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客车空调系统设计参数分析

地铁客车空调系统设计参数分析

一、地铁客车空调系统设计参数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易柯,肖峰敏,杨天智,吕知梅,陈诗文[1](2021)在《时速120 km标准地铁A型车空调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时速120 km标准地铁A型车的空调系统设计是在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研制及试验项目的框架内开展的,采用了基于路谱的压力保护系统、全新的送风机变频控制策略、湿度控制、先进的智能运维系统等新技术。文章介绍了空调系统的技术参数、组成、仿真计算及控制,重点对空调系统的布置、气流组织、变频压缩机、变频送风机、压力保护系统和智能运维系统等设计特点进行分析说明。

王圣勇[2](2021)在《重型卡车驾驶室制冷舒适度分析及优化》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及物流行业的迅速崛起,商用汽车市场迅速扩大。重型卡车驾驶工作强度极大,驾驶室内部空间有限且封闭,空调工作状态与气流分布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驾乘人员的身心健康。合适的温度、湿度和新鲜空气会缓解驾驶员的疲劳,提高行车安全性。此外,空调制冷性能的好坏还会影响市场口碑。对于重型卡车驾驶室空调制冷性能的研究,目前常用的方法为热舒适性试验和计算机仿真的方法。由于热舒适性试验的成本较高,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汽车开发过程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本文课题来自于作者所在单位要提升重型卡车驾驶室制冷舒适度,是根据市场反馈的问题和市场开发方向的要求确定的,需要综合提升公司重型卡车驾驶室内空调制性能。首先通过试验研究发现问题、然后采用CFD技术进行仿真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最后再对优化方案进行仿真验证。综合运用两种研究方法对产品的改进提升设计有指导意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确定重型卡车驾驶室制冷舒适度的评价目标,再根据标准设计试验方案,结合实际需求选定高温天气,进行重卡驾驶室整体降温性能试验和空调制冷舒适性试验,主要包括整车降温试验:测试不同空调不同挡位各出风口风速、温度,开展压缩机转速对整车制冷性能影响试验、不同模式下空调制冷性能试验、以及整车空调工作性能试验:空调噪声测试试验等,全面分析重型卡车驾驶室空调制冷性能。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又进行了竞品车空调降温效果,根据试验结果,对试验车型制冷效果进行初步评估。2.建立研究对象驾驶室三维模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边界条件,划分计算网格,利用CFD软件仿真驾驶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分析驾驶室内气流分布、温度分布、流动迹线等,与试验结论相对比提出改进方案。综合分析,上卧铺的空气循环差是因为气流被阻挡,因此决定对上卧铺的结构和布置方式进行处理,避让气流。3.根据仿真分析结果,设计改进方案,再次建立三维模型,进一步分析几种改进方案对整车制冷效果提升效果。对比优化前后仿真分析结果,找出最优解决方案,为二代产品开发提供改进依据。

黄国强[3](2020)在《车辆空气质量及空调系统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下车辆用户及汽车产业链都对空气质量进行热议,从使用和开发及生产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看法,"健康汽车"概念成为关注的焦点。空气质量作为车辆空调系统舒适性指标的一个维度,也需要从用户需求、法规标准、现有技术及技术应用成本几个方面进行考量,通过法规标准和市场推广两个轮子驱动,在整车厂和车辆空调厂家的合作和共同努力下,才能做好车辆空气质量的技术路径选择、产品开发和品质提升。

程海涛[4](2020)在《双层客车送风道送风性能优化及车内流场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铁路的飞速发展,铁路已成为人们中长途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我国人口众多,运力不足的问题在节假日期间尤为突出;我国幅员辽阔,列车穿越多个气候带地区,这对车内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层客车在增加客车定员、增加旅客舒适度等方面优势明显。双层客车整体空间开阔,内部结构复杂,对其送风道送风性能及车内流场的研究相对困难。本文以双层客车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双层客车送风道送风性能进行优化分析,对优化后的双层客车车内流场进行分析研究,为双层客车送风道送风结构的设计优化提供有利的参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以两种典型双层客车送风道(I型为单向送风、II型为双向送风)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各层出风口的风量分布结果。结果表明,I型双层客车送风道出风口风量分布大致为线性(递增或递减)出流;II型双层客车送风道出风口风量分布大致为“n”型(中间大两边小)出流。(2)根据不可压缩流体连续性定理和流体流动能量守恒定理,先建立单层单侧送风道流速和静压模型,并对三种基本情况模型(均匀出流、线性出流和“n”型出流)进行具体分析,再建立静压腔流速和静压模型,最后通过耦合单层单侧送风道进风口和静压腔出风口,建立了双层客车送风道送风理论的整体模型。(3)对司机室送风道、电器柜送风道和客室各层送风道等结构的送风性能进行了分析优化。通过增加司机室送风道风阻,增加司机室前窗附近风量,有效地改善了顶部出风口附近风速较大和前窗附近温度不达标的问题。通过分析对比电器柜12种送风道送风结构,得到了电器柜送风道的最佳通风散热方案(进风管为中管、废排口位置在下部、冷却风扇方向向下),并总结了各种送风道送风结构对电器柜通风散热的规律性影响。提出在客室各层送风道前端增加流板、前中端增加整流板、中端增加导流板和中端增加挡板等措施,改善送风道内流场分布。(4)以优化后的双层客车头车为研究对象,计算得到夏冬两季极端环境工况下双层客车车内的风速和温度等相关流场分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各客室大部分区域的风速均不超过最大风速标准,且风速均匀性较好;各客室大部分区域的温度满足相应的温度设计标准,且温差变化范围均在最大要求变化范围内,温度均匀性较好。

朱宏辉[5](2020)在《小型隔音会议室通风性能研究及优化模拟》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商业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对于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保护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在这种需求的刺激下诞生了一种可拆卸式的小型隔音会议室。该会议室由预制好的标准化构件组成,可以在原有建筑房间内根据需要临时搭建和拆卸。但因为隔音的特殊要求,不能采用开窗、安装换气扇等常规的通风方式,使得会议室内相对密闭且人员密集。同时,人员散发的热量以及呼吸产生的代谢废物,会严重影响室内的热舒适性和空气品质。因此,如何在满足隔音等限制条件下优化通风系统,提高人员密集的小空间中空气品质和热舒适性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先对原有小型隔音会议室的通风系统在自然渗透通风、从室内CO2高浓度状态下开始通风和从室内CO2低浓度状态下开始通风三种不同的通风工况进行了实测,根据实测得到的室内温度以及CO2浓度变化分析其不足之处。然后根据全面通风理论的推导公式,分析了房间体积、室外CO2浓度等因素对室内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暖通空调设计手册的推荐值,对室内的热湿负荷、送风量进行了计算,并考虑热舒适性、空气品质以及节能等因素,确定了一个合理的送风参数范围。针对这种人员密集的小空间,在满足限制条件的前提下,设计了三种利用通风槽送风的气流组织方案。在对湍流模型进行验证之后,采用相对准确性更高的RNG k-ε模型对这三种气流组织方案进行CFD模拟。在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ADPI、通风效率、空气龄以及PMV-PPD等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后,确定定点送风形式为最佳的送风方案。在此基础上,对送风结构进一步优化,考虑送风口高度与送风角度相互耦合情况下,分析得出最佳送风结构为送风口高度90cm,送风角度-15°。然后对不同送风参数情况下室内的热环境进行对比,得到最佳送风参数为送风温度19℃,送风量225m3/h。

蒲栋,高菲[6](2019)在《轨道客车空调系统新风量分析》文中指出国内外有关标准为轨道客车空调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但各标准中关于新风量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结合国内外轨道客车新风量要求,从卫生角度对轨道客车新风量进行分析,并对国内现有轨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新风量进行计算对比,分析结果可为轨道客车空调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欧阳仲志[7](2018)在《轨道客车空调新风量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对比了国内外有关标准对轨道客车空调新风量的规定,从车内二氧化碳允许浓度、旅客行程时间、对列车供电能力的影响等方面对轨道客车空调新风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按不同载客量计算轨道客车空调新风量的方法。

南晓峰[8](2017)在《某款12米客车空调降温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目前社会需求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变化趋势,人们对出行方式的热舒适性验要求越来越高,公路客车作为传统交通运输市场上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各大客车厂商推出的新产品也越来越关注乘坐舒适性的提升。车内空气环境的热舒适性作为客车舒适性提升的重要部分也越来越受重视,受国内客车技术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厂商往往通过加大空调本体制冷量来提升车辆空调的降温性能,随着国家对车辆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辆设计过程中如何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空调性能是目前行业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对流体力学、传热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简单介绍,简要描述了流体力学的基本控制方程,并且对控制方程的离散方法做了阐述,着重介绍了不同湍流模拟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区别,选择了适用于本文研究对象的Realizable k-e模型,并确定了采用SIMPLE算法对车室内流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其次以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某款12米公路空调客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CFD分析软件对该车驾驶区、乘客区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理论分析,通过与实车测试数据进行对比,CFD仿真分析的边界条件采用实验值,几何模型、物理模型与实物完全一致,对比分析稳定状态下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论证CFD工具作为后续设计优化分析工具的可行性。然后,结合日常工程上遇到的问题,对影响公路客车空调出风及降温性能发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工程项目为基础,分别研究了空调风道截面、导风板、空调布置位置、出风口开孔面积四个关键因素对空调出风量和出风均匀性的影响。对比了三种典型风道截面对出风性能的影响,研究风道截面的设计要点,得出风道截面宽高比接近1:1时出风效果最好,风道截面积建议控制在0.080.12m2范围内。对导风板的圆弧半径、长度、宽度尺寸进行分析,得出导风板宽度方向尺寸取风道截面宽度的1/32/3之间最佳,导风板圆弧半径略大于2/4风道高度,导风板车长方向尺寸要大于1倍风机出口中心距。对比不同空调位置,得出空调尽可能布置在车辆顶盖前中部位置,以利于风道出风均匀性及制冷性能。同时对风道上出风口的开口面积进行分析对比,找出风道出风口面积与风道截面积的最优比值范围,为提高空调的降温性能给出优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公路客车空调系统由粗放式设计到精细化设计提供了依据,对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空调性能及提高整车热舒适性提供了思路,同时引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通过CFD数值分析与人体热舒适性模型结合进行车内热舒适环境的评估,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车辆的热舒适性。

孙丽花[9](2016)在《南方某市地铁B型车客室气流组织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已初步建成城市地铁运营网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出行交通工具,客流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地铁车辆内相对密封,车内人员密度较大,运行区间时间短,上下车乘客交换频繁,开关门造成车内外气流热交换频繁,热环境不稳定。我国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设计及研究起步较晚,至今也仅发展了十几年,传统设计多依靠经验公式,对影响气流组织的因素考虑不全面,变量分析不准确,无法准确控制客室内的气流组织分布,导致不能满足客室内乘客活动区的舒适度要求,也不能有效利用空调机组的制冷量,造成了能量浪费。随着人们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乘客对轨道交通车辆客室内环境热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非常迫切且有必要运用新的更科学的方法来对地铁列车空调通风系统的气流组织形式进行改进和优化。本文以地处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性气候的南方城市运用的地铁B型车客室空调系统气流组织为研究基础,在标准工况型式试验、实际运营测试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分析,通过运营实测数据与仿真模拟进行分析比较,分析运营列车客室气流组织存在的问题。在传统车辆空调系统气流组织设计及测量的经验基础上,探讨其应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设计上的合理性,并利用了CFD数值仿真技术模拟了地铁B型车两种不同送、回风形式的气流组织,以研究较优的空调通风系统设计。最后,提出了轨道交通车辆气流组织热舒适性优化的建议,从而达到舒适、节能环保的效果。

户晶荣[10](2016)在《夏季地铁车厢内气流组织模拟及热舒适性研究》文中指出地铁车厢内乘客的热舒适性主要受车厢内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场和速度场上,车厢内的温度场和速度场主要由车厢内空调送风参数和车厢内的气流组织方案决定,因此研究地铁车厢内的气流组织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值模拟方法直观、有效,用于研究地铁车厢内的气流组织非常合适。本文对A市某B型地铁车辆中间车厢进行夏季气流组织模拟与乘客热舒适性研究。通过对车厢进行现场实测,得到各测点的温度与风速值,将测量结果与在该送风参数下用Airpak软件在RNG湍流模型下模拟得到的结果对比,二者误差在15%以内,认为符合工程计算要求,可以用Airpak软件来对地铁车厢进行进一步模拟研究。本文在满载状态下,建立296人的载人模型,分别在不同的送风温度、送风速度及送风角度下进行多工况模拟,通过对比分析PMV、Kt、Ku、ADPI等评价指标,对送风温度、送风速度和送风角度对车厢内气流组织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满载状态时的最优送风工况提出建议。本文对原有的气流组织方案进行优化,提出上送下回侧排的优化方案,通过对优化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原方案对比分析,用Kt、Ku、能量利用系数等指标评价后,得出优化方案可以有效改善原方案在车厢长度方向温度场不均匀及回风口正下方风速超标的问题,使车厢内工作区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更加均匀,能量利用更有效。本文研究证实,用Airpak软件通过数值模拟来研究和评价地铁车厢内气流组织是可行的,该研究为地铁车厢内合理的气流组织方案设计提供了指导建议。

二、地铁客车空调系统设计参数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铁客车空调系统设计参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时速120 km标准地铁A型车空调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空调系统技术参数
    1.1 舒适性参数确定
        1.1.1 空调室外计算参数
        1.1.2 空调室内计算参数
        1.1.3 新风量
    1.2 制冷负荷计算
2 空调系统配置及组成
    2.1 空调系统配置
    2.2 空调机组的组成及功能
        1)额定通风量:
        2)额定新风量:
        3)紧急通风量:
        4)制冷量:
        5)制热量:
        6)外形尺寸(长×宽×高):
        7)质量:
        8)制冷剂:
    2.3 废排装置
    2.4 风道
3 空调系统控制
4 空调系统主要设计特点
    4.1 空调机组的布置
    4.2 气流组织设计
    4.3 压缩机和送风机的变频控制
    4.4 基于路谱的压力保护系统
    4.5 智能运维系统
        1)温湿度监测:
        2)空调压缩机、送风机和冷凝风机状态监测及寿命评估:
        3)空调制冷量偏低和制冷剂泄露监测:
5 结束语

(2)重型卡车驾驶室制冷舒适度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概述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影响重型卡车驾驶室制冷舒适度的因素
    2.1 重型卡车制冷系统
    2.2 重型卡车驾驶室制冷舒适度的内部影响因素
    2.3 重型卡车驾驶室制冷舒适度的外部影响因素
    2.4 重型卡车驾驶室制冷舒适度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重型卡车驾驶室制冷舒适度的试验研究
    3.1 设计实验方案
    3.2 重型卡车驾驶室制冷舒适度试验条件
    3.3 重型卡车驾驶室制冷舒适度试验方法
    3.4 降温性能试验与舒适性试验
    3.5 降温试验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重型卡车驾驶室制冷舒适度的速度场和温度场仿真分析
    4.1 分析对象基本情况
    4.2 仿真分析机理分析
    4.3 建立分析对象三维模型
    4.4 CFD分析相关参数的设置
    4.5 数学模型
    4.6 驾驶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仿真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重型卡车驾驶室制冷舒适度优化设计及分析
    5.1 上卧铺尺寸调整结构对降温效果影响的研究
    5.2 调整上卧铺布置方式对降温效果影响的研究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车辆空气质量及空调系统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用户的关注点
2 空气质量现状
3 车内空气质量因素分析
    3.1 车内空气污染源
    3.2 舒适性与空气质量
    3.3 空气质量标准对比
4 现有空气质量技术分析
    4.1 正压系统
    4.2 AQS管理系统
    4.3 空气过滤
    4.4 活性炭吸附
    4.5 负离子和等离子
    4.6 光触媒
    4.7 紫外线
5 不同领域的技术应用路径
    5.1 地铁/列车应用
    5.2 乘用车应用
    5.3 客车应用
6 结束语

(4)双层客车送风道送风性能优化及车内流场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双层客车简介
        1.3.1 发展历程
        1.3.2 组成结构
        1.3.3 优点与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基本理论
    2.1 流体运动基本方程
        2.1.1 质量守恒方程
        2.1.2 动量守恒方程
        2.1.3 能量守恒方程
    2.2 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
    2.3 数值求解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层客车送风道出风量分布研究
    3.1 几何模型
        3.1.1 原始模型
        3.1.2 简化模型
    3.2 边界条件及数值计算
    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层客车送风道送风理论分析
    4.1 单层单侧送风道送风理论分析
        4.1.1 流速模型建立
        4.1.2 静压模型建立
        4.1.3 三种基本情况的模型分析
    4.2 静压腔送风理论分析
        4.2.1 流速模型建立
        4.2.2 静压模型建立
    4.3 双层客车送风道送风理论建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层客车送风道结构的送风性能优化
    5.1 司机室送风道结构的送风性能优化
        5.1.1 模型说明
        5.1.2 边界及计算
        5.1.3 优化结果
        5.1.4 分析与总结
    5.2 电器柜送风道结构的送风性能优化
        5.2.1 模型说明
        5.2.2 边界及计算
        5.2.3 优化结果
        5.2.4 分析与总结
    5.3 客室各层送风道结构的送风性能优化
        5.3.1 模型说明
        5.3.2 优化说明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双层客车车内流场分析
    6.1 几何模型
    6.2 数学模型
    6.3 边界条件及数值计算
    6.4 风速计算结果
        6.4.1 垂向监测面速度分布特性
        6.4.2 纵向监测面速度分布特性
        6.4.3 横向监测面速度分布特性
    6.5 温度计算结果
        6.5.1 夏季垂向监测面温度分布特性
        6.5.2 夏季纵向监测面温度分布特性
        6.5.3 夏季横向监测面温度分布特性
        6.5.4 冬季垂向监测面温度分布特性
        6.5.5 冬季纵向监测面温度分布特性
        6.5.6 冬季横向监测面温度分布特性
    6.6 结果分析与总结
    6.7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小型隔音会议室通风性能研究及优化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对小空间气流组织的研究
        1.3.2 二氧化碳浓度对人体影响的研究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内容
第2章 小型隔音会议室通风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
    2.1 试验测试内容及方案
        2.1.1 测量仪器与设备
        2.1.2 测点布置
        2.1.3 测试方案
        2.1.4 测试结果分析
        2.1.5 试验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2.2 理论分析
        2.2.1 全面通风理论基础
        2.2.2 数据拟合
    2.3 送风方案优化设计
        2.3.1 室内负荷确定
        2.3.2 通风系统特性分析
        2.3.3 送风量计算过程
        2.3.4 送风工况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值模拟理论与模型验证
    3.1 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3.1.1 湍流模拟方法简介
        3.1.2 湍流基本方程
    3.2 湍流模型
        3.2.1 零方程模型
        3.2.2 标准k-ε模型
        3.2.3 RNGk-ε模型
    3.3 模型选择与验证
        3.3.1 文献实验简介
        3.3.2 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3.4 模型验证可行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型隔音会议室通风系统优化模拟研究
    4.1 数值模拟过程
        4.1.1 物理模型
        4.1.2 基本假设与边界条件
        4.1.3 网格划分
    4.2 不同气流组织方案的模拟结果分析与评价
        4.2.1 不同气流组织方案的模拟结果对比
        4.2.2 不同气流组织方案的评价
        4.2.3 评价结果分析
    4.3 送风口高度与送风角度对气流组织的的影响
        4.3.1 温度分布情况对比
        4.3.2 速度分布情况对比
    4.4 送风参数的影响分析
        4.4.1 送风量的影响分析
        4.4.2 送风温度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轨道客车空调系统新风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轨道客车空调系统新风量
    1. 1 国内外有关新风量的标准
    1. 2 标准中新风量的分析
        1. 2. 1 长途轨道客车规定
        1. 2. 2 地铁和市郊轨道客车规定
        1. 2. 3 新风量设计时的考虑
2 从卫生角度对新风量的分析
    2. 1 车内CO2含量允许值和新风量
        2. 1. 1 车内CO2含量允许值
        2. 1. 2 满足车内CO2允许体积分数的新风量
    2. 2 旅客乘坐时间长短的影响
3 列车供电能力的影响
4 现有轨道客车空调新风量
    4. 1 长途轨道客车
    4. 2 地铁和市郊轨道客车
5 结语

(7)轨道客车空调新风量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轨道客车空调新风量问题的提出
2 有关标准对轨道客车空调新风量的规定
    2.1 国内外有关标准对轨道客车空调新风量的规定 (表1)
    2.2 轨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新风量的建议
3 从卫生角度对轨道客车空调新风量的分析
    3.1 车内CO2浓度允许值和新风量
        3.1.1 车内CO2浓度允许值
        3.1.2 满足车内CO2允许浓度的新风量
    3.2 旅客行程时间
    3.3 车辆内部装饰材料散发有害物质的排除
4 新风量增加对列车供电能力的影响
5 既有轨道客车空调系统新风量分析
    5.1 长途轨道客车
    5.2 地铁客车
6 结束语

(8)某款12米客车空调降温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客车车室内流场及温度场数值模拟方法
    2.1 客车车室内数值模拟的基本过程
    2.2 客车车室内数值模拟基本控制方程
        2.2.1 基本控制方程
        2.2.2 控制容积通用方程
    2.3 湍流数值计算方法分类
        2.3.1 标准k-e模型
        2.3.2 RNGk-e模型
        2.3.3 Realizablek -e模型
    2.4 压力耦合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客车车室内流场及温度场数值模拟
    3.1 分析对象
    3.2 模型处理
        3.2.1 几何模型
        3.2.2 网格划分
        3.2.3 假设条件
        3.2.4 边界条件
    3.3 分析结果
        3.3.1 车室内速度场
        3.3.2 温度分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客车车室内空气流速及温度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车辆和设备
    4.3 实验要求和程序
        4.3.1 试验条件
        4.3.2 试验程序
    4.4 乘客区实验结果
        4.4.1 右侧(靠玻璃)乘客区头部位置实验值和模拟值
        4.4.2 右侧(靠过道)乘客区头部位置实验值和模拟值
        4.4.3 左侧(靠玻璃)乘客区头部位置实验值和模拟值
        4.4.4 左侧(靠过道)乘客区头部位置实验值和模拟值
    4.5 驾驶区实验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公路客车降温性能的优化分析及验证
    5.1 风道截面对出风性能影响
        5.1.1 概述
        5.1.2 风道研究主要性能指标
        5.1.3 风道结果分析
    5.2 导风板对流场温度场的影响
        5.2.1 概述
        5.2.2 导风板主要性能参数分析
        5.2.3 导风板性能特征分析
        5.2.4 导风板分析结论
    5.3 空调布置位置对出风性能影响
        5.3.1 概述
        5.3.2 空调位置布置分析
        5.3.3 空调位置布置分析结论
    5.4 出风口开孔面积对出风性能的影响
        5.4.1 概述
        5.4.2 出风口对比
        5.4.3 出风口开口面积分析
        5.4.4 出风口开口面积分析结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9)南方某市地铁B型车客室气流组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案及工作基础
        1.4.1 研究方案、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3 研究工作基础
第二章 地铁B型车基础资料
    2.1 气候特性
    2.2 地铁B型车辆介绍
        2.2.1 地铁车型及特点简介
        2.2.2 列车空调系统组成
    2.3 地铁B型车客室气流组织方案
    2.4 客室气流组织评价指标说明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列车客室气流组织型式试验
    3.1 列车空调系统气侯性型式试验
        3.1.1 设计条件下整车通风量试验
        3.1.2 设计条件下制冷性能和温度均匀性试验
        3.1.3 设计条件下空气流速试验
    3.2 气候性试验小结
第四章 运营列车客室气流组织分析
    4.1 运营列车载客量测算
    4.2 运营列车客室气流组织测试
        4.2.1 温度测试布点情况
        4.2.2 气象数据
        4.2.3 测试时段载客量记录
    4.3 运营列车客室气流组织分析
        4.3.1 下行线客室温度测量数据
        4.3.2 下行线客室温度测量数据分析
        4.3.3 上行线客室温度测量数据
        4.3.4 上行线客室温度测量数据分析
        4.3.5 出风风速及车内气流速度测量分析
        4.3.6 试验测试数据的误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列车客室气流组织CFD模拟
    5.1 CFD概念
    5.2 数值模型的基本原理
        5.2.1 流体与传热的控制方程
        5.2.1.1 质量守恒方程
        5.2.1.2 动量守恒方程
        5.2.1.3 能量守恒方程
        5.2.2 假设条件
    5.3 CFD仿真计算分析
        5.3.1 B型车各种边界条件的确定
        5.3.2 上送上回空载车厢计算结果分析
        5.3.3 上送上回载人车厢计算结果分析
        5.3.4 上送下回载人车厢计算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5.4.1 空载车厢与载人车厢的差异性
        5.4.2 两种气流组织方式的差异性
        5.4.3 数值计算与试验数据的对比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夏季地铁车厢内气流组织模拟及热舒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地铁车厢内气流组织的模拟基础
    2.1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2.1.1 数值求解基本思想
        2.1.2 传热与流动的控制方程
        2.1.3 湍流模拟方法
        2.1.4 湍流模型品性
    2.2 CFD数值计算技术
        2.2.1 区域离散化
        2.2.2 控制方程离散化
        2.2.3 求解方法
        2.2.4 本文数值计算方法
    2.3 地铁车厢内环境评价体系
        2.3.1 PMV‐PPD指标
        2.3.2 均匀性指标
        2.3.3 空气扩散性能指标
        2.3.4 能量利用系数指标
        2.3.5 规范相关规定
    2.4 地铁车厢内气流组织影响因素
        2.4.1 车厢内部尺寸
        2.4.2 车体传热系数
        2.4.3 送风速度及温度
        2.4.4 风口布置方案
        2.4.5 人员密度
    2.5 Airpak软件介绍
    2.6 本章小结
3 地铁车厢内环境参数实测与数值模拟验证
    3.1 车厢参数及模型
        3.1.1 车厢参数介绍
        3.1.2 车厢模型建立
    3.2 实测前准备
        3.2.1 测点布置
        3.2.2 测试仪器
        3.2.3 测试方法
    3.3 实测结果分析
        3.3.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2 环境参数实测结果分析
    3.4 数值模拟验证
        3.4.1 模拟计算模型
        3.4.2 数值模拟边界条件
        3.4.3 模拟与实测对比
        3.4.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满载车厢内气流组织影响因素研究
    4.1 满载车厢模拟计算模型
    4.2 满载车厢数值模拟边界条件
    4.3 送风温度对气流组织的影响研究
    4.4 送风速度对气流组织的影响研究
    4.5 送风角度对气流组织的影响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气流组织方案的优化研究
    5.1 优化思路
    5.2 优化方案下的模拟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地铁客车空调系统设计参数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时速120 km标准地铁A型车空调系统设计[J]. 易柯,肖峰敏,杨天智,吕知梅,陈诗文.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1(05)
  • [2]重型卡车驾驶室制冷舒适度分析及优化[D]. 王圣勇.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车辆空气质量及空调系统探讨[J]. 黄国强. 制冷与空调, 2020(07)
  • [4]双层客车送风道送风性能优化及车内流场分析研究[D]. 程海涛.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5]小型隔音会议室通风性能研究及优化模拟[D]. 朱宏辉.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6]轨道客车空调系统新风量分析[J]. 蒲栋,高菲.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9(07)
  • [7]轨道客车空调新风量的分析[J]. 欧阳仲志. 铁道车辆, 2018(03)
  • [8]某款12米客车空调降温性能研究[D]. 南晓峰. 吉林大学, 2017(04)
  • [9]南方某市地铁B型车客室气流组织分析[D]. 孙丽花.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
  • [10]夏季地铁车厢内气流组织模拟及热舒适性研究[D]. 户晶荣. 郑州大学, 2016(02)

标签:;  ;  ;  ;  

地铁客车空调系统设计参数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