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雄雌球果分布特征及人工辅助授粉研究

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雄雌球果分布特征及人工辅助授粉研究

一、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雌雄球花分布特性及人工辅助授粉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祜[1](2017)在《青海云杉、祁连圆柏良种基地营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青海云杉、祁连圆柏遗传测定、良种选育及优质种苗繁育为主线,把青海云杉、祁连圆柏良种基地营建技术作为项目研究的切入点,开展了青海云杉、祁连圆柏良种基地营建技术研究。通过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物候观测、青海云杉无性系雌雄球花同步性研究、青海云杉半同胞子代测定,为青海云杉种子园去劣疏伐提供依据,提高良种基地的遗传增益;利用青海云杉一代无性系种子园中筛选出的18个优良无性系90个分株材料,研究无性系结实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发现:通过青海云杉无性系雌雄球花空间分布、青海云杉无性系球果空间分布、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花粉飞散规律研究、控制辅助授粉技术研究,以种子园内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分析雌雄球花期同步性,并进行种子园内花粉飞散时空变化规律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无性系雌雄球花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授粉期和散粉期,授粉期持续715 d,散粉期持续713 d,青海云杉无性系雌雄球花花期存在差异;种子园内花粉飞散期花粉流量与日照强度呈显着正相关(r=0.685*),与温度和风速呈正相关(r=0.452、r=0.601),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r=-0.182),温度是影响青海云杉无性系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日照强度是影响散粉的主要气象因子;种子园内花期花粉流量和花粉流日变化均呈现低—高—低的趋势,散粉高峰时间段出现在13:00—15:00,种子园内花粉流空间分布特征及散发时间是青海云杉长期适应自然的结果。青海云杉无性系间的结实能力差异明显,其无性系重复力较高,青海云杉无性系结实母树球果主要集中在树冠中上部的冠层分枝上,青海云杉无性系球果主要分布在树冠上部,球果在树冠分布为:上部>中部>下部。球果量在树冠中部、上部、下部分别占单株球果总量的86.43%、10.37%和3.20%。通过性状相关分析,青海云杉单株结实量与树冠高呈显着正相关,下部结实量和单株鲜果重与冠幅呈显着负相关中部结实量、单株球果量和单果鲜重三个种实性状与无性系生长性状间均无显着的相关关系。在青海云杉幼树施肥试验中:不同种类的化肥中,以NPK复台肥效果最好,它与NP肥相比有显着差异,与N肥(尿素、硝酸铵、碳酸铵)相比有极显着差异,可使平均树高增加16.4%42.7%。NP肥与低N肥(硝酸铵、碳酸铵)相比有显着差异,可提高平均树高19.3%、22.6%。b)在进行不同施肥量的试验中,N、P、K肥和N肥以每株施200g效果最好,它与每株施100g的效果相比有极显着差异,与每株施150g的效果相比有显着差异,可分别使平均树高增加31.4%和13.9%,而NP肥以每株施3O0g效果最好。1、在祁连圆柏林地施NP肥,P肥、N肥和N、P、K复台肥后幼树高生长可分别比对照提高63.3%、42.3%、29.0%、18.25%。经方差分析,施NP肥、P肥、N肥的效果与对照有极显着差异,施N、P、K复合肥的效果与对照有显着差异。2、不同化肥对祁连圆柏幼树高生长的促进作用以NP肥效果最好,它与NPK肥、N肥的效果相比有极显着差异,与P肥效果相比有显着差异,可提高幼树高生长38.2%、26.6%、14.8%。施P肥与施NPK肥的效果相比有显着差异,可提高幼树高生长20.3%。3、在每株施25g、50g、75g化肥试验中,以每株施50g化肥的效果最好,它与每株施25g、75g化肥的效果相比具有极显着差异,可分别提高幼树高生长12.0%和14.2%。有害生物防治、化学控草技术在青海云杉、祁连圆柏良种基地用50%西玛津可湿性粉剂0.125%药液,每公顷原药施用量1.5kg,除草率可达97.4%;利用70%森草净可湿性粉剂0.1药液,每公顷原药施用量0.75kg,除草率可达96.5%,只需每年在6月上旬喷药一次即可,比人工除草节约经费66%。用10%的草甘膦0.2%药液可一次性杀灭地埂上的全部杂草,两年基本无草。树体促花技术研究,增加基地种子产量、提高种子质量;通过祁连圆柏种子催芽技术研究、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优质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为良种基地种苗繁育提供技术支撑。

何海金,孙斌,胡勐鸿,牟小梅[2](2014)在《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雌雄球花空间分布与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海云杉雌性球花空间分布受强的遗传控制,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雌球花垂直分布在树冠中上部顶层轮生枝以下,有花冠层占66.67%,无性系间有花冠层的变异系数为35.49%;雄球花与雌球花相反,分布在树冠中下部,有花冠层占68.75%,无性系间有花冠层的变异系数为9.09%。雌球花水平分布于14枝序间,雄球花分布于38枝序间。通常青海云杉无性系球花数H(雌)∶H(雄)=1∶5.6,但是有偏雄无性系,球花数H(雌)∶H(雄)=1∶24.53(39.64),无性系间雌雄球花量差异显着。云杉种子园建园或升级换代时应选择雌雄球花分布比较均衡的无性系,合理配置,减少自交。根据云杉雌雄球花的分布特性,种子园树体整形修剪时进行截顶、疏枝和枝条回缩,降低结实层,增加通风透光性,减小采种难度。进行云杉雌雄球花早期分化时间和机理的研究,促进雌雄球花空间的合理分布和比例,提高种子生产量和品质,根据雌球花量进行种子产量的预测。

张卓文,高大雄,刘小宇,谢焰锋,梅莉,胡文君,邹庆琳[3](2014)在《马尾松种子园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及雌雄配子产量》文中研究表明以太子山林场管理局马尾松嫁接无性系种子园为研究对象,探讨雌雄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及雌雄配子比例。结果表明:各无性系单株间马尾松雌雄球花数差异均达显着性水平,雄球花为291.611 549.69个/株,平均值为1 009.09个/株,变异幅度大;雌球花为135.40636.39个/株,平均值为343.91个/株,变异幅度较大;雌雄球花比值变异幅度也较大(0.141.07)。不同无性系马尾松单株花粉产量间存在极显着性差异,平均单个马尾松花粉囊产花粉16 513.33粒,平均单株马尾松花粉产量为3.75×1011粒,全园花粉产量为2.03×1015粒。平均单个马尾松雌球花生产胚珠177个,平均单株马尾松产胚珠60 872.07个,全园产胚珠3.29亿个,种子园马尾松雌雄配子比例为1∶6.16×106;全年种子产量可期望达到约4 115.53 kg。

邹杰[4](2011)在《湿地松种子园花粉散发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被视为纸浆、用材和高产优质松脂的优良树种资源,因而被广泛应用并建立了一批湿地松种子园。种子园是生产优良遗传品质种子的基地,但现实中的湿地松种子园产量低,结实存在大小年现象,这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掌握种子园无性系的开花结实习性是种子园建立、经营管理和子代测定不可缺少的环节,对提高种子园产量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雌雄球花形态发育过程,球花在母树上的分布特征,散粉期间花粉散发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无性系雌雄配子产量等方面对湿地松种子园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湿地松在对环境长期的适应中形成了其特有的生长发育物候期节律。在其开花散粉时期,特别是雌球花开花阶段,湿地松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可以人为地将其区分为7个时期,即0期、1期、2期、3期、4期、5期和6期。其中4期和5期可认为是湿地松雌球花可授粉的最佳时期。雄球花在散粉阶段可分为四个时期,即散粉初期、散粉盛期、散粉末期和散粉结束期。雄球花形成了有利于散粉和保护花粉不受雨水侵蚀的形态学机制;雌球花形成了有利于胚珠授粉和保护胚珠不受雨水侵蚀的形态学机制。湿地松雌雄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存在分层现象,雄球花主要分布于树冠的中下部,雌球花分布于树冠的中上部。对比测定花粉囊花粉产量的2种方法,发现水培法比清洗法测得的数据更准确,且系统误差更小。用水培法测得平均每个小孢子囊产花粉3600.4粒,平均每株湿地松母树约能生产花粉3.36×1010粒,整个种子园约能产花粉1.88×1014粒。平均每朵雌球花产胚珠162.2个,平均每株湿地松母树约产胚珠数1.0×105个,整个种子园约能产胚珠数6.5×108个。种子园种子的理论产量约为22750kg。湿地松种子园在散粉期间存在一定的时空节律,从时间上看,广东湿地松一般在每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开始散粉,散粉时间持续20d左右。具体的起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持续时间受当年气候因子的影响。湿地松雄球花整个散粉过程中存在一个散粉高峰期。从散粉开始到结束,每天空气中的花粉散发量各不相同,差异达到极显着性水平,但总体上来讲,湿地松散粉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低-高-低的散粉节律。在湿地松雄球花散粉高峰期期间有一个花粉散发高峰时间段,出现在10:00~16:00,具体的高峰时间段受到当日天气情况的影响而不同,但散粉量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上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节律。湿地松种子园花粉在水平空间上呈现不均匀分布,但呈现一定的垂直空间分布规律,从地面、1/3倍树高、2/3倍树高、1倍树高到4/3倍树高,花粉量依次表现为递减的趋势。试验测得2010年Ra值为23.7~39.6,Rm值为17.6~26;2011年Ra值为46.3~77.2,Rm值为35.1~70.2。散粉期间花粉累积量是适宜授粉水平的17.6~77.2倍。由此表明目前的湿地松种子园内花粉的密度能保证雌球花的授粉,但授粉水平过高,应该通过引入偏雌的湿地松无性系植株或者使用增加雌球花产量的技术进行改造以提高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同时,由于湿地松花粉具有气囊,易于随风飘散,仍然需要人工辅助授粉。

谢焰锋[5](2011)在《马尾松种子园散粉特性配子比例及子代林遗传增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湖北省太子山仙女林场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进行花粉散发、雌雄配子比例及半同胞家系子代林遗传增益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的雌雄球花数量差异显着,雄球花数量范围为291.61-1549.69个/株,平均值为1009.09个/株;雌球花数量范围是135.43-636.39个/株,平均值为343.91个/株;雌雄球花比值的范围是0.14-1.07。马尾松花粉散发有其特有的日变化规律及时变化规律,整个散粉期受到实时气候因子的影响,散粉的规律大致为低-高-低,不同日期的散粉量有极显着差异,2010年和2011年花粉的散粉累积量为924.09粒.cm-2.d-1和710.57粒.cm-2.d-1。散粉的高峰期一般会有3-5d左右,高峰期内散粉也有规律,随时间的变化大致为低-高-低,高峰的时间段一般出现在10:00-14:00,这个时间受到即时气候因子的影响,2010年的高峰时间段为02:00-08:00以及10:00-12:00,散粉量为434.63粒.cm-2和520.26粒.cm-2;2011年的高峰时间段为10:00-12:00,散粉量为481.46粒.cm-2。高峰期内不同时间段花粉散粉量有极显着性差异。花粉散粉量在园外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并呈现出线性相关。风速是影响马尾松花粉散发的重要因子,温湿度、地形等因子也影响其散发,基于马尾松花粉散发的特点,特提出种子园与外界隔离的最短距离为600-1000m,以防外部花粉污染,影响种子园的产种效果。马尾松不同无性系间平均单个雄球花花粉产量存在极显着性差异,平均单个花粉囊产花粉16513.33粒,单株树产花粉量为3.75×1011粒,全园产花粉量为2.03×1015粒。平均单个雌球花产胚珠量为177个,单株树产胚珠量为60872.07个,全园产胚珠量为3.29×108个,种子园的雌雄配子比例约为1:6.17×106。马尾松种子园内球果的平均长、直径、苞鳞数、苞鳞长、宽、种子总数、饱满数、空粒数、涩粒数及千粒重均达到极显着性差异,其单个均值依次为55.31mm、28.04mm、93.98片、20.54mm、11.04mm、187.97粒、114.14粒、26.55粒、47.28粒及12.5092g,马尾松不同无性系间种子的千粒重、优良度、空粒率及涩粒率等品质均达到极显着性差异。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胸径、树高、材积、枝下高、冠幅等均存在极显着性差异,胸径的遗传力是0.7405,树高的遗传力是0.8435,单株材积的遗传力是0.7506。在入选率为30%时,选择的优良家系中,可望获得树高、胸径及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8.86%,16.95%及34.13%;入选率为20%时,可望获得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0.70%,20.46%及41.23%;入选率为10%时,可望获得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3.37%,25.57%及51.53%。以10%作为最佳入选率,用这个比例筛选出9个优良半同胞家系,分别是47-66#、48-101#、49-108#、90-51#、44-17#、43-79#、89-9#、51-109#和95-50#。

谭小梅[6](2011)在《马尾松二代育种亲本选择及种子园交配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分布广,生长快,耐干旱瘠薄,是我国南方山地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之一,广泛用于制浆造纸、建筑用材、采脂等,支撑着我国众多的造纸、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等产业发展。本文利用已达1/2轮伐期的巢式交配设计的双亲控制授粉家系遗传测定林,进一步揭示了生长、形质和材性性状所受的遗传控制方式,并为增补二代核心育种亲本筛选了一批速生优质的杂交组合和个体;其次,利用现有二代育种群体及创制的三代育种新种质,揭示了二代育种亲本生长、开花结实特性及与其遗传背景的相关性,探索了三代新种质苗期生长所受遗传控制式样,以为二代种子园建园亲本选择和强杂种优势新种质创制的二代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第三,针对国内较早建立且已进入正常开花结实期的二代无性系种子园,研究和揭示了亲本无性系生长、分枝及开花结实的遗传变异规律,了解了二代种子园遗传交配系统及遗传多样性状况,探索了无性系开花结实与种子园交配系统和遗传多样性的相关性,以期为马尾松二代种子园营建和优质高产的遗传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12年生的马尾松巢式交配设计的遗传测定林材料研究表明,除树干通直度外,不同杂交组合间、父本间以及相同父本不同母本间的生长与木材基本密度等存在显着的遗传差异。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及树干圆满度同时受到父本和母本效应的影响,且两者效应差异较小,而木材基本密度则主要受母本效应的影响,其母本效应是父本效应的1.56倍。马尾松胸径和木材基本密度以加性效应控制为主,显性效应次之,而树高、单株材积和树干圆满度几乎完全由加性效应控制,可依据亲本表现对其子代进行预测。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杂交组合和父本无性系其生长与木材基本密度的相关性较小,速生的杂交组合和父本无性系并不一定具有较低木材基本密度。各杂交组合生长表现与父本无性系GCA之间相关性不明显,但选配GCA高的父本无性系将会提高获得优良组合的机率。以干物质积累量和胸径等为选择指标,分别选出纸浆纤维材和锯材各10个优良杂交组合,及17个和13个优良单株(即二代育种亲本)。2、51个马尾松二代育种亲本无性系,7年树龄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5.53 m,9.05 cm和0.021 m3,马尾松二代育种亲本生长性状总体上优良,但生长性状在亲本无性系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表明二代育种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对进入开花结实盛期的39个无性系调查发现,开花、结实等生殖性状在不同亲本无性系之间的变异程度高于生长性状。基于主要生长和生殖性状,将39个亲本无性系聚在4个类群,不同类群存在显着性状差异。类群1生长性状总体较优,雌球花、球果量也较多。类群2生长性状总体较差,开花、球果量也较少。类群3生长性状较优、雄球花数量较多,但雌球花、球果数量较少。类群4生长性状总体较差,但雌球花、球果数多。无性系的雌球花、球果数与生长量呈弱度负相关。39个亲本无性系中,共选出28个生长、生殖性状较为均衡(生长量、开花结实量均在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无性系,可将这些无性系作为候选优良亲本,结合亲本配合力的测评,从中选择优良的杂交亲本及二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3、15个ISSR标记在36个二代亲本无性系中检测到,Nei’s基因多样度(h)为0.328,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476,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的范围是0.24~0.82,平均为0.414,在分子水平上证明马尾松二代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具有较好的高世代遗传改良潜力。基于Nei’s无偏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36个无性系中的35个聚在5个类群内,聚类结果与马尾松二代亲本的遗传背景、系谱关系及产地纬度部分吻合。综合认为,在兼顾亲本配合力测定和遗传背景的基础上,优先选配来自不同聚类类群且在一定遗传距离范围内(0.264~0.529)的分子遗传距离较大的杂交亲本,将更利于提高子代的生长表现和杂种优势程度。4、基于二代育种亲本创制的6×6半双列交配设计三代育种新种质的配合力分析表明,除苗高线性生长期(LGD)外,苗高、地径、苗高最大生长速率(MGR)、线性生长量(TLG)和线性生长速率(LGR)的GCA和SCA均差异显着或极显着,苗高、MGR、LGD和LGR以显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加性基因效应次之,地径几乎完全由显性基因效应控制,而TLG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略大,可能与试验亲本经过GCA间接选择有关。与亲本经GCA初步测定的二代种质研究结果相比,马尾松三代种质苗木生长性状所受遗传控制式样变化较小,只是其SCA效应有了明显提高。在马尾松二代亲本选配中,应加强亲本间特殊配合能力的筛选,以创制优良的杂交组合。5、对于截干矮化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其雌、雄球花量及球果数在无性系内分株间差异不显着,但在无性系间均达极显着水平,其遗传变异系数变化在37.85%~53.50%,无性系重复力皆在0.71以上。根据开花结实的调查结果,种子园无性系主要聚为雌多雄少(偏雌)、雄多雌少(偏雄)、雌雄均多(偏中)和雌雄均少(偏少)4种类型,其分别占总无性系的25.00%、29.55%、38.64%和6.82%,种子园中20%的高产无性系提供了开花结实总量的41.27%~49.15%。相关分析结果认为,理想的截干矮化马尾松二代高产无性系母树的主要形态特征为:冠幅宽、分枝长、分枝角大、树冠宽卵圆形或圆球形。在种实性状上,除种子千粒重外,球果大小和出籽性状在母树树冠阴面与阳面间差异极显着,且均以树冠阳面高于阴面,说明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提高种子园种子产量。6、12对SSR引物在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中检测到,亲本和子代群体的总平均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及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02、0.446和0.399。平均每个采种母树与22个父本产生子代。在自由授粉状态下,马尾松二代种子园自交率为1.56%,自交现象很弱,其交配方式以异交为主。绝大多数亲本的雄性繁殖适合度在1.00%~3.00%之间,平均为2.00%,形成6.4个后代。马尾松有效花粉的散布距离符合正态分布,其主要散布距离集中在0~90 m,而检测到的最大散布距离为185 m。种子园花粉污染率较低,仅为4.06%。总体上,树冠南面子代亲本交配距离较北面有增加的趋势,但树冠南、北面子代父本组成数并未表现某一明显的规律。7、马尾松二代种子园子代群体包含了亲本群体的所有等位基因,子代与亲本具有同样高的遗传多样性,子代群体的F为0.046,纯合子过剩的现象不明显;树冠北面子代遗传多样性并未因其雌、雄球花量较树冠南面的减少而有明显的降低;雌雄均衡型和偏雌型植株子代遗传多样性基本相当,以偏雌型植株子代略大,两者F均趋于零,基本符合哈温平衡;种子园多位点异交率为1.097,异交率较高,亲本的近交现象不显着(tm-ts=-0.031);树冠南面多位点与单位点异交率均高于树冠北面;多位点异交率在偏雌与雌雄均衡型植株中基本相当,雌雄均衡型植株并未因其雌、雄球花量比例较偏雌型植株减小而呈现异交率明显降低的现象,两种类型植株的近交指数均接近于零。整体而言,研究的马尾松二代种子园生产的良种在遗传多样性上并没有因亲本受人工选择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种子园在营建时家系选择和配置均比较成功,无性系间基因交流相对充分,亲本近交现象不明显。

陈伟,陈绍安,陈宏伟,唐社云,杨斌,史富强[7](2010)在《思茅松控制授粉关键技术》文中指出从思茅松开花特性、亲本选择、花粉采集、授粉过程、种子采收、档案管理等方面论述了思茅松控制授粉关键技术。

段爱国,黄健韬,章允清,赵世荣,张建国[8](2010)在《闽北山地不同世代杉木种子园球花产量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闽北2个不同世代杉木种子园无性系球花产量的分析,结果表明,(1)杉木2代、1代种子园建园无性系雌、雄球花产量在树冠内的水平分布均表现为由内至外依次递增的规律,不同方位的差异较小。(2)球花在树冠上的垂直分布具有较为明显的成层性,雌、雄球花分别主要着生在树冠的中上部及中下部,但球花成层性在无性系间差异明显,且雄球花较雌球花的成层性更为稳定。(3)无性系间雌、雄球花产量差异巨大,少数无性系球花产量的垄断现象明显,不同世代种子园无性系球花产量无显着差异。(4)2个不同世代种子园均存在严重偏雄的现象,无性系间雄、雌球花性别比差异较大,雌球花过少的无性系所占的比重太大,不利于种子园的丰产。(5)种子园雌、雄球花产量可作为种子园健康状况的良好诊断指标。(6)杉木无性系开花习性具有较生长性状更高的变异系数,为无性系的再选择提供了事实依据。

张薇[9](2008)在《马尾松实生种子园交配系统与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指出以福建白砂林场马尾松实生种子园家系及其自由授粉子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交配系统,并进行了花量调查。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从215对SSR引物中,最终筛选出12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共检测到7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5.9个等位基因。2.家系间和家系内单株的球花花量差异显着,雌球花主要集中在中上层;雄球花则主要集中在中下层。球花花量在方位上也有些差异。东面的球花量最少,南面西面则相对多些。3.该种子园的异交率非常高,多位点异交率2006和2007年分别为1.200(SD=0.000)和1.072(SD=0.066)。进一步对其方位上异交率进行比较,发现其异交率大小为:上层>中层>下层;东面<南面=西面=北面。4.建园亲本及自由授粉子代有着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平均期望杂合度、Nei基因多样度均高于亲本群体。5.对整个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2006年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多样性指数、平均观察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Nei基因多样度方面均相似于2006年,说明年度间差异不大。6.通过对种子园树冠不同部位采种试样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其在冠层上无明显的差异。

王秀荣,赵杨,孙文生[10](2007)在《华山松种子园无性系开花习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云南楚雄华山松种子园的无性系,其雌球花着生在树冠外围枝条,而雄球花主要着生在树冠的内膛枝条。在水平方向上,雌球花多着生在树冠南部,雄球花的分布比较均衡;在垂直方向上,雄球花基本分布在树冠的中下部,雌球花则分布在树冠的中上部。大多数无性系的雄球花散粉期比雌花可授期早24 d;不同无性系间的雌雄花期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各无性系间雌、雄球花数量存在极显着差异,且有明显的偏雌或偏雄特性。雄球花量与无性系生长性状间存在显着正相关,雌球花量与树体生长相关性不显着。

二、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雌雄球花分布特性及人工辅助授粉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雌雄球花分布特性及人工辅助授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青海云杉、祁连圆柏良种基地营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引言
1 项目区概况
    1.1 龙渠作业区概况
    1.2 响水河作业区概况
    1.3 青海云杉、祁连圆柏良种基地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青海云杉无性系开花物候观测方法
    2.2 青海云杉无性系花期同步性研究方法
    2.3 青海云杉无性系开花特性观测方法
    2.4 青海云杉无性系结实特性观测分析方法
    2.5 青海云杉种子园花粉飞散观测方法
    2.6 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优质种苗繁育方法
    2.7 青海云杉半同胞子代测定方法
    2.8 青海云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方法
3 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3 技术路线
4 结果与分析
    4.1 青海云杉开花物候观测研究与分析
        4.1.1 青海云杉无性系开花物候与积温的关系
        4.1.2 青海云杉无性系花期物候与气象因子的响应关系
        4.1.3 青海云杉无性系间花期物候差异
        4.1.4 青海云杉无性系开花期及其分类
        4.1.5 青海云杉无性系雄球花散粉期与雌球花可授期的同步性
    4.2 青海云杉无性系开花特性研究
        4.2.1 球花着生规律、发育过程观测
        4.2.2 青海云杉球花数量及分布研究
    4.3 青海云杉无性系结实特性研究
        4.3.1 青海云杉生长性状调查分析
        4.3.2 青海云杉球果数量及分布研究
        4.3.3 青海云杉无性系间、无性系内球果数量差异分析
        4.3.4 青海云杉无性系球果性状空间的变异
        4.3.5 辅助授粉对球果、种子的影响
        4.3.6 青海云杉无性系雌雄球花及球果量变异研究
    4.4 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花粉飞散规律研究
        4.4.1 青海云杉种子园花粉飞散观测
        4.4.2 青海云杉种子园内花粉空间分布
        4.4.3 青海云杉种子园花粉空间分布类型
    4.5 祁连圆柏母树林管理技术
        4.5.1 祁连圆柏母树林物候及生长量调查
        4.5.2 祁连圆柏优质母树林的疏伐技术
        4.5.3 祁连圆柏天然母树林改造
        4.5.4 祁连圆柏母树林林地施肥
    4.6 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优质种苗繁育技术研究
        4.6.1 青海云杉种子育苗技术
        4.6.2 青海云杉无性繁殖技术
        4.6.3 祁连圆柏种子育苗技术
        4.6.4 祁连圆柏无性繁殖技术
    4.7 青海云杉、祁连圆柏良种基地土肥水管理技术研究
    4.8 青海云杉、祁连圆柏良种基地病虫鼠防治技术研究
    4.9 青海云杉、祁连圆柏良种基地化学控草技术研究
    4.10 祁连圆柏种子催芽技术研究
    4.11 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树体促花技术研究
    4.12 青海云杉半同胞子代测定
        4.12.1 子代测定苗的定植
        4.12.2 子代测定方案的制定及存档
        4.12.3 家系存苗率
        4.12.4 子代表型测定
        4.12.5 幼树树高测定结果
        4.12.6 树高和地径生长量与年龄的关系
        4.12.7 青海云杉半同胞子代测定和优良家系选择研究
        4.12.7.1 青海云杉半同胞子代家系间性状变异分析
        4.12.7.2 青海云杉半同胞子代性状遗传相关分析
        4.12.7.3 遗传参数估算
        4.12.7.4 青海云杉优良家系选择
        4.12.7.4.1 多性状育种值综合评选
        4.12.7.4.2 综合指数选择
        4.12.8 青海云杉半同胞子代苗期表型性状遗传分析
        4.12.8.1 青海云杉半同胞子代苗家系间及家系内各性状差异性
        4.12.8.2 青海云杉半同胞子代各性状的方差分量及配合力效应估计
        4.12.8.3 青海云杉半同胞子代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4.13 云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
5 研究结论
    5.1 青海云杉开花物候观测研究
    5.2 青海云杉无性系开花特性研究
    5.3 青海云杉无性系结实特性研究
    5.4 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花粉飞散规律
    5.5 祁连圆柏母树林管理技术
    5.6 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优质种苗繁育技术研究
    5.7 青海云杉、祁连圆柏良种基地土肥水管理技术研究
    5.8 青海云杉、祁连圆柏良种基地病虫鼠防治技术研究
    5.9 青海云杉、祁连圆柏良种基地化学控草技术研究
    5.10 祁连圆柏种子催芽技术研究
    5.11 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树体促花技术研究
    5.12 青海云杉半同胞子代测定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2)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雌雄球花空间分布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区自然概况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 1青海云杉树冠特征和分枝特性
    3. 2青海云杉雌雄球花在枝条上的着生方式
    3. 3雌雄球花在树冠上的垂直分布
    3. 4雌雄球花在树冠上的水平分布
    3. 5无性系间雌雄球花数量分析
    3. 6无性系内树冠不同方位雌雄球花数量分析
4结论与讨论

(3)马尾松种子园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及雌雄配子产量(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 1种子园概况
    1. 2雌雄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
    1. 3马尾松花粉产量
    1. 4马尾松胚珠产量
    1. 5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 1雌雄球花数及其在树冠中的分布
    2. 2马尾松种子园雌雄配子产量与比例
3讨论
    3. 1种子园授粉水平与人工辅助授粉
    3. 2高产种子无性系选择

(4)湿地松种子园花粉散发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进展
        1.1.1 湿地松的原产地与引种栽培
        1.1.2 湿地松基础研究
        1.1.3 林木种子园开花散粉特性的研究
    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种子园概况
    2.2 主要试验仪器
    2.3 技术路线
    2.4 试验设计与方法
        2.4.1 湿地松种子园雌雄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
        2.4.2 湿地松花期形态观察
        2.4.3 湿地松种子园花粉散粉时空分布规律
        2.4.4 湿地松种子园花粉产量
        2.4.5 湿地松种子园胚珠产量
        2.4.6 湿地松种子园雌雄配子比例及其授粉水平估算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子园中无性系母树生长状况
    3.2 湿地松种子园雌雄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
        3.2.1 雌雄球花在树冠不同方位分布
        3.2.2 雌雄球花在树冠不同冠层分布
    3.3 湿地松花期雌雄球花形态特征观察
        3.3.1 湿地松雄球花散粉期形态特征
        3.3.2 湿地松雌球花可授粉期形态特征
        3.3.3 湿地松雄球花散粉与雌球花授粉对环境适应性
    3.4 湿地松种子园花粉散粉时空分布规律
        3.4.1 种子园内花粉散发的时间节律
        3.4.2 湿地松种子园内花粉空间分布规律
        3.4.3 湿地松种子园外花粉的传播
    3.5 湿地松种子园花粉产量
        3.5.1 花粉囊花粉产量测定适宜试验方法选择
        3.5.2 不同无性系间雄球花特征值的差异分析
        3.5.3 种子园花粉产量
    3.6 湿地松种子园胚珠产量
        3.6.1 湿地松不同无性系间胚珠产量差异
        3.6.2 种子园胚珠产量
    3.7 湿地松种子园雌雄配子比例及其授粉水平估算
4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马尾松种子园散粉特性配子比例及子代林遗传增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概况
        1.1.1 林木种子园的历史及作用
        1.1.2 马尾松种子园的历史及现状
        1.1.3 马尾松及种子园的相关研究进展
        1.1.4 种子园子代测定和去劣疏伐意义和作用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马尾松种子园花粉散发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基本情况
        1.1.1 地理位置
        1.1.2 地质地貌
        1.1.3 气候特征
        1.1.4 森林植被
        1.1.5 种子园概况
        1.2 试验主要仪器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1.3.1 雌雄球花形态特征及其在树冠中的分布观察
        1.3.2 花粉散发样点设置
        1.3.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尾松雌雄球花花期形态特征
        2.2 马尾松雌雄球花在树体上的分布
        2.2.1 马尾松雌雄球花球花数量
        2.2.2 雌雄球花在树冠内的分布
        2.3 马尾松种子园花粉散发规律
        2.3.1 马尾松种子园内花粉散发时间规律
        2.3.2 种子园内花粉空间分布规律
        2.3.3 种子园外花粉空间分布规律
    3 结论
第二章 马尾松种子园配子产量及种子分布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马尾松花粉产量
        1.2 马尾松胚珠产量
        1.3 马尾松球果特征及种子分布特征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尾松雌雄配子产量
        2.1.1 不同无性系间雄球花花粉产量差异分析
        2.1.2 不同无性系间雌球花胚珠产量差异分析
        2.1.3 种子园雌雄配子比例及种子产量预测
        2.2 马尾松球果及种子分布特征
        2.2.1 马尾松球果及种子形态特征
        2.2.2 各无性系球果形态差异分析
        2.2.3 各无性系球果产种子差异分析
        2.3 马尾松球果及其种子分类
        2.3.1 马尾松球果及种子分布特征相关分析
        2.3.2 马尾松种子分布特征分类
    3 结论
第三章 马尾松种子播种品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尾松无性系间种子净度差异分析
        2.2 马尾松无性系间种子千粒重差异分析
        2.3 马尾松无性系间种子含水量差异分析
        2.3.1 种子相对含水量差异分析
        2.3.2 种子绝对含水量差异分析
        2.4 马尾松无性系间种子优良度、空粒率、涩粒率差异分析
        2.4.1 种子优良度差异分析
        2.4.2 种子涩粒率差异分析
        2.4.3 种子空粒率差异分析
        2.5 马尾松无性系间种子发芽率与发芽势差异分析
        2.5.1 种子发芽率差异分析
        2.5.2 种子发芽势差异分析
        2.6 马尾松无性系间种子播种品质相关分析
    3 结论
第四章 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遗传增益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生长特征
        2.1.1 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胸径生长特征
        2.1.2 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树高生长特征
        2.1.3 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单株材积量生长特征
        2.1.4 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枝下高生长特征
        2.1.5 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冠幅生长特征
        2.2 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差异比较
        2.3 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生长因子遗传力分析
        2.4 优良马尾松半同胞家系选择
    3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致谢

(6)马尾松二代育种亲本选择及种子园交配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巢式交配设计子代的马尾松生长和材性遗传分析及二代育种亲本选择
    2.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测定
        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子代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遗传变异
        2.2.2 子代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父本/父本内母本、加性/显性效应
        2.2.3 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父本GCA 效应
        2.2.4 优良杂交组合和个体选择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马尾松二代育种亲本的生长和开花结实特性分析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和数据采集
        3.1.2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亲本无性系主要生长、分枝和开花结实性状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3.2.2 亲本无性系主要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
        3.2.3 无性系的聚类分析、不同类群的表型特征和亲本产地纬度
        3.2.4 亲本无性系生长、生殖性状综合评价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马尾松二代育种亲本生长变异及其遗传背景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生长性状测定和数据分析
        4.1.3 基因组DNA 提取及检测
        4.1.4 引物筛选及PCR 扩增
        4.1.5 ISSR 标记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亲本无性系主要生长性状变异及与父、母本产地纬度的相关性分析
        4.2.2 马尾松二代育种亲本的ISSR 遗传多样性及亲本间遗传距离
        4.2.3 基于分子遗传距离的聚类及不同类群无性系的表型及亲本产地纬度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马尾松三代新种质苗期生长的配合力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性状调查方法
        5.1.3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杂交组合间苗木生长和苗高生长参数遗传差异
        5.2.3 苗木生长和苗高生长参数GCA、SCA 及相对重要性
        5.2.4 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5.2.5 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开花结实的遗传变异
    6.1 材料与方法
        6.1.1 种子园概况
        6.1.2 数据收集
        6.1.3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无性系开花结实的遗传变异
        6.2.2 无性系开花结实贡献率分析
        6.2.3 无性系开花结实聚类分析
        6.2.4 无性系生长、分枝习性与开花结实的相关性分析
        6.2.5 种实性状在母树树冠阴面与阳面间差异分析
    6.3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子代父本分析及有效花粉散布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供试材料
        7.1.2 样品采集及处理
        7.1.3 总DNA 的提取
        7.1.4 SSR-PCR 扩增及检测
        7.1.5 引物筛选
        7.1.6 数据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SSR 多态性分析
        7.2.2 自由授粉子代的父本分析
        7.2.3 有效花粉的散布距离与父本繁殖适合度
        7.2.4 树冠南、北面子代的父本组成数及亲本交配距离
    7.3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和交配系统分析
    8.1 材料与方法
        8.1.1 供试材料
        8.1.2 样品采集及处理
        8.1.3 总DNA 的提取
        8.1.4 SSR-PCR 扩增及产物检测
        8.1.5 引物筛选
        8.1.6 数据分析
    8.2 结果与分析
        8.2.1 亲、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8.2.2 树冠南、北面及偏雌和雌雄均衡型植株子代遗传多样性分析
        8.2.3 8 个家系的交配系统指标
        8.2.4 树冠南、北面及偏雌和雌雄均衡型植株交配系统
    8.3 小结与讨论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1.1 马尾松二代育种亲本选择
        9.1.2 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无性系开花结实遗传变异和交配系统分析
    9.2 讨论
    9.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7)思茅松控制授粉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思茅松开花特性
2 授粉亲本选择
3 套袋隔离
4 花粉制备与处理
    4.1 雄球花成熟特征
    4.2 花粉采集
    4.3 花粉的干制和保存
5 授粉
    5.1 雌球花可授期
    5.2 授粉工具
    5.3 授粉
    5.4 挂牌标记
6 去袋及日常管理
7 种子收获
8 档案建立

(8)闽北山地不同世代杉木种子园球花产量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抽样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性系球花空间分布特征
        2.1.1 无性系雌、雄球花水平分布特征
        2.1.2 无性系雌、雄球花垂直分布特征
    2.2 无性系雌、雄球花产量的差异
    2.3 无性系球花雄雌比的差异
    2.4 无性系球花产量与生长的相关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9)马尾松实生种子园交配系统与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交配系统研究进展
        1.1.1 交配系统的概述
        1.1.2 交配系统分析方法
        1.1.3 针叶树种交配系统研究进展
    1.2 种子园雌雄球花花量及其花量比研究进展
        1.2.1 雌雄球花花量及花量比在无性系间的差异
        1.2.2 雌雄球花花量及花量比在无性系内的差异
        1.2.3 雌雄球花花量及花量比在方位上的差异
        1.2.4 雌雄球花花量及花量比在年度间的差异
    1.3 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3.1 遗传多样性概述
        1.3.2 遗传多样性的度量参数
        1.3.3 松属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4 目前常用的标记手段
        1.4.1 形态学标记
        1.4.2 细胞学标记
        1.4.3 同工酶标记
        1.4.4 分子标记
    1.5 交配系统与遗传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1.6 取样策略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花量调查方法
        2.2.2 交配系统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2.3 数据分析
        2.3.1 花量调查数据分析
        2.3.2 交配系统分析
        2.3.3 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花量调查结果与分析
        3.1.1 马尾松各家系雌雄球花花量分析
        3.1.2 各家系雌雄球花花量分层分析
        3.1.3 雌雄球花花量方位分析
    3.2 交配系统的结果与分析
        3.2.1 种子园总体交配系统的分析
        3.2.2 种子园空间上交配系统的分析
        3.2.3 种子园坡向间交配系统的分析
        3.2.4 种子园家系间交配系统的分析
    3.3 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分析
        3.3.1 单位点等位基因频率
        3.3.2 亲本分析结果
        3.3.3 自由授粉子代分析结果
        3.3.4 空间方位上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3.5 亲子代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3.3.6 不同年份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3.4 遗传结构分析
        3.4.1 子代F-统计量分析
        3.4.2 子代群体遗传距离
4 讨论
    4.1 实验方法
        4.1.1 DNA 提取及实验材料选择
        4.1.2 SSR 引物选择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4.1.3 扩增产物的电泳和判读
    4.2 花量调查分析
    4.3 交配系统研究分析
    4.4 马尾松遗传多样性分析
    4.5 群体分化
    4.6 Hardy-Weinberg 平衡分析
    4.7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10)华山松种子园无性系开花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研究方法
    2.1雌、雄花花期观察
    2.2雌、雄球花产量及分布
    2.3华山松开花与树体生长的相关性
3 结果与分析
    3.1华山松雌、雄球花的形态发育
        3.1.1雌球花的生长发育
        3.1.2雄球花的生长发育
    3.2华山松雌、雄球花在树冠上的分布
    3.3无性系间花期差异与同步性
    3.4各无性系雌、雄球花的产量及比例
    3.5华山松开花与树体生长的相关性
4 讨论
    4.1华山松雌、雄球花的分布特点
    4.2华山松雌、雄球花产量存在显着差异
    4.3提高经营技术水平, 作好树体管理和花粉管理工作

四、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雌雄球花分布特性及人工辅助授粉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海云杉、祁连圆柏良种基地营建技术研究[D]. 赵祜. 甘肃农业大学, 2017(12)
  • [2]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雌雄球花空间分布与管理[J]. 何海金,孙斌,胡勐鸿,牟小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03)
  • [3]马尾松种子园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及雌雄配子产量[J]. 张卓文,高大雄,刘小宇,谢焰锋,梅莉,胡文君,邹庆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4(02)
  • [4]湿地松种子园花粉散发特性研究[D]. 邹杰.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5)
  • [5]马尾松种子园散粉特性配子比例及子代林遗传增益研究[D]. 谢焰锋.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5)
  • [6]马尾松二代育种亲本选择及种子园交配系统研究[D]. 谭小梅.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04)
  • [7]思茅松控制授粉关键技术[J]. 陈伟,陈绍安,陈宏伟,唐社云,杨斌,史富强. 林业实用技术, 2010(12)
  • [8]闽北山地不同世代杉木种子园球花产量调查[J]. 段爱国,黄健韬,章允清,赵世荣,张建国.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0(01)
  • [9]马尾松实生种子园交配系统与遗传多样性分析[D]. 张薇. 南京林业大学, 2008(10)
  • [10]华山松种子园无性系开花习性研究[J]. 王秀荣,赵杨,孙文生. 吉林林业科技, 2007(05)

标签:;  ;  ;  ;  ;  

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雄雌球果分布特征及人工辅助授粉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