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清照与宋代女性词(论文文献综述)
邓诗亭[1](2021)在《宋代女性词作服饰描写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宋代女性词作中的服饰描写妙用修辞,形象生动地展现女性词人微妙的情绪变化,并以独特视角体现她们的内心活动与个人意志。由于目前学术界对宋词服饰描写的研究以综合分析男女词作为主,女性词作中的服饰描写并未得到细致分析,故本文以宋代女性词作为研究对象,从意象构成、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等方面透析词中的服饰描写,并借此把握女性词人传递的内心情感、审美精神与人格精神。第一章梳理宋前女性服饰发展史及文学中的女性服饰描写变化,统计宋代女性词作中各服饰意象的出现频次,总结宋代女性服饰“窄、瘦、清、静”及女性词作中女性服饰描写“少色彩而多造型,意象高度概括”的基本特征。第二章主要分析女性词作中服饰意象。根据其在词作中呈现的效果分为静态意象和动态意象两类,并以“罗衣”、“金钗”、“红妆”、“倦梳头”为代表,结合具体文本阐释典型服饰意象的文学内涵。第三章分析了女性词作中服饰描写背后的人物形象及原型。女性词作中的人物形象大体由“闺中思妇”、“伤春佳人”和“爱国志士”三类构成,人物原型多为词人自己。结合作品具体分析她们善用服饰外形、借服饰意象外化内心情感的写作技巧,体悟其在人物塑造、烘托气氛、强化抒情方面的作用。第四章从词中服饰的性别属性、词人性别两个角度分析女性词作中的服饰描写。通过梳理女性词作中男性服饰描写、对比男女词作中的女性服饰描写,突出女性词作中的服饰描写在人物形象、细节要素、表现效果方面的独特意义。第五章深度挖掘女性词作服饰描写背后的情感寄托、审美特征与人格精神。女性词作中的服饰描写,是在“锐、细、密、准”的女性审美指导下进行的,反映了她们个人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和时代变化下的生命体悟,以及女性认识自我、敢于自爱、高扬自尊的精神。
张星星[2](2020)在《李清照感伤词的女性特征》文中提出感伤是李清照词作的重要特征。李清照的感伤词具有区别于男性词人的感伤词的女性特征。在内容上,李清照在词中以女性视角细致地描画自我形象,展示自我心理轨迹和情感历程,使其词在表现惜春怀春、离愁别绪和家国沦丧之痛中都体现出一种女性本体特征。在写作手法上,李清照以"花"寄托自我形象,以区别于"男子作闺音"的自我叙述,坦诚表现自我心迹,使李清照感伤词的女性特征得到很好地贯穿和体现。
徐梦[3](2020)在《清代女词人对《漱玉词》的接受研究》文中认为当“词史”观念在距宋代数百年的清代建立时,李清照才被推为一流词家。并且随着“辩诬”的推进,清人坚信她的贞节完美无瑕,她的声名达到顶峰。同时,清代也是女性文学极为繁荣的时期,女性词家不断增加,她们的作品也越来越展现出更丰富的风貌,赋予了中国古代文学独特的内涵。学界对清代女性词人对《漱玉词》接受的研究总体上较为微弱,这与清代女性对《漱玉词》接受状况并不相称。本文探讨清代女词人,即卒年在清代顺治元年(1644)年以后及在宣统三年(1911)年满18岁的女性词人对李清照《漱玉词》的接受。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李清照‘大家’地位的确立及《漱玉词》在后世的传播”。主要探讨了李清照在宋代至清代的词坛地位以及李清照的词集在宋代至清代的传播情况。李清照在宋代仅被视作妇女中的佼佼者,在明清却开始被视作一流的词家。李清照的词集在宋元以后失传,她的词作主要依靠各种词选进行流传,晚明毛晋重刊《诗词杂俎》本《漱玉词》,清代学者通过收录其词的词选、笔记辑佚而重刊《漱玉词》。第二章为“清代女词人对李清照接受之状况及其原因”。清代女性追和、模拟李清照词作的数量不小,她们所依据的版本体现了《漱玉词》在清代女性中的传播状况;清代女性以诗、文、画的方式对李清照的接受与词作形成映照;清代女词人对宋代其他女词人的接受与对李清照的接受大致相同,却数量较少,显示出她们对李清照的偏爱;清代男性词人对李清照的接受表现出他们所想象的女性生活,内容不出闺情的范围,显得较为平庸,这与女性词作形成了对比,显示出女性词人在追和、模拟李清照的词作时具有独特性。清代女词人对李清照接受的原因有:清代女性与李清照相似的闺中生活与情感,这包括困居闺阁的孤寂以及追求“不朽”之心;男性文人的奖掖与倡导;家庭教育的影响;清代女性交游的相互影响。第三章为“清代女词人受家庭和女性交游影响的李清照接受之具体表现”,主要探讨了对清代女词人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及女性交游,在李清照接受中所起的作用及这种作用的具体体现。康乾时期,是清代女词人受家庭影响追和与模仿李清照的初始期,受家庭影响而创作的女词人有清初的张学雅、张学象姊妹和乾隆时期的彭贞隐、沈彩;嘉道时期,是清代女词人受家庭影响追和与模仿李清照的繁盛期,虞友兰、刘琬怀、虞叶蘩祖孙三代以及生长于阳湖张氏深厚文化底蕴之中的张?英及赵云卿、赵书卿、赵韵卿三姊妹等皆有相关的诗词作品;咸光时期,是清代女词人受家庭影响追和与模仿李清照的尾声,张茝馨与庆凤晖母女、蒋英与蒋左贤姊妹、薛绍徽与陈芸母女等人的作品中都体现了李清照的影响。与李清照相关的女性交游主要出现在乾嘉与道咸年间;清代女性别集的出版也远比前代繁荣,女词人通过阅读同时代女性的词集亦受到李清照的影响。第四章为“清代女词人对《漱玉词》接受的方式与特征”。清代女词人对《漱玉词》接受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对具体词句及词意的接受、追和《漱玉词》、使事用典、拟作、集句等。对具体词句及词意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名作中;追和《漱玉词》分为次韵与依韵两种形式;使事用典包括赞美李清照、以李清照为才女的典范自期与赞人以及崇尚赵李爱情;拟作表现女词人与李清照跨越时空的精神相通;集句词的创作则是众多才女受李清照影响下的才力的体现。第五章为“清代女词人对《漱玉词》接受之嬗变”。清初,词坛承袭明人余绪,推崇才女、崇尚婉约词风,少量女词人模仿《漱玉词》;清初至中期,李清照的影响力体现着平缓上升的趋势。在清中后期至清末,李清照并未改嫁成为定论,她的声望达到顶峰,学者对《漱玉词》进行了辑佚与重刊,清代女词人摹拟、追和《漱玉词》显现出蓬勃兴盛的态势,直至遍和《漱玉词》。
刘乐婵[4](2018)在《【宋】李清照音乐思想研究》文中提出每一段绚丽的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上,都有一种新时代发展的文学艺术体现,它代表了每个时代的艺术高度。“词”作为一种文学音乐,是宋代音乐文学史上发展高度的一种体现。从上古到汉代,汉至唐,中国诗乐结合的方式,分别从“以乐从诗”“采诗入乐”,进入了“依声填词”的艺术新高度。词的兴起起源于隋唐燕乐,它的特性在燕乐孕育下形成,燕乐的情调赋予“歌永言”的特性,词的声律受燕乐律调的制约,“词”兼具着文学与音乐的双重特性。所谓依声填词,即是对词中的句度,声韵,行腔等方面的规定,都要以乐曲的音声变化作为准则,即要合律。填词者需审音、辨律,以达到声情谐和之美。《词论》是一篇李清照首次系统论述词体特点的文章,她的“别是一家说”首次明确的将词与诗之别立下了界石。诗、词有别,便在于词能配合燕乐歌唱。同时《词论》真实的反映了李清照对词的流变及艺术方法和词的音乐性上的诸多观点。研究李清照的“音乐”思想,并不是研究通俗意义上的音乐旋律,因为“词完全是受音乐的陶铸而成的一种诗歌”,不可只看“乐”,不看“词”。刘尧民先生在《词与音乐》一书指出,词称之为“音乐的文学”,词分为“内在音乐”与“外在音乐”,故论题中的“音乐”是需结合两者来看的,“李清照的音乐思想”更多的代表了一种“词乐观”。“宋代女性词乐”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艺术种类,这个时代的女性,在文学领域的发展,留下了显着的成果。文学大家李清照的出现,代表了这一时期女性词人群体性的崛起,她以高度自觉意识,和非凡的个人天赋,在打破传统规范束缚中从事文学艺术的创造。以酒为依托的审美风采,以柔为美的审美形象,以真动人的文学感受,反应了觉醒的历史基础和她内在生命起伏的时代成因。因此,对李清照词乐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宋代社会文化、政治环境、艺术表现等;还要研究词人的生长环境,思想展现,心理意境等。本选题认为,对李清照音乐思想研究,不只是“文学理论的研究”,研究还转向了词乐艺术和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动态中,更应是“文学音乐的研究”。自古至今“词与音乐”关系密切之复杂。本文试探李清照的词乐观,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对李清照生平经历及所处时代背景进行考察,论述了李清照音乐思想形成的渊源,梳理了其文集着述,并从“儒、释、道”思想、宋词、文学等方面对李清照“音乐”思想进行全面整体的分析和详细的研究梳理,进而通过研究概括总结了李清照的学术地位与学术影响。同时,希望通过对李清照学术思想的研究,为建构学术思想、学科研究体系提供值得借鉴的理论参考,从而在理论高度上把握学术思想的研究动向。全文为四章,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就李清照音乐思想的研究目的、意义、现状、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第二部分为第一章,主要探究李清照音乐思想产生的起因。该部分从多方面简明扼要地分析概括了宋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时代背景发展的特点,使读者对影响李清照“音乐”思想生成的诸多因素以及其生平经历有所了解。第三部分为第二章,是文章的重点及核心,文章主要以李清照的《词论》为研究基点,从《词论》的意义本身出发,分析了“词别是一家”中“诗词有别”的词乐观,又从《词论》的“内在音乐”与“外在音乐”中“五声”与“四声”、“词韵”与“入乐”等关系来深入分析了李清照“音乐”思想的内涵。最后从美学的角度探究了“易安词”的音乐美。第四部分为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章分析了易安词中体现的“儒道佛”精神,儒家治世、佛道治心,李清照继承了儒家思想积极入世事,又在生活中以老庄的自然旷达思想来聊以自适。她崇尚真朴自然,其词自始至终都围绕着对自我的探索,正是这种探索,使得李清照在晚年的凄苦困境中仍旧怀抱理想与热情。第四章论述了李清照音乐思想的意义。李清照对于词的高雅情调尤为重视,她坚持词无论从音乐角度还是文本角度,都需要追求纯正高雅,她的“雅正观”,多为后世女性词人所接受模仿,也进一步推动了俗与雅在北宋文化中的碰撞与发展。宋代对妇女的禁锢加重,但在北宋宣扬“文治”,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李清照以女性身份逆时代而走,以文人士大夫情操顺时代而流,一逆一顺两条道路无意间拓宽了词之境界,也为李清照才学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李孝婷[5](2018)在《宋代女性词人作品中的女性社会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宋代是词体成熟和繁荣的时代,情感构成与社会思想是女词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这五彩缤纷的文学世界中,女词人的作品独具特色,化为一抹亮丽的色彩。以社会学的视角解析文学艺术领域中的诸多难题,从而进一步探究女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女性词作背后的悲喜人生和时代场景。女性词人以细腻的词作表露纷杂的内心,字词之下,女词人吟唱的是时代背景下的悲欢离合,讲述的是世事无常变化,反映的是这一时代女权意识的整体觉醒。相较于现代意义上女性群体意识的觉醒,宋代女性在意识觉醒方面具有时代赋予的独特内涵。这有利于我们以社会学为依托对宋代女性词重新进行品味和解读,从而为我们研究宋代女性词及其塑造的女性形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就宋代女性词人和女性词作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剖析。简要说明了写作对象,就宋词的生发、特点、背景及地位进行了综述,本部分主要交代了本文的研究缘起,指出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选题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宋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凸显了宋代文学独具一格的特色。其次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最后是对宋词,女词人,女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界定。第二部分简析宋代女词人概况以及宋词文化。本部分通过概述女词人与宋词文化,引发除了对宋词的流派与社会意义的检讨,从而分析了性别视角下的宋代女词人与女性形象。相较于同时代的男性词作家,宋代女词人在其词作中诉说了不一般的人生际遇。第三部分就宋代女性词作中的女性角色进行分类,第一类是春情萌动的少女,第二类是孤思独恋的少妇,将这几类女性形象进行细致的比较,从而挖掘她们身上所具有的内涵和社会意义。本章讨论了宋代女性词发展繁荣具体表现,女性词人的身份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女性词内容上的发展丰富。第四部分重点讨论了宋代女性社会思想萌发的社会性因素分析,从宏观的角度首先分析宋代女性词人群体的出现和其作品的流传要结合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教育环境的相对宽松又给了女性群体一个机会去反抗这种压迫,用诗词来表达情绪。本章从宋代女性词发展的具体原因和具体表现进行分析,结合第四部分女性形象出现的原因归结为:家庭教育、社会分工、社会政治制度等多方面因素。总之宋代女性词人的发展乃至繁荣并不是一个偶然出现的现象,它是合乎历史发展潮流的,它的出现具有必然性、合理性。第五部分认为宋代女权意识开始觉醒。宋代女性词人将自己的悲欢离合与人生感悟融于文字之中,在作品中宣泄自我,表达内心所想,以词作抒写着属于她们的灵与美,散发着独一无二的魅力。得益于女性词人意识的觉醒和对传统男尊女卑思想的突破,女性词人笔下的女性形象不再是刻板的、沉默的,而是生动的,有灵气的。每一篇词作,皆是朝代的缩影,亦是后人理解和感受彼时女子精神世界的途径,它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对当代女性发展亦有很大启示。作为社会学解读宋代女词人、女性词作的尝试,全文探析了宋代女性词作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在当时下所展现出的女权意识,总结宋代社会思想文化以及对于后人社会行为的影响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我们同样也从宋代女性社会思想中看到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并对当代社会中存在的对女性角色的期待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对女性的束缚,并以宋代女性词人塑造的女性形象为基点使其对现代女性文化的演变起到正面作用。作为一个伟大的群体,宋代女性词人的词作无疑是人类文化的宝藏,女词人娴熟的技巧、细腻的情怀、凝练的语言,将宋词的成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单良[6](2017)在《论李清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文中研究说明李清照作为词人,具有较强的女性意识,她以鲜明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观察记录着自己周围的世界,应该说正是这种独特的女性视角使其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赢得了世人的高度赞赏。从她作品中流露出的女性意识,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李清照的女性意识的形成是在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因素的大环境下形成的,在她的作品中,体现了身为女性要对自身有自信,对爱情的追求与渴望;她用文字来反对封建传统的礼教的束缚,她在文学作品中勇敢地揭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露出自强不息的生命精神以及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体现了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
池瑾璟[7](2015)在《宋代女性词乐的美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宋词,上承唐诗,下启元曲;以乐传词、以文化乐,兼具文学与音乐特性,是宋代音乐文学高度发展的标志。宋词里面的女性词乐占有一定比例,女性词乐与男性词乐共同创造了中国音乐文学史上的辉煌。涌现出一批以李清照、吴淑姬、魏夫人、朱淑真等为代表的女性词人。关于宋词的音乐特性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词的外在音乐,指指乐谱的声腔;二是词的内在音乐,指词的声韵平仄。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所致,宋词的大部分乐谱已经散佚,这给后人研究词与音乐本体关系带来诸多障碍。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对宋词词乐以及相关音乐文学史料的析理比照、修复还原,去揭示词与音乐关系的存在方式。宋代的词谱、乐谱是一种“弹性乐谱”,词“别是一家”就别在燕乐与雅乐行腔方法的不同之中。关于宋词词乐依字行腔的问题,要查阅相关文献辨别一个词调是哪一类律音系统的词,方可知依字行腔的法,方可判定词章结构的源流。而倚声填词,讲的是要求词家尽量遵从声韵规律,使歌辞有一个符合起调毕曲音及主音范畴的旋律框架,填曲者才好在这个框架内创作曲子。因此,谱曲只须词作者提供三个音:调式主音、起调音、毕曲音,指出歌辞的典型腔格即可。填词不只单讲平仄,还要讲四声阴阳的搭配。倚声行腔并不要求每个字都对音,只须基本框架要求的音能对上即可,但这并不是音乐的旋律与乐谱。词是带腔的音,词的乐音是独立的,乐音与乐音间靠口传心授,故唱者可以自由润腔。词讲拍均,不列板式。每人唱法不同,只要拍点对上,均对上节奏即可。宋代女性词乐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种,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它不仅体现着宋代女性词乐创作的生命精神和表现力,反映着宋代女性词乐创作的哲学思考和美学特征。并且通过宋代词乐这一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宋代女性词人有限生命而获得无限精神超越的自由境界。说到底,宋代女性词乐是人化和化人的文化,追问的是女性词人怀着乡愁、揣着情思……寻找精神家园的本真活动。全文有绪论、五章十三节和余论构成。“绪论”部分,由“研究内容”、“研究价值”、“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组成。本文认为,海内外学者对于宋词、宋代词乐的探讨越来越多,从整体研究到个案研究,从流派研究到地域研究,呈现出趋于体系化的研究趋势。在研究方法上,中国古代文学学界以采用较为传统的研究方法居多。而文艺理论的学者,则会采用现代的理论方法,借鉴西方理论研究中国古典,从中可以窥见,有的理论未必适合中国。有的学者对西方理论的本体理解还不透彻,使得在研究中出现一种简单的比附现象。词、乐本是一体,长短不同的句式,将其韵律和意象运用到白话式的词乐创作中,从比兴暗流变为显在现象。宋代词乐的乐谱是一种“弹性乐谱”,对于宋代女性词乐的美学研究,应该结合内在的方法体制、声律格调,与外在的思想立场、精神取向、审美意识等人文内涵。第一章“宋代背景与女性生活”。基于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史,从“宋代音乐的景观”和“宋代女性的社会角色”两个层面进行阐述;第二章“宋代词乐与女性词人”。阐述宋代词乐发展的历程与特点、宋代女性词乐用韵方式、词与乐的关系以及在形式构成上的一致性,如:词律与乐律的关系,四声与五音的关系,八病与入乐的关系,清浊、轻重与入乐的关系,词律与诗律的关系等方面。并例举宋代着名女性词人李清照词乐个案展开分析;第三章“宋代女性词乐中的形象塑造”。将宋代女性词乐与宋代男性词乐作横向比较,进而论述“宋代女性词乐中的女性形象”,从中得以窥见,宋代女性词乐,其创作往往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内敛视角,把自我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景物,巧妙贴切的融为一体,在对人生的思索中探索存在的意义,达到境由心生的境界。这些女性词乐中的形象塑造大多表现的是自己,可以清晰地读出女词人生命历程中的欢笑、叹息和呼告。可以说,宋代女性词乐就是女词人人生的缩影,对人生的理解,诠释了人生的内涵与轨迹;第四章“宋代女性词乐的美学特征”。从作为生命、生活之现实源泉的艺术,到作为艺术作者之审美心灵现实的艺术,到作为艺术文本存在形态的艺术,到作为艺术接受者之审美心灵实现的艺术的四个审美实践流变环节中进行阐述;第五章“宋代女性词乐的美学追求”。由“精神美”、“意象美”、“音乐美”三节分而述之。在宋代女性词乐中,所传达的一切思念、一切悲悯、一切情爱、一切劝诫……,折射着宋代女性词人的审美诉求,反映着宋代女性词人的审美心理,体现着宋代女性词人的自由精神。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切。二是对人生崇高境界的追求。三是重视心性修养。“余论”部分,宋代女性词乐中的审美境域所呈现出来的是自觉的人生美学情致,是词人内在性情(内韵)境界的体现。它通过作品中特定意象内涵、审美范畴的标举以及词乐的生动、精到的审美品鉴,得到凸现。其中,对“人”与“真感情”的倡导,构建了宋代女性词乐中独有的美学体现。这样的人生美学旨趣呈现了民族美学和谐的情致,是中国人生美学精神自觉的重要始源。这种追求现实生存与人生超越相统一的词性张力品格,聚焦为人生艺术化的纠结,并将美真切地融入了生命践履之中,成为最热烈执着也最博大高旷的生命存在方式。
卢兰[8](2013)在《宋代女性词作中的男性形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浩瀚广博的文学史上,宋词蔚为大观,女性词人层出不穷。《全宋词》中有完整词作传世的女性词人便有85位,从数量上而言,已然是一次巨大超越,而在质量上仍是远胜前朝。笔者根据作者身份的不同进行细分,将宋代女性词作划分为官妇词、歌妓词和宫怨词三类。并通过微观视角,解读不同身份作者笔下的男性形象。如将官妇词中的男性形象具体分为:千里长安名利客,美酒佳人常伴君,纵使多情却负卿;将歌妓词中的男性形象大体分为:迎来送往君永别,觥筹交错风光客,看似有情亦无情。将宫怨词中的男性形象分为软弱无能宋君臣,野蛮可恨异军行,久盼南归终所愿。历史是由两性的经验所组成的,男权社会以来,男性已经逐步将其单一的性别经验泛化成为我们所有人类所共通的社会经验。当然,这并不代表要刻意拔高女性文学的地位,毕竟男性文人和文作在数量、涉猎范围等各方面已经远胜一筹,女性文学研究的意义只是改变这种以男性视角记录人类历史的局面,从而重新审视人类文明的现实,为人类探察世界、阐释历史以及构建人文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本论题就试图通过对宋代女性词作中的男性形象解读,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探究宋代女性在那个时代下的存在方式,发掘在父权统治秩序底层的、被排斥在现存历史阐释之外的非男性意识。
李承润[9](2013)在《宋代女性词人创作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宋代女性词人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研究宋代女性词人创作特点,对于分析和了解宋词发展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具有十分极为重要的价值。宋代女性词人创作作品自问世以来,对宋代女性词人研究便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国内有关宋代女性词人研究的出版论着,已有十几部,总计十万余字,拓宽了中国古代研究的路径,值得肯定。但仍存在诸如体系庞大而致某些问题未能更加深入,或只究其文学艺术而未及历史文化等缺憾。虽然繁华的经济景象与大中型都市的高度发展,可以说是宋代时期文学空前发展的基本条件或必备因素,是创作宋代时期文学词作的主题和土壤,是宋词和其他文学发展的温床。然而由于时局动荡,北宋的文学创作就是在最盛的年问,也不会像西汉、盛唐等繁荣朝代所表现的朗朗乾坤、百家争鸣的文学氛围,其实这种情况是由政治形势所决定的。许多学者在研究宋代女性词人词作特点的过程中,绝大部分还存在深入不够透彻,分析不够准确等缺憾。本文意在对宋代女性词人词作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概括,通过结合和分析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背景,对这一时期女性词人创作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深挖女性词人作品的创作精髓、创作内容和艺术成就,着重对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魏夫人等女性群体词人代表词作的思想感情、词作类型、内容题材、创作方法、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概括,查找宋代女性词人创作的主流特点和突破创新,对宋代女性词人创作的历史地位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梳理、归纳,从中对宋代女性词人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拓宽对宋词的理解程度。宋代女性词人始终被情所困,宋代女性词人反反复复的通过词作来吟唱爱情的坚贞不渝、蓬勃生动;宋代女性词人的爱情是建立在平等的根基之上的,所以说与绝大多数男性词人所创作的创作有着极为明显的区别和不同,她们描写爱情的方式方法、写作技巧要高于男性词人,只一点毋庸置疑,可以说是有女性的天性所决定的。宋代女词人的词作类型分为闺情蜜意型、饮酒抒情型、咏花惜春型,主题上大体分为少女情愫、家国情怀、离愁别苦。宋代女性创作诗词的表现形式极为丰富,总体上可以分为饱含抒情、朴素自然、寓情于景三种表现形式,通过对宋代女性诗词作品的对比分析,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张玉娘等词人的诗词作品,绝大部分都是情感饱满,蕴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她们往往通过朴素自然的表现形式,使她们的作品实而不华,华而不妖,她们向往人景合一,以景喻人,情景兼容,宋代女性所创作诗词才具有独特的、艳丽的一面,被后世之人传唱千年。宋代女性词人扮演了标志性的角色,可以说,宋代女性文学创造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辉煌,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但这并不是说宋代女性词人具有过人的天赋和超人的才能,而是她们具有独特的审美创造的能力,具有超强的个体意识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宋代女性词作创作与宋代女性生命的形式密不可分,是以独特的直接标书或暗语形式表达出宋代女性形象独特的情感意识的艺术价值,也是各个朝代文人墨客的审美主体之一。
彭艳芳[10](2012)在《宋代女词人常见意象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宋代女性词是整个女性文人词的发蒙阶段,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以及情感态度。纵观《全宋词》①,女性词人约80人左右,作品高到200首之多,从不同侧面展示出宋代女性的独特个性。学界此前针对宋代女性词人研究较偏重于李清照、魏夫人、朱淑真等个性鲜明,作品丰富的单个词人,而对其他女性关注较少。然而,正是这些为数不多的女词人,犹如耀眼的星星,共同点缀着文学这一片美丽的天空,并显示出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对文学的创作有着深远影响,特别是对后世的女性文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是也由于女性的生活相对狭小,故而,她们从来都被放置在一个相对较轻的位置,不如男性词人研究的内容丰富。学界对女性词的整体研究也就相对较少了。本文鉴于对宋代女性词整体研究相对缺乏的现状,着重从意象的角度,分析女性词人“以象尽意”的丰富内涵与意义。文章首先探讨了宋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她们独处幽闭的空间,深受“男女正位”学说的禁锢,知识与才能都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她们所看到的世界是有限的——以自身所处的窗台楼阁为视角点,向内外辐射。这也就同时决定了女性的写作模式——以楼阁为主对内外景观辐射的模式。其次点明了宋代女性的教育特点。教育促使了宋代女性的自我觉醒。只有在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过程中,女性才能进一步发现自我、珍视自我,甚至敢于表达自我。第二、三、四章分别就楼、花、月亮意象分析说明女性与这些常见意象在精神与生活上的联系,突出了女性创作时选取这些意象的内在原因。它们不仅反映女性的生活与生存条件,而且也反映了女性的精神世界。它们是与女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最后,从常见意象的内涵来看,总结女性词人创作诗词的特点:意象选取的生活化,以及意象内涵表达的类型化。从而体现出女性生存条件以及精神生活的单一性。
二、李清照与宋代女性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李清照与宋代女性词(论文提纲范文)
(1)宋代女性词作服饰描写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回顾 |
三、本文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宋代女性词作与服饰 |
第一节 宋前女性服饰简史 |
一、服装 |
二、饰物 |
第二节 宋前文学女性服饰描写简论 |
一、出现服饰描写的原因 |
二、宋前文学中女性服饰的表现 |
第三节 宋代女性词作与服饰 |
一、宋代女性服饰 |
二、宋代女性词作中的服饰 |
第二章 宋代女性词作的服饰意象 |
第一节 服饰意象的表现 |
一、意象分类 |
二、具体表现 |
第二节 服饰意象的文学内涵 |
一、典型意象的来源 |
二、典型意象的象征义 |
第三章 宋代女性词作的服饰塑形 |
第一节 服饰描写背后的人物形象 |
一、人物类型 |
二、人物原型 |
第二节 女性服饰描写技巧 |
一、女性词作的整体特点 |
二、女性服饰描写的具体技法 |
三、女性服饰描写的表现效果 |
第四章 宋代女性词作的服饰属性 |
第一节 女性词作中的男性服饰描写 |
一、具体表现 |
二、形成原因 |
第二节 性别视角下的女性服饰描写 |
一、男女词作中女性服饰描写对比表现 |
二、男女词作中女性服饰描写异同成因 |
第五章 宋代女性词作的服饰寄情 |
第一节 女性情感的具体表达 |
一、服饰传情的原因 |
二、表现情感的类别 |
第二节 审美特征与人格精神 |
一、女性审美 |
二、人格精神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后记 |
(2)李清照感伤词的女性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李清照感伤词内容上的女性特征 |
(一)惜春怀春 |
(二)离愁别恨 |
(三)家国沦丧之痛 |
二、李清照感伤词写作手法上的女性特征 |
(一)“花”意象与李清照的自我形象 |
(二)区别于“男子作闺音”的自我叙述 |
三、结语 |
(3)清代女词人对《漱玉词》的接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清代女性词界定 |
二、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李清照“大家”地位的确立及《漱玉词》在后世的传播 |
第一节 李清照“大家”地位的确立 |
一、宋代对李清照词的评价 |
二、明清对李清照词的评价 |
三、与文学评价并行的道德评价 |
第二节 李清照词从宋至明的传播 |
一、李清照词在宋元的流传 |
二、李清照词在明代的流传 |
第三节 《漱玉词》在清代的传播 |
一、《漱玉词》在清代的刊刻及版本考辨 |
二、清代词选收录李清照词的流传 |
第二章 清代女词人对李清照接受之状况及其原因 |
第一节 清代女词人对李清照之接受状况 |
一、清代女词人对李清照接受所据之版本 |
二、清代女性对李清照其他形式的接受:诗、文、画 |
三、清代女词人对宋代其他女词人之接受与李清照之接受比较 |
四、清代男性词人对李清照之接受举隅 |
第二节 清代女词人对李清照接受之原因 |
一、相似的生活、情感 |
二、男性的倡导、褒勉 |
三、家庭的培育、影响 |
四、女性间的交游、切磋 |
第三章 清代女词人受家庭和女性交游影响的李清照接受之具体表现 |
第一节 清代女词人受家庭影响的李清照接受的具体表现 |
一、康乾时期 |
二、嘉道时期 |
三、咸光年间 |
第二节 女性交游影响下的李清照接受的具体表现 |
一、乾嘉年间步趋李清照 |
二、道同年间承袭李清照 |
三、女性词集的流传 |
第四章 清代女词人对《漱玉词》接受的方式与特征 |
第一节 对具体词句及词意之接受 |
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二、《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
三、《声声慢》(寻寻觅觅) |
四、《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五、《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
六、《念奴娇》(萧条庭院) |
七、《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
第二节 追和《漱玉词》 |
一、清代女性追和《漱玉词》的总体表现 |
二、追和《漱玉词》的表现形式 |
第三节 使事用典 |
一、赞美李清照 |
二、自期与赞人 |
三、崇尚赵李爱情 |
第四节 其他 |
一、拟作 |
二、集句 |
第五章 清代女词人对《漱玉词》接受之嬗变 |
第一节 清初至中期:平缓上升 |
一、承袭明人余绪 |
二、少量女词人模仿《漱玉词》 |
第二节 清中后期:蓬勃兴盛 |
一、改嫁“辩诬”蔚然成风 |
二、女词人遍和《漱玉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清代女性受《漱玉词》影响词作统计 |
附录二 :清代女性追和《漱玉词》词作统计 |
附录三 :清代女性词人受《漱玉词》影响诗作统计 |
附录四 :清代女性词作统计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宋】李清照音乐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四、写作思路及研究期望 |
第1章 李清照音乐思想产生背景及其生平 |
1.1 李清照音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1.1.1 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
1.1.2 国破家亡的动荡时局 |
1.1.3 经济发展影响下的社会风貌 |
1.2 李清照音乐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 |
1.2.1 文化背景 |
1.2.2 音乐艺术的繁荣 |
1.3 李清照的生平 |
1.3.1 书香世家的熏陶 |
1.3.2 与丈夫的琴瑟和鸣 |
1.3.3 国破家亡的后半生 |
第2章 李清照卓越的才华与音乐思想 |
2.1 李清照与《词论》 |
2.2 从李清照“别是一家”中看“词”“乐”关系 |
2.2.1 “词‘别是一家’” |
2.2.2 从“词‘别是一家’”中看“词”“乐”关系 |
2.3 李清照的音乐观 |
2.3.1 音乐贵在以“真”动人,以“诚”表达 |
2.3.2 李清照“以悲为美”的艺术观 |
2.4 李清照词的“音律美” |
第3章 儒、道、佛家思想对李清照音乐思想产生的影响 |
3.1 李清照的儒学情操 |
3.1.1 儒家礼乐思想在宋代的发展 |
3.1.2 儒家的“士”精神对李清照音乐思想的影响 |
3.2 李清照的佛道情怀 |
第4章 李清照音乐思想的意义 |
4.1 对宋代“雅”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
4.2 对词乐境界的拓宽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宋代女性词人作品中的女性社会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一) 宋代女性词人的研究现状 |
(二) 宋代女性词作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一) 宋词 |
(二) 女词人 |
(三) 女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第二章 宋代女词人概况 |
一、宋词文化与女词人 |
(一) 宋词文化与女词人 |
(二) 宋词的流派与社会意义 |
二、宋代女性词人 |
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宋代女词人与女性形象 |
四、宋代女词人的身份与女性词作分类 |
(一) 女词人的身份 |
(二) 女性词作内容多样 |
第三章 宋代女性词作中女性形象文化解析 |
一、春情萌动的少女 |
二、孤思独恋的少妇 |
(一) 思妇 |
(二) 歌姬 |
(三) 弃妇 |
第四章 女性社会思想的孕育因素分析 |
一、影响女词人身份的社会性因子 |
(一) 家庭教育 |
(二) 社会分工 |
(三) 社会政治制度 |
二、影响女性形象文化的发展性因子 |
(一) 社会经济文化的催生 |
(二) 理学的助推 |
(三) 民族矛盾的激发 |
第五章 结语 |
一、宋代女权意识的萌发与价值 |
二、对当代女性性别意识的启示 |
(一) 解脱当代女性社会角色期望的桎梏 |
(二) 书写当代女性个性飞扬的华丽篇章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论李清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李清照作品的女性意识研究综述 |
(一) 李清照词中女性意思的产生 |
(二) 李清照词作的女性意识特点 |
二、李清照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 |
(一) 社会环境的影响 |
(二) 家庭背景的影响 |
(三) 个人因素的影响 |
三、李清照词作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
(一) 张扬的自我意识 |
(二) 自由率真的情感意识 |
1. 对于爱情的追求与渴望。 |
2. 大胆的抒发自己的感情。 |
(三) 独特的社会意识 |
1. 对传统封建思想的叛逆与挑战。 |
2.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四、李清照女性意识的现实意义 |
(一) 对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影响 |
(二) 对当代女性的借鉴意义 |
(7)宋代女性词乐的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价值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现状 |
第一章 宋代背景与女性生活 |
第一节 宋代背景 |
一、社会背景 |
二、文化背景 |
三、音乐景观 |
第二节 女性生活 |
一、社会角色 |
二、地位衰落 |
三、生活追忆 |
第二章 宋代词乐与女性词人 |
第一节 宋代词乐 |
一、概念阐释 |
二、词与乐的关系 |
三、宋代词乐的发展与特点 |
四、现代词家对词律现象的考察 |
第二节 女性词人 |
一、官妇女性词人 |
二、平民女性词人 |
三、歌妓词人 |
第三节 宋代女性词乐的创作与演唱 |
一、宋代女性词乐的创作 |
二、宋代女性词乐的演唱 |
第四节 以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为例 |
一、词谱中的《凤凰台上忆吹箫》 |
二、译谱中的《凤凰台上忆吹箫》 |
第三章 宋代女性词乐中的形象塑造 |
第一节 宋代女性词乐中的女性形象 |
一、歌伎词乐中的女性形象 |
二、闺情词乐中的女性形象 |
第二节 宋代女性词乐中的男性形象 |
一、官妇词乐中的男性形象 |
二、歌妓词乐中的男性形象 |
三、宫怨词乐中的男性形象 |
第四章 宋代女性词乐的美学特征 |
第一节 灵动婉曲柔韧隽永 |
一、情文融一的审美立意 |
二、虚实回环的辨证思维 |
三、言像意象的动态整合 |
四、悲愁驱动的结构制因 |
第二节 寓理帅气空疏平淡 |
一、情理入于性理 |
二、细音入于娇柔 |
第五章 宋代女性词乐的美学追求 |
第一节 精神美 |
一、三教融合的精神美 |
二、词乐创造的自由美 |
第二节 意象美 |
一、词乐中的“月”意象 |
二、词乐中的“楼”意象 |
三、词乐中的“梅”意象 |
第三节 音乐美 |
一、词乐的节奏美 |
二、词乐的韵律美 |
三、词乐的叠字双声美 |
余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后记 |
(8)宋代女性词作中的男性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 |
二、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一章 宋代官妇词中的男性形象研究 |
第一节 千里长安功名客 |
第二节 美酒佳人常伴君 |
第三节 纵使多情却负卿 |
第二章 宋代歌妓词中的男性形象研究 |
第一节 迎来送往君永别 |
第二节 觥筹交错风光客 |
第三节 看似有情亦无情 |
第三章 宋代宫怨词中的男性形象 |
第一节 韶华已逝空叹息 |
第二节 野蛮可恨异军狂 |
第三节 故国情深盼南归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宋代女性词人创作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的现状 |
1.3 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
第二章 宋代女性词人创作背景及创作概况 |
2.1 创作背景 |
2.1.1 内忧外患的时局 |
2.1.2 高度繁荣的经济 |
2.1.3 多种文化传播工具的发明 |
2.2 创作概况 |
2.2.1 词作量丰富 |
2.2.2 以爱情题材为主 |
第三章 宋代女性词人的词作类型及主题特点 |
3.1 词作类型 |
3.1.1 闺情蜜意型 |
3.1.2 饮酒抒情型 |
3.1.3 咏花惜春型 |
3.2 词作主题特点 |
3.2.1 少女情愫 |
3.2.2 家国情怀 |
3.2.3 离愁别苦 |
第四章 宋代女性人词人创作的表现形式及艺术特点 |
4.1 创作的表现形式 |
4.1.1 饱含抒情 |
4.1.2 朴素自然 |
4.1.3 寓情于景 |
4.2 创作的艺术特点 |
4.2.1 婉约为主 |
4.2.2 兼具豪放 |
4.2.3 格式与修辞运用有所创新 |
第五章 宋代女性词人创作的历史地位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5.1 宋代女性词人的历史地位 |
5.2 宋代女性词人对后文学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10)宋代女词人常见意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宋代女子生活特征 |
第一节 宋代女子思想特征 |
一、阴阳理学与内外正位说 |
二、宋代阴阳学说与内外正位说 |
第二节 宋代女子教育与女性的自我意识 |
一、宋代女子教育 |
二、女性的自我意识 |
第二章 楼意象与女性的愁苦情怀 |
第一节 楼意象与女性的愁苦情怀 |
一、贵族女子的愁苦情怀 |
二、中层妇女的愁苦情怀 |
三、亡国宫人的愁苦情怀 |
第二节 孤闭的审美特征 |
第三章 花意象与女性的生命交织 |
第一节 花与女性的生命交织 |
一、身世寄托 |
二、自比自怜 |
三、思远怀人 |
第二节 花意象与女性的审美追求 |
一、对爱情的向往 |
二、以花“比德” |
第四章 月意象与女性的情感变奏 |
第一节 月亮与女性的文化关联 |
第二节 宋代女性的生命体验与月意象 |
第五章 从意象内涵看女性词的创作特征 |
一、意象选取的生活化 |
二、意象内涵的类型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四、李清照与宋代女性词(论文参考文献)
- [1]宋代女性词作服饰描写艺术研究[D]. 邓诗亭. 湖北师范大学, 2021
- [2]李清照感伤词的女性特征[J]. 张星星.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02)
- [3]清代女词人对《漱玉词》的接受研究[D]. 徐梦. 陕西理工大学, 2020(09)
- [4]【宋】李清照音乐思想研究[D]. 刘乐婵. 陕西师范大学, 2018(01)
- [5]宋代女性词人作品中的女性社会思想研究[D]. 李孝婷. 安徽大学, 2018(10)
- [6]论李清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J]. 单良.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7]宋代女性词乐的美学研究[D]. 池瑾璟. 南京艺术学院, 2015(05)
- [8]宋代女性词作中的男性形象研究[D]. 卢兰. 赣南师范学院, 2013(07)
- [9]宋代女性词人创作特点研究[D]. 李承润. 延边大学, 2013(S2)
- [10]宋代女词人常见意象分析[D]. 彭艳芳. 陕西师范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