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飞成品综合管理软件研制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兰自立[1](2020)在《飞机数字化调姿对接验证平台的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装配是飞机产品在研制过程中最为关键和复杂的部分,装配质量的优劣关系着飞机全生命周期长短。其中,飞机各个部件,尤其是各大部件与其余零组件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及其装配过程中的定位关系也将成为新研时共同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其定位精度直接影响着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安全性与寿命。为了提高整机装配的定位精度,在调姿方面,我国的装配技术正向着先进的数字化与自动化调姿领域迈进与发展,为飞机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本文以飞机大部件的调姿对接系统为对象展开研究。首先对调姿对接系统的数学原理、运动原理及调姿对接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然后着重从工艺流程规划、总体方案设计等方面入手对调姿对接系统进行了总体的设计,得出了设计与制造方案。对对接验证平台的机械系统进行了完整的设计,包括机械系统结构组成及关键成品件选型分析。在结构中,主要针对数控定位器系统、固定平台等关键难点部位进行详细的论述设计,并针对伺服电机、滚珠丝杠、直线导轨等关键成品进行了深入的选型,对力学强度进行了校核,保证了机械结构的合理性与完整性。对对接验证平台的调装方法展开论述与研究,以安装技术要求为基础,首先提出了一种OTS预装配技术创新。然后从激光跟踪仪测量方案、XYZ导轨座调装及定位器与基座的调装等方面,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激光跟踪仪的精调方法,保证了机械系统的高精度安装与运行。对对接验证平台的集成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主要包含控制系统、软件集成系统、软件构架设计、接口定义等关键内容,为对接平台的自动化、程序化运行提供了技术保证。对对接验证平台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对接验证平台精度均在理论公差范围内,能够满足设计与使用要求。本文是对飞机部件调姿对接系统的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出一套飞机数字化调姿对接验证平台,开发出一套数字化调姿对接操作软件,研究应用了一种基于激光跟踪仪的OTS预装配技术,总结出了一种高精度调装方法,设计了详细的实验验证方案和过程,经过不断地探索与研究,逐步掌握了部件数字化调姿对接的关键技术,提高了飞机产品的装配质量,节省了装配周期,节约了生产成本,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曹伊坚[2](2019)在《中航飞机投资价值分析》文中认为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飞机”)是集科研、生产一体化的特大型航空工业企业,是我们国家大中型军民两用飞机的研制生产制造基地。公司A股股票于1997年6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本文将对中航飞机的投资价值进行分析。本文结构上分宏观、中观、微观和结论四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为简介,主要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介绍在当前形势下研究中航飞机的背景和意义,军工行业发展的基础,中航飞机公司概况以及本文将采用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分析。第二部分为第三章,主要是对宏观层面和中观行业层面进行分析、比较。本章从宏观的全球视野来看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全球发达国家的军费和军事实力对比,突显中国大力发展军工行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世界军工发展的历史演变和中国国防军工发展的进程,推演中国军工发展的目标和趋势。第三部分是从微观公司层面来分析,主要包括第四至六章,从经营层面、财务层面以及估值层面等来多维度剖析公司的投资价值。第四部分是结论与投资建议。中国股市从1990年以来,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其中牛熊转换,起起落落,各种投资方法、技术流派充斥着整个市场,让众多投资者陷入迷茫,甚至亏损的泥潭。本文对中航飞机进行了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分析,以求对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行多维度的理性分析,对于投资者避免过度投机和非理性操作,具有实际参考意义,同时文中采用的投资分析方法,也为投资者对其他公司的评估实践提供了参考。
崔斌峰[3](2018)在《鲲鹏起兮——大型运输机运-20研制纪实》文中研究指明大型运输机运-20代号"鲲鹏"。鲲鹏状其势,势若垂天之云;鲲鹏喻其志,志在九天之巅;鲲鹏言其美,大国重器之美;鲲鹏显其威,蓝天王者之威。鲲鹏起兮云飞扬。引子:阎良醉了2013年1月26日,农历腊月十五。西安市阎良区,晴,最高气温13°C,最低气温-2°C,西风2~3级。今天,大运飞机首飞。
李淑婷[4](2018)在《大型飞机工装预算控制全寿命信息化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工艺装备即在航空产品制造过程中,为了提高劳动效率、确保产品质量、保证工艺过程而专门设计制造的标准工装、装配工装、模具、夹具、试验设备、地面设备、样板及辅助性工装等的总称[1]。工装设计及制造周期及成本的控制,直接影响飞机主要产品的研制周期与利润。本文通过相关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最终实现从工装设计至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以三维数模为生产唯一依据,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与PLM、工艺装备设计、工艺管理、生产管控、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库房管理等多方面管理内容协同管控模式。首先本论文研究数字化环境下的协同研制流程,结合工装的研制流程和研制特点,提出了基于预算控制策略的飞机研制生产管理有关信息化系统在工装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应用及探索,并结合业务提出涉及的平台业务功能架构。其次基于业务功能架构中工装申请及设计过程、工艺管理及生产管控过程协同、工装库房管理等三项关键技术展开论述。通过预算控制和成本累计结转策略的构建、协同设计方法的实现、基于拉动计划的工装生产制造及各类工装的库房管理四个方面,详细论述基于预算控制策略的飞机研制生产管理有关信息化系统在工装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工作内容、业务流程实现。最后通过管理策略及方法研究、流程设计与需求平衡算法设计三个方面论述了实现方法。建立基于精确需求的低库存、低成本工具保障模式的具体实现方式。其理论模型是依据航空产品的制造特点和企业的针对性特征实施部署实现的,通过工装全寿命周期的关联性设计及算法及模型的精细设计保证了设计、制造、采购、库房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的业务完整性和连贯性。同时最大程度基于预算控制成本,并根据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完成成本归集。
靳毅[5](2012)在《西飞公司新舟700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视和加强民机产业发展,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将为我国民机产业带来巨大市场。支线航空和干线航空共同构成民用航空运输体系,而我国支线航空发展比较滞后,需要大发展。涡桨支线飞机是支线航空的主要机型,主要执飞800公里以下中小城市对之间的航线。国际油价持续上涨趋势明显,涡桨支线飞机因其耗油低将有更大发展空问。大力发展新舟系列涡桨支线飞机是我国参与国际民机市场竞争、促进民航发展的重要举措,进行新舟700项目核心竞争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检索法、案例研究法、调研访谈法和图表法,首先,回顾了竞争力、品牌和项目管理理论,分析了西飞公司和新舟系列飞机的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世界三代支线飞机的发展,采用“五种作用力模型”和SWOT方法分析了新舟700项目所处的环境,认为项目市场空间较大、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大于劣势;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典型民机项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民机项目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指出新舟700核心竞争力需要培育四个主要因素(物美价廉的高性价比、更容易把握中国支线市场的需求、军民结合的研发制造体系和可信可靠的品牌形象);最后,提出了新舟700核心竞争力培育的主要策略、保障措施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在于:回顾了世界支线飞机市场发展现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国际民机项目的发展经验,指出了民机项目核心竞争力主要因素;分析了新舟700的发展环境和核心竞争力培育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培育措施;本文对国内C919、ARJ21、运12F等民机核心竞争力培育具有借鉴意义。
胡承波[6](2011)在《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航空企业也不例外。对于处在经济发展变革中的我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来说,实施技术创新、研究技术创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条件、发展的基础和提高竞争力的源泉与手段,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依靠有效的技术创新,必须建立规范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因此,如何构建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选题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在分析我国航空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技术环境及其技术创新现状的基础上,借鉴系统的分析方法,综合运用技术创新理论、产业演进理论、企业竞争理论、绩效理论和数据包络分析控制投影模型等相关理论,对我国航空企业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揭示了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构建了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我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全文除绪论和总结展望外共有六章。其中第二章提出并分析了技术创新、竞争优势理论、绩效理论、企业持续创新理论等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从而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对我国航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现状、技术创新情况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对中外航空制造业企业竞争力作了比较分析,指出需要依靠建立技术创新长效机制来提高企业及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第四章至第六章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揭示了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所需的创新环境;第七章通过对西飞的实证研究验证和分析本文构建的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及其评价体系。航空制造业企业通过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学习机制、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规划、企业家精神、组织模式创新、创新文化建设等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建构。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是指在企业使命和创新战略指导下,为主动响应市场动态性变化,通过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有关的各种因素、环节、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动调节与控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功能和过程,及时有效地为市场不断提供新的价值,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的多层次综合性能力体系,其内生于企业独特资源、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以及一系列激活机制,以有效满足或引导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或新服务来体现。论文将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七个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维度,即学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和战略计划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是一种方法、结构和工具,用来组织和创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各种指标。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企业创新能力,对于航空制造业企业科学地定位自身的技术创新状态,采取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保持和提高航空制造业企业竞争优势,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此外,改善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创新环境,对于加快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进程,提高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效,推动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承麟[7](2009)在《砺翼长空 “飞豹”研制全过程亲历》文中研究表明马承麟:原航空航天部军机司副司长,主管"飞豹"飞机研制工作,兼任飞机研制现场副总指挥,一直到1995年飞机基本型设计定型审查完。"飞豹"飞机研制周期较长,上马时,是根据中国当时航空工业的实际能用的条件进行设计的;着眼于战斗力观点,以满足实战需求为目标,并"与时俱进"地不断改用可能用上的新技术新设备,走过了一个风雨历程。"飞豹"已是我空海军一代重要武器装备,笔者着重写了亲身经历的坎坷事。
本报记者 宋亚林[8](2008)在《“三维”设计“飞豹”升空》文中认为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历史,是一部自主创新的发展史,它每一项重大的成果,都闪烁着自主创新的光芒。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以来,中国航空工业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之上,矢志不渝的走自主研发和创新之路,在短短的八年时间里,突破了一大批?
刘济美[9](2008)在《为了中国》文中提出编者按: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记者刘济美,怀着对中国航空工业的满腔热忱和对中国航空人的崇敬之情,深入航空工业,历时一年,采访各阶层人士70余人,撰成”《为了中国》——ARJ21新型支线飞机深度报道”一篇长文。文章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文采,全面展示了中国民用飞机历尽坎坷?
刘怀南[10](2008)在《西安飞机国际航空制造公司资本运营研究》文中指出资本运营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提高,世界航空制造业的兼并与重组逐渐增多,行业的发展正经历着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在国内,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应利用当前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契机,开展资本运营,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本文以西安飞机国际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公司的资本运营进行了相关研究。论文首先分析了公司资本运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公司应利用其内部条件,把握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接着从资产重组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合资成立民机公司三个方面分析了公司进行资本运营的可行性;然后对公司的资本运营方案进行了详细设计,具体包括非公开定向增发方案、资产重组方案以及投资方案;再后对资本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了对策,在资本运营的实施过程中,西飞国际公司将不可避免地遇到整合风险、业务风险、大股东控制风险以及关联交易风险等,相应得对策能有效化解这些风险;最后,对方案实施的绩效进行评价,在资本运营方案实施后,西飞国际公司的公司治理绩效、市场经营绩效以及财务绩效都得到了提高。
二、西飞成品综合管理软件研制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飞成品综合管理软件研制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1)飞机数字化调姿对接验证平台的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1.2.2 国内研究情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飞机部件调姿对接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引言 |
2.2 总体概述 |
2.3 飞机部件调姿对接的设计原理 |
2.3.1 飞机部件调姿对接的数学原理 |
2.3.2 飞机部件调姿对接的运动原理 |
2.3.3 飞机部件调姿对接的理论分析 |
2.4 飞机部件调姿对接的总体设计 |
2.4.1 飞机部件调姿对接的工艺流程规划 |
2.4.2 飞机部件调姿对接平台的总体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对接验证平台的机械系统设计 |
3.1 引言 |
3.2 飞机调姿对接机械系统结构组成 |
3.2.1 数控定位器系统 |
3.2.2 固定平台 |
3.2.3 固定立柱(目标件) |
3.2.4 支撑托架、活动对接组件 |
3.3 调姿对接验证平台成品选型计算 |
3.3.1 水平方向运动选型(X、Y坐标) |
3.3.2 垂直方向运动选型(Z坐标) |
3.4 力学强度校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对接验证平台的调装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安装技术要求 |
4.3 基于激光跟踪仪的OTS预装配 |
4.3.1 OTS安装技术概述 |
4.3.2 OTS与装配技术的应用 |
4.4 基于激光跟踪仪的精调方法 |
4.4.1 激光测量方案 |
4.4.2 XYZ基座导轨调装 |
4.4.3 单定位器X与Y基座调装 |
4.4.4 单定位器Z与XY基座调装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对接验证平台的控制集成系统设计 |
5.1 引言 |
5.2 调姿对接控制系统设计 |
5.2.1 控制系统硬件构架 |
5.2.2 现场总线 |
5.2.3 多轴控制 |
5.2.4 安全防护设置 |
5.3 调姿对接软件集成系统设计 |
5.3.1 软件需求分析 |
5.3.2 操作流程设计 |
5.4 集成系统的软件功能组成设计 |
5.5 集成系统功能模块的接口设计 |
5.5.1 数据库 |
5.5.2 功能模块接口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对接验证平台的精度实验验证 |
6.1 引言 |
6.2 实验概述 |
6.3 各定位器单轴精度验证 |
6.3.1 实验标定 |
6.3.2 重复定位精度验证 |
6.3.3 定位精度验证 |
6.4 定位器精度验证 |
6.4.1 实验标定 |
6.4.2 垂直度验证 |
6.4.3 平行度验证 |
6.5 空间定位精度验证 |
6.5.1 实验标定 |
6.5.2 测量验证 |
6.5.3 测量结果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中航飞机投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境外资本逐步流入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
二、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机遇和未来 |
第二节 军工行业发展的基础 |
一、武器装备建设 |
二、军工体制改革 |
第三节 中航飞机公司概况 |
一、公司基本情况 |
二、经营现状与主要财务指标 |
第二章 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分析 |
第一节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分析 |
一、国外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分析 |
二、国内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分析 |
第二节 绝对估值模型 |
一、DDM模型 |
二、DCF模型 |
第三节 相对估值模型 |
一、市盈率模型 |
二、市净率模型 |
三、市销率模型 |
四、PEG模型 |
第三章 发达国家军费规模和军事实力对比及国防军工产业分析 |
第一节 全球发达国家军费规模和军事实力对比 |
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军费规模 |
二、世界军事强国军事实力对比 |
第二节 世界军工产业的发展格局 |
一、世界军工产业发展的格局 |
二、美国军工发展史 |
第三节 中国军工产业发展的状况 |
一、中国军工产业发展史 |
二、中国军工产业进入大改革时期 |
第四节 中国国防军工发展的目标以及空军战略转型目标 |
一、中国国防军工发展的目标 |
二、空军战略转型的目标 |
第四章 中航飞机经营与战略分析 |
第一节 经营状况分析 |
一、公司主要经营产品和发展过程 |
二、公司主营产品分类 |
第二节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
一、公司核心竞争力 |
二、公司的核心产品 |
第三节 发展潜力和SOWT分析 |
一、公司的毛利和净利对比 |
二、改革预期逐步落地会给公司带来新的动力 |
三、资产注入方面 |
四、军民融合 |
五、定价机制改革 |
六、SWOT分析 |
第四节 公司治理与管理能力分析 |
一、公司的治理情况 |
二、公司的管理团队与管理能力 |
三、激励机制 |
第五节 战略评价与实施前景展望 |
一、公司战略 |
二、实施前景展望 |
第五章 中航飞机财务分析 |
第一节 资产分析 |
一、固定资产分析 |
二、在建工程情况 |
三、无形资产 |
四、开发支出 |
五、流动资产质量分析 |
六、长期股权投资与长期应收款 |
第二节 负债分析 |
一、负债结构分析 |
二、财务风险与财务杠杆分析 |
第三节 盈利与成长能力分析 |
一、主营业务收入成长分析 |
二、利润率分析 |
三、收入费用结构分析 |
第四节 营运能力和现金流量分析 |
一、总资产周转率 |
二、存货周转率 |
三、应收账款周转率 |
四、杜邦分析 |
五、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 |
六、获取现金能力 |
第六章 中航飞机估值分析 |
第一节 绝对估值分析 |
一、主要估值假设与预测 |
二、折现率的计算 |
三、DCF估值 |
第二节 相对估值分析 |
一、市盈率 |
二、市净率 |
三、市销率 |
第三节 中航飞机风险分析 |
一、宏观经济景气风险 |
二、政策风险 |
三、税收风险 |
四、公司经营风险 |
五、股市风险 |
第七章 结论与投资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大型飞机工装预算控制全寿命信息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当前企业研究现状 |
1.3.1 当前企业工装管理现状 |
1.3.2 发展趋势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工装预算控制全寿命信息化系统的业务规划 |
2.1 大型飞机制造型企业的工装特点 |
2.2 工装生产的管控流程分析 |
2.3 工装预算控制全寿命的技术难点及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装成本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
3.1 术语简要解释 |
3.2 管控过程的分析与设计 |
3.2.1 协同设计数据管理 |
3.2.2 工装数据存储及权限规划 |
3.2.3 工装生产管控管理 |
3.2.4 工装制造执行管理 |
3.3 工装制造MRP主程序实现方法 |
3.3.1 实现目标 |
3.3.2 实现过程 |
3.3.3 实现方法 |
3.4 工装的预算及成本管控 |
3.4.1 工装的预算管控方法研究 |
3.4.2 工装的成本累积算法研究 |
3.4.2.1 建立工装标准成本数据基础 |
3.4.2.2 工装标准成本的卷积计算 |
3.5 成本累计结转的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低成本工装管控模型构建与实现 |
4.1 目前状况 |
4.2 数字化集成环境下的“最低库存”模式工具数据管理 |
4.2.1 工具需求管理 |
4.2.2 工具采购管理 |
4.2.3 工具库房及供应链管理 |
4.3 采购业务模型的实现 |
4.3.1 采购需求管理的实现 |
4.3.2 采购计划管理的实现 |
4.3.3 紧急采购管理的实现 |
4.3.4 采购MRP主算法的实现 |
4.4 当前信息化管控成果与传统方式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西飞公司新舟700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
附录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竞争力理论 |
2.2 品牌理论 |
2.3 项目管理理论 |
3 西飞公司新舟700发展现状 |
3.1 西飞公司发展情况 |
3.2 西飞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 运7及新舟系列飞机发展概述 |
3.4 支线航空及支线飞机特点 |
4 民机项目核心竞争力分析 |
4.1 国内外民机项目案例分析 |
4.2 民机项目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
5 西飞公司新舟700核心竞争力分析 |
5.1 新舟700项目波特竞争力模型分析 |
5.2 新舟700项目SWOT分析 |
5.3 新舟700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
6 西飞公司新舟700核心竞争力培育策略 |
6.1 核心竞争力培育的主要策略 |
6.2 核心竞争力培育的主要保障措施 |
7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致谢 |
(6)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技术创新概念 |
1.2.2 关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
1.2.3 关于技术创新能力 |
1.2.4 关于技术创新主体 |
1.2.5 简要述评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 |
2.1 技术创新的涵义和意义 |
2.1.1 技术创新的涵义 |
2.1.2 技术创新的特征 |
2.1.3 技术创新的意义 |
2.2 技术创新的基本类型 |
2.2.1 技术创新的分类 |
2.2.2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式 |
2.3 技术创新与产业演进分析 |
2.3.1 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机制的影响 |
2.3.2 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
2.4 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
2.4.1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
2.4.2 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 |
2.4.3 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 |
2.5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理论 |
2.5.1 绩效的概念 |
2.5.2 绩效管理的内涵 |
2.5.3 企业组织绩效理论 |
2.6 企业持续创新理论 |
2.6.1 持续创新概念的渊源及含义 |
2.6.2 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内涵与构建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
3.1 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
3.1.1 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的特点 |
3.1.2 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历程 |
3.1.3 我国航空制造业企业的基本状况 |
3.1.4 我国航空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形成过程 |
3.2 中外航空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
3.2.1 国外航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
3.2.2 国外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的分析 |
3.2.3 我国航空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3.2.4 我国航空制造业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
3.3 我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作用分析 |
3.3.1 国家竞争力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
3.3.2 航空制造业企业在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中的战略作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体系的构建 |
4.1 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界定 |
4.2 学习机制的形成 |
4.2.1 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学习机制分析 |
4.2.2 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学习能力发展的特征 |
4.2.3 我国航空制造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学习战略的建构 |
4.3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规划与选择 |
4.3.1 企业战略 |
4.3.2 技术创新战略 |
4.3.3 技术创新推进企业战略发展 |
4.4 员工参与创新机制 |
4.4.1 员工参与创新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4.4.2 员工参与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
4.4.3 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企业科学和谐发展 |
4.5 企业家精神 |
4.5.1 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核心 |
4.5.2 企业家对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
4.5.3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企业家战略 |
4.6 创新文化建设 |
4.6.1 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共同进化机制 |
4.6.2 我国航空制造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创新文化的内涵 |
4.6.3 充实我国航空制造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具体途径 |
4.7 组织模式创新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能力评价 |
5.1 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的内涵及构成 |
5.1.1 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的内涵 |
5.1.2 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对创新项目的作用机理 |
5.1.3 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的基本构成 |
5.1.4 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创新能力分析 |
5.2 中国航空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
5.2.1 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意义 |
5.2.2 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要素 |
5.2.3 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创新能力评价的原则 |
5.2.4 航空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度量 |
5.3 我国航空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 |
5.3.1 数据包络分析理论 |
5.3.2 以航空制造业企业竞争力为输出的多目标DEA控制投影模型 |
5.3.3 基于DEA的我国航空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环境分析 |
6.1 我国航空制造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环境 |
6.1.1 企业创新环境概念 |
6.1.2 政策环境分析 |
6.1.3 市场环境分析 |
6.1.4 法律环境分析 |
6.1.5 金融环境分析 |
6.1.6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6.2 政府扶持与航空制造业企业发展 |
6.2.1 政府行为的内涵与演变 |
6.2.2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
6.2.3 政府管理企业的职能与方式 |
6.2.4 航空制造业企业的政策作用机理与目标 |
6.2.5 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 |
6.3 国外与我国航空制造业发展政策比较分析 |
6.3.1 国外扶持航空制造业发展的政策 |
6.3.2 我国支持航空制造业发展的政策 |
6.3.3 中外航空制造业发展政策比较分析 |
6.4 航空制造业企业实现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分析思考 |
6.4.1 建设航空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及其支撑体系 |
6.4.2 确立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
6.4.3 完善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融资体制机制 |
6.4.4 建立和完善航空制造业企业人才激励机制 |
6.4.5 加强技术引进宏观管理和强化消化吸收与创新 |
6.4.6 大力推进航空制造业企业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实证研究 |
7.1 西飞集团公司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
7.1.1 西飞集团公司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况 |
7.1.2 西飞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
7.1.3 影响西飞集团公司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因素及其原因 |
7.1.4 西飞集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构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途径 |
第8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本文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10)西安飞机国际航空制造公司资本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基础与文献综述 |
1.2.1 研究基础 |
1.2.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2章 西飞国际公司资本运营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 |
2.1 西飞国际公司简介 |
2.2 西飞国际公司资本运营的外部环境 |
2.2.1 政策环境 |
2.2.2 航空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2.2.3 行业竞争状况 |
2.3 西飞国际公司资本运营的内部条件 |
2.3.1 技术及生产能力 |
2.3.2 管理创新能力 |
2.3.3 市场经济效益 |
2.3.4 财务状况 |
第3章 西飞国际公司资本运营可行性分析 |
3.1 西飞国际公司资本运营的总体思路 |
3.2 西飞国际公司资产重组的可行性 |
3.2.1 资产重组的目的 |
3.2.2 资产重组的参与方分析 |
3.2.3 进入资产的交易价格及定价依据 |
3.2.4 重组审批情况 |
3.3 西飞国际公司技术改造项目的可行性 |
3.3.1 支线飞机市场环境分析 |
3.3.2 支线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分析 |
3.3.3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4 西飞国际公司设立合资企业的可行性 |
3.4.1 成立合资公司的目的 |
3.4.2 合资方基本情况分析 |
3.4.3 合资企业的控制 |
第4章 西飞国际公司资本运营方案设计 |
4.1 西飞国际公司非公开定向增发方案的确定 |
4.1.1 基本发行方案 |
4.1.2 非公开发行的合规性说明 |
4.2 西飞国际公司资产重组方案的确定 |
4.2.1 注入资产的选择 |
4.2.2 重组中的重要事项 |
4.2.3 重组后的股权结构及治理结构 |
4.2.4 重组后的资产整合及业务计划 |
4.2.5 资产重组方案的合规性说明 |
4.3 西飞国际公司投资方案的确定 |
4.3.1 技术改造项目的投资方案 |
4.3.2 设立民用飞机制造公司的投资方案 |
第5章 西飞国际公司资本运营实施及绩效评价 |
5.1 西飞国际公司资本运营的风险及对策 |
5.1.1 整合风险及对策 |
5.1.2 业务风险及对策 |
5.1.3 大股东控制风险及对策 |
5.1.4 关联交易风险及对策 |
5.2 西飞国际公司资本运营实施绩效评价 |
5.2.1 公司治理绩效评价 |
5.2.2 财务绩效评价 |
5.2.3 市场经营绩效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西飞成品综合管理软件研制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飞机数字化调姿对接验证平台的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D]. 兰自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2]中航飞机投资价值分析[D]. 曹伊坚. 厦门大学, 2019(02)
- [3]鲲鹏起兮——大型运输机运-20研制纪实[J]. 崔斌峰. 军工文化, 2018(11)
- [4]大型飞机工装预算控制全寿命信息化技术研究[D]. 李淑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5]西飞公司新舟700核心竞争力研究[D]. 靳毅. 西北大学, 2012(05)
- [6]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研究[D]. 胡承波.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5)
- [7]砺翼长空 “飞豹”研制全过程亲历[J]. 马承麟. 航空档案, 2009(05)
- [8]“三维”设计“飞豹”升空[N]. 本报记者 宋亚林. 中国航空报, 2008
- [9]为了中国[N]. 刘济美. 中国航空报, 2008
- [10]西安飞机国际航空制造公司资本运营研究[D]. 刘怀南. 湖南大学,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