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拉法特时代结束了吗(论文文献综述)
路浩[1](2020)在《约旦国王侯赛因与巴勒斯坦问题》文中提出巴勒斯坦问题贯穿了约旦国王侯赛因·伊本·塔拉勒(Hussein Ibn Talal)的一生,二者密不可分。侯赛因国王处理巴以冲突温和而务实,一直在巴勒斯坦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管理约旦河西岸35年,是抵抗以色列侵略的中坚力量。侯赛因的外交政策也围绕着巴勒斯坦问题展开,他同时交好阿拉伯世界和西方国家,既保证了约旦的稳定发展,还多次打破和谈僵局,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第一章叙述了侯赛因与巴勒斯坦问题的历史根源,对于侯赛因祖父阿卜杜拉一世兼并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进行了详尽描述,从宗教和地理上说明分析了侯赛因与巴勒斯坦问题的历史渊源。第二章,对于侯赛因在历次中东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论证分析。第三章写明了侯赛因在约旦河西岸问题中的历史地位,对于侯赛因在约旦河西岸问题上的多次尝试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章就侯赛因与巴解组织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也叙述了哈马斯和侯赛因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就侯赛因和英美优势互补,互相利用的依附关系进行了阐述,侯赛因周旋于英美之间,以巴勒斯坦问题为支点,获取英美的关注和支持。由于和英美的特殊关系,侯赛因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是英美的代理人,提高了侯赛因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话语权,提高了约旦在中东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复杂的地缘政治现实迫使侯赛因时时刻刻注意与强国联合,这既保证了约旦的生存,也使巴勒斯坦问题中英美的大国意志得以体现。侯赛因是巴勒斯坦问题绕不过去的一环,侯赛因也是中东和平的必经之路。侯赛因先期和以色列的沟通和合作为阿以和平做出了先期探索。侯赛因国王受其祖父被刺杀的影响,面对巴勒斯坦问题时极其谨慎小心。侯赛因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温和和现实主义态度是符合英美大国利益的,也是最符合现实的。由于侯赛因与阿拉伯世界、英美、以色列都保持友好关系,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游走于大国之间,利用穿梭外交,联合英美对以色列施压,遏制以色列的侵略势头。侯赛因还提出各种和谈方案,与以色列高层秘密对话,为《华盛顿宣言》的签订奠定了基础。纵观约旦国王侯赛因·伊本·塔拉勒一生,他经历了巴勒斯坦问题最风云激荡的半个世纪,深度参与了巴以冲突的所有重大事件。约旦处于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斗争的最前沿,位于阿以冲突的最核心地带,“和以色列拥有最长的边界线,在最敏感的位置。”每一次巴以冲突都会直接关系到约旦国家的安全,因此侯赛因对于巴勒斯坦问题格外敏感。侯赛因执政时期,就其处理巴勒斯坦问题而言,“其作用在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中举足轻重,丝毫不容忽视。”
贾龙阳[2](2019)在《法塔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法塔赫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阿拉伯语的英译转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代表巴勒斯坦利益的政治组织。1956年,法塔赫由亚西尔·阿拉法特为首的巴勒斯坦青年在埃及筹建,1959年正式成立于科威特。成立之初,法塔赫坚持组织独立性,主张武装斗争是实现巴勒斯坦建国的唯一方式。1965年,法塔赫正式开始对以武装斗争,这是阿拉伯国家对以斗争陷入低谷时的应激反应,也是国际社会在巴以问题上有失公允的必然结果。在开展对以武装斗争后,法塔赫组织规模迅速增加,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法塔赫于1967年加入并迅速成为第一大政治派别。1968年,法塔赫在卡拉梅战役中以弱胜强,重创入侵的以色列军队,在提振阿拉伯国家对以斗争低迷士气的同时,自身国际地位与政治影响力也不断提高。1969年,法塔赫赢得巴解组织内部选举,阿拉法特成为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自此,法塔赫的方针政策正式成为巴解组织的信仰纲领和行为准则。卡拉梅战役后法塔赫实力的迅速膨胀,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在法塔赫影响力不断扩展的背后,隐含的是组织内部矛盾的凸显、政治分歧加剧以及盲目自信等危机,而在这些危机掩盖下频繁干预他国主权的越轨行为,使阿拉伯国家与法塔赫的关系渐行渐远,最终引发与约旦的流血冲突,法塔赫因此遭遇重挫。面对内外压力,法塔赫选择借助恐怖主义手段摆脱困境,相继发动或参与多起针对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和西方国家的恐怖袭击。但是,投入与产出成反比的恐怖主义,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法塔赫在借助恐怖主义手段获得一定关注的同时,阿拉伯国家的猜忌、国际社会的谴责以及以色列更为猛烈的报复接踵而至,法塔赫由此失去的不仅是外界的信任和内部的民心,还有巴勒斯坦解放事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正义性,而这也成为日后法塔赫在巴以问题中合法地位和话语权屡遭质疑的重要原因。在践行恐怖主义的同时,法塔赫并没有吸取与约旦反目成仇的经验教训,非但没有找到一条与阿拉伯国家的和谐相处之道,反而变本加厉地忽视和干涉他国内政,参与和激化地区矛盾,最终引发黎巴嫩内战。黎巴嫩内战导致法塔赫生存环境更加恶劣,阿拉伯国家对其猜疑顾忌之心更重,自身国际形象更因此一落千丈。暴力活动的持续威胁,促使以色列在1982年发动旨在消灭黎巴嫩境内巴勒斯坦武装力量的黎巴嫩战争,而这场战争也使法塔赫受到毁灭性打击,组织结构濒于崩溃,对以政策被迫转向缓和。1987年,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爆发反抗以色列暴政的第一次巴勒斯坦人大起义,这场大起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不仅迫使以色列重新正视巴勒斯坦人的权利诉求,还使陷于困境的法塔赫重获新生。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巴勒斯坦于1988年宣布建国。进入1990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这为巴以问题走向政治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契机。法塔赫顺应历史潮流,与以色列签署《奥斯陆协议》,使政治解决巴以问题成为双方乃至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准则,使在中东地区盛行多年的恐怖主义一时成为众矢之的,更为以和平方式解决世界其他地区宗教、领土、民族争端提供了最真实的范例和最良好的佐证,从而掀开了巴以和平进程新的篇章。同时,《奥斯陆协议》也推动了法塔赫主导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建立,巴勒斯坦人在建立实体国家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巴以矛盾根深蒂固,巴勒斯坦内部关于对以政策始终存在分歧。伊斯兰激进组织哈马斯的强势崛起,导致法塔赫的内政外交政策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加之以色列右翼政府的重新上台,进而引发巴以和平进程再度瘫痪。2004年,阿拉法特病故,面对权力真空,法塔赫各派势力迅速展开博弈。这种政治内耗,不仅严重制约了组织本身的发展,还使法塔赫在与哈马斯角逐巴勒斯坦最高权力的议会斗争中频遭失败,巴勒斯坦政治格局也由此受到更多伊斯兰宗教势力的影响。巴勒斯坦的内部分裂,导致法塔赫的国际国内形象严重受损,削弱了法塔赫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国际社会的作用。伴随着外交话语权的丧失,法塔赫在与以色列的外交斗争中更显颓势,加之国际局势的纷繁复杂,法塔赫以及巴勒斯坦的未来更加堪忧。国际社会与法塔赫的历史以及巴以问题的走向息息相关。美国在巴以问题上长期奉行双重标准,巴以问题更是美国在中东地区输出意识形态和美国式价值观的最好媒介,加之国际格局的变迁乃至总统个人好恶,都使美国巴以政策缺乏公平性和稳定性,也严重损害了美国与法塔赫的关系。苏联在法塔赫发展过程中曾扮演同盟者的角色,但苏联对法塔赫的援助往往带有政治附加条件,目的是与美国争夺在中东地区的利益,这种利己主义倾向明显的外交政策成为苏联与法塔赫关系的最大隔阂。中国与法塔赫既有蜜月期,也有冷战期,但总体而言,双方关系整体向前的趋势并未改变,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继续支持法塔赫正义事业的同时,也在巴以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建设性作用。阿拉伯前线国家在历史上曾为巴勒斯坦解放事业做出贡献,但这些国家为自身利益干涉法塔赫和巴以问题的做法,始终是影响双方关系的主要障碍。联合国在巴以问题上曾扮演冲突“制造者”的角色,但随着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联合国开始扮演巴以冲突“调停者”与和谈“促进者”的角色,不断改善同法塔赫的关系,联合国也由此成为当今巴以问题不可或缺的外部推手,也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巴以问题仲裁核心。欧洲国家曾是美国巴以政策的跟随者,但伴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欧盟巴以政策的独立性不断增强,与法塔赫的关系也持续改善,特别是对巴勒斯坦民生问题的关注,为巴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坤明[3](2019)在《卡拉梅战役—巴勒斯坦政治神话与转折》文中研究表明卡拉梅战役是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场冲突,同时也是巴勒斯坦人在1948年以后与以色列人之间第一次正面冲突。对阿以冲突和巴勒斯坦事业产生了复杂的、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卡拉梅战役令“法塔赫”的崛起,阿拉法特成为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言人,开创了巴勒斯坦事业的新局面;它提振了巴勒斯坦人的士气,增强了巴勒斯坦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感;它宣传了巴勒斯坦人的事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改变了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态度,使国际社会重新认识巴勒斯坦问题;卡拉梅战役后“法塔赫”实力迅速增强,在对以色列暴力袭击迅速升级的同时也严重危害了约旦的国家安全和稳定,从而埋下了约巴战争的种子。卡拉梅战役虽然持续的事件并不长,但其带来的巨大政治资源给巴勒斯坦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也成为政治神话研究的经典案例之一。但卡拉梅的政治神话并没有实现巴勒斯坦政治实体愿望,相反其本身的影响力也随着时间推移而衰落。但我们仍要看到卡拉梅战役的巨大遗产,巴勒斯坦人成为巴勒斯坦地区真正的主人。文章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写政治神话的定义,以及为什么卡拉梅战役被称为一场政治神话。卡拉梅战役持续的时间并不长,造成双方的伤亡也远逊色于第三次中东战争,但其对巴勒斯坦地区局势的转变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与卡拉梅战役符合政治神话的特点是分不开的。第二章主要阐述卡拉梅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阿拉伯国家损失惨重,令巴勒斯坦地区出现政治真空。阿拉伯国家为了收回在战争中失去的土地而损害巴勒斯坦人利益的行为,令巴勒斯坦民众意识到依靠阿拉伯国家难以实现民族独立。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再次觉醒。以“法塔赫”为首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开始了一系列的游击队行动,而以西岸为首的传统巴勒斯坦政治精英则希望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家。但这些活动的进展并不顺利,以喀土穆会议和联合国的“242决议”为节点,宣告着巴勒斯坦建国理想的失败。第三章主要叙述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巴勒斯坦地区的局势和卡拉梅战役的进程。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严重打击了阿拉伯国家战争以色列的信心,但以“法塔赫”为首的游击队却利用巴勒斯坦地区难民营不断的对以色列发动袭击,引起大众的注意。以色列为彻底摧毁该力量,在1968年发动了对难民营游击队的清洗计划。但1968年3月21日对卡拉梅营地的清洗却并不顺利,在约旦军队的帮助下,巴勒斯坦游击队虽损失惨重却成功击退以色列,以色列方面的伤亡也超过预估。在媒体的宣传下,该战役迅速传遍整个阿拉伯地区,成为巴勒斯坦人民的骄傲。第四章是卡拉梅战役的影响。卡拉梅战役的影响是全方面的,无论是对于巴勒斯坦地区还是整个中东地区。首先,促成了“法塔赫”的崛起,阿拉法特成为巴勒斯坦地区的代言人,在一定程度上团结了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的抵抗活动。其次,提振了整个巴勒斯坦人的士气,增加了巴勒斯坦人民的认同感,推动了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彻底觉醒和平民化的过程。第三,巴勒斯坦地区重新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巴勒斯坦问题不再仅仅是难民问题。但巴勒斯坦游击队的崛起以及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严重影响约旦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最终演变为约巴战争。第五章是卡拉梅战役的结局。巴勒斯坦游击队的领导人在“黑九月事件”后,也进行了自我批评,认为对形式的错误估计葬送了巴勒斯坦游击队在卡拉梅战役之后创造的良好局面,同时也令整个巴勒斯坦事业陷入低谷。而作为政治神话本身的卡拉梅战役也随着巴勒斯坦游击队实力的衰减其在巴勒斯坦游击队的影响力也逐渐缩小,也逐渐令人遗忘。因此,对卡拉梅战役的研究,能够令我们的更加清晰的认识到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中东局势变化,能够了解巴勒斯坦抵抗力量的真正起源。同时卡拉梅战役作为政治神话也能够加深我们对巴勒斯坦局势了解,它的衰亡恰恰反映了为什么巴勒斯坦问题至今悬而未决。
王楠[4](2017)在《当代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旷日持久的阿以冲突异常引人注目,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亦是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史的重要篇章。本文以民族主义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当代巴勒斯坦历史为立足点,将巴勒斯坦民族主义作为主要考察对象,以1948年、1964年、1987年、2004年为分水岭将其发展轨迹划分为五个阶段,力求勾勒出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兴衰起伏的完整脉络,探寻巴勒斯坦人未能实现民族自决及建国目标的原因所在,为解读现状提供深刻的、历史的视角。第一章探讨了巴勒斯坦人由奥斯曼认同向巴勒斯坦认同的转变及民族利益维护手段的暴力化发展,分析了巴勒斯坦人在1936年起义失败后重新回归暴力及在1948年战争中未能建国的原因。第二章探究了巴勒斯坦难民保留民族身份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努力,论述了本土人士接受阿拉伯国家统治的原因及表现,介绍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随后的社会发展及各类精英团体的政治活动。第三章分析了巴解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其获得内外合法性的过程,探讨了巴解组织领土目标、利益维护手段及战略重心的变化,分析了影响巴解组织同阿拉伯国家关系构建实践的因素。第四章讨论了因提法达发生的背景、特点及影响,分析了政治伊斯兰主义团体兴起的原因、政治主张及其同世俗派别的关系,探讨了巴以和平进程成功启动的原因、特点及效用。第五章分析了阿拉法特时代巴勒斯坦国家构建的主要内容、面临的挑战及成绩与不足,探讨了后阿拉法特时代哈马斯与法塔赫的短暂合作与决裂,评述了加沙事变后法塔赫对西岸的治理及入联的外交博弈。结论部分总结了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六个特征及其消极影响:第一,民族认同多变,这使巴勒斯坦人一度将民族自决事业的领导权让给阿拉伯国家,在1948年战争中只顾举家避难,是造成民族灾难的重要原因。第二,民族利益维护手段的温和化和极端化并存,温和手段无法使对手屈服,极端手段则破坏了他们的国际形象,使之被贴上“恐怖分子”的标签。第三,中央机构权威有限,其后果在于既无法自上而下地贯彻指令,也不能约束反对派的言行。第四,精英团体的分化与分裂并存,几大派别几乎均发生多次分裂与重组,各派别领导层的权威严重不足,宗派主义普遍存在。第五,族群分化明显,巴勒斯坦人在地理上分为流亡者和本土居民,在年龄上分为老一代和青年一代,两种分化皆造成路线之争,加大了内耗。第六,经济民族主义长期缺失,造成政治民族主义异常发达却忽视了民族独立所需的经济基础,形成依赖以色列经济的思维定式,后患无穷。这些特征是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重大缺陷,亦是造成民族独立事业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马晓霖[5](2017)在《掣肘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外部因素》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是联合国第181(Ⅱ)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出台70周年,该决议规定的"以色列国"已成立69年,"阿拉伯国"即后来的巴勒斯坦国却迟迟没有实现独立。导致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目标长期不能达成的内外因素非常多,且复杂。从外部因素看,后殖民时代巴勒斯坦独立建国政治认同的缺失、阿拉伯民族主义力量的内部竞争与钳制、大国的介入与干预、政治伊斯兰因素的影响、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冲击以及宗派与地缘政治的分野,构成巴勒斯坦人始终难以自决政治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障碍。从历史经验看,实现建立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目标,与其说依赖外部力量的支持,不如说取决于巴勒斯坦内部能否实现团结,独立自主做出历史抉择,并勇敢地争取与以色列实现公正和持久和平。
夏榆[6](2012)在《我的独立消失在雾中》文中研究表明当我还很年轻,比现在年轻得多的时候我从来不需要任何人的任何帮助但是现在我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多的改变我的独立似乎已经消失在雾中我时常感到心中没有把握帮帮我,让我重新站起来请你,请你帮帮我……——约翰·列侬《帮帮我》世界向前行,她在往后退【唐卡在录音机里的声音】我是个倒霉的人。医生在我的子宫里查出不能治愈的病。换句话说,我是中彩了。生活是不可选择的,境遇不可选择,命运不可选择。就像我无法不让我的子宫长一个东西出来,我
郭英东[7](2012)在《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文中研究表明关于中东和平进程的研究是历史上影响最深远、涉及面最广以及矛盾最为尖锐复杂的地区外交课题,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与和解。本文旨在对阿拉法特逝世以后,七年以来(2004年11月——2011年11月)的巴以和谈作一宏观和总体性的考察,考察的方法是宏观和微观、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但侧重于宏观、总体和现实的把握,以期回答两个问题: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进展如何?是那些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巴以和谈的进展?冲突与和平进程首先是其自身因素的结果,其次才是外部因素的产物。阿拉法特逝世以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内部政局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巴内部激进组织哈马斯在2006年1月的巴立法委员会选举中击败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赢得选举胜利,哈马斯一举崛起,随即巴内部两大派别法塔赫与哈马斯陷入内讧,巴内部无法形成一致的对以谈判策略;以色列方面,以色列民意在两场战争(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和2008年以色列发动对加沙的战争)以后日趋右转,右翼势力又重新崛起,对巴谈判立场强硬,不妥协;对巴以和谈影响最大的外部力量美国在这一段时间里对巴以和平进程相对超脱,巴以和平进程在美国小布什政府的中东整体战略中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被置于反对恐怖主义与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这两大范畴之内,未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对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作了概述,重点分析了后阿拉法特时代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内部政局的变化以及有关国际四方(美国、联合国、欧盟、俄罗斯),特别是美国对和谈的影响。全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全面概述了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后面三章分别是从巴、以内部以及外部因素分析了后阿拉法特时代巴以和谈无实质性进展的原因。为了使行文逻辑连贯,第一章中的第一节用了少量的篇幅简述了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并对巴以和谈的症结做了较详细的分析;第二、三章分别是从后阿拉法特时代巴以内部政局的变化,包括巴勒斯坦激进派别哈马斯的崛起,以色列右翼势力的崛起,来分析巴以和谈无实质性进展的原因;第四章分析了外部势力主要是有关国际四方对巴以和谈产生的影响,其中重点分析了美国的因素;结语部分对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作了两点理论探讨并对巴以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了思考。
丁燕[8](2009)在《阳光洒满上学路(连载之三)——内地新疆高中班纪事》文中研究表明第三部:穿越伊犁河谷草原和马,苹果和酒。当我们穿行在果子沟里时,我们是画中的人;当我们注目于赛里木湖时,我们是水里的鱼。伊犁河谷,富饶、温馨、闲适、浪漫,像一个后花园,成为人类最适合居住的地方之一。
张世均[9](2006)在《阿拉法特逝世对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阿拉法特逝世后,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给人们将带来一线新的希望:中东地区和平的力量将会呈现上升势头,巴以和平的进程将会得到恢复和发展。但中东局势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复杂因素和变数,制约着中东地区和平的发展进程。因此,中东地区和平的前景不容乐观。
潘茹红[10](2005)在《站在巴以冲突十字路口的阿拉法特》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中东政坛传奇的“不死鸟”,阿拉法特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本文力图全方位、多视角探讨阿拉法特奋斗的一生,着眼于阿拉法特为实现巴勒斯坦建国所做的一切努力,使人们了解阿拉法特这个人物形象,从中也折射出巴以冲突的演变历程。通过对阿拉法特的评析以及对后阿拉法特时代的一些问题的探究,可以看出未来的巴以局势看似光明,前途仍充满坎坷与变数。
二、阿拉法特时代结束了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拉法特时代结束了吗(论文提纲范文)
(1)约旦国王侯赛因与巴勒斯坦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一)选题依据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论文重点、难点 |
(一)重点 |
(二)难点 |
四、文章创新点 |
第一章 侯赛因家族与巴勒斯坦问题 |
一、侯赛因家族与巴勒斯坦地区 |
(一)侯赛因与哈希姆家族 |
(二)侯赛因与阿卜杜拉一世 |
二、侯赛因与巴勒斯坦地区 |
(一)约旦和巴勒斯坦的地理渊源 |
(二)侯赛因政权与巴勒斯坦身份认同 |
第二章 侯赛因与历次中东战争 |
一、侯赛因与第一、第二次中东战争 |
(一)第一次中东战争与侯赛因的登基 |
(二)第二次中东战争与侯赛因亲美 |
二、侯赛因与第三次中东战争 |
(一)侯赛因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作用 |
(二)第三次中东战争对侯赛因的影响 |
三、侯赛因与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 |
(一)侯赛因与第四次中东战争 |
(二)侯赛因与第五次中东战争 |
第三章 侯赛因与约旦河西岸问题 |
一、侯赛因对于约旦河西岸的管理 |
(一)侯赛因颁布法律管理约旦河西岸 |
(二)侯赛因整治约旦河西岸的政党 |
二、侯赛因对于约旦河西岸的争取 |
(一)联合英美向以色列施压 |
(二)和以色列高层多次谈判 |
三、侯赛因与约旦河西岸的归属 |
(一)与以色列共同经营约旦河西岸 |
(二)“约旦选择”的长期存在 |
(三)侯赛因对约旦河西岸立场的转变 |
第四章 侯赛因与巴勒斯坦人的复杂关系 |
一、侯赛因对巴解组织的支持 |
(一)侯赛因对于巴解组织的军事支援 |
(二)“黑九月”事件与巴解组织 |
(三)支持巴解组织建国 |
二、侯赛因与巴解组织的矛盾 |
(一)侯赛因对于巴解组织的打压 |
(二)侯赛因与巴解组织的各种对抗 |
(三)侯赛因与巴解组织争端的症结 |
三、侯赛因对巴勒斯坦人的贡献 |
(一)侯赛因对巴勒斯坦难民的关切 |
(二)侯赛因与亲约派巴勒斯坦人 |
(三)侯赛因为巴勒斯坦人争取圣城 |
第五章 侯赛因与中东和平进程 |
一、侯赛因与巴勒斯坦问题国际化 |
(一)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国际解决的措施 |
(二)多次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方案 |
二、侯赛因为巴以和平所做的种种努力 |
(一)侯赛因与以色列高层的密切交流 |
(二)侯赛因在巴以问题中的斡旋 |
(三)侯赛因的矛盾性外交政策 |
三、侯赛因与在中东和平进程的桥梁性作用 |
(一)侯赛因在巴勒斯坦问题中的立场 |
(二)英美对侯赛因的支持与拉拢 |
(三)侯赛因受美国支持与以色列谈判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外文文献 |
1.着作 |
2.期刊论文 |
3.学位论文 |
4.国外相关网站 |
二、中文文献 |
1.中文着作 |
2.期刊论文 |
附录 |
1.侯赛因时代约旦与巴勒斯坦问题大事记 |
2.中英文名称对照 |
3.侯赛因家族谱系图 |
在学期间已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致谢 |
(2)法塔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特点创新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特点创新 |
第一章 法塔赫的初创与奠基(1959-1967) |
一、法塔赫的建立 |
(一) 法塔赫建立的历史背景 |
(二) 阿拉法特与法塔赫的建立 |
(三) 法塔赫早期核心成员 |
二、法塔赫的早期思想主张与分歧 |
(一) 法塔赫的早期思想主张 |
(二) 法塔赫早期内部分歧 |
三、阿拉伯政治团体对早期法塔赫的影响 |
(一) 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对早期法塔赫的影响 |
(二)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运动对早期法塔赫的影响 |
四、早期法塔赫与巴解组织关系 |
(一) 巴解组织成立的背景 |
(二) 早期法塔赫与巴解组织的对立与竞争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法塔赫的崛起与巴勒斯坦恐怖主义的泛滥(1967-1973) |
一、法塔赫坚持对以武装斗争 |
(一) 阿拉伯国家对以斗争受挫与法塔赫坚持武装斗争 |
(二) 法塔赫武装斗争面临巴勒斯坦内部竞争 |
二、卡拉梅战役与法塔赫的崛起 |
(一) 法塔赫的武装斗争引发卡拉梅战役 |
(二) 法塔赫的强势崛起与内外危机 |
三、“黑九月”事件与巴勒斯坦恐怖主义的泛滥 |
(一) 约、巴多重矛盾引发“黑九月”事件 |
(二) 法塔赫遭受重创与实践恐怖主义呼声的高涨 |
(三) 法塔赫“黑九月”组织及其恐怖主义实践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法塔赫谋求建国与暴力活动的反复(1973-1993) |
一、法塔赫建国战略的调整与内外分歧 |
(一) 法塔赫“渐进式”建国方案的提出 |
(二) 法塔赫内部及巴解组织的分裂 |
二、黎巴嫩内战与法塔赫艰难处境 |
(一) 法塔赫成为黎巴嫩内战的催化剂 |
(二) 黎巴嫩内战导致法塔赫举步维艰 |
三、黎巴嫩战争与法塔赫的衰落 |
(一) 法塔赫暴力活动诱发黎巴嫩战争 |
(二) 黎巴嫩战争导致法塔赫岌岌可危 |
四、第一次巴勒斯坦人大起义与法塔赫重获新生 |
(一) 法塔赫面临内忧外患 |
(二) 第一次巴勒斯坦人大起义对法塔赫的影响 |
五、法塔赫谋求缓和与巴以和平进程的开启 |
(一) 法塔赫面临内外困境 |
(二) 法塔赫参与巴以和平进程与《奥斯陆协议》的签署 |
(三) 《奥斯陆协议》对法塔赫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法塔赫执政与暴力冲突再度升级(1993-2018) |
一、法塔赫执政与哈马斯的挑战 |
(一) 法塔赫推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建立 |
(二) 法塔赫与哈马斯的矛盾冲突 |
二、法塔赫内外交困与第二次巴勒斯坦人大起义 |
(一) 巴以和平进程搁浅与法塔赫的执政危机 |
(二) 法塔赫寻求出路与第二次巴勒斯坦人大起义的爆发 |
三、阿拉法特逝世与法塔赫的渐趋式微 |
(一) 巴以冲突再度升级与阿拉法特深陷困境 |
(二) 阿拉法特逝世对法塔赫的影响 |
(三)“后阿拉法特时代”法塔赫的内部危机 |
(四) 法塔赫失去执政地位与巴勒斯坦内战 |
(五)“两国方案”的危机与法塔赫处境的艰难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法塔赫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
一、法塔赫与美国的关系 |
(一) 1960 年代法塔赫与美国的关系 |
(二) 1970 年代法塔赫与美国的关系 |
(三) 1980 年代法塔赫与美国的关系 |
(四) 1990 年代法塔赫与美国的关系 |
(五) 21 世纪法塔赫与美国的关系 |
(六) 对法塔赫与美国关系的评价 |
二、法塔赫与苏联(俄罗斯)的关系 |
(一) 1960 年代法塔赫与苏联的关系 |
(二) 1970 年代法塔赫与苏联的关系 |
(三) 1980 年代法塔赫与苏联的关系 |
(四) 法塔赫与俄罗斯的关系 |
(五) 对法塔赫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评析 |
三、法塔赫与中国的关系 |
(一) 中国与早期巴勒斯坦问题 |
(二) 1960 年代法塔赫与中国的关系 |
(三) 1970 年代法塔赫与中国的关系 |
(四) 改革开放后法塔赫与中国的关系 |
(五) 对法塔赫与中国关系的评价 |
四、法塔赫与阿拉伯前线国家的关系 |
(一) 法塔赫与埃及的关系 |
(二) 法塔赫与叙利亚的关系 |
(三) 法塔赫与约旦的关系 |
(四) 法塔赫与黎巴嫩的关系 |
(五) 对法塔赫与阿拉伯前线国家关系的评价 |
五、法塔赫与联合国的关系 |
(一) 1967-1987 年法塔赫与联合国的关系 |
(二) 1987-2000 年法塔赫与联合国的关系 |
(三) 2000 年后法塔赫与联合国的关系 |
(四) 对法塔赫与联合国关系的评价 |
六、法塔赫与欧共体(欧盟)的关系 |
(一) 法塔赫与欧共体的关系 |
(二) 法塔赫与欧盟的关系 |
(三) 对法塔赫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评价 |
第六章 法塔赫组织构成的分类研究 |
一、法塔赫的上层组织结构 |
(一) 法塔赫大会 |
(二) 法塔赫革命委员会 |
(三) 法塔赫中央委员会 |
二、法塔赫的地方组织结构 |
三、法塔赫的成员标准 |
四、法塔赫的武装组织 |
(一)“暴风”突击队 |
(二)“坦齐姆”组织 |
(三) 阿克萨烈士旅 |
(四)“第14部队”(Force 14) |
(五)“第17部队”(Force 17) |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法塔赫发展历程的解析 |
二、法塔赫与国际社会关系评价 |
三、对法塔赫和巴以问题未来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一、英文文献 |
(一) 档案 |
(二) 着作 |
(三) 学位论文 |
(四) 期刊论文 |
(五) 报刊文章 |
(六) 网络文献 |
二、中文文献 |
(一) 着作 |
(二) 期刊论文 |
(三) 报刊文章 |
(四) 网络文献 |
三、网络资源 |
附录一:相关名词中英文对照 |
附录二:法塔赫大事记 |
在学期间已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致谢 |
(3)卡拉梅战役—巴勒斯坦政治神话与转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三、论文重点、难点 |
四、文章创新点 |
第一章 卡拉梅战役的背景 |
一、当代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萌发 |
二、巴勒斯坦抵抗力量的初步形成 |
三、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结局 |
第二章 战后巴勒斯坦地区局势及卡拉梅战役的进程 |
一、战后巴勒斯坦地区各方势力的博弈 |
二、卡拉梅战役的进程 |
第四章 卡拉梅战役的影响 |
一、卡拉梅战役的积极影响 |
二、卡拉梅战役的消极影响 |
第五章 对卡拉梅战役的评价 |
一、卡拉梅战役的分歧 |
二、卡拉梅战役的历史作用 |
三、政治神话与卡拉梅战役的关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主要英文文献 |
二、主要中文文献 |
致谢 |
(4)当代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价值与依据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 |
五、民族主义的学理简析 |
第一章 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现代萌发 |
第一节 两次世界大战间巴勒斯坦人民族认同的变化 |
一、巴勒斯坦人民族认同形成的社会基础 |
二、奥斯曼认同的渐趋衰落 |
三、昙花一现的大叙利亚认同 |
四、巴勒斯坦认同的初步确立 |
第二节 民族利益维护手段的暴力化发展 |
一、巴勒斯坦人维护民族利益的早期斗争 |
二、大规模武装斗争的首次高潮——1936-1939年大起义 |
第三节 失之交臂的巴勒斯坦民族自决与建国 |
一、巴勒斯坦人重返温和路线 |
二、联合国分治决议使巴勒斯坦人走向暴力冲突 |
三、巴勒斯坦土地纷争的暴力解决——巴勒斯坦战争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几近沉寂(1948-1964) |
第一节 巴勒斯坦难民民族身份的保留 |
一、巴勒斯坦难民的艰难处境 |
二、难民保留巴勒斯坦民族身份的努力 |
第二节 阿拉伯国家统治巴勒斯坦的合法化 |
一、外约旦夺得巴勒斯坦人代表权 |
二、一体化进程中西岸社会自治的发展 |
三、埃及管理下加沙地带难民社会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 |
第三节 巴勒斯坦世俗精英政治团体的活动 |
一、“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泛民族主义政治团体的代表 |
二、约旦共产党——唯一的巴勒斯坦民族主义政党 |
第四节 伊斯兰政治团体的兴起 |
一、穆斯林兄弟会在西岸的活动 |
二、解放党的社会活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狂飙突起(1964-1987) |
第一节 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组织化 |
一、巴解组织的组织结构及其特点 |
二、主要政治派别主张简介 |
三、巴解组织获得合法性 |
第二节 官方民族主义的务实变化 |
一、领土目标的变化 |
二、民族利益维护手段的调整 |
三、战略重心向被占领土的转移 |
第三节 构建同阿拉伯国家关系实践中的成败得失 |
一、巴解组织与约旦的聚散离合 |
二、巴解组织与黎巴嫩教派政治的碰撞 |
三、巴解组织同阿拉伯国家的单向关系构建实践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多维发展(1988-2005) |
第一节 被占领土大众民族主义的首次高潮——因提法达 |
一、因提法达爆发的背景考察 |
二、因提法达特点分析 |
三、因提法达影响简析 |
第二节 政治伊斯兰主义对官方民族主义的初步挑战 |
一、政治伊斯兰主义的勃兴 |
二、政治伊斯兰主义团体的政治主张 |
三、政治伊斯兰主义团体的早期活动 |
四、政治伊斯兰主义团体对世俗派别的有限挑战 |
第三节 官方民族主义的和平进程实践 |
一、巴以和平进程成功启动之因 |
二、巴以和平进程的特点 |
三、巴以和平进程的效用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巴勒斯坦国家构建的实践与挑战 |
第一节 阿拉法特时代的国家构建实践 |
一、国家构建实践的基本内容 |
二、民族历史重构与民族历史教育 |
三、对阿拉法特时代巴勒斯坦国家构建的评价 |
第二节 后阿拉法特时代国家构建面临的挑战 |
一、哈马斯与法塔赫的短暂合作 |
二、哈马斯与法塔赫的决裂 |
第三节 加沙事变后法塔赫的国家构建努力 |
一、法塔赫对约旦河西岸的治理 |
二、巴勒斯坦申请联合国成员国身份的博弈 |
本章小结 |
绪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掣肘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外部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后殖民时代巴勒斯坦独立建国政治认同的缺失 |
阿拉伯民族主义力量的内部竞争与钳制 |
大国的介入与干预 |
政治伊斯兰因素的影响 |
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冲击 |
宗派与地缘政治的分野 |
结论与展望:70年独立运动得失及未来出路 |
(一) 多维度认知巴勒斯坦独立建立问题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
(二) 巴勒斯坦独立和建国取得的成绩 |
(三) 巴勒斯坦独立运动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 |
(7)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概述 |
第一节 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 |
一、巴以问题的由来 |
二、马德里和会以来的巴以和谈历程(1991,10——2004,11) |
第二节 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历程(2005—2011) |
一、阿拉法特之死与巴以和谈新机遇 |
二、巴以直接会谈的安纳波利斯会议 |
三、巴以重启会谈的华盛顿会议 |
第三节 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症结 |
一、巴以领土问题 |
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 |
三、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
四、巴勒斯坦难民问题 |
五、巴勒斯坦建国问题 |
第二章 巴以和谈中的巴勒斯坦因素 |
第一节 哈马斯的崛起 |
一、哈马斯的历史溯源 |
二、哈马斯的理念和基本主张 |
三、哈马斯政治诉求的变化与调整 |
四、哈马斯执政对巴以和谈的影响 |
第二节 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关系 |
一、法塔赫与哈马斯关系的演变过程 |
二、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几次和解 |
第三节 制约巴内部和解的因素 |
一、双方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
二、国际力量的干预 |
第三章 巴以和谈中的以色列因素 |
第一节 以色列的安全战略观 |
一、军事优先的安全战略观 |
二、军事优先的安全战略所造成的后果 |
第二节 以色列右翼势力的崛起 |
一、右翼势力对巴以和谈的立场 |
二、右翼势力崛起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
第四章 巴以和谈中的外部因素 |
第一节 美国与巴以和谈 |
一、小布什政府与巴以和谈 |
二、奥巴马政府与巴以和谈 |
第二节 其它有关各方与巴以和谈 |
一、欧盟与巴以和谈 |
二、联合国与巴以和谈 |
三、俄罗斯与巴以和谈 |
结语 |
一、两点理论思考 |
(一) 权力政治与巴以谈判 |
(二) “双层博弈”理论与巴以谈判 |
二、后阿拉法特时代巴以和谈的延续性与变化性 |
三、巴以问题解决途径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阳光洒满上学路(连载之三)——内地新疆高中班纪事(论文提纲范文)
第三部:穿越伊犁河谷 |
第十四章:希望篇 |
兄妹俩留下的《足迹》——舒格拉 |
关键词 |
成长故事 伊犁河畔是我家 |
内高生活 潞园里的《足迹》不一般 |
家长访谈 我用放羊的办法管孩子 |
学生访谈 报告, 我已开始大学新生活 |
学生访谈 嗨, 你好, 我是哈力 |
第十五章:自由篇 |
师生两重奏——阿拉法特 |
关键词 |
内高生活不一样的妈妈, 不一样的儿子 |
家长访谈 他从小就和别人不一样 |
采访亲历 他抱了个大西瓜 |
第十六章:幸福篇 |
隐形的翅膀——巴哈尔古丽 |
关键词 |
成长故事 并不遥远的白房子 |
内高生活 我多想叫一声“爸爸、妈妈” |
采访亲历 白杨城里的感动 |
第十七章:融合篇 |
高考让我飞得更高——胡德江 |
关键词 |
成长故事 好苗子才能长成树 |
内高生活 我是半个北京人 |
学生访谈 我是这样经历高考的 |
采访亲历 拜访北疆新农家 |
第十八章:感恩篇 |
五种语言的生日歌——江娥尔汗 |
关键词 |
成长故事 和病魔斗争的日子 |
内高生活 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
采访亲历 楼房里的哈萨克人家 |
后记 |
我有幸倾听了你的诉说 |
(9)阿拉法特逝世对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阿拉法特逝世后中东和平进程将会得到恢复和发展 |
二、巴勒斯坦新的“权力机构”任重道远 |
第一, 巴勒斯坦“权力四人组”的人格特征。 |
1、温和冷静的阿巴斯: |
2、低调勤奋的法图赫 : |
3、激进神秘的卡杜米 : |
4、随和宽容的库赖 : |
第二, 新领导人在推进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问题上任重道远。 |
三、中东地区的和平前景存在着复杂的变数 |
(10)站在巴以冲突十字路口的阿拉法特(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部分 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 |
第一章 《贝尔福宣言》的发表及影响 |
第二章 20世纪20-30年代的巴勒斯坦人民大起义 |
第三章 1947年的联合国分治决议 |
第二部分 阿拉法特寻求建国的历程 |
第一章 阿拉法特的崛起 |
第一节 法塔赫的建立及其反以斗争 |
第二节 阿拉法特地位的确立及其斗争策略的转变 |
第二章 头顶着国土的阿拉法特 |
第一节 1987年巴勒斯坦人民大起义及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国 |
第二节 开始寻求建立真正的巴勒斯坦国 |
第三章 纵横捭阖的阿拉法特 |
第一节 寻求阿拉伯世界的支持 |
第二节 寻求美国的支持 |
第三节 寻求前苏联及其后继者俄罗斯的支持 |
第四节 寻求欧洲的支持 |
第五节 寻求其他国家和组织的支持 |
第四章 欲罢不能的阿拉法特 |
第一节 巴解组织的内部纷争 |
第二节 与哈马斯的对抗与合作 |
第五章 阿拉法特的坎坷命运 |
第一节 内政方面 |
第二节 外交上的困境 |
第三部分 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局势 |
第一章 阿巴斯的当选 |
第二章 阿巴斯面临的障碍 |
结语:阿拉法特的评价问题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四、阿拉法特时代结束了吗(论文参考文献)
- [1]约旦国王侯赛因与巴勒斯坦问题[D]. 路浩.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2]法塔赫研究[D]. 贾龙阳.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2)
- [3]卡拉梅战役—巴勒斯坦政治神话与转折[D]. 王坤明. 山东师范大学, 2019(10)
- [4]当代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研究[D]. 王楠. 西北大学, 2017(06)
- [5]掣肘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外部因素[J]. 马晓霖. 西亚非洲, 2017(04)
- [6]我的独立消失在雾中[J]. 夏榆. 作家, 2012(17)
- [7]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D]. 郭英东. 华东师范大学, 2012(01)
- [8]阳光洒满上学路(连载之三)——内地新疆高中班纪事[J]. 丁燕. 西部, 2009(12)
- [9]阿拉法特逝世对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影响[J]. 张世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08)
- [10]站在巴以冲突十字路口的阿拉法特[D]. 潘茹红. 福建师范大学, 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