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股沟皮瓣再造阴道14例(论文文献综述)
杨清,王丹丹[1](2013)在《先天性无阴道的治疗》文中提出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多数为MRKH综合征(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 syndrome),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重建阴道以解决患者的性生活问题,可采用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术式种类繁多,各有利弊。理想的阴道成形术应是在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损伤的基础上,为其再造一个解剖和功能上均接近正常的阴道。
司婷婷,王一村,楼晓莉,王滢,朱莹,宋建星[2](2012)在《阴股沟岛状瓣在会阴区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验证阴股沟皮瓣作为岛状皮瓣在性器官和会阴区重建修复中应用的多样性。方法:本文报道了15例采用双侧阴股沟皮瓣阴道再造术(先天性阴道闭锁10例,女性假两性畸形3例,肿瘤切除术后阴道缺损2例);单侧阴股沟皮瓣修复直肠阴道瘘(1例)和会阴部严重瘢痕导致后尿道部缺损(1例)。结果:32例阴股沟皮瓣全部存活。其中,有2例患者的伤口部分裂开,2例患者阴道口处需要微小的矫正。虽然部分皮瓣处有毛发生长,但术后皮瓣的功能良好。结论:应用阴股沟皮瓣修复重建性器官和会阴区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供区瘢痕比较隐蔽,其应用具有多样性。
龙丽芸,罗文跃[3](2012)在《阴道再造术新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阴道是软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女性性生活的重要器官,阴道缺失或缺损严重影响女性的生存质量。阴道发育畸形如先天性无阴道(MRKH综合征)、阴道闭锁、阴道狭窄及各种损伤或肿瘤切除后的盆腔清扫等后天因素造成的阴道缺失或缺损,以及女性假两性畸形或男性要求女性化者等都有阴道修复重建的要求。自1904年Snegurireff首先采用肠
刘静,文锡基[4](2011)在《双侧阴股沟皮瓣转位移植阴道再造14例患者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了使无阴道患者选择一种简便符合生理功能的阴道再造。方法对收治的1528岁先天性无阴道患者14例,利用双侧阴沟皮瓣Ⅰ期再造阴道。结果全组术后外形形态满意,瘢痕隐蔽,再造阴道腔隙挛缩少,生理功能接近正常,感觉存在,性生活满意。结论阴股沟皮瓣再造阴道,手术简便,患者痛苦少,效果满意。
刘静,文锡基[5](2010)在《双侧阴股沟皮瓣转位移植阴道再造14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了使无阴道患者选择一种简便符合生理功能的阴道再造。方法对收治的15~28岁先天性无阴道患者14例,利用双侧阴沟皮瓣一期再造阴道。结果全组术后外形形态满意,瘢痕隐蔽,再造阴道腔隙挛缩少,生理功能接近正常,感觉存在,性生活满意。结论阴股沟皮瓣再造阴道,手术简便,患者痛苦少,效果满意。
赵穆欣[6](2009)在《自体口腔黏膜微粒移植修复创面的实验研究及在阴道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第一部分自体口腔黏膜微粒移植修复创面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自体口腔黏膜微粒移植后的成活生长情况,明确微粒黏膜移植于创面后的黏膜化过程及愈合速度,探讨不同的黏膜微粒形态和分布形式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索提高创面上皮化速度的方法。材料与方法:1.在实验用猪的体表制备若干3×3cm2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自体微粒黏膜扩张面积比例(即移植黏膜面积与创面面积比例)均设定为1:9,根据剪碎黏膜的时间不同,将创面分别随机分为5分钟组(Ⅰ组)、8分钟组(Ⅱ组)、10分钟组(Ⅲ组)、15分钟组(Ⅳ组)及空白对照组(Ⅴ组),分别将各组微粒黏膜移植于创面,并应用MTT法测量各组微粒黏膜的细胞活力。观察不同的微粒黏膜形态及在创面的分布形式,术后1周、2周、3周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并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3周行扫描电镜和投射电镜观察。2.观察加速创面上皮化时,将剪碎黏膜的时间均设为8分钟,并将同样大小的体表创面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微粒黏膜移植组(B组)、BMSCs+微粒黏膜移植组(C组)、BMSCs移植组(D组)、微粒黏膜-微粒皮混合移植组(E组)。术后1周、2周、3周比较各组创面上皮化情况,并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Ⅰ、Ⅱ、Ⅲ、Ⅳ组的黏膜微粒在数量、面积、周长、等效直径、形状因子等各项指标均有不同,对4组微粒黏膜的总周长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各组之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术后1周,Ⅱ组、Ⅲ组、Ⅳ组可见微粒黏膜成活并向外扩展生长,Ⅰ组成活的黏膜微粒较孤立,Ⅱ组的创面愈合率超过70%,Ⅴ组为肉芽创面。术后2周,Ⅱ组的新生黏膜融合成片,创面愈合率在85%以上;而Ⅰ组、Ⅲ组和Ⅳ组新生黏膜未完全成片,Ⅱ组优于Ⅰ组、Ⅲ组和Ⅳ组(P<0.05)。术后3周,各实验组创面已经基本粘膜化,Ⅰ组、Ⅱ组和Ⅲ组的新生黏膜较光滑、质地厚,其中Ⅱ组的创面愈合率优于Ⅰ组和Ⅲ组(P<0.05);而Ⅳ组的新生黏膜较薄,且Ⅰ组和Ⅲ组的创面愈合率优于Ⅳ组(P<0.05)。3.术后1、2、3周,实验Ⅰ、Ⅱ、Ⅲ、Ⅳ各组的上皮细胞层数随时间逐渐增多,极性排列随时间变佳,Ⅱ组的细胞层数最多,极性排列最好;各组广谱角蛋白阳性染色也随时间逐渐增强,Ⅱ组的表达最强且完整连续。4.微粒黏膜细胞活力比较,Ⅰ组平均OD值最高,Ⅰ组与Ⅱ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它各组之间比较P<0.05。5.微粒黏膜与微粒皮复合移植组(E组)在术后1、2、3周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HE染色发现皮肤与黏膜的交界处可以明显区分,黏膜处的上皮细胞层数明显多于皮肤处的上皮细胞,皮肤处存在角化层,黏膜处为不全角化,黏膜的钉突粗而深大。结论:1.微粒黏膜移植于创面后可以形成完整的片状黏膜,将面积扩增比为1:9的猪口腔黏膜微粒移植于创面,术后3周形成的黏膜上皮较完整,上皮质量较好。2.微粒黏膜的形态及在创面的分布形式对创面愈合有影响,制备的黏膜微粒直径平均约为0.7mm,面积平均约为0.46mm2,单位创面上分布的黏膜微粒数约25个/cm2时,其移植于创面后的愈合速度最快,形成的黏膜上皮质量最好。3.微粒黏膜与微粒皮复合移植可以加速创面的上皮化速度,但移植成活后仍保持其本身的组织特性。第二部分自体口腔黏膜微粒移植再造阴道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自体口腔黏膜微粒移植行阴道再造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并对再造的阴道分别通过形态学、组织学、微环境以及功能学来进行评价,进一步明确该方法的意义。材料与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08年9月,收治11例先天性无阴道及1例阴道再造术后7年继发阴道狭窄患者,年龄19~30岁,平均24.6岁。手术在患者两侧颊部及上下唇内侧黏膜区域点片状切取口腔黏膜,并剪碎成直径约0.7 mm的微粒,将微粒黏膜撒布于明胶海绵条上后移植于直肠与尿道之间的阴道再造腔穴。术后随访时测量再造阴道的深度及宽度,行阴道镜检查和阴道造影;取阴道壁组织行组织学检测;行人工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和PH值检测;对术后6个月以上的已有性生活的患者进行女性性功能的问卷调查并与正常女性性功能进行比较。结果:1.1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约为112min(90~140min),术中出血约80~10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4天(10~19天),再造阴道完全上皮化的时间平均约为14天。所有患者均随访,平均随访时间约14个月(4~26个月)。口腔内供黏膜区域无继发畸形。2.所有患者术后外阴及阴道外口形态自然,会阴区无任何手术痕迹。再造阴道深约8cm,宽能容纳两横指。再造阴道壁的黏膜光滑、湿润,呈粉白色,弹性好,近阴道外口处阴道壁可见皱襞。组织学提示为复层鳞状上皮,未出现角化。阴道内可见浅黄色分泌物,平均PH值约为6.2(5.5~7.0)。3.12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已结婚,7例行女性性功能的问卷调查,对性生活均较满意。再造阴道组的性功能总评分和性高潮评分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性欲、性兴奋、阴道湿润度、性满意度及性舒适度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应用自体口腔黏膜微粒游离移植可行阴道再造,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供区及外阴形态无破坏。2.再造阴道具有足够的深度和宽敞度,阴道壁柔软、润滑、清洁,具有弹性和延展性。3.新阴道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组织学表现与正常阴道组织相似。4.再造阴道功能接近于正常,性生活时不需要使用润滑剂。
马勇光,毕洪森,夏有辰,杨欣,李健宁[7](2008)在《改良阴股沟皮瓣阴道再造术》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提高阴股沟皮瓣再造阴道的成功率、降低血循环障碍的可能性、避免大阴唇和阴道口明显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6月-2004年5月共收治15例患者行阴道再造术。其中男性易性癖2例;女性先天性无阴道13例。年龄23~31岁,平均26.2岁。术前以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及阴道与肛门间水平距中线约3cm处的动脉音,以腹股沟为轴在大阴唇外侧设计大小为12.0cm×5.5cm皮瓣,使动脉穿支位于皮瓣的内下角,皮瓣掀起后在蒂部行部分横断,以利皮瓣移位。造穴后将皮瓣引入形成阴道衬里,蒂部适当修整,对位缝合形成阴道外口。供区直接缝合。结果再造阴道后皮瓣全部成活。14例伤口Ⅰ期愈合;1例男性患者术后阴道后壁近顶部伤口裂开约2cm,对症处理后愈合。供区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再造阴道深度可达10cm左右,宽度能容纳2指。1例女性患者术后20个月发现阴道内毛发较为茂密,未行处理。其余患者阴道内壁光滑完整。2例女性患者自述有性生活,应用润滑剂后比较满意。结论经改良的阴股沟皮瓣血运可靠,用于阴道再造时移位方便,阴道口外形满意。
朱飞,宁金龙,李小静,张林,汪春兰,高学宏,曹东升[8](2006)在《改进的薄型阴股沟皮瓣再造阴道》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改进薄型阴股沟岛状皮瓣转移阴道成形方法及效果。方法:将传统的阴股沟皮瓣改进设计为长蒂薄型阴股沟岛状皮瓣应用于阴道成形。结果:临床应用15例,皮瓣切取最大面积14cm×7cm,13例皮瓣Ⅰ期成活,2例皮瓣尖端部分坏死或表皮糜烂,经换药后痊愈。临床随访6个月~3年,阴道宽松度为2指,深均在10cm以上,无阴道狭窄,皮瓣感觉功能好,外阴形态自然,形成近似正常的阴道外口,已婚者性生活均较满意。结论:改进的长蒂薄型阴股沟岛状皮瓣血运可靠,应用于阴道再造时克服了以往蒂短张力大的不足,移转更方便,避免了阴道成形后皮瓣向外移位的发生,阴道外口形态更满意,保留近似正常的皱襞形态,是阴道再造较理想的方法。
张泽华,郭光金,陈维佩[9](2002)在《阴道再造术式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 阴道是女性性器官的重要构成部分,如果一名女性没有阴道,则其生活质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弥补这类病人的缺憾,近百年来,外科学家们探索出了多种手术方式。早在1817年Dupuytrein就采用单纯的会阴造穴法进行阴道再造,但没有解决造穴腔壁的组织覆盖问题。以后,随着医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皮片移植法、羊膜植入法、肠段移植法、腹膜覆盖法、带蒂皮瓣(如大腿皮瓣、会阴皮瓣、阴唇皮瓣、股薄肌皮瓣、下腹壁
袁志明,李伯达[10](2002)在《阴股沟皮瓣再造阴道3例》文中研究说明
二、阴股沟皮瓣再造阴道1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阴股沟皮瓣再造阴道14例(论文提纲范文)
(1)先天性无阴道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非手术治疗方法 |
2 手术治疗方法 |
2.1 肠道阴道成形术 |
2.1.1 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 |
2.1.2 回肠阴道成形术 |
2.2 腹膜阴道成形术 |
2.3 皮瓣 (片) 阴道成形术 |
2.3.1 皮片移植阴道成形术 |
2.3.2 皮瓣移植阴道成形术 |
2.3.3 Williams手术 |
2.4 羊膜阴道成形术 |
2.5 黏膜人工阴道成形术 |
2.5.1 Vechietti阴道成形术 |
2.5.2 口腔黏膜阴道成形术 |
2.6 组织工程技术用于阴道成形术 |
(2)阴股沟岛状瓣在会阴区修复重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方法 |
2.1 双侧阴股沟皮瓣再造阴道: |
2.2 单侧皮瓣: |
3 结果 |
4 讨论 |
(3)阴道再造术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造穴方法的演变 |
2 腔壁衬里材料进展 |
2.1 肠段再造阴道 |
2.2 皮片游离移植再造阴道 |
2.3 羊膜再造阴道 |
2.4 皮瓣再造阴道 |
2.5 腹膜再造阴道 |
2.6 黏膜再造阴道 |
2.7 组织工程技术再造阴道 |
3 Vechietti阴道成形术进展 |
4 再造阴道支撑模具的进展 |
(4)双侧阴股沟皮瓣转位移植阴道再造14例患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2.1 术前准备 |
1.2.2 皮瓣设计 |
1.2.3 麻醉选择 |
1.2.4 手术步骤 |
2 结果 |
3讨论 |
(6)自体口腔黏膜微粒移植修复创面的实验研究及在阴道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自体口腔黏膜微粒移植修复创面的实验研究 |
1.实验目的 |
2.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3.结果 |
3.1 微粒黏膜的形态学观察 |
3.2 黏膜微粒的几何特性对创面愈合情况影响的大体观察 |
3.3 黏膜微粒的几何特性对创面愈合情况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
3.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
3.5 电镜观察结果 |
3.6 微粒黏膜的细胞活力测定结果 |
3.7 微粒粘膜移植后促进创面上皮化情况的观察 |
4.讨论 |
4.1 微粒黏膜移植于创面的黏膜化进程 |
4.2 黏膜微粒的几何特性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
4.3 微粒黏膜与微粒皮复合移植促进创面上皮化情况研究 |
4.4 本实验的限制和不足 |
5.结论 |
第二部分:自体口腔黏膜微粒移植再造阴道的临床研究 |
1.目的 |
2.材料和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术前检查 |
2.3 材料与设备 |
2.4 手术方法 |
2.5 术后处理 |
2.6 术后随访 |
3.结果 |
3.1 围手术期观察 |
3.2 随访时间 |
3.3 再造阴道的形态学观察 |
3.4 再造阴道的组织学检测结果 |
3.5 再造阴道的微环境检测结果 |
3.6 再造阴道的功能评价 |
4.典型病例 |
5.讨论 |
5.1 口腔黏膜微粒移植的优势 |
5.2 阴道再造系列器械的应用 |
5.3 明胶海绵的作用 |
5.4 带侧孔软弹硅胶模具的应用 |
5.5 再造阴道的腔穴大小观察分析 |
5.6 再造阴道壁的组织学结果分析 |
5.7 再造阴道的微环境评价 |
5.8 再造阴道的功能评价 |
6.结论 |
全文总结 |
综述 先天性阴道缺如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论文附图 |
论文附表 |
缩略词表 |
致谢 |
(7)改良阴股沟皮瓣阴道再造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2.1 皮瓣设计 |
1.2.2 皮瓣切取 |
1.2.3 阴道再造 |
1.3 结果 |
2 典型病例 |
3 讨论 |
(9)阴道再造术式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阴道再造术的适应证 |
二、阴道再造手术步骤 |
三、阴道再造术的新进展 |
四、阴股沟皮瓣再造阴道1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先天性无阴道的治疗[J]. 杨清,王丹丹.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3(10)
- [2]阴股沟岛状瓣在会阴区修复重建中的应用[J]. 司婷婷,王一村,楼晓莉,王滢,朱莹,宋建星. 中国美容医学, 2012(09)
- [3]阴道再造术新进展[J]. 龙丽芸,罗文跃.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2(02)
- [4]双侧阴股沟皮瓣转位移植阴道再造14例患者的临床分析[J]. 刘静,文锡基. 中国医药指南, 2011(07)
- [5]双侧阴股沟皮瓣转位移植阴道再造14例临床分析[A]. 刘静,文锡基. 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 2010
- [6]自体口腔黏膜微粒移植修复创面的实验研究及在阴道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D]. 赵穆欣.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10)
- [7]改良阴股沟皮瓣阴道再造术[J]. 马勇光,毕洪森,夏有辰,杨欣,李健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8(12)
- [8]改进的薄型阴股沟皮瓣再造阴道[J]. 朱飞,宁金龙,李小静,张林,汪春兰,高学宏,曹东升. 中国美容医学, 2006(05)
- [9]阴道再造术式的研究进展[J]. 张泽华,郭光金,陈维佩.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2(04)
- [10]阴股沟皮瓣再造阴道3例[J]. 袁志明,李伯达. 中国美容医学, 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