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作文教学改革

新课程与作文教学改革

一、新课程与作文教学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周庆元[1](2022)在《写作教育研究的开拓与创新——“本色作文导教导写系列成果”述评》文中提出写作教育是一道由来已久的历史难题。从1992年至今,刘济远主持完成了"写作教育"系列课题8项,带领师范生深入中小学,协同中小学语文教师持续开展了"本色作文导教导写"系列教改实验活动。该系列课题从培养中小学教师(师范生)本色作文教学能力的"导教"到培养中小学生本色作文写作能力的"导写",创建了"三协同""两结合"的研究范式,探索并建构了"本色作文导教导写"课堂教学系统,化解了"作文课怎样上""作文怎样写"的难题;强化了师范院校写作教学的职业技能性,在保证导教导写理论源于中小学写作课堂实践的同时,培养了师范生与中小学教师的作文教学专业素养,变职前职后分离为职前职后相融合;为从源头上解决中小学写作师资难题提供了保障,为破解百年写作教育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张小兵[2](2021)在《表现性评价在新课程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施表现性评价?必须在审视新的作文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紧扣新课标,制定作文表现性评价"诊断"标准;对照新课程评价建议,实施多级水平的"发展"评价;合理选择表现性评价主体及形式,实现灵活多样的"多元"评价。

孙禹铭[3](2021)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廖芬香[4](2021)在《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指出

陈苏仙[5](2021)在《“浙江一师”国文名师的教学思想与当代启迪》文中提出

姚思帆[6](2021)在《小学中段学生体验式习作引导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尤其是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而言。这个阶段是小学生从低段写话学习到中段习作学习的关键过渡期。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帮助中段学生顺利完成过渡,迈入习作学习的大门。但现实情况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分数,教师放任中段学生机械习作,学生也畏惧习作,在习作时感到无话可说。体验式学习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其基本内涵特征是运用体验与反思的方式帮助学习者进行体验,将体验式学习理念运用于中段学生的习作学习,是对破除中段习作难题的有益思考,本论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本论文在刘淼的“作文转化理论”的指导下将学生的习作过程分解为“作文构思”、“口述习作”、“书面习作”三个阶段,并以此三阶段为维度,调查了样本学校中段学生的习作情况,明确了中段学生习作问题的根源是缺乏体验。第二部分,从学生心理出发,探究中段学生进行习作学习时的特点。发现只有小学中段学生在进行习作学习时需要经历完整的三级转化:一级转化,将学生的生活经历转化成作文构思;二级转化,将学生的作文构思转化为口述习作;三级转化,将学生的口述习作转化为书面习作。之后,发现中段学生在习作学习转化过程中体验方式多样,这些体验方式不断推进中段学生在习作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转化,这些体验方式是实践、感悟、模仿。第三部分,在分析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学习的实践-感悟-模仿的心理体验方式的基础上,分别从作文构思、口述习作、书面习作三个习作阶段提出体验式习作学习的引导策略,认为在作文构思阶段,教师要引导中段学生积极开发生活情景资源,进行多种观察活动,形成更多的生活记忆,引导中段学生根据内心感受,真实表达作文意图,在对比中筛选出作文素材,按照一定顺序梳理出作文构思;在口述习作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对作文构思的联想、想象中进行口述作文;在书面习作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选择结构规范、层次分明、内涵丰富、提纲挈领的片段以及层次清晰、布局合理的篇章进行仿写,规范书面作文表达。第四部分,根据体验式习作引导策略进行教学设计,运用于实际课堂中,通过课堂观察,根据“作文构思”、“口述习作”、“书面习作”三阶段进行划分得到如下结果:1.中段学生对于生活经历有了更多的记忆;2.中段学生依照内心想法真实表达作文意图;3.中段学生作文素材丰富且契合题目;4.中段学生依据亲身经历形成作文构思;5.中段学生口述习作情感丰富;6.中段学生口述习作蕴含深思;7.中段学生书面作文结构完整且主次分明。

陈丽[7](2021)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通过艰苦奋斗积淀下来的伟大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根脉,也是中华文明经久不息的活力源泉,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重视课程的育人功能,突出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以及高中生的学情和教师的教情,结合自身和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教育界最新的理论、策略研究,提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希望能给一线语文教师带来一些有实践价值的参考。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本部分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等内容。第二部分是第一章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部分对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礼仪和核心思想理念两方面进行梳理。第三部分是第二章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本部分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调查与调査分析两方面展开,总结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第三章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本部分根据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自身实习的情况以及一线教师们的经验,分别从学生与教师的角度,提出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第五部分是结语。本部分总结本研究的意义和不足。

赵崇雯[8](2021)在《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研究 ——基于2020年100道作文题的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高中作文命题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命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作文教学的效果。语文核心素养的出现对作文命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当前命题还存在范围过于狭隘、忽视创新思维发展、审美感受空间不足和多元文化缺失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是多元的,其中,扩宽命题范围、引导创新思维的发展、创设审美感受空间、融入多元文化都是重要的策略。希望本研究成果能为作文命题提供参考和借鉴。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缘起,论述了高中作文命题研究的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正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作文命题进行概述,介绍了相关概念以及核心素养与作文命题的相互关系。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作文命题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丰富学生生活实际、满足考场作文需要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命题要遵守语言潜能的开发、思维品质的形成、审美情趣的创造、文化修养的提升等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主要从范围、形式、内容和内涵等方面分析命题存在命题范围过于狭隘、缺乏创新思维培养、忽视审美创设、缺少多元文化参与等四个方面的不足。第四部分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适合学生生活和符合学生能力设计开放性命题、打破思维定式和调动隐性知识设计创新性命题、创设审美情境和塑造审美主体设计审美性命题、加强传统文化联系以及发掘当代文化价值设计多元文化命题等方面的策略。结语部分,总结本文内容,并分析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刘璐瑶[9](2021)在《高中作文评语的问题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高中作文评语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作文评语质量对作文教学具有关键作用,良好的作文评语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写作技能等。笔者对南宁市第N中学进行作文评语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师生存在对评语的重视程度不高、评价的主体单一、评语的鼓励性不足和评语的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是多元的,其中提高认识,重视作文评语;多元主体,有效加强指导;赞赏评价,鼓励学生写作;具体指导,做到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方法与策略。希望研究成果能够为高中作文评语提供借鉴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论文由绪论、主体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分析了目前作文评语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主体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作文评价”“作文评改”“作文评语”等核心概念的界定,分析和理解评语的启发性、针对性、具体性、目的性和示范性原则,并探讨评语的评语的类型与适用情形,在此基础之上,剖析作文评语的价值。第二部分,探寻研究高中作文评语的理论依据,从高中生作文思维中的高中生作文思维分析和评改思维方面入手,得出对高中作文评改的启示。再结合教育学相关理论,从人本主义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三个方面切入,得出对作文评语的借鉴意义。第三部分,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南宁市第N中学作文评语的现状。在学生问卷调查中,从了解教师的评改方式、学生对教师评语的态度、批改的时效性等方面入手。在教师访谈方面,从作文评分标准、训练的侧重点、写评语的频率、教师作文评语倾向和锻炼学生写评语的频率等方面梳理了目前高中教师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结合第三部分出现的问题重点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出提高认识,重视作文评语;多元主体,有效加强指导;赞赏评价,鼓励学生写作;具体指导,做到因材施教四个策略。结语部分进行总结和反思。

王晓娟[10](2021)在《中国小学语文与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全球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浪潮。在这个海外汉语教育的大潮中,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华文母语环境优势和健全的华文教育体制在整个东南亚的华文教育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以外为数不多的能具备从小学到大学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而其中以华文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学集中体现在小学阶段。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与中国的语文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在小学华文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尤为突出,这对身处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中国而言,具有很好地借鉴价值。因此,本文选取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马来西亚华文小学的《小学华文课程与评估标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两国课程标准展开比较分析,首先是对两国语文(华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其次梳理出两国语文(华文)课程标准各自制定的背景;之后比较分析两国语文(华文)课程标准在框架与理念、目标与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的异同;最后再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我国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改革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进行反思,以期能为我国当前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一些实质性的建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细分年级标准以区分难度;落实具体的学习标准要求;借鉴华小“高层次思维技能”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新课程与作文教学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课程与作文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写作教育研究的开拓与创新——“本色作文导教导写系列成果”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本色作文导教导写研究”的背景与目标
    (一)“导教”:中小学教师(师范生)本色作文教学能力的培养
    (二)“导写”:中小学学生本色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二、“本色作文导教导写研究”的历程
三、“本色作文导教导写研究”的丰硕成果
四、“本色作文导教导写研究”的学术创新
    (一)教学理念的创新:三“导”开启三重门
    (二)教学策略的创新:三“生”导出“三本色”
    (三)研究方法的创新:创建了“三协同”“两结合”的研究范式
五、“本色作文教学研究”的应用价值
    (一)革新高师写作教育传统,解决了中小学写作教学师资难题
    (二)建构“全程导写”课堂教学系统,确保了中小学写作教学总目标的实现
    (三)抓住写作教学本质,变人文分离为人文统一
    (四)建构“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评改草稿”系统,突破了写作教学中的难点
六、“本色作文导教导写研究”的社会影响

(2)表现性评价在新课程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审视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特点
    (一)涉及的作文文体样式更丰富
    (二)“情境”“任务”特点更突出
二、制定作文表现性评价“诊断”标准
    (一)紧扣核心素养,提炼作文评价关键词
    (二)细化写作目标,形成表现性评价标准
三、对照新课程评价建议,实施多级水平的“发展”评价
    (一)构建新课标关于作文表现性评价的分级说明
    (二)参照新课标水平分级进行“同点多级”和“多点多级”设计
四、合理选择表现性评价主体及形式,实现灵活多样的“多元”评价
附:

(6)小学中段学生体验式习作引导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体验式学习符合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学习的现实之需
        1.1.2 体验式学习符合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学习未来发展的需要
        1.1.3 体验式学习符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习作教学的相关研究
        1.3.2 关于体验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1.3.3 关于体验式习作教学的相关研究
        1.3.4 研究述评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习作
        1.4.2 体验式习作
        1.4.3 体验式习作引导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2 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学习存在的现实问题调查
    2.1 调查维度
    2.2 中段学生习作学习存在的现实问题
        2.2.1 作文素材脱离实际生活
        2.2.2 难以准确表达作文意图
        2.2.3 作文素材缺乏且偏离题目
        2.2.4 作文结构不完整且主次不分明
        2.2.5 作文内容照搬范文
    2.3 中段学生习作问题的根源——缺乏体验
        2.3.1 缺乏体验记忆
        2.3.2 缺乏体验过程
        2.3.3 缺乏体验迁移
3 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学习的特点
    3.1 小学中段学生进行习作学习需经历三级转化
        3.1.1 作文构思-生活经历转化为作文构思
        3.1.1.1 素材获取-通过观察将生活经历转化为生活记忆
        3.1.1.2 形成题目——通过感受将生活记忆转化为作文意图
        3.1.1.3 选择素材——通过筛选将符合题目的生活记忆转化为作文素材
        3.1.1.4 组织素材——通过梳理将作文素材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转化为作文构思
        3.1.2 口述习作——通过感悟将作文构思转化为口头表达
        3.1.3 书面习作——通过模仿将口述习作转化为书面表达
    3.2 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学习三级转化过程中的体验方式多样
        3.2.1 实践体验
        3.2.2 感悟体验
        3.2.3 模仿体验
4 小学中段学生体验式习作引导策略
    4.1 作文构思形成引导策略
        4.1.1 引导学生积极开发生活情景资源
        4.1.2 素材获取-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观察活动
        4.1.3 形成题目-学生感受内心,明确表达意图
        4.1.4 选择素材-学生在筛选中通过对比选择合适的作文素材
        4.1.5 组织素材-学生基于作文材料梳理,形成作文构思
    4.2 口述习作引导策略
        4.2.1 引导学生联想,加入情感
        4.2.2 引导学生想象,感悟深思
    4.3 书面习作引导策略
        4.3.1 引导学生基于口头言语丰满地表达仿写段落,学会连句成段
        4.3.2 引导学生基于作文段落清晰地表达仿写篇章,学会构段成篇
5 实践与反馈
    5.1 作文构思阶段
        5.1.1 学生对于生活经历有了更多的记忆
        5.1.2 学生依照内心想法真实表达作文意图
        5.1.3 学生作文素材丰富且契合题目
        5.1.4 学生依据亲身经历形成作文构思
    5.2 口述习作阶段
        5.2.1 学生口述习作情感丰富
        5.2.2 学生口述习作蕴含深思
    5.3 学生书面作文结构完整且主次分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概念界定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文献综述
        (一)关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
        1.关于现状的研究
        2.关于策略的研究
        3.关于创新性策略的研究
        (二)关于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1.关于内涵的研究
        2.关于价值的研究
        3.关于策略的研究
        (三)关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1.关于现状的研究
        2.关于意义的研究
        3.关于策略的研究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第一章 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传统礼仪
        (一)称谓
        1.敬称
        2.谦称
        (二)宾礼
    二、核心思想理念
        (一)忠贞不屈,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
        (二)心怀天下,立志为公的使命担当
        (三)以学为先,自强不息的修身之道
        (四)劳动光荣,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
第二章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情况简介
        1.调查对象
        2.调查时间
        3.调查方法
        (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三)访谈整理总结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层面存在的问题
        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出现偏差
        2.阅读量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偏向机械化识记
        3.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较弱,缺乏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
        1.不够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有待加强
        2.写作理念有待更新,教学组织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第三章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学生自主积累、领悟与运用,三管齐下
        (一)选择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渠道
        (二)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强化阅读,以读促写,学以致用
    二、以师学促师教,以趣教促生学
        (一)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二)更新写作理念,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三、《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写作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研究 ——基于2020年100道作文题的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课标的要求
        2.写作教学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现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统计分析法
        3.案例论证法
一、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的概述
    (一)基本概念
        1.核心素养
        2.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3.作文命题
    (二)语文核心素养与高中作文命题的关系
        1.语文核心素养积极引导作文命题
        2.作文命题积极践行语文核心素养理念
二、语文核心素养下写作命题的价值与原则
    (一)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的价值
        1.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丰富生活实际写作
        3.满足考场写作需要
    (二)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的原则
        1.注重语言潜能的开发
        2.注重思维品质的形成
        3.注重审美情趣的创造
        4.注重文化修养的提升
三、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的问题现状
    (一)命题的现状
        1.命题范围
        2.命题形式
        3.命题内容
        4.主题内涵
    (二)命题的主要不足
        1.命题范围过于狭隘
        2.缺乏创新思维培养
        3.忽视审美情感创设
        4.缺少多元文化内涵
四、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的优化策略
    (一)扩大命题范围
        1.联系学生生活
        2.发挥联想能力
    (二)积极引导创新思维发展
        1.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命题形式
        2.调动隐性知识,创新命题内容
    (三)积极创设审美感受空间
        1.创设审美情境
        2.塑造审美主体
    (四)积极融入多元文化
        1.发掘当代文化的多元价值观
        2.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多元化理解
结语
参考文献
    (一)标准类
    (二)着作类
    (三)学位论文类
    (四)期刊类
附录
    附录1:关于高中作文题目一览表
    附录2:高中作文试题的来源及内容
致谢

(9)高中作文评语的问题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1.高中作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新课标提出注重课程评价
        3.高中作文评语具有重要作用
    (二)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情况
        2.国内研究情况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四)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2.实践价值
一、高中作文评语的内涵
    (一)高中作文评语的相关概念界定
        1.作文评价
        2.作文评改
        3.作文评语
    (二)高中作文评语的原则
        1.评语应有启发性
        2.评语应有鼓励性
        3.评语应有具体性
        4.评语应有目的性
        5.评语应有示范性
    (三)评语的类型与适用情形
        1.作文评语的类型
        2.高中作文评语的适用情形
    (四)高中作文评语的价值
        1.育人价值
        2.实践价值
二、高中作文评语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高中生作文思维与高中作文评语
        1.高中生思维主要特征
        2.高中生作文的评改思维
        3.高中生作文思维对评语的约束
    (二)与高中作文评语相关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理论
        2.自我效能感理论
        3.多元智能理论
三、高中作文评语的问题现状以及成因调查
    (一)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1.教师的批改方式
        2.教师评语的要点
        3.教师评语的态度倾向
        4.学生对评语的期望
        5.学生修改返工情况
    (二)关于作文评语的访谈分析
        1.教师的评价标准
        2.教师作文训练的侧重点
        3.写作文评语的频率
        4.教师评语的倾向
        5.锻炼学生写评语的频率
    (三)作文评语的问题成因
        1.师生重视评语程度不高
        2.评语的主体单一
        3.评语鼓励性不足
        4.评语针对性不强
四、改进高中作文评语的主要策略
    (一)提高认识,重视作文评语
        1.对重视评语的认识
        2.结合作文评语案例,探讨重视评语问题
    (二)多元主体,加强有效指导
        1.对多元主体的认识
        2.结合作文评语案例,探讨多元主体问题
    (三)赞赏评价,鼓励学生写作
        1.对赞赏评价的理解
        2.结合作文评语案例,探讨赞赏评价问题
    (四)具体指导,做到因材施教
        1.对具体指导的理解
        2.结合作文评语案例,探讨具体引导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中国小学语文与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 华文教育
        (二) 华文小学
        (三)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
    三、文献综述
        (一) 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研究
        (二)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研究
        (三) 马来西亚课程标准的研究
        (四) 中外母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五) 文献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马两国课程标准制定背景
    一、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制定背景
        (一)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
        (二) 十年课改下的新课标颁布
    二、马来西亚《小学华文课程与评价标准》制定背景
        (一) 国家教育政策改革下华文教育的发展
        (二) 马来西亚华小华文课程标准的制订过程
第二章 中国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标准理念与框架比较
    一、基本理念比较
        (一) 中国小学语文课标基本理念
        (二) 马来西亚华小华文课标基本理念
        (三) 分析与比较
    二、框架结构比较
第三章 中国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目标比较分析
    一、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总目标解读与分析
    二、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阶段目标解读与分析
    三、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目标的认知水平层次比较与分析
        (一) 中国部编本课后练习认知水平层次的分析
        (二) 华小课后练习认知水平层次的分析
        (三) 部编版与华小课后练习认知水平层次的比较
第四章 中国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内容比较分析
    一、“识字与写字”板块的比较
        (一) “识字与写字”板块内容的相同之处
        (二) “识字与写字”板块内容的差异之处
    二、“阅读”板块的比较
        (一) “阅读”板块内容的相同点
        (二) “阅读”板块内容的不同点
    三、“写作”板块的比较
        (一) “写作”板块内容的相似处
        (二) “写作”板块内容的差异
    四、“听说”板块内容的比较
        (一) “听说”板块内容的相同点
        (二) “听说”板块内容的不同点
第五章 中国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实施建议的比较分析
    一、教学建议的分析与比较
        (一) 均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 华小课标重视个性化教学
        (三) 华小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评价建议的分析与比较
        (一) 均注重多元化的评估方法
        (二) 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
        (三) 华小课标更能体现量化的评价准则
        (四) 华小课标强调评价的真实性
第六章 华小华文课程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一、细分年级标准以区分难度
    二、落实具体的学习标准要求
    三、借鉴华小“高层次思维技能”的培养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五、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
    六、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新课程与作文教学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写作教育研究的开拓与创新——“本色作文导教导写系列成果”述评[J]. 周庆元. 云梦学刊, 2022(02)
  • [2]表现性评价在新课程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 张小兵. 语文教学通讯, 2021(25)
  • [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教学研究[D]. 孙禹铭. 渤海大学, 2021
  • [4]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廖芬香. 西南大学, 2021
  • [5]“浙江一师”国文名师的教学思想与当代启迪[D]. 陈苏仙.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6]小学中段学生体验式习作引导策略研究[D]. 姚思帆.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D]. 陈丽. 大理大学, 2021(08)
  • [8]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研究 ——基于2020年100道作文题的考查分析[D]. 赵崇雯.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9]高中作文评语的问题现状及策略研究[D]. 刘璐瑶.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10]中国小学语文与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 王晓娟. 扬州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新课程与作文教学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