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赵娜[1](2020)在《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高校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当前,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深入地挖掘高校图书馆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动地发挥和释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的重要类型之一,不仅具有文献信息收集、管理、保存、传递等图书馆的基本功能,还具有突出的教育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从这些基础性功能中延伸出来的。高校图书馆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适应时代发展上不谋而合,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随着历史的变迁,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形式上存在着差异,但无论是古代“书院藏书楼”还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实际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未间断。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馆藏资源的价值引领功能;馆舍环境的文化熏陶功能;专业服务的示范激励功能;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功能;引导自学的品格塑造功能。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着育人意识不强;馆藏资源满意度低;服务示范效果不明显;环境熏陶效果欠佳;功能实践不畅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功能认识尚未到位;馆藏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馆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育人合力机制尚未形成。为充分地挖掘和释放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图书馆育人意识;其次,要优化馆藏结构,发挥图书馆育人优势;再次,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第四,要注重文化建设,优化图书馆育人环境;最后,要建立长效机制,凝聚图书馆育人合力。该论文有图23幅,表有2幅,参考文献101篇。
刘宇[2](2020)在《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下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及借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责除了为纸质文献资源提供存储场地、为师生、研究人员提供书籍借阅服务外,还为读者提供学习、阅览的空间。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阅读介质与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三类空间的比例关系也随之不断改变,特别是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学生因此成为了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要素;作为学生课后重要的学习场所——高校图书馆提出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服务重心由“书籍”转向了“人”;服务对象的转变导致图书馆内部各功能空间的布局和面积配比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纸质文献的存储与借阅空间不再是馆内占比最大的空间,取而代之的是围绕“读者”展开的一系列新型学习空间、复合型功能空间、创意趣味空间以及一些人性化休憩空间等。本文将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自主学习空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美国高校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大学生学习行为和需求、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以及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形成发展的原因等方面的分析,并深入研究了其馆内各功能用房的配比和空间组织、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的特征和面积占比以及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发展体系,并详细了解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空间的建设情况,进而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自主学习空间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论文共六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叙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涵盖了绪论篇章和理论知识的归纳整理部分。绪论篇章主要介绍了本次研究的背景、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和学科知识服务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综述、有关概念的阐释、研究对象及内容、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以及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形成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为第三章,为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现状研究。笔者就国内七所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研分析,深入研究了其内部各大功能用房的面积配比、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现状、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以及学科知识服务建设等内容,并结合调研问卷的回馈信息,总结了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不足与亟待改进之处。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分析了美国高校教育环境、学生学习行为对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形成发展奠定的有利基础,并对美国高校图书馆内部自主学习空间的展开了具体研究,为本文核心研究内容。第四章具体分析了美国高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美国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和需求以及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形成发展,为后文奠定基础;第五章则是具体展开对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研究,介绍了其历史背景与形成发展的条件,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内各功能空间的配比、空间组织以及各类自主学习空间的类型、特征、功能组成以及占比情况,同时也一并分析了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特点与建设情况。第四部分为第六章,为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具体从两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其一,将中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以及学科知识服务的建设情况进行比较,并从析总结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相对不足之处;其二,根据以上成果结合我国现有国情,总结归纳出在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以及学科知识服务的建设中值得借鉴参考的五项内容。通过以上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对未来我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产生一定价值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陈雪芳[3](2017)在《福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科化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在新信息环境下发展出的一种创新型服务模式。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不仅可以让高校图书馆更好地满足日益多样化的用户信息需求,还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向智慧型图书馆转型升级,进而提升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为了促进福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发展,本文以福建省22所公办本科院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网络调研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对这22所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开展状况进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中6所已明确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的高校图书馆进行深入调研,从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学科化信息服务具体内容实施、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学科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问题分析,针对福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高英杰,姜琴[4](2014)在《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素质现状及培养策略》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适宜的学习氛围。因此,对于图书馆员而言,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新的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切实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本文针对信息素质的概念、特点和内容,对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素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馆员信息素质的有效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皇甫青红[5](2014)在《人文社科科研人员持续使用外文数字资源的行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大量引进的外文数字资源仍然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科研人员的需求,人文社科外文数字资源的匮乏和利用率较低的现状同时存在。高校图书馆外文数字资源的持续使用必将促进人文社科研究的快速发展,因此对人文社科科研人员持续使用动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主要开展以下工作:(1)对高校图书馆外文数字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国内外电子服务相关领域持续使用的相关文献进行调研,从用户满意、技术接受、习惯等角度深入探讨用户持续使用的关键影响因素;(2)对来自人文社科领域的15位科研人员进行探索性访谈,以初步确定其持续使用高校图书馆外文数字资源的具体影响因素,并基于持续使用理论、技术接受理论、用户满意度理论、期望确认理论、感知行为控制理论和访谈结果,进一步搭建人文社科科研人员持续使用高校图书馆外文数字资源的理论模型,并提出15个研究假设;(3)结合中国本土化的特点设计调查问卷,借助网络调查和实地调查共收集到来自全国各地人文社科领域330份有效问卷;(4)对研究样本的分布及其了解和利用高校图书馆外文数字资源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在正态分布、信度等检验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持续使用假设模型进行检验,以进一步验证研究假设:(5)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检验人口统计特征和科研特征变量的影响作用,采用多群组分析检验人口统计特征和科研特征变量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研究,本研究得到四点主要结论:(1)习惯、自我效能、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是人文社科科研人员持续使用外文数字资源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持续使用意愿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期望确认、感知质量和促成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影响持续使用意愿,而促成因素对持续使用意愿的直接影响仍然需要进一步考证;(2)人口统计特征和科研特征变量对A1(了解外文数字资源的程度)、A2(外文数字资源的重要程度)、A4(外文数字资源满足需求的程度)、A5(使用外文数字资源的时间)、A6(访问外文数字资源的频率)变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其中性别、职称/身份、最高学位、近一年国内论文数量及近一年国际论文数量对A1产生影响作用,性别、学科、职称/身份和近一年国际论文数量对A2产生影响作用,学科对A4产生影响作用,年龄、学科、职称/身份、最高学位、科研年限及近一年国际论文数量对A5产生影响作用,近一年国际论文数量对A6产生影响作用;(3)人口统计特征和科研特征变量对持续使用意愿、习惯、感知有用性、满意度、自我效能、感知易用性、期望确认、感知质量和促成因素九个潜变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其中性别、最高学位及近一年国际论文数量对持续使用意愿和习惯产生影响作用,学科、最高学位、近一年国内论文数量及近一年国际论文数量对感知有用性产生影响作用,近一年国际论文数量对满意度产生影响作用,性别、最高学位、近一年国内论文数量及近一年国际论文数量对感知易用性和自我效能产生影响作用,学科对期望确认产生影响作用,性别和近一年国际论文数量对感知质量产生影响作用,而特征变量对促成因素不产生影响作用;(4)人口统计特征和科研特征变量对已通过检验的13个研究假设产生调节作用,其中“习惯、感知有用性对持续使用意愿的产生正向影响”的假设受到学科的影响,“自我效能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的假设受到性别、年龄、学科、最高学位、科研年限及近一年国际论文数量六个特征变量的影响;“满意度对持续使用意愿产生正向影响”的假设受到性别和最高学位的影响,其它研究假设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特征变量的影响。从外文数字资源厂商、图书馆、人文社科科研人员三个视角出发,结合已经得到验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提出促进人文社科科研人员持续使用高校图书馆外文数字资源的六点思考与建议:(1)以“用户为中心”开发设计和维护外文数字资源,提高感知质量和易用性;(2)结合人文社科专业设置、科研人员需求合理引进和购买外文数字资源,提高资源的有用性;(3)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提高人文社科科研人员的满意度;(4)完善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人文社科科研人员的满意度;(5)加强信息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社科科研人员的自我效能;(6)基于人口统计特征和科研特征差异提供分层次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提高人文社科科研人员的期望确认程度。论文最后阐明本研究的创新点,指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问题,并提出未来人文社科科研人员持续使用高校图书馆外文数字资源研究的发展趋势。
李虹[6](2014)在《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SX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个案》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对高校图书馆教育功能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的程度能够体现出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贯穿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各个层面,某一方面稍有忽视,就会减弱整个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作用。特别是对于新升本科院校,在办学规模、教育质量、科研水平等方面越来越规范化,并随着学院教育层次的提高,与之相辅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也要有所提升,以加强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因此,探讨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现状与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图书馆教育职能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SX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个案,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现状,揭示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加强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的对策和建议。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分析了相关研究现状及其不足之处,并给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第二部分以SX师范学院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从实证的角度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发挥的现状;第三部分针对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发挥现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的四条对策和建议。
刘屏极[7](2012)在《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世界着名未来学家Alvin Toffler曾说过,“谁掌握了知识和信息,谁就掌握了支配他人的权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活中充斥着繁多复杂的信息,各种新思想、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只有通过不断的获取信息、应用信息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信息素质已经成为大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工作所必备的能力。2002年1月,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在哈尔滨召开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首次将“文献检索课学术研讨会”更名为“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将图书馆文献检索课程的开设提升到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高度。自此,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工作之一,图书馆成为信息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机构。本文对国内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特点;然后阐述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基于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以湖南大学图书馆建设为例,提出了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与途径;最后对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若干可行性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图书馆具备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多方面优势,还需要加强数字图书馆、网络数据库、信息人才工程和信息服务体系等多方面的建设,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卢琏[8](2021)在《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钟涵宇[9](2020)在《辽宁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用户群体变化以及在线教育普及,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形式和内容也应根据时代的变化、用户需求以及整个社会变化做出相应的转变,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就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未来趋势和必然结果。它充分利用现有的平台技术,使用户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能,培养用户结构化思维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在高校图书馆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情况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了提高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质量,本文以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及其用户进行调查,利用SPSS、EXCEL软件将两次调查结果汇总统计,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和策略,以改善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及创新点等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及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和用户体验相关概念。第三部分是针对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网页、微信以及其他平台的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进行多角度的调查分析。第四部分是以高校图书馆用户为主体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所收集的数据利用SPSS工具进行统计分析。第五部分提出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提升策略。信息意识方面,用户、高校图书馆两个主体应该提高对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内容方面,丰富并深化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建立特色课程资源,结合线上线下教学,寓教于乐,分层次、个性化教学提高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质量;共享方面,建立统筹机制,实现资源共享;馆员方面,应加强馆员课程体系建设,定期举办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提高馆员信息能力;平台利用方面,基于用户体验利用多种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组织管理方面,提高资源分类整序能力,使网页设置规范化,补充MOOC平台的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评估方面,建立“三位一体”评估机制。
李晨[10](2020)在《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素养是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的基础,是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养。信息素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专业的馆员队伍,承担了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职责。信息素养教育在新的信息环境下有了新的要求,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由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向“数据素养”、“科研素养”和“创新素养”拓展。高校图书馆通过信息素养教育帮助高校师生发现信息、正确分析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管理与评价信息,创造知识,养成良好安全意识和伦理道德。然而,目前高校师生的信息素养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无法满足新信息环境下的新要求;而目前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对信息素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有待改善,改革现有的信息素养教育势在必行。本篇论文以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查、电话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全方位多样性的了解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以及河南省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现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试图发现目前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研究结论如下。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信息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低;宣传力度不大;信息素养教育内容陈旧;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局限;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不完善。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意见和措施: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应重视信息素养教育,确保文献检索课的开展;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的宣传;丰富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不断更新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层次化,完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拓展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尝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引进第二课堂,游戏化教育;完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组建专家团队,整合网络资源,完善信息素养新媒体平台。
二、浅议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新意与难点 |
2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关问题概述 |
2.1 高校图书馆及其功能 |
2.2 高校图书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
2.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历史考察 |
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应然定位 |
3.1 馆藏资源的价值引领功能 |
3.2 馆舍环境的文化熏陶功能 |
3.3 专业服务的示范激励功能 |
3.4 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功能 |
3.5 引导自学的品格塑造功能 |
4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调查 |
4.1 关于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问卷调查 |
4.2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
4.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欠佳的原因分析 |
5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 |
5.1 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图书馆育人意识 |
5.2 优化馆藏结构,发挥图书馆育人优势 |
5.3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
5.4 注重文化建设,优化图书馆育人环境 |
5.5 建立长效机制,凝聚图书馆育人合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案例实证-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书香校园,悦读人生”读书节为例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下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及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技术发展引发的阅读方式转变 |
1.1.2 教育理念转变引起的学习方式改变 |
1.1.3 中美高校图书馆发展情况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2 与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相关概念及阐释 |
1.3.1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
1.3.2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
1.3.3 自主学习空间与藏阅空间 |
1.3.4 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 |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5.3 研究创新点 |
1.6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框架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及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
2.1 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发展 |
2.1.1 图书馆空间布局的发展历程 |
2.1.2 高校图书馆的“传统学习空间” |
2.1.3 从“传统学习模式”到“数字化网络学习” |
2.1.4 从“传统学习空间”到“自主学习空间” |
2.2 学科知识服务模式 |
2.2.1 知识服务模式的内涵 |
2.2.2 知识服务模式的类型 |
2.2.3 学科知识服务模式 |
2.2.4 学科知识服务模式的特征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现状研究 |
3.1 调研背景 |
3.1.1 调研对象选取 |
3.1.2 调研方法 |
3.2 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调研及分析 |
3.2.1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介绍 |
3.2.2 图书馆各功能用房面积占比分析 |
3.2.3 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建设现状 |
3.2.4 配套服务设施分析 |
3.2.5 学科知识服务建设 |
3.3 调研问卷分析 |
3.4 现状问题汇总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以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为背景的美国高校教学理念及学生学习行为与需求研究 |
4.1 美国高校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 |
4.1.1 美国高校教育理念研究 |
4.1.2 美国高校教学模式研究 |
4.1.3 国内高校教学现状 |
4.1.4 中美高校教学模式比较 |
4.2 美国大学生学习行为与使用需求研究 |
4.2.1 图书馆内行为类型的研究 |
4.2.2 图书馆内学习行为的研究 |
4.2.3 学习行为与环境互动性研究 |
4.2.4 使用需求研究 |
4.3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
4.3.1 学科知识服务体系的发展 |
4.3.2 提供“学科知识服务”的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学科知识服务的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案例研究 |
5.1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发展背景 |
5.1.1 历史背景 |
5.1.2 发展条件 |
5.2 美国高校图书馆功能配比及空间布局研究 |
5.2.1 研究对象选取 |
5.2.2 设计概况及定位分析 |
5.2.3 图书馆各功能空间面积配比分析 |
5.2.4 图书馆内部各功能用房空间组织分析 |
5.3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研究 |
5.3.1 自主学习空间的功能构成 |
5.3.2 自主学习空间的类型 |
5.3.3 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面积占比分析 |
5.3.4 自主学习空间特征 |
5.4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配套服务研究 |
5.4.1 学科知识服务 |
5.4.2 技术服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6.1 中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及学科知识服务建设的比较研究 |
6.2 适应我国国情的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借鉴 |
6.2.1 增加自主学习空间在高校图书馆内的面积占比 |
6.2.2 丰富自主学习空间的类型、增加空间的趣味性 |
6.2.3 提升个体学习空间的占比、增加学习空间的私密性灵活性 |
6.2.4 完善自主学习空间的人性化布局、管理及配套设施 |
6.2.5 促进非功能性交通空间的利用及多元化发展 |
6.2.6 结合智能技术提升学科知识服务的整体质量与用户体验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研究成果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校图书馆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福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小结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概述 |
2.1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内涵及模式 |
2.1.1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的起源 |
2.1.2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内涵 |
2.1.3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常见模式 |
2.2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的特点 |
2.2.1 多部门协作服务 |
2.2.2 嵌入式服务 |
2.2.3 泛在化服务 |
2.2.4 个性化服务 |
2.2.5 增值性服务 |
2.3 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
2.3.1 满足多样化的用户信息需求 |
2.3.2 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
2.3.3 提升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 |
第3章 福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现状 |
3.1 福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整体开展状况分析 |
3.1.1 “学科服务”栏目开设情况 |
3.1.2 学科导航开设情况 |
3.1.3 学科馆员制度开设情况 |
3.1.4 学科服务平台开设情况 |
3.1.5 小结 |
3.2 福建部分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具体实践情况调查 |
3.2.1 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情况 |
3.2.2 学科化信息服务具体内容实施情况 |
3.2.3 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
3.2.4 学科信息资源建设情况 |
3.2.5 小结 |
第4章 福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
4.1 存在问题 |
4.1.1 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发展不均衡 |
4.1.2 学科馆员专业人才不足 |
4.1.3 缺少专业的学科服务平台作为服务支撑 |
4.1.4 学科化信息服务深度及影响力不够 |
4.1.5 缺乏有效的学科化信息服务评价体系 |
4.2 影响因素 |
4.2.1 环境因素 |
4.2.2 人员因素 |
第5章 福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发展策略 |
5.1 加强馆际合作——建设福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联盟 |
5.1.1 以相关学科联盟为主 |
5.1.2 以区域联盟为辅 |
5.2 重视团队建设——建立专业的学科馆员团队 |
5.2.1 优化学科馆员团队的人员配置 |
5.2.2 进行学科馆员团队的动态调整 |
5.2.3 促进学科馆员团队的后期培养 |
5.3 提升技术支撑——建设APP为基础的学科化信息服务平台 |
5.3.1 以FULink移动客户端为基础构建学科化信息服务系统 |
5.3.2 以学科化信息服务系统为基点打造自有学科服务品牌 |
5.4 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学科化信息服务长效运行机制 |
5.4.1 建立职责分明的管理机制 |
5.4.2 建立目标明确的服务机制 |
5.4.3 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 |
5.4.4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 |
第6章 结论 |
附录1: 福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素质现状及培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信息素质概述 |
1.1 概念 |
1.2 内容 |
1.3 重要性 |
2. 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素质现状 |
2.1 信息价值观念落后 |
2.2 信息意识淡薄 |
2.3 信息获取能力不足 |
2.4 信息利用能力偏低 |
2.5 缺乏信息素质的培养 |
3. 培养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素质的有效策略 |
3.1 做好岗位培训工作 |
3.2 开展计算机方面的培训 |
3.3 建立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 |
3.4 参与教学与科研 |
4. 结语 |
(5)人文社科科研人员持续使用外文数字资源的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走向世界的时代需求 |
1.1.2 我国高校图书馆大量引进外文数字资源的实际状况 |
1.1.3 我国高校图书馆外文数字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现状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安排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结构安排 |
1.5 研究内容 |
1.5.1 概念界定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6 小结 |
第二章 文献述评 |
2.1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的研究现状 |
2.1.1 国外数字资源利用的研究现状 |
2.1.2 我国外文数字资源利用的研究现状 |
2.2 用户持续使用研究 |
2.2.1 基于用户接受等相关理论的研究 |
2.2.2 引入期望确认等相关理论的研究 |
2.2.3 用户持续使用述评 |
2.3 用户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
2.3.1 用户满意因素 |
2.3.2 技术接受因素 |
2.3.3 感知行为控制因素 |
2.3.4 习惯因素 |
2.3.5 其它影响因素 |
2.3.6 影响因素述评 |
2.4 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
3.1 理论基础 |
3.1.1 技术接受理论 |
3.1.2 用户满意度理论 |
3.1.3 感知行为控制理论 |
3.1.4 期望确认理论 |
3.1.5 用户持续使用理论 |
3.2 用户访谈 |
3.2.1 访谈样本的选择 |
3.2.2 访谈结果的分析 |
3.3 模型构建 |
3.3.1 理论模型框架 |
3.3.2 变量定义与研究假设 |
3.4 小结 |
第四章 调查设计与实施 |
4.1 问卷设计 |
4.1.1 设计原则 |
4.1.2 设计流程 |
4.1.3 问卷内容 |
4.1.4 研究变量的测量 |
4.2 预调查 |
4.2.1 预调查数据的收集 |
4.2.2 预调查数据分析 |
4.3 正式调查 |
4.3.1 正式数据的收集 |
4.3.2 SEM的整体设计 |
4.4 小结 |
第五章 持续使用假设模型的检验与复核 |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1 研究样本分布 |
5.1.2 研究样本了解和使用外文数字资源的现状 |
5.2 样本正态分布与信度检验 |
5.2.1 样本正态分布检验 |
5.2.2 样本信度检验 |
5.3 验证性因素分析 |
5.3.1 因子拟合指标检验 |
5.3.2 建构效度检验 |
5.4 持续使用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
5.4.1 模型构建与识别 |
5.4.2 模型拟合与评价 |
5.4.3 模型修正 |
5.4.4 模型的复核效化检验 |
5.5 假设检验与效果计算 |
5.5.1 假设检验 |
5.5.2 效果计算 |
5.6 小结 |
第六章 特征变量的影响分析 |
6.1 特征变量对各变量的影响作用 |
6.1.1 特征变量的预处理 |
6.1.2 研究方法的选择 |
6.1.3 特征变量对了解和使用外文数字资源情况变量的影响作用 |
6.1.4 特征变量对各潜变量的影响作用 |
6.1.5 影响作用检验结果 |
6.2 特征变量的调节作用 |
6.2.1 特征变量的预处理 |
6.2.2 特征变量对研究假设的调节作用 |
6.2.3 调节作用检验结果 |
6.3 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1.1 人文社科科研人员持续使用外文数字资源的影响因素 |
7.1.2 特征变量所起的影响和调节作用 |
7.2 思考与建议 |
7.2.1 以“用户为中心”开发设计和维护外文数字资源 |
7.2.2 结合专业设置、科研人员需求合理引进和购买外文数字资源 |
7.2.3 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 |
7.2.4 完善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 |
7.2.5 加强信息素质教育 |
7.2.6 基于特征差异提供分层次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
7.3 主要研究贡献 |
7.4 研究局限与展望 |
7.4.1 研究局限 |
7.4.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探索性访谈提纲 |
附录B 正式调查问卷——人文社科科研人员持续使用高校图书馆外文数字资源的影响因素正式调查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6)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SX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一) 关于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方式的研究 |
(二) 关于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内容的研究 |
(三) 关于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作用的研究 |
(四) 关于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拓展的研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现状分析 |
一、SX师范学院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的客观环境 |
(一) SX师范学院图书馆教育设施 |
(二) SX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资源 |
(三) SX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构成 |
二、SX师范学院图书馆教育职能现状调查 |
(一) 问卷调查 |
(二) 访谈调查 |
(三) 统计分析 |
三、SX师范学院图书馆教育职能现状分析 |
(一) 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
(二) 馆员服务质量评价 |
(三) 学生利用图书馆概况 |
(四) 信息素质教育现状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
一、图书馆文献资源教育效能低 |
(一) 藏书注重数量忽视质量 |
(二) 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不全面 |
二、图书馆馆员素质有待提高 |
(一) 馆员缺乏教育意识 |
(二) 图书馆人力资源缺乏职业规划 |
三、缺乏对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科学引导 |
(一) 信息检索课重讲轻练 |
(二) 导读活动与课堂教学之间缺乏联系 |
(三) 空间构建缺乏对学生的合理引导 |
四、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与读者需求相违背 |
(一) 校内读者的需求 |
(二) 校外读者的需求 |
(三) 保守的管理观念 |
第四章 加强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的对策和建议 |
一、强化文献资源建设是发挥教育职能的物质基础 |
(一) 建设专业特色馆藏资源 |
(二) 建设特色文献馆藏资源 |
(三) 拓宽文献资源教育领域 |
二、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是发挥教育职能的有利条件 |
(一) 提升馆员队伍的职业素养 |
(二) 提高不同层次馆员的职业满意度 |
三、合理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是发挥教育职能的关键环节 |
(一) 引导合理利用数字化资源 |
(二) 开展个性化导读教育活动 |
(三) 营造具有感染力的空间格局 |
四、健全信息素质教育是发挥教育职能的主要导向 |
(一) 结合课堂教学强化信息意识 |
(二) 转变观念促进信息素质教育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问卷调查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致谢 |
(7)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实践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信息素质文献综述 |
二、信息素质教育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与基本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概述 |
第一节 信息素质的定义 |
第二节 信息素质教育的结构与内容 |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结构 |
二、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 |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特点 |
一、以利用学习资源为导向 |
二、以实现全面发展为手段 |
三、以实践终生学习为目的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必要性分析 |
一、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
二、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
第二节 可行性分析 |
一、图书馆的优势资源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
二、管理制度的建设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创新了服务模式 |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 |
四、教育内容纵深发展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目标 |
五、教育方式的演变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开发了新的模式 |
六、教育层次的延伸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
一、发展状况 |
二、教育开展情况 |
三、师资队伍现状 |
四、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 |
第二节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意识不强,规划滞后 |
二、认识不全,理解有误 |
三、内容陈旧,形式单一 |
四、方式简单,宣传有限 |
五、缺乏合作机制 |
六、缺少评价体系 |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以湖南大学图书馆建设为例 |
第一节 建设文献信息保障系统,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供物质基础 |
一、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
二、启动特色数据库建设 |
三、重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
四、发展资源共享建设 |
第二节 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供技术支持 |
一、网络硬件设施建设 |
二、软件系统的建设 |
三、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 |
四、门户网站的建设 |
第三节 提升图书馆员的综合信息素质,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人才保障 |
一、建立馆员综合素质培训体系 |
二、建立咨询馆员与学科馆员制度 |
三、重视提高馆员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 |
第四节 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构筑信息环境 |
一、拓展信息服务领域 |
二、提高信息服务效率 |
三、提升信息服务层次 |
第五节 分层次推进信息素质教育,构建新型信息素质教育模式 |
一、课程教学的教育模式 |
二、培训讲座的教育模式 |
第六章 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建议 |
第一节 建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支撑体系 |
一、加强多层面的合作 |
二、加强复合型图书馆建设 |
三、加强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培养 |
四、重视信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
第二节 建设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
一、改革传统的文献检索课 |
二、开设"信息网络检索与利用"课程 |
三、融入与专业课结合的课堂教学 |
第三节 搭建网络信息资源教育平台 |
一、挖掘深层次的网络资源 |
二、提供在线参考咨询服务 |
三、开展在线用户培训教育 |
第四节 完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
第五节 开展各种信息宣传推广活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辽宁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背景 |
0.2 研究现状 |
0.2.1 国内研究概况 |
0.2.2 国外研究概况 |
0.2.3 国内外研究小结 |
0.3 选题意义 |
0.3.1 理论意义 |
0.3.2 现实意义 |
0.4 研究内容与方法、创新点 |
0.4.1 研究内容 |
0.4.2 研究方法 |
0.4.3 创新之处 |
1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相关理论概述 |
1.1 研究核心概念内涵 |
1.1.1 信息素养概述 |
1.1.2 信息素养教育概述 |
1.1.3 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 |
1.1.4 在线信息素养教育 |
1.1.5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以及相关概念 |
1.2 用户研究相关理论 |
1.2.1 用户体验的内涵 |
1.2.2 用户体验的构成 |
1.2.3 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 |
2 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调查分析 |
2.1 调查对象以及调查方法 |
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
2.2.1 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服务平台调查分析 |
2.2.2 网页信息素养教育调查情况 |
2.2.3 微信平台信息素养教育调查分析 |
2.2.4 MOOC平台信息素养教育调查分析 |
3 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用户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状况分析 |
3.1 调查情况的说明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2 调查问卷的设置过程 |
3.1.3 调查样本分析 |
3.1.4 效度分析 |
3.2 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数据分析 |
3.2.1 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用户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
3.2.1.1 高校图书馆用户利用实体图书馆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3.2.1.2 信息意识层面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3.2.1.3 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层面调查数据现状分析 |
3.2.1.4 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方面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3.2.2 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用户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差异性分析 |
3.2.2.1 不同教育程度的高校图书馆用户所就读学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情况的差异性比较 |
3.2.2.2 不同专业的高校图书馆用户使用学术软件情况的差异性比较 |
4 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问题分析 |
4.1 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意识欠缺 |
4.1.1 高校图书馆用户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 |
4.1.2 高校图书馆对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建设意识不够 |
4.2 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1 内容不够丰富、缺乏深度 |
4.2.2 内容缺乏特色 |
4.2.3 内容趣味性不足 |
4.2.4 内容缺乏针对性 |
4.3 共享性不足 |
4.4 专业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
4.5 平台利用不充分 |
4.6 资源组织管理能力不足 |
4.7 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估体系 |
5 提高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议 |
5.1 多方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意识 |
5.1.1 高校图书馆用户方面 |
5.1.2 高校图书馆方面 |
5.2 加强在线信息素养内容建设 |
5.2.1 丰富并深化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
5.2.2 建立特色资源,突出内容“特色性” |
5.2.3 寓教于乐、推陈出新 |
5.2.4 按不同年级、专业、教育程度个性化教学 |
5.3 建立统筹管理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
5.4 加大馆员培养力度 |
5.5 基于用户体验利用多种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 |
5.5.1 网页平台 |
5.5.2 新媒体平台 |
5.5.3 自建平台 |
5.6 提升资源组织管理能力 |
5.7 建立“三位一体”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评估机制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10)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创新点 |
2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理论 |
2.1 信息素养概念 |
2.2 信息素养的评估标准 |
2.2.1 国外信息素养评估标准 |
2.2.2 国内信息素养评估标准 |
2.3 信息素养教育概念 |
2.3.1 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 |
2.3.2 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
2.3.3 信息素养教育的特点 |
3 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
3.1 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情况调查 |
3.1.1 网络调查 |
3.1.2 访谈调查 |
3.2 河南省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
3.2.1 调查的对象、目的及方法 |
3.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2.3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2.4 调查结果分析 |
3.2.5 调查结果小结 |
4 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
4.1 信息素养教育重视程度较低 |
4.2 宣传力度不大 |
4.3 信息素养教育内容陈旧 |
4.4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局限 |
4.5 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不完善 |
5 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改进措施 |
5.1 重视信息素养教育 |
5.2 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宣传 |
5.3 丰富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
5.4 拓展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
5.5 完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浅议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 赵娜.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2]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下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及借鉴[D]. 刘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福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研究[D]. 陈雪芳. 福建师范大学, 2017(12)
- [4]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素质现状及培养策略[J]. 高英杰,姜琴. 管理观察, 2014(15)
- [5]人文社科科研人员持续使用外文数字资源的行为研究[D]. 皇甫青红. 南京大学, 2014(05)
- [6]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SX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个案[D]. 李虹.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9)
- [7]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D]. 刘屏极. 湖南师范大学, 2012(07)
- [8]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研究[D]. 卢琏. 贵州财经大学, 2021
- [9]辽宁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研究[D]. 钟涵宇. 辽宁大学, 2020(01)
- [10]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D]. 李晨. 郑州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