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载、超限运输成因分析及治理(论文文献综述)
龚成[1](2021)在《四川省高速公路货运超限综合治理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任阳[2](2020)在《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于交通设施和运输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速公路作为一种便捷、安全、通行效率高的交通手段,极大的改善了交通拥堵的状况,提高了公路运输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物流行业规模逐年扩大,运输车辆保有量持续增长,随之产生的是货运车辆非法改装、超限运输现象屡禁不止,这不仅使运输市场正常秩序被扰乱,更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高速公路路产设施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这一问题不仅成为交通部门治理的重点,也成为相关研究领域关注的热门话题。尽管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治理对策,交通部门亦持续改进治理方式,但高速公路超限运输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究其原因,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体制机制的漏洞可寻,因此,这一违法行为依然时有发生。本文将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剖析了高速公路超限运输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对超限运输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论述,客观地阐述了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的严重危害,对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描述与解析,同时根据国内外超限运输治理的工作启示,对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主要内容分成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论述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方法,阐述了本文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是超限运输和高速公路交通执法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介绍了超限运输与高速公路交通执法;然后阐述了超限运输治理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现状。首先介绍了超限运输的危害性;其次介绍了重庆市治超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以最后是重庆市超限运输的治理机构与工作机制、治理措施与成效。第四部分是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首先梳理了介绍了重庆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存在的问题;其次就梳理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第五部分是国内超限运输治理比较研究。首先国内山西、陕西的治超经验,最后对国内的治理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为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对策提供经验借鉴。第六部分是加强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治理的对策建议。结合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工作机制、加强源头治理、科学规划交通建设和规范运输市场、加强治超科技化以及信息化、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法制宣传与舆论监督,从国家各部门、交通各行业协作配合,来建立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长效机制。第七部分是对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相关的治理建议,并对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进行了展望。
黄斌[3](2020)在《南昌县货运车辆“两超一改”治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公路运输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持续不断的给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公路通行货车不断增加,部分车主擅自对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运输的情况愈演愈烈,该现象统称为“两超一改”,其不仅严重破坏公路基础设施,而且会对公路和桥梁等带来严重危害,降低公路使用寿命,并且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危及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南昌县作为江西省省会南昌市的附属县域,三面环抱南昌市城区,承担了大部分南昌市区域内的交通运输压力,其公路货运的交通顺畅程度直接影响了南昌整体区域的经济发展,乃至江西在华东地区崛起的步伐。长期以来,我国公路管理各职能部门一直对“两超一改”运输行为进行不懈地治理,但由于对“两超一改”现象缺乏根源性、系统性的认知,致使大量行政资源的投入却收效甚微。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首先归纳了公路“两超一改”运输的基本知识,明确了“两超一改”运输的涵义及认定标准,揭露了其对社会的多种危害并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对“两超一改”运输问题的研究、措施和方法;其次从驾驶员、车主、货主、货运场站、车辆生产和改装企业的角度出发,深度剖析了“两超一改”运输产生及屡禁不止的根源;然后从法制和行政两个层面分析南昌县货运车辆“两超一改”工作的现状和难点,在执法管理的角度对南昌县“两超一改”治理工作存在问题进行成因分析;最后基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权责,提出了依托现代化的警用科技设备提高公安机关现场治理水平并探索多部门共享的非现场治理平台的思路,精确化指导处置警情,精准打击货运车辆“两超一改”违法运输行为,并辅以强化车辆相关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法律政策宣传工作等方面提炼出治理“两超一改”现象的长效举措,为执法民警提供治理工作的参考意见。
孙信文[4](2020)在《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德州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要发展,交通当先行。随着国家公路路网体系的不断延伸,公路运输市场更加活跃,公路运输领域不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也在考验着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一些货运从业者为了追求更高利润,不惜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虽然经过集中治理之后,大规模、长距离超限超载运输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从调查情况看,一些重要路段特别是在夜间时段,超限超载现象依然非常普遍,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仍是政府公共管理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德州市为例,利用个案访谈、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通过对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状况的研究,深入剖析当前治理面临的突出困境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建议。论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超限超载治理取得了一定成绩,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治超组织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超限检测站点布局逐渐完善;源头治理工作开始探索;集中联合执法成果显着;货运市场管理逐步规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不少突出困境,如超限超载屡禁不止、治理效果差;公路路线长、执法力量有限;联合执法难以常态化实施;农村公路存盲区、短途超限运输严重;强制卸载实施困难。论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执法人员责任落实不到位;源头治理走形式;路面执法手段效率低;市场主体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等是超限超载运输长期存在的原因。由此本文将协同治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从政府、市场、社会三个方面入手,既要严格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依法治理、创新治理手段;又要根据市场发展规律,加快货运行业转型升级,完善道路运输市场诚信体系;还要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的作用,从而形成政府严管、行业自律、社会参与、协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任斌[5](2020)在《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于客运、货运的流通需求也随之增长,交通运输行业突飞猛进,由此则产生了超限超载现象。在交通管理部门的大力管控下,客运超载问题基本得到了控制,然而货运超载问题却屡禁不止。超限超载运输不但毁坏道路桥梁建设,引发惨重恶性交通事故,而且破坏正常通行秩序,严重危及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经成为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超限超载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是我国在一个时期内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导致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矛盾集中在道路运输环节上的一次爆发。它涉及从运输车辆生产到运输市场建设再到行业管理等诸多范畴,是一个跨部门、跨领域的复杂性问题,同时它与地方和行业的经济利益直接相关。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重要的能源产地之一,在发展中也备受超限超载运输的困扰,须下大力气予以解决。本文首先从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的背景入手,研究了国内、国外治超工作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明确了超限、超载运输的概念和认定标准,揭露了超限超载造成的严重危害并分析其原因。其次,通过调研内蒙古自治区治超工作现状及所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深挖了治超过程中仍面临的困境。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展开分析,以公共政策分析、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多元共治理论为基础,进而得出治理完善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超限超载运输对策的结论。公安交管虽然肩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重要职责,是治超工作的主力军,但仅凭一己之力远远无法实现超限超载运输问题的根治。要想根治这一难题,只有坚持政府主导治理,同时充分借助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辅助力量。只有在调动企业、公众及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主动参与的情况下,从政府、社会和市场三个层面共同出发实现多元同治,才能解决超限超载问题,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政策目标,推动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不断健全完善。
付思诗[6](2019)在《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超限综合治理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高速公路里程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里程数的增加也改变了货物运输的结构。在高速公路上进行货物运输带动物流业飞速发展,推动国民经济上扬。但是,在高速公路上进行超限货物运输的行为造成了高速公路的过度使用和破坏了货运市场对正常发展,甚至是严重影响在高速公路上的行车安全。高速公路超限货物运输并不是一个个性问题,而是一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共性问题。确立研究的方式,阐述国内、外文献综述,将四川省的实际情况作为典型案例分析。本文以四川省高速公路为列,分析2013-2018年以来超限运输的改变趋势。起于2013年12月,四川省高速公路开始进行超限货物运输治理工作。四川省高速公路公路超限货物运输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解决方式,在未来都对我国高速公路超限货物运输治理、管理、运营和交通安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研究都有利于防止高速公路被过度破坏,改善货物运输市场的发展状况。同时可以改善我国货运运输企业之间的不良竞争关系,同时改变执法的多头性,采取更符合国家法律规范的执法方式,真正在源头上降低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为促进未来高速公路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发展都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四川省到全国各地,找到突破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难点的有效途径,逐步填补在我国的高速公路货物运输超限治理上有着空白和不足。对已经先行一步的“四川省高速公路超限货物运输综合治理”成效进行归纳和总结。将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治理在未来可以逐步推广到其他省市甚至全国的治理方式和统一标准。
林晶[7](2019)在《南安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执行偏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货物超限超载运输已然成为威胁公路路产路权、行车与行人安全的社会焦点问题,与此同时,也破坏着货物运输市场的正常秩序。2004年6月20日的全国统一治超行动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公路超限超载这一社会问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为了解决公路货物运输超限超载这一顽疾,我国始终持续加大打击力度,相关专家学者也对此进行大量研究,为此出谋划策。但由于利益驱动、信息不对称、政策的层级性与多属性和缺乏相应的配套保障机制,一系列偏差现象如敷衍执行、选择执行、替换之下、拖延执行、投机应对等行为便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最终导致与政策目标相差甚远。为此,本文以南安地区的公路治超治限问题作为载体,在探讨南安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执行偏差成因的基础上,从政策方案、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纠正措施。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在研究各类公路治超治限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等文献的基础上,对南安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执行行为进行了收集、汇总,并对目标对象进行访谈,获得了许多真实有效的数据及案例,并获取了目标群众对公路治超治限政策的认识态度、了解程度及执法建议,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并基于史密斯模型中的四个维度提出纠正偏差的措施,为今后有效开展公路超限超载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徐畅[8](2019)在《基层超载超限治理困境分析 ——以广东省D市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超限超载现象日益严重。为了提高治理货物运输超限超载执法水平,提高交通行政执法效率,加快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已经成为交通主管部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不断创新发展的科技手段也为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创造了必备条件。交通执法部门既要服务群众,又要承担整个交通执法工作。交通执法活动影响到交通管理事业的发展,影响到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超限超载成为基层执法人员遇到的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研究执法过程中来自各类利益方的阻碍作用,分析超限超载产生的原因,探究超限超载产生的根源不难发现:基层交通执法人员素质低下、交通执法体制不畅,还有执法环境恶劣,表现在执法人员经常遇到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暴力抗法,严重挫伤了执法人员对执法工作的积极性。分析以上各种现象和超限超载形成的关系,发现超限超载是多方共同造就的。首先,广东省基层交通执法队伍最初来源于交通运输局下属单位内部转岗,执法人员缺乏相关的执法能力,又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工作培训。其次,社会转型期间公众对政府部门、执法人员产生了种种不信任,执法环境复杂。再次,货运超限超载利益相关方包含了货车司机、货车车主、货物货主、装载企业、执法部门、地方政府等等,治理超限超载牵扯到整个货运市场、物流行业的发展问题,面临严重的外部制约。最后,治理超限超载等工作作为基层执法重要内容却面临地方执法监督缺位的问题。从以上基层超限超载执法困境入手,逐步解决以超限超载为代表的基层交通执法难题,对于物流企业、货运市场、基层交通执法部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界定了超限超载的概念,结合当前我国交通行政执法新的形式,以及治超新政产生的影响,考察、实证、剖析了广东省D市当前交通行政综合执法的现状,分析了当前交通行政综合执法超限超载治理中存在的困境问题,研究了产生这些困境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达到总结经验,推广到各地,提高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张春敏[9](2018)在《公路超限超载运输利益博弈及治理模式研究》文中认为超限超载运输是公路第一杀手,严重破坏公路路面及桥梁设施,容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公路运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超限运输治理模式则是决定治理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基于利益博弈模型,从多元治理模式角度,探索公路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的新思路。本文对公路超限超载运输问题及其治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目前我国针对公路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对策的研究主要围绕政府制度或市场制度展开,并没有涉及到深层的制度变革与创新。为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治理模式角度,提出超限超载运输多元治理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本文将基于利益博弈模型的分析,结合多元治理模式的优势特点构建多元治理模式,指出构建思路、构架框架和运行机制,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及建议。旨为我国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工作提供新思路,促进我国超限超载运输治理成效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以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当前我国公路超限超载运输及治理情况,运用博弈论、多元治理理论等进行了以下研究:其一、基于利益博弈的公路超限超载的原因分析,具体构建了政府、企业两大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模型;其二、公路超限超载的多元治理模式的构建,主要是构建政府、第三部门、企业、公众等多方共治的多元治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其三、通过公路超限运输多元治理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及建议。通过对公路超限超载运输利益博弈及治理模式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l)公路超限超载运输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治理的综合性问题。(2)为确保公路超限超载的多元治理模式的有效实施,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有:建立和完善多元治理保障制度,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作用,完善多元治理运行机制。(3)基于利益博弈模型的原因分析,从多元治理模式角度构建公路超限超载运输治理模式,实施效果较为显着。
倪安[10](2018)在《路警联动模式下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文中指出为进一步优化高速公路行车环境,湖北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路政执法总队、湖北省公安厅高速公路交警总队针对高速公路管理特点,经过共同协商和研判,于2016年开创了路警联动巡查模式。在此新工作模式下,路政和交警部门周密部署,相互配合,主动出击,将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纳入日常管理任务,各路政大队和交警大队结合各自辖区超限违法行为发生的特点,合理安排双方执法人员,做到了分工明确、配合密切,通过定点执勤与巡逻管控相结合的方式,严格做到违法必究,对超限运输实行常态化管控,有效提升了超限运输整治的效率和力度,开启了路警联动模式下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新篇章。本文参阅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搜索了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查阅了有关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文章,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对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分析超限运输中各个角色所起的作用以及各方的博弈行为。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分析我省高速公路联动执法人员对待目前超限运输治理的看法。通过访谈法采访高速公路管理局领导,掌握超限运输主管部门最新的政策导向和治理态度。最后结合本人工作在高速公路超限治理一线,有着长期实践经验的优势,从而真实、方便、有效、全面的进行路警联动模式下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从湖北省高速公路路警联动的由来、路警联动模式的框架、路警联动协作机制等方面,分析湖北省路警联动模式下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现状和成效。然后基于相关调研和访谈的基础,研究分析当前我省路警联动模式下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问题,当前主要的问题为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对超限运输治理重视程度不够、超限治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执法体制不健全、欠缺对超限运输源头治理、联动治理机制不够完善、联动执法人员和经费不足、执法行为不够规范、超限处罚力度不够、超限执法监督体系不够完善、联动教育演练和舆论宣传不足、联动治理科技化和信息化程度不够高。最后结合国内外超限运输治理的经验,以此创新性的提出当前湖北省路警联动模式下进行高速公路超限治理的多项可行性手段以及对策,其中主要是提高政府超限运输治理的思想认识、制定完善可行的超限治理法律法规、调试路政行政体制、加强超限运输源头治理、优化联动治理机制、补充执法人员和经费、规范执法行为、加强超限处罚力度、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加强联动教育演练和舆论宣传、加快联动治理科技化和信息化建设。
二、超载、超限运输成因分析及治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载、超限运输成因分析及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2)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创新点与不足 |
1.3.1 研究思路 |
1.3.2 创新点与不足 |
1.4 研究主要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比较研究法 |
1.4.3 访谈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超限运输 |
2.1.2 高速公路交通执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治理理论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3章 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现状 |
3.1 超限运输的危害性 |
3.1.1 严重破坏公路路产设施,增加养护费用,缩减公路使用寿命 |
3.1.2 极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
3.1.3 严重扰乱运输市场正常秩序 |
3.1.4 造成汽车制造业畸形发展 |
3.1.5 超限运输车辆破坏公路沿线生态环境 |
3.2 重庆市治超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 |
3.3 治理机构与工作职责 |
3.3.1 治理机构 |
3.3.2 治理机构工作职责 |
3.4 治理工作机制 |
3.5 高速公路治超措施 |
3.5.1 统一执法标准 |
3.5.2 明确执法方式 |
3.5.3 精准识别货车及汽车列车 |
3.5.4 入口称重 |
3.5.5 入口黑名单制度 |
3.5.6 下道口超限自动报警 |
3.5.7 抄告、处罚超限运输企业制度 |
3.5.8 依法申请强制执行 |
3.5.9 严格信用修复机制 |
3.6 治理成效 |
3.6.1 违法超限超载持续减少 |
3.6.2 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显着增强 |
3.6.3 货运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
3.6.4 实现小投入大产出目标 |
第4章 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执法体制存在缺陷 |
4.1.2 源头治理力度不够 |
4.1.3 路队协作机制作用发挥不好 |
4.1.4 路面称重设备不完善 |
4.1.5 治超系统数据未整合 |
4.1.6 ETC管理有漏洞 |
4.1.7 舆论宣传引导不够 |
4.2 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地方政府对超限运输治理重视不够 |
4.2.2 部门联动机制不够完善 |
4.2.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规范运输市场不到位 |
4.2.4 治理科技化与信息化不足 |
第5章 国内超限运输治理比较研究 |
5.1 山西超限运输治理 |
5.2 陕西超限运输治理 |
5.3 超限运输治理比较研究 |
第6章 加强重庆市超限运输治理的对策建议 |
6.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
6.1.1 完善立法,确保治理有法可依 |
6.1.2 提高违法成本,探索“超限入刑” |
6.2 完善治理工作机制 |
6.2.1 继续坚持政府主导 |
6.2.2 强化部门联动 |
6.3 优化防控方式,加强源头治理 |
6.3.1 统一运输车辆标准,强化营运车辆准入管理 |
6.3.2 处罚超限运输车辆改装单位 |
6.3.3 强化货物源头监管 |
6.4 科学规划交通及规范运输市场 |
6.4.1 合理规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网络 |
6.4.2 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 |
6.4.3 规范运输市场 |
6.5 加强治超科技化和信息化建设 |
6.5.1 建立全国超限运输数据库 |
6.5.2 升级路面称重系统 |
6.5.3 加快研发超限运输动态监控检测设备 |
6.6 强化执法队伍建设 |
6.6.1 增加执法人员配比,提高执法人员待遇 |
6.6.2 加强执法监督 |
6.7 加强法制宣传与舆论引导 |
6.7.1 加强法制宣传 |
6.7.2 加强舆论引导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南昌县货运车辆“两超一改”治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超限超载和非法改装概述 |
2.1 超限超载和非法改装 |
2.1.1 超限超载的概念和区分 |
2.1.2 非法改装的概念 |
2.2 货运车辆“两超一改”的危害 |
2.2.1 对行车安全造成的危害 |
2.2.2 对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危害 |
2.2.3 破坏行业公平竞争运输秩序 |
2.2.4 造成国家大量税费流失 |
2.2.5 增加了环境污染程度 |
2.2.6 降低了道路的通行效率 |
2.3 “两超一改”治理的相关政策 |
第3章 南昌县货运车辆“两超一改”治理现状分析 |
3.1 南昌县货运车辆“两超一改”治理历程 |
3.2 南昌县“两超一改”治理存在的问题 |
3.2.1 治理成本过高 |
3.2.2 治理过程中各运输主体的利益驱动难以消除 |
3.2.3 现实的操作性上存在难度 |
3.2.4 现治理标准不统一,执法不规范现象突出 |
3.2.5 巩固治理成果难度大 |
3.2.6 运输源头企业监管的缺失 |
3.3 南昌县“两超一改”治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3.1 基于政府行政管理层面分析 |
3.3.2 基于源头企业管理方面分析 |
3.3.3 基于市场经济结构层面分析 |
3.3.4 基于执法相关人员层面分析 |
3.3.5 基于法律法规层面分析 |
第4章 南昌县“两超一改”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
4.1 公安机关切实发挥好各部门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
4.2 公安机关强化源头管理 |
4.2.1 强化车辆源头管理 |
4.2.2 强化货物装载源头管理 |
4.2.3 强化货车驾驶员管理 |
4.2.4 严格车辆生产的源头管理 |
4.3 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
4.3.1 加强部门联动,强化路面执法 |
4.3.2 规范执法行为,简化执法程序 |
4.3.3 严格执法程序,落实执法监督 |
4.4 依托科技装备实现现场治理精准打击 |
4.5 探讨建立专项共享治理的非现场平台 |
4.6 营造“两超一改”运输治理的良好氛围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德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学术价值 |
1.3.2 现实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实地调查法 |
1.5.3 个案访谈法 |
1.6 理论基础 |
1.7 研究思路 |
1.8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超限超载概念界定、危害性及治理历程 |
2.1 超限超载相关概念及认定标准 |
2.1.1 超限概念及认定标准 |
2.1.2 超载概念及认定标准 |
2.2 超限超载的区别与联系 |
2.3 超限超载运输的危害性 |
2.3.1 严重危害交通安全 |
2.3.2 严重破坏公路设施 |
2.3.3 扰乱运输市场秩序 |
2.3.4 影响公路通行秩序、污染环境 |
2.4 超限超载治理发展历程 |
2.4.1 初步探索治理阶段(1989年—2003年) |
2.4.2 统一集中治理阶段(2004年—2016年) |
2.4.3 常态化治理阶段(2016年—至今) |
第三章 德州市超限超载治理的现状 |
3.1 德州市交通基本情况介绍 |
3.2 德州市超限超载治理现状 |
3.2.1 治理组织体系初步建立 |
3.2.2 治超站点建设不断推进 |
3.2.3 源头治理工作探索成型 |
3.2.4 联合执法成果显着 |
3.2.5 货运市场管理逐步规范 |
3.2.6 科技治超手段开始应用 |
第四章 当前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4.1 超限超载治理面临的困境 |
4.1.1 屡禁不止,治理效果差 |
4.1.2 公路路线长,执法力量有限 |
4.1.3 联合执法难以常态化开展 |
4.1.4 执法环境差,市场守法意识不强 |
4.1.5 农村监管存盲区,短途超限运输严重 |
4.1.6 强制卸载实施困难重重 |
4.2 原因分析 |
4.2.1 根本原因是利益 |
4.2.2 源头治理没落实 |
4.2.3 治理手段单一效率低 |
4.2.4 执法不严存漏洞 |
4.2.5 市场发展无序,运价长期较低 |
第五章 完善超限超载治理的对策建议 |
5.1 政府方面:严格执法 |
5.1.1 严格执法靠法律,突出立法保障 |
5.1.2 严格执法靠战术,注重源头治超和科技治超 |
5.1.3 严格执法靠监督,完善监督考核和责任倒查机制 |
5.2 市场方面:规范有序 |
5.2.1 加快货运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
5.2.2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运价理性回归 |
5.3 社会方面:全民支持 |
5.3.1 坚持宣传先行,加强舆论引导 |
5.3.2 调动群众参与热情,发挥全民监督作用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相关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认定标准 |
致谢 |
(5)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
1.2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1 论文选题的目的 |
1.2.2 论文选题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经验 |
1.3.1 国外研究经验 |
1.3.2 国内研究经验 |
1.4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4.3 调查研究法 |
1.5 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
1.5.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1.5.2 公共政策分析 |
1.5.3 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理论 |
2 超限超载运输相关概念综述 |
2.1 概念解释 |
2.1.1 公路 |
2.1.2 超限 |
2.1.3 超载 |
2.2 超限和超载的区别与联系 |
2.2.1 法律依据不同 |
2.2.2 认定依据与标准不同 |
2.3 超限超载的统一认定标准 |
2.4 超限超载的危害性 |
2.4.1 破坏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 |
2.4.2 扰乱道路通行秩序,容易诱发道路交通事故 |
2.4.3 严重扰乱运输市场秩序,导致恶性竞争循环 |
2.4.4 影响汽车工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
2.4.5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人体健康损害 |
3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的治理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分析 |
3.1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的治理能力 |
3.1.1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的政策基础 |
3.1.2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的治理历程 |
3.1.3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取得的成果 |
3.2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超限超载运输治理面临的问题 |
3.2.1 内蒙古自治区客观条件 |
3.2.2 源头治理与路面治理脱节 |
3.2.3 难以形成治理合力 |
3.3 超限超载运输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经济利益驱动,市场恶性竞争激烈 |
3.3.2 驾驶人安全法律意识淡薄 |
3.3.3 管理力量薄弱以罚代管的模式助长了超限超载行为 |
3.3.4 超限超载运输治理条件的制约 |
3.3.5 大吨小标为货运车辆超载提供了基础 |
3.3.6 地方保护主义纵容了货运车辆的超载 |
4 探究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的治理对策 |
4.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法律意识 |
4.2 充分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形成合力 |
4.3 优化重组公路运输业经济结构 |
4.4 科学优化营运环境 |
4.5 健全完善运输企业源头管理长效机制 |
4.6 建议强化规范汽车生产行业的国家标准 |
4.7 建议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
4.8 调整规范路面治超方法 |
5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超限综合治理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的理论指导性 |
1.2.2 研究的现实实践性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1.4 研究内容的整体架构 |
1.5 研究方式和研究进程 |
1.5.1 研究方式 |
1.5.2 研究进程 |
第二章 高速公路超限货物运输概括分析 |
2.1 高速公路超限货物运输的内容 |
2.1.1 外廓尺寸超限货物运输 |
2.1.2 轴荷及质量限值的超限货物运输 |
2.2 高速公路上货物运输行为中超限与超载二者的区别 |
2.3 高速公路超限货物运输的分布特性 |
2.3.1 从事高速公路超限货物运输车辆的区域程度分布特性 |
2.3.2 从事高速公路超限货物的货物类型分布特性 |
2.3.3 高速公路货物运输的超限货类运距分布特性 |
2.3.4 高速公路货物运输的超限车辆分布特性 |
第三章 高速公路上超限货物运输危害分析 |
3.1 对高速公路自身产生的危害分析 |
3.2 对高速公路安全生产的危害分析 |
3.2.1 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的危害分析 |
3.2.2 影响高速公路路容环境安全 |
3.3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
3.3.1 侵害货物运输经营者利益 |
3.3.2 侵害高速公路经营者的利益 |
3.3.3 侵害国家的利益 |
第四章 四川高速公路超限货物运输综合治理模式的成因 |
4.1 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的具体实施模式 |
4.1.1 我国的高速公路上实施的执法模式 |
4.1.2 我国实施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模式 |
4.2 我国超限运输的法律界定 |
4.2.1 规范超限货物运输的法律法规 |
4.2.2 货运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结构 |
4.3 四川省高速公路的基本情况 |
4.3.1 四川省高速公路的发展情况 |
4.3.2 四川省高速公路的管理情况 |
4.3.3 四川省高速公路的行业情况 |
4.4 四川省高速公路超限货物运输的形成因素 |
4.4.1 地理因素 |
4.4.2 社会因素 |
4.4.3 交通因素 |
4.5 四川省高速公路超限货运运输的利益要素 |
4.5.1 利益的主体构成 |
4.5.2 利益的主体关系 |
第五章 四川省高速公路超限货物运输综合治理模式的解析 |
5.1 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超限创新综合治理模式产生的三个历程 |
5.1.1 四川省公路货运超限综合治理行动的“攻坚年” |
5.1.2 四川省公路货运超限综合治理行动的“深化巩固年” |
5.1.3 四川省公路货运超限综合治理行动的“长效机制建设年” |
5.2 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治理模式下的机构设置 |
5.2.1 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治理的机构演变 |
5.2.2 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治理的机构架构 |
5.2.3 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治理的机构作用 |
5.3 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治理模式的机制变革 |
5.3.1 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治理的法律设置 |
5.3.2 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治理模式的职能机制变革 |
5.3.3 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治理模式的政策调整 |
5.4 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治理模式下的科技引入 |
5.4.1 四川高速公路收费站计重设备“动改静” |
5.4.2 四川省高速公路营运车辆智能监控 |
5.5 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综合治理模式的成果突破 |
5.5.1 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创新综合治理模式下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分析 |
5.5.2 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创新综合治理模式下道路交通经济分析 |
5.5.3 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综合治理模式下民生成果分析 |
5.5.4 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创新综合治理模式下法治成效分析 |
5.5.5 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综合治理模式下长效发展分析 |
第六章 对我国高速公路超限综合治理的启示 |
6.1 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综合治理模式的难点突破 |
6.1.1 突破高速公路的监管难点 |
6.1.2 突破货运企业货源的源头管控难点 |
6.1.3 突破源头企业的主体监管难点 |
6.2 对全国高速公路超限综合治理的影响 |
6.2.1 以机构变革和长效机制的建立促进全国高速公路货物运输综合治理的统一推进 |
6.2.2 以经济调控手段促全国高速公路货物运输综合治理的统一推进 |
6.2.3 以科学技术应用促全国高速公路货物运输综合治理的统一推进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南安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执行偏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理论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访谈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
一、研究思路 |
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文本与执行过程分析 |
第一节 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文本分析 |
一、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的定义 |
二、公路治超治限的主要依据 |
第二节 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执行的过程 |
第三节 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执行主体的构成 |
一、政策执行的主体框架 |
二、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四节 公路治超治限政策目标群体的构成 |
一、运输业户 |
二、货源企业 |
三、驾驶员 |
第三章 南安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执行偏差现状 |
第一节 南安公路治超治限政策的执行现状 |
第二节 南安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表现 |
一、敷衍执行公路治超治限政策 |
二、选择执行公路治超治限政策内容 |
三、替换执行公路治超治限政策内容 |
四、拖延执行公路治超治限政策 |
五、投机应对公路治超治限政策 |
第三节 南安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危害 |
一、加剧政策执行风险 |
二、破坏政策秩序 |
三、削弱党和政府的影响力 |
第四章 南安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执行偏差成因 |
第一节 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执行主体行为受利益驱动 |
一、执行主体受利益因素影响 |
二、执行过程中的利益博弈 |
第二节 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执行主体间信息不对称 |
第三节 公路治超治限政策具有层级性与多属性 |
一、层级性 |
二、多属性 |
第四节 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执行缺乏配套机制保障 |
一、干部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 |
二、监督力度不足 |
第五章 南安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措施 |
第一节 从政策方案角度的矫正偏差 |
一、全面拓宽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意见征集渠道 |
二、完善并细化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法律法规 |
三、注重政策反馈与解析 |
第二节 从执行机构角度的矫正措施 |
一、完善监督激励机制 |
二、提高执法服务水平 |
三、加强执法机构与目标群体的联系 |
四、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 |
第三节 从目标群体角度的矫正措施 |
一、公路治超治限政策宣传 |
二、违法人员思想教育 |
第四节 从政策环境角度的矫正措施 |
一、推进政治民主 |
二、加大宣传力度 |
三、完善政务公开制度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敷衍执行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执行情况 |
附录B 选择执行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执行情况 |
附录C 南安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执行偏差研究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8)基层超载超限治理困境分析 ——以广东省D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1.1 现实意义 |
1.1.2 理论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超限超载的原因 |
1.2.2 关于超限超载的对策 |
1.2.3 研究总结 |
1.3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
1.3.1 行政执法 |
1.3.2 非现场执法 |
1.3.3 “街头官僚”理论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921治超新政”及实施情况 |
2.1 “921 治超新政” |
2.1.1 “921 治超新政”内容 |
2.2 “921 治超新政”进步意义 |
2.3 “921 治超新政”全国各地实施情况 |
2.3.1 “921 治超新政”初实施时全国各地情况 |
2.3.2 “921 治超新政”实施一年后情况 |
2.3.3 “921 治超新政”实施暴露的问题 |
2.4 “921 治超新政”D市实施情况 |
第三章 D市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D市交通现状 |
3.1.1 2016 年D市交通现状 |
3.1.2 D市交通执法现状 |
3.2 D市交通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
3.2.1 超限超载现象仍然存在 |
3.2.2 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冲突不断 |
3.2.3 违法行政干预不断 |
3.2.4 执法关系协调不畅 |
3.2.5 法律法规相互冲突致使行政执法难有所依 |
3.2.6 执法标准弹性化 |
3.2.7 行政执法手段单一 |
第四章 基层超限超载治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
4.1 地方利益冲突,法律法规滞后 |
4.2 执法部门众多,各自为政、执法行为不规范 |
4.3 执法队伍的素质不高,培训形式化 |
4.4 交通执法环境恶化 |
4.5 执法与经济利益冲突,行政伦理制度缺失 |
4.6 执法机关责任监督不到位 |
4.7 自由裁量权滥用 |
4.8 交通执法部门人力资源问题 |
4.9 舆论导向错误及公众对执法者偏见加深 |
4.10 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的信息公开不彻底 |
第五章 解决基层超限超载治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5.1 完善处罚机制 |
5.1.1 执行“一超四罚” |
5.1.2 将超限超载行为纳入危险驾驶罪 |
5.1.3 建立超限超载黑名单制度,加强信用治超 |
5.2 交通执法机构要发挥主体作用和其他部门或地区合作 |
5.3 按层次需求布局超限检测站 |
5.4 加强货物运输市场的建设 |
5.5 运用新技术创新治超技术手段 |
5.6 管好重点监管对象 |
5.6.1 严格货物运输装载源头监管 |
5.6.2 严格货物运输车辆监管和市场监管 |
5.7 强化执法的权威性 |
5.7.1 严厉打击非法中介和内部贪腐勾结 |
5.7.2 推进执法程序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
5.7.3 对多次驾驶超限超载车辆的驾驶员给予扣分处理 |
5.8 完善现有交通法规、规章体系 |
5.9 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
5.10 提高执法机关舆情应对水平 |
5.11 加强遵纪守法宣传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
5.12 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思想体现法理人情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公路超限超载运输利益博弈及治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超限超载的概述 |
2.1.1 超限超载的界定 |
2.1.2 超限超载的危害 |
2.2 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的相关理论 |
2.2.1 博弈论 |
2.2.2 多元治理理论 |
3 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的现状 |
3.1 近年来公路建设和运输情况 |
3.2 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的情况 |
3.3 S省公路超限超载运输及治理的案例分析 |
3.4 公路超限超载运输治理中的现存问题分析 |
3.4.1 制度建设流于形式 |
3.4.2 国家法律不健全 |
3.4.3 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
3.4.4 行政执法权力缺乏监督 |
4 基于利益博弈的公路超限超载的原因分析 |
4.1 利益主体界定 |
4.1.1 政府 |
4.1.2 企业 |
4.2 基本假设 |
4.2.1 理性人假设 |
4.2.2 违法行为抽象化 |
4.2.3 信息完全 |
4.3 利益博弈行为分析 |
4.3.1 假设条件 |
4.3.2 对策分析 |
5 公路超限超载的多元治理模式的构建 |
5.1 构建思路 |
5.1.1 构建基础 |
5.1.2 构建目的 |
5.1.3 构建原则 |
5.1.4 构建思路 |
5.2 构建框架 |
5.2.1 多元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
5.2.2 多元治理模式的框架结构 |
5.3 运行机制 |
5.3.1 政府主导 |
5.3.2 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参与共治 |
6 公路超限超载运输多元治理模式的实施措施及建议 |
6.1 建立和完善多元治理保障制度 |
6.1.1 完善多元治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
6.1.2 重视和发挥非正式规则的作用 |
6.2 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 |
6.2.1 转变政府职能 |
6.2.2 转变政府治理手段 |
6.3 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作用 |
6.3.1 企业 |
6.3.2 第三部门 |
6.3.3 公众 |
6.4 完善多元治理运行机制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路警联动模式下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简要的评价 |
1.3 本文研究的方法、结构及创新 |
1.3.1 研究方法 |
1.3.2 逻辑结构 |
1.3.3 创新意图 |
2 路警联动模式下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相关理论阐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超限运输 |
2.1.2 路政治超 |
2.1.3 路警联动模式 |
2.2 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3 协同治理理论 |
3 湖北省高速公路超限运输的状况及路警联动治理模式的实施 |
3.1 湖北省高速公路简介 |
3.2 湖北省高速公路超限运输状况概述 |
3.3 湖北省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进程 |
3.4 湖北省高速公路路警联动模式的架构及实施的效果 |
3.4.1 湖北省高速公路路警联动模式的由来 |
3.4.2 湖北省高速公路路警联动模式的框架 |
3.4.3 湖北省高速公路路警联动模式的协作机制 |
3.4.4 湖北省高速公路路警联动模式实施取得的成效 |
4 湖北省路警联动模式下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问题调查及分析 |
4.1 湖北省高速公路路警联动模式下超限运输治理访谈调查 |
4.1.1 访谈介绍 |
4.1.2 被访谈者的主要观点 |
4.2 湖北省高速公路路警联动模式下超限运输治理问卷调查 |
4.2.1 调查样本简述 |
4.2.2 调查问卷设计 |
4.2.3 调查实施 |
4.2.4 调查结果分析 |
4.3 湖北省高速公路路警联动模式下超限运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1 政府对超限运输治理不够重视 |
4.3.2 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
4.3.3 执法体制存在缺陷 |
4.3.4 超限运输源头治理不到位 |
4.3.5 联动治理机制不够完善 |
4.3.6 联动执法人员和经费不足 |
4.3.7 执法行为不够规范 |
4.3.8 超限处罚力度不够 |
4.3.9 超限执法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
4.3.10 联动教育演练和舆论宣传不到位 |
4.3.11 联动治理科技化和信息化不足 |
5 国内外超限运输治理的经验及借鉴 |
5.1 国外超限运输治理的基本经验 |
5.1.1 美国超限运输治理的经验 |
5.1.2 德国超限运输治理的经验 |
5.1.3 日本超限运输治理的经验 |
5.2 国内超限运输治理的基本经验 |
5.2.1 山西超限运输治理的经验 |
5.2.2 山东超限运输治理的经验 |
5.2.3 陕西超限运输治理的经验 |
5.3 国内外超限运输治理经验的借鉴 |
6 湖北省路警联动模式下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优化对策 |
6.1 提高超限运输治理的思想认识 |
6.2 完善超限运输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
6.3 调适路政行政体制 |
6.4 加强超限运输源头治理 |
6.5 优化联动治理机制 |
6.6 补充执法人员和经费 |
6.7 规范执法行为 |
6.8 加大超限处罚力度 |
6.9 完善执法监督体系 |
6.10 加强联动教育演练和舆论宣传 |
6.11 加快联动治理科技化和信息化建设 |
7 总结及展望 |
7.1 本项研究的主要成果 |
7.2 本项研究的不足之处 |
7.3 本项研究的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超载、超限运输成因分析及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省高速公路货运超限综合治理案例研究[D]. 龚成.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对策研究[D]. 任阳. 西南大学, 2020(05)
- [3]南昌县货运车辆“两超一改”治理对策研究[D]. 黄斌.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3)
- [4]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德州市为例[D]. 孙信文. 济南大学, 2020(05)
- [5]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对策研究[D]. 任斌.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6]四川省高速公路货物运输超限综合治理分析研究[D]. 付思诗. 长安大学, 2019(07)
- [7]南安公路治超治限政策执行偏差研究[D]. 林晶. 华侨大学, 2019(01)
- [8]基层超载超限治理困境分析 ——以广东省D市为例[D]. 徐畅.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9]公路超限超载运输利益博弈及治理模式研究[D]. 张春敏.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3)
- [10]路警联动模式下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D]. 倪安.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