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紧急避孕的问与答(论文文献综述)
陆肸垚[1](2019)在《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X社会工作机构的J项目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内未成年人性侵案件越来越多,性教育缺失引发的诸多社会事件使得性教育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中学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但是目前却很少有学校愿意主动的去开展性教育课程,反而是一些社会工作机构愿意进入学校开展性教育课程,本研究中笔者跟随着一家正在针对中学生开展性教育课程的社会工作机构,深入了解机构中的一个性教育项目,去探索适合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方式。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以认知行为理论和赋权视角为理论指导,从社工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实践过程、实践效果等方面了解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方法,通过过程评估、结果评估,从学生、家长、学校等层面分析出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效果;从中梳理得出: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不仅能以更加专业的方法进行授课,而且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接纳、保密、个别化、非批判、案主参与与自决的原则,能使中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性教育课程中,从而促进中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但是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也有不足之处,最突出的是:目前很多社工介入中学生性教育都是政府购买或者社会购买服务,一旦购买服务终止,性教育课程也面临终止,因此社工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持续性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对这次项目的完整梳理,能为后续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提供一些实践参考。
江玉军[2](2017)在《育龄妇女反复人工流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反复人流是一种不良健康行为,发生率高,威胁育龄妇女健康。文献回顾中所提出的妇女反复人流行为的影响因素,因所用研究工具可靠性不佳,测量条目不一等问题,使得研究结果缺乏可比性甚至存在矛盾。已发表文献所提出的影响因素对妇女反复人流行为的综合解释度较低,提示尚有重要影响因素未被认识,有研究提示两性关系因素可能在妇女反复人流的行为中发挥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以知信行理论为框架,性别权力理论为补充,结合文献回顾形成育龄妇女反复人流行为影响因素概念框架,研制相关调查问卷,在育龄妇女中进行反复人流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现状调查,探索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减少育龄妇女反复人流行为、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文献回顾及理论研究形成育龄妇女反复人流行为的影响因素概念框架,以下各部分研究均基于该框架展开:第一部分:育龄妇女反复人流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研制。问卷分两部分,首先基于循证指南和文献回顾形成《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初稿,经两轮专家咨询修订问卷条目的适切性并评估问卷的内容效度,在同质的样本中进行预调查调试语义,形成调查版问卷。其次是《两性关系权力量表》的汉化,遵从量表汉化指南,结合本研究实际条件通过翻译回译等过程形成汉化后量表初稿,专家咨询及小样本适用调试,达到习语和经验等同性,形成中文调查版量表。第二部分:育龄妇女反复人流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横断面调查。以所研制的《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及中文版《两性关系权力量表》为调查工具,方便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妇科诊疗室因非意愿妊娠行人工流产的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共调查329例妇女。采用项目分析、Cronbach’sα系数、探索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及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检验所研制工具的信效度;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育龄妇女反复人流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问卷信效度检验结果:《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包含11个条目,其中知识分问卷包含2个维度共7个条目,态度分问卷为单维度共4个条目。汉化版《两性关系权力量表》包含两个维度共23个条目。项目分析结果提示知识、态度各分问卷及《两性关系权力量表》各条目均具有较好的鉴别力。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9.540%、50.739%和42.137%。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整体拟合。所研制问卷各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在0.881.00之间。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果为知识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0.764,风险知识维度0.820,生育知识维度0.604,态度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622。中文版《两性关系权力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58,两维度分别为0.873和0.724。现状调查结果显示:329例人流妇女中反复人流者182例,占55.3%,在反复人流者中人流两次者107例(58.8%),三次者53例(29.1%),四次或以上者22例(12.1%)。调查对象对了解人流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好,对人流持认可态度。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生活暴露时间长是育龄妇女反复人流行为的危险因素,两性关系权力大是反复人流行为的保护因素。研究结论本研究研制的《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和中文版《两性关系权力量表》信效度较理想,可分别作为评估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知识水平、对人工流产所持态度以及在两性关系中权力大小的测量工具。医务人员应对性生活暴露时间长和在两性关系中处于权力弱势的育龄妇女加强关注,尝试采取措施帮助该类妇女提高在两性关系中的权力,或指导她们采取可独立掌控的避孕方法。知识掌握水平高并不能减少反复人流行为,提示单靠健康教育手段促进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效果不可靠,对育龄妇女反复人流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索。
牟雪静[3](2016)在《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需求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人口现象。面对城市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各种经济诱惑,女性农民工临时性或商业性的高危险性行为明显增多,她们感染生殖系统疾病∕性病及艾滋病的风险随之增大,导致其生殖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掌握女性农民工的生殖健康状况、需求及影响因素,是有效解决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问题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新时期开展以人为本的计划生育工作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客观要求。本研究通过问卷和深入访谈,对贵阳市150名女性农民工进行调查,以社会角色理论、社会性别理论、“知信行”理论和人口健康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了解她们的生殖健康状况、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面临的生殖健康问题,探讨影响其生殖健康需求的各类因素,揭示她们在生殖健康方面的基本需求。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对女性农民工及其生殖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同时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生殖健康优质服务政策提供数据支撑。研究发现,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在32岁左右;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经济收入偏低,主要分布于住宿餐饮、零售批发、建筑、物流等第二和第三产业;住环境较差且不稳定,城市归属感差。女性农民工的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对象生殖健康知识贫乏,对避孕知识和生殖健康其他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较低。高达90﹪以上的调查对象不知道什么叫“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阴虱、疥疮、沙门氏菌病”等性病,以及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也了解不多。研究还发现,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生殖系统不适的就医率也较低,仅有30.7﹪的调查对象感染妇科疾病病后选择去看医生;84.7﹪的对象没有定期去做妇科检查。因此,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是多元多层次的,涉及到方方面面,除了身体健康的需求,还涉及到其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具体包括女性农民工的个人需求、家庭需求、生殖健康(性生活、避孕、人工流产、妇科等)需求和社会需求等。影响其生殖健康需求的诸多因素与计划生育、城乡二元结构户籍政策,自身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家庭因素和民族习惯、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所以,调查对象不仅希望工资得到提高,住宿、住房等居住环境得到改善,随迁子女、丈夫的教育和医疗等被城市体制所融纳;她们希望自己的健康得到保证和解决,尤其是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因此,本研究试图从计划生育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经费投入、社会文化和民族习惯等诸多个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女性农民工的生殖健康水平?如何有效满足其生殖健康的需求?等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如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健全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城市女性农民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重视女性农民工的生殖健康需求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生殖健康的服务范围等。
赵琳琳[4](2016)在《基于行动研究的大学生生殖健康干预实践》文中指出目的1.调查分析山东省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避孕节育服务需求现状,以了解当前大学生生殖健康水平,为后续有效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全面、详细的资料及有利理论依据。2.通过开展基于行动研究的大学生生殖健康干预实践活动,总结改进大学生生殖健康干预新方法并综合评其效果,为探讨行动研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供实践积累,也为下一阶段探索建成适合中国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服务指标评价体系提供基础。方法1.文献研究法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Google等搜索网络收集资料,查阅大量关于生殖健康、行动研究理论知识,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五所高校的15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其避孕节育服务需求及利用等情况的现况调查研究。干预实践前后对21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以评价行动研究干预实践的效果。3.行动研究法在Kurt?Lewin提出的循环模式行动研究理论基础上,加入护理研究专家Waterman的研究,将行动研究程序分为确立研究问题、计划、资料收集与分析、行动和评价五个方面,并在行动研究中严格遵守行动研究螺旋循环模式,注意行动中的资料收集和行动总结,最终用质性和量性的方法全面评价行动研究干预效果,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方案以方便下一步干预计划的实施。4.焦点团体访谈法行动研究干预实践活动结束后采用焦点团体访谈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以评价行动研究干预实践效果。本研究运用焦点团体访谈法,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8名参与者进行访谈并收集相关资料。结果1.大学生生殖健康问卷现况调查(1)一般情况调查本调查研究共有1600名大学生参加问卷调查,其中有效调查问卷1538份,有效率为96%。男生601名(占39.01%),女生937名(占60.99%)。年龄2022岁的有715名(占46.5%),2325岁的有681名(占44.3%),25岁以上的有142名(占9.2%)。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有521名(占34%),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有1017名(占66%)。(2)不同性别大学生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生殖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比较低的题目主要是避孕药的副作用(372人,占24.19%)、男性内生殖器官(394人,占25.62%)和月经的特点(571人,占37.13%)。其中月经的特点和避孕药的副作用两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不同性别大学生生殖健康认知情况98.83%(1520人)的大学生认为自己需要了解性知识,认为自己有必要了解避孕知识和反对“性教育会导致更多性为”,二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8.3%(1358人)和76.79%(1181人)。认为“贞操”对男女都很重要的仅占10.53%(162人)而且P>0.05。反对婚前性行为的仅占27.57%(424人)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不同性别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率及避孕工具使用情况1538名在校大学生中承认发生过婚前性行为的有214名(占13.91%),男生有137名(占8.9%),女生77名(占5.00%)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行为发生时采取避孕措施的有80名(占37.38%),其中男生有43名(占31.39%),女生有37名(占48.05%),有27名(占12.62%)学生选择使用避孕套,男生有15名(占10.95%),女生有12名(占15.58%)。2.行动研究干预实践结果(1)干预对象一般情况218名调查对象中男生98名(占44.95%),女生120名(占55.05%)。年龄20-22岁的有123名(占56.42%),2325岁的有73名(占33.50%),25岁以上的有22名(占10.9%)。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有87名(占39.91%),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有129名(占59.17%)。当前有恋人的有113名(占51.83%),没有恋人的有105名(占48.17%)。(2)干预前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避孕药的副作用一题干预之前回答正确率仅39.45%(86人),干预实践活动后正确率明显提高达到了70.64%(154人)且P<0.05。适合高校大学生的避孕方法一题回答正确率由干预实践活动前的30.73%(67人)提高到了干预实践活动后的62.39%(136人)。(3)干预前后大学生对生殖健康认知情况比较干预前仅有20.64%(45人)的在校大学生反对这一行为,干预后在校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行为反对率明显提升达到68.35%(149人)且P<0.05;反对“性教育会导致更多性行为”反对率由干预实践活动前的31.19%(68人)提升至77.52%(169人)且P<0.05。(4)干预前后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及避孕工具使用情况比较218名在校大学生中,干预前后承认发生过婚前性行为的有24名(占11.01%),干预前有19名(占8.72%),干预后有5名(占2.29%)且P<0.05。干预前婚前性行为发生时采取避孕措施的有17名(占7.80%),干预后有5名(占2.29%),P<0.05。在发生性行为使用过的避孕措施方面,干预前仅有14名(占6.42%)学生选择使用避孕套,干预后承认发生性行为的5名学生均使用了避孕套为避孕工具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以行动研究为基础的大学生生殖健康干预实践活动后大学生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提高,干预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2.以行动研究为基础的大学生生殖健康干预实践活动后大学生生殖健康态度明显有所改善,尤其对婚前性行为等敏感问题态度改观明显,行动研究干预实践活动达到理想效果。3.行动研究为基础的大学生生殖健康干预实践后,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明显下降,发生性行为时避孕工具的使用率也有所提高且能够选择出正确的避孕方法。这一改变有利的证明了行动研究干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大学生生殖健康及避孕节育服务需求较大,社会学校方面还须进一步满足。另外,在校大学生对生殖健康教育评价较好,以行动研究为基础的大学生生殖健康干预实践活动效果显着。
蔡燕虹[5](2016)在《以微课形式开展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急剧变化的时期,处于这年龄段的中学生,他们对“性”充满了好奇和的困惑。但家长逃避讨论此类话题,学校青春期教育也遇到重重困难。本研究将微课与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相结合,可以解决健康教育课课时不足,教学师资有限等问题,还能让学生不限时空地反复听讲和学习;以微课的形式在网络上自学既没有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讲解性知识的尴尬,又可以完善健康教育的内容,克服了传统授课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局限。适时开展中学青春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有关青春期的神秘感,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预防青春期疾病,培养正确的行为道德观。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黄华路校区)学生对以微课形式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中一些问题的看法。结果表明90%的学生对于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是感兴趣的,81.6%的学生认为生物课上的青春期健康知识是缺乏或不足的,中学生最想了解的包括中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青春期卫生保健、避孕的方法、认识性自慰的行为等内容。根据调查结果确定青春期教育的主题,制作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微课并上传到网上。再对个别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分析学生对本微课学习后的感受和知识的增长情况,教师对青春期健康教育微课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问卷测试的形式对比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微课的实施效果。本研究通过案例实践表明:通过微课来促进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的推广是行之有效的。实施微课后通过访谈学生可知微课案例的内容都是学生很想了解的内容,学习了微课后普遍增长了学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知识,解决了学生的疑惑,懂得青春期保健的方法。而老师认为本微课视频可用于平时的生物教学当中,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课堂上的注意力。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案例三的测试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上,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在显着差异(P≤0.01),说明实验班对该案例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班。从而说明,以微课形式开展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青春期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张利平[6](2014)在《山东乡镇育龄夫妇孕前优生健康知识知晓调查与干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7个乡镇的待孕育龄夫妇孕前优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相关需求,并进行优生健康教育,分析调查对象的干预效果,探讨知晓情况与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以便为农村育龄夫妇开展和普及孕前优生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采取更好、针对性更强的干预措施。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4年2月—3月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7个乡镇参加免费优生健康查体的孕前育龄夫妇,通过现场问卷的形式,对其进行孕前优生健康知识调查。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再次发放问卷,对调查对象干预前后的知识知晓情况进行比较。用SPSS17.0对调查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调查人群的社会人口学因素有效调查育龄夫妇503人,年龄在25-34岁的比例为71.0%,其中女性为68.8%,男性为73.3%。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职校或中专,大专以上比例分别为53.7%、29.6%、16.7%。孕前育龄夫妇人群中约77.9%对生育子女有心理负担,心里负担原因中以有经济压力最多,高达53.5%;其他原因工作安排占20.9%、孩子抚养占19.3%,家人态度占11.5%、孩子性别占10.7%。接受过孕前教育的占57.1%;吸烟或被动吸烟男性比例为47.0%,女性为14.8%。2.孕前育龄夫妇优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孕前优生健康知识包括孕前优生准备知识和避孕、怀孕及不育知识两部分。其中,孕前优生准备知识得分较高,为71.59±11.39;避孕怀孕及不育知识得分较低,为49.14±14.48;优生健康知识总分得分为66.12±10.19。42个知识点知晓率从11.4%~99.0%,存在较大差异;男性和女性部分知识点的知晓率存在差异(P<0.05)。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P=0.001)、计划怀孕意愿(P=0.000)、参加孕前教育(P=0.000)对育龄夫妇孕前优生健康知识得分均有显着影响。总体上讲,文化程度越高,孕前优生健康知识得分越高。而计划妊娠意愿或参加孕前教育夫妇优生健康知识各部分及总分得分均显着高于顺其自然意愿或未参加孕前教育夫妇(P=0.000或P=0.001)。3.孕前育龄夫妇优生健康知识教育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发放免费宣传资料和面对面宣教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教育后,42个知识点中,13个知识点较教育前无显着升高外,其余29个知识点知晓率均较教育前明显升高(P<0.05)。教育后育龄夫妇优生健康知识总分、孕前优生准备知识得分、避孕怀孕及不育知识得分均较教育前明显升高(P=0.000)。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P=0.011)和计划怀孕意愿(P=0.000)对优生健康知识教育前后得分差值均有显着影响。总体上讲,文化程度越低,孕前优生健康知识得分差值越高。而教育前计划妊娠意愿夫妇优生健康知识各部分及总分得分差值均显着低于教育前顺其自然意愿夫妇(P=0.000或P=0.001)。4.孕前育龄夫妇优生健康知识来源、期望获得知识途径在优生知识来源中,前5位为免费宣传资料(61.4%),网络(30.7%),书报杂志(29.5%),医院医生(29.1%),计生讲座(26.1%)。而期望获得知识途径前5位为免费宣传资料(75.1%),计生讲座(53.3%),网络(47.1%),医院医生(45.7%),,书报杂志(38.6%)。5.孕前育龄夫妇对各项优生健康知识需求率均在90%以上。结论1.文化程度、计划妊娠意愿是影响孕前优生健康知识知晓和健康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和有计划妊娠意愿者,其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越高。文化程度越低和无计划顺其自然妊娠者,其知识认知水平提高幅度相对较大,但远期效果有待观察。2.待孕夫妇对直接影响优生的孕前优生知识掌握较好,但部分相关知识仍需深化、细化宣教;而间接影响优生的避孕相关知识则急需提高。3.育龄夫妇性别不同,在部分知识点知晓上存在差异,提示夫妇双方在知识上可进行互补,以更好地制定妊娠计划;健康教育教材也应有针对性。4.孕前优生健康教育能显着提高育龄夫妇优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增加其计划妊娠意愿,从而使育龄夫妇在孕前能主动学习和接受优生健康知识,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干预方法。5.农村孕前育龄夫妇的孕前优生健康知识各方面需求愿望均较高。6.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孕前育龄夫妇孕前干预与管理,加强孕前优生健康知识宣传,进一步提高专业性教育途径的可及性,让孕前育龄夫妇更方便、有效地接受优生健康知识教育。
武俊青[7](2014)在《提问技巧》文中认为良好的咨询不仅需要咨询员遵循良好的咨询框架和良好的理念,还需要精湛的咨询技巧。服务人员为了与服务对象建立和谐关系、了解和探索其性与生殖健康相关基本需求和深层次需求,需要运用"提问、倾听、释义、语言和教具模具"等5大技巧,通过封闭性提问了解基本状况,通过开放性问题鼓励
吉宁[8](2013)在《我国三城市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一、总目的对我国三城市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简称“影响因素探索”),并对三城市的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简称“质量综合评价”),为优质的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二、具体目的(一)利用重复流产率、避孕措施落实、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及服务满意度四大类国际上常用的流产项目评估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结合构建的妇女流产后避孕行为影响因素的验证性因子分析SEM,从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质量提高的目的(防止非意愿妊娠的发生,降低流产率和重复流产率)出发,探索影响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二)在WHO优质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框架的基础上,利用综合评分法、蛛网图模型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北京、上海、郑州三地区的29家医院的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探索性地综合评估我国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质量的优势和不足,并验证几种综合评价方法在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质量评估方面的适用性,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质量的评估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一、资料来源本研究是在欧盟FP6中国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研究数据基础上的再分析、再挖掘。数据基本情况如下采用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在北京、上海、郑州三个城市选择了29家医院。在这29家医院中,共调查流产妇女3132人。流产妇女的纳入标准为:①到选定的医院寻求流产服务;②年龄<25岁;③早期妊娠;④能在半年后随访,随访方式可以为反诊或是电话随访;⑤愿意参加本调查。排除标准为:不愿参加本研究者或不能坚持随访者。二、研究方法在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探索方面,本文综合运用了传统经典的统计方法及现代统计学方法。使用的经典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Logistic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等。使用的现代统计学方法是新一代统计学三大进展中的最突出代表:SEM。在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方面,主要在WHO的优质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框架的基础上,探索性的采用了综合评价法中的综合评分法、蛛网图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服务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估。在本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及综合评价中,主要采用SPSS17.0软悠扬;在SEM构建的过程中,首先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插补,在数据插补完成后采用AMOS软件进行SEM的构建;在综合评价中的蛛网图评价法中,采用了Microsoft Office软件进行了模型图的构建。[研究结果]一、影响因素探索部分(一)国际上常用的四大类流产项目评估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1.重复流产(1)流产妇女的妊娠原因未避孕(64.0%)和避孕失败(36.0%)是本次调查中3132名流产妇女的主要妊娠原因。妇女不避孕的主要原因是“在没有准备好避孕药具的情况下进行了同房”(43.3%)和“因为知道但不想使用避孕方法”(34.6%)。绝大多数避孕失败的发生是在使用短效的现代避孕措施(避孕套39.2%、紧急避孕药20.1%、口服避孕药12.4%)中和传统的避孕措施(安全期29.7%,体外射精20.1%)中,在使用长效避孕措施(宫内节育器1.5%)中发生避孕失败的较少。(2)重复流产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知识得分和性生活时间与重复流产的发生有关,与知识得分<60分的妇女相比,知识得分≥60分的妇女重复流产的发生相对较少(OR95%CI:0.694(0.498-0.969);在性生活时间方面,与性生活时间<1年的相比,性生活时间≥1年的妇女发生重复流产的可能越大(OR95%CI:29.44(15.327-56.548))。2.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出生地是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与年龄<22岁的妇女相比,年龄≥22的妇女,在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方面及格率越高(OR95%CI:1.625(1.164-2.270));与出生在农村的妇女相比,出生在城镇(OR95%CI:1.800(1.241-2.611))和城市(OR95%CI:1.554(1.102-2.190))的妇女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方面及格率越高。3.避孕措施(1)流产妇女避孕措施的使用情况流产前和流产后,妇女使用的主要的避学措施均为避孕套(前:77.5%,后:78.2%)和体外射精(前:11.6%,后:7.7%)。(2)流产妇女避孕药具选择时各因素的考虑情况在避孕药具的选择时,妇女最关注的为避孕措施的安全性(74.6%)和有效性(70.0%),最不关注的为避孕药具的价格(10.5%)。(3)流产后首次性生活避孕措施落实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婚姻状况、男方是否关心避孕问题、男女年龄差距和性生活时间与流产后首次性生活时避孕措施的落实情况相关。与男方不关心避孕问题的相比,男方关系避孕问题的妇女流产后首次性生活时避孕措施的落实率高(OR95%CI:1.413(1.102-1.812));与性生活时间<1年的相比,性生活时间≥1年的妇女流产后首次性生活时避孕措施的落实率高(OR95%CI:1.382(1.076-1.774));与已婚的妇女相比,未婚的妇女流产后首次性生活时避孕措施的落实率低(OR95%CI:0.66(0.498-0.875));与男女年龄差距<2岁的相比,男女年龄差距≥2的妇女流产后首次性生活时避孕措施的落实率低(OR95%CI:0.749(0.593-0.946))。(4)各类避孕措施使用的影响因素影响避孕套、口服避孕药、IUD、紧急避孕药、传统/现代避孕措施、短效/长效避孕措施使用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汇总表ST-I。(二)妇女流产后避孕行为影响因素的验证性因子分析SEM构建结果采用AMOS17.0拟合的SEM结果见图SF-1,图中所有的路径系数均为标准化后的路径系数。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χ2=841.782(P<0.05),GFI=0.969, AGFI=0.949, PGFI=0.596,尽管P值小于0.05,但由本研究拟合的GFI、AGFI和PGFI非常理想,所以认为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较高。SEM分析结果显示,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个体因素、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等潜变量均会通过直接和/或间接的途径来影响妇女流产后的避孕行为。注:1.为简洁明了,本表只汇总了多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2.口服避孕药单因素分析没有P<0.05的变量,因此不进行多因素分析,故在本表中未纳入口服避孕药的结果;3.自变量赋值:年龄:1=<22岁(ref),2=≥22岁;男性年龄分组:1=<24岁(ref),2=≥24岁;性生活时间:1=<1年(ref)2=≥1年;其余自变量:0=否(ref),1=是4.因变量赋值避孕套(0=不使用;1=使用);宫内节育器(0=不使用;1=使用);紧急避孕药(0=不使用;1=使用);传统/现代避孕措施(0=传统;1=现代);短效/长效避孕措施(0=短效:1=长效)。二、质量综合评价部分综合评分法结果显示,我国三城市的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质量在人际关系(82.17分)和服务的连续性(82.66分)方面相对较好,在服务时机(57.67分)、避孕方法的选择(62.85分)、技术力量(57.26分)方面的能力次之,在宣教和咨询方面的能力最弱(48.46分):上海、北京、郑州三地区的综合得分分别为72.33、61.84和57.32分。蛛网图评价法结果显示,三城市的服务质量在WHO优质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框架的六个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研究的29家医院的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质量总体可分高、中、低三类,各类中的医院数目分别为9、12和8家。[研究结论]一、影响因素探讨部分探讨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提高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质量的目的是降低流产及重复流产的发生率。非意愿妊娠是流产和重复流产发生的根源,要解决流产和重复流产问题,需要从非意愿妊娠发生的主要原因来入手。因此,提高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质量,解决流产和重复流产问题,主要需从优化避孕药具提供网络、改变妇女“不想使用避孕方法”的态度和解决避孕失败问题三大方面来进行。提高年轻化、未育化的流产人群的避孕药可及性,是避孕药具网络优化的一大切入点;改变流产妇女“不想使用避孕方法”的态度,不仅需要提高流产妇女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还需要改善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增加男方在避孕节育和流产服务中的参与等;要解决“避孕失败”问题,需要通过宣教、咨询等各种措施,来提高流产妇女的避孕相关知识水平和避孕技能,来减少安全期和体外射精等传统避孕方法的使用,提高各类短效现代避孕措施的正确使用率和坚持使用率,增加长效现代避孕措施的使用率。妇女流产后避孕行为影响因素的SEM构建结果显示,妇女流产后避孕行为的改变,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因此,要改变妇女流产后的避孕行为,不能仅仅依靠一种因素的改变。而是要协调采用多种措施,综合提高流产后的计划生育服务质量,以达到预防非意愿妊娠发生,进而达到降低流产率和重复流产率的目的。二、质量综合评价部分从WHO的优质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框架的六方面来看,我国三城市的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质量在人际关系和服务的连续性方面相对较好,在服务时机、避孕方法的选择、技术力量方面的能力次之,在宣教和咨询方面的能力最弱。三城市的服务质量在WHO优质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框架的六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综合评分法和聚类分析法两种评估结果的一致性,不仅验证了本研究中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说明了两种方法在医院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上是适用的。
任姗姗[9](2012)在《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服务需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差距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两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年轻人的性成熟年龄普遍提前而结婚年龄推迟,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数据显示有10%女性15-24岁普通青少年在15岁之前就发生性行为,在大多数亚洲国家初次性行为年龄都有提前的趋势。在中国,占总人口数近1/6的青少年正是日益受到非意愿性行为、性病、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等影响,由于性成熟年龄提前,而青少年生理、心理尚未成熟,性与生殖健康、疾病的危害及预防知识缺乏,青少年出现未婚先孕、人工流产率上升、生殖系感染及性传播疾病上升、非意愿性行为发生率高等一系列现象。青少年非意愿性行为可以导致人流和/或生殖道感染,可见,青少年生殖道感染与非意愿性行为和人工流产三者密切相关,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必须引起重视。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第一次明确指出青少年的性与生殖有着明显区别于成年人的需要,应当被确定为优先关注的领域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强调:有三个最重要的因素可能对青少年生殖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三个因素是: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和非意愿性行为。世界青少年行动项目强调了应在负责任的计划生育实践、家庭生活、性和生殖健康、性传播疾病、HIV感染和艾滋病防治领域满足未婚青年人的特殊需要。日前,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在人口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人口发展面临五大挑战,其中之一是“在生殖健康服务方面还存在未被满足的需要,尤其是未婚人群、青少年、流动人口等弱势人群”。研究目的全面了解女性未婚青年人群中生殖健康状况,及存在的未被满足的生殖健康服务需要,为防止该人群发生非意愿性行为、人工流产及生殖道感染等生殖健康不良事件,为健康教育和适宜综合服务等干预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的具体研究目标:1.评估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相关问题知识态度水平,包括避孕相关问题、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相关问题、非意愿性行为和性功能障碍等性健康问题、生殖道感染和妇科病等相关问题的知识态度水平;2.探索不同背景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之间各种生殖健康相关问题知识态度水平的差异;3.了解女性未婚青年人群各种生殖健康相关行为;3.1了解该人群的婚前性行为和避孕行为;3.2了解该人群的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史;3.3了解该人群的非意愿性行为、性功能障碍症状史;3.4了解该人群的生殖道感染、妇科病史;4.探索不同背景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之间各种生殖健康相关行为间的差异。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是以医疗机构为基础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即包括常规婚前检查中的妇科检查、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和咨询等5个步骤的现况调查。根据特定标准,利用以医疗机构为基础的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和即墨市的婚前医学体检门诊,对调查期间进行婚前医学体检且符合纳入标准(20岁-39岁;未婚;自愿配合本调查)的全部1575名女性未婚青年进行问卷调查。定量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卡方分析、单因素Logistic分析)、Fisher精确概率法、非参数秩和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其中描述性分析用于对知识水平、行为、生殖健康问题存在情况的描述,卡方分析、单因素Logistic分析、Fisher精确概率法、非参数秩和检验等用于了解不同背景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中存在的知识态度得分水平、行为和问题出现情况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用于探讨知识态度得分水平、行为和问题出现的影响因素。定性研究包括两部分,即个人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按照信息饱和原则,共对15名女性未婚青年进行了定性访谈,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之后结合访谈笔记转录成文字,进行编码,列出分类表,撰写定性研究报告。研究结果本次研究期间(2011年8月-2011年12月),计划调查1680人,调查对象包括在研究现场进行婚前体检且符合条件的未婚女性青年,实际发出1680份问卷,回收合格问卷1575份,合格应答率为93.8%。研究对象最小年龄为20岁,近60%小于25岁,13.3%大于28岁。超过90%调查对象月收入低于5000元,42.4%月收入低于2000元。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52.1%)文化水平在高中及以下。41.3%调查对象从事非农业体力劳动,34.7%从事脑力工作,7.4%从事农业劳动或无业。8.3%的调查对象来自单亲家庭。60.9%具有山东省青岛市本地户籍。1.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知识态度水平的研究结果本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中,包括20道相关问题,分别从避孕知识、人工流产和怀孕相关知识和态度、性健康相关知识和态度、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和态度等4个角度考察被调查者的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水平。每题1分,权重相等,答对得1分,答错或选择“没听说过”、“不清楚”者均不得分,计算每位调查对象总分后换算成百分制,满分100分,每类问题满分25分。统计分析时33.0%的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在40-60分之间(满分100分),处于中等水平,35.7%的调查对象知识得分低于40分,生殖健康知识水平较低,31.3%调查对象得分较高,高于60分。对不同方面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进行比较后发现,性健康知识态度得分平均值只有9.8分(满分25分),为四方面生殖健康相关问题之中最低,怀孕/人工流产相关知识态度得分平均15.1分(满分25分),为四方面之中最高。对性健康和生殖道感染相关问题的考察中,均有超过10%的调查对象得分为0分。谈及传统避孕方式时多反映“不知道什么是安全期”、“没听说过体外排精”;不清楚紧急避孕药与口服避孕药的区别,认为“差不多,既然都是药就都是(同房)前吃”;对于常见避孕措施的知识受熟人的影响,“别人带环也怀孕了,那个没用”。多能认识到人工流产“会引起不孕不育”。且多认为性健康的话题如非意愿性行为“是夫妻俩的事儿,不会跟外人说”。2.不同背景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知识态度水平的差异对不同背景的未婚女青年知识态度得分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年龄(OR=1.465,2.089,1.693)、文化程度(OR=3.040,4.461)、职业(OR=2.177)、月均收入(OR=1.335)、户籍地(OR=1.472)等因素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有关(P<0.05)。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高、从事脑力工作者、月收入较高、拥有外地户籍者,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较高的可能更大。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进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未婚女青年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的影响因素为调查地点、月收入、文化程度。即墨市的女性未婚青少年人群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较高的可能性是黄岛区该人群的0.652倍;相比较于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调查对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OR=1.586)、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OR=3.696)的未婚女青年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达到更高水平的可能性更大;相比较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具有高中/中专(OR=2.702)和大学学历(OR=3.255)的调查对象获得较高水平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的可能性更大。3.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相关行为的研究结果3.1女性未婚青年人群婚前性行为及避孕行为1313名调查对象(83.4%)有过性行为,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最早为11岁,平均值为22.7岁,18.6%调查对象首次性行为在20岁及以前。首次性行为未避孕的比例占26.4%,采用安全期避孕或体外排精等传统避孕方式者占11.1%,其余62.5%均在首次发生性行为时采用了避孕套、口服避孕药、紧急避孕药等现代避孕措施。6.3%首次性行为为非意愿。将首次性行为非意愿、首次性行为无避孕或使用传统低效避孕措施、首次性行为早于20岁定义为首次性行为属于高危性行为,职业和年龄是高危首次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相比于从事体力工作/无业的女性未婚青年,从事脑力工作者是高危首次性行为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742)。年龄在24-25岁、26-28岁、29岁及以上者发生高位首次性行为的可能性分别是年龄在20-23岁者的0.695倍、0.677倍、0.597倍。74.4%的调查对象婚前已同居。近70%调查对象半年内的性行为中选用过避孕套,安全期(23.5%)和体外排精(21.2%)是除避孕套以外最常被采用的避孕措施,紧急避孕药(15.6%)和口服避孕药(4.3)次之,25.9%的未婚女青年半年内至少有过一次没有采用任何避孕措施的性行为。药店/超市(58.5%)是该人群中较为普遍采纳的避孕药具的获取途径。定性研究结果对定量研究结果提供了支持:“现在的小孩儿都可早(发生性行为)啦”,且多因为“自己也不懂”,草率选用避孕措施。3.2女性未婚青年人群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史478人(36.4%)婚前怀孕过。其中,有非意愿妊娠史者占60.2%,其中53.2%源于避孕失败,46.8%源于未避孕的性行为。有人工流产史者共269人(17.1%),首次人工流产年龄最小为14岁,首次人工流产发生在20岁及20岁以前着占19.4%。重复流产者共66人,占全部有人工流产史者的24.5%,其中2人共流产5次。149人(55.4%)选择过药物流产,146人(54.3%)选择过手术流产。多数(74.3%)有人工流产史的调查对象首次人工流产在医院进行,计生中心17.6%,5.7%在私人诊所,2.3%在家自己进行。定性研究发现,访谈对象发生非意愿妊娠时能到正规医疗机构如“人民医院”就诊,但有发生如“盆腔炎”“宫颈糜烂”等现象。3.3女性未婚青年人群非意愿性行为和性功能障碍症状情况近半年内有301人(23.1%)曾经历过非意愿性行为,其中66.1%偶尔发生,5.3%每次性行为都是非意愿性行为。37.9%最近一次发生的非意愿性行为中未避孕,40.5%使用避孕套。前三位经常发生的性功能障碍症状是性交无快感、性高潮缺失以及性欲缺乏,经常发生率均超过20%。在对经历过“阴道不够湿润”等性功能障碍症状的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访谈时发现,她们能做到“和他(男伴)沟通,一起解决”。将有过非意愿性行为史或/和经常出现某一种或几种女性性功能障碍症状定义为有过性健康问题,首次性行为非意愿(OR=3.054)、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OR=0.526)、文化水平(OR=2.051)等是女性未婚青年人群出现性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3.4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道感染、妇科病史34.1%调查对象半年内有过至少一项妇科不适症状,其中分泌物问题最常见,反映月经问题的比例次之,近30%未对此做任何处理,超过一半调查对象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近10%自行买药处理,2.8%选择私人诊所就诊。17.0%调查对象被确诊过至少一种妇科病,月经不调或闭经(8.7%)、附件炎(7.3%)的调查对象所占比例最高。266人(16.9%)确诊过至少一种生殖道感染,9.1%调查对象患过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9.7%患过细菌性阴道病。重复生殖道感染者占41.9%,其中首次确诊年龄早于20岁的比例为9.3%,高于只有一次生殖道感染者(2.0%)。77.5%生殖道感染确诊于正规医疗机构,13.7%在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确诊,6.8%和2.0%分别在私人诊所和工作单位医务室确诊。91%以上在计生服务中心和医院、妇幼保健院等机构确诊的生殖道感染都经过化验,私人诊所确诊的化验率也达90%以上,在工作单位医务室确诊的患者中仅60%有化验。正规医疗机构中多数生殖道感染(68.2%)治愈后未复发,私人诊所治疗的生殖道感染复发率高达61.5%,而工作单位医务室治疗的生殖道感染复发率则超过90%。3.5女性未婚青年人群中存在的其他生殖健康问题情况乳房大小异常、外阴皮肤营养不良、分泌物异常(颜色、性状、气味)、宫颈糜烂、子宫偏小、子宫活动度欠佳、附件压痛的发生率依次分别为0.2%、0.2%、2.3%、4.5%、0.2%、0.2%、0.3%。405例经过分泌物实验室检查的调查对象情况显示,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现患率分别为0.7%和1.5%,胺试验阳性的比例为0.5%,另有1.5%的调查对象阴道清洁度为III度。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34人,占2.3%,谷丙转氨酶呈现异常者共18人,占2.2%。166人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占11.1%。梅毒初筛结果呈阳性者8人,占0.5%,HIV检查结果均为阴性。9.5%调查对象进行过高危阴道操作(包括以清洁、缩紧阴道、修复处女膜等目的进行的阴道操作)。29.2%的人不能保证每天清洗外阴。36.8%不能在每次性行为发生前要求男伴进行清洗。小组访谈中访谈对象认为最普遍存在的妇科病、生殖道感染就是痛经:“应该就是来例假肚子疼的症状比较普遍吧,大家都疼,那时候我们一个宿舍5、6个人都有疼的时候。有的人就(经期)头一天疼,或者半天儿,然后就没事儿了。但有时候也有挺严重的,躺着打滚儿的疼,还吐,站不起来都”,“其他这炎那炎的没听说熟人谁得了,可能得了人家也不告诉咱”。其余的月经问题和分泌物异常问题在个别调查对象的调查中有所反映:“我月经周期不正常,有时候一个月,有时候三个月,白带也有异常”。曾经确诊过多于一次妇科病的调查对象反映“先得了盆腔炎,在人民医院开了药,当时治好了,后来又复发过。再后来又得过宫颈糜烂,几度我忘了想不起来了,反正当时也去人民(医院)治好了,再后来就没去医院了,我就自己买药吃了(笑),因为再有症状啊什么的自己也都知道了怎么回事儿了……我之后就自己吃药也都可以了。现在就是每天洗”。医务人员的态度和目前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也成为阻碍未婚青年人群在有生殖健康问题时求医的障碍之一:“现在看个病多难啊,贵不贵都单说,挂个专家号就让你折腾不起,大早上起那么早的,可是你说要是不看专家号吧那帮医生也看不出个所以来,人家也忙也不跟咱多说,看病还没有候诊时间长哩”。4.不同背景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行为及问题间的差异将具有非意愿性行为、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史其中至少一种生殖健康问题的调查对象定义为病例组,不具备任何一种上述生殖健康问题的调查对象定义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调查地点、年龄、收入、职业、文化程度、同居状态、首次性行为年龄、阴道操作史的调查对象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风险不同。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未婚青少年人群生殖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有调查地点、月收入水平、首次性行为年龄、阴道操作史等,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同居状态等不是该人群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即墨市的未婚女青年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是黄岛未婚女青年的0.357倍,即黄岛区未婚女青年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与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未婚女青年相比,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调查对象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为前者的1.873倍,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调查对象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为2000元以下人群的3.077倍,即相对于收入低于2000元以下者,高收入人群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更大;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大于20岁者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是首次性行为发生早于20岁者的0.476倍,即发生性行为越早,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越大;进行过阴道操作的调查对象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为没有进行过阴道操作人群的3.283倍,即更易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研究结论1.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不高。该人群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多居于中低水平。关于性健康和生殖道感染防治等相关问题的知识掌握程度最差。定性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常见避孕方法的认识受他人经历影响较深,对未婚先孕存在担忧且排斥的态度,对妇科病和生殖道感染的概念混淆严重。性健康问题是该人群普遍认为难以启齿的问题。知识来源渠道多为通过电视节目或网络自行查询。2.不同地区、月收入、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不同。黄岛区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知识态度得分水平要高于即墨地区的调查对象。经济水平与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呈正比。学历较高的研究对象取得较高知识水平的可能性较大。3.女性未婚青年人群存在着生殖健康服务需要。该人群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比例极高,并且存在过早暴露于性行为、非意愿性行为、不安全性行为等情况。有人工流产史者、重复人工流产史、高危人工流产者占一定比例。非意愿性行为和性功能障碍问题提示该人群中性健康问题值得关注。分泌物问题和月经问题是最常见且最被关心的问题,月经不调/闭经、附件炎、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等具有一定比例。虽然针对生殖道感染,正规医疗机构求医行为有一定普遍性,但重复感染的问题严重,与非正规医疗机构求医行为有关。贫血的检出率也较高,提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调查对象对日常卫生习惯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4.不同地区、月收入、首次性行为年龄、阴道操作史等的调查对象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情况不同。相比于即墨地区的调查人群和月薪不足2000元/月的调查人群,黄岛地区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月收入高于2000元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出现首次性行为非意愿、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等生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较高。较高知识态度水平和较高行为问题风险之间的矛盾提示我们,已有的生殖健康知识不够深入,不足以指导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的生殖健康行为。过早地暴露于性生活、有阴道操作史的未婚女青年出现各种生殖健康问题的风险更大。政策建议1.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宣教和服务中都应该重点加强深层次知识的宣教,力争使具备的知识足以指导行为的改善,对生殖道感染/妇科病的防治方法、症状特点等内容应加以重视。应该在社会大众中进一步普及非意愿性行为和年轻女性性功能障碍等性健康方面的知识,形成正确的性健康态度,鼓励遭遇性健康问题时正确的求医行为。2.针对改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的服务,如宣教、咨询、讲座等,应重点关注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月收入较低、文化程度较低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3.女性未婚青年人群中存在一定的生殖健康服务需要。该人群普遍有婚前性行为史,存在着非意愿性行为、非意愿妊娠、生殖道感染/妇科病、性健康等潜在的生殖健康问题。针对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的生殖健康服务应与已婚育龄人群区别开来,以解决未婚青少年人群未被满足的生殖健康服务需要,核心内容应包括生殖健康各方面知识的宣教,不正确的性观念和对生殖健康问题歧视态度的纠正,妇科病和生殖道感染的防治,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和性卫生习惯的养成,孕前优生咨询行为促进等。医务人员为未婚青年人群服务的意识也应进一步加强。4.经济开发区、收入水平较高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应被列为生殖健康服务的重点人群,对该人群的行为改善可能难以通过短期内的宣教达到,故应考虑长期的干预服务。首次性行为年龄的推迟和杜绝非正规医疗机构阴道灌洗或插入药物的操作也应列为生殖健康服务的目标。5.婚前医学体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及早发现女性未婚青年人群中具有普遍性生殖健康问题的方式,能够在婚前发现乙肝、贫血、梅毒等可能会对婚后生活和生育带来不良影响的健康问题,应被给予重视。应加大力度提高婚前医学体检的规范化和可接受性。
唐杰[10](2012)在《我国未婚流动女性生殖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社区干预探索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了解我国未婚流动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她们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分析并比较我国不同地区未婚流动女性婚前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探索提高未婚流动女性生殖健康水平的策略,评价干预效果;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未婚流动女性生殖健康KAP现状、服务需求与利用调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定量调查方法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简单随机抽样,共调查深圳市宝安区两家工厂、广州市一家工厂的未婚流动女性5156人,调查内容包括未婚流动女性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服务需求等;定性调查通过访谈方式进行。2.不同流出地区未婚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分析比较我国中、西部流出未婚流动女性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服务需求现状、及婚前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3.基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未婚流动女性生殖健康的综合干预研究:以深圳市某工厂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开展生殖健康干预研究,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该工厂两个厂区的未婚女性402人和449人。干预活动的形式包括发放宣传资料、组织讲座、同伴教育、提供咨询和避孕服务。干预持续6个月,总随访率为85.9%。干预后,以问卷调查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对干预全面总结评价该干预模式推广的可行性。所得定量资料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03、SPSS 15.0等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所运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定性资料采用归类分析、案例评价等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未婚流动女性生殖健康知识缺乏。仅15.9%的未婚流动女性知道“月经正常的妇女的易孕期”;38.4%知道怀孕后最早最特征的症状;多数避孕方法的知晓率低于40%;40.3%的未婚流动女性不知道或者没有意识到人工流产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多数未婚流动女性听说过艾滋病、常见的性病,但对艾滋病、性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及危害缺乏全面的、科学的认识。2.未婚流动女性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较以往研究开放。31.9%的未婚流动女性支持婚前性行为,14.2%的对象支持未婚先孕,未婚流动女性的性观念仍处于较传统的状态,与以往研究相比较,她们的相关态度呈开放趋势。3.未婚流动女性婚前性行为、人工流产率较高。未婚流动女性自报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16.9%,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中,26.4%的对象自报有人工流产的经历。4.未婚流动女性对生殖健康保健服务需求较大。85.3%的未婚流动女性认为有必要向他们提供生殖健康知识、咨询、避孕服务,其中58.4%的对象有获得正确性知识的需求,32.9%的对象希望获得避孕咨询服务,32.2%希望获得妇科检查服务等。5.我国中西部未婚流出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及婚前性行为不同,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影响未婚流动女性婚前性行为的因素为:有无男友、年龄、外出务工时间、当地或居住地是否有避孕服务、住宿类型、避孕知识得分、性病/艾滋病知识、学历、是否与男友有性与生殖健康话题交谈、婚前性行为态度,但中部、西部未婚流出女性婚前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不同。6.基于社区卫生服务开展未婚流动女性的生殖健康保健服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同时存在一些局限性。可行性体现在: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容易实现生殖保健的友好服务;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保健服务可及性较好;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容易与未婚人群建立信任的关系,有利于保健服务的开展;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费用低廉;⑤经过近半年的干预发现,干预组研究对象生殖健康知识显着提高,性相关态度和行为有所改变。局限性体现在:①以健康教育和咨询为主开展的性与生殖健康保健服务,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投入,其力度有限;②缺乏开展性与生殖保健服务的专业人员;③社区卫生是以需求为导向的,不同类型的社区,社区服务内容倾向不同。④性与生殖保健的短期干预被证明是有效的,但其长期效果尚不能确定。结论及建议1、未婚流动女性生殖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应将未婚流动人口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纳入到城市卫生服务的提供和管理体系中,并逐渐完善该体系,加大对未婚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的投入。2、未婚流动女性的生殖健康知识贫乏,知识来源方式单一,提倡“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体系可提高她们的知识水平。让未婚流动人群接受更多的来自于学校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家庭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对性教育起辅助和加强的作用。3、社会多部门联合促进未婚流动人口的性与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是生殖保健服务的主要提供部门,但服务信息可及性差、并且流动人口具有对性与生殖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变化,可接受性差,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因此,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协作以促进未婚流动女性的性与生殖健康。4、大力推行友好服务。建立广泛的友好信息与服务,可以提高未婚人群性与生殖健康的可及性。很多未婚人群由于“不好意思”而错失接受生殖健康服务,在选择服务时,她们也会考虑医疗技术、保护隐私、服务价格、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就诊环境、候诊时间、便利性等。这些都反映了他们对“友好服务”的渴望。5、结合实际,进一步探索提高未婚人群生殖健康的干预措施。研究的创新点1、首次探讨了我国中西部未婚人群的生殖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差异。2、率先尝试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开展未婚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综合干预研究。
二、有关紧急避孕的问与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关紧急避孕的问与答(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X社会工作机构的J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中学生性教育 |
(二)社会工作介入性教育 |
(三)研究综述 |
四、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理论依据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需求评估 |
一、项目学生的性教育现状 |
(一)大多数家长对性教育避而不谈 |
(二)中学生对青春期变化很困惑 |
(三)中学生缺乏性保健知识 |
(四)中学生面临性骚扰等诸多风险 |
二、项目地点的观察记录 |
(一)学校学生压力大 |
(二)学校周边人群复杂 |
(三)学校周边环境复杂 |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项目计划 |
一、项目背景 |
二、理论架构 |
(一)认知行为理论 |
(二)赋权视角 |
三、项目目标 |
四、项目实施计划 |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实施过程 |
一、课前准备 |
(一)社会工作者的性教育脱敏 |
(二)带领社工熟悉性教育课程 |
(三)和社工分享与性教育相关的案例 |
二、实践过程 |
(一)了解性教育 |
(二)了解性别 |
(三)生殖系统 |
(四)青春期 |
(五)怀孕避孕与流产 |
(六)疾病与行为 |
(七)了解性暴力 |
(八)爱情与婚姻 |
三、课程反思 |
四、效果评估 |
(一)中学生性教育课程效果评估 |
(二)社会工作者授课后感受 |
(三)家长关于性教育的态度 |
(四)学校关于性教育的态度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一)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积极作用 |
(二)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不足之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致谢 |
(2)育龄妇女反复人工流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与理论研究 |
一、操作性定义 |
二、文献回顾 |
三、理论研究 |
四、本研究的概念框架与整体研究设计 |
第二部分 育龄妇女反复人流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研制 |
一、人工流产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的研制 |
二、两性关系权力量表的汉化 |
第三部分 育龄妇女反复人流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现状调查 |
一、研究目的 |
二、对象与方法 |
三、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研究工具信效度较理想,可作为相关研究的评估工具 |
二、亟待改善育龄妇女反复人流行为,纠正不良避孕行为 |
三、仅靠传统知识宣教改变反复人流行为的有效性不可靠 |
四、反复人流行为的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探索 |
五、研究启示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创新性及局限性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性 |
三、局限性 |
附录 |
附录1 《两性关系权力量表》汉化授权书 |
附录2 《两性关系权力量表》作者对量表回译综合版的评价 |
附录3 问卷调查知情同意书 |
附录4 育龄妇女人工流产调查问卷 |
附录5 因子分析碎石图及平行分析 |
附录6 《中文版两性关系权力量表》维度及条目 |
附录7 人工流产后注意事项宣传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致谢 |
(3)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需求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3.1 生殖健康 |
1.3.2 女性农民工 |
1.4 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地点 |
1.4.3 资料收集方法 |
1.4.4 资料分析方法 |
1.4.5 研究框架 |
1.5 研究路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依据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相关理论依据 |
2.1.1 社会角色理论 |
2.1.2 社会性别理论 |
2.1.3“知信行”理论 |
2.1.4 人口健康理论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2.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三章 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状况及其需求 |
3.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
3.1.1 职业分布与经济收入 |
3.1.2 婚姻和居住状况 |
3.1.3 休闲娱乐方式 |
3.2 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的生殖健康状况 |
3.2.1 性生活状况 |
3.2.2 避孕、生育与人工流产 |
3.2.3 生殖健康症状与就医情况 |
3.2.4 妇科患病情况 |
3.3 贵阳市女性农民工有关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 |
3.3.1 对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 |
3.3.2 对避孕方法的认知 |
3.3.3 对性病及艾滋病的认知 |
3.3.4 对人工流产危害的认知 |
3.4 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服务获得情况 |
3.4.1 妇科体检情况 |
3.4.2 获得生殖健康信息的渠道 |
3.4.3 生殖健康信息服务的获得情况 |
3.5 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 |
3.5.1 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的个人需求 |
3.5.2 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的家庭需求 |
3.5.3 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的生殖健康需求 |
3.5.4 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的社会需求 |
第四章 影响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需求的因素分析 |
4.1 政策因素 |
4.1.1 计划生育政策 |
4.1.2 城乡二元结构户籍政策 |
4.1.3 相关法律法规 |
4.1.4 农民工信息管理体系 |
4.2 经济因素 |
4.2.1 女性农民工自身经济因素 |
4.2.2 政府管理和服务经费投入 |
4.3 社会文化因素 |
4.3.1 人口学特征 |
4.3.2 社会地位和角色 |
4.3.3 社会性别 |
4.3.4 传统生育观念 |
4.4 民族习惯因素 |
4.4.1 文化习俗 |
4.4.2 生活方式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5.1 结论 |
5.1.1 女性农民工特殊的人口学特征 |
5.1.2 女性农民工的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
5.1.3 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知识贫乏 |
5.1.4 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率低 |
5.1.5 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需求程度高,而寻求服务的主动性较低 |
5.1.6 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多元多层次 |
5.1.7 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需求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 |
5.2 对策建议 |
5.2.1 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
5.2.2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
5.2.3 健全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 |
5.2.4 加大管理和服务经费投入 |
5.2.5 创新女性农民工信息管理系统 |
5.2.6 重视女性农民工的生殖健康需求 |
5.2.7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生殖健康服务范围 |
5.2.8 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保证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 |
5.2.9 提高女性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 |
5.2.10 强化生殖健康宣传教育,最大力度改变知信行 |
5.2.11 将社会性别意识融入生殖健康,倡导男性共同参与 |
5.2.12 尊重少数民族民族习惯 |
第六章 结语与反思 |
6.1 结语 |
6.2 反思 |
6.2.1 难点 |
6.2.2 创新之处 |
6.2.3 不足之处 |
6.2.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二:贵州省农民工生殖健康需求问卷 |
附录三:个案访谈提纲 |
附录四:个案访谈记录 |
附录五:女性农民工相关图版 |
致谢 |
(4)基于行动研究的大学生生殖健康干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大学生生殖健康现况调查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行动研究的开展与实践 |
行动研究干预计划 |
行动研究干预实施 |
行动研究干预效果评价 |
行动研究的干预实践改进 |
结论 |
全文小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以微课形式开展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的可行性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及青春期健康教育现状 |
2.1 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
2.1.1 微课的概念 |
2.1.2 与微课相近的概念 |
2.1.3 微课的特点 |
2.2 微课的理论基础 |
2.2.1 认知负荷理论 |
2.2.2 多模态教学理论 |
2.3 微课研究现状 |
2.3.1 微课在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微课在国内研究现状 |
2.4 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
2.4.1 国外的青春期性教育现状 |
2.4.2 国内的青春期性教育现状 |
第三章 以微课形式开展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前期调查分析 |
3.1 关于问卷 |
3.1.1 问卷设计说明 |
3.1.2 样本总体概述 |
3.2 问卷数据分析 |
3.2.1 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相关信息 |
3.2.2 中学生电子设备拥有和利用情况 |
3.2.3 中学生对微课程的客观需求 |
第四章 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微课教学设计与实践 |
4.1 主题选择 |
4.2 微课制作的注意要点 |
4.3 微课的教学实践 |
4.3.1 微课案例一——《白带是怎么回事?》 |
4.3.2 微课案例二——《如何认识处女膜?》 |
4.3.3 微课案例三——《避孕的方法》 |
4.3.4 微课案例四——《怎样认识“性自慰”?》 |
4.3.5 微课案例五——《遇上求爱怎么应对?》 |
第五章 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微课的使用 |
5.1 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微课的使用方法 |
5.1.1 作为课堂素材 |
5.1.2 网上学习 |
5.2 网络平台的原则 |
5.2.1 开放性原则 |
5.2.2 互动性原则 |
第六章 访谈结果与实施结果分析 |
6.1 访谈对象 |
6.2 访谈摘录 |
6.3 访谈小结 |
6.3.1 对学生访谈的小结 |
6.3.2 对老师访谈的小结 |
6.4 微信公众号平台上的互动反馈 |
6.5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实施效果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的地方 |
7.3 微课的推广面临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问卷测试题 |
(6)山东乡镇育龄夫妇孕前优生健康知识知晓调查与干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一般情况 |
2 育龄夫妇孕前优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 |
3 孕前优生健康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
4 知识来源及知识期望途径 |
5 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程度的调查结果 |
讨论 |
1. 待孕育龄夫妇心理压力和生活中不良行为的分析 |
2. 待孕育龄夫妇孕前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 |
3. 孕前健康教育知识教育效果分析 |
4. 影响孕前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水平和教育效果的因素 |
5. 优生健康知识来源、期望获得知识途径及干预方式分析 |
6.孕前育龄夫妇优生健康知识需求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7)提问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提问技巧在咨询中的作用 |
2常用的提问类型 |
2.1封闭性问题 |
2.2开放性问题 |
3有效提问的技巧 |
4提问的注意要点 |
5开放性问题的练习 |
5.1计划生育 |
5.2HIV和生殖道感染 |
5.3产前和产后 |
5.4流产后咨询 |
5.5其他性与生殖健康相关问题 |
(8)我国三城市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世界流产及重复流产的现状 |
二、流产及重复流产的危害 |
三、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提出及基本含义 |
四、我国流产和重复流产的现状 |
五、我国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现状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国际上常用的流产项目评价指标 |
二、WHO优质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框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 |
第四节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研究材料及方法 |
第一节 研究数据 |
一、研究数据的基本情况 |
二、研究数据再分析的可行性分析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影响因素分析部分 |
二、质量综合评价部分 |
第三节 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
一、SEM |
二、综合评价 |
第四节 变量赋值及步骤 |
一、SEM构建变量赋值及步骤 |
二、质量综合评价变量赋值 |
第三章 结果 |
第一节 数据基本情况描述 |
第二节 影响因素分析部分 |
一、国际上常用的流产项目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探索 |
二、妇女流产后避孕行为影响因素的SEM构建 |
第三节 质量综合评价部分 |
一、综合评分法 |
二、蛛网图评价法 |
三、聚类分析法 |
第四章 讨论 |
第一节 本研究中的方法学问题 |
第二节 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数据再挖掘的可行性 |
第三节 我国的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的探讨 |
第四节 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
第五章 研究小结 |
第一节 研究结论和建议 |
第二节 创新点 |
第三节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基线表 |
附录2 随访表 |
附录3 个人简介 |
附录4 致谢 |
(9)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服务需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研宄背景 |
2.合理性和可行性 |
3.研究总目的 |
研究设计与方法 |
1.研究方法概述 |
2.研究现场及入选标准 |
3.研究对象及入选标准 |
4.抽样方法与样本量 |
5.研宄框架 |
6.技术路线 |
7.研宄内容和方法 |
8.质量控制 |
9.资料分析方法 |
研究结果 |
1. 样本收集情况与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 |
1.1 样本收集情况 |
1.2 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 |
2. 对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的分析 |
2.1 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的总体描述 |
2.2 对每道题回答正确率的分布情况 |
2.3 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
2.4 生殖健康知识态度有关的定性研究结果 |
2.4.1 常见避孕方法相关的知识态度定性调查结果 |
2.4.2 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相关的知识态度定性调查结果 |
2.4.3 生殖道感染、妇科病等相关的知识态度定性调查结果 |
2.4.4 性健康相关的知识态度定性调查结果 |
3. 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多因素分析 |
4. 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行为情况及其单因素分析 |
4.1 婚前性行为的分析 |
4.2 避孕行为的分析 |
4.3 怀孕/人工流产史的分析 |
4.4 性健康状况的分析 |
4.4.1 非意愿性行为的发生情况 |
4.4.2 性功能障碍症状的发生情况 |
4.4.3 出现性健康问题的相关因素分析 |
4.5 妇科病、生殖道感染的情况 |
4.5.1 妇科症状及处理情况 |
4.5.2 生殖道感染及处理情况 |
4.6 其他生殖健康问题情况 |
4.7 生殖健康相关行为的定性访谈结果 |
4.7.1 婚前性行为和婚前同居情况的定性调查结果 |
4.7.2 人工流产、避孕相关情况的定性调查结果 |
4.7.3 性健康相关情况的定性调查结果 |
4.7.4 妇科病、生殖道感染相关情况的定性调查结果 |
5. 女性未婚青年人群出现生殖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1. 对数据质量和人口学特征的讨论 |
1.1 数据质量 |
1.2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 |
2. 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服务需要的讨论 |
2.1 生殖健康知识态度水平的讨论 |
2.1.1 生殖健康总体知识态度水平的讨论 |
2.1.2 避孕知识态度水平的讨论 |
2.1.3 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知识态度水平的讨论 |
2.1.4 生殖道感染、妇科病知识态度水平的讨论 |
2.1.5 性健康问题知识态度水平的讨论 |
2.2 不同背景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知识态度水平间的差别 |
3. 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行为的讨论 |
3.1 生殖健康行为的总体讨论 |
3.1.1 婚前性行为的讨论 |
3.1.2 避孕行为的讨论 |
3.1.3 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的讨论 |
3.1.4 非意愿性行为、性功能障碍的讨论 |
3.1.5 生殖道感染、妇科病的讨论 |
3.1.6 其他生殖健康问题的讨论 |
3.2 不同背景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出现生殖健康问题情况的差异 |
结论 |
政策建议 |
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致谢 |
(10)我国未婚流动女性生殖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社区干预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和研究设计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假设与理论基础 |
3 研究设计 |
4 特色与局限 |
第二部分 未婚流动女性生殖健康KAP现状及服务需求与利用调查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我国中西部地区未婚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假设 |
3 构思框架 |
4 研究目的 |
5 研究方法 |
6 研究结果 |
7 讨论 |
8 小结 |
第四部分 基于社区卫生服务提高未婚流动女性生殖健康的干预研究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方法 |
3 干预活动 |
4 研究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五部分 全文总结与建议 |
1 全文总结 |
2 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女工保健知识及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
附件二 未婚女工生殖健康问题访谈提纲 |
附件三 医务人员访谈提纲 |
附件四 女工保健知识及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基线) |
附件五 女工保健知识及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终末) |
附件六 宣传折页 |
博士期间科研和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有关紧急避孕的问与答(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X社会工作机构的J项目为例[D]. 陆肸垚.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1)
- [2]育龄妇女反复人工流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江玉军. 第二军医大学, 2017(01)
- [3]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需求及对策研究[D]. 牟雪静. 贵州大学, 2016(03)
- [4]基于行动研究的大学生生殖健康干预实践[D]. 赵琳琳.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5]以微课形式开展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D]. 蔡燕虹. 广州大学, 2016(03)
- [6]山东乡镇育龄夫妇孕前优生健康知识知晓调查与干预效果分析[D]. 张利平.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
- [7]提问技巧[J]. 武俊青.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4(02)
- [8]我国三城市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D]. 吉宁.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02)
- [9]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服务需要研究[D]. 任姗姗.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04)
- [10]我国未婚流动女性生殖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社区干预探索研究[D]. 唐杰.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