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灰比对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黄雨辰,张永明[1](2021)在《瓷砖粘结体系中聚合物水泥防水涂膜的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研究了乳液类型、聚灰比以及乳液复配对瓷砖粘结体系中聚合物水泥防水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灰比越大,桥接裂缝能力越好;聚合物复配时掺苯丙乳液BASF7551和VAE乳液的防水涂料性能较好;在复掺VAE Celanese1386和苯丙乳液BASF7551的防水涂料体系中二者最佳配比为5:5。结合防水涂膜的性能变化规律,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
刘青青[2](2021)在《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体系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渗漏一直以来是困扰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主要由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简称JS防水涂料)解决建筑渗漏问题。传统的JS防水涂料核心是聚合物乳液改性水泥混凝土结构,虽然防水效果明显,但是对混凝土强度损伤较大。防水涂料的性能基本由聚合物性能决定,存在耐水性能差、易泛碱、抗紫外线性差、成本较高等缺点。本文针对传统JS防水涂料的问题,创造性的使用价格低廉的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并探讨了防水涂料体系中乳化沥青,聚合物类型、水泥、填料、骨料、助剂等变量对涂料和涂膜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比例;研究了不同的方法抑制漆膜泛碱,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增强漆膜抗紫外线的能力;进一步分析其机理;提高了涂料的防水耐水性能、降低涂料成本。为进一步改善JS防水涂料性能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基础,有望实际应用。具体工作内容如下:首先,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通过分析和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添加量的乳化沥青和聚合物对涂料防水、耐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筛选确定采用非离子型乳化沥青(20-30 wt%);苯丙乳液且掺量在60-70 wt%性能最佳,并使其液剂体系粘度在700-1200 m Pa.s范围内,有效改善乳化沥青和聚合物相容稳定性差的问题,即可抑制聚合物与乳化沥青的分层,提高体系力学性能,改善漆膜长期泡水防水性能,且容易施工。第二部分,研究了涂料体系中骨料、填料的目数与种类,消泡剂、密实剂等助剂对漆膜性能的影响。适量的骨料、填料可调整漆膜浆料的流动度、粘接强度;消泡剂、密实剂能提高漆膜的抗渗性和拉伸强度;添加0.2%疏水剂能有效地降低漆膜的吸水率;0.5%成膜助剂可提高漆膜在低温环境中的成膜性,且提高漆膜的柔韧性、致密性;减水剂可增加浆料的流动性,减少水的用量,同样能提高漆膜的致密性。通过扫描电镜对漆膜微观结构、形貌观察,对漆膜进行分析。制备了防水效果强、结构致密且能在5℃低温正常成膜的防水涂料,并分析各组分作用机理。最后,研究漆膜抗泛碱和抗紫外线的机理和措施。通过分析抑碱剂对涂料初期泛碱和后期成膜泛碱的影响,采用抑碱剂配合疏水剂更加有效抑制漆膜泛碱,阐明适当的配比可使涂膜更加致密,抑制水分在涂膜中迁移,且漆膜呈现低的吸水率,从而抑制水分对漆膜的侵入与迁移降低后期泛碱;运用紫外线吸收剂提高漆膜耐紫外线性,通过扫描电镜和力学测试,说明0.3%含量的紫外线吸收剂即可有效抑制紫外线对漆膜的破坏。
卢雨婷,刘杰胜,武肖雨,陈永飞,高凡[3](2020)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性能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且绿色环保,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防水工程中。介绍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防水机理,分析综述了影响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性能的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对各因素如何影响其性能、影响趋势及产生影响的具体原因进行了详细说明。
张宁,吴海洋,黄莉恒[4](2020)在《不同养护条件对JS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以苯丙乳液和灰水泥为主要原材料,通过调整乳液添加量,改变聚灰比,制得了符合GB/T 23445—2009标准Ⅱ型要求的JS防水涂料,研究了高温、低温、浸水、室外曝晒、黄泥土掩埋几种养护条件对涂膜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灰比为0.84时,制得的JS防水涂料物理性能最佳,可在高温、低温、室外自然曝晒条件下使用,但应避免长期浸水、直接掩埋于黄泥土中或直接应用到建筑的迎水面。
王榕[5](2020)在《导电聚合物水泥基材料除湿防腐蚀效能研究》文中指出发展绿色功能化建筑材料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地下与沿海建筑结构内部抗渗、除湿和防腐蚀一直是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难题,随着建筑空间使用性能优化和多功能需求提升,对地下建筑结构内湿度控制的要求逐步提升。含盐等腐蚀介质的水汽分子渗透在混凝土毛细孔道内,长期作用下,侵蚀着钢筋和混凝土组分,造成钢筋锈蚀和混凝土腐蚀剥落,结构耐久性下降,劣化内部空间使用性能,甚至导致结构失效。本论文研发了用于长期受潮地下构筑物的建筑材料和能够有效降低结构湿度和腐蚀介质含量的技术,创新性地开发了导电砂浆的除湿性能并建立湿敏性,对导电材料的绿色发展和建筑结构的智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以多种聚合物乳液、导电CF、导电CB、硅灰、水泥及外加剂为原材料,制备了性能优良的导电聚合物水泥基材料。在优化其导电、力学、韧性及防水性能等基本性能基础上,重点探究了不同材料组分对材料除湿防腐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作用机理,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试件不同状态下的温度和湿度场进行了模拟论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了多种聚合物乳液及导电填料对导电净浆及砂浆性能的影响,主要指标为流动度、电阻率、折压比及吸水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从四种聚合物乳液中选定了性能优良的聚合物H和聚合物R;其次,通过二次正交试验将两种聚合物乳液复掺,确定了满足导电净浆各性能要求的最佳配比,为1.2%导电填料含量(导电CB对导电CF代替率50%)和15%聚合物乳液含量(聚合物R对聚合物H代替率34%);最后,在净浆研究结论基础上研究了各组分对导电砂浆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XRD和比表面积分析等微观测试手段分析了导电材料及聚合物乳液对导电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机理。在制备完成导电聚合物水泥基材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试件的除湿防腐性能,包括结构表面电热除湿性能、试件分别在浸水和浸氯盐条件下的电渗除湿性能、试件在浸氯盐后的电渗除氯性能及试件在电热电渗综合作用下的除湿和除氯性能。试验将不同配比的导电聚合物砂浆试件与普通砂浆试件做了对照,关注了除湿过程中的温度、电阻率和湿度变化,并且建立了导电聚合物砂浆湿度与电阻变化率间的湿敏性关系。在电热电渗综合作用下,试件在60v直流电压下电渗180min后,灰砂比1:3的砂浆终点相对湿度降至56.1%,较对照组降低33.6%,砂浆阴极最高相对除氯度24.02%,较对照组提高113%。本文通过ABAQUS和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分别模拟了导电聚合物砂浆在干燥状态下的通电生热能力和在湿状态下的电渗后湿度场分布,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误差均在5%以内。
王宏霞,王志新[6](2019)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耐久性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以其兼具柔韧性、与潮湿基层粘结力强、施工方便、整体防水效果佳及环境友好等优良特性,在多个建筑结构部位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耐久性问题却成为进一步高效利用的障碍。本文从影响JS防水涂料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出发,分别从JS防水涂料自身的组成结构、与其相粘结的基层特性、外界温湿度条件及施工工艺等方面,阐述各因素对JS防水涂料耐久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JS防水涂料耐久性的研究方向。
唐丽英,李春洪,任雨,刘佳,邱峰[7](2019)在《聚灰比和液粉比对JS防水涂料拉伸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考虑到综合利废,将粉煤灰作为填料加入涂料,制备Ⅰ型JS防水涂料,并对聚灰比和液粉比对其拉伸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增加乳液用量含量使聚灰比增加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增加水泥含量使聚灰比降低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先增后降再增,总体有增大的趋势。(2)液粉比降低时,拉伸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降低。(3)聚灰比为1. 21,液粉比为1∶1. 2时,制备的JS防水涂料满足国标要求。
刘红花[8](2019)在《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防腐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泥混凝土是海洋工程建设不可替代的关键材料,但严酷的海洋环境极易造成其性能劣化和结构失效,对海洋工程的安全性和服役寿命造成严重影响。涂层防护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简单且有效的方法之一。研制高性能混凝土表面防护涂层具有重要意义。聚合物水泥基涂层作为有潜力的防腐材料,兼顾了水泥材料耐久性好以及聚合物高弹高韧的特点,并具有与混凝土基体相容性好等优点。然而,面对严酷的海洋环境,传统聚合物水泥基涂层的服役性能仍不能令人满意,亟需从组成及结构方面进行创新设计,阐明其构效关系。本论文以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硅丙乳液,SPA)和硫铝酸盐水泥(SAC)作为主要有机无机组分,制备具有良好耐腐蚀性和耐候性的高性能聚合物水泥基涂层。首先,探究了硅丙乳液的制备及其与硫铝酸盐水泥相容性的调控;其次,研究了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涂层的组成设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聚丙烯纤维和氧化石墨烯进一步强化其防腐性能;最后分析了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涂层与常规防腐涂层在混凝土表面的应用性能。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合适的软硬单体配比可以有效降低硅丙乳液的成膜温度,适当的阴离子与非离子乳化剂配比及丙烯酸单体掺量能够有效改善硅丙乳液与硫铝酸盐水泥的相容性。当软硬单体比例为60:40、引发剂掺量为0.4%、乳化剂掺量为4%、阴离子与非离子乳化剂配比为2:3、丙烯酸单体掺量为2%、有机硅单体掺量为2%时,硅丙乳液性能最优且乳液与硫铝酸盐水泥的相容性最好。(2)基于响应曲面法获得了涂层的最佳组成:SAC/SPA的最佳比例范围是0.8-1.0、可再分散乳胶粉(REP)/SPA的最佳比例范围是0.10-0.11、SiO2/SPA的最佳比例范围是1.1-1.3。当聚合物(REP/SPA=0.1)与硫铝酸盐水泥的比值为1.0、消泡剂和成膜助剂掺量分别0.28%和3%时,涂层综合性能最优。(3)聚丙烯纤维可以增加涂层料浆的堆积密度,降低涂层孔隙率,有效提高涂层的物理性能、耐紫外老化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当聚丙烯纤维的掺量为0.3%时,涂层的致密性最好,堆积密度较空白样提高了3.08%,孔隙率降低了12.50%;粘结强度和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79MPa和3.82MPa,较空白样分别提高10.68%和62.59%;经紫外加速老化1000h后,涂层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损失率达到最小值,分别为3.39%和48.51%,较空白样分别降低了14.94%和8.04%。由SEM和FTIR分析可知,含聚丙烯纤维涂层经紫外加速老化后仍具有较好的聚合物膜结构。将该涂层涂覆到砂浆试样上,6h通电量较空白样降低了48.92%。(4)氧化石墨烯可以有效提高涂层的物理性能、耐紫外老化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当氧化石墨烯的掺量为0.05%时,涂层的工作性能最优,触变性较空白样提高了210.39%;粘结强度和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21MPa和3.01MPa,与空白样相比分别提高了22.93%和27.92%;经紫外加速老化1000h后,涂层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损失率达到最小值6.78%和33.55%,较空白样分别降低了11.55%和22.96%。由SEM分析表明,含氧化石墨烯涂层经紫外加速老化后具有较好的聚合物膜结构。由FTIR分析表明,氧化石墨烯能够减弱紫外加速老化导致的聚合物降解;将该涂层涂覆到砂浆试样上,6h通电量较空白样降低了51.91%。(5)将0.3%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和0.05%掺量的氧化石墨烯复合制备高性能的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涂层(PG涂层)。对比市售的聚合物水泥基涂层和常用有机涂层,通过耐碱性、抗氯离子渗透性、耐温性和不透水性等实验得出,PG涂层对混凝土的防护性最好。
陈功[9](2019)在《破损露筋混凝土结构修复涂层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因年久老化及腐蚀介质的侵蚀,导致大量混凝土结构破损露筋,需要耗费国家大量人力与财力修补露筋混凝土结构,给国民经济带来较大损失。因此,对破损露筋混凝土结构的修补愈加迫切,研发具有持久高效的防锈修补涂层,对保护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钢筋结构的利用率、减少维护成本和降低安全风险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现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防锈涂层存在的不足,首先利用反应型乳化剂、磷酸酯单体及多羟基单体,合成了防锈底漆乳液,研究了磷酸酯单体以及多羟基单体用量对涂膜防腐性能的影响。其次,利用有机硅单体KH-570改性苯丙乳液,制备了防锈界面乳液,对比讨论了MBI和AA、NMA和GMA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重点考察了有机硅单体对界面乳液防腐性能的影响。最后,采用自制界面乳液、粉料、填料、助剂,制备出防锈界面涂料,考察了助剂、灰聚比、粉液比对界面涂料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复合涂层(防锈底漆与防锈界面涂料同时使用)的防腐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使用GMA和二乙醇胺合成了新功能单体,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产物的特征吸收峰,表明多羟基功能单体的已经合成。同时,采用反应型乳化剂体系DNS-86:ANPEO:UCAN-3=0.7:1:0.3,软硬单体配比BA:St=1.2:1,磷酸酯单体PAM-100,交联单体NMA,丙烯酸AA,合成了防锈底漆乳液。最后,利用电化学及耐盐雾测试分别考察了磷酸酯单体、多羟基功能单体对涂膜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酯单体能增加苯丙乳液的防腐效果。在磷酸酯改性乳液的基础上添加1.2%的多羟基单体,改性苯丙乳液的防腐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其腐蚀电位提升为-0.546V,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为6.86×10-6A,防锈底漆的铅笔硬为2H,附着力可提升为0级,耐水性能优异,乳液的贮存稳定性可达90天。(2)采用第二章的引发剂、乳化剂体系以及软硬单体配比,讨论了羧酸单体MBI与AA、交联单体GMA与NMA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有机硅单体KH-570改性苯丙乳液。最后,采用电化学方法测试表征了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涂膜的防腐性能。结果表明,当MBI用量为2%、GMA用量为2%、有机硅用量为1%时,且有机硅在后1/4阶段加入,界面乳胶膜的附着力达2级,吸水率降低为2.4%,乳液凝胶率降低为1.13%,乳胶膜腐蚀电位为-0.589V,腐蚀电流密度为7.19×10-6A,明显改善了乳液的防腐性能。(3)采用自制的界面乳液制备出聚合物水泥基防锈界面涂料,考察增稠助剂、分散剂、成膜助剂、消泡剂、减水剂的用量及灰聚比、粉液比对界面涂料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复合涂层、底漆、界面涂料对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增稠剂、分散剂、成膜助剂、消泡剂、减水剂用量分别为0.4%、0.3%、4%、0.6%、1.5%,灰聚比为1.2:1,粉液比为1.2:1时,界面涂料的拉伸强度为2.9MPa,断裂伸长率为243%,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同时,电化学测试表明:防锈底漆及界面涂料的复合涂层比单一涂层的防腐性能更优异,腐蚀电位提高到-0.461V,腐蚀电流密度减小到6.60×10-6A,容抗弧半径最大。
王晗[10](2018)在《纳米改性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复合涂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泥混凝土建筑物表面防护是提升其耐久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防水涂层又是建筑物表面防护的重要方法,随着人们对建筑物表面涂层性能要求的提高,亟待开发新型防水涂层。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层(PMCC)是具有良好前景的一类防水材料,其组成采用有机聚合物和无机水泥基材料复合,兼具水泥基材料耐久性好、力学强度高以及聚合物高弹高韧的优点。加之,纳米材料的特有属性,纳米改性PMCC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由于组分上的复杂性,其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尚未理清。本论文以提升PMCC的物理性能并赋予其功能属性为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涂层组成对PMCC的影响对组分进行优化配比,探究其构效关系,并利用纳米TiO2的改性作用,制备综合性能更为优异的涂层体系,包括具有双层结构的光催化复合涂层体系及超疏水复合涂层体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合适的PA/VAE乳液复配比、聚灰比、填料水泥比及助剂掺量(分散剂、消泡剂、成膜助剂)可以有效提高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防水涂层的拉伸性能并降低其吸水率。当PA/VAE乳液复配比为65:35,聚灰比为1.1、填料水泥比为2:3,分散剂、消泡剂、成膜助剂掺量分别为0.3%,4.5%,3%时,涂层的综合性能最优。(2)掺入适量的纳米TiO2可有效改善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防水涂层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防水性能、耐久性,并赋予涂层一定的光催化功能。当纳米TiO2的掺量为0.6%,此时涂料的工作性能最优;涂层的粘接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增长59.0%和15.0%,达到2.8Mpa和2.9Mpa;光催化性能良好,对RhB溶液的5h的降解率达到38.5%;耐久性良好,经标准的紫外老化测试后的拉伸强度损失率和断裂伸长率损失率达到最小值,分别为24.33%和19.47%,相比空白试样分别降低了55.95%和56.76%。(3)纳米TiO2负载在多孔材料上能有效提高涂层的光催化效率,同时获得了纳米TiO2在竹炭和气凝胶上的最佳负载量分别为3%和6%,同时对RhB溶液的4h降解率分别达到62.9%和82.0%,相比空白TiO2分别提高了43.7%和62.8%。通过孔结构分析,纳米TiO2/竹炭复合材料和纳米TiO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分别达到388.33m2/g和989.11m2/g,较竹炭和气凝胶自身分别增加26.59m2/g和106.37m2/g;通过SEM分析,TiO2粒子主要负载在竹炭和气凝胶表面的大孔隙的边沿和表面,而并没有堵塞载体本身的孔隙。(4)光催化多孔材料可有效改善PA涂层的力学性能,并赋予涂层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当纳米TiO2/气凝胶复合材料掺量从0%增至10%,涂层的铅笔硬度由1H增至2H;抗冲击强度由42kg.cm增至51kg.cm;当纳米TiO2/竹炭合材料和纳米TiO2/气凝胶合材料的掺量为6%时,光催化功能层的光催化性能最高,对RhB的8h降解率分别达到83.7%和88.0%。(5)当MTES未改性纳米SiO2溶胶凝胶,这时涂层是符合Wenzel模型的。而随着MTES掺量的继续增加,疏水涂层的疏水模型由Wenzel模型逐渐转为Cassie模型。(6)掺加适量的FAS可有效改善纳米SiO2溶胶凝胶的超疏水性能。随当FAS的掺量为3%时,涂层的超疏水性能最高,此时的润湿角达到最大值166.44°,较空白试样高16.94%。(7)本论文所制得的聚合物水泥基复合功能性防水涂料满足外墙涂料的国家检测标准(GB/T 9755-2014)。
二、聚灰比对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灰比对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瓷砖粘结体系中聚合物水泥防水涂膜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试验 |
1.1 原材料 |
1.2 试样制备 |
1.3 测试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聚灰比对防水涂膜性能的影响(见表2、图1) |
2.2 聚合物乳液复配对防水涂膜性能的影响 |
2.3 聚合物复配比例对防水涂膜性能的影响 |
2.4 机理分析 |
3 结语 |
(2)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体系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建筑防水的重要性 |
1.2 防水的定义 |
1.3 防水涂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1.4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发展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
1.5 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简介与防水机理 |
1.5.1 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简介 |
1.5.2 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防水机理与成膜机理 |
1.6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实验原材料、仪器与方法 |
2.1 实验原材料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3 表征方法 |
2.4 沥青的乳化原理 |
2.5 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配制工艺 |
2.6 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基本配方 |
第三章 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 |
3.1 前言 |
3.2 沥青的乳化原理及不同种类乳化沥青的选择 |
3.3 乳化沥青改性苯丙水泥基防水涂料 |
3.4 乳化沥青改性EVA水泥基防水涂料 |
3.5 乳化沥青改性纯丙水泥基防水涂料 |
3.6 乳化沥青与聚合物混合稳定性 |
3.7 小结 |
第四章 涂料组成成分对漆膜的影响 |
4.1 水泥体系对漆膜的影响 |
4.2 骨料对漆膜的影响 |
4.3 填料对漆膜的影响 |
4.4 防水密实剂 |
4.4.1 防水密实剂对漆膜的影响 |
4.4.2 防水密实剂对漆膜形貌的影响 |
4.5 疏水剂对漆膜的影响 |
4.6 成膜助剂对漆膜的影响 |
4.7 减水剂对漆膜的影响 |
4.8 消泡剂对漆膜的影响 |
第五章 漆膜耐久性及有害物质限量 |
5.1 漆膜抗泛碱性 |
5.1.1 泛碱机理 |
5.1.2 漆膜泛碱的影响因素 |
5.1.3 漆膜抑碱方法 |
5.1.4 漆膜抗初期泛碱研究与结论 |
5.1.5 漆膜抗后期泛碱研究与结论 |
5.2 漆膜抗紫外线性能 |
5.2.1 紫外线对漆膜耐候性影响 |
5.2.2 紫外线吸收剂吸收紫外线机理 |
5.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3 涂料有害物质含量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性能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
2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防水机理 |
3聚合物水泥涂料性能的影响因素 |
3.1涂料的组成成分对其性能的影响 |
3.1.1聚合物乳液选择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
3.1.2聚灰比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
3.1.3填料的种类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
3.1.4外加剂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
3.2涂料的施工作业方法对性能的影响 |
3.3涂料的施工作业环境对其性能的影响 |
4 结论 |
(4)不同养护条件对JS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原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确定配方 |
1.2.2 确定可适用的养护条件 |
2 结果与讨论 |
2.1 不同聚灰比对涂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
2.2 不同养护条件对涂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
2.2.1 40℃高温下涂料的物理性能 |
2.2.2 长期浸水对涂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
2.2.3-5℃低温对涂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
2.2.4 室外自然曝晒对涂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
2.2.5 黄泥土掩埋对涂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
3 结论 |
(5)导电聚合物水泥基材料除湿防腐蚀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导电材料在基体中分散问题研究 |
1.2.2 导电水泥基材料力-电-热研究 |
1.2.3 水泥基构筑物除湿防腐方法研究 |
1.2.4 聚合物水泥基材料研究 |
1.3 目前研究中主要存在问题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原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原材料 |
2.1.1 胶凝材料 |
2.1.2 砂 |
2.1.3 外加剂 |
2.1.4 聚合物乳液 |
2.1.5 功能填料 |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试件制备 |
2.3.2 性能测试 |
第三章 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
3.1 前言 |
3.2 聚合物乳液选取研究 |
3.2.1 聚合物对水泥净浆物理性能影响 |
3.2.2 聚合物对水泥净浆力学与韧性影响 |
3.2.3 聚合物对水泥净浆导电性能影响 |
3.2.4 聚合物对水泥净浆防水性能影响 |
3.3 聚合物改性水泥净浆初步设计研究 |
3.3.1 试验方案 |
3.3.2 一次正交极差分析 |
3.3.3 各组分对基本性能影响研究 |
3.4 聚合物改性水泥净浆优化设计研究 |
3.4.1 试验方案 |
3.4.2 二次正交极差分析 |
3.4.3 其余影响因素研究 |
3.5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性能研究 |
3.5.1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增韧性能研究 |
3.5.2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导电性能研究 |
3.5.3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防水性能研究 |
3.6 导电聚合物水泥基材料微观分析 |
3.6.1 SEM扫描电镜分析 |
3.6.2 X射线衍射分析 |
3.6.3 孔结构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导电聚合物砂浆除湿防腐蚀效能研究 |
4.1 前言 |
4.2 导电复合材料结构表面电热除湿性能研究 |
4.2.1 导电复合材料电热除湿效率研究 |
4.2.2 导电复合材料温湿性能研究 |
4.2.3 导电复合材料温敏性研究 |
4.3 导电复合材料电渗除湿防腐性能研究 |
4.3.1 导电复合材料水环境下电渗除湿 |
4.3.2 导电复合材料氯盐环境下电渗除湿 |
4.3.3 导电复合材料电渗下氯离子迁移分析 |
4.4 导电复合材料双效除湿防腐性能研究 |
4.4.1 导电复合材料双效电除湿效率研究 |
4.4.2 导电复合材料双效电除湿温湿-电阻率研究 |
4.4.3 导电复合材料双效电作用氯离子迁移研究 |
4.5 导电复合材料除湿防腐机理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导电砂浆温湿度场数值模拟研究 |
5.1 前言 |
5.2 导电复合材料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
5.2.1 有限元模拟前处理 |
5.2.2 导电砂浆温度场数值模拟 |
5.2.3 试验与模拟结果比对分析研究 |
5.3 导电复合材料湿度场有限元分析 |
5.3.1 有限元模拟前处理 |
5.3.2 导电砂浆湿度场数值模拟 |
5.3.3 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比对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6)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耐久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JS防水涂料组成结构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
2 基层特性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
3 环境温湿度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
4 施工工艺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
5 结论与展望 |
(7)聚灰比和液粉比对JS防水涂料拉伸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实验 |
1.1 原料 |
1.2 实验过程 |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2.1 聚灰比对JS防水涂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
2.2 液粉比对JS防水涂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
2.3 JS防水涂料的性能 |
3 结论 |
(8)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防腐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海工混凝土腐蚀破坏机理 |
1.3 海工混凝土防护涂层 |
1.3.1 无机类涂层 |
1.3.2 有机类涂层 |
1.3.3 聚合物水泥基涂层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原材料与测试方法 |
2.1 原料 |
2.1.1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 |
2.1.2 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涂层 |
2.2 制备工艺 |
2.2.1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 |
2.2.2 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涂层 |
2.3 测试方法 |
2.3.1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 |
2.3.2 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涂层 |
第三章 硅丙乳液的制备及其与硫铝酸盐水泥的相容性研究 |
3.1 制备工艺对预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 |
3.2 软硬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3.3 引发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3.4 乳化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3.4.1 乳化剂掺量 |
3.4.2 乳化剂配比 |
3.5 丙烯酸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3.6 有机硅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3.7 硅丙乳液的选择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4.1 基于响应曲面法涂层组成设计及优化 |
4.1.1 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实验设计 |
4.1.2 响应曲面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
4.1.3 吸水率的响应曲面分析 |
4.2 聚灰比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机制 |
4.2.1 微观结构 |
4.2.2 流变性能 |
4.2.3 耐水性能 |
4.2.4 拉伸性能 |
4.2.5 铅笔硬度 |
4.3 成膜助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机制 |
4.3.1 微观结构 |
4.3.2 耐水性能 |
4.3.3 拉伸性能 |
4.3.4 铅笔硬度 |
4.4 消泡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机制 |
4.4.1 微观结构 |
4.4.2 耐水性能 |
4.4.3 拉伸性能 |
4.4.4 铅笔硬度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聚丙烯纤维对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涂层性能的影响 |
5.1 物理性能 |
5.1.1 料浆堆积密度 |
5.1.2 拉伸性能 |
5.1.3 粘结强度 |
5.1.4 铅笔硬度 |
5.1.5 SEM分析 |
5.2 耐紫外老化性能 |
5.2.1 拉伸性能 |
5.2.2 SEM分析 |
5.2.3 FTIR分析 |
5.3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氧化石墨烯对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涂层性能的影响 |
6.1 物理性能 |
6.1.1 流变性能 |
6.1.2 拉伸性能 |
6.1.3 粘结强度 |
6.1.4 铅笔硬度 |
6.1.5 SEM分析 |
6.2 耐紫外老化性能 |
6.2.1 拉伸性能 |
6.2.2 SEM分析 |
6.2.3 FTIR分析 |
6.3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涂层在混凝土表面应用性能研究 |
7.1 耐碱性能 |
7.2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
7.3 耐温性能 |
7.4 不透水性能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破损露筋混凝土结构修复涂层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破损露筋混凝土结构修复方法 |
1.2.1 无机类修补法 |
1.2.2 有机类修补法 |
1.2.3 有机改性类修补法 |
1.3 水性苯丙防锈乳液的研究进展 |
1.3.1 环氧改性 |
1.3.2 磷酸酯改性 |
1.3.3 有机硅改性 |
1.3.4 无皂乳液聚合 |
1.4 聚合物水泥基防锈涂料研究进展 |
1.4.1 环氧树脂水泥基防锈涂料 |
1.4.2 EVA乳液水泥基防锈涂料 |
1.4.3 丁苯乳液水泥基防锈涂料 |
1.4.4 苯丙乳液水泥基防锈涂料 |
1.5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1.5.1 课题的提出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2 改性苯丙防锈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原材料及主要仪器 |
2.2.2 多羟基功能单体的合成 |
2.2.3 乳液的合成 |
2.2.4 测试与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引发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2.3.2 乳化剂配比及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2.3.3 软硬单体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2.3.4 NMA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2.3.5 丙烯酸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2.3.6 PAM-100 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2.3.7 多羟基功能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3 有机硅改性自交联无皂苯丙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原材料及主要仪器 |
3.2.2 乳液的合成 |
3.2.3 测试与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羧酸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3.3.2 交联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3.3.3 有机硅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聚合物水泥基防锈界面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原材料及主要仪器 |
4.2.2 聚合物水泥基的制备 |
4.2.3 测试与表征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增稠剂对界面涂料性能的影响 |
4.3.2 分散剂对界面涂料性能的影响 |
4.3.3 成膜助剂对界面涂料性能的影响 |
4.3.4 消泡剂对界面涂料性能的影响 |
4.3.5 减水剂对界面涂料性能的影响 |
4.3.6 灰聚比对界面涂料性能的影响 |
4.3.7 粉液比对界面涂料性能的影响 |
4.3.8 涂层对防腐性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纳米改性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复合涂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层 |
1.2.2 光催化涂层 |
1.2.3 超疏水涂层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涂层的结构设计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原材料与测试方法 |
2.1 原材料 |
2.1.1 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防水涂层的制备材料 |
2.1.2 光催化功能层的制备材料 |
2.1.3 超疏水功能层的制备材料 |
2.2 测试方法 |
2.2.1 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防水涂层的测试方法 |
2.2.2 光催化功能层的测试方法 |
2.2.3 超疏水功能层的测试方法 |
第三章 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防水涂层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
3.1 聚合物乳液与硫铝酸盐水泥的相容性 |
3.2 乳液组成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3.3 聚灰比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3.4 填料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3.5 助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3.5.1 分散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3.5.2 消泡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3.5.3 成膜助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3.6 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防水涂层的物理性能表征 |
3.7 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防水涂层的微观结构分析 |
3.7.1 SEM分析 |
3.7.2 FT-IR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纳米TiO_2改性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防水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4.1 纳米TiO_2的分散及其改性涂层的制备工艺 |
4.1.1 纳米TiO_2的分散 |
4.1.2 纳米TiO_2改性涂层的制备工艺 |
4.2 纳米TiO_2对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防水涂层性能的影响 |
4.2.1 粘度与流变性能 |
4.2.2 力学性能 |
4.2.3 防水性能 |
4.2.4 光催化性能 |
4.2.5 耐久性 |
4.3 纳米TiO_2对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防水涂层的影响机理分析 |
4.3.1 纳米TiO_2对硫铝酸盐水泥水化机制的影响 |
4.3.2 纳米TiO_2对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复合体系的影响机制 |
4.4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光催化功能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5.1 光催化多孔材料的制备 |
5.1.1 纳米TiO_2/竹炭复合材料的制备 |
5.1.2 纳米T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
5.2 光催化多孔材料的性能 |
5.2.1 纳米TiO_2/竹炭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
5.2.2 纳米T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
5.3 光催化多孔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 |
5.3.1 孔结构分析 |
5.3.2 SEM分析 |
5.4 光催化多孔材料改性聚合物涂层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
5.4.1 制备工艺 |
5.4.2 性能表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超疏水功能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6.1 纳米SiO_2溶胶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6.1.1 纳米SiO_2溶胶凝胶的制备工艺 |
6.1.2 各组分对纳米SiO_2凝胶时间的影响 |
6.2 MTES改性纳米SiO_2溶胶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6.2.1 MTES改性纳米SiO_2溶胶凝胶的制备工艺 |
6.2.2 MTES改性对纳米SiO_2溶胶凝胶疏水性能的影响 |
6.2.3 MTES改性对纳米SiO_2溶胶凝胶的TEM分析 |
6.3 FAS/MTES协同改性纳米SiO_2溶胶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6.3.1 FAS/MTES协同改性纳米SiO_2溶胶凝胶的制备工艺 |
6.3.2 FAS/MTES协同改性对纳米SiO_2溶胶凝胶疏水性能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双层结构复合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7.1 双层结构复合涂层的制备工艺 |
7.2 户外模拟工程应用研究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聚灰比对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瓷砖粘结体系中聚合物水泥防水涂膜的性能研究[J]. 黄雨辰,张永明. 新型建筑材料, 2021(11)
- [2]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体系及性能研究[D]. 刘青青. 河北大学, 2021(11)
- [3]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性能影响因素研究[J]. 卢雨婷,刘杰胜,武肖雨,陈永飞,高凡.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5)
- [4]不同养护条件对JS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J]. 张宁,吴海洋,黄莉恒. 中国建筑防水, 2020(04)
- [5]导电聚合物水泥基材料除湿防腐蚀效能研究[D]. 王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
- [6]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耐久性研究进展[J]. 王宏霞,王志新. 中国建材科技, 2019(06)
- [7]聚灰比和液粉比对JS防水涂料拉伸性能的影响[J]. 唐丽英,李春洪,任雨,刘佳,邱峰. 四川建材, 2019(12)
- [8]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防腐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刘红花. 济南大学, 2019(01)
- [9]破损露筋混凝土结构修复涂层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陈功. 西华大学, 2019(02)
- [10]纳米改性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复合涂层的研究[D]. 王晗. 济南大学, 2018(02)
标签:硫铝酸盐水泥论文;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论文; 纳米涂层论文; 纳米粒子论文; 水泥强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