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与民营企业文化重塑

民营企业家与民营企业文化重塑

一、民营企业家与民营企业文化重塑(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香,李忠鹏[1](2021)在《亲清政商关系引领下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参与行为研究——基于纳什均衡思维框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亲清政商关系下推动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参与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运用纳什均衡经典模型分析"民营企业家—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四者之间的博弈,为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的基础是中央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任与政治引导,关键是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精神、专业水平与服务质量,重点是加强民营企业家与地方领导干部的互动。应当通过创新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机制和加强企业家参与法治保障,提升企业家的政治信任;重塑地方政府的公共精神,大力提升党和政府涉企治理能力和服务效能;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着力提升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的素养和能力,通过高效灵活的组织化方式积极参政议政。

侯恩宾[2](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历史演进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推进,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人士已逐渐成为中国新的社会阶层。中国共产党如何正确引领民营经济人士,使其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始终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重点聚焦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演进历程,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导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提供切实的经验与建议。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开展整体性研究。首先,阐释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概念、渊源与功能。其次,系统论述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的三个阶段:初步探索、日益完善、纵深发展。再次,明确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演进态势、历史经验。最后,指出了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需要优化加强的四个方面。本文主要阐述内容如下:第一,界定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内涵,并探讨其功能。依据政策界定的四重维度,即政策对象、政策制定主体、政策目标、政策领域,本文认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是党和国家制定的,以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目标,围绕着民营经济发展与民营经济人士成长,通过运用特定的方法,稳定民营经济人士信心,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环境,团结民营经济人士的一系列方法与法规的总和。本文将方针政策主要内容界定为政治认识和政治引导两类。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具有政治引导、政治吸纳、政党调适三种功能。政治引导以实现“两个健康”为中心,关注民营经济人士的政治价值观、企业经营观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政治吸纳既是党开展统战工作,落实统战方针政策的重要形式,又承担着扩大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参与渠道,巩固党的领导的重要功能。政党调适是政党主动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面对着新生的社会阶层,党及时制定统战方针政策,开展统战工作,积极吸纳民营经济人士,进行组织建设调整以及阶层关系调适,促使党在时代发展变化中永葆先进性。第二,系统论述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演进历程,将其概括为三个阶段:初步探索、日益完善以及纵向深化。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统战方针政策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制定了“八字方针”,明确了工商联管理和引导民营经济的新使命。党的十四大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日益完善。民营经济人士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两个健康”“两个毫不动摇”等政治引导方针政策相继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深化了民营经济统战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都是自己人”的论断,深化了对“两个健康”的认识,提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等。第三,总结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的总体态势以及七条经验。在政策价值理念上,方针政策的服务倾向明显;在政策对象地位的变化上,民营经济人士地位越来越高;在政策落实效果上,治理效能越发突出。从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历史演进可以得出,我国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七条重要经验:使命型政党特质是方针政策制定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方针政策制定的国情依据;社会舆论是方针政策发展的助推器;国际环境是方针政策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关注民营经济人士的利益是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人士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方针政策协同推进。第四,进一步提出民营经济统战方针政策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优化和加强:从时代发展进程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着交接班的现实需要。“民二代”交接班面临着三重考验。党和国家要强化对企业交接班的重视程度;根据“民二代”自身特点进行政治引导,注重政治引导的方式与内容;助推“民二代”企业管理能力成长,建立导师制度,有效提升“民二代”自身的企业管理能力;关注“民二代”的政治成长,积极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组织。从统战方针政策落实的重要机制来看,政治安排政策需要进一步优化。严格民营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标准;政治安排要凸显企业的差异性;发挥民营经济人士民主监督作用。从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视角出发,统战部门需要结合当下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形势,积极制定相应的政治引导方针政策。重视互联网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弘扬企业家精神;保障互联网企业从业者的劳动权益;强化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功能。从统战方针政策落实的组织依托来看,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聚焦小微企业党组织设置问题;全面认识党组织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根据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科学发挥民营经济党组织联系性、协调性、示范性作用;提升民营企业党组织活力。

王汇宇[3](2021)在《基于浙江省民营企业家感知的营商环境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活力和韧性所在,是当前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主力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不证自明,“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作为公共治理结果的呈现,营商环境是一种兼具物质形态和制度形态的特殊公共产品,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抓手。“政府服务好不好,人民群众说了算”,营商环境建设水平的优劣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民营企业家对营商环境满意度的高低。然而,满意度是一个复杂构念,既有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显示,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素较为繁杂,且公共服务客观绩效与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仍是学界的争论点,营商环境客观绩效与民营企业家营商环境满意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亦无定论。此外,学界及实务届关于营商环境的研究集中在辨析概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优化路径等方面,关于营商环境满意度的研究则更少,仅有少数文献提及应将营商环境满意度纳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对营商环境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的系统性检视。因此,本研究立足可视范围内的理论借鉴与经验事实,从描述及解释两个路径,探讨基于浙江省民营企业家感知的营商环境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本研究聚焦“营商环境满意度是什么?”、“影响营商环境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满意度的?”等三个研究问题,以“文献述评—模型构建—实证分析—路径思考”为研究主线。论证过程分为两部分:扎根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首先,借助扎根理论法的思想和技术,对理论文献与经验线索进行系统编码,探析“营商环境满意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析取可能影响营商环境满意度的因素,并建构理论模型;其次,通过实证分析对理论模型与所提假设予以检验;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及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实际,提出提升浙江省民营企业家营商环境满意度的路径思考。研究表明:(1)营商环境满意度即民营企业家对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及法治环境的实际感知与其期望相比较之下心理状态的客观度量。(2)影响营商环境满意度的因素包括感知营商环境规范质量、感知营商环境功能质量、感知营商环境价值以及地方政府公信力。具体而言,感知营商环境规范质量包含专业性、公平性、透明性、公益性等4个维度;感知营商环境功能质量包含有形性、可靠性、及时性、便利性、技术性等5个维度;感知营商环境价值包含给定质量评价价格、给定价格评价质量等2个维度;地方政府公信力包含依法行政、民主化程度、行政人员形象、政府诚信等5个维度。(3)感知营商环境规范质量、感知营商环境功能质量是影响营商环境满意度的重要前置变量,均对营商环境满意度存在显着正向影响;感知营商环境价值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感知营商环境规范质量/感知营商环境功能质量→感知营商环境价值→营商环境满意度”路径中,感知营商环境价值所占中介效应量均接近40%;地方政府公信力发挥显着的调节作用,在“感知营商环境规范质量/感知营商环境功能质量/感知营商环境价值→营商环境满意度”影响路径中,地方政府公信力均发挥显着的“倒U型”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研究发现,论文可能在以下方面做出贡献:(1)沿用行为公共管理学视角,对营商环境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等心理体验作了微观刻画,填补既有研究的学术空白,亦加强公共管理学与心理学学科对话。(2)检验了经典顾客满意度模型部分框架在营商环境领域的适用性,重申并验证了感知价值在营商环境满意度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探讨地方政府公信力在公众满意度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3)基于扎根理论法及相关理论要旨,并参考SERVQUAL及SERVPERF评价模型,创新性地构建了感知营商环境质量的内涵维度。(4)遵循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范式,对既有关于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有益补充,并有效保证了研究结论的内部效度及外部效度。

徐菲[4](2021)在《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现象分析:动力、类型与功能 ——基于政治吸纳的分析视角》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民营企业家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声望的日渐提升,民营企业家群体开始尝试探索更多政治参与的途径。如何将民营企业家团结引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势必成为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基础并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政治吸纳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引导民营企业家的一个重要方式,而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政治安排方式——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政治吸纳形式。然而学界对于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是如何进行的并未给出明晰的答复。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推动着民营企业家前往政府挂职?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有哪些类型?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具有什么功能?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的动力主要有三个维度:社会背景维度、吸纳主体维度、吸纳对象维度。首先,社会背景维度。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的分化使得以民营企业家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兴起,通过对民营企业家进行政治安排将民营企业家纳入到政治体系内部成为团结稳定民营企业家群体的一个重要方式。其次,吸纳主体维度。中国共产党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以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提升执政党绩效合法性的目标,同时为了增强民营企业家的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通过选派民营企业家前往政府挂职的方式,从而更有效地汲取和利用企业家的各种经济与社会资源。最后,吸纳对象维度。民营企业家前往政府挂职,既有期望提升企业经济实力与提高企业社会声望的因素存在,也有承担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贡献的因素存在。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的类型按照在挂职过程中决策介入程度的高低以及产生的政治效益或经济效益可划分为四种:经济推动型挂职、专业辅助型挂职、“接班”锻炼型挂职以及企业助力型挂职。这四种挂职类型又分别对应四个典型案例,其中经济推动型挂职对应安徽省S市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案例,经济推动型挂职过程中民营企业家决策介入程度高且倾向于产生经济效益;专业辅助型挂职对应广东省H市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案例,专业辅助型挂职过程中民营企业家决策介入程度高且倾向于产生政治效益;“接班”锻炼型挂职对应山东省Q市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案例,“接班”锻炼型挂职过程中民营企业家决策介入程度低且倾向于产生政治效益;企业助力型挂职对应浙江省S市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案例,企业助力型挂职过程中民营企业家决策介入程度低且倾向于产生经济效益。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能基本上涵盖目前民营企业家挂职的类型。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强化政治吸纳主体的合法性基础,增强政治吸纳主体的政治调控能力以及提升政治吸纳对象的积极性。首先,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通过增强中国共产党的绩效合法性及意识形态合法性实现了强化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基础的功能。其次,中国共产党通过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的政治吸纳方式构建起了党与民营企业家的组织内部联系,同时降低了党的执政风险,从而有助于增强党的政治调控能力。最后,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通过满足民营企业家个人需求及培养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实现提升政治吸纳对象即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的功能。基于文献分析法、访谈法、以及案例研究法,可以在政治吸纳的视角下厘清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的具体逻辑,丰富政治吸纳的理论意义,同时也为地方政府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提供了全新思路,为民营企业家群体掌握政府挂职的政策动态提供了政策咨询。

杨庆虹[5](2020)在《新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力量,市场活动的主体,也是经济发展中最宝贵的财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党和国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本逻辑也有了更加深刻清晰的认识,不断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成果,民营经济现已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而民营企业家作为资本所有者、资源组织者、生产领导者、创新推动者、财富创造者和责任担当者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我国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特殊作用,聚焦企业家精神也体现出更加重要的时代意义。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不断从战略高度强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习总书记曾经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2017年9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是我国首个专门明确企业家精神和价值的中央文件,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党已经掌握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规律,对民营企业家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的贡献作用也有了更高的期许。而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无疑是回应企业家关切、引导企业家预期、增强企业家信心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之举,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从而推动创新创业、实现市场各要素资源高效率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既是法律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本文主要侧重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在总结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究其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相关的理论依据。同时梳理了各项法律以及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能够体现保障民营企业家权益的有关条文规定,并对相关法律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评述。在现实中,由于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公共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保护民营企业家权益的各项法律和政策尚未得到充分落实。市场准入门槛高、企业融资困难、行政干预过多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民营企业家的安全感与获得感,导致其普遍缺乏创新动力,不敢扩大生产规模、不敢公开财富甚至将大量资产转移至国外,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可见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亟须建立起一套旨在优化民营企业家生存发展环境、减少民营企业家群体的精神压力和顾虑、提升企业家投资热情与信心、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完整、稳定和长期有效的权益保障机制。在分析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机制的整体作用途径和内在机理后,本文分别从加强法治环境建设、政策环境建设、市场环境建设、社会环境建设以及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自身改进层面提出机制建设的总体设计思路和具体政策建议,相信这对于增强民营企业家对未来稳定的预期、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与促进社会繁荣都将有重要意义。

彭巨水[6](2019)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合所有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所有制问题是一切反对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的基本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所有制问题在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一切社会形态演进、更替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从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来看,所有制的演化不仅是多元的,而且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随着现实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所有制改革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并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方位,所有制改革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总结我国所有制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基于新时代的战略方位和时代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我国所有制改革提出新部署、做出新动员,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时代命题,从“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的高度强调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从现实来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采取了较为有力的举措,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中还存在“混合就是私有化”“混合就是新的公私合营”等理论争议、“混合是否要国有股‘一股独大’”“混合到底是‘谁混谁’”等实际操作难题,影响了这项改革的深入推进。因此,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深入辨析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全面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所有制变革的历史脉络,从中找出我国混合所有制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逻辑主线,进而通过回溯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实践,以此为基础,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前提下,从宏观、微观层面探讨如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合所有制改革,并提出总体性思考和针对性举措,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理论、实践、对策三个方面深入研究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合所有制问题。首先,从一般理论层面入手,对建国以来混合所有制方面的研究文献作了综述,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发现,要探讨混合所有制理论必须从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和西方产权理论入手。基于这一思路,讨论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并将其与西方产权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异同,希望能够对混合所有制理论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接着,从实践层面出发,讨论了建国以来所有制理论发展和实践情况,总结了我国所有制理论演进规律和改革实践的经验教训,从理论和实践上得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就是混合所有制,这是一种经济发展规律,也是一种生产力发展趋势。由此,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混合所有制理论及混合所有制在我国实践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再次,从对策层面入手,坚持问题导向,总结和探讨了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坚持原则、构造环境、改革重点,然后从宏观层面转入微观层面,具体深入分析了国有企业、农村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应采取的对策和选择的路径。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研究讨论的逻辑性方面具有一定新意,从整体上阐释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史轨迹、演化趋势和内在规律,对从建国初期开始,一直到党的十九大,把“前三十年”与“后四十年”在所有制变革方面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全面总结;二是研究分析的结构性方面具有一定新意,在阐释混合所有制发展的具体领域中,构建了一个涵盖“国有企业、农村集体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分析视阈,在差异化问题导向下分析了不同所有制经济在混合所有制发展中所需的条件保障和应坚持的科学路径;三是研究结论的实践性方面具有一定新意,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搞混合所有制就是搞全盘私有化”和“搞混合所有制就是搞新的公私合营”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得出了混合所有制只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经济发展的目的的结论,以此为前提,从不同层面讨论了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对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公有制与非公所有制的混合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重大课题。本文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为指导,学习和借鉴西方产权理论的有益观点,结合我国国情和特殊发展阶段,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探索一种新的混合所有制发展路径,才能积极拓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坚持理论自信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要深刻认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局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复杂性,既要发挥国有企业、农村集体经济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动性、引领性,也要发挥民营经济倒逼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性、参与性;既要注重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预期,也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共识。

宋若冰[7](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家价值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1)民营企业家的科学价值观,可以有效促进民营企业经济发展,从精神上推动企业家发现机会、创造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家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道德相对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冲击,其价值观陷入迷茫和困惑,甚至缺失。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需要我们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家价值观的总体情况,梳理培育民营企业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与建议。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法、模型分析法等,通过对价值、价值观、企业家价值观、价值观管理相关理论进行系统阐释,分析政策调整与民营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系统总结民营企业家成长与价值观演变的波澜历程,借助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数据、科学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家价值观的整体状况,提出了培育民营企业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建议。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阐释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民营企业家价值观管理理论进行了分析,厘清了企业家、价值、价值观、个人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等核心概念;阐释了企业家价值观的内涵、作用,认为企业家价值观是企业家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努力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带有本企业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行为方式的体现,企业家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庞大体系的核心内容、表现形态和存在方式;从其基本内容来说,企业家价值观主要包括劳动观、利益观、市场观、文化观;企业家价值观的作用包括导向和激励作用、指导与约束作用、塑造作用;企业家价值观管理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企业家精神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第三部分是对民营企业家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了政策调整与民营经济发展,总结了民营企业作为经济精英的分化性特点及概况,梳理了制度变迁与民营企业家成长及价值观变化。第四部分对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家价值观状况的整体把握。通过分析认为,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家价值观整体积极进取,呈现从精神主义转向物质主义,具有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等特征。第五部分是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企业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层级结构展现培育企业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从政府层面、文化层面、企业家层面对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进行论述。民营企业家价值观研究涉及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需要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文中的解释模型建构与路径探究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邵园莺[8](2019)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政企“亲清”关系研究 ——以J市H小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学术界对特色小镇的研究都基于各自的研究偏好,主要从产业经济、城镇化建设、公共治理等视角展开,鲜少有文献从政企关系展开研究。在加快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亲清”关系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建构政企“亲清”关系促进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呢?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亲清”关系又该如何构建?政企“亲清”关系研究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及后续发展有何意义?论文试图对上述问题展开探讨。论文试以服务型政府理论为基础,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政企“亲清”关系并梳理其要素构成。本文认为,政企“亲清”关系意旨地方政府与民营企业基于公共性的目标价值导向,以法律为界限,在政治、市场和社会场域开展服务、监督、协作等内容所形成的互动型、功能型、对等性伙伴关系。为验证政企“亲清”关系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契合性,论文选取省级特色小镇年度考评为优的J市H小镇作为个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构建“亲清”关系与小镇治理相契合。从成效上看,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政企关系中政府的角色经历了从培育过程的“扶持者”到成长阶段“引导者”的角色转变,企业主体正在由“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证明了在特色小镇发展“亲清”关系的可能性。从局限上看,“亲清”关系构建存在亲而弱度、亲而弱序、清而弱效、清而弱束等问题,受到政府内生因素、公共需求和建构的互动机制等多方面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构建了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政企“亲清”关系模式框架及政企“亲清”关系二维象限图,进一步阐释“亲清”关系的促进策略。本文认为“亲清”关系模式的构建关键在于如何在限制权力、明确利益、追究责任的条件下规范政企互动行为的关系。结合特色小镇治理实践中的制约因素,本文认为政企双方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发挥各自优势、达成利益共识是特色小镇建设可持续的的逻辑起点。不仅要从明晰政府角色定位、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政企互动平台和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四个方面,达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清而不疏”、“亲而有畏”的“亲”与“清”的关系。还应该建立以企业获得感和提升服务效能为目标价值导向的“亲清关系”评价指标,达成规范权责利边界基础之上的合作——实现“清上加亲”,才能确保“亲清”关系落到实处。

王可第[9](2019)在《政商关系转型与中国企业创新 ——论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角色》文中提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都深刻地参与到经济发展与改革进程中,由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改革过程加之行政分权、财政分权的转轨体制演绎出政府与企业之间,官员与企业家之间复杂的政商关系。这种特殊制度背景下形成的政商关系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但是基于官员与企业家个体层面的非正式政商关系与寻租腐败交织,导致“政府失灵”,扭曲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政府与市场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中国的政商互动边界需要进一步明晰。当前,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在继续深化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政商关系也在转型和重塑:一方面,伴随着高压反腐的制度变迁,官员在企业兼职形成的“政商旋转门”、国有企业高管“亦官亦商”、基于寻租关系建立的“官商同盟”等非正式的政商关系正在被打破和加以规范;另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政策措施,聚焦改善营商环境,建立在制度化、法治化基础上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正在形成。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需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微观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政府与市场关系不顺,政府与企业互动的边界不明,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创新的制度藩篱。那么,政商关系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什么样的政商关系能够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在经济的新发展阶段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本文借助十八大以来高压反腐举措对中国政商关系造成的制度性变革所提供的实验场景,阐述政商关系转型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于打破和规范非正式政商关系能否促进企业创新转型,本文利用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中组部18号文)、中央对55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巡视以及腐败官员被调查等提供的难得的准自然实验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各种形式的非正式政商关系转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中组部18号文造成的“政商旋转门”关闭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激励,但“资源约束效应”恶化了其面临的创新融资约束,民营企业能否成功实现创新转型依赖于所处的营商环境;巡视能够发挥外部监督作用,抑制“亦官亦商”的国有企业领导人追求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短期效益而忽视企业创新效率的倾向;腐败官员落马造成与之相关联的特权企业寻租关系外生性的终结明显促进了同地区其它公司的创新活动,即打破“官商同盟”具有正外部性效应。对于建立在制度化、法治化基础上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本文构建了全面理解新型政商关系作用于企业创新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更健康的政商关系能够显着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并且新型政商关系的创新促进效应对民营企业更为显着。分析新型政商关系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本文发现,新型政商关系通过资源效应、效率效应和价值效应作用于企业创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更健康的政商关系能够缓解企业创新融资约束;其次,更健康的政商关系能够提高企业研发资金的配置效率;再次,更健康的政商关系能够提高企业创新价值。这意味着,在制度化、法治化基础上构建健康的政商关系是释放企业创新红利,提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商关系问题的本质是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本文说明,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问题同样具有核心意义。中国亟需转变国家创新体系,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主导力量,让政府更好发挥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官员群体以各种形成深入到企业,与企业搭建非正式的政商关系,这种非正式政商关系导致的寻租问题是造成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政府失灵”的最主要原因。打破非正式政商关系,有助于矫正“政府失灵”,而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有助于矫正企业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市场失灵”,政商关系转型能够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释放中国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本文论证了政府在促进企业创新过程中积极有为的实现路径,也针对中国经济在现阶段所暴露出来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的突出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朱莉[10](2019)在《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政商关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在当今中国社会诸多关系中,政商关系是其中极为重要且复杂的综合体。它不仅涉及多方利益之间此消彼长的博弈,更与中国改革开放大环境,特别是当前经济体制变革和政治体制变革的时代背景相互影响。要深入探讨政商关系,不仅要从宏观的时代变迁中去把握,更要明晰政商本体的实质所在。政商关系的本质是权力与资本,“政”的主体是政府、官员,背后隐藏的是权力;“商”的主体是企业、商人,背后关联的是资本。而权力与资本作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两股重要力量,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是在十八大以来政商关系发展的新时期,都应成为探讨政商问题根源所在及重构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理论支撑。2016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从政府官员与民营企业家微观视角提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总目标,打破了传统政商双方界限不明、交往异化的局限性,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性、法治化与非人格化、人民主体性、关系纯洁性、交往平等性、可操作性强等应然特征。因此,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筑牢预防官商勾结的防火墙,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在理论与实践中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探索,包括完善政治经济法治、创新政治经济体制等各个方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易事,仍然需要以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法治体系规范政商行为边界,以优质政府服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健全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和问责机制强化依法惩处力度,以现代政商文化生态重塑健康政商价值理念,以多种方式共同协作完善政商平等交流机制。

二、民营企业家与民营企业文化重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营企业家与民营企业文化重塑(论文提纲范文)

(1)亲清政商关系引领下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参与行为研究——基于纳什均衡思维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二、纳什均衡思维框架下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行为
    (一)从“囚徒困境”模型看政企在政治参与中的合作博弈
        第一,“信任规范”的互惠维度。
        第二,“信任规范”的声誉维度。
        第三,“信任规范”的认同维度。
    (二)从“智猪模型”看地方政府在政治参与中的主动作为
        第一,地方政府主动作为的公共精神。
        第二,地方政府主动作为的专业水平。
        第三,地方政府主动作为的服务质量。
    (三)从子博弈均衡看政治参与中政企双方的互动
        第一,制度化政治参与下民营企业家与领导干部的正常交往。
        第二,非正式政治参与下民营企业家与领导干部的灰色交往。
        第三,非法政治参与下少数不法商人与领导干部的非法交往。
三、亲清政商关系下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行为的优化路径
    (一)强化参与制度的供给与执行,提升企业家的政治信任
        第一,创新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参与机制。
        第二,加强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的法治保障。
    (二)重塑地方政府的公共精神,提高其治理能力与服务效能
        第一,积极重塑地方政府的公共精神。
        第二,大力提升党和政府的涉企治理能力。
        第三,切实增强地方政府的涉企服务效能。
    (三)增强企业家的政治参与素养,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第一,弘扬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积极参政议政。
        第二,着力提升企业家自身的政治参与素养和能力。
        第三,探索高效灵活的组织化参与方式。

(2)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历史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研究
        (二)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研究
        (三) 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点与难点
        (一) 论文创新点
        (二) 论文难点
第一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概念、渊源与功能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统一战线
        二、民营经济
        三、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
    第二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思想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思想
        二、列宁新经济政策蕴含的对资产阶级统战思想
        三、毛泽东关于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思想
    第三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三重功能
        一、政治引导功能
        二、政治吸纳功能
        三、政党调适功能
第二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初步探索(1978-1992)
    第一节 民营经济产生与党对民营经济人士初步认识
        一、改革开放政策出台与民营经济产生
        二、“看一看”方针
        三、邓小平对民营经济人士群体的判断
    第二节 民营经济发展波动与民营经济人士选择
        一、治理整顿与左倾思想抬头:民营经济发展波动
        二、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境遇表现:红帽子与假集体
    第三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正式出台
        一、制定统战工作“八字方针”
        二、赋予工商联新历史使命
第三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日益完善(1992-2012)
    第一节 促进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完善的因素
        一、南方谈话破除社会主义传统认识
        二、民营经济人士群体新需要
        三、民营经济发展引发新争议
    第二节 党对民营经济人士政治认识的突破
        一、民营经济人士政治身份再认识
        二、民营经济人士可以入党
        三、政治安排扩大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参与渠道
    第三节 政治引导方针政策日渐完善
        一、坚定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
        二、首倡“两个健康”
        三、协调劳动关系助力和谐社会建设
        四、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提上日程
        五、推进光彩事业引导先富帮后富
第四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纵深发展(2012——)
    第一节 推动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深化的多重因素
        一、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调整
        二、“民营经济离场论”引发热议
        三、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
    第二节 党对民营经济人士政治认识深化
        一、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都是自己人
        二、“两个始终”
    第三节 政治引导方针政策日益深化
        一、“两个健康”新阐释
        二、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
        三、光彩事业助力精准扶贫
        四、民营企业党建出现多种形式
    第四节 新课题: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一、政商关系畸形的三重因素
        二、新型政商关系内涵
        三、构建政商交流常态化机制
第五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历程的回顾总结
    第一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总体态势
        一、政策价值理念的调整
        二、政策对象的地位变化
        三、政策实施效果突出
    第二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的经验启示
        一、使命型政党特质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制定的决定性因素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制定的国情依据
        三、社会舆论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发展的助推器
        四、国际环境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
        五、必须关注民营经济人士的自身利益
        六、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人士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七、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同发展
第六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优化完善
    第一节 创新“民二代”统战政策
        一、“民二代”交接班的三重考验
        二、提高对“民二代”交接班的重视程度
        三、根据“民二代”自身特点进行政治引导
        四、助推“民二代”企业管理能力成长
        五、关注“民二代”的政治成长
    第二节 优化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政策
        一、严格政治安排标准
        二、凸显政治安排差异性
        三、发挥民营经济人士的监督作用
    第三节 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一、重视互联网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二、弘扬企业家精神
        三、保障互联网从业者劳动权益
        四、强化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的统战功能
    第四节 完善统战方针政策的组织依托
        一、聚焦小微企业党组织设置
        二、全面认识党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三、科学发挥党组织的结构性功能
        四、提升党组织活力
结语: 基于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历程的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基于浙江省民营企业家感知的营商环境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1.4.1 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1.4.3 研究方法
2 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关于顾客满意度与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的研究
        2.1.1 顾客满意度模型研究
        2.1.2 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的模型研究
        2.1.3 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素及影响机理研究
    2.2 关于营商环境满意度的研究
        2.2.1 营商环境的内涵与测量研究
        2.2.2 公众满意度的内涵与测量研究
    2.3 关于感知营商环境质量的研究——来自服务质量及公共服务质量的启示
        2.3.1 感知营商环境质量的内涵研究
        2.3.2 感知营商环境质量的测量研究
    2.4 关于感知营商环境价值的研究——来自顾客感知价值的启示
        2.4.1 感知营商环境价值的内涵研究
        2.4.2 感知营商环境价值的测量研究
    2.5 关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
        2.5.1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内涵研究
        2.5.2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测量研究
    2.6 已有文献的简要述评
3 研究分析框架
    3.1 基于扎根理论法的模型构建与要素分析
        3.1.1 扎根理论法介绍及其适用性分析
        3.1.2 本研究中扎根理论法的应用设计
        3.1.3 三级编码与理论饱和度检验
    3.2 理论模型的案例叙述与进一步阐释
        3.2.1 理论模型的案例叙述
        3.2.2 理论模型的进一步阐释
    3.3 概念界定与维度划分
        3.3.1 概念界定
        3.3.2 维度划分
    3.4 研究假设的提出
        3.4.1 感知质量、感知价值与满意度的相关假设
        3.4.2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相关假设
    3.5 本章小结
4 问卷设计与实际测度
    4.1 问卷设计
        4.1.1 问卷的基本结构
        4.1.2 问卷的题项设计
    4.2 信效度检验
        4.2.1 效度检验
        4.2.2 信度检验
    4.3 研究取样
        4.3.1 问卷发放与回收
        4.3.2 样本的同源偏差检验
    4.4 描述性统计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5.1 验证性因子分析
        5.1.1 因变量验证性因子分析
        5.1.2 自变量验证性因子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5.3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与中介效应计算
        5.3.1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
        5.3.2 中介效应计算
    5.4 调节效应检验
        5.4.1 调节效应检验一
        5.4.2 调节效应检验二
        5.4.3 调节效应检验三
    5.5 量化分析结果讨论
        5.5.1 感知营商环境质量的直接效应
        5.5.2 感知营商环境价值的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
        5.5.3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调节效应
    5.6 本章小结
6 提升民营企业家营商环境满意度的路径思考
    6.1 以质量感知为基础,提升整体性治理水平
    6.2 以价值感知为导向,推动政企间价值共创
    6.3 以信用体系为中枢,增强地方政府公信力
    6.4 以期望管理为核心,引导民营企业家预期
    6.5 以民企感受为关切,发挥第三方评估效应
7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可能的创新之处
    7.3 研究不足与后续展望
附录一: 扎根理论访谈提纲
附录二: 营商环境满意度调研问卷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现象分析:动力、类型与功能 ——基于政治吸纳的分析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 主要创新和不足
        (一)主要创新
        (二)主要不足
第一章 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现象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 民营企业家
        二 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
    第二节 分析视角:政治吸纳
        一 政治吸纳的概念
        二 政治吸纳的内容
第二章 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的动力
    第一节 社会背景维度
        一 阶层分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兴起
        二 政治吸纳:统一战线的重要策略
        三 政治安排:政治吸纳的重要方式
    第二节 吸纳主体维度
        一 执政党绩效合法性激励
        二 执政党意识形态合法性激励
    第三节 吸纳对象维度
        一 民营企业家的利己主义激励
        二 民营企业家的利他主义激励
第三章 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的类型
    第一节 经济推动型挂职:安徽省S市案例
        一 安徽省S市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案例概述
        二 经济推动型挂职特征
    第二节 专业辅助型挂职:广东省H市案例
        一 广东省H市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案例概述
        二 专业辅助型挂职特征
    第三节 “接班”锻炼型挂职:山东省Q市案例
        一 山东省Q市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案例概述
        二 “接班”锻炼型挂职特征
    第四节 企业助力型挂职:浙江省S市案例
        一 浙江省S市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案例概述
        二 企业助力型挂职特征
第四章 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的功能
    第一节 强化政治吸纳主体的合法性基础
        一 增强政治吸纳主体的绩效合法性
        二 增强政治吸纳主体的意识形态合法性
    第二节 增强政治吸纳主体的政治调控能力
        一 构建政治吸纳主体与民营企业家的组织内部联系
        二 降低政治吸纳主体执政风险
    第三节 提升政治吸纳对象的积极性
        一 满足政治吸纳对象的个人需求
        二 培养政治吸纳对象的社会责任感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5)新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企业家
        2.1.2 民营企业家
        2.1.3 企业家权益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
        2.2.2 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
第3章 我国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与政策
    3.1 我国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的法律梳理
    3.2 我国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的政策梳理
        3.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政策及文件梳理
        3.2.2 最高人民法院法发布的有关政策及文件梳理
        3.2.3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有关政策及文件梳理
    3.3 我国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的政策实施效果
    3.4 我国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
        3.4.1 财产权保障存在的问题
        3.4.2 创新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
        3.4.3 自主经营权保障存在的问题
第4章 我国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权益保障存在问题的共性原因分析
        4.1.1 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1.2 未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4.2 财产权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4.2.2 司法和执法环境欠佳
        4.2.3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
        4.2.4 民营企业家自身法律意识淡薄
    4.3 创新权益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缺乏创新所需的各项资源
        4.3.2 未形成市场化的创新服务体系
        4.3.3 创新成果得不到充分保障
    4.4 自主经营权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政府公权力缺乏约束和监督
        4.4.2 政府部门及官员缺乏服务意识
        4.4.3 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缺位
第5章 我国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的机制设计与案例分析
    5.1 我国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机制的理论架构
    5.2 我国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机制的设计方案
    5.3 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的典型地区案例分析
        5.3.1 国内典型地区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的案例分析
        5.3.2 国外典型地区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的案例分析
第6章 我国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的政策建议
    6.1 法治环境建设
        6.1.1 完善各项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
        6.1.2 加强执法与司法工作建设
    6.2 政策环境建设
        6.2.1 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相关政策
        6.2.2 推进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设
        6.2.3 加强公共权力的监督机制建设
    6.3 市场环境建设
        6.3.1 推进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6.3.2 加大财税支持和融资渠道建设
        6.3.3 加强中介机构的市场服务作用
    6.4 社会环境建设
        6.4.1 营造尊商重商的社会文化氛围
        6.4.2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
        6.4.3 加大对企业家和创新型人才的教育
    6.5 内部权益保障机制建设
        6.5.1 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6.5.2 构建有利于企业家创新的企业氛围
        6.5.3 提高企业家自身素质与维权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合所有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评述
        一、改革开放前所有制研究评述
        二、改革开放后所有制研究评述
        三、当前所有制改革研究评述
        四、存在问题及深化方向
    第三节 论文研究内容
        一、论文内容
        二、结构安排
    第四节 论文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我国混合所有制研究综述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混合所有制思想综述
        一、建国初期的混合所有制思想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混合所有制思想
        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混合所有制思想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混合所有制研究综述
        一、混合所有制理论探索阶段的研究综述
        二、混合所有制理论成长阶段的研究综述
        三、混合所有制理论完善阶段的研究综述
        四、混合所有制理论突破阶段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简要评述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有关所有制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所有制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列宁关于所有制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斯大林关于所有制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 未来社会的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一、对未来社会所有制的理解
        二、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
        三、如何认识重建个人所有制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演进规律
        一、所有制演进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规律
        二、所有制演进的主体性和多元性相统一规律
        三、所有制演进的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统一规律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对比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产权解析
        一、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中的所有权概念
        二、马克思注意区分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
        三、产权是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应有之义
        四、简要评述
    第二节 西方产权理论的综述
        一、西方产权理论的概念
        二、西方产权的属性和功能
        三、简要评述
    第三节 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辨析
        一、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联系
        二、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区别
        三、两种产权理论对比的启示
第四章 我国所有制理论和所有制结构的形成与突破
    第一节 我国单一所有制理论和所有制结构的形成
        一、建国初期的所有制理论和所有制结构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所有制理论和所有制结构
        三、单一所有制理论和所有制结构的僵化固化阶段
    第二节 我国所有制理论和所有制结构的三次突破
        一、“单一到补充”:我国所有制理论和所有制结构的第一次突破
        二、“补充到共同”:我国所有制理论和所有制结构的第二次突破
        三、“共同到混合”:我国所有制理论和所有制结构的第三次突破
    第三节 我国所有制理论演进和改革实践的经验与教训
        一、我国所有制理论演进和改革实践的经验
        二、我国所有制理论演进和改革实践的教训
第五章 我国混合所有制的理论内涵、发展实践、基本经验及现实问题
    第一节 我国混合所有制的理论内涵
        一、我国混合所有制理论的提出
        二、我国混合所有制产生的必然
        三、我国混合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第二节 我国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实践
        一、我国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回顾
        二、我国混合所有制的发展逻辑
    第三节 我国混合所有制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发展混合所有制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二、发展混合所有制必须坚持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
        三、发展混合所有制必须坚持各种所有制一律平等
        四、发展混合所有制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第四节 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中的现实问题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形式主义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意识形态争论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混合所有制失灵”现象
第六章 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坚持的原则、完善的环境和把握的重点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结构形态
        二、坚持发展生产力的混合所有制判断标准
        三、坚持共同富裕的混合所有制价值取向
        四、坚持互利共赢的混合所有制发展理念
        五、坚持中国特色的混合所有制发展方向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完善的环境
        一、宏观制度层面
        二、中观体制层面
        三、微观机制层面
    第三节 当前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应把握的重点
        一、宏观层面重点行业关键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微观层面国有企业异质股权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三、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七章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一节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二、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三、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有利于国有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第二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理论困境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现实难题
    第三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途径
        一、深化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二、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机制
        三、因企施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四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环境构造
        一、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二、平等保护各类产权
        三、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第八章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一节 农村所有制改革的简要回顾
        一、改革开放前农村所有制变革
        二、改革开放后农村所有制改革历程
        三、改革开放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
    第二节 农村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目前现状
        二、存在问题
    第三节 创新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实现方式
        一、创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方式
        二、把股份合作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方式
        三、努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与发展模式
    第四节 农村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保障
        一、加快理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关系
        二、加快完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体系
第九章 深入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第一节 民营经济的基本内涵
        一、民营经济的基本概念
        二、从所有制角度看民营经济
        三、民营经济存在发展的内在逻辑
    第二节 民营经济是混合所有制内在要素的逻辑分析
        一、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
        二、民营经济是提升国有经济效率的必然要求
        三、民营经济融入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路径分析
    第三节 民营经济的发展回顾与现状分析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回顾
        二、民营经济的现状分析
    第四节 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自上而下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二、自下而上激发民营经济发展
        三、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引导
结语与展望
    一、研究预期达到目的
    二、本文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本文图表附录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7)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家价值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价值观研究
        2.关于企业家的价值观研究
        3.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家价值观研究
二、企业家价值观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辨析
        1.民营企业家
        2.价值
        3.价值观
        4.个人价值观
    (二)企业家价值观的内涵、内容和作用
        1.企业家价值观的内涵
        2.企业家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3.企业家价值观的作用
    (三)企业家价值观管理的理论依据
        1.企业家精神理论
        2.人际关系理论
三、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家价值观的演变
    (一)政策调整与民营经济发展
        1.民营企业萌芽阶段
        2.整顿后的初步规范
        3.政策明晰和鼓励
    (二)茁壮成长的社会精英
        1.总体规模逐渐壮大
        2.作用越来越凸显
        3.民营企业家的分化
    (三)制度变迁与经济转轨过程中民营企业家的迭代成长及价值观形成与演变
        1.“能人草创”时期的大胆尝试
        2.理性管理启蒙时期的创新与突破
        3.民营经济狂飙时期的物质与个人主义横行
四、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家价值观的状况分析
    (一)价值观整体呈现积极进取的态势
    (二)从精神主义价值观转向物质主义价值观
        1.精神至上的价值观
        2.部分企业家崇尚物质主义价值观
    (三)从集体主义取向到个人主义凸显
        1.集体主义的弊与利
        2.个人主义价值观凸显
五、培育中国民营企业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选择
    (一)基于解释模型的培育路径的可行性分析
    (二)民营企业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解释结构模型
        1.路径培育的影响因素体系建立
        2.民营企业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框架流程图绘制
    (三)民营企业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因素体系结构
        1.影响因素体系关系矩阵建构
        2.矩阵构建图
        3.影响因素体系层级结构分解
    (四)民营企业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1.政府层面: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文化层面:从中外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
        3.企业家层面:注重个人修养与理念调整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8)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政企“亲清”关系研究 ——以J市H小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1.政企关系研究综述
        2.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3.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相关概念
        2.理论基础
    (五)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研究的创新点
        2.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服务型政府视角下政企“亲清”关系及其要素构成
    (一)“亲清”关系的主要内涵
    (二)“亲清”关系的生成分析
        1.政企关系面临的困境及影响
        2.新型政企关系构建的必要性
    (三)“亲清”关系的构成要素
        1.需求动力
        2.场域条件
        3.目标价值
        4.结构主体
        5.协商平台
        6.保障机制
三、“亲清”关系的个案分析:以J市H小镇为例
    (一)案例简况
        1.H小镇的简介
        2.H小镇建设的两个阶段
    (二)H小镇建设中“亲清”关系的缘起
        1.地方政府角色适应性调整的需要
        2.民营企业政治参与意愿的加强
        3.“亲清”关系互动平台的搭建
    (三)H小镇建设中“亲清”关系的培育与成长
        1.培育阶段:政府扶持,企业参与
        2.成长阶段:政府引导,企业主体
四、H小镇“亲清”关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亲而弱度:政府的供给偏好性明显
        2.亲而弱序:存在“隐形”行政干预
        3.清而弱效:沟通互动的主体不对等
        4.清而弱束:服务水平监管效能较低
    (二)原因分析
        1.来自内生因素的影响
        2.来自公共需求的影响
        3.来自实施机制的影响
五、服务型政府视角下政企“亲清”关系的促进策略
    (一)“亲而有度”:明晰角色定位
        1.健全角色规范
        2.推行精准服务
        3.培育市场中介组织
    (二)“清而有为”:优化营商环境
        1.完善政策政务环境
        2.完善市场发展环境
    (三)“清而不疏”:深化互动平台
        1.加深政企信息共享程度
        2.提高政企关系透明程度
    (四)“亲而有畏”:完善监督机制
        1.落实追究问责机制
        2.创新容错纠错机制
    (五)“清上加亲”:落实评价指标
        1.建立“亲近”指数
        2.建立“清白”指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政商关系转型与中国企业创新 ——论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角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篇章结构
        一、研究内容
        二、篇章结构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第二章 制度背景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国政商关系转型与重塑
        一、非正式政商关系的表现形式
        二、非正式政商关系与“政府失灵”
        三、中国政商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第二节 腐败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反腐的经济效应
        一、腐败与经济增长的学术理论
        二、中国反腐的经济效应
        三、评估腐败的经济效应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与中国的企业创新
        一、企业创新的特征
        二、政府支持与企业创新
        三、中国企业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第三章 非正式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Ⅰ:官员兼职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官员独董辞职与企业创新转型
        二、产权性质的影响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
        二、模型设计及变量定义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二、回归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影响机制分析
        一、官员独董辞职与企业创新融资约束
        二、官员独董辞职与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第六节 进一步分析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正式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Ⅱ:国有企业管理者“亦官亦商”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一、亦官亦商与国有企业创新效率
        二、国有企业外部监督机制与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
        三、反腐巡视的“积极治理效应”与“消极应对效应”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
        二、模型设计及变量定义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分析
        三、巡视下的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积极治理”还是“消极应对”?
    第五节 影响机制检验
        一、巡视提高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代理成本渠道
        二、排除其他作用机制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正式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Ⅲ:官商同盟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官商同盟的创新资源错配效应
        二、官商同盟的创新激励扭曲效应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变量及数据
        二、模型设定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回归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影响机制检验
        一、创新资源重新配置
        二、企业创新再激励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正式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新型政商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资源效应
        二、效率效应
        三、价值效应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二、变量定义
        三、模型设定
        四、内生性问题讨论与工具变量设计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基本回归结果
        三、产权性质的影响
        四、工具变量回归结果
        五、稳健性检验结果
    第五节 新型政商关系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
        一、新型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融资约束
        二、新型政商关系与企业研发资金配置效率
        三、新型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价值实现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政商关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1、选题缘由
        2、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新型政商关系的内涵与应然特征
    (一) 政商关系的内涵与实质
        1、政商关系的内涵
        2、政商关系的实质—权力与资本
    (二) 新型政商关系的内涵
    (三) 新型政商关系的应然特征
        1、问题导向性
        2、法治化与非人格化
        3、人民主体性
        4、关系纯洁性
        5、交往平等性
        6、可操作性强
二、十八大以前政商关系的演变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以前的政商关系——官商不分、政企合一
        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的政商关系
        2、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商关系
    (二) 改革开放到十八大以前的政商关系——多元复杂化
        1、改革开放以来政商关系的变化
        2、这一时期政商关系的突出问题——政商关系异化
三、十八大以来新型政商关系构建
    (一)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时代背景
        1、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
        3、全面从严治党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举措
        4、全面依法治国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保障
    (二) 十八大以来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1、理论探索
        2、实践探索
    (三) 十八大以来新型政商关系构建取得的成就
四、当前新型政商关系构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政商异化难以根除
    (二) “清”而不“亲”、政商疏离
    (三) 利益输送更加隐蔽且多样化
    (四) 政商主体尚未确立正确的义利观
    (五) 政商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平台
五、进一步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路径选择
    (一)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 健全法治体系规范政商行为边界
    (三)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服务
    (四)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问责机制依法强化惩处力度
    (五) 构建现代政商文化生态重塑健康政商价值理念
    (六) 多种方式共同协作完善政商平等交流机制
六、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民营企业家与民营企业文化重塑(论文参考文献)

  • [1]亲清政商关系引领下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参与行为研究——基于纳什均衡思维框架[J]. 王永香,李忠鹏.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1(04)
  • [2]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历史演进研究[D]. 侯恩宾. 山东大学, 2021(11)
  • [3]基于浙江省民营企业家感知的营商环境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D]. 王汇宇. 浙江大学, 2021(01)
  • [4]民营企业家政府挂职现象分析:动力、类型与功能 ——基于政治吸纳的分析视角[D]. 徐菲.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新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 杨庆虹. 吉林大学, 2020(08)
  •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合所有制研究[D]. 彭巨水.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7]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家价值观研究[D]. 宋若冰.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8]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政企“亲清”关系研究 ——以J市H小镇为例[D]. 邵园莺.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9]政商关系转型与中国企业创新 ——论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角色[D]. 王可第. 南开大学, 2019(05)
  • [10]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政商关系构建研究[D]. 朱莉.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民营企业家与民营企业文化重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