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书馆如何面对入世后的信息市场竞争(论文文献综述)
苏超[1](2014)在《“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项文化惠民项目,旨在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中华优秀文化资源传递到全国的每个角落,重点解决偏远地区广大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的问题,缩小城乡之间、人与人之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存在的“信息鸿沟”。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至今已跨越12年,然公众对于文化共享工程的认识却存在严重不足,此外,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过程是怎样的?效果如何?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症结有哪些?其如何才能持续发展下去?本研究通过海量的文献材料系统分析、网上资源统计分析、访谈等方法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研究以期解决上述问题,进而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广泛服务民众的目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1)采用深度阅读并按照关键词、主题进行归类的方法对国内外374篇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2)通过对文化共享工程241期工作简报、4000余条主要新闻材料、国家历年来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山东省十余个市县服务点和国家中心部分工作人员访谈资料的分析,对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过程进行梳理与分析;(3)采用统计、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国家数字文化网、31个省级分中心文化共享工程网站资源、中国国民休闲小康指数、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广播电视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的挖掘分析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效果;(4)以“心声·音频馆”与“上图讲座”两种资源的网上收听次数/观看次数为数据基础,分析公众对这两类资源的偏好程度;(5)在前面几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分析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6)对国外相似项目进行分析;(7)进行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8)构建文化共享工程评估指标体系。经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关于文化共享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8个方面,分别是立足国家层面与基层的整体性研究,立足省级视角、市县视角、农村视角的实践研究,针对技术、培训、绩效评估、资源建设、版权问题等的专题研究。(2)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依据“建设”与“应用”的比重分为初步探索、普遍发展、巩固提升三个阶段;文化共享工程相关利益群体主要由提供决策与保障群体、实施监管群体、合作参与群体、用户群体构成;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基层的方式主要通过两条支路完成。(3)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效果体现在三个层面,宏观层面表现为对消弭社会信息鸿沟的贡献,中观层面表现为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贡献,微观层面主要变现为对国家公共数字资源的充实与对国民生活质量提升的贡献。(4)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制度、资源建设、队伍建设等三个维度。(5)本研究针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结合相关理论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借鉴国外相似项目,对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做出如下战略设计:一是资源设计达到标准统一,二是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制度设计达到系统全面;三是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发展开发适应的技术平台,以及搭建多元的、人性的、环保的服务终端;四是通过多元的文化教育活动与多举措的文化共享工程宣传推广进行服务设计,实现“服务到人”的目标。(6)在文化共享工程顶层设计与已有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建设、利用、效果三个一级指标的文化共享工程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国内首次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有关见解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参考借鉴价值;第二,论文采用“四象限图”分析公众对文化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的偏好程度,对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肖远文[2](2006)在《WTO与高校图书馆——入世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加入WTO为我国图书馆界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的改革势在必行,唯有开展多方面的创新工作,才能促进其持续发展。而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引进灵活的运行机制以及加强图书馆法制建设,则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刘晶[3](2006)在《数字图书馆的着作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开发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逐渐兴起的。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数字图书馆建设高潮。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中新的制高点,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面临的许多挑战往往与社会、经济和法律有关,而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的范畴,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资源,而资源的加工以及运作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知识产权中的着作权问题。如何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规范网络传输,最终达到既保护着作权人的利益、又促进网络事业的发展,这使得我国着作权法律制度面临新的挑战。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面对入世以后“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扩大化、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度化”的客观形势,如何适应网络环境,顺应国际趋势,尽快与国际保护标准接轨,就成为入世后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问题。借鉴国际上着作权立法的成功经验和通行惯例,加快我国数字信息环境的知识产权立法是十分迫切的事情。 本文正文分为六部分。文章第一部分: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特点概要。文章以介绍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数字图书馆的技术上的定义、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和特点作为切入点,对其进行恰当定位并简单介绍了数字图书馆涉及的着作权问题。 文章第二部分:数字图书馆相关着作权问题的国际保护立法现状。从国际法的角度,列举了与着作权保护密切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在版权领域产生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美国的《数字千年版权法》,评述了数字图书馆相关着作权问题的国际保护立法的发展与现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列举,探索如何利用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则制定适宜的版权战略来促进我国着作权法规的建设,以适应着作权保护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趋势,尽快与着作权保护国际标准接轨。 以第一、二部分作为铺垫,文章从不同角度,在以下四部分中,就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展开具体论述。第三部分:数字图书馆着作权的两大关键性问题。本部分通过集中列举了涉及数字图书馆侵权纠纷的四个案例,引出数字图书馆着作权领域必须关注的两大问题:信息网络传播权和合理使用制度。通过介绍不同国家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认定和保护,结合数字图书馆本身的特点,说明了设立这一新的权利的必要性,同时提出这一新的权利对数字图书馆资源建
卢莉华[4](2004)在《入世后图书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文中认为分析中国加入WTO后,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图书馆为适应WTO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闫国伟[5](2004)在《中国加入WTO对图书馆的影响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会给图书馆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指出入世后我国图书馆界挑战与机遇并存,并提出入世后图书馆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郭玖玉,丁立华,邓仙娥[6](2004)在《论加入WTO后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创新》文中提出21世纪 ,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 ,大学图书馆传统的组织结构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在加入WTO后的新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管理手段和方式 ,进行科学的管理。
李秀香[7](2004)在《幼稚产业开放式保护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幼稚产业保护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问题。说它古老,是指在18世纪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就提出了这一主张,此后美国便对国内发展尚很幼稚的产业进行高关税保护,而成功实现了工业化;说它全新,是指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更新的速度逐步加快,在WTO框架下的自由贸易不断发展,因而对幼稚产业保护必须有全新的观念、发展的眼光、全球化的思维和开放的理念。 一些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都曾运用过产业保护政策,甚至直到自由贸易理念已被多边的、具有广泛成员参加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所规范的今天,这些国家的幼稚产业保护政策仍然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地运用着,即使是自认为是自由贸易理念代表的美国,也没有做到将国内产业“全方位”地推向世界竞争舞台。自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指导实践以来,成功的国家有一些,但为数并不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很注重保护自己的幼稚产业,但是多数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付出了十分惨痛的代价。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各国对幼稚产业保护时常常出现保护程度过强。实际上,过度保护几乎是普遍现象,其对社会经济运行以及产业成长的不良影响是相当广泛和深刻的。 一个国家,特别是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如何保护国内幼稚工业,如何将外向型发展与国内产业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本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是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 中国加入WTO后将走向全面开放。大开放局面为中国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问题。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原来在相对封闭的体制中建立起来的民族工业体系,遇到的外部挑战愈来愈激烈,以往中国只有个别产业在局部范围内参与了国际竞争,而大量产业还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一些民族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甚至一些国有大企业,在参与局部国际竞争中都往往处于劣势,若参与全面竞争,形势将更不乐观。中国产业如何能在全方位开放的形势下。不被各个击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一些幼稚产业的快速成长、成熟,具备国际竞争力,从而强固我们的工业体系。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成果——“适度保护”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幼稚产业开放式保护”的新理念。主要观点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保护幼稚产业,应以引入竞争,培育竞争环境为主线,对幼稚产业进行适度保护,即在引进竞争的同时给产业发展在国际法允许范围内的扶植,使幼稚产业在竞争中发展,在保护中成长。并提出了中国对幼稚产业开放式保护的新思路。本文讨论的重点问题是,在开放条件下对幼稚产业保护选择的标准、保护的手段选择,特别是如何培养幼稚产业成长的竞争环境等问题.本文运用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经济理论以及博弈论研究方法对幼稚产业保护的诸多理论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 本文共分八章内容对以上观点进行阐述。 1.绪论部分。首先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发展的必要性、贸易保护主义存在的普遍性、幼稚产业保护实践操作难以把握、幼稚产业的过度保护现象严重以及我国在开放环境下如何进行幼稚产业保护等角度阐述了本选题的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讲,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是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两大对立学派的唯一的共识点,是产业经济理论中的产业成长的重大理论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以规避竞争来保护幼稚产业,等产业成熟后再参与竞争。然而,在贸易自由化及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来自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已越来越不给幼稚产业以发展成熟的时间,以规避竞争为核心思想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对产业经济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结合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因此,本文尝试从不同层面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丰富和发展国际贸易理论和产业经济理论,并力争使两大理论的结合研究有新的突破。这是本选题的理论意义。 从实践意义L:讲,贸易保护主义在各国是普遍存在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都曾运用过产业保护政策,特别是幼稚产业保护政策。但是由于幼稚产业保护在实践中操作复杂、保护度难以把握,除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取得较好的效果,多数发展中国家保护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中国加入WTO后,各项政策法规将不断与国际接轨.WTO允许对幼稚产业进行保护,但并未对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有具体规定.我们应如何运用其规则,借鉴各国(包括本国)幼稚产业保护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准确选择应保护的幼稚产业,以及如何对幼稚产业确定一套科学的产业保护程序和机制,己是当务之急。这是本选题的现实意义。 本章对产业、幼稚产业以及产业保护等概念的界定进行厂讨论,认为,幼稚产业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而明确了本文所用概念的涵盖和围。 在此基础上木章对幼稚产业保护合理性和反对幼稚产业保护观点进行了深入讨论,从而从理论上加深了对幼稚产业保护问题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 最后,木章对国内外幼稚产业保护问题的研究动态进行J’较详细的阐述,认为在保护强度、保护产业的选择标准和保护手段等方?
李春兰[8](2004)在《WTO与高校图书馆工作》文中研究说明加入WTO将使我国高校图书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分析“入世”给我国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
萨仁花[9](2003)在《我国入世后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分析了我国入世后图书馆工作面临的挑战 ,并论述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及应对之策
张丽芳[10](2003)在《直面WTO的高校图书馆》文中指出加入世贸组织 ,是 2 1世纪中国的选择。在机遇和挑战面前 ,高校图书馆应采取积极措施 ,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改变服务模式 ,提高服务质量 ,制定适应入世要求的法规 ,提高馆员素质 ,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求得生存与发展。
二、图书馆如何面对入世后的信息市场竞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书馆如何面对入世后的信息市场竞争(论文提纲范文)
(1)“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附图清单 |
附表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设定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主要概念界定 |
一、数字鸿沟 |
二、文化信息资源 |
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
四、可持续发展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
第一节 研究相关理论 |
一、知识沟理论 |
二、文化权利 |
三、文化传播 |
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五、公共物品理论 |
六、贫困文化理论 |
第二节 我国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回顾 |
一、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 |
二、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的评价分析 |
第三章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背景分析 |
第一节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背景 |
一、全球信息化给文化建设带来挑战 |
二、国家对文化建设日益重视 |
第二节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缘由 |
一、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
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
三、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需要 |
第四章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过程 |
第一节 初步探索阶段:十五时期 |
一、建立试点 |
二、启动应用 |
三、全国推广 |
四、初步探索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
第二节 普遍发展阶段:十一五时期 |
一、开展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工作 |
二、与相关项目合作共建 |
三、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 |
四、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 |
五、普遍发展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
第三节 巩固提升阶段:十二五时期 |
一、继续推进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
二、服务新思路:拓展与深化 |
三、统筹数字资源建设 |
四、打造技术支撑平台 |
五、巩固提升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
第四节 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过程的系统分析 |
一、建设流程 |
二、国家政策影响及作用 |
三、相关利益群体分析 |
四、资源构成分析 |
五、服务方式分析 |
第五章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效果与分析 |
第一节 宏观层面:消弭社会信息鸿沟 |
一、计算机设备增加助力“信息鸿沟”的消弭 |
二、计算机技能培训助力“信息鸿沟”的消弭 |
第二节 中观层面: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一、推动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 |
二、促进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层级建设 |
第三节 微观层面:充实文化资源,提升国民生活质量 |
一、充实国家公共数字文化资源 |
二、助力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
第四节 公众对文化共享工程数字文化资源的偏好分析 |
一、以“心声·音频馆”为例 |
二、以“上图讲座”为例 |
第六章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 |
第一节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
一、从文献梳理中发现问题 |
二、从建设过程与效果中分析问题 |
三、从访谈资料中挖掘问题 |
四、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二节 国外相似项目介绍及分析 |
一、美国:“美国记忆”(American Memory) |
二、韩国:“信息网络村”(Information Network Village,INVIL) |
三、南非:“数字之门”(Digital Doorway) |
四、印度:“墙上之窗——学习站”(HiWEL-Learning Stations) |
五、日本:“无处不在网络计划”(U-Japan) |
六、英国:“文化在线”(Culture on Line) |
第三节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 |
一、设计导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
二、设计主题:突出“标准、规范、反馈、社会化” |
三、资源设计:标准统一 |
四、制度设计:系统全面 |
五、技术设计:拓展利用 |
六、服务设计:进村入户到人 |
第四节 文化共享工程未来发展实践指导 |
一、指导原则:依据顶层设计与相关建设规划 |
二、以技术支撑平台为基础,构建层级分布式互联网网站群 |
三、以“服务年”为契机,实现数字文化活动的品牌化建设 |
四、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为重点,完善资源基础库 |
五、以人才建设为中心,推动全民信息素养教育与工作队伍培训 |
第五节 构建文化共享工程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附录A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问题汇总——96篇研究文献梳理 |
附录B 国家数字文化网——专题资源库 |
附录C 心声·音频馆资源 |
附录D 上海图书馆讲座回顾(2002年-2013年)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WTO与高校图书馆——入世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 加入WTO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
1、入世对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冲击 |
(1) 来自思想观念、服务模式方面的挑战 |
(2) 来自文献信息资源方面的挑战 |
(3) 来自国外同行方面的挑战 |
(4) 来自人力资源方面的挑战 |
(5) 来自信息服务技术手段方面的挑战 |
(6) 来自知识产权方面的挑战 |
2、入世给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机遇 |
二、改革创新, 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
1、 WTO环境下,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改革势在必行 |
2、创新是促进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
(1) 目标创新 |
(2) 观念创新 |
(3) 服务创新 |
(4) 技术创新 |
(5) 人力资源建设创新 |
三、入世后我国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
1、贯彻以人为本思想,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为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蓄势 |
2、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 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跨越式发展 |
3、引进灵活的运行机制,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 全面适应WTO环境 |
4、充分掌握、利用 |
(3)数字图书馆的着作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1 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特点概要 |
1.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
1.2 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及特点 |
1.3 数字图书馆与着作权问题 |
2 数字图书馆相关着作权问题的国际保护立法现状 |
2.1 关于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
2.2 有关着作权国际保护的主要公约及基本规范 |
3 数字图书馆着作权的两大关键性问题 |
3.1 数字图书馆着作权纠纷司法判例及评述 |
3.2 数字图书馆着作权的关键问题之一:信息网络传播权 |
3.2.1 信息网络传播权:一个数字图书馆应予以关注的权利 |
3.2.2 国内外立法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认定和保护 |
3.2.3 信息网络传播权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
3.3 数字图书馆着作权的关键问题之二:合理使用制度 |
3.3.1 着作权合理使用的含义 |
3.3.2 国内外有关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其适用分析 |
3.3.3 对数字图书馆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几点思考 |
4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运作环节中的着作权问题 |
4.1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数据库的着作权保护问题 |
4.1.1 数据库的概念及其类型 |
4.1.2 中外着作权法对数据库着作权保护的比较 |
4.1.3 对数字图书馆数据库权利保护的建议 |
4.2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运作中的重要环节:网络导航服务中的着作权问题 |
4.2.1 超链接及其本身技术性问题 |
4.2.2 超链接涉及到的着作权问题 |
4.2.3 数字图书馆网络导航服务应注意的问题 |
5. 对数字图书馆取得着作权人授权途径的分析探讨 |
5.1 数字化环境下的着作权授权模式分析 |
5.1.1 授权要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5.1.2 “超星授权模式”的实践探索 |
5.2 对数字化环境下的着作权法定许可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5.2.1 着作权法定许可及其特征 |
5.2.2 授予数字图书馆法定许可使用权解决着作权问题的设想 |
5.2.3 设立“图书馆法定许可”条款应注意的问题 |
5.3 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模式 |
5.3.1 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及其特点 |
5.3.2 典型案例分析及着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作用 |
5.3.3 着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发展要求 |
6. 对数字图书馆着作权的技术与法律保护措施的探讨 |
6.1 版权的技术保护措施 |
6.1.1 数字图书馆着作权技术保护措施的概念及国际保护的主要规定 |
6.1.2 数字图书馆可采用的技术保护措施 |
6.1.3 数字图书馆着作权技术保护措施应注意的问题 |
6.2 数字图书馆着作权的法律保护措施 |
6.2.1 全部赔偿 |
6.2.2 法定赔偿 |
6.2.3 诉前保全的临时措施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入世后图书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入WTO后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 |
1.1 图书馆的管理体制面临的冲击 |
1.2 人才的竞争更趋激烈 |
1.3 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大大提高 |
1.4 图书馆的信息咨询业将面临严峻挑战,对用户的竞争日益加剧 |
2 图书馆为适应WTO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
2.1 更新观念,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自身实力 |
2.2 建立“参考馆员”制度,提高人才适应能力 |
2.3 熟知WTO规则,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
2.4 迅速提高信息服务的能力以促进服务贸易水平 |
(7)幼稚产业开放式保护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对有关概念的理解 |
1.2.1 产业 |
1.2.2 幼稚产业 |
1.2.3 产业保护 |
1.3 对幼稚产业保护问题的认识 |
1.3.1 幼稚产业保护的合理性 |
1.3.2 反对幼稚产业保护的观点 |
1.4 幼稚产业保护问题研究综述 |
1.4.1 国外幼稚产业保护问题研究现状 |
1.4.2 国内幼稚产业保护问题的研究现状 |
2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核心思想 |
2.1 传统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
2.1.1 重商主义的保护民族工业思想 |
2.1.2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理论 |
2.1.3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
2.1.4 约翰.穆勒的“新生产业保护论” |
2.2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中的“新幼稚产业保护”思想 |
2.2.1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
2.2.2 战略性贸易政策产生的社会背景 |
2.2.3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体系 |
2.2.4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产业保护色彩 |
2.3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比较 |
3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面临的新挑战 |
3.1 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 |
3.1.1 全球化中的合作与竞争 |
3.1.2 全球化中的国家主权弱化与民族利益强化 |
3.1.3 全球化中的市场开放与产业保护 |
3.2 贸易自由化飞速发展 |
3.2.1 GATT的多边贸易谈判成果 |
3.2.2 WTO的贸易自由化规则 |
3.2.3 区域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步伐不断加快 |
3.3 产业发展新特点与国家产业安全 |
3.3.1 产业发展的新特点 |
3.3.2 国家产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
4 WTO框架下的幼稚产业保护 |
4.1 GATT/WTO对幼稚产业保护的有关规定 |
4.1.1 GATT/WTO有关幼稚产业保护的相关条款 |
4.1.2 GATT/WTO有关幼稚产业保护的适用范围 |
4.1.3 GATT/WTO有关幼稚产业保护程序方面的规定 |
4.1.4 全面理解GATT/WTO有关幼稚产业保护的条款 |
4.1.5 发展中国家对幼稚产业保护条款的应用 |
4.2 WTO所允许的产业保护措施 |
4.2.1 保障措施 |
4.2.2 反倾销措施 |
4.2.3 反补贴措施 |
5 幼稚产业开放式保护的理论基础 |
5.1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新观念、新思想 |
5.1.1 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发展 |
5.1.2 竞争优势理论 |
5.1.3 产业内贸易理论 |
5.1.4 产业安全与保护理论 |
5.2 产业经济理论中一些新观念、新思想 |
5.2.1 产业集群理论 |
5.2.2 产业经济系统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 |
5.2.3 产业成长与产业扩张理论 |
5.2.4 产业联系效应理论 |
5.2.5 产业政策理论 |
5.3 国际贸易理论与产业经济学理论的融合 |
5.3.1 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理论 |
5.3.2 规模经济理论 |
5.4 有关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经济贸易理论及其新思想 |
5.4.1 “中心——外围”理论 |
5.4.2 后发优势理论 |
5.4.3 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理论 |
5.4.4 赶超战略理论 |
6 幼稚产业开放式保护的核心思想 |
6.1 幼稚产业开放式保护的基本观点 |
6.1.1 保护的目的 |
6.1.2 保护的原则 |
6.1.3 选择幼稚产业保护的标准 |
6.1.4 保护的手段 |
6.1.5 幼稚产业保护的开放度与保护度 |
6.2 幼稚产业开放式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
6.2.1 幼稚产业保护的动态学习效应 |
6.2.2 以扩大进口促进幼稚产业产品出口 |
6.2.3 建立幼稚产业保护的综合支持系统 |
6.2.4 开放式保护中的合作博弈 |
6.3 幼稚产业开放式保护与适度保护的关系 |
6.3.1 适度保护的含义 |
6.3.2 适度保护与开放式保护的关系 |
7 幼稚产业保护的国际国内经验 |
7.1 美国的幼稚产业戴着“三合一护身符” |
7.1.1 美国早期的幼稚产业保护 |
7.1.2 美国现代幼稚产业保护 |
7.1.3 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评价 |
7.2 日本的幼稚产业打着“合法保护”的“遮阳伞” |
7.2.1 高关税保护 |
7.2.2 非关税保护 |
7.2.3 产业政策保护 |
7.2.4 对日本幼稚产业保护的总体评价 |
7.3 韩国幼稚产业骑着“政府牵引的快马” |
7.3.1 韩国幼稚产业保护的历程 |
7.3.2 韩国汽车业的保护与发展 |
7.3.3 韩国幼稚产业保护的评价 |
7.4 中国幼稚产业套着“封闭保护的铠甲” |
7.4.1 改革开放前的幼稚产业保护 |
7.4.2 改革开放后的幼稚产业保护 |
7.4.3 中国幼稚产业保护的效果分析 |
8 中国幼稚产业开放式保护的基本思路 |
8.1 对中国开放局面的判断 |
8.1.1 加入WTO前的开放度 |
8.1.2 加入WTO后中国总体开放情况 |
8.1.3 加入WTO后中国行业开放情况 |
8.2 开放给中国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 |
8.3 中国加入WTO与产业保护 |
8.3.1 加入WTO后产业保护的必要性 |
8.3.2 中国产业保护面临新的挑战 |
8.4 中国幼稚产业开放式保护的策略 |
8.4.1 创造竞争环境 |
8.4.2 控制开放程度 |
8.4.3 弱化政府保护,强化行业协会保护 |
8.4.4 保护要符合国际规则 |
8.5 中国幼稚产业开放式保护的选择标准 |
8.5.1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型产业 |
8.5.2 强正外部性产业 |
8.5.3 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 |
8.5.4 具有动态竞争优势产业 |
8.5.5 具体产业选择 |
8.6 中国幼稚产业开放式保护的手段选择 |
8.6.1 立法保护 |
8.6.2 产业政策保护 |
8.6.3 政府采购政策保护 |
8.6.4 非关税保护 |
8.6.5 相机保护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图书馆如何面对入世后的信息市场竞争(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D]. 苏超. 南开大学, 2014(07)
- [2]WTO与高校图书馆——入世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 肖远文.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03)
- [3]数字图书馆的着作权问题研究[D]. 刘晶. 中国海洋大学, 2006(02)
- [4]入世后图书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卢莉华.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4(04)
- [5]中国加入WTO对图书馆的影响与对策[J]. 闫国伟.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08)
- [6]论加入WTO后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创新[J]. 郭玖玉,丁立华,邓仙娥. 怀化学院学报, 2004(03)
- [7]幼稚产业开放式保护问题研究[D]. 李秀香. 江西财经大学, 2004(04)
- [8]WTO与高校图书馆工作[J]. 李春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02)
- [9]我国入世后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对策[J]. 萨仁花.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3(11)
- [10]直面WTO的高校图书馆[J]. 张丽芳. 图书馆论坛, 2003(05)
标签:数字图书馆论文;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图书馆论文; 服务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