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吴伯雄一行访大陆(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1](2020)在《“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血脉相通,骨肉相连,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甲午战败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并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这给“台独”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二战后,美国对台野心充分暴露,不断插手台湾问题,成为“台独”背后的重要推手。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素和西方反华势力的纵容、扶持下,“台独”开始滋生,并对两岸关系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九二共识”以来,为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两岸关系特点,审时度势,制定了灵活的政策,开展了大量工作。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这一研究多侧重于时事政治的角度进行考察,而从宏观向度出发,进行历史的、系统地研究较为薄弱。加之,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致使两岸关系愈发紧张。2019年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2020年是《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因此,无论是基于学术研究切入点来说,还是从时间节点来看,全面检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总结经验,启示未来,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综上考虑,本文以“台独”作为基本要素和切入点,在承袭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多源搜集和爬梳中国共产党有关此问题的文献、档案馆馆藏档案、代表性党报承载的报道、网络电子图文数据库以及国外的部分史料等,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历史发展为脉络,系统地考察“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逻辑,总结历史经验,以期为今后反“台独”工作的开展提出浅薄建议。具体而言,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以及理论意义、现实意义。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的基本方面,扼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章是有关“台独”的相关概述。本章主要阐释了本研究核心概念的基本方面,从“台独”的产生发展、基本特点及危害三个维度进行了探究。首先,从台湾岛内的社会历史背景、美日为主的早期海外“台独”活动、渐趋猖獗的岛内“台独”活动等方面分析了该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归纳概括了“台独”的基本特点。最后,总结了“台独”对台湾同胞福祉、中国核心利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危害。第三章是“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依据和基础。本部分主要分析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主要以什么为依据,在什么基础上进行反“台独”工作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主权的学说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台独”的相关论述是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有关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法理据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分裂国家法》等国内法律是反“台独”工作的法律依据。从新中国成立至“九二共识”确立这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实践是本研究的实践基础。第四章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具体而言,该章节较为详细地回顾了“九二共识”的确立以及“汪辜会谈”的进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主动打破两岸关系僵局,以进行政治对话和促进两岸经贸人文交流的形式遏制“台独”发展,重点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与以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的斗争。最后,总结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取得的成效。第五章是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具体而言,本章主要回顾和论述了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面对猖獗的“台独”分裂活动所进行的斗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两岸关系形势下,凝聚海内外反“台独”合力进行的反“台独”斗争,总结了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成效及其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第六章是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其与第四章、第五章共同构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具体而言,本章系统总结和概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新理念,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以和平发展思想巩固反“台独”成果的具体措施,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遏制台湾当局谋求“国际空间”的“台独”分裂活动,以及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的涉台行为。最后,本章简要总结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第七章是“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经验与启示。本部分是规律性凝练与前瞻性启示。本章首先从始终坚持原则性问题不动摇、始终坚持反对“台独”不妥协、注重反“台独”工作方式方法、高度重视两岸人民力量作用、充分发挥大陆的主导性作用五个方面总结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尚未彻底解决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保持大陆自身发展进步势头、继续巩固一个中国原则共识、持续深化两岸各项交流合作、政治措施与军事手段相结合、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大势等建议和启示。总而言之,“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风云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各种“台独”分裂图谋和活动,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地斗争,有效地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系统地梳理与研究“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逻辑,深刻总结经验,以期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有所裨益。
齐鹏飞,王芳[2](2018)在《试论中共十九大报告涉台论述的历史积淀和现实意义》文中认为中共十九大报告涉台部分,系统论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祖国完全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保持对"台独""零容忍"之高压态势的同时,也明确表达了为台湾同胞谋福祉的真诚愿望和善意、诚意,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台湾的和平统一"的战略自信、战略胆识、战略担当和战略定力,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开辟以来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五年间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的高度概括和全面总结,是指导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纲领性指导文献和行动指南。
齐鹏飞[3](2016)在《习近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论初探》文中研究指明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错综复杂的两岸关系形势以及艰巨繁重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任务,在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好局面,巩固和深化两岸共同政治基础,巩固和深化两岸经济全面交流与合作,巩固和深化为两岸人民谋福祉的体制机制,在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两岸四地"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认同,巩固和深化两岸四地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认同,巩固和深化两岸四地携手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振兴的体制机制方面,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意义和价值的"顶层设计"、"底线思维"和重大战略举措,体现了深厚博大的历史思维、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体现了高超的政治勇气、政治智慧和战略定力,体现了鲜明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并有机构建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直接针对台湾问题彻底解决之"国家统一"篇,指引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国家统一"的正确方向。
张文生[4](2014)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文中提出2008年以来,随着马英九的上任,两岸关系逐渐走上了和平发展的正轨,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未解决两岸的核心政治分歧,台湾政局变化莫测,台湾民众的认同问题依然严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既存在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机遇2008年5月,马英九上任后,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两会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了谈判,经过八次"陈江会"和两次"陈林会",至今已经签署了21项协
赵国梁,黄蔚[5](2014)在《黔台:山海相连·携手同心》文中提出4月28日至5月2日,应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邀请,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率贵州代表团一行开始对台湾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参访。贵州省政协主席王富玉,省委常委秦如培、廖国勋、陈刚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随团参访。与此同时,"贵州-台湾经贸文化周活动"在台湾举办。参访期间,代表团一行拜会了台湾
易靖茗[6](2014)在《搭建媒体交流平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台声》杂志首次组团赴岛进行文化参访》文中提出二月的台湾,冷意浓密,《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仍十分贴切地表现着初春时节台湾的气候。然而,就在《台声》杂志文化交流参访团赴岛之际,台湾的天气却立即阴转晴,温度也转瞬进春,难怪台湾的朋友不无惊讶地说,你们分明就是春的使者,为台湾带来了春的景象、春的温度,还有春的故事。
李秀军[7](2012)在《新世纪以来国共两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诉求》文中认为所谓新世纪以来国共两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积极诉求,就是指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为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而做出的积极陈述、积极请求、积极要求、积极追求。2000年以来,由于国际因素的推波助澜,民进党执政当局的“台独”活动更加有恃无恐,台湾海峡的上空一度阴云密布。为了改善海峡两岸关系,国共两党围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展开积极诉求,做了大量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海峡上空再次拨云见日。本文主要围绕国共两党的积极诉求进行研究,从新世纪初的台海局势发展变化入手,阐明新世纪初的两岸关系;探讨国共两党的积极诉求,把握其内容演变和发展脉络;总结国共两党积极诉求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分析当前两岸关系面临的新挑战,对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改善海峡两岸关系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全文一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新世纪初台海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两岸关系。从国际因素、民进党、祖国大陆、国民党四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这部分是国共两党积极诉求的背景和原因,即为什么诉求。第二部分,阐述了新世纪以来国共两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积极诉求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分别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角度出发进行全方位阐述,并在阐述过程中做出相应评价。这部分是国共两党积极诉求的内容和过程,即如何诉求,怎样诉求。第三部分,总结了新世纪以来国共两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诉求的丰硕成果。对国共两党积极诉求研究不仅要看诉求本身,还应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到实践中。国共两党积极诉求的践行成果有:政治互信日益增强、协商渠道日益多元、经贸文化合作交流日趋活跃、人员往来日益频繁。这部分是国共两党积极诉求所取得的实践成果。第四部分,两岸关系面临的新挑战及中国共产党的应对之策。国共两党积极诉求下的两岸关系仍然面临诸多变数,中国共产党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台工作。就如何完善对台工作,提出几条建议和意见。这部分是国共两党积极诉求的不足之处,以及中国共产党今后完善对台工作的应对之策。
张春英,李燕[8](2011)在《海峡两岸国共两党高层交流对话机制的创新》文中研究表明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从而开创了两岸党际交流对话的新篇章,推动了两岸关系向前发展。2008年3月台湾政局发生重大积极变化,国民党取得台湾执政权。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国共两党和两岸高层不断创新交流对话机制,先后创立"国共论坛"机制、国共两党领导人峰会机制以及国际会议场合会见机制,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巨大动力。
赵忠洪[9](2011)在《在桂林生活工作是前世修的福》文中研究指明本报讯(记者赵忠洪)4月2日至3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及夫人戴美玉一行参观访问了桂林。桂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让吴伯雄一行应接不暇。首次到桂林参访的吴伯雄表示感到“很震撼”,虔诚佛学的他还表示:“在桂林生活和工作,
郜海镭[10](2011)在《访台十日记(之一)》文中指出一小时穿越一甲子的距离(第一天:7月19日,星期一,晴。)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8点45分,我们赣台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促进会访问团一行19人,在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赵智勇同志的率领下
二、吴伯雄一行访大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吴伯雄一行访大陆(论文提纲范文)
(1)“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第二章 “台独”问题的相关概述 |
2.1 “台独”的产生及发展 |
2.1.1 “台独”产生的社会历史因素 |
2.1.2 早期“台独”活动的海外萌芽 |
2.1.3 岛内“台独”活动的渐趋猖獗 |
2.2 “台独”的基本特点 |
2.2.1 影响因素多元性 |
2.2.2 “理论”内容荒谬性 |
2.2.3 极具高度敏感性 |
2.3 “台独”的危害 |
2.3.1 危害台湾同胞福祉 |
2.3.2 损害中国核心利益 |
2.3.3 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第三章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依据和基础. |
3.1 理论依据 |
3.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主权的学说 |
3.1.2 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台独”工作的论述 |
3.2 法律依据 |
3.2.1 关于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法依据 |
3.2.2 关于反“台独”工作的国内法依据 |
3.3 实践基础 |
3.3.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
3.3.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
3.3.3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
3.3.4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
第四章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
4.1 推动开展两岸对话谈判 |
4.1.1 确立“九二共识”建立互信基础 |
4.1.2 促成“汪辜会谈”架起沟通桥梁 |
4.1.3 开启政治对话遏制“台独”发展 |
4.2 促进两岸经贸人文交流 |
4.2.1 促进两岸经济贸易关系新发展 |
4.2.2 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 |
4.3 坚决反对一切“台独”分裂活动 |
4.3.1 提出“八项主张”打击“台独” |
4.3.2 反对李登辉“台独”分裂活动 |
4.3.3 反对美台勾结的“台独”分裂活动 |
小结 |
第五章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
5.1 反对民进党主导的“台独”分裂活动 |
5.1.1 反对陈水扁“台独”分裂活动 |
5.1.2 提出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
5.1.3 制定出台《反分裂国家法》 |
5.2 努力营造反“台独”的域外环境 |
5.2.1 敦促美国信守承诺反对“台独” |
5.2.2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反对“台独” |
5.3 推进两岸关系走向和平发展 |
5.3.1 开创两岸政党交流崭新局面 |
5.3.2 推动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 |
5.3.3 提出“六点意见”促进和平发展 |
小结 |
第六章 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
6.1 提出新理念深化两岸和平发展 |
6.1.1 提出“两岸一家亲”理念 |
6.1.2 携手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
6.1.3 团结台湾同胞共圆中国梦 |
6.2 以两岸和平发展巩固反“台独”成果 |
6.2.1 强调两岸基本原则共识 |
6.2.2 举行两岸高层领导会晤 |
6.2.3 推进两岸走向融合发展 |
6.3 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
6.3.1 强调“台独”分裂行径零容忍立场 |
6.3.2 全面封堵台湾当局所谓“国际空间” |
6.3.3 反对美国政府及国会的涉台行为 |
小结 |
第七章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经验与启示 |
7.1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经验 |
7.1.1 始终坚持原则性问题不动摇 |
7.1.2 始终坚持反对“台独”不妥协 |
7.1.3 注重反“台独”工作方式方法 |
7.1.4 高度重视两岸人民力量作用 |
7.1.5 充分发挥大陆的主导性作用 |
7.2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启示 |
7.2.1 保持大陆自身发展进步势头 |
7.2.2 继续巩固一个中国原则共识 |
7.2.3 持续深化两岸各项交流合作 |
7.2.4 政治措施与军事手段相结合 |
7.2.5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成果 |
致谢 |
(2)试论中共十九大报告涉台论述的历史积淀和现实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一) 经济领域 |
1、两岸经济贸易往来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攀升, 使两岸互利共赢的融合发展成为不可逆的大趋势。 |
2、两岸人员往来的规模和密度不断攀升, 使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
3、“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程度不断提升, 使祖国宝岛的经济发展搭上祖国大陆经济腾飞的“快车道”和“顺风车”有了机制化的保障。 |
(二) 政治领域 |
二 |
(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彻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国策、基本方略, 是我们彻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方案和最佳制度安排, 我们将始终不渝地予以坚持和发展, 绝不会轻言改变或动摇 |
(二)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光明大道”, “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走向“和平统一”的唯一正确道路。 |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来之不易必须坚决维护。 |
(三) 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 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 |
1、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如磐石, 态度始终如一。 |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既要求同存异, 更应努力聚同化异。 |
3、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 什么人都可以交往、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
4、“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 |
(四) 深化“互利共赢”的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宗旨和着眼点、落脚点 |
1、必须持续推进和深化“互利共赢”的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厚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利益基础。 |
2、共同努力使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搭上祖国大陆经济腾飞的“快车道”和“顺风车”, 使台湾同胞首先分享祖国大陆经济全面发展和深化对外开放的机遇和“红利”。 |
3、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厚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民意基础。 |
(五) 全面增进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 两岸同胞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1、两岸同胞一家亲。 |
2、大陆和台湾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台湾同胞不能缺席”。 |
三 |
(4)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机遇 |
( 一)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大局 |
( 二) 巩固了海峡两岸坚持 “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 |
( 三) 两岸关系的交流交往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实挑战 |
( 一) 台湾政局变幻莫测,不能排除民进党再次上台执政的可能性 |
( 二) 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路线难有根本性的改变 |
( 三) 两岸政治分歧并不容易解决 |
( 四) 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没有改变 |
三、结语 |
(5)黔台:山海相连·携手同心(论文提纲范文)
两岸 (贵州) 经贸交流合作论坛 |
两岸 (贵州) 农业合作交流会 |
“多彩贵州”旅游推介会 |
参访拜会台湾各界并座谈 |
收获三个方面的成果 |
(6)搭建媒体交流平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台声》杂志首次组团赴岛进行文化参访(论文提纲范文)
举办“情系两岸一—赵昌林百幅榜书作品展” |
赠送大型陶瓷板画《锦绣中华山河图》 |
拜会台湾文化艺术团体和艺术大师 |
与《台湾商报》签订新闻交流合约 |
拜会连战、吴伯雄等台湾政界知名人士 |
后记 |
(7)新世纪以来国共两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诉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
新世纪初期台海局势的发展变化与两岸关系分析 (一) |
国际因素推波助澜台海上空阴云密布 (二) |
民进党“绿色”执政分裂活动有恃无恐 (三) |
中国大陆和平崛起“反独”能力与日俱增 (四) |
国民党回归“九二共识”国共关系峰回路转 二、 |
国共两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积极诉求的内容及特点 (一) |
中共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积极诉求的内容 (二) |
中共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积极诉求的特点 (三) |
国民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积极诉求的内容 (四) |
国民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积极诉求的特点 三、 |
国共两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积极诉求的丰硕成果 (一) |
两岸政治互信日益增强 (二) |
两岸沟通协商渠道日益多元 (三) |
两岸经贸文化合作交流日趋活跃 (四) |
两岸人员往来日益频繁 四、 |
两岸关系面临的新挑战及中国共产党的应对之策 (一) |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二) |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台湾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四、吴伯雄一行访大陆(论文参考文献)
- [1]“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D]. 王梦. 吉林大学, 2020(01)
- [2]试论中共十九大报告涉台论述的历史积淀和现实意义[J]. 齐鹏飞,王芳. 台湾研究, 2018(01)
- [3]习近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论初探[J]. 齐鹏飞. 台湾研究, 2016(02)
- [4]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 张文生. 现代台湾研究, 2014(Z1)
- [5]黔台:山海相连·携手同心[J]. 赵国梁,黄蔚. 台声, 2014(06)
- [6]搭建媒体交流平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台声》杂志首次组团赴岛进行文化参访[J]. 易靖茗. 台声, 2014(03)
- [7]新世纪以来国共两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诉求[D]. 李秀军.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5)
- [8]海峡两岸国共两党高层交流对话机制的创新[J]. 张春英,李燕.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1(05)
- [9]在桂林生活工作是前世修的福[N]. 赵忠洪. 桂林日报, 2011
- [10]访台十日记(之一)[J]. 郜海镭. 创作评谭,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