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北电网750千伏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1](2021)在《科学统筹 精准谋划——2020~2021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解析》文中指出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电力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电力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为社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提供坚强电力保障;四季度电力消费实现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消费需求已恢复常态。
杨放南[2](2019)在《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运维检修业务组织结构变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电网公司在2012年对所属省电力公司、地(市)供电公司实施了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在输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专业建立了“大检修”组织结构模式。2012年至今,青海电网向青海南部、西部等偏远落后地区迅速延伸,供电区域日趋扩大,设备规模也不断增大,逐渐暴露出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目前的“大检修”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存在人员超负荷工作、省检修公司和地(市)供电公司之间员工工作负荷失衡、运维检修效率和质量不高、运维检修员工士气低下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开展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输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业务组织结构变革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其次梳理文献,掌握组织变革理论、组织结构及设计理论;在介绍了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概况后,对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目前的“大检修”组织结构及输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业务开展模式进行了介绍,随后运用报告调查法、数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运维检修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组织变革理论对组织结构变革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针对运维检修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运用访谈法及组织结构及设计理论,明确了组织结构变革思路,最终提出了运维检修业务组织结构变革方案、省市检修公司间业务范围和职责变革方案、运维检修业务流程变革方案;论文的最后对本次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并对论文研究成果的后期应用作了展望。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当前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运维检修管理模式与电网发展相适应的水平,分析电网运维检修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运维检修业务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构建与电网实情相适应的运检管理模式,增强对输变电设备状态的可控、能控、在控能力,不断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是适应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供电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
张一龙[3](2018)在《中国特高压(上)——来自山西的追寻与眺望》文中指出你是谁?一块乌黑的煤炭,还是一朵雪白的浪花?一缕金色的阳光,还是一阵浑黄的狂风,抑或一股琥珀般的油液?这些都不重要,你终究是一道激射的电流,仿佛锃亮的钢鞭截断黑暗,从此百川归海,千万里追寻澄澈初心。——题记第一章决战前后持续多日的攻击之后,终于迎来决战时刻。一轮冷月高挂空中,寒风凛冽。附近村庄的百
晁晖[4](2015)在《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能能源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研究和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公认的警戒线,能源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加快推进转变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发展新能源已成为最终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在目前条件下,如何发展我国的新能源,我国发展新能源面临着怎样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应当遵循怎样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与路径,亦即我国应当制定怎样的新能源发展战略,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而又至关紧要的一个突出问题。本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国外发展新能源的有关经验,在深入剖析我国当前能源发展战略和新能源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探讨。全文分为如下八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对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等进行了阐述,指出在中国能源生产和使用逆向分布的不利背景下实施能源优先发展的战略尽管暂时取得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成绩,但大量的能源消耗产生的环境恶化问题导致经济难以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能源安全已经成为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因而研究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第二章阐述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模型。首先,论文在界定新能源发展战略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概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和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包括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理论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包括能源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以及现代管理学中的战略管理理论等,通过这些理论的梳理从而为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其次,论文阐述了新能源发展战略的现代应用模型,提出了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综合模型和技术模型。综合模型一般从宏观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国家的新能源发展政策、社会发展环境、经济运行水平、新能源设备进出口情况、能源需求情况等建立数学模型;技术模型一般从电网实际出发,通过详细了解新能源设备实际物理特性,对新能源设备进行一系列的试验以获得其并网运行特性和控制系统重要参数,并加以仿真建模及比对,形成电网管理部门需要的新能源技术模型。两个模型从宏观层面和技术层面为新能源发展战略的绩效评估与实际操作提供了基本标准与重要参数。第三章对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新能源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中国的新能源战略是中国整个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目前实施的能源发展战略,包括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主要内容与实施过程及其效果。在此基础上,论文对中国新能源的状况展开分析,回顾了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历史,重点分析了中国新能源的现有水平,包括其总体水平及结构状况以及发展的基本态势,指出了中国新能源发展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装备制造业过剩且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大规模新能源电力输送消纳渠道不畅造成的弃风、弃光问题;分布式新能源存在融资和资源不能完全市场化问题等。现状分析是制定和实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第四章为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国际经验借鉴与SWOT分析。首先,论文描述了世界各国在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的一些基本做法、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了他们可资借鉴的经验及教训。其次,论文重点分析了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及面临风险与机遇,认为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前期发展的制度优势、资源地域优势、后发的经济发展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制造业优势、发展中的需求优势;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劣势主要是地域分布不均匀、资源与需求逆分布、电网输送存在瓶颈、体制和管理制约因素、成本高;中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主要是环境压力、产业转移、新技术发展;中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廉价常规能源的价格竞争、新能源财政补贴额度枯竭、制造业来自外部竞争压力、经济发展放缓的经济压力等。这些分析为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第五章探讨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本章和下章所探讨的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是本文重点。本章在阐述选择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目标定位,包括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定位;接着对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进行了顶层设计,进行了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体系建构,包括政策法规体系的构建和技术规范体系的构建;然后重点探讨了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从资源配置、市场开发、政府规章、技术支撑等方面设计了一套彼此相联、互为支撑的“四位一体模式”,即多品种的系统配置模式、多元化的市场开发模式、鼓励性的政府规制模式及智能化的技术支撑模式。第六章探讨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在前章已确定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目标定位及模式选择的基础上,本章分析了探讨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实现路径的必要性,重点探讨了如何实施“四位一体模式”的问题。多品种的系统优化配置首先是社会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是如何打破利益集团小团体约束,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宏观政策调控问题,是如何实现转变发展模式,向制度改革要红利的问题;其次才是各种新能源间优化配置的问题,包括不同区域风电互补、光伏与风电白天和夜晚互补、光热及各种储能方式互补、主动配电网和能源互联网智能互补、不同区域能源煤、油、气、电、热、交通供应和消纳互补问题。多元化的市场开发模式是要求新能源产业链贯穿到社会的所有产业中去,是实现政府宏观调控下的新能源产业链市场化开发的有效路径,中国新能源开发主体应该多元化,在新能源发展的后期国企应逐步减少并退出竞争性行业,应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新能源产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效率,降低我国新能源产业成本,使其具有与常规能源相当或更低的竞争力价格,加速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鼓励性政府规制模式是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初期最为重要的部分,政府应从能源发展战略高度出发制定发展规划、管理规制,引导新能源的有序发展,明确鼓励政策的内容与措施,通过政府宏观调节使新能源在不同发展阶段能够平稳发展,在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同时加强经济管制,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是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基础,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能源互联网是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的实现路径从技术层面上是实现新能源与互联网结合。智能化技术支撑标准体系建设是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促使随机性很强的新能源供需达到协调配合,这是新能源与常规能源不同的更重要的需求。标准体系的建设包括政策法规层面的体系建设和新能源产业链中不同行业的技术性能指标体系的建设。第七章以甘肃酒泉新能源基地为案例分析了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通过介绍甘肃酒泉新能源基地现状与发展战略,阐述了甘肃酒泉新能源基地发展的意义、范围和内容以及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优劣势分析、目标定位、特高压交直流外送战略研究等问题。论文还从酒泉新能源发展市场规制、新能源开发电力消纳和外送经验借鉴、酒泉新能源发展多品种系统配置的最优化措施、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的技术手段与方法、酒泉新能源发展的绩效等方面介绍了酒泉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论文最后对酒泉新能源基地的发展成果进行了评价,对酒泉新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刘金萍[5](2013)在《《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第二期企业债券募集说明书》(第九条—第十三条)项目翻译实习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依据作者在实习翻译公司统一数位翻译(上海)有限公司承接的有关国家电网公司的翻译项目而撰写的项目翻译实习报告。近年来,电网投资规模较大,为拓宽融资渠道,国家电网公司需要对外宣传公司,在外资领域进行招商引资。因此,对国家电网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券募集说明书进行汉英翻译显得尤为重要。这样,通过阅读英文版本的《国家电网公司企业债券募集说明书》,外资企业、银行等外资机构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国家电网公司,进而能够对是否购买国家电网公司企业债券做出正确的决定。作者首先对该实习翻译项目进行了概述,包括项目翻译的职责,翻译项目的背景等。其次对翻译项目的译前准备,和涉及一些翻译难点,翻译策略和技巧的翻译实施过程进行了论述。然后作者阐述了资深译员、客户以及实习译员对该翻译项目及自身的评价。最后作者通过讨论实习期间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对翻译硕士培养的反思作为其实习项目报告的总结。在本报告中的重要部分——翻译实施中,作者首先谈论了其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翻译难点,然后以目的论作为理论基础,讨论其在目的论指导下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技巧。目的论能有效地指导应用翻译,因为目的论是以读者为中心或以目的与文化为导向的。外宣资料翻译作为应用翻译的一种类型,旨在提供与中国有关的一些信息,从译文读者那里得到某种预期回应,所以外宣资料翻译也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的。从这方面来看,目的论能够作为理论基础指导中—英外宣资料翻译。作者希望通过此实习报告,对实习期间的翻译经历进行回顾与总结,以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同时使其他翻译硕士专业的学生认识到翻译实践和实习的重要性。
孙敦虎[6](2013)在《750千伏电网工程项目造价分析与结算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宁夏750千伏电网工程项目骨干网架全面转入双回路环网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大,工期长,涉及面广,结算管控滞后已成为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本文通过收集宁夏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基础数据,从建设管理角度出发,首先依据对比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ABC分析法和关键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法,确定影响工程造价分析的关键因素。其次从影响工程本体和其他费用的量、价、建设条件三个层次解析投资的主要费用,全面展开输变电工程的造价构成、建筑安装工程量、主要设备材料、建设场地及清理费、造价水平变化趋势的造价分析;然后从控制工程造价分析的实际出发,揭示和分析目前电网建设内外约束条件下结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再着手对阶段性结算的管理内涵、管理模式进行阐述,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阶段性结算”管控体系,得出了阶段性结算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精细核对工程量、工程量的回归、新增综合单价测算、变更费用审核、竣工结算复核这五个控制关键点,对变电工程的屋外建筑、主辅建筑、主变电气一次、控制电气二次、其他费用五个结算阶段,输电工程的基础部分、铁塔组立、架线附件工程、其他费用四个结算阶段,结算激励的开工准备、施工阶段、竣工投运三个评价阶段工程的实例进行剖析,为宁夏750千伏电网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分析与全方位结算管理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合理的操作方法,论证了阶段性结算与ERP项目管理的达到无缝衔接的有机结合,提升了物料奖罚机制造价管理效果及工程结算激励约束管理力度,实现了工程项目全口径结算管理的方法,对提升造价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龙智慧[7](2009)在《西北电网:750千伏唱主角》文中提出出天山、抵哈密、望玉门,数条银线将跨越山地、戈壁、大漠和绿洲,紧密连接玛纳斯、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成为新疆电网的送电主通道。9月24日,750千伏凤凰——乌北——吐鲁番——哈密输变电工程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化工工业园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 新疆超高压电?
本报记者 高靖[8](2008)在《750工程:让电力走出大西北》文中研究说明西北电力发展大有可为 翻开历史的画卷,时光回到1976年6月。水利电力部以155号文件通知全国的电力局和设计院,要求在330千伏以上按照500千伏和750千伏两个电压等级,做好各电网采用超高压的规划、科研和勘测设计工作。由此,750千伏首次被摆上了我国电网升级论证的?
徐瑞蓉[9](2008)在《南京供电公司大中型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南京市是江苏省的省会所在地,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京市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发展较快,是全省的电力负荷中心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建成220kV城市核心双环网,有8回220kV线路与周边的镇江、淮安、扬州电网相连,但随着用电需求的不断提高,输送能力的有限和电力供需矛盾仍日益突出,每年用电高峰季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拉电、限电,给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限制。为解决电网输送能力紧张,加快全市电网建设,南京市政府专门下发《关于下达2008年度全市电网建设重点工程目标责任分工的通知》(宁政发[2008]73号)并与相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随着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地区输变电工程投资逐年增加,电网建设任务很重,传统的工程管理方法和经验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大规模、多项目的输变电工程管理。论文从工作实际出发,对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力图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提高管理方法,转换工作理念,促进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论文首先概述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电力项目的行业特点;接着从输变电项目管理组织设计、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三个方面全面剖析了管理现状,分析南京供电公司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提出在项目管理中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使得部门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顺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然后以三汊湾(江北)500千伏(1×750MVA)变电站新建项目为例,提出应用三级进度管理体系进行项目进度管理,将进度目标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商的具体工作中;最后论文结合三汊湾(江北)500千伏(1×750MVA)变电站新建项目的管理实践,针对影响质量的因素,提出重视施工队伍、项目经理的选择,施工机械的管理、施工方案的事先控制、全过程的跟踪管理等完善项目质量控制的措施。
蔡巧玉[10](2008)在《穿越黄沙大漠中的风景线——访750千伏项目交流变电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项目第一完成人刘本粹》文中指出西北电网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我国第一个最高电压等级的输变电工程——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在西北建成,至今已经安全运行近1000天。这是目前国内运行的电压等级最高,也是世界上同类电压等级海拔最高的输变电工程。该工程包括从青海官亭至甘肃兰州东长达140公里的750千伏输电线路和两座750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均为1×1500兆伏安),总投资概算10.9亿元,由国家电网公司出资建设。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始终坚持自主设计、自主创新、自主建设、自主运行的管理原则;该项目的多项科技攻关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工程设备达到了国际一流,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设备制造水平迈上新台阶;工程设计与建设、系统运行与管理等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建设历时近两年,创造了国际同类工程最短记录。该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让中国电网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的建成,对于把中国西北地区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加快西北黄河上游水电和新疆、宁夏、陕北火电打捆外送,推进"西电东送"北通道的建设,带动西北电力和地区经济的大发展,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提到750项目,就不能不提到主持750千伏项目交流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刘本粹。
二、西北电网750千伏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北电网750千伏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论文提纲范文)
(1)科学统筹 精准谋划——2020~2021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2020年全国电力供需情况 |
(一)电力消费需求情况 |
(二)电力生产供应情况 |
(三)全国电力供需情况 |
二、2021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
(一)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6%~7% |
(二)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继续提高 |
(三)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地区电力供应偏紧 |
三、有关建议 |
(一)保障电力供需平衡和安全稳定运行 |
(二)推进能源电力供应结构低碳转型 |
(三)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和政策体系保障电力低碳转型 |
(2)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运维检修业务组织结构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文献综述 |
2.1.1 组织理论的发展 |
2.1.2 组织变革模型 |
2.2 企业组织形态 |
2.2.1 组织结构的类型 |
2.2.2 供电企业组织架构 |
2.3 组织变革理论 |
2.3.1 组织变革的概念 |
2.3.2 组织变革的动因 |
2.4 组织结构及设计 |
2.4.1 工作专门化 |
2.4.2 部门化 |
2.4.3 控制幅度和组织层次 |
2.4.4 命令链与命令统一性 |
2.4.5 集权与分权 |
2.4.6 正规化 |
第三章 青海电力输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业务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
3.1 公司概况 |
3.1.1 地域环境概述 |
3.1.2 输变电设备规模 |
3.2 组织结构现状 |
3.2.1 省公司组织结构 |
3.2.2 省公司运维检修业务组织结构 |
3.2.3 省检修公司运维检修业务组织结构 |
3.2.4 地(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业务组织结构 |
3.3 运维检修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规模扩大导致人均运维量大幅增加 |
3.3.2 省市检修公司之间员工工作负荷失衡 |
3.3.3 运维检修效率和质量不高 |
3.3.4 运维检修员工士气低下 |
3.3.5 专业化管理需求紧迫 |
3.4 运维检修业务组织结构变革必要性 |
3.4.1 外因分析 |
3.4.2 内因分析 |
第四章 青海电力输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业务组织结构变革方案 |
4.1 组织结构变革访谈 |
4.1.1 访谈目的 |
4.1.2 访谈主题 |
4.1.3 访谈结果 |
4.2 运维检修业务组织结构变革思路 |
4.2.1 工作专门化 |
4.2.2 业务部门化 |
4.2.3 减小控制幅度和分权 |
4.2.4 提高正规化 |
4.3 运维检修业务组织结构变革方案 |
4.3.1 省检修公司组织结构变革 |
4.3.2 地(市)供电公司组织结构变革 |
4.4 省市检修公司间业务范围和职责变革方案 |
4.4.1 省检修公司业务范围和职责变革 |
4.4.2 地(市)供电公司业务范围和职责变革 |
4.4.3 省市检修公司间业务范围和职责界面划分 |
4.5 运维检修业务流程变革方案 |
4.5.1 关键流程 |
4.5.2 流程分析 |
4.5.3 流程变革方案 |
第五章 青海电力输变电设备运维检修组织结构变革保障措施 |
5.1 存在的风险 |
5.2 保障措施 |
第六章 结论 |
6.1 本文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输变电设备运检专业人员工作状态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二章 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模型 |
第一节 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念 |
一、新能源的内涵与特征 |
二、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 |
三、新能源发展战略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
第二节 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基础理论 |
一、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 |
二、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 |
第三节 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应用模型 |
一、新能源发展战略的综合模型 |
二、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技术模型 |
三、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改进模型 |
四、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评估模型 |
第三章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新能源发展现状 |
第一节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
一、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 |
二、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提出 |
三、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
四、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及效果 |
第二节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 |
一、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历程 |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总体水平 |
三、中国新能源发展的结构状况 |
四、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基本态势 |
五、中国新能源发展中的政策法规 |
六、中国新能源发展中新能源电厂经济技术分析 |
第四章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与SWOT分析 |
第一节 新能源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
一、欧洲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及其经验借鉴 |
二、南、北美洲新能源发展战略及其经验借鉴 |
三、亚洲新能源发展战略及其经验借鉴 |
四、澳洲和非洲以及其他地区新能源发展战略及其经验借鉴 |
第二节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SWOT分析 |
一、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优势 |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劣势 |
三、中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机会 |
四、中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威胁 |
五、中国新能源发展的SWOT综合分析 |
第五章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 |
第一节 选择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
一、选择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
二、选择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
第二节 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目标定位 |
一、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国内目标 |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国际目标 |
第三节 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体系构建 |
一、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构建 |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技术规范体系构建 |
第四节 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 |
一、多品种的系统配置模式 |
二、多元化的市场开发模式 |
三、鼓励性的政府规制模式 |
四、智能化的技术支撑模式 |
第六章 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 |
第一节 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实现路径的提出背景 |
一、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实现路径提出的必要性 |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实现路径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二节 中国新能源多品种系统配置的实现路径 |
一、中国新能源多品种系统配置实现路径选择的理由 |
二、新能源多品种系统配置的途径、措施与办法 |
三、新能源多品种系统配置路径的最优化评价标准 |
四、新能源多品种系统配置实现路径的最优化绩效考核 |
第三节 中国新能源多元化市场开发的实现路径 |
一、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市场化开发路径 |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路径中前期的主体 |
三、中国新能源发展中的多元化主体 |
四、政府政策支持与多元化主体开发积极性的关系 |
五、中国新能源发展路径中需要的市场规制 |
第四节 中国新能源鼓励性政府规制的实现路径 |
一、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政府鼓励政策意义 |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政府鼓励政策特征 |
三、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政府鼓励政策法规的完善 |
四、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政府鼓励政策法规的创新 |
五、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政府鼓励政策法规的实施 |
第五节 中国新能源智能化技术支撑的实现路径 |
一、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的内涵特征 |
二、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的标准体系建设 |
三、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的政策支持 |
四、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的企业因素 |
五、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的技术进步因素 |
六、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
第七章 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实施的案例分析—以甘肃酒泉新能源基地为例 |
第一节 酒泉新能源基地现状 |
一、甘肃能源发展现状 |
二、酒泉新能源基地发展现状 |
三、酒泉新能源基地在全国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
第二节 酒泉新能源基地的SWOT分析和开发战略选择 |
一、酒泉新能源基地发展的SWOT分析 |
二、酒泉新能源基地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 |
第三节 酒泉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 |
一、酒泉新能源发展多品种系统配置的最优化措施 |
二、酒泉新能源发展多元化的市场开发模式选择 |
三、酒泉新能源发展鼓励性政府规制的执行及智能化的技术支撑 |
四、新能源开发电力消纳和外送经验借鉴 |
五、特高压交、直流外送战略分析 |
六、酒泉新能源发展的绩效 |
第四节 酒泉新能源发展成果和建议 |
一、酒泉新能源发展成果评价 |
二、酒泉新能源发展的相关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5)《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第二期企业债券募集说明书》(第九条—第十三条)项目翻译实习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Overview of the Internship Project |
1.1 Responsibilities of Project Translators |
1.2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nship Translation Company |
1.2.2 Project Name and Number |
1.2.3 Details of the Project |
1.2.4 Target Group |
1.2.5 Requirements of the Client |
1.3 Main Contents of the Internship Report Chapter 2 Preparations before the Translation |
2.1 Analysis of the Project Translator's Needs for Translation Task |
2.2 Translation Plans |
2.2.1 Schedule Development |
2.2.2 Materials Collection |
2.3 Related Resources and Tools |
2.3.1 Establishment and Usage of Termbase |
2.3.2 Usage of Auxiliary Tools Chapter 3 Process of the Translation |
3.1 Speed Control |
3.2 Quality Control |
3.3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Occurr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
3.3.1 Translation of Titles of National Polic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
3.3.2 Translation of Professional Phrases Related to Bonds, Power Grid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
3.3.3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
3.3.4 Translation of Long Chinese Sentences of "Bamboo" Structure |
3.4 Translation Strategies Dealing with C-E Publicity Material Translation with the Guidance of Skopostheorie |
3.4.1 Theoretical Basis—Skopostheorie |
3.4.2 The Strategy Dealing with Linguistic Difficulties: Domestication |
3.4.2.1 Diction |
3.4.2.2 Conversion |
3.4.2.3 Omission |
3.4.2.4 Division |
3.4.3 The Strategy Dealing with Culture-Loaded Words: Foreignization |
3.4.3.1 Literal Translation |
3.4.3.2 Amplification |
3.5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Chapter 4 Translation Assessment |
4.1 The Senior Translator's Revision and Evaluation |
4.2 Feedback and Evaluation from the Client |
4.3 Self-Evaluation Chapter 5 Conclusion as an Intern Proj ect Translator |
5.1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Project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
5.1.1 Temporary Additional Translation Task |
5.1.2 Minor Errors Occurred in SDL Trados |
5.2 Unsettled Problems and Relevant Reflection |
5.2.1 Unsettled Problems |
5.2.2 Reflections on China's MTI Training |
5.3 Society Calling for High-Leveled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Talents |
5.3.1 Demand and Recruitment Intentions of Translation Companies |
5.3.2 Suggestions for Future MTI Students Notes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Appendix Ⅱ Target Text Appendix Ⅲ Tables and Figures Appendix Ⅳ Internship Agreement and Certificate Acknowledgements 详细摘要 |
(6)750千伏电网工程项目造价分析与结算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第2章 电网工程造价分析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对比分析法 |
2.2 敏感性分析法 |
2.3 ABC分析法 |
2.4 关键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750千伏电网工程造价分析 |
3.1 750千伏变电工程造价分析 |
3.1.1 750千伏变电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
3.1.2 750千伏变电工程建筑工程量分析 |
3.1.3 750千伏变电工程主要设备价格分析 |
3.1.4 750千伏变电工程造价水平变化趋势 |
3.2 750千伏线路工程造价分析 |
3.2.1 750千伏线路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
3.2.2 750千伏线路工程基础工程量分析 |
3.2.3 750千伏线路工程主要材料量价分析 |
3.2.4 750千伏线路工程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分析 |
3.2.5 750千伏线路工程造价水平变化趋势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750千伏电网工程结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企业外部宏观条件存在的问题 |
4.1.1 电网规划方面问题 |
4.1.2 工程投资控制问题 |
4.1.3 征地补偿方面问题 |
4.2 企业内部因素条件存在的问题 |
4.2.1 工程设计深度问题 |
4.2.2 工程监理力度问题 |
4.2.3 建设施工方面问题 |
4.2.4 工程结算弊端问题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750千伏电网工程结算管理的研究 |
5.1 750千伏输变电工程“阶段性结算”模式研究 |
5.1.1 “阶段性结算”管理内涵 |
5.1.2 “阶段性结算”管理模式 |
5.1.3 “阶段性结算”管控体系 |
5.2 750千伏输变电“阶段性结算”控制关键点研究 |
5.2.1 精确核对工程量 |
5.2.2 工程量回归 |
5.2.3 新增综合单价测算 |
5.2.4 设计变更相关费用审核 |
5.2.5 竣工结算复核 |
5.3 750千伏输变电工程“阶段性结算”实例分析 |
5.3.1 750千伏变电工程五个结算阶段 |
5.3.2 750千伏线路工程四个结算阶段 |
5.3.3 750千伏工程三个结算激励评价阶段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结论 |
6.2 论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南京供电公司大中型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2 项目管理概述和输变电项目特点 |
2.1 项目管理概述 |
2.1.1 项目管理概念及特点 |
2.1.2 项目管理方法演变 |
2.1.3 项目管理及业主项目管理内容 |
2.2 输变电工程项目功能和建设特点 |
3 南京供电公司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
3.1 南京供电公司简介 |
3.2 南京供电公司输变电工程管理模式及问题分析 |
4 南京供电公司输变电项目管理组织设计 |
4.1 现代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原则和选择依据 |
4.2 南京供电公司输变电项目组织结构 |
5 南京供电公司输变电项目进度管理 |
5.1 项目进度计划系统 |
5.1.1 项目前期计划 |
5.1.2 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项目建设一级网络进度计划) |
5.1.3 项目年度计划 |
5.2 输变电项目各阶段进度控制内容和措施 |
5.2.1 各阶段进度控制任务 |
5.2.2 项目进度控制措施 |
5.3 施工阶段的三级进度管理体系 |
5.3.1 建立三级进度管理体系 |
5.3.2 三级进度计划管理体系的贯彻途径 |
5.3.3 电力行业特点对进度的影响及对策 |
6 南京供电公司输变电项目质量管理 |
6.1 输变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
6.2 质量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措施 |
6.3 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
6.4 项目竣工验收程序控制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西北电网750千伏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论文参考文献)
- [1]科学统筹 精准谋划——2020~2021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解析[J].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电业, 2021(02)
- [2]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运维检修业务组织结构变革研究[D]. 杨放南. 兰州大学, 2019(08)
- [3]中国特高压(上)——来自山西的追寻与眺望[J]. 张一龙. 黄河, 2018(01)
- [4]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 晁晖. 武汉大学, 2015(07)
- [5]《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第二期企业债券募集说明书》(第九条—第十三条)项目翻译实习报告[D]. 刘金萍. 中南大学, 2013(03)
- [6]750千伏电网工程项目造价分析与结算管理研究[D]. 孙敦虎.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7]西北电网:750千伏唱主角[N]. 龙智慧. 中国能源报, 2009
- [8]750工程:让电力走出大西北[N]. 本报记者 高靖. 国家电网报, 2008
- [9]南京供电公司大中型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 徐瑞蓉.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3)
- [10]穿越黄沙大漠中的风景线——访750千伏项目交流变电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项目第一完成人刘本粹[J]. 蔡巧玉. 中国科技奖励, 2008(06)
标签: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论文; 新能源技术论文; 新能源产业论文; 变革管理论文; 组织结构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