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右结肠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破裂致失血性休克1例(论文文献综述)
杨明真,张天叶,刘宁国,张建华[1](2021)在《胃左动脉囊状动脉瘤破裂出血死因鉴定1例》文中提出1案例1.1简要案情王某,女,35岁,某年6月9日23:36因"腹痛5 h"就诊于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内科,自诉5 h前饭后出现腹痛,呈阵发性,有自行缓解、嗳气反酸。末次月经为6月3日,查体示脐周压痛可疑阳性,血常规及血清淀粉酶未见异常。上腹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腹痛待查,急性胃炎。予对症输液治疗。输液结束(6月10日02:00许)后王某自行离开医院。6月10日04:00许,家属在小区草丛中发现王某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经抢救无效死亡。
王雯舒,杨桂彬[2](2021)在《感染性髂总动脉瘤-乙状结肠瘘致下消化道出血:1例报道并文献回顾》文中提出感染性动脉瘤虽然临床罕见,但病情凶险,然而其早期诊断却困难,邻近肠管主动脉瘤破裂可能发生肠瘘,继而发生致命性消化道出血,本文对1例因感染性髂总动脉瘤破裂-乙状结肠瘘致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报道。
乔昌宇[3](2020)在《感染性主动脉瘤腔内与开放治疗 ——9年随访结果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感染性主动脉瘤(mycotic aortic aneurysm,MAA)是一种罕见但高致死率的主动脉扩张型疾病。开放手术治疗(例如原位重建技术及解剖外重建技术)一直作为治疗MAA的“金标准”,但因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及围手术期高死亡率使其在抢救危重症患者时捉襟见肘。腔内技术则因其极好的弥补了开放手术的不足而越来越多的应用于MAA的治疗,但也因其可能增加移植物感染概率而饱受诟病。本研究通过分析MAA9年的诊疗经验,旨在探究影响MAA预后的诸多因素,以及相较于开放手术,分析腔内技术的应用在MAA诊疗过程中的作用及不足之处。研究方法:收集于2010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所有诊断为感染性主动脉患者,共计28例,其中开放手术治疗患者9例,腔内修复手术治疗患者15例,保守治疗4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信息、实验室相关检查、动脉瘤特征、治疗信息等用于统计学分析。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患者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健康状况、再入院信息及出院后用药信息等用于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感染性主动脉患者28例,男女比例13:1,平均年龄63.39±5.73岁,入院时表现为感染性主动脉典型症状并诊断为MAA患者占总人数的29.36%,平均住院天数23.78± 16.61天。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22/28,78.57%)和发热(19/28,67.86%)。化验指标:入院时32.14%的患者伴有白细胞增高(>9.5*109/L),致病菌以沙门氏菌为主,占21.42%,其次为大肠杆菌(10.71%,3/28),布氏杆菌(10.71%,3/28),葡萄球菌属(10.71%,3/28)等。位置:主动脉弓(10.71%),降主动脉(7.14%),降主动脉内脏区(10.71%),肾下腹主动脉(42.85%)及髂总动脉(14.28%)。影像学表现:21.42%(6/28)患者主动脉瘤腔内可见脓腔,10.71%(3/28)患者瘤体呈分叶状,10.71%(3/28)患者瘤腔内可见气体影,50%(14/28)患者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39%(11/28)患者入院前曾接受抗菌药物治疗,37%(9/24)的患者术前并无任何接受抗菌药物的治疗记录。在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100%都曾记录使用过广谱抗生素,43%(6/14)的患者被记录曾联用或接连应用三种及三种以上的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如亚胺培南)被用于21%(6/24)MAA患者的术前治疗,以及29%(7/24)患者的术后抗生素治疗,治疗平均时间12.41±7.83天。MAA患者术后移植物感染与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可能有关(p=0.004),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与MAA患者生存(p=0.01)及术后移植物感染(p=0.003)均具有相关性。开放手术治疗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包括开放手术原位重建及开放手术解剖外旁路重建技术)占31.14%(9/28),腔内技术修复(包含分支重建技术及去分支技术)占53.57%(15/28)。腔内手术3月、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3%、80%以及72%,与开放手术总生存率存在显着差异(p=0.0203)。术后移植物感染征象患者约占总研究人数33%,均为接受腔内治疗患者(100%),占总腔内治疗人数的61%。围手术期较高的难以控制的长时间高WBC水平(>9.5*109/L)可能预示着不良预后。结论及意义:腔内技术用于治疗感染性主动脉瘤处于探索阶段,其对于抢救动脉破裂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主动脉肠瘘或气管瘘等急危重症患者具备一定的优越性。但相对的,因其无法完成感染灶的去除,术后仍具有较高的移植物感染风险,尤其对于感染难以控制的患者。因此,急危重症MAA患者可以考虑以EVAR作为过渡治疗手段,用以挽救患者生命。术后一旦出现感染控制不佳,对于能够耐受开放手术的患者可考虑行开放手术,以去除感染灶并重建主动脉。
许敏[4](2019)在《国产医用胶在动脉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文中提出动脉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常见原因为医源性、外伤性及自发性动脉破裂出血。病情轻微情况下可进行保守治疗以期自愈,但在动脉破裂出血等较为严重情况下,建议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往传统手术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切开修补、结扎出血动脉及甚至脏器切除,但其创伤大、风险高、损伤严重,不为广大医患所接受。动脉出血栓塞因其微创、效果良好及最大程度保护组织脏器功能等特点,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难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已发展成为动脉出血的首选治疗方式。栓塞材料的选择对于是否可成功止血至关重要,其一般根据病因、血管解剖、科室所具有的栓塞材料种类以及术者的操作习惯等因素决定。弹簧圈与明胶海绵颗粒是动脉出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常用固体栓塞剂,但弹簧圈的栓塞止血效果受凝血功能影响较大且往往需多枚,费用较贵,而明胶海绵可控性不强、可再吸收,同时也受凝血功能影响。NBCA作为液体性栓塞剂具有不受凝血功能影响、可控性强、血管适形性良好、即刻永久栓塞等特点,弥补了固体栓塞在动脉出血栓塞治疗中的不足。然而NBCA作为进口医用胶,价格昂贵且需专用导管,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国产医用胶具有NBCA相似的特性,作为国产医用胶易于获取,不仅无毒,无需专用导管,而且价格低廉。但其使用说明并未说明在介入治疗中的效用与安全性。针对上述情况,本课题用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的方法,探讨运用国产医用胶对出血动脉进行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第一部分 国产医用胶行兔肾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目的:以健康大白兔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配比的国产医用胶与超液化碘油混合剂行兔肾动脉的栓塞,探讨其栓塞效能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材料与方法:选择120只健康大白兔,电脑编号,按照每组40只随机分入3组。3组按照碘油与国产医用胶的配比,分为3:1、4:1、5:1三组,分别对实验兔进行肾动脉栓塞。以乌拉坦对实验兔进行全麻并以水合氯醛腹腔注射维持麻醉,右侧股动脉插管区常规备皮、消毒,行右侧股动脉分离并穿刺插管,在微导丝引导下以2.7F微导管插管兔肾动脉主干并造影证实,后以流控技术实时显像下推注栓塞剂至肾动脉远端铸形到管尖为止。栓塞结束后再次造影评价栓塞效果。根据观察时间分为3组:术后1天组、术后1周组、术后1月组,按术后时间分别复查造影后处死实验兔,首先解剖取肾行标本外观观察,后予以10%福尔马林浸泡并组织切片后HE染色行光镜观察。肾动脉栓塞前及栓塞术后1天、1周复查检测兔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结果:实验过程中5只实验兔死亡(实验中再补充了 5只),其死亡原因分别为麻醉过度、股动脉分离插管失败及栓塞剂返流、异位栓塞、粘管等手术操作相关性死亡,经改进实验技巧后再未发生上述情况。栓塞剂在透视下显影清晰,经导管注射顺利,无堵管情况且易于控制,可经微导管行反复栓塞,安全有效。术后实验兔肾功能呈一过性损害,白细胞一过性升高,1周后均恢复术前水平,术后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术后1周和术后1月复查造影示栓塞可靠,均未见血管再通形成和造影剂的外溢。术后病理HE染色后光镜下栓塞剂呈不规则形或分支状折光性透亮物质,其中5:1、4:1组以细动脉及小动脉栓塞为主,两者无显着差异(P>0.05);3:1组以中型动脉栓塞为主,与5:1组、4:1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术后1天肾组织内血管扩张充血,动脉内可见栓塞剂填充,肾组织变性,见轻度炎细胞浸润,未见明显凝固性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术后1周和术后1月血管内栓塞剂仍然存在,相应节段肾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钙化,坏死周边见广泛炎性细胞浸润带并有纤维组织增生,3组间肾组织变性坏死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国产医用胶栓塞实验兔肾动脉安全可行、有效,不同浓度的国产医用胶可以选择性栓塞肾动脉各级分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第二部分 国产医用胶在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栓塞中的临床应用目的:运用国产医用胶医用胶配合超选择插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内科及胃镜治疗无效消化系出血,探讨其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0/2019-05内科或胃镜治疗无效,血管造影明确为消化道血管出血的25例患者,均运用1:1的碘油与国产医用胶混合物栓塞出血血管。以屈氏韧带划分,上消化道出血19例,下消化道出血6例。病因构成:上消化道溃疡出血12例,肿瘤性出血6例,外科手术后出血4例,胰腺炎1例,2例患者病因不明。在随访期内,对手术操作时间、国产医用胶用量、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23例单独运用国产医用胶医用胶,2例微弹簧圈+国产医用胶医用胶,所有患者术中均成功止血,止血成功率100%.30天内2例栓塞后患者再发出血,均予以国产医用胶补充栓塞并成功止血;4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死亡,3例为肿瘤晚期进展至恶病质衰竭死亡,1例为重症坏死性胰腺炎致重症感染死亡.术后3例患者出现肠道缺血症状,2例患者自行缓解,1例腹痛进行性加重,转外科手术切除证实为结肠肿瘤,外科术中可见肿瘤附近局部正常肠管缺血明显,术后康复出院.余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生存良好。结论:对于内科及内镜保守治疗无效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国产医用胶栓塞止血成功率高,术后再出血与并发症发生率低,性价比高。第三部分 国产医用胶在创伤性出血栓塞中的临床应用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国产医用胶在创伤性动脉破裂出血栓塞中的运用,评估其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明确为创伤性动脉破裂出血并接受国产医用胶栓塞治疗的患者共44例。其中肝动脉破裂出血17例,肾动脉出血14例,股动脉与肱动脉损伤出血13例。肝动脉破裂出血中医源性损伤7例:2例为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置管引流)术后,2例为肝穿刺活检术后,3例为外科术后;外伤性损伤10例:6例为车祸伤,3例为高处坠落伤,1例为刀刺伤。肾动脉破裂出血中肾穿刺活检5例、肾挫裂伤5例、肾脏碎石损伤3例、肾造瘘术后1例。股肱动脉损伤出血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肱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其中2例为吸毒导致,其余11例均为介入术后所致。所有病灶均以国产医用胶与超液化碘油按1:1比例混合形成的栓塞剂经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栓塞,术后对栓塞技术成功率、临床效果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动脉破裂出血:造影发现1 7例患者中3例为造影剂外溢,6例为假性动脉瘤,6例为肝动静脉瘘,2例肝动静脉瘘合并假性动脉瘤。所有17例患者均成功栓塞,手术成功率100%,国产医用胶与超液化碘油混合物用量0.3-1.1ml,平均0.6ml,栓塞所用时间11-23min,平均15.5min,栓塞所用医用胶平均费用¥479±174。无患者复发出血,未发现术后严重并发症。肾动脉破裂出血:所有病灶均经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后一次性有效栓塞,栓塞剂平均用量0.5ml(0.2-0.8ml),术中未见栓塞剂反流,术后未见异位栓塞。栓塞所用医用胶平均费用¥414±123。术后临床随访未见再发血尿、血肿进展等复发出血迹象,术后患者白细胞、肌酐与血压较术前无明显升高(P>0.05)。13名患者进行超声复查未见肾脓肿、肾实质梗死及肾动脉异常栓塞情况。股动脉及肱动脉损伤出血:13例患者共13处假性动脉瘤,均采用国产医用胶-碘油混合乳剂成功栓塞,1 1例患者一次性栓塞成功,2例患者行补充栓塞并完全填充瘤腔,医用胶平均用量1.46ml(0.5-5.5ml)。栓塞后造影发现1例患者出现轻微异位栓塞,但未出现远端肢体缺血情况。3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再出血及治疗相关并发症产生。结论:运用国产医用胶对创伤性动脉出血栓塞安全、有效,较其他栓塞剂具有快速、成功率高及费用低廉等特点。
吴雪梅,张更,王琪,倪自翔,刘敏,云利兵,易旭夫[5](2017)在《颈内动脉系钝性损伤法医学鉴定现状》文中研究表明颈内动脉系是大脑的主要血供来源。法医学鉴定实践中,颈内动脉系钝性损伤后常出现血栓、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等并发症,由此引起迟发性脑梗死、颅内出血死亡的案例并不少见。目前国内对颈内动脉系钝性损伤引起死亡的研究以个案报道为主,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及案例报道,对此类损伤引起死亡的法医学特点及检查方法进行总结,发现颈内动脉系钝性损伤与头颈部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致头颈部超生理范围运动牵拉,以及颅底骨折切割等机制有关,多见于颈部机械性窒息、颈部按摩、车祸、高坠等案例。法医学实践中若遇到此类案例,常规检查未发现梗死或出血原因,应注意检查该动脉,正确分析外伤、疾病和死亡之间的关系。鉴于尸体解剖中完整暴露该动脉的难度较大,必要时可借助血管造影技术进行定位,提高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周桢[6](2012)在《开放手术和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传统开放手术(open surgery, OS)和血管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EVAR)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的临床经验,进一步了解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指征及围手术期处理原则,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47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并人工血管置换术和21例行血管腔内修复术的肾下型AAA患者病案资料和随访资料,统计手术时间、腹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等,总结不同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合并症、术后并发症和手术中的处理方法。并使用统计学软件将上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OS组与EVAR组术前首发症状以胃肠道不适的比例分别为44.7%(21例)和14.3%(3例),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一般情况基本类似;两组手术时间、腹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分别为(3.5+1.2)h和(2.1±0.75) h、(56.0±11.1) min和Omin、(270±60) ml和(60±30) ml、(100±40) ml和Oml、(125±60) ml和0ml、(55±12)h和(18±9) h、(14.8±3.5) d和(7.5±2.5) d、(5.4±1.5)万元和(14.4土1.6)万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围手术期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分别为29.8%(14例)和28.6%(6例)、4.3%(2例)和4.8%(1例),无统计学差异;EVAR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OS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随访生存率结果并无差异。结论:传统OS治疗肾下型AAA短期并发症多,以胃肠道不适和肺炎为主,远期并发症少,无复发,疗效确切。而EVAR时间短,术中出血、输血少,术后恢复快,短期疗效好,但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生存率与OS无明显差异,费效比较OS低,目前尚无法取代传统OS。
王菁,徐美林,丛洪良[7](2011)在《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与尸检病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死亡或其他疾病并发心脏损害的患者临床尸检结果。方法对86例死亡原因不确定的患者进行完整尸体解剖,结合临床诊治经过、尸检肉眼所见及镜下观察结果,确定引发死亡的主要病因。结果 86例尸检中有心脏病变69例。比较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的差异,心源性死亡患者27例,诊断相符率为81.5%;非心脏性疾病但并发或累及心脏并加速患者死亡42例,诊断相符率为78.6%。结论科学准确地进行尸体解剖,不但可明确死因,而且丰富和发展相关临床学科的内容,对提高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周波,刘涛[8](2004)在《右结肠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破裂致失血性休克1例》文中研究指明
卢玫瑰,张更,吴雪梅,易旭夫[9](2021)在《钝性椎动脉损伤的特点及法医学鉴定》文中研究指明钝性椎动脉损伤在法医学实践中时有发生,但因椎动脉大部分区域走行位置较深,容易出现漏检甚至错检。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其致伤方式多样,可由一种或多种成伤机制同时作用,伤者常因直接损伤或继发性动脉瘤、夹层等病变,引起即刻或迟发性脑卒中以及压迫损伤周围结构,轻者致残,重者致死。当合并椎动脉粥样硬化、发育异常等疾病时,将增加致残或死亡的风险以及法医学鉴定的难度。法医学鉴定时须详细了解案情,对疑似椎动脉损伤的案例,除常规检查颅内段外,还应注意检查颅外段。若条件允许,可在解剖前或解剖时辅以血管造影,提高鉴定效率和意见的准确性。
张立峰,冯卫,佟雁翔,王彦,于成涌,张哲汉,薛飞,王文选,贾燕飞[10](2021)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假性动脉瘤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系统综述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假性动脉瘤的发病年龄、发病原因、发病部位、发病时间、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在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检索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假性动脉瘤文献,共检索出76篇,经文题、摘要、全文内容二次筛选,共筛选出45篇文献;收集每例入选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原因、发病部位、发病时间、治疗方法及预后等,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项研究。结果筛选出的45篇文献中共54例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相关的假性动脉瘤报道,男25例,女27例,2例未明确性别;年龄43~94岁,其中<60岁4例,61~70岁6例,71~80岁17例,81~90岁25例;45例发生于股深动脉,3例发生于股浅动脉,臀上动脉、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股动脉各1例,未说明位置2例;假性动脉瘤发生时间:骨折后1周内17例,1~3周8例,3周至3个月19例,3个月以上2例,未提供发生时间者8例。54例患者中,明确发生原因的有41例,包括骨折块损伤血管21例;医源性损伤20例,其中螺钉或钻头直接损伤血管的发生率最高,为55%(11/20)。53例明确治疗假性动脉瘤方法,其中22例行血管栓塞治疗,10例行手术缝合,8例行手术结扎,4例手术切除,5例使用覆膜支架,4例使用凝血酶注射治疗。54例患者中,42例获得随访,假性动脉瘤均未复发,亦未发生与假性动脉瘤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假性动脉瘤高发病年龄为71~90岁,骨折后1周内及骨折后3周到3个月发病者多,常因骨折碎块损伤血管及医源性损伤血管所致,发生的部位多见于股深动脉。治疗方案包括血管栓塞治疗、手术结扎、缝合或切除假性动脉瘤、覆膜支架及凝血酶注射,预后一般较好。
二、右结肠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破裂致失血性休克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右结肠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破裂致失血性休克1例(论文提纲范文)
(1)胃左动脉囊状动脉瘤破裂出血死因鉴定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案例 |
1.1 简要案情 |
1.2 尸体检验 |
1.3 影像学阅片 |
1.4 鉴定意见 |
2 讨论 |
(3)感染性主动脉瘤腔内与开放治疗 ——9年随访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现状 |
1.2 研究目的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信息采集 |
2.2.1 患者的基本信息 |
2.2.2 疾病信息 |
2.2.3 实验室检查 |
2.2.4 动脉瘤特征 |
2.2.5 治疗方法 |
2.2.6 随访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人口统计学资料 |
3.2 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微生物学 |
3.3 影像学结果 |
3.4 治疗 |
3.4.1 抗菌药物应用 |
3.4.2 手术治疗 |
3.5 术后并发症 |
3.6 危险因素和生存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MAA的诊断 |
4.2 瘤体的位置 |
4.3 致病菌种类 |
4.4 治疗 |
4.4.1 抗菌药物治疗 |
4.4.2 开放手术vs.腔内技术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感染性主动脉瘤治疗现状 |
发病机理 |
微生物学 |
症状 |
诊断 |
实验室诊断 |
影像学诊断 |
治疗 |
抗菌治疗 |
解剖外旁路血管重建技术 |
原位血管重建技术 |
腔内治疗 |
相关并发症 |
主动脉十二指肠瘘 |
主动脉支气管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国产医用胶在动脉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国产医用胶行兔肾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本动物实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二部分 国产医用胶在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栓塞中的运用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图 |
第三部分 国产医用胶在创伤性出血栓塞中的临床应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肾动脉出血性疾病介入诊治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介入诊治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液体栓塞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颈内动脉系钝性损伤法医学鉴定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颈内动脉系钝性损伤的概况 |
2 颈内动脉系分段钝性损伤的法医病理学特点 |
2.1 颈内动脉颅外段 |
2.2 颈内动脉颅内段 |
2.3 颈内动脉脑内重要分支 |
3 尸体血管造影技术的运用 |
4 总结 |
(6)开放手术和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开放手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
第二部分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临床疗效分析 |
第三部分开放手术和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9)钝性椎动脉损伤的特点及法医学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正常椎动脉解剖 |
2 钝性椎动脉损伤 |
2.1 发生率 |
2.2 致伤方式 |
2.3 成伤机制 |
2.4 病理生理表现 |
3 椎动脉自身疾病 |
4 法医学鉴定 |
4.1 案情调查 |
4.2 尸体检验 |
4.3 尸体血管造影技术 |
四、右结肠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破裂致失血性休克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胃左动脉囊状动脉瘤破裂出血死因鉴定1例[J]. 杨明真,张天叶,刘宁国,张建华. 法医学杂志, 2021(06)
- [2]感染性髂总动脉瘤-乙状结肠瘘致下消化道出血:1例报道并文献回顾[J]. 王雯舒,杨桂彬.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1(10)
- [3]感染性主动脉瘤腔内与开放治疗 ——9年随访结果分析[D]. 乔昌宇. 山东大学, 2020(02)
- [4]国产医用胶在动脉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 许敏. 苏州大学, 2019(06)
- [5]颈内动脉系钝性损伤法医学鉴定现状[J]. 吴雪梅,张更,王琪,倪自翔,刘敏,云利兵,易旭夫. 法医学杂志, 2017(06)
- [6]开放手术和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对照研究[D]. 周桢. 武汉大学, 2012(07)
- [7]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与尸检病理分析[J]. 王菁,徐美林,丛洪良. 中华内科杂志, 2011(07)
- [8]右结肠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破裂致失血性休克1例[J]. 周波,刘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12)
- [9]钝性椎动脉损伤的特点及法医学鉴定[J]. 卢玫瑰,张更,吴雪梅,易旭夫. 法医学杂志, 2021(02)
- [10]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假性动脉瘤的研究[J]. 张立峰,冯卫,佟雁翔,王彦,于成涌,张哲汉,薛飞,王文选,贾燕飞. 中华骨科杂志,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