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皮附睾穿刺取精行卵泡浆内精子注射成功助孕的护理2例(论文文献综述)
沈婉佳,冯素文[1](2021)在《先天性输精管缺如行显微取精联合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护理》文中研究表明总结40例先天性输精管缺如患者行显微取精联合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护理。护理重点是给予生殖健康专科咨询,做好显微取精的围手术期护理,加强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治疗周期健康教育和取卵移植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和随访指导。经过治疗和护理,40例患者中32例通过显微取精成功取到可利用精子,获精率80.0%。其中27例已完成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25例获得可移植胚胎,胚胎获得率92.6%;14例患者配偶已完成胚胎移植,妊娠9例,妊娠率64.3%。
秦祖兴,唐永梅,黎靖宇,蔡军,徐丽湘,李楠,梁明明,罗婷,唐妮,张凤英,李忻琳[2](2020)在《冷冻睾丸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临床结局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冷冻睾丸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无精子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经皮睾丸穿刺取精(TESA)行ICSI助孕的213个授精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精子来源分为两组,TESA冻精组(观察组):采用TESA冷冻精子,共114个周期;TESA组(对照组):采用新鲜TESA精子,共99个周期。比较两组的胚胎发育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 TESA冻精组正常受精率(2PN率)显着低于TES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4.26% vs 73.89%,P<0.01)。两组的2PN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差别无显着性(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分娩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冻睾丸精子行ICSI的临床结局与新鲜睾丸精子总体相似。但需要注意冷冻睾丸精子可能降低ICSI后正常受精率。
于洋[3](2019)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行显微取精获精结局的预测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术前和术中的各项指标的研究及评估,寻找对显微取精(Microdissection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Micro-TESE)获精结局有预测价值的方法及评估手段,为临床医生选择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参考,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Micro-TESE的189例NOA患者。通过对NOA患者临床指标,病因,病理,术中睾丸曲细精管的评估,以预测显微取精的成功率及指导手术方案。术前常规临床指标包含临床病因,临床指标(年龄,睾丸体积,生殖激素)及常规病理学诊断;术中评估指标包含曲细精管均一性及曲细精管直径。并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包含遗传学病因)的进一步检测及分类,病理的进一步分类。常规临床指标的分类方法:(1)年龄:≤30岁组,>30岁组;(2)睾丸体积:≤5ml组,5-10ml组,≥10ml组;(3)促卵泡刺激素(FSH):≤12.4m IU/l组,12.4-24.8m IU/l组,≥24.8m IU/l组;(4)促黄体生成素(LH):≤8.6m IU/l组,8.6-17.2m IU/l组,≥17.2m IU/l组;(5)睾酮(T):≤9.9nmol/l组,>9.9nmol/l;(6)病因:克氏综合征(KS),Y染色体微缺失,隐睾,睾丸炎,特发性NOA;(7)常规病理分型: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COS),生精阻滞(MA),生精功能低下(HS),透明样变。新的研究方法如下:(1)增加染色体核型检查的核型数,寻找小比例的嵌合型KS与获精的相关性。(2)高通量测序法增加Y染色体微缺失检查的STS位点,明确缺失的片段及新的STS缺失位点。(3)基因捕获测序技术筛查基因突变位点。(4)病理一致性分型:根据是否仅含有单一的病理组织类型进一步分为8类:完全型SCOS,混合型SCOS,完全型MA,混合型MA,完全型HS,混合型HS,完全型透明样变,混合型透明样变;(5)术中评估方法:(1)术中曲细精管均一性:均一曲细精管组,不均一曲细精管组;(2)曲细精管直径:≥100μm组,<100μm组。结果:1.总获精率:入组189例,获精61例,获精率为32.3%。2.ROC曲线显示病理,睾丸体积,T具有预测价值。3.临床指标分析(1)获精组T水平和睾丸体积显着低于未获精组(P=0.038;P=0.013)。(2)睾丸体积分组:≤5ml组的获精率显着高于5-10ml组(P<0.001)以及≥10ml组(P=0.032)。(3)T水平分组:≤9.9nmol/l组获精率显着高于>9.9nmol/l组(P=0.009)。(4)年龄,FSH,LH对获精率无影响,无统计学差异。4.病因学分析(1)获精率:特发性NOA获精率显着低于克氏综合征(P=0.001)和隐睾组(P<0.001)。(2)各种病因的获精组与未获精组的获精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3)克氏综合征:增加染色体核型检查数可以测出小比例嵌合型KS,含有46,XY正常核型的嵌合体获精率增高。(4)Y染色体微缺失:高通量测序方法可检测新的缺失位点,明确具体缺失的区域及大小,较常规PCR方法更具优势。(5)基因筛查:基因捕获测序共检测NOA患者35例,5例为阳性结果,检出率为14.3%。发现的变异基因分别为TEX11,KISS1R,HSF2,NR5A1,DNAH11。其中TEX11,HSF2,NR5A1具有NOA致病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5.病因结合临床指标分析:(1)在特发性NOA中,睾丸体积≤5ml且FSH≥24.8m IU/ml获精率显着高于睾丸体积5-10ml且FSH 12.4-24.8m IU/ml组(P=0.026)。(2)在特发性NOA中,睾丸体积≤5ml且任一LH组获精率均显着高于睾丸体积5-10ml组且LH 8.6-17.2m IU/ml组(三组均P<0.05)。(3)在特发性NOA中,当睾丸体积≤5ml且T水平正常的获精率显着高于睾丸体积5-10ml组且T水平低下组(P=0.006)及正常组(P=0.01);睾丸体积≥10ml且低T水平组获精率显着高于睾丸体积5-10ml组且低T水平组(P=0.041)。6.病理组织学分析(1)获精率:SCOS组的获精率显着低于HS组(P<0.001)和透明样变组(P=0.001);MA组的获精率显着低于HS组(P=0.002)。(2)SCOS获精组睾丸体积显着低于未获精组(P=0.002)。其他病理分型无统计学差异。7.病理结合临床指标分析:(1)SCOS组中,睾丸≤5ml组获精率显着高于睾丸体积5-10ml组(P=0.043)及≥10ml组(P=0.016)。(2)透明样变性组中,LH水平8.6-17.2m IU/ml获精率显着高于LH≥17.2m IU/ml(P=0.041)。(3)MA组和HS组中,低T水平获精率显着高于正常T水平组(分别为P=0.026;P=0.004)。其他无统计学差异。8.病理组织单一性分析(1)获精率:混合型病理组织组显着高于单一型病理组织组(P<0.001),混合型SCOS获精率显着高于单一型SCOS(P=0.019)。(2)单一型病理获精组的T水平显着低于未获精组(P=0.024);混合型病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9.术中评估(1)获精率:不均一曲细精管组的获精率显着高于均一组(P<0.001);一侧未获精,不均一组的对侧睾丸获精率显着高于均一组(P<0.001)。(2)获精组与未获精组获精率无统计学差异。10.病因/病理结合术中评估(1)在特发性NOA(P<0.001)及克氏综合征(P=0.007)组中,不均一曲细精管组的获精率显着高于均一组。其他无统计学差异。(2)特发性NOA一侧未获精,不均一组对侧睾丸获精率显着高于均一组(P=0.007)。(3)SCOS组及透明样变性组,不均一曲细精管组的获精率显着高于均一组获精率(P=0.003,P=0.002)。其他无统计学差异。(4)SCOS组中,曲细精管直径≥100μm的获精率显着低于<100μm组(P<0.001)。≥100μm组行对侧睾丸手术31例,全部未获精。结论:1.睾丸体积≤5ml或者睾酮≤9.9nmol/l对获精率具有较低的预测价值。2.不同病因中,特发性NOA获精率低,当其结合睾丸体积及生殖激素时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增加克氏综合征患者核型检测数量可以找到小比例嵌合,含有46,XY嵌合体克氏综合征获精率高;致病基因筛查可以发现未知的病因,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3.睾丸病理组织分型中,唯支持细胞综合征获精率显着低于生精功能低下,对NOA获精结局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病理组织分型结合不同临床指标以及病理组织的单一性分型进一步提高了获精率预测的准确性。4.特发性NOA或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结合术中评估为均一型曲细精管时,或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结合曲细精管直径≥100μm时一侧睾丸未获精,另一侧获精率极低,在患者知情同意后可行另一侧睾丸的浅层手术甚至取消手术。
李富东,王养民,常德辉[4](2019)在《左卡尼汀在泌尿男科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左卡尼汀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一种类氨基酸,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自1905年在牛肉的提取物中发现至今,其在人体内外的作用机制得到不断的丰富,良好的食用价值和医用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左卡尼汀应用于多个学科疾病的治疗,并获得良好的疗效。现就其在泌尿男科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新的依据。
陈会[5](2019)在《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在男性不育诊疗中的作用及与性激素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男性不育患者精子生成障碍的常见原因。Y染色体微缺失主要是Y染色体上的无精子症基因(azoospermia factor,AZF)缺失。1976年,Tiepolo等学者首次提出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密切相关,自此,AZF区域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AZF基因缺失与性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层出不穷,但目前尚未有统一结论。目的:比较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布、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Y染色体微缺失与性激素之间的关系分析。获得对男性不育Y微缺失临床数据更全面的认识,从而为临床上医师决策男性不育患者检测Y微缺失提供更全面的依据,帮助对不育患者行辅助生殖技术预后的预测及治疗方法的选择,避免不必要的医疗操作,节约医疗成本。方法:纳入364例不育患者,精液常规均提示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并排除梗阻性无精子症。纳入所有入组患者的年龄、性激素水平、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使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汇总、分组后,采用SPSS21软件分析相关临床参数,正态分布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独立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缺失率10.3%(30/290),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缺失率8.1%(6/74),两者缺失率水平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数据按年龄分成A组(18-30岁)、B组(31-40岁)、C组(41-49岁)三组。比较三组之间Y染色体微缺失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INHB与FSH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即INHB=-0.616FSH+106.467,回归系数显着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INHB值将数据分为INHB正常组及INHB降低组,观察两组间的Y微缺失的缺失率,发现正常组缺失率13.5%(27/200),降低组缺失率3.3%(3/9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INHB降低时统计缺失率较正常值组升高。结论:中国不育男性Y染色体微缺失临床检测中最常见的类型依次为AZFc区、AZFb区及AZFa区缺失,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率基本一致;Yq微缺失的发生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缺失率增加;涉及到SY127的缺失表现为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FSH和INHB检测结果呈负相关关系,并不能替代INHB的检测;我们推测FSH对睾丸生精功能的预测比INHB更敏感;INHB低于正常值,Y染色体微缺失率升高,INHB可作为Y染色体微缺失的预测因子,但由于差异的存在,不可否认FSH的预测作用,更多的临床数据需要进一步纳入;我们建议临床上对于精液检测显示严重少精子症的不育男性,均应建议其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
李鑫[6](2019)在《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的临床护理配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患者的临床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例男性不育患者,行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配合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围手术期护理等优质护理方法。分析临床效果。结果其中5例无精子症患者采取10次经皮附睾穿刺,均获得了精子;7例无精子症患者先行经皮附睾穿刺,未获得精子后再行睾丸穿刺, 4例患者获得精子;8例无精子症患者行睾丸穿刺,其中3例患者获得精子。结论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可有效治疗男性无精子症,优质的临床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关键。
杨彬[7](2018)在《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的临床及遗传学病因初探》文中认为第一部分:566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目的:总结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BAVD)患者的临床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泌尿男科门诊的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CBAVD患者,时间跨度为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566例CBAVD患者,平均年龄为30.6岁(30.6±5.3岁,范围为20~53岁),不育时间平均为4.9年(范围为3个月~23年)。大多数患者的双侧睾丸容积正常(84.28%,477/566)、附睾发育正常(左侧 527/566;右侧 530/566)。CBAVD合并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9.4%(53/566)。该组患者的精液量平均为0.88mL、pH值为6.35;外周血生殖激素(FSH、LH、PRL、E2及T)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经直肠超声发现双侧精囊腺缺失或发育不全的占70.5%(141/200)。367例患者接受了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PESA),其中有336例(91.6%)患者穿刺液的精子质量达到其配偶行辅助生育技术要求。在336例行辅助生育技术的CBAVD患者中,其配偶总计经历425个试管周期,周期临床妊娠率为54.3%(231/425),周期活产率为48.0%(204/425)。截止到本课题随访期,已有265个健康活婴出生,无畸形婴儿出生。结论:CBAVD患者的体检特点是睾丸及附睾发育正常、双侧输精管阴囊段缺失,可合并有精索静脉曲张;精液特点是pH值低于正常范围、精液量少、精液中无精子;外周血生殖激素水平正常;大多数患者的精囊缺如或发育不良;可通过微创取精结合ICSI技术解决其生育问题。第二部分: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识别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新致病基因目的: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识别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BAVD)的新致病基因。材料与方法: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泌尿男科门诊的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CBAVD患者,总计18例,全部患者接受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测序结果应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我们在9个患者中识别出12个CFTR基因潜在致病性的罕见变异。在剩余9例未检测到CFTR致病性突变的患者中,我们发现2例患者携带ADGRG2基因罕见错义突变(c.G1709A,p.C570Y;and c.A2968G,p.K990E)。p.C570Y 变异所在区域为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水解结合位点,这个结构域是蛋白催化功能所必需位点。而p.K990E变异所在区域为N端区域,该区域可调节粘连蛋白活性。结论: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可准确检测出CBAVD的基因突变,ADGRG2基因是CBAVD新的致病基因。
李冬宏,周辉良,郭玉佳,唐松喜,陈杏婷,林晨[8](2017)在《外科手术重建生殖管道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行外科手术重建生殖管道或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78例OA不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A组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仍不孕患者根据精液精子浓度分为体外受精组(A-IVF)和单精子显微注射组(A-ICSI);B组行经皮附睾穿刺取精(PESA)或睾丸精子抽取术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TESA-ICSI)治疗。比较2组临床妊娠结局以及实验室各项指标:获卵数、受精情况、D3胚胎情况以及D5囊胚情况,分析其原因。结果 A组39例(含A-IVF 5例,A-ICSI 19例)患者采取输精管-输精管吻合术及输精管-附睾管显微吻合术,术后1月复查精液可见精子者为31例,复通率为79.49%,复查精液发现精液浓度正常者7例(22.58%),少精患者24例(77.42%),其中包含重度少精者20例(64.52%);39例中,20例临床妊娠(51.28%)。B组39例患者直接经PESA或TESA-ICSI,其中21例临床妊娠(53.85%)。经比较,2组临床妊娠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IVF和A-ICSI 2组的受精率分别为80.77%及79.42%,明显高于B组受精率72.79%(P<0.05)。但A-IVF和A-ICSI 2组的平均D3优质胚胎数、囊胚形成数、移植胚胎数和临床妊娠率与B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外科手术重建生殖管道和附睾或睾丸取精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OA患者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不同类型的OA患者应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唐亮[9](2016)在《提前一天取精在取精困难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运用中,取精困难会不同程度的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导致IVF周期的取消。针对取精困难患者,目前临床上的应对措施均无法完全避免取精失败的发生。本文根据多年的临床和实验室实践,提出一种全新的应对取精困难患者的新方法——提前一天取精,尽量避免睾丸穿刺和卵母细胞冷冻,减少取精失败的周期数,减少患者的精神负担和医疗费用,避免周期取消。本文将探讨提前一天取精这个新方法在取精困难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明确提前一天取精的精子是否可以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以及对胚胎质量和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发生取精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一般辅助取精治疗(心理疏导,夫妻同房体外射精,视频刺激,药物辅助治疗)后提前一天取精成功但取卵日取精失败的51例IVF-ET周期作为研究组,接受一般辅助取精治疗后取卵日取精成功的60例IVF-ET周期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促排卵长方案或超长方案。对两组患者精液处理后加精时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受精率,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有51例提前一天取精的IVF-ET周期纳入研究组,60例取卵日取精的IVF-ET周期作为对照组。提前一天取精组和取卵日取精组的女方年龄(31.12±5.53岁vs32.18±5.13岁),男方年龄(33.52±5.25岁vs34.22±5.72岁),不孕年限(4.30±2.81年vs5.46±3.24年),窦卵泡数(13.18±5.44个vs12.00±5.27个),BMI(21.95kg/m2±3.05vs21.94±3.26kg/m2)对比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前一天取精组和取卵日取精组的总Gn用量,总Gn天数,HCG日LH,HCG日E2,HCG日内膜,D3FSH,D3 LH,D3 E2等指标对比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前一天取精组的加精时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和取卵日取精组的加精时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分别为(92.36±5.68%vs90.86±6.23%),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前一天取精组和取卵日取精组两组的获卵数(12.73±5.40个vs10.55±5.17个),受精率(68.41%vs70.62%),2pn受精率(57.47%vs61.77%),2pn卵裂率(95.71%vs94.37%),优质胚胎率(36.46%vs33.50%),囊胚形成率(25.74%vs28.13%),完全受精失败率(3.92%vs3.33%),HCG阳性率(58.82%vs63.33%),临床妊娠率(54.90%vs58.33%)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提前一天取精的精液处理后在取卵日当天可以收集到足够的有活力的精子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2提前一天取精的精子不会导致完全受精失败率的提高;3提前一天取精组和取卵日取精组比较,受精率,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HCG阳性率,以及临床妊娠率等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后无显着性差异。
何泳志,李大文,万里凯[10](2015)在《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梗阻性无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症的原因之一,困扰着男性不育患者,其发病率现在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近年来学者们对梗阻性无精子症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该文就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发病因素、临床诊断、治疗方案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二、经皮附睾穿刺取精行卵泡浆内精子注射成功助孕的护理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皮附睾穿刺取精行卵泡浆内精子注射成功助孕的护理2例(论文提纲范文)
(1)先天性输精管缺如行显微取精联合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显微取精 |
1.2.2 ICSI助孕治疗 |
1.3 结果 |
2 护理 |
2.1 生殖健康专科咨询 |
2.2 显微取精围手术期护理 |
2.2.1 术前访视与评估 |
2.2.2 手术环境及物品准备 |
2.2.3 手术配合及病情观察 |
2.3 ICSI治疗周期护理 |
2.3.1 健康教育 |
2.3.2 取卵移植的护理 |
2.4 心理护理 |
2.5 随访指导 |
3 小结 |
(2)冷冻睾丸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临床结局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TESA |
1.3 睾丸精子冷冻和解冻 |
1.4 控制性超促排卵及受精 |
1.5 胚胎培养: |
1.6 胚胎移植 |
1.7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一般情况 |
2.2 患者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比较 |
2.3 患者囊胚形成情况比较 |
2.4 患者胚胎移植后临床结局比较 |
3 讨论 |
(3)非梗阻性无精子症行显微取精获精结局的预测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无精子症概述 |
1.1.1 梗阻性无精子症 |
1.1.2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
1.2 外科取精技术的发展与比较 |
1.2.1 外科取精技术的发展 |
1.2.2 不同取精技术的比较 |
1.3 影响NOA显微取精结局的因素 |
1.3.1 临床指标 |
1.3.2 遗传性病因 |
1.3.3 非遗传性病因 |
1.3.4 病理组织学分型 |
1.4 显微取精的术中评估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1.1 主要仪器 |
2.1.2 主要试剂及材料 |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研究方法 |
2.3 实验方法 |
2.3.1 精液分析检查 |
2.3.2 血清生殖激素检测 |
2.3.3 睾丸体积测量 |
2.3.4 精浆生化检测 |
2.3.5 性高潮后尿液检查 |
2.3.6 染色体核型分析 |
2.3.7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染色体嵌合体率 |
2.3.8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 |
2.3.9 目标基因捕获测序 |
2.3.10 睾丸组织病理学检查 |
2.4 显微取精术及术中评估 |
2.4.1 显微取精术 |
2.4.2 曲细精管的均一性评估 |
2.4.3 曲细精管的直径评估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入组患者临床资料 |
3.1.1 一般临床指标 |
3.1.2 病因构成 |
3.1.3 病理构成 |
3.2 初步预测效果评价 |
3.3 临床指标与获精的相关因素分析 |
3.3.1 获精组与未获精比较 |
3.3.2 临床指标的细化分析 |
3.4 病因与获精的相关因素分析 |
3.4.1 获精率 |
3.4.2 遗传性病因 |
3.4.3 非遗传性病因 |
3.4.4 特发性NOA |
3.4.5 病因结合临床指标 |
3.5 病理与获精相关因素分析 |
3.5.1 常规病理组织学分型 |
3.5.2 单一型和混合型分型 |
3.6 术中评估与获精的相关因素分析 |
3.6.1 曲细精管直径的均一性 |
3.6.2 曲细精管直径大小对获精率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4.1 入组患者临床资料 |
4.1.1 基本临床指标 |
4.1.2 病因构成 |
4.1.3 病理分型构成 |
4.2 初步预测效果评价 |
4.3 临床指标与获精的相关因素分析 |
4.3.1 获精组与未获精组比较 |
4.3.2 临床指标细化分析 |
4.4 病因与获精的相关因素分析 |
4.4.1 获精率 |
4.4.2 遗传性病因 |
4.4.3 非遗传性病因 |
4.4.4 特发性NOA |
4.4.5 病因结合临床指标 |
4.5 病理与获精相关因素分析 |
4.5.1 常规病理组织学分型 |
4.5.2 病理一致性与获精相关因素分析 |
4.6 术中评估与获精的相关因素分析 |
4.6.1 曲细精管直径的均一性 |
4.6.2 曲细精管直径大小对获精率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 |
创新点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左卡尼汀在泌尿男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人体内的来源 |
2 人体内的分布及代谢 |
3 药理学作用 |
4 在男性生殖道的分布状况 |
5 左卡尼汀与男性不育症 |
5.1 少、弱精子症: |
5.2 畸形精子症: |
5.3 无精子症: |
5.4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 |
5.5 生殖道感染相关的不育: |
5.6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dysfunction,ED): |
5.7 左卡尼汀与辅助生殖: |
6 结论 |
(5)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在男性不育诊疗中的作用及与性激素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男性不育的病因 |
1.3 睾丸生精过程 |
1.4 FSH、INHB与Y染色体微缺失的相关性 |
1.5 睾丸组织学分类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 |
1.6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 |
1.7 争议及研究意义 |
第二章 不育男性精子数目与Y染色体微缺失的相关性 |
2.1 引言 |
2.2 对象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统计方法 |
2.3 结果 |
2.3.1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与严重少精子症组年龄的均衡性检验 |
2.3.2 无精子症组与严重少精子症组Y染色体缺失率的差异性检验 |
2.4 讨论 |
2.5 第二章小结 |
第三章 Y染色体微缺失率、缺失类型分布及缺失位点 |
3.1 引言 |
3.2 对象与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统计方法 |
3.3 结果 |
3.3.1 缺失类型构成比及临床表型的描述 |
3.3.2 位点缺失构成比的描述及无精子症组与严重少精子症组缺失率的比较 |
3.4 讨论 |
3.5 第三章小结 |
第四章 FSH、INHB与精子数目及Y染色体微缺失的相关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对象与方法 |
4.2.1 研究对象 |
4.2.2 统计方法 |
4.3 结果 |
4.3.1 FSH与NHB相关性研究 |
4.3.2 FSH、INHB水平与精子数目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
4.3.3 FSH、INHB水平与Y染色体微缺失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
4.4 讨论 |
4.5 第四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成果 |
致谢 |
(6)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的临床护理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心理护理干预 |
3.2 术前准备护理 |
3.3 术中配合护理 |
3.4 术后护理 |
3.5 健康指导 |
(7)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的临床及遗传学病因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的概述 |
2.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的诊断 |
3.双侧输精管缺如的遗传学研究 |
4.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是筛选致病基因的有效手段 |
5.研宄设计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566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识别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新致病基因 |
1.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外科手术重建生殖管道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A组患者治疗情况 |
2.2 临床妊娠结果 |
2.3实验室各项观察指标 |
3 讨论 |
(9)提前一天取精在取精困难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
2.1.1 研究对象 |
2.1.2 分组 |
2.1.3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
2.2 主要仪器设备,试剂耗材以及试剂耗材的配制 |
2.2.1 主要仪器设备 |
2.2.2 主要试剂 |
2.2.3 主要试剂耗材的配制 |
2.3 临床和实验室相关技术方法 |
2.3.1 控制性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COH)方案 |
2.3.2 监测卵泡发育 |
2.3.3 注射HCG时机 |
2.3.4 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 |
2.3.5 精液的优化处理 |
2.3.6 提前一天取精的精液处理 |
2.3.7 卵母细胞的收集和分级 |
2.3.8 卵母细胞的授精和卵丘细胞的去除 |
2.3.9 原核观察和细胞评分 |
2.3.10 胚胎移植 |
2.3.11 黄体支持方案和随访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患者一般情况 |
3.2 加精时两组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的比较 |
3.3 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 |
第4章 讨论 |
4.1 精液的优化处理技术 |
4.2 精子和卵母细胞的受精及相关影响因素 |
4.3 精子质量和胚胎质量 |
4.4 提前一天取精和现有取精方式的优势对比 |
4.4.1 提前一天取精和取卵日一般辅助取精治疗对比 |
4.4.2 提前一天取精和精液冷冻保存对比 |
4.4.3 提前一天取精和穿刺手术取精对比 |
4.4.4 提前一天取精和卵母细胞冷冻对比 |
4.5 展望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取精困难患者的临床应对策略 |
参考文献 |
四、经皮附睾穿刺取精行卵泡浆内精子注射成功助孕的护理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先天性输精管缺如行显微取精联合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护理[J]. 沈婉佳,冯素文. 护理与康复, 2021(11)
- [2]冷冻睾丸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临床结局探讨[J]. 秦祖兴,唐永梅,黎靖宇,蔡军,徐丽湘,李楠,梁明明,罗婷,唐妮,张凤英,李忻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08)
- [3]非梗阻性无精子症行显微取精获精结局的预测因素分析[D]. 于洋. 吉林大学, 2019(02)
- [4]左卡尼汀在泌尿男科中的应用[J]. 李富东,王养民,常德辉.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9(09)
- [5]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在男性不育诊疗中的作用及与性激素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 陈会.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7)
- [6]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的临床护理配合研究[J]. 李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09)
- [7]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的临床及遗传学病因初探[D]. 杨彬.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02)
- [8]外科手术重建生殖管道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疗效对比[J]. 李冬宏,周辉良,郭玉佳,唐松喜,陈杏婷,林晨.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7(06)
- [9]提前一天取精在取精困难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D]. 唐亮. 南昌大学, 2016(03)
- [10]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研究进展[J]. 何泳志,李大文,万里凯.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