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建设监理制度问题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范相弟[1](2021)在《全过程工程咨询背景下监理企业转型升级制约因素分析》文中提出转型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是监理企业满足咨询市场需求,适应工程咨询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以制约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因素为主线,通过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确定关键制约因素,以期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为确定转型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基于组织环境分析的理论,以监理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PESTEL模型系统分析监理企业的外部环境。同时,结合价值链模型和VRIO模型研究监理企业的内部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工程监理与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异同,从监理企业的角度,分析其转型升级的必要性。研究发现,我国监理行业目前处于一个相对不太稳定、竞争比较激烈的工程咨询大环境中,监理企业关键价值链上的资源和能力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转型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是监理企业调整企业定位、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其次,以监理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为基础,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定性分析并提炼了54个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以54个制约因素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应用主成分分析对制约因素进行降维处理,并提取了10个相互独立的主成分,然后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研究10个主成分的主次关系。定量分析表明,组织管理、人才、企业管理者、咨询服务和资金管理是影响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变量。最后,以4家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企业为代表,分析并总结转型升级的实践经验。实践经验表明,不同的监理企业采取不同的战略和措施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但关键路线都是通过改善咨询能力、人才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为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提供条件。结合实践经验与定量分析的结论,提出监理企业从组织管理、人才、企业管理者、咨询服务和资金管理五个方面优化和改善企业内部环境,以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而实现向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转型。在监理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分析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不仅为研究监理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而且能够为企业在转型升级进程中把握工作重心提供参考和借鉴。
黄艳丽[2](2020)在《工程监理企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以广西A监理企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工程监理自1988年引入,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工程管理制度,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参与者。随着建筑行业不断深化改革,国家倡导行业整合工程全产业链,积极引导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企业如何面对变化巨大的外部经营环境和诸多新的挑战,在行业高速发展与改革的战略机遇中突破自我,实现转型升级,已经成为监理企业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优势的关键。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能主导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访谈法,发现我国工程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存在从业人数不足、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企业人才专业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经分析主要是由于行业因素、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等原因造成。在此基础上,以人-岗匹配、人-人匹配、人-组织匹配等人力资源配置理论和企业变革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人岗动态匹配”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以解决存在的问题。构建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包括确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明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角色和作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优化人员招聘方法、对人才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构建项目人力资源信息库、建立动态调配机制、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健全内部培训管理体系、建立项目激励机制和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等内容。最后采用案例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将“人岗动态匹配”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运用于广西A监理企业,验证该体系的有效性。本研究将工程监理企业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源配置相结合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具有工程监理企业特点,也具有不同发展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符合当前工程监理企业往全过程工程咨询转型升级的需要。人力资源配置的持续优化,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也为其他工程监理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艾芳蓉[3](2020)在《监理工程师激励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的建设监理行业从试点推行至今已有三十年历史,监理行业为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监理行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的专业队伍。但在行业发展进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监理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人员流动比例大,监理工程师对工作满意度普遍偏低,监理制度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效果。监理是一种为业主提供建议的咨询服务,监理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理工程师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有必要研究有哪些因素能够激励监理工程师努力工作及其相关激励因素的作用机理。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激励理论梳理,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结论,归纳总结了监理工程师的激励因素,提炼出激励模型。通过对监理行业专家访谈,最终确定四个作为自变量的激励因素变量:薪酬福利、职业发展、信任与授权、市场声誉;两个作为因变量的激励效果变量:工作满意和工作努力。通过构建监理工程师激励因素与激励结果之间影响路径的假设模型,并选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监理工程师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19份,通过AMOS21.0软件对于监理工程师的激励影响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变量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四个自变量之间两两存在相关性,而薪酬福利与职业发展、信任与授权与市场声誉的相关性系数最大,分别为0.87、0.76;薪酬福利、职业发展、信任与授权、市场声誉四个激励因素的影响,激励效果从强到弱排序依次为:市场声誉、职业发展、薪酬福利,信任与授权对工作满意、工作努力没有激励作用;薪酬福利负向影响工作努力;市场声誉正向影响工作努力;市场声誉、职业发展、薪酬福利正向影响工作满意。根据研究,提出以下建议:监理企业应适当使用薪酬福利的激励措施;注重对监理工程师的精神激励作用;谨慎选择和推广“小业主大监理”模式。
王甜甜[4](2020)在《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法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法理研究,属于交通产业法学领域研究范畴。2020年4月1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现行及在编公路工程行业标准项目清单中,《美丽公路技术规范》在列其中,该文件明确规定了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制定,应遵循的首要原则。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制定,旨在推进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推进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本文旨在以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学理思路为研究对象,从学理角度出发,探索美丽公路技术标准体系的制定与施行。本文结合工程法学理论、法美学理论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分析归纳法、跨学科交叉法等方法开展研究。理论上,结合工程法学规律,发掘《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相关规定蕴含的法理。实践上,结合美丽公路建设的系列规章制度,从中发现其技术标准等相关法理的运用规律。用法律思维,分析其问题,利用法学专业知识为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制定与施行提出可行性参考建议,以期促进美丽公路建设的有序发展。文本研究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相关概念界定,为文章的下文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根据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的相关内容,从原则、体系以及技术规范三个方面提出美丽公路技术标准制定与施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第三部分,针对上文所遇到的问题,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第四个部分,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法理思考,以达到为我国美丽公路建设提供一套完整法学理论体系的目的。探索与完善美丽公路的技术标准,符合依法治国的法理要求与走向。也是在公路交通社会关系中,保障公路社会关系的秩序与公平,实现人们的美好出行愿望的法理价值所在。在新时代,探索完善美丽公路的技术标准学理,不断将其法理思路,融入绿色创新体系与监督体系,对于保障公路秩序的共享、绿色、安全与高效,提升人们美好出行的质量水平,实现建设美丽中国之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5](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江海国[6](2019)在《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的许多工程建设项目已经应用“智慧工地”、“BIM”、“RFID”、“AI”、“智慧交通”、智能机器人等智慧手段,实现了项目增值、管理创效的目的。与此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我国传统的建设管理、经营模式理念与思维。在我国的工程监理行业仍然大量存在着服务能力水平滞后工程技术发展、服务阶段单一、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高素质人员不足、信任缺失等诸多问题,与投资人基于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目标的项目全生命周期咨询服务和“一带一路”工程建设咨询服务国际化等的能力和需求相差甚远。当下及未来,我国的工程监理服务水平如何提高、存在问题如何应对、服务如何转型并实施,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咨询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现存问题,积极谋求服务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监理咨询服务能力与水平,特提出了本研究课题。在本研究中,首先对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的发展背景、国内外研究和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文献调查分析,并对相关概念、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其次对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的内外部环境、要求、时代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注册师(或建筑师)引领的专业咨询、工程总承包和3P的咨询管理、全过程工程咨询等三种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同时对企业转型服务发展的保障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最后以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希望本文研究能对当下我国的工程监理服务顺利转型发展、完善相应的工程监理制度体系、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提供启发、借鉴与思考。
聂庆斌[7](2019)在《房产测绘监理制度探索与创新》文中研究表明房产测绘在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城市规划管理、房屋价款结算、房屋相关税费缴纳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目前房产价格居高的情况下,购房业主对房产测绘面积的准确性有着极高的要求。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的推进,房产测绘逐步由以原来的政府主管部门下属单位测绘为主走向全面市场化。为解决市场运行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测绘成果质量下降影响购房业主利益和政府信誉等不良后果,引入监理制度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对房产测绘监理制度只停留概念阶段,尚未出台有关内容标准和制度标准。我国在建设工程领域引入监理制度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监理机构难以独立开展工作、监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监理机构实力不强等情况,若房产测绘领域直接照搬建设工程监理制度难以取得良好效果。本文通过对房产测绘市场化状态下市场运行情况的分析、房产测绘成果质量的调研,分析了房产测绘监理制度引入的必要性,从房产测绘监理内容和成果资料两方面研究了房产测绘监理的技术标准。房产测绘监理内容包括:房产测绘机构符合性监理、房产测绘数据安全与保密监理、房产测绘进度监理、房产测绘成本监理、房产测绘工作过程监理、房产测绘技术难题处理监理、房产测绘成果质量监理、房产测绘相关方沟通协调等8项内容,房产测绘监理成果资料包括:监理方案、监理记录和监理报告3项内容。为克服建设工程监理模式的不足,本文从4个方面对房产测绘监理实施办法进行了创新性研究:监理人员考核上岗办法、监理机构公开招标入围办法、监理费用第三方支付办法、监理实施的弹性管理办法,这些办法旨在保证监理机构的综合业务能力、监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保障监理机构独立自主开展监理工作。
刘依然[8](2019)在《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的建筑师负责制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在各个行业不断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旨在通过提高供给侧产品质量带动需求侧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工程建设领域同样面临诸多改革,推行建筑师负责制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建筑师负责制是全过程工程咨询在民用建筑领域的典型模式之一,强调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为业主提供工程建设全过程或部分阶段的设计咨询管理服务,从建筑产品供给侧促进我国建筑业的提质增效。建筑设计大师作为灵魂、领衔设计咨询管理团队的建筑师负责制,一定会满足业主需求,同时显着提升供给质量。建筑师负责制的落实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也需要实施主体的积极配合和业务转型,增强建筑市场对建筑师负责制的认同意识。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师负责制实现方法是刻不容缓的工作。本文立足于我国建筑业现状,以供给侧结构改革对建设工程领域的要求为基础,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把建筑师团队作为研究对象,核心研究了设计单位针对建筑师负责制的实现方式,深入分析了建筑师负责制的本质内涵,建立对建筑师负责制的思想认知。通过试点分析和访谈调研了解建筑师负责制的实际推行情况,归纳总结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建筑师团队基本设计工作的开展问题、设计拓展工作的开展问题、落实责任制的制度保障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两种不同的建筑师负责制实现方法:一是负责综合协调的项目设计总包,二是实现角色突破的设计监造模式,两者均强调以设计为核心。同时结合我国房屋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析建筑师团队在两种实现方式中的具体工作内容。最后从组织建设、责任主体、风险分担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解决责任制的落实问题,为建筑师负责制提供制度保障。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设计咨询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建筑师的身份定位和角色升级提供有益借鉴,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建筑创新。对加快建筑师负责制的落地进程,推动建筑设计行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形成,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钱佳萍[9](2019)在《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建筑统计制度改革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直以来,建筑业被认为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建筑行业的发展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是建筑业发展的“晴雨表”,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但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其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尤其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进行,对建筑业的发展及统计报表制度的改革都提出了要求,这就更加凸显了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与工程咨询服务行业统计报表制度(合称为建筑统计报表制度)与广义建筑业发展无法很好匹配的问题,导致了建筑统计报表制度无法反应广义建筑业真实的发展形态。同时,随着一些新业态的出现,建筑业与工程咨询服务行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且两者的统计制度未能很好的衔接,不利于展示广义建筑业的发展格局和发展规律。本文立足于建筑业和工程咨询服务行业发展的现状,基于现行统计报表制度归纳选取主要指标对建筑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针对工程咨询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分别以法人和业务为单位对其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论述了新形势新要求下对建筑业和工程咨询服务行业发展的要求以及对统计的影响,揭示了现行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和工程咨询服务行业统计报表制度存在的问题:工程咨询服务行业未有统一的统计报表制度,细分行业的统计报表制度在表式设计上相似度高,在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情况下,企业重复填报现象严重。同时,随着设计施工总承包业务的推广,加大了跨建筑业和工程咨询服务行业统计、重复填报数据无法识别等主要问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针对性的建筑统计报表制度改革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路径,即在现行细分行业的统计报表制度基础上,首先实行工程咨询服务行业的融合和统一,继而实行广义建筑业的统计,论文还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促进建筑统计报表制度改革,更好地适应建筑业和工程咨询服务行业的发展,有效地发挥其统计作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何晓[10](2019)在《基于风险分析的变电站大修技改工程监理精益化管理研究》文中认为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电力行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利用先进的设备、工艺、材料和技术对现有电网设备、设施通过大修、技术升级等方式进行改造,是构建智能化电网、增强电网系统运行灵活性、安全性、稳定性的重要措施。监理作为大修技改工程项目实施的主要参建方,在工程的准备、实施、验收、投产移交阶段发挥了重要的管理作用。传统电力监理工作方法偏重于新建输变电工程,对施工作业风险较高、施工时间较短、施工场地狭窄等诸多受限条件的大修技改工程明显不适用。随着大修技改工程的逐年增多,如何针对该类工程特点开展监理工作,提高监理工作成效及业主满意度,是目前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强调监理工作主动控制、事前管理以及系统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未雨绸缪的风险管理对能否顺利达成监理工作目标至关重要,基于风险管理有的放矢的开展精益化监理工作保障了监理工作目标的实现。论文根据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主要工作内容及既往研究成果,分析了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特点及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辨识了大修技改工程中监理方存在的7类风险,即:监理质量控制、造价控制、进度控制风险;监理信息管理、合同管理风险;对参建各方关系进行协调的风险;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风险,共计54条主要风险,形成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风险记录表。随后应用LEC评价法将监理工作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级评价,深入分析了各类风险产生的根源,引入精益管理思想,采用WBS工作分解结构、六何分析法、看板管理、可视化管理、现场5S管理等方法,提出系统与规范化的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精益管理方法,并在500kV宝峰变电站隔离开关电动操作机构大修工程中进行实证。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对风险管理及精益化管理的重视和应用,提高了监理工作对现代项目管理科学方法的应用程度,丰富了驾驭复杂工程的管控经验,提升监理执业形象和工作成效,改善业主对监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增强了监理企业在大修技改工程市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在风险管理及精益化管理的思想下,影响项目参建单位的管理思维,对于推进大修技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化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建设监理制度问题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建设监理制度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全过程工程咨询背景下监理企业转型升级制约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监理企业的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分析 |
2.1 相关理论及方法 |
2.1.1 PESTEL分析模型 |
2.1.2 价值链分析模型 |
2.1.3 VRIO模型 |
2.2 监理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
2.3 监理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
2.3.1 监理企业价值链模型的构建 |
2.3.2 基于价值链模型的监理企业资源和能力分析 |
2.3.3 基于VRIO模型的监理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
2.4 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分析 |
2.4.1 建设工程监理与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比较 |
2.4.2 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分析 |
2.4.3 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界定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监理企业转型升级制约因素的定性研究 |
3.1 制约因素选取的原则和思路 |
3.1.1 制约因素的选取原则 |
3.1.2 制约因素的选取方法及步骤 |
3.2 基于文献研究法的制约因素的分析和整理 |
3.2.1 企业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 |
3.2.2 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
3.3 制约因素的提取 |
3.3.1 基于专家访谈法的制约因素的提炼与选取 |
3.3.2 制约因素的提取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监理企业转型升级制约因素的定量研究 |
4.1 相关理论及方法 |
4.1.1 主成分分析 |
4.1.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4.2 变量测量与制约因素影响程度的问卷设计 |
4.2.1 制约因素测量的方法选择 |
4.2.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4.3 制约因素影响程度调查问卷的分析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2 量表的相关性分析 |
4.3.3 量表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
4.4 制约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
4.4.1 筛选有效变量 |
4.4.2 主成分适用性分析 |
4.4.3 确定主成分的个数 |
4.4.4 主成分的重新命名及解释 |
4.5 制约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4.5.1 主成分的影响程度分析 |
4.5.2 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绩效的分析 |
4.5.3 线性回归分析 |
4.6 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制约因素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
5.1 国内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 |
5.2 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
5.2.1 企业管理者的能力是先决条件 |
5.2.2 组织管理是前提,资金管理是保障 |
5.2.3 人力资源是基础,咨询服务是关键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研究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B 监理企业资源和能力的调查问卷 |
附录 C 监理企业转型升级制约因素的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 D 监理企业转型升级制约因素的调查问卷 |
附录 E 制约因素的独立样本T检验表 |
(2)工程监理企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以广西A监理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对已有文献的评价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新颖之处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方法 |
2.1 人力资源 |
2.1.1 概念 |
2.1.2 特点 |
2.2 人力资源管理 |
2.2.1 内容 |
2.2.2 人力资源配置概念 |
2.2.3 人力资源配置相关理论 |
2.2.4 人力资源配置的要素 |
2.2.5 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模式 |
2.3 企业变革 |
2.3.1 概念 |
2.3.2 形式 |
2.4 SWOT分析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工程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与存在问题 |
3.1 工程监理行业概况 |
3.1.1 发展历史 |
3.1.2 发展现状及趋势 |
3.2 工程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
3.2.1 行业人力资源配置的特点 |
3.2.2 行业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
3.3 工程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
3.3.1 人-岗不匹配 |
3.3.2 人-人不匹配 |
3.3.3 人-组织不匹配 |
3.4 工程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行业因素 |
3.4.2 企业因素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构建人岗动态匹配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 |
4.1 工程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
4.1.1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
4.1.2 现有业务模式单一 |
4.1.3 转型升级是市场发展需求 |
4.2 工程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 |
4.2.1 国家政策支持 |
4.2.2 行业未来市场广阔 |
4.2.3 监理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具有优势 |
4.3 人力资源配置对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
4.4 构建工程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的目标 |
4.5 构建工程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的原则 |
4.6 人岗动态匹配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内容 |
4.6.1 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的准备工作 |
4.6.2 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的策略 |
4.6.3 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
4.7 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对于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的实现 |
4.7.1 人-岗匹配的实现 |
4.7.2 人-人匹配的实现 |
4.7.3 人-组织匹配的实现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广西A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的运用及效果 |
5.1 广西A监理企业简介 |
5.2 广西A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
5.2.1 组织结构分析 |
5.2.2 员工人数分析 |
5.2.3 学历结构分析 |
5.2.4 职称结构分析 |
5.2.5 年龄情况分析 |
5.2.6 广西A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
5.3 广西A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的运用情况 |
5.3.1 设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
5.3.2 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
5.3.3 开展岗位分析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
5.3.4 优化人才专业结构 |
5.3.5 创建学习型企业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
5.3.6 构建企业内部人才信息交流渠道实现人力资源动态配置 |
5.3.7 重视企业宣传 |
5.4 广西A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运用的效果 |
5.4.1 专业人才数量基本满足现阶段企业发展需要 |
5.4.2 以服务项目为导向,充分发挥各专业人才优势 |
5.4.3 培养和储备的后备人才已成长为核心专业技术人才 |
5.4.4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持续发挥积极的人力资源配置作用 |
5.4.5 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及持续优化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监理工程师激励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建设监理行业发展的成就 |
1.1.2 监理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文章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监理工程师 |
2.1.1 监理工程师定义 |
2.1.2 监理工程师工作现状 |
2.1.3 监理的服务性质 |
2.2 典型激励理论 |
2.2.1 管理学领域 |
2.2.2 组织行为学领域 |
2.3 激励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
2.3.1 国外激励因素研究成果 |
2.3.2 国内激励因素研究成果 |
2.4 监理激励相关研究 |
2.5 文献评述 |
2.5.1 文献总结 |
2.5.2 “激励因素—激励结果”理论模型 |
第3章 监理工程师激励模型构建 |
3.1 研究界定 |
3.1.1 研究对象 |
3.1.2 变量定义 |
3.2 关系假设 |
3.2.1 薪酬福利与激励结果的关系 |
3.2.2 职业发展与激励结果的关系 |
3.2.3 信任与授权与激励结果的关系 |
3.2.4 市场声誉与激励结果的关系 |
3.2.5 工作满意与工作努力的关系 |
3.3 研究模型 |
3.3.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
3.3.2 监理工程师激励模型构建 |
第4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4.1 问卷设计 |
4.1.1 问卷设计流程 |
4.1.2 问卷内容 |
4.2 变量测量 |
4.2.1 自变量的测量 |
4.2.2 因变量的测量 |
4.3 数据收集与描述 |
4.3.1 问卷发放及回收 |
4.3.2 调查样本的基本数据分析 |
第5章 监理工程师激励模型实证检验 |
5.1 .量表质量检验 |
5.1.1 信度分析 |
5.1.2 效度分析 |
5.2 模型验证 |
5.2.1 结构模型设定及拟合 |
5.2.2 假设检验 |
5.2.3 模型修正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5.3.1 激励因素的激励效应对比 |
5.3.2 激励因素的内部结相关性分析 |
5.3.3 激励因素及作用机理讨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建议与创新点 |
6.1.1 结论 |
6.1.2 管理建议 |
6.1.3 创新点 |
6.2 局限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指导教师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法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学科定位 |
2.选题来源 |
3.选题背景 |
4.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1.研究方法 |
2.基本思路 |
(四)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五)本文不足之处 |
一、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学理界定 |
(一)美丽公路的界定 |
(二)工程美的内涵 |
(三)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法律规范渊源 |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理论渊源 |
2.公路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的本质渊源 |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历史渊源 |
4.我国美丽公路及其技术标准的渊源 |
(四)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内涵 |
二、美丽公路技术标准原则与体系 |
(一)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原则 |
1.美丽公路技术标准制定原则 |
2.美丽公路技术标准实施原则 |
3.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监督原则 |
(二)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体系 |
1.美丽公路技术标准规划体系 |
2.美丽公路技术标准建设体系 |
3.美丽公路技术标准养护体系 |
4.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管理体系 |
三、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学理分析 |
(一)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原则学理分析 |
1.从法学原则视角分析美丽公路技术标准 |
2.从法律依据视角分析美丽公路技术标准 |
3.从法律价值视角分析美丽公路技术标准 |
4.从法律标准化视角分析美丽公路技术标准 |
(二)美丽公路技术标准体系学理分析 |
1.从规划视角分析美丽公路技术标准 |
2.从建设视角分析美丽公路技术标准 |
3.从养护视角分析美丽公路技术标准 |
4.从管理视角分析美丽公路技术标准 |
(三)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技术规范学理分析 |
1.从制定视角分析美丽公路技术标准 |
2.从监督视角分析美丽公路技术标准 |
3.从安全保障视角分析美丽公路技术标准 |
4.从责任追究视角分析美丽公路技术标准 |
四、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法理思考 |
(一)从原则体系的法理思考 |
1.美丽公路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相互衔接 |
2. 美丽公路技术标准实施融合多元化体制 |
(二)从体系的法理思考 |
1.规划体系的法理思考 |
2.建设体系的法理思考 |
3.养护体系的法理思考 |
4.管理体系的法理思考 |
(三)从技术规范的法理思考 |
1.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发展理念融入 |
2.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监督理念融入 |
3. 美公路技术标准的安全理念融入 |
4.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责任理念融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6)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理论研究 |
1.2.2 应用研究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工程监理发展现状 |
2.1 我国的工程监理发展概述 |
2.2 我国工程监理的现状 |
2.2.1 工程监理企业和从业人员分布 |
2.2.2 2015-2018年建设工程监理业务承揽情况 |
2.2.3 监理发展依托的建筑业发展情况 |
2.2.4 新智慧技术诞生对监理的影响 |
2.3 国外监理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3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3.1 相关概念 |
3.1.1 新时代工程监理 |
3.1.2 全过程工程咨询 |
3.2 基础理论 |
3.2.1 全过程工程咨询 |
3.2.2 建筑师负责制 |
3.2.3 安全监理制度 |
3.2.4 纪检监督机制 |
3.2.5 职业风险金制度 |
3.3 本章小结 |
4 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内外部环境分析 |
4.1 新时代下工程监理服务内外部环境分析 |
4.1.1 2013-2018年专家(学者)的行业SWOT分析 |
4.1.2 新时代下工程监理服务内外部SWOT分析 |
4.2 新时代对工程监理的要求 |
4.3 本章小结 |
5 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
5.1 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的时代特征 |
5.2 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模式的研究 |
5.2.1 注册师(或建筑师)引领的专业咨询服务模式 |
5.2.2 项目总承包和PPP项目管理咨询服务模式 |
5.2.3 工程全过程咨询服务模式 |
5.3 新时代工程监理企业转型服务发展保障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6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转型实证研究 |
6.1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6.1.1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基本情况 |
6.1.2 江南管理公司的组织架构 |
6.2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现状分析 |
6.2.1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国内现状分析 |
6.2.2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国外现状分析 |
6.3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可行性分析 |
6.3.1 江南管理公司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路径 |
6.3.2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内容 |
6.3.3 江南管理公司全过程工程咨询实践研究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7)房产测绘监理制度探索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房产测绘市场运行状况 |
1.1.2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测绘监理及房产测绘监理研究现状 |
1.2.2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创新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房产测绘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 |
2.1 房产测绘发展演变 |
2.2 技术标准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
2.2.1 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调查与分析 |
2.2.2 地方标准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
2.3 市场运行模式调查与分析 |
2.3.1 现有市场运行模式调查 |
2.3.2 市场运行模式对比分析 |
2.4 房产测绘呈现的新特点 |
2.5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房产测绘成果质量调查与分析 |
3.1 房产测绘成果质量调查 |
3.1.1 基本信息调查与采集错误 |
3.1.2 尺寸数据或面积计算错误 |
3.1.3 共有建筑面积分摊错误 |
3.1.4 数据统计错误 |
3.1.5 其他类型错误 |
3.2 房产测绘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
3.2.1 测绘机构的原因 |
3.2.2 建设单位的原因 |
3.2.3 政府监管的原因 |
3.3 房产测绘监理的必要性分析 |
3.3.1 建设单位对监理的需求 |
3.3.2 购房业主对监理的需求 |
3.3.3 政府监管对监理的需求 |
3.3.4 测绘机构对监理的需求 |
3.4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房产测绘监理技术标准研究 |
4.1 房产测绘监理内容研究 |
4.1.1 房产测绘机构符合性监理 |
4.1.2 房产测绘数据安全与保密监理 |
4.1.3 房产测绘进度监理 |
4.1.4 房产测绘成本监理 |
4.1.5 房产测绘工作过程监理 |
4.1.6 房产测绘技术难题处理监理 |
4.1.7 房产测绘成果质量监理 |
4.1.8 房产测绘相关方沟通协调 |
4.2 房产测绘监理成果研究 |
4.2.1 监理方案 |
4.2.2 监理记录 |
4.2.3 监理报告 |
4.3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房产测绘监理实施办法研究 |
5.1 监理人员考核上岗办法 |
5.1.1 考核上岗必要性分析 |
5.1.2 考核内容与方式 |
5.1.3 监理人员的动态管理 |
5.2 监理机构公开招标入围办法 |
5.2.1 公开招标入围必要性分析 |
5.2.2 投标资格条件与评标 |
5.2.3 监理机构的公示与管理 |
5.3 监理费用第三方支付办法 |
5.3.1 第三方支付的内涵 |
5.3.2 第三方支付的优势和劣势 |
5.3.3 第三方支付实施步骤 |
5.3.4 第三方支付配套制度建设 |
5.3.5 预付监理费用计算标准 |
5.4 监理实施的弹性管理办法 |
5.5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的建筑师负责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一章 政策驱动: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 |
1.1 供给侧结构改革及其要求 |
1.1.1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和目的 |
1.1.2 建筑业供给侧的转型升级 |
1.1.3 设计咨询供给侧改革路径选择 |
1.2 建筑业的发展现状与方向 |
1.2.1 建筑业发展现状 |
1.2.2 设计咨询行业的发展现状 |
1.2.3 建筑师的发展现状 |
1.3 建筑师负责制的本质内涵 |
1.3.1 建筑师服务的国际惯例 |
1.3.2 我国建筑师负责制的特点分析 |
1.3.3 建筑师负责制的优势分析 |
第二章 问题成像:试点评价与访谈调研 |
2.1 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情况分析 |
2.1.1 全国试点开展现状 |
2.1.2 上海市试点成效与评价 |
2.1.3 深圳市试点成效与评价 |
2.2 应用扎根理论的访谈调研 |
2.2.1 扎根理论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2.2.2 访谈准备与资料收集 |
2.2.3 调研结果的研究分析 |
2.3 关键研究问题的确定 |
2.3.1 试点过程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2.3.2 建筑师负责制问题归纳 |
第三章 综合协调:设计统筹与规划总控 |
3.1 设计管理的基本工作 |
3.1.1 不同专业的设计对话 |
3.1.2 制定设计目标和计划 |
3.1.3 设计的过程性管理 |
3.2 区域规划与建筑设计密切衔接 |
3.2.1 建筑师参与区域规划的客观需求 |
3.2.2 规划-建筑设计整体工作模式 |
3.2.3 参与整体规划的现实服务 |
3.3 工程前期咨询服务 |
3.3.1 进行项目策划 |
3.3.2 辅助投资规划制定 |
3.3.3 前期设计咨询工作流程 |
第四章 角色突破:实施设计监造模式 |
4.1 设计监造模式及其组织 |
4.1.1 建筑师监督施工的可行性 |
4.1.2 设计监造的组织结构 |
4.2 监造主要工作方向 |
4.2.1 工程建造任务的发包 |
4.2.2 合同管理主要工作 |
4.2.3 DB设计监督与审查 |
4.3 工程交付与质量追踪 |
4.3.1 工程验收交付 |
4.3.2 工程质量跟踪 |
4.3.3 为工程质量保险的服务 |
第五章 保障制度:责任制的落实 |
5.1 建筑师团队的组织建设 |
5.1.1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及其应用 |
5.1.2 建筑师团队的组织架构 |
5.1.3 建筑师团队的工作方式 |
5.2 实现建筑师责权利统一 |
5.2.1 明确建筑师责任界限 |
5.2.2 赋予建筑师应有权利 |
5.2.3 保障建筑师合法权益 |
5.3 建筑师职业责任保险 |
5.3.1 建筑师职业责任保险的涵义 |
5.3.2 建筑师职业责任保险的必要性 |
5.3.3 建筑师职业责任保险的建议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9)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建筑统计制度改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建筑统计制度的基本分析 |
1.1 统计制度的基本分析 |
1.1.1 统计制度的含义及意义 |
1.1.2 统计制度的改革发展 |
1.1.3 建筑统计制度的基本设置 |
1.2 建筑业及其发展的基本分析 |
1.2.1 建筑业的基本含义 |
1.2.2 工程咨询的基本含义 |
1.2.3 工程咨询行业的服务内容 |
1.3 建筑业发展的新要求 |
1.3.1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 |
1.3.2 现行建筑业统计制度的不适应性 |
1.3.3 现行工程咨询服务行业统计制度的不适应性 |
第二章 基于现行统计制度的建筑业发展分析 |
2.1 建筑业发展模式 |
2.1.1 建筑业总产值 |
2.1.2 建筑业增加值 |
2.1.3 建筑业固定资产 |
2.2 建筑业产业素质 |
2.2.1 企业数 |
2.2.2 劳动力 |
2.2.3 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 |
2.3 建筑业组织结构 |
2.3.1 国内承包能力 |
2.3.2 产业集中度 |
2.3.3 国际承包能力 |
第三章 基于现行统计制度的工程咨询服务行业发展分析 |
3.1 以企业法人为单位分析 |
3.1.1 行业产值 |
3.1.2 人均营业收入 |
3.1.3 企业规模 |
3.1.4 工资水平 |
3.2 以业务活动为单位分析 |
3.2.1 工程咨询行业业务 |
3.2.2 勘察设计行业业务 |
3.2.3 工程监理行业业务 |
3.3 以江苏省和浙江省两个建筑强省为典型分析 |
3.3.1 江苏、浙江两省总体发展情况对比 |
3.3.2 江苏、浙江两省工程监理企业细分业务收入对比 |
第四章 建筑统计制度改革要求与路径分析 |
4.1 建筑业发展要求及其对统计制度改革的影响 |
4.1.1 推行工程总承包及其对统计的影响 |
4.1.2 建立新型工程公司及其对统计的影响 |
4.1.3 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及其对统计的影响 |
4.2 工程咨询行业发展要求及其对统计制度改革的影响 |
4.2.1 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及其对统计的影响 |
4.2.2 推行电子招投标及其对统计的影响 |
4.2.3 强化个人执业资格及其对统计的影响 |
4.3 建筑统计制度改革的路径分析 |
4.3.1 现行统计制度对建筑业发展的不适应分析 |
4.3.2 建筑统计制度改革初步设想 |
4.3.3 建筑统计制度改革原则 |
第五章 建筑统计制度重构研究 |
5.1 分设统计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5.1.1 统一工程咨询服务行业统计制度 |
5.1.2 建筑统计制度重构的深入优化 |
5.1.3 建筑统计制度重构后的功能实现 |
5.2 建筑统计制度重构之统计指标的创新构建 |
5.2.1 “固定资产”和“设备投资”统计指标 |
5.2.2 “建筑市场模式”统计指标 |
5.2.3 “人才素质”统计指标 |
5.2.4 “建筑信用”统计指标 |
5.3 建筑统计制度重构的配套措施建议 |
5.3.1 完善建筑统计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 |
5.3.2 放宽资质管理,允许市场准入 |
5.3.3 完善建筑统计监督管理机制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基于风险分析的变电站大修技改工程监理精益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2.2 精益管理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3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风险管理与精益理论研究 |
2.1 风险管理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1 风险管理基本概念 |
2.1.2 风险管理内容 |
2.2 精益管理相关理论 |
2.2.1 精益管理概述 |
2.2.2 监理精益化管理主要实施方法 |
第3章 变电站大修技改工程风险分析及监理工作现状 |
3.1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概念及特点 |
3.3.1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概念 |
3.3.2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特点 |
3.2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存在问题 |
3.2.1 监理人员专业素质与现场管理要求存在差距 |
3.2.2 大修技改工程监理对自身工作风险重视不足 |
3.2.3 监理项目部对大修技改项目的管理缺乏系统性 |
3.2.4 业主单位对大修技改监理工作的满意度较低 |
3.3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风险分析及评估 |
3.3.1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风险识别 |
3.3.2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风险评估 |
3.4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风险评估结果研究及分析 |
3.4.1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风险分布情况分析 |
3.4.2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中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
3.4.3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低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
3.4.4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可接受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
3.4.5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风险应对 |
第4章 基于风险分析的变电站大修技改工程监理精益化对策 |
4.1 风险管理及精益化管理在监理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
4.1.1 监理工作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
4.1.2 监理工作与精益管理的关系 |
4.1.3 精益管理在大修技改监理工作中的应用特性 |
4.2 基于风险分析的变电站大修技改工程监理精益化管理思路 |
4.2.1 以监理工作目标为导向重视监理工作风险管理 |
4.2.2 推行计划及制度标准化的系统管理 |
4.2.3 加强公司与部门、部门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
4.2.4 建立PDCA持续改进机制,提高监理人员管理水平和管理的主动性 |
4.2.5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风险精益应对主要方法 |
4.3 500KV宝峰变电站隔离开关电动操作机构大修监理实例 |
4.3.1 工程概况 |
4.3.2 基于风险分析的监理精益管理实施 |
4.3.3 监理精益化管理实施效果评价 |
4.4 变电站大修技改工程监理精益化对策 |
4.4.1 监理质量控制精益管理 |
4.4.2 监理造价控制精益管理 |
4.4.3 监理进度控制精益管理 |
4.4.4 监理安全生产精益管理 |
4.4.5 监理对合同的精益管理 |
4.4.6 监理信息档案精益管理 |
4.4.7 监理综合协调精益管理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成果和结论 |
5.2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录1 变电站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风险因素评估调查问卷 |
附表1: 监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L)评分统计表 |
附表2: 监理处于该风险中的频繁程度(E)评分统计表 |
附表3: 一旦发生风险可能给监理造成的后果(C)评分统计表 |
附录2 监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
附表1: 工程开工前满意度调查表 |
附表2: 工程竣工满意度调查表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我国建设监理制度问题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过程工程咨询背景下监理企业转型升级制约因素分析[D]. 范相弟.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2]工程监理企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以广西A监理企业为例[D]. 黄艳丽. 广西大学, 2020(07)
- [3]监理工程师激励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D]. 艾芳蓉. 深圳大学, 2020(10)
- [4]美丽公路技术标准的法理研究[D]. 王甜甜. 长安大学, 2020(06)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6]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D]. 江海国. 重庆大学, 2019(02)
- [7]房产测绘监理制度探索与创新[D]. 聂庆斌. 山东大学, 2019(02)
- [8]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的建筑师负责制研究[D]. 刘依然. 东南大学, 2019(01)
- [9]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建筑统计制度改革的研究[D]. 钱佳萍. 东南大学, 2019(05)
- [10]基于风险分析的变电站大修技改工程监理精益化管理研究[D]. 何晓. 云南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