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视化继电保护整定综合软件的数据库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伟,余财波,肖梁贤[1](2021)在《基于云技术的继电保护自动测试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继电保护测试技术面临严峻的挑战。需将人工智能技术有效运用在继电保护测试领域,实现高效的闭环自动测试,显着提高继电保护装置测试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减轻检测人员繁琐任务,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高效率化的自动测试,从而保障智能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提高经济效益。
王喆[2](2021)在《基于C#.net的铁路供电设备电气试验与保护整定辅助管理软件设计》文中提出建设以电气化重载铁路为标志的现代铁路运输系统,是丰富一带一路内涵和早日实现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大幅度提高既有货运铁路的实际运能必须对其供电系统实施扩能改造工程,但“边运输边改造”的实施方案无疑极大增加了供电系统维管人员的工作强度与难度,难免引起非技术性人为事故。为确保运输与改造两项工作并举、协调和有序,有必要设计并开发一套重载货运铁路供电设备的电气试验与保护整定辅助管理软件系统,以确保其供电系统运行安全。论文首先简述了铁路供电系统的组成结构,并理论分析了电气试验的工作原理和继电保护定值的计算原则。其次,根据站所布局、用户需求和管理痛点,并结合电气试验和保护定值整定的工艺流程,确定出软件系统的总体架构、数据结构和模块功能,以及主程序和各子流程的具体实现方法。再次,软件系统采取顶层设计、分模块实施的设计思想,各模块之间功能相互独立,但数据资源共享;客户端与服务器采用C/S模式,通过Internet相互通信。接着,在开发环境和数据存储模式上,开发工具选用Visual Studio 2017、数据库选用My SQL数据库、数据存储采用阿里云(Web)服务器,并利用C#编程语言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Socket网络通信技术、云(Web)服务器技术和.NET Framework等关键技术编写主程序和各子程序。最后根据既有的电气试验数据、整定计算参数对软件系统的功能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三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实验测试。大量测试实验表明,研制的铁路供电设备电气试验与保护整定辅助管理软件不仅具有功能丰富、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的特点,而且有助于供电设备的维护工作由人工管理向自动化管理转变、数据处理由线下向线上转变。
罗晨瑀[3](2021)在《企业电网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整定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球性疫情灾害面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欣欣向荣,而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就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因此保障企业供电可靠性也愈发关键。而继电保护则是避免电力系统事故发生或扩大的重要防线之一,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确保定值的准确性,只有继电保护定值无误,继电保护装置才能正确动作,并减少装置误动拒动的可能性。由于继电保护整定工作较为复杂,过程繁琐的同时还需考虑多方面因素,以至于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张,继电保护定值管理与数据维护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本文首先对35kV及以下企业电网进行了故障发生时电气量的分析,并结合某企业实际电网接地方式,对其相间及相间接地、单相接地故障保护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应保护方案。其次,针对该企业供电关系及相应运行方式进行简单介绍,为后续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打下基础。在详细整理当地现有保护装置与定值情况后,围绕终端用电设备、母线分段开关、受电侧进线以及送电侧出线给出合适的保护整定方案。最后,针对市面上其他整定软件出现的问题,比如无法在定值、时间上同时配合以及保护配置不全面等,本文对继电保护定值整定系统进行研究与开发,其主要包括图形建模、故障计算、整定计算等功能,并对相应模块以及操作步骤进行详细介绍。为满足不同企业电网继电保护要求,提出了分层维护保护原理思想,其核心在于当扩建或增添新被保护设备时,只需从软件中直接调用,不再进行繁琐的保护原理配置工作,同其他定值整定软件相比维保效率有了很大提升。
殷梓健[4](2021)在《全并联AT线路故障选跳与网络化保护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高速、重载电气化铁路是推动新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供电能力强、运行方式灵活的全并联AT供电方式已成为高速、重载铁路供电的首选方案,但其在运行中极易发生威胁性较大的线路故障。由于国内尚未完全掌握其电气特性,造成既有的AT牵引网继电保护频繁故障误动,无谓扩大停电范围。因此,急需利用实时仿真系统构建全并联AT线路模型、定性分析线路故障特征,并建立基于供电臂的网络化继电保护方案。论文的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全并联AT线路的建模与实验工作。首先,在简述全并联AT供电网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确定系统建模的具体电力元件;其次,根据电路分析理论,将各电力元件等值为可封装的元件模型,并推算出具体的仿真参数;再次,将搭建好的全并联AT供电网模型上传到实时仿真平台RTplus,并进行编译;最后,开展上、下行线路中不同导线间的短路实验,并保存数据。(2)制定新型的全并联AT线路故障选跳方案。考虑到全并联AT供电系统是强非线性系统和小电流接地系统,更适合采用基于特定频率分量的暂态保护方案。首先利用小波变换求取流经自耦变压器的短路电流的模极大值,以确定发生故障的供电区间;然后利用经验模态分析算法计算故障区间内各线路固有模态函数幅值,通过比较幅值的大小完成故障线路的判定。(3)搭建全并联AT线路网络化保护模型。为进一步提高全并联AT线路故障选跳方案的智能化水平,根据IEC61850系列标准搭建全并联AT线路网络化保护模型,并为之配套相关的模型服务,以承担一个供电臂的继电保护任务。OPNET网络平台的实验结果证明,根据IEC61850标准构建的全并联AT线路网络化保护模型具有优秀的网络性能,且逻辑清晰、结构明确。综合仿真实验和半实物实验的结果可知,基于故障电流奇异性特征的全并联AT线路故障网络选跳方案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选择性,且网络化保护模型占用带宽小,非常适合构建网络化与智能化的继电保护方案。
陈乾[5](2021)在《数据驱动的交流电力系统保护装置缺陷诊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继电保护系统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一道防线,继电保护系统能否可靠运行,各类继电保护装置的缺陷管理工作十分关键和重要。继电保护快速性、选择性和灵敏性均可通过整定计算工作保障,但可靠性与保护装置本身的缺陷情况息息相关,即使动作定值、时间整定和设备配套方案设置合理,装置自身缺陷所引起的二次系统功能缺失会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失去保障,从而导致故障范围扩大、负荷大面积损失等不利情况。因此,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是保证继电保护“本质安全”的重要关卡。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在电力行业普及,在继电保护装置缺陷管理业务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手段毋庸置疑。目前缺陷管理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数据及先进数据挖掘技术为继保装置缺陷诊断创造了有利条件。有鉴于此,本文开展了基于实际数据的交流继保装置缺陷诊断工作,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点:(1)以获取缺陷数据统计学特征为目标,首先介绍了缺陷数据结构并从缺陷分布、缺陷原因及缺陷部位等角度对缺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基于数据统计学特征明确数据分析目标并匹配人工智能算法;(2)以装置缺陷对继电保护系统不正确动作行为影响分析为目标,结合缺陷数据与不正确动作行为数据,基于故障树算法构建了不正确动作行为分析模型,应用于不正确动作行为责任部门分析并提出缺陷管理建议;(3)以缺陷定级辅助决策为目标,基于结构化数据和决策树,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厂商同系列继电保护装置的缺陷定级模型。首先对继保装置缺陷数据进行筛选与分堆,其次运用决策树ID3算法对结构化数据进行挖掘,构建适用于不同厂商同系列继电保护装置的缺陷定级模型,最后结合实例进行系列装置缺陷定级规则分析;(4)以缺陷日志分析为目标,基于非结构化文本数据和自然语言处理算法,提出了一种继保领域专业词典构建方法并构建缺陷定级模型。首先对文本挖掘技术适用性进行分析,随后提出适用于二次系统文本挖掘的专业词典构建方法并应用,进一步,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技术构建了缺陷文本分类模型,可用于缺陷定级辅助决策研究。
孙乐书[6](2021)在《新形态电网物理模拟系统中宽频同步测量技术研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以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对应的电网形式也在不断发展与应用,对于电网形态与架构的讨论与相关技术研究也不断增加。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系统在新技术实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面对电力系统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新形态,传统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在系统设备与测量设备方面难以适应新形态电力系统的模拟。因此需要一种适应新形态电力系统发展的实验平台,通过先进测量系统设备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力电子设备对传统电力系统带来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满足新形态电力系统的物理模拟与宽频带信息测量分析需求。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新形态电力系统特征,构思适应新形态电网物理模拟系统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以相似定理与电力系统参数特征为基础推得的电力系统物理模拟方法作为理论基础支撑新形态电网物理模拟系统设计。通过分析需求,设计新形态电网物理模拟系统交流部分相关参数与元件。通过对新形态电网特征分析,对可再生能源设备与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的相关接口与设备进行设计,并利用物联网技术与相应开关元件,进行不同元件之间的连接,设计了对应的组网控制方案,以便于新形态电网物理模拟系统控制系统搭建。(2)基于实测可再生能源设备数据,分析新形态电网动态模拟系统对于数据量测、信息传输以及系统控制的需求,对主控板与外围硬件进行选型与架构搭建,设计了一款集成了数据采集、电机控制、数据通信等功能的宽频带信息采集控制系统,并按照架构搭建对应硬件系统。按照分析得出的信息采集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搭建了信息采集控制系统的程序架构,并设计了数据采集子程序、电机控制子程序以及信息传输子程序,集成了宽频带信息量测算法,以满足对于新形态电网大数据量信息的采集、分析需求以及信息通信需求。(3)分析宽频带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并分析大量数据需求,设计包含数据存储、查询、实时显示的宽频带信息主站平台。搭建的物理模拟系统以及信息采集控制系统进行了系统测试,对物理模拟系统的运行以及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进行实测。基于以上实验系统,设计了电机相关实验,通过仿真测试得到电机控制相关参数范围,对宽频同步测量系统功能进行测试,并进行了实际电机模拟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有效性。设计了电力系统相关实验,通过进行实验测试,验证了新形态电网动态模拟系统以及信息采集控制系统以及与上位机数据库的通信的正常运行,以及与理论知识的适配性。
王哲[7](2021)在《基于文本挖掘的电网告警信息智能识别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智能电网与信息化相融合,电网所包含的数据呈现爆发式增加。当电网发生异常或故障时,会有大量的告警信息数据通过监控系统上传到监控告警窗口中,这些告警信息数量巨大且难以有效利用。若将文本挖掘应用于电网告警信息,从告警信息中挖掘出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充分利用底层数据,可以实现变电站端与调度端信息有机结合,有利于变电站运维端快速处理故障、准确查明故障原因。本文以实现智能电网“可自愈”为目的,针对电网监控告警信息数量众多且难以获取有价值及所需要的信息的问题,开展对于告警信息文本挖掘技术的研究,对告警信息进行文本预处理、文本分类、信息抽取及信息存储等过程,并提出了故障追踪的概念,利用告警信息进行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原因反向追踪。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本挖掘的电网告警信息智能识别及自动分类方法,并将挖掘出有价值的告警信息进行故障后故障原因追踪的应用研究。具体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针对电网监控告警遥信信息的特点,制定了告警信息文本挖掘的方法和流程,通过对告警信息进行中文分词、去停用词等过程实现文本清洗,再通过word2vec中的Skip-Gram模型对告警信息进行分布式表示的词向量训练,实现了文本的语义特征提取,实现了非结构化数据向结构化数据的转变,将计算机难以识别的告警信息中文文本转换为计算机能够智能识别的文本表示方法。(2)以构建电网告警信息语义模型的方式,对告警信息进行信息存储,其中语义模型的建立,通过模式匹配算法--Horspool算法,对告警信息进行信息抽取。为实现对告警信息的自动文本分类,先通过树结构匹配的方式,将抽取出来的告警信息按照树结构标准进行等级分类,实现对告警信息的标准化分类;然后,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TextCNN分类模型,通过选取历史告警信息作为语料对模型进行训练,实现对告警信息的自动文本分类,并在Python环境下实验对比验证了分类器的分类效果。(3)将预处理及抽取分类后的告警信息进行故障诊断及故障追踪应用研究,利用告警信息反向追踪继电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的原因,制定了故障追踪所需告警信息的筛选规则,将FSM模型与告警信息相结合,构建基于告警信息的FSM模型,通过对海量告警信息进行文本挖掘的方式反映了继电保护装置的不正确动作原因,实现了对故障设备的故障追踪。最后,在实际案例中验证了该故障追踪方法的有效性。
刘建华[8](2021)在《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事故应急及安全保障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猛,公众对轨道交通安全普遍关切,如何保障城市轨道交通长期保持在安全、准点、高效的运营水平,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现实挑战的课题。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在事故状态下,如何快速应急,如何降低事故损失并尽快恢复正常运行,以及如何全面保障牵引变电系统的安全,化解和防范安全风险,保障系统连续稳定安全运行,做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首先,对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进行技术调研,详细分析了其技术组成及设计方案。具体对110k V主变电所的供电模式,设备构成、继电保护原理和方案进行阐述;对35k V牵引降压变电系统的供电结构,设备组成、继电保护原理和方案进行阐述,重点对24脉波整流机理进行了分析;对直流1500V牵引供电系统供电结构、设备组成、继电保护原理和方案进行阐述,重点对机车移动供电负荷供电机理、接触网—受电弓滑动取流工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其次,基于牵引供变电系统的继电保护设计方案,运用FMEA的方法,对牵引供变电系统的安全风险模式、事故原因和可能导致的结果进行了风险预测和分析;运用FTA的方法,通过对牵引供变电系统确立关键顶事件,进行事故原因深入分析,具体以110k V主变电所35k V母线供电失效、35k V牵引降压变电所整流机组供电失效、直流1500V馈线供电失效为顶事件,进行了FTA建模分析,求出最小割集,进行事故风险重要度和关键度分析。通过各种理论工具的分析,探究出设备失效原因、失效结果,为事故的应急处理提供依据。再次,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在各种供电事故状态下,如何开展应急,如何快速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对事故应急处置的原则、程序,技术方案一一进行了研究,主要从组织方案,技术措施两大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较为详细、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技术措施,为牵引供变电系统各个子系统出现事故故障时,快速查找故障、诊断故障、处理故障,提供详细的技术指南。最后,针对如何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的运行安全,从日常运行保障,设备检修维护,事故应急优化等方面做了前瞻性的探索,提出了系列科学,合理、高效的安全保障建议与方案,有力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健康、稳定、安全、高效运行。
邢润国[9](2021)在《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智能变电站自动测试方案及智能分析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如今,我国电网架构的发展日益趋向成熟,网架结构更加稳固,信息传递更加迅速,控制方法更加智能。智能变电站的站内设备在数据采集、控制检测、智能调节等方面的优化,实现了智能站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发展。目前无防护的就地化保护技术配合智能变电站内的智能设备使用,存在仪器一体化设计、参数设置复杂、调试费时费力等缺点。同时智能化分析甄别系统运行状态存在不稳定性,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调试。基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综合就地化保护装置及技术等内容,分析和研究了工厂化自动测试平台方案,并探讨分析了自动继电保护测试仪应用实例。以线路保护为例,着重分析了部分线路保护的保护工作原理,定义了线路保护的保护逻辑中的输入输出。选取所需参数作为训练样本,采用机器算法智能分析结果和自动调参。论文主要工作如下:概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变电站的发展、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自动测试技术研究现状以及就地化保护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二次系统三层设备、二次系统通信网络、通信标准以及就地化保护装置相关内容。详述了智能变电站的通信标准、基本概念以及二次系统架构;分析了就地化保护装置的概念以及特点,针对其特点着重讨论了部分线路保护的保护工作原理,并设计了工厂化自动测试平台方案。平台的设计贯穿系统建模、仿真计算、文件配置等环节,并设计了相对应的模块。全文详述了各模块所需具备的功能。以IEC 61850通信规约为基础,研究介绍了更加全面的保护测试技术方法,解决了复杂耗时的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技术、保护装置标准兼容性不足的问题。其次综合基于IEC61850标准的测试方法,介绍和研究自动化继电保护测试仪的自动测试软件。为进一步提升自动测试技术智能化的水平,利用LightGBM、XGBoost算法对测试结果进行智能分析。在多个保护逻辑的测试逻辑下,定义了软压板参数等共8个输入状态变量,以及零序差动误动等共10种不同的故障类型作为输出结果。结合定义的输入和输出参数选出972组数据完成了样本数据集,通过LightGBM、XGBoost训练模型完成数据训练并校验数据。结果表明LightGBM训练模型可以更好的完成测试结果的故障类型判断,提升了变电站自动测试技术的智能化水平。
梁馨予[10](2021)在《同塔多回输电线路故障选相研究》文中提出为了节约输电走廊通道,降低电力系统的建设成本,提高输电容量和土地利用率,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已经成为我国高压输电的首选,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影响。然而同塔多回输电线的回线距离较为接近,存在电磁互感影响,给解耦步骤增加难度,使故障分析和故障判断等继电保护工作难以进行。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参数对称的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以及参数不对称的同塔四回输电线路进行故障选相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参考传统双回线运用六序分量法的解耦思路上,运用新型变换矩阵推导出的相模变换法对双回线进行解耦。利用综合解耦矩阵将相电流变换成模电流分量,结合故障分析和故障边界条件得出在不同故障条件下的模电流分量特征。设置新参数H,通过H和部分模电流分量的取值条件完成故障选线和三相故障的判断。再通过模电流分量I1的取值范围和定义参数Ip、Iq的正负关系完成对故障类型和故障相的具体判别。经仿真验证表明,该双回选相方法不受故障类型,故障距离和过渡电阻的影响。(2)在双回输电线的基础上将回线扩建为四回线,对系统阻抗矩阵为参数对称形式的同塔四回输电线进行解耦分析,重新对线路的相间和线间互感进行完全的去耦合计算。通过总解耦矩阵的逆变换得出十二的模电流分量和相电流分量的关系,定义四个参数W1、W2、W3、W4,结合整定值选出故障线路。确定故障线路后运用相关联的电流模分量的特征关系构成选相流程,选出故障相。通过PSCAD仿真实验表明选相方案的可行性。(3)参数对称的同塔四回输电线的故障选相流程进一步推广到不完全对称的四回线路中,需要引入不对称参数才能将阻抗矩阵完全对角化,消除互感。利用相同原理定义参数先后完成故障选线,故障类型判定和故障相的选定。通过实验设置不同故障类型、故障距离和过渡电阻情况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选相方案能正确选出故障相。
二、可视化继电保护整定综合软件的数据库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视化继电保护整定综合软件的数据库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云技术的继电保护自动测试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人工智能自动测试专家系统平台设计理念 |
1.1 人工智能自动测试专家系统硬件架构 |
1.2 人工智能自动测试专家系统软件架构 |
2 人工智能自动测试专家系统平台功能设计 |
2.1 自动测试控制模块设计 |
2.2 标准源硬件驱动模块设计 |
2.3 规约平台通信模块设计 |
2.4 测试流程设计 |
3 人工智能自动测试实时逻辑图展示技术 |
3.1 自动测试实时逻辑图展示原理 |
3.2 基于Visio的逻辑图建模方案 |
3.3 逻辑图模块过程算法设计 |
(1)构建逻辑图计算树。 |
(2)逻辑图执行。 |
(3)根据逻辑图的执行结果,更新逻辑图。 |
4 结语 |
(2)基于C#.net的铁路供电设备电气试验与保护整定辅助管理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设备试验及其软件方面 |
1.2.2 继电保护及其整定计算软件方面 |
1.3 课题来源及创新点 |
1.3.1 课题来源 |
1.3.2 创新点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铁路供电设备试验和保护整定理论基础 |
2.1 交流牵引供电系统概述 |
2.2 铁路供电设备预防性试验理论 |
2.2.1 预防性试验必要性 |
2.2.2 绝缘性能试验 |
2.2.3 绝缘耐压试验 |
2.2.4 供电系统绝缘配合 |
2.3 关键供电设备的保护配置与整定原则 |
2.3.1 牵引变压器保护 |
2.3.2 全并联AT牵引网馈线保护 |
2.3.3 自耦变压器保护 |
2.3.4 电力变压器保护 |
2.3.5 并联补偿电容器保护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软件需求性分析与开发的关键技术 |
3.1 软件的功能性需求 |
3.2 软件的非功能性需求 |
3.2.1 软件的硬件需求 |
3.2.2 软件运行环境需求 |
3.2.3 软件安全性需求 |
3.3 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 |
3.3.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 |
3.3.2 Client/Server结构 |
3.3.3 Socket网络通信技术 |
3.3.4 云(Web)服务器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件的总体设计方案 |
4.1 软件的设计思路 |
4.2 软件的总体结构 |
4.3 电气试验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1 变电所及设备管理 |
4.3.2 试验数据管理 |
4.3.3 试验数据分析 |
4.3.4 试验报表管理 |
4.4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4.1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
4.4.2 定值单生成 |
4.5 系统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
4.6 软件数据库的设计 |
4.6.1 数据库的选择 |
4.6.2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
4.6.3 本软件数据库的数据构成 |
4.6.4 本软件的数据库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软件功能的实现 |
5.1 软件的开发工具 |
5.2 用户登录和注册界面设计与功能实现 |
5.3 软件主界面设计与功能实现 |
5.4 电气试验信息管理系统界面设计与功能实现 |
5.4.1 变电所及设备管理 |
5.4.2 试验数据管理 |
5.4.3 试验数据分析 |
5.4.4 试验报表管理 |
5.5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系统界面设计与功能实现 |
5.5.1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
5.5.2 定值单生成 |
5.6 系统管理界面设计与功能实现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软件管理平台的实验与分析 |
6.1 实验与分析的流程 |
6.2 实验与分析的环境 |
6.3 软件功能的实验与分析 |
6.4 软件性能的实验与分析 |
6.5 软件安全性的实验与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3)企业电网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整定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企业电网架构与相应运行方式 |
2.1 企业电网拓扑与供电关系 |
2.2 负荷性质以及有阻抗设备的分类 |
2.3 某企业电网运行方式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小电流接地系统及相应保护类型的研究 |
3.1 35kV及以下企业电网故障量分析 |
3.2 接地变补偿以及中性点经非线性电阻接地方式的研究 |
3.2.1 母线连接接地变补偿单相接地方式 |
3.2.2 中性点经非线性电阻接地方式 |
3.3 相间及相间接地故障保护 |
3.4 单相接地故障保护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企业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设计实例 |
4.1 引言 |
4.2 终端用电设备保护整定方案 |
4.2.1 电动机配置的继电保护整定方案 |
4.2.2 电容器配置的继电保护整定方案 |
4.2.3 终端所用变及接地变配置原理保护整定方案 |
4.3 母线分段开关保护整定方案 |
4.4 受电侧进线保护整定方案 |
4.5 送电侧出线保护整定方案 |
4.5.1 老厂区10kV出线保护整定方案 |
4.5.2 新厂区35kV出线保护整定方案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继电保护定值整定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5.1 引言 |
5.2 软件结构的概述 |
5.3 系统各模块的设计 |
5.3.1 图形建模模块 |
5.3.2 故障计算模块 |
5.3.3 整定计算模块 |
5.4 某企业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应用操作步骤 |
5.4.1 电网功能位置资源录入和图形编辑 |
5.4.2 一次设备参数信息录入和故障电流计算 |
5.4.3 设备台账属性和保护装置原理维护 |
5.4.4 保护装置实例化和保护定值计算 |
5.5 整定过程以及结果展示 |
5.5.1 电动机反时限保护整定过程 |
5.5.2 电动机接地零序保护整定过程 |
5.5.3 定值单展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不足之处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4)全并联AT线路故障选跳与网络化保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本论文的课题来源及创新点 |
1.3.1 课题来源 |
1.3.2 创新点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全并联AT供电网数字仿真建模与故障分析 |
2.1 全并联AT供电网概述 |
2.2 全并联AT供电网的模型搭建 |
2.2.1 牵引变压器建模 |
2.2.2 牵引网仿真模型的搭建 |
2.2.3 全并联AT牵引网线路电气模型 |
2.3 全并联AT供电网运行仿真 |
2.3.1 RTplus电网实时仿真装置简介 |
2.3.2 全并联AT牵引网线路T-R短路分析 |
2.3.3 全并联AT牵引网线路F-R短路分析 |
2.3.4 全并联AT牵引网线路T-F短路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故障识别算法的选取与时效性分析 |
3.1 常用信号分析方法对故障选跳信号的识别 |
3.1.1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算法 |
3.1.2 短时傅里叶变换(SFFT)算法 |
3.1.3 希尔伯特-黄变换的基本理论方法 |
3.1.4 小波变换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 |
3.2 小波分析基函数的分析选取 |
3.2.1 Haar小波 |
3.2.2 dbN小波 |
3.2.3 Mexican Hat(mexh)小波 |
3.2.4 Morlet小波与Meyer小波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并联AT供电网故障选跳算法与实验验证 |
4.1 故障选跳方案的判据指标 |
4.1.1 小波变化模极大值 |
4.1.2 经验模态分解与固有模态函数 |
4.2 全并联AT线路T-R短路分析与故障特征提取 |
4.3 全并联AT线路F-R短路分析与故障特征提取 |
4.4 全并联AT线路T-F短路情况分析 |
4.5 全并联AT线路的故障选跳方案 |
4.6 全并联AT线路的故障选跳方案实验验证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网络化故障选跳方案与实时仿真验证 |
5.1 IEC61850通信规约简介 |
5.2 继保方案的网络化保护配置过程 |
5.2.1 全并联AT线路继电保护配置 |
5.2.2 全并联AT线路继电保护网络化建模 |
5.3 网络化继电保护方案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5.3.1 OPNET工具软件简介 |
5.3.2 基于OPNET软件的建模仿真 |
5.3.3 OPNET仿真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5)数据驱动的交流电力系统保护装置缺陷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现状综述 |
1.2.2 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1.2.3 继电保护装置缺陷数据分析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继电保护装置缺陷数据统计学特征与数据分析方法筛选 |
2.1 引言 |
2.2 基于统计学的缺陷数据特征分析 |
2.2.1 缺陷数据总体介绍 |
2.2.2 异常缺陷数据修正 |
2.2.3 缺陷数据结构及数字特征统计分析 |
2.2.4 装置缺陷率随服役年龄变化特征专项分析 |
2.2.5 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缺陷数据专项分析 |
2.3 适用于缺陷诊断的数据分析方法探索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故障树的不正确动作行为分析模型 |
3.1 引言 |
3.2 运行数据分析和装置缺陷集构建 |
3.2.1 运行数据特征与分析 |
3.2.2 引起不正确动作行为的装置缺陷集构造 |
3.3 不正确动作行为故障树分析模型 |
3.3.1 一般故障树构造 |
3.3.2 不正确动作行为故障树分析模型构建 |
3.4 实例分析 |
3.4.1 不正确动作行为缺陷部位故障树 |
3.4.2 不正确动作行为缺陷构成因素故障树 |
3.4.3 责任部门分析 |
3.4.4 缺陷管理建议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规范数据的继电保护装置缺陷诊断模型 |
4.1 引言 |
4.2 缺陷定级需求分析 |
4.3 适用于缺陷定级的数据筛选及修正 |
4.3.1 缺陷数据筛选与分堆 |
4.3.2 缺陷数据修正 |
4.4 基于ID3算法的缺陷严重程度定级模型 |
4.4.1 决策树ID3算法 |
4.4.2 适用于系列装置的缺陷严重程度定级模型 |
4.4.3 实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文本数据的继电保护装置缺陷诊断模型 |
5.1 引言 |
5.2 文本挖掘技术概述 |
5.2.1 文本挖掘关键技术及现状 |
5.2.2 文本挖掘技术在缺陷数据中的应用 |
5.3 适用于缺陷诊断的专业文本词典构建 |
5.3.1 缺陷诊断文本词典构建流程 |
5.3.2 停用词表构建 |
5.3.2.1 正则化表达技术 |
5.3.2.2 停用词对象抽取 |
5.3.3 词典构建结果 |
5.4 基于文本数据和支持向量机的缺陷诊断模型 |
5.4.1 缺陷严重程度自动分类模型 |
5.4.2 实例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6)新形态电网物理模拟系统中宽频同步测量技术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传统电力系统动态模拟技术 |
1.2.2 新形态电网特征与模拟技术 |
1.2.3 电网信息采集与宽频测量系统发展趋势 |
1.3 新形态电网物理模拟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新形态电网物理模拟需求及系统设计 |
2.1 引言 |
2.2 物理模拟系统参数设计理论基础 |
2.2.1 相似三定理 |
2.2.2 电力系统物理模拟理论 |
2.2.3 等效链式电路模型 |
2.3 新形态电网物理模拟系统交流部分参数设计 |
2.3.1 物理模拟系统交流部分需求分析与整体架构 |
2.3.2 模拟发电机组参数选择与设计 |
2.3.3 模拟发电机组电源系统设计 |
2.3.4 模拟输电线路参数设计 |
2.4 新形态电网物理模拟系统改进设计 |
2.4.1 新形态电网物理模拟改进需求分析 |
2.4.2 光伏-储能模拟实验系统设计 |
2.4.3 新形态电网物理模拟系统组网需求分析 |
2.4.4 模拟实验系统组网方案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形态电网物理模拟系统宽频同步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 |
3.1 引言 |
3.2 可再生能源设备运行波形特征分析 |
3.2.1 可再生能源设备信号分析方法 |
3.2.2 基于光伏实测数据的信号特征分析 |
3.3 宽频同步测量系统硬件架构 |
3.3.1 宽频同步测量系统需求分析 |
3.3.2 主控板与信息采集板卡选型 |
3.3.3 宽频同步测量系统架构与集成 |
3.3.4 宽频同步测量系统物理元件连接 |
3.4 宽频同步测量系统程序架构 |
3.4.1 测量与采集程序架构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新形态电网物理模拟系统宽频数据主站与实验设计 |
4.1 引言 |
4.2 宽频电网信息数据主站设计 |
4.2.1 宽频电网信息数据库设计 |
4.2.2 数据实时显示平台设计 |
4.3 基于物理模拟系统的电机控制实验 |
4.3.1 发电机组启动测试仿真建模 |
4.3.2 发电机组单机启动实验 |
4.4 基于物理模拟系统的电力系统实验 |
4.4.1 电网信息采集控制功能测试 |
4.4.2 三机并列运行实验 |
4.4.3 电力系统增减负荷实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基于文本挖掘的电网告警信息智能识别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网文本挖掘研究现状 |
1.2.2 电网告警信息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电网告警信息文本预处理研究 |
2.1 电网告警信息文本分析 |
2.2 文本表示方法 |
2.2.1 One-hot表示 |
2.2.2 分布式表示 |
2.3 文本类告警信息预处理 |
2.3.1 中文文本预处理方法研究 |
2.3.2 告警信息的词向量分布式表示 |
2.3.3 告警信息预处理结果可视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网告警信息的智能识别及自动分类研究 |
3.1 电网告警信息语义模型 |
3.2 模式匹配算法 |
3.2.1 模式匹配相关定义 |
3.2.2 基于Horspool算法的告警信息抽取方法 |
3.3 基于树结构的告警信息等级分类 |
3.3.1 树结构表示 |
3.3.2 基于树结构匹配的告警信息等级分类方法 |
3.4 TextCNN文本分类模型 |
3.5 实验分析 |
3.5.1 实验数据及参数设置 |
3.5.2 实验评价指标 |
3.5.3 实验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网告警信息应用研究 |
4.1 告警信息合并及筛选 |
4.2 继电保护装置告警信息分类模型 |
4.2.1 告警信息与保护装置故障原因的关联关系 |
4.2.2 继电保护装置告警信息分类模型建模 |
4.3 融合告警信息与有限状态机的故障追踪 |
4.3.1 有限状态机(FSM)定义及相关概念 |
4.3.2 融合告警信息与FSM的故障追踪流程 |
4.4 应用实例 |
4.4.1 案例1 |
4.4.2 案例2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事故应急及安全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 |
2.1 110k V主变电所系统 |
2.2 35k V牵引降压变电系统 |
2.3 直流1500V牵引供电系统 |
2.4 小结 |
3 牵引供变电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
3.1 分析方法选择 |
3.2 基于FMEA的牵引供变电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
3.2.1 110k V主变电所的FMEA分析 |
3.2.2 35k V牵引降压系统的FMEA分析 |
3.2.3 直流1500V牵引供电系统的FMEA分析 |
3.3 基于FTA的牵引供变电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
3.3.1 110k V主变电所的FTA分析 |
3.3.2 35k V牵引降压变电所的FTA分析 |
3.3.3 直流1500V牵引供电系统的FTA分析 |
3.4 小结 |
4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事故应急处置研究 |
4.1 牵引供变电系统事故应急抢修的原则 |
4.2 牵引变电所事故应急抢修组织流程 |
4.2.1 牵引变电所事故故障分类 |
4.2.2 Ⅰ类事故故障抢修组织流程 |
4.2.3 Ⅱ、Ⅲ类事故故障抢修组织流程 |
4.2.4 抢修处理流程及要求 |
4.3 牵引变电所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
4.3.1 110k V GIS断路器跳闸故障抢修措施 |
4.3.2 110k V主变压器故障抢修措施 |
4.3.3 35k V GIS开关柜发生保护跳闸故障抢修措施 |
4.3.4 整流变压器、动力变压器故障抢修措施 |
4.3.5 整流器故障抢修措施 |
4.3.6 电力电缆故障抢修措施 |
4.3.7 直流1500V馈线开关柜故障跳闸抢修措施 |
4.3.8 直流框架电流保护动作抢修措施 |
4.3.9 直流框架电压保护动作抢修措施 |
4.3.10 变电所用交、直流电源系统故障抢修措施 |
4.4 .小结 |
5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安全保障研究 |
5.1 牵引变电所可视化运行管理 |
5.2 牵引变电系统设备检修精益化管理 |
5.3 牵引供变电系统事故应急优化 |
5.4 小结 |
6 结论 |
6.1 结论 |
6.2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智能变电站自动测试方案及智能分析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智能变电站及其调试技术发展现状 |
1.2.1 变电站的发展 |
1.2.2 智能变电站调试技术发展现状 |
1.3 就地化智能设备发展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2 智能变电站就地化保护技术基础知识 |
2.1 智能变电站概述 |
2.2 智能变电站的通信标准 |
2.3 智能变电站的二次系统架构 |
2.3.1 二次系统结构“三层” |
2.3.2 二次系统结构“两网” |
2.4 就地化保护 |
2.4.1 就地化保护概述 |
2.4.2 就地化综合智能设备 |
2.5 本章小结 |
3 工厂化自动测试平台设计及应用实例 |
3.1 线路保护工作原理 |
3.1.1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
3.1.2 PT断线时零序与相过流保护 |
3.2 工厂化测试平台方案设计 |
3.2.1 工厂化测试整体分析 |
3.2.2 工厂化测试平台结构 |
3.2.3 工厂化测试平台的外部接口 |
3.3 自动化继电保护测试仪应用实例 |
3.3.1 软件界面布局及工具栏功能 |
3.3.2 配置模板及设置参数检查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XGBoost的自动测试结果智能分析应用研究 |
4.1 XGBoost算法原理概述 |
4.1.1 分类和回归树(CART) |
4.1.2 XGBoost算法原理 |
4.2 线路保护相关参数的选择 |
4.2.1 线路保护的一般规定 |
4.2.2 单一保护逻辑下的训练样本输入参数 |
4.2.3 多个保护逻辑下的训练样本输入参数 |
4.2.4 定义训练样本输出参数 |
4.3 XGBoost模型搭建及训练测试 |
4.3.1 参数调优训练 |
4.3.2 数据测试及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LightGBM的自动测试结果智能分析及优化 |
5.1 LightGBM算法原理概述 |
5.1.1 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 |
5.1.2 LightGBM算法原理 |
5.2 LightGBM模型搭建及训练测试 |
5.2.1 参数调优训练 |
5.2.2 数据测试及结果分析 |
5.3 两种模型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5.4 基于Grid Search的 LightGBM算法优化 |
5.4.1 Grid Search原理简介 |
5.4.2 参数调优及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XGboost算法训练程序 |
附录B LightGBM算法训练程序 |
附录C Grid Search智能调参程序 |
致谢 |
(10)同塔多回输电线路故障选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同塔多回输电线发展现状 |
1.2.1 同塔多回输电线应用现状 |
1.2.2 继电保护研究方向 |
1.3 同塔多回输电线研究现状 |
1.3.1 同塔多回输电线解耦研究现状 |
1.3.2 同塔多回线故障选相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内容以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同塔多回输电线的解耦方法和故障分析 |
2.1 基于序分量的解耦方法 |
2.1.1 对称分量法 |
2.1.2 六序分量法 |
2.1.3 十二序分量法 |
2.2 基于模分量的解耦方法 |
2.3 同塔四回输电线故障类型及故障边界条件 |
2.3.1 同塔四回输电线故障类型分类 |
2.3.2 同塔四回输电线故障边界条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故障选相研究 |
3.1 双回输电线的相模变换 |
3.2 双回输电线故障类型与故障边界 |
3.3 故障特征与选相原理 |
3.4 仿真验证 |
3.4.1 线路模型与参数设置 |
3.4.2 仿真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参数对称同塔四回输电线故障选相分析 |
4.1 阻抗矩阵解耦 |
4.2 选相分析 |
4.3 仿真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参数不对称同塔四回输电线故障选相分析 |
5.1 阻抗矩阵解耦 |
5.2 选相分析 |
5.3 仿真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可视化继电保护整定综合软件的数据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云技术的继电保护自动测试应用研究[J]. 陈伟,余财波,肖梁贤. 电工技术, 2021(19)
- [2]基于C#.net的铁路供电设备电气试验与保护整定辅助管理软件设计[D]. 王喆.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01)
- [3]企业电网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整定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罗晨瑀. 华北电力大学, 2021
- [4]全并联AT线路故障选跳与网络化保护技术研究[D]. 殷梓健.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01)
- [5]数据驱动的交流电力系统保护装置缺陷诊断研究[D]. 陈乾.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
- [6]新形态电网物理模拟系统中宽频同步测量技术研发[D]. 孙乐书. 山东大学, 2021(12)
- [7]基于文本挖掘的电网告警信息智能识别及应用研究[D]. 王哲. 山东大学, 2021(12)
- [8]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事故应急及安全保障研究[D]. 刘建华.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9]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智能变电站自动测试方案及智能分析应用研究[D]. 邢润国. 西华大学, 2021
- [10]同塔多回输电线路故障选相研究[D]. 梁馨予.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标签:继电保护论文; 继电保护装置论文; 大数据论文; 缺陷管理论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