催化剂C3N4-SO42-的制备与表征[J]. 徐博. 大学物理实验, 2017(06)
  • [6]固体超强酸催化剂C3N4-SO42-的制备与表征[J]. 徐博,奚洪民,王长华.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7(09)
  • [7]铈钒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及其抗中毒能力[D]. 高珊. 浙江大学, 2016(08)
  • [8]Zn和Fe改性的S2082-/Zr02-Al20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D]. 崔化鹏. 东北石油大学, 2016(05)
  • [9]磁性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D]. 杨阳. 中北大学, 2015(07)
  • [10]SO42-/TiO2-HZSM-5固体超强酸催化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合成[D]. 徐妍如. 沈阳工业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固体超强酸的进展与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