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型锻造厂生产发运核算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祁起世[1](2021)在《大同煤矿集团ERP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信息通讯技术迅速发展,在技术改革的大潮流下,企业管理及经营理念和模式必须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作为我国的重要能源产的支柱的煤炭企业,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且煤矿企业管理复杂,各种设备种类繁多,造价昂贵,在不科学的生产管理环境下,难以达到最高生产效率,会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生产效率,所以,为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实现大同煤矿集团的信息化、高效化以及科学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搭建一个能够实现对订单、采购、生产、售后服务等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实时管控的信息管理平台非常的重要。本文旨在建立一个高效智能的设备管理信息平台系统,首先对于国内外相关企业的先进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各种设备管理理论的优缺点,总结出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并分析了解决途径及方法,根据大同煤矿集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较为先进的软件设计理念,搭建了一个符合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管理特点的ERP信息化系统。根据大同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在对其设备管理的实际业务需求及当前系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从软件体系角度出发,设计开发了基于ERP逻辑基础的全新型信息化设备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煤矿机电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也优化了对企业的生产、物流以及各方面管理,进而实现企业的资产流、物资流以及信息流的全方位统一。本文从系统需求出发,根据需求分析进行了系统设计,详细的阐述了系统各功能实现的具体过程,并对系统进行的全方位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且界面简洁易操作,功能齐全,运行速度快,安全系数高。大同煤矿集团ERP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改善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优化了企业的成本控制,使得企业能够更好的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的需求,提高了响应速度,证明搭建快速动态的企业信息化设备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该论文有图22幅,表13个,参考文献53篇
李响[2](2019)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城市发展研究(1949-1957)》文中研究表明在新中国的建设史上,沈阳具有“东方鲁尔”之称号和“共和国工业的长子”之美誉。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这一时段内,妥善接收城市并迅速恢复各项功能之后,在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影响和推动下,沈阳城市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不仅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工业城市和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而且对此后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历史学为基础,兼用城市社会学、城市形态学、城市经济学等学科理论,以沈阳城建档案和当时报刊为主要资料,研究了这一时期沈阳城市的发展背景、历程、建设成果及其影响,并对这一时段的城市发展做出评价,以期为当今城市建设和深入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启示。除绪论和结论外,本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探讨解放后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沈阳城市的恢复建设,为沈阳城市大规模建设奠定了基础。沈阳解放后,沈阳军管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的完成了接收和管理工作,成为全国大城市接收的典范。在国家的支持和城市人民的努力下,沈阳恢复和新建了市内工厂,使其在规模上和技术上达到或超过建国前水平。在工业恢复的同时,残破的城市得以修复,社会重新运转并进一步走向安宁有序,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这一时期的恢复建设,不仅壮大了沈阳工业经济实力,更为此后大工业发展计划的确立、规划和实施创造了条件。第二章论述了沈阳城市发展的规划设计。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城市建设的方针和计划是围绕工业化制定和实施的。基于国内外现实条件和沈阳自身基础,国家在此布置了较多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和配套项目。为与工业化建设相适应,沈阳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化也有了新的规划,将城市发展计划与工业建设协调起来。因此沈阳不仅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建立了城市现代工业体系,而且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现代城市骨架结构,为城市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章论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沈阳的城市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历程。沈阳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市范围内形成了4个完整的工业区,完成建设项目近1500项,其中重点项目50多项,形成了以机床、电机电器制造工业和航空工业为核心的国家重工业基地。作为工业建设的载体,城市道路、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焕然一新,交通、供水、供电公共事业建设大幅度改善,公园、广场、文体场馆等公共空间丰富多样,以大型工业企业为中心的现代化城市居住社区的呈现成为沈阳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沈阳被苏联专家誉为当时“中国八大城市之一,中国独一无二的大工业城市。”第四章论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沈阳城市空间形态的重构。随着工业建设和市政建设的发展,城市空间也获得了超常规发展,形成了现代城市发展中的沈阳模式。从城市整体布局的调整出发,扩建成铁西和大东两个工业体系较为完整、生产规模宏大的工业区,新建陵北工业区和沈海工业区;配合工业发展,形成了南北两个文教区,教育科研机构规模和数量较为庞大;按照社会主义的城市空间布置调整了行政中心位置;逐渐形成了市、区、住宅区3层商业中心。城市以市政府为新的城市中心,构建了南北和东西轴线,沿轴线、铁路和陆路交通线向外拓展趋势明显。城市内部结构得到重构,外部形态得以扩展,重塑了沈阳作为东北工业化首位城市的空间形貌。第五章论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沈阳城市社会的更新。“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使中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一大步,也促进沈阳城市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动,出现了与计划经济体制和工业城市水平相吻合的城市社会基层管理机制——单位制,城市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变动,科学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符合社会主义工业城市特征。在此基础上城市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丰富,这一过程不仅深刻反映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也映射在今天的生活范式中。第六章阐述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城市发展的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业绩成就了沈阳中国重工业第一城和东北首位城市的地位,也决定了城市发展方向;以工业建设为依托,沈阳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空间形貌得到重塑,也奠定此后城市发展格局结构;城市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市民生活水平提高,也造就了辉煌的工业历史和独具魅力的工业精神。同时,这一时期沈阳城市发展也具有局限性,体现在城市建设落后于工业化,单位制度和企业办社会存在弊端,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和改善,设备与技术更新缓慢,三大改造后城市发展缺乏动力等,这些问题对当今城市发展也产生了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沈阳乃至东北城市发展史上的最重要时期,是巨大的更新也是辉煌的起点。在铭记昔日成就的同时,经验与教训均值得汲取,更需要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深思,寻求解决之道。要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沈阳,如何发挥辽宁精神,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研究探讨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城市发展历程可获得借鉴和启示。
杨志明[3](2018)在《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赊销和应收账款管理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生产能力的高速发展,消费者消费水平显着提高,从而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再加之政治、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市场竞争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赊销和应收账款的管理是目前很多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企业赊销和应收账款管理问题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通过不断改进赊销和应收账款管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明显的管理问题。本文通过对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的赊销和应收账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存在赊销和应收账款管理意识薄弱、应收账款不及时分析、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同时,从客户企业角度提出影响企业赊销和应收账款收回的因素,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客户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正向促进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应收账款收回。最后,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赊销和应收账款管理的改进对策:加强赊销和应收账款管理,需要分析客户企业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策略;及时对企业赊销和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健全赊销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综合评价客户财务指标,减少坏账损失等。
邱珂[4](2017)在《民国中期公共交通工具及设施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民国时期的公交工具设计与制造是现代交通起源,也是早期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努力。本文从三方面进行研究。其一、研究民国中期,公交工具设计与交通的整体状况。从当时全国交通网线的拓展、铁路公路与桥梁建设状况、民众出行状况、建国方略与交通策略等方面对民国“黄金十年”的交通整体进行概括。其二,研究民国中期,从国外引入的新式公共公交工具的设计变革特点。(1)新式公交工具出现后,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设计特点及现状。(2)由于国内的交通需要和制造特点,国人对其功能和外型进行改造设计。研究这些适用于民众出行的交通工具,为设计及制造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交通工具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其三,民国“黄金十年”新式公交工具的出现,也促进相关交通公交设施的发展。研究交通工具及公交设施对于中国现代都市化的转型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民国中期交通的十年,也是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设计高速发展的十年。在国民经济提升和社会改造的共通努力下,中国近现代化交通工具及制造业成绩斐然,并在这十年内逐步被中国大中城市绝大多数民众所接受。“黄金十年”中国民生经济复苏,社会文明的初步发展,所带来国民素质和观念的提高,推动了民众生活与出行方式进程。这个突破具有特别重大意义,在中国社会百年变革中发挥了巨大的文化影响力。民国中期迅猛发展的近现代化交通工具设计制造业,是对输入中国的西洋交通工具的“本土化”改造。同时交通工具设计制造业的“现代化”也使民众的出行方式更为现代化。国人从购买引进和组装改造进口交通工具的过程中不懈的探索,为实现交通工具设计制造的“国产化”和使用“大众化”不断的累积经验。而这种经验是从洋务运动以来,国人根据“中国国情”对近现代交通工具设计的经验探索的经验累积。也因为此,本文依托民国社会整体交通工具发展状况,研究民国中期交通工具设计及设施设计,其主要的宗旨是为中国现代交通工具的设计制造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依据,并为中国的交通工具设计史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陈程[5](2015)在《呼和浩特钢铁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呼和浩特钢铁厂兴建于1958年,是内蒙古中型骨干钢铁企业,其发展历史是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冶金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和浩特钢铁厂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初建、下马、恢复、发展、破产等阶段,至2001年资产清理完毕。呼和浩特钢铁厂存在的时间虽然并不长,但它的诞生结束了呼和浩特市不产寸钢的历史,它的发展为振兴内蒙古地区的民族工业、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文献搜集与整理、实地考察与访谈及专家咨询等方法,梳理了呼和浩特钢铁厂的历史发展脉络及现存状况,探索适合呼钢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可行性模式。根据呼钢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评价方法和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成功案例,提出以工业博物馆为主体的综合改造模式,对工业博物馆单体改造及工业园区整体规划方案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给出工业博物馆的设计方案。论文主体共四章。第一章:绪论。概述工业遗产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阐述了研究呼和浩特钢铁厂工业遗产的重要意义和研究目的。第二章:呼和浩特钢铁厂发展历程调查。论述了呼钢工业遗产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内蒙古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对呼钢工业遗产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基础性研究,主要涉及该工业遗产的概况、遗产调查、建设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价值地位等方面。对于工业遗产现场调查方法,以及研究方法也进行了初步探讨和总结。第三章:呼和浩特钢铁厂工业遗产评价。根据呼和浩特钢铁厂工业遗产的实际情况和调查结果,建立呼钢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环境景观价值方面,对呼钢工业遗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为确定呼钢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实施方案提供依据。第四章:呼和浩特钢铁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通过借鉴柳州工业博物馆、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旧厂房改造的设计思想和经验,综合多方因素并根据实地考察。本案设计思路确定为以工业博物馆为主体的综合改造模式,将改造重点放在650主厂房。根据650主厂房的空间特点,将其内部改造为上下两层格局,在东、西、南侧设置三个新的入口,利用原有的北侧入口,形成四面通透的交通格局;将原有封闭式的厂房通过不同的功能区划分,改造成为集工业遗产展示、综合商业及办公、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黎皇灵(LE HOANG LINH)[6](2015)在《中国援越抗美研究(1960-1969) ——以云南省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主要考察研究的内容是冷战时期中国援越抗美的情况,并集中以云南省为例。论文通过多国档案文献资料的梳理和探究,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初步深入探究中国地方省区对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的援助,评估云南省在中国援越战略中的地位及作用。具体来说,本文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寻求在冷战的背景下中国援越抗美的背后动机、政策起源和实施过程,云南省如何成为中国国防战略中的前沿及越南解放事业的后方,云南对越南经济建设、贸易合作、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帮助,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以及越南受援省和受援机构与云南省及其对越援助机构的关系等等,最后总结评述云南省援越抗美的特点。文章主体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分析冷战背景下中国在1950年至1975年间对越援助方针及其演变过程。第二章,探讨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及越南争取国际援助的方略,重心在于云南省与中国地方省区援越抗美工作以及越劳党对外援和外贸合作的认识。第三章,叙述云南省帮助越南老街、河江、莱州三省发展农业、工业、基本建设等,以及越南对口受援省的反应。第四章,探讨云南省对越南上述三省的技术、后勤援助,重点围绕中方培训越南留学生和实习生的过程和结果展开论述。第五章,对于中国中央政府与云南省地方政府援越抗美进行评估。
任甲林[7](2015)在《XCC径锻生产线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XCC径锻生产线产线特点及产品特性分析、主体设备性能分析、生产工艺流程分析等,以及生产线生产计划运行体系现状的研究,发现径锻生产线生产计划编制及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径锻生产线生产计划编制及执行过程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生产计划编制及执行体系方案。首先,确定生产线上关键的产能瓶颈环节,以设备的工艺时间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和回归拟合的方法找到了关键设备产能与产品规格的相关性并确定其相关系数,制定了径锻机、电渣炉的产能及规格标产系数表。其次,以约束理论TOC为理论依据,制定了径锻生产线生产计划编制的若干条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关键瓶颈工序的产能压力、释放瓶颈工序产能,从而提高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另外,针对径锻生产线生产过程的问题提出了其它改进方案,在一定程度保证生产计划方案的顺利实施。上述径锻生产线生产计划编制方案及生产运营改进方案从XCC厂径锻生产线的分析而来,在一定程度上对同类型的生产线的生产计划编制具有普适性意义。部分改进方案已在XCC厂径锻生产线进行了实际运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王璨[8](2014)在《X煤矿综采综掘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评价》文中提出本文依据项目评价的相关理论,对安徽省矿业机电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综采综掘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项目的详细调查和可行性分析。首先介绍了项目的背景,根据国家煤炭资源发展空间前景及资源的需要性和当前国家基本国情分析了该项目的必要性和意义。其次是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项目评价发展过程、项目评价的理论基础分析以及项目评价的步骤。第三,本文对项目建设进行了市场分析,分别从煤矿机械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综采综掘设备市场需求预测以及淮北矿区煤矿综采综掘设备市场分析与预测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本文进行了项目方案的设计和分析,分别从产品方案、工艺设计方案、通风除尘、环境温度控制、动力供应、选址、总图运输、工厂组织定员和人员培训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与说明,并且使用项目可行性分析方法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给水排水设计、供电弱电和综合布线、环境保护分析、消防分析、节能及合理用能分析和项目实施规划分析。在这基础上,经过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规划,进行了财务评价分析。最终分析得出综合性结论:本项目具备可行性。
熊一龙[9](2013)在《北京市汽车制造企业能源消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汽车制造业是北京市的支柱产业,在为北京市贡献生产总值的同时,也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和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消费需求将持续攀升,与此同时制造汽车所需要的能源消耗量也将大幅度增长。因此,研究北京市汽车制造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对于该类企业制定节能降耗规划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2010年为基准年,以北京市汽车制造企业(包括汽车整车制造,改装汽车制造,电车制造,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修理)整体为研究对象。应用曲线估计对北京市汽车产量进行预测,模拟在三个不同能源强度水平情景中的北京市汽车制造企业的能源消耗量。情景一是高能源强度水平的预测情景,也就是北京市汽车制造企业的能源消费预测情景。情景二是中等能源强度水平的预测情景,是假设北京市汽车制造企业在未来采用武汉市汽车制造企业能源强度的北京市汽车制造企业的能源消费预测情景。情景三是低能源强度水平的预测情景,是假设北京市汽车制造企业使用丰田北美区汽车制造厂能源强度的北京市汽车制造企业能源消耗量预测情景。结果表明,不同情景下的北京市汽车制造企业的能源需求量都是逐年递增的。其中,情景一中的能源消耗量预测结果高于情景二的预测结果,而情景二的能源消耗量预测结果高于情景三的预测结果。若北京市汽车制造企业的能源强度降低到武汉汽车制造企业的能源强度水平,2020年北京市汽车制造企业的能源消耗总量将下降22%;若北京市汽车制造企业的能源强度降低到丰田北美区汽车制造厂的能源强度,2020年北京市汽车制造企业总的能源消耗量将下降46%;若北京市汽车制造企业的工业能效不改变,到2020年北京市汽车制造企业的能源消耗总量是155.03万吨标煤,比2011年能源消耗总量增长86.47%。基于丰田公司的环境报告以及对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的实际调研采访,本研究介绍了丰田北美区汽车制造厂和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的节能降耗案例,阐述了两家公司为节能降耗做出的努力和措施。基于两个公司的节能降耗案例,总结了影响汽车制造企业节能降耗的主要因素,并且分析总结了汽车制造企业的节能降耗作用机理。基于影响汽车制造企业节能降耗的因素和作用机理,本研究针对汽车制造企业提出了降低能源消耗的建议。
荣英侠[10](2013)在《LM公司采购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购成本在企业的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特别是在制造业中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约为40%—70%。采购成本控制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日韩及欧美企业在采购成本控制上取得的成绩已从产品所占市场份额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与国际接轨逐步的不断加速,国内企业发展的速度与企业内部管理中采购成本控制还存在不协调性。因此,加强对采购成本管理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LM公司采购成本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购成本控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及相关研究现状分析,并列出了本文的主要构成。(2)采购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采购、采购成本及采购成本控制和战略采购成本。(3)公司的采购流程、采购项目、以及质量成本、技术成本、供应商、项目成本四个方面的成本控制现状。针对现状提出了原材料周转率低及材料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并从缺乏有效的供应商管理,消耗定额管理不足,缺乏价格优势和信息化水平不能满足采购成本管理方面进行原因分析。(4)针对采购成本控制中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在供应商管理方面要有合格供应商管理体系,与关键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战略采购理念,供应商的早期参与,有效的开展谈判及质量审核机制的建立。基础管理方面要加强消耗定额管理与采购预算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方面开发项目管理模块,采购成本分析模块及格模块的集成。(5)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结合企业的经营特点,在采购成本控制方面提出了符合实际企业需求的改进方法。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二、重型锻造厂生产发运核算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型锻造厂生产发运核算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大同煤矿集团ERP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ERP的相关理论 |
2.2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相关理论 |
2.3 设备综合管理 |
2.4 设备点检制 |
2.5 系统架构关键技术 |
2.6 软件开发技术 |
2.7 本章小结 |
3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系统应用背景 |
3.2 系统逻辑架构 |
3.3 系统需求与性能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ERP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设计总体目标 |
4.2 系统设计原则与设计思想 |
4.3 技术实现架构及系统开发需求 |
4.4 系统总体流程以及主功能模块初设 |
4.5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 |
5.1 测试原则 |
5.2 测试计划与目标 |
5.3 系统的运行环境 |
5.4 性能测试 |
5.5 系统测试 |
5.6 系统应用 |
5.7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科研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城市发展研究(1949-195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
二、研究对象和内容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资料、研究方法和创新 |
第一章 解放后沈阳城市的接收和恢复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沈阳城市接收 |
一、城市接收前的准备工作 |
二、城市接收的过程与实施 |
第二节 城市管理和建设工作次第开展 |
一、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 |
二、市政建设恢复 |
三、教育、卫生事业进步 |
第三节 城市工业的恢复和改造 |
一、解放前沈阳工业状况 |
二、国营工业的恢复和新建 |
三、私营工商业的恢复和改造 |
第四节 配合抗美援朝战争动员的城市社会生产运动 |
一、全市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支援 |
二、配合战争动员进行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 |
第五节 新政权的巩固与城市社会秩序的稳定 |
一、收缴武器弹药,确保城市安全 |
二、进行城市救济、收容散兵、乞丐和无业游民 |
三、封闭妓院,教育改造妓女和暗娼 |
四、严禁贩毒吸毒,肃清烟毒流害 |
五、镇压反革命运动 |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城市发展规划 |
第一节 “重点工业城市”落户沈阳的过程和原因 |
一、国家工业发展策略中沈阳地位的确立 |
二、“重点工业城市”落户沈阳的原因 |
第二节 新的城市规划设计 |
一、《沈阳市城市初步规划》的制定基础 |
二、《沈阳市城市初步规划》的形成过程 |
三、《沈阳市城市初步规划》的具体内容和评价 |
第三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沈阳城市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 |
第一节 城市工业飞速发展 |
一、铁西区工业的扩充 |
二、大东区工业的调整 |
三、新工业区的工业建设 |
第二节 城市建设逐步完善 |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焕然一新 |
二、城市公共事业建设大幅度改善 |
三、城市公共空间丰富多样化 |
四、以大型工业企业为中心的现代化城市居住社区呈现 |
第四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沈阳城市空间形态重构 |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
一、原有工业区的充实和调整 |
二、新工业区和工业居民点的规划和兴建 |
三、文教区的新建 |
四、行政区域迁移和构建 |
五、等级化商业区的出现 |
第二节 城市空间总体形态及特点 |
一、更新与拓展——总体城市形态 |
二、扩张与重构——城市形态特征 |
第三节 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演变逻辑 |
一、城市发展动力综合分析 |
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逻辑 |
第五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沈阳城市社会变迁 |
第一节 单位制在城市社会基层管理中占主导 |
一、单位制的形成 |
二、沈阳地区单位制的特征 |
第二节 城市社会人口结构变化 |
一、城市人口数量增长 |
二、城乡人口结构变动 |
三、人口经济结构的变化 |
四、女性劳动人口增加及意义 |
第三节 科学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突出 |
一、科学和教育事业突飞猛进 |
二、医疗卫生条件有质的飞跃 |
第四节 城市居民生活变迁 |
一、城市居民物质生活变迁 |
二、城市居民文体娱乐活动丰富 |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城市发展评述 |
第一节 沈阳城市发展成就与历史影响 |
一、谱写辉煌时代,建成新中国重点工业城市 |
二、形成以沈阳为核心的辽宁中部城市产业集群 |
三、重构工业城市形态,奠定城市发展格局 |
四、城市精神初步形成 |
第二节 沈阳城市发展的局限性 |
一、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水平落后于工业化 |
二、单位制度和企业办社会存在弊端 |
三、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和改善 |
四、三大改造后城市发展缺乏自下而上的动力 |
结论 |
一、革新与辉煌:建国初期城市整体风貌变革 |
二、辐射与担当:城市职能的转变 |
三、反思与梦想: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与当代启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3)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赊销和应收账款管理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应收账款影响因素 |
1.3.2 应收账款管理 |
1.3.3 应收账款分析 |
1.3.4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技术路线图 |
1.5.2 研究内容 |
1.6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1.7 本章小结 |
2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应收账款的概念 |
2.2 应收账款管理理论 |
2.3 信用管理理论 |
2.3.1 信用以及信用管理 |
2.3.2 应收账款与信用管理 |
2.4 本章小结 |
3 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赊销和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
3.1 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发展现状 |
3.2 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赊销与应收账款政策 |
3.2.1 赊销政策 |
3.2.2 应收账款政策 |
3.3 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原因及影响 |
3.3.1 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2 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原因 |
3.3.3 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影响 |
3.4 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
3.4.1 应收账款总量及坏账损失分析 |
3.4.2 应收账款增长速度分析 |
3.4.3 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
3.4.4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赊销和应收账款管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 客户地区分布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 客户类型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 应收账款数额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 应收账款账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5 应收账款性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赊销和应收账款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
5.1 样本数据及指标的选择 |
5.1.1 偿债能力因素的指标选择 |
5.1.2 盈利能力因素的指标选择 |
5.1.3 营运能力因素的指标选择 |
5.2 定性分析和基本假设 |
5.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5.3.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假设 |
5.3.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 |
5.3.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确定 |
5.4 统计分析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6 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赊销和应收账款管理的改进对策 |
6.1 不断增强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赊销和应收账款管理意识 |
6.2 及时对企业赊销和应收账款进行分析 |
6.3 健全赊销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
6.4 积极寻求应收账款使用新方案 |
6.5 综合评价客户财务指标,减少坏账损失 |
6.6 本章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民国中期公共交通工具及设施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 |
1.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及研究动态 |
2. 课题的价值和意义 |
二、研究的内容 |
1. 研究对象 |
2. 重点难点 |
3. 总体框架 |
4. 主要目标 |
三、思路方法 |
1. 基本思路 |
2. 具体研究方法 |
3.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与公共交通相关的民国社会状况简述 |
第一节 早期工业化作为及成效 |
1. 晚清唐胥铁路与“中国龙号”机车 |
2. 保路运动与辛亥革命 |
3. 民初时期“江南制造局” |
4. 福州船政局飞机造办处 |
5. 兰州“黄河大铁桥” |
6. 早期城市公交的“先驱” |
7. 早期交通工具产业及相关产业概况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关于公共交通的政策、法规及条令 |
1. 孙中山《建国方略》的公共交通设想 |
2. 民国中期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各种航运法规 |
3. 民国中期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各种公路法规 |
4. 民国中期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各种铁路和航空法规 |
第三节 大上海规划与城区改造 |
1. “大上海规划”和道路发展 |
2. 上海市内街道照明与灯具设计 |
第四节 民国中期城乡百姓收支及公交消费状况 |
1. 燕京学者李景汉与民众消费调查 |
2. 民国公交票价与民众消费意愿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民国中期铁路交通设计研究 |
第一节 民国铁路的建设成就 |
1. 民国铁路发展概况 |
2. 新修铁道线与机车 |
3. 伪满铁路建设与“亚细亚号”快车 |
第二节 民国铁路交通附属设施建设 |
1. 民国火车站优秀建筑设计案例 |
2. 民国的公路铁路桥 |
第三节 民国铁路机车与修配业 |
1. 民国中期的机车修配厂 |
2. 民国中期机车(火车头)设计案例 |
3. 民国中期铁路车厢设计案例 |
第四节 民国铁路员工构成及技能分析 |
1. 铁路员工制服、帽徽、肩章上的铁路徽标设计 |
2. 民国铁路工人的技术教育程度与经济收入 |
3. 民国铁路中国籍技师的技能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民国中期公路交通设计研究 |
第一节 民国中期公路建设成就 |
1. “公路”称谓的由来 |
2. 民国公路的等级标准 |
3. 民国中期新建的长途客运线路 |
4. 民国中期开通的省级长途公路 |
第二节 上海租界与华界市区公交工具、设施与新辟线路 |
1. “黄包车”兴衰记 |
2. “叮铛车”(有轨电车)是上海公交的主力军 |
3. 价廉物美的三轮车 |
4. 汽车行的兴起 |
5. 民国公交车设计的“本土化”成分 |
6. 美产“道奇”改装设计分析 |
第三节 公交车站、线路、车体广告及附属设施 |
1. 长短途公交线的路标设计 |
2. 公交车体广告设计 |
3. 第一家市内公交汽车公司 |
第四节 国产汽车的“中国梦” |
1. 张作霖父子与“民生牌”汽车 |
2. 阎锡山的“山西牌”轿车与卡车 |
3. 民国中期发达的汽车修配业 |
4. 第一批中国汽车设计师 |
第五节 民国百姓的客货运方式与工具设计分析 |
1. 独轮车(鸡公车、叽咕车) |
2. 马车 |
3. 马帮与驼队 |
4. 板车 |
5. 滑竿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民国中期水路交通设计研究 |
第一节 长江主航线客货运船舶与附属设施 |
1 清末至民国的中国造船光荣历史 |
2. 长期经营长江主航道的英日轮船公司 |
3. 长江主航道的“经营权之战” |
4. 民国中期各主要港口优秀设计案例 |
第二节 南北各地的民间水路公共交通 |
1. 黄河岸边的羊皮筏子 |
2. 江南人家的乌篷船 |
3. 闽粤沿海的小舢板 |
4. 竹筏与木排 |
5. 乡间摆渡 |
6. 民间造桥 |
第三节 卢作孚与“民生轮船公司” |
1. 起步于川江木船客运 |
2. “民生轮船公司”创建 |
3. 长江主航道的生死商战 |
4. 中国的“敦刻尔克”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民国中期航空交通设计研究 |
第一节 中国人的“航空之梦” |
1. “热气球航空”在中国 |
2. 清末到民初国产飞机光荣史 |
3. 上海的第一座民航机场——虹桥机场 |
第二节 “中国民航”美国造 |
1. “中航”“央航”简述 |
2. 国内外航线的开辟 |
3. 民国中期民航主要机型 |
4. 赴海外培训的航空学子 |
第三节 抗战前夕的中国航空基础 |
1. 机场建设 |
2. 民航飞机地勤简况 |
3. 航校的建设 |
4. 运输机国产化努力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民国中期公共交通设计研究的价值 |
第一节 民国公交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
1. 中国城乡民众千年出行方式的根本性改变 |
2. 加速社会经济物资运输与人员的交流 |
3. 对公共礼仪、秩序、交往的文明教化 |
4. 上海租界公交成就的示范作用 |
第二节 民国公交设计是工业化努力的突出成果 |
1. 民国公交设计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
2. 民国造船与汽车修配业是现代中国车船产业的雏形 |
3. 民国公交设计是早期中国设计的主导部分 |
4. 民国公交车船产业是中国工业设计师的摇篮 |
5. 民国公交设计揭示的真理 |
第三节 民国公交设计的启示与批判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图版说明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5)呼和浩特钢铁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综合研究 |
1.2.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综合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目的 |
1.5 研究创新与未尽事宜 |
1.5.1 创新之处 |
1.5.2 未尽事宜 |
第二章 呼和浩特钢铁厂发展历程调查 |
2.1 呼和浩特钢铁厂现存状况调查 |
2.2 呼和浩特工业发展简述 |
2.2.1 蓬勃发展的呼和浩特市工业事业及代表企业 |
2.3 历史上的呼和浩特钢铁厂 |
2.3.1 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 |
2.3.2 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交通条件 |
2.3.3 原料及燃料供应 |
2.4 呼和浩特钢铁厂的建设 |
2.4.1 建厂初期(1958年-1964年初) |
2.4.2 恢复与“十年内乱”时期的生产(1964年3月-1976年) |
2.4.3 生产发展时期(1977年-1984年) |
2.5 主要生产厂 |
2.5.1 第一轧钢厂 |
2.5.2 二轧厂(轧钢厂) |
2.5.3 铁合金厂 |
2.5.4 机修厂 |
2.5.5 动力供应厂 |
2.5.6 运输处 |
2.5.7 劳动服务公司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呼和浩特市钢铁厂工业遗产评价 |
3.1 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3.2 价值评价体系中评价因子的确定原则 |
3.3 建立价值评价体系的思路 |
3.4 价值评价体系构建流程 |
3.5 呼和浩特市钢铁厂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方法 |
3.5.1 构造判断矩阵 |
3.5.2 判断矩阵及排序 |
3.5.3 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呼和浩特钢铁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
4.1 工业遗产改造设计体系设计方法 |
4.2 优秀改造案例分析 |
4.2.1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单体改造设计 |
4.2.2 柳州工业博物馆工业园区规划设计 |
4.3 工业园区改造设计分析 |
4.4 工业博物馆单体改造及园区整体规划思路 |
4.4.1 工业博物馆功能及模式涵义 |
4.4.2 主厂房改造方案设计 |
4.4.3 工业园区整体改造规划方案设计 |
4.5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政策策略 |
4.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6)中国援越抗美研究(1960-1969) ——以云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论 |
一、本选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三、文献评述 |
四、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战后中越关系与中国对越援助的历史演变 |
第一节 中国与越南抗法战争的胜利(1950—1954) |
第二节 中越对南越斗争方针分歧与中国对越援助(1955—1960) |
第三节 中国对越方针调整与加强援越(1960—1965) |
第四节 中国全力援越抗美与对越方针新变化(1965—1975) |
小结 |
第二章 中国地方省区与援越抗美 |
第一节 中国政府对外援助总方针 |
第二节 中国政府对越援助政策 |
第三节 云南省与中国地方省区援越工作 |
第四节 越南争取中国及地方省区援助的政策 |
小结 |
第三章 云南与越南三省的经济建设 |
第一节 农业领域 |
第二节 工业领域 |
第三节 基本建设领域 |
第四节 越南对口受援省的反应 |
小结 |
第四章 云南省对越三省的技术、后勤援助 |
第一节 培养实习生、技术干部领域 |
第二节 医疗领域 |
第三节 物资运输领域 |
第四节 外贸领域 |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关于中国援越抗美的评价 |
第二节 关于云南省援越抗美的评价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XCC径锻生产线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背景公司概况 |
1.1.2 行业及市场概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章 产品及工艺分析 |
2.1 产线特点及产品优势 |
2.1.1 产线特点 |
2.1.2 产品优势 |
2.2 主体设备及特性分析 |
2.3 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 |
2.3.1 主要产品 |
2.3.2 产品应用领域 |
2.4 工艺流程分析 |
2.4.1 总体工艺流程 |
2.4.2 分类工艺流程 |
2.4.3 生产工艺流程对生产计划的影响 |
第3章 生产计划特点及问题分析 |
3.1 生产计划管理运行现状 |
3.1.1 生产计划编制流程 |
3.1.2 生产计划管理模式 |
3.2 生产计划管理问题分析 |
3.2.1 产能约束问题分析 |
3.2.2 计划编制问题分析 |
第4章 生产计划方案制定方法 |
4.1 关键工序产能及规格标产系数 |
4.1.1 径锻机产能及标产系数 |
4.1.2 电渣炉产能及标产系数 |
4.2 生产计划编制原则和改进方案 |
4.2.1 TOC理论概述 |
4.2.2 基于TOC的生产计划编制原则 |
4.2.3 基于TOC的生产计划编制步骤 |
4.2.4 其它生产运营改进方案 |
4.2.5 改进方案对存在问题的改善作用 |
4.3 效果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X煤矿综采综掘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
1.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1.2 投资必要性和意义 |
第二章 项目评价理论综述 |
2.1 项目评价的发展过程 |
2.2 项目评价的理论基础分析 |
2.4 项目评价的步骤 |
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 |
3.1 煤矿机械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3.2 国内设备市场煤炭综合采掘需求预测 |
3.3 淮北矿区煤矿综采综掘设备市场分析与预测 |
第四章 项目研究方案 |
4.1 产品方案选择 |
4.2 工程设计方案 |
4.2.1 设计理念及主要设计原则 |
4.2.2 规划设计中采取的措施 |
4.3 工艺设计方案 |
4.3.1 下料车间 |
4.3.2 结构车间 |
4.3.3 金工车间 |
4.3.4 冷拔车间 |
4.3.5 油缸车间 |
4.3.6 支架车间 |
4.3.7 运输机车间 |
4.3.8 采掘机车间 |
4.3.9 热处理乍间 |
4.3.10 锻工车间 |
4.3.11 电镀车间 |
4.4 通风除尘、环境温度控制 |
4.4.1 通风除尘 |
4.4.2 采暖 |
4.4.3 防暑降温及空调 |
4.5 动力供应 |
4.6 选址 |
4.7 总图运输 |
4.7.1 总平面布置 |
4.7.2 竖向布置 |
4.7.3 工厂运输与仓储 |
4.7.4 安全与工业卫生 |
4.7.5 绿色植被及景区规划 |
4.7.6 节能环保 |
4.8 给水排水 |
4.8.1 设计范围 |
4.8.2 给水 |
4.8.3 排水 |
4.8.4 污水处理 |
4.9 供电、弱电和综合布线 |
4.9.1 供电 |
4.9.2 弱电和综合布线 |
4.10 环境保护 |
4.10.1 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
4.10.3 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
4.11 消防 |
4.11.1 概述 |
4.11.2 消防给水设计 |
4.12 节能及合理用能 |
4.13 工厂组织、定员和人员培训 |
4.13.1 劳动定员 |
4.13.2 人员培训 |
4.14 项目实施规划 |
4.14.1 建设工期 |
4.14.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
4.15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4.15.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
4.15.2 建设投资估算内容 |
4.15.3 建设投资估算方法 |
4.15.4 建设投资估算编制结果及投资构成 |
4.15.5 项目总投资及分年度投资计划 |
4.15.6 融资方案 |
4.16 财务分析 |
4.16.1 财务分析依据及基础数据与参数 |
4.16.2 成本费用估算 |
4.16.3 销售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测算 |
4.16.4 利润和所得税 |
4.16.5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9)北京市汽车制造企业能源消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的简单回顾 |
1.1.2 中国汽车制造业能耗现状 |
1.1.3 北京市汽车制造业能耗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1.5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2章 北京汽车制造企业能耗预测 |
2.1 模型概述 |
2.2 参数设置 |
2.2.1 能源强度 |
2.2.2 汽车产量预测 |
2.3 情景一 |
2.4 情景二 |
2.5 情景三 |
2.6 北京汽车制造企业能耗预测结果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汽车制造企业能耗降低的机理分析 |
3.1 汽车制造企业节能降耗案例分析 |
3.1.1 丰田汽车公司改进能耗的措施 |
3.1.2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的节能措施 |
3.1.3 节能降耗案例总结 |
3.2 影响汽车制造企业节能降耗的因素 |
3.2.1 战略因素 |
3.2.2 技术因素 |
3.2.3 管理因素 |
3.2.4 政策因素 |
3.2.5 资源环境因素 |
3.2.6 社会因素 |
3.3 汽车制造企业节能降耗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降低北京汽车制造企业能耗的建议 |
4.1 优化调整产品结构 |
4.2 升级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 |
4.2.1 能源流向及分布 |
4.2.2 车身结构组装和车身制造 |
4.2.3 汽车涂装 |
4.2.4 动力系统和底盘组装 |
4.2.5 总装配 |
4.2.6 工厂车间基础设施 |
4.3 加快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并发挥其功能 |
4.4 申请管理体系标准认证 |
4.5 提高政府扶持企业节能意愿的力度 |
4.6 完善法律与规章体系建设 |
4.7 扩展资金来源渠道 |
4.8 提升品牌价值和顾客忠诚度 |
4.9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LM公司采购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构成 |
第2章 采购成本控制理论概述 |
2.1 采购及采购成本 |
2.1.1 采购 |
2.1.2 采购成本及其构成 |
2.2 采购成本控制的含义及方法 |
2.2.1 采购成本控制的含义 |
2.2.2 采购成本控制方法 |
2.3 战略采购成本 |
第3章 LM公司采购成本控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公司简介 |
3.2 公司组织机构 |
3.3 公司采购流程及采购项目 |
3.3.1 公司采购流程 |
3.3.2 采购项目 |
3.4 公司采购成本控制现状 |
3.5 采购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
3.5.1 原材料周转率低 |
3.5.2 材料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
3.6 采购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6.1 缺乏有效的供应商管理制度 |
3.6.2 消耗定额管理不足 |
3.6.3 缺乏价格优势 |
3.6.4 信息化水平难以满足采购成本管理 |
第4章 采购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
4.1 供应商管理的方案收集 |
4.1.1 合格供应商管理体系的建立 |
4.1.2 与关键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
4.1.3 战略采购理念的建立 |
4.1.4 供应商的早期参与 |
4.1.5 有效的开展谈判 |
4.1.6 质量审核机制的建立 |
4.2 基础管理的完善 |
4.2.1 消耗定额管理 |
4.2.2 采购预算的精细化 |
4.3 企业经营需求的信息化开发 |
4.3.1 项目管理模块的开发 |
4.3.2 信息系统各模块的集成 |
4.3.3 采购成本分析模块的开发 |
第5章 结束语 |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5.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重型锻造厂生产发运核算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同煤矿集团ERP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祁起世.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城市发展研究(1949-1957)[D]. 李响.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3]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赊销和应收账款管理的实证研究[D]. 杨志明.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3)
- [4]民国中期公共交通工具及设施设计研究[D]. 邱珂. 南京艺术学院, 2017(06)
- [5]呼和浩特钢铁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 陈程.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06)
- [6]中国援越抗美研究(1960-1969) ——以云南省为例[D]. 黎皇灵(LE HOANG LINH). 华东师范大学, 2015(02)
- [7]XCC径锻生产线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研究[D]. 任甲林.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5)
- [8]X煤矿综采综掘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评价[D]. 王璨. 北京化工大学, 2014(06)
- [9]北京市汽车制造企业能源消耗研究[D]. 熊一龙. 北京工业大学, 2013(03)
- [10]LM公司采购成本控制研究[D]. 荣英侠. 东北大学,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