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克斯特与美国PTC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论文文献综述)
宁中梁[1](2009)在《青岛英派斯软件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的制造业景气度下降,给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国家为拉动内需出台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涉及制造业的比重将达到三分之一左右,中国制造业将会从产业结构、产品创新、管理升级等方面加快结构调整,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些调整必然会拉动对CAD/CAE/PDM软件的需求。面对变化的市场需求,国外CAD/CAE/PDM厂商争先推出新技术,完善产品功能,调整各自的市场营销策略,相互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作为CAD/CAE/PDM服务商的青岛英派斯软件公司,为了应对新的市场和竞争的变化,需要制定和完善当前的市场营销策略。首先,本文通过青岛英派斯软件公司、产品以及当前市场营销策略的介绍,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思想。其次,通过对青岛英派斯软件公司的宏观环境分析、竞争环境分析找出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通过对英派斯软件公司的内部环境的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运用SWOT分析方法确定企业的最优战略。第三,通过对顾客的分析,帮助英派斯软件公司明确地进行市场的细分,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和正确的市场定位。最后,根据公司的目标客户和市场定位,公司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了包括产品、价格、促销、渠道以及包含人员、有形展示和服务过程等针对服务营销在内的一系列营销组合策略来帮助公司抓住机会、避免威胁、发挥优势、改进劣势,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并能在竞争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本文以公司及所处市场实际状况为基础,在分析了行业发展状况、公司现状后,对公司所处市场环境进行SWOT分析,指出了公司内部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对英派斯软件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的调整提出了具体建议,希望能够对英派斯软件公司的销售活动起到一定指导作用,并对其他CAD/CAE/PDM软件服务厂商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和促进意义。
陈强[2](2009)在《制造业软件年终大盘点》文中研究说明 对于制造业。2008将是颇具意义的一年,因为在外界"过冬"的日子里.我们"春暖花开"。对于中国软件业而言,2008年不平凡。由于中国制造业的景气程度较高,机械行业、电子行业、船舶行业、钢铁行业、汽车行业的增长较快。
崔荣会,孟杰[3](2004)在《十年风雨话征程——访北京艾克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学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4年8月的清华园里,几位教授自筹资金创建了艾克斯特,凭借一份对事业的专注和热爱,历经十年风雨征程,艾克斯特成长为国内惟一能够提供CAD/CAPP/PDM/MES/ERP/PLM全套解决方案的公司,晋升主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与解决方案提供商行列,年营业额过亿元人民币。对于未来,谨慎把握发展节奏的艾克斯特将目标锁定在国际领先。
陈苑[4](2001)在《业界动态》文中研究指明
安红军[5](2005)在《我国投资银行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风险投资是一种由投资者向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辅之以管理参与的投资行为,是一项系统化、完整化的投资过程,需要专业化的机构、人员和具备相当规模资金的支持。风险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而更多的是股权运作、资本运作的经验,了解其他同类企业的管理和行业特征。投资银行具有强大的行业和企业的研究能力,通过对国内外各大行业以及尖端企业的分析,可以为风险企业提供诸如行业信息、企业管理、财务咨询、资本运作等全方位的服务,可以采取金融手段实现完整的技术、人才、股权等要素的合理整合,有效地开展风险投资业务。本论文对风险投资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根据我国投资银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关于投资银行发展风险投资业务的理论分析和具体思路。 论文通过对合伙制组织模式的特点和目前我国投资银行采用合伙制风险投资模式的现实障碍的分析认为,在风险投资基金的试点和初期发展阶段,应该以公司制为主、合伙制为辅设立和运作。在风险投资基金有了一定的发展,社会经济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风险投资公司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可以逐步向公司制与合伙制并重、甚至主要以合伙制方式设立和运作方向发展。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风险投资追求的是资金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得由于承担了投资风险所带来的高收益。如何评价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基本上各个投资公司都有自己的投资偏好和评价标准。我们从风险投资项目综合评估的特征出发,设置5个一级指标,41个二级指标,构成投资银行风险投资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式,以解决风险投资公司在面临一个新风险项目时选择与否的问题。 论文通过分别建立风险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和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博弈分析模型并加以分析,从具体操作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降低和控制代理风险,建立实践中较为可行的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控制制度。论文还讨论风险投资公司与风险企业之间具体的风险投资契约体系设计,通过建立一个风险投资企业控制权转移模型提出投资银行风险企业治理的建议,并具体探讨投资银行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内容、基本方式和风险投资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薛会玲[6](2012)在《基于Pro/INTRALINK的中小企业PDM系统实施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产品数据管理(PDM)以产品为核心,以软件技术为基础,在企业范围内为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创建一个并行化的协作环境,它提供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实现了对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和资源一体化的集成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能够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计划投入到应用实施PDM这一新的过程当中去。我国中小企业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都相对薄弱,在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上不宜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因此选用的PDM系统应该方便实用、技术先进、实施简捷。本文深入介绍了PDM系统的电子仓库和文档管理、零件分类和查询管理、产品结构配置管理、工作流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等几大功能,以及数据库、客户机/服务器与邮件传输等实现PDM系统的相关支撑技术。另外讨论了中小企业应用实施PDM系统的目标、步骤、关键点以及信息模型建立的方法。Pro/INTRALINK是美国PTC公司的PDM产品,主要用在设计部门,是部门级产品数据管理软件,它完全封装了Pro/ENGINEER这一CAD软件,提供了一个能够支持Pro/ENGINEER快速有效设计方法的动态协作环境。本文详细阐述了基于Pro/INTRALINK的中小企业行星齿轮自动变速箱设计的产品数据管理方案和方法,如软硬件配置及网络架构、Pro/INTRALINK的安装以及与Pro/ENGINEER之间的配置等,其中具体的数据管理方法包括文件夹、用户和组的建立,角色权限的分配,发放程序和发放级别的定义以及对象类型的定义。另外,还介绍了Pro/INTRALINK系统其它相关的操作应用,如对象的查看、消息传递机制、并行协同机制、材料单报表以及数据库的自动备份与恢复。中小企业用户在运用Pro/INTRALINK系统管理产品数据的同时,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系统的用户化工作,使用Pro/INTRALINK Toolkit工具,开发出方便用户使用针对用户特殊用途的应用程序。本文简单介绍了使用Pro/TOOLKIT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的相关技术以及使用Pro/INTRALINK Toolkit进行二次开发时的一些问题,如使用VC++连接Pro/INTRALINK本地数据库等。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中小企业了解、应用实施PDM系统(特别是Pro/INTRALINK)提供详细的参考,提高中小企业产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陈佳[7](2012)在《中小企业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实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管理企业、产品研发以及加工制造等活动,以求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从而在市场上生存下去并壮大企业。但是我们也看到类似于PDM等信息化系统因为实施运行成本较高,极大的阻碍了中小企业实施的步伐,已经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大多是在产值5000万以上的企业。同时许多企业选择实施PDM系统的动机,还只是主要解决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来源问题,其次是解决产品图纸相关的问题,而在管理研发体系、提高研发效率、梳理企业的研发体系、保证技术安全等问题上则考虑较少,导致系统实施完成以后未能达成预期效果,和ERP系统的集成也很困难。本文在中小企业实施PDM系统成本有限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在中小企业中充分发挥PDM系统的魅力:理顺研发体系、提高研发效率、保证技术安全等。根据台州亿力电器有限公司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施的实际情况,对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在中小企业中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根据国内外PDM系统实施效果和运行状况,结合亿力电器有限公司的运营状况,选择适合该企业的PDM系统。通过调查问卷、会谈、查看以往数据等方式掌握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好企业的需求分析,制定PDM系统实施策略和拟定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实施方案。2、分析台州亿力电器有限公司的项目实施成效:改善了企业产品结构管理;便捷的企业产品数据的检索;加强了企业通用件、标准件的管理;通过产品数据分析,为后续ERP系统提供准确数据;快速,准确的产品报表输出;资源文档集中管理;规范产品图纸的更改管理过程;数据安全问题。可以认定该系统的实施是成功的。3、总结该项目实施的经验,我们发现以下各个方面工作使得该项目成功实施。首先要选择合适的PDM系统;其次是充分调研,掌握企业的需求;再接着是制定正确的实施策略和实施方案,正确的实施策略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保障;最后是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系统。通过以上的过程,一方面控制了实施系统的成本,另一方面在企业内最大化的发挥PDM系统的作用。目前,XTPDM系统在台州亿力电器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效果。该项目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于中小企业实施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侯守明[8](2010)在《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快速响应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划分愈加细致,制造企业竞争的焦点越来越集中于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企业要获取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其生产模式必将向大批量定制生产模式(Mass Customization, MC)转变。如何在数字化和网络环境下研究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设计重用、研究产品开发过程的执行与控制,以支持面向大批量定制的产品快速响应设计开发,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是现代设计技术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批量定制设计的角度考虑产品快速响应设计的实现问题,以数控机床产品的零部件设计为研究对象,研究机械产品快速响应设计实现的关键技术。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提出了面向MC的快速响应设计系统的概念,分析机械产品快速响应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实施策略,提出基于Teamcenter Engineering (TCEng)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施机械产品的快速响应设计,构建了快速响应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分析了其实现的关键技术及工作流程。(2)研究了基于主模型技术的产品族建模方法及其实现技术。针对快速响应设计过程中多级版本管理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面向协同的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产品配置版本管理模型;基于产品族GBOM (Generic Bill of Materials)结构和主模型技术,构建了产品的层次性参数化主模型,在UG NX平台实现了LM (Linear Motion)滚动导轨的变型设计与配置管理。(3)建立了面向产品快速响应设计的知识分类体系,采用RBR (Rule-based Reasoning)和CBR (Case-based Reasoning)集成的推理机制获取产品设计实例和规则知识,提出基于组合权重的非平权系数距离法的案例相似度计算模型,结合机床典型部件案例库的检索给出了应用实例。(4)根据典型机床产品快速设计的任务分解模型,提出了跨企业快速响应设计的任务分配策略,建立了变异设计的任务分配模型,实现了机床模块化设计从任务集合到人员集合的映射,从一定程度解决了快速响应设计过程中团队和任务的分配问题。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设计任务分配的时间、质量和成本因素,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实现了设计任务的最佳团队(人员)选择,很好地满足了快速响应设计任务分配的需求。(5)研究了基于XVL (eXtensible Virtual world description Language,可扩展的虚拟世界描述语言)的产品数据压缩技术,提出并建立了基于XVL共享模型的企业集成应用框架及流式传输方案。开发基于xvL技术的协同设计管理原型系统,实现了基于网络的三维模型协同批注及浏览。(6)探讨了基于TCEng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施机械产品快速响应设计的途径和方法,给出了部分应用实例。
许朋刚[9](2010)在《基于SOA的PLM异构BOM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目前,我国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已经很高,但由于技术壁垒和缺乏长期规划等原因,“信息孤岛”普遍存在,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随着制造行业逐渐进入个性化定制生产时代,系统整合,信息整合,决策支持,降低成本都成为制造企业生存和竞争之本。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企业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都在着手信息整合方案的研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作为现代制造业企业信息化重要工具,是继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客户关系管理(CRM, 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SC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之后的一种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经营战略,已经被预言为未来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方向。PLM提出之初,就已经将其凌驾于传统信息系统之上。面向服务架构(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概念的提出,以及对象管理组织(OMG)组织的PLMService2.0标准的推出,更加确定了PLM作为未来信息整合的唯一方案,如果说产品数据管理(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能缓解“信息孤岛”,那么基于SOA的PLM能彻底消除“信息孤岛”。论文首先通过对IBM提出了基于SOA的PLM体系框架介绍,旨在通过基于SOA的物料清单(BOM,Bill of materials)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重点解决分散在PD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 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 )/ERP等系统中BOM信息整合问题,并将该平台与基于SOA的PLM体系对接,成为PLM体系重要支撑模块。其次,阐述了BOM管理平台设计和实现,设计和实现过程体现出SOA的组件化、标准化、服务化三个特点,以小模块为组件,借鉴了PLM Service2.0标准,各组件单独开发,最后按“流程需求”进行组装,因业务不同,流程实现信息整合的效果也不一样,体现出按需管理,按需整合特点。BOM管理平台以重庆斯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基于SOA架构的BOM容器构建方法”专利为主要设计蓝本,加入自己创新,并结合该公司“STS转换套件(SOA Transmission Suit)”,实现了BOM数据漫游的功能,体现出跨系统,跨平台BOM联合解算和联合处理能力,解决了异构BOM信息整合问题。
胡燕华[10](2010)在《基于虚拟企业的PDM模型研究与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时代制造业的飞速发展,PDM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和应用。PDM技术作为一个集成平台,将CAD、CAE、CAPP等系统进行集成,使之不再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信息孤岛。虚拟生产作为当今盛行的先进生产模式之一,对PDM的产品数据管理范围提出了功能扩大的要求。本文针对以虚拟生产为主要生产模式的企业的运营特点,应用ASP.NET技术开发基于虚拟企业的PDM系统,旨在为PDM技术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做出探索。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虚拟企业的概念、特点和其运营模式,分析了传统的PDM系统不能满足虚拟企业需求的地方,提出了适合于虚拟企业环境下的PDM系统总模型。2)通过对企业PDM系统需求的深入分析,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了B/S三层结构的基于虚拟企业的PDM系统框架,提出了基于虚拟企业环境下PDM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结构。详细设计了基于虚拟企业PDM系统中“供应商选择管理模块、企业和其协作商之间的合同信息管理等模块”的功能、结构和运作过程。3)根据调研,分析出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最在乎的指标,并形成了满足企业需要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编程语言实现TOPSIS算法和熵值法的算法思想,结合ASP.NET技术解决了企业急需解决的供应商选择问题。4)提出了运用ASP.NET实现基于虚拟企业PDM系统功能的具体方法,并将C#、SQL语言等多种技术运用到PDM系统模块的开发中去,实现了合同数量、总金额、合同状态的统计等功能。5)运用数据库技术实现了PDM中供应商、协作商、项目和合同管理等各模块的关联操作,使系统真正实用、有效。本文的工作为将ASP.NET技术、供应商选择算法TOPSIS和熵值法思想运用到基于虚拟企业PDM系统开发作出了具体尝试,提出了解决方案,并给出了针对中小型企业发电机的产品数据管理的实例。
二、艾克斯特与美国PTC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艾克斯特与美国PTC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论文提纲范文)
(1)青岛英派斯软件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 |
2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概述 |
2.1 10Ps营销组合理论概述 |
2.2 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 |
2.2.1 市场预测 |
2.2.2 市场细分 |
2.2.3 目标市场的评估与选择 |
2.2.4 市场定位 |
2.3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
2.3.1 产品策略 |
2.3.2 价格策略 |
2.3.3 渠道策略 |
2.3.4 促销策略 |
3 青岛英派斯软件公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策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技术环境 |
3.2 竞争分析 |
3.2.1 软件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
3.2.2 行业竞争分析 |
3.2.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3 内部环境分析 |
3.3.1 英派斯软件公司资源分析 |
3.3.2 英派斯软件公司现行营销中的问题 |
3.4 SWOT分析 |
4 青岛英派斯软件公司产品的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确定 |
4.1 客户分析 |
4.1.1 客户的基本特征 |
4.1.2 影响客户购买的主要因素 |
4.1.3 客户的行业应用差异 |
4.1.4 客户购买能力预测 |
4.2 市场细分 |
4.3 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市场定位 |
5 青岛英派斯软件公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
5.1 产品策略 |
5.1.1 产品组合策略 |
5.1.2 产品服务策略 |
5.2 价格策略 |
5.3 促销策略 |
5.3.1 广告策略 |
5.3.2 市场活动策略 |
5.3.3 公共关系策略 |
5.3.4 政治权力策略 |
5.4 渠道策略 |
5.4.1 代理合作策略 |
5.4.2 网络营销策略 |
5.5 其他策略 |
5.5.1 人员策略 |
5.5.2 有形展示策略 |
5.5.3 服务过程策略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十年风雨话征程——访北京艾克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学顺(论文提纲范文)
执着燃情十年的动力 |
专精稳健发展的武器 |
借力双线并行的原则 |
做强正视发展的短板 |
(5)我国投资银行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风险投资发展的经济分析 |
第一节 风险投资兴起的经济解释 |
一、技术创新与技术风险规避 |
二、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风险控制 |
三、风险投资业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应对 |
第二节 风险投资业的兴起与发展 |
一、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
二、英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历史 |
三、德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简要回顾 |
四、日本风险投资发展的简要历程 |
五、台湾风险资本发展 |
第三节 风险投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
一、风险资本的组织结构与管理 |
二、风险投资资金来源 |
三、投资阶段和投资的行业结构 |
四、退出机制 |
第三章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制度分析 |
第一节 关于制度的若干理论 |
一、制度的含义及特征 |
二、制度的作用 |
三、制度的起源 |
第二节 中国风险投资的制度起源 |
一、风险投资制度的起源 |
二、风险投资业在我国的发展 |
三、中国风险投资起源的制度分析 |
第三节 中国风险投资的制度变迁 |
一、中国技术市场与风险投资的发展 |
二、科技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与风险投资的发展 |
第四节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
一、中国风险投资制度变迁的类型 |
二、中国风险投资制度的路径依赖 |
三、中国风险投资的特殊性 |
第四章 我国投资银行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 |
第一节 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需要现代投资银行的参与 |
一、我国风险投资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
二、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需要现代投资银行 |
第二节 我国投资银行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的必要性 |
一、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创新需求 |
二、我国投资银行自身的经营面临巨大挑战 |
第三节 我国投资银行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的可行性 |
一、投资银行推进风险投资具有一定的优势 |
二、投资银行更具有开展风险投资的条件 |
三、中小企业的成长为投资银行发展风险投资业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
四、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必将形成 |
第五章 我国投资银行风险投资的组织模式 |
第一节 风险投资组织模式发展的经济解释 |
第二节 风险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 |
一、国外风险投资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 |
二、各国风险投资的组织模式比较 |
第三节 我国投资银行风险投资的组织模式选择 |
一、风险投资的合伙制组织模式 |
二、我国投资银行采用合伙制风险投资模式的现实障碍 |
三、投资银行发展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 |
第六章 投资银行在风险投资中的代理风险控制 |
第一节 投资银行在风险投资中面临的代理问题 |
一、风险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代理问题 |
二、风险投资中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 |
第二节 风险投资代理问题模型 |
一、风险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代理问题分析 |
二、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分析 |
第三节 投资银行风险投资中应设立的风险控制制度 |
一、风险投资公司投资者与运作者之间的风险控制制度 |
二、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创业者之间的风险控制制度 |
第七章 投资银行风险投资的项目评估 |
第一节 风险投资项目评估的基本过程 |
一、风险投资公司项目投资原则 |
二、项目初选 |
三、项目审慎调查 |
四、项目综合评价 |
第二节 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式 |
一、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二、风险投资项目综合评价模式 |
第三节 风险投资项目定价方法 |
一、期末价值贴现法 |
二、贴现现金流法 |
三、期权定价法 |
四、三种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四节 投资银行风险投资项目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
一、投资银行风险投资项目选择的侧重点 |
二、风险企业的管理者素质 |
三、成长型项目的财务状况 |
四、项目交易价格的合理确定 |
第八章 投资银行风险投资的交易设计与投资管理 |
第一节 风险投资工具的选择 |
一、普通股 |
二、普通债券 |
三、优先股 |
四、可转换债券 |
五、可认购股票债券 |
第二节 风险投资契约设计 |
一、风险投资契约的基本内容 |
二、风险投资契约体系设计 |
第三节 风险企业的治理结构安排 |
一、风险投资企业权利的非对称性 |
二、风险投资企业的控制权转移模型 |
三、投资银行风险企业治理机制建议 |
第四节 投资后管理 |
一、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内容 |
二、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基本方式 |
三、参与风险投资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
第九章 投资银行风险投资的退出 |
第一节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概述 |
一、退出机制在风险投资中的意义 |
二、风险投资的退出战略选择 |
第二节 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途径 |
一、风险企业首次公开发行 |
二、风险企业并购 |
三、风险企业回购 |
四、风险企业清算 |
第三节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环境分析 |
一、经济体制环境 |
二、产权制度环境 |
三、资本市场环境 |
四、政策法规环境 |
五、中介服务环境 |
第四节 风险投资的退出决策 |
一、退出方式和时机的决策 |
二、风险投资退出程度的决策 |
三、退出控制权的决策 |
第五节 投资银行风险投资的退出战略设计 |
一、投资前协议阶段的退出战略设计 |
二、投资后跟踪管理阶段的战略设计 |
三、退出实施阶段的战略设计 |
四、明确自身定位,灵活运用多种退出方式 |
第十章 结束语 |
一、投资银行成立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模式 |
二、投资银行风险投资中的代理风险控制 |
三、投资银行风险投资的项目评估 |
四、投资银行风险投资的交易设计与投资管理 |
五、投资银行风险投资的退出 |
附录 国内风险投资公司调查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6)基于Pro/INTRALINK的中小企业PDM系统实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和附表清单 |
1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1.2 PDM概述 |
1.2.1 PDM的定义 |
1.2.2 PDM的发展现状 |
1.2.3 PDM的发展趋势 |
1.3 中小企业PDM的应用 |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1.4.1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4.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3 论文的创新点 |
2 PDM系统的简介 |
2.1 PDM系统的体系结构 |
2.2 PDM系统主要功能 |
2.2.1 电子仓库和文档管理功能 |
2.2.2 工作流和过程管理功能 |
2.2.3 产品结构和配置管理功能 |
2.2.4 零件分类管理和检索功能 |
2.2.5 项目管理功能 |
2.2.6 系统定制和集成工具 |
2.3 PDM系统实现的几项支撑技术 |
2.3.1 数据库相关技术 |
2.3.1.1 关系数据库 |
2.3.1.2 结构化查询语言 |
2.3.1.3 面向对象数据库 |
2.3.2 客户机/服务器技术 |
2.3.3 邮件和传输技术 |
2.4 Pro/INTRALINK系统简介 |
2.4.1 Pro/INTRALINK的体系结构 |
2.4.2 Pro/INTRALINK软件平台 |
2.4.3 Pro/INTRALINK的特点 |
2.5 本章小结 |
3 中小企业PDM系统应用实施的技术和方法 |
3.1 中小企业PDM应用实施的目标 |
3.2 中小企业应用实施PDM系统的步骤 |
3.3 中小企业PDM系统应用实施工作的关键点 |
3.4 中小企业PDM系统应用实施中信息模型的建立方法 |
3.4.1 人员管理模型 |
3.4.2 工作流程管理模型 |
3.4.3 产品对象的数据模型 |
3.4.4 产品结构和配置管理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Pro/I的中小企业行星齿轮自动变速箱设计的产品数据管理方案和方法 |
4.1 软硬件配置及网络架构 |
4.2 Pro/INTRALINK的安装 |
4.3 Pro/INTRALINK与Pro/ENGINEER之间的配置 |
4.3.1 Pro/INTRALINK中配置Pro/ENGINEER |
4.3.2 Pro/ENGINEER中配置Pro/INTRALINK |
4.4 行星齿轮自动变速箱的结构设计 |
4.5 基于Pro/I的行星齿轮自动变速箱设计的具体数据管理方法 |
4.5.1 文件夹的建立 |
4.5.2 用户和组的建立 |
4.5.3 发放程序和发放级别 |
4.5.4 角色权限的分配 |
4.5.5 对象类型定义 |
4.6 Pro/INTRALINK系统其它相关的操作应用 |
4.6.1 对象的查看 |
4.6.2 Pro/INTRALINK的消息传递机制 |
4.6.3 Pro/INTRALINK的并行协同机制 |
4.6.4 材料单报表 |
4.6.5 数据库的自动备份与恢复 |
4.7 使用Pro/INTRALINK进行产品数据管理的原则 |
4.8 本章小结 |
5 基于Pro/I的中小企业PDM系统二次开发技术概述 |
5.1 Pro/TOOLKIT应用程序开发技术 |
5.1.1 Pro/TOOLKIT工作模式 |
5.1.2 Pro/TOOLKIT应用程序开发过程 |
5.1.2.1 源文件的编写 |
5.1.2.2 程序的编译与连接 |
5.1.2.3 应用程序的注册 |
5.2 使用Pro/INTRALINK Toolkit进行二次开发时的一些问题 |
5.2.1 使用VC++连接Pro/INTRALINK本地数据库 |
5.2.2 PDMLDBStartTransaction和PDMLDBCommitTransaction函数的使用 |
5.2.3 如何设置Workspace中对象的目标文件夹 |
5.2.4 将文件自动检入到公共空间 |
5.2.5 Pro/INTRALINK Toolkit函数返回错误时的处理 |
5.2.6 Pro/INTRALINK中的对象属性的获得 |
5.3 本章小结 |
6 结束语 |
6.1 工作总结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中小企业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背景 |
1.1.2 意义 |
1.2 PDM 的概述 |
1.2.1 国内外PDM 的发展现状 |
1.2.2 PDM 的发展阶段 |
1.3 课题任务和内容 |
1.3.1 任务 |
1.3.2 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亿力电器有限公司现状和需求分析 |
2.1 亿力电器有限公司的现状 |
2.1.1 生产现状 |
2.1.2 人员组织 |
2.1.3 标准化 |
2.1.4 资料管理 |
2.1.5 开发部门 |
2.1.5.1 图纸信息 |
2.1.5.2 报表信息 |
2.1.5.3 技术文件更改管理 |
2.1.5.4 其他电子资料信息 |
2.1.6 模具部门 |
2.2 企业存在的问题 |
2.3 需求分析 |
2.4 PDM 软件的选型原则 |
2.5 PDM 软件的选型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亿力电器有限公司PDM 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亿力电器有限公司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 |
3.1.1 硬件结构 |
3.1.2 软件结构 |
3.2 亿力电器有限公司产品编码的实现 |
3.2.1 编码在PDM 系统中的作用 |
3.2.2 编码结构 |
3.2.3 信息编码的方法 |
3.2.4 产品编码具体实现 |
3.3 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
3.3.1 数据库设计的一般过程 |
3.3.2 数据库设计 |
3.3.2.1 物理设计 |
3.3.2.2 表格设计 |
3.4 其他相关技术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亿力电器有限公司PDM 系统技术方案 |
4.1 图文档管理模块 |
4.2 设计管理模块 |
4.3 设计更改过程管理模块 |
4.4 产品配置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PDM 系统的实施和成效分析 |
5.1 PDM 系统实施策略 |
5.2 PDM 系统实施过程 |
5.2.1 部门范围 |
5.2.2 项目小组成员及分工 |
5.2.3 实施进度表与项目控制 |
5.2.4 项目培训 |
5.3 PDM 系统实施效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快速响应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点 |
1.1.2 大批量定制生产和快速响应设计 |
1.2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快速响应设计基本原理 |
1.2.1 大批量定制生产的技术体系 |
1.2.2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开发设计技术 |
1.2.3 实施快速响应设计的基本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快速响应设计技术研究现状 |
1.3.2 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课题来源 |
1.4.1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1.4.2 课题来源 |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论文实施技术路线 |
第2章 快速响应设计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
2.1 面向MC的产品快速响应设计实施策略 |
2.1.2 快速响应设计的开发对象 |
2.1.3 机械产品快速响应设计的内容和实施策略 |
2.2 面向MC的产品快速设计系统的概念 |
2.2.1 快速响应设计系统的概念 |
2.2.2 产品快速响应设计系统的功能需求 |
2.3 面向MC的产品快速响应设计系统的构建 |
2.3.1 快速响应设计系统的支撑平台 |
2.3.2 快速响应设计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 |
2.3.3 快速响应设计系统的框架体系结构 |
2.3.4 快速响应设计系统的技术体系结构 |
2.4 面向MC的快速响应设计系统工作流程及关键技术 |
2.4.1 系统工作流程 |
2.4.2 关键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快速响应设计中的产品族变型设计方法研究 |
3.1 产品族变型设计方法概述 |
3.1.1 面向产品族的变型设计 |
3.1.2 常见的产品变型设计方法 |
3.1.3 产品族变型设计关键技术 |
3.2 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产品配置版本管理模型研究 |
3.2.1 版本管理的研究现状 |
3.2.2 多色集合理论 |
3.2.3 协同环境下的版本配置多级管理体系 |
3.2.4 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版本配置管理模型 |
3.2.5 版本配置管理模型的实现 |
3.2.6 小结 |
3.3 面向设计资源重用的产品族建模方法研究 |
3.3.1 可重用设计资源库的建立及优化 |
3.3.2 可重用产品族零部件的建模方法 |
3.4 基于UG/NX的产品族变型设计实现技术 |
3.4.1 基于NX/Open的零部件参数化开发流程 |
3.4.2 产品零部件族的三维参数化建模 |
3.4.3 LM导轨变型设计与配置管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KBE的设计实例库构建技术研究 |
4.1 KBE基本知识 |
4.1.1 KBE的概念 |
4.1.2 KBE技术研究现状 |
4.1.3 基于KBE的产品设计 |
4.1.4 KBE系统的关键技术 |
4.2 基于KBE的快速响应设计知识库构建 |
4.2.1 功能需求 |
4.2.2 而向产品快速设计的知识分类 |
4.2.3 产品快速响应设设计的知识获取技术 |
4.2.4 产品案例知识库推理机制研究 |
4.3 面向产品快速设计的实例库智能检索 |
4.3.1 产品三维实例库的建立 |
4.3.2 实例相似度计算 |
4.3.3 实例库检索计算实例 |
4.4 面向快速响应设计的KBE知识库系统的开发 |
4.4.1 基于KBE的产品数字化建模流程 |
4.4.2 KBE与CAX的融合 |
4.4.3 基于UG/KF创建零部件实例库 |
4.4.4 机床典型零部件KBE系统的开发构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快速响应设计过程的任务分配模型 |
5.1 快速响应协同设计的过程管理 |
5.1.1 产品协同开发过程管理概述 |
5.1.2 基于项目管理的快速产品设计过程管理模型 |
5.1.3 快速响应协同设计过程管理的任务分解与分配 |
5.2 快速响应设计的任务分解建模 |
5.2.1 快速响应设计任务分解方法及原则 |
5.2.2 机床产品快速设计任务分解模型 |
5.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任务分配模型研究 |
5.3.1 快速响应设计的任务分配模型 |
5.3.2 设计任务分配的模糊层次分析法 |
5.3.3 应用实例 |
5.4 快速响应协同设计的任务规划的体系结构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XVL的模型共享及协同批注技术研究 |
6.1 三维模型共享的产品数据交换技术研究 |
6.2 XVL数据压缩技术研究 |
6.2.1 XVL简介 |
6.2.2 XVL系列软件的组成和功能 |
6.2.3 XVL的数据转换技术研究 |
6.3 基于XVL技术的产品三维模型共享及网络传输 |
6.3.1 产品三维数据格式的转换 |
6.3.2 基于XVL共享模型的企业集成应用框架 |
6.3.3 基于XVL的三维数据网络传输模型 |
6.3.4 基于XVL的3D数据流式传输 |
6.4 基于XVL共享模型的实时协同批注过程管理 |
6.4.1 协同批注总体流程 |
6.4.2 同步协同批注过程模型 |
6.4.3 协同批注的应用共享机制 |
6.4.4 协同批注系统的体系结构 |
6.4.5 应用实例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PLM平台实施快速响应设计的应用研究 |
7.1 快速响应设计实施的PLM集成平台选择 |
7.1.1 PLM平台的基本功能 |
7.1.2 PLM平台的选择 |
7.2 TCEng软件的安装与配置 |
7.2.1 TCEng软件功能介绍 |
7.2.2 安装与配置 |
7.3 基于TCEng的产品快速响应设计实施 |
7.3.1 基于PLM实施快速响应设计的层次分析 |
7.3.2 基于TCEng实施快速响应设计的主要工作 |
7.3.3 实施经验总结 |
7.4 基于TCEng的产品快速响应设计部分实例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作者简介 |
(9)基于SOA的PLM异构BOM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来源 |
1.1.3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PLM 研究现状及产品介绍 |
1.2.2 BOM 整合及产品介绍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SOA 架构下 PLM 体系框架 |
2.1 SOA 定义及实现原则 |
2.1.1 SOA 定义 |
2.1.2 SOA 实现原则 |
2.2 SOA 实现基本技术 |
2.2.1 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简介 |
2.2.2 Web 服务 |
2.2.3 Web 服务描述语言(WSDL) |
2.2.4 UDDI 介绍 |
2.3 基于SOA 的PLM 框架 |
2.3.1 产品生命周期发展演化 |
2.3.2 PLM 框架及其域的划分 |
2.3.3 PLM 规程与SOA |
2.3.4 用于PLM 的SOA 集成架构 |
2.3.5 用于PLM 的SOA 的体系结构模式 |
2.4 本章小结 |
3 BOM 管理平台介绍及设计 |
3.1 BOM 管理平台与PLM |
3.2 产品生命周期中BOM 定义及其演化过程 |
3.2.1 物料清单(BOM)定义 |
3.2.2 PLM 体系中BOM 的演化过程 |
3.3 BOM 管理平台中BOM 分类 |
3.3.1 父子结构 |
3.3.2 编码结构 |
3.3.3 虚拟目录分类(字段分类) |
3.4 BOM 管理平台建立过程 |
3.4.1 基于SOA 架构的BOM 容器构建方法简介 |
3.4.2 BOM 管理平台模块划分 |
3.5 BOM 管理平台数据设计 |
3.5.1 BOM 管理平台数据模型设计 |
3.5.2 基本术语概念 |
3.5.3 数据库设计 |
3.6 BOM 管理平台模块设计 |
3.6.1 公共模块设计 |
3.6.2 解算规则模块设计 |
3.6.3 生成规则模块设计 |
3.6.4 私有属性配置模块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4 BOM 管理平台实现 |
4.1 开发环境搭建 |
4.1.1 开发(测试)服务器搭建 |
4.1.2 开发(客户端)环境搭建 |
4.2 BOM 管理平台对象管理模块实现 |
4.2.1 编码结构BOM 对象定义流程 |
4.2.2 虚拟目录分类(字段分类)对象定义流程 |
4.3 解算规则管理模块实现 |
4.4 对象展示模块实现 |
4.5 生成规则模块实现 |
4.6 BOM 管理平台数据实现 |
4.6.1 数据库平台搭建 |
4.6.2 中间数据层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5 BOM 管理平台功能测试及其实际效用分析 |
5.1 BOM 对象定义流程测试 |
5.1.1 编码结构对象定义流程 |
5.1.2 虚拟目录分类对象定义流程 |
5.2 对象展示流程测试 |
5.3 生成规则模块测试 |
5.4 BOM 数据漫游场景测试及其实际效用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及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目录 |
(10)基于虚拟企业的PDM模型研究与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发展趋势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章节安排 |
第2章 基于虚拟企业的PDM 模型研究 |
2.1 传统的PDM 系统在企业运用中的瓶颈 |
2.1.1 传统PDM 的体系结构 |
2.1.2 传统PDM 系统的应用瓶颈 |
2.2 虚拟企业对PDM 系统的需求 |
2.2.1 虚拟企业的相关概述 |
2.2.2 虚拟企业对PDM 系统的需求 |
2.3 基于虚拟企业PDM 系统模型 |
2.4 基于虚拟企业的PDM 功能模块划分 |
2.4.1 传统的PDM 系统的功能模块 |
2.4.2 在传统PDM 系统中新增加的功能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
3.1 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 |
3.2 选择供应商的TOPSIS 算法和熵值法 |
3.2.1 TOPSIS 算法和熵值法结合选择供应商的原理 |
3.2.2 算法实例验证 |
3.2.3 算法的代码实现 |
3.3 ASP.NET 技术研究 |
3.3.1 .NET 框架(.NET Framework)简介 |
3.3.2 ASP.NET 技术优势 |
3.3.3 ASP.NET 的控件技术 |
3.3.4 数据库访问技术ADO.NET |
3.3.5 ASP.NET 的常用对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虚拟企业PDM 系统的构建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1.1 系统操作角色 |
4.1.2 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 |
4.2 系统的体系结构分析、设计 |
4.2.1 系统的体系结构分析 |
4.2.2 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
4.3 子系统的流程设计 |
4.3.1 供应商选择管理模块的流程设计 |
4.3.2 合同管理子模块流程设计 |
4.4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4.4.1 概念结构设计 |
4.4.2 数据表的逻辑结构 |
4.4.3 数据表之间的关系模型 |
4.4.4 数据结构与程序之间的关系 |
4.5 系统设计步骤和开发过程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虚拟企业的PDM 原型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
5.1.1 IIS 服务器 |
5.1.2 Visual Studio 2005 平台 |
5.1.3 C#编程语言 |
5.1.4 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简介 |
5.2 系统开发环境安装及配置 |
5.2.1 服务器安装配置 |
5.2.2 系统开发平台安装配置 |
5.3 原型系统实现 |
5.3.1 系统总体布局的实现 |
5.3.2 供应商选择管理模块实现 |
5.3.3 合同管理模块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艾克斯特与美国PTC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岛英派斯软件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宁中梁. 北京交通大学, 2009(12)
- [2]制造业软件年终大盘点[J]. 陈强. 软件世界, 2009(01)
- [3]十年风雨话征程——访北京艾克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学顺[J]. 崔荣会,孟杰.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4(08)
- [4]业界动态[J]. 陈苑.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2001(12)
- [5]我国投资银行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D]. 安红军. 复旦大学, 2005(07)
- [6]基于Pro/INTRALINK的中小企业PDM系统实施技术研究[D]. 薛会玲. 郑州大学, 2012(02)
- [7]中小企业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实施研究[D]. 陈佳.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7)
- [8]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快速响应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侯守明. 东北大学, 2010(06)
- [9]基于SOA的PLM异构BOM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D]. 许朋刚. 重庆大学, 2010(03)
- [10]基于虚拟企业的PDM模型研究与系统开发[D]. 胡燕华. 江苏科技大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