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83生物活性饲料蛋白饲喂生长肥猪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帅[1](2021)在《稻谷部分副产物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仔鹅上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通过饲养试验、代谢试验以及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了稻谷部分副产物的饲料营养价值和在鹅饲粮中的应用,并重点研究了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鹅的促生长机制,以期为稻谷副产物在仔鹅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1.米糠粕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在仔鹅饲粮中的应用研究本试验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了米糠粕的营养成分,通过代谢试验(强饲法)测定了米糠粕的鹅代谢能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并结合28~70日龄肉用仔鹅的饲养试验,综合评定了米糠粕的营养价值。饲养试验选取300只健康的体重接近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试验Ⅰ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Ⅱ、Ⅲ、Ⅵ、Ⅴ组分别使用10%、20%、30%和40%的米糠粕配制的饲粮。试验期为42天。结果表明:(1)米糠粕的总能为15.37 MJ/kg,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分别为 89.66%、16.56%、1.47%、7.57%、10.62%、0.99%和1.86%。米糠粕在鹅中的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分别为8.17 MJ/kg和8.95 MJ/kg。鹅对米糠粕中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钙和磷的利用率分别为 37.50%、54.80%、47.94%、31.00%、28.93%和 23.00%。(2)与饲粮中不使用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30%和40%的米糠粕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体重和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与饲粮中使用10%的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40%的米糠粕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体重和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3)与饲粮中不使用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30%和40%的米糠粕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胸肌率(P<0.05);饲粮中使用40%的米糠粕显着提高了70日龄鹅的腿肌率(P<0.05)。(4)与饲粮中不使用米糠粕和使用10%的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20%、30%和40%的米糠粕显着提高了 70日龄鹅的腺胃指数(p<0.05)。(5)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血清生化指标、体尺性状、肉品质、血清抗氧化以及肠道组织形态无显着影响(P>0.05)。在本试验的条件下,为了避免米糠粕对鹅产生负面影响,建议饲粮中使用的米糠粕含量不超过20%。2.碎米的饲料营养价值及在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本试验通过化学法测定了碎米的营养成分,并结合28~70日龄扬州鹅仔鹅的饲养试验,研究了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28~70日龄扬州鹅的影响。饲养试验选取健康的体重接近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24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基础饲粮),BR25、BR50、BR75和BR100组分别使用25%、50%、75%和100%的碎米替代基础饲粮中的玉米。结果表明:(1)本试验所用碎米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分别为 87.59%、8.13%、1.79%、0.36%、0.01%和 0.07%;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分别为0.27%、0.15%、0.65%、0.21%、0.18%、0.31%、0.70%、0.41%和0.40%。(2)饲粮中使用50%和75%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28~42日龄鹅的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42~56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与饲粮中使用25%的碎米替代玉米相比,饲粮中使用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 42~56日龄鹅的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50%、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56~70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50%、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3)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脚蹼和喙颜色的评分(评分越高,颜色越黄)(P<0.05);饲粮中使用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肝脏和腹脂的黄度值(P<0.05);饲粮中使用75%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提高了70日龄鹅腿肌的pH值(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腿肌率(P<0.05)。(5)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70日龄鹅的体尺性状、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和肠道组织形态无显着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鹅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着影响,但是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会降低鹅的采食量、裸皮颜色和肝脏、脂肪的颜色。在本试验的条件下,28~70日龄鹅的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的最佳替代量为75%。3.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在仔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70日龄仔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的体重接近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192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玉米高蛋白质组、玉米低蛋白质组、碎米高蛋白质组、碎米低蛋白质组;高蛋白组饲粮的能蛋比为72.7,低蛋白质饲粮的能蛋比为85.8),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试验期为42天。结果表明:(1)与使用玉米低蛋白质和碎米高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饲喂鹅碎米低蛋白质饲粮显着提高了 70日龄鹅的体重和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与使用玉米低蛋白质和碎米高蛋白质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玉米高蛋白质和碎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显着提高了 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2)与使用玉米高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玉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和碎米高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显着降低了 70日龄鹅的腿肌率(P<0.05)。(3)与使用玉米高蛋白质和玉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碎米高蛋白质和碎米蛋白质饲粮饲喂鹅显着降低了 70日龄鹅肝脏和腹脂的黄度值(P<0.05)。与使用玉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碎米高蛋白质和碎米低蛋白质饲粮饲喂鹅显着降低了 70日龄鹅胸肌的黄度值(P<0.05)。(4)不同处理组之间70日龄鹅的脏器指数、肠道长度、肠道重量、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肠道组织形态无显着差异(P>0.05)。4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70日龄仔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分组同第四章)。研究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间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无显着差异(P>0.05)。各处理组间盲肠中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碎米低蛋白组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其他处理组。在属水平上,碎米低蛋白组的罗姆布茨菌属丰度最高。(2)通过LEfSe分析,4个处理组一共检测到7种具有统计差异的生物标志物,其中碎米低蛋白组罗姆布茨菌属和消化球菌科影响最大。(3)与之前的生长性能结合分析,表明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通过提高厚壁菌门丰度、罗姆布茨菌属水平和消化链球菌科水平提高了鹅的生长性能。5基于LC-MS/MS分析的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肠道食糜代谢组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70日龄仔鹅十二指肠和盲肠食糜代谢组的影响(试验分组同第四章)。研究结果表明:(1)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盐酸硫胺素、泛酸、鸟苷酸、肾上腺素、L-胱硫醚、烟酸、乙酰羟色胺、肌酸、4-酮维生素A、原卟啉、次黄嘌呤、亚油酸、焦磷酸盐、葵酸、月桂酸、芥子酸等16种代谢产物;显着下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阿吗碱、牛磺胆酸、胆绿素、雌三醇、肌肽、柑橘查尔酮、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盐、硫酸牛磺胆酸盐、孕烯醇酮、胆红素、柠檬酸等12种代谢产物。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主要有维生素、氨基酸、脂类、和胆固醇代谢的变化。参与维生素代谢的物质均为上调的代谢物,包括盐酸硫胺素、泛酸、烟酸、4-酮维生素A;参与氨基酸代谢的物质中上调的代谢物包括L-胱硫醚、乙酰羟色胺、肌酸,下调的代谢物有肌肽;参与脂类代谢的物质均为上调的代谢物,包括亚油酸、葵酸、月桂酸和芥子酸;参与胆固醇代谢的物质均为下调的代谢物,包括牛磺胆酸、雌三醇、硫酸牛磺胆酸盐、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盐、孕烯醇酮和胆红素。此外,参与核苷酸代谢的物质有鸟苷酸和次黄嘌呤,均为上调代谢物;参与能量代谢的物质包括焦磷酸盐(上调)和柠檬酸(下调)。(2)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7-甲基黄嘌呤、咖啡因和尿囊酸;显着下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硫鸟嘌呤和庚二酸。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主要有核苷酸代谢和维生素代谢,其中参与核苷酸代谢的代谢产物中上调的代谢物有7-甲基黄嘌呤、咖啡因和尿囊酸,下调的代谢物为硫鸟嘌呤。参与维生素代谢的下调代谢物为庚二酸。(3)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硫胺素代谢、泛酸和乙酰辅酶A生物合成、维生素消化和吸收、嘌呤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视黄醇代谢亚油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显着下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牛磺酸与低牛磺酸代谢、胆汁分泌、胆固醇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卵巢类固醇生成、胆固醇的合成和分泌、皮质醇的合成和分泌、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及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4)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咖啡因代谢和嘌呤代谢;显着下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生物素代谢。(5)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邻甲酚、黄曲霉毒素M1、尸胺、4-酮维生素A和磷酰乙醇胺;显着下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阿吗碱、脱氧鸟苷、鸟嘌呤、醛固酮和法尼基焦磷酸。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主要有氨基酸、胆固醇和核苷酸代谢的变化。参与氨基酸代谢的上调代谢产物有尸胺和4-酮维生素A;参与胆固醇代谢的下调代谢物有醛固酮和法尼基焦磷酸;参与核苷酸代谢的下调产物有阿吗碱、脱氧鸟苷和鸟嘌呤。此外,碎米低蛋白饲粮还引起了脂类代谢产物磷酰乙醇胺的上调。(6)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为羟脯氨酸;显着下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为L-抗坏血酸、吲哚、脱氧鸟苷、S-腺苷甲硫氨酸和N-乙酰神经氨酸。这些代谢产物参与的代谢通路为氨基酸代谢的变化。参与氨基酸代谢的上调代谢产物有羟脯氨酸,下调的代谢产物有吲哚、S-腺苷甲硫氨酸和N-乙酰神经氨酸。此外,碎米低蛋白组饲粮还引起了维生素代谢产物L-抗坏血酸的下调和核苷酸代谢产物脱氧鸟苷的下调。(7)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赖氨酸降解、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和鞘脂信号通路;显着下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类固醇生物合成、固醇酮的合成和分泌、固醇酮调节的钠离子重新吸收、类固醇生物合成和萜类骨架生物合成。(8)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显着下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维生素消化和吸收、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质消化和吸收、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米糠粕是一种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较高的饲料原料,在饲粮中使用不超过20%的米糠粕对鹅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体尺性状、肉品质和肠道组织形态不会产生负面影响。(2)碎米的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其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比玉米的含量高。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鹅的生长性能、体尺性状、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和肠道组织形态均无不良影响,并且饲粮中使用75%的碎米替代玉米还能降低鹅的料重比。(3)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能够提高仔鹅的生长性能,其原因与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能够增加盲肠厚壁菌门、罗姆布茨菌属和消化菌科的丰度有关。(4)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能够引起十二指肠和盲肠氨基酸、脂类、核苷酸和胆固醇等代谢途径的改变,这也是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提高仔鹅生长性能的重要原因。
王少英[2](2021)在《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随着禁抗令的实施,商品肉猪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势必会受到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营养手段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CM)是一种健康绿色的中草药,富含虫草素、虫草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能改善动物饲料的适口性,有利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机体健康,是一种良好的饲料添加剂来源。本试验将160头体况良好、体重为36.83±0.06 kg的育肥猪分成两组,每组5个重复。两组均饲喂相同的基础日粮,在其中一组基础日粮中添加300 mg/kg的蛹虫草粉(蛹虫草组),研究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饲喂结束后,采集育肥猪血液获取血清并进行屠宰,测得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相关指标,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可以改善育肥猪的胴体性能,对促进育肥猪的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从胴体性能上看,蛹虫草饲料添加剂显着降低了育肥猪的屠宰背膘(P<0.05),提高了屠宰率(P<0.05),其中蛹虫草组猪屠宰后全胴体重比对照组高了2.72%。蛹虫草饲料添加剂还增加了育肥猪的经济效益,平均每头猪提高了纯利润67.73元。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蛹虫草饲料添加剂显着提高了猪血清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的浓度(P<0.05),降低了谷草转氨酶浓度(P<0.05),极显着提高了碱性磷酸酶的浓度(P<0.01)。2.蛹虫草饲料添加剂能改善猪肉品质。通过测定育肥猪的常规肉品质发现,蛹虫草饲料添加剂显着提高了猪背最长肌的红度值和大理石纹评分(P<0.05),显着降低了剪切力(P<0.05),表明蛹虫草可以改善育肥猪肉色和嫩度。蛹虫草饲喂的猪肌肉中肌纤维面积显着变小(P<0.05),My HC-I型慢肌纤维mRNA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说明蛹虫草可能通过促进氧化型肌纤维的转化改善了肉质。另外,蛹虫草饲料添加剂显着提高了育肥猪肌肉中酪氨酸及总风味氨基酸的含量(P<0.05),提高了必需氨基酸的评分,极显着增加了猪背最长肌中肌苷酸的含量(P<0.01)。3.蛹虫草饲料添加剂能够促进育肥猪皮下脂肪的脂解从而降低背膘,并且提高了育肥猪肌肉的抗氧化性。蛹虫草饲料添加剂改变了育肥猪的脂肪酸组成,其中背最长肌中硬脂酸(C18:0)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亚麻酸(C18:3n-3)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蛹虫草组猪皮下脂肪细胞体积也显着变小(P<0.05)。蛹虫草组猪皮下脂肪中脂解基因Leptin、ATGL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而肌肉中成脂相关基因PPARγ、SCD和脂解基因ATGL、HSL、和LPL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除此之外,蛹虫草组猪肉中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浓度显着升高(P<0.05)。综上,蛹虫草饲料添加剂能够降低育肥猪的背膘,提高屠宰率,提高养殖场经济效益;可以改善育肥猪的肉色和嫩度,提升猪肉中的鲜味物质肌苷酸以及部分风味氨基酸水平;能够改变脂肪酸组成,增强肌肉的抗氧化性,进一步改善肉品质。因此,蛹虫草饲料或可为生猪养殖开发更好的营养模式和饲养策略提供新思路。
郝丽红[3](2020)在《新型乳酸菌发酵饲料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猪肉是我国肉类消费的主体,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大众对肉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而氧化作为限制肉类产品质量和可接受性的因素,在调节肉类的颜色、味道和营养价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营养调控,以使猪肉保持适当的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同时使肌肉不易发生脂质氧化,为人类提供优质肉类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日粮中存在抗营养因子,影响饲料原料的利用率。研究表明,饲料经微生物发酵后抗营养因子含量降低,小肽等小分子物质含量增加,同时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含量丰富,更有利于提高动物机体的健康水平。本研究旨在筛选具有抗氧化能力的乳酸菌,随后与芽孢杆菌配伍发酵玉米豆粕复合饲料,探究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以及风味物质的影响。在明确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肉品质改善作用的基础上,初步揭示饲料经微生物发酵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进一步以乳酸菌为切入点,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其体内抗氧化能力,解析发酵饲料改善肉品质的可能机制,为通过营养手段调控猪肉品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具有体外抗氧化能力的乳酸菌的筛选本研究通过过氧化氢耐受能力初筛以及自由基清除能力复筛,旨在筛选具有优良抗氧化能力乳酸菌菌株。研究发现,(1)有四株乳酸菌31-2、ZJUAF-4、35-3、36-1的过氧化氢耐受能力较强,表现为生长状况几乎不受过氧化氢浓度变化的影响;进而通过比较这四株乳酸菌对超氧阴离子、DPPH以及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复筛得到ZJUAF-4,为具有优良抗氧化能力最优菌株。(2)进一步分析ZJUAF-4的抗氧化能力,发现ZJUAF-4具有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同时可产生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E、维生素C以及谷胱甘肽。(3)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鉴定发现,ZJUAF-4为戊糖片球菌。2.ZJUAF-4联合芽孢杆菌BS12发酵饲料的制备及其在育肥猪上的应用采用戊糖片球菌ZJUAF-4和芽孢杆菌BS12协同发酵饲料,探究该发酵饲料在育肥猪上的应用。在实验1中,600头育肥猪(杜×长×大),平均初始体重90.53±0.75 kg,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置4个重复,同时每个重复包含50头育肥猪(公母各半)。处理1为基础日粮(对照组);处理2以5%的发酵饲料等氮替代基础日粮中的米糠;处理3以10%的发酵饲料等氮替代基础日粮中米糠和米糠粕。实验周期为39天,实验结束后,统计各组生长性能,同时每组随机选取5头平均体重为124.50±2.15 kg的育肥猪屠宰取样。为了验证发酵饲料的应用效果,开展第二次养殖实验,在实验2中,将400头育肥猪(杜×长×大),平均初始体重89.54±0.61 kg,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置4个重复,同时每个重复包含25头猪(公母比例基本一致)。处理1为基础日粮(对照组);处理2以2%的发酵饲料等氮替代基础日粮中的米糠;处理3以4%的发酵饲料等氮替代基础日粮中的米糠;处理4以8%的发酵饲料等氮替代基础日粮中米糠和米糠粕。实验周期为35天,实验结束后,统计各组生长性能,同时每组随机选取12头平均体重为120.52±0.33 kg的育肥猪屠宰取样。研究发现:(1)日粮中添加发酵饲料显着提高育肥猪日增重(P<0.05),降低料重比(P<0.05),显着提高粗蛋白、干物质、粗脂肪、磷以及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P<0.05),进而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2)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发酵饲料显着提高育肥猪肌肉肉色、嫩度、系水力,以及肌内脂肪含量(P<0.05),从而提高肉品质。(3)风味物质分析发现,日粮中添加发酵饲料显着提高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亚油酸、油酸、亚麻酸)在肌肉中的积累(P<0.05);显着提高猪肉中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和必需氨基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的含量(P<0.05);显着提高猪肉中醇类物质(异辛醇、壬醇),醛类物质(壬醛、辛醛、庚醛、己醛、苯甲醛)以及酮类物质(3-羟基-2 丁酮、苯乙酮、甲基庚烯酮)等风味物质的含量(P<0.05),提高猪肉风味。(4)育肥猪血清抗氧化指标检测提示,发酵饲料显着提高血清中GSH-Px、CAT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提高肌肉中SOD、GSH-Px活性(P<0.05),表明发酵饲料可提高猪血清和肌肉中的抗氧化水平。3.ZJUAF-4联合芽孢杆菌BS12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变化分析采用ZJUAF-4和BS12协同发酵饲料,探究饲料经微生物发酵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研究发现,(1)发酵显着降低饲料中β-伴球蛋白、大豆球蛋白、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P<0.05);显着提高饲料中酸溶蛋白,必需氨基酸(赖氨酸、亮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不饱和脂肪酸(花生一烯酸、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的含量(P<0.05)。(2)饲料经发酵后富含益生菌(ZJUAF-4和BS12),同时发酵显着提高饲料中有机酸(丙酸、甲酸、丁酸、乙酸)含量(P<0.05),降低饲料pH值,提高饲料酸度。(3)抗氧化能力分析发现,发酵显着提高饲料中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肌肽、叶酸)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GSH-Px)的活性(P<0.05)。(4)体外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显着提高饲料中氨基酸的体外消化率(P<0.05),分析可能与抗原蛋白的降解有关。4.ZJUAF-4对Diquat诱导小鼠肠道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及机制探究利用Diquat构建小鼠肠道氧化应激模型,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探究ZJUAF-4对小鼠肠道屏障氧化应激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研究发现,(1)Diquat诱导的氧化应激显着增加FD4的通透量、血清DLA含量和DAO活性(P<0.05),表明肠道氧化应激引起肠道屏障严重损伤;而ZJUAF-4预处理则显着抑制小鼠血清中FD4、DLA和DAO水平的增加(P<0.05),缓解肠道屏障的氧化损伤。(2)小鼠肠道形态分析发现,Diquat处理组小鼠空肠绒毛和微绒毛损伤,而ZJUAF-4预处理可改善绒毛和微绒毛形态。(3)肠道氧化应激导致小鼠空肠和血清中SOD活性显着降低(P<0.05),MDA浓度显着升高(P<0.05),而ZJUAF-4预处理则显着抑制空肠和血清中SOD水平增加,MDA水平降低(P<0.05)。小鼠空肠组织ROS含量变化也存在类似的趋势,即ZJUAF-4预处理显着抑制了 Diquat引起的小鼠空肠ROS含量的增加(P<0.05),保护空肠氧化还原稳态。(4)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氧化应激组小鼠空肠Nrf2及其下游HO-1和NQO1的表达显着降低(P<0.05),而ZJUAF-4预处理则显着抑制空肠Nrf2及其下游HO-1和NQO1表达的降低(P<0.05)。(5)Diquat处理在门水平降低小鼠盲肠中厚壁菌门丰度,提高拟杆菌门的丰度,在属水平增加了幽门螺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丰度,降低了片球菌属、肠球属和杜氏菌属的丰度,而ZJUAF-4预处理则逆转了 Diquat引起的肠道菌群的变化,即在门水平提高厚壁菌门,降低拟杆菌门的丰度,在属水平提高片球菌属、肠球菌属和杜氏菌属的丰度,降低幽门螺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丰度。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并获得一株具有优良抗氧化能力的乳酸菌ZJUAF-4。进一步利用ZJUAF-4和芽孢杆菌配伍发酵玉米豆粕复合饲料,在育肥猪上开展实验,结果表明,发酵饲料可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提高肉色、系水力、嫩度,以及肌内脂肪,进而提高猪肉品质;并通过促进猪肉中不饱和脂肪酸,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醇、醛、酮等风味物质的积累,改善猪肉风味;提高育肥猪血清和肌肉的抗氧化水平。在明确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肉品质改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饲料经微生物发酵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ZJUAF-4和芽孢杆菌配伍发酵玉米豆粕复合饲料提高饲料中小分子营养物质含量,如酸溶蛋白、氨基酸、脂肪酸,并提高饲料中益生菌、有机酸和抗氧化能力。进一步以ZJUAF-4为切入点,通过氧化应激模型,评价ZJUAF-4对Diquat诱导小鼠肠道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ZJUAF-4通过激活Nrf2通路及重塑肠道菌群,缓解Diquat诱导的氧化应激。结果提示发酵饲料因富含ZJUAF-4,从而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改善育肥猪的肉品质与风味。
李阳[4](2020)在《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工艺及其对肉鸡生长影响的机理研究》文中认为豆粕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较为平衡,是动物养殖常用的植物源蛋白原料。然而,豆粕中的诸多抗营养因子,如抗原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会阻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微生物发酵可降低豆粕抗营养因子含量并提高其营养价值。因此,本研究旨在筛选能高效降解豆粕抗原蛋白的芽孢杆菌,研究其降解豆粕抗原蛋白的机制,评估发酵豆粕在肉鸡饲喂上的营养价值,并初步探讨发酵豆粕促肉鸡生长的机制。本研究共包括七个试验,结果如下:试验一、豆粕发酵菌种的筛选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本试验旨在筛选高效降解豆粕抗原蛋白芽孢杆菌菌株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采用豆粕抗原蛋白平板、淀粉平板和木聚糖平板结合豆粕发酵试验,筛选出一株能够高效降解豆粕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24 h,可降解92.32%大豆球蛋白和85.05%β-伴大豆球蛋白,粗蛋白的含量提高了17.54%,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了9.97倍。发酵处理提高了豆粕中总氨基酸的含量,其中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和组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68%、14.71%、13.31%和16.13%;丙氨酸、脯氨酸、半胱氨酸和谷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33%、14.81%、16.77%和20.21%;但显着降低精氨酸和丝氨酸的含量(P<0.05)。小鼠安全性评价试验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对小鼠体重、肝脏、脾脏和心脏指数肝脏和脾脏生理结构无不良影响,表明此菌株具有安全并可改善豆粕的营养价值的功能。试验二、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产酶分析及其对豆粕微观结构影响的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改善其营养价值的机制。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解淀粉芽孢杆菌分泌参与酶解豆粕的酶类有18个,包括非淀粉多糖酶、蛋白酶、植酸酶、过氧化物酶和壳聚糖酶。同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24 h可破坏豆粕的表面结构,产生许多不规则的小孔。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豆粕的主要的几个吸收峰出现在1649 cm-1(CO,CN)、1533 cm-1(CH,CN,CC)和1048cm-1(CO)处,而发酵后峰分别从1649 cm-1迁移至1646 cm-1和1628 cm-1,从1533 cm-1迁移至1557 cm-1和1537 cm-1处,同时也产生一些新的吸收峰,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改变了豆粕中大分子物质的结构。试验三、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工艺优化及其对营养物质影响的研究本试验旨在优化解淀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酿酒酵母混菌发酵豆粕工艺条件,并研究发酵前后营养物质的改变。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3:1:1,接种量为10%。最佳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1,发酵温度37℃,先好氧发酵24 h后厌氧发酵24 h。除苏氨酸、精氨酸、酪氨酸和丝氨酸外,混菌发酵提高了豆粕总氨酸和其他氨基酸的含量(P<0.05),但对抗原蛋白的降解率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发酵无显着差异(P>0.05)。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和混菌发酵分别将豆粕干物质的消化率由62.91%提高至72.52%和76.63%(干物质基础),将酶水解物的能值由10.42 MJ/kg分别提高至13.37 MJ/kg和13.79 MJ/kg。试验四、解淀粉芽孢杆菌和非淀粉多糖酶协同发酵豆粕的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过程中,外源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发酵豆粕抗原蛋白降解的影响。体外酶酶解豆粕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0℃,pH 5.5,时间10 h,料水比为1:1.2。非淀粉多糖酶最适组合为:α-半乳糖苷酶1.2 U/g、果胶酶50 U/g、纤维素酶20 U/g、木聚糖酶10 U/g,此时豆粕中还原糖的释放量为64.97 mg/g。解淀粉芽孢杆菌和非淀粉多糖酶协同发酵豆粕对豆粕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降解率显着低于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发酵,表明在此试验条件下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发酵豆粕无需额外添加非淀粉多糖酶。试验五、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本试验采用替代法和无氮日粮法分别研究发酵处理豆粕对肉鸡表观代谢能和氨基酸回肠消化率的影响。选用72只21日龄科宝500肉公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结果表明,以干物质为基础,豆粕和发酵豆粕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10.29 MJ/kg和10.62 MJ/kg,发酵处理对豆粕表观代谢能无显着影响。选用120只21日龄科宝500肉公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结果表明,发酵显着提高豆粕中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AID和SID,显着提高非必需氨基酸中半胱氨酸、酪氨酸和天冬氨酸的AID和SID。试验六、发酵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影响的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80只1日龄科宝500肉仔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别饲喂三种日粮:玉米-豆粕基础日粮(CC)、发酵豆粕分别替代基础日粮中25%豆粕(SC)和50%豆粕(TC),试验期为36 d。结果表明,与CC和TC组相比,发酵豆粕替代日粮中25%的豆粕可显着提高生长后期(22-36 d)和生长全期(1-36 d)的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P<0.05)。SC和TC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在生长前期、生长后期及全期均无显着差异(P>0.05)。发酵豆粕日粮处理可显着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显着降低血清中肌酐和丙二醛的含量,同时可显着提高空肠上皮细胞闭合蛋白和闭锁蛋白的基因表达。试验七、发酵豆粕对肉鸡盲肠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肉鸡日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对肉鸡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豆粕替代基础日粮中25%和50%的豆粕可提高盲肠食糜微生物α-多样性。在门水平上,提高了硬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同时降低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日粮添加发酵豆粕显着降低了盲肠食糜中大肠-志贺氏菌属、厌氧原体属和未分类梭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显着提高了毛螺菌菌属、乳酸菌属和Lachnoclostridium属的相对丰度(P<0.05)。25%替代组瘤胃菌属_torques和胃厌氧菌属显着高于对照组和50%替代组(P<0.05)。胃厌氧菌菌属相对丰度与平均日增重(ADG)和IgA、IgM和IgG含量呈现正相关,而厌氧原体属与ADG和IgA、IgM和IgG含量呈现负相关。大肠-志贺氏菌属相对丰度与饲料转化率呈现负相关。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出一株能高效降解豆粕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该菌株在发酵豆粕过程中可分泌多种胞外酶,这些胞外酶可破坏豆粕表面结构,分解豆粕中的大分子抗原蛋白等。豆粕发酵处理可改善豆粕的营养价值并提高肉鸡氨基酸表观回肠和标准回肠消化率。发酵豆粕通过优化肉鸡盲肠微生物结构和提高肠道粘膜屏障功能而促进肉鸡生长。
邵子芮[5](2020)在《富锗发酵中药制剂用于肥猪生产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猪肉品质、血液指标、免疫力、抗氧化性能、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40头日龄相近、体重87.38±0.6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肥阉猪,随机分配为2个处理组:对照组(基础日粮)和试验组(基础日粮+0.5%富锗发酵中药制剂)。每个处理组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预饲期7 d,共试验49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富锗发酵中药制剂:(1)生长与屠宰性能方面:肥猪的平均日增重显着提高(P<0.05),平均日采食量显着降低(P<0.05),从而料重比极显着降低(P<0.01);粗脂肪和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显着(P<0.05)和极显着(P<0.01)提高;平均背膘厚度显着降低(P<0.05),眼肌面积显着提高(P<0.05),说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能提高肥猪的生长性能,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肥猪的屠宰性能。(2)猪肉品质方面:肥猪肉中的锗含量提高了 75%,为0.21 mg/kg(P<0.01);肥猪肉的蒸煮损失和离心失水率显着降低(P<0.05);在贮藏的第4d、7d和1 1 d,猪肉pH均显着降低(P<0.05);在贮藏第11 d,TVBN含量显着降低(P<0.05)。猪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显着提高(P<0.05),风味氨基酸总量极显着提高(P<0.01),饱和脂肪酸总量和肉豆蔻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亚油酸含量显着提高(P<0.05)。说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可以提高猪肉锗含量、系水力,提高猪肉的新鲜度,延长猪肉的保质期,改善猪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改善猪肉品质。(3)抗氧化性能:血清中T-AOC、CAT含量显着降低(P<0.05)和SOD、GSH-Px 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猪肉中 T-AOC、CAT、GSH-Px和SOD含量极显着提高(P<0.01),MDA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说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能够提高肥猪的抗氧化力。(4)血液指标:血清中LDL、VLDL、TC、UREA、INS、SS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TP、ALB、GH、IGF-1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GLB、HDL、T3含量显着升高(P<0.05),TG、T4含量显着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可促进甲状腺活动,促进T4向T3的转化,提高机体内脂肪代谢的利用率,从而促进肥猪的生长发育。(5)免疫抗体:血清中IgA显着提高(P<0.05)和IgG、IgM含量极显着提高(P<0.01),血清中ACTH和COR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说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能够提高肥猪对应激的耐受力,提高了肥猪的免疫力。(6)环保与经济效益方面:肥猪粪便中氮(N)和磷(P)含量分别降低了 6.42%和22.5%(P<0.05)。说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能够有效减少肥猪粪便氮磷的排泄。肥猪的日粮单价提高了 0.09元,增加了 3.64%;头均增重收入提高了 74.71元,增加了 6.58%;头均增重耗料降低了 12.6kg;头均饲料成本降低了 17.77元,减少了 4.47%;头均获利高出92.49元,提高了 13.06%。这表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可以有效提高肥猪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在肥猪日粮中添加0.5%的富锗发酵中药制剂能够有效的提高肥猪的生长性能、猪肉品质以及猪肉中锗的沉积,提高了肥猪的免疫力和抗氧化性能,降低了肥猪粪便中的N、P排泄量,有效提高了肥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李晓东[6](2020)在《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肉质及肠道的影响》文中认为试验旨在研究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肉质相关基因表达量及盲肠菌群多样性分析等的影响。试验选取80头平均体重在39.87±2.1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试验I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共4组,每组20头,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I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负离子中药硒锗组合制剂,试验Ⅱ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酵母硒锗制剂,试验Ⅲ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负离子中药制剂。试验期共90天,包括预饲期10天,正式期80天。试验开始前记录猪初始体重,试验结束后,对猪进行称重,并采集饲料样、粪样、肉样、血样等,进行猪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肉品质相关基因表达量、菌群多样性及经济效益等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生产性能:(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FW、ADG、ADFI呈显着或极显着提高(P<0.05、P<0.01),试验I、Ⅲ组料肉比呈显着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DM、EE、CP消化率呈显着提高(P<0.05),其中试验I组DM消化率达极显着水平(P<0.01),且试验I组DM消化率显着高于试验Ⅱ、Ⅲ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Ⅲ组背膘厚呈极显着降低(P<0.01),试验Ⅱ组背膘厚呈显着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瘦肉率、眼肌面积呈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试验Ⅰ组瘦肉率显着高于试验Ⅱ、Ⅲ组(P<0.05)。肉品质方面:(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猪肉中干物质、粗蛋白含量均呈显着或极显着提高(P<0.05;P<0.01),且试验Ⅰ组粗蛋白含量呈显着高于试验Ⅱ、Ⅲ组(P<0.05);试验Ⅰ组粗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硒含量、锗含量分别显着、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与试验Ⅱ组无差异(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猪肉蒸煮失水率、离心失水率、剪切力均呈显着或极显着低(P<0.05;P<0.01)。(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滴水损失、PH、TVBN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贮藏中后期,对颜色变化的影响主要在贮藏前期。(7)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呈显着提高(P<0.05),试验Ⅰ、Ⅲ组试验各组PUFA含量呈极显着提高(P<0.01),试验Ⅱ组PUFA含量呈显着提高(P<0.05),试验Ⅰ组UFA含量呈极显着提高(P<0.01)。肉品质相关基因:(8)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中H-FABP显着提高(P<0.05),试验Ⅰ、Ⅱ组FABP4显着降低(P<0.05),试验各组ACSL1、MyoG、MyoD1均显着或极显着提高(P<0.05;P<0.01),试验Ⅰ组MSTN显着降低(P<0.05),试验Ⅰ、Ⅲ组AMPD1显着升高。血液指标方面:(9)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CHO、TG、LDL均呈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HDL呈极显着提高,试验Ⅰ组达极显着水平,且试验Ⅰ组显着高于试验Ⅱ、Ⅲ组(P<0.05)。(1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Ⅲ组TP显着提高(P<0.05),试验各组GLO含量极显着提高(P<0.01),试验各组BUN显着降低(P<0.05)。(1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GH、IGF-1、T3、T4含量显着提高(P<0.05),S.S含量显着降低(P<0.05)。(12)试验各组IgG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CAT、SOD、T-AOC含量均呈显着或极显着提高(P<0.05;P<0.01),MDA含量均呈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P<0.01),且试验Ⅰ组T-AOC含量显着高于试验Ⅱ、Ⅲ组(P<0.05)。肠道结构及菌群:(1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Ⅲ组猪各小肠肠段中的绒毛高度均显着或极显着提高(P<0.05;P<0.01),试验Ⅱ组仅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着提高(P<0.05),试验Ⅰ、Ⅱ组V/C值呈显着提高(P<0.05)。(15)试验各组直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各组大肠杆菌数量显着降低(P<0.05)。(1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变形菌门显着降低(P<0.05),试验Ⅰ组达极显着水平(P<0.01),试验各组乳杆菌属显着提高(P<0.05),试验Ⅰ组达极显着水平(P<0.01);试验各组志贺氏菌属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OUT、ACE显着升高(P<0.05),试验各组Shannon值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P<0.01),试验Ⅰ组Simpson值显着降低(P<0.05)。环保与经济效益:(17)试验Ⅰ组的N含量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显着低于试验Ⅱ、Ⅲ组(P<0.05),试验各组P含量呈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P<0.01)。(18)相较于对照组,试验各组头均盈利分别提高了 79.68、50.00、56.99元,试验Ⅰ组相较于试验Ⅱ、Ⅲ组分别提高了 29.68、22.69 元。综上所述,负离子中药硒锗组合制剂、硒锗制剂、负离子中药制剂可显着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浪费;增加猪肉的产出,增加瘦肉占比量,明显改善猪肉的风味;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优化生长育肥猪肠道的菌群结构,提高盲肠菌群多样性,提高肠道的健康水平;增加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并且在本试验中,负离子中药硒锗组合制剂在提高瘦肉率、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猪肉风味以及提高养殖者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能力要优于硒锗制剂、负离子中药制剂。因此,在生长育肥猪的养殖过程中推荐添加负离子中药硒锗组合制剂。
李抒柏[7](2020)在《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胴体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以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为对象,旨在研究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在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免疫能力、产品品质方面的价值。试验选择日龄相同、体况良好、体重(88±0.5)kg的育肥猪36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添加0.5%的胍基乙酸中药制剂,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公母各半。控制饲养条件一致,自由采食及饮水,饲养试验开始前安排10天的预饲期,试验期为41天。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生长性能结果表明.:日粮添加0.5%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可以极显着增加育肥猪平均日增重;显着提高饲料中粗灰分、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的表观消化率,同时极显着提高了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显着增加了育肥猪消化道小肠绒毛的长度和整齐度,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对于小肠隐窝深度未产生显着影响。(2)血清指标表明:添加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可以显着提高育肥猪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含量;极显着增加了 IgA、IgM含量,提高育肥猪机体免疫能力;极显着增加了血清中T-AOC、SOD、GSH-Px含量,极显着降低MDA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3)胴体品质试验表明:日粮添加胍基乙酸中药制剂显着降低猪肉储藏期间第24h、7d、10d的肌肉亮度值,极显着降低猪肉储藏期第24h、4d滴水损失率,显着降低第7d、10d滴水损失率,提高猪肉系水能力,同时显着降低第10d猪肉中TVB-N含量。极显着提高肝脏组织中T-AOC、SOD、GSH-Px含量,极显着降低MDA含量,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极显着投稿猪肉中粗脂肪含量,显着提高猪肉中蛋氨酸含量。(4)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经统计,日粮添加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可以提高养殖户经济收益平均每头75.32元,同时不会增加粪便中的氮、磷元素排放量。
特日格勒[8](2020)在《规模化猪场肠道细菌基因组多样性检测及生物安全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规模化猪场三元杂交育肥猪和二元杂交种猪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不同群体的菌群结构变化、营养及环境因子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猪的肠道菌群基因组作为监测猪健康养殖水平的分子标记,将为合理评估猪的生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包括以下五部分内容:试验一:不同生长阶段猪微生物区系的变化。选用从哺乳仔猪到19周龄育肥猪的新鲜粪便,进行16S rDNA的测序。将1至19周龄育肥猪,按饲喂饲料进行分为6组,有哺乳期仔猪ZZ、断奶仔猪YF1、乳猪YF2、仔猪YF3、育肥猪YF4、育肥猪YF5。结果表明:60个样本OTUs的总数目为32 695个,平均每个样本545个OTUs。60个样本OTUs注释到14个门(Phylum)、23个纲(Class)、32个目(Order)、55个科(Family)、126个属(Genus)。菌群丰度指数Observedspecies和Chao1指数在哺乳仔猪ZZ最低,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在育肥猪YF5中显着高于其余组别(P<0.05)。随着周龄的增长Shannon和Simpson指数也在增长,断奶的仔猪YF1与育成猪微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在断奶仔猪YF1成长至育肥猪YF4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育肥猪粪便微生物区系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及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等5个门组成。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育肥猪两大优势菌门,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组别中差异显着(P<0.05)。哺乳仔猪ZZ粪便中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的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别(P<0.05)。随着周龄的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减少,厚壁菌门(Firmicutes)增多。试验二:不同生理周期猪微生物区系的变化。选用妊娠母猪、分娩母猪、断奶母猪、后备母猪的粪便,进行16S rDNA的测序。结果表明:45个样本的OTUs的总数目为32 814个,平均每个样本729个OTUs。45样本OTUs注释到14个门(Phylum)、24 个纲(Class)、33 个目(Order)、56 个科(Family)、120 个属(Genus)。妊娠母猪HY与其余种猪相较微生物多样性较低、菌群结构差异显着(P<0.05),后备母猪HB显着高于其余种猪(P<0.05)。菌群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依次排列,由妊娠母猪-分娩母猪-断奶母猪-后备母猪中趋于增长状态。在种猪粪便微生物区系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两大优势菌门,总占比高达85%,第三优势菌为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组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三:猪粪便微生物与粪便营养成分的关联。将育肥猪和种猪粪便样本选用ICP-AES内标法和GB/T 6433-2006进行测定营养成分。不同生长阶段猪粪便微生物与营养成分分为4个模块,年龄较小的猪肠道优势菌与营养成分呈正相关,多数菌属都与粗脂肪、Cu、Zn、Se等物质相互作用。不同生理期猪粪便微生物与环境指标分为6个模块,成年母猪肠道菌群在菌属水平,营养成分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菌属呈现正相关,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菌属呈现负相关。在整个规模化猪场进行关联分析发现,分为4个模块,菌群结构分为两类,与粗脂肪、Cu、Se显着正相关;与Ca、Co、Mn、Fe显着正相关。试验四:猪粪便微生物与环境指标的关联。采集育肥猪和种猪粪便样本时,在舍区内环境控制系统上将环境指标抄录。不同生长阶段猪粪便微生物与环境指标分为4个模块,年龄较小的猪肠道优势菌与通风量呈负相关,大部分含量较少的菌门与通风量呈现正相关。不同生理期猪粪便微生物与环境指标分为6个模块,成年母猪肠道菌群在菌属水平,和温度相关的菌群与湿度、CO2以及通风量呈现负相关。在整个规模化猪场进行关联分析发现,分为4个模块,模块菌属和湿度、通风量存在正相关,和温度、CO2呈现负相关。与湿度、通风量存在正相关的菌属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试验五:规模化猪场与散养猪场猪粪便微生物体系的差异。采取散养猪场26个样本与规模化猪场96个样本样本进行比较分析。散养猪场猪粪便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组成,与规模化猪场分析一致。优势菌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含量有差异。散养猪场育肥猪还检测出少许的梭杆菌门(Fusobacteria)0.09%,这与散养猪场育肥猪DYF2组腹泻有关。散养猪场育肥猪与规模化猪场育肥猪相比较,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增多,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菌群含量相对减少。散养猪场种猪与规模化猪场种猪相比较,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增多,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菌群相对含量减少。散养猪场与规模化猪场菌群结构并无显着性差异,规模化猪场微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刘静[9](2020)在《饲粮磷来源和水平以及生长阶段对猪后肠磷消化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旨在研究饲粮磷来源,磷水平以及猪的生长阶段对后肠磷消化的影响。试验一:试验将24头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的生长猪(平均初始体重57.3 kg)分到重复的12×4不完全拉丁方设计,该设计含12种试验饲粮和4期试验。9种半纯合饲粮以玉米淀粉为基础,以豆粕(SBM)、菜粕(CM)或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为饲粮中磷的主要来源,而另3种玉米-SBM基础饲粮以磷酸氢钙(DCP)为饲粮中磷的主要来源,4种主要磷源均设3个添加水平。结果表明:饲粮磷来源和磷水平的互作效应显着影响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和表观回肠消化率(AID)(P<0.01)。饲粮中磷的主要来源为SBM或DCP时,磷的ATTD和AID随饲粮磷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增加(P<0.01)。饲粮磷来源显着影响后肠可消化磷,后肠可消化磷/全肠道可消化磷,磷的后肠消失率以及磷的表观后肠消化率(APID)(P<0.01)。饲粮中磷的主要来源为玉米DDGS或DCP时,磷的AID显着小于ATTD(P<0.05)。试验二:试验将48头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的生长猪(平均初始体重27.8 kg)随机分到6个饲粮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玉米-SBM型饲粮作为基础饲粮,其总磷浓度为3.3 g/kg。通过在基础饲粮中添加DCP配制总磷浓度分别为4.3,5.3,6.3,7.3和8.3 g/kg的另外5种饲粮。结果表明:随饲粮总磷水平的提高,磷的AID和ATTD,回肠可消化磷,全肠道可消化磷,回肠磷排泄量以及粪磷排泄量呈线性增加(P<0.01)。试验三:选用平均初始体重分别为25.9 kg、61.3 kg、98.3 kg安装了简单T型瘘管的生长猪、生长育肥猪和育肥猪各16头。各生长阶段的猪随机分到2个饲粮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2种饲粮分别为未添加DCP的玉米-SBM低磷饲粮和添加DCP的玉米-SBM高磷饲粮。结果表明:生长阶段和饲粮的互作效应显着影响磷的ATTD,回肠可消化磷以及回肠磷排泄量(P<0.05)。与生长猪相比,生长育肥猪和育肥猪的磷的APID,磷的后肠消失率,后肠可消化磷以及后肠可消化磷/全肠道可消化磷显着更大(P<0.05)。无论是高磷饲粮还是低磷饲粮,生长育肥猪和育肥猪磷的ATTD显着大于AID(P<0.05)。
白雅绮[10](2020)在《日粮可溶性纤维与益生菌对育肥猪生长性能、氮排放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可溶性纤维与益生菌对育肥猪生长性能、氮排放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采用2×2的试验设计,一个因素是日粮中可溶性纤维水平(1.2%和2.4%),另一个因素是益生菌(0%和0.05%)。试验采用2×2的试验设计,选取96头体重接近(71.47±2.52kg)的育肥猪,按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LSDF组(低可溶性纤维组)饲喂含1.2%可溶性纤维日粮,LSDF+Pro组(低可溶性纤维益生菌组)饲喂含0.05%益生菌的低可溶性纤维日粮,HSDF组(高可溶性纤维组)饲喂含2.4%可溶性纤维日粮,HSDF+Pro组(高可溶性纤维益生菌组)饲喂含0.05%益生菌的高可溶性纤维日粮。预试期3天,试验期为35天。测定各处理组试验猪的生产性能;测定试验21d和35d猪的血清生化指标;测定试验21d和35d猪的氮排放相关指标(氨氮、尿素氮、脲酶含量);测定试验35d猪的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提高日粮可溶性纤维水平并添加益生菌能显着提高育肥猪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P<0.05);提高日粮可溶性纤维水平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日粮中添加益生菌能显着提高育肥猪的日采食量(P<0.05),并有提高日增重的趋势(0.05<P<0.1)。2)试验35d,提高日粮可溶性纤维水平并添加益生菌能显着降低育肥猪的血清胆固醇(P<0.05)。3)提高日粮可溶性纤维水平并添加益生菌能显着降低育肥猪试验21d的尿液pH(P<0.05)和试验35d的粪便pH(P<0.05)。提高日粮可溶性纤维水平能显着降低试验21d的尿液pH(P<0.05),试验35d的粪便pH有降低的趋势(0.05<P<0.1)。相较于低可溶性纤维组,提高日粮可溶性纤维水平能一定程度的降低尿素氮排放(P>0.05)。4)提高日粮可溶性纤维水平能显着提高粪便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丰度(P<0.05),还能提高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普氏菌属(Prevotella)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丰度(P>0.05);益生菌能显着提高试验猪粪便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丰度(P>0.05),降低试验猪粪便大肠杆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的丰度(P>0.05)。综合以上结果,日粮可溶性纤维水平及添加益生菌能显着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还能减少育肥猪的尿素氮排放,降低粪便脲酶活性,显着降低粪尿pH,可有效抑制氨气排放,日粮可溶性纤维和益生菌均可以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
二、983生物活性饲料蛋白饲喂生长肥猪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983生物活性饲料蛋白饲喂生长肥猪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稻谷部分副产物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仔鹅上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稻谷概述 |
1.1.1 稻谷的起源 |
1.1.2 稻谷的分类 |
1.1.3 全球稻谷的生产情况 |
1.1.4 全球稻谷的贸易情况 |
1.1.5 我国稻谷的生产及贸易情况 |
1.2 稻谷副产物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
1.2.1 稻壳 |
1.2.2 米糠 |
1.2.3 米糠油 |
1.2.4 米糠粕 |
1.2.5 碎米 |
1.3 低蛋白饲粮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
1.3.1 饲粮中添加过量蛋白质的弊端 |
1.3.2 畜禽饲粮中降低蛋白质水平的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米糠粕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在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和动物 |
2.1.2 试验设计 |
2.1.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2.1.4 饲养管理 |
2.1.5 指标测定及方法 |
2.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米糠粕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及仔鹅对其利用率研究 |
2.2.2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3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2.2.4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5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
2.2.6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
2.2.7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
2.2.8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2.9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米糠粕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及仔鹅对其利用率研究 |
2.3.2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3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4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5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
2.3.6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
2.3.7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
2.3.8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3.9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碎米的饲料营养价值及在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和动物 |
3.1.2 试验设计 |
3.1.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3.1.4 饲养管理 |
3.1.5 指标测定及方法 |
3.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碎米主要营养物质含量 |
3.2.2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3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
3.2.4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5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裸皮颜色评分的影响 |
3.2.6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3.2.7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
3.2.8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
3.2.9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碎米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 |
3.3.2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3.3.3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
3.3.4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5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裸皮颜色评分的影响 |
3.3.6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3.3.7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
3.3.8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
3.3.9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在仔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和检测方法 |
4.1.2 试验设计 |
4.1.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生长性能 |
4.2.2 体尺性状 |
4.2.3 血清生化指标 |
4.2.4 裸皮颜色评分 |
4.2.5 屠宰性能 |
4.2.6 脏器指数 |
4.2.7 肉品质 |
4.2.8 肠道组织形态 |
4.2.9 肠道相对长度和相对重量 |
4.3 讨论 |
4.3.1 生长性能 |
4.3.2 体尺性状 |
4.3.3 血清生化指标 |
4.3.4 裸皮颜色评分 |
4.3.5 屠宰性能 |
4.3.6 脏器指数 |
4.3.7 肉品质 |
4.3.8 肠道组织形态 |
4.3.9 肠道相对长度和重量 |
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生物信息分析 |
5.2 α多样性分析 |
5.2.1 alpha多样性指数 |
5.2.2 物种多样性稀释曲线和物种累积箱型图 |
5.3 OTU聚类和物种注释 |
5.3.1 基于OTU的花瓣图和Venn图 |
5.3.2 70日龄仔鹅盲肠门水平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分布 |
5.3.3 70日龄仔鹅盲肠属水平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分布 |
5.4 β多样性分析 |
5.4.1 PCoA分析 |
5.4.2 LEfSe分析 |
5.5 讨论 |
5.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6章 基于LC-MS/MS分析的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肠道代谢组的影响 |
第一小节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十二指肠代谢组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食糜代谢组学分析 |
6.1.3 代谢物的鉴定 |
6.2 数据分析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QC样本相关分析 |
6.3.2 样本PCA分析 |
6.3.3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
6.3.4 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 |
6.3.5 具有明确代谢通路的差异代谢物 |
6.3.6 差异代谢物火山图 |
6.3.7 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 |
6.3.8 KEGG富集分析 |
6.4 小结 |
第二小节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盲肠代谢组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2 数据分析 |
7.3 结果与分析 |
7.3.1 QC样本相关分析 |
7.3.2 样本PCA分析 |
7.3.3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
7.3.4 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 |
7.3.5 具有明确代谢通路的差异代谢物 |
7.3.6 差异代谢物火山图 |
7.3.7 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 |
7.3.8 KEGG富集分析 |
7.4 讨论 |
7.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蛹虫草及其在猪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
1.1 目前的生猪养殖状况 |
1.2 国内外蛹虫草饲料的研究现状 |
1.2.1 蛹虫草概述 |
1.2.2 蛹虫草来源及产业发展状况 |
1.2.3 蛹虫草的生理功能 |
1.3 蛹虫草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
1.3.1 生长育肥猪 |
1.3.2 断奶仔猪 |
1.4 改善育肥猪肉品质的营养措施 |
1.4.1 猪肉品质的组成元素 |
1.4.2 肌纤维特性与肉品质 |
1.4.3 抗氧化剂对猪肉品质的作用 |
1.4.4 改善猪肉中脂质及脂肪酸组成的营养手段 |
1.5 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2.1.2 试验日粮 |
2.1.3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的制作及营养成分与活性成分测定 |
2.1.4 试剂与仪器 |
2.1.5 蛹虫草中虫草素、腺苷等活性成分测定方法 |
2.1.6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方法 |
2.1.7 育肥猪屠宰性能及胴体性能的测定 |
2.1.8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胴体性能的影响 |
2.2.2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养殖育肥猪经济效益的影响 |
2.2.3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影响 |
2.3.2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样品采集 |
3.1.2 仪器 |
3.1.3 试验试剂 |
3.1.4 测定方法 |
3.1.5 数据分析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常规肉品质的影响 |
3.2.2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肉色变化及肌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
3.2.3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
3.2.4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营养成分的影响 |
3.2.5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氨基酸的影响 |
3.2.6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肌苷酸含量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常规肉品质的影响 |
3.3.2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的肉色变化、肌红蛋白含量及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
3.3.3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营养成分的影响 |
3.3.4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氨基酸的影响 |
3.3.5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肌苷酸含量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脂质沉积及肌肉抗氧化性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样品采集 |
4.1.2 仪器 |
4.1.3 试验试剂 |
4.1.4 测定方法 |
4.1.5 数据分析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4.2.2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 |
4.2.3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脂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2.4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4.3.2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肌内脂肪及脂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3.3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4.4 小结 |
结论 |
下一步研究计划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新型乳酸菌发酵饲料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列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益生菌概述 |
1.1.1 益生菌介绍 |
1.1.2 饲料发酵常用益生菌 |
1.2 乳酸菌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概况 |
1.2.1 乳酸菌的多种益生功能 |
1.2.2 乳酸菌的抗氧化作用 |
1.3 益生菌发酵饲料研究进展 |
1.3.1 益生菌发酵饲料 |
1.3.2 发酵饲料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
1.4 肉品质的评价体系和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
1.4.1 肉品质 |
1.4.2 肉品质的评价因素 |
1.4.3 影响肉品质的因素 |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具有优良抗氧化能力乳酸菌的筛选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研究结果 |
2.2.1 乳酸菌的分离 |
2.2.2 乳酸菌过氧化氢耐受能力检测 |
2.2.3 乳酸菌菌悬液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2.2.4 乳酸菌菌悬液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2.2.5 ZJUAF-4生长过程中pH变化 |
2.2.6 菌株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鉴定 |
2.3 分析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ZJUAF-4联合芽孢杆菌BS12发酵饲料的制备及其在育肥猪上的应用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设计 |
3.1.3 实验方法 |
3.2 研究结果 |
3.2.1 发酵饲料在育肥猪上的应用效果 |
3.2.2 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3 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4 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
3.2.5 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3.2.6 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2.7 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肌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
3.2.8 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血清和肌肉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3 分析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ZJUAF-4联合芽孢杆菌BS12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变化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研究结果 |
4.2.1 发酵对饲料中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 |
4.2.2 发酵过程中底物ZJUAF-4和BS12生长曲线 |
4.2.3 发酵过程中底物pH和乳酸含量变化 |
4.2.4 发酵对饲料中抗氧化物质的影响 |
4.2.5 发酵对饲料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2.6 发酵对饲料中体外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 |
4.3 分析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ZJUAF-4对Diquat诱导小鼠肠道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及机制探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材料 |
5.1.2 实验设计 |
5.1.3 实验方法 |
5.2 研究结果 |
5.2.1 ZJUAF-4对小鼠体重变化的影响 |
5.2.2 ZJUAF-4对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的影响 |
5.2.3 ZJUAF-4对小鼠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
5.2.4 ZJUAF-4对小鼠肠道形态的影响 |
5.2.5 ZJUAF-4对小鼠血清和空肠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5.2.6 ZJUAF-4对小鼠空肠组织ROS产生的影响 |
5.2.7 ZJUAF-4对小鼠空肠组织抗氧化蛋白表达的影响 |
5.2.8 ZJUAF-4对小鼠盲肠内容物肠道菌群的影响 |
5.3 分析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其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4)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工艺及其对肉鸡生长影响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豆粕的营养特性 |
1.3 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 |
1.3.1 大豆球蛋白的结构及抗营养作用 |
1.3.2 β-伴大豆球蛋白的结构及抗营养作用 |
1.3.3 豆粕中的其他抗营养因子 |
1.4 发酵豆粕 |
1.4.1 豆粕的微生物固态发酵 |
1.4.2 发酵豆粕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1.4.3 发酵豆粕对动物免疫性能的影响 |
1.4.4 发酵豆粕对动物肠道结构的影响 |
1.4.5 发酵豆粕对动物肉品质的影响 |
1.4.6 发酵豆粕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1 研究内容 |
2.2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豆粕发酵菌种的筛选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菌株分离 |
3.1.2 豆粕来源和筛选培养基 |
3.1.3 豆粕发酵方法 |
3.1.4 体外仿生消化试验 |
3.1.5 发酵菌株的鉴定 |
3.1.6 指标测定与方法 |
3.2 小鼠安全性评价 |
3.2.1 试验小鼠及试验方法 |
3.2.2 观察指标 |
3.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抗原蛋白平板筛选结果 |
3.3.2 淀粉和木聚糖平板筛选结果 |
3.3.3 菌株发酵豆粕验证 |
3.3.4 发酵菌株的鉴定 |
3.3.5 发酵对豆粕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
3.3.6 发酵对豆粕体外干物质和酶水解物能值的影响 |
3.3.7 解淀粉芽孢杆菌对小鼠体重和器官指数的影响 |
3.3.8 解淀粉芽孢杆菌对小鼠肠道形态和器官形态的影响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产酶分析及其对豆粕微观结构影响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发酵豆粕的制备 |
4.1.2 扫描电镜分析 |
4.1.3 红外光谱分析 |
4.1.4 发酵豆粕蛋白质组样品采集与处理 |
4.1.5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豆粕发酵前后表面形态比较 |
4.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4.2.3 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产生酶蛋白质量评估 |
4.2.4 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产生酶蛋白的富集分析 |
4.2.5 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产生豆粕降解相关酶蛋白的鉴定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工艺优化的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与菌种 |
5.1.2 试验方法 |
5.1.3 测定方法 |
5.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对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 |
5.2.2 不同发酵温度对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 |
5.2.3 不同发酵时间对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 |
5.2.4 混菌发酵豆粕对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 |
5.2.5 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和混菌发酵豆粕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5.2.6 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和混菌发酵豆粕对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不同发酵条件对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 |
5.3.2 混菌发酵对豆粕氨基酸组成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解淀粉芽孢杆菌和非淀粉多糖酶协同发酵豆粕研究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方法 |
6.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α-半乳糖酶酶解豆粕 |
6.2.2 果胶酶酶解豆粕 |
6.2.3 复合酶酶解豆粕 |
6.2.4 解淀粉芽孢杆菌联合非淀粉多糖酶对豆粕抗原蛋白含量的影响 |
6.3 讨论 |
6.3.1 非淀粉多糖酶对豆粕还原糖释放量的影响 |
6.3.2 解淀粉芽孢杆菌联合非淀粉多糖酶对豆粕抗原蛋白含量的影响 |
6.4 小结 |
第七章 发酵豆粕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试验材料 |
7.1.2 代谢能测定试验 |
7.1.3 氨基酸回肠消化率试验 |
7.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豆粕和发酵豆粕表观代谢能 |
7.2.2 豆粕和发酵豆粕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和标准回肠消化率 |
7.3 讨论 |
7.3.1 豆粕发酵处理对豆粕表观代谢能的影响 |
7.3.2 豆粕发酵处理对肉鸡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 |
7.4 小结 |
第八章 发酵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影响的研究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试验设计和试验日粮 |
8.1.2 样品采集及测定 |
8.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8.2 结果与分析 |
8.2.1 日粮添加发酵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8.2.2 日粮添加发酵豆粕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8.2.3 日粮添加发酵豆粕对肉鸡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8.2.4 日粮添加发酵豆粕对肉鸡空肠粘膜屏障基因表达的影响 |
8.3 讨论 |
8.3.1 日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
8.3.2 日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对肉鸡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8.3.3 日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对肉鸡空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
8.4 小结 |
第九章 发酵豆粕对肉鸡盲肠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 |
9.1 材料与方法 |
9.1.1 试验设计与试验日粮 |
9.1.2 样品采集及测定 |
9.1.3 盲肠微生物菌群的测定 |
9.1.4 盲肠短链脂肪酸的测定 |
9.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9.2 结果与分析 |
9.2.1 测序结果 |
9.2.2 发酵豆粕对肉鸡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9.2.3 不同分类水平组成分析 |
9.2.4 盲肠微生物LEfSe分析 |
9.2.5 盲肠微生物和生产性能和血液免疫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9.2.6 发酵豆粕对肉鸡盲肠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9.3 讨论 |
9.3.1 日粮添加发酵豆粕对盲肠食糜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9.3.2 日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对肉鸡盲肠食糜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
9.4 小结 |
第十章 全文主要结论 |
10.1 全文主要结论 |
10.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10.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富锗发酵中药制剂用于肥猪生产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现状 |
1.2 微量元素锗的研究概况 |
1.2.1 锗的发现 |
1.2.2 锗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3 酵母菌及与微量元素富集的研究概况 |
1.3.1 酵母菌在饲料添加剂中的使用 |
1.3.2 酵母菌对锗的富集作用 |
1.4 复方中药及发酵方面的使用概况 |
1.4.1 复方中药制剂的研究现状 |
1.4.2 中药发酵的优势 |
1.4.3 发酵中药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 |
2.1.2 日粮配方 |
2.2 试验设计 |
2.3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
2.4 样品采集 |
2.4.1 饲料的采集 |
2.4.2 粪样的采集 |
2.4.3 血样的采集 |
2.4.4 肉样的采集 |
2.5 检测指标及方法 |
2.5.1 生长性能指标 |
2.5.2 日粮表观消化率指标 |
2.5.3 屠宰性能指标 |
2.5.4 猪肉品质指标 |
2.5.5 血液指标 |
2.5.6 猪粪便氮磷排泄指标 |
2.5.7 经济效益 |
2.6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屠宰性能的影响 |
3.4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猪肉品质的影响 |
3.4.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常规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
3.4.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
3.4.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锗含量的影响 |
3.4.4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4.5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贮藏期猪肉新鲜度的影响 |
3.4.6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4.7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3.5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血液指标的影响 |
3.5.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蛋白代谢指标的影响 |
3.5.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 |
3.5.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
3.5.4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
3.5.5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3.5.6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6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粪便中N、P排泄率的影响 |
3.7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
4.1.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4.1.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1.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屠宰性能的影响 |
4.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4.2.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抗氧化力的影响 |
4.2.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4.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锗含量的影响 |
4.4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猪肉品质的影响 |
4.4.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
4.4.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
4.4.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贮藏期新鲜度的影响 |
4.4.4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风味的影响 |
4.5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5.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代谢物质的影响 |
4.5.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
4.5.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 |
4.6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免疫力的影响 |
4.6.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免疫相关激素的影响 |
4.6.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的影响 |
4.7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粪便中N、P排泄率的影响 |
4.8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肉质及肠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负离子添加剂 |
1.1.1 电气石粉的添加优势 |
1.1.2 硫磺粉的添加优势 |
1.2 中药添加剂添加优势 |
1.3 有机硒饲料添加剂概述 |
1.3.1 有机硒概述 |
1.3.2 有机硒的优点 |
1.3.3 有机硒对猪的影响 |
1.4 有机锗饲料添加剂概述 |
1.4.1 有机锗 |
1.4.2 有机锗在动物机体的分布及代谢 |
1.4.3 有机锗的生理功能及应用实例 |
1.5 试验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2.3 育肥猪的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标准 |
2.4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
2.5 样品的采集 |
2.5.1 饲料样品的收集 |
2.5.2 粪样的收集 |
2.5.3 肉样及肠组织的采集 |
2.6 测定的指标及方法 |
2.6.1 生产性能的指标的测定 |
2.6.2 养分消化率的测定 |
2.6.3 屠宰性能的测定 |
2.6.4 肉品质的测定 |
2.6.5 肉中氨基酸、脂肪酸的测定 |
2.6.6 血液的采集及相关指标的测定 |
2.6.7 肉质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
2.6.8 盲肠菌群多样性分析 |
2.6.9 消化道的结构 |
2.6.10 经济效益分析 |
2.6.11 数据统计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生长育肥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3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生长育肥猪屠宰性能的影响 |
3.4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
3.4.1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
3.4.2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系水力及剪切力的影响 |
3.4.3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贮藏期物质变化的影响 |
3.4.4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4.5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3.5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品质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3.5.1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脂肪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3.5.2 不同组合无抗制剂对猪生肌调节因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3.5.3 不同组合无抗制剂对生长育肥猪风味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3.6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7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免疫性能的影响 |
3.8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9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肠道结构的影响 |
3.9.1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小肠道结构的影响 |
3.9.2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直肠菌群结构的影响 |
3.9.3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盲菌群分布的影响 |
3.10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粪中N、P含量的影响 |
3.11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生长育肥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3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屠宰性能的影响 |
4.4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
4.4.1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
4.4.2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系水力及剪切力的影响 |
4.4.3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贮藏期物质变化的影响 |
4.5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中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 |
4.6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质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4.6.1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4.6.2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生肌调节因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4.6.3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风味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4.7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8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小肠结构及菌群的影响 |
4.9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盲肠菌群分布的影响 |
4.10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粪中氮、磷含量的影响 |
4.11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盈利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7)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胴体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的研究现状 |
1.1.1 胍基乙酸代谢途径 |
1.1.2 胍基乙酸在养殖业的研究现状 |
1.1.3 中药添加剂研究现状 |
1.1.4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的研究背景 |
1.2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本试验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添加剂 |
2.1.2 试验动物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2.2 方法 |
2.2.1 试验设计方法 |
2.2.2 样品采集 |
2.2.3 育肥猪生长性能的测定 |
2.2.4 育肥猪表观消化率的测定 |
2.2.5 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2.2.6 育肥猪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
2.2.7 育肥猪屠宰性能的检测 |
2.2.8 育肥猪胴体品质检测 |
2.2.9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1.1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1.2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1.3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小肠绒毛的影响 |
3.2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血液指标的影响 |
3.2.1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2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3.2.3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3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屠宰性能的影响 |
3.4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胴体品质的影响 |
3.4.1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猪肉储藏期肉色及肌纤维的影响 |
3.4.2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猪肉滴水损失率的影响 |
3.4.3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猪肉蒸煮损失率和离心损失率的影响 |
3.4.4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猪肉储藏期挥发性盐基氮的影响 |
3.4.5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肌肉和肝脏器官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4.6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肉质pH的影响 |
3.4.7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猪肉质营养成分的影响 |
3.4.8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猪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4.9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肉质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3.5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粪便氮磷排放量的影响 |
3.6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4.3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胴体品质的影响 |
4.4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规模化猪场肠道细菌基因组多样性检测及生物安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规模化猪场及生物安全体系 |
1.2 猪胃肠道结构及消化特点 |
1.3 猪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
1.3.1 肠道微生物的作用 |
1.3.2 猪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 |
1.3.3 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因素 |
1.4 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1.5 本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一不同生长阶段猪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猪粪便的采集 |
2.2.2 引物设计 |
2.2.3 总DNA的提取 |
2.2.4 PCR扩增、文库构建和上机测序 |
2.2.5 测序数据分析 |
2.2.6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OTUs聚类分析 |
2.3.2 Alpha多样性分析 |
2.3.3 粪便细菌群落分析 |
2.3.4 不同生长阶段猪微生物菌群组成和菌群结构 |
2.3.5 不同生长阶段猪微生物菌群组成差异 |
2.4 讨论 |
2.4.1 不同生长阶段猪粪便微生物群落组成及群落结构 |
2.4.2 不同生长阶段猪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2.5 小结 |
3 不同生理周期猪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猪粪便的采集 |
3.2.2 引物设计 |
3.2.3 总DNA的提取 |
3.2.4 PCR扩增、文库构建和上机测序 |
3.2.5 测序数据分析 |
3.2.6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OTUs聚类分析 |
3.3.2 Alpha多样性分析 |
3.3.3 粪便细菌群落分析 |
3.3.4 不同生理期猪微生物菌群组成和菌群结构 |
3.3.5 不同生理期猪微生物菌群组成差异 |
3.4 讨论 |
3.4.1 不同生理期猪粪便微生物群落组成及群落结构 |
3.4.2 不同生理期猪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3.5 小结 |
4 猪粪便微生物与粪便营养成分的关联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猪粪便的采集 |
4.2.2 样品的处理与测定方法 |
4.2.3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生长阶段猪粪便微生物及营养成分的关联 |
4.3.2 不同生理期猪粪便微生物及营养成分的关联 |
4.3.3 规模化猪场猪粪便微生物及营养成分的关联 |
4.4 讨论 |
4.4.1 不同生长阶段猪粪便微生物与营养成分的分析 |
4.4.2 不同生理期猪粪便微生物与营养成分的分析 |
4.4.3 规模化猪场猪粪便微生物与营养成分的分析 |
4.5 小结 |
5 猪粪便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关联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环境指标的采集 |
5.2.2 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不同生长阶段猪粪便微生物及环境指标的关联 |
5.3.2 不同生理期猪粪便微生物及环境指标的关联 |
5.3.3 规模化猪场猪粪便微生物及环境指标的关联 |
5.4 讨论 |
5.4.1 不同生长阶段猪粪便微生物与环境因素的分析 |
5.4.2 不同生理期猪粪便微生物与环境因素的分析 |
5.4.3 规模化猪场猪粪便微生物与环境因素的分析 |
5.5 小结 |
6 规模化猪场与散养猪场猪粪便微生物体系的差异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猪粪便的采集 |
6.2.2 引物设计 |
6.2.3 总DNA的提取 |
6.2.4 PCR扩增、文库构建和上机测序 |
6.2.5 测序数据分析 |
6.2.6 数据处理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散养猪场粪便微生物分析 |
6.3.2 规模化猪场与散养猪场育肥猪粪便微生物体系差异 |
6.3.3 规模化猪场与散养猪场种猪粪便微生物体系差异 |
6.4 讨论 |
6.4.1 散养猪场猪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6.4.2 不同饲养环境育肥猪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6.4.3 不同饲养环境种猪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6.5 小结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9)饲粮磷来源和水平以及生长阶段对猪后肠磷消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磷营养概述 |
1.1 磷的生物学功能 |
1.2 植酸磷 |
1.2.1 植酸磷结构和特性 |
1.2.2 植酸磷对猪生产的影响 |
1.3 饲料磷源 |
1.3.1 无机磷源 |
1.3.2 植物磷源 |
1.3.3 动物磷源 |
2 磷的吸收与代谢 |
2.1 植酸水解 |
2.2 磷的吸收 |
2.3 磷的代谢 |
3 影响磷消化吸收的因素 |
3.1 植酸磷 |
3.2 钙浓度和钙磷比 |
3.3 维生素D |
4 有待研究的问题 |
4.1 饲粮磷来源对磷消化的影响 |
4.2 饲粮磷水平对磷消化的影响 |
4.3 生长阶段对磷消化的影响 |
第二章 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3 研究内容 |
4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试验研究内容 |
1 试验一饲粮磷来源对猪后肠磷消化的影响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试验设计和动物的饲养管理 |
1.1.2 样品的收集 |
1.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1.4 磷的消化率、排泄量以及可消化磷的计算方法 |
1.1.5 统计分析 |
1.2 结果与分析 |
1.2.1 饲粮磷来源对DM摄入量和消化率的影响 |
1.2.2 饲粮磷来源对磷的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1.2.3 饲粮磷来源对磷的ATTD和 AID之间差异的影响 |
1.3 讨论 |
1.4 小结 |
2 试验二饲粮磷水平对猪后肠磷消化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设计和动物的饲养管理 |
2.1.2 样品的收集 |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1.4 磷的消化率、排泄量以及可消化磷的计算方法 |
2.1.5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饲粮磷水平对DM消化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2 饲粮磷水平对磷的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2.3 饲粮磷水平对磷的AID和 ATTD之间差异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3 试验三生长阶段对猪后肠磷消化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设计和动物的饲养管理 |
3.1.2 样品的收集 |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1.4 磷的消化率、排泄量以及可消化磷的计算方法 |
3.1.5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生长阶段对生长性能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3.2.2 生长阶段对磷的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2.3 生长阶段对磷的AID和 ATTD之间差异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性 |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日粮可溶性纤维与益生菌对育肥猪生长性能、氮排放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营养调控减猪氮排的措施 |
2.2 日粮纤维在减少猪氮排放上的应用 |
2.2.1 日粮纤维概述 |
2.2.2 日粮纤维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3 日粮纤维在降低猪养殖活动氮排放上的应用 |
2.2.4 日粮纤维对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2.3 益生菌减少养殖生产中氮排放的应用 |
2.3.1 益生菌概述 |
2.3.2 益生菌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3 益生菌对动物氮排放的影响 |
2.3.4 益生菌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2.4 日粮纤维与益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 |
2.5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3.2 研究内容 |
3.3 技术路线 |
4 日粮可溶性纤维和益生菌对育肥猪生长性能、氨排放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饲料原料与试验日粮膳食纤维测定 |
4.1.2 试验材料 |
4.1.3 试验地点 |
4.1.4 试验设计 |
4.1.5 饲养管理 |
4.1.6 试验日粮 |
4.1.7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
4.1.8 数据处理 |
4.2 结果 |
4.2.1 原料膳食纤维含量 |
4.2.2 日粮可溶性纤维和益生菌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3 日粮可溶性纤维和益生菌对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2.4 日粮可溶性纤维与益生菌对育肥猪粪尿pH、粪尿氨氮含量及粪便脲酶活性、粪便含水量的影响 |
4.2.5 16 S rDNA测序研究日粮可溶性纤维与益生菌对育肥猪粪便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日粮可溶性纤维水平与益生菌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4.3.2 日粮可溶性纤维与益生菌对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3 日粮可溶性纤维与益生菌对育肥猪粪尿pH、粪尿氨氮含量及粪便脲酶活性、粪便含水量的影响 |
4.3.4 16 S rDNA测序研究日粮可溶性纤维与益生菌对育肥猪粪便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 |
5 总体讨论与结论 |
5.1 总体讨论 |
5.2 研究结论 |
5.3 创新点 |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983生物活性饲料蛋白饲喂生长肥猪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稻谷部分副产物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仔鹅上的比较研究[D]. 陈晓帅. 扬州大学, 2021(02)
- [2]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D]. 王少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新型乳酸菌发酵饲料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郝丽红. 浙江大学, 2020
- [4]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工艺及其对肉鸡生长影响的机理研究[D]. 李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5]富锗发酵中药制剂用于肥猪生产效果的研究[D]. 邵子芮. 延边大学, 2020(05)
- [6]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肉质及肠道的影响[D]. 李晓东. 延边大学, 2020(05)
- [7]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胴体品质的影响[D]. 李抒柏. 延边大学, 2020(05)
- [8]规模化猪场肠道细菌基因组多样性检测及生物安全评价[D]. 特日格勒.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9]饲粮磷来源和水平以及生长阶段对猪后肠磷消化的影响[D]. 刘静.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10]日粮可溶性纤维与益生菌对育肥猪生长性能、氮排放及肠道菌群的影响[D]. 白雅绮. 西南科技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