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刺激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任保昌[1](2021)在《军事情景化体育课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兴趣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孔冲[2](2021)在《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量表研发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内生动力已经上升为学校体育的重要使命而纳入国家战略性框架之内,加强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已成为推进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抓手。但是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实践中,由于缺乏对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系统把握,不清楚影响因素对各阶段体育学习兴趣的内在影响方式,严重制约着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的效果。因此,本研究借助于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带来的可靠研究机遇,以上海市小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聚焦“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借助于兴趣发展理论等理论依据和兴趣与体育兴趣的相关文献支撑,拓展了体育学习兴趣的内在测量结构;并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出比较系统的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其次,以体育学习兴趣的内在测量结构和构建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为理论依据,研发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影响因素量表。最后,运用研发量表进行相关数据调查,在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揭示出影响因素对小学生各阶段体育学习兴趣的内在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内在测量结构可确定为:新颖性、挑战性、注意力需求、暂时参与意愿、即时刺激的乐趣5个维度。情境兴趣保持的内在测量结构可确定为:实用性、挑战性、注意力需求、课内重复参与意愿、成长的乐趣5个维度。个体兴趣萌芽的内在测量结构可确定为:持续成长的乐趣、课内向课外拓展的重复参与意愿、重要性3个维度。个体兴趣稳定的内在测量结构可确定为:自我实现的乐趣、覆盖课内外的自主参与意愿、自主性3个维度。(2)构建的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包括:环境和个体因素2个一级指标;体育心理、制度和物质环境因素,期望价值、成就目标和体育知识技能6个二级指标;体育课堂教学、学校体育参与、家庭体育参与和社会体育参与氛围,体育时间保障和政策执行情况,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教师课程能力、体育课程资源建设和体育参与服务供给,期望信念和任务价值,掌握趋向、掌握回避、成绩趋向和成绩回避,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18个三级指标;以及42个观测点指标。(3)经过严格的信效度检验,研发了4个体育学习兴趣量表和2个影响因素量表:《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量表》(5维度20题)、《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量表》(5维度20题)、《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量表》(3维度8题)、《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量表》(3维度8题)、《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环境指标问卷》(3维度29题)和《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个体指标问卷》(3维度24题)。(4)在试点校变量上,试点校学生表现出比非试点校学生更高的注意需求水平(P=0.011)、暂时参与意愿(P=0.003)和即时刺激乐趣(P=0.003);更高的实用性感知水平(P=0.011)、课内重复参与意愿(P=0.007)和成长的乐趣(P=0.013);更高的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整体发展水平(P=0.003)、持续成长的乐趣(P=0.000)、向课外拓展的重复参与意愿(P=0.018)和重要性感知水平(P=0.008);以及更高的自我实现乐趣(P=0.003),更低的挑战性感知水平(P=0.001)。(5)在生源地变量上,城区学生仅比郊区学生表现出更高的持续成长乐趣(P=0.037<0.05)。在年级变量上,高低年级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所有阶段(P﹥0.05)均不存在显着差异。在性别变量上,女生表现出比男生更高的注意需求水平(P=0.026),而男生表现出比女生更高的从课内向课外拓展的重复参与意愿(P=0.03)和自主性(P=0.034)。在独生子女变量上,非独生子女表现出比独生子女更高的暂时参与意愿(P=0.04),更高的实用性感知水平(P=0.043)、注意需求水平(P=0.026)和课内重复参与意愿(P=0.05)。在BMI变量上,肥胖学生表现出比正常学生更高的挑战性感知水平(P=0.043)。在SES变量上,高SES学生表现出比低SES学生更高的体育个体兴趣萌芽整体发展水平(P=0.035)、重要性感知水平(P=0.015)、持续成长乐趣(P=0.026),以及更高的自我实现乐趣(P=0.008);而低、中SES学生则表现出更高的挑战性感知水平(P=0.000/P=0.022)。(6)在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阶段,体育心理环境与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路径系数为0.61,其细分维度体育课堂教学氛围(t=8.514)、家庭体育参与氛围(t=3.398)和社会体育参与氛围(t=7.125)也可正向预测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体育物质环境与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路径系数为0.22,其细分维度体育场地设施(t=2.570)和体育课程资源建设(t=8.094)也可正向预测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7)在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阶段,体育心理环境与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的路径系数为0.14,其细分维度体育课堂教学氛围(t=10.040)、学校体育参与氛围(t=5.452)、家庭体育参与氛围(t=4.004)和社会体育参与氛围维度(t=11.383)也可正向预测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体育心理环境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部分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439,体育物质环境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完全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206;体育环境因素的间接效应量共计0.645,远远高于体育环境因素的直接效应量0.14。(8)在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阶段,两个结构方程模型中的体育心理环境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69和0.54,且细分维度体育课堂教学氛围(t=8.609)、家庭体育参与氛围(t=15.892)和社会体育参与氛围(t=1.996)也可正向预测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期望价值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路径系数为0.28,且细分维度期望信念(t=7.454)、成就价值(t=8.380)和内在价值(t=11.572)也可正向预测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掌握趋向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路径系数为0.08。在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中:体育心理环境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的部分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137,体育物质环境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044;体育环境因素的间接效应量共计0.181,远远低于体育环境因素的直接效应量0.69。在个体因素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中:体育心理环境通过期望价值的部分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272,体育物质环境通过掌握趋向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075;体育环境因素的间接效应量共计0.347,也低于体育环境因素的直接效应量0.54。(9)在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阶段,体育心理环境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的路径系数为0.19,且细分维度体育课堂教学氛围(t=7.839)、家庭体育参与氛围(t=8.348)和社会体育参与氛围维度(t=16.096)可以正向预测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学校体育参与氛围(t=-3.624)可以负向预测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体育制度环境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的路径系数为0.40。体育知识技能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的路径系数为0.21,掌握趋向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的路径系数为0.36。在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中:体育心理环境通过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部分中介作用产生的的间接效应量为0.555;体育物质环境通过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169;体育环境因素的间接效应量共计0.724,远远高于体育环境因素的直接效应量0.19。在个体因素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中:体育心理环境通过体育知识技能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176,通过掌握趋向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32;体育环境因素的间接效应量共计0.496,略高于体育环境因素的直接效应量0.40。根据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本研究研发的体育学习兴趣四阶段量表、环境影响因素量表和个体影响因素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以作为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研究的测量工具。(2)试点校较好的体育心理环境、制度环境和物质环境支持程度,造就了试点校学生既能够对体育学习内容保持着高度的注意需求水平、强烈的参与意愿、以及较低的挑战性威胁和良好的互动体验;又可以更好地感知体育学习的重要价值、表现出强烈的课外参与意愿和更加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3)非独生子女对他人关注渴求导致其能够更好地感知体育学习的实用价值,对体育学习内容保持着高度的注意需求水平和强烈的课内参与意愿。肥胖学生限于自身的身体条件,会对体育动作的完成自信心不足,因此表现出比正常学生更高的挑战性感知水平。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由于家庭可以提供更好的体育参与支持,使其不仅较少感受到体育学习内容的挑战性威胁,而且更好地感知体育学习对自身的重要价值、获得更加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更容易形成稳定的体育学习个体兴趣。(4)体育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均可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且体育心理环境作用效果好于体育物质环境。其中,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和体育课程资源建设是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最重要的环境影响指标。(5)体育心理环境既可直接影响、又可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体育物质环境只能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体育环境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的内在影响方式是以体育心理环境和体育物质环境的间接影响为主体、以体育心理环境的直接影响为补充。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和体育课程资源建设是发挥体育环境因素间接影响最重要的环境指标;社会体育参与氛围和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是发挥体育心理环境直接影响最重要的环境指标。(6)体育心理环境既可直接影响、又可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以及期望价值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体育物质环境只能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以及掌握趋向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体育环境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内在影响方式是以体育心理环境的直接影响为主体、以体育心理环境和体育物质环境的间接影响为补充。家庭体育参与氛围是发挥体育心理环境直接影响最重要的环境指标;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和体育课程资源建设是发挥体育环境因素间接影响最重要的环境指标,期望价值是发挥体育环境因素间接影响最重要的个体指标。(7)体育心理环境既可直接影响、又可通过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掌握趋向及体育知识技能的作用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体育制度环境可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体育物质环境只能通过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体育环境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的内在影响方式是以体育心理环境的间接影响和体育制度环境的直接影响为主体、以体育心理环境的直接影响和体育物质环境的间接影响为补充。家庭体育参与氛围是发挥体育环境因素间接影响最重要的环境指标,掌握趋向和体育知识技能是发挥体育心理环境间接影响最重要的个体指标;社会体育参与氛围是发挥体育心理环境直接影响最重要的环境指标。
刘星迪[3](2021)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在少儿拉丁舞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为中心,以教师设置问题情境为导向,目标在于提升学习能力基础之上使其掌握专业知识。现如今,传统探究式教学法存在情境设置不够形象,学生探究依赖主观感觉,解决问题效率不佳的问题,随着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改变,传统探究式教学法需要得到更新,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本研究遵循“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学化、教学方法的信息技术化”原则,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探究式教学法中,对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育增值,借鉴益智游戏“趣味找茬”的设计思路,让少儿主动思考并积极探寻错误动作与正确动作的区别,借此增加少儿对正确拉丁舞动作技术的认知程度。目的是探寻符合教育信息化时代发展特征,兼具实效性与科学性的探究式教学法,以此培养少儿探究式学习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少儿拉丁舞学习效率。实验前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确定探究式教学法实施的具体方案,实验班使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学习,对照班使用讲解示范法进行学习,通过为期12周(每周2次课)的教学实验,对比验证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运用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后的技术、心理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姿势”、“脚部动作”、“拉丁动作”、“准备-动作-还原”、“旋转和转动”这五项指标得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实验班以上评价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班。实验后对照班“节拍韵律”这一指标与实验班具有显着差异(P<0.05),且对照班“节拍韵律”得分高于实验班。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气氛”这一项指标得分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较之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后这些指标成绩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且实验后得分均高于实验前。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积极兴趣”、“运动参与”、“学习方式”、“课堂表现”这四项指标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1),“消极兴趣”、“兴趣与参与”这两项指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体育关注”这一指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融合了视频信息的探究式教学法使得少儿动作表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拉丁舞动作完成的较为准确,应用此法既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同时又能给与学生直接明了的反馈,帮助少儿更好的建立视觉表象,提升少儿对拉丁舞动作理解的深度。(2)“节拍韵律”表现能力的培养需要带给学生多频次、既视化的连续教学刺激,并通过语言和动作反馈相结合的形式给学生传递“节拍韵律”概念,探究式教学法改进少儿“节拍韵律”问题时存在学习连贯性差、持续时间短的问题,因而探究式教学法在此方面教学效果相对较差。(3)教学方法的不同并不能对少儿“气氛”表现能力产生差异化影响,融合了视频信息的探究式教学法在提升少儿“气氛”表现能力方面不具优势,此项能力的培养与少儿气质类型、心理状态有较大关系。(4)融合了视频信息的探究式教学法使得少儿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探究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成就感,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成为解决学习问题的主体,有助于少儿参与探究过程中产生积极思维,提升其注意持久性和稳定性,与同学沟通过程中调节不良情绪状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5)融合了视频信息的探究式教学法适用于纠正学生动作技术环节,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方面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
申宇[4](2021)在《趣味田径运动在初中体育课中开展调查的研究 ——以长治市潞州区初中为例》文中认为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不容乐观,这一现象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关注,学校体育教学课程与初中学段的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密切相关,并且学校田径课程在体育教学中作为基础课程,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与其他体育运动相比,田径运动就显得单调乏味,导致日常田径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影响田径项目发展的因素较多,从学生角度来讲,主要是传统的田径运动并没有引起学生对它的浓厚兴趣,相应的,体育活动时间就会减少;从学校的视角来看,学校对于体育器材的投资多少,体育活动场地大小,图书馆对相关体育书籍的藏书数量,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时间安排,以及对体育运动的态度等都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度;另外体育老师授课的创新性、学历和学生家长对体育运动的态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学生在实际田径教学中的表现,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篇文章对趣味田径运动在长治市潞州区发展特点进行了剖析,并同传统田径项目做出区分,选取趣味田径运动研究旨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为将来一生体育发展打下基础。文章对趣味田径运动在潞州区学校体育课中开展的重要意义进行说明,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数多种研究方法对该项目的在长治市潞州区初中体育课中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了限制趣味田径运动在潞州区初中学段开展的影响因素、问题并相应地提出解决对策,提高教学效果,使趣味田径运动教学能够对我市甚至我国青少年的成长起到更好地积极作用。趣味田径运动出现改变了田径课堂枯燥乏味的局面,调动了广大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课堂参与率,使学生爱上田径课,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向往性,让体育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初步掌握田径运动基本技能。田径运动和趣味因素相结合、寓教于乐,无形中培养学生攻坚克难,精诚合作、引导学生发扬体育精神,弘扬田径文化。
荆文波[5](2021)在《参与式教学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向了新时代,新时期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各类人才的竞争,国家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2月,国务院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创建培养人才的模式,倡导合作式、参与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形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不断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参与式教学”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本研究拟探讨该方法与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之间的关系,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教学研究。通过选取首都师范大学2019级初等教育学院篮球公选课学生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班22名男生,8名女生,对照班22名男生,8名女生,两个班级共计60人,进行为期八周的教学实验,在实验中尽量控制教学方法为整个教学实验中唯一变量。研究结果:(1)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身体素质、篮球技术水平、体育学习兴趣、成就动机水平各个维度之间均不存在差异性。(2)在身体素质上,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都不存在显着性的差异(P>0.05)。(3)在篮球技术上,对照班在原地定点投篮和一分钟全场往返上篮成绩有一定的提升,而实验班测试结果更具有显着性差异,在原地定点投篮项目上均值由2.06提升到3.00,一分钟全场往返上篮均值由2.83提升到3.86。相较于对照班提升幅度明显。(4)在体育学习兴趣上、实验班在“课外参与体育活动程度”“课外自主学习程度”“喜欢体育课的程度”三个维度上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厌恶学习的程度”维度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5)在成就动机水平上,实验班在“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个维度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着性差异且相较于对照班提升幅度明显。结论:(1)参与式教学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并无明显效果;(2)参与式教学能够有效巩固学生对技能水平的掌握;(3)参与式教学在提升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明显效果;(4)参与式教学能够提升大学生成就动机。
褚杨[6](2021)在《领会教学法对高中女生排球选项班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扬州中学为例》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领会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教法指导思想革新的重要举措,它将体育课的着眼点从传统的强调动作技术的发展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兴趣。目前,该教学方法已被公认为球类运动教学的新趋向,但该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高中女生排球选项班的教学还有待研究。本文将领会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女生排球选项班的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探讨该教学方法在高中女生排球选项班教学的可行性,为优化体育教学方法,提高高中女生排球教学质量贡献一份力量。实验对象与方法:以高—年级排球选项班的女生为实验对象,选取5班和6班女生为实验组,11班和12班女生为对照组,无效问卷和身体原因无法参与实验的被试剔除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人。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根据以往文献和经验,围绕身体素质、排球基本技术、体育学习兴趣、情绪调控水平、比赛表现及基本技术在简单条件下对抗的运用这六个维度探讨“领会教学法”在高中女生排球选项班教学的应用效果。研究结论:(1)领会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均能提高高中女生的立定跳远、实心球前抛掷远及半“米”字移动成绩,但两种教学方法之间并无显着性差异。(2)常规教学法在排球垫球、传球的个数上高于领会教学法,但在正面下手发球方面,领会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法。(3)领会教学法所教高中女生的排球比赛表现水平显着优于常规教学法,主要表现在抉择、支援、和防守方面,领会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高中女生的比赛表现水平。(4)领会教学法所教高中女生的排球基本技术在简单条件下对抗的运用效果显着优于常规教学法,主要表现在垫球、传球和发球的成功率方面,领会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高中女生排球基本技术在简单条件下对抗的运用效果。(5)领会教学法对于提高高中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更加有效,主要表现在体育学习积极兴趣、自主与探究性学习、运动参与程度及对体育的关注方面。(6)领会教学法对于提高高中女生的情绪调控水平更加有效,主要表现在HAP、ANG和COM方面。
罗丽佳[7](2021)在《PBL教学法在高中健美操教学应用中对学习兴趣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中体育课在组织形式、课程实施以及教学方式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近几年来,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逐渐成为了学校体育圈里的热点话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单单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教学目标,更是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本研究结合了大连市第十二中学的体育教学特点,将高中健美操教学方法应用为PBL教学法,对比学生在实验前后使用PBL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学习兴趣变化,验证PBL教学方法对高中健美操学习兴趣是否有所影响。本文以PBL教学法对健美操学习兴趣作为研究方向,对大连市第十二中高一两个班共50名学生进行研究。将一班和三班的学生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本研究采用了由汪晓赞教授设计的《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测量,实验前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1.在实验前,常规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的学生学习兴趣总分分别为143.63分和141.88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学生在进行常规教学实验前后的学习兴趣总分分别为143.63分和146.13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实验前后对学生学习健美操兴趣也有小幅度的影响,常规教学同样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3.学生在进行PBL健美操教学前后的学习兴趣总分分别为141.88分和155.35分,两者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PBL教学法对于学生学习健美操兴趣的提高有积极作用。4.运用常规健美操教学和PBL健美操教学的学生学习兴趣总分分别为146.13分和155.35分,两者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相比而言,PBL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结论:1.常规教学方法在健美操中的应用对于降低学生的消极情绪来说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消极情绪。在分维度上,消极情绪和关注健美操运动上有显着性差异。2.PBL教学方法在健美操中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分维度上,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自主与探究、运动参与都有着极显着性差异。3.常规教学方法和PBL教学方法在健美操中的应用对于降低学生学习健美操的消极情绪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相比而言,PBL教学方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要比常规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维度上,消极情绪有极显着性差异。
叶文[8](2021)在《北京市小学体育课采用快易网球教学法的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快易网球教学法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网球教育理念和模式之一,相比较传统网球动作技术教学具有显着的优势。在小学体育课堂的网球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效应用快易网球教学法,培养小学生网球基本技能,提高其对网球运动的兴趣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对我国网球运动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市小学体育课程应用快易网球教学的可行性为研究主要内容。通过北京市部分小学开展快易网球教学的环境及条件调研分析,探讨了快易网球在北京市小学应用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北京市小学体育课堂开展快易网球教学法的对策。本文主要运用了实地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北京市小学体育课堂采用快易网球教学的可行性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一是快易网球教学法适合北京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二是北京市各小学网球教学具体发展情况不同,根据对自身情况的实际判断,形成了不同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三是快易网球教学法在具体应用中,应根据小学生特点和学校课程安排、师资等进行相关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试点、推广的方式可以促进其在北京市小学网球教学中的开展。四是北京市小学存在着部分教师对快易网球教学的认知片面、硬件设备配套供给乏力、课堂纪律维持难度大和相关课程安排难以满足快意网球教学需求等问题,给快易网球在北京市小学网球教学中的开展带来困难。五是为了推进快易网球在北京小学网球教学中的有效开展,要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师对快易网球教学理念的认知,加强专业培训与交流;优化快易网球开展的硬件环境,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快易网球教学中的趣味性与多样性,灵活掌握课堂秩序;丰富学校课内外的网球活动,营造学校良好的网球氛围。
赵博文[9](2020)在《多元反馈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排球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提出排球运动作为“三大球”之一,不仅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还能很好地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深受大众的喜爱。随着我国女排在世界各大赛事中取得良好成绩,排球运动在国内刮起了一阵热风,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排球课也成为了我国高职院校热门的体育课程。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排球课还在使用传统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反馈功能薄弱,不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使得大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以达到提高学生排球技术、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发现“多元反馈教学法”的研究在许多课程的教学中都具有显着成效,但在我国高职院校排球课教学领域的研究还很少。排球是一项开放式运动技能,但在学习初始阶段属于受各类反馈信息高度控制的闭环式技能,学习过程中受影响因素较多,教师的个人排球素养、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均对排球技能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而多元反馈能够有效的降低不同影响因素对技能获得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可以强化师生互动,还突出了教与学和学与学之间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使课堂中信息由“单向传递”转变为“多向传递”,同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本文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录像观察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了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两个班共44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用多元反馈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以验证“多元反馈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排球课教学中的可行性,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本文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排球技能形成包括四个阶段,即初级认识阶段、形成意识阶段、积累经验阶段和创新智能阶段。四个阶段对技能的认知程度不同,反馈信息的作用与组合也不同。在运动技能学习中,针对项目特点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适时的采取最合适的反馈手段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排球技术动作。(2)多元反馈教学法在提高师生之间交流次数、学生之间交流次数、学生练习次数、体育课的密度四个方面都要优于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但短时间内,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并不显着。(3)在学习态度方面,实验后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多元反馈教学法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4)实验后,通过对两班学生排球理论知识进行测试和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排球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班,说明在排球理论知识教学中应用多元反馈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李龙飞[10](2020)在《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篮球课程在我国中小学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可见体育课程对篮球运动的重视。我国的社会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建国以来,我国便开始逐步普及班级化教学,特定的社会时代衍生出了传统式教学。传统式教学能将教育知识在一定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对我国教育的普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传统式教育弊端也非常明显,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便是忽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味的强调教师的主导,使得教师主导逐渐演变成“教师主体”。传统式教学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导致本本主义和思维定式等,不能达到教育目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要求,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式教学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到了需要迫切改变的阶段,否则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是机械性思维的人,将使得教育目的大打折扣,不利于我国创新型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变传统式教学法迫在眉睫。体育教学中传统式教学的枯燥乏味,让学生无法培养起体育习惯,而是将体育学习当成了一种任务和压力,终身体育的价值理念就更无从谈起了。在我国当前学校体育的教学模式背景下,以传统式教学法为主的小学篮球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更好的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要,不利于培养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不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让本应该生机盎然的体育课逐渐变得死气沉沉,甚至很多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情绪。启发式教学法充分发动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已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式教学中有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坚定“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心思想,通过学生的交流互动,发扬教学民主,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茁壮成长。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传统式教学占据教学的主要地位,一方面这是建国以来传统式教育的普及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启发式教学还未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其中包括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手段方法匮乏等,种种原因导致启发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受到阻碍。启发式教学法以善于培养学生兴趣,开发学生创造力的特点被人们所认可。在小学篮球课堂中引进启发法式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小学篮球课堂教学效率。本研究在小学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研究,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此教学法是否适应小学篮球的教学,以及该教学法的价值。国内的启发式教学法多应用于中学、高校体育篮球课程之中,而在小学阶段则很少有对启发式教学的研究;而至于小学阶段教师应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得作为篮球初学者的小学生能够对篮球产生兴趣并促进篮球技术提高,目前并没有详尽的课堂实验方法。本研究以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发展特征为依据,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两个班级学生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研究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在小学篮球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来进行实验,利用问题启发教学、练习启发教学、情感启发教学、讲解启发教学等教学手段对学生们进行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们共同发现问题,突出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本。在对实验班教学时首先是篮球技术动作模型建立阶段,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动作模型,对所学动作有整体感知。随后组织学生们进行分组练习,运用对比学习法,让学生们自我不断改进动作。在学生们练习后,教师进行动作演示,其中可以运用“错误动作演示”等教学手段对学生们进行启发教育,刺激学生独立思考,加快动作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语言激励和表扬,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外部表现。有条件的学校注重开发校本课程,利用当地的文化、游戏等开发相应的特色课程。在小学篮球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进行实验时,本研究采取了对照实验法,设置了兴趣问卷调查表,对学生个人身体素质和基本篮球技术进行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数据对比。通过实验得出,启发式教学法相比传统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对篮球兴趣的培养和个人身体素质、篮球基本技术的提高,对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培养意义,为其在小学篮球课堂教学上的推广提供了实践依据。同时,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知识储备,尤其是要掌握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征,做到启发“有理有据”,拓宽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形式多样、合理的教学方案。本研究客观总结分析了传统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学生学习缺乏主观主动性,学习兴趣低下、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压抑等问题,但也同时肯定了传统式教学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能够较快普及教育知识的优势,传统式教学就是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班级化教学衍生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前人对启发式教学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为启发式教学在中小学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前人的研究基本都限定在中学和大学,对于小学启发式教学的研究少之又少,而且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启发式教学方案。本研究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为依据,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启发式小学篮球教学实验方案,提出了本实验在我国小学篮球教学中推广应用的教学建议。文中对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篮球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结论和有针对性的建议。在小学篮球课程启发式教学中,注意运用平板电脑等多媒体影像技术,以更直观,更形象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育指导,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为依据,对掌握不同程度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进行语言激励和动作纠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在教学中真正实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帮助不同层次学生更好的掌握篮球技术动作,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热情的提升,有助于激励学生主动进行练习和锻炼,提高基本技能和身体素质。在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和锻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启发式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知识,才能更好地在小学篮球课堂开展启发式教学,这是保证课堂质量的前提,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才有可能做好启发式教育。通过本研究证明启发式教学在小学篮球课堂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为更好的进行启发式教学,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出丰富且实用的课程安排,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激励和动作演示应更直观形象,多进行直观启发,少进行抽象启发,这也是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所决定的。建议将启发式教学运用于不用年龄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发校本课程,形成一套或几套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案。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促进启发式教学在小学篮球课堂中的运用,为小学篮球教育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二、刺激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刺激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2)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量表研发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困境:体育学习兴趣的缺乏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 |
1.1.2 健康战略:加强体育学习兴趣培养是突破青少年健康困境的重要抓手 |
1.1.3 实践困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实践缺乏有效的指导理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兴趣、体育学习兴趣的内涵 |
2.1.1 兴趣、体育学习兴趣的概念 |
2.1.2 兴趣、体育学习兴趣的分类 |
2.2 兴趣和体育学习兴趣测量的相关研究 |
2.2.1 测量结构的研究 |
2.2.2 测量工具的研究 |
2.3 兴趣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2.3.1 情境兴趣的影响因素 |
2.3.2 个体兴趣的影响因素 |
2.4 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研究 |
2.4.1 体育学习情境兴趣的影响因素研究 |
2.4.2 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的影响因素研究 |
2.5 研究评述 |
2.6 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研究假设 |
2.6.1 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总体理论假设模型 |
2.6.2 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阶段理论假设模型 |
2.6.3 研究假设的提出 |
3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及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3.1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内在测量结构分析 |
3.1.1 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的内在测量结构 |
3.1.2 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的内在测量结构 |
3.2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 |
3.2.1 初选指标体系 |
3.2.2 确定咨询专家 |
3.2.3 编制与发放专家问卷 |
3.2.4 专家咨询结果与修订 |
3.2.5 确定指标体系 |
3.3 小结 |
4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影响因素量表的研发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被试 |
4.3 研究方法 |
4.3.1 文献资料法 |
4.3.2 问卷调查法 |
4.3.3 数理统计法 |
4.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4.4.2 《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初始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4.4.3 《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初始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4.4.4 《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初始量表》信效度检验 |
4.4.5 《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初始量表》信效度检验 |
4.4.6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环境影响因素初始量表》信效度检验 |
4.4.7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个体影响因素初始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4.5 小结 |
5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被试 |
5.3 研究方法 |
5.3.1 问卷调查法 |
5.3.2 数理统计法 |
5.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4.1 上海市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现状 |
5.4.2 环境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影响 |
5.4.3 环境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的影响 |
5.4.4 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影响 |
5.4.5 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的影响 |
5.5 小结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 |
6.3 研究局限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 |
附件2: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 |
附件3:人口学变量信息 |
附件4: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初始量表 |
附件5: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初始量表 |
附件6: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初始量表 |
附件7: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初始量表 |
附件8: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环境影响因素初始量表 |
附件9: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个体影响因素初始量表 |
附件10: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量表 |
附件11: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量表 |
附件12: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量表 |
附件13: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量表 |
附件14: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环境影响因素量表 |
附件15: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个体影响因素量表 |
学习工作经历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在少儿拉丁舞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少儿拉丁舞教学方法应用现状 |
2.2 探究式教学法构成要素及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
2.3 教育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
2.4 文献综述小结 |
3 研究方法 |
3.1 文献资料法 |
3.2 访谈法 |
3.3 实验法 |
3.4 问卷调查法 |
3.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少儿拉丁舞技术相关指标实验结果分析 |
4.1.1 少儿拉丁舞“姿势”实验结果分析 |
4.1.2 少儿拉丁舞“脚部动作”实验结果分析 |
4.1.3 少儿拉丁舞“拉丁动作”实验结果分析 |
4.1.4 少儿拉丁舞“基本动作”实验结果分析 |
4.1.5 少儿拉丁舞“准备-动作-还原”实验结果分析 |
4.1.6 少儿拉丁舞“旋转和转动”实验结果分析 |
4.1.7 少儿拉丁舞“节拍韵律”实验结果分析 |
4.1.8 少儿拉丁舞“气氛”实验结果分析 |
4.2 少儿学习拉丁舞兴趣、态度实验结果分析 |
4.2.1 少儿学习拉丁舞兴趣实验结果分析 |
4.2.2 少儿学习拉丁舞态度实验结果分析 |
5 分析与讨论 |
5.1 少儿拉丁舞教学技术学习效果分析 |
5.1.1 少儿拉丁舞“姿势”学习效果分析 |
5.1.2 少儿拉丁舞“脚部动作”学习效果分析 |
5.1.3 少儿拉丁舞“拉丁动作”学习效果分析 |
5.1.4 少儿拉丁舞“基本动作”学习效果分析 |
5.1.5 少儿拉丁舞“准备-动作-还原”学习效果分析 |
5.1.6 少儿拉丁舞“旋转和转动”学习效果分析 |
5.1.7 少儿拉丁舞“节拍韵律”学习效果分析 |
5.1.8 少儿拉丁舞“气氛”学习效果分析 |
5.2 少儿学习拉丁舞兴趣、态度效果分析 |
5.2.1 学习兴趣提升效果分析 |
5.2.2 学习态度改善效果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趣味田径运动在初中体育课中开展调查的研究 ——以长治市潞州区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 |
1.3.1 传统田径运动的概念 |
1.3.2 趣味田径运动的概念 |
1.3.3 传统田径教学和趣味田径教学的差异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趣味田径发展研究现状 |
2.2 国内趣味田径发展研究现状 |
2.3 国内外趣味田径相关研究评述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对长治市初中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运动的硬件情况调查 |
4.1.1 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的场地情况 |
4.1.2 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的器材情况 |
4.1.3 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的教材使用情况 |
4.2 对长治市初中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运动的软件情况调查 |
4.2.1 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的教师专业能力 |
4.2.2 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的体育费用投入 |
4.2.3 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的教学方法 |
4.2.4 不同群体对学校趣味田径运动了解情况 |
4.3 对长治市初中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运动的学生方面情况 |
4.3.1 体育课中学生对开展趣味田径运动价值的认识 |
4.3.2 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运动的喜爱程度调查 |
4.3.3 体育课中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调查 |
4.3.4 体育课开展中体育运动时间的调查 |
4.3.5 学生对传统的体育课程兴趣 |
4.4 长治市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田径存在的问题 |
4.4.1 在开展趣味田径过程中缺乏教材和器材 |
4.4.2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缺乏创新性 |
4.4.3 学校教学趣味田径运动的经费不足和宣传程度低 |
4.4.4 青年教师缺少,体育教师骨干力量不突出 |
4.4.5 学生对传统田径教学缺乏新鲜感 |
4.4.6 体育课中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和教学形式 |
4.4.7 体育课中趣味田径的活动时间 |
4.4.8 体育课中趣味田径开展活动意识 |
4.6 长治市初中体育教学中趣味田径开展的相关对策 |
4.6.1 加强体育教师对趣味田径的认识 |
4.6.2 加强对趣味田径运动价值的引导和宣传 |
4.6.3 改变现有的体育与教育部门分开管理的现状 |
4.6.4 加大投入经费,优化学校体育教师队伍 |
5 结论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趣味田径运动在潞州区初中体育课中开展情况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2 趣味田径运动在潞州区初中体育课中开展情况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3 趣味田径运动在潞州区初中体育课中开展情况家长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 |
(5)参与式教学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任务 |
1.5 文献综述 |
1.5.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5.2 国外相关研究 |
1.5.3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5.4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 |
1.5.5 文献综述小结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教学实验法 |
2.2.4 访谈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3.1 实验前各项测试指标分析 |
3.1.1 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3.1.2 实验班与对照班篮球技术对比分析 |
3.1.3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3.1.4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就动机对比分析 |
3.2 实验后各项测试指标分析 |
3.2.1 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对比与分析 |
3.2.2 实验班与对照班篮球技术对比与分析 |
3.2.3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学习兴趣对比与分析 |
3.2.4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就动机对比与分析 |
3.3 参与式教学在高校公共体育中应用过程中教学反思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1.1 参与式教学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效果不明显 |
4.1.2 参与式教学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篮球技能水平 |
4.1.3 参与式教学能够提升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4.1.4 参与式教学能够提升大学生成就动机 |
4.2 建议 |
4.2.1 将参与式教学在高校公共体育课进行广泛推广 |
4.2.2 促进学生与教师主体观念转变,积极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
4.2.3 加大公共体育课程中身体素质练习负荷 |
4.2.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对于不同学生要做到有的放矢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调查量表 |
附录2 成就动机调查量表 |
附录3 实验过程照片 |
附录4 实验各项数据测试方法 |
附录5 学生上课教案 |
附录6 实验部分数据 |
附录7 |
附录8 专家访谈提纲 |
(6)领会教学法对高中女生排球选项班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扬州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
2.1.2 领会教学法概念的界定 |
2.2 领会教学法的核心思想 |
2.3 常规教学法与领会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对比 |
2.4 国内相关研究 |
2.4.1 高中体育教学相关研究 |
2.4.2 高中排球课教学相关研究 |
2.4.3 领会教学法相关研究 |
2.5 国外相关研究 |
2.6 简要述评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实验研究法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身体素质 |
4.1.1 实验前组间身体素质的差异 |
4.1.2 实验后组内身体素质的差异 |
4.1.3 实验后组间身体素质的差异 |
4.2 排球基本技术 |
4.2.1 实验前组间基本技术水平差异 |
4.2.2 实验后组内基本技术水平差异 |
4.2.3 实验后组间基本技术水平差异 |
4.3 比赛表现 |
4.4 基本技术在简单条件下对抗的运用 |
4.5 体育学习兴趣水平 |
4.5.1 实验前组间体育学习兴趣水平 |
4.5.2 实验后组内体育学习兴趣水平 |
4.5.3 实验后组间体育学习兴趣水平 |
4.6 情绪调控水平 |
4.6.1 实验前组间情绪调控水平 |
4.6.2 实验后组内情绪调控水平 |
4.6.3 实验后组间情绪调控水平 |
第5章 讨论 |
5.1 身体素质 |
5.2 排球基本技术 |
5.3 比赛表现 |
5.4 基本技术在简单条件下对抗的运用 |
5.5 体育学习兴趣水平 |
5.6 情绪调控水平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3 补充说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部分实验数据 |
附录二: 专家访谈纲要 |
附录三: 身体素质指标选取依据和测试方法 |
附录四: 排球基本技术测试方法和技评标准 |
附录五: 实验测试指标登记表 |
附录六: 排球比赛表现评核 |
附录七: 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
附录八: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 |
附录九: 实验组和对照组节选教案 |
附录十: 实验组与对照组部分实验材料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PBL教学法在高中健美操教学应用中对学习兴趣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本质要求 |
1.1.2 健美操教学中发展学习兴趣的迫切性 |
1.1.3 健美操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兴趣的相关研究 |
2.1.1 兴趣的概念 |
2.1.2 学习兴趣的概念 |
2.1.3 学习兴趣的研究现状 |
2.2 PBL教学方法相关研究 |
2.2.1 教学方法的概念 |
2.2.2 PBL教学法的内涵 |
2.2.3 PBL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4 PBL的基本特征与流程 |
2.2.5 PBL教学方法理论基础 |
2.2.6 PBL教学法在过往研究中的问题和展望 |
2.2.7 PBL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法的对比 |
2.3 健美操课在高中开展现状分析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测试学生同质性检验 |
4.2 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
4.2.1 实验组实验前后学习兴趣的变化 |
4.2.2 实验组实验前后消极情绪维度的变化 |
4.2.3 实验组实验前后积极情绪维度的变化 |
4.2.4 实验组实验前后自主与探究维度的变化 |
4.2.5 实验组实验前后运动参与维度的变化 |
4.2.6 实验组实验前后关注健美操运动维度的变化 |
4.3 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
4.3.1 对照组实验前后学习兴趣的变化 |
4.3.2 对照组实验前后消极情绪维度的变化 |
4.3.3 对照组实验前后积极情绪维度的变化 |
4.3.4 对照组实验前后自主与探究维度的变化 |
4.3.5 对照组实验前后运动参与维度的变化 |
4.3.6 对照组实验前后关注健美操运动维度的变化 |
4.4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结果的差异 |
5 分析与讨论 |
5.1 PBL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
5.2 PBL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健美操消极情绪的影响 |
5.3 PBL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健美操积极情绪的影响 |
5.4 PBL教学法对学生自主与探究的影响 |
5.5 PBL教学法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
5.6 PBL教学法对学生关注健美操运动的影响 |
5.7 PBL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的比较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专家访谈的问题 |
附录 B 《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
附录 C 对照班第三次课教案 |
附录 D 实验组第三次课教案 |
致谢 |
(8)北京市小学体育课采用快易网球教学法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应用前景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2.研究对象方法 |
2.1 调查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实地调查法 |
2.2.2 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文献研究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快易网球及其教学法的优势 |
3.1.1 快易网球的主要优势 |
3.1.2 快易网球教学法的优势 |
3.2 北京市小学体育课堂采用快易网球教学法的环境与条件分析 |
3.2.1 北京市小学生的网球学习兴趣 |
3.2.2 小学课堂网球教学的主要内容 |
3.2.3 网球教学的师资力量 |
3.2.4 网球课程的教学形式 |
3.2.5 网球教学的场地器材 |
3.3 北京市小学体育课堂快易网球教学法的应用设计 |
3.3.1 快易网球教学的相关认知与态度调查 |
3.3.2 快易网球教学法的内容设计 |
3.3.3 快易网球教学法试点和推广分析 |
3.4 北京市小学体育课堂快易网球教学法推广面临的困境 |
3.4.1 教师对快易网球教学理念认识较片面 |
3.4.2 学校对网球教学缺乏重视,硬件设备供给不足 |
3.4.3 小学生的体育课堂纪律维持难度大 |
3.4.4 学校体育课中网球课时较少 |
3.5 北京市小学体育课堂快易网球教学法的推广建议 |
3.5.1 更新体育教师快易网球教学理念,加强专业培训与交流 |
3.5.2 优化快易网球开展的硬件环境,加大投入力度 |
3.5.3 探索快易网球教学的趣味性与多样性,灵活掌握课堂秩序 |
3.5.4 丰富学校课内外的网球活动,营造学校良好的网球氛围 |
4.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网球教学相关认知与态度调查 |
附录2 校园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3 小学体育教师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 |
(9)多元反馈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排球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 多元反馈教学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多元反馈教学法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
1.2.2 多元反馈教学法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3 小结 |
1.3 多元反馈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1.3.1 信息论基础 |
1.3.2 系统论基础 |
1.3.3 控制论基础 |
1.3.4 学习论基础 |
1.3.5 现代教学论基础 |
1.3.6 心理学基础 |
1.4 反馈的类别和作用 |
1.4.1 智力型反馈的作用与应用策略 |
1.4.2 非智力型反馈的作用与应用策略 |
1.5 多元反馈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
1.5.1 全面性原则 |
1.5.2 具体性原则 |
1.5.3 交往性原则 |
1.5.4 情感性原则 |
1.5.5 时空性原则 |
1.5.6 反馈的评价原则 |
1.6 多元反馈教学法的评价体系 |
1.6.1 诊断性评价 |
1.6.2 形成性评价 |
1.6.3 相对性评价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录像观察法 |
2.2.5 教学实验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多元反馈教学法的方案设计 |
3.1.1 排球运动技能特征与多元反馈教学法策略研究 |
3.1.2 教学方案与反馈手段对比 |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2.1 实验前测试结果与分析 |
3.2.2 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环节对比分析 |
3.2.3 实验后测试结果与分析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10)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的背景和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我国小学篮球启发式教学的现状研究 |
2.2 国内外对于篮球课程中启发式教学的文献综述 |
2.2.1 国内文献综述 |
2.2.2 国外文献综述 |
3 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和创新性研究 |
3.1 启发式教学法的界定 |
3.2 启发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
3.3 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
3.4 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要求 |
3.5 启发式教学法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
3.6 启发式教学法的创新性研究 |
3.7 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篮球课堂中的实施意义 |
4 小学篮球启发式教学法实验研究 |
4.1 研究目标 |
4.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4.2.1 研究对象 |
4.2.2 研究方法 |
4.3 启发式教学法篮球教学的实验设计 |
4.3.1 实验对象及时间、地点 |
4.3.2 实验设计 |
5 测试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所有实验对象测试结果分析 |
5.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差异性检测 |
5.1.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篮球基本技术差异性检测 |
5.2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
5.2.1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5.2.2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基本篮球技术测试结果分析 |
5.3 实验后所有实验对象测试结果分析 |
5.3.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差异性检测 |
5.3.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篮球基本技术差异性检测 |
5.4 问卷调查的发放 |
5.4.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5.4.2 实验前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5.4.3 实验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5.5 启发式教学法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
5.5.1 教师方面 |
5.5.2 学生方面 |
6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1 山师附小篮球课教案(实验班) |
附件2 山师附小篮球课教案(对照班) |
附件3 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4 《篮球运动调查表》 |
致谢 |
四、刺激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军事情景化体育课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兴趣影响的研究[D]. 任保昌.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2]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量表研发与作用机制研究[D]. 孔冲.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在少儿拉丁舞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刘星迪.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4]趣味田径运动在初中体育课中开展调查的研究 ——以长治市潞州区初中为例[D]. 申宇.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5]参与式教学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D]. 荆文波.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6]领会教学法对高中女生排球选项班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扬州中学为例[D]. 褚杨. 扬州大学, 2021(09)
- [7]PBL教学法在高中健美操教学应用中对学习兴趣影响的实证研究[D]. 罗丽佳.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8]北京市小学体育课采用快易网球教学法的可行性研究[D]. 叶文.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9]多元反馈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排球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赵博文.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10]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龙飞.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4)