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唇裂鼻畸形的临床研究

单侧唇裂鼻畸形的临床研究

一、单侧唇裂鼻畸形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延峰,郭东超,郝俊,胡丽萍[1](2021)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矫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矫正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上海玫瑰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患者, 综合采用唇鼻肌肉张力带重建、鼻中隔偏曲矫正, 自体肋软骨鼻尖软骨支架重建及下外侧软骨支撑移植等手术方法治疗唇鼻畸形。结果共纳入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患者24例, 男10例, 女14例, 年龄17~22岁, 平均20岁。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 无感染、延迟愈合等情况发生, 鼻部对称性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3~24个月, 与术后即刻相比, 均无复发情况, 上唇及鼻部形态良好。结论对于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矫正, 综合采用唇鼻肌肉张力带重建、鼻中隔偏曲矫正, 自体肋软骨鼻尖软骨支架重建及下外侧软骨的加强等方法能取得相对良好的效果。

骆豫,赵若伊[2](2021)在《单侧唇裂整复术后并发鼻畸形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单侧唇裂整复术后并发鼻畸形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8例行单侧唇裂整复术患者,依据其术后是否发生鼻畸形分为鼻畸形组和非鼻畸形组,回顾性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8例行单侧唇裂整复术患者中有115例术后发生鼻畸形(鼻畸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变类型、修复方式、上颌骨发育不足史、牙槽突裂史及一期鼻整形术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变类型、上颌骨发育不足史及牙槽突裂史是单侧唇裂整复术后并发鼻畸形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单侧唇裂整复术后并发鼻畸形相关因素较多,术后鼻畸形高风险患者在术前应采取相关措施消除影响因素的干扰,才能获得更好手术效果,避免术后发生鼻畸形。

何欢[3](2021)在《肋软骨L型榫卯结构整体支架在单侧唇裂鼻畸形矫正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探讨肋软骨L型榫卯结构整体支架在单侧唇裂鼻畸形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09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30名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所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型整体支架组14人,传统拼接支架组16人。整体支架组:术者雕刻肋软骨成L型,沿短臂长轴中央雕刻使之形成一凹槽,将整体支架长臂镶嵌于鼻翼软骨内侧脚之间,短臂骑跨于鼻中隔软骨的中尾部,与鼻中隔软骨形成榫卯样连接。拼接支架组:采用“2+1”模式构建支架,将两片肋软骨薄片分别固定于鼻中隔软骨两侧,作为鼻中隔延伸移植物(SEG)。另将一片固定于鼻翼软骨内侧脚之间,作为鼻小柱支撑移植物(STRUT),进行拼接缝合。记录各组的手术时长。于术后1周、术后6月、术后12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并辅以Image J软件照片测量对术前及术后各时期照片进行客观评价,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术前及术后各时期间相比有无差异性,并调查术后患者与第三方人士的满意度及有无血肿、瘢痕、软骨吸收与显形等并发症。结果客观测量数据:(1)整体支架组:(1)术后1周各测量项目对比术前,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6月时各测量项目对比术后1周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月除鼻尖高度外余各测量项目对比术后6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接受整体支架法矫正的患者,术后短期效果明显,鼻尖抬高,鼻小柱延长,鼻部对称性增加,术后半年内鼻部有缓慢变形回弹趋势,而术后半年后鼻部形态基本维持稳定,但鼻尖高度仍有缓慢下降趋势。(2)拼接支架组:(1)术后1周时各测量值对比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6月时各测量项目对比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月鼻小柱长度参数、鼻翼基脚不对称角、鼻唇角对比术后6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尖高度、鼻尖偏斜参数、鼻背偏斜角对比术后6月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接受传统拼接支架法矫正的患者术后鼻外形有很大程度改善,但术后1年内鼻部均有缓慢变形回弹趋势,鼻尖高度仍有缓慢下降趋势。整体支架组手术时长(2.37±0.23)小时较拼接支架组手术时长(2.71±0.28)小时缩短约20.4分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时,整体支架组患者满意率为85.71%,拼接支架组满意率为81.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支架组第三方满意率为92.86%,拼接支架组第三方满意率为8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确切的手术效果及较高的满意度。术后两组均未见术区血肿、切口感染、支架塌陷复发、明显瘢痕增生、缝线外露、移植软骨外露、软骨显形等并发症。结论肋软骨L型榫卯结构整体支架法与传统拼接支架法一样能有效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并且,与传统拼接支架法相比,L型整体支架法操作简便,手术过程简化,手术耗时少,术后远期效果更稳定,是一种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刘梓枫[4](2021)在《Fisher法与改良Mohler法修复单侧不完全唇裂的效果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患儿术后不同时段外观进行主客观评价,探讨应用Fisher法与Mohler法修复单侧不完全唇裂的术后效果,为单侧不完全唇裂外科修复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7.01-2019.06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口腔科因单侧不完全唇裂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行回顾性研究,共有55例患儿被纳入研究,25例患儿接受改良Mohler术式修复唇裂,30例患儿接受Fisher术式修复唇裂。分别对两组患儿术后外观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价。测量并记录健患侧唇长、唇高、鼻底宽度、鼻小柱高度、人中嵴高度的数据,观察并记录白唇、唇红、瘢痕外观、鼻孔对称性的状况。比较两组患儿在术后1周、术后1年的恢复效果。结果:对术后客观评价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主观评价数据进行χ2检验。术后1周,客观评价中,Fisher组较改良Mohler组在健患侧鼻底宽度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中,在白唇及唇红方面,两组以评价“好”为主(>60%);在鼻孔对称性方面,Fisher组较改良Mohle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客观评价中,Fisher组较改良Mohler组在健患侧唇高差、鼻底宽度差以及人中嵴高度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Fisher组的唇高、鼻底宽度、人中嵴高度恢复理想。主观评价中,两组在唇红、瘢痕外观和鼻孔对称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瘢痕外观、唇红方面评分“好”比例较术后1周有提升;在白唇方面,Fisher组较改良Mohle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能对唇裂患儿获得较好修复效果。改良Mohler法因其设计较为明确,易于掌握。但术后仍有部分患儿出现患侧唇高下降不足等问题,往往需要二期整复术改善其术后畸形。与改良Mohler法相比,Fisher法在恢复患侧唇高方面、改善裂隙侧鼻畸形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在临床我们也观察到少数患儿存在唇高恢复过长的现象。由于本文存在随访时间较短的问题,因此从长期看,Fisher法在单侧不完全唇裂患儿术后上唇及鼻部畸形改变是否一定优于改良Mohler法仍需进一步跟踪研究。

周松维[5](2021)在《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特点的临床总结及整复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近5年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主要临床特点,评价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整复手术治疗的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我科有完整病例资料的患儿的唇裂初期整复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临床特点。通过对患儿继发畸形整复术前、术后的随访照片进行观察分类,总结出近5年唇裂患儿在我科进行初期整复术后继发畸形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特点。对本组资料中的唇裂继发畸形进行个体化整复手术治疗,并由主刀医生及一名高年资整形医师对整复手术术后效果进行主观评价。结果:本组病例53例,其中单侧46例,双侧7例,年龄从1岁4月~8岁1月,平均年龄3岁11月。53例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主要表现鼻部畸形、唇部畸形。46例单侧唇裂继发鼻部畸形中占比最大为双侧鼻孔不对称约87.0%,主要临床表现以双侧鼻孔不对称、患侧鼻翼扁平发育不良、鼻小柱偏斜、双侧鼻翼基底不对称为主;继发唇部畸形的主要临床表现:红唇畸形中占比最大为红唇臃肿约71.7%,主要表现以红唇臃肿、唇珠不明显、唇红组织凹陷为主,白唇畸形中占比最大为双侧唇峰不齐约47.8%,主要表现以双侧唇峰不齐为主。7例双侧唇裂继发鼻部畸形中占比最大为鼻小柱短宽约85.7%,主要临床表现以鼻小柱短宽、鼻尖低平、双侧鼻孔宽大扁平、双侧鼻孔不对称为主;继发唇部畸形的主要临床表现:红唇畸形中占比最大为唇珠不明显约85.7%,主要临床表现以唇珠不明显、双侧红唇臃肿、唇红组织小薄为主,白唇畸形中占比最大为上唇过紧约85.7%,主要临床表现以上唇过紧、人中缺如、双侧唇峰不齐为主。本组53例病例中46例单侧唇裂继发畸形整复手术效果评价,整复效果好者37例,改善一般2例,7例双侧唇裂继发畸形整复手术效果评价,整复效果好者4例,改善一般1例,均无不满意者。结论:我科近5年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主要表现为鼻部畸形、唇部畸形。单侧唇裂继发鼻部畸形中占比最大为双侧鼻孔不对称,主要临床表现以双侧鼻孔不对称、患侧鼻翼扁平发育不良为主;继发唇部畸形的主要临床表现:红唇畸形中占比最大为红唇臃肿,主要表现以红唇臃肿为主,白唇畸形中占比最大为双侧唇峰不齐,主要表现以双侧唇峰不齐为主。双侧唇裂继发鼻部畸形中占比最大为鼻小柱短宽,主要临床表现以鼻小柱短宽、鼻尖低平为主;继发唇部畸形的主要临床表现:红唇畸形中占比最大为唇珠不明显,主要临床表现以唇珠不明显为主,白唇畸形中占比最大为上唇过紧,主要临床表现以上唇过紧、人中缺如为主。针对唇裂继发畸形特点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治疗可使唇裂继发畸形整复术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

林秀虹[6](2021)在《多技术融合的单侧唇裂修复术后唇鼻对称性变化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改良Mohler法是先天性单侧唇裂修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唇腭裂治疗中心(以下简称我科)基于对唇鼻结构和生物力学仿真的认识,不断改进单侧唇裂手术方式。自2015年以来应用改良Mohler法+Tajima切口+小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唇裂手术。自2018年开始在上述术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唇鼻肌肉张力带重建+鼻中隔软骨复位法。本研究通过客观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我科上述两个时期不同手术方式的术后唇鼻对称性效果及其变化规律,希望寻找到一种在术后能长期维持唇鼻对称的修复单侧唇裂的手术方式。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第一部分收集2015年0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手术方式一(改良Mohler法+Tajima切口+小三角瓣法)的单侧唇裂修复病例81例。第二部分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手术方式二(改良Mohler法+唇鼻肌肉张力带重建+鼻中隔软骨复位+Tajima切口+小三角瓣法)的单侧唇裂修复病例52例。使用专业的图片测量软件分别测量这两部分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14天、术后1月-3月、术后3月-6月、术后6月-1年,术后1年以上等6个时段内的正面照及仰面照中的12个线性距离(双侧红唇厚度、双侧鼻翼口角距、双侧唇峰口角距、双侧鼻翼唇峰距、双侧鼻翼宽度、双侧鼻孔高度)和1个测量角度(鼻小柱偏斜角)。以各个测量指标的对称率(SR)作为客观评价指标。应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各时段每个指标的SR和术前有无差异。通过每个指标SR均值的折线图分析不同术式术后各时段唇鼻对称性的变化规律。结果:第一部分:术后各时段大部分测量指标SR与术前SR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折线图上,红唇厚度、鼻翼口角距、唇峰口角距、鼻翼唇峰距的SR均值在术后第1-14天最低,术后中远期轻度升高,以1-3月时段的升高最明显。术后1年以上时段,SR均值又有降低,但仍略高于术后1-14天时段。鼻翼宽度、鼻孔高度的SR均值在术后1-3月时段最低,术后中远期轻度升高。鼻小柱偏斜角在术后各时段SR均值为5-10,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中远期有小幅波动。第二部分:除鼻小柱偏斜角外,患者鼻唇区对称性的术后早期改善效果大致与第一部分的效果大致等同。其中,唇峰口角距、鼻翼口角距、鼻翼宽度的SR均值在术后明显降低,且在观察时段内一直保持平稳持续低值。鼻孔高度SR均值术后下降最为显着,且术后1-14天、1-3月、3-6月等时段持续下降,最低值出现在术后3-6月,在术后6月-1年时段轻度升高。鼻小柱偏斜角在术后各时段SR均值为0-5,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在观察时段内一直保持平稳持续低值。结论:采用手术方式一(改良Mohler法+Tajima切口+小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唇裂能够达到术后早期较为满意的唇鼻对称性。受瘢痕牵拉影响,术后中期唇鼻对称性略有降低。术后远期唇鼻对称性较术后中期升高。采用手术方式二(改良Mohler法+唇鼻肌肉张力带重建+鼻中隔软骨复位+Tajima切口+小三角瓣法)能够达到术后早期对称和谐的唇鼻形态,术后中远期也能保持唇鼻的高度对称性。

任朋洁[7](2021)在《鼻翼环形移植物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和单侧鼻缺损中的应用及相关鼻部测量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根据已有的外鼻测量学指标,建立适用于汉族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的外鼻测量体系;2.探讨肋软骨鼻翼环形移植物在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中的效果;3.探讨肋软骨鼻翼环形移植物在修复单侧鼻缺损中的效果;4.探讨组织工程软骨在鼻再造术中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方法:1.以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的50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位,女性32位。针对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鼻部特征,选取外鼻解剖学标志点、标志线、特征性角度和指数。使用Image J软件对患者的照片进行标定和测量,分析获得汉族人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鼻部特征数据。2.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接受了开放入路自体肋软骨移植鼻整形手术,术中使用鼻翼环形移植物矫正患侧鼻翼塌陷。参考第一部分建立的外鼻测量体系,测量并分析患者手术前后鼻部相关指标,评价包含鼻翼环形移植物在内的肋软骨移植鼻整形术在抬高鼻背以及改善鼻部对称性方面的效果。3.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9例单侧鼻缺损患者,进行了以肋软骨鼻翼环形移植物作为鼻翼支架材料的部分鼻再造术。通过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资料,评价鼻翼环状移植物在恢复正常鼻孔轮廓方面的效果。4.以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例鼻畸形或鼻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例患儿为先天性鼻畸形,4例成年患者为外伤导致的鼻缺损。以鼻中隔软骨(儿童)或耳甲腔软骨(成人)来源的种子细胞与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复合培养,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1例患儿Ⅰ期行鼻部畸形矫正术、硅胶假体植入术,Ⅱ期取出假体的同时植入组织工程软骨。其余4例成年患者均采用额部扩张皮瓣法行鼻再造术。鼻再造术后行修整术时对植入的组织工程软骨进行取材和组织学检测。同时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在汉族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的测量结果中,鼻背中轴偏斜角度为3.43±3.95°,鼻小柱中轴向患侧偏斜角度为14.46±8.76°。鼻孔高度、鼻孔高度与宽度比、半鼻宽、鼻孔基底宽、鼻前角的对称指数数值较大,能够较好地反映鼻部双侧不对称程度。2.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软骨外露、感染等情况发生。在肋软骨采取过程中出现1例胸膜破裂,术后出现1例供区切口瘢痕增生,1例鼻背软骨移植物变形。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5.2个月。患者鼻小柱中轴偏斜角、鼻尖角较术前减小,鼻额角、鼻面角较术前增大。鼻孔高度对称指数、鼻孔高度与宽度比对称指数、半鼻宽对称指数、鼻孔基底宽对称指数、鼻翼长度对称指数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双侧不对称改善。鼻翼外侧角可能并不适合评价术前严重程度,但对评价术后效果具有一定效果。11例患者要求行修复手术,术后效果满意。其余患者鼻畸形均得到较大改善,对手术效果感到满意。3.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软骨外露、感染等发生。术后随访时间1年至3年,平均2.1年。经过2-3次再造鼻修整术后鼻部外观较精细,重建侧鼻孔形态良好,与健侧对称性可,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4.额部扩张皮瓣均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明显排斥反应、组织工程软骨外露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例患者出现低热。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至74个月,平均54.8个月,期间患者行1至4次鼻修整术。随访期间患者鼻部无明显不适,通气功能良好,对鼻部外形基本满意。植入后2例患者行组织工程软骨取材,术后早期组织工程软骨组织学检测结果提示1例出现明显钙化,另1例有软骨存在;在术后远期检测结果中,1例患者呈纤维结缔组织表现,另1例仍有软骨存留。结论:1.汉族唇裂患者鼻背中轴存在偏斜,在成对项目中部分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鼻部双侧不对称程度。本研究已初步建立能够较为全面描述汉族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特点的外鼻测量体系。2.包含鼻翼环形移植物在内的自体肋软骨移植鼻整形术可以有效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手术效果稳定可靠。3.肋软骨鼻翼环状移植物用于鼻再造术能够有效改善单侧鼻缺损患者鼻部对称性。4.初步证实了组织工程软骨进行鼻缺损修复或鼻畸形矫正中的安全性,但其有效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童华,张天宇[8](2020)在《成人唇裂鼻畸形的修复治疗》文中研究指明唇裂继发的鼻畸形结构复杂、治疗难度大,接受多次手术修复才能重建出良好的鼻部外形。在患者鼻部结构发育完成后施行的终期鼻整形是各期手术中最重要的一步,涉及鼻部所有畸形结构的调整、各种整形技术的应用、多种材料的移植,以尽可能达成预定治疗目标。鼻通气功能、鼻小柱短小偏曲、鼻翼不对称是成人唇裂鼻畸形治疗的三大主要内容,近期报道的多种新技术致力于提高这些结构畸形的手术修复效果。临床病例研究证实了这些新技术的有效性,但仍需更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

申晓[9](2020)在《鼻翼软骨环状结构修复及整体旋转复位与开放式唇裂鼻畸形整形术矫治儿童唇裂鼻畸形的临床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鼻翼软骨环状结构修复及整体旋转复位与开放式唇裂鼻畸形整形术矫治儿童唇裂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某院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唇裂鼻畸形患儿中随机抽取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开放式唇裂鼻畸形整形术,观察组患儿接受鼻翼软骨环状结构修复与整体旋转复位修复术,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小儿唇裂鼻畸形,给予鼻翼软骨环状结构修复及整体旋转复位与开放式唇裂鼻畸形整形术效果显着,其具有良好的矫治效果,美观度高,持久性强,值得推广。

胡云刚[10](2020)在《自体耳软骨移植矫正学龄前单侧唇裂鼻畸形临床疗效及心理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测评学龄前(5-6岁)单侧唇裂鼻畸形患儿心理行为问题,为学龄前单侧唇裂鼻畸形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自体耳软骨移植矫正学龄前单侧唇裂鼻畸形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进一步完善唇裂鼻畸形整复系统工程理论。第一部分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美容门诊就诊的学龄前(5-6岁)单侧唇裂鼻畸形儿童为研究对象,共30例,其中男童18例,女童12例,并以国内常模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由其家长根据患儿近半年表现填写量表,通过比较两组量表结果差异,分析学龄前唇裂鼻畸形患儿心理行为特点。结果:30例学龄前单侧唇裂鼻畸形患儿行为问题检出率为53.33%,其中男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1.11%,女童为41.67%,且检出率与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行为问题因子检出率在3.3%-26.7%之间,男童前3位异常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交往不良、多动、违纪;女童前3位异常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社交退缩、抑郁、违纪。将各行为问题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值进行比较,男童中分裂样、交往不良、强迫性、多动、攻击性、违纪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童中抑郁、社交退缩、攻击性、违纪、性问题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学龄前单侧鼻畸形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显着高于正常儿童,且检出率与性别之间无明显相关性。2、学龄前单侧唇裂鼻畸形男童行为问题主要为交往不良、多动、违纪;女童主要问题为社交退缩、抑郁、违纪。第二部分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美容门诊就诊并要求手术治疗的学龄前(5-6岁)单侧唇裂鼻畸形患儿纳为研究对象,共12例,其中男童7例,女童5例。采用自体耳软骨移植矫正鼻畸形,分别收集术前、术后6月、术后1年鼻部照片资料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结果,利用Asher-McDade5分制评价体系和华西口腔医院单侧唇裂鼻畸测量评价指标,分析术前、术后6月、术后1年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月、术后1年在鼻孔形态、鼻尖形态、鼻小柱高度及鼻翼对称性评分均下降,且上述指标评分术后6月较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较术后6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在鼻尖对称参数、鼻小柱对称参数、鼻底对称参数、鼻翼基角内倾角及鼻翼基角内倾角均有明显改善,且上述指标测量数值术后6月较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较术后6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术后1年Achenbach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1年检出率下降更明显,但仍高于国内常模。结论:1、自体耳软骨移植矫正学龄前单侧唇裂鼻畸形可有效改善鼻小柱过短、鼻尖偏斜,纠正鼻翼不对称。2、学龄前唇裂鼻畸形矫正手术可以降低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但仍高出国内常模,后期还需家长、教师注重心理教育和疏导。3、学龄前耳软骨切除后耳廓发育和鼻部软骨移植后发育还需长期随访。

二、单侧唇裂鼻畸形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侧唇裂鼻畸形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单侧唇裂整复术后并发鼻畸形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肋软骨L型榫卯结构整体支架在单侧唇裂鼻畸形矫正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术前准备
    3 方法
    4 随访和观察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鼻部外形及测量数据
    2 手术时长
    3 满意度评价
    4 术后并发症
    5 典型病例
讨论
    1 单侧唇裂鼻畸形的形成与解剖学表现
    2 手术修复的时机与方法
    3 肋软骨L型榫卯结构整体支架法
    4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5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Fisher法与改良Mohler法修复单侧不完全唇裂的效果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手术方法
    2.3 观察指标
        2.3.1 客观评价
        2.3.2 主观评价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手术基本情况
    3.2 单侧唇裂术后客观数据比较
    3.3 单侧唇裂术后主观数据比较
4 讨论
    4.1 唇裂术式的发展
    4.2 改良Mohler法应用
    4.3 修复效果分析
    4.4 术后瘢痕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单侧唇裂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特点的临床总结及整复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1.2 方法
        1.2.1 对唇裂初期整复术后继发畸形的临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1.2.2 唇裂继发畸形整复手术术后效果评价
2 结果
    2.1 53例唇裂初期整复术后继发鼻唇部畸形的主要临床表现
        2.1.1 46例单侧唇裂继发鼻唇部畸形整复术前照片分析
        2.1.2 7例双侧唇裂继发鼻唇部畸形整复术前照片分析
    2.2 53例唇裂初期整复术后继发鼻唇部畸形整复术后效果评价
        2.2.1 46例单侧唇裂在继发畸形整复术后的随访
        2.2.2 典型病例1
        2.2.3 7例双侧唇裂在继发畸形整复术后随访
        2.2.4 典型病例2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多技术融合的单侧唇裂修复术后唇鼻对称性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先天性唇裂
    1.2 唇裂修复术的发展
    1.3 MOHLER术式及其改良
    1.4 “唇鼻肌肉生物力学仿真”理论
    1.5 一期鼻整形修复
    1.6 多技术融合的单侧唇裂改良修复术
第二章 2015—2017年应用手术方式一(改良MOHLER法+TAJIMA切口+小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唇裂术后唇鼻对称性变化规律的研究
    2.1 临床资料
    2.2 手术方法
        2.2.1 术前检查
        2.2.2 手术准备及麻醉
        2.2.3 切口设计
        2.2.4 手术方法
    2.3 术后处理
    2.4 数据处理
        2.4.1 定期随访
        2.4.2 图像处理及定点测量
        2.4.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第三章 2018—2020年应用手术方式二(改良MOHLER法+唇鼻肌肉张力带重建+鼻中隔软骨复位+TAJIMA切口+小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唇裂术后唇鼻对称性变化规律的研究
    3.1 临床资料
    3.2 手术方法
        3.2.1 术前检查
        3.2.2 手术准备及麻醉
        3.2.3 定点标记
        3.2.4 手术方法
    3.3 术后处理
    3.4 数据处理
        3.4.1 定期随访
        3.4.2 图像处理及定点测量
        3.4.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唇裂修复术后效果的评价方法
    引言
    1 直接评价法
    2 间接评价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鼻翼环形移植物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和单侧鼻缺损中的应用及相关鼻部测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人体测量学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结果
    1.5 讨论
    1.6 结论
第二部分 鼻翼环形移植物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结果
    2.5 讨论
    2.6 结论
第三部分 鼻翼环形移植物在单侧鼻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结果
    3.5 讨论
    3.6 结论
第四部分 组织工程软骨在鼻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4 研究结果
    4.5 讨论
    4.6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论文附图
附录二:中英文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附录三:知情同意书
附录四:学术成果
致谢

(8)成人唇裂鼻畸形的修复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唇裂鼻畸形的序列化分期治疗
2 唇裂鼻畸形合并鼻通气功能障碍的治疗
3 鼻小柱畸形的治疗
4 鼻翼畸形的治疗
5 结语

(9)鼻翼软骨环状结构修复及整体旋转复位与开放式唇裂鼻畸形整形术矫治儿童唇裂鼻畸形的临床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对比
    2.3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10)自体耳软骨移植矫正学龄前单侧唇裂鼻畸形临床疗效及心理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学龄前单侧唇裂鼻畸形患儿行为问题调查
    2.1 一般资料
        2.1.1 入选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调查问卷内容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学方法
    2.5 结果
        2.5.1 学龄前单侧唇裂鼻畸形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
        2.5.2 学龄前单侧唇裂鼻畸形儿童各行为问题因子异常检出情况
        2.5.3 学龄前单侧唇裂鼻畸形儿童各行为问题因子得分情况
    2.6 讨论
        2.6.1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临床应用
        2.6.2 学龄前单侧唇裂鼻畸形儿童行为问题检出情况
        2.6.3 学龄前单侧唇裂鼻畸形儿童各行为因子异常检出情况
    2.7 结论
第3章 自体耳软骨移植矫正学龄前单侧唇裂鼻畸形临床效果观察
    3.1 一般资料
        3.1.1 入选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剔除、脱落标准
    3.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围手术期准备手术方法
        3.3.1 术前准备
        3.3.2 麻醉方法
        3.3.3 手术过程
        3.3.4 术后处理及随访
    3.4 临床疗效评价
        3.4.1 主观评价
        3.4.2 客观评价
        3.4.3 心理评价
    3.5 统计学分析
    3.6 结果
        3.6.1 学龄前唇裂鼻畸形患儿术前、术后Asher-Mcdade评分结果
        3.6.2 学龄前唇裂鼻畸形患儿术前、术后测量结果
        3.6.3 学龄前唇裂鼻畸形患儿术前、术后CBCL行为问题检出情况
    3.7 讨论
        3.7.1 学龄前单侧唇裂鼻畸形解剖学特点
        3.7.2 中期唇裂鼻畸形矫正手术时机与方式选择
        3.7.3 自体耳软骨矫正学龄前单侧唇裂鼻畸形术式优缺点
        3.7.4 单侧唇裂鼻畸形术后效果评价
        3.7.5 学龄前唇裂鼻畸形心理评估与干预
    3.8 结论
第4章 小结与展望
    4.1 小结
    4.2 展望
第5章 研究中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适用于4-16岁儿童)
附录2 典型病例手术前后效果对比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四、单侧唇裂鼻畸形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矫正[J]. 赵延峰,郭东超,郝俊,胡丽萍.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12)
  • [2]单侧唇裂整复术后并发鼻畸形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骆豫,赵若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13)
  • [3]肋软骨L型榫卯结构整体支架在单侧唇裂鼻畸形矫正中的应用[D]. 何欢.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Fisher法与改良Mohler法修复单侧不完全唇裂的效果对比研究[D]. 刘梓枫.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特点的临床总结及整复效果评价[D]. 周松维.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多技术融合的单侧唇裂修复术后唇鼻对称性变化的研究[D]. 林秀虹. 汕头大学, 2021(02)
  • [7]鼻翼环形移植物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和单侧鼻缺损中的应用及相关鼻部测量学研究[D]. 任朋洁.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8]成人唇裂鼻畸形的修复治疗[J]. 童华,张天宇.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0(04)
  • [9]鼻翼软骨环状结构修复及整体旋转复位与开放式唇裂鼻畸形整形术矫治儿童唇裂鼻畸形的临床比较[J]. 申晓.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07)
  • [10]自体耳软骨移植矫正学龄前单侧唇裂鼻畸形临床疗效及心理评估[D]. 胡云刚. 南昌大学, 2020(08)

标签:;  ;  

单侧唇裂鼻畸形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