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状动脉病变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孔黎阳[1](2021)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弹性CT评价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由于升主动脉弹性的变化影响着冠状动脉血流量和左心功能,其弹性功能的异常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目前尚无相关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256层CT心电门控扫描评估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弹性的价值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搜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我院诊断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行256层CT心电门控扫描患者,且一周内完成主动脉及冠脉动脉CTA检查,图像质量较好且无明显呼吸、心脏搏动伪影,根据有无冠脉狭窄分为冠状动脉狭窄阳性组和冠状动脉狭窄阴性组,进一步将冠状动脉狭窄阳性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3组。将主动脉CTA原始扫描数据间隔5%R-R间期进行多期相重建,测量并计算升主动脉的4个弹性指标:膨胀性(AoD)、顺应性(AoC)、僵硬度(AoSI)及相对直径变化率(%Ao),并依照Gensini标准行冠状动脉狭窄评分。[结 果]研究最终纳入56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19例,冠状动脉狭窄阳性者35例,冠状动脉狭窄阴性者21例。狭窄阳性组中轻度狭窄15例,中度狭窄8例,重度狭窄12例。1、冠状动脉狭窄阳性组与狭窄阴性组间升主动脉弹性指标的比较:冠状动脉狭窄阳性组与狭窄阴性组相比,4项评价升主动脉弹性指标分别为:AoD(狭窄阳性组:1.37±0.53,狭窄阴性组:2.55±1.41)、AoC(狭窄阳性组:1.37±0.58,狭窄阴性组:2.70±1.65)、AoSI(狭窄阳性组:14.12±8.63,狭窄阴性组:3.20±2.43)、%A0(狭窄阳性组:4.39±2.26,狭窄阴性组:6.74±3.41),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两组间僵硬度(AoSI)的差异最为显着(P<0.001)。2、不同狭窄程度组间升主动脉弹性指标:相对直径变化率(%AO)、膨胀性(AoD)、顺应性(AoC)三项指标随狭窄程度增加而降低,僵硬度(AoSI)随狭窄程度增加而升高。3、不同狭窄程度组间升主动脉弹性指标的比较:轻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间除僵硬度(AoSI)外,其余各项弹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Gensini评分与狭窄阳性组各升主动脉弹性指标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ensini评分与相对直径变化率(%A0)、膨胀性(AoD)、顺应性(AoC)呈显着负相关(P<0.01,r分别为-0.688、-0.723、-0.638),与僵硬度(AoSI)呈显着正相关(P<0.01,r值为0.965)。5、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组间Gensini评分的比较:本研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Gensini评分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结 论]运用256层CT心电门控扫描评估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弹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升主动脉弹性指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随着升主动脉壁的僵硬度增加、膨胀性及形变能力降低而逐渐上升。
元洋洋[2](2021)在《Selvester QRS评分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左室功能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通过十二导联心电图计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 Selvester QRS 评分(Selvester QRS score,SQs),探讨 SQs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左室功能的关系。[方 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首次因胸闷、胸痛确诊为AMI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468例。通过计算SQs,按照中位数分为SQs<3分组179例,SQs≥3分组289例。收集纳入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数量,Gensini评分以及左室结构和功能。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与SQs的关系,进一步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Qs≥3分的影响因素。[结果]1、两组AMI患者在性别、年龄、BMI、既往史、用药史、罪犯血管、生化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心肌梗死类型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以及存在碎裂 QRS波(Fragmented QRS,fQRS)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血管病变数量及冠脉病变程度,在单支及双支血管病变中,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SQs≥3分组中三支血管病变数量高于SQs<3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对比Gensini评分<20分及20~40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Gensini评分>40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比较左心结构和功能,两组LADd、LVPWT、E峰、A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VDd、IVST、LVEF、NT-ProBN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7、0.018、0.000)。在Killip心功能为Ⅰ-Ⅱ级中,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Killip心功能为Ⅲ-Ⅳ级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研究LVEF与SQ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相关系数为-0.156,P=0.001,提示两者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呈负相关。两者进行线性回归,推导出方程:LVEF(%)=58.84-(0.49×SQs)。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SQs≥3分与AMI类型为STEMI以及存在fQRS有关(P<0.05)。[结论]1、SQs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左室功能。SQs越大,提示心肌梗死面积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左室功能越差。2、SQs与LVEF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可用来初步评估AMI患者LVEF,具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3、AMI类型为STEMI以及存在fQRS时,SQs越大,临床中应多关注。
陈苏伟,陈宏,钟永亮,乔志钰,里程楠,葛翼鹏,于海,朱俊明,孙立忠[3](2020)在《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常染色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病,同时累及心血管、肺、眼、骨骼肌肉等多个系统[1]。90%的MFS患者在10~12年内发生主动脉事件。主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或夹层导致破裂成为MFS患者的最常见死因。如果未接受有效治疗,平均寿命不超过45岁。有效的外科干预改善了MFS患者的预后[2]。随着研究的深入,应用药物预防MFS主动脉扩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陈筱雪[4](2020)在《全自动测量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全自动测量技术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探讨全自动测量技术评估CHD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建立容纳500例受检者资料的Access数据库,从数据库中调出符合纳入标准的C HD患者127例为病例组,并依据左心室室壁运动情况进一步分为室壁运动异常亚组,记为病例A组和室壁运动正常亚组,记为病例B组。同时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非CHD受检者127例为对照组。并对所有受检者进行图像质量评分,评分在28-32分区间者记为图像质量良好组(图优组),评分<28分者记为图像质量差组(图差组)。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Teichholz法(简称“M型法”)、二维超声心动图双平面Simpson法(简称“双平面Simpson法”)和EchoPAC工作站的Auto EF软件(GE,版本号:110)(简称“自动测量法”)测量各组受检者的左心收缩功能。观察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容积(EDV)、收缩末期内径和容积(ESV)、射血分数(LVEF)、每博输出量和短轴缩短率和检查左心收缩功能所需花费的时长。分析不同方法测量左心收缩功能的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对三种方法测量左心收缩功能进行重复性检验。结果:病例A组左心收缩功能测值均低于病例B组和对照组(P<0.05)。病例A组、B组、对照组中自动测量法和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的LVEF、EDV和ESV参数间相关性和一致性水平均高于M型法和双平面Simpson法测值。各组内自动测量法和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LVEF、EDV和ESV具有中等水平以上的相关关系和较高程度一致性。病例A组中自动测量法和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的LVEF具有强水平的相关性(r:0.749,95%CI:0.516~0.871)和基本程度的一致性关系(ICC:0.809,95%CI,0.662~0.8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图像质量组内三种方法测量的左心收缩功能测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M型法和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重复性好。自动测量法重复性测量无差异。自动测量法较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时间明显缩短(P<0.05),自动测量法较M型法测量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EchoPAC工作站的Auto EF软件(GE,版本号:110)测量具有快捷、简便、易行的特点。可最大化的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影响,且受图像质量影响小。该方法与双平面Simp son法比较具有较高水平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在CHD患者和非CHD人群左心收缩功能测量中均有良好的适用性,尤其在室壁运动异常的CHD患者中评估左心收缩功能的适用性更好。Auto EF自动测量法可以方便超声医师尤其是低年资的医师迅速掌握并能准确评估左心收缩功能为患者临床救治及预后评估献一份力。图[27]表[24]参[130]
储伟[5](2020)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自适应技术冠状动脉CTA联合左心功能一站式成像的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自适应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及心功能评估一站式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疑似冠心病患者行CCTA检查总计124例,同期行CT心功能评估及心脏超声检查。评估血管包括左冠状动脉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LAD)、回旋支(Left circumflex,LCX)及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评估内容包括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左心室功能测定包括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 astolic volume,LVEDV)、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 SV)、每搏输出量(lef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LVSV)、射血分数(left ventric 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对入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质量由两位具有同等资历的医师进行评分,对评分进行图像质量一致性分析;对二代双源CT前瞻性自适应心电门控技术与超声心动图所得心功能参数分别进行对比统计学分析;对二代双源C T前瞻性自适应心电门控技术与校正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参数进行配对t检验;对正常组与冠心病组的心功能参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124例参与者,冠状动脉正常44例,冠状动脉轻度狭窄32例,中度狭窄25例,重度狭窄者23例。(1)由两位医师对124例患者冠状动脉CTA图像进行独立评分,两者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27,P<0.001)。(2)对双源CT前瞻性自适应心电门控技术与超声所测左心功能参数进行配对统计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所得LVEDV、LVESV、LVSV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VEF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双源CT前瞻性自适应心电门控技术与校正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参数进行配对t检验,两种检查方法所得LVEDV、LVESV、LVSV无统计学差异(P>0.05)。(3)对正常组与冠状动脉狭窄组CT心功能进行相关性方差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组LVED V、LVSV及LVEF均较正常组减低,其中轻度狭窄组无统计学差异,中重度狭窄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双源CT前瞻性自适应心电门控技术CCTA联合左心室功能成像“一站式”成像,所得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符合诊断标准;二代双源CT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左心功能参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冠状动脉狭窄,尤其是中、重度狭窄者的心功能评估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可以成为冠心病患者的一种新型检查方式。
郑晓斌[6](202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三支病变患者心电图表现及aVR导联T波形态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三支病变(3-VD)心电图表现,研究aVR导联T波形态预测三支病变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2019年6月至9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三病区明确诊断为ACS的241例患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68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173例,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2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45例。三支病变(3-VD)患者共160例,按aVR导联T波形态分为aVR导联T波直立组(T≥0mv)72名与T波倒置组(T<0mv)88名,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功能、冠脉造影及临床结局,明确aVR导联T波形态的临床价值。结果:1.1 NSTEMI组年龄水平显着高于UAP组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既往脑梗死比例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与STEMI组收缩压低于UAP组,血糖高于UAP组(P<0.05);随着ACS病情进展,左室射血分数(LVEF)逐渐降低,其中STEMI组小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TEMI组与MSTE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 NSTE-ACS患者中,3-VD或左主干(LM)病变心电图模式为V4V6、I、II导联ST段压低,伴随aVR导联ST段抬高。2.2 NSTE-ACS患者中,与双支病变(2-VD)组相比,3-VD组与LM组aVR导联T波直立数占比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1 STEMI患者中,3-VD组V6、I、aVL导联ST段抬高数、aVR导联T波直立数、低电压占比多于非3-V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3-VD组更易发生广泛前壁同时合并高侧壁、下壁等多部位心肌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2 STEMI患者3-VD组较非3-VD组具有更高比例等于或大于50%狭窄的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病变,且狭窄程度更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 3-VD患者中,与aVR导联T波倒置组比较,T波直立组LVEF更低,EF<50%占比、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Gensini评分、SYNTAX评分及SYNTAX≥23分占比较高,QTc时限更长(均P<0.05);T波直立组较倒置组使用升压药比例更多、平均住院时间更长(均P<0.05)。4.2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VR导联T波直立与LVEF呈负相关,与Gensini及SYNTAX评分、NT-proBNP、住院时长呈正相关(均P<0.05)。4.3 LVEF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VR导联T波直立(βeta=-0.133,P=0.025)、NT-proBNP(βeta=-0.270,P=0.000)、左房容积(βeta=-0.182,P=0.005)均是LVEF的影响因素。结论:NSTE-ACS三支病变特征心电图表现为V4V6、I、II导联ST压低,伴随aVR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STEMI三支病患者容易合并侧壁心肌梗死。aVR导联T波直立可能预示着ACS三支病变患者具有更差的左心功能。
赵煜[7](2020)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左心腔声学造影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的左室应变》文中认为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左心腔声学造影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心肌应变、整体及局部的收缩功能。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来我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确诊冠心病患者35例作为病例组,于PCI术前三天、术后一周、术后一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冠心病患者分为PCI术前三天(A组)、PCI术后一周(B组)、PCI术后一个月(C组)。病例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均有狭窄75%以上的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并成功施行PCI介入治疗。根据冠脉造影确定病变冠脉支数,其中单支冠脉病变者22例(单支左前降支病变组12例,单支右冠状动脉病变组9例,单支左回旋支病变组1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者13例。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的3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左心腔造影检测,应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室射血分数。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得左室整体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和圆周应变,左室各心肌节段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和圆周应变。记录病例组左心腔声学造影前、后左室各心肌节段心内膜显示评分,计算心内膜显影改善率。对所获得的结果经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病例组PCI术后一周LVESV、LVEDV、GLS、GCS与PCI术前三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一个月LVEDV、LVESV较PCI术前三天及术后一周均减小(P<0.05)。病例组PCI术后一周LVEF与术前三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一个月LVEF、GLS、GCS较PCI术前三天及术后一周均增大(P<0.05)。2、单支左前降支病变组PCI术后一个月左室前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间隔心尖段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较PCI术前三天、术后一周提高(P<0.05),PCI术后一个月左室前壁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较PCI术前三天、术后一周提高(P<0.05)。单支右冠状动脉病变组PCI术后一个月左室下间隔基底段、下壁基底段、下间隔中间段、下壁中间段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较术前三天提高(P<0.05),PCI术后一个月左室下间隔基底段、下间隔中间段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较术后一周提高(P<0.05)。单支右冠状动脉病变组PCI术后一个月左室下间隔基底段、下间隔中间段、下壁基底段、下壁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较PCI术前三天、术后一周提高(P<0.05)。3、病例组PCI术前三天LVEDV、LVESV均大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PCI术前三天LVEF、GLS、GCS均小于对照组(P<0.05)。4、病例组PCI术前三天左室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间隔心尖段、下间隔基底段、下间隔中间段、下壁基底段、下壁中间段、下壁心尖段、下侧壁基底段、下侧壁中间段、侧壁心尖段、前侧壁中间段、心尖部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及圆周应变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5、病例组PCI术前三天GLS、GCS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左室整体纵向应变ROC曲线下面积是0.941(P<0.05),采用GLS=-15.5%作为检测冠心病的临界值时,敏感度为94.3%,特异度为82.9%。左室整体圆周应变ROC曲线下面积是0.896(P<0.05),采用GCS=-23.5%为作为检测冠心病的临界值时,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74.3%。6、病例组GLS与LVEF之间存在相关关系(r=-0.593,P<0.05),GCS与LVEF之间存在相关关系(r=-0.572,P<0.05)。7、病例组左心腔造影前、后各心内膜边界评分分数的心肌节段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心内膜显影改善率为91.2%。结论:1、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一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左室整体圆周应变均较术前提高,各心肌缺血节段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均较术前提高,PCI术后狭窄或者闭塞的冠状动脉开通,缺血心肌再灌注治疗后心肌活性逐渐恢复,左室整体及局部心肌的收缩功能逐渐改善。2、左心腔声学造影可以清晰的显示心内膜的边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准确测得左室各心肌节段应变值,根据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及圆周应变下降节段的分布情况可以间接推断冠心病患者病变的冠状动脉。3、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左心腔声学造影作为一种新方法,定量、准确的评估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左室心肌应变、整体及局部的收缩功能,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殷若涵[8](2020)在《心外膜脂肪体积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左心室功能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体积(epicaradial fat volume,EFV)与冠心病(CAD)及左心室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CT扫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6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其中女性29名,男性32名)。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左心功能参数及EFV进行分析;用Gensini评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采用Spearman关联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EFV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Gensini评分和左心室功能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EFV与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与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饮酒、心肌梗死病史和CAD家族史对EFV没有显着影响。2.在Spearman关联分析中,EFV与BMI(r=0.479,P<0.0001)、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r=0.436,P=0.004)、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LVPW)(r=0.350,P=0.0058)、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r=0.265,P=0.0388)、左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r=0.445,P=0.0003)、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LVMI)(r=0.371,P=0.0035)呈正相关。3.EFV和Gensini评分之间没有显着的相关性(r=0.131,P=0.31375)。结论1.CT扫描所获得的EFV与CAD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2.EFV与BMI及左心室功能参数(IVS、LVPW、LVEDD、LVM、LVMI)呈正相关。3.EFV与BMI和左心室功能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EFV与冠心病之间更多的关联。
张红斌,郭志浩,刘飞,马建飞,张军[9](2020)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左心功能和冠状动脉直径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左心功能和冠状动脉直径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疑似冠心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左心功能和冠状动脉直径,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左心功能及冠状动脉直径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血流帧数和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 <0. 01)。研究组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速度及左心室舒张功能低于对照组,等容舒张期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P <0. 01)。冠状动脉慢血流与TIMI血流计数、冠状动脉直径和等容舒张期时间呈负相关,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呈正相关(P <0. 05,P <0. 01)。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患者左心功能和冠状动脉直径息息相关。冠状动脉血流越慢,直径越大,左心室舒张功能越差。
古丽柯孜·图尔贡[10](2020)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相关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危险因素及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整理录入2016年07月到2019年09月就诊于新疆二医院心内科完善冠脉造影检查,同事根据患者的病情考虑为慢性完全闭塞冠脉病变的患者190例定为CTO组,同一个时间诊断为冠心病但并不是慢性完全闭塞的病人190例作为非CTO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对左心功能及结构的影响程度,另再将CTO组按病变的支数不同分为单支CTO病变组和多支CTO病变组,按Rentrop评分法分为无冠脉侧支循环组(non-CCC组)、和有冠脉侧支循环组(CCC组),进行左心功能的比较。结果:(1)CTO组和非CTO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史阳性率、糖尿病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TO组和非CTO组比较HDL-C、Cr、PDW、BUN、FBG、超敏C反应蛋白、CYS-C、MPV、UA、WBC、Hb、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FBG、CYS-C、WBC、UA、MPV为CTO的危险因素(P<0.05),对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41、1.167、5.519、0.221、0.005、0.490;Hb为CTO的保护因素,对应的回归系数为-0.029。(3)ROC曲线:面积最大的为CYS-C,为0.784(P<0.05);最小的为UA,为0.599(P<0.05);其余指标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均有(P<0.05);(4)相关性分析:WBC与CYS-C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032;UA与MPV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032。(5)CTO组LV、LVEDV、A峰高于非C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O组LVEF、E峰、E/A值低于非C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单支CTO病变组LVEF、E峰、E/A值高于多支CTO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CTO病变组LV、LVEDV低于多支CTO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CTO中CCC组LVEF高于non-C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组LVEDV、LV低于non-C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TO的保护因素为Hb,独立危险因素为CYS-C、年龄、FPG。(2)MPV和UA及WBC和CYS-C可预测CTO的发生。(3)CTO病变较其它心血管疾病对左心功能及结构的影响程度更明显。(4)多支CTO病变较单支CTO病变对左心功能及结构的影响程度更明显。(5)CTO病变中non-CCC组的较CCC组,对左心功能及结构的影响程度更明显。
二、冠状动脉病变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状动脉病变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弹性CT评价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多层螺旋CT评估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Selvester QRS评分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左室功能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Selvester QRS评分系统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马方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概述 |
2.药物治疗现状 |
3.思考与展望 |
(4)全自动测量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说明清单 |
引言 |
第1章 资料管理数据库建立 |
1.1 引言 |
1.2 材料 |
1.3 方法 |
1.4 结果 |
1.5 讨论 |
1.6 结论 |
第2章 全自动测量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价值 |
2.1 引言 |
2.2 材料 |
2.3 方法 |
2.4 结果 |
2.5 讨论 |
2.6 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深度学习在心脏超声领域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后记或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5)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自适应技术冠状动脉CTA联合左心功能一站式成像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一致性评价 |
2.3 双源CT与超声心动图及校正心功能参数配对t检验 |
2.4 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血管数及狭窄程度及与心功能参数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冠状动脉血管及左心室功能测定影像学研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6)急性冠脉综合征三支病变患者心电图表现及aVR导联T波形态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测量指标与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临床类型ACS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2 NSTE-ACS患者3-VD心电图分析 |
2.3 STEMI患者3-VD组与非3-VD组心电指标比较 |
2.4 STEMI患者3-VD组与非3-VD组冠脉造影结果比较 |
2.5 LM与3-VD 患者胸痛期间典型心电图示例 |
2.6 三支病变患者 aVR 导联 T 波形态与心功能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左心腔声学造影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的左室应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语表 |
附录B 综述 |
参考文献 |
(8)心外膜脂肪体积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左心室功能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CT心肌灌注成像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攻读学位期间临床轮转科室和参加考试情况 |
致谢 |
(9)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左心功能和冠状动脉直径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检测方法 |
1.2.1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
1.2.2 心导管检查: |
1.2.3 生化指标及尿常规检测: |
1.2.4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
1.2.5 血管直径测量: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TIMI血流计数结果 |
2.2 冠状动脉直径情况 |
2.3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情况 |
2.4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冠状动脉直径及左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10)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内容和方法 |
3 诊断标准 |
4 质量指控 |
5 统计学分析 |
6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撰写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四、冠状动脉病变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弹性CT评价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D]. 孔黎阳.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Selvester QRS评分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左室功能的关系[D]. 元洋洋.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J]. 陈苏伟,陈宏,钟永亮,乔志钰,里程楠,葛翼鹏,于海,朱俊明,孙立忠.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12)
- [4]全自动测量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价值[D]. 陈筱雪.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5]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自适应技术冠状动脉CTA联合左心功能一站式成像的价值研究[D]. 储伟. 苏州大学, 2020(02)
- [6]急性冠脉综合征三支病变患者心电图表现及aVR导联T波形态的临床意义[D]. 郑晓斌.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7]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左心腔声学造影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的左室应变[D]. 赵煜.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8]心外膜脂肪体积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左心室功能关系的研究[D]. 殷若涵.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9]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左心功能和冠状动脉直径的相关性分析[J]. 张红斌,郭志浩,刘飞,马建飞,张军.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0(04)
- [10]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相关临床研究[D]. 古丽柯孜·图尔贡.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标签: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论文; 冠状动脉狭窄论文; pci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