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专应用写作教学管见(论文文献综述)
郝晨皓[1](2016)在《情境教学在中职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应用文作为一种“应”对生活,“用”之实务的文章类型,日益成为人们信息传递、事务管理、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方法、技巧,提升应用文写作水准业已成为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应用文因其独有的交际功能,越发展现出广泛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特质。其教学指导思想,也不再一味强调学生应用文写作知识、写作技巧,而更重视学生应用文写作思维的培养训练,更重视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文写作一再受到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主观因素的干扰,加之应用文自身的繁杂,又使得应用文写作教学长期处在“教师不喜欢教,学生不情愿学”的困境中,其重要作用一直未能在中职课堂上得以发挥。低效的应用文教学,不仅直接影响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造成了切实伤害。因此,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科学选取符合生本特点的教学方法,就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近年来,笔者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尝试活动。通过教学探究、实验,笔者发现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中职应用文课堂的教学方法。本研究即是在此基础上做出的。本课题以本人任职的北方机电工业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从创设情境入手,较系统的探究了情境教学在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的应用情况。本文共分五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源起、现实意义、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为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主要介绍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导致写作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归因,通过对学习需求与教学目标不匹配、生成性思维与知识性灌输不匹配、应急性与虚拟性不匹配等理实关系错位现状的总结,归纳出应用文教学脱离应用实际的具体原因,即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技能技巧培养;偏重文本学习,忽视人的全面发展;有序化的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更符合时代需要。第三章为情境教学在中职应用文写作中的相关理论,主要介绍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概念的界定及范围、国内外情境教学的发展现状。本论文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为理论基础,厘清了情境与情景等相关概念、范围,阐述了国内外诸多名士对情境教学的深刻体悟和宝贵经验。第四部分为应用文写作情境教学创设的策略,主要介绍应用文写作情境创设的方法、情境教学建构类型、应用文写作情境创设的序化以及情境教学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实施案例。在论文中,笔者详尽介绍了情境教学的整个实施步骤与环节,即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重构情境,利用开放课堂、组间协作、场景还原等全新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符合其认知水平的具体情境中,不仅可以有效的掌握应用文写作技巧,而且还能锻炼应用文写作思维,进而运用应用文处置实际问题。第五部分为情境教学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证剖析,通过对实验班级的比较、剖析,总结出情境教学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效与价值。情境教学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主体的教学效果和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提升中职学校语文学科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效率,能够实实在在的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锻造其日常处理事务的思维能力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这一成效在与企业的回访交流中也得到印证。来自于生产实践一线或真实生活场景的情境设置,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生动、形象、开放的应用文课堂教学,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较快的融入企业生产实际,无论是沟通还是实务处理都能适应新的环境。这是我们进行应用写作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之所以选取情境教学作为研究课题是因为,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为当前的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提供一剂药方。本研究力图打破文化课的学科化倾向,探索文化课与专业课有效互通的途径与方法;更新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为其树立起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角度组织课堂教学的新高度;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以实践主体身份做出决策,激发他们的写作主体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但得以调动,写作技能也得以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思维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得到迁移和提升。所以,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科学运用情境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罗茜文[2](2013)在《汉语语病研究百年史》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信息量的增多,语病方面的错误越来越多,各个时期语病呈现出的特点各有不同。语病方面的研究也随着语病范围的变化而变化,并呈现出立体化、多角度的趋势。本论文以近百年来的语病研究作为研究对象,在继承前人语病研究的基础上,对百年来汉语语病研究做一个系统、全面的总结,明确以后语病研究的工作重点。其次语病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语病研究的方向也会产生变化。通过对语病研究的总结,了解语病研究的概况,明确各个时期语病研究的重心,并力图找到语病研究变化的方向。通过对百年来语病研究的分期研究,明确各个时期语病研究的重点,为人们了解语病、纠正语病和深入进行语病研究提供一些帮助。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绪论、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语病研究、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语病研究、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语病研究和总结。每个时期的语病研究概况又分别从实词、虚词、结构、表达、标点符号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本文在对这三个时期进行细致的共时研究和精细的历时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突显近百年来语病研究的变化,明确以后语病研究的工作重心。
袁柳燕[3](2009)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体会与探索》文中提出应用文尽管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但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正面临"两难"的尴尬处境:教师感到教学枯燥难讲,学生觉得课程乏味无聊。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应用文特点、学生、教材、教学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努力探索《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规律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梁芸[4](2002)在《中专应用写作教学管见》文中指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是中专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必须从思想认识上、学习方法上和写作实践上加强对学生的具体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应用写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孙仁军[5](2001)在《善于模仿 躬行实践——中专文秘专业应用写作教学管见》文中提出
宋群[6](1999)在《应用写作教学管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何摆脱应用写作教学中的“两难”困扰,提高应用写作的教学质量,这是当今语文教学中一个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学生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
王晖[7](2012)在《黑龙江省高师院校培养小学体育教师的课程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从中等师范院校升级后,高等师范院校肩负培养小学教师的那天起,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就应将中学体育教育与小学体育教育划分开。虽然都是培养体育教师,但这两种体育教师所面对的教学群体、所教授的教学内容以及所用语言下达指令的明确程度截然不同。由于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目前的培养目标主要针对的是中学体育教师,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与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小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必要性就越发重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黑龙江省6所高师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和黑龙江省八个市的40余所小学的体育教学情况进行研究,指出:黑龙江省高师院校培养目标定位普遍是培养中学或中学以上体育师资,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缺少针对小学体育教师培养的知识体系,目前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出现真空状态;黑龙江省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设置和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应进行调整,使其在适应培养小学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上更具针对性;随着中等师范教育的不断升级发展,培养小学体育教师的任务已经落到高等师范院校,而且高师院校毕业生的择业渠道正在拓宽,部分毕业生逐渐进入到小学体育教师的岗位,提出了在黑龙江省高师院校增设培养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的必要性,为今后高师院校更好地向小学输送各方面优异的体育教师打下基础,并促进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注重健康的意识,从而让“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得到体现,为更好地促进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和“全民健生计划”的开展奠定基础。
赵丹[8](2011)在《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立足中职教育背景,从“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中职学校办学思想出发,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展开了提高语文有效教学相关问题的思索。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得知中职语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端,改革势在必行;与普通高中比较,明确了中职语文职业特色内涵,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研究。本文首先从中职语文课程与高中语文课程区别着手,从两者大纲中找出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上的不同,进而从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和中职语文教学职业导向性两个方面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进行定位。其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笔者所在学校学生、长春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分别进行调查。从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得知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应有的认识,学习没有动力;从教师教学情况得知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笔者从教学取向、职业特色、教学针对性、与专业接轨、评价方式等方面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归因。最后,笔者指出提高中职语文教学必须首先处理好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处理好语文课和专业课的关系,然后从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备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提高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的途径。
舒立辉[9](2010)在《试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在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学的实际,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提出了较为切合实际的构想。这对推进中国《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与完善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王同钊[10](1987)在《写作课运用例文的依据、意义和基本方式》文中研究说明 写作课,以写作理论知识、写作文选和写作训练为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主要目的,这早已为我们高校从事写作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所公认。可是,近几年来教师们大都比较注重于写作学科理论体系和训练体系的探索,而对于文选方面则考虑较少;有些教师编印的写作教材,只有理论知识和训练项目,而却没有与之配套的文选教材,或只有“范文选”而没有“例文选”。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常是以讲到其预定的进度布置了练习就
二、中专应用写作教学管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专应用写作教学管见(论文提纲范文)
(1)情境教学在中职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源起 |
二、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
三、本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一章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 |
一、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匹配 |
二、学生的机械化学习与教师的程式化教学,造成生成性思维与知识性灌输的不匹配 |
三、学生的实践与教师的习作,出现了应急性与虚拟性的不匹配 |
第二节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归因 |
一、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技能技巧培养 |
二、偏重文本学习,忽视人的全面发展 |
三、有序化的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更符合时代需要 |
第二章 情境教学在中职应用文写作中的相关理论 |
第一节 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情境认知理论 |
三、教学设计理论 |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及范围 |
一、应用文的内涵与中职应用文的教学内容 |
二、情境的概念与情境教学法的提出 |
三、中职应用文写作情境教学的概念 |
四、情境教学与情景教学 |
第三节 国内外情境教学的发展 |
一、国外情境教学研究 |
二、国内情境教学研究 |
第三章 应用文写作情境教学创设的策略 |
第一节 应用文写作情境创设的方法 |
一、分析教学实际,积极开发教材情境 |
二、了解学生经验,善于设计教学情境 |
三、接纳异质思维,主动生成教学情境 |
四、创造融通交流机会,合理借鉴教学情境 |
五、搭建网络资源平台,有效整合教学情境 |
第二节 情境教学建构类型 |
一、生活情境 |
二、角色情境 |
三、问题情境 |
四、纠错情境 |
第三节 应用文写作情境创设的序化 |
一、目标明确,内容明晰,找到教学的落脚点 |
二、依照学生实际,分析其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
三、运用系统理论,优化教学设计 |
四、根据教学环节和学习方式,筛选教学情境 |
五、准备教学设备和试操作,做好预案 |
六、多方吸纳,丰富教学情境资源 |
第四节 情境教学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实施案例——以《计划》为例 |
第四章 情境教学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证剖析 |
第一节 比对调研与剖析 |
一、反馈的基本情况 |
二、经验剖析 |
第二节 应用“情境教学”的经验与反思 |
一、情境创设是对整体教学环境的设计 |
二、情境教学服务于教学目标 |
三、情境内容必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
四、情境介入要把握时机 |
五、情境教学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2)汉语语病研究百年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1.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相关说明 |
1.6.1 语病的定义 |
1.6.2 病句研究的范围 |
2. 20 世纪初到 20 世纪 50 年代之前的语病研究 |
2.1 20 世纪初——20 世纪 50 年代之前的语病研究 |
2.1.1 用字方面 |
2.1.2 实词方面 |
2.1.3 虚词方面 |
2.1.4 结构方面 |
2.1.5 表达方面 |
2.1.6 标点符号方面 |
2.1.7 综合 |
2.2 本章小结 |
3. 20 世纪 50 年代到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的语病研究 |
3.1 20 世纪 50 年代——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的语病研究 |
3.1.1 用字方面 |
3.1.2 实词方面 |
3.1.3 虚词方面 |
3.1.4 结构方面 |
3.1.5 表达方面 |
3.1.6 标点符号方面 |
3.1.7 综合 |
3.2 本章小结 |
4. 20 世纪 80 年代到 21 世纪初的语病研究 |
4.1 20 世纪 80 年代到 21 世纪初的语病研究 |
4.1.1 用字方面 |
4.1.2 实词方面 |
4.1.3 虚词方面 |
4.1.4 结构方面 |
4.1.5 表达方面 |
4.1.6 标点符号方面 |
4.1.7 综合 |
4.2 本章小结 |
5.总结 |
5.1 20 世纪初——50 年之前与 20 世纪 50——80 年之前语病研究的对比简析 |
5.1.1 用字方面的对比简析 |
5.1.2 实词方面的对比简析 |
5.1.3 虚词方面的对比简析 |
5.1.4 结构方面的对比简析 |
5.1.5 表达方面的对比简析 |
5.1.6 标点方面的对比简析 |
5.1.7 综合方面的对比简析 |
5.2 20 世纪50——80 年之前与 20 世纪 80 年——21 世纪初语病研究的对比简析 |
5.2.1 用字方面的对比简析 |
5.2.2 实词方面的对比简析 |
5.2.3 虚词方面的对比简析 |
5.2.4 结构方面的对比简析 |
5.2.5 表达方面的对比简析 |
5.2.6 标点方面的对比简析 |
5.2.7 综合方面的对比简析 |
5.3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体会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实的处境 |
1.1 应用文本身的“程式化”决定其教学不易 |
1.2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
1.3 教材的选用也影响教学 |
2 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
2.1 改变学生思维方式与学习态度 |
2.2 讲授课要让学生掌握应用文基础知识与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追求变化与“趣味” |
2.3 针对学生的实际备课上, 选择好教材 |
2.4 重在实践 |
(4)中专应用写作教学管见(论文提纲范文)
一、让学生思想增加亮点,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
二、帮学生出点子, 真正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
三、抓能力培养, 切实提高学生应用写作的能力 |
(5)善于模仿 躬行实践——中专文秘专业应用写作教学管见(论文提纲范文)
一、指导模仿 |
二、躬行实践,勤学苦练 |
(一)强化课堂练习 |
(二)注重实践练习,全方位锻炼能力 |
(7)黑龙江省高师院校培养小学体育教师的课程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问卷的效度检验 |
2.2.6 问卷的信度检验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黑龙江省高师体教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
3.1.1 人才培养目标 |
3.1.2 课程设置体系结构 |
3.1.3 课程设置内容 |
3.2 黑龙江省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 |
3.2.1 教学条件和师资结构 |
3.2.2 教学内容 |
3.2.3 教学的特点 |
第4章 黑龙江省高师院校增设培养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的适应性 |
4.1 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适应 |
4.2 课程结构体系适应 |
4.3 课程内容设置适应 |
4.4 教育实习实践适应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8)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中职语文课程特色概述 |
第一节 中职语文课程与高中语文课程的区别 |
一、教学目标的特殊性 |
二、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
第二节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定位 |
一、中职语文教学是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 |
二、中职语文教学是具有职业导向的教学 |
第二章 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及归因 |
第一节 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现状 |
一、中职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调查及分析 |
二、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情况调查及分析 |
第二节 中职语文教学低效归因 |
一、中职教学取向的应用化导致语文学科边缘化 |
二、教学未能体现职业特色 |
三、学情分析不够仔细 |
四、评价方式不健全 |
第三章 提高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的途径 |
第一节 正确处理两种关系 |
一、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
二、语文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
第二节 提高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的途径 |
一、提高中职语文教师从业素质 |
二、完善教学内容 |
三、改革教学方法 |
四、完备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9)试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日益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却忽略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 |
(二) 重“古”轻“今”, 重“经典”轻“发现” |
(三) 大学语文教材注意的多是语文学科的共性, 忽略了不同专业所需语文学科内容的不同 |
(四) 往往只有一本教科书, 缺乏配套的教学指导用书、参考书、磁带、光盘等教材 |
(五) 教材出版、订购的相对自由, 导致教材良莠不齐、龙蛇混杂 |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改革的构想 |
(一) 其基本定位应体现实用性、针对性 |
(二) 根本要求体现科学性, 力求做到生动、直观, 具有可读性、启发性 |
(三) 必须注意作品的思想性和可选择性 |
(四) 要审时度势, 与时俱进 |
四、中专应用写作教学管见(论文参考文献)
- [1]情境教学在中职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研究[D]. 郝晨皓. 河北师范大学, 2016(08)
- [2]汉语语病研究百年史[D]. 罗茜文.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3(10)
- [3]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体会与探索[J]. 袁柳燕. 科技资讯, 2009(16)
- [4]中专应用写作教学管见[J]. 梁芸.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S2)
- [5]善于模仿 躬行实践——中专文秘专业应用写作教学管见[J]. 孙仁军. 秘书之友, 2001(03)
- [6]应用写作教学管见[J]. 宋群. 保山师专学报, 1999(01)
- [7]黑龙江省高师院校培养小学体育教师的课程体系研究[D]. 王晖.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2(06)
- [8]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 赵丹.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9]试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建设[J]. 舒立辉. 社科纵横, 2010(10)
- [10]写作课运用例文的依据、意义和基本方式[J]. 王同钊. 河南财经学院学报, 19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