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监理Ⅰ标质量监理控制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杨毅[1](2020)在《给排水工程招标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给排水工程招标是给排水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招标质量对项目建设质量有重要影响。随着国家对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力度不断加大,给排水工程相关行业监管制度和技术标准将更加严格,研究给排水工程招标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把好给排水工程的入口关,有利于全面提升给排水行业工程建设质量和服务质量。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结合实际工程招标案例,研究分析了相关因素对给排水工程招标质量的影响,重点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对给排水工程招标过程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出招标平台、招标代理、标段划分、招标文件和评标专家是影响招标质量的主要因素,重点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的组成、特点及其影响机制。(2)对给排水工程招标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相关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排序为招标平台的影响?招标文件的影响?招标代理的影响?标段划分的影响?评标专家的影响,招标平台和招标文件是影响给排水工程招标质量的关键因素。(3)对两个关键因素进行了回顾分析,招标平台的评分呈逐年递增趋势,这是因为南京市整合了6家交易中心并建立了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规范了招标行为;招标文件的评分先升后降,这是因为相关职能部门完善了招标文件编制规范,但后期受到平台调整影响,招标文件编制质量有所下滑。(4)提出了关键因素控制的两个措施:缩小招标平台在监管体系和评标办法上的差异;加强招标文件编制前的资料准备、市场调研和技术指导。(5)结合实际工程招标案例,分析招标平台和招标文件两大关键影响因素对给排水工程招标质量的影响程度,验证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关键影响因素优化路径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给排水行业进一步提高工程招标质量提供了决策基础。
何雷[2](2018)在《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公共资源是保障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如何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治理既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需要,也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必然要求。在国内外公共资源治理实践改革中,合作治理逐渐成为公共资源治理的主流模式从而得到学术领域的广泛关注。首先,本文以归纳界定“公共资源”的广义概念为逻辑起点,认为公共资源是指国家与社会共享,且由公共部门代为治理或者提供的涉及公共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生产要素集合,它可以分为“原生性公共资源”和“衍生性公共资源”两个层面,原生性公共资源主要涉及有关公共利益及社会利益的自然资源层面,衍生性公共资源主要涉及公共部门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能过程中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及准公共物品层面。公共资源本身正是合作治理的直接治理对象,合作治理的追求目标在于通过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行动对公共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进而增进人民公共利益和社会共同福祉。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研究的重心不在于研究单个公共资源合作治理问题,而是关注点在于研究公共资源合作治理的“机制设计”问题。其次,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了统领全文的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分析框架,其中主体关系、工具选择、制度安排、运行机理、风险剖析、实践案例共同组成了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有机整体。主体关系是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研究的首要前提,也是进行机制设计的出发点;工具选择是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媒介,治理工具的匹配程度直接关系到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实施效果;制度安排作为机制的支撑使其成为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建构的重心;运行机理是探究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运作原理;风险剖析是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实践案例则是对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分析框架理论建构的对比检验。再次,公共资源合作治理分析框架所包含的六个层次之间形成的是逐层递进的关系。第一层次:主体关系,主要阐释的是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主体的具体划分,主体采取合作策略的行为假设,主体间权力的边界以及如何通过合作博弈促使公共资源治理中合作行为的达成。第二层次:工具选择,主要探讨的是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工具选择的类别,工具选择受到政治决策、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合作治理项目以及技术条件的综合影响,工具选择的最佳方式是实现市场化工具与大数据工具的优化组合。第三层次:制度安排,是在前两部分研究的基础上,具体阐释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执行制度三种不同形式制度的设立和功能发挥的有机整合;正式制度安排包括公共资源产权制度、合作得益分配制度、利益冲突协调制度和过程监督激励制度,非正式制度安排包括组织文化、信任关系、合作惯例和隐性契约,执行制度安排包括信息反馈制度、程序规范制度、执行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三种制度安排共同作用于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进而发挥了硬约束、软约束和矫正的功能。第四层次:运行机理,主要探讨了公共资源合作治理安排运行的条件、环节、方式与平台。第五层次:风险剖析,主要阐释的是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运行中所蕴含的风险表现、影响、诱因与规制路径。第六层次:实践案例,通过对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典型案例与理论分析框架进行解析与比较,探索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实践改进启示。最后,本文研究的落脚点在于探究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理论分析框架对实践的引导和改进。笔者通过在厦门和北京的实地调研,分别对负责和参与公共资源合作治理项目的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并且跟踪调查了北京市某林地改造项目的合作治理全程,以案例形式完整描述了该项公共资源合作治理的开展过程。进而根据公共资源合作治理分析框架分层次对该实践案例进行剖析和比较研究,找出二者存在的差异,最终归纳出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理论分析框架对实践改进的有益启示。
孙江河,王廷宝[3](2015)在《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实践》文中研究表明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监理业务始于1994年的甘肃民乐海潮坝水库工程。1995年我院获水利部颁发的首批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资格证书,2001年6月晋升为甲级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此外,自1998年开始,我院与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达成合作协议,成立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甘肃分部,依托我院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强的技术力量以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的名义重点承担全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监理业务。目前,我
臧晓晖[4](2014)在《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施工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研究 ——以石家庄枢纽货运系统迁建工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电气化工程监理工作具有工程监理的一般特性的同时,也有着此类工程监理的特殊性,即高度专业化和确保完成运输任务的艰巨性。对“四电”的重心之一——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施工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实施有效的施工监理非常重要,是当前突飞猛进的铁路建设的首要任务。因此,本课题采用资料分析法、归纳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石家庄枢纽货运系统迁建工程监理为例,分析了当前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施工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的实践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当前石家庄枢纽货运系统迁建工程监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具体而言,本文首先给出了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包括建设工程监理的相关概念、铁路电气化改造施工相关概念和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然后本文以石家庄枢纽货运系统迁建工程监理为例,分析了石家庄枢纽货运系统迁建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的实践情况、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石家庄枢纽货运系统迁建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当前石家庄货运枢纽迁建工程监理的项目管理问题有:缘于对工程进度的片面追求,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支持力度不足;铁路营业线改造工程监理取费不合理;石家庄枢纽货迁监理项目并未完全按照市场模式运营;铁路建设项目监理招标条件设置过于苛刻;铁路电气化改造监理人才匮乏等问题。应该采取根据营业线电气化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理工作,与各参建单位搞好配合赢得对监理工作的支持,推进监理企业改革,使监理项目按市场化、科学化的模式运营,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等对策措施加以完善。希望本文的分析能为当前我国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施工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提供十分鲜活的实践材料和理论创新成果,同时希望本文通过实践及理论的结合对石家庄枢纽货运系统迁建工程监理项目管理问题提出的看法及优化路径,能提高监理项目管理的水平,正视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途径,最终提升我国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施工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杨宁[5](2012)在《寿光自来水公司水厂迁建节能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就必不可少的产生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工程项目建设,同时鉴于我国经济现在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对环境和能源消耗巨大,与能源紧张、环境承载力薄弱的国情形成了鲜明的矛盾,所以如何有效的控制工程项目中的能源浪费,实现能源和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下的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该论文的迁建节能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主要是对工程工期、质量和成本的有效控制。对于那些有着众多分部、分项工程和复杂工序关系的大型工程项目,为保质的完成项目工程,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进度的精密计划,成本有效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监理部门与业主通过监控施工承包是否严格履行合同来了解项目进度,以备做好质量控制规划,并在发现质量问题时能及时调整规划,以完成质量控制的目标任务。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节能政策产生的背景和意义、实施现状和问题,项目质量控制理论,寿光自来水公司水厂迁建节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构成影响因素;水厂建设开发企业的项目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以及通过寿光自来水公司水厂迁建节能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实证分析,指出寿光自来水公司水厂迁建节能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的防范等。其关键问题在于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也就是水厂建设节能项目质量控制的目标、原则与方法。
陈颖[6](2012)在《广州北岸文化码头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关键要素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各大城市进行了旧城改造和“退二进三”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现代服务业中的以人力资本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应运而生并发展迅猛,其中以旧厂房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占了相当的比例。然而,园区规划是否符合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律;园区建设和运营模式是否符合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发展的趋势;能否真正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采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A地产集团投资开发建设的广州北岸文化码头创意产业园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前期决策、规划设计、项目实施与控制、低碳生态环保技术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A集团兼为项目的投资方、建设方和园区运营商,分析重点包括项目效益、建设过程控制和运营模式等,研究发现,首先,项目采取的政府主导作用与运营商的投入及有限期的运营相结合的开发模式,既可以减轻政府一次性投入开发费用的资金压力,也可以利用运营商的策划经营资源建立起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产业园区规模,而设定运营期限,政府可以根据实际状况调整经营模式,适应更新形式的发展,最终达到从政府角度出发充分兼顾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及投资方利益,形成多赢局面的目标;其次,具体在项目效益方面,经对项目全部投入产出的财务现金流量进行了测算,按10%的基准收益率计算的财务净现值为-8589万元,投资回收期9.96年,所得税后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5.09%,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很低,但项目定位是高起点、高标准,其社会效益非常明显,可极大提高运营企业的知名度;第三,本项目建设内容多,涉及旧建筑的改造,新建筑的建设,同时受制于政府交地时间,本项目在工程进度、质量、成本的控制上难点较多,因此必须制定应对风险的组织、经济、技术措施,并在过程中贯彻落实;第四,将低碳环保的方式融入园区建设及景观当中,确保从建筑到景观共同构筑环保可持续发展生态圈;本论文发现该项目建设的关键要素在于项目定位体现新型创意产业发展形态;规划设计融入项目目标理念;投入与收益把控基于对市场的预测与项目策划;施工过程中严控三要素。通过本次研究总结,以期对实现产业园可持续经营和提高园区建设领域的管理水平有所裨益。
周玉锁[7](2009)在《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目标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各类建设工程中广泛开展,针对电力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研究不足,本文对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的内容有:首先,详细阐述了工程建设管理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其次,详细介绍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第三,具体阐述了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和原则;第四,分析了500kV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目标控制研究,提出了该建设项目管理四大目标得以有效控制的程序和方法;第五,以500kV衡水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目标管理实践为例,验证了有效控制程序和方法的有效性。
李日伟[8](2008)在《英德市北堤防护工程项目管理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项目管理是生产力,项目管理管理模式是项目管理经验的总结,是项目管理实践的产物。项目国际采购已是国际大型公益性政府投资工程惯用项目管理模式。国外项目管理模式进入我国,对国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完全照搬西方的项目管理模式对公益性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通过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现状的研究,分析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存在不足的原因,寻求改变项目前期决策不科学,管理水平和效率低,超投资,工程建设水平不高,建设的整体效益较低路径,探索适合我国的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首先通过对我国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过去、现状,发展趋势的研究,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的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运作模式必然性。然后根据现代项目管理起源、概验、内容、应用状况、未来发展趋势,总结项目管理对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应用意义,为研究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接着对国内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典型模式的进行分析,总结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再接着通过英德市北堤项目管理的实践,分析了北堤项目管理运作模式的特点、经验,从北堤项目管理中得到一般性的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运作模式的启示。最后总结出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运作模式:建立专业的管理机构;引入专业化人才,包括工程技术、法律、项目管理人才,组成项目管理团队,通过管理团队利用项目管理工具,对项目进行管理;严格报建程序,确保科学决策;引入竞争性招标,选择合格的设计咨询公司、监理咨询公司、施工企业;通过有效的合同管理,监督制度,验收制度,项目后评价等制度,实现管理目标。期望能为国内公益性水利工程或其它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工程的项目管理运作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为业主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有益借鉴。为公益性水利工程实现建设高效率、工程运行高效益提供建议。
卢梅[9](2008)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状态健康诊断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不仅需要人员、材料、设备、资金等有形资源的保障,更需要与其紧密相关的政策法规、相关部门、周围环境、管理组织与技术等无形资源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参与方众多,各项工作的交叉界面复杂,使得管理者面临很大的困难。然而,在目前的项目管理实践活动中,缺乏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工具,帮助项目经理透过纷繁冗杂的表象全面把握项目总体运行的真实状况。如果项目管理者不能从全局的观点综合判断项目是否处于健康状态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项目实施就可能出现问题,甚至酿成无法挽救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借鉴医学健康诊断和机械维护诊断的基本原理,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健康诊断的新思想应运而生,即把建筑工程项目比作一个生命体,从医学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定期对项目进行科学的健康诊断,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问题的累积,从而杜绝重大工程事故的发生。诊断是一种以正确的诊断方法、通过有效的诊断指标且仅以较小的技术层面就能从众多含噪的信息中捕捉和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达到掌握研究对象所处状态的方法。其中,诊断指标是分析、衡量和判定对象发展状态的具有对比性和解释性的有效工具,它既可以宏观地反映对象的整体状态,又可以微观地分析各个组成要素的具体问题,诊断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科学诊断的第一步。因此,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健康诊断而言,若要达到对项目实施状态进行有效分析和诊断的目的,首先就需要构建健康诊断指标体系。本论文通过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在工程相似学思想的启发下,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显现的波动性和相关性以及它们给工程项目的正常实施所带来影响的阶段差异性,以工程实际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状态健康诊断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的内容有:(1)通过建筑工程项目病态表象调查结果的时域分析和分类分析,将建筑工程项目中具有代表性的病态表象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能够系统描述建筑工程项目各阶段各种病态表象的表象谱,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全面认识和研究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病态表象提供了依据。(2)在确定了病态表象的类别特征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病态表象从产生病态表象的病因要素和项目健康劣化过程两个角度出发进行了病理分析。深入分析了病态表象与病因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项目健康的劣化过程,完善了建筑工程项目病态表象病理分析的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健康诊断程序化实现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3)应用信息去噪和信息提炼以及知识推理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对建筑工程项目病态表象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并建立了病态表象特征谱;同时,利用粗集(Rough Set)最大泛化算法和约简规则使得研究问题容易得到较小错误率和在数据缩减与生成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作用,以粗集推理规则为理论依据,提出了特征变量的推理模型,并以之为基础,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病态表象进行了约简运算,系统地识别和提炼出能够有效描述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病态表象的特征参数。(4)在集合理论的指导下,按照映射和关系集合的相关原理,推导出病态表象特征参数与指标之间的转换关系模型,并以此模型为依据,建立了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状态的健康诊断指标体系。为了确认指标体系的正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同时也为了确保在诊断指标的研究过程中避免发生缺漏并避免相同或相近指标的重复,对诊断指标体系进行了二次实证调研。在调研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指标间差异度和重要度的计算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必要的筛选与修正,最终建立了完整的三级健康诊断指标体系。本论文从实践调研出发,构建了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病态表象谱;对病态表象进行了深入的病理分析;论文还建立了病态表象特征谱并识别出相应的病态表象特征参数;论文最后建立了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并通过二次调研完成了最终修正。研究成果为项目管理者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工具,帮助其透过纷繁冗杂的表象全面把握项目总体运行的真实状况,从而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保证项目目标的成功实现。研究成果丰富了项目管理理论并对项目管理实践活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强奇学,王生力[10](2008)在《高喷防渗墙在隔水倒虹吸施工围堰中的应用和质量控制》文中提出结合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隔水倒虹吸围堰高喷防渗墙施工及监理工程实践,分析介绍高喷防渗墙垂直防渗技术在施工围堰防渗中的运用和实际防渗效果,探讨高喷防渗墙监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二、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监理Ⅰ标质量监理控制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监理Ⅰ标质量监理控制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给排水工程招标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给排水工程招标概述 |
1.3 国内外给排水工程招标质量评价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影响给排水工程招标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
2.1 给排水工程招标制度及程序 |
2.2 招标平台的影响 |
2.3 招标代理的影响 |
2.4 标段划分的影响 |
2.5 招标文件的影响 |
2.6 评标专家的影响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给排水招标质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
3.1 灰色关联分析基本理论与计算 |
3.1.1 基本理论 |
3.1.2 灰色关联度计算 |
3.1.3 灰色关联序及优势分析 |
3.2 招标质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
3.2.1 相关因素对招标质量影响程度的数据化 |
3.2.2 原始数据的初始化 |
3.2.3 灰色关联度计算 |
3.2.4 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给排水工程招标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与应对策略 |
4.1 关键因素对招标质量的影响分析 |
4.1.1 近几年关键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 |
4.1.2 关键因素变化与招标质量相关性分析 |
4.2 改善给排水工程招标质量的路径分析 |
4.2.1 招标平台的优化路径分析 |
4.2.2 招标文件的优化路径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给排水工程招标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的案例分析 |
5.1 招标平台的案例分析 |
5.1.1 案例概况 |
5.1.2 招标平台优化分析 |
5.2 招标文件的案例分析 |
5.2.1 案例概况 |
5.2.2 招标文件优化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一灰色关联分析原始资料 |
(2)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进展与研究评述 |
1.2.1 “公共资源”内涵的研究进展与评述 |
1.2.2 公共资源治理模式的研究进展与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研究创新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 |
2.1 治理、合作治理与治理机制的阐释 |
2.1.1 治理的阐释 |
2.1.2 合作治理的阐释 |
2.1.3 治理机制的阐释 |
2.2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内在要求 |
2.2.1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要与社会结构相协调 |
2.2.2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要与行政环境相适应 |
2.2.3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要与政策导向相结合 |
2.2.4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要与公共利益相统一 |
2.3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设计思路 |
2.4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分析框架 |
第3章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主体关系 |
3.1 主体类别与行为假设 |
3.1.1 主体类别 |
3.1.2 行为假设 |
3.2 主体间的“权力边界” |
3.2.1 公共部门的“权力边界” |
3.2.2 私营部门的“权力边界” |
3.3 主体间的“合作博弈” |
3.3.1 “合作博弈”理论解析 |
3.3.2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中的“合作博弈” |
3.4 主体间的“激励相容” |
3.4.1 夏普利值(Shapley value) |
3.4.2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中的“激励相容” |
第4章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工具选择 |
4.1 工具选择的类别 |
4.1.1 传统时代的合作治理工具 |
4.1.2 大数据时代的合作治理工具 |
4.2 工具选择的影响因素 |
4.2.1 政治决策 |
4.2.2 治理工具自身功能 |
4.2.3 合作治理项目 |
4.2.4 技术条件 |
4.3 工具选择的价值导向 |
4.3.1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中的多元价值向度 |
4.3.2 合作治理工具选择的价值协调与均衡 |
4.4 工具选择的优化组合 |
4.4.1 合作治理工具的内在属性 |
4.4.2 合作治理工具的耦合关系 |
4.4.3 合作治理工具的优化组合 |
第5章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制度安排 |
5.1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正式制度 |
5.1.1 公共资源产权制度 |
5.1.2 合作得益分配制度 |
5.1.3 利益冲突协调制度 |
5.1.4 过程监督激励制度 |
5.2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非正式制度 |
5.2.1 组织文化 |
5.2.2 信任关系 |
5.2.3 合作惯例 |
5.2.4 隐性契约 |
5.3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执行制度 |
5.3.1 信息反馈制度 |
5.3.2 程序规范制度 |
5.3.3 执行考核制度 |
5.3.4 责任追究制度 |
5.4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制度整合 |
5.4.1 功能上的整合 |
5.4.2 结构上的整合 |
第6章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运行机理 |
6.1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运行的条件 |
6.1.1 政策环境的支持 |
6.1.2 趋于完善的市场机制 |
6.1.3 公共部门的合作需求 |
6.1.4 私营部门的合作能力 |
6.2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运行的环节 |
6.2.1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运行的准备环节 |
6.2.2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运行的达成环节 |
6.2.3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运行的执行环节 |
6.2.4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运行的终止环节 |
6.3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运行的方式 |
6.3.1 准备环节中的主体角色定位 |
6.3.2 达成环节中的治理工具选择 |
6.3.3 执行环节中的制度约束规范 |
6.3.4 终止环节中的治理模式改进 |
6.4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运行的平台 |
6.4.1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运行的实体平台 |
6.4.2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运行的虚拟平台 |
第7章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风险剖析 |
7.1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风险的表现 |
7.1.1 主体关系中的位置混淆 |
7.1.2 工具选择中的寻租腐败 |
7.1.3 制度安排中的规制俘获 |
7.1.4 机制运行中的围标串标 |
7.2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风险的影响 |
7.2.1 限制私营部门优势发挥 |
7.2.2 降低公共部门信任程度 |
7.2.3 损害公共利益价值目标 |
7.2.4 扰乱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
7.3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风险的诱因 |
7.3.1 有限理性经济人行为 |
7.3.2 信息不对称 |
7.3.3 不确定性 |
7.3.4 公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欠缺 |
7.4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风险的规制 |
7.4.1 明晰风险责任分担 |
7.4.2 打破信息不对称壁垒 |
7.4.3 全面推行风险管理 |
7.4.4 培养公务人员专业能力 |
第8章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实践案例 |
8.1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案例阐释 |
8.1.1 案例背景 |
8.1.2 合作立项 |
8.1.3 合作达成 |
8.1.4 合作执行 |
8.1.5 合作终结 |
8.2 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的案例解析 |
8.2.1 主体关系解析 |
8.2.2 工具选择解析 |
8.2.3 制度安排解析 |
8.2.4 机制运行解析 |
8.2.5 风险规制解析 |
8.3 实践案例与理论分析框架存在的差异 |
8.3.1 主体关系上的差异 |
8.3.2 工具选择上的差异 |
8.3.3 制度安排上的差异 |
8.3.4 机制运行上的差异 |
8.3.5 风险规制上的差异 |
8.4 理论分析框架对实践改进存在的启示 |
8.4.1 主体关系上的启示 |
8.4.2 工具选择上的启示 |
8.4.3 制度安排上的启示 |
8.4.4 机制运行上的启示 |
8.4.5 风险规制上的启示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问卷A |
附录2: 访谈问卷B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监理经历 |
2 代表性监理项目 |
2.1 水库工程 |
2.2 跨流域调水工程 |
2.3 水电站工程 |
2.4 供水灌溉工程 |
2.5 其他项目 |
3 工程监理项目取得的经验 |
(4)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施工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研究 ——以石家庄枢纽货运系统迁建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概述 |
2.1 建设工程监理相关概念 |
2.1.1 建设工程监理的涵义和性质 |
2.1.2 建设工程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
2.1.3 建设工程监理的常用方法和规范化要求 |
2.1.4 建设工程监理的效果评价 |
2.2 电化铁路改造施工相关概念 |
2.2.1 电化铁路改造工程的涵义和特点 |
2.2.2 电化铁路改造工程施工的特点 |
2.3 项目管理相关理论 |
2.3.1 项目范围管理 |
2.3.2 项目风险管理 |
2.3.3 项目进度、质量和费用管理 |
第3章 石家庄枢纽货运系统迁建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实践分析 |
3.1 项目概述 |
3.1.1 工程建设地点、规模 |
3.1.2 工程特点 |
3.2 监理范围 |
3.3 监理目标 |
3.3.1 总体目标 |
3.3.2 质量控制目标 |
3.3.3 进度控制目标 |
3.3.4 造价控制目标 |
3.3.5 安全、环水保控制和文明施工监督监理目标 |
3.3.6 合同管理目标 |
3.3.7 信息、档案管理目标 |
3.4 监理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 |
3.4.1 监理组织机构 |
3.4.2 监理人员安排 |
3.5 各阶段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
3.5.1 工程质量监理 |
3.5.2 工程进度监理 |
3.5.3 工程投资监理 |
3.5.4 工程合同监理 |
3.5.5 施工安全监理 |
3.5.6 施工环保监理 |
3.5.7 信息管理 |
3.6 施工监理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列举和解决办法 |
3.6.1 改造施工与既有线运营的矛盾及解决 |
3.6.2 工程施工与铁路局站段配合单位协调难的问题 |
3.6.3 铁道电气化接触网硬点问题 |
3.7 监理效果评价 |
第4章 石家庄枢纽货运系统迁建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 |
4.2 铁路营业线改造施工监理取费不合理 |
4.3 货迁监理项目并未完全按照市场模式运营 |
4.4 铁路建设项目监理招投标条件设置过高 |
4.5 铁路电气化改造监理人才短缺 |
第5章 对策建议 |
5.1 与各参建单位搞好配合赢得对监理工作的支持 |
5.2 呼吁提高监理取费比例的同时努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
5.3 根据营业线电化工程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理工作 |
5.4 推进监理企业改革,确保监理项目按照市场化运营 |
5.5 坚持人员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素质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寿光自来水公司水厂迁建节能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0.2.2 国外研究现状 |
0.3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
0.3.1 研究目标 |
0.3.2 技术路线 |
0.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0.4.1 研究内容 |
0.4.2 研究方法 |
0.5 论文主要创新点 |
1 项目质量控制理论概述 |
1.1 项目质量控制基本理论 |
1.1.1 目标管理理论概述 |
1.1.2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
1.1.3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原则 |
1.2 项目质量控制基本方法 |
1.2.1 全面质量控制 |
1.2.2 全过程质量控制 |
1.2.3 全员参与质量控制 |
1.2.4 项目质量管理控制水平综合评价方法 |
2 寿光自来水公司水厂迁建节能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 |
2.1 项目概况 |
2.1.1 工程基本情况 |
2.1.2 工程建设方案 |
2.1.3 项目供水系统 |
2.1.4 寿光自来水公司水厂迁建节能工程项目进度规划 |
2.2 项目质量控制保障体系 |
2.2.1 项目组织机构与责任 |
2.2.2 项目质量保证系统 |
2.3 项目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
2.3.1 项目节能质量控制指标 |
2.3.2 工程项目质量关键点评价指标 |
2.3.3 项目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
3 寿光自来水公司水厂迁建节能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过程 |
3.1 项目质量控制程序 |
3.2 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
3.2.1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
3.2.2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
3.2.3 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
3.2.4 电气设备质量控制措施 |
3.2.5 池体质量控制措施 |
3.2.6 管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
4 寿光自来水公司水厂迁建节能工程项目质量综合评价与改进措施 |
4.1 项目分阶段分目标质量控制评价 |
4.1.1 施工准备阶段工作评价 |
4.1.2 分项工程施工过程质量关键点控制及评价 |
4.2 项目质量管理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
4.3 项目质量改进措施 |
5 结论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广州北岸文化码头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关键要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方向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对创意产业理论研究概述 |
1.2.2 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理论研究概述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广州北岸文化码头创意产业园概况 |
2.1 相关概念及定义 |
2.2 项目总体概况 |
2.3 项目目标与定位 |
2.3.1 项目目标 |
2.3.2 项目定位 |
2.4 总体规划 |
2.4.1 规划原则 |
2.4.2 总平面主要指标 |
2.4.3 建筑方案 |
2.5 开发模式分析 |
2.5.1 国内集聚区形成模式 |
2.5.2. 项目开发运营模式 |
2.5.3. 项目管理模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投资估算与财务分析 |
3.1 成本分析 |
3.1.1 项目经济指标 |
3.1.2 总成本分析 |
3.2 效益分析及评价 |
3.2.1 经营收入 |
3.2.2 财务评价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项目工程建设控制 |
4.1 施工总体部署与项目进度控制 |
4.1.1 建设计划要求 |
4.1.2 总体部署 |
4.1.3 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分析 |
4.1.4 工期目标实现的保证措施 |
4.2 工程质量控制重点及措施 |
4.2.1 工程质量控制管理 |
4.2.2 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难点 |
4.3 工程成本控制 |
4.3.1 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步骤 |
4.3.2 项目成本控制要点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环境影响及节能措施 |
5.1 环境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 |
5.1.1 项目环境概况 |
5.1.2 施工期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
5.1.3 项目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治理措施 |
5.2 节能环保措施 |
5.2.1 能耗分析 |
5.2.2 项目节能环保措施 |
5.2.3 景观节能策略 |
5.2.4 项目节能环保的示范性宣传效应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目标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理论发展及相关文献评述 |
1.3.1 国外理论研究发展与现状 |
1.3.2 国内理论研究发展与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 研究方案与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 |
2.1 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定义 |
2.1.1 管理 |
2.1.2 项目管理 |
2.1.3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
2.1.4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和目标管理的区别 |
2.2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分类 |
2.3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2.3.1 业主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2.3.2 建设项目总承包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2.3.3 设计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2.3.4 施工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2.3.5 供货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2.4 工程建设监理的概念、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 |
2.4.1 工程建设监理的概念 |
2.4.2 工程建设监理的工作性质 |
2.4.3 工程建设监理的工作任务 |
第三章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和原则 |
3.1 电力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程序 |
3.1.1 初步可行性研究 |
3.1.2 编报项目建议书 |
3.1.3 可行性研究和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
3.1.4 初步设计 |
3.1.5 电力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
3.1.6 工程开工的条件和申请开工 |
3.1.7 工程施工 |
3.1.8 工程竣工验收、投运前质量监检、启动移交 |
3.1.9 工程达标投产考核 |
3.1.10 申报优质工程评选 |
3.1.11 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 |
3.2 输变电工程基本建设程序流程图 |
3.3 电力工程建设的“五制” |
3.3.1 项目法人负责制 |
3.3.2 招标投标制 |
3.3.3 合同管理制 |
3.3.4 工程监理制 |
3.3.5 资本金制 |
第四章 500KV 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控制研究 |
4.1 500KV 变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流程 |
4.2 500KV 变电工程的安全管理与目标控制 |
4.2.1 安全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4.2.2 安全管理的特点 |
4.2.3 安全控制的概念 |
4.2.4 安全控制的方针与目标 |
4.2.5 安全控制的程序 |
4.2.6 对施工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 |
4.2.7 安全控制的方法 |
4.3 500KV 变电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目标控制 |
4.3.1 质量控制的概念和原理 |
4.3.2 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和运行 |
4.3.3 500kV 变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的方法 |
4.4 500KV 变电工程的工期管理与目标控制 |
4.4.1 工期管理与控制的含义、目的和任务 |
4.4.2 工期管理与控制的依据及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
4.4.3 工程项目工期控制的方法 |
4.4.4 500kV 变电工程的工期定额 |
4.5 500KV 变电工程的投资管理与控制 |
4.5.1 变电工程概预算管理制度及工程造价控制 |
4.5.2 变电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 |
第五章 实例分析及结论 |
5.1 工程概况 |
5.1.1 工程建设规模 |
5.1.2 工程参建单位 |
5.2 工程的安全目标管理与控制 |
5.2.1 工程的安全目标 |
5.2.2 安全目标的控制及实际效果 |
5.3 工程的质量目标管理与控制 |
5.3.1 工程的质量目标 |
5.3.2 质量目标的控制及其实际效果 |
5.4 工程的工期目标管理与控制 |
5.4.1 工程的工期目标 |
5.4.2 工期目标控制及其实际效果 |
5.5 工程的投资目标管理与控制 |
5.5.1 工程的投资目标 |
5.5.2 投资目标控制及其实际效果 |
5.6 本章结论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8)英德市北堤防护工程项目管理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项目管理发展历程 |
1.3 我国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
1.3.1 公益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
1.3.2 公益水利工程发展趋势 |
1.4 发展中国特色的项目管理模式必要性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
第2章 项目管理的内涵与实践 |
2.1 项目管理的内涵 |
2.1.1 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 |
2.1.2 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
2.1.3 项目管理模式 |
2.2 国内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 |
2.2.1 鲁布革水电站工程招投标 |
2.2.2 小浪底枢纽工程管理 |
2.2.3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项目管理 |
2.3 国内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与管理体制的发展情况 |
2.3.1 我国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
2.3.2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
2.3.3 我国项目管理模式与管理体制发展初期中存在的问题 |
2.4 项目管理模式对政府公益性工程建设的意义 |
第3章 英德市北堤防护工程项目管理的分析 |
3.1 英德市北堤防护工程项目概况 |
3.2 英德市北堤工程项目主体职责及其相互关系 |
3.2.1 项目业主 |
3.2.2 施工、机电设备、材料供应承包人 |
3.2.3 监理咨询公司 |
3.2.4 工程勘察和设计咨询公司 |
3.2.5 工程项目政府监督单位 |
3.2.6 业主、设计、监理、施工企业之间关系 |
3.3 英德北堤项目管理实践 |
3.3.1 项目报建程序 |
3.3.2 北堤项目招投标 |
3.3.3 合同管理 |
3.3.4 目标管理 |
3.3.5 各参建单位相互关系及协调 |
3.3.6 项目验收 |
3.3.7 项目后评估 |
3.4 英德北堤初步效果评价 |
3.5 英德北堤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特点 |
3.5.1 北堤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
3.5.2 英德北堤项目管理特点 |
3.6 英德北堤项目管理运作存在的问题 |
3.6.1 业主管理人才不足 |
3.6.2 监理咨询公司监理不力 |
3.6.3 施工企业诚信不够 |
第4章 英德市北堤项目管理的经验与思考 |
4.1 英德市北堤项目管理的经验 |
4.1.1 项目招投标、报建规范,决策严谨科学 |
4.1.2 指挥部在项目前期的发挥了重要作用 |
4.1.3 项目负责制提高了业主的积极性 |
4.1.4 合同管理协调了各方利益平衡 |
4.1.5 项目目标控制达到了效果 |
4.1.6 协调机制有效解决了争议 |
4.1.7 项目管理促进了工程的廉政建设 |
4.1.8 管理软件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 |
4.1.9 征地、移民、拆迁、补偿、安置等工作和谐有序 |
4.2 北堤建设管理的思考 |
4.2.1 项目管理需要科学决策体系 |
4.2.2 市场呼唤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 |
4.2.3 市场化要求诚信的承包商、设计及监理单位咨询公司 |
4.2.4 项目建设要有风险管理的理念 |
4.2.5 项目管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
4.2.6 项目管理发展任重道远 |
4.3 英德北堤项目管理应用的启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状态健康诊断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建筑工程项目病态表象的调查与统计分析 |
2.1 调查设计 |
2.1.1 调查种类的确定 |
2.1.2 调查地区的确定 |
2.1.3 调查内容的确定 |
2.1.4 调查对象的确定 |
2.1.5 调查的方式方法 |
2.1.6 调查表的设计 |
2.1.7 调查过程中的相关工作 |
2.2 调查结果统计 |
2.2.1 调查表收发情况统计 |
2.2.2 调查单位统计 |
2.2.3 调查对象统计 |
2.2.4 病态表象的统计 |
2.3 小结 |
第三章 建筑工程项目病态表象的病理分析 |
3.1 病态表象的预处理 |
3.1.1 病态表象的处理依据 |
3.1.2 病态表象的分类分析 |
3.2 病态表象的类别特征及其特点 |
3.2.1 病态表象的类别特征 |
3.2.2 病态表象的特点 |
3.3 病态表象的分布状态分析 |
3.3.1 立项阶段病态表象的分布状态分析 |
3.3.2 准备阶段病态表象的分布状态分析 |
3.3.3 施工阶段病态表象的分布状态分析 |
3.3.4 竣工阶段病态表象的分布状态分析 |
3.4 病态表象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总体分布状态及其数学描述 |
3.4.1 病态表象的总体分布状态 |
3.4.2 总体分布状态(POPULATION DISTRIBUTION)的数学描述 |
3.4.3 总体分布的数学特征 |
3.5 病态表象的病理分析 |
3.5.1 产生病症的要素分析 |
3.5.2 产生病症的过程分析 |
3.5.3 病症劣化过程的数学描述 |
3.6 小结 |
第四章 病态表象特征及其参数的确定 |
4.1 病态表象特征及其参数的理论分析方法 |
4.1.1 信息去噪分析 |
4.1.2 特征及其参数的分析方法 |
4.1.3 特征及其参数的提取方法 |
4.1.4 特征及其参数的提取模型 |
4.2 病态表象的属性分析 |
4.3 病态表象特征及其参数的分析与识别 |
4.3.1 立项决策阶段 |
4.3.2 准备阶段 |
4.3.3 施工阶段 |
4.3.4 竣工阶段 |
4.4 病态表象特征及其参数的提取与确定 |
4.4.1 决策阶段 |
4.4.2 准备阶段 |
4.4.3 施工阶段 |
4.4.4 竣工阶段 |
4.5 病态表象特征及其参数的编码 |
4.5.1 编码的方法 |
4.5.2 代码的编制 |
4.6 小结 |
第五章 健康诊断指标及其体系的构建 |
5.1 指标范围的确定 |
5.2 指标选取的原则 |
5.3 确定指标的依据 |
5.4 指标的分析与确定 |
5.4.1 立项决策阶段 |
5.4.2 准备阶段 |
5.4.3 施工阶段 |
5.4.4 竣工阶段 |
5.5 指标的分级与编码 |
5.5.1 指标的分级 |
5.5.2 指标的编码 |
5.6 小结 |
第六章 诊断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及修正 |
6.1 实证研究 |
6.2 指标差异度和重要度分析 |
6.3 指标的权重分析与确定 |
6.4 三级健康诊断指标体系的确定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博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
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参加科研工作 |
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获奖情况 |
致谢 |
(10)高喷防渗墙在隔水倒虹吸施工围堰中的应用和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全围封高喷防渗技术的运用[1] |
2.1 高喷防渗墙设计 |
2.1.1 高喷防渗墙体结构型式 |
2.1.2 高喷防渗墙体主要技术参数 |
2.2 施工围堰防渗设计优化 |
2.3 高喷防渗墙施工技术 |
3 高喷防渗墙监理质量控制[2, 3] |
3.1 严格开工许可证制度 |
3.2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
3.3 重点质量控制 |
4 高喷防渗墙实际防渗效果 |
四、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监理Ⅰ标质量监理控制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给排水工程招标质量控制研究[D]. 杨毅. 东南大学, 2020(01)
- [2]公共资源合作治理机制研究[D]. 何雷. 厦门大学, 2018(07)
- [3]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实践[J]. 孙江河,王廷宝.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5(11)
- [4]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施工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研究 ——以石家庄枢纽货运系统迁建工程为例[D]. 臧晓晖.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9)
- [5]寿光自来水公司水厂迁建节能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D]. 杨宁.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8)
- [6]广州北岸文化码头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关键要素的研究[D]. 陈颖.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3)
- [7]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目标控制研究[D]. 周玉锁.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9(11)
- [8]英德市北堤防护工程项目管理的分析[D]. 李日伟.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6)
- [9]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状态健康诊断指标体系研究[D]. 卢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10)
- [10]高喷防渗墙在隔水倒虹吸施工围堰中的应用和质量控制[J]. 强奇学,王生力. 广西水利水电, 2008(02)
标签:公共资源论文;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体系论文; 项目管理理论论文; 质量控制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