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愉悦的面料

心情愉悦的面料

一、令人心情愉悦的织物(论文文献综述)

窦雪[1](2021)在《基于EEG分析的芳香植物对大学生心理生理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身体情绪处于亚健康状态,园林植物作为可以缓解压力的自然元素在近些年受到更多的重视,对促进人体的心理生理健康,增强人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44名大学生被试进行嗅闻芳香植物花香的实验,通过调查问卷、心境状态量表和脑电仪获取心理、生理数据,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处理,研究被试嗅闻同种花材不同气味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嗅闻同一香型不同材料随时间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不同气味强度的活体百合花研究后发现:在自然浓度范围下,活体百合花气味强度与人体主观愉悦度呈显着正相关。主观量表的结果显示,被试嗅闻活体百合花后,其疲劳、慌乱情绪得到显着缓解;客观数据显示,嗅闻活体百合花后,嗅闻时长和气味强度对心理生理影响均无差异,时长与气味强度有交互作用。嗅闻活体百合花会使人兴奋性增加。不同性别和年龄嗅闻后α波均有显着性差异。(2)对活体栀子花、栀子花香水和栀子花精油三种同一香型的材料研究后发现:64%的被试可以准确识别出活体栀子花,而香水和精油则无法分辨,即活体植物气味具有可识别性。主观量表的结果显示,被试嗅闻三种材料后,疲劳情绪均有所缓解;客观数据显示,嗅闻三种材料后,嗅闻时长和不同材料对心理生理影响均有差异,时长与材料有交互作用,随嗅闻时长的增加,α波值均呈增加趋势,即对人体均有放松效果;同一香型的三种材料,活体栀子花对人体放松效果最好,栀子花精油其次,栀子花香水最差;不同性别和年龄嗅闻后α波均有显着性差异。(3)对嗅闻活体百合花和活体栀子花进行对比后发现:主观量表的结果显示,嗅闻两种活体植物前后被试主观情绪间无显着性差异;客观脑电数据结果显示,嗅闻活体栀子花比嗅闻活体百合花对被试的舒缓情绪效果更好,未增加视觉刺激与增加视觉刺激α波有差异,增加视觉条件后被试α波降低,兴奋性增加。(4)本研究结果对芳香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以下建议:在芳香植物应用时要注意气味的聚集和扩散,利用地形、风向和植物围合出的多种空间控制气味强度,合理利用;在景观设计时注意气味和视觉景观的互相搭配,打造增加人兴奋度或令人平静的空间;在室外设计多处工作学习和休闲娱乐芳香场地,将人群引入室外环境,或把自然香气引入室内,通过在窗外种植芳香植物或在室内配置活体芳香植物等方式,放松情绪;通过打造芳香花卉园、中草药园和采摘园等不同专类园对人群进行针对性疗愈。

唐淼[2](2021)在《基于治愈情感需求的家居服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治愈”在服装中是一个较新的概念,通常把具有抚慰心灵、净化情绪,让人感到安定感和释放感的设计称为治愈系设计。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除了物质基础层面的需求更注重个人情感层面的需求,家居服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年轻市场,因此以消费者情感需求为中心的治愈情感家居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基于服装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服装设计等理论知识,运用文献研究法、学科交叉法、总结归纳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治愈情感需求的家居服设计应用。首先,结合文献资料对服装情感学、服装情感化设计、服装治愈系设计的概念与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服装治愈设计中的治愈途径、服装色彩、面料、廓形、设计主题等方面具有感官治愈特征的元素进行了总结归纳。其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目标人群的情感特征、家居服的认知以及针对目标人群的治愈情感要素进行探究,挖掘出90后、00后女性消费者现阶段的情感需求、对家居服的审美偏好以及针对她们的服装治愈符号。最后,基于理论知识和调查研究,归纳出基于治愈情感需求的服装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实践验证论文中提出的理论体系,并在主观测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进一步完善服装治愈设计方法及治愈情感需求下家居服的创新设计。本课题通过理论分析及设计实践研究发现:情感因素是服装设计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治愈情感的服装可以充分满足消费者反思层面的服装需要,不同群体间的情感需求的差异性很大,相同群体间不同情绪的人群对服装治愈要素的感知程度也不相同。目前国内家居服品类众多,但与情感需求相关的十分缺乏,且情感诉求点不明确。根据调查发现家居服各种设计要素的治愈效能不同,但来源于反思层面的服装设计主题更容易达到治愈情感设计的目标,纯粹的色彩、面料、廓形等要素治愈效能有限,处于不同情绪的人群所倾向选择的面料有所差异。

王玥[3](2020)在《论动画作品中的互文性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文性是20世纪60年代从西方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承袭了结构主义的优点,并吸取了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破坏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强调文本本身的断裂性和不确定性。由于其理论符合现代文本理论的发展方向,故受到了普遍重视。互文性理论的提出揭示了文本间的相互关系,即在任何文本中,我们都能看到其他文本的影子。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对话,互文性现象愈加突出,这在电影、电视、手机、网络等不同媒体形式的文本中看到跨体互文性的内在联系。动画,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门类,其自身也受到互文性的关联影响,不仅表现在文本内容的陈述上,艺术形式上的转变创新也体现着多重互文关联。本文从互文性联系意义的文化现象入手,结合后现代主义、符号学等研究理论,深入剖析动画作品中的互文性手法的存在与表现。从宏观的角度研究、梳理互文性相关的理论概念、形式分类,继而进一步的对其在动画作品中的审美意向构建、文本形式表达以及创作转换手法展开具体的分析探讨,并结合相关的动画作品举例说明,最后通过动画作品中互文性手法的研究和探讨论述本文主题,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其今后的发展指明路径,以达到创新超越的可能。

万琪琪[4](2020)在《手工编织在家居纺织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手工编织在我国已经存在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其发展史也是跌宕起伏,从兴盛到衰落,到再次新生。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大力保护,加上手工编织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现代手工编织在家居纺织品设计中的运用已经得到消费者们的广泛追求与好评。本文系统的研究与分析了手工编织在家居纺织品设计中的运用。全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先通过引言来介绍课题:研究目的与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研究的内容框架等;其次系统的介绍手工编织的起源、发展及现代手工编织的艺术特色,通过对技法和材料的整理归纳,深度探索手工编织的艺术魅力;接着对手工编织在家居纺织品设计中的市场消费调查、发展趋势等进行规律总结,得出结论,为接下来的设计实践打下强有力的基础;然后重点介绍手工编织在家居纺织品中的运用范围以及各项案例分析;最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创作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作品出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手工编织开始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家居纺织品中的应用更加的普遍化,人们更愿意选择这种既带有传统文化韵味又美观、时尚的手工编织纺织品来装点自己的家居生活。

沈莹莹[5](2020)在《儿童医疗环境的软装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现阶段的医疗技术也随之飞速发展和进步,人们关注的不仅是通过医疗技术解决儿童病患的病情,开始更为关注通过医疗场所环境的营造和医疗环境的软装设计来安抚儿童病患的紧张情绪,缓解恐医心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医疗场所对空间色彩设计和个性化装饰艺术普遍存在理论认识的不足,在设计实践上仅停留在对大空间的墙壁、门窗色彩和走廊等色调予以一般、单调的处理。对纹样设计、病房内软装、材质和与医疗设施相互间存在的和谐关系还很少涉及。改善目前的儿童医疗环境,营造一个乐园化和人性化相融合的现代医疗环境,已成为现代软装设计中必须重视和研究的课题。儿童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愈发引起设计界的关注。此课题研究的对象为0-12岁处于心理发展关键期的儿童这个特定群体,立足于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对儿童医疗场所仍存在的色彩和装饰设计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案例分析。此研究认为:注重色彩环境对儿童的心理调节,强调以色彩影响为辅助治疗目的的导向性运用是研究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的宗旨。并在配色方案上的创新和突破,增大色彩适用范围,提高颜色的饱和度和对比度,同时迎合儿童的喜好,设计出较为合理的配色方案和装饰图案的软装布艺。改善往日传统的儿童医疗环境成人化的固有形象,增加游戏休闲区域和医疗环境整体色彩的有效装饰性,使得儿童医疗环境更加的“家庭化”、“乐园化”、“艺术化”,营造出温馨、活力、愉悦的儿童医疗环境氛围,并以此激发儿童的就医积极性,在保护儿童心理健康的同时,促进儿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提高治愈效果。

袁婧[6](2020)在《汉语季节成语研究》文中认为汉语成语是一种历史悠久、代代相传、使用广泛且具有书面色彩的定型短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魅力。在这历史悠久的成语大家族中,还存在着一部分与季节息息相关的次类成语,它们既反映了璀璨的汉民族文化,又体现出自身所独具的文化意蕴,在成语中占据着重要的席位。但是,从近些年的成语研究成果中我们却发现,几乎没有一篇文章真正对汉语季节成语做出系统而透彻的探讨,关于语音、语义、语用及认知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几近一片空白。基于上述原因,本文穷尽式地搜集了一定范围内由季节成分“春”“夏”“秋”“冬”中的成员所参构的季节成语,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季节成语内部与外部、静态与动态的系统整理与研究,重点分析其语义范畴、语义转换的成因及动态应用,探究背后隐藏的文化蕴含,更好地建立联系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的桥梁,从而使成语类聚中的季节成语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入和细化,以期对语文教学和辞书编纂能有所帮助,并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偏误现象,构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有效平台。本文的内容就章节部分而言共分为八大块: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汉语季节成语,并对成语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进行全方位归纳总结,发现目前在汉语季节成语这一下位成语研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理论依据。第二章主要对季节成语进行辨析。通过探讨学界对于成语的界定,对本文的研究对象——汉语季节成语进行语料范围的框定。并针对季节成语中构成成分相同、语序不同的27组季节成语,就变换形式、本体与变体以及结构和功能三个方面进行辨析。第三章从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角度着手,对汉语季节成语进行由浅入深的剖析。就历时的溯源而言,探究季节成语的生成。一方面以源形生成关系为切入点,将其整合为一源一形、一源多形以及多源一形三类;另一方面探究季节成语的生成方式,归纳出选择、概括、省略、增补、替换五种类型。就共时层面而言,首先着眼于意义的载体——结构,分析并归纳季节成语的结构方式,并侧重研究数量居于首位的并列结构,在进一步研究该结构内部特点的同时,对成语结构分布不均衡现象进行解释说明。其次就季节成语的构成类型进行分类与分布统计。第四章主要对汉语季节成语语义展开研究。就季节成语语表成分中与季节有关的名词性成分所涉表层语义类型而言,主要包括人及其身体部位、器具什物、抽象事物、动植物、颜色、自然、时空七大类。而就季节成语的深层语义而言,我们总结出六大语义范畴,即人情事物、德行才能、景色时间、风俗事理、政治统治、处境遭遇。第五章探讨汉语季节成语语义的建构机制。首先对汉语季节成语通过转喻、隐喻机制生成丰富语义的动因进行分类,主要包括隐喻的主客观动因、转喻的主客观动因以及隐喻、转喻共同作用的主客观动因。其中隐喻方面又可以分为主观相似性、客观相似性和二者共同作用,转喻方面可以细分为主观相关性、客观相关性和二者共同作用,而隐喻、转喻共同作用的主客观动因又可以分为客观相似性与客观相关性共同作用、主观相似性与客观相关性共同作用、客观相似性与主观相关性共同作用、主观相似性与主观相关性共同作用,通过对以上十种类型的分析,得出“主观动因作用最大”这一结论;其次,针对上一小节的结论,探讨汉语季节成语所带有的主观量,进一步证明主观动因在季节成语语义生成机制中的重要性。第六章从动态的历时角度着手,探讨汉语季节成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应用问题。汉语季节成语被创造出来后,在政权更迭、文化多元的历史中不可能一成不变,而具体的变化、发展就需要利用动态的历时研究来发掘。本章节共分为两小节:(1)季节成语义项地位的历时变动。分类有二,一是仅用一个义项的季节成语使用频率的变更,二是使用多个义项的季节成语义项地位的变动。(2)季节成语隐性与显性的动态变化,包括语义的动态变异、结构的动态离析。第七章对汉语季节成语所体现的文化意蕴进行了剖析。季节对于农耕社会而言,影响最为重大。因此,这些季节成语中大都涉及古代的农耕文化,为了让作物丰收,祭祀占卜便成了不可缺少的环节,而这种祭祀方式让古人将神明视为精神寄托,那么这些成语自然而然也含有某些宗教意蕴。同时,有些季节成语与文化娱乐息息相关,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倾向;还有的季节成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选取的往往是表现与日常生活用品有关的成分。最后结语部分,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指出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可能有的创新点在于:一是从结构、功能、生成、语义、隐喻认知、动态语用、文化蕴含等多个维度对汉语季节成语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弥补了学界整体性系统性探讨不足的缺憾。二是运用定量与定性、共时与历时、描写与阐释、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多种研究方法以及认知语言学等理论,在季节成语的语义、动态范畴、隐喻等分析方面作出了细致深入的探讨。

李成卓,毕爱玲,郭晶[7](2019)在《渐变系列色织床上用品面料的设计与织造》文中研究说明以25 tex×2涤纶纱为原料,采用联合组织、平纹组织、缎纹组织,织物经纬密度均为273根/10 cm、经纬紧度均为50%,结合色彩流行趋势进行色彩设计,并通过CAD模拟、小样织机织造,设计并织造出黄色渐变、红色渐变、蓝紫渐变、沙滩渐变4种床上用品面料。设计织造的4种面料都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手感,满足了床上用品面料舒适美观的要求。

刘佳婧[8](2019)在《纺织女、母亲、女神 ——纤维艺术与女性神话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久以来,纤维艺术与女性之间似乎包含了一种“天然的”联系。在纤维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女性艺术家的参与程度远高于男性。纤维艺术所使用的材料、技法与传统女红技艺之间也存在着广泛的联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朱迪·芝加哥(Judi Chicago)、米莉亚姆·夏皮罗(Miriam Shapiro)等当代女性艺术先锋用纤维作品所作出的关于女性权力的表态,更让纤维艺术与女性关系密切。本文尝试为“纤维艺术与女性”这一话题构建一个更宏观的视阈,将纤维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生产中的有机整体,从文化史的角度出发,着眼于不同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中“纺织-女性”关系的本文和话语,结合艺术学、图像学、心理学、符号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成果,对“纤维艺术-女性”这一超稳定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与剖析。本文将通过追踪“纺织女”、“母亲”、“女神”三种与纺织(织物)密切相关的典型女性形象,从技术、情感、原型三个层次上,分析长久以来广泛根植于中西方纺织文化中女性神话的形成与变化,进而反思:这一携带性别观念的象征体系是如何影响当代纤维艺术,并构成纤维艺术之创作语境?论文的第一章“纺织女:纺织技术中的性别化分工”,从技术角度展开对纤维艺术中女性话题的讨论。长久以来存在于纺织活动中的性别分工,在纤维艺术中同样存在,不同创作语境中,性别化的技术为作品提供了不同的语义和效果。第二章“母亲:纤维艺术中的情感隐喻”,分析了“织物”与“母亲”这一特殊女性身份之间的联系,及其所携带的情感因子在纤维艺术中的气氛价值。艺术家们基于个人经验在这一问题上作出的不同反应,是对于纤维艺术与女性神话的主观性表达。第三章“女神:纤维艺术中性别象征的心理原型”,讨论不同文化中与纺织相关的女神,如何在心理象征层面上为纤维艺术构建了一种古老而抽象的原始性别意识,并在原型层面上强化了纤维艺术与女性的关系。本文并非要为纤维艺术与女性之间的关系勾勒一个清晰准确的轮廓,而是将其描绘为一种丰富、复杂且变动不居的现实,并以此为纤维艺术的研究与创作提供更为开放性的空间。

孙睿[9](2019)在《观念与视野: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身体》文中指出自20世纪开始,身体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研究焦点。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加深,它逐渐发展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身体作为人类意识的重要载体,其最显着的特征即丰富性,而这种丰富性不但指的是生物属性多样化,同时还彰显了人类社会文化的基本内涵。身体有自己的述说方式与设计语言,身体如同一面镜子,不仅能够展现人的风格,还能折射出当前社会人们在观念上发生的变化。身体的视觉形式通过引导、传达、记忆来满足身体的物质需求、审美需求、功能需求。通过视觉进行创造属于一种认知行为。身体在创作时能够感知自身正位于和世界的新型互动之中,将其发展至全新的精神层面中。梅洛·庞蒂在其前两部着作《行为的结构》和《知觉现象学》中均反复强调,他的目的是要探讨意识与自然的关系。在艺术设计的发展进程中,情感与设计如同两股持续涌动的潮流,成为人类造物活动有序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支持。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身体沟通打破“视觉”的范围,向“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拓展,直至打动人们的情感。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理论认为,身体是我思的主体,而在我思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技术,这从另一个角度上展现出了人们把握世界本质的方法。身体体验是现象学的关注焦点,该学派重点研究的是空间中身体的各种感受。身体行为作为艺术创作的元素,行为艺术的本质更多的是身体作为媒介直接进行的自我反思,使作品表达出深刻的文化意义与内涵,看似简单的身体行为引起我们高度的共鸣。很多艺术类型都是以身体语言为载体进行表述的,譬如舞蹈、雕塑等。文学、美术等学科则是以描述身体语言的方式进行再创作,并以此为契机,揭示人的生存状态,赋予人类生命新的寓意。身体语言在设计中所传达的各种现象均取决于一种前提,即表达以信息诉求为基准的身体原因。具体来说,设计传达的基础是一种认知共性,即对某一姿态,某一动作,某一场景下的身体内在情绪、情感状态、常见动作的普遍性认知。设计的产生从本质上说是来源于身体的需求,在身体体验与产品设计的“感知层”中,身体行为对产品的感知过程是通过身体与产品产生接触性交互来实现的。身体美学包括如下要素:第一,肉体;第二,服装;第三,个人;第四,社会。将这四个要素运用到日常生活以及艺术设计中,从服装、肉体、个人三个要素下探讨时尚、设计和身体美学的关系,将身体与服装、人体外形、风貌、姿态等都结合起来,实现对身体美学更为细致深刻地刻画,分析出相关的艺术设计理念。

付晓彤[10](2019)在《物欲迷幻:古代中国“物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妖”是明代文献中对造物活动过于“增益”的一种指称,且“物妖”概念又勾勒出明人追求时尚之物的迷恋,以至迷幻。这种由“增益”而越显离奇的造物状态,在审视古代中国造物活动过程中,值得特别关注。将造物冠以“妖”名的提法,从字面语义分析来看,就是指称奇怪反常、靡丽美艳的物品。事实上,就历史发生来说,自两汉以来,记载灾异的《五行志》中已有专门列目注出“服妖”,将服饰、车马器、玩具、居室等日用之物与国家兴亡、社会变迁联系在一起,以达到某种政治意图。由之言说,“物妖”提法对此有所沿袭,又在明朝新的语境中有所变化,内涵丰富。从历史角度纵观而言,“物妖”并非指某一种物或某一类物,而是关于物的评价概念,其中隐匿着礼制文化语境中,儒学之士对物的评价标准,评价立场和评价态度。尤其是中晚明以来,奢靡之风盛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笔记小说、地方志以及文学作品中多有描写以两都、苏州为代表的商品经济发展,物质文化崛起的盛景:百工呈能献技,精美奇巧服饰器用日有所增,文人士大夫一掷千金活跃文化市场,追求奇装异服引领社会风尚,商人掌握着丰厚的财富,通过使用高级别的服饰器用转换社会身份,庶民百姓不惜借贷享用奢华、奇异之物。尤其是从奇装异服、“苏意”与“苏样”、物带人号等“物妖”类型分析来看,将物冠以“妖”名的说法传递着时人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沉浸、享受于物质文化的矛盾:一方面,人性使然令他们对靡丽精巧之物多有迷恋;另一方面,传统道德的训诫令他们对新奇之物充满不安。之所以将物冠以“妖”名与物在社会中承担的角色有重要关系,物是社会变迁的缩影,而“妖”字则表达了儒学之士对社会变迁的复杂情绪。本文论述,重点阐明物作为社会表征较为直接地、明显地反映出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对古已成制的礼俗文化产生的极大冲击,儒学之士以“物妖”评说新社会风尚。立足于语境分析,“物妖”说法是对“人人侈用”“其心好异”“人心不古”的批判与控诉,暗含着礼制扞卫者对奢靡风气、欲望膨胀的不安与无奈,明代儒学之士借助这个古老的词汇表达着对身处时代社会问题、历史走向的忧虑。从设计学视阈来看,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物妖”在现象层面为我们留下的是设计艺术史的知识,在思想层面则为我们留下了设计批评的思考。

二、令人心情愉悦的织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令人心情愉悦的织物(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EEG分析的芳香植物对大学生心理生理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及理论
        1.3.1 植物芳香疗法的概念与理论
        1.3.2 脑电技术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4.1 芳香植物气味对人情绪的影响
        1.4.2 芳香植物对人生理的影响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实验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实验材料的选择
        2.2.1 活体芳香植物的选择
        2.2.2 植物精油和香水的选择
    2.3 研究手段
        2.3.1 主观评价(心理指标)
        2.3.2 客观评价(生理指标)
    2.4 实验方法
        2.4.1 实验时间与地点
        2.4.2 被试选择
        2.4.3 实验流程
        2.4.4 脑电数据的处理和提取
        2.4.5 数据的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活体芳香植物气味对大学生心理生理影响
    3.1 结果与分析
        3.1.1 不同气味强度的活体芳香植物对人体主观情绪的影响
        3.1.2 不同气味强度和不同嗅闻时长对人体客观生理α波的影响
        3.1.3 不同性别和年龄嗅闻活体芳香植物后客观生理α波的差异
        3.1.4 增加视觉条件对人体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生理α波的影响
        3.1.5 主观情绪量表与客观脑电数据的相关性
    3.2 讨论
        3.2.1 生理反馈仪器的选择
        3.2.2 气味强度与愉悦度的关系
        3.2.3 视觉刺激和年龄性别差异对主客观影响
        3.2.4 主观量表与脑电数据的结果
    3.3 本章小结
4 活体芳香植物,精油和香水对大学生心理生理影响
    4.1 结果与分析
        4.1.1 同一香型的三种不同材料对人体主观情绪的影响
        4.1.2 不同材料和不同嗅闻时长对人体客观生理α波的影响
        4.1.3 视觉条件的增加和嗅闻时长的持续增加对人体主客观的影响
        4.1.4 不同性别和年龄嗅闻三种材料后客观生理α波的差异
        4.1.5 主观情绪量表与客观脑电数据的相关性
    4.2 讨论
        4.2.1 大学生对三种材料气味的喜爱度
        4.2.2 主观量表与客观脑电数据的结果
        4.2.3 视觉刺激和性别差异对脑电波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两种活体芳香植物的主客观对比
    5.1 结果与分析
        5.1.1 嗅闻两种活体植物对人体主观情绪的影响
        5.1.2 随嗅闻时长增加两种活体植物对人体客观生理α波差的影响
        5.1.3 性别和年龄因素对嗅闻前后人体客观生理α波的影响
        5.1.4 增加视觉条件对嗅闻前后人体客观生理α波的影响
    5.2 讨论
    5.3 本章小结
6 芳香植物在景观中的应用策略
    6.1 沈阳常见芳香植物及其景观应用策略
        6.1.1 沈阳地区芳香乔灌木及其景观应用
        6.1.2 沈阳地区芳香花卉及其景观应用
        6.1.3 沈阳地区芳香藤本和香草植物及其景观应用
    6.2 对气味强度、视觉条件和不同材料提出的应用策略
        6.2.1 对气味强度的控制应用
        6.2.2 对视觉条件的控制应用
        6.2.3 室内外不同材料的应用
    6.3 不同场所芳香植物应用
        6.3.1 学校场所芳香植物的应用
        6.3.2 为特殊人群打造的芳香园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简式POMS心境状态量表
附录 B 气味强度和愉悦程度评分表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基于治愈情感需求的家居服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概念
        1.1.1 “治愈系”定义
        1.1.2 “治愈系”产生的社会背景
        1.1.3 家居服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以“治愈系”为核心的研究
        1.3.2 国内与家居服相关文献研究
        1.3.3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路线
2 治愈情感需求的服装设计符号
    2.1 服装治愈情感需求的相关理论基础
        2.1.1 服装情感化设计研究
        2.1.2 服装情感学的理论研究
        2.1.3 服装治愈系设计
    2.2 治愈服装设计中的情感符号
        2.2.1 治愈情感分类与情感量化
        2.2.2 与治愈情感对应的服装设计途径
    2.3 服装中的情感治愈要素分析
        2.3.1 服装色彩要素与情感治愈
        2.3.2 服装面料要素与情感治愈
        2.3.3 服装造型要素与情感治愈
        2.3.4 设计主题与情感治愈
    2.4 本章小结
3 家居服的情感设计需求
    3.1 家居服与情感
    3.2 家庭结构与家居服情感需求
        3.2.1 直系家庭中的家居服情感功能
        3.2.2 核心家庭中的家居服情感功能
        3.2.3 不完全家庭中的家居服情感功能
    3.3 家居服的主要情感需求类型
        3.3.1 轻松趣味型
        3.3.2 亲情互动型
        3.3.3 情趣认同型
    3.4 本章小结
4 治愈情感需求的家居服装调研
    4.1 家居服治愈情感需求的调查问卷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案
        4.1.2 数据收集及统计
    4.2 调查问卷的基础数据分析
        4.2.1 问卷信度分析
        4.2.2 调查对象基础信息的描述统计
        4.2.3 调查对象的现阶段情绪状态统计
        4.2.4 家居服认知调查
    4.3 治愈情感相关的问卷数据分析
        4.3.1 情绪与家居服面料倾向的相关性分析
        4.3.2 不同图片的治愈效能及治愈要素特征的分析
        4.3.3 以“快乐”情绪为导向的治愈要素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治愈情感需求的家居服的设计实践研究
    5.1 基于治愈情感需求的服装设计方法拓展
        5.1.1 确定治愈对象和治愈情感目标
        5.1.2 提炼治愈情感的主题符号
        5.1.3 结合服装要素进行设计开发
    5.2 以“快乐”情绪为导向的治愈家居服设计构思
        5.2.1 “快乐”治愈主题的选择
        5.2.2 色彩构思
        5.2.3 面料构思
        5.2.4 图案形象构思
    5.3 以“快乐”情绪为导向的治愈家居服设计实践
        5.3.1 设计方案说明
        5.3.2 实践设计成衣制作
        5.3.3 实践设计成衣展示
    5.4 以“快乐”情绪为导向的治愈家居服主观测评
    5.5 实践作品设计反思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Ⅰ:治愈情感需求的家居服设计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 Ⅱ: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
致谢

(3)论动画作品中的互文性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互文性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 互文性理论的发展
        一、缘起与流变
        二、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节 互文性分类
        一、跨体互文性
        二、文化挪用
    第三节 互文性特性
第二章 动画作品中互文性的审美构建
    第一节 共通感
        一、情感共鸣
        二、文化共识
    第二节 “陌生化”
        一、传统与变革
        二、间离与疏远
    第三节 愉悦心理
        一、快乐
        二、极乐
第三章 动画作品中互文性的文本表现
    第一节 主题与主体意识
        一、延展与呼应
        二、解构与重构
    第二节 隐喻下的互文艺术
        一、视觉隐喻
        二、文化隐喻
    第三节 多元叙事表达
        一、虚幻与现实
        二、自我指涉
        三、重复意义的深化
第四章 动画作品中互文性的转换手法
    第一节 拼贴
        一、文化杂糅
        二、符号转化
    第二节 戏仿
        一、戏谑与颠覆
        二、消解深度
    第三节 改写
        一、文本重构
        二、文化融合
第五章 动画作品中互文性的延续拓展
    第一节 重复与差异
        一、循环重复
        二、差异新变
    第二节 创新与超越
        一、“误读”创新
        二、融合超越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手工编织在家居纺织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框架
    五、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手工编织概述
    第一节 简述手工编织的起源与发展
        一、手工编织概念
        二、手工编织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三、古代手工编织材料和技法上的变化
    第二节 现代手工编织的艺术特色
        一、多样的质感之美
        二、多变的技法之美
        三、有温度的手作之美
第二章 手工编织类家居纺织品的市场调研分析
    第一节 手工编织产品以丰富的特性应对家纺市场需求
        一、手工编织材料环保化
        二、手工编织产品个性多样化
        三、手工编织产品品牌化
        四、风格灵活化、简约化
        五、手工编织类家居物整体化
    第二节 消费者对于手工编织家居纺织品的认知与接受度
        一、接受调查者的情况分析
        二、消费者对于手工编织的认知呈两极分化
        三、手工工作室作品更加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第三节 手工编织在家居纺织品设计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一、风格百变又环保的手工编织是家居纺织品设计中的亮点
        二、观念的束缚和后继乏人阻碍手工编织家居纺织品的发展
第三章 手工编织在家居纺织品中的运用范围及实例分析
    第一节 手工编织在家居纺织品设计中的广泛运用
        一、手工编织在家居纺织品设计中的广泛运用的原因
        二、手工编织在家居纺织品设计中涉及的主要领域
    第二节 手工编织在家居纺织品中的运用实例分析
        一、手工编织在包袋中的运用实例分析
        二、手工编织在墙面装饰中的运用实例分析
        三、手工编织在家具中的运用实例分析
        四、手工编织在地面装饰中的运用实例分析
第四章 手工编织的设计与运用实践
    第一节 手工编织的实验性设计
        一、手工编织的实验性样本
        二、手工编织样品在生活中的运用展示
    第二节 编织作品的实践成果及运用展示
        一、手工编织创新设计作品——《雾秋》
        二、手工编织创新设计作品——《素韵》
        三、手工编织创新设计作品——《蓝思》
        四、手工编织创新设计作品——《远山》
设计目的与设计说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儿童医疗环境的软装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关键词释义与界定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儿童医疗空间的概念及医疗环境的特殊性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三、儿童医疗环境设计及研究成果综述
        (一)现阶段儿童医疗环境软装设计情况探究
        (二)现阶段拟解决的儿童医疗环境的关键性问题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性
    第六节 研究方法
        一、阅读资料法
        二、细节分析法
        三、走访调查法
        四、比较分析法
第一章 儿童医疗环境设计与儿童心理学以及色彩感知
    第一节 儿童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思维方式
    第二节 儿童心理发展与色彩的感知
    第三节 儿童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
    第四节 儿童心理学与性格色彩
    第五节 儿童对偏好色彩的调查与统计
第二章 儿童医疗环境的空间色彩设计与软装设计案例分析
    第一节 儿童医疗环境公共空间的色彩划分
        一、西伦托夫人儿童医院(Lady Cilento Children’s Hospital)
        二、西雅图儿童医院(Seattle children’s Hospital)
        三、南京儿童医院河西医院
    第二节 儿童医疗环境室内空间的色彩搭配
        一、谢菲尔德儿童医院(Sheffield Children's Hospital)
        二、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儿童医院(Phoenix, Arizona, children's hospital)
        三、北京协和医院儿科门诊
    第三节 儿童医疗环境软装设计案例与分析
        一、新的日间儿童肿瘤科和血液中心(Vall d’Hebron University Hospital)
        二、伦敦皇家儿童医院(London's Royal Children's Hospital)
        三、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 for Children)
第三章 儿童医疗环境的问题思考
    第一节 医疗环境色彩的大胆运用与创新
        一、色彩疗法的核心内容与实施状况分析
        (一)色彩疗法基本原理及其功能
        (二)色彩的心理理疗效应与案例证明
        (三)适用于室内设计的色彩心理学理论
        二、色彩疗法在软装设计中的运用
        (一)色彩疗法在软装设计上运用的可行性
        (二)儿童医疗环境的色彩搭配设计
    第二节 医疗环境回归家庭化
        一、适合儿童医疗环境的软装布艺与纹样设计
        (一)童趣纹样设计
        1.主题性设计
        2.纹样的表现方式
        (二)软装布艺的内容
        1.窗帘
        2.地毯
        3.抱枕
        4.床品
        (三)布艺面料的类型
        1.染色布
        2.色织布
        3.提花布
        4.印花布
        二、儿童医疗环境温暖明亮的陈设照明
        三、儿童医疗环境软装材料和形态的选择
    第三节 医疗环境空间的绿色化
        一、绿植花艺
    第四节 增添医疗环境的艺术气息
        一、绘画涂鸦区
        二、艺术作品欣赏区
    第五节 增加休闲娱乐区域
        一、游戏设施
第四章 儿童医疗环境的软装设计实践
    第一节 公共空间的软装设计
        一、门诊大厅软装设计
        二、护士站软装设计
        三、公共休息区软装设计
        四、公共游戏区软装设计
    第二节 室内空间的软装设计
        一、候诊室软装设计
        二、诊疗室软装设计
        三、病房软装设计
        四、游戏室软装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汉语季节成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理由
    1.2 研究现状
        1.2.1 汉语成语的相关研究
        1.2.1.1 成语的语义研究
        1.2.1.2 成语的语法研究
        1.2.1.3 成语的语用研究
        1.2.1.4 成语的辞书编纂
        1.2.2 汉语季节成语的研究概况
    1.3 研究意义
        1.3.1 有助于成语研究的细化和深入
        1.3.2 有助于季节成语的研究与应用
        1.3.3 有助于探究汉民族的文化历史
    1.4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汉语季节成语的辨识
    2.1 季节成语的界定
    2.2 同素异序季节成语问题
        2.2.1 同素异序季节成语的变换形式
        2.2.2 同素异序季节成语的本体和变体
        2.2.3 同素异序季节成语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 汉语季节成语的生成、结构及类型
    3.1 季节成语的生成
        3.1.1 源形生成关系
        3.1.1.1 一源一形
        3.1.1.2 一源多形
        3.1.1.3 多源一形
        3.1.2 生成方式
        3.1.2.1 选择
        3.1.2.2 概括
        3.1.2.3 省略
        3.1.2.4 增补
        3.1.2.5 替换
    3.2 季节成语的结构
        3.2.1 结构方式及其分布分析
        3.2.2 并列结构的内部剖析
    3.3 季节成语的构成类型
        3.3.1 构成类型的分类分析
        3.3.1.1 单用季节成分型
        3.3.1.2 双用季节成分型
        3.3.2 构成类型的分布分析
第四章 汉语季节成语的语义分析
    4.1 季节成语中名词性成分的语表义类型
        4.1.1 人及其身体部位
        4.1.2 器具什物
        4.1.3 抽象事物
        4.1.4 动植物
        4.1.4.1 动物类
        4.1.4.2 植物类
        4.1.5 颜色
        4.1.6 自然
        4.1.6.1 气象类
        4.1.6.2 天文类
        4.1.6.3 地理类
        4.1.7 时空
        4.1.7.1 时间类
        4.1.7.2 处所类
        4.1.7.3 方位类
    4.2 季节成语的语里义分析
        4.2.1 人情事物
        4.2.2 德行才能
        4.2.3 景色时间
        4.2.4 风俗事理
        4.2.5 政治统治
        4.2.6 处境遭遇
第五章 汉语季节成语语义建构的认知分析
    5.1 季节成语语义建构的认知机制分析
        5.1.1 隐喻的主客观动因
        5.1.1.1 主观相似性
        5.1.1.2 客观相似性
        5.1.1.3 主观相似性与客观相似性共同作用
        5.1.2 转喻的主客观动因
        5.1.2.1 主观相关性
        5.1.2.2 客观相关性
        5.1.2.3 主观相关性与客观相关性共同作用
        5.1.3 隐喻、转喻共同作用的主客观动因
        5.1.3.1 客观相似性与客观相关性共同作用
        5.1.3.2 主观相似性与客观相关性共同作用
        5.1.3.3 客观相似性与主观相关性共同作用
        5.1.3.4 主观相似性与主观相关性共同作用
    5.2 季节成语的主观量
        5.2.1 异态型主观量
        5.2.2 直评型主观量
第六章 汉语季节成语的动态范畴分析
    6.1 季节成语义项地位的历时分析
        6.1.1 单义项地位的历时分析
        6.1.1.1 上升式
        6.1.1.2 下降式
        6.1.1.3 波浪式
        6.1.1.4 相等式
        6.1.2 多义项地位的历时分析
        6.1.2.1 本义或引申义中心地位稳定不变
        6.1.2.2 本义和引申义交替出现在中心地位
        6.1.2.3 本义与引申义地位不定
    6.2 季节成语的隐性与显性动态分析
        6.2.1 隐性动态分析
        6.2.2 显性动态分析
        6.2.2.1 成分组合无任何变化
        6.2.2.2 成分组合有明显变化
第七章 汉语季节成语的文化意蕴
    7.1 反映农耕文化
        7.1.1 重农祈愿的祭祀习俗
        7.1.2 顺时而为的耕作活动
        7.1.3 顺应季节的生活方式
        7.1.4 时令独具的农耕气候
    7.2 反映宗教文化
    7.3 反映审美文化
    7.4 反映物质文化
        7.4.1 丰富多样的服饰文化
        7.4.2 匠心独具的器具文化
结语
附录
    附录1 汉语季节成语一览表(包括重复的季节成语)
    附录2 汉语季节成语典源文学体裁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渐变系列色织床上用品面料的设计与织造(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原则
    1.1 原料选择
    1.2 织物组织设计
    1.3 织物色彩设计
2 织物规格设计
    2.1 织物工艺参数设计
    2.2 CAD模拟设计
3 织物上机织造及实物展示
    3.1 黄色渐变织物A
    3.2 红色渐变织物B
    3.3 蓝紫渐变织物C
    3.4 沙滩渐变织物D
4 结语

(8)纺织女、母亲、女神 ——纤维艺术与女性神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委拉斯开兹的隐喻
第一章 纺织女:纺织技术中的性别化分工
    (一)为什么纺织者是女性?
    (二)妇工与美德
        1、纺织作为个人修养
        2、纺织包含社会准则
        3、纤维艺术与女性美德
    (三)家庭织物到纺织工厂:被重构的女性神话
        1、妇工与女工
        2、纺织女工与女性主义运动
        3、女性主体与即兴的编织
第二章 “母亲”:纤维艺术中的情感隐喻
    (一)作为个体身份与文化象征的“母亲”
    (二)纺织、织物与“母亲”
        1、身体的记忆
        2、结构的相似性
        3、话语修辞
    (三)纤维艺术与母亲隐喻
        1、繁衍、孕育与生长
        2、纽带与家庭记忆
        3、被保护和治愈的人
第三章 女神:纤维艺术中性别象征的心理原型
    (一)参与纺织的女神们
        1、纺织生命的女神
        2、掌管纺织技艺的女神
        3、降格的纺织女神
    (二)纺织女神的双面性
    (三)纤维艺术中的女神意象
        1、自然之力
        2、月亮、死亡与重生
        3、神秘感与他者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专业能力展示
致谢

(9)观念与视野: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身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论题来源及研究思路
    第二节 研究范围及相关特定概念界定
        一、当代艺术与设计
        二、身体艺术
        三、身体与设计
    第三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身体的哲学思考
        二、关于身体与艺术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身体艺术的研究
        四、关于当代艺术设计视野下身体的研究
        五、身体与设计学研究
    第四节 文本结构与研究方法
        一、文本结构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题研究意义
第一章 视觉艺术设计与身体
    第一节 身体与视觉形式的三种功能
        一、引导功能
        二、传达功能
        三、记忆功能
    第二节 身体“意象”与设计
        一、女性主义身体
        二、身体与创作——感觉的逻辑
        三、“表层”、“表现”与身体的“意象”
    第三节 身体绘画与设计
        一、抽象化设计
        二、写实主义
        三、超现实主义
        四、德国新表现主义
    第四节 身体与叙事设计
        一、戏剧化设计
        二、体验设计
        三、情感设计
        四、隐匿设计
第二章 公共艺术设计与身体
    第一节 雕塑设计与身体
        一、拟人型
        二、身体的局部表达
        三、器官的抽象化
    第二节 互动装置设计与身体
        一、身体与情境交融设计
        二、间接感发——互动设计
        三、体验感官式设计
    第三节 反形式艺术设计与身体
        一、身体或质料的现象学
        二、精神、物质与身体
    第四节 人体工程学与功能性公共艺术设计
        一、休息功能
        二、引导功能
        三、娱乐功能
第三章 身体行为的设计解读
    第一节 观念设计与身体
        一、怪诞艺术设计
        二、文化与身份
    第二节 行为艺术与身体
        一、身体与时间设计
        二、身体与空间设计
        三、身体与情感设计
    第三节 身体设计的视觉语言
        一、肢体语言的形式表现
        二、肢体语言的信息传达
        三、肢体语言与场景构建
    第四节 身体设计的动态演绎
        一、流动旋律中的身体设计
        二、张力幻象中的身体设计
        三、反叛意识下的身体设计
        四、身体设计与极限探索
第四章 身体功能的设计延伸
    第一节 技术、身体和设计的三重奏
        一、技术与身体
        二、身体、技术与现象学
        三、身体、技术与设计
        四、无器官身体
    第二节 基于本体的设计
        一、基于身体体验的设计
        二、弥补身体缺陷的设计
        三、增强身体功能的设计
        四、贴合身体习惯的设计
    第三节 身体导向的设计
        一、运动器械设计
        二、健身器械设计
        三、康复护具设计
第五章 身体美学与时尚设计
    第一节 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
        一、身体美学的本体论的三个场极
        二、身体美学现象论的三个角度
        三、身体美学的现实维度
    第二节 身体规训与设计
        一、缠足与姿态规训
        二、束胸与形体规训
        三、高跟鞋——身体的扭曲与时尚
    第三节 身体形态与设计
        一、身体形态与空间
        二、身体比例与剪裁
        三、人体动力学与身体形态
    第四节 身体、时尚、消费与设计
        一、鲍德里亚的消费身体与虚拟身体
        二、消费主义的兴盛与身体设计
        三、时尚消费语境中的身体装饰设计
        四、时尚消费语境中的身体形态设计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物欲迷幻:古代中国“物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相关学术史
    三、研究范围与方法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
第一章 物之现象:古代中国的“物妖”传奇
    第一节 汉废帝刘贺好作非常之冠
    第二节 唐安乐公主喜服百鸟裙
    第三节 宋妇女尚作高髻
第二章 “妖”之观念:物被冠以“妖”名的可能性
    第一节 灾异学说中的“服妖”
        一、“妖”与人事征兆
        二、人弃常,则妖兴
        三、《汉书·五行志》与“服妖”
    第二节 作为文化概念的“物妖”
        一、“服妖”说的政治意图
        二、维护礼俗的说辞
    第三节 作为评价概念的“物妖”
        一、主观选择为“妖”
        二、牵合附会为“妖”
        三、古人对待“服妖”的态度
第三章 “物妖”增益:明代的时尚之物
    第一节 胡风胡俗
        一、诏复汉唐衣冠之制
        二、胡风胡俗议为“服妖”
        三、“别夷夏”的政治话语
    第二节 奇装异服
        一、不分贵贱的马尾裙
        二、变动不居的男子巾服
        三、好尚奢华的女子服饰
    第三节 “苏样”与“苏意”
        一、“苏样”为何样
        二、“苏意”为何意
        三、时尚的代名词
    第四节 物带人号
        一、能工巧匠声名鹊起
        二、能工巧匠所作之物
        三、品味、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第四章 物之评价:“物妖”观念在消费社会的显现
    第一节 世风变幻的大明王朝
        一、“人遵画一之法”的光景
        二、奢俗蔓延全国
        三、文化商品化
    第二节 奢靡语境中的“物妖”
        一、奢靡令物成“妖”
        二、奢靡与消费社会的形成
        三、奢靡的去道德化
    第三节 审美语境中的“物妖”
        一、感官愉悦令物成“妖”
        二、装饰显示奢靡
        三、喜奢华,乐奇异
    第四节 书写语境中的“物妖”
        一、《五行志》中“服妖”的书写方式
        二、笔记小说中“物妖”的书写方式
        三、笔记小说中“物妖”的书写心态
第五章 “物妖”之祛魅:物欲的审思
    第一节 欲望彰显的表征
        一、“弘俭约,戒嗜欲”的训诫
        二、“欲”是人之自然本性
        三、物欲导致“礼仪不行”
    第二节 “妖由人兴”的自觉
        一、百工为财呈能献技
        二、技艺的商业开展与竞争
        三、文人雅士一掷千金
    第三节 时尚观念的萌兴
        一、“物妖”是时尚的表征
        二、炫耀性消费与阶级变动
        三、上行下效与身份模糊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历代“服妖”“物妖”条目一览表
    附录二: 研究“服妖”的期刊文章目录
    附录三: 图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令人心情愉悦的织物(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EEG分析的芳香植物对大学生心理生理影响研究[D]. 窦雪.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2]基于治愈情感需求的家居服设计研究[D]. 唐淼.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9)
  • [3]论动画作品中的互文性表达[D]. 王玥.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4]手工编织在家居纺织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 万琪琪. 苏州大学, 2020(03)
  • [5]儿童医疗环境的软装设计研究[D]. 沈莹莹.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6]汉语季节成语研究[D]. 袁婧.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7]渐变系列色织床上用品面料的设计与织造[J]. 李成卓,毕爱玲,郭晶. 合成纤维, 2019(08)
  • [8]纺织女、母亲、女神 ——纤维艺术与女性神话研究[D]. 刘佳婧. 中国美术学院, 2019(05)
  • [9]观念与视野: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身体[D]. 孙睿.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 [10]物欲迷幻:古代中国“物妖”研究[D]. 付晓彤.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标签:;  ;  ;  ;  

心情愉悦的面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