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传输网保护环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马万里,安毅,李洋,霍美如,张丽霞,戎丽,王慧芳[1](2021)在《电力通信骨干光传输网演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通信网是电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的全面推进以及多种信息通信新技术的成熟,需要建设具备高可靠、低时延、大带宽、广覆盖的电力通信光传输网。文章结合山西电力通信骨干光传输网现状,充分分析山西电力通信骨干光传输网存在的问题,以电力业务的需求为出发点,提出基于光传送网技术体制的山西电力通信骨干光传输网演进模式,并对未来智慧电力通信网的建设进行展望,为山西电力"十四五"期间骨干电力通信网的建设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吴越[2](2021)在《电力通信SDH光传输网络业务路由规划与仿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电力通信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光传输网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省际、省级骨干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继电保护、安稳控制和调度自动化等电网核心业务,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能源互联网建设的不断推进,SDH光传输网络规模持续扩大,管理难度日益增加,给运维管理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设计开发适用于电力通信SDH光传输网络的业务路由规划与仿真软件工具,对提升网络规划设计及运维管理效率、减小人工安排过程中出错的概率、增强电力通信网的鲁棒性意义重大。目前公网规划仿真软件工具或侧重于提供网络建设时的工程设计模拟、网络容量分析及成本代价计算,或仅适用于自身特定网络场景,难以匹配电力通信业务的高可靠传输需求;而现有面向电力通信网络的业务路由规划算法研究角度则较为单一,缺乏对风险均衡、负载均衡、电网管理政策等因素的综合考虑。针对上述不足,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构建电力通信SDH光传输网络资源模型。基于电网实际运营数据,建立交叉及时隙资源模型,以此为基础构建节点资源模型、链路资源模型、网络及保护资源模型和业务及通道资源模型,并明确各模型间的关系及其实现方法。2.提出基于强化学习并融合多约束条件的电力通信SDH光传输网络业务路由规划算法。引入链路风险值权重和节点风险值权重,改进既有的链路风险值和节点风险值指标;综合考虑带宽资源和交叉资源使用状态,提出负载均衡策略;进而融合风险均衡策略、负载均衡策略、链路长度、电网管理政策、网络既有保护策略和网络资源可用性,并基于强化学习Q-Learning算法实现电力通信SDH光传输网络业务路由规划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典型风险均衡算法SRBM和负载均衡算法LBT相比,本文算法的风险均衡效果分别提升了 12.91%和28.48%,负载均衡效果分别提升了 8.93%和3.31%。3.研发电力通信SDH光传输网络业务路由规划与仿真原型系统。分析原型系统各模块功能及模块间关系,对其总体架构和工作流程进行设计,进而阐述了系统数据库模块、资源仿真模块、业务路由规划模块、保护倒换仿真模块和控制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发业务路由规划与仿真原型系统能够协助运维管理人员进行静态业务路由规划、网络资源分配管理和网络风险/负载分析,并为反事故演练提供可行的手段。本文工作为电力通信SDH光传输网络的规划设计和运维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张剑涛[3](2020)在《JC地区骨干传输网组网优化与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加大了对智能电网的应用研究,而电力通信网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各类型的通信网络在各行各业的建设运行,骨干通信网技术逐渐成熟。在电力行业,作为各类电力业务交互的主要承载网络,电力通信技术无论在安全性和重要性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都重要许多,在电网的各个生产环节,包括输电、变电以及配用电环节,都离不开骨干传输网。同时,骨干传输网建设成效将直接影响基建生成、调度自动化、营销服务以及协同办公等各个系统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建设和优化电力骨干传输网变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从JC供电公司的骨干传输网组网实际以及各类型业务网络实际情况出发,首先研究和介绍国内外电力通信网络的研究和建设现状。以电力系统通信骨干传输网技术为背景,研究同步数字体系SDH、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以及分组传送网PTN等光传输技术。调研JC供电公司的骨干传输网的业务以及带宽需求,结合目前JC电网的骨干传输网现状,探讨骨干传输网的环网现状以及相关业务网络的问题。本文一是利用同步数字体系结合MSTP技术逐步优化JC骨干传输网东西部10G(1+1)环网,从而解决了目前核心站点网元数量过多,无法保证核心站点成环的问题;二是结合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升级优化了整个骨干传输网的自动自愈和控制能力,大大的提升了整个网络的可靠性;三是建设骨干传输网二平面,利用PTN技术组建骨干传输网二平面,逐步提升整个网络带宽,解决了目前网络中传输以太网业务能力不足的情况,提高了数据通信网大颗粒业务传输效能。本次优化方案的实现能为其他地市级供电公司的骨干传输网优化提供应用范本,具备很好的推广应用效果。
张宝霞[4](2020)在《MSTP技术在企业自愈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宁东矿区(以下简称矿区)拥有厂矿及衍生单位40余个,地理位置分散且分布广阔,矿区建设大力推进,通信网络受外界环境及施工等因素影响日趋显着,近几年矿区大量新业务和安全监测应用系统全趋向于IP以太网方向,原有IP以太网采用星型和树型相结合的网络拓扑结构,以光纤直驱模式进行传输,通信线网运行正常的情况下,网络数据虽可高效传输,但业务不受保护,各类施工导致光缆中断次数连年攀升,网络中断现象频繁发生,管理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光纤直驱的传输模式已难以适应矿区通信发展对IP以太网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构建企业自愈网势在必行。针对矿区通信网络传输系统存在的不足,本论文根据矿区实际情况,提出利用MSTP技术对矿区早期已建设形成的面向电路交换的传统SDH(同步数字体系)光传输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构建MSTP自愈网,保证矿区传统业务(如TDM、PSTN语音等)的同时支持IP以太网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论文给出了 MSTP和自愈网技术发展及现状,着重分析了 MSTP中级联、虚级联、LCAS链路容量控制、GFP通用成帧协议、MPLS等关键技术,对MSTP基于SDH的自愈环网分类进行了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矿区基于MSTP的自愈网建设方案,通过实践,解决了矿区通信网络传输不安全、不可靠、不稳定的问题,并最终实现矿区各单位IP以太网、视频会议、语音等多种业务接入、处理、传送和一体化管理,便于维护且节约了投资。通过本文的研究、实验和结果应用表明,基于SDH的MSTP技术优良的环保护机制、完善的网络管理性能、灵活的多业务接入功能、智能的在线性能监测功能大幅提升了矿区通信网络系统传输的可靠性,降低了管理维护成本,在复杂的多业务网络环境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验证了对通信网络传输系统改造升级的可行性。
邓锡[5](2019)在《县级电力通信传输网的分析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电力通信网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对现代化电力系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当前各种宽带业务对网络容量的不断攀升,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技术凭借其同步复用技术和标准化接口等优势能够进一步挖掘光纤的频带资源,成为当前电力通信网络优化的主要趋势之一。本文给出了SDH的相关理论及技术特点。根据通信传输网络建设的指导原则,针对县级当前的电力通信传输网的现状和未来需求,提出了县级SDH组网的优化方案,阐述了县级SDH的传输网络的三层网络的构建方式,说明了基本业务的配置、以太单板的配置过程;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实施过程。本文的工作对电力通信网的理论实际应用,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王其明,姜红,张谢,吴朝文,汪娟,王勇,樊桂芝,陈小龙[6](2019)在《基于“ASON+SDH”复合组网方式的光网络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合肥地区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公司所辖范围内华为ASON传输网中智能网元数量越来越多,超出主控板承载能力,存在光缆中断时主控板无法重新计算路由风险。鉴于此,提出了一种"ASON+SDH"复合组网方式并制定了详细的网络优化方案。通过合并合肥和庐江华为ASON域、将庐江区域部分智能网元降级为普通网元、创建SNCP通道保护环并重新优化庐江区域网元承载的业务,解决了合肥地区华为ASON网因域中智能网元数量越限导致重路由失败问题,提高了华为ASON网可靠性。
郭政莼[7](2019)在《江苏电力通信光传输网需求预测与组网方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通信网是支撑现代化电网生产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光纤通信网作为电力通信网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类业务信息交互提供了传输的通道。当前,江苏省电力光通信传输网分为省级光传输网和地区光传输网,以SDH作为主要技术手段,覆盖了电网的各类厂站与办公场所。随着江苏智能电网的建设,各类应用系统不断升级、发展,对电力光传输网的带宽需求急剧增长;自动化等业务也对通信专业提出了更高的保障要求,IP化、高带宽、大颗粒将成为干线业务发展的主流。面对当前新形势,现有光通信传输网难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本文介绍了江苏电力光传输网的现状,同时从带宽、网络结构、设备端口等3个方面分析了现有网络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新形势;依据江苏电网各类业务发展规划,对公司各类变电站、办公场所的业务需求进行梳理,从节点分布、业务流向、接入带宽、互联端口等多个方面,逐一分析了各个业务的特性,建立网络结构模型,并逐层级、分平面计算了各个网络的带宽需求。在上述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目前成熟、主流的技术体制,结合江苏电力光通信网现状,选择合适的技术体制,提出了组网改造建议方案:省级光通信网组网方式基本保持现状;地区核心层主环新建以OTN+SDH系统作为新的核心承载网络,对网络进行调整并组织实施,使其更加适合业务布局;地区核心层支环构建以10Gb/s SDH环网为基础的双平面网络;接入层对现有网络带宽进行升级。
李德莉[8](2018)在《高速铁路光传送网络综合保护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铁路光传送网络是高速铁路地面基础设施的神经中枢,为列车的状态监测与远程故障诊断、应急作业处理、调度指挥、列车运行控制等方面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传递,它一旦发生传输中断,不仅会使高速铁路列车的控制系统降级运行,甚至还会造成中途停车,进而严重地影响高速铁路正常的运行秩序。为了避免网络故障给铁路运营带来巨大损失,本文重点研究光传送网保护技术,分别研究高速铁路光传送网的通路保护与P-Cycle(Pre-configured Cycle,预置圈)保护技术。已有的通路保护算法仅以权重为寻路指标,未考虑节点对于寻路结果的影响;已有的P-Cycle圈扩展算法,仅以冗余度为限制圈扩展的指标,未考虑扩展圈上未保护工作容量的方差对于圈扩展时的影响,故本文对已有的光传送网通道路由保护算法与P-Cycle圈扩展算法进行改进,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提出一种以通路所经链路总权重与总节点数之和最小为指标的路由算法BTWH(Balance the Weight and Hop),不仅可以让业务请求的保护通路与工作通路链路相分离,还能让它们做到节点分离,并在占用较少波长资源的同时做到负载均衡,降低业务请求的保护倒换时间;同时在算法中加入了可调系数,在寻路过程中能通过调整链路权重系数与节点总数系数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仿真结果表明,在同一网络中,在业务请求与失效链路均相同的情况下,BTWH算法的波长资源占用量、保护倒换时间、平均路由跳数均优于已有的MTW(Minimum the Total Weight)算法。2.本文提出一种以冗余度与方差为比较标准进行圈扩展的P-Cycle圈构造算法RVPA(Redundancy and Variance based P-Cycle Expansion Algorithm),具体如下:求扩展候选圈上的未保护工作容量的方差,同时以方差和冗余度为限制圈扩展的两项指标,这种方法有效限制了保护全网工作容量所需P-Cycle圈个数,通过将UPL分别与冗余度和设置的参数M进行比较来限制扩展圈上的节点总数,并对比分析不同M取值下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M取0.5时最优,而且在网络拓扑COST239拥有相同空闲资源与保护相同的工作容量时,RVPA算法的总冗余度、所需圈的个数、保护容量效率、算法整体耗时均优于已有的POCA(P-Cycle Optimization Configuration Heuristic Algorithm)算法。
林锦山[9](2016)在《平潭供电公司光通信传输组网设计及实现》文中认为平潭综合实验区于2009年挂牌成立,平潭岛处于对台最前沿,在促进两岸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两岸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实现两岸共同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着平潭岛大开发大建设,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平潭供电公司所辖变电站由2009年之前的1个110kV变电站和3个35kV变电站,增加至目前的1个220kV变电站、5个110kV变电站和3个35kV变电站。电力通信网作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电力系统高速发展必然对电力通信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一个安全稳定运行的电力通信网是电力系统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此为项目背景,就如何构建满足平潭地区电力系统生产需求的光传输网络进行组网设计及实现。平潭供电公司现有通信网络主要由PDH、华为SDH设备Metro 1000、阿尔卡特SDH设备1662SMC及租用运营商专线等组成,存在体制兼容性、不同厂家设备兼容性、网络可扩展性、带宽瓶颈及租用专线费用较高等问题。在详细分析平潭供电公司现有通信网络的实际情况及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技术调研之后,遵循网络先进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主要组网原则,选择了 SDH技术作为本次光传输组网的主要技术。SDH是一套融合了信号复用、传输和分叉连接,并且可实现统一网管的信息传输体制。SDH可以提供可靠、稳定的网络来满足对业务稳定性和传输质量要求较高的用户,SDH网络的灵活性能够快速有效地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及组网要求。本文根据平潭公司通信站点的功能定位及光缆互联情况进行网络分层及自愈网构建,在确定网络拓扑的情况下,对通道保护、复用段保护及子网连接保护等几种自愈网常用的保护方式进行比较,最终确定子网连接保护(SNCP)作为平潭地区光通信传输网的自愈保护方式。SNCP是“1+1”的保护方式,遵循“发端双发,收端选收”的原则,强大之处在于:SNCP可以适应任何网络拓扑,保护复杂的网络结构。只要可以在网络中找到一条不同路由的业务保护路径,就可以使用这条路径对工作业务进行“1+1”的保护。
杨伟振[10](2016)在《同步光网络仿真器与联合仿真接口的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论文结合关于智能电网可靠性及风险评估的研究项目,面向以SDH(同步数字系列)为骨干的电力专用传输网,聚焦于故障恢复及业务可靠性的网络仿真,设计实现专用的仿真系统,并向电力安稳和集中安全防御两个仿真器提供联合仿真接口。论文首先论述了光传输网络技术、SDH网络体系结构及其业务复用承载,对比了通用网络仿真平台的技术方法,提出了基于开源SSFNet/GLASS框架、面向STM(同步传输模块)帧级的SDH仿真方案。论文详细分析了基础框架的模块结构、类对象、仿真脚本语法。其次,在参考SDH规范和故障检测机制的基础上,论文描述了业务承载、保护、故障与告警的仿真需求。论文进一步给出了仿真总体结构,提出了分插复用器(ADM)、光链路和电力控制业务的类定义,以及业务承载、故障诱发告警和自动保护倒换(APS)协议的结构仿真方法。再次,论文描述了ADM节点和光链路的对象类及相关配置方法,详细论述了业务的类派生结构、功能函数定义、路由分配与帧传送的仿真方法,并针对可靠性观测论述了业务延时统计方法,进一步讨论了故障及关联告警、APS协议过程的仿真,以及联合仿真接口映射、消息和对象定义。最后,论文针对SDH仿真的功能验证,设计了线型、环型及混合型拓扑的业务承载测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光链路、光纤、光端口和光设备等单点与多点故障的故障修复测例,并设计了联合仿真接口的共同验证测例。论文工作所完成的仿真软件已经通过第三方测试,并在联合仿真系统中得到初步应用。
二、光传输网保护环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传输网保护环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力通信骨干光传输网演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山西电力骨干光传输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1 省级骨干光传输网现状 |
1.2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网络容量有限,对业务的支撑能力不足。 |
2)面向复杂业务的承载能力不足。 |
3)电力通信网运维模式单一,智能化程度不足。 |
2 电力业务需求分析 |
1)控制类业务: |
2)采集类业务: |
3)管理类业务: |
3 电力骨干光传输网演进 |
1)充分利旧,优化补强。 |
2)面向需求,试点部署。 |
3)全面统筹,创新发展。 |
4 基于SDH体制的电力骨干传输网演进 |
4.1 省级骨干通信网 |
4.2 地市骨干光传输网 |
5 面向智慧全景光网络的电力骨干传输网展望 |
5.1 构建云化的基础设施平台 |
5.2 实现网络业务的按需提供 |
5.3 全场景智能化的网络运维 |
6 结语 |
(2)电力通信SDH光传输网络业务路由规划与仿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光网络规划仿真软件工具研究现状 |
1.2.2 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现状 |
1.2.3 电力通信网络业务路由规划方法研究现状 |
1.2.4 现有研究工作的不足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电力通信SDH光传输网络资源模型构建 |
2.1 资源模型整体结构 |
2.2 交叉及时隙资源模型 |
2.3 节点资源模型 |
2.4 链路资源模型 |
2.5 网络及保护资源模型 |
2.6 业务及通道资源模型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力通信SDH光传输网络业务路由规划算法研究 |
3.1 问题描述 |
3.2 风险均衡策略 |
3.2.1 业务重要度 |
3.2.2 链路风险值 |
3.2.3 节点风险值 |
3.3 负载均衡策略 |
3.4 风险与负载联合均衡策略 |
3.5 均衡效果评价指标 |
3.5.1 风险均衡效果评价指标 |
3.5.2 负载均衡效果评价指标 |
3.6 基于强化学习并考虑风险与负载联合均衡的业务路由规划算法 |
3.6.1 Q-Learning算法 |
3.6.2 RLJB-QL算法 |
3.7 仿真实验与分析 |
3.7.1 仿真环境与参数设置 |
3.7.2 均衡效果分析 |
3.7.2.1 风险均衡效果分析 |
3.7.2.2 负载均衡效果分析 |
3.7.2.3 风险与负载联合均衡效果分析 |
3.7.3 各算法时间效率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力通信SDH光传输网络业务路由规划与仿真原型系统研发 |
4.1 业务路由规划与仿真原型系统设计 |
4.1.1 业务路由规划与仿真原型系统总体架构 |
4.1.2 业务路由规划与仿真原型系统工作流程 |
4.2 功能模块实现 |
4.2.1 数据库模块 |
4.2.2 资源仿真模块 |
4.2.3 业务路由规划模块 |
4.2.4 保护倒换仿真模块 |
4.2.5 控制模块 |
4.3 仿真实验与分析 |
4.3.1 业务路由规划与应用仿真 |
4.3.2 故障模拟与资源倒换仿真 |
4.3.3 实验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成果 |
致谢 |
(3)JC地区骨干传输网组网优化与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JC地区电力通信系统现状与业务需求分析 |
2.1 电力通信系统与通信方式 |
2.1.1 电力通信系统 |
2.1.2 电力通信方式 |
2.2 电力骨干传输网技术 |
2.2.1 SDH光传输系统技术 |
2.2.2 MSTP技术分析 |
2.2.3 PTN传输技术分析 |
2.3 JC地区电力通信网现状 |
2.3.1 JC地区光纤通信网络现状 |
2.3.2 JC地区电力系统业务网络现状 |
2.4 业务需求与带宽分析 |
2.4.1 业务需求分析 |
2.4.2 带宽需求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JC地区骨干传输网组网优化设计与实现 |
3.1 JC地区骨干传输网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 JC地区骨干传输网组网优化方法与目标 |
3.2.1 JC地区骨干传输网组网优化方法 |
3.2.2 JC地区骨干传输网组网优化目标 |
3.3 JC地区骨干传输网优化方案的实现 |
3.3.1 骨干传输网优化技术原则 |
3.3.2 骨干传输网优化方案的制定 |
3.3.3 骨干传输网光缆建设与优化设备选型 |
3.3.4 骨干传输网SDH网络优化方案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PTN的二平面传输网组网设计与实现 |
4.1 基于PTN的二平面建设需求分析 |
4.1.1 业务网络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2 二平面业务建设需求分析 |
4.2 JC地区骨干传输网二平面组网设计与实现 |
4.2.1 基于PTN的二平面组网技术方案分析 |
4.2.2 地区二平面传输网PTN组网优化需求 |
4.2.3 组网设备选型 |
4.2.4 二平面PTN光传输网的组网方案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MSTP技术在企业自愈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意义 |
1.2 MSTP技术及自愈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MSTP的发展及现状 |
1.2.2 自愈网技术发展介绍 |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2 论文涉及到的核心技术 |
2.1 光纤传输自愈网 |
2.2 自愈网的概念 |
2.3 MSTP技术 |
2.3.1 MSTP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2.3.2 以太网在MSTP中的实现 |
2.3.3 MSTP中以太网实现模式 |
2.3.4 MSTP中的关键技术 |
2.3.5 MSTP的网络管理 |
2.4 MSTP基于SDH的自愈环网分类及分析 |
2.4.1 SDH工作原理 |
2.4.2 SDH自愈环分类及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矿区MSTP自愈网建设方案设计 |
3.1 矿区通信网络传输系统优化改造的原则 |
3.2 矿区通信网络传输系统现状描述 |
3.2.1 宁东矿区光传输系统现状描述 |
3.2.2 宁东矿区计算机网络传输现状描述 |
3.3 矿区MSTP自愈网建设方案 |
3.4 矿区MSTP网络设计 |
3.4.1 矿区MSTP网络建设依据 |
3.4.2 矿区MSTP自愈网方案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矿区SDH光传输系统优化及改造 |
4.1 矿区现有SDH光传输系统结构优化方案 |
4.2 骨干层设备选定 |
4.3 SDH光传输系统汇聚层配备MSTP功能 |
4.4 MSTP自愈网建设系统数据配置 |
4.4.1 两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配置 |
4.4.2 1+1线性复用段保护配置 |
4.4.3 以太网接入业务配置 |
4.5 MSTP自愈网建设 |
4.6 本章小结 |
5 MSTP技术在矿区以太网传输优化中的应用结果分析 |
5.1 MSTP技术在矿区以太网传输中的应用 |
5.2 MSTP在矿区计算机网络传输系统优化中的应用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县级电力通信传输网的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框架和内容 |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
2.1 SDH的基本概念 |
2.2 SDH传输网的定义 |
2.3 SDH的网络节点接口、速率和帧结构 |
2.4 SDH传输网的特点 |
2.5 SDH网络的几种常见结构 |
2.6 SDH网络的复杂结构 |
2.7 SDH网络的整体结构 |
2.8 SDH传输网的保护方式 |
2.8.1 环网自愈保护 |
2.8.2 子网连接保护(SNCP) |
2.9 SDH网络同步 |
2.9.1 SDH同步方式 |
2.9.2 SDH网同步的要求 |
2.10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县级电力传输网的现状分析与优化 |
3.1 县级网络的基本情况 |
3.2 县级网络规划的方向和目标 |
3.2.1 县级传输网的网络优化目标 |
3.2.2 县级电力通信业务优化目标 |
3.3 县级传输网络建设指导原则 |
3.3.1 县级传输网络组建要点 |
3.3.2 县级本地网组网原则和要点 |
3.3.3 县级组网设备选择原则 |
3.4 县级组网优化方案 |
3.4.1 县级本地网网络站点规划 |
3.4.2 县级SDH传输网结构图 |
3.4.3 县级的各局站间中继电路需求的计算 |
3.4.4 县级的SDH网网络保护方式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县级电力传输网优化项目的实践 |
4.1 县级组网建设的项目组织 |
4.1.1 项目实施过程 |
4.1.2 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
4.2 县级优化后的网络结构 |
4.3 设备选择 |
4.3.1 核心层设备选择 |
4.3.2 汇聚层设备选择 |
4.3.3 接入层设备选择 |
4.4 基本业务配置 |
4.4.1 创建网元 |
4.4.2 单板配置 |
4.4.3 网元连接 |
4.4.4 时钟配置 |
4.4.5 公务配置 |
4.4.6 电路业务置 |
4.5 以太网单板配置 |
4.5.1 单板数据规划 |
4.5.2 VLAN划分 |
4.5.3 虚拟局域网配置 |
4.5.4 时隙业务配置 |
4.6 县级SDH网络同步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主要工作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ASON+SDH”复合组网方式的光网络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力通信华为ASON网优化改造必要性 |
1.1 电力通信华为ASON光传输网络现状 |
1.2 现网络存在的问题 |
2 华为传输ASON光网络优化改造方案 |
2.1 合并华为传输ASON域 |
2.2 创建SDH环网 |
2.3 业务优化调整 |
3 优化改造后取得成效 |
4 结论 |
(7)江苏电力通信光传输网需求预测与组网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江苏电力光传输网现状 |
2.1 网络组成 |
2.2 省级光传输网 |
2.2.1 省干网 |
2.2.2 省级厂站传输网 |
2.3 地区光传输网 |
2.3.1 地区核心层光传输网 |
2.3.2 地区接入层光传输网 |
2.4 存在问题分析 |
2.5 传输网面临的新形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业务需求分析 |
3.1 业务总述 |
3.1.1 业务分类 |
3.1.2 业务特点 |
3.2 业务分析 |
3.2.1 线路继电保护 |
3.2.2 调度数据网 |
3.2.3 调度管理系统 |
3.2.4 数据通信网 |
3.2.5 信息外网 |
3.2.6 调度交换网 |
3.2.7 行政交换网 |
3.2.8 网管业务 |
3.2.9 视频会议 |
3.2.10 配电自动化 |
3.2.11 毫秒级精准负荷控制 |
3.2.12 秒级精准负荷控制 |
3.2.13 无线专网 |
3.2.14 用电信息采集 |
3.2.15 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电站/桩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远景带宽预测 |
4.1 预测方法 |
4.2 模型选取 |
4.3 带宽预测计算 |
4.3.1 省级光传输网 |
4.3.2 地区网核心层主环 |
4.3.3 地区网核心层支环 |
4.3.4 地区网接入层 |
4.4 带宽预测结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光传输网组网方式研究 |
5.1 规划目标及原则 |
5.2 网络技术选择 |
5.2.1 SDH |
5.2.2 PTN |
5.2.3 OTN |
5.2.4 结论 |
5.3 省级骨干传输网组网方案研究 |
5.3.1 省级厂站网 |
5.3.2 省级骨干网 |
5.4 地区光传输网组网方案研究之一——地区传输网核心层主环 |
5.4.1 组网模式分析 |
5.4.2 拓扑结构设计 |
5.4.3 业务承载及波道分配 |
5.4.4 设备配置 |
5.5 地区光传输网组网方案研究之二——地市骨干传输网核心层支环 |
5.5.1 组网模式分析 |
5.5.2 组网方案 |
5.6 地区光传输网组网方案研究之三——地市骨干传输网接入层 |
5.6.1 组网模式分析 |
5.6.2 组网方案 |
5.7 实施情况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高速铁路光传送网络综合保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光传输网保护研究现状 |
1.2.1 高速铁路光传送网路由保护算法研究现状 |
1.2.2 高速铁路光传送网P-Cycle保护算法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2 铁路光传送网的拓扑结构与组网分析 |
2.1 铁路光传送网络拓扑结构 |
2.1.1 OTN链型拓扑结构 |
2.1.2 OTN星型拓扑结构 |
2.1.3 OTN环型拓扑结构 |
2.1.4 OTN网状拓扑结构 |
2.2 铁路光传送网组网架构 |
2.2.1 铁路光传送网骨干层建设情况 |
2.2.2 铁路光传送网汇聚层建设情况 |
2.2.3 铁路光传送网接入层建设情况 |
2.3 OTN多业务承载节点功能 |
2.4 本章小结 |
3 铁路光传送网通路保护机制研究 |
3.1 保护机制的分类 |
3.1.1 通路保护与链路保护 |
3.1.2 专用通路保护与共享通路保护 |
3.2 BTWH算法 |
3.2.1 BTWH算法基本思想 |
3.2.2 BTWH算法参数 |
3.2.3 BTWH算法性能指标 |
3.2.4 BTWH算法流程 |
3.3 基于业务的通路保护仿真分析 |
3.3.1 两种算法资源占用情况分析 |
3.3.2 两种算法保护倒换时间分析 |
3.3.3 BTWH算法资源占用情况分析 |
3.3.4 两种算法占用平均路由情况分析 |
3.3.5 三种算法寻路情况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铁路光传送网P-Cycle保护机制研究 |
4.1 P-Cycle保护机制的分类 |
4.2 RVPA算法 |
4.2.1 RVPA算法基本思想 |
4.2.2 RVPA算法参数 |
4.2.3 RVPA算法性能指标 |
4.2.4 RVPA算法流程 |
4.3 RVPA算法仿真结果 |
4.3.1 不同M取值下的P-Cycle圈个数 |
4.3.2 不同M取值下P-Cycle圈的平均长度 |
4.3.3 不同M取值下的PC值 |
4.3.4 不同M取值下的总冗余度 |
4.3.5 不同M取值下的算法耗时 |
4.3.6 不同M取值下的平均保护效能 |
4.4 仿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全文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平潭供电公司光通信传输组网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平潭电力通信的发展现状 |
1.3 平潭电力通信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平潭光传输网需求分析及总体方案设计 |
2.1 平潭光传输网建设目标 |
2.2 平潭光传输网总体方案设计 |
2.3 SDH技术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络自愈方式设计 |
3.1 网络保护的基本概念 |
3.2 网络保护的分类 |
3.3 自愈网保护方式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光传输组网设计及实现 |
4.1 组网设计 |
4.2 组网过程 |
4.3 组网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网络测试 |
5.1 2M业务通道测试 |
5.2 以太网通道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同步光网络仿真器与联合仿真接口的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课题来源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联合仿真研究现状 |
1.2.2 SDH仿真研究现状 |
1.3 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光传输网与离散事件仿真综述 |
2.1 光传输网技术 |
2.1.1 光传输网类型及演进 |
2.1.2 SDH技术特点 |
2.1.3 SDH帧结构与复用方式 |
2.2 网络仿真技术 |
2.3 光传输网仿真的基础平台 |
2.3.1 SSF工作机制 |
2.3.2 DML语法 |
2.3.3 SSFNet源码包解析 |
2.3.4 GLASS源码包解析 |
第三章 仿真系统需求分析及概要设计 |
3.1 传送网功能结构 |
3.1.1 SDH设备仿真 |
3.1.2 业务传送线路仿真 |
3.1.3 网络拓扑仿真 |
3.2 数据面的业务承载与故障类型分析 |
3.2.1 业务承载仿真 |
3.2.2 故障类型分析 |
3.3 控制面的告警类型与故障自愈分析 |
3.3.1 告警关联与传播 |
3.3.2 故障自愈分析 |
3.4 系统概要设计 |
第四章 仿真系统及联合仿真接口的设计 |
4.1 业务传输功能与承载的仿真 |
4.1.1 传输节点 |
4.1.2 光链路 |
4.1.3 业务模拟 |
4.1.4 业务性能统计 |
4.2 故障告警与自动保护倒换仿真 |
4.2.1 故障告警模拟 |
4.2.2 APS协议模拟 |
4.2.3 APS协议信息模拟 |
4.3 状态同步的综合接口 |
4.3.1 ESIM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
4.3.2 CENTER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
第五章 仿真系统的功能测试与验证 |
5.1 业务承载功能的验证 |
5.1.1 线型网 |
5.1.2 环型网 |
5.1.3 线型与环型的混合网 |
5.2 故障告警及自愈功能的验证 |
5.2.1 单点故障 |
5.2.2 多点故障 |
5.2.3 故障修复 |
5.3 联合仿真接口信息交互功能的验证 |
5.3.1 ESIM接口功能的验证 |
5.3.2 CENTER接口功能的验证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四、光传输网保护环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力通信骨干光传输网演进策略研究[J]. 马万里,安毅,李洋,霍美如,张丽霞,戎丽,王慧芳.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1(10)
- [2]电力通信SDH光传输网络业务路由规划与仿真关键技术研究[D]. 吴越.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JC地区骨干传输网组网优化与方案设计[D]. 张剑涛.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4]MSTP技术在企业自愈网中的应用研究[D]. 张宝霞.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5]县级电力通信传输网的分析与优化[D]. 邓锡.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6]基于“ASON+SDH”复合组网方式的光网络优化[J]. 王其明,姜红,张谢,吴朝文,汪娟,王勇,樊桂芝,陈小龙.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7]江苏电力通信光传输网需求预测与组网方式研究[D]. 郭政莼. 东南大学, 2019(05)
- [8]高速铁路光传送网络综合保护策略研究[D]. 李德莉.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6)
- [9]平潭供电公司光通信传输组网设计及实现[D]. 林锦山. 福州大学, 2016(04)
- [10]同步光网络仿真器与联合仿真接口的系统设计[D]. 杨伟振. 南京邮电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